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文 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

论文 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

论文 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
论文 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

目录

摘要 (2)

前言 (3)

一、会计政策选择概述 (4)

(一)会计政策选择相关概念 (4)

(二)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必然性 (5)

(三)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 (6)

二、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基础 (7)

(一)契约理论与会计政策选择 (8)

(二)寻租理论下的会计政策选择 (8)

三、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及后果分析 (9)

(一)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 (9)

(二)我国上市公司微观会计政策选择及其分析 (10)

(三)会计政策选择的后果 (12)

四、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规范及对策 (13)

(一)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基本原则 (13)

(二)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程序要求 (14)

(三)规范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对策 (14)

结论 (15)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7)

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学生:何亚林

指导教师:汪陈友

淮南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

摘要

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在特定的环境下,在既定的可选择范围内,根据企业目标或管理当局自己的目标,对可供选用的会计原则、方法、程序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拟定会计政策的过程。会计事项的初始确认与计量,以及再次确认和计量都基于对会计原则、程序和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可以说财务报表的生成是一系列会计政策选择的结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业务也更加复杂多样,财务信息质量将更多的与会计政策选择相联系。所以,会计政策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和信息使用者据以进行决策的正确程度,进而影响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契约理论;规范

research on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s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student:Heyalin

advisor:Wangchenyou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bstract

The choice of the accounting policy refers to the course of the enterprise administrative authority drafts the accounting policy according to enterprise's goal or administrative authority own goal. The initial and another affirmation and measuring of the accounting item are all on the basis of the choice and application of the accounting principle,procedure and method,so we can say the formul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 is the result of a series of the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of our country, enterprise's business is more

complicated and more various and the quality of financial information is much more interrelated with the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That is to say, the appropriate accounting policies will directly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financial information and the correct decision of information users', and then influence rational distribution of economic resource and sound development of the capital market.

Key words:Accounting Policy Choice;Contract theory;standardize

前言

财务会计的目标在于向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但在现有的以会计准则为企业会计政策规范主体的模式下,对某一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往往有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留下了较大的选择空间。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贯穿于企业从会计确认到计量、记录、报告诸环节构成的整个会计过程,因而,会计的运行过程其实就是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企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导致企业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和投资决策行为,进而影响到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结果,正如美国著名会计史学家迈克尔·查特菲尔德教授所说,“倘若使用了不恰当的会计方法,就可能将投资者引入歧途,在资本市场上,资源就会被错误地配置。如果说财务报表是一种资源分配的手段,那么,相互对抗的会计方法的滥用就会导致在整个经济中效率不高地分配投资资本”。所以企业各利益相关者都很重视和关注会计政策的制订和选择问题。

目前,在西方国家,上市公司的微观会计政策选择问题一直是会计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国确立会计政策的选择也经历了一段从无到有不断调整的过程,但国内学者对其研究却并不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行为也不够规范。因此,本文在国内外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以当代会计理论,特别是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企业理论、契约理论、博弈论等为研究工具,以资本市场为背景,主要采用规范性分析的方法,结合具体的案例,在公司治理和委托代理机制的框架下,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上市公司管理者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制度约束,以期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做点理论贡献。

一、会计政策选择概述

(一)会计政策选择相关概念

1、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作为政策含义的外延之一,有它具体的内容和限制。国际会计准则第一号对会计政策的解释是“编制财务报表时,管理人员所采用的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程序。”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会计政策是“报告主体所依据的会计原则以及应用这些原则的方法”。英国会计准则FRS18中会计政策的定义是:“报告主体所采用的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实务。它们通过对资产、负债、利得、损失以及股东资金变动的确认、计量和列报,详细说明财务报表应如何反映交易和其他事项的影响。”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中认为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通过上述几种会计政策的定义,可以看出会计政策主要是指企业根据特定主体的环境,为达到会计目标,在会计处理上所选择的最能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具体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

会计政策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宏观会计政策是指政府或有权制定会计准则的机构通过制定和发布会计准则或者会计制度,对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编制的原则、程序和方法所作的规范;微观会计政策即企业会计政策,是指在宏观会计政策的指导和约束下,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经过成本与效益的权衡后选择的最能恰当的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原则、程序和方法。宏观会计政策的核心是会计准则(美国、英国等),另外也包括类似于我国的会计制度,他们具有很强的指导性、约束性和权威性,一般由政府或者权威机构制定或被授权的民间机构制定,其通用性较强,选择的空间范围较大(作为准则,虽然它是用来规范会计实务的,但允许企业在执行中有较多的灵活性):而企业(微观)会计政策是在宏观会计政策约束下的有限范围内具有相对自由的会计处理方法。

2、会计政策选择

只有在对同一经济业务所允许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存在多种选择时,会计政策才具有实际意义,因而会计政策存在一个“选择”问题。企业所选择的会计政策,将构成企业会计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会计政策选择

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在特定的环境下,在既定的可选择范围内,根据企业目标或管理当局自己的目标,对可供选用的会计原则、方法、程序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拟定会计政策的过程。这一表述至少包含以下几层涵义:(1)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是站在企业管理当局的立场上,由企业管理当局做出的。(2)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与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相联系。(3)选择在既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这一范围一般由法规、准则所限定。(4)选择应当符合目标要求,没有目标的选择将毫无意义。(5)选择是一个整体优化的动态过程,并非个别原则、方法简单汇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贯穿于企业从会计确认到计量、记录、报告诸环节构成的整个会计过程,会计的过程其实就是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不同会生产出不同的会计信息,导致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利益的重新分配和投资者决策变更,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结果。

(二)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必然性

必然性是指在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对上市公司的会计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从而形成了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环境,虽然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结果千差万别,但会计政策选择过程始终是会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具有客观必然性。

1、会计本身的模糊性使会计政策选择存在内在必然

会计的模糊性是指由于会计对象的复杂性和抽象性、会计方法和会计手段以及会计人员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局限性而导致的会计信息与实际情形产生偏差。会计是一门貌似精确,但事实上并不精确的科学。比如,在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时,我们往往很难,甚至不可能分清哪一笔费用应由完工产品承担,哪一笔费用应由在产品承担.只能将“生产费用”科目中归集的生产费用按照会计“重要性原则”用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在产品成本按期初成本计价、在产品直接材料成本法、在产品定额成本法、约当产量法等分配方法,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大略的分摊。采用的这些方法中均含有某种人为主观假定,所以我们无法以对和错来评价一种方法,这就在客观上允许多种方法并列存在,由企业根据其实际生产情况加以选择。因此也就使得会计政策的选择成为一种内在必然。

2、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给予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改变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扩大了企业的自立权,企业不仅具有独立的行为能力,能够自主地行使经济权力,自主地承担经济责任,而且有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进行行为优化的动因,从而为企业选择会计政策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是充满风险、瞬息万变的竞争性经营环境,它要求会计信息系统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和适应性,要能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和经营过程中层出不穷的新问题灵活自主地进行核算和反映。即便是面对同一个会计问题,由于经营方式、产权结构、组织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也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难以有统一满足各企业需要的会计政策。为保证会计信息能恰当地表述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在竞争性环境中保护企业利益,强化经营管理,也就要求给予企业一定的会计政策选择权,使企业有可能从自身特点和利益出发,在既定条件下制定自己的会计政策,以适应客观的经环境。

