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实的家族抗日战争故事!
- 格式:docx
- 大小:39.25 KB
- 文档页数:3
2021届八年级寒假历史作业
一、选做-----(有兴趣的同学在家长帮助下完成):
每个家族都有一段引以为傲的辉煌历史,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引以为荣的英雄人物,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
寒假春节,亲人团聚,让我们利用这一难得的机会,或查阅家谱,或访问家人,写一段家族历史,记一个家族人物,讲一个家族故事。
要求:内容真实,语句通顺,题目自定,主题自选,不得抄袭,字数500字以上。
可以交电子档文档,也可以插入实物、文物、人物等的照片。
二、必做----(熟读或抄写《八年级上册复习》):
1、 5--13班:66分以上同学;1--4班:77分以上的同学,熟读即可,免除抄写。
2、5--13班:41---65分范围内; 1--4班: 60----76分范围内的同学,熟读并抄写 1遍。
3、5--13班: 0--40分范围内; 1--4班: 0----59分范围内的同学,熟读并抄写 2遍。
注意:《八年级上册复习》附后。
附:《八年级上册复习》
第一部分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一、列强侵华战争表
第四部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家族故事,时代变迁;家族文化,源远流长;慎终追远,凝心聚力——2019年广州高考“一模”语文作文题评析及范文【原题再现】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今年春节,顾氏家族成员从各地回到老宅,欢度新年,畅叙亲情。
大太爷爷一家四代同堂,都住在老宅。
大太爷爷早年以画像为业,儿子开照相馆,孙子经营影楼,曾孙女开发了一款美图软件,在网上爆红。
二太爷爷参加过抗日战争,儿子是大庆油田的技术员,孙女改革开放之初到深圳创业,曾孙正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
三太爷爷年青时到旧金山打拼,儿子在当地开了个小超市,孙子娶了当地的姑娘,曾孙Peter今年18岁,中文名字叫顾念祖,第一次随父亲到中国探亲祭祖。
顾念祖把大太爷爷手绘的画像和家族历次团聚的照片传到网上,这些照片有黑白的、有彩色的,诉说着家族的故事。
他留言说这次聚会给了他许多温暖和感动,他对顾家的家族观念充满好奇。
顾氏家族是无数中国家族的缩影。
每个人都在谱写家族的历史,每个家族的历史都折射着时代的变迁、国家的发展。
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回应顾念祖的留言,帮助他理解中国的家族文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读】2019年广州高考“一模”语文作文题,用一句话来概括材料的内容和含意就是“家族故事,时代变迁;家族文化,源远流长”。
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题目。
(一)材料信息第一段:这一段三个信息要特别注意,第一是“今年春节”,点明了时间,也给出了活动的文化背景,“春节”是中国人最重大的传统节日,家族团圆是春节的主题,也是最突出的一种家族观念。
第二是“老宅”,点明了地点,也隐含了“老宅”在中国家庭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第三是概述了事情,是顾氏家族成员,从各地回到老宅,欢度新年,畅叙亲情。
第二段:概述大太爷爷一家的状况。
“四代同堂”,这在中国人的家庭观念里是最幸福的事情。
“都住在老宅”,表明这房人在家乡的坚守。
瑞金刘氏族谱——一个家族的起源与传承瑞金刘氏族谱是刘氏家族的宝贵遗产,记录了家族的源流、发展和传承。
刘氏家族是瑞金地区的重要家族之一,其祖先可以追溯到唐代,经历了千年的风雨历程,仍然生生不息,繁衍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将从族谱的角度介绍瑞金刘氏家族的历史以及家族传承的故事,展现一个家族的起源与传承。
一、刘氏家族的起源瑞金刘氏家族起源于唐代。
唐朝末年,安禄山、史思明等藩镇割据,战乱不断,百姓疾苦。
当时,刘氏家族的祖先刘柳生为了躲避战乱,离开家乡来到江南一带谋生。
其后代逐渐分散到世界各地,其中有些人在瑞金安家落户,并逐渐繁衍发展。
如今,刘氏家族已经遍布全国各地,族人众多。
二、家族传承的故事瑞金刘氏家族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变迁,而家族的传承也是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关卡。
以下谈谈家族传承的故事。
1.家族的团结和支持家庭的团结和支持是家族传承的重要基石。
在刘氏家族的历史中,家族始终保持着团结和支持,帮助彼此实现家族的共同目标。
