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导论》第十一章

《心理学导论》第十一章

《心理学导论》第十一章
《心理学导论》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情绪和情感

【学习目标】 (2)

【学习建议】 (2)

【学习重点】 (2)

【关键词】 (3)

第一节情绪和情感概述 (4)

一、情绪和情感的含义 (4)

二、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5)

三、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5)

第二节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7)

一、情绪分类 (7)

二、基本情绪 (8)

三、情绪状态 (9)

四、情感种类 (11)

第三节表情 (12)

一、表情的含义 (12)

第四节情绪的生理机制 (14)

一、情绪的生理反应 (14)

二、测慌 (15)

第五节情绪理论 (17)

一、早期的情绪理论 (17)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 (18)

第六节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 (20)

一、情绪智力 (20)

二、不良情绪的调控 (21)

三、健康情绪的培养 (21)

【学习目标】

了解和掌握情绪和情感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了解情绪的理论、情绪的生理机制、表情的含义和情绪智力的理论。能够运用情绪和情感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生活中的情绪和情感问题。

【学习建议】

理解和掌握情绪和情感的基本含义、情绪种类、情绪过程、情绪研究的主要内容、表情的含义和情绪产生的基本原则和研究方法,以及情绪智力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及其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

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自身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当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时,就能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和情感,反之,就会引起消极的、否定的情绪和情感。

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有适应功能、组织功能、信息功能和动机功能。

3.情绪和情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情绪一般与人的生理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是人与动物共有。情感一般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情绪随个体所处的情境变化以及需要状况相联系,情感是个体内心体验和感受,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心理体验

4.心境是一种较微弱、平静而持续的带有渲染作用的情绪状态,是人在某一段时间内(几个小时、几个月或更长的时间),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事物或情境的心理活动。

5.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它往往由与人关系重大的事件引起。激情具有爆发性、冲动性、短暂性、确定指向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

6.应激是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威胁时出现的非特异性身心紧张状态,表现在遇到某种出乎意料之外危险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反应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应激具有超压性和超负荷性特点。应激状态下分为警觉阶段、阻抗和衰竭三个阶段。

7.道德感是个体根据一定社会道德规范和标准,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思想、意图及行为时产生的主观体验,其表现形式有直觉的道德体验、形象的道德体验和伦理的道德体验。

8.理智感是个体在对客观事物认知活动所得成就评价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主要表现在智力活动中的感受,如好奇心、求知欲、质疑感、自豪感和确信感等。

9.美感是个体根据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的主观感受和获得理解的精神愉悦的体验,包括自然美感、社会美感和艺术美感。美感有愉悦体验和好恶倾向两个明显的特点。

10.表情是个体在情绪和情感状态下,生理和心理以及外部行为上表现的变化或活动,它既是人与人之间交往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了解个体情绪和情感感受与体验的客观指标。表情有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它们构成了人类的非言语交往形式。

11.情绪理论是对情绪产生和发展的系统解释。早期的情绪理论有詹姆斯-朗格情绪理论、坎农-巴德情绪理论。情绪的认知理论有阿诺德和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情绪理论和沙

克特和辛格的情绪三因素理论。【关键词】

情绪(emotion)

情感(feeling)

表情(expression)

原始情绪(protopathetic emotion)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

坎农-巴德情绪理论(Cannon-Bard theory of emotion)

应激(stress)

心境(mood)

第一节情绪和情感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含义

(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与自身需要之间

的关系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是由某种外在的刺激或内在的身体状况作用所引起

的体验,只是反映的内容和方式与认识过程不同。

情绪和情感是复杂的心理现象,其中包括认知活动、生理反应和行为表现。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1.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

主观体验是情绪和情感最主要的组成成分,是个体对不同事物的自我感受与体验,它涉及到人的认知活动以及对认知结果所进行的评价。

2.具有明显的机体变化和生理唤醒状态

表情是明显的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形式,它通过面部肌肉、身体姿势和语言语调等方面的变化表现出来,在情绪和情感中具有独特的传递自身体验的独特作用。

3.具有独特的生理机制

在情绪和情感活动过程中,不仅大脑皮层,而且在大脑皮层以下的丘脑、下丘脑,边缘系统,网状系统等部位也起着特定的作用

(二)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

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是指每一种情绪和情感都能够找到与之相对立的情绪和情感,它们表现在快感度、紧张度、激动度和强度上相互对立的两极。

情绪和情感在快感度方面的两极是“愉快—不愉快”。这种感受与体验是与主体需要满足的程度相联系。当一个人的情绪和情感从消极向积极方面变化时,就会伴有不愉快和愉快的两种对立的主观体验,例如悲哀和快乐、热爱与憎恨等。

情绪和情感在紧张度方面的两极是“紧张—轻松”。这种感受与体验是想要动作的冲动的强弱。紧张程度由当前事件的急迫性,同时也取决于人的心理准备状态和个体的个性品质。

情绪和情感在激动水平方面的两极是“激动—平静”。这种感受与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个体的机能状态。情绪激动对人的影响比较复杂,它既能够催人奋进,促使人的行为产生,也会阻止人的行为活动表现,例如,激动的有话说不出,或愤怒而失去理智。

情绪和情感在强度方面的两极是“强—弱”。情绪表现的强弱是划分情绪和情感水平的标志。一般把情绪和情感中的怒划分为由弱到强的微温、愤怒、大怒、暴怒和狂怒;喜欢由弱到强的划分为好感、喜欢、爱慕、热爱和酷爱等。情绪和情感的强度与个体所面临事件对

自身意义大小有关,同时也和人的行为目的和动机强度存在着密切关系。

二、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一)适应功能

情绪和情绪是个体适应环境、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工具。从人类远古祖先的进化角度分析,情绪和情感是随着适应环境和脑的发育完善紧密相连的。因此,情绪和情感具有社会性成分,并有助于人类适应社会环境。

情绪和情感的根本含义在于适应社会环境。

(二)组织功能

人在知觉和记忆过程中对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情绪和情感则对心理过程进行监监督,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具有调节和组织作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则具有干扰和破坏作用。

(三)信息功能

情绪和情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通过表情来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并实现其信号功能。从心理学角度而言,首先是语言交际,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个体的思想或愿望不能言传而只可意会时,只有通过表情信息,达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达到互相了解、彼此共鸣的目的。

(四)动机功能

人的需要是行为动机产生的基础和主要来源,情绪和情感作为是个体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主观体验,它激励人去从事某些活动和行为,提高活动的效率。

三、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一)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1.情绪通常与个体的生理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例如,饮食、休息、空气和繁殖等需要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人和动物所共有。情感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活动,通常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动机功能 适应功能 组织功能 信息功能

2.情绪是反应性和活动性的过程,即个体随着情境的变化以及需要满足状况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受情境影响较大。

3.情绪具有情境型和短暂性的特点,例如,色香味具全的菜肴会引起个体的愉快体验;噪音会导致不愉快的感受,一旦这些情境不再存在或发生变化,相应的情绪体验也就随之消失或改变。

4.情绪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例如悔恨时的捶胸顿足,愤怒时的暴跳如雷,快乐时的喜笑颜开等。情绪一旦发生,强度一般较大,有时会导致个体无法控制。

(二)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是相对的,虽然它们所表达的主观体验的内容有所不同,但情绪和情感又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情感离不开情绪,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是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另一方面,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感的深度决定着情绪的表现强度,情感的性质决定了在一定情境下情绪表现的形式。情绪发生的过程往往深含有情感的因素。总之,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两者紧密联系。

