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过渡段工艺性试验总结

过渡段工艺性试验总结

过渡段工艺性试验总结
过渡段工艺性试验总结

目录

一、编制依据及目的 (1)

1、编制依据 (1)

2、编制目的 (1)

二、试验地点和地质情况 (1)

2.1试验地点 (1)

1. 试验准备工作 (2)

3.1试验人员..................................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试验机械及检测仪器 (4)

3.3填料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试验前技术培训 (4)

2. 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及数据收集 (5)

4.1试验步骤 (5)

4.2检测项目及标准 (6)

4.3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试验段施工流程 (6)

4.4试验段施工数据收集 (9)

3. 基床以下路堤过渡段试验段总结和参数确定 (11)

5.1试验总结 (11)

5.2参数确定 (11)

DK309+804涵洞过渡段工艺性试验总结

一、编制依据及目的

1.1 编制依据

1、《路基通用结构详图》银西施路-01

2、《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14)

3、《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2-2015)

4、《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5、《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铁建设[2009]181号文件)

6、现场勘察调查所获取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和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

1.2 编制目的

通过本次过渡段施工,收集相关数据,指导全面路基工程施工并达到技术质量标准。通过试验段施工,将确定如下主要施工参数及相关工艺:

1、通过试验对比确定现有施工工艺的调整方向;

2、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机械、人员配置方案;

3、通过试验确定填料的松铺厚度、松铺系数并确定合理的控制填层厚度;现场含水量控制及最佳含水量的控制;

4、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碾压方式及遍数;

二、试验地点和地质情况

2.1 试验地点

试验段选定在DK309+804涵洞两侧过渡段,填土高度h小于1m,基床表层以下采用掺3%(重量比)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级配碎石填筑,具体详见下图。

主要工程量:基床表层以下掺3%水泥级配碎石填料1641.92m3。

级配碎石掺入3%水泥

分层填筑级配碎石

基床以下路堤

基床底层

基床表层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计图

横向结构物

级配碎石掺入5%水泥

1:

2

级配碎石掺3%水泥

级配碎石掺5%水泥

基床表层

基床 底层

基床底层

基床以下路堤

基床以下路堤

1:

1.0

1:

1.

5

1:1.0

1:1.

5Ⅲ-Ⅲ断面图

级配碎石掺3%水泥

级配碎石掺5%水泥

基床表层

基床 底层

基床底层

基床以下路堤

1:1.5

1:

1.01:

1.5Ⅳ-Ⅳ断面图

基床以下路堤

1:1.0

路基标准断面图

三、施工准备

3.1 施工组织及人员配置

路基过渡段填筑由新建银西铁路甘宁段YXZQ-5标项目经理部一工区组织施工。

1、工艺试验管理小组

为圆满完成工艺性试验任务,我单位设立工艺性试验临时指挥小组,组织机构如下:

组长:张骅

副组长:胡湛、王飞刚

组员:分部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

表3-1 人员分工表

序号姓名职务责任范围备注

1 张骅项目经理现场的生产总指挥

2 胡湛项目经理现场施工指挥

3 王飞刚项目总工现场技术全面指挥

4 梁超工程部长现场技术支持

5 张博升试验室主任现场试验数据采集

6 黄超计划部长施工计划安排

7 谢永峰安全总监现场安全全面盯控

8 白永宏物资部长现场材料的及时供应

9 赵喜峰技术主管现场技术数据采集,编制试验总结

2、现场作业人员

(1)现场队长1名,负责现场指挥与协调工作;

(2)现场技术员2人,负责施工过程中测量放样、标高测量、沉降观测点埋设等现场各项技术工作;

(3)试验人员2人,负责路基试验段各项试验数据收集、各项试验测量工作,确保各项试验数据准确;

(4)安全员1名,负责工艺性试验过程各种安全、文明检查与指导工作,确保工作场面无障碍物与危险隐患,保证路基施工环境安全、文明;

(5)专职记录员1名,负责工艺性试验中需要详细纪录的各种技术参数,

确保其真实准确;

3.2 试验机械及检测仪器

表3-2 现场施工机械配备表

序号机械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状态用途

1 挖掘机PC200 台 1 良好挖、装、拌

2 推土机SD16 台 1 良好初平、稳压

3 平地机PY165 台 1 良好整平

4 振动压路机20t 台 1 良好碾压

5 自卸汽车15T 辆 5 良好运输

6 振动打夯机SD15 台 2 良好夯实

表3-3 现场测量、检测仪器配备表

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状态备注

1 全站仪徕卡TS06 台 1 合格

2 光学水准仪DSZ2 台 1 合格

3 灌砂筒φ150mm 套 2 合格

4 含水量测定设备套 2 合格

5 电子台秤30KG 台 1 合格100kg

6 电子天平500g,5000g 台 1 合格10kg

7 K30平板荷载仪套 1 合格

8 EVd动态模量检测仪套 1 合格

9 钢卷尺50m 把 1 合格

10 钢卷尺5m 把 1 合格

3.3 填料准备

本次试验段所用填料由级配碎石填料站统一提供,料源经取样进行室内标准土工试验检测合格,符合设计及规范相关要求。

3.4 试验前技术培训

过渡段施工之前,项目部组织现场技术、试验、生产、作业班组等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对试验段施工具体施工工艺、步骤、控制要点、数据收集等相关内容进行细致讲解,进行了试验段填筑专项交底会。

四、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及数据收集

4.1 试验步骤

现场采用2种松铺厚度、不同碾压遍数,20t振动压路机进行填筑压实试验。

方案1:松铺厚度33cm(涵洞2m范围内18cm,采用小型振动夯实机配合人工进行夯实),采用推土机和装载机进行初平,最后用平地机整平,20t压路机首先静压1遍,然后弱振1遍,强振4遍(每一遍完成后检测含水率、压实系数K、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弱振1遍,检测含水率、压实系数K、动态变形模量Evd、地基系数K30;最后静压1遍,检测含水率、压实系数K、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

方案2:松铺厚度35cm(涵洞2m范围内20cm,采用小型振动夯实机配合人工进行夯实),碾压和检测频率同方案 1一致,本实验主要为确定合适的压实遍数,路基每层强振结束统一静压收光。具体步骤见下表:

表3-1 涵洞过渡段试验段试验检测内容

机械类型松铺厚

填层

压实方法及检测试验

碾压不检

每碾压1遍按规定项目和频次检测

重型压路机33cm 第1层

静压1遍、

弱振1遍

强振共3遍

弱振1遍,

检测

静压1遍,

检测

33cm 第2层

静压1遍、

弱振1遍

强振共4遍

弱振1遍,

检测

静压1遍,

检测

35cm 第1层

静压1遍、

弱振1遍

强振共3遍

弱振1遍,

检测

静压1遍,

检测

35cm 第2层

静压1遍、

弱振1遍

强振共4遍

弱振1遍,

检测

静压1遍,

检测

注:本实验主要为确定合适的压实遍数路基每层强振结束后统一静压收光。

4.2 检测项目及标准

本次总结对路堤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进行工艺性试验总结,具体检测项目和检测标准见下表:

表3-2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压实标准

填料

指标

压实标准 掺3%级配碎石

地基系数K30(MPa/m)

≥150 动态变形模量Evd ≥50 压实系数 K

≥0.95

4.3 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施工流程

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试验段施工流程具体详见下图:

过渡段基底处理

埋设地基沉降观测仪器

当前部位填筑材料

拌制水泥级配碎石拌合料

汽车密封运输填筑部位卸料平整

填层碾压

碾压合格

分层作业循环

工艺流程图

4.3.1施工过程控制 1、 施工准备

①测量放样:首先要进行基底高程测量,确保基底标高与设计吻合,同时

要完成整个试验场地的石灰划格,钢纤挂线工作;

②原材进场进行试验检测满足下列要求:

粒径大于1.7mm颗粒的洛杉矶磨碎率不大于30%,粒径大于1.7mm颗粒的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不大于6%,粒径小于0.5mm的细颗粒的液限不大于25%,塑性指数小于6。

③根据结构物高度计算填筑高度及填筑层数,填筑前用白漆自上而下以30cm的间距涵背上标出填筑层次。

2、填料的加工

过渡段级配碎石掺3%水泥采用强制式搅拌机集中拌和,混合料须经充分拌和方可出料,拌制好的混合料要求色泽均匀、一致。施工中要求确保混合料配料准确,拌和时加强在投料输送带上作定期取样检查,尤其对水泥掺量的控制,按规范要求频次检测水泥掺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以保证各料仓的投料数量准确。

①每天开始搅拌前,检查场内各处集料的含水量,计算当天的施工配合比,外加水与天然含水量的总和要比最佳含水量略高。实际的水泥剂量可以大于混合料组成设计时确定的水泥剂量(约0.5%)。

②每天搅拌之后,出料时要及时取样检查是否符合设计的配合比,进行正式生产之后,每1-2h检查一次拌和情况,抽检其配比、含水量是否变化。

③拌和机出料配备活门漏斗的料仓,由漏斗出料直接装车运输,装车时车辆应前后移动,分三次装料(前、中、后),避免混合料离析。

3、填料运输

根据填筑用量确定拌和量,拌和好的混和料尽快运到填筑现场。装载机装

车、自卸汽车运输,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覆盖运输,以免水份散发太多;混合料在拌和过程中,根据拌和时的气温适当调整混合料的含水量。

4、分层填筑

运输车在结构物两侧对称卸料,边卸边前行,根据每填筑层的宽度和长度计算出每层方量,确保松铺厚度达到要求,同时确保过渡段横断面全宽水平分层填筑到位,以保证过渡段的填筑质量。

5、推土机推平

填筑卸车完毕后用推土机在松铺料上进行初平作业,同时进行松铺高度控制,确保第一层推平后的松铺填料厚度能够满足33cm的要求,第二层松铺厚度35cm(结构物2m范围内,第一层松铺厚度18cm,第二层松铺厚度20cm),其他分层厚度参照试验检测后最适宜的松铺厚度进行实施。

6、平地机整形

推土机推平后,再用平地机粗平,对凹凸不平处辅以人工修补,接着压路机快速碾压一遍,再用平地机精平,使填层表面形成4%的横向排水坡。

7、压路机碾压

采用1台20t振动压路机由远离结构物侧横向碾压,横断面全宽压实,压实速度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碾压再静压,至表面无轮迹。结构物两侧2m 范围内的填料采用3T小型振动机碾压成型。

压实遍数及振动方式

层数遍数振动方式备注

第一、二层(共碾压8

遍)前6遍静压1遍,弱振1遍,强振4遍完后检测7、8遍弱振1遍,静压1遍完后检测

上表为第一层的压实遍数及振动方式表,其他层位的施工参照此执行。

4.4 试验段施工数据收集

根据施工方案要求,在符合检测标准的前提下,现场以33cm、35cm(结构物2m范围内18cm,20cm) 2种松铺厚度进行数据收集。每种松铺厚度按照表3-1所要求的检测频次和检测内容,收集以下两种资料:

试验检测报告:每层含水率数据、压实系数K、地基系数K30数据、动态变形模量Evd。

每层松铺厚度与压实厚度测量数据。

4.4.1各松铺厚度数据收集

按照以上所诉各松铺厚度进行试验收集数据,首先采用水准仪按照设计断面图里程对原地面标高进行测量,每个断面测左、中、右三个点。填料进场后,采用推土机、铲车摊铺布料,推土机初平,平地机终平,结构物2m范围内采用人工整平。

按照第1种施工方法碾压时,首先用20t压路机静压1遍,弱振1遍,再强振3遍,弱振1遍、静压1遍,地基系数K30、压实系数K、动态变形模量Evd,并计算此时的压实层厚。

按照第2种施工办法碾压时,首先用20t压路机静压1遍,弱振1遍,再强振4遍,弱振1遍、静压1遍,地基系数K30、压实系数K、动态变形模量Evd,并计算此时的压实层厚。

具体数据如下:碾压方

案静压弱振强振弱振静压

虚铺厚

度(cm)

压实厚

度(cm)

压实度K30 Evd

方案1 1遍1遍3遍1遍1遍33 31 94.2% 148 61 方案2 1遍1遍4遍1遍1遍33 30 97.1% 163 74 方案3 1遍1遍3遍1遍1遍35 33 92.8% 141 52 方案4 1遍1遍4遍1遍1遍35 32 94.1% 145 52 方案5 1遍1遍3遍1遍1遍18 16 94.2% 148 61 方案6 1遍1遍4遍1遍1遍18 15 97.1% 163 74 方案7 1遍1遍3遍1遍1遍20 18 92.2% 147 47 方案8 1遍1遍4遍1遍1遍20 17 94.3% 158 65

4.4.2各松铺厚度、压实遍数数据

1、结构物2m范围内试验结果

①松铺厚度18cm:根据对路基试验检测和现场测量结果,通过人工配合小型振动压路机压实后,平均含水率达到5.43%。碾压遍数为7遍时,压实系数K最小值为94.2%,地基系数K30最小值为148Mpa/m,动态变形模量Evd最小值为61;碾压遍数为8遍时,压实系数K最小值为97.1%,地基系数K30最小值为163Mpa/m,动态变形模量Evd最小值为74。

②松铺厚度20cm:根据对路基试验检测和现场测量结果,通过人工配合小型振动压路机压实后,平均含水率达到5.0%。碾压遍数为7遍时,压实系数K 最小值为92.2%,地基系数K30最小值为147Mpa/m,动态变形模量Evd最小值为47;碾压遍数为8遍时,压实系数K最小值为94.3%,地基系数K30最小值为158Mpa/m,动态变形模量Evd最小值为65。

