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术鉴赏第2课时第二章美术地文化内涵

美术鉴赏第2课时第二章美术地文化内涵

美术鉴赏第2课时第二章美术地文化内涵
美术鉴赏第2课时第二章美术地文化内涵

教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美术是一种重要的精神文化

文化(广义):包括物质和精神的财富的总和。

文化(狭义):专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如哲学、历史、宗教、文学、艺术等。

文化通常指的是一般知识,包括语文知识在内。

美术是一种文化,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其特殊性在于不是通过文字,而是通过形象去表达情感,进而感染人。

原始美术→

总结:美术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最能体现某种文化的特质,成为这种文化的载体。

第二节美术与美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它属于美学的范畴,是美学理论在实际活动中的具体实施。从教育的角度看,它又是完整的教育实施的一个组成部分。

美育的目的和任务: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崇高的审美理想;使人由“生物的人”发展为“社会的人”。你们要发展成为“设计的人”。

我国:“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孔子:“文、行、忠、信”四教中“文”包括礼、乐、《诗》、《书》,他认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柏拉图认为:人们对艺术作品的耳濡目染,便会培养对美的爱好,使心灵“美化”亚里士多德也认为:美育可以净化人的心灵。

蔡元培对于“美育”的观点。

总结:在当今问文化、知识背景的要求下,美育对培养健康人和全面的艺术工作者有着重要的作用;学习美术是美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第三节欣赏与鉴赏

欣赏美术:是对美术作品的领略与赏玩,它没有统一的模式。

鉴赏:鉴赏是对艺术的见识,就是对艺术识别、辨别的能力,不但对作品进行一

般的欣赏,还有能力对作品作出判断,包括艺术成就与真伪。欣赏与鉴赏是美术接受者领会的两个不同的层次,这两个层次有高低之分,却又是互相联系的

美术鉴赏:包括了对美术作品之艺术形象的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

美术鉴赏活动的基本规律:

1.艺术鉴赏过程中充满着情感活动。

2.鉴赏过程中的想象、联想和再创造。

3.鉴赏活动中的主观倾向。

4.鉴赏活动中的共鸣现象:不同时代、民族、国家、阶级的人对同一艺术作品产生的相似情感感染;鉴赏者与艺术家之间的共鸣。

第四节美术鉴赏与两个文明建设

艺术的层次:

1)物质基础的层次:①艺术的表现的载体是物质的;②对人或其他生物所

产生的作用也是物质性的。

2)娱乐的层次:娱乐是什么?P11

3)欣赏的层次:略

4)赏的层次:略

5)情操的层次:情操是什么?P12。一般来说艺术作品美好的情操最能使

人产生欣赏的共鸣。

6)思维的层次:什么是思维?P13。在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需要理性的

分析和构思;从艺术作品的鉴赏中,我们能通过鉴赏画面的结构和艺术手法来了解艺术家思维方式,进而了解形象思维的规律。

总结:

次节包括两个层次:

1.艺术的层层第进的关系使艺术成为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一个方面。一方面,艺术鉴赏教育对国家、民族的文化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在物质文明建设上美化我们的生活。

2.另一方面,艺术的层次要求我们作为鉴赏的人,能拥有良好的艺术修养,更高的要求是能作出高水平的艺术作品。

第二章美术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美术起源的文化阐释

1.模仿说

模仿说是人们最早探索艺术起源的学说,是由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德谟克利特,首先提出来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对艺术起源的模仿说有精辟的论述。

苏格拉底认为,艺术不但模仿美德人物的形象,而且还可以模仿人的心灵、人的内心活动。

柏拉图则在阐述他的“美即理念”的美学思想过程中,通过对理念世界、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的划分,认为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而艺术世界又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艺术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

亚里士多德继承了柏拉图艺术是模仿的观点。

2.表现说

艺术起源的表现说强调人的内心情感的激发、是人的情感的表现。

3.游戏说

艺术产生于人类的游戏活动,是一种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精神活动。

4.巫术说

巫术说起源得最晚,但是有大量的考古发现证明。原始人正是希冀借助于巫术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样,为巫术方式所进行的图象绘画、歌舞形式等便成为最早的原始艺术,艺术就产生于巫术活动的需要。

5.劳动说

艺术起源于人的劳动的学说是基于恩格斯对劳动与艺术创造的分析。

总结:艺术起源与劳动是艺术产生的物质基础,巫术是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巨大动力,模仿、表现、游戏都是艺术起源的某个方面。因此我们说艺术的起源是多元的。

重点看P19,理解为主。

第二节美术文化内涵

一、史前美术作品与巫术(例证)

大量的考古发现,很多原始艺术品都是为巫术活动贫所用,巫术对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人类创造的许多古代美术品都或多或少地带有浓厚的巫术文化因素,隐含着丰富的有关巫术文化的内涵。

二、美术作品与宗教(例证)

什么是宗教P23

宗教产生的时期P23

意识形态:

宗教以教义和信仰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世界观的形成;艺术以栩栩如生的形象表现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思想感情。

三、美术作品与社会政治(例证):用美术作品来象征人(神授)的权利、等级,以此对人民进行统治,在我国多以玉雕和青铜为主。

1.对古代艺术品的占有,代表着对当时社会生产力最高水平的制造技术的

占有,对最高思维能力的占有,以及对社会权利、财富的占有。

2.中国古代美术作品除了体现政治制度和权利外,还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

思想和道德观念,具有政治思想性的特点。

总结:美术创作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历史的范畴,是客观现实对象在意暑假心中的审美物化,所以,一方面,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哲学思想和潮流、统治阶级的价值取向、审美观念,以及各种习俗都影响着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和意图;另一方面,艺术家所创作的美术作品也反映着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文化。因此,美术作品与社会文化之间的联系是很广泛的,不限于上述。

第三节美术的功能

一、美术的认识功能:

1.满足了人类的审美需要。

2.因为鲜明视觉形象性,“它是…高度概括的视觉形象”隐含了丰富的社会

文化内涵。

3.人类创造的美术形象及作品,是我们了解历史,了解前人精神文化创造

的基础。

二、教育功能:

成因:①美术作品是艺术家创作过程中情感的表达。②表现人、社会的思想美术的功能:P29

教育功能的意义: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激发潜在的创造力。

三、审美的功能:

1.艺术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

2.美术的审美功用也是基于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感受:①创作者把情感通过各种造型艺术手段来表达,从而得到使观赏者通过美术作品的得到情感共鸣。②美术作品生动的形象美本身也具有审美价值。

3.美术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的功能三者是互相统一、密不可分的,它们体现了艺术创作真、善、美的高度统一。

第三章美术的分类与艺术语言

第一节美术分类的多种方法

什么是美术:美术是美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手段,创造出的具有和占有空间形态的视觉艺术。因此,美术又被称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静态艺术。美术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造型性。然而美术作品中的形象是静止的,美术家通过人物形象或情景形象的表现,解决事物发展

一般的分类:绘画、雕塑、设计艺术、建筑、园林艺术、书艺、摄影。

社会功能分类:观赏性艺术(绘画、雕塑)、实用艺术(建筑、园林、书艺、摄影)。这种划分方法是相对的。

按美术的审美特征分类:再现性、表现性艺术。(P33)艺术作品必然包含着客观的再现与主观的表现两方面,只不过各有侧重。

第二节美术的主要门类及其性质、特点

一、绘画艺术:

什么是绘画?绘画是运用点、线、面和空间、色彩等艺术语言,在二度空间(平面)上创造形象,反映生活和表达情感的艺术。

绘画的分类:根据使用工具的不同,绘画主要分为壁画、油画、水彩画、水墨画、粉笔华和版画;根据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人物画、风景画(山水画)、静物画和花鸟画等;根据题材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肖像画、风俗画、历史华和宗教画等。从绘画的社会功能和表现形式来分,绘画可分为招贴画、年画、连环画、漫画、组画、插图等。

绘画艺术共同的一些主要特点:

(一)绘画艺术具有长于描绘客观世界和表现主观世界的特点。

1.通常所说的写实性绘画,在描绘客观世界的人和物时,形象的具体性和精确

性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西方:迪克西斯和帕尔帕西奥斯的比赛;中国:三国时代吴国画家曹不兴画画时随意之做的苍蝇等。在摄影技术发达的今天,也会用绘画绘制各种设计效果图。

2.绘画在表现人的主观世界,特别是表现人的主观心态和各种幻想等方面,也有极大的自由性。挪威画家蒙克《呐喊》、西班牙画家达利《战争的预感》。

(二)由于绘画的艺术形象是静止的,它只能以瞬间的形象来反映生活和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要求画家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瞬间加以刻画,以便使画面形象能超越相对静止的时空范畴,引发人的联想。《最后的晚餐》(三)绘画艺术具有自己的艺术语言。各种绘画工具、材料和表现方法等因素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审美特征。略。

二、雕塑艺术:

雕塑:雕塑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雕、刻、塑等手法,创造出具有真实的三度空间的、可触摸的、反映生活和表现情感的艺术。

雕塑的分类:按照形态的不同雕塑通常可以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从题材内容性质和用徒来分主要有纪念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和宗教雕塑等。

雕塑艺术的主要特点:

(一)艺术形象的实体性。①通过视觉感受②触摸感知:丰满、光滑、精细等感觉③结合环境观察,从不同角度观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雕塑之美源于形体之美。(古希腊雕塑)

(二)雕塑难以表现复杂的情节,一般也不能运用背景来刻画人物,所以,这就要求雕塑的艺术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艰苦岁月》、《马赛曲》、《人民英雄纪念碑》等。

(三)雕塑艺术运用材质的特性与艺术形象的审美效果具有密切的关系。古希腊的雕塑、一些特殊采制的艺术品。

三、设计艺术

1.中国设计艺术的历史:工艺美术到设计艺术的历史。

设计:

1.本质上讲,是人的造物活动的一部分,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它随着人的自身发展而发展,体现出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2.设计艺术是实用艺术(除少数传统手工艺观赏品外),体现了实用与审美的统一,具有科学和艺术的双重性。

3.设计艺术在处理实用与审美统一的关系时,实用是第一位的。在考虑实用的同时,也要考虑审美的要求。

4.实用:指是否符合特定的功能要求,用起来是否方便、舒适和安全。

5.审美要求是通过:造型、文饰、色彩、材质、工艺等方面来体现。

①造型:物品的基本形态和结构。通过它体现出一种平面的或立体的造型美。这种造型的美是由功能效用、特制技术和形式美法则等要素构成。“一般的说…结尾”

②文饰:指各种装饰纹样和其他装饰手法。

③色彩:产品原料本身的色彩和附加的色彩。

④材质:采用的原材料的质地,特指材料的优劣不同程度地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和美观与否。

⑤工艺:指产品加工的技艺。

四、建筑和园林艺术

建筑: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创造一种供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认为的空间和形式。“空间”是建筑的“主角”

建筑的特点:建筑具有技术和艺术的双重性。P40“一方面和另一方面”

建筑的要素:实用、坚固、美观。评价建筑要看其是否做到了这三点的统一,其中实用是第一位的。

实用的要求:满足人活动的空间尺度;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实现其使用功能。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园林包括:庭院、宅院、花园、公园、植物园、风景名胜区等。

园林的作用:供人们游乐休息、美化环境和改善生态环境。也属于实用艺术。园林艺术的特点:①实用与美观的统一;②环境的整体性。总的来说园林是一种综合的艺术。

五、书艺

书艺:是指通常所说的书法、篆刻艺术和尚未足够注意的汉字艺术。“书法…追求”

汉字的特殊结构,即它具有造型和以“形”表“意”的特点,是书法形成的内在因素,那么中国毛笔这一特殊的书写工具,就是发展中国书法艺术的物质条件。书法是一种侧重于表现的实用艺术。它的表现是运用书法艺术特有的艺术语言,