第二节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一、情绪分类

施洛伯格(Schloberg,1954)提出情绪是由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睡眠---紧张三个维度组成。

普拉切克(R·Plutchik,1970 )以情绪的强度、相似性和两极性三个维度。

伊扎得(C·E·Lzard,1977)通过因素分析方法,提出情绪是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和确信度四个维度组成。

克雷奇(Krech)将人类情绪分为原始情绪,包括快乐、愤怒、恐惧、悲哀四种原始情绪与个人追求目的的活动相联系,并具有高度紧张性。

罗素(Russel ,1980)采用情绪词评价和归类方法,把情绪划分为两个维度:愉快度和高强度。在愉快度维度上可分为愉快和不愉快,在强度维度上可分为中等强度和高强度,根据两个维度可组合为四种基本情绪类型:高兴:愉快—高强度;轻松:愉快—中等强度;厌烦:不愉快—中等强度;惊恐:不愉快—高强度。

二、基本情绪

(一)快乐

快乐是达到所盼望的目的后紧张解除时所产生的舒适感受与体验。快乐的程度取决于达到目的的容易程度和或然率有关,其激动水平与自己愿望满足的意外程度。当目的突然到达时的紧张一旦解除,个体就会感到极大的快乐感。

(二)愤怒

当个体在遭受攻击、威胁、羞辱等强烈刺激下,感到自己的愿望受到压抑、行动受到挫折、尊严受到伤害时所表现的极端情绪体验。在愤怒时,个体常会出现攻击、冲动等不可控

基本情绪 快乐 愤怒 恐惧 悲哀

制的言论与行为。愤怒的程度与个体的个性特征有关,也与情境对个体的压制状况和干扰的程度、次数、性质有关。因此,愤怒产生是个体与所处环境的交互作用的结果。

(三)悲哀

悲哀是个体失去某种他所盼望的或追求的事物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悲哀的强度依赖于自己所失去事物的价值,失去的事物越宝贵,价值越大,就越感悲哀。例如,亲人的去世会使人产生极度的悲哀,这与失去一般朋友是不同的。从强度上可以把悲哀分为遗憾、失望、悲伤、哀痛。

(四)恐惧

恐惧是企图摆脱、逃避某种危险刺激或预期有害刺激时所产生的强烈情绪感受与体验。当恐惧产生时,会伴随极度不安的主观体验,想逃离或进攻的欲望,以及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肌肉紧张、神经末梢收缩、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反映。

三、情绪状态

情绪状态是在某种事件或情境影响下,人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情绪,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

(一)心境

心境是一种较微弱、平静而持续的带有渲染作用的情绪状态。是人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心理活动的基本背景,例如,最近心情舒畅或闷闷不乐等。心境具有明显的特点:

1.从发生强度和激动性看,心境是微弱的而持续的情绪体验状态,它的发生有时自己觉察不到或很难感受到。

2.从持续时间看,心境是稳定的、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体验状态,少则几天、几周,多则数月、数年。

3.从作用的范围来看,心境不是对某些具体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一种具有非定向的、弥散性的情绪体验状态,即心境不指向某个特定事物,而是使人的整个精神活动和行为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

情绪状态 心境 激情 应激

(二)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激情往往与人的关系重大的事件所引起,例如,取得重大成功后的狂喜、惨遭失败后的绝望和沮丧等。激情状态的特点有

1.爆发性

激情发生过程一般都是迅猛,在短暂时间内把大量能量喷发而出,犹如火山爆发,强度极大。

2.冲动性

一旦激情发生,个体会被情绪所驱使,言行缺乏理智,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出现“意识狭窄现象”,即个体在激情状态下认知活动范围变得狭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此时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减弱,意志控制减弱,出现行为失控现象。

3.持续时间短暂

激情爆发后的短暂平息阶段,冲动开始弱化或消失。出现疲劳现象,严重时会出现精力衰竭,对身边的事物漠不关心,精神萎靡。

4.确定的指向

激情一般都是由特定对象或现象引起。

5.明显的外部表现

在激情状态,可以看到愤怒时的“怒目圆睁”、狂喜时“手舞足蹈”、悲痛时的“嚎啕大哭”等,有时甚至还出现痉挛性动作,言语过多或语无伦次。

激情是可以控制的,在激情发生的最初阶段有意识地加以控制,能够将危害性减低到最低限度,因此,个体要学会控制激情的消极影响,不要以激情作为借口原谅自己的过失。

(三)应激

应激是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威胁时出现的非特异性的身心紧张状态,表现在出乎意料之外的紧张状况下所引起的情绪体验。应激是人在对意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应激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警觉阶段。在应激初期,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率加快,血糖和胃酸增加,集体处于适应性防御状态。二是阻抗阶段。有机体提高了代谢水平,动员保护机制以抵消持续的情绪紧张状态。三是衰竭阶段。由于持续紧张,有机体适应性储存能量耗尽,

这时有机体被自身防御作用损害,从而导致了适应性疾病。

四、情感种类

(一)道德感

道德感是个体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与标准,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思想、意图及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当自己或他人的言论与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与标准,就会产生肯定性的情感体验,如自豪、幸福、敬佩、欣慰、热爱、厌恶等;否则就会产生否定性情感体验,如不安、羞愧、内疚、憎恨等。

按道德感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三种:

1.直觉的道德感体验;

2.形象性的道德感体验;

3.伦理的道德感体验。

(二)理智感

理智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认知活动所得成就评价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主要表现在智力活动中的感受。

(三)美感

美感是个体根据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的主观感受和获得理解的精神愉悦的体验。美感包括自然美感、社会美感和艺术美感三种。

从内心体验角度分析,美感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1.美感是一种愉悦的体验。

2.美感是一种带有好恶倾向的主观体验。美感表现了一个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肯定和对丑恶事物的反感,以及对完美地再现事物的美或丑的赞叹。

(四)热情

热情是个体是对人、事、物等肯定的、强烈的、稳固而又深厚的情感体验。例如,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科学家对研究对象的执着、人们投入大自然怀抱的感受等都属于热情。 情感种类 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

热情

第三节表情

一、表情的含义

(一)什么是表情

表情

表情是个体在情绪和情感状态下的生理和心

理,以及外部行为上所表现的变化或活动。表情既

是人与人之间交往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了

解个体情绪和情感感受与体验的客观指标。

人类的表情归类为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

(二)面部表情

1.面部表情的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埃克曼(P·Ekman)从情绪具有普遍性信号角度出发提出,人类存在着六种最基本、最原始的基本情绪。埃克曼的观点已被许多心理学的研究所证实,并被广泛接受。人类六种基本情绪的面部表情有快乐、厌恶、惊奇、悲哀、愤怒和恐惧。

2.身段表情

身段表情是指除面部之外的身体其他部分表达的情绪动作。身段表情分为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

3.言语表情

言语表情是个体通过言语的声调、速度、节奏等所表现出来的情绪状态。言语表情中

的语调表情又称为副语言。例如,人在欢乐时语调高昂、节奏轻快;悲哀时语调低沉、节奏缓慢;愤怒时语调音高、急促严厉。有时同样一句话,采用不同的语气与语调,含义差异。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相互结合,共同组成了人类非言语交往的沟通形式,并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三者表情中,面部表情起着主导性作用,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起着辅助性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观察对方的表情来了解其主观感受或思想意图。

第四节情绪的生理机制

一、情绪的生理反应

情绪产生时会伴有某些生理上的反应。这些反应主要包括植物性神经活动的变化和脑电波的变化。

(一)植物性神经活动的变化

1.呼吸;

2.心率、血压和血管容积;