尤其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刘氏家族全体族人团结一心,积极参与战斗,为国家的解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瑞金刘氏家族一直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家族成员积极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尤其是家族内的绘画、书法、诗词等文化艺术传承颇多,宝贵遗产源远流长。
同时,家族成员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用自己的力量和知识回报社会。
3.创新和拓展瑞金刘氏家族的传承,既有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有创新和拓展。
家族成员积极投身社会和家族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激发家族的活力和创造力。
在现代社会,刘氏家族的成员也积极参与行业发展和创业,积极开拓市场,为家族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和优势。
三、家族传承的价值瑞金刘氏家族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不仅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家族文化,而且也传递出许多有价值的家族传承精神和道德观念。
1.家族的团结和支持是成功的基础。
2.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家族内心灵与文化根基的传承;3.创新和拓展是家族持续发展的基石,是家族文化的维新。
老一辈战友感人故事
在这个充满现代化和科技的时代,我们往往会忽视那些曾经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老一辈战友。
然而,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传承。
下面是几个老一辈战友感人的故事。
故事一:抗战老兵的坚毅
张老爷子是一位抗战老兵,他在抗日战争中曾多次受伤,但他从未放弃。
直到现在,他仍然坚持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跑步,练习太极拳,活力十足。
他说,他的精神力量来自于战争年代的坚韧和勇敢。
故事二:战友的情谊
黄老爷子是一位退休军人,他和他的一位战友在抗日战争中并肩作战,一起经历了许多生死关头。
虽然战争结束已经多年,但他们的情谊却从未变。
每年,他们都会相约在一起,一起聚餐,一起回忆那段不可忘记的历史。
故事三:烈士的家族
李老太太是一位烈士的遗孀,她的丈夫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
虽然她的生活并不富裕,但她从未放弃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丈夫的怀念。
她把自己的儿子教育得很好,使他们都成为了优秀的人才,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些老一辈战友的故事都是我们值得学习的精神典范。
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传承他们的精神,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白鹿原》:家族兴衰的千年史诗“白鹿原”:家族兴衰的千年史诗“白鹿原”是陈忠实先生的代表作,是一部展现中国乡村家族兴衰的千年史诗。
小说以白鹿原为舞台,通过讲述巨鹿村一家的三代人故事,生动地展示了家族的命运变迁。
第一代主人公鹿兆麟是由一位富有的山西地主出身。
他在巨鹿村建了一个煤矿,为当地百姓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
但是他和其他地主一样,剥削农民的利益。
鹿兆麟的弟弟骆银翘因其高傲自负,导致最终被村民围攻而死。
这一代人的故事,展现了当时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
第二代主人公鹿兆海是鹿兆麟的儿子,他没有像他父亲那样狠辣冷酷。
他在巨鹿村开了一家面粉厂,并与乡村姑娘北妹红相爱。
他们的婚姻颠覆了传统观念,但最终遭到了家族的反对。
随着国家政治局势的变化,鹿兆海也逐渐被政治因素波及,最终被枪决。
第三代主人公鹿先生是鹿兆海的儿子,他在抗日战争中加入了党组织,并接手了家族企业。
他身为企业家,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并保持了对家族根深蒂固的情感。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他被卷入红卫兵的斗争中和其他资本家一样遭受打击。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他的家族企业高峰重现。
