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冰箱买直冷好还是风冷好

冰箱买直冷好还是风冷好

冰箱买直冷好还是风冷好
冰箱买直冷好还是风冷好

冰箱买直冷好还是风冷好

导语:冰箱虽然作为家中必不可少的电器产品,但许多人仍然对其并不太了解。尤其是对于那些刚刚装完修准备结婚的年轻人来说,如何选择一款合适自己的冰箱就成为了首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对于卖场中满眼的冰箱产品,到底是选择风冷产品还是直冷产品?而这两类制冷方式又有何不同?优缺点都是什么呢?

直冷:价格便宜、食物水分不易流失

核心要点:直冷式冰箱结构简单,故障率较低。此外,该类冰箱密闭空间自然对流,空气湿度较大,食物的水分不易流失。

目前,国内的冰箱市场是群雄并起,海尔、西门子、三星、美菱、LG、容声、松下等几大品牌的关注度相对要多。他们采用的设计也各不太相同,有单开门、双开门、对开门、三开门和多开门五种。制冷方式也有严格的区分,主要分为风冷式和直冷式两种。其中,前者主要应用于双开门以上,容量在200L以上的冰箱中,价格偏贵,基本都在1800元以上,最高能卖到2万多元;而直冷式技术应用范围更广,从单开门到多开门的都有产品推出,价格最低不足500元。

那么,直冷式冰箱相对便宜的原因是什么呢?一般来说,风冷冰箱由于工作原理更复杂一些,内部构造相比直冷冰箱来说也更复杂一些,因此产品的制造成本更高;此外,由于内部空气在不断流动,风冷冰箱也更加容易形成食物“串味”。解决食物“串味”的问题并不

难,大部分品牌的风冷冰箱都是通过分层分区的方式来解决,但这么做的结果是增加了成本和产品的体积。所以,总体来看,同容积同品牌的风冷冰箱一般都比直冷冰箱贵一些。

此外,相对简单的结构,也让直冷技术更为成熟,直冷冰箱相对故障率较低,我们可以很少在为连续工作多年的冰箱突然罢工而犯愁。并且,即便是同样出现问题,直冷冰箱的维修费用和时间,都要比风冷冰箱要少。

直冷冰箱是把冰箱蒸发器的冷却管直接设计贴附在冷藏室和冷冻室的里面或者背面,在蒸发器吸热的时候,越靠近冷却管的空气降温越快,由此在冰箱间室内形成自然对流,降低食物的温度,减少食物水分的流失。

因此,对于只需要短期储存的食物,放在直冷冰箱里储存就非常有意义。尤其是青菜,在直冷冰箱里,由于有较为充足的水分,往往还能保持较多的原貌,保持其原始的口感和更多的营养。而恰恰这一点,对于风冷冰箱产品来说就有些困难了。当然,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高水分会导致冰箱内部结霜。因此个人建议,有事没事去冰箱里看看,给冰箱去去霜,能够增加我们工作的动力。古有望梅止渴,现在,我们可以“看冰充饥”嘛。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有不少消费者都在强调的“风冷制冷更快”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我们都知道,一款冰箱产品的制冷速度涉及到制冷空间以及压缩机等等多个方面的因素,而风冷冰箱中所说的制冷均匀不等于制冷速度快。而且在某些情况下,直冷冰箱的冷冻冷却速度还会胜过风冷冰箱。

风冷:自动除霜、温度均匀性好

核心要点:自动除霜, 省心省力;食品保鲜温度均匀性好,湿度较小,气味相对清新。

事实上,风冷冰箱并不是不产生结霜现象,而是让霜基本都凝结在蒸发器的上面,不会凝结在冰箱内壁。在目前的主流产品中,风冷冰箱的蒸发器都安排在冰箱内部,与冰箱内壁是分开的。因此,冰箱内壁不会产品结霜现象,故而称之为无霜。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暂停制冷,冰箱机会启动除霜加热系统,来蒸去凝结在蒸发器上的霜。凝结的霜受热后会变成水,再通过专用的导管排出(或直接蒸发成水蒸气)。这项工作是冰箱自动完成的,无需手动除霜。