2、结构物2m范围外试验结果

①松铺厚度33cm:根据对路基试验检测和现场测量结果,通过20t振动压

路机碾压第4遍后,平均含水率达到4.97%。碾压遍数为7遍时,压实系数K 最小值为94.2%,地基系数K30最小值为148Mpa/m,动态变形模量Evd最小值为61;碾压遍数为8遍时,压实系数K最小值为97.1%,地基系数K30最小值为163Mpa/m,动态变形模量Evd最小值为74。

②松铺厚度35cm:根据对路基试验检测和现场测量结果,通过22t振动压路机碾压第4遍后,平均含水率达到5.3%。碾压遍数为7遍时,压实系数K 最小值为92.8%,地基系数K30最小值为141Mpa/m,动态变形模量Evd最小值为52;碾压遍数为8遍时,压实系数K最小值为94.1%,地基系数K30最小值为145Mpa/m,动态变形模量Evd最小值为52。

五、基床以下路堤过渡段试验段总结和参数确定

5.1 结构物2m范围内试验总结

(1)结构物2m范围内,松铺厚度18cm时,碾压7遍时,检测结果不合格,碾压8遍时检测结果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2)结构物2m范围内,松铺厚度20cm时,碾压7遍时,检测结果不合格,碾压8遍时,检测结果不合格。

5.2 结构物2m范围外试验总结

(1)结构物2m范围外,松铺厚度33cm时,碾压7遍时,检测结果不合格,碾压8遍时检测结果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2)结构物2m范围外,松铺厚度35cm时,碾压7遍时,检测结果不合格,碾压8遍时,检测结果不合格。

六、参数确定

根据过渡段试验总结,确定各项试验参数如下:

1、最优的施工含水率:5.01%;

2、合适的松铺厚度(松铺系数):结构物2m范围以外33cm,结构物2m 以内18cm;

3、合适的压实机械和走行速度:1台20t压路机静压速度控制在3km/h 以内,振动速度控制在不大于4km/h; 1台3t小型振动压路机静压速度控制在2km/h以内,振动速度控制在不大于3km/h。

4、合适的压实遍数8遍(静压1遍,弱振1遍,强振4遍,弱振1遍,静压1遍)。

5、合理的上料、摊铺、平整、碾压机械组合

填料运输:采用5台大型运输车辆进行运输,每车虚方量约10~20方,载重20~40吨,每天每台车运输4趟。

填料摊铺:采用1台推土机、1台装载机进行填料摊铺作业。

过渡段整平:采用1台推土机、1台平地机终平;结构物2m范围内采用人工整平。

过渡段碾压:采用1台20t压路机、2台振动压路机。

螺杆桩试桩总结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试桩方案 (1) 3.施工工艺流程 (4) 4.试桩过程 (5) 5.试桩检测 (10) 6.试桩结论 (11)

1.工程概况 昌赣客专5标里程为DK137+562.71~DK178+754.52,标段共有20段路基,其中路基22采用螺杆桩加固,螺杆桩径0.5m,桩长为4~24.5m,桩距1.7~1.8m,总延长米约为22.6万延米。 为复核本标段工程地质,研究各地层中螺杆钻机施工工效,验证螺杆钻机泵送混合料的成桩方式及提取符合标段螺杆桩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施工参数,项目部开展螺杆桩施工工艺试验。 根据昌赣客专5标路基地质条件、试桩长度等综合考虑,选择具有代表性的DK174+925~DK174+950段路基进行螺杆桩加固,桩径0.5m,桩间距 1.8m,正方形布置,布置试桩4根。具体编号为:14-14-10、14-14-11、14-13-10、14-13-11(X-Y-Z,试桩编号,X 指22号路基划分的螺杆桩区段号;Y指此区段的排数;Z指从左向右的个数),桩长为13.5m。 试桩开始时间2015年10月23日13:06,结束时间2015年10月23日15:51;桩身检验时间:2015年11月20日进行28天龄期标准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试验;2015年11月25日进行低应变检测;2015年11月26日-2015年11月30日进行单桩静载检测。 2.试桩方案 DK174+288.28~DK176+788.27,工点长2499.99m。前接桐木特大桥,后接园背中桥。丘陵地貌,DK174+460~DK175+550为丘间谷地,其中DK174+500~DK174+550为池塘,其余段为剥蚀丘陵,附近有村落分布,有水泥路可达。低洼平原地带广泛辟为农田,农作物以水稻为主,测区内散步自然村落,交通较为便利。 地层岩性:自上而下出露地层分别为:

水稳试验段总结报告

一、工程概况: 青海省共和至玉树(结古)公路是G214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海省高速公路网规划》“3410”中的一条南北纵线。为青海省南部少数名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以及应对战争、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提供着持续的交通保障作用,是2010年“414玉树大地震”中“抗震救灾、应急抢险、拯救生命”的生命线。公路起点位于海南州共和县(与正在实施的京藏高速相接),终点位于玉树州结古镇。 我公司承建的GYⅡ-SGC6合同段起点为K376+000,终点为K409+200,路线长公里。设计车速为80km/h分离式路基宽度10m,整体式路基为和。公路桥梁、涵洞设计为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 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含100%碎石),厚度18cm,试验路段选取K377+000~K377+200段,长200m。 路面水泥稳定碎(砾)石底基层(含25%碎石),厚度18cm,试验路段选取K376+400~K376+600段,长200m。 二、试验段目的: 1、根据天气、运输距离、摊铺速度调整含水量,确定水稳层的拌和含水量; 2、根据试验段确定和碾压遍数; 3、根据拌和出料速度对设备、进行科学调整; 4、根据试验段优化机械组合; 5、培训管理人员,; 三、试验步骤: 1、准备工作

(1)原材料准备 ①水泥:采用共和县金和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复合型硅盐缓凝水泥,强度等级,水泥初凝时间为3小时以上, 络凝时间为6小时以上。 ②碎石:碎石采用K386+600左侧800m碎石场碎石, 碎石最大粒径不大于。 ③砾石:砾石采用K387+000右侧300m河滩砾石, 砾石最大粒径控制不大于。 ④细集料:细集料采用K386+600左侧800m碎石场通过的筛下部分。 ⑤水采用K386+000右侧800m的河水。 (2)工作面准备 按质量验收标准对己完垫层进行检验、并对工作面进行全面清理,清理干净, 确保表面无附着物。 (3)机械设备的准备 施工前对投入施工的机械设备进行检验, 确保设备的完好,其要对水泥稳定

沥青面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国道303线通辽至凤凰岭公路工程土建施工第一合同段 沥青面层摊铺试验段总结报告 (K632+000 ~ K632+500) 编制: 审核: 通辽至凤凰岭公路工程土建施工第一合同段 二○一二年八月二十六日