3、企业通过会计政策选择可以更有效地传递企业质量的信息

按照阿尔钦安的“经济达尔文主义”(即生存原则),企业拥有会计政策选择权这一制度范式安排之所以能在会计规则制订权制度的变迁过程中形成并生存下来,说明其自身必存在较其他制度范式更为优越的地方。企业享有会计政策选择权并不都是坏事。会计政策的多样性的存在确实会影响到会计的可比性和一致性,会加大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成本。但是通过信号传递机制,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向市场传递的信息来甄别企业的质量。高质盘的公司可以采用较为稳健的会计政策,而低质的公司却不敢贸然采取相类似的会计政策,如果它也选择稳健的会计政策,则有可能会报告出亏损来,因而稳健性的会计政策能够向市场传递公司良好经营状况的信息。故而,企业可以通过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信号传递,帮助信息使用者利用会计政策选择传递的信息对企业质量进行甄别,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因会计政策的多样性而增加的信息处理成本。

(三)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

资本市场的发展使会计信息的决策价值显著提高,也使企业会计政策受到普遍重视。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及具体会计准则的出台,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企业如何选择会计政策,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以至于影响资本市场的秩序,甚至影响社会经济。

1、经济成本因素

会计政策选择的结果实际上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各利益主体通过会计信息获得收益。经理及股东均希望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提高其所需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以获得更多的利益。但企业为此必须付出一定的成本。这些成本主要包括:(1)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而发生的费用使得经理和股东所拥有的利益减少;(2)为了理解会计信息、增强职业判断能力而支付的教育、培训及信息搜集费用;(3)信息质量的提高给经理及股东所带来的损失,如政府可能因为企业利润过高而进行干预,或使企业存在潜在的被收购行为等。如果增加会计政策选择的投入,无论这种增加来自政府还是经理和股东的自愿行为,也都会使企业成本增加,不考虑这些成本是不现实的。这就使得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企业选择会计政策的成本如果超过其所带来的收益,这一政策的选择就不经济,且毫无必要。如果某些会计政策选择的成本过高,也会造成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缩小。

2、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因素

会计是一门应用性科学,具有完善的技术方法体系,会计职业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会计政策的选择不仅仅是记账方法和盘存方法的选择,更是对确认、计量、控制、报告和分析等各方面的综合考虑和选择。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需掌握有关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各种影响因素作出全面的分析与权衡,积极参与筹资、投资、资金管理等各方面的预测和决策,选择合理、合法、切实可行的会计政策。同时,会计人员还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信息是由会计人员产生出来的,会计人员的工作态度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赋予企业会计人员选取会计政策的空间。目前,上市公司通过滥用会计政策进行操纵利润的现象屡见不鲜,会计政策选择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比弄虚作假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更具隐蔽性。会计职业道德以职业良心和职业精神为核心,要求会计人员必需具备正直、客观的工作态度。正直要求会计人员在选取会计政策时必须平等对待各契约主体的利益,不应存在损害某方利益的动机,客观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事项时应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职业道德强调会计人员对各契约主体的贡献,对社会的贡献。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旨在促使企业在准则、制度允许的前提下选取会计政策,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二、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基础

(一)契约理论与会计政策选择

契约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形成的一种主流企业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乃“一系列合约的连结”,在这一结合体中,与企业有切身利益的股东、债权人、经理人、政府、职工等客观上都是企业的缔约者,他们都以不同形式参与到企业这个契约网络中,承诺贡献自己的力量并希望从企业中获取利益。因为资源是有限的,各个主体的利益目标又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利益目标引致不同的行为,从而不可避免的引起矛盾和冲突,在没有任何约束的情况下,利益的冲突和矛盾可能导致企业消亡。因此,现实中,企业的相关利益者通过一组明示或默认的契约(譬如法律、合同、承诺、文化、习惯等)联系在一起,他们按照契约的规定提供企业所需的各种资源,按照契约的规定分享成果。

既然企业是“一系列合约的连结”,对契约进行监督就是必需的。在现代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以后,由信息不对称引发的经理人的机会主义与道德风险增加,股东出于维护自身利益来监督经理人履行契约的难度就会增加,由此导致契约监督成本很高。企业契约要得以有效履行,就必须有降低监督成本的内在机制。而会计信息在制定这些契约的条款以及在监督这些条款的实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企业契约中,如经理人与银行之间的贷款协议,经理人与股东的报酬计划的内容,均涉及会计收益等会计资料及相关的会计政策。实际上,会计收益与计算会计收益的重大会计政策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在有些情况下,利益相关者对后者的关注程度更高,因为后者关系到契约的制定、履行和对履行效果进行评价的全过程。因此,会计政策便成为企业契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契约产生的企业契约成本是不同的一套能随时间推移而生存下来的旨在减少利益

冲突成本的契约是有效的,因为与其它契约相比,它更能减少代理冲突,增加企业价值。而用以计算这些契约所使用的会计数据的会计政策比其它会计政策更为有效。因此,通过对不同会计政策的选择可以影响契约监督成本,进而影响企业价值及各利益主体的利益。从会计学的角度看,会计政策选择问题就是怎样为企业契约关系的确立和考核提供公平合理的衡量基础,因此契约理论是现代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基础。

(二)寻租理论下的会计政策选择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现代社会中的寻租行为,主要是指寻租者期望通过一定的手段取得对某些缺乏供给弹性要素的控制权,以获取租金利润的行为。会计

准则作为一项特殊的商品,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供给刚性的特征。任何一个社会只可能在有限范围内,以较缓慢的方式增加或改进现有的会计准则,而不可能像商品生产一样,快速增加其供给。

一般分析认为,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加或减少当期的报告利润,比如,对固定资产折旧允许采用加速折旧法,将会减少当期利润;二是改变报告时的财务状况,比如,允许大量的递延贷项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将会使负债比率升高。因此,企业会围绕会计准则展开“寻租行为”。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企业寻租一般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干预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以引导或促进会计准则朝着有利于该企业的方向发展。因为一旦会计准则的制定权力分配完毕,改变权力分配的现状就比较困难。在默认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既有权力的前提下,寻租者所可能寻求的则是准则中具体事项有利于自己的规定;二是作为经济人的企业管理当局,通过具体的会计政策的选择,最大限度地降低或减缓新准则所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及后果分析

(一)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和国外企业的动机大同小异,并体现出自己的特点。我们可以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规避市场管制动机

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还是一个受政府高度管制的市场,政府对企业的上市、配股、交易及退出等市场行为都通过一系列会计指标进行管制。上市公司为了达到“内部控制人”的利益如圈钱配股、免于特别处理或摘牌等目的,往往会通过操纵利润等手段与市场管制部门进行博弈,选择或变更会计政策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在博弈中出奇制胜的一大法宝。应对市场管制规则,实现“内部控制人”利益最大化是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最主要的动机。

2、隐性的分红动机

一般来说,经营者的工资和奖金总额受会计利润水平的影响,为了提高货币收入水平,经营者有选择能增加会计利润的会计政策的动机。但是,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经理市场,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经营者很大程度上还是政府官员或准政府官员,他们要享受职务消费、要有政治前途,就必须完成委托者托付的经营管理目标如扭亏摘帽等,这些目标对经营者来说无异于政治目标,且这些考核

指标、追求目标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行为的短期化,不考虑企业的长远利益。因此,在上市公司整体经营状况不理想、监督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经营者努力工作的政绩远不如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操纵利润来得“立竿见影”,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经营者可能就会选择增加或虚增利润的会计政策。

3、债务契约动机

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契约假设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企业,财务状况较好的、以股权融资为主的上市公司基本上不存在为债务契约而选择会计政策的动机,只有那些丧失配股等股权融资资格、以债务融资为主的公司,才可能有明显的为债务契约而选择会计政策的动机。