风冷冰箱是通过内置隐藏的蒸发器所产生的冷气,通过风扇强制冷气循环流动,从而使冷气均匀分布于冰箱各个间室,实现制冷。由于有风扇的存在,风冷冰箱的冷藏速度较快。尤其是对于大容量冰箱来说,使用更为方便。所以,风冷冰箱主要应用于大容量的产品上。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消费者采购食品的次数减少,但采购的量却不断增加,很多时候是一周集中购物一次。如此大量的食品,就需要冰箱的保鲜效果更好,容量更大。风冷冰箱正好满足了这些需求。目前,风冷技术主要搭载在280L以上的大容量冰箱上,主要应用在三门、多门、对开门等大容量冰箱上。而最近几年,大家对大容量的冰箱需求与日俱增,

销量高速增长,风冷技术也搭乘快车,市场份额急速提升。

风冷冰箱在设计之初,就要把蒸发器和食物分离,再加上风扇强制冷气循环流动,所以风冷冰箱在储存食物时,冰箱内温度比较均匀,且不会像直冷冰箱那样出现冷藏室内湿漉漉的现象,也不会出现两种食物冻一块儿的情况,更不会出现食物跟内壁贴在一起导致过度冰冻的情况,从而不影响食物的感官。

另外,风冷冰箱里循环流动的冷空气,加上分层分区的设计,还会带来一个好处,那就是不会导致食物串味。大部分品牌的风冷冰箱都是采用分层分区的设计,就会带来清新的空气,减少了食物串味的可能性,更大大减小了细菌、霉菌滋生的隐患,提升了食物安全性。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风冷冰箱的时候,尽量要用密闭保鲜盒或者保鲜膜保护起来,减少水分的流失。

此外,因为是利用空气流动制冷,温控所监测的温度要比直冷式精确很多,因此能更好的实现温度控制。此外,一些风冷冰箱产品还拥有着诸多的人性化设计。比如,目前大部分风冷冰箱都开始配备全电脑温控,控温方便准确,确保新鲜等等。

直冷冰箱和风冷冰箱,各有其突出的优势和明显的缺点。但是到底买哪个还是要看您个人的具体需求。从笔者角度来说,我们认为,资金充裕而有想追求冰冻效果的,无疑风冷冰箱是更好的选择。而对冷藏要求不是很高,而且预算有限的消费者,首选还是直冷冰箱。它物美价廉,结实耐用,节约用电,而且保湿效果也是不错的。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1.三级模式结构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分为三级:外部级、概念级和内部级(图),这个结构称为数据库的体系结构,有时亦称为三级模式结构或数据抽象的三个级别。虽然现在DBMS的产品多种多样,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下工作,但大多数系统在总的体系结构上都具有三级结构的特征。 从某个角度看到的数据特性,称为数据视图(Data View)。 外部级最接近用户,是单个用户所能看到的数据特性,单个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外模式。概念级涉及到所有用户的数据定义,也就是全局性的数据视图,全局数据视图的描述称概念模式。内部级最接近于物理存储设备,涉及到物理数据存储的结构,物理存储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内模式。 图三级模式结构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它把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去做,用户只要抽象地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存储,这样就减轻了用户使用系统的负担。 三级结构之间往往差别很大,为了实现这三个抽象级别的联系和转换,DBMS在三级结构之间提供两个层次的映象(Mapping):外模式/模式映象,模式/内模式映象。这里的模式是概念模式的简称。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即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如图所示。 图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2.三级结构和两级映象 (1)概念模式 概念模式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它由若干个概念记录类型组成,还包含记录间联系、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等要求。 数据按外模式的描述提供给用户,按内模式的描述存储在磁盘中,而概念模式提供了连接这两级的相对稳定的中间点,并使得两级中任何一级的改变都不受另一级的牵制。概念模式必须不涉及到存储结构、访问技术等细节,只有这样,概念模式才能达到物理数据独立性。概念模式简称为模式。 (2)外模式 外模式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外模式由若干个外部记录类型组成。 用户使用数据操纵语言(DML)语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实际上是对外模式的外部记录进行操作。有了外模式后,程序员不必关心概念模式,只与外模式发生联系,按照外模式的结构存储和操纵数据。 (3)内模式 内模式是数据库在物理存储方面的描述,定义所有内部记录类型、索引和文件的组织方式,以及数据控制方面的细节。 (4)模式/内模式映象 模式/内模式映象存在于概念级和内部级之间,用于定义概念模式和内模式之间的对应性。由于这两级的数据结构可能不一致,即记录类型、字段类型的命名和组成可能不—样,因此需要这个映象说明概念记录和内部记录之间的对应性。 模式/内模式映象一般是放在内模式中描述的。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终审稿)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1.三级模式结构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分为三级:外部级、概念级和内部级(图 5.1),这个结构称为数据库的体系结构,有时亦称为三级模式结构或数据抽象的三个级别。虽然现在DBMS的产品多种多样,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下工作,但大多数系统在总的体系结构上都具有三级结构的特征。从某个角度看到的数据特性,称为数据视图(D a t a V i e w)。外部级最接近用户,是单个用户所能看到的数据特性,单个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外模式。概念级涉及到所有用户的数据定义,也就是全局性的数据视图,全局数据视图的描述称概念模式。内部级最接近于物理存储设备,涉及到物理数据存储的结构,物理存储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内模式。 图5.1 三级模式结构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它把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去做,用户只要抽象地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存储,这样就减轻了用户使用系统的负担。