沥青下面层摊铺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 一、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为第一合同段,起讫里程为K602+500~K632+500,全长30公里。本路按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采用整体式断面路基宽26米,计算行车速度100km/h。 二、路面主要工程数量: 本合同段沥青混凝土面层分两层,下面层采用6cm厚Superpave19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其摊铺工程量为681763㎡,上面层采用4cm厚Superpave1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其摊铺工程量为686341.1㎡。 三、施工组织 经协调最终选定邻近段的K632+000~K632+500,共500m,作为本合同段的沥青下面层的摊铺试验段。试验日期从2012年8月25日开始,于同月25日结束。历时1天。其人员、机械、设备组织如下: 1、人员组织(见下表) 我合同段投入1台产量J4000型的沥青混凝土拌合设备进行混合料的集中拌合工作,沥青拌合设备已经调试完毕,各料斗流量已经标定,其他各

种机械业已经保养完毕能够满足施工需要。(主要施工设备见下表)

四、施工工艺 1、原材料准备及配合比 1)、沥青:采用辽宁盘锦北方沥青厂A级90#基质沥青,按照设计文件要求,各项指标均符合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2)、碎石:采用吉林双辽那木斯西山采石场生产的玄武岩碎石,石料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近立方体、有棱角,经检验各项指标均符合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管道功能性试验方案

北京市通州运河核心区市政配套工程 东关大道工程一标段 给排水管道功能性试验方案 编制人: 复核人: 审核人: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通州运河核心区市政配套工程东关大道工程一标段项目经理部 2013年6月6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4) 三、水压试验 (5) 1、水压试验流程 (5) 2、水压试验 (6) 3、水压试验安全措施 (7) 四、闭水试验 (9) 1、闭水试验准备工作 (9) 2、闭水试验程序 (10) 3、闭水试验方法(闭水试验流程图) (10) 4、闭水试验安全措施 (11) 五、管道冲洗及消毒 (11) 六、附录一 (13)

一、工程概况 1、总体概况 本工程为东关大道综合管线工程,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大街。工程内容主要包括雨水管线、污水管线、中水管线、供水水管线、燃气管线、信息管线的施工,本工程暂时做工辅路段综合管线,待周边单位施工完毕交验后开始施工主路段综合管线(见图1.1-1) 2、雨水 自通燕路北至北关北街,规划沿东关大道道路施中新建一条Φ600~Φ1200mm雨水管道,自南向北接入通燕路规划雨水方沟。 自桩号K0+558至东关南街南侧,规划沿东关大道道路永中西侧11.5~16.5m新建一条Φ600~Φ1200mm雨水管道。 自桩号K0+558至东关南街南侧,规划沿东关大道道路永中东侧10.5~14.5m新建一条Φ600~Φ1200mm雨水管道。 自东关一街至新华大街规划沿东关大道道路永中西侧4.5m,新建一条Φ600~Φ1000mm 雨水管道,自北向南接入新华大街,规划雨水方沟。 自东关一街北侧至新华大街,规划沿东关大道道路永中西侧3.5~6.5m,新建一条 Φ600~Φ1000mm雨水管道,自北向南接入新华大街,规划雨水方沟。 3、污水 自北关大道至桩号K0+725规划沿东关大道道路永中西侧28.0m,东侧28.0m,分别新

CFG桩试桩总结报告最终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三、工程地质情况. (1) 四、水文情况. (2) 五、试桩目的验证情况 (2) 六、施工过程控制. (3) 七、试验桩施工工艺控制 (3) 八、CFG桩施工质量检验 (7) 九、试验总结. (8) 十、质量保证措施. (9) 十一安全及环保措施. (11) 十、附件. (13)

CFG 桩工艺性试验总结 根据设计文件和技术指南的相关要求,我单位于2014年8 月15 日进行了CFG桩工艺性试验,目的为确定施工参数后方可开展CFG桩的大规模施工,在 DK565+800线路右侧路基进行了3根CFG桩工艺性试验,该试验桩已按照既定方案顺利完成。现将该工艺试验施工情况总结如下: 一、编制依据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2010】241 《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B10106-2010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铁路工程桩基检测技术规程》TB10218-2008 京沈客专辽宁段路基施工设计图《京沈客专施路-411 (辽宁段)》 二、工程概况 DK565+796.86- DK565+900 DK565+960- DK566+260 大巴大桥京方台锥体段采用CFGS地基处理加固方式。布置方式:正四边形布置,设计桩径0.4m, 桩间距 1.6m。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不小于290KN. 三、工程地质情况 粉质黏土,褐黄色-灰褐色,硬塑-坚硬,局部含少量细角砾土,0?0.4m 为种植土,含植物根系。厚度1.6-5.2m 该层呈层状,分布于整个工点区,地基承载力。 0=140kPa。粉土:褐黄色-灰褐色,稍密-密实,稍湿,局部含少量锈斑。层厚0.6-4.9m ,呈层状,分布于整个工点区表层,地基承载力 (T 0=140kPa。中砂:褐黄色,松散,稍湿,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和长石,局部含少量细角砾及黏性土。层厚0.8m,该层呈尖灭体状,地基承载力。 0=150kPa b中砂:褐黄色-灰褐色,中密,稍湿-饱和,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和长石,含少量的黏性土,地基承载力c 0=370kPa。砾砂:褐黄色、灰褐色、

试验段总结报告沥青

上面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一、工程简介 .............................................................................................................. ...................,路线全长95.18公里,设计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6米,桥梁设计荷载为汽车-超20级、挂车-120。 二、施工工期安排 我标段于2005年8月7日完成K89+000~K89+300段左幅的沥青砼上面层试验段的铺筑。 三、施工方案及质量控制 1、面层沥青混凝土拌和 1.1 拌和场地的布置:拌和场设置在空旷、干燥、运输条件良好的地方,并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规定。对拌和场地清理、整平,用压路机碾压密实。 1.2 沥青储运及加热: (1)按业主要求的沥青进场后,按标号不同分别贮存。配备拼装式沥青储存罐6个,总储量为200吨。沥青加热用导热油装置。沥青被加热到165-170℃,通过管道,沥青泵输送到拌和机的拌缸。 (2)集料的堆放及质量控制 A.集料的堆放:要按种类、规格的不同,分别堆放,各集料堆插立标示牌,写明材料名称和规格。相临料堆之间用编织袋装石料码起隔开,码起的高度视料堆高度需要而定。 B.集料进场质量控制:认真执行原材料进场前取样试验制度,

按照业主指定或同意的料场进行采购。对进场的集料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抽检试验,频率按规范要求执行。做到不合格的材料不采购、不进场、不使用。 (3)材料要求: 沥青:按设计要求,上面层采用SBS改性沥青,沥青应符合JTJ032-9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附录C表C.1的技术要求。 级配要求:上面层采用AC-16I型级配。 填料:采用石灰岩碱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填料中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得低于75%。 由总监办试验室根据要求的沥青混凝土类型,确定集料的级配曲线。对符合规定质量要求的各种集料,分别筛分试验,测定比重。根据集料颗粒组成,用计算机程序确定符合级配曲线要求的各种集料的配合比例。 (4)在试铺工作开始前将配合比、集料级配以及原材料和混合料的各种试验结果整理,输入拌和机的自动控制系统,确定拌和机的上料速度、拌和数量与时间、拌和温度等操作工艺。 1.3 沥青混凝土拌和 (1)沥青拌和站采用3000型拌和站, 该站具有计算机控制的自动筛分、电子秤、自动喷沥青等功能。集料经过初步级配后,进入烘干筒烘干脱水加热温度在190-210℃,重新筛分进入集料储料仓分别储存,再按配合比倒入主拌缸,拌和均匀,然后,把拌和好的混合料(混合料出料温度为175-190℃)采用自卸车运到现场,2台带VDT