3.皮肤电;

4.内、外分泌腺。

(二)脑电波的变化

二、测慌

测谎是通过测谎仪来测量个体在被检测时是否出现某些生理反应而判断他是否说谎的过程。测慌仪是一种多道心理测试技术来检测受测者是否说谎的仪器,是利用受测者因说谎而产生的某些生理反应的原理而设计制成的生理记录仪,主要是根据个体的情绪状态与生理反应之间的关系的生理反应指标来综合判定,它可以同步记录各项生理指标,如心率、血管容积、呼吸、皮肤电反应与脑电波等。

第五节情绪理论

一、早期的情绪理论

(一)詹姆士—朗格理论

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威廉. 詹姆士(W·Jamse)于1884年在英国《心理》杂志上发表了著名的、但颇有争议的情绪理论。几乎在同一时期,丹麦生理学家卡尔 .兰格(C·Lange)在1885年也提出了类似情绪解释。因此,一般把他们的学说合称为詹姆士—朗格情绪理论。

詹姆士—朗格理论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感觉,即情绪是因身体器官对特殊的兴奋刺激反射性变化而产生的。情绪经验的产生过程是,先有引起个体反应的刺激,刺激会引起个体的生理或身体的反应,如身体器官、内脏和肌肉的反射性变化,正是由于这些身体上的生理反应,导致了个体的情绪经验,产生情绪。例如,幼儿手指受伤流血(刺激),引起了哭泣(反应),继而感到悲伤(情绪)詹姆士在他的论著中这样写道:“对于激动我们的知觉对象的知觉心态,并不立即引起情绪:知觉之后,情绪之前,必须先有身体上的表现发生。所以更合理的说法,乃是因为我们哭,所以愁;因为动手打,所以生气;因为发抖,所以害怕,并不是因为愁了才哭,生气了才打,怕了才发抖。”①换言之,情绪体验并非由于刺激,而是由于对刺激反应之后产生的生理变化所引起。生理变化所激起的神经冲动传至中枢神经系统就产生了情绪,这里詹姆士所讲的生理变化,实际上既包括了自主性内脏系统的反应,也包括了骨骼肌肉系统的反馈作用。

(二)坎农—巴德的情绪理论

在对詹姆士—朗格情绪理论提出质疑的同时,坎农和他的学生巴德(P·Bard)以他们的实验为根据阐述了自己的情绪观点。坎农等人认为,情绪的产生不能用生理变化的知觉来解释,而是大脑皮层解除丘脑抑制的综合功能,即外界刺激信息在作用于感官后所引起的神经冲动首先传递到大脑的丘脑部位,再由丘脑进行加工后同时把信息传递到大脑及机体的其他部分,即一方面把神经冲动上达送至大脑皮层,一方面同时传递冲动到达内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信息引起情绪体验,传递到内脏和骨骼肌的信息激活生理反应,引起相关的情绪表达。情绪体验和身体反应都作为丘脑活动的结果而在同一时刻产生。

5 4 2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

(一)阿诺德和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情绪理论

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情绪与人对事情或事物的评估有关,强调来自外界环境的影响需要经过人的认知评价与估量才能产生情绪。认为人对事物的评估与情绪产生相关,人的认知与评价会左右人对情绪的解释与反应。当人把知觉对象评估为有益时,就会产生趋近的体验和相应的生理反应;当人把知觉对象评估为有害时,则会产生回避的体验和相应的生理反应;当人把知觉对象评估为与己无关时,就会产生漠然的体验而予以忽视。但在不同情境下,其知觉对象尽管相同,但人的情绪反应模式可能会因为大脑皮层对情境的估量上的差异、个体过去的经验及当时的感受而有所不同。

拉扎勒斯发展了阿诺德的认知评价情绪理论,认为个体的每一种情绪所作的评估是不同的,因而每一种情绪反应也包括了不同的生理变化和情绪反应。拉扎勒斯强调个人所持有的先前观点、具有的知识经验是左右自己情绪体验与感受的主要因素。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显著差异,个人的情绪体验与情绪反应具有显著差异。同样的情境,对印第安人来说可能觉得可怕,但对美国人来说却觉得有趣。因此,人类各种情绪的表现会因社会文化与习俗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

(二)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三因素理论

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因素理论认为,个体认知的参与以及认知对环境和生理唤醒的评价过程是情绪产生的重要机制,即情绪经验来自于个体对两方面信息的认知:一方面是对刺激情境性质的认知,如是可笑的还是可怕的。一方面是对自己身体生理变化的认知,如自己觉得如何。另一个方面是各种情绪状态是由交感神经系统以一定形式唤醒的。人通过周围环境暗示,以及自己对刺激信息的认知加工,再对情绪状态进行解释与分类。认知是个体对刺激信息引起一定生理唤醒引导下进行解释而导致情绪的产生。

第六节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

情绪是包括内在体验、外显表情和生理激活在内的多成分的复合过程。情绪与其它心理过程,如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动机有着复杂而又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不仅认知会影响情绪和情感,同样,情绪和情感也影响这认得认知活动、工作和学习,并反映人的精神状态和面貌,它标志着个性成熟的程度。个性成熟的人,知道如何保持情绪健康,自觉与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因此能够取得成功。近年来,美国耶鲁大学的沙洛维(P·Salovey)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梅耶(J·Mayer)对“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内涵进行了探讨。

一、情绪智力

沙洛维把情绪智力描述为由三种能力组成的结构,这三种能力是:第一,能准确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第二,具备有效调节情绪的能力;第三,将情绪体验运用于驱动、计划和追求成功等动机和意志行为过程的能力。

沙洛维在对情绪智力做了进一步研究后,把它界定为是社会智力的一种类型,对情绪智力所包含的能力与内容进行了重要的新的阐述,认为情绪智力主要是由能区分或认知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能力、调节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能力和运用情绪信息去引导自己思维的能力的综合。

情绪智力的理论内涵包括5个方面的能力:(1)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2)妥善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3)自我激励的能力;(4)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5)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以上5种能力与自知、自控、热情、坚持、社交技巧等非智力因素相关。

在对情绪智力理论进行多年研究后,沙洛维和梅耶为情绪智力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结构,并对情绪智力的内涵作了全面概括,这些能力在个体的发展与成熟过程中具有先后次序和级别高低的区别,第一级能力最标准并最先发展,第四级能力为比较成熟,而且要到后期才能发展。

第一级,对情绪的认知、评估和表达的能力。主要包括从自己的生理状态、情感体验和思想观念中辨认自己情绪的能力;通过语言、声音、仪表和行为从他人、艺术作品、各种设计中辨认情绪的能力;准确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表达与这些情绪有关的需要的能力;区分情绪表达中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的能力。

第二级,情绪对思维活动过程的促进能力。主要包括情绪给予思维的引导能力;情绪生动鲜明,对与情绪有关的判断和记忆过程产生积极推动作用的能力;心境的起伏使个人从积极到消极摇摆变化,促使个体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进行思维的能力;情绪状态对特定问题解决所具有的促进的能力。

第三级,理解与感悟情绪,并在对情绪的分析基础上获得情绪知识的能力。主要包括给情绪贴标签、认识情绪本身与语言表达之间关系的能力;理解情绪所传达意义的能力;认识与分析情绪产生原因的能力

第四级,对情绪进行成熟调节以促进心智发展的能力。主要包括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各种

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第6版)(章节题库 第11章 面向对象设计)【圣才出品】