三级结构之间往往差别很大,为了实现这三个抽象级别的联系和转换,DBMS在三级结构之间提供两个层次的映象(Mapping):外模式/模式映象,模式/内模式映象。这里的模式是概念模式的简称。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即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如图5.2所示。 图5.2 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2.三级结构和两级映象 (1)概念模式 概念模式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它由若干个概念记录类型组成,还包含记录间联系、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等要求。 数据按外模式的描述提供给用户,按内模式的描述存储在磁盘中,而概念模式提供了连接这两级的相对稳定的中间点,并使得两级中任何一级的改变都不受另一级的牵制。概念模式必须不涉及到存储结构、访问技术等细节,只有这样,概念模式才能达到物理数据独立性。概念模式简称为模式。 (2)外模式 外模式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外模式由若干个外部记录类型组成。

数据库结构设计-模板

XXX有限公司数据库结构设计

*变化状态:A——增加,M——修改,D——删除

目录 1前言 (1) 1.1目的 (1) 1.2适用范围 (1) 1.3读者对象 (1) 2约定 (1) 3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 (1) 3.1数据实体-关系图 (1) 3.2数据实体描述 (1) 3.3实体关系描述 (2) 4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 (2) 4.1数据实体-关系图 (2) 4.2关系模型描述 (2) 5物理实现 (3) 5.1数据库安排 (3) 5.2保密设计 (3) 6数据库维护和备份 (3) 7附录 (3) 7.1引用文档/参考资料 (3) 7.2术语表 (3) 7.3附录一 (3) 7.4附录二 (3)

1前言 1.1目的 [说明编写此文档的目的与目标。] 1.2适用范围 [说明此文档的适用范围。] 1.3读者对象 [说明此文档的预期读者。] 2约定 [数据库中各种元素的命名约定。例如表名,字段名的命名约定。] 3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 3.1数据实体-关系图 [画出数据库实体-关系图(ER图)。] 3.2数据实体描述 [描述数据库中实体。如下: 数据实体中文名、数据库表名

3.3实体关系描述 [描述数据库中每个实体的关系。] 4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4.1数据实体-关系图 [画出数据库实体-关系图(ER图)。] 4.2关系模型描述 [描述数据库关系模型,如下: 数据库表名:同义词(别名): 主键;外键;索引;约束:如下表例]

5物理实现 5.1数据库安排 [说明是否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数据库表如何分布;每个数据库服务器上建立几个数据库,其存储空间等安排;数据库表的分配方法,例如:如何创建段,或表空间。] 5.2保密设计 [用户角色划分方法,每个角色的权限。] 6数据库维护和备份 [说明数据库的维护和备份方案。] 7附录 7.1引用文档/参考资料 [本小节应完整地列出该文档所引用的所有文档(这里的文档包括内部的其他过程定义文件或者是外部的参考资料)。每个文档应标有标题、报告号(如果适用)、日期和出版单位。列出可从中获取这些参考资料的来源。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引用附录或其他文档来提供。] 7.2术语表 [本小节应提供正确解释该文档所需的全部术语的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引用组织或项目《术语表》来提供。] 7.3附录一 7.4附录二

数据库逻辑结构图

数据库逻辑结构图 一、实体的关系模型 1)、管理员(用户名,密码) 2)、个人(帐号,密码,姓名,年龄,出生日期,电话号码)3)、备忘录(时间,地点,事件) 4)、通讯录(姓名,城市,备注,工作地点,联系方式) 5)、日记(日期,地点,人物,事情) 6)、财务(标志,消费项目,消费时间,消费金额,剩余金额,总收入) 其中有下划线的是主键。 二、关系模型合并 1)、管理员(用户名,密码) 2)、个人(帐号,密码,姓名,年龄,出生日期,电话号码)3)、备忘录(时间,地点,事件) 4)、通讯录(姓名,城市,备注,工作地点,联系方式) 5)、日记(日期,地点,人物,事情) 6)、财务(标志,消费项目,消费时间,消费金额,剩余金额,总收入) 三、关系模型的函数依赖关系 1)、用户名——>密码 2)、(帐号,密码)——>姓名,(帐号,密码)——>年龄,(帐号,密码)——>出生日期,(帐号,密码)——>电话号码