FMS功能性运动测试评价方法

FMS功能性运动测试评价方法 功能性动作模式筛查(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FMS)是由美国著名理疗专家和训练学专家Gray Cook和Lee Burton等人研究创新,广泛应用于美国职业运动员运动能力评估中,旨在发现人体基本动作模式障碍或缺陷的一种测试方法。 FMS在国外职业竞技体育中被广泛应用于理疗康复和体能训练领域,在欧洲以各足球队为主,在美国四大联盟(NBA、NHL、NFL和MLB)的球队几乎都在应用FMS的测试和训练。作为对传统测试训练方法的一个有益补充,以此作为检测运动员潜在伤病并进行伤病预防训练的依据,并通过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FMS测试通过7个基本动作检测人体运动的对称性、弱链以及局限性,对运动代偿进行跟踪测试,并通过相应的动作训练来解决身体的弱链和局限性,以减少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FMS 测试在运动医学和体能训练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教练员在身体训练中更为自觉地使用康复知识为运动员健康服务。

FMS测试方法 1、过顶深蹲动作模式 测试目的:评价肩、胸椎、髋、膝和踝关节双侧对称性、灵活性和躯干稳定性。 测试方法: (1)运动员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以相同间距握测试杆(测试杆与地面平行) (2)双臂伸直举杆过顶,慢慢下蹲,尽力保持脚后跟着地。 (3)测试允许试三次,如果还是不能完成这个动作,将测试板垫在运动员的脚跟下再进行以上动作测试。 评分标准: 3分:测试杆在头的正上方;躯干与小腿平行或与地面垂直;下蹲时大腿低于水平线;保持双膝与双脚方向一致。 2分:脚跟下垫上木板之后按照以上要求完成动作。

钻孔桩工艺性试桩总结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21标段桥梁桩基工程工艺性试桩总结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项目部工程部 二○一一年一月

目录 1、工程概况..........................................................................................................1... 2、工艺试桩的目的..............................................................................................1... 3、工艺试桩方案. .................................................................................................1... 3.1 试桩机械主要设备配置............................................................................1.. 3.2 试桩方法....................................................................................................3... 3.2.1 施工工艺...........................................................................................3... 3.2.2 试桩选址...........................................................................................3... 3.2.3 场地布置........................................................................................... 4... 3.2.4 钻机就位........................................................................................... 4... 3.2.5 埋设钢护筒....................................................................................... 4... 3.2.6 泥浆制备...........................................................................................5... 3.2.7 钻进...................................................................................................5... 3.2.8 清孔及成孔检测...............................................................................6.. 3.2.9 钢筋笼制作、安装...........................................................................7.. 3.2.10 安装导管和第二次清孔.................................................................9.. 3.2.11灌注水下混凝土..............................................................................9.. 3.2.14 泥浆清理 (11) 4 工艺试桩施工计划 (11) 5 施工注意事项 (11) 6 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 (11) 6.1 质量目标 (11)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总结分析报告

精心整理 湖南省XX高速公路 第XX合同段 试 验 段 总 结 报 告 分项工程名称:水稳底基层试验段 监理单位:施工单位: I !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1、工程概述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段施工在K94+65L K94+850左幅,长200m 顶面宽度为12.196m、平均宽度为12.511m,面积=12.511*200=2502^,采用 厚30cm大厚度摊铺工艺、4%水泥稳定碎石做底基层填料,每1吨混合料的各 原材料用量为水泥37kg :水50.3kg : 0-4.75 碎石292.2kg , 4.75-9.5 碎石 210kg, 9.5-19 碎石200.9kg , 19-31.5 碎石210kg。试验段试铺日期为2009 年10月28日9时30分~10月28日14时30分。

2、执行《规范》 JTGF40-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056-84《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J058-2000《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J059-95《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标准》 JTGF8/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采用集中厂拌、摊摊机摊铺、压路机碾压、洒水后覆盖 养生的流水作业法施工。 3、试验路段目的 3.1通过试验段来确定施工工艺及施工参数; 3.2确定水泥稳定碎石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及碾压时含水量允许偏差; 3.3确定适宜的松铺厚度、最合理的机械组合及相应的压实遍数、碾压速度; 3.4根据试验段施工情况,确定日施工进度,修正施工计划,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找出适合本合同段施工的最佳施工方案; 3.5检查人员配置能否满足施工需求。 4、施工准备 4.1投入试验段施工人员详见附表1; I 4.2投入试验段施工机械设备详见附表2; 4.3材料准备 I./ 4.3.1水泥采用32.5复合硅酸盐水泥,水泥各龄期强度均达到相应指标要求,安定性合格,初凝时间应大于3小时,终凝时间应在6小时以上。 水泥进场入罐时,要了解其出炉天数,刚出炉的水泥,要停放7天以上才能使用, 严禁使用安定期不合要求的水泥。夏季高温作业时,散装水泥入罐温度不能高于50 C,冬季施工,水泥进入拌缸温度不低于10C。 4.3.2用于底基层施工的原材料,在用于工程施工前,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各项指标检验,原材料经试验检验合格后,进行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容重,提出具体施工方案,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批,待监理工程

管道功能性试验方法及要求(摘取GB50268)管道验收

消防安全管理指南 9管道功能性试验 9.1一般规定 9.1.1 给排水管道暗转完成后应按下列要求进行管道功能性试验: 1 压力管道应按照本规范9.2节的规定进行压力管道水压试验,试验分为预试验和主试验阶段;试验合格的判定依据分为允许压力降值和允许渗水量值,按设计要求确定;设计无要求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用其中一项值或同时采用两项值作为试验合格的最终判定依据; 2 无压力管道应按照本规定第9.3、9.4节的规定急性管道的严密性试验,严密性试验分为闭水试验和闭气试验,按设计要求确定;设计无要求时,应分居实际情况选择闭水试验或闭气试验进行管道功能性试验; 3 压力管道水压试验进行实际渗水量测定时,宜采用附录C注水法。 9.1.4 向管道内注水应从下游缓慢注入,注入时在试验管段上游的管顶及管段中的高点应设置排气阀,将管道内的气体排除。 9.1.6 单口水压试验合格的大口径球墨铸铁管、玻璃钢管、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或预应力混凝土管等管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压力管道可免去预试验阶段,而直接进行主试验阶段; 2 无压管道应认同严密性试验合格,无需进行闭水或闭气试验。 9.2 压力管道水压试验 9.2.5 水压试验采用的设备、仪表规格及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弹簧压力计时,精度不低于1.5级,最大量程宜为试验压力的1.3~1.5倍,表壳的公称直径不宜小于150mm,使用前经校正并具有符合规定的检定证书; 2 水泵、压力计应安装在试验段的两端部与管道轴线相垂直的支管上。 9.2.9 试验管段注满水后,宜在不大于工作压力条件下充分浸泡后再进行水压试验,浸泡时间应符合表9.2.9的规定: 表9.2.9 压力管道水压试验前浸泡时间

