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专用2018版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学考专题特训五

浙江专用2018版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学考专题特训五

浙江专用2018版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学考专题特训五
浙江专用2018版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学考专题特训五

学考专题特训(五)

一、选择题

1.德国法西斯上台前,宣扬“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犹太人和斯拉夫人是劣等民族”。这说明( )

A.法西斯势力打出社会主义旗号以拉拢工人

B.法西斯势力准备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C.法西斯势力打出民族主义旗号以蛊惑人心

D.法西斯势力与垄断资产阶级利益一致

2.有一本学术著作曾写道:“希特勒曾经答应仅仅是咬上一口,结果却把全部都吞了下去。接着,他夺取了立陶宛的梅梅尔,同时要求获得但泽和波兰走廊。”希特勒“全部都吞了下去”的是( )

A.埃塞俄比亚B.奥地利

C.法国D.捷克斯洛伐克

3.右图漫画的主题应当是( )

A.讽刺“柏林—罗马轴心”的形成

B.抨击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C.反对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

D.揭露慕尼黑会议的阴谋

4.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

A.卢沟桥事变B.苏德战争爆发

C.英法对德宣战D.日军偷袭珍珠港

5.如图所示,这是某国历史上发行的一枚邮票,它纪念的是( )

A.不列颠之战B.“空中闪电战”

C.敦刻尔克撤退D.空袭珍珠港

6.“到了11月中旬,隆冬来临,德国坦克乘务员发现,坦克推进装置上……的油已经凝固……12月初,一场大雪使气温突然下降到华氏零度以下……希特勒的军队陷入绝望的境地。”这种现象最有可能在下列哪一战役中出现( )

A.莫斯科战役B.柏林战役

C.库尔斯克战役D.阿拉曼战役

7.1941年,希特勒骄傲地打开“戈培尔唱机”,鼓吹闪电战的丰功伟绩。1943年,希特勒颓丧地坐在唱机旁,疲惫不堪的戈培尔也累得脱了形。1943年,导致希特勒颓丧的事件有( )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②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③北非德意军队防线的崩溃④诺曼底登陆成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8.在国际公约中明确宣告日本必须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的是( )

A.《雅尔塔协定》B.《德黑兰宣言》

C.《开罗宣言》D.《波茨坦公告》

9.某国际公约上有“美国、英帝国及中国之庞大陆、海空部队,业已增强多倍,其由西方调来之军队及空军,即将予日本以最后之打击……”的文字,该条约是( )

A.《九国公约》B.《波茨坦公告》

C.《开罗宣言》D.《联合国家宣言》

10.(2017·嘉兴新高考检测)一位美国学者说:“它们双方都像在镜子里看人一样,看到的是反像,即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每一方都指责对方表现出希特勒式咄咄逼人的姿态。”“它们”指的是( )

A.美国英国B.美国中国

C.中国日本D.美国苏联

11.《美国的梦想》中有这样的一条口录:“马歇尔计划——一箭双雕。”这里的“双雕”是指( )

A.输出资本和对抗苏联

B.遏制欧洲和称霸世界

C.控制西欧和遏制苏联

D.复兴欧洲和干涉中国

12.(2015·9月浙江学考测试)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外长舒曼在一份宣言中声称:“法国做出了欧洲建设的第一个决定性举动,并且把德国也联合进来。”这里的“第一个决定性举动”是指法国倡议建立( )

A.欧洲原子能联营B.欧洲煤钢共同体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西欧经济共同体

13.(2015·9月浙江学考测试)20世纪60年代,不结盟运动兴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政治格局。该运动的发起国是( )

A.中国、印度、埃及

B.南斯拉夫、印尼、埃及

C.中国、越南、印度

D.南斯拉夫、印度、埃及

14.“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是从1917年才开始的,到1989年便已经结束了。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决定性的一刻”带来的深刻影响是( )

A.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B.两极格局的结束

C.欧洲迈向政治一体化D.第三世界的崛起

15.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欧盟成立,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不结盟运动组织不断壮大。结合以上史实,我们可以判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 )

A.大国力量保持均衡B.美国独霸世界

C.“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D.军事政治集团不断涌现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某记录二战经典战役的著作有晴天霹雳、鹰击长空、短兵相接、航母号角、铁甲搏杀、摧枯拉朽等标题。其中晴天霹雳指的是波兰闪击战,摧枯拉朽指的是柏林会战。

材料二敦刻尔克大撤退示意图

(1)材料一中尚未给出释义的四个标题分别指的是哪些战役,其中哪两次战役实现了本战场的转折?