整个故事已经展现出了家族的命运和变迁。
白鹿原的煤炭储量已被列入国家规划,经济发展已成为当地最重要的任务。
如今,巨鹿村正在打造新的特色农业基地。
相信在未来,家族将继续迎来辉煌。
陈忠实先生用他深厚的历史知识,展现了一个家族千年兴衰的生动图景,描写了人物的生命历程和家族变革的历史背景,使读者深入体验到巨鹿村人的生命经历。
小说描述了一个家族兴衰的历史,反映了中国乡村变革的过程,更深层次的体现了中华民族情感的历史记忆。
正如书中所写:“家族就是在一个历史环节上,凝结成不同形态的一个个个体人的故事。
”。
第10课 《白鹿原》——家族的学堂《白鹿原》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
主人公白嘉轩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
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活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战栗。
白鹿原作为清末民初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历史的见证,可以视为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政治文化角度看,其社会结构有以田福贤、岳维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势力,有以鹿兆鹏、白灵为代表的共产党革命力量,有以鹿兆谦 黑娃 、大拇指为代表的农民土匪武装。
从民间文化角度看,有以白嘉轩、鹿子霖为代表的宗法家族团体,有以朱先生为代表的白鹿原的精神领袖。
阶级矛盾、家族纷争、利欲情欲的角逐,相互融汇交织,构成白鹿原半个多世纪的“民族秘史”。
本课节选自第五章。
节选之前写了李寡妇一地卖两家,引起了白嘉轩与鹿子霖的争斗。
两人为了挣个面子,决定见官去解决。
后来由朱先生出面,了结了官司。
这件事影响很大,滋水县县令批为“仁义白鹿村”。
节选的文字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修葺祖祠,兴建学堂,教育后人,为的是“仁义白鹿村”的精神永久流传。
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逃遁.(d ùn) 2.打诨.(h ùn) 3.土坯.(p ī) 4.椽.子(chu án) 5.料峭.(qi ào) 6.愠.怒(y ùn) 7.亲昵.(n ì) 8.檩.条(l ǐn) 9.雏.形(ch ú) 10.显妣.(b ǐ) (二)多音字1.劲⎩⎪⎨⎪⎧ 劲.头 j ìn 劲.旅 j ìng 2.识⎩⎪⎨⎪⎧ 识.别 sh í 款识. zh ì 3.厦⎩⎪⎨⎪⎧ 厦.屋 sh à 厦.门 xi à 4.剥⎩⎪⎨⎪⎧ 剥.落 b ō 剥.皮 b āo二、写准字形1.⎩⎪⎨⎪⎧ 洋y ì 溢 狭ài 隘2.⎩⎪⎨⎪⎧ 街xi àng 巷 g ǎng 港 湾 3.⎩⎪⎨⎪⎧ gu àng 逛 街ku áng 诳 语 4.⎩⎪⎨⎪⎧ xi áng 详 细xi áng 祥 和5.⎩⎪⎨⎪⎧ j ùn 竣 工疏j ùn 浚 险j ùn 峻 q ūn 逡 巡6.⎩⎪⎨⎪⎧ 考b ǐ 妣 p ī 纰 漏p í 毗 邻b ǐ 秕 谷 三、辨析词语1.究竟 毕竟2.优雅 幽雅1.趔趔趄趄:身子歪斜,脚步不稳。
白鹿原主要情节白鹿原,是陈忠实的长篇小说,以北方一个原名为白鹿原的村庄为背景,以白姓家族为主线,讲述了从民国初年到新中国建国初期的一段动荡的历史。
本文将以白鹿原的主要情节作为主题展开叙述。
第一章:家族兴衰故事一开始,我们被带入到白鹿原的东北角,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小村庄里,有一个以白姓家族为中心的大家族。
家族的创建者白嘉轩是一个豪杰,他以打猎和练功为乐,与他人为善,并得到了村庄其他居民的尊敬与爱戴。
然而,白嘉轩的儿子白嘉莉却背离了先祖的传统,他投靠了外来势力,追求权力和财富。
白嘉莉的背叛引起了家族的内部纷争,最终导致了家族的分裂。
白嘉轩的孙子白嘉庆忍无可忍,他在家族的内斗中刺杀了白嘉莉,夺取了家族的控制权。
第二章:军阀混战白嘉庆接管家族后,他展现出了强力的统治能力。
然而,在混乱的时代背景下,各个军阀势力的兴起导致了白嘉庆的权威受到威胁。
他被迫与其他势力进行斗争,并且不得不通过婚姻联姻的方式来维持与其他势力的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白嘉庆的女儿白鹿儿成为了他的政治筹码。
她嫁给了土豪丁觉鳞,实际上是为了家族的利益。
白鹿儿的婚姻并不幸福,她深爱着白嘉庆的儿子白石头,但因为家族的利益无法与之结合。
白嘉庆的统治遭到了许多人的不满和反抗。
最终,他在一场暴乱中被杀害,家族的统治权再次传给了白鹿儿。
第三章: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期间,白鹿儿成为了村庄的掌权者。