3)、时间——>地点,时间——>事件 4)、姓名——>城市,姓名——>备注,姓名——>工作地点,姓名——>联系方式; 5)、日期——>地点,日期——>人物,日期——>事情 6)、标志——>消费时间,消费时间——>消费项目,消费时间——>消费金额,标志——>总收入,标志——>剩余金额。 其中6不是第一范式其他都是第一范式,且6为第二范式. 四、优化 1)、管理员(用户名,密码) 2)、个人(帐号,密码,姓名,年龄,出生日期,电话号码)3)、备忘录(时间,地点,事件) 4)、通讯录(姓名,城市,备注,工作地点,联系方式)5)、日记(日期,地点,人物,事情) 6)、财务(标志,消费时间,剩余金额,总收入) 消费(消费时间,消费项目,消费金额)

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总体架构分析

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总体架构分析 一、概述 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是一个提供除传统连续视频流以外的视频 图像内容信息流的存储和相应服务的新的基础设施,是一个提供除传统视频监控实时浏览、云镜控制、录像下载回放等基本功能以外的、与公安实战应用能深度结合的视频图像信息深化应用服务支撑平台。 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涵盖所有用于存储视频、图像及其结构化描述信息等内容的存储系统,包括目前用于存储连续视频流的存储系统。狭义上的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指用于存储视频监控设备自动抽取或人工采集和标注 的视频片段、图像、索引、标签、视频结构化描述信息的数据库,如卡口图像和车辆通行信息、案/事件信息等。本文主要针对狭义上的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 二、功能与性能要求 1.功能要求 (1)存储服务功能 具有视频监控设备自动采集的车辆信息、人员信息、物品信息和事件信息的存储服务功能。 具有人工采集车辆信息、人员信息、物品信息和事件信息的存储服务功能。

具有原始视频片段、原始图像、加工后的视频片段、加工后的图像及其关联的结构化描述信息等综合存储组织功能,以及以案/事件来组织相关信息的存储组织功能。 服务功能类型:写入、修改、删除、锁定(冻结)等。 (2)查询与检索服务功能 具有视频图像信息索引的实时生成功能。 具有视频图像信息的全文搜索功能,支持跨地区的视频图像信息检索。 具有根据视频图像信息对象特征属性条件组合进行检索功能。 (3)数据交换服务功能 具有与其他公安信息化系统的数据交换功能。 具有上下级之间的视频图像信息数据交换功能。 具有本地的视频图像信息读写访问服务接口功能。 具有视频图像信息数据的导出功能。 具有对写入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的信息实时数据转发功能。 (4)布控服务功能 具有对写入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的信息进行实时布控功能,具备跨区域全局布控功能: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资料讲解

— 数据库基础 ( 视频讲解:25分钟) 、 本章主要介绍数据库的相关概念,包括数据库系统的简介、数据库的体系结构、数据模型、常见关系数据库。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应该掌握数据库系统、数据模型、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以及数据库规范化等概念,掌握常见的关系数据库。 通过阅读本章,您可以: 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掌握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掌握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 熟悉数据模型 掌握常见的关系数据库 1 第 章

数据库系统简介 视频讲解:光盘\TM\lx\1\数据库系统简介.exe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是由数据库及其管理软件组成的系统,人们常把与数据库有关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称为数据库系统。 | 1.1.1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数据库技术是应数据管理任务的需求而产生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数据管理技术也不断地提出更高的要求,其先后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等3个阶段,这3个阶段的特点分别如下所述。 (1)人工管理阶段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当时硬件和软件设备都很落后,数据基本依赖于人工管理,人工管理数据具有如下特点: 数据不保存。 使用应用程序管理数据。 数据不共享。 ` 数据不具有独立性。 (2)文件系统阶段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硬件和软件技术都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磁盘等存储设备和专门的数据管理软件即文件系统,文件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数据可以长期保存。 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 共享性差,数据冗余大。 数据独立性差。 # (3)数据库系统阶段 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计算机应用于管理系统,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应用越来越广泛,数据量急剧增长,对共享功能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这样使用文件系统管理数据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于是为了解决一系列问题,出现了数据库系统来统一管理数据。数据库系统满足了多用户、多应用共享数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