(二)我国上市公司微观会计政策选择及其分析

1、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对象选自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数十家公司。其中包括医药行业、建筑行业、制造业等行业,由于上市公司太多,本文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中各抽取几家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数据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bb15373593.html,)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bb15373593.html,)。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会直接影响它们所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有研究表明营运资金项目,尤其是应收、应付项目、存货项目等有可能是上市公司最主要的盈余管理工具。因此本文对这些上市公司的某些营运资金项目的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研究领域是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三个方面。

2、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方法选择

经统计分析,在选取的样本中有73.4%的上市公司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有26.6%的上市公司采用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由此可见,大多数上市公司都采取相同的坏账准备计提方法。但是,它们的具体计提方法却有很大的区别。例如按余额百分比计提的上市公司,它们的计提比例有很大的不同,而且悬殊很大,可见下表:

表1:坏账准备计提比例

而在账龄分析法提取坏账准备的上市公司中业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就是计提比例悬殊过大。

通过这种方法,上市公司可以较为隐蔽地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即在表面上似乎采用相同或相似的坏账准备计提方法,维持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一致性,而实质上却保留了自己的选择空间,可以通过调整坏账计提比例来达到对盈余进行管理的目的。

3、存货发出计价方法选择

我国上市公司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主要有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计划成本法四种方法。研究抽取样本发现大多数上市公司都采用加权平均法对存货的发出进行计价。见下表:

表2:加权平均法采用比例

在美国,上市公司出于税收目的考虑,往往选择先进先出法或后进先出法作为它们存货计价的方法。这是因为在存货单位成本上升时,采用后进先出法对存货进行计价能记录较低的存货价值、较高销货成本和较低的会计收益,这样就可以使公司少交所得税。而在存货单位成本下降时,改为使用先进先出的方法对存货进行计价,也可以达到少交所得税的目的。同时,后进选出法也有利于公司对收益进行操控。而在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采用加权平均法,之所以这样我想是因为我国的税法规定较为严格,公司想采取先进先出或后进先出比较困难。另外,加权平均法应用起来较为简单,而且对会计收益的影响效果较为适中,所以被大多数上市公司采用。

4、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

我国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主要有平均年限法、加速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工作量法。对抽取的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表3:各折旧法采用比例

由此可见,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折旧都采用平均年限法。由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用直接影响到企业成本、费用的计算,也影响到企业的收入和纳税,因而会影响到国家的财政收入,我国对企业的折旧的会计政策选择历来有比较严格的规定。由上表看来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都较为一致,但是细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的端倪。会计上根据三个因素计算固定资产年折旧额:折旧基数、固定资产净残值、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就医药业,通过对样本统计分析发现:我国的上市公司确定的固定资产的残值率分别有以下六种:0%、2%、3%、4%、5%和10%,不尽相同。另一方面,折旧年限也存在很大不同,同样是机器设备折旧年限最短的为4年,最长的为15年。同一台机器设备,如果采用0%的残值率和4年的折旧年限,则年折旧率为25%。如果采用10%的残值率和15年的折旧年限,则年折旧率为6%。可以看出其中实际上存在很大的差别,由此我们可以认为这些公司在确定固定资产年折旧额时,做出了不尽相同的会计选择。

(三)会计政策选择的后果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与变更不仅仅是企业会计核算技术规范的变动,而是会产生一系列经济后果的社会经济利益格局的调整。

1、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会对企业会计信息产生影响,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政策选择在两个环节易于引起会计信息合法性失真,一是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制订环节,二是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政策选择环节。许多项目的会计处理都掺杂着人为的估计和选择,不同企业甚至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对同一会计事项选择的处理方法都各不相同,这样会加剧会计信息供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并对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产生不利影响,如会计信息失去相关性与可比性,造成投资者决策失误等。所以,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必须以不损害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为前提。

2、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后果

所谓经济后果,是指不论有效证券市场理论的含义如何,会计政策的选择会影响公司的价值。它首先影响管理者,然后也就会影响企业的投资者。这是因为由于会计政策的变化,管理者很可能改变企业的实际经营策略,从而可能影响公司价值。经济后果的出现,按照司可脱的观点,源于“为何存在会计政策选择”这一问题。扼要地说,它们源自企业签订的契约,特别是管理报酬契约和债务契约。假设会计政策选择会产生影响,企业所运用的特定会计政策及其时间分布和变更的实质,对投资者而言,是一项重要的信息来源。实际上,管理人员可运用会计政策选择这一内幕信息的可靠信号披露内幕信息,缓解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总之,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虽然可能不影响企业现金流量,但却能够影响企业的价值及其股票价格。

四、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规范及对策

(一)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基本原则

1、合法性和相对独立性相结合原则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应当是在准则、制度规定的可供选择的会计原则、具体处理方法内的取舍,否则是违法行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但是,对于拟选用的会计政策与国家的税收法规不一致时,会计政策应当保持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遵循会计核算本身固有的规律,而不必拘泥于国家税收法规、政策的规定及变化整。

2、一贯性原则

企业选用的会计政策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和连贯,不得随意改变。当然,如果已经选用的会计政策时期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再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企业就不宜以该会计政策处理相关的经济业务事项,而应从目前的经济环境和经营情况出发,重新选择最能恰当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政策。

3、适用性的原则

企业选择会计政策时,理所当然地应与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理财环境相结合,即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应当考虑行业特点、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内部管理、企业经营业绩、现金流量、偿债能力等多种因素。会计政策的适用性是确保会计政策得到很好发挥的重要保证。

4、成本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应权衡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效益。在基本的会计信

息质量得到保证的基础上,应选择便于理解和实施的会计政策,并尽可能地降低操作成本。在操作成大致相等时,企业应优先选择能够提供相关和可靠会计信息的会计政策。

5、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原则

遵守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的基本条件。由于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中,会计政策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所以一些上市公司由于利益的驱动,通过滥用会计政策进行会计操纵的现象十分严重。

(二)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程序要求

随着我国会计改革的深入,具体会计准则的建立健全和实施,会计政策选择将成为企业会计的主要工作之一。微观会计政策选择作为一常规工作,必须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规范的开展选择工作:第一步,会计事项的分析。公司会计人员应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确立会计事项。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经营过程或生产工艺过程,会计核算对象不完全相同。例如,生产企业,成本核算是主要的会计事项商品流通企业,商品周转是主要会计事项等等。对于新建公司或重新设计企业会计制度的公司,对所有的业务都要分析而对大多数正常经营的公司,会计人员也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分析经济业务,对会计事项的性质的变化做出及时地判断。第二步,对照会计准则、制度,找出各个会计事项所有可选择的会计政策。特别是会计规范中没有规定的会计事项,要更加慎重,要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设计出各个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供比较选择。第三步,会计政策的比较。对各种可选择的会计政策,对照选择会计政策的原则,从各个方面进行比较,特别是不同政策反映经济真实的程度,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对各方面利益的影响等进行综合比较。第四步,会计政策的确定。通过比较,综合评价,初步选定会计政策,经总经理、董事长批准。重大会计政策,特别是对企业利润有重大影响的会计政策,应由董事会或股东大会通过。各项会计政策确定之后,连同其他会计处理规定结合在一起形成企业自身的会计制度,所以企业会计制度使企业会计政策的凝结。当某一项会计政策因环境条件发生变化,需要变更时,应当经过同样的论证、比较、确立过程。

