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分析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通过各种活动的设计,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

教材通过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的对比,引出区位的概念以及农业不同区位选择的原因。

图3.3是本单元核心原理的概念图,是本节教材内容的基础,教学过程中需反复运用,培养学生达到熟练应用的目的。

P43的三个活动的设计意图为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以提高对学生探究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

P44案例1的运用在于说明农业的区位选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对法国和西班牙两国的农业区位差异的比较,使学生学会进行地理区域比较的方法和思想。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结果。教材中以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充分利用教材中多图综合,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同时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理解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

3.根据相关资料,运用农业区位理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不同农业地域景观图的比较,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让学生掌握地理的综合分析方法。

2.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

3.通过法国和西班牙两国农业区位差异的对比让学生学会区域比较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思想,培养学生充分、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2.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和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学会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明确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

3.学会运用所学的原理方法分析具体的案例。

【教学难点】:

1.正确应用农业区位理论、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2.通过对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分析,培养读图分析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的资料和图片

【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

对城市学生来说,农业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的事物,本节课教材中所展现的图片和材料,如湄南河的水稻种植业、澳大利亚牧场,对多数学生都是比较陌生的,为了使这节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可以从乡土地理入手,根据课程标准,对教材知识进行整合,设计本节课。立足于学生活动和案例分析,着重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主要采用活动讨论法,辅以对比法等。

【教学方法】:读图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式学习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图片展示]:华北平原的小麦种植业、江汉平原的水稻种植业、内蒙古草原的畜牧业、大兴安岭的林业、海南的渔业、云南的花卉业。

[师]:什么是农业生产?

[答]: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产

品就是农业

[多媒体展示]:杜牧的诗“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师]:荔枝是热带水果,生长于南方地区,要让远在长安的杨贵妃吃到新

鲜的荔枝,必须快马加鞭,快速送达。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为什么不把荔枝

移到华清宫呢?为什么杨贵妃不能吃到北方生产的荔枝?

[答]:因为荔枝是热带地区的水果,北方的气候条件不适宜荔枝的生长。

[师总结]:(前人不是没有做过,当年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到长安,没有栽活,汉武帝竟迁怒于养护人,对他们处以极刑)

在人类的所有生产活动中,农业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最密切,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最大,但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环境对农业的影

响也越来越大。因此,农业地域的形成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都有着很大的

关系。

(板书)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1、图片形象而直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农业概念。

2、通过语文课中学过的诗句和地理知识联系起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教学承转过渡读图指导

板书

[师]:请同学们读P42教材图3.1“泰国渭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图3.2

“澳大利亚牧场”,先在世界地图上找到这两个国家,讨论分析这两张图表

现的农业景观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差异?

[答]: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两地的农业景观有很

大的不同,主要是由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各自的自然条件不同所造成的。

【学情预设】学生的描述可能是多方面的,会有许多观点,教师要注意保护

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多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师] :(总结)位置的不同实际上指的是区位的不同。农业的区位有两

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即在什么地方?例如泰国的水

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湄南河平原,澳大利亚的牧羊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二

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即受

什么影响?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图3.3)。

(板书)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的含义:

(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如泰国的水稻种植业分布在湄南河平原

澳大利亚的牧羊业分布在东南部

——在什么地方

3、找出两个国

家的地理位置,

建立空间概念,

引导学生从图

中获取有用的

地理信息,培养

读图用图能力。

通过引导学

生看图、比较分

析,从而让学生

从地理位置、自

然和社会因素

等方面理解农

业区位的含义。

活动设计与小组协作1

板书

延伸探究

(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相互关系: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等

——受什么影响

[学生活动1]:如果给你一块土地,你要选择种植什么作物?需要考虑

什么因素?

[活动设计]:将班级分为4个小组,可选择以下四个区域或自主选择某

一地区:海南岛东部沿海平原、东北平原、江南丘陵、华北平原

[资料提供]:不同作物的习性如下:

花生:对热量要求较高,亚热带、暖温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油菜喜凉作物,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范围广?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

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小麦耐旱耐寒耐盐碱,适应性强

茶叶喜温好湿,喜酸好阴,气候湿润的酸性土壤地区

水稻性喜暖湿,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

苹果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玉米性喜暖湿,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

地区

柑橘气候湿润的亚热带?大豆适宜于夏季高温的温带地区

棉花光照充足、灌溉水源、土壤肥沃

黄麻喜高温,水分足,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结果展示]:学生分别展示其结论,并叙述理由。

[活动小结]:通过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实现评价的多元化。

(板书) 2.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气候类型,特点,是否适宜?

地形: 地形类型,是否平坦开阔?

土壤:土壤类型,是否肥沃?

水源: 河湖、冰雪融水、地下水,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是否广阔?