第11章面向对象设计 一、选择题 1.()是不需要接收消息就能主动执行的服务。 A.内部服务 B.外部服务 C.内嵌服务 D.上层服务 【答案】B 【解析】主动服务是不需要接收消息就能主动执行的服务,它在程序实现中是一个主动的程序成分,而外部服务属于主动服务,所以答案选B项。 2.火车是一种陆上交通工具,火车和陆上交通工具之间的关系是()关系。 A.组装 B.整体与部分 C.has a D.一般与具体 【答案】D 【解析】火车是一种陆上交通工具,而陆上交通工具不一定是火车,还可以是汽车、自行车等,说明火车是陆上交通工具的具体化,而陆上交通工具是火车的一般化,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与具体的关系。

3.()只供对象内部的其他服务使用,不对外提供。 A.外部服务 B.内部服务 C.内嵌服务 D.上层服务 【答案】B 【解析】对象的服务分为外部服务和内部服务两种,其中,内部服务只供内部的其它服务使用,不对外提供,外部服务只供对象外部的其它服务使用,不对内提供。 4.对象标识是分配给每个对象的永久性标识(又称作“柄”),它不符合下述条件()。 A.在一定的范围或领域(例如一个应用系统)中是唯一的 B.与对象实例的特征、状态及分类(可能是动态的)无关 C.在对象存在期间保持一致 D.在对象存在之后保持一致 【答案】D 【解析】对象标识符合如下几个条件: ①在一定的范围或领域中是唯一的; ②与对象实例的特征、状态及分类无关; ③在对象期间保持一致。 5.对象或者类的整体行为(例如响应消息)的某些规则所不能适应的(对象或类的)()。

A.状况 B.情态 C.条件 D.问题 【答案】D 【解析】对象或者类的整体行为(例如响应消息)的某些规则所能适应的(对象或类的)状况、情况、条件、形式或生存周期阶段。 二、填空题 1.对象的服务可分为_____、_____。 【答案】外部服务;内部服务 2._____不同取值所构成的组合都可看作对象的一种新的状态。 【答案】对象的每个属性 3.如果在一个服务中包括了多项可独立定义的功能,则它是_____,应尝试把它分解为多个服务。 【答案】低内聚的 4._____应尽可能准确地反映该服务的职能。 【答案】服务名

软件工程导论试题集46172(1)

第一章:软件工程学概述 一.填空题 1. 计算机科学中的研究成果均可用于软件工程,但计算机科学更侧重于(原理和理论)、而 软件工程侧重于(如何建造一个软件系统) 2. 计算机程序及其说明程序的各种文档称为(文件)。计算任务的处理图像对象和处 理规则的描述称为(程序)。有关计算机程序功能、设计、编制、使用的文字或图形资 料称为(文档)。 3. 软件开发环境是相关一组(软件工具)的集合,它支持一定的软件开发方法或按照一定 的软件开发模型组织而成的。 4. CASE这一术语的英文是(Computer 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 5. (平台集成)是指工具运行在相同的硬件/操作系统平台上。(数据集成)是指工具使 用共享数据模型来操作。(表示集成)是指工具提供相同的用户界面。 6. 根据支持的范围,CASE工具可分为(窄支持)、(较宽支持)和(一般支持)工具。 7. 软件危机的主要原因有(软件本身的特点)和(缺乏好的开发方法和手段)。 8. (增量)模型是一种非整体开发的模型。软件在该模型中是“逐渐”开发处理的, 开发出一部分,向用户展示一部分,可让用户及早看到部分软件,及早发现问题。或者先开发一个“原型”软件,完成部分主要功能,展示给用户并征求意见,然后逐步完善,最终获得满意的软件产品。 9.结构化方法总得指导思想是(自顶而下逐步求精)。它的基本原则是功能的(分解)与(抽象)。它是软件工程中最早出现的开发方法,特别适用于数据处理领域的问题。 10.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包括(面向对象分析)、(面向对象设计)、(面向对象实现)、三部分。 11. 瀑布模型是将软件生存周期各个活动规定为依线性顺序连接的若干阶段的模型。它包括(可行性分析)、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 、(详细设计)、_ (编码)、(测试)、(维护),它规定了由前至后、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 ,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 12. 瀑布模型本质上是一种(线性)顺序模型。 13. 构造原型时,必须注意(功能性能)取舍,忽略一切暂时不关心的部分。 14. 属性指的是类中对象所具有的(性质(数据值))。不同对象的同一属性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属性值)。 15. 结构化方法和原型化方法是软件开发中常使用的两种方法,在实际的应用中,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相互补充)。 二.判断题 1. 瀑布模型的存在问题是缺乏灵活性。(√) 2. 软件是一种逻辑产品。(√) 3. 软件工程学科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程序设计方法学的影响。(× ) 4. 有关计算机程序功能、设计、编制、使用的文字或图形资料称为文档。(√) 5. CASE开放式工作台或者提供控制集成机制,或者可剪裁,其数据集成或协议是独立的。(× ) 6. 在软件的开发与维护过程中,用来存储、更新、恢复和管理一个软件的多版本,它是版本控制工具。(√) 7. 平台集成是指工具运行在相同的硬件/操作系统平台上。(√) 8. 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有多种,功能模型是软件生存周期模型。(× ) 9. 从结构化的瀑布模型看,在软件生命周期中得8个阶段中,详细设计阶段出错,对软件

软件工程导论第六章课后答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第六章习题答案 4、图6.18给出的程序流程图代表一个非结构化的程序,问: (1)为什么说它是非结构化的? (2)设计一个等价的结构化程序。 (3)在(2)题的设计中使用附加的标志变量flag了吗?若没有,再设计一个使用flag的程序;若用了,再设计一个不用flag的程序。 图6.18 一个非结构化程序 答:(1)图示程序的循环控制结构有两个出口,不符合结构程序的定义,因此是非结构化的程序。 (2)设计的等价结构化程序盒图如下所示:

(3)在第(2)题中没有使用标志变量flag,设计使用附加的标志变量flag,将上述程序改成等价的结构化程序,如下盒图所示: 7、某交易所规定给经纪人的手续费计算方法如下:总手续费等于基本手续费加上与交易中的每股价格和股数有关的附加手续费。如果交易总金额少于1000元,则等于手续费为交易金额的8.4%;如果交易总金额在1000元到10000元之间,则基本手续费为交易金额的5%,再加34元;如果交易总金额超过10000元,则基本手续费为交易金额的4%加上134元。当每股售价低于14元时,附加手续费为基本手续费的5%,除非买进、卖出的股数不是100的倍数,在这种情况下

附加手续费为基本手续费的9%。当每股售价在14元到25元之间时,附加手续费为基本手续费的2%,除非交易的股数不是100的倍数,在这种情况下附加手续费为基本手续费的6%。当每股售价超过25元时,如果交易的股数零散(即,不是100的倍数),则附加手续费为基本手续费的4%,否则附加手续费为基本手续费的1%。

要求: (1)用判定表表示手续费的计算方法。(2)用判定树表示手续费的计算方法。答:(1)用判定表表示手续费的计算方法如下所示: (2)用判定树表示手续费的计算方法如下所示:

软件工程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一、什么是软件危机?它有哪些典型表现?为什么会出现软件危机? 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使用与维护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和难题。它包括两方面:如何开发软件,已满足对软件日益增长的需求;如何维护数量不断增长的已有软件。 软件危机的典型表现: (1) 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计常常很不准确。常常出现实际成本比估算成本高出一个数量级、实际进度比计划进度拖延几个月甚至几年的现象。而为了赶进度和节约成本所采取的一些权宜之计又往往损害了软件产品的质量。这些都降低了开发商的信誉,引起用户不满。 (2) 用户对已完成的软件不满意的现象时有发生。 (3) 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是靠不住的。(4) 软件常常是不可维护的。 (5) 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文档资料不全或不合格,必将给软件开发和维护工作带来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难以解决的问题。 (6) 软件成本、软件维护费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 (7) 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普及的需求。 软件危机出现的原因: (1) 来自软件自身的特点:是逻辑部件,缺乏可见性;规模庞大、复杂,修改、维护困难。 (2) 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方法不当:忽视需求分析;认为软件开发等于程序编写;轻视软件维护。 (3) 供求矛盾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面对日益增长的软件需求,人们显得力不从心。 二、假设自己是一家软件公司的总工程师,当把图给手下的软件工程师们观看,告诉他们及时发现并改正错误的重要性时,有人不同意这个观点,认为要求在错误进入软件之前就清楚它们是不现实的,并举例说:“如果一个故障是编码错误造成的,那么,一个人怎么能在设计阶段清除它呢?”应该怎么反驳他? 答:在软件开发的不同阶段进行修改付出的代价是很不相同的,在早期引入变动,涉及的面较少,因而代价也比较低;在开发的中期,软件配置的许多成分已经完成,引入一个变动要对所有已完成的配置成分都做相应的修改, 不仅工作量大,而且逻辑上也更复杂,因此付出的代价剧增;在软件“已经完成”是在引入变动,当然付出的代价更高。一个故障是代码错误造成的,有时这种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要修改的成本是很小的,因为这不是 整体构架的错误。 三、什么是软件工程?它有哪些本质特征?怎样用软件工程消除软件危机? 1993年IEEE的定义:软件工程是:①把系统的、规范的、可度量的途径应用于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过程,也就是把工程应用于软件;②研究①中提到的途径。 软件工程的本质特征: (1) 软件工程关注于大型程序(软件系统)的构造(2) 软件工程的中心课题是分解问题,控制复杂性(3) 软件是经 常变化的,开发过程中必须考虑软件将来可能的变化 (4) 开发软件的效率非常重要,因此,软件工程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寻求开发与维护软件的更好更有效的方法和工具 (5) 和谐地合作是开发软件的关键(6) 软件必须有效地支持它的用户 (7) 在软件工程领域中是由具有一种文化背景的人替具有另一种文化背景的人(完成一些工作)消除软件危机的途径: (1) 对计算机软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软件≠程序) (2) 必须充分认识到软件开发不是某种个体劳动的神秘技巧,而应该是一种组织良好、管理严密、各类人员协同配合、共同完成的工程项目 (3) 推广使用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开发软件的成功技术和方法 (4) 开发和使用更好的软件工具 四、简述结构化范型和面向对象范型的要点,并分析他们的优缺点。 1. 传统方法学:也称为生命周期方法学或结构化范型。优点:把软件生命周期划分成基干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相对独立,而且比较简单,便于不同人员分工协作,从而降低了整个软件开发过程的困难程度。缺点:当软件规模庞大时,或者对软件的需求是模糊的或会承受时间而变化的时候,开发出的软件往往不成功;而且维护起来仍然很困难。 2. 面向对象方法学:优点:降低了软件产品的复杂性;提高了软件的可理解性;简化了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工作;促进了软件重用。 五、1-5 根据历史数据可以做出如下的假设: 对计算机存储容量的需求大致按下面公式描述的趋势逐年增加:M=(Y-1960) 存储器的价格按下面公式描述的趋势逐年下降:P1=×(美分/位) 如果计算机字长为16位,则存储器价格下降的趋势为:P2=×(美元/字) 在上列公式中Y代表年份,M是存储容量(字数),P1和P2代表价格。

《心理学导论》第十章

第十章言语 【学习目标】 (2) 【学习建议】 (2) 【学习重点】 (2) 【关键词】 (2) 第一节言语概述 (4) 一、语言和言语的含义 (4) 二、语言和言语的特征 (5) 三、言语的种类 (7) 四、思维与言语和语言的关系 (9) 五、言语的生理机制 (10) 第二节言语的感知和言语理解 (12) 一、言语的感知与理解 (12) 第三节词汇和句子理解 (16) 一、词汇理解 (16) 二、句子理解 (16) 第四节言语发展 (18) 一、儿童言语发展阶段 (18) 二、言语发展理论 (19) 第五节第二语言的学习 (21) 一、双语教育 (21) 二、第二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 (21) 三、第二语言的教学 (21)

【学习目标】 了解和掌握言语和语言的基本概念、言语种类、言语的生理机制以及言语的基本特征与功能。了解言语感知和言语理解词汇和句子理解以及言语的发展过程。能够运用言语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有关言语产生与获得和使用的过程。 【学习建议】 理解和掌握言语的含义、言语活动类型、人类言语的生理机制、言语的感知与理解、言语获得的基本理论和言语产生过程、言语测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运用言语原理解决实际的问题。 【学习重点】 1.言语是一个人运用语言工具进行思考和社会交往的行为过程。通过言语活动,理解对方语言和利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2.言语具有的功能有:交际功能、符号功能和概括功能。言语的基本特征有目的性、开放性、规则性、离散性和个体性。 3.按照言语活动分类,把言语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外部言语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言语包括对话和独白言语。书面言语具有展开性、随意性和计划性特征。内部言语有两个特征是隐蔽性和简约性。 4.言语认知包含言语感知和言语理解,是一个人在接受他人的言语刺激时,对其语音、语调等进行识别、辨认并将其转变为具有符号意义的过程。言语感知包括口头言语感知和书面言语感知,它是通过视觉系统接受文字材料提供的字词作出正确判断和分析,包括单词再认和句子阅读。 5.言语知觉是个体对言语感知和理解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是以听觉为基础,对说话者发出的语流信息进行译码加工以达到识别话语的过程,包括言语知觉的听觉阶段、语音阶段和音位阶段。 6.句子理解是在对词的理解基础上,通过对组成句子的各成分的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并在过去经验的参与下获得句子意义的过程。句子理解是多种相互联系的心理活动的复杂结合。 7.句法是规定句子中词的排列以及词与词之间结构关系的表现方式的规则体系。在句子理解过程中的句法策略有词序策略、词类策略、虚词策略和词缀策略。句法建构主要有三个基本原则:标准句原则、最小依附原则和后关闭原则。 8.言语发展又称言语获得,涉及一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活动中母语及其理解能力的获得、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获得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 【关键词】

软件工程导论(第五版)课后习题测验答案

《软件工程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软件工程概论 1-1 1.什么是软件危机? 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户对开发出的软件很难满意。 (2)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 (3)一般软件很难维护。 (4)软件生产效率很低。 (5)软件开发成本越来越大。 (6)软件成本与开发进度难以估计。 (7)软件技术的发展远远满足不了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与深入的需要。 2.软件危机有那些典型表现? (1)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计常常很不准确。 (2) 用户对“已完成的”软件系统不满意的现象经常发生。 (3)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 (4)软件常常是不可维护的。 (5)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 (6) 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 (7) 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迅速普及深入的趋势。 3.为什么会产生软件危机? (1) 开发人员方面,对软件产品缺乏正确认识,没有真正理解软件产品是一个完整的配置组成。造成开发中制定计划盲目、编程草率,不考虑维护工作的必要性。(2) 软件本身方面,对于计算机系统来说,软件是逻辑部件,软件开发过程没有统一的、公认的方法论和规范指导,造成软件维护困难。 (3) 尤其是随着软件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原有软件开发方式效率不高、质量不能保证、成本过高、研制周期不易估计、维护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更为突出,技术的发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4.怎样克服软件危机? (1) 充分吸收和借鉴人类长期以来从事各种工程项目中积累的行之有效的有效原理、概念、技术与方法,特别是吸取几十年来人类从事计算机硬件研究和开发的经验教训。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努力作到良好的组织,严格的管理,相互友好的协作。(2) 推广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开发软件的成功的技术和方法,并研究更好、更有效的技术和方法,尽快克服在计算机系统早期发展阶段形成的一些错误概念和作法。(3) 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开发更好的软件工具并使用这些工具。将软件开发各个阶段使用的软件工具集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很好的软件开发支环环境。 总之为了解决软件危机,既要有技术措施(方法和工具),又要有必要的组织管理措施。 1-3、