(三)规范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对策

1、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

我国应参照国际惯例的趋势,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可供选择的会计程序和

方法,以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范围。

2、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健全企业内部约束机制

应适当分散股权,将政府持有国家股为主的股权结构变为以法人持股为主的多元化股权结构模式,改善企业治理结构。一是改善董事会结构,保证董事会的独立性;二是提高监事会的独立性,强化监事会的监督力度,在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中引入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实行员工持股制度;三是尽快推进国有股及法人股流通,切实解决普遍存在的“一股独大”现象。企业所选择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变更应向各利益相关者披露,各利益相关者或监事会对所采用的不合理的会计政策有权要求管理当局做出解释或予以调整。

3、证券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监管力度

由于我国目前股票市场的稀缺资源仍然主要依据政府对上市公司的“报表业绩”进行配置,上市公司在无法通过“实质业绩”实现“报表业绩”从而丧失资源配置的资格时,往往会利用会计政策选择重组“报表业绩”,以实现其在股票市场上的再筹资。因此,证券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上市公司特别是巨额亏损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监管力度,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强制上市公司披露会计政策选择和变更对利润的影响程度。对于严重违反有关法规操纵损益的行为,应予以严肃查处,以确保上市公司的质量和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4、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为了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会计信息质量,必须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对现有的会计人员,要通过继续教育等途径使其知识得到更新;对不称职的会计人员要调离会计工作岗位;要坚持资格考试和持证上岗制度。同时,对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与业务素质,培养一支具有风险意识,廉洁、高素质的会计队伍。

结论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制订和选择中存在着有限理性,在现实中表现为政府颁布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若有了破绽或漏洞,上市公司就会伺机钻营牟利,出现了大量机会主义类型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虚假会计信息泛滥,影响了投资者的正确决策,进而影响了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十分有必要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及会计政策选择的方式进行研究。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必将日益凸现,并将成为新世纪我国会计研究特别是资本市场会计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我国新《会计法》、具体会计准则的出台和实施,还是政府作为宏观政策制定者与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围绕会计政策选择问题进

行博弈的第一步,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空间的存在将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因此,无论是从实践还是会计理论研究上来说,如何规范和制约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选择,都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致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汪陈友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汪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汪老师都给予了我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在此我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同时,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也得到了许多同学的宝贵建议,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1]程明娥.谈会计政策变更.财会月刊:会计版,2005(4),55.

[2]陈立军.企业会计政策及择定原则探析.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1(6),56-58 .

[3]戴奉祥.会计政策变更的所得税会计处理.财务与会计,2001(11),34-35.

[4]范永斌.试论企业会计政策的可选择域.当代财经,1998(12),36-41.

[5]唐松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学分析.会计研究,2000(3),18-23.

[6]段文清.管理报酬契约与会计政策选择.会计研究,2001(11),48-50.

[7] 叶陈云.试论会计寻租、会计管制及其经济效果.会计之友,2004(3),14-15.

[8]赵晓荣.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会计政策.内蒙古财会,2002(5),17-19.

[9]曲小辉.论会计政策的选择原则.会计研究,1999(2),19-25.

[10]石连运.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的成因及其综合治理.财务与会计,2002(5),5-16.

[11]曲小辉.关于会计政策的几个问题.上海会计,1999(11),3-7.

[12]李瑞生,朱力.论现代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研究,1996(8),41-42.

[13]黄菊波,杨小舟.试论会计政策.会计研究,1995(11),1-5.

[14]余瑜.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新西部:下半月,2008(4),79-80.

[15] 菅海平.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要求与发展趋势.财会研究,2008(5),33-34.

国内外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文献综述

国内外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综述 张洪芳王颖 (教授)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杭州310018)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我国学者在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选择动因及投资偏好的研究。【关键词】股利政策股利无关论税差理论 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理财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合理的股利政策不仅可以使上市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而且能激发广大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投资热情,从而使上市公司长期、稳定地发展。因此,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对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必须慎重对待。1956 年,Lintner 对股利政策进行了开创性研究。此后,对于股利政策的研究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外众多学者潜心钻研,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在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一鸟在手”理论。国外的股利政策研究开展得比较早。早在1938 年,Williams 就揭开了股利政策研究的序幕,提出了股利重要论。1956 年,哈佛大学教授Lintner 对股利政策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首次提出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理论模型,认为公司管理者在制定股利政策时会考虑三个因素:①目标

股利支付率,据此可确定公司愿意支付的股利比例。②根据长期可持续的变动收益调整股利,公司管理者只有觉得在长期内能够维持更高的收益时才提高股利支付率。一般来说,股利的增长总是落后于收益的增长且平滑得多。③股利的变动。公司管理者更加关注股利的变动而非股利的发放水平。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Walter 研究了股利、每股利润、投资收益率及基准折现率同股票价值的关系,建立了华特模型,用数学公式证明了股利政策与股票价值有关。Gordon 对当时流行的盈利假说和股利假说做了精辟的分析,认为购买股票像购买其他资产一样,是因为它在将来能创造收入,并通过分析证明投资者购买股票是为了获得股利,股利的分配确实能够影响公司的价值。如此一来,股利重要论逐渐发展成了“一鸟在手”理论,其主要观点可归纳为:股票价格与股利支付率成正比;权益资本成本与股利支付率成反比。也就是说,必须采用高股利支付率的股利政策才能使公司价值最大化。 2.股利无关论。1961 年,美国经济学家Modigliani 和财务学家Miller 提出了著名的“股利无关论”。该理论认为,在严格的假设条件下,股利政策不会对企业的价值或股票价格产生任何影响。因此,单就股利政策而言,无所谓最佳,也无所谓最差,它与企业的价值不相关。一个公司的股票价格主要受其获利能力的影响,而非取决于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该理论有三个严格的假设条件:一是完全资本市场假设,指资本市场投资者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 摘要:会计政策选择近年来一直是会计以及资本市场研究中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选择本课题进行研究,目的就在于利用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有关会计政策选择的事项,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力图揭示目前现状所表现的规律性,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层次原因剖析,进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对优化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有所裨益。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政策;会计政策选择;年度报表 一、引言 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根据特定主体的具体环境。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在会计处理时依据既定规范(此规范一般由各国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组成),对可供选用的具体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进行定性、定量的比较分析后,拟定决策并加以执行的过程。它是企业主体在会计准则等规范的约束下选择会计政策的行为,其本质是为目标服务。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业务也更加复杂多样,财务信息质量将更多的与会计政策选择相联系,会计的确认、计量无一不以会计政策选择为前提。会计事项的初始确认与计量以及再次确认和计量都基于对会计原则、程序和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可以说,财务报表的生成是一系列会计政策选择的结果。会计政策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和信息使用者据以进行决策的正确程度,进而影响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学者们对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做了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至今仍不能说对会计政策选择的认知已经做到一览无余,相反,会计政策选择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领域还很广。有学者提出,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为减少会计政策选择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会计准则规范制订者在制订会计准则时应充分考虑会计政策的经济后果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利弊,在兼顾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小同一会计政策的可选择范围。但是,我国2000年以后颁布和修订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却给予了企业更大的会计选择权,与一些学者理论研究的结果有差距。目前,多数学者只是对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基础层面以及所采用的某一会计政策进行分析研究,对会计政策选择内容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的文章还很少,因而,笔者选择本课题进行研究。力图揭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现状,对反映的现象剖析深层次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公司内部及外部方面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现状 为了保证样本的可比性,本文研究对象限定于2003年12月31日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公司(剔除金融类企业),同时选取其中2003-2005年年报数据较全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有效总体共计276个。本文的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证监会的官方网站,各上市公司2003-2005年度的年报。由于本文数据收集在2006年度开始。当时2006年报尚未披露,所以没有将2006年报数据包括在内。采集的信息包括:股票代码、证券简称、资产计价基础、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所得税、资产减值准备。 (一)资产计价基础的会计政策选择 笔者在分析了2003-2005年年报后发现,上市公司披露的资产计价基础大部分以历史成本为主,占到了总样本的70%多,其次为实际成本。将近28%。企业并未用可变现净值或现值等词语进行反映。在这点上我国的上市公司在披露中还需进一步改进。另外需要说明