她积极组织抗日斗争,保护村庄和村民免受侵害。
她的丈夫丁觉鳞则投靠了日本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背叛了村民。
白鹿儿的儿子白嘉年继承了抗日斗争的重任,他成为了村里的英雄,带领村民进行抗日斗争,为民族独立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四章:新中国的诞生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诞生终于来临。
白嘉年成为了一个地方政府的官员,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也陷入了内战的漩涡。
白嘉年的家庭再次陷入了困境。
他的儿子白尧离家出走,追求自己的理想。
第五章:家族的延续故事的结尾,回到了白鹿原。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600字(精选10篇)四世同堂读书笔记600字篇1《四世同堂》是著名作家老舍的长篇小说,讲述了抗日战争期间北京城里的胡同里,小羊圈里四世同堂的祁家祖孙三代人,在战争中的生活和经历。
这本书以胡同里的人物为主线,通过他们的生活和经历,展现了战争对普通人的影响和他们的生存状态。
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活,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
祁老人、祁天佑、祁瑞宣、祁瑞丰、钱默吟、大赤包等人物,都具有鲜明的个性,他们的性格和行为方式都不同,但都在战争中经历了不同的命运。
书中的情节紧凑,人物关系复杂,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从祁家祖孙三代人的生活开始,逐渐扩展到整个胡同里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逐渐展开。
从祁老人和邻居们的日常生活,到祁瑞丰投敌当了汉奸,再到日本军队占领北京,再到抗战胜利,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紧凑,读者能够跟随故事的情节不断深入了解人物和历史背景。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在战争中,普通人失去了自由和安宁的生活,他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都受到了威胁。
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和互助。
在战争中,人们相互帮助、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
这些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助行为,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和美好。
总之,《四世同堂》是一部非常优秀的长篇小说,它让我深入了解了抗日战争时期北京城里的胡同里人们的生活和经历。
通过这些人物和故事情节,我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也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和互助。
这本书让我更加珍惜和平、安宁的生活,也让我更加关注身边的人和社会的责任。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600字篇2《四世同堂》是一部描绘中国北平在抗日战争时期生活的小说,作者是著名作家老舍。
这部小说通过描写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的兴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人物和情感。
在阅读这部小说时,我被作者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深深吸引。
老舍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各种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小说中的主人公瑞宣,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他既有着对家族的责任感,又有着对国家的忧虑。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永胜篇(一)】风云女杰高玉柱【编者按:值此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特编发高世祥先生的文章《风云女杰高玉柱》,以纪念为滇西抗战光荣殉国的美女将军高玉柱。