围护桩工艺性试桩总结

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东段工程二标段光谷七路站围护钻孔桩试桩总结 批准: 审核: 校核: 编制: 中国电建武汉地铁11号线二标段项目经理部 2014年10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1 - 二、试桩依据.......................................................... - 2 - 三、试桩目的.......................................................... - 2 - 四、试桩施工.......................................................... - 3 - 4.1场地平整 (3) 4.2桩位测量放样 (3) 4.3护筒的制作与埋设 (3) 4.4钻机就位 (4) 4.5旋挖钻成孔 (4) 4.6钢筋笼加工及下设 (4) 4.7下设导管 (5) 4.8混凝土浇筑 (6) 4.8.1混凝土配合比 (6) 4.8.2混凝土拌和与运输 (6) 4.8.3混凝土浇筑 (6) 五、试桩人员及设备配置情况............................................ - 7 - 六、试桩结论.......................................................... - 7 -

光谷七路站围护钻孔桩试桩总结 一、工程概况 本工点光谷七路站为11号线东段工程的第9个车站,位于武汉市东湖高新区高新大道与光谷七路交叉路口,呈东西向敷设于高新大道南侧地块内。光谷七路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DK50+922.000;车站起点里程:DK50+768.20;终点里程:左DK51+252.000。 光谷七路站为地下两层带配线明挖岛式站台车站,有效站台宽度为12m,车站总长485.7m,标准段宽21.3m,最宽处约36m,平面呈不规则长条形,基坑开挖平面总面积约为11170.2m2。基坑开挖深度14.5m~16.2m,采用1000@1300钻孔灌注桩+一道砼支撑(第一道支撑)+两道钢支撑的支护体系,主体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 车站结构型式采用公共区单柱双跨结构、设备区及配线区为双柱三跨结构。本站共设置4个出入口+2组风亭,其中四个出入口分布设置于四个象限,满足车站疏散及市政过街要求;两组风亭分布设置于高新大道南侧的规划绿地中,均为低风亭;同时在车站设备大里程端地面设置1组冷却塔。车站小里程端为双正线盾构始发,大里程端为双正线盾构始发+双明挖法出入线区间。 光谷七路站车站主体结构平面图 本车站围护桩桩基地层岩性有素填土、粉质黏土、坡残积土、强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微风化泥岩和构造挤压揉皱带,f地基承载力在600kpa~2000kpa之间。计划采用旋挖钻进行桩基施工。 本车站场区内的地下水有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填土层中,其含水与透水性取决于填土的类型。上层滞水的水位连续性差,无统一的自由水面,接受大气降水和供、排水管道渗漏水垂直下渗补给,水量有限。勘察期间,稳定水位埋深多在2~3m。强~中风化基岩为弱透水层,含有微量基岩裂隙水,构造挤压揉皱带为弱透水层,含有少量基岩裂隙水。强~中风化基岩为相对隔水层,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构造挤压揉皱带中。基岩裂隙水总体水量贫乏。勘测期间测得平均水头为30.5m。

路基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记录

路基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目录 第一章编制目的 0 第二章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0 1.1 编制原则 0 1.2 编制原则 0 第三章工程概况 (1) 第四章试验段目的和范围 (2) 4.1试验段试验的目的 (2) 4.2 试验范围 (2) 第五章施工部署 (2) 5.1 参加施工人员进场情况 (2) 5.2 投入试验段施工的机械设备 (3) 5.3 测量、检测仪器设备的配备 (3) 第六章路基试验段的施工准备 (4) 6.1 测量工作 (4) 6.2 开挖排水沟 (4) 6.3 地基处理 (4) 6.4 填料选择和运输 (4) 第七章试验段施工方法 (5) 7.1基床以下路基填筑 (5) 7.2基床底层、表层填筑 (7) 第八章路基沉降观测 (9) 8.1沉降观测的内容 (9) 8.2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布置 (9) 第九章试验成果 (11) 第十章施工进度安排 (11) 第十一章质量保证措施 (15) 第十二章安全、环保措施 (16)

12.1安全保证措施 (16) 12.2环保措施 (16) 第十三章文明工地的管理措施 (17) 13.1 文明施工管理机构图 (17) 13.2 文明施工 (17) 13.3 防汛措施 (17)

第一章编制目的 为确保铁路路堤填筑质量,为后续大面积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避免盲目施工给工程带来的损失,找出适合本地区施工的最佳施工方案,指导本段路基施工,特编制本方案。 第二章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2.1 编制原则 1、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新建铁路徐州港顺堤河作业区铁路专用线工程01标段》施工设计文件。 2、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现行铁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细则、文件及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3、国家、铁路总公司、上海铁路局及地方政府有关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条例等。 4、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资料。 5、我单位的设备状况、技术能力和类似工程的施工管理经验。 2.2 编制原则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及铁路总公司关于安全生产的有关规章制度,确保施工安全。 2、施工方案力求经济、适用、可行。 3、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执行贯标质量管理标准和程序。 4、采用项目法组织施工,推行标准化管理工程,做到安全、优质、文明、高效。 5、坚持技术创新,积极推广和应用“四新”成果。 6、充分考虑施工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并做出必要的应对措施。 7、积极响应业主要求、合理组织施工,统筹兼顾,做到均衡生产,保证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

沥青路面(上面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沥青路面上面层试验段(NNK0+000~NNK0+200) 试验总结报告 1、施工过程情况简介 根据施工现场准备及下承层(下面层)情况,报监理工程师同意,确定援巴马科第三大桥项目沥青路面下面层试验段桩号为NNK0+000~NNK0+200。施工技术组和监理工程师对该部位的路基标高、弯沉、压实度指标进行了全面的复测,结果均符合设计要求,在此基础上施工技术组积极对该试验段的下承层进行了充分准备,并于2011年5月13日具备试验段施工的全部条件,同时,施工技术组所报的该试验段的施工方案得到监理工程师同意施工的批复。 2011年5月12日下午完成试验段粘层施工,2011年5月13日15:00-18:30进行了沥青路面上面层试验段的铺筑施工。本试验段为4cm(压实)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摊铺宽度为13m,摊铺长度为200m,设计总量为270吨。 2、现场试验段施工 2.1沥青及碎石来源 本工程所用的乳化沥青和沥青混凝土所用的A50道路石油沥青都是从国内经检验合格后发运至施工现场。碎石均按照规范要求的现场试验室取样结果所得的配合比从马里当地碎石加工厂采购,满足施工要求。 2.2试验目的 通过铺筑试验路段,验证生产配合比,检验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及操作规程的适用性,确定本工程的施工方法,为沥青路面上面层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的施工提供技术依据,总结中应包括下列内容: (1)确定各层沥青混合料的施工配合比。 (2)掌握摊铺机作业中的施工技术。 (3)确定沥青面层的调平方法,掌握使用性能。 (4)确定与拌和机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摊铺速度。 (5)确定松铺系数。 (6)确定压实机具的种类、组合方式,确定碾压方式、顺序、速度及遍数。 (7)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工序连续施工的合理衔接与配合方式。 (8)接缝的正确处理方法。