证监会会计部关于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

关于印发《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 (2011年第2期,总第6期)的通知 中国证监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监管局,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 针对近期日常会计监管中发现的问题,现印发《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11年第2期),作为会计监管的专业判断依据。执行中的相关问题,请及时函告我部。 特此通知。 附:《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11年第2期) 证监会会计部 2011年8月15日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 (2011年第2期) 问题一:如果公司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等会计估计作出变更,变更后的会计估计最早可以自何时开始应用? 解答:对会计估计的变更应当采用未开始用法处理,即会计估计变更近影响变更当期的,其影响数应当在变更当期予以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及影响变更当期数又影响未来期间数的,其影响数应当在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予以确认。因此会计估计变更应当自该会计估计变更

被正式批准后生效。为了方便操作,新会计估计最早可以自最近一期尚未公布的定期报告开始实施,原则上不能追溯调整更早会计期间。 问题二:对于上市公司在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已经存在的债务,如果公司在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与债务人达成债务重组协议,是否应该根据债务重组协议调整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中相关负债的金额? 解答: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与债务人达成债务重组交易不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不能据以调整报告年度资产、负债项目的确认和计量。债务重组中涉及的相关负债在报告期仍应按照债务重组协议前具有法律效力的有关协议等地约定确认和计量,相关债务重组损益应当在有关负债符合终止确认条件时确认。 问题三:除按照贷款合同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之外,公司为取得贷款可能还与银行签订监管协议、造价咨询协议、信息系统咨询服务等合同并支付相关费用,上述服务费用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解答:在上市公司取得银行贷款的同时与银行签订监管协议、造价咨询协议、信息系统咨询服务等服务协议的情况下,如果向银行支付的该类服务费用与取得银行贷款直接相关并且银行实质上未提供协议约定服务的,相关服务费用按照实质上重于形式的原则,视同贷款利息进行处理;如果银行确实提供了协议约定的服务,相关服务费用应当单独进行会计处理。 问题四: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作为购买方的上市公司以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作为合并对价的,如何确定企业合并成本?

上市公司不分配股利原因

上市公司不分配股利原因 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不分配股利具有以下原因: 1、盈余因素的约束 a. 其中最典型的是“弥补以前年度亏损”说。这类公司一般都有曾经亏损的历史,当年的收益并没有大幅提高,只是勉强通过“及格线”,不派发股利显得合乎情理。我国《公司法》规定,利润的分配顺序是弥补以前年度损益,提取法定公益金、法定公积金,提取任意公积金,剩余余额才可以用于发放股利。这种规定也是出于对股东利益和公司未来发展的考虑,是资本保全理论的规范化。在实务操作中,公司的盈利情况无疑是发放股利的决定因素。 b. 另有部分公司对不分配的解释比较直接,即“利润较少,不足分配”。这类公司的经营通常处境艰难,虽有一定利润,但由于经营环境难以乐观,因而采用不分配可以为企业保留一部分资金,用于扭转局面。 综合上述可以看出,上市公司不分配,首先是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不良,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不分配现象,需要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入手。 2、“中期或前年已分配过” 作为对股东的回报,也为了表现管理者的经营业绩,许多公司除了在期末进行分配之外,会考虑在年中时对股东进行分配。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中期分配来源是中期报告,虽然,我国上市公司中期报告不需要审计,但是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中期报表也引起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从而成为其预测上市公司全年经营状况的依据。在全面估计当年业绩的情况下,许多公司开始考虑进行中期分配。然而我们发现,许多公司进行中期分配只是将全年的分配变换了时间而已,中期分配已经成为上市公司年末不分配的理由,这与中期分配的初衷是相违背的。然而从全年来看,这些公司毕竟进行了分配,其解释的理由似乎也可以理解。但另有一些公司却将以前年度曾经发放现金股利或股票股利作为当年不分配的理由,从这些公司的解释看,公司的管理层有将发放股利作为对于股东的“施舍”的倾向,由此可见,我国某些上市公司管理层在分配理念上还存在误区。 3、现金流量因素 此种情况公司持有的不分配的理由大多是“现金流量状况不佳”,“经营现金紧缺”和“流动资金紧张,正在处理坏帐”等。这些公司的现金流量状况存在一定问题,公司年报中所显示的利润可能只是存在帐面上的应收帐款或是存货,所以,不进行分配也算有正当理由。但是这种理由会让我们联想到我国推出的四项计提的相关规定,现金流量不佳应是相当部分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然而大多数上市公司没有在年报中言明,似乎许多公司对此存在“回避”倾向。从另一方面看,许多上市公司的难以持续发展,应该说都与现金流量状况有联系,可见加强现金流量管理应是上市公司经营中的一大亟待解决的问题。 3、流动资金因素 流动资金因素本来不会影响到股利分配,然而有许多公司以需要补充流动资金为由不发放股利,这可能是针对证监会关于把发放现金股利作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必要条件而说的。在我国股利分配至少有两种形式:现金方式和股票方式。本来就这两种股利形式看,现金股利分配应该对于上市公司的盈利压力较小,而股票股利分配由于导致股本增大,会稀释每股利润,所以会给公司带来盈利增长的压力。但是在解释不分配原因时,许多公司仅限于对现金股利作解释,似乎股利分配只有一种方式。不过,有许多公司在提出流动资金原因的同时,也提出了其他解释原因。有一点可以肯定,流动资金因素是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时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但流动资金的紧张,可能是由于公司扩展的需要,也可能是前述的现金流量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 专业:会计学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一)背景 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有了较大的可选择空间。上市公司一方面可以根据其生产经营目标和特点选择更适宜的会计政策, 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公允, 另一方面, 新会计准则增加了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报表粉饰甚至利润操纵的可能性。 同时,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贯穿于企业从会计确认到计量、记录、报告诸环节构成的整个会计过程。企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将导致企业利害关系集团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和投资决策行为,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结果,所以企业各相关利益集团都很重视和关注会计政策的制定和选择问题。 (二)意义 每个企业都有其自身的发展目标,即使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又有可能具有不同的目标。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除了采用不同的经营战略和措施外,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借助于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政策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与决策,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盈利,盈利多少,也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的披露。 会计政策是会计发挥其功能作用的重要实现形式,会计政策的选择又与企业的盈亏密切相关。控制会计政策的滥用,对健全上市公司的内部监控机制,完善上市公司会计准则具有积极的作用。企业只有恰当地选用会计政策,才能公允地反映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会计处理日益复杂化,会计政策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越来越重要。企业会计政策应用得正确与否,关系到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与可靠性,关系到信息使用者决策的正确性。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正确选择会计政策,不仅是会计问题,也是企业管理当局必须高度重视的

论文--中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因素研究

毕业论文 中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策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姓名: 专业名称:会计学 指导教师:讲师