交通:是否便利?

政策: 是否优惠、扶持?

劳动力:是否充足、廉价?

机械:机械化程度高低?

科技:是否发达,经验是否丰富?

[延伸探究]:展示武夷山的茶园、山东丘陵的花生、华北平原的冬小麦、

东北平原的春小麦。

问题设计:1.为什么同是平原地区,华北平原是冬小麦,而东北平

是春小麦?

2.新疆的哈密瓜为什么又香又甜?

3.为什么内蒙古东部是牧业而同纬度的松嫩平原是种植业为主?

[师]:(总结)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

各因素对农业生产及区位选择的影响分析如下:

1.自然因素

区位

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举例说明

4、通过活动

设计与小组协

作,让学生参与

其中,学习生活

中的地理,学习

有用的地理,并

培养团队精神

与综合分析能

5、给出相关资

料,让学生有充

分的地理材料

来完成活动

6、多元评价让

学生的参与积

极性更高

7、通过延伸探

究,让学生将所

学的知识用于

实际生活,学以

致用,提高学生

的学习信心和

积极性

承转、过渡

参考答案:(1)C(2)D (3)A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了不同国家发展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的差异,意在考查

考生结合不同区域的特征分析该地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巴西位于低纬度地区,境内有

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区,其中不少地区的土地资源目前开发利用程度还较

低,今后可以开垦种植大豆,因此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增大,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

力大于美国。

第(2)题,本题考查了影响农生产的区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结合区域地理知识分

析具体问题的能力。巴西是个经济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劳动力的价格较低,从

而导致在国际市场上大豆的价格低于美国。

第(3)题,本题考查了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地理原

理的能力。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少地区的农业生产还是依靠经验,科技含量较低,

因此我国大豆的质量较低,故今后我国应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来提高大豆质量。

[课堂练习1]

1.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

是 ( )

A.水分B.热量C.地形 D.土壤

(2)甲地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

A.光照B.热量 C.水源 D.土壤

(3)甲地是世界上著名的优质棉产区,其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是 ( )

A.光照和热量丰富 B.劳动力丰富

C.水源充足

D.科技水平高

参考答案:(1)B (2)C (3)A

解析:第(1)题,农业地带的形成主要是以自然条件为基础的,农业地带的变化规律

与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在此题中是一致的,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的原因符

合自然带从赤道到两极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热量。

第(2)题,甲地区是位于埃及的尼罗河下游的平原地区,是世界著名的棉花产区。气

候为终年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水源为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第(3)题,甲地光照、热量丰富,是产优质棉的主要原因。

(过渡) [师]:以上我们分析了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这些

条件是一成不变的吗?

案例1: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生阅读讨论,并完成相应的活动题)

[师提示]:案例l的第一自然段,按两个线索展开:一是地中海气候区

农业产品种类以及消费地的变化;二是农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其中包含人对

自然条件改造的因素。第二自然段体现了区域比较的思想方法,给出了

法国和西班牙两个国家主要的农业区位差异,提出了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活动与探究3] :1从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变迁的历史中,分析如下问题。

11、及时培养

学生知识迁移

能力。

活动与探究3

板书

规律总结

(1)农业区位因素发生过哪些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有哪些影响?

[答]1:随着欧洲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时鲜业”的市

场条件。交通运输的改善,为地中海地区“时鲜业”实现区域专业化提供了

必要的保障条件.使得生产地与市场之问紧密联系。通过技术投入大大克服

了该地区降水季节分配的不合理性,提高了产量,增加了经济效益。

(2)哪些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你能对环地中海地

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提出建议吗?

[答]2:市场和交通运输因素、自然灾害等对地中海地区农业(时鲜业)

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和法国相比,西班牙劳动力费用低、低温冷害少;

但法国“时鲜业”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近消费市场。

建议:两国可以优势互补,如利用气候条件的季节差异分别占领不同季

节的市场,西班牙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法国以中高档产品为主等都是可以思

考的方向。

(学生发言,教师适当引导、评点并作讲解)

[教师总结]:根据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不

是一成不变的。相比之下,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

快。由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

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

而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也很大。

[板书]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图片展示]:“蔬菜大棚”、“喷灌、滴灌”、“梯田”

[师总

结]:

[例2] (2011·福建高考)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

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

12、通过对区

位因素变化的

探讨,对学生进

行事物总是发

展变化观念的

渗透

13、通过图片

展示,让学生明

白人类通过科

技是可以对局

部地区不利的

自然条件进行

改造的。

农业区

位因素

自然

因素

社会经

济因素

气候地形

土壤水源

市场交通

政策机械

劳动力

科技

一般比较稳定

利用有利因素

改造不利因素

不断发

展变化

典型例题分析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1 据此完成(1)~(2)题。

(1)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 )