心理学导论名词解释

普心精华背诵手册一(名词解释版)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过程&个性)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 1心理活动过程(规律和共同性"心理过程 心理活动过程包括三个过程:1)认识过程(知)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反映客观事物特性与联系的最基本的心理活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意)指人自觉的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里活动。从内到外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独特性导致差异性) 1)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2)个性心理特征:I.能力II.气质III ?性格指区别于他人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表现出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差异。 认知过程: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是对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反映客观 事物特征与联系的最基本心理活动。 意志过程: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同 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观察法:指在自然情景中或预先设置的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系统的地观察记录而后分析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心理测量法:指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的研究方法。通常用来确定被试者某些心理品质的存在水平。个案法:

第二章生理部分 1、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使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其基本功能是接收和传递信息。 2、突触: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它是神经元在机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使信息传递和整合的关键。 3、操作条件反射:p57通过动物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p37 4、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5、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 6、非条件反射:是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而遗传下来的反射。 7、条件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的,是暂时性的神经联系。 & 感觉适应:是感觉系统对连续无变化的刺激反应减少的倾向。 9、全或无法则:刺激达到一定的强度,神经元则产生一个完全的反应,达不到一定的强度则不反英,她并不随刺激的强弱而改变。 10、动力定型:指本来有一系列刺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经训练巩固后,刺激系列的第一个刺激一出现, 反映系列就依次出现的现象。 11、扩散:一定条件下兴奋与抑制在大脑皮层某一部分产生后并不停留在原发点,而向周围皮层蔓延传播, 使得周围部分也产生同样的神经过程。 12、集中:兴奋与抑制的过程从扩散开的皮层区域向原发部位靠拢的现象。 13、互相诱惑:大脑皮层上的一种神经过程引起或加强另一种与之相反的神经过程。 14、条件性抑制:内抑制,是在后天一定条件下逐渐习得,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15、非条件抑制:是机体生来具有的先天性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16、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17、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心理学导论第4章-感觉》基础内容精讲

《心理学导论第4章-感觉》基础内容精 讲 第一部分本章内容讲解 本章内容为信息加工部分的第二个章节感觉。这一章在历年考试中出现的考点为:2007-5,2007-6,2008-4,2008-5,2008-6,2009-5,2009-6,2009-66,2010-77,2011-3,2011-4,2012-4,2012-5,2012-66,2013-7,2013-67,2014-8,2014-9,2015-5,2015-6,其中考核过一次简答即解释味觉和嗅觉的相互作用。本部分主要以客观题为主。 本章框架如下: 第二部分本章重要考点 一、感觉概述 (★考点:2007-6、2010-77、2011-4 ) 1. 感觉的测量 感觉是由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某感官引起的,但人的感官指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作出反映,这个刺激范围便是感觉阈限,相应的感觉能力就是感受性。 (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绝对感受性可以用绝对感觉阈限来测量,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心理学家把有50%的次数被觉察到的刺激值定为绝对阈限。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感觉阈限或最小可觉差。人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 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发现差别阈限和原刺激量之比是一个常数,用公式可表示为:K=△I/I,其中I为标准刺激强度或原刺激量,△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即差别感觉阈限,K 即韦伯分数。这就是韦伯定律。感觉通道不同,韦伯分数就不一样,韦伯分数越小,该感觉道的感觉就越敏锐,韦伯定律指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3)费希纳对数定律 德国物理学家费希纳提出了对数定律,他假定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都相等,因此任何感觉的大小都可由在阈限上增加的最小可觉差来决定,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他推导出下式:P=KlogI,其中I是刺激量,P是感觉量。 费希纳定律提供了度量感觉大小的一个量表,对许多实践部门都有重要意义,但他所假定的所有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相等,已为事实所否定,且他以韦伯定律为基础,所以对数定

软件工程导论张海蕃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1 什么是软件危机 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1-3 什么是软件工程 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 1-4 简述结构化范型和面向对象范型的要点,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目前使用得最广泛的软件工程方法学(2 种): 1. 传统方法学:也称为生命周期方法学或结构化范型。优点:把软件生命周期划分 成基干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相对独立,而且比较简单,便于不同人员分工协作,从而降低了整个软件开发过程的困难程度。缺点:当软件规模庞大时,或者对软件的需求是模糊的或会承受时间而变化的时候,开发出的软件往往不成功;而且维护起来仍然很困难。 2. 面向对象方法学:优点:降低了软件产品的复杂性;提高了软件的可理解性;简化了 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工作;促进了软件重用。 1-6 什么是软件过程它与软件工程方法学有何关系 z软件过程:是为了获得高质量软件所需要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框架,它规定了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 z软件工程方法学:通常把在软件生命周期全过程中使用的一整套技术方法的集合称为方法学,也称范型 1-7什么是软件生命周期模型,试比较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和螺旋模型的优缺点,说明每种模型的适用范围。 软件生命周期由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和运行维护3个时期组成,每个时期又进一步划分成若干个阶段。生命周期模型规定了把生命周期划分成哪些阶段及各个阶段的执行顺序,因此,也称为过程模型。 瀑布模型的优点:1.可强迫开发人员采用规范的方法;2.严格规定了每个阶段必须提交的文档;3.要求每个阶段交出的所有产品都必须经过质量保证小组的仔细验证。 瀑布模型的缺点:1.在软件开发初期,指明用户全部需求是困难的;2.需求确定后,经过一段时间才得到软件最初版本;3.完全依赖规格说明,导致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适用中小型项目。 快速原型模型的优点:1满足用户需求程度高;2用户的参与面广;3返工现象少快速原型模型的优点:不适用大型软件的开发适用于小型项目。 增量模型的优点:1短期内可以交付满足部分用户需求的功能产品;2逐步增加功能可以让用户去适应新产品;3开放式的软件可维护性比较好;4开始第一构件前,已经完成需求说明。 增量模型的缺点:1对现有产品功能造成破坏;2意义上的矛盾适用于中型软件的开发