摘要 股利分配政策是关于收益分配的策略。它涉及到多方相关者的利益,对投资者、市场以及上市公司本身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持续、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不仅有利于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而且有利于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自身的健康发展。然而,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近几年股利分配情况的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短期行为严重,对投资者、市场以及上市公司本身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针对这种状况,我认为,内因是导致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状况进行分析,找到导致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的原因,进而来研究影响股利分配的内部因素。目的在于,为规范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行为、完善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首先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对比了国内外不同的股利分配现状、介绍了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和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然后提到了规范股利分配政策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股利政策上市公司影响因素对策

目录 摘要............................................................................................................ I 目录.......................................................................................................... II 前言.. (1) 1 绪论 (2) 1.1研究背景 (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美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概况 (2) 1.2.2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 (3) 2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 (5) 2.1股利分配的特点 (5) 2.2 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 (5) 2.2.1 法律、法规因素 (5) 2.2.2 公司因素 (6) 2.2.3 通货膨胀的因素 (6) 2.2.4 股东因素 (6) 2.2.5 市场的成熟程度 (7) 2.3现行股利分配行为的后果 (7) 2.3.1对市场的负面影响 (7) 2.3.2对投资者的负面影响 (8) 2.3.3对上市公司自身的负面影响 (8) 3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问题及分析 (9) 3. 1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 (9) 3. 2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存在的问题 (9) 3. 3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问题分析 (9) 4 规范股利分配政策的相关措施 (11) 4.1 确立股利分配政策的基本原则 (11) 4.2 建立健全的会计委派制度 (11)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 [提要] 会计政策选择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以及影响到 使用者的准确决策,进而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会计 政策、会计政策选择内涵的阐述,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必然性以 及上市公司在会计政策选择上出现的问题,提出完善上市公司会计政 策选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政策建议 一、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选择的内涵 会计政策是一系列具体的会计原则和方法,为企业日常核算和对外编 报财务报表服务,由企业管理当局做出的一种选择。会计政策的制定 和实施过程为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管理人员 遵循相关会计法规,以企业经营管理目标为主,通过对可供选择的会 计原则、方法和程序实行合理的分析,选择能够实现特定目标的会计 政策的过程。会计政策的选择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会计选择过程 是一种整体优化过程;二是会计选择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企业理 应从实际情况出发,遵守法律法规前提下,选择最合适自身企业发展 的会计政策,并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企业会计政策。 二、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存有的客观必然性 (一)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现今世界竞争加剧,企业产业结构持续 调整,经济世界一体化以及跨国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兼并行为越来越 严重,以资本为纽带的企业集团已经成为了一种企业的基本组织形式,复杂的会计政策选择问题随之产生。如今企业环境存有着复杂性和不 确定性等特征,企业的经济业务所以也会具有相对的复杂性,不同的 企业状况情况不同,企业如果不能够从自身的会计处理方案中实行恰

当的会计选择,就不能够实施准确的会计处理,从而不能够客观公允 地揭示。所以,会计政策的选择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表现出一种 动态的优化过程,将会长期存有于企业持续经营期内。 (二)市场压力的存有。委托代理关系随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 离出现了,企业管理者会不可避免的出现“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企业为了保护管理层的利益从而实行会计政策的选择,这反映 的是会计政策选择的实质。管理层作为资金的投入者,对资金掌握着 实际的权利,在其他相关利益者中掌握着信息优势,是其他利益者无 法获取到的。因为市场压力能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能够促发企业 经理层按照实际情况选择准确的会计政策,从而企业经理层能够在激 烈竞争的环境下为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由此可知,在种种压力下,比如来自证券市场、经理市场以及监管市场的压力,企业经理层必然会对会计政策实行有效的选择,以此来达到自身 效用的最大化,实现自身目标。 (三)相关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完善。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新业 务层出不穷,会计准则的建设非常缓慢,跟不上快速发展的经济步伐,再加上准则的制定又与市场机制息息相关,这会使得政府监管力度下降,这种现象会促发企业实行会计政策选择,从而能够实现企业自身 目标,其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仅仅为人 们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提供一个估计量,并不能够详尽地解释好每一笔 业务的制定程序,因为这种现象的发生就会导致不同的经济业务有着 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导致与相关的会计准则会产生不相匹配的现象。因为这种现象的出现,企业在一定水准上会实行会计政策选择;第二,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复杂,会通过各个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相互竞争来 实现其制定结果,作为参与者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需要平衡各个集 团间的利益关系,防止各个利益集团对会计准则的制定上产生抵制行为,使各个集团都接受准则制定结果,以此来巩固自己在会计准则制 定上的垄断地位,享有独有的权威。所以,会计信息的这种竞争过程 也会使得企业实行会计政策选择。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

政策与商法研究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 赵龙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0) 摘要:在利润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好留存与分红的比例,是处理短期收益与长期发展、公司与股东等关系的关键。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中,股利政策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对于股利政策的研究一直是上市公司的重中之重。为此,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进行分析,并且为规范各项政策提出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9311/https://www.doczj.com/doc/bb15373593.html,ki. 1672-3198. 2016. 11. 089 1引言 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针对股利发放量及发放时间的策略方针,它作为现代企业理财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公司管理层所面临的重要财务决策,关系到公司的股票市价、长远发展及股东的利益。因为股利分配不仅可以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而且可以反映出上市公司长期发展的潜力,从而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也影响了投资者对此公司的关注度。 我国上市公司相对于国外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股权结构,同时资本市场在我国也具有特殊性,这就导致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存在着普遍不分配、分配率偏低以及缺乏连续性与稳定性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股利问题,我国政府通过宏观政策不断完善立法执法进而完善资本市场环境,上市公司也不断改善绖营理念提高其股利决策的科学性。 2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存在的问题 2.1股利不分配现象严重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大多数都是受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所影响,使公司最后目标的实现受到干扰0为此,上市公司在基于现状展望长远的前提下作出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就格外重要。但现如今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往往只讲眼光局限于眼前利益而忽略长远发展,缺乏对投资者股权投资风险进行补偿而分配股利应有的责任,使得股利政策出现了严重的不分配的现状。 2.2较低的股利分配率 股东的预期收益主要由股利的支付和股价的变动差额组成,影响股东利益的是股利支付水平。根据往年数据分析:2005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股东的税前分红总是处于低水平的状态,占净利润份额的50%以下e 股票在证券品种中■直是■种高风险高收益的代表,所谓高收益是指投资者最起码应该得到超过国债的回报甚至高于国债回报十倍百倍。据历年数据统计,股 票的回报率远低于国债回报率。 2.3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 当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是稳定连续的时候,股民 们对于此公司的印象可以保持良好的态度,从而可以稳定公司的股价。而在良好的稳定下,除非未来会有盈利变化,否则经营管理者是不会轻易变动股利政策的。 爾外一直利用均衡股利来保持良好稳定的股利政作者简介:赵龙,讲师,中级经济师。策。而我国上市公司频繁变动股利政策,并没有一个长期稳定遵守的股利计划。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难以通过目前形势来推算未来的变化,此时投资者就会放弃投资而上市公司的股价就会下跌。 3引起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问题的原因 3.1决策缺乏科学性 上市公司持续发展的重要成因之一就是问题连续稳定的股利政策。但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经常改动本公司的股利政策,没有长期的战略考虑。频繁改变股利政策使得投资者很难从公司现行的股利政策推知未来股利变化趋势,可以说这种频繁的股利政策严重妨碍了上市公司的发展。纵观中国市场,股东对股利政策的关注度较低,基于此,大部分上市公司不注重股利政策的研究与落实,对于股利政策十分盲目。管理人员在进行股利决策时片面地分析,盲目地决定,使得决策十分缺乏科学性。从根本上阻碍了规范证券市场的发展。 3.2证券市场监管落后 市场监管是政府为规范市场行为,保证“三公”(即公正、公平、公开)原则的实施,矫正市场缺陷而进行的必要干预。在我国,由于政府往往又是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事实上充当着市场管理者和市场参与者的双重角色0监管方式落后的监管部门每每都采取行政管理而非经济管理,使得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出现了严重扭曲。 3.3资本市场不够完善,筹资方式单一 多层次资本市场对形成合理的金融结构体系、储 蓄投资转化体系、公司治理体系和国民收人分配体系具有重大意义e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在促进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等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支持仍然非常薄弱,资本市场不够完善$ 国外的筹资方式灵活多样且政府支持并不加以严格限制,而我国的筹资方式单一,各步骤繁琐且受各级政府严格控制《所以我国上市公司利用留存收益来增加投资从而降低成本。但采取这种方式就会导致股价不能反映真实情况,而股民也被假象蒙蔽造成不必要损失。 4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建议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存在着大 4142I现代商贸工业丨2016年第11期