即经过加工的文字笔画和形体,创造书法的艺术形象——笔力和书势来体现的。力和势其实是一个东西,笔力是针对笔和字的壁画方面说的,书势就是字的姿态说的。

所以书法的本质是:笔力和书势。

篆刻:锲刻印章的通称,因印章字体一般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篆刻。

印章虽小名单通过篆刻艺术的字法、篆法、章法和刀法等一系列技法的运用,表现出极具魅力的艺术效果,同时创造出一种深邃的、可以为人们所感受到的思想情操与艺术境界。

六、摄影艺术

摄影是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融入了光学、化学、机械学乃至电子学等科学技术。

特点:纪实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纪实性:必须直接面对被摄对象进行现场拍摄,如实地反映客观现象;它可以逼真地把被摄对象再现出来,使摄影作品具有高度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艺术性:通过摄影师的创造性的劳动而实现。

摄影艺术的样式和载体繁多,艺术风格和艺术流派也丰富多采。

美术鉴赏第2课

礼泉二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美术导学案 第二章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第 1 课时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主备人:审核人:授课人: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开始进入美术鉴赏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美术 的语言上有着不同的方式,美术作品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重点难点】 重点:本科教学的重点在于认识美术的语言,其中包括概念、内容及其形态分类。 难点:本科的教学难点,主要在于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有包括在整个美术作品之中,因而势必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所以必须结合具体作品,调动学生以往的美术知识,通过多样的美术作品来认识和了解。 【教学方法】 “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首先从三件具体的美术作品—五代画家顾闳中的工笔重彩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宋代画家梁楷的写意人物画《泼 墨仙人图》和美国画家克里福德.斯蒂尔的油画《1954》开始直接的语言辨析, 然后进入概念和知识的解释,说明什么是美术语言、美术语言所包含的内容以及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 【自主预习】

了解《韩熙载夜宴图》、《1954》、《泼墨仙人图》所讲述的内容及表达的意义。 【教学过程】 本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中国古代画家吴道子和李思训为例,说明美术家在美术语言的运用上是有差异的。 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首先从三件具体的美术作品—五代画家顾闳中的工笔重彩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宋代画家梁楷的写意人物画《泼墨仙人图》和美国画家克里福德.斯蒂尔的油画《1954》开始直接的语言辨析,然后进入概念和知识的解释,说明什么是美术语言、美术语言所包含的内容以及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 第三部分“美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着重对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进行具体的辨析,以使学生对这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个案补充】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 第二课图像与眼睛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图象、美术语言等),以及根据图象的特点而划分的三大类别: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掌握这三种图象类 型的特征。理解三种类型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角度与方法.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语言;学习对意象和抽象作品的欣赏,打破局限于只能欣赏具象美术作 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难点:如何形象生动的讲授抽象的艺术语言。根据美术作品的图象特征来划分三种美术 形态(具象、意象、抽象美术);从形象入手来理解三种美术形态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图片若干;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资料 四、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图片展示对比:委拉斯开支(1650)《宫女》毕加索(1957)《宫女》 因两幅画所用美术语言等不同,所以我们对毕加索的画难以看懂。 (教师板画--具象画面和抽象以及意象画面,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判断,教师进行引导 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导出课题《图象与眼睛》 人类最早的记事方式便是图画。在许多史前的遗迹中,可以发现早期人类留下的壁 画。在拉斯科洞穴中,发现了彩绘在岩壁上的兽类图画,画中所有动物都栩栩如生;尽 管至今人们尚未搞懂这些壁画的真正涵义,但可以肯定的是传达信息是其主要目的;图 像一直就是人类最简单、最直接的认知方式。 艺术家总是通过视觉图象与欣赏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交流的内容则是艺术家的 情感世界和世界观、艺术观等。而交流的视觉图像的构成单元就是美术语言。 2、美术语言——特殊语言 “人有人言鸟有鸟语”海军通信兵(旗语)哑巴(哑语)

美术鉴赏《人间生活》

美术鉴赏《人间生活》 美术鉴赏《人间生活》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版本:湘美版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模块:《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4课《人间生活》(中国部分) 教材内容: 本课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在人类脱离了宗教时代之后美术创作所发生的变化。在这个阶段,艺术家把他们目光投向了现实生活,比较客观的记录各种生活现象。本课时主要讲述从唐代到宋代的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并分析了这些作品所体现的社会观念。唐代仕女画的出现反映了唐代生活观念的开放性;而到了五代时期,皇帝已经懂得让画家去窥探大臣的生活,以了解大臣的为人。但是这些绘画都是表现贵族生活的;平民的生活最早被关注是在中国的北宋时期。这个时期由于美术作品的市场化导致了职业画家的出现,他们将普通人的生活纳入到绘画表现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世俗画《清明上河图》。 教材地位和教育功能: 本课是在前面几节课介绍了主要为宗教和政治服务的美术作品之后,人类脱离了宗教时代美术创作所发生的变化,在这个阶段,艺术家把他们的目光投向了现实生活,比较客观地记录各种生活现象。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在前几课学习和了解了为宗教和政治服务的美术作品后,继而进入“人间生活”这一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关系比较密切,所以学生在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时,可能会感到教材的内容更容易接受些,会比较有兴趣。但教材中都是历史上流传的作品,如果教学过程处理不当,那么学生也同样会丧失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变通教材内容,拓展教材内容,挖掘作品本身的新意,挖掘学生易感兴趣的知识点,生动灵活的展开教学,让学生领悟在作品中是如何体现“人间生活”的。教学过程中,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尽量让学生理解: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想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样学生才能较好的理解这些作品。 三、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才

高一美术鉴赏第一课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课教案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1个课时) 教学目的:1、了解一下美术鉴赏的对象、范围。 2、了解欣赏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3、调动学生参与欣赏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介绍鉴赏方法,特别强调美术评论的非唯一性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本课为全册的引言,故设法消除学生的枯燥、乏味感,引导学生用鉴赏方法进行 鉴赏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1、鉴赏=欣赏? (引导学生看书) 2、美术=艺术? 讲解: 1、假设有这么两个人评价同一幅作品: 甲说:“这幅作品我不懂得欣赏”。 乙说:“这幅美术作品我鉴赏不了”。这两句话和这两个人的身份有什么实质性上的区别? (甲外行,乙具备这一专业知识。“欣赏”强调一个“赏”,表示看,可以是走马观花似的; “鉴赏”则强调一个“鉴”字,有鉴别之意,要对美术作品和美术形式进行评价。)