心理学导论第八章

第八章意识与注意 第一节概述 一、什么是意识 意识就是我们的觉知状态,即对我们自身、对外界的环境事件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事件关系的觉知状态。例如:我们可以觉知到自身的感受也可以觉知到外界的声音、光、气 味等。 (一)主观性 每个人的意识世界都是专有的、独一无二的,对我们自己来说格外真实,直接觉知到自己 的思想、情感和心境。 (二)统一性 我们意识到的经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种觉知形式都被整合为一个独特的、连贯的意识经验。例如:当我们出去春游时,看到郊外美好的景色心情十分愉快。在一个星期后,我们再次回忆时那种经验仍然是一个整体。 (三)流动性 个人的意识经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意识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从来不会静止不动。美 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先驱詹姆斯制造出意识流,主张意识是个人有选择的连续不断的整体。(四)能动性 意识的能动性:(1)我们觉知到我们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觉知到我们对所处环境的适应程度,以便与环境保持平衡;(2)意识把我们的过去与我们的现在联系起来使我们有一个连续的经验,这是同一性的基础,从而使我们能认识自我,提升自我;(3)我们依据觉知到的信息,将对过去的记忆与现在的感知联系我,控制并计划我们的行动未来的预期目标。二、意识水平 (一)焦点意识 焦点意识是指我们集中注意而获得的清晰的意识。例如:棋手在集中注意下棋时对棋局 的意识为焦点意识。 (二)下意识 未被注意的信息也是被登记和评估。未被意识的信息是在觉知的下意识水平上起作用的。 边缘意识也属于下意识。当你集中注意看书中的一段话时,它周围的词语或图表是不清楚的,处于你的边缘意识水平上。例如: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你专注于同你的同伴讲话,忽略了其他的声音,当有人叫你的名字时就会马上引起你的注意力。 (三)前意识

河南大学1997-2010年心理学考研真题(已整理 )

河南大学1997-2010年心理学考研真题 河南大学1997年心理学考研真题 【普通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兴趣和爱好(第十章) 2.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第六章) 3.意识和无意识(第五章) 4.能力和智力(第十一章) 二、问答 1.什么是概念?在教学中应如何使学生掌握概念?(第七章) 2.如何理解性格的实质?说明性格的结构(心理学导论P670) 3.说明记忆的三级信息加工模式及特点的(第六章) 4.说明言语的概念和特点,研究言语有何意义(第八章) 5.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它包含哪些成分?有何特点?(第七章) 三、论述 1.试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一章 2.评述阿诺德的情绪理论(第十章) 3.意志是自由的,还是不自由的?为什么?(心理学导论p550) 河南大学1998年心理学考研真题 【普通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视觉对比和视敏度(第三章) 2.投射法与主题统觉测验(第十二章) 3.动机和需要(第九章) 4.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第十一章) 5.过滤器理论和衰减器理论(第五章) 6.短时记忆和反响回路(第六章) 二、问答 1.什么是性格类型?说明两种主要的性格分类。(心理学导论P670)

2.说明颜色混合及其定律。(第三章) 3.试说明人的大脑言语机能区的具体功能和脑部位(第八章) 4.什么是灵感?灵感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心理学导论P464--468) 5.试说明吉尔福特三维智力模型的结构和重要意义(第十章) 6.简述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和特点()第十三章 三、论述 1.试述鲁利亚对巴甫洛夫学说的新发展() 2.解释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及二者关系(第三章) 3.试述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理论及其与气质的关系(第十二章) 河南大学1999年心理学考研真题 【普通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需要与诱因(第十章,诱因在心理学导论P194) 2.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第三章) 3.清晰度和可懂度(心理学导论P494) 4.直觉思维和灵感(第七章) 5.液态能力和晶态能力(第十一章) 二、简答 1.简述图形组织的原则(第四章) 2.说明颜色的基本特性(第三章) 3.试述推理的概念和种类,影响推理的因素有哪些?(心理学导论P446) 4.简述意志的良好品质(第九章) 5.人的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什么?(第十一章) 6.什么是社会性动机?简述社会性动机的种类(第九章) 三、论述 1.评述詹姆斯—兰格理论(第十章) 2.试述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塞斯顿的基本能力说和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理论(第十一章) 3.说明掌握气质对管理工作和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心理学导论P663) 河南大学2000年心理学考研真题 【普通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完整word版)软件工程导论(第6版)

第一章、软件工程学概述 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软件危机包含下述两个方面的问题:1.如何开发软件,以满足对软件日益增长的需求。 2.如何维护数量不断膨胀的已有软件。 具体的说,软件危机主要有以下一些典型表现:1.对软件开发成本的进度的估计常常很不准确。 2.用户对“已完成的”软件系统不满意的现象经常发生 3.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 4.软件常常是不可维护的。 5.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材料。 6.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 7.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迅速普及深入的趋势。 软件生命周期:一个软件从定义、开发、使用和维护,知道最终被废弃,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时期,通常把软件经历的这个漫长的时期称为生命周期。 软件配置:程序、文档和数据。 软件工程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减少软件维护的代价。 软件:是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的集合。 程序:是能够完成预定功能和性能的可执行的指令序列。 数据:是使程序能够适当地处理信息的数据结构。 文档:是开发、使用和维护程序所需要的图文资料。 软件工程: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 软件工程具有下属的本质特性:1.软件工程关注于大型程序的构造。2.软件工程的中心课题是控制复杂性。3.软件经常变化。4.开发软件的效率非常重要。5.和谐地合作是开发软件的关键。6.软件必须有效地支持它的用户。7.在软件工程领域中通常由具有一种文化背景的人替具有另一种文化背景的人创造产品。 软件工程的7条基本原理:1.用分阶段的生命周期计划严格管理。2.坚持进行阶段评审。3.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4.采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5.结构应能清楚的审查。6.开发小组的人员应该少而精。7.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的必要性。软件工程:包括技术和管理两方面的内容,是技术与管理紧密结合所形成的工程学科。 通常把在软件生命周期全过程中使用的一整套技术方法的集合称为方法学,也称为泛型。 软件工程方法学(包括传统方法学、面向对象方法学)包含三个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 方法:是完成软件开发的各项任务的技术方法,回答“怎样做”的问题。 工具:是为运用方法而提供的自动的或半自动的软件工程支撑环境。 工程:是为了获得高质量的软件所需要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框架,它规定了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 面向对象方法学:把数据和行为看成是同等重要的,它是一种以数据为主线,把数据和对数据的操作紧密地结合起来的方法。 面向对象方法学具有下述四个要点:1.把对象作为融合了数据及在数据上的操作行为的统一的软件构件。 2.把所有对象都划分成类。 3.按照父类与子类的关系,把若干个相关类组成一个层次结构的系统。 4.对象彼此间仅能通过发送消息互相联系。 面向对象方法学的优点:降低了软件产品的复杂性,提高了软件的可理解性,简化了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工作。 软件生命周期: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和运行维护。软件定义: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软件开发: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综合测试。 1.问题定义:问题定义阶段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可行性研究:这个阶段回答的关键问题是:“对于上一个阶段所确定的问题有行得通的解决办法吗?” 3.需求分析:确定目标系统必须具备哪些功能。 4.总体设计:这个阶段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是:“概括地说,应该怎样实现目标系统?”总体设计又称为概要设计。 5.详细设计:这个阶段应回答的关键问题是:“应该怎样具体地实现这个系统呢?” 6.编码和单元测试: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是写出正确的容易理解、容易维护的程序模块。 7.综合测试: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是通过各种类型的测试使软件达到预定的要求。 8.软件维护:关键任务是通过各种必要的维护活动使系统持久地满足用户的需要。

心理学导论复习题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什么是心理学 1、标志: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首个心理学实验室 2、定义:是研究个体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领域 3主要研究领域:A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B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 C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规律的心理学分支,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个体发展) D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 E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活动和病理过程相互影响的心理分支) F工程心理学(研究系统中人的行为,以及人与机器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工业心理学分支) G军事心理学(研究人在军事活动条件下的心理学问题)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第一节神经系统 1神经元结构 2神经元的基本功能接受信息、整合信息、传递信息 3神经元的分类(1)感觉神经元;(2)中间神经元,(3)运动神经元 4突触传递: 第二节大脑 1左右脑差异:

第三节内分泌系统 1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 2神经一体液调节概念:由于神经系统通过调节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来支配效应器的活动 3神经系统调节作用途径:一是神经系统直接调节各器官活动,二是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各器官活动。 第三章人的毕生发展 第一节毕生发展观的基本概念与理论问题 1概念:不是指一个独立的理论,而是指心理发展研究中的一种特定取向。 2它所传达的基本信息:强调在发展研究中不能只注重某个特定的年龄,而要关注生命全程。心理发展不仅发生在儿童身上,而是存在于所有年龄的个体中。同时,心理发展也包括了各种各样的变化,不仅是指增长和获得,也包括衰退与丧失。 3研究方法:横断研究、纵向研究、序列研究 4基本理论问题:A先天与教养的关系B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C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第四章:感知和感觉 第一节.什么是感觉p65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感觉是一种直接反映,它要求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器官,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和全貌。(理解P65的剥夺实验) 感觉的产生:产生感觉的神经机构有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三部分。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向神经中枢,并激活了中枢神经元,信息在这里进行分析。综合,于是便产生了相应的感觉。 感觉的种类:(一)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二)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第二节.什么是知觉 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知觉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包含了互相联系的几种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 知觉的生理机制:(1)当事物的属性、成分同时或先后作用于同一分析器时,便引起该分析器内的神经兴奋,这时,经过大脑的分析综合活动,就形成了事物的整体反映。

心理学导论论述题简答题

心理学导论论述题简答题 记忆系统:记忆是一个系统,可分为三个不同的部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感觉记忆,其保持时间很短,大致不超过1~2秒,因而也称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约为20秒,一般不超过1分钟,除非积极加以复述,否则信息会很快在短时间内遗忘。长时记忆,保持信息的时间极长,从1分钟以上直至伴随人的终生。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构成了我们关于世界的各种知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三种记忆不仅在信息保持时间和信息保持量上有区别,而且在记忆系统中有着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并处于记忆信息加工的不同阶段。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首先必须经过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的加工;进入短时记忆的信息则来自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1指示表征的方式(会影响问题的解决)2刺激模式(个体知觉到的问题组织形式,它对问题解决或起促进作用,或起阻碍作用)3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事物通常的功能,看不到它可能存在的其他方面功能,从而干扰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功能固着是一种将某种物体的功能固定化的心理倾向)4问题解决定势(是指问题解决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问题解决的心理准备状态。)5原型启发(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因受到某种客观事物的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过程叫做原型启发)6动机和情绪状态(一个人的动机状态,对问题解决骑着不同的影响作用。就动机的性质而言,如果一个人的动机越积极、越具社会价值,他对人的活动的推动力越大,就越积极)7人格特征(能否顺利解决问题与一个人的人格特征有着密切关系) 再造想象的发展及形成条件: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形符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事物新形象的过程。再造想象形成的新形象是相对的,虽然对于想象者来说是新颖的,但实际上是在社会环境中已经存在的事物,只是根据某种图形提示或语言描述再造出来而已。再造想象对人的各种实践活动,尤其是学生在掌握和理解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再造想象对个体的人格塑造具有重要作用。形成的条件:一是正确理解言语或词语的描述和图形或符号标志的事物的意义。二是丰富的表象储备。记忆表象的基础,记忆表象愈丰富,再造性想象的内容就愈多样。 注意及其基本特征: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状态,总是与心理活动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注意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注意具有两个基本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表明注意具有方向和强度的特征。注意的指向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总是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事物,而离开或忽略其他对象。注意的集中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停留在被选择事物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离开无关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保证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知觉的四大基本特征: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解释,并用语词加以概括与标志以赋予其意义的组织加工过程)、知觉的选择性(指人受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等因素的影响,有意或无意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知觉的整体性(指人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属性、部分整合为一个整体加以识别过程。)、知觉的恒常性(指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客观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其知觉映像的过程)。 思维的含义及基本特征:思维是人的重要的认知活动,是人脑借助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思维具有概括性(反映的不是个别事物或事物的个别属性,而是客观事物的一般特征以及事物的内在联系)和间接性(不是反映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属性,而是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反映,即通过一定媒介反映客观事物。)。

软件工程导论(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软件工程导论(第五版)课后习 题答案 《软件工程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软件工程概论 1-1 1 ?什么是软件危机? 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用户对开发出的软件很难满意。 (2) 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 (3) —般软件很难维护。 (4) 软件生产效率很低。 (5) 软件开发成本越来越大。 (6) 软件成本与开发进度难以估计。 (7) 软件技术的发展远远满足不了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与深入的需要。 2.软件危机有那些典型表现? (1) 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计常常很不准确。 (2) 用户对已完成的”软件系统不满意的现象经常发生。 (3) 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

(4) 软件常常是不可维护的。 (5) 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 (6) 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 (7) 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迅速普及深入的趋势。 3 ?为什么会产生软件危机? (1) 开发人员方面,对软件产品缺乏正确认识,没有真正理解软件产品是一个完整的配置组成。造成开发中制定计划盲目、编程草率,不考虑维护工作的必要性。 (2) 软件本身方面,对于计算机系统来说,软件是逻辑部件,软件开发过程没有统

一的、公认的方法论和规范指导,造成软件维护困难。 (3) 尤其是随着软件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原有软件开发方式效率不高、质量不能保证、成本过高、研制周期不易估计、维护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更为突出,技术的发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4 ?怎样克服软件危机? (1) 充分吸收和借鉴人类长期以来从事各种工程项目中积累的行之有效的有效原理、概念、技术与方法,特别是吸取几十年来人类从事计算机硬件研究和开发的经 验教训。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努力作到良好的组织,严格的管理,相互友好的协作。(2) 推广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开发软件的成功的技术和方法,并研究更好、更有效的技术和方法,尽快克服在计算机系统早期发展阶段形成的一些错误概念和作法。 (3) 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开发更好的软件工具并使用这些工具。将软件开发各个阶段使用的软件工具集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很好的软件开发支环环境。 总之为了解决软件危机,既要有技术措施(方法和工具),又要有必要的组织管理措 施。 1-3、 1-5、根据历史数据可以做出如下的假设: 对计算机存储容量的需求大致按下面公式描述的趋势逐年增加: M=4080e0.28(Y-1960) 存储器的价格按下面公式描述的趋势逐年下降:P1=0.3 X 0.72Y-1974(美分/位) 如果计算机字长为16位,则存储器价格下降的趋势为:P2=0.048 X 0.72Y-1974(美元/字) 在上列公式中Y代表年份,M是存储容量(字数),P1和P2代表价格。基于上述假设可以比较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成本的变化趋势。要求计算: (1) 在1985年对计算机存储容量的需求估计是多少?如果字长为16位,这个存储器的价格是多少? (2) 假设在1985年一名程序员每天可开发出10条指令,程序员的平均工资是每月4000美元。如果一条指令为一个字长,计算使存储器装满程序所需用的成本。 ⑶假设在1995年存储器字长为32位,一名程序员每天可开发出30条指令,程序员的月平均工资为6000美元,重复(1)、(2)题。 ?(1)在1983年对计算机存储容量的需求,估计是 M = 4080e O2SC198^156O)= 4080e7= 4?4715263(字) ?如果字长为16?,则这个存储器的价搭是_ P - 0.048 x 0.72囚3皿x 4474263 - 5,789(美元) ?{2)如果一条指令的长度为一个字,则使存储器装满程序共 ^4474263条抱令。 ?在佃8刁年一名程序员毎天可开发出10条指令,如果每月 有20个工作日,则每人每月可开发出10X20条指令“ ?为了开发出也742G3祭指令以装满存储器,需要的匸作量 屆4474263 2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