第十六号科创板上市公司会计差错更正、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公告【模板】

第十六号科创板上市公司会计差错更正、会计政策 或会计估计变更公告 适用情形: 1.科创板上市公司(以下简称上市公司)会计差错更正、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达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披露标准,适用本公告格式指引。 2. 上市公司依据企业会计准则需要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说明的会计差错更正、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适用本公告格式指引。 3.上市公司会计差错更正披露除按照本公告格式指引披露外,还应遵守《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9号——财务信息的更正及相关披露》的相关要求。 证券代码:证券简称:公告编号:XXXX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差错、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公告

重要内容提示: 会计差错更正、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对上市公司损益、总资产、净资产等的影响。 一、概述 公司应简单说明本次会计差错、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 公司应说明董事会审议会计差错、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的表决情况。董事反对或弃权的,应当披露反对或弃权理由。 对于需要提交股东大会批准的前述事项,应当在公告中特别载明:上述事项“尚需要提交股东大会批准。” 二、具体情况及对公司的影响 (一)重大会计差错 公司应披露如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更正事项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及更正后的财务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更正金额、财务指标及相关财务报表附注。 如果更正事项涉及公司资产重组相关业绩承诺的,还应当说明更正事项对业绩承诺完成情况的影响。 2.更正后经审计年度财务报表和涉及更正事项的相关财务报表附注,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或专项鉴证报告;

上市公司收益分配案例分析(作业版)

市公司收益分配 案例分析 班级: 财务管理一班学号:113 姓名: xx 、中外收益分配政策对比一)、我国上市公司利润分配政策 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主要采取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两种分红方式。在证券市场建立的初期,采取现金股利形式分红的上市公司较少,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采取现金股利形式分红的公司越来越多。 案例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10 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摘录) 1、分配年度:2010 年度。 2、本次分配以公司总股本415,646,691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 股派发 现金红利 0.6 元(含税)。 3、每股税前现金红利金额 0.06 元。 4、对于持有公司无限售条件A 股股份的个人股东(包括证券投资基金),公司按10%的税率代扣个人所得税后,实际派发现金红利为每股 0.054元。对于持有公司无限售条件A股股份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 (QFI D,公司委托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按照扣除10%企业所得税后的金额,即每股人民币 0.054 元进行派发;如该类股东在本公告刊登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公司提供相

关纳税证明文件: 1)以居民企业身份向中国税务机关缴纳了企业所得税的纳税凭证;2)以居民企业身份向中国税务机关递交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3)该类股东虽为非居民企业,但其本次应获得的红利属于该类股东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取得的证明文件。由本公司核准确认有关股东属于居民企业股东后,安排不代扣代缴10%企业所得税,并由本公司向相关股东补发相应的现金红利款每股 0.00 元。 如果该类股东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证明文件,则本公司将按照10%的税率代扣代缴QFII股东的红利所得税。对于其他非居民企业,我公司未代扣代缴所得税,由纳税人在所得发生地缴纳。对于属于《企业所得税法》项下居民企业含义的持有公司无限售条件A 股股份的机构投资者的所得税自行缴纳,实际发放现金红利为每股人民币 0.06 元。 二)、国外上市公司利润分配政策 在国外发达的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分红收益分配方案大致可以分为4 种形式。 (1)现金股利形式。即上市公司分红时向股东分派现金。这种分红方式可以使股东获得直接的现金收益,方法简便,是分红的主要形式。但是在确定分派现金比例时,往往存在公司与股东之间的矛盾。分派现金过多,受到股东的欢迎,但是公司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就会减少,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而分派现金过少,虽然公司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增加,但是股东的眼前利益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公司股票的价格。 (2)股票股利形式。即上市公司以本公司的股票代替现金作为股利向股东分红的一种形式。这种分红形式即送红股的形式。所送红股是由红利转增资本或盈余公积金转增资本形成的,属于无偿增资发行股票。由于所送股票是按股东所持股份的比例分派的,每位股东在公司拥有的权益不发生变化。同时,这种分红方式只是使公司帐户上的一部分留存收益转化为股本,公司的资产及负债并未受到影响。送红股方式的好处在于,现金股利可保留在公司内部,防止其流出公司,既增加了公司的资本,又扩大了公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目前已有的实证研究成果表明,上市公司在会计政策选择上不够规范,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或者利润操纵的现象较为普遍。必须通过人为设计或强化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规范,以防止其被过度滥用。为此,在对会计政策选择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就如何规范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行为提出了若干建议。 标签:上市公司;会计政策;会计政策选择 1会计政策选择的相关理论问题 1.1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按其制定和选择主体的不同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会计政策是指一国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制定和发布的会计准则、规范的总和。其核心是会计准则;对于企业会计政策的界定,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指出t企业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国际会计准则第8号》则定义为: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特定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做法。美国《会计总则委员会意见书第22号》的表述是:企业管理部门依据一般公认会计原则,为公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状况变动以及经营成果,在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所采用的特定原则以及为遵循这些原则而采用的方法。本文归结为:企业会计政策是企业在宏观会计政策的范围内,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所选择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原则、程序和方法的总称。 1.2会计政策选择 会计政策选择是指在既定的可选择领域内,根据特定主体的经营管理目标,对可供选择的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进行定性、定量的比较分析,从而拟定会计政策的过程。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贯穿于从会计确认到会计计量、记录、报告诸环节构成的整个会计过程,会计过程其实就是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企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导致企业各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和投资决策行为,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结果。因此,企业各利益相关者都十分重视和关注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 1.3会计政策选择存在的动因 (1)会计领域的不确定性。由于会计对象的复杂性和抽象性、会计计量方法和计量手段以及会计人员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局限性,这些都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仪能近似或模糊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状况,其中必然需要会计估计与判断,这决定了会计政策选择的存在。(2)会计准则本身的不完全性。对于公认会计准则来说,由于会计实务的复杂多样性,准则的制定机构不可能针对每一类经济事项的具体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_以贵州茅台为例