2、美术、艺术:源于古罗马拉丁文“art”,都指自然造化的人工艺术,即通过手工制作的 一种艺术。包括文学、音乐和戏剧等等。之后中国文艺界、教育界才把“美术”和“艺术” 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艺术包含美术,美术只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艺术还包括音乐、戏曲、 影视、文学、杂技等。 二、新授 有人说:美术姓美,也有人认为美术姓术。这其中的争论也历来为教育专家所关注, 从美术的符号语言来说,他是姓术,因为他是运用点、线、面、色彩来表述的一门学科。从 鉴赏的角度来分析,美术应该姓美,因为美术形象的本身就是通过美术家或作者经过提炼加 工的生活原型,这些形象是通过审美的提炼加工成具有美感的形象。 (让同学们说说哪种说法比较正确引出美术的真正定义) 1、美术的定义: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 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2、美术的范畴: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等。在中国还包括书法和篆 刻。 a、绘画: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如油画、国画、素描、水彩等。) b、雕塑: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或 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 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

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1

第一课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教学目的:1、了解一下美术鉴赏的对象..、范围..。 2、了解欣赏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 法进行鉴赏练习....。 3、调动学生参与欣赏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介绍鉴赏方法,特别强调美术评论的非唯一性....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本课为全册的引言,故设法消除学生的枯燥、乏味感......,引导学生用鉴赏方法进行 鉴赏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1、鉴赏=欣赏? (引导学生看书) 2、 美术=艺术? 讲解: 1、假设有这么两个人评价同一幅作品: 甲说:“这幅作品我不懂得欣赏”。 乙说:“这幅美术作品我鉴赏不了”。这两句话和这两个人的身份有什么实质性上的区别? (甲外行,乙具备这一专业知识。“欣赏”强调一个“赏”,表示看,可以是走马观花似的; “鉴赏”则强调一个“鉴”字,有鉴别之意,要对美术作品和美术形式进行评价。) 2、美术、艺术:源于古罗马拉丁文“art ”,都指自然造化的人工艺术,即通过手工制作的 一种艺术。包括文学、音乐和戏剧等等。之后中国文艺界、教育界才把“美术”和“艺术” 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艺术包含美术,美术只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艺术还包括音乐、戏曲、 影视、文学、杂技等。 二、新授 有人说:美术姓美,也有人认为美术姓术。这其中的争论也历来为教育专家所关注, 从美术的符号语言来说,他是姓术,因为他是运用点、线、面、色彩来表述的一门学科。从 鉴赏的角度来分析,美术应该姓美,因为美术形象的本身就是通过美术家或作者经过提炼加 工的生活原型,这些形象是通过审美的提炼加工成具有美感的形象。 (让同学们说说哪种说法比较正确引出美术的真正定义) 1、 美术的定义: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 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2、美术的范畴:美术通常指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等。在中国还包括书法..和篆.刻。 a 、建筑艺术:是以建筑的工程技术为基础的一种造型艺术。 b 、雕塑: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或可雕、可 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 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如石膏像、木雕等。) c 、绘画: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如油画、国画、素描、水彩等。) d 、工艺美术:也叫实用美术,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如陶瓷、刺绣、编织等) 3、 用“眼高手低”引入美术鉴赏的重要性。(结合学生观展等进行讲解) 4、 让学生用比较..的方法结合课文图例说出作品的年代..、内容..以及艺术表现形式......。 第一幅:《放牧》.... 艺术形式:雕刻岩画:岩石,这自然界的基本要素,从远古时代起,它就不断地被人类使用着,作为 劳动工具,作为日常用品,也所为生的和死的住所。岩石,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画布,先民们在岩 石上刻划和涂绘,来描绘人类的自身生活, 以及他们的想象和愿望,这就是岩画。

美术鉴赏 学科学导案

美术鉴赏学科学导案 学校______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习时间年月日 学习内容《破碎虚空——中国古代文人绘画的意境鉴赏》 主讲人段永兵 学习目标学习方法 1、知识与能力目标:(1)形式感鉴赏: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 本要素,以及根据图像的特点而划分的三大类别:具象美术、意向美术、抽 象美术;掌握这三种图像类型的特征。(2)内容鉴赏:深入品味中国古代文人绘画的意境,体会中国古代文人思维对绘画的影响。(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养成小组协作学习习惯。(2)了解语言表达技巧和公众展示技巧并实际运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会深入鉴赏中国古代文人绘画,陶冶性情、增长知识,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并能联系实际品味中国现代绘画艺术。阅读探究、合作展示、归纳总结、拓展练习 自主预习不看不讲 1、古代岩画 2、美术作品构成的五大要素:形体、明暗、色彩、空间、肌理 3、根据图像反映客观物象的不同情况,人们将美术作品分为三大类别: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4、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庄子 与其师物、未若师心——范宽 失于自然而后神——董其昌【探究与思考1】 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1、绘画产生的根源? 2、简述中西方绘画的不同? 新知学习不议不讲 1、中国古代文人绘画与宫廷绘画和民间绘画的不同:宫廷绘画以帝王审美意志为转移,歌功颂德作品为主,表现形式偏重与工整细致;民间绘画题材自由,表现形式丰富多变;文人绘画强调意境,表现手法相对传统,更容易系统传承。 2、玄衣黄裳拜天地:在黄帝尧舜时期开始出现了衣裳,人们按照这种衣裳式样穿着,有秩序地拜祖先、祭天地,从而实现天下治;天未明时,天空是黑色(称"玄"),上衣如天,所以用玄色,而大地为黄色,下裳如地,服色即用黄色,以此表达对天和地的崇拜。后出现冕服。 3、老子以其“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以及“道之为物,【探究与思考2】 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1、你对中国古代文人画的认识? 2、文人思维对绘画的影响有哪些?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一、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教学难点 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1