高玉柱是永胜末代土司高长钦的女儿,自幼聪明过人,能诗善画,才智超群,胆略过人。
三十年代在南京国民政府担任西南夷族驻京代表兼教育部编辑,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在上海、南京、重庆等地红极一时的风云人物,她通过发表演讲、撰写文章宣传西南少数民族的情况,为争取中央政府对西南边疆的重视和支持做出了重要贡献。
滇西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为了动员西南各族群众投身滇西抗战,任命她为国民政府边疆宣慰团团长、陆军少将,到云南开展宣慰工作。
由于条件艰苦,工作劳累,于1942年在金平县染疾不治,光荣殉职,年仅36岁。
】温馨提示:本文略长,但其传奇性、史料性俱佳,请耐心阅读。
风云女杰高玉柱高玉柱在她生活的年代,以自己的才气学识和能力闯劲吸引了世人的目光,为众多的人谈论追捧,成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名震一时的风云人物。
由于我本人也是永胜高氏族人,加之担任过市文化局长的缘故,近几年来有机会接触了许多有关她的史料,在此基础上,我先后到上海图书馆,重庆图书馆、档案馆,南京图书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处,查寻获取了许多有关她的史料,研究了她所处年代的历史背景,对她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认真分析探究,从而形成了一个自认为较为接近真实的思路框架,现缉以成文,以飨读者。
宋美龄(中)邀请高玉柱(右一)演讲后到陵园野餐留影身出名门逢乱世高玉柱出生于1906年,是直隶北胜州最后一任土知州(俗称土司)高长钦的女儿。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封建朝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以夷治夷的政治制度。
在过去土和夷是用来泛指少数民族的称谓,是相对于汉族而言的,少数民族称为土民,少数民族的领导称为土司;汉民称为流民,汉族的领导称为流官。
高玉柱出生的家庭是一个极为特别的家庭,特别之处在于既是汉族又是土司。
这种情况是极其少见的。
⽇军侵华时的⼭东孔家充当了⼀个什么样的⾓⾊?!孔家历代都为统治阶级服务,各种受封,在历史上⼀直都是封建阶级的中坚⼒量! 不管鞑⼦元清,谁来都⼀样。
⽇本作为封建帝国,当然不会犯傻,过孔府的时候没有⼤动作。
直到西⽅科学进⼊中国的时候,主要反对⼒量就孔家腐儒。
1937年,⽇军⼤举侵华之前,衍圣公孔德成诗兴⼤发,⿎吹中⽇“同⽂同种”,诗⽈:“江川珠泗源流合,况是同州岂异⼈”。
在曲⾩陷落的前⼀天,孔德成被KMT“护送”出城⾄武汉,随即发表抗⽇宣⾔,态度转变之快让⼈诧异。
终⽇与⽇军驻鲁军官把酒⾔欢。
1938年,曲⾩沦陷,孔令煜⽴即宴请⽇军侵华头⽬⽥嵨、久保添、冲⽥、鲇川、漆⾕、奈良等⼈,以加强“中⽇友善”。
所以,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以孔⼦的后裔们为代表的儒家不仅仅担任了⽇本侵略中国的副⼿助⼿的⾓⾊,⽽且还承担了⽇本对中国进⾏军事侵略和政治迷惑的“⽂化政策顾问”这类的重要⾓⾊,⼤肆宣扬中国⾯对⽇本应遵循“君君⾂⾂⽗⽗⼦⼦”“三纲五常”,尊崇和祭拜孔⼦成为了⽇本侵略中国所必须进⾏的重要⼿段。
脑残逻辑的⼈总是错误的认为反对孔⽼⼆就是不爱国,你看看孔家爱国吗?每次动荡朝代更替,孔家是第⼀个跑出去当汉奸的,可笑吗?孔⽼⼆不代表国家,脑残思维!汉奸孔⽼⼆的家族是你⽼祖宗,不是别⼈的,别随便给⾃⼰找汉奸祖宗!其他时期孔家汉奸⾏为表。
1.⼤⾦南下时期:衍圣公孔端友南下,成为孔⽒南宗衍圣公。
但孔端友的同⽗异母弟弟孔端操,却主动投降⾦军,成为北宗之始。
后来的孔门,最正宗的就是北宗。
2.蒙⾦宋⿍⼒时期:蒙古、⾦、南宋三国并⽴时,天下竟然出现了三个衍圣公。
投降蒙古的孔之全,还曾跟随蒙古军队与南宋交战,并为蒙古⼈战死。
有研究⾎统基因的,说孔家有蒙古基因,这就能对上号了。
3.元朝时期:1252年衍圣公孔元措去世,孔⼦家族后⼈拉开了⼀场“衍圣公”争夺战,争相向忽必烈撒娇,忽必烈哈哈⼤笑:“尔等皆回,务要竭⼒苦读,若果有才华,朕⽅能封官”。
一个真实的家族抗日战争故事!
抗日战争中的甘肃白银也毫不例外。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位于西北的甘肃靖
远也是土匪横行,民不聊生。抗战爆发后,老百姓更是生活在水深火
热之中。乔家是甘肃靖远东湾乡的一个大家族,乔氏家族第一个走进
抗日队伍的是乔映淮。他们家和所有中国人一样,也生活在食不果腹
的状态中。
乔映淮(秦明)出生在靖远东湾三合村。1933年春,17岁的他
考入甘肃省立一中读书,1936年毕业后赴南京求学,期间轰轰烈烈的
学生运动感染了他,开始接触并传播进步思想追求革命真理。“卢沟
桥事变”后,乔映淮积极参加中共甘肃地下党组织领导和影响的“甘
肃青年抗战团”、“同仁消费合作社”等组织,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得