钻孔桩工艺性试桩_总结

新建黄骅南至大家洼铁路工程施工五标桥梁桩基工程试桩总结报告 、 编写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批准人:日期:

中铁十局黄大铁路工程施工5标项目经理部 2015年7月21日 钻孔桩工艺性试桩方案 1、工艺试桩的目的 通过试验桩确定成孔方法,所需配套的机械设备,以及钻孔、安装钢筋笼、下放导管、清孔、灌注各工序所需施工时间。确定各土层施工中泥浆的适宜指标,了解施工机械的性能,检验混凝土的施工性能。确定施工过程中的需注意的问题。通过试验桩的各工序施工时间确定本段桩基施工所需投入的钻机数量以及施工资源的配置。 2、工艺试桩方案 2.1试桩机械主要设备配置 1、钻机:选用YT-300反循环钻一台。 2、汽车吊:此段钻孔桩钢筋笼的最大重量预计0.8吨,钢筋笼的长度15.185米 ,因此选用QY25型汽车吊。 3、混凝土运输车:根据运距和理论灌注数量选择10立方米混凝土运输车5台; 4、导管:导管用Φ300mm无缝钢管制作,内壁光滑、圆顺、内径一致,接口严密。导管管节长度,中间节为3m等长,底节为4.0m,另有1.0m、1.5m 各一节搭配使用,总长50余米。 6、装载机:ZL50装载机一台,倒运钻渣,平整场地。

7、8000L水车一台,用于造浆、清孔 2.2试桩方法 2.2.1施工工艺

2.2.2试桩选址 选择在DK87+109西孙中桥0-6#桩。 2.2.3场地布置 根据要求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将场地平整夯实,清除杂物;修通便道、找好水源、安装变压器。将桩位放出,钉好十字保护桩,做好测量复核,并记录放样数据备查;规划行车路线时,使便道与钻孔位置保持一定的距离。开挖泥浆池、沉淀池。泥浆池大小宜为10m×5m×2.5m,沉底池大小宜为3m ×5m×3.5m,泥浆池顺桥向布置,相邻处设置沉淀池,沉淀池和泥浆池在中间隔墙顶面下1m高度处联通,联通断面为1m×1m,以便泥浆循环使用和保证泥浆质量。四周用Ф50mm钢管做成安全围护栏,围护栏水平分两层,底层横杆离地面高度为0.5m,上层横杆离地高度为1.2m,立杆每3m设置一根,平杆和立杆用钢管卡子进行牢固连接,所有钢管用红色和白色油漆进行50cm 相间涂刷,防护栏杆外侧满布密目防护网,在靠近便道一侧悬挂泥浆池危险等标示牌。 2.2.4钻机就位 就位前检查、维修钻机各部位,一切正常后,将桩机就位。用装载机将所需钻头运至钻机旁备用。 2.2.5埋设钢护筒 根据本桥的地质资料,相当一部分桩孔位置的表层均处于粉土层,埋设护筒时需要对护筒加固处理,才能开孔钻进,在正式施钻前对护筒有关要求如下: 护筒采用钢护筒,用厚度不小于6-8mm的钢板卷制,护筒顶端设15cm 宽的钢板条加劲箍和吊环。

路面试验段总结报告

公路路面工程 (K7+720-K8+100 左幅) 试 验 路 段 总 结 报 告 单位: 日期:二○一一年一月 目录

一、施工技术方案申报批复单 二、水泥砼路面试验路段总结报告 三、附件资料(成果资料) 水泥混凝土路面试验段总结报告一、概述 107国道绕城公路路面工程C1合同段为路面标,起于K0 +000.止于K9+592.493,中间短链564.984m,全长10.157km.主要工程量有:厚34cm(混凝土弯拉强度5.0MP): 168213 m2 ;钢筋:291吨。 此次路面试验段选在K7+720-K8+100左幅进行380m. 二、进行所属试验段的目的 路面是直接承受运输车辆等荷载的结构力件,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运营后的行车舒适及运营年限。因而,混凝土路面质量要求十分重要。要控制好路面的内在和外观质量,其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原材料的质量,机械设备的性能、操作工人的熟练程度等。 (一)通过本试验段施工,摸索并总结出一套水泥混凝土路面铺筑施工最合理的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并总结出如何依据招标文件的技术及质量标准进行规范的程序管理方法和质量控制手段。 (二)通过本试验段施工,能寻求一种最有利于路面质量或能到达设计标准路面质量要求的施工工艺流程。 (三)通过本试验段施工,收集相关数据,分析数据,纠正偏差,形成一套完整的,能确保质量的工艺流程,指导全线路面填筑施工达

到技术质量标准。 三、施工准备: (一)、技术工作的准备 1、测量放样 道路施工中测量放样是一项紧前又严格的工作,它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总体施工的成果;所以,测量放样要严格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进行。 在施工放样中一定要超前于现场施工,为后续工作提供可靠的工作面,同时严格控制好施工中的三维。测量要牢固树立服务于施工,同时又要超前施工。先根据滑膜摊铺的具体情况放样出半幅路面板的中边桩及基线桩,为了便于操作放样桩位距拟为主板切缝长度(5m)的倍数;然后再用水准仪精确地测量桩位的高程,并计算出挂线高度。经自检准确无误后报监理检验。 此次试验中摊铺的参数:L右=1.1m,L中=2.0m,挂线常数e=0.2m。放样后在摊铺开始的前5.0米检测板厚,校准常数。 2、工地试验室 A、配合比试验调试 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依经验来说,配合比的可操作性对整体施工的成败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在设计配合比的基础上,根据我标段的实际情况试验出一个操作性强又经济的配合比,同时测定出塌落度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值。 B、原材质量控制