四、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忆: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值得骄傲的建筑或是艺术作品? 可见,艺术美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学会鉴赏身边的艺术作品。 (二)、讲授新课 1、美术鉴赏的概念 2、美术的分类 播放幻灯片同学们请你们研究以下的作品,从美术分类的角度,可以把它们分为几种类型?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按照其他角度又能如何划分? 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六大类 3、鉴赏美术作品的步骤 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体验、想象和评价 2

a.下面以《捣练图》和《拾穗》为例,相同题材对比分析欣赏这两幅作品前提:题材相同,同是描绘妇女劳动的场面, 分组: 第一组:从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第二组:从作品的艺术形式入手,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请同学们表述讨论结果: 形式上对比分析: 《捣练图》:中国传统绘画,绢本设色,37厘米*147厘米,长卷,展现宫中妇女的完整的捣练劳动过程,具有连环画性质,人物造型工细,线条劲键,用色富丽华贵,明确传达盛唐的审美观和审美趣味。 《拾穗》油画83.5厘米*111厘米画面质朴真诚,人物造型结实,展现真实的生活气息。 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 3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doc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 眼睛》 教学目标: 这一单元是美术鉴赏的入门课程,在学生初步学会了用审美的眼光去看美术作品及日常生活中和美术相关的事和物后,本课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了解美术作品的不同的形态特征,并针对不同形态的美术作品初步掌握不同的欣赏方法。 教学的重点、难点: 让学生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具象、意象、抽象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突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局限,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学准备: 媒体播放工具。 把班级同学分成几个小组,一般以4——6人为一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美术作品所展现的主要内容就是图像,也就是我们可以用眼睛感知的各种形象。形象各不相同,今天,我们就来辩别这些形象以帮助我们欣赏美术作品。 (出示课题:图像与眼睛)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图片《勃罗日里公爵夫人像》

提问:这件作品有什么特点?对于这一类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 出示:具象美术作品 出示图片:《重屏会棋图》、《刘胡兰就义图》 提问:这三件作品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 欣赏图片:《韩熙载夜宴图》、《父亲》、《教皇》 请同学们思考:美术除了能够表现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事物,还能表现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意象和抽象美术作品 2、出示图片塞尚的《圣维克多山》和夏加尔的《生日》 提问:1、你从作品中观察到了什么?2、你觉得艺术家要表现什么内容?3、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受到这些形象?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 继续分组讨论:我们欣赏意象美术作品能否用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方法来欣赏,为什么? 教师总结意象美术作品的特点及欣赏方法 欣赏图片:《李白行吟图》、《荷石水禽图》、《恋人》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这三幅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手法? 3、出示图片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的作品讲授抽象美术作品。 学生讨论并回答:你们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这些作品令你们联想到了什么?它们带给我们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教师总结抽象美术作品的特点

美术鉴赏课教案

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 教学目标 理解审美观念的内涵和形成过程;初步了解一些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大体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涵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教学基本思路 美术鉴赏是一门学科,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记住一些艺术史上重要的美术作品,而更要培养学生以一种审美的心态、发现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以及我们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文化素养。所以本课的教学首先从什么是“美”入手,帮助学生了解“美”的观念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进而使学生明确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及其开放性的内涵。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明确“美”的概念是极为丰富的,它甚至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应当以一种历史的、发现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乃至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 2.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3.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 教具与学具 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 课程介绍: 1)自我介绍 2)我们手上拿到的这本美术鉴赏教材分三个单元共有24课时,我们第二单元不上,这样的话剩下是17课时,再加考试1节课。美术鉴赏是一门学科,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记住一些艺术史上重要的美术作品,而更要培养我们以一种审美的心态、发现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以及我们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我们的审美和文化素养。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有时候我们面对一幅美术作品,尤其是一幅经典的绘画作品时,我们怎样看出画中的含义并从中得到感受呢?这幅画好在哪里?“美”在哪里?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审美鉴赏的意义在哪里呢?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对此有所了解。 1.什么是“美”?

最新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二课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1 泉州五中授课教师:张俊民 2 3 4 一、教材分析 5 本课教材共分四个部分,即前言、自我认同与角色定位、浓缩的人生、场景中的自我。前言 6 部分即对古代美术品中的手印、雕塑和埃及壁画中的猜想。第二部分是对画家丢勒、金农、普桑、 真蒂莱斯基自画像的鉴赏与体会,认识到自画像是对美术家本人的自我认同和理想角色的一种定7 8 位。第三部分是通过伦勃朗的人生不同时期的自画像的欣赏来让学生体会一位美术家的人生经历 (如同文学家笔下的自传)。第四部分是美术家在场景中的体现,也是一种美术家真实的情感和人9 10 生状态的体现。本堂课的教材内容组织严谨,结构流畅,内容精炼。作为新课程,新理念,本人会 11 以教材为蓝本,对一些内容进行一些提炼作为重点,同时增加一些新的符合学生学习的内容作为补 12 充。 13 二、教学目标 14 15 ⑴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的处境和自我意识,以及这种自我意识在美 术作品中的表现; 16 17 ⑵了解美术家的自我认同跟社会所分派的角色之间的关系; 18 ⑶学会根据画面内容来认识、分析和阐释美术作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19 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兴趣—理解—创造 20 教学目标的实现方法:从凡高自画像开始,进入欣赏画家自画像,思考、探讨画家的生活与身心 21 状态,进一步结合自身的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22 23 24 三、设计思路 25 通过对凡高这样的世界级和具有争议的绘画大师的自画像,引起学生的感触,之后随着对画家自 26 画像的观察与深入分析比较,让同学们体会画家自画像是真实自我的体现与内心的一种独白。在欣 赏与体验过后达到教学目标。之后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创作兴趣,自拍或自画。布置教材上的活动建 27 28 议。 29

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参考教案

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参考教案 发布者:牛牛创作者:牛牛来源:原创点击:460 时间:2007-09-27 11:22:04 参考教案 第二单元第4课人间生活 ■教学目标 1、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 3、了解欧洲文艺复兴以及17、18世纪绘画创作观念的演变;了解有代表性的日本浮世绘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这些作品是否具有历史和文献价值。 ■教具与学具 1、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2、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教师可以参考前几课的内容、按照比较鉴赏法的思路来设计)、笔 教学流程: 1、导入:教师展示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龙门石窟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以及唐代的作品《捣练图》,请同学们讨论并说出这些作品的不同之处。 2、学生分析并回答。 3、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的主题“人间生活”。 4、理解主题:教师进一步分析作品《捣练图》,并且指出,表现世俗生活的作品,比较详尽、准确地记录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从唐代的仕女画中,我们可以了解当时妇女的发型、着装甚至人们的生活观念。 5、活动:请同学们根据这幅作品,大致描绘出当时唐代妇女的头型、着装,并对形象进行一定的解释。此活动可以分小组,有同学们讨论完成,最后请同学