到锻炼。1937年11月由万良才、万通轩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
年,乔映淮在靖远以小学教员身份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在靖
远县城积极传播进步思想,宣传抗日救国,期间结识了正在念书的19
岁的靖远女子党瑶池(参加革命后改名为党培英),并在1938年10
月在兰州结婚。
新婚不久,经八路军办事处主任伍修权介绍,乔映淮化装成国民
党军官,夫妇两赴陕西在党领导的“中国青年干部训练班”学习,几
个月后,乔映淮又被派到靖远县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乔映淮回到靖远后,曾任中共靖远县委委员,县委书记等职。他
以小学教员的身份为掩护,展开革命活动,发展党员,同时深入农村
组建了三合乡党支部,创办民众夜校,宣传党的抗日主张。1939年初,
圆满完成了中共甘肃工委交给他的建立兰州——延安地下交通线靖远
中转站的任务,秘密传递了很多党的重要文件。
1940年9月,乔映淮奉命到延安,先后在边区行政学院、延安大
学任教员。1946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又被组织派回甘肃工作,1747年
4月在担任环县武工队政委时间,因叛徒告密被国民党包围,战斗中腿
部摔伤不幸被捕,在威逼利诱残酷*下依旧坚贞不屈,视死如归。1948
年10月在南京雨花台被秘密杀害。时年仅仅32岁。
乔映淮的妻子党培英曾在延安边区剧团工作,主演过《血泪仇》,
解放战争开始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同丈夫乔映淮一起回到甘肃工委
工作。1947年,在丈夫离开身边的一次与敌人周旋中,带着延安出生
的儿子和未满月的女儿行军,无奈将孩子先后留在行军路过的山沟小
村的老乡家,因疾病无法医治,女儿夭折,儿子落下终身残疾。她迎
来革命成立,并参加土改等工作直到1976离休。
而乔映淮的父亲乔永丰在红军路过靖远时,就同情红军队伍,得
知儿子打算去延安抗大学习的想法时,表示支持并筹集了路费,因为
儿子们的牵连,被国民党关押,含恨离世。
乔家抗战四兄弟
乔映淮仅仅靖远乔家参加抗日和革命的带头人,在他的影响下,
1938年春天,他的弟弟靖远东湾乡三合村的乔雨生,他的堂弟乔映洛,
和砂梁村的堂哥乔映渭也走上了革命道路。他们一起辗转来到延安,
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十二月他们有的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
有的返回甘肃参加地下革命工作。
其中,乔映洛受组织安排返回靖远家乡,在从事地下工作中,曾
两次被捕入狱,受尽*坚贞不屈,后经地下党营救出狱,后在*中蒙冤
吃尽苦头,后得到平反恢复名誉。
乔雨生原名乔映澍,据他的回忆录记载,当年他开赴抗日前线后,
到晋察冀军区。在枪林弹雨中的不同时期内,担任了不同的职务。其
中,在1941年夏天,在晋察冀军区,曾率领战士化妆奇袭日本侵略军
的桃梨坪碉堡,全歼守护碉堡的日军一个小分队。秋天,又化装奇袭
梅家庄炮台,消灭伪军一个分队。这年冬天,日本侵略者对他们游击
区实行大扫荡,他与全连同志实行了英勇果断的反扫荡,在全连无一
伤亡的情况下保存了自己,消耗了敌人。年终被军分区九区队评为优
秀党员、模范干部,并在《火线报》上报道了他的事迹,得到了嘉奖。
抗日战争后,他又辗转南北,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在枪
林弹雨中九死一生中屡立战功。1957年经国防部批准授予他“中华人
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华人民共和国二级解放勋章”。
1988年中*委授予他“中国人民解放军功勋荣誉章”等。
在参加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后,除了乔映淮(秦明)一人牺牲
在南京雨花台外,其余三兄弟都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得以颐养天年。
其中乔映渭(乔公望)老人迄今已是101岁高龄了,依然健在,这不
能不说是不幸之中的万幸。这也不能不让我们后生晚辈对他们致以凝
重的敬意!
抗战后的守望
但是,当我们拂去战火的硝烟,擦去那凝结的血迹,使心灵颤抖
的往往不是弥漫在战争中的*和牺牲,而是血泪混和的某些守望。
乔家四兄弟参加革命以后,在那血雨腥风,豺狼当道的日子里,
他们的父母亲人既要承受儿子们“失联”的苦痛、心焦、失落和惊恐,
又要安抚儿媳,甚至替儿子承受负心的羞愧。
乔映渭老人在他91岁高龄时挥笔写下《反日寇扫荡感言》:
趟水过河磨破脚,
衣服单薄伴虱多。
爬山越岭急行军,
日寇穷追奈我何。
今天,在抗日胜利73周年,所有人都要坚信:战争是人类的灾
难,愿人类珍惜和平,远离战争,愿中华民族勿忘国耻,圆梦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