给水管道功能性试验

1基本规定 (1)分为预试验和主试验阶段;试验合格的判定依据分为允许压力降值和允许渗水量值,按设计要求确定。设计无要求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用其中一项值或同时采用两项值作为试验合格的最终判定依据;水压试验合格的管道方可通水投入运行; (2)水压试验进行实际渗水量测定时,宜采用注水法进行; (3)管道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管材时,宜按不同管材分别进行试验;不具备分别试验的条件必须组合试验,且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采用不同管材的管段中试验控制最严的标准进行试验; (4)大口径球墨铸铁管、玻璃钢夹砂管单口水压试验合格,且设计无要求时,可免去预试验阶段,而直接进行主试验阶段。 (5)管道的试验长度 1)除设计有要求外,水压试验的管段长度不宜大于1.0km; 2管道试验方案与准备工作 (1)试验方案 主要内容包括:后背及堵板的设计;进水管路、排气孔及排水孔的设计;加压设备压力计的选择及安装的设计;排水疏导措施;升压分级的划分及观测制度的规定;试验管段的稳定措施和安全措施。 (2)准备工作 1)试验管段所有敞口应封闭,不得有渗漏水现象; 2)试验管段不得用闸阀做堵板,不得含有消火栓、水锤消除器、安全阀等附件;3)水压试验前应清除管道内的杂物; 4)应做好水源引接、排水等疏导方案。 (3)管道内注水与浸泡 1)应从下游缓慢注入,注入时在试验管段上游的管顶及管段中的高点应设置排气阀,将管道内的气体排除; 2)试验管段注满水后,宜在不大于工作压条件下充分浸泡后再进行水压试验,浸泡时间规定: ①球墨铸铁管(有水泥砂浆衬里)、钢管(有水泥砂浆衬里)、化学建材管不少于24h; ②内径大于1000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管渠、预(自)应力混凝土管、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不少于72h; ③内径小于1000m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管渠、预(自)应力混凝土管、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不少于48h。 3试验过程与合格判定 (1)预试验阶段 将管道内水压缓缓地升至规定的试验压力并稳压30min,期间如有压力下降可注水补压,补压不得高于试验压力;检查管道接口、配件等处有无漏水、破坏现象;有漏水、损坏现象时应及时停止试压,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后重新试压。(2)主试验阶段 停止注水补压,稳定15min;15min后压力下降不超过所允许压力下降数值时,将试验压力降至工作压力并保持恒压30min,进行外观检查若无漏水现象,则水压试验合格。

灌注桩试桩总结报告

银川兵沟黄河公路大桥及连接线工程 A1合同段 灌注桩试桩施工总结报告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宁夏分公司二〇一四年五月十五日

灌注桩试桩施工总结报告 一、试桩结果及过程总结: 1、01试验桩(A匝道桥往东10米的桩基)的整个施工过程,包括从施工准备到水下混凝土灌注,都进展顺利。反循环钻机能够比较好的适合此段地质的情况,钻孔过程基本保持稳定,各地质没有出现异常情况,泥浆性能很好,起到了很好的护壁作用。本次试桩泥浆制作控制指标(泥浆比重:1.14 g/cm3 ;黏度:18~20s;含砂率:2%;胶体率:96%;PH值:9)可以满足施工需要。 2、按照钻杆长度和测绳能够很好的控制孔深,保证成孔时桩底达到设计标高,一次清孔采用抽浆法时速度不宜过快,防止发生孔壁坍塌、缩径等事故。 3、钢筋笼制作时,要控制好接头焊接质量,钢筋原材料加工施工控制指标:受力钢筋全长(允许偏差):±10mm;骨架外径:±10mm;箍筋内尺寸(允许偏差):±3mm;受力钢筋间距:±0.5d(8mm);箍筋间距:±20mm;加强筋间距:±20mm。钢筋笼安装施工控制指标:中心平面位臵:20mm;骨架顶面高程:±20mm;骨架垂直度:±1%;在此次试桩施工时,各项控制指标都能够很好达到,在以后施工过程中将得到很好的保持。 下导管时,保证导管的密闭性,很好地防止导管漏水。二次清孔时,一定要保证了泥浆技术指标达到:相对密度:1.03~1.10;粘度:17~20Pa.s;含砂率:<2%;胶砂率:≥95%。以保证水下混凝土灌注的

顺利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时,一定要保证首灌混凝土方量,试桩时用了大料斗,满足要求,灌注过程中,灌注深度一定通过2人的测量核实,导管埋深的保证在2~6m,以保证灌注的顺利进行。 二、试桩的控制性技术总结如下几点: 1、地质情况:经施工现场捞取钻样与设计比对,与设计地质情况 符合,地质柱状图见后附资料。 2、跟据钻孔开始结束时间推算钻进速度为1.86m/小时。 3、用直径为1m的检孔器检测,检孔器下放顺畅。 4、混凝土灌注前用测绳检测沉渣厚度为4cm。 5、扩孔系数:混凝土计算用量为45.5m3,实际混凝土灌注量为 50m3,扩孔系数为0.91。 6、泥浆指标,钻进过程中泥浆指标测试记录范围:比重为 1.14-1.16之间,黏度为18-22之间,含砂率为0.5-2之间,胶 体率为96-98之间,PH值为7-8之间。具体数据记录见后附 表。 7、钢筋笼焊接接头质量,经检测符合规范要求,钢筋笼的顺直度、 间距等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8、混凝土灌注较流畅,和易性较好,现场测试塌落度为210、220, 扩展度为500、510,符合规范要求。 9、混凝土运输车的数量能够满足灌注需要。 10、桩位偏差:X,Y:1cm,2cm。满足规范≤5cm的要求。 11、保护层厚度:开挖后,桩基保护层厚度都大于设计7cm,钻

路基试验段总结报告

路基试验段填筑总结报告 为全面展开XXXXX段路基填筑施工,我工区于2014年5月5日至2014年6月10日,在XXXX段进行了路基水泥改良土路基本体填筑试验段的施工,试验段长100米。根据路基水泥改良土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我工区成功完成了该试验段施工工作,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数据,为指导大面积的路基水泥改良土填筑的施工提供了依据。 在此次路基水泥改良土填筑试验段施工期间,得到了监理单位的大力协助及现场指导。路基试验段在路基填前碾压及路基填筑过程中,严格遵守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及设计图纸的具体要求施工,按照施工管理实施办法的有关程序,进行了路基试验段的路基本体施工。 施工总结如下: 1、编制依据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XXXX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 2、工程概况 2.1工程概述 本段路基起讫里程:长635.04米。线路以填方形式通过,填方最大高度约5米。 此次路基试验段垫层填筑的里程为XXXX段。 XXXX,位于东星村特大桥与凉泉村中桥之间及宝鸡市东南凉泉村三组北侧,该处地势较为平坦,相对高差7m。本段位于线路的曲线段。 2.2自然地理特征 2.2.1特殊岩土特征 2.2.1.1、湿陷性黄土:工点处发育第四系全新统冲积黏质黄土及上更新统风积黏质黄土,根据土工试验结果,第四系全新统冲积黏质黄土具III级(严重)自重湿陷性,湿陷性,湿陷土层厚度约为10~14m;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黏质黄土具III级(严重)自重湿陷性,湿陷土层厚度约11~14m。 2.2.1.2、松软土:工点处发育第四系全新统冲积黏质黄土,根据静力触探成果资料。大部分15m以上黏质黄土Ps小于 3.0Mpa,属松软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