们展示并讲解自己的作品。 6、教师总结:指出表现世俗生活的绘画有着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作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第34页关于《韩熙载夜宴图》的材料。 ◆注意: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①这幅作品表现了一个什么内容? ②画家为什么能够表现出这样一幅描绘的生动而且细致入微的作品。(深入的观察)。 ③这幅作品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7、学生阅读、分析并回答问题。 8、教师总结。 9、活动:让学生辨认教材中所列举的《清明上河图》中都有什么样的生活场景?学生分小组讨论并研究。学生把研究的结果与全班同学交流。 10、学生阅读并研究教材:教师要求学生进一步研究这幅作品的历史背景以及同时代的作品(教材第34、35页)。 11、教师总结:指明我们对此类作品一方面要研究它画面中出现的形象,另一方面要研究它产生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生活方式。要求同学们课下按照这种方法完成“活动建议一”。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查阅的关于“活动建议一”的资料或者请一些同学讲述一下自己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展开本课教学。 2、教师展示乔托的作品《犹大之吻》以及拉斐尔的作品《阿尔巴圣母》,请同学们进行比较分析这两幅作品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3、学生研究教材:在比较的基础上,请同学们研究教材中第36页关于文艺复兴以及拉斐尔作品的资料。 4、教师总结,并且补充一些关于拉斐尔作品的特点,丰富学生对这幅作品的认识。 5、比较维米尔的作品《厨妇》与《阿尔巴圣母》:教师展示并要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比较:1、主题;2、形象;3、形象出现的场景;4、所处时代以

人美版必修 美术鉴赏 第2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第2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开始进入美术鉴赏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美术的语言上有着不同的方式,美术作品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二)内容结构 本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中国古代画家吴道子和李思训为例,说明美术家在美术语言的运用上是有差异的。 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首先从三件具体的美术作品——五代画家顾闳中的工笔重彩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宋代画家梁楷的写意人物画《泼墨仙人图》和美国画家克里福德·斯蒂尔的油画《1954》开始直接的语言辨析,然后进入概念和知识的解释,说明什么是美术语言、美术语言所包含的内容以及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 第三部分“美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着重对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进行具体的辨析,以使学生对这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认识美术的语言,其中包括概念、内容及其形态分类。 本课教学难点,主要在于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包含在整个美术作品之中,因而势必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所以必须结合具体作品,调动学生以往的美术知识,通过多样的美术作品来认识和讲解。 二、教学内容资料 (一)作品分析 1954(油画,1954年)克里福德·斯蒂尔(美国) 斯蒂尔(Clyfford Still,1904—1980)生于美国北达科他州的格兰丁市,1935—1941年在斯波坎尼大学和华盛顿州立学院学习,后留校任教。1946—1950年间,斯蒂尔在旧金山的加利福尼亚美术学院任教,随后到纽约生活和教书。从1963年起直到退休,斯蒂尔一直住在马里兰州的威斯特明斯特。1946年,斯蒂尔在本世纪艺术美术馆举办的展览中第一次表明了自己在抽象表现主义中的独特地位。他在这次展览中展出的作品使他成为大型单色绘画的先驱之一,尤其他后来在贝蒂·帕森斯美术馆举办的展览(1947、1950和1951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由此奠定了色场绘画或抽象表现主义的抽象意象主义绘画一派。 斯蒂尔的作品一般都很大,但上面的色彩却很少,只有一两种颜色,它们彼此覆盖,其空间是靠色块之间的空隙来实现的。他以浓重、粗放的大块色彩及其质感创造出巨大而流动的形象。它们转换、变化,打开和封闭了空间,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这些色彩主要是黑色、红色或黄色,色彩之间流动、变化,形成一种运动的关系。这里的《1954》是他成熟期的重要作品之一,体现了他的这些风格特征。 韩熙载夜宴图(绢本设色,28.7厘米×335.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顾闳中(五代) 顾闳中(907—960)是我国五代时期南唐(937—975)的著名人物画家,时任宫廷画院待诏。图中所绘韩熙载(902—970),字叔言,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其父为北唐高官,后在宫廷倾轧中被杀,韩熙载就举家投奔南唐。韩熙载本人学识渊博,不仅熟悉礼法和典章制度,而且诗文、书画、音乐无不精通。投奔南唐政权后,本想一展宏图大略,在政治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 教材分析: 本讲教材以《捣练图》、《韩熙载夜宴图》和《清明上河图》为重点介绍了中国古代表现世俗生活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课程学习,高一年学生了解一定的美术鉴赏方式,通过不同的鉴赏方式,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的理解,通过感悟式鉴赏方式使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展开丰富想象,用比较式鉴赏让学生更直观的与自己生活体验作比较,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些作品 教学准备: 唐、宋有关日常生活的影视片断,相关网络搜索链接的查看与确认,图片、资料,课件制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美术在题材上开始关注世俗生活的时期,美术创作题材上发生了新的变化。 2、让学生了解我国唐、宋两代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所表达的社会观念有何差异。 3、让学生尝试利用互联网收集资料。 教学重点:1、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学会如何使用互联网搜索作品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1、美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及历史文献价值。 2、如何甄别、筛选搜索到的信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导入】

一、创设情境,导入本课 (师)播放:白居易:长恨歌,伴奏:霓裳羽衣曲, (生)聆听…… (师)大唐帝国是中国古代史上光辉灿烂的一段时光,它曾经以自己绚丽光彩照耀了整个的世界。盛唐时期的中国,国富兵强,通过由国都长安直抵地中海沿岸的丝绸之路,将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播四海,世界各国的国君、使臣、客商、僧侣、学生、工匠、医生、胡姬纷至沓而来。他们一旦进入了大唐帝国的领土,看到那些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无不由衷的赞叹(摘自:百度百科)现世生活如此美好,唐代艺术家纷纷将目光由天上转到人间,用他们手中的画笔开始描绘美好的人间生活……。 设计说明:通过长恨歌、霓裳羽衣曲等唐代的经典,把学生带到大唐盛世,从而进入本课 【新授】 课题:人间生活(板书) 一、反映宫廷生活的人物画(板书) 1、唐代张萱:《捣练图》(板书) (师)介绍作品之前组织学生看视频: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栏目:汉唐乐府梨园教坊(捣练图)(2分钟) 提问:根据视频,讲一讲这幅画中的人物形象特点与艺术特色。 (学)运用已掌握审美知识进行讲述。 思考回答(感悟式鉴赏方法): 1)这幅画描绘了什么人在做什么? 宫女在捣练、织修、熨烫 2)体现了唐朝人什么样的审美观念?衣着之华丽、开放,色彩之艳丽,体态之丰腴