A.土层薄 B.降水变率大 C.坡度大 D.植被覆盖率低

(2)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为了?( )

A.调节大气温度 B.提高土壤肥力

C.增大空气湿度

D.增加日照时数

参考答案:(1)C(2)B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了运用工程措施改变山坡地坡度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学生

的判断推理能力。

第(1)题,根据题干信息“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

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说明山坡地坡度大是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

第(2)题,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减少了地表的水土流失,有利于提高土壤肥

力,进而起到增产的效果。

[课堂练习1]

2.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

水平不断提高,下图表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图完成

(1)~(2)题。

(1)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平坦 B.气候优越 C.距城区近D.水源充足

(2)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区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

C.便利的交通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

参考答案:(1)C(2)C

解析:第(1)题,阶段Ⅰ甲、乙两城市交通等条件比较落后,保鲜、冷藏技术不太发达,

鲜花和蔬菜产区分布在城郊是为了在空间上接近市场。

第(2)题,阶段Ⅱ甲、乙两城市规模扩大,交通条件不断改善,保鲜冷藏技术也得以

提高,农产品实现了远距离输送,使生产条件更好、生产成本较低的鲜花和蔬菜产区乙

最终占领了整个甲城市场。

[课堂小结1]: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合理利用土地不但要考虑自然条件因素,还要考虑发展变化较快的社会经

济因素,从而获得最大的效益。

如何进行农业的区位选择思路:

(1)自然因素分析农业的区位:首先综合考虑自然因素,从当地的气候、地形、土壤、

水源入手,逐个分析,并确定当地农业区位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

(2)其次了解作物的生长习性,据此来选择适宜的自然条件。

(3)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分析农业区位(密切注意最富变化的市场、交通因素)

[特别提醒]

农业的主导因素是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因为该因素对

14、通过高考

原题的训练,培

养学生学以致

用的能力

15、及时培养

学生知识迁移

能力。

16、通过构建答

题思模式,培养

学生学习方法。

(板书)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区位条件:

(1).生产特点

分布国土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最著名的是墨累-达令盆地经营方式种植小麦和牧羊混合经营

优点

①土地交替使用,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②生产交替进行,农民可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③根据市场决定生产比例,农业有很大的灵活性,市场适应性强

不利条件

水源不足,灌溉不便;过度引用河水,易造成湿地萎缩;大水漫灌,易造成土壤盐碱化

解决措施政府实施东水西调,促进农业发展

3.在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形成的过程中,有哪些区位因素在起作用?

(师提示:根据澳大利亚小麦一牧羊带分布图,确定小麦一牧羊带在澳大利亚降水分布图、气温分布图和人口分布图上的位置,结合澳大利亚的地形,分析澳大利亚小麦一牧羊带分布地区有利的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条件和劳动力、市场等社会经济条件,完成该题。)

[图片展示]:澳大利亚小麦一牧羊带分布图

[师]:请同学们看澳大利亚小麦一牧羊带分布图,想一想: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区与降水、气温、人口分布有什么关系?先说一说小麦一牧羊带在其降水分布图上的位置。

[答]l:小麦一牧羊带分布于澳大利亚的东南和西南部。尤其东南部,这里处在大分水岭的背风坡,年降水量在300~750 mm,降水适中,非常适合于小麦的生长。

[师]:再看澳大利亚的气温分布图,说一说小麦一牧羊带在该图上的对应位置。

[答]2:从气温分布图上可以看出,小麦一牧羊带所处的位置1月(最热月)温度约20℃左右,气候温和,适合小麦和绵羊的生长。

[师]:再来看澳大利亚的人口分布图和小麦一牧羊带之间有着怎样的对应关系。

[答]3:小麦一牧羊带所处的位置人口密度基本在1~10人/平方千米之间。既保证了足够的劳动力,又接近城市消费市场。

[师]:(总结)降水、温度、水源等为小麦一牧羊带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澳大利亚早期移民的生产和生活习惯形成了原先以牧羊业为主的农业特点。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牧羊业逐渐转变为小麦一牧羊为主的混合农业。所以说澳大利亚混合农业是当地居民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适应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逐渐发展的结果。自然条件是基础,社会经济条件是主导作用。

(板书)(2).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气候气候温暖,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多地形地形平坦开阔

土壤土壤肥沃

水源东水西调,灌溉条件较好

社会人口密度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

交通交通发达、便利

17、①通过混合

农业景观图片

展示化抽象为

直观的,使学生

更好的了解混

合农业这种农

业地域类型,有

利于学生分析

该农业类型的

形成。

②通过案例分

析,不仅了解了

澳大利亚的混

合农业生产,更

能培养学生独

立思考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开拓了学生思

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