(2)简述材料二中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17.(2016·浙江4月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向西欧国家提出了一份旨在建立一个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大胆计划。即建议德国和其他西欧国家把煤和钢的生产整个过程交由一个高级公共机构负责掌管,目的是使大家在经济领域团结一致,并进而在政治领域相互靠拢。舒曼计划的中心观点是“欧洲建设非一时之力、一日之功”。这种渐进的一体化方式,有别于以往的各种方法。……到了1986年,欧共体成员从原先的6国增加到12国。——[法]法布里斯·拉哈《欧洲一体化史(1945~2004)》

材料二下图所示为1993年欧盟、美国、日本三大区域的国内生产总值

——引自[法]皮埃尔《历史与地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80年代,欧洲走向联合的历史进程。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的联合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分析上述变化对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产生的积极作用。

答案精析

学考专题特训(五)

1.C [民族优越论是法西斯势力蛊惑人心的手段,通过欺骗宣传,法西斯势力获得了德意志民族各阶层的广泛信任,从而赢得了大选,取得了统治地位。]

2.D [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与德国无关,故A项错误;德国在1938年3月直接吞并奥地利,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法国在二战期间并没有被德国全部占领,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1938年德国仅仅要求割占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利用英法绥靖妥协,签订《慕尼黑协定》而得逞,第二年德国却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符合材料要求,故D项正确。]

3.B [从图片中的法西斯标志“ ”和意大利法西斯标志再结合欧洲地图,可以看出这是德、意法西斯联合干涉西班牙内战,故B项正确。A项不能准确反映图片内容;因为地图显示的是欧洲地图,所以与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无关,故C项错误;慕尼黑阴谋是针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故D项错误。]

4.C [1939年9月1日,德军进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5.A [图片中“Battle of Britain 1940”是1940年英国战争的意思,再加上“飞机”图片,可以判断出是1940年的不列颠之战。]

6.A [由材料可以看出德军是在苏联寒冷的冬天作战,导致“闪电战”失败,陷入了困境。这发生于1941年冬的莫斯科战役,即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闪电战”破产。]

7.B [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发生于1943年,④发生于1944年。]

8.C [选项所涉及的四个条约只有《开罗宣言》明确宣告了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9.B [“即将予日本以最后之打击”表明此时战争已进入到最后关头,日本的失败已成定局,由此可判定B项是正确答案。]

10.D [美英国家性质和意识形态相符,是盟友,与材料意思“即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不符,故A项错误;美国和中国虽然意识形态对立,但中美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走向正常化,不符合题干中“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的现象,故B项错误;中日之间在1972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之间关系缓和,也不符合题干中“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的现象,故C项错误;美国和苏联国家性质和意识形态不一样,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美苏形成争霸之势,故D项正确。]

11.C [资本输出是援助西欧的方式,不是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或影响,故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为遏制苏联,而不是遏制欧洲,故B项错误;通过马歇尔计划,美国控制了西欧,稳定、壮大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遏制了苏联的扩张,故C项正确;干涉中国不是马歇尔计

划的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

12.B [依据题干中“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把德国也联合进来”等可知,这是以法德和解为重要前提的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13.D [在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的推动下,1961年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D项正确。]

14.B

15.C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正处在新旧交替之际,即旧的两极格局瓦解了,新的多极化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目前正处在“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的阶段。]

16.(1)鹰击长空是不列颠之战;短兵相接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航母号角是中途岛海战;铁甲搏杀是库尔斯克会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实现了苏德战场的转折,中途岛海战实现了太平洋战场的转折。

(2)背景:英法对德军进攻方向判断失误,德军突破阿登山区使得法国北部边境的英法部队处于不利境地。

影响: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实力;但是导致法国军力空虚,迅速灭亡。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鹰击长空形容的是空战,故是不列颠之战;短兵相接形容的是巷战,故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航母号角是说此次战役是航母之间的大对决,故是中途岛海战;铁甲搏杀指的是坦克会战,故是库尔斯克会战;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回答。第(2)问紧紧抓住材料中“敦刻尔克大撤退”回答。

17.(1)进程:1951年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80年代中期后,欧共体从原先的6国发展到12国。

(2)变化:1991年,签订《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建立独立的防务体系;欧共体逐渐由经贸集团转变为经济政治实体。作用:欧盟成为与美国、日本并立的世界经济三强;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