高中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四课 人间生活教案

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 教材分析: 本讲教材以《捣练图》、《韩熙载夜宴图》和《清明上河图》为重点介绍了中国古代表现世俗生活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课程学习,高一年学生了解一定的美术鉴赏方式,通过不同的鉴赏方式,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的理解,通过感悟式鉴赏方式使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展开丰富想象,用比较式鉴赏让学生更直观的与自己生活体验作比较,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些作品 教学准备: 唐、宋有关日常生活的影视片断,相关网络搜索链接的查看与确认,图片、资料,课件制作。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美术在题材上开始关注世俗生活的时期,美术创作题材上发生了新的变化。 2、让学生了解我国唐、宋两代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所表达的社会观念有何差异。 3、让学生尝试利用互联网收集资料。 教学重点:1、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学会如何使用互联网搜索作品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1、美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及历史文献价值。 2、如何甄别、筛选搜索到的信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导入】 一、创设情境,导入本课 (师)播放:白居易:长恨歌,伴奏:霓裳羽衣曲,

(生)聆听…… (师)大唐帝国是中国古代史上光辉灿烂的一段时光,它曾经以自己绚丽光彩照耀了整个的世界。盛唐时期的中国,国富兵强,通过由国都长安直抵地中海沿岸的丝绸之路,将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播四海,世界各国的国君、使臣、客商、僧侣、学生、工匠、医生、胡姬纷至沓而来。他们一旦进入了大唐帝国的领土,看到那些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无不由衷的赞叹(摘自:百度百科)现世生活如此美好,唐代艺术家纷纷将目光由天上转到人间,用他们手中的画笔开始描绘美好的人间生活……。 设计说明:通过长恨歌、霓裳羽衣曲等唐代的经典,把学生带到大唐盛世,从而进入本课【新授】 课题:人间生活(板书) 一、反映宫廷生活的人物画(板书) 1、唐代张萱:《捣练图》(板书) (师)介绍作品之前组织学生看视频: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栏目:汉唐乐府梨园教坊(捣练图)(2分钟) 提问:根据视频,讲一讲这幅画中的人物形象特点与艺术特色。 (学)运用已掌握审美知识进行讲述。 思考回答(感悟式鉴赏方法): 1)这幅画描绘了什么人在做什么? 宫女在捣练、织修、熨烫 2)体现了唐朝人什么样的审美观念?衣着之华丽、开放,色彩之艳丽,体态之丰腴 3)作品属什么风格? 用笔朴实,气韵古雅,造型工整细腻、色彩艳丽,属工笔重彩风格 (师):利用百度百科搜索《捣练图》的相关知识,择其要点做讲解:

2019版高中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主题三:现实与理想——外国古代绘画 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图像之美————绘画艺术 主题三:现实与理想——西方古典绘画 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学生已经经历了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科的学习对鉴赏有一定的基础。在本学期进行了鉴赏方法与过程的学习,对图像识读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目前需要进一步提升鉴赏能力,不断深化认知结构,解构图像信息。西方古典绘画跨越千年流派、名家繁复纷呈,在这个庞大的体系里怎样理出一条明晰的线索,并沿着线索去探寻西方古典绘画不同时期的样式和内容以及古典绘画中所蕴含的“美”,是值得深思的。教材为师生共同探讨提供了四个方向的议题。 第一部分:“西方绘画中的理想美来自哪里”说起西方古典绘画,人们总是谈论其艺术之美,然而这艺术之美是什么,又是从何而来呢?艺术之美和生活之美有怎样的区别?教材从大众所熟知的《蒙娜丽莎》切入,在探讨作品中人物的“美”的过程中梳理西方古典绘画的形成和发展,推导西方文明从混乱到次序再到具有理想特征的审美“标准”,最终形成从比例到“静穆和悦”的艺术美体系。探讨从洞穴壁画到古埃及壁画、古希腊雕塑在地域和文化方面的关系,并通过分析比例、对称、节奏、韵律等体会作品的形式美感。 第二部分:“从神性到人性,文艺复兴改变了什么”西方古典绘画在经历了中世纪之后,迎来了一次从观念到主题的变革在这场撼动西方社会的运动中,西方古典绘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文艺复兴这一思想启蒙运动的核心价值是“人文主义”,这一价值具体呈现在了古典绘画作品中的主题、造型、艺术形式、艺术原则等方面,即重新遵循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所形成的艺术审美原则。作品内容呈现更丰富、更具叙事性和写实性。通过对重点作品的解析比较,探讨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古典绘画的样貌风格。 第三部分:“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绘画呈现了哪些丰富多彩的面貌”从荷兰静物到风景,从肖像到风俗画西方古典绘画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在这些流派和艺术风格背后,其写实性、和谐性和叙事性成为作品共有的属性,同时各流派和风格之间又各自呈现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在新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文化的推动下,西方古典绘画从此走向多元,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第四部分“现实与浪漫的碰撞,绘画该怎样呈现?”18世纪中叶,新古典主义从巴洛克、洛可可华丽繁复的风格中走出,在努力研究古代艺术的基础上重回艺术的简朴与庄重,表现出严肃的道德观念。同时浪漫主义绘画则将现实与理想相结合,将古典绘画推向一个崭新的层面。通过对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简朴、庄重的再现,体现了新古典主义对普遍和永恒的视觉艺术原则的追求。利用对画面内容、构图、光影、色彩、主题、象征性等方面的分析引出浪漫主义对精神再现的探索。对这一时期西方古典绘画的探讨不仅是对作品本身风格、形式、语言的探讨,还要聚焦于其内在的艺术意识和精神理想的探讨,从深层次探寻西方古典绘画的每一次变革。以上四个部分都由具体的学习任务展开,以问题的形式逐步推进,层次明确,引导师生对西方古典绘画的理想与现实进行探究在感受画面视觉语言的基础上追求更深层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对《阿尔诺芬尼夫妇的婚礼》进行描述、分析、解释、评价,深度理解图像形式和人文主义特点。通过对《自由引导人民》的赏析,理解图像形式及色彩,掌握浪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二课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二课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了解美术家自我意识在作品上的表现,学会把作品的风格特点和表现形式跟美术家的生活、生存环境联系起来,以一种历史的观点来看待美术作品。学会立足分析美术家生活状态与环境因素,认识、分析、阐述美术作品的内涵、表现形式与技法特征。理解美术家的艺术成就与时代、社会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讨论,丰富视觉审美经验,发展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自我认识,客观正确地看待自己,正视困难与挫折。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自画像中美术家自我意识的表达。 学习难点:通过对美术家自画像的鉴赏,了解美术家社会地位的历史变化,深刻认识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引题:教师用课件展示多位著名画家的自画像,让学生谈感受。 在人的一生中,我们总是在不断地积累认识自我的知识和不断地提高认识自我的水平。有了认识自我的基本本领,也就有了认识他人、认识社会的基础。认识自我的过程,就是认识“人”的过程。其实,艺术家们很早就开始了对自我的描绘。画家为什么要画自画像,自画像里又蕴含着什么呢?这节课就来学习一下关于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 2.课本中的岩画和墓室壁画作品 《拉斯刻岩画上的手印》《埃及工匠正在制作狮身人面像》 ————“画家们”懵懂的自我表现

思考:这几件美术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有没有艺术家留下的痕迹?当时属于什么样的历史时期?艺术家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学生讨论,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 作品较早,艺术家无充分自我意识,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原始社会时期,“艺术家”是巫师;古埃及时期,艺术家的准确身份是工匠。 (二)鉴赏分析 不同时代,社会上对美术家的评价是不相同的。画家自己是怎样来看待自己的呢?我们除了可以通过画家的传记,来了解画家外,还可以通过赏析画家的自画像,来了解画家的内心世界。 艺术家的自画像有如一面镜子,展现了艺术家眼中的自己。 用课件展示几位艺术家的自画像。教师在课件中出示画家的介绍和不同时期画家的自画像作品,引导学生鉴赏并理解画家在创作自画像时的社会背景、生活状态和画作的技巧技法。 丢勒普桑真蒂莱斯基的自画像——画家的自我认同与角色定位 (1)丢勒(1471—1528)(德) 德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出身于一个金饰工匠家庭,早年从父习艺,曾到各地游学。它继承了德国民族美术传统,有广泛接触过南北欧的进步文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作品中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即使在宗教画中也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她曽精心创作了数幅自画像及德国当代人的肖像,这些肖像画刻画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人物。他们意志坚强,充满自信,同时具有热尔曼人严峻、刚毅的性格特征。 (2)普桑(1594—1665)(法) 法国十七世纪著名艺术家。18岁瞒着父母到巴黎学习雕塑,30岁定居意大利。他的作品是我们感到这位古典主义大师及崇尚古典艺术,又善于发现自然的美;既服从感觉,又尊重理论;既有纯熟技巧,又有高昂热情,表现出严正、高贵、酷爱秩序的特点。 (3)真蒂莱斯基(1593—1651)(意) 一位性格冷静,做事干练的女人,喜欢描绘一些英雄妇女的题材。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 现代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材分析 《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主要讲述中西方美术的“现代化”问题,了解东西文化的碰撞对中国美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中国美术走向“现代”的一些主要表现形式;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学会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绘画作品。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欣赏、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与辨析能力。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对于美术学科存有纯娱乐心理,对美术基础知识理解不够透彻,技能实践经验比较缺乏。因此,在教学的难度设计上不宜太大,我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逐步渗透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与学科的整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由于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20世纪绘画在传统绘画基础上所发生的变化。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个案分析《愚公移山》,了解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和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及观念,能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悟富春山居图与情感体验吴冠中的形式画法,了解画面记录的时代变迁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感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学情分析 学生对中国画有一定的接触,在前面的课上也欣赏了一些古代中国画,本课主要是抓住“现代”二字感受现代中国画的变革,高一的学生还缺少深入分析作品的能力,对现代中国画在变革中表现出的新的创作方法,绘画语言等缺少理解分析的能力,所以在理解现代社会背景下的中国画在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变中从观念到表现手法、表现内容发生的具体的变化的认识和理解时需要提供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识,通过古代与现代作品的比较分析,让学生直观的感悟到现代中国画体现出的时代精神及新的绘画语言的运用。

人美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2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语言-说课稿

第2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2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美术鉴赏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艺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美术作品也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2、重点: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内容、形态分类。 (理由:一个是这是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的标准,对学生今后鉴赏美术作品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3、难点: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是包含在整体美术作品之中的,学生理解会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必须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并调动学生既往的美术知识来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手段:课件展示、讲授、练习、

三、教学过程 1、探究导入课题 (1)教师活动:创设情景,导入探究课题 设置情景:由苏轼的名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说明这些事物传递的信息是代表春天的语言符号,同时伴随展示相关图片,并巧妙的引出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然后,提出问题:A、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B、在美术作品中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2)学生活动:A、感受名句及图片信息,领会本课的意图,轻松的接受课题。 B、思考老师设置的问题,进入求知准备状态。 2、投放目标:教师活动:立足学生实际,投放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了解学习目标,以良好的状态投入新课的学习。 3、新知探究 (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1)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美术所专美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其特征就是具体性和形象性。 教师活动:大屏幕展示美术语言的概念 学生活动:一同朗读 (2)美术语言的内容: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语言表现手段: 教师活动:A、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B、提出问题:分析三件作品在形象塑造上运用了那些类型的艺术语言形式 学生活动:A、欣赏绘画作品,并用一分钟的时间思考讨论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B、踊跃回答问题,总结出三件作品都运用了点、线、面、色。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内容。 (3)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具象艺术、意想艺术和抽象艺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