案例库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 ——以贵州茅台为例 ◎文/许 云 赵 娣 摘 要:本文旨在探究贵州茅台异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通过迎合理论和代理理论分析贵州茅台派发高股利的真正动机。中国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主要并不在于传递某种信号,或是解决公司股东与经理间代理问题,更主要的是与公司的股权结构以及集中度有关,现金股利更多的是被大股东用作从上市公司“转移资源”或“套现”的工具。 关键词:股利政策;迎合理论;代理理论 一、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 1961年,Modigliani和Miller提出了股利无关论,这个理论的提出是建立在完备资本市场假设的基础之上的:1.没有税收。2.没有破产成本。3.负债对企业的投资和经营决策没有影响。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不存在以上假设,当放松这些假设时,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不再无关,从而出现了股利相关论。 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对股利政策的研究也经历着从无到有的过程。然而,由于西方理论所提出的假设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不具备,再加上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及其发放动机存在着差异性。 以A股市场为例,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的二十余年里,累计已实现现金分红总额为16050亿元。然而,20年来沪深两市包括首发、增发、配股在内的累计融资金额高达3.7万亿元,比较二者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累计现金分红占融资总额的比例仅为43.3%。同时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形式以现金股利为主,它的分配水平呈现以下三方面的特点:1.总体分配金额不高,平均为每股分配现金0.16元,中位数为每股0.1元; 2.各公司间的差别较大,每股现金股利最大值达到 3.997元人民币,而最小的只有0.0035元,相差1142倍;3.现金股利分配水平受政策影响较大。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上市公司特殊的治理模式以及制度背景:股权相对集中,证券市场股权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一股独大”,外部的法律及市场发育较差,监督机制弱化,缺乏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可能主要并不在于传递某种信号,或是解决公司股东与经理间代理问题,更主要的可能是与公司的股权结构以及集中度有关,现金股利更多的是被大股东用作从上市公司“转移资源”或“套现”的工具。本文旨在探究贵州茅台异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通过迎合理论和代理理论分析贵州茅台派发高股利的真正动机。 二、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贵州茅台”)股利政策分析 (一)迎合理论分析 2012年12月9日,网上有网友爆出贵州茅台含有塑化剂,引起一片哗然。受此影响,茅台10日停牌,11日复牌,开盘报198.50元,跌0.15%,开盘后一分钟股价急速拉升,并重上200元,涨幅超过1%。贵州茅台的高股价在沪深两市一直是一枝独秀,公司2001年8月27日上市,发行价为31.39元/股,在之后的11年时间内,公司的股价从最初的开盘价34.51元/股一路走高,在2012年7月16日达到峰值266.08元/股。根据统计显示,与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少发或者不发股利所不同的是,贵州茅台自2002年度至2012年度,实现净利润合计292.05亿元,公司同时期的分红总额为110.2亿元,股利支付率为37.74%。贵州茅台采取的是稳定增长型股利政策,每年发放现金股利,且股利支付水平稳步增长,与同行业相比,贵州茅台的每股现金股利十分突出。 那么根据Baker和Wurgle的股利迎合理论,贵州茅台的高股利是否与公司的高股价有关呢?事实上,公司发放股利越多,对股东和潜在投资者的吸引力就越大,也就越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公司声誉。一方面,由于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会更多的买进公司的股票,从而促使股价上升,公司股票的价格越高,对公司吸引投资以及再融资就越有利。另一方面,过高的股利分配政策,会使公司的留存收益减少,从而影响公司未来收益和股东收益。因此,公司在发放股利时应当做好发放股利和再投资之间的权衡取舍。 统计数据显示,贵州茅台在近5年整体上保持着超出行业水平以及整个资本市场的盈利能力,这给投资者传达了公司发展势头猛进的利好信息。另外,公司的每股收益为行业水平的17.36倍,位居整个行业的第一位。为了迎合投资者的期望,公司倾向于发放较多的现金股利。 (二)代理理论分析 原红旗(2001)在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进行分析时,认为在国外股利政策是控制代理成本的一种工具,但是在中国现行股利政策恰好是代理问题没有解决好的产物。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对股利形式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贵州茅台的股权结构是否存在上述代理问题呢?通过对目前贵州茅台股权结构的研究发现,茅台实现了股票的全流通,消除了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间的不平等,避免出现非流通股股东为套现而大肆派现的情况发生。但是它的股权相对集中,国有法人股东仍旧是控股股东,对企业有着绝对的控制权。由于我国监督机制的亟待完善,对于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还存在不足,对于股票的散户持有者而言,他们购买股票更加关注股票的溢价能力,比较容易忽略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而且,贵州茅台的高股价也让很多投资者望而却步,因此它分配的股利,尤其是现金股利大部分都流向了大股东,成为向大股东输送利益的渠道。 62015.01 当代会计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毕业论文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毕业论文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 摘要:股利政策一直备受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关注。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上频频出现上市公司“高分红”的现象。本文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以贵州茅台作为“高分红”上市公司的典型,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分析支撑其高股利政策的原因,并通过对外部政策环境、投资情况以及股票市场反应的考察,解释了贵州茅台为什么多年来可以坚持“高分红”的股利政策。 关键词:股利政策贵州茅台案例研究 股利政策作为现代公司理财活动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对其的研究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然而,虽然学术界已经提出诸多股利理论,但其对现实股利政策的解释力度仍然有限,也无法指导实务界股利政策的制定。我国资本市场在过去20多年的发展中,2000年之前大多数上市公司都吝于分红,而在2000年后分红的上市公司比例有所上升徐爱莉,2021,并出现上市公司“高分红”现象。贵州茅台自上市以来,其股利政策一直具有持续性、增长性和高股利的特征。作为“高分红”的典型代表,贵州茅台十几年来“高分红”的原因是什么?是大股东转移资金“掏空”上市公司的手段,还是一种合理的股利分配呢?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文献回顾 张孝梅、王勇2021指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不分配、少分配股利的现象普遍,股利分配政策大多受大股东的意愿支配。由于近年来证监会将上市公司的融资资格和分红方案挂钩,导致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与再融资问题关联密切。另外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较差,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不成熟、上市公司利润质量较差和股权结构不合理导致的。吕长江、韩慧博2001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股利分配倾向的主要因素有公司规模和资产结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股本规模和股本结构、代理成本和管理状况、行业、盈利能力等。由于我国资本市场长期以来难以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且存在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国内不少学者的研究延续了国外股利迎合理论和利益输送假说的研究主线。刘峰2021基于五粮液的案例研究认为发放现金股利是大股东转移资金的一种方式;周县华、吕长江2021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在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下,驰宏锌锗控股股东通过股利分配仍然侵占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张文龙等2021的实证结果也表明在股权分置制度下,尽管管理层希望现金股利成为约束内部股东的有效方式,但它却沦为了控股股东的掠夺手段。 二、研究设计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

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的思考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的目的是保证所有相关的信息得到最公平的披露,减少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提高市场的运作透明度,保护股东的利益。上市公司应当完整、准确、及时地披露财务报表,以及对投资者的决策有重大意义的信息,确保公司所有股东都受到公平和同等的待遇。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现状来分析研究如何进一步规X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机制。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主要存在以下两大类问题:信息披露的非主动性与信息披露的虚假性。 (一)信息披露的非主动性。上市公司往往把会计信息披露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而不是把它看作一种应该主动承担的义务和股东应该获得的权利,因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去披露相关信息,而是抱着能够少披露就少披露,能够不披露就尽量不披露的心理。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使得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上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的状况。 (二)信息披露的虚假性。这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问题。普遍存在的信息披露不充分并伴随着大规模的信息造假,是造成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根本原因。由于对信息的产生及其客观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很难预期,买卖双方对股票价值的变化,判断就很不

确定;双方信息的不对称状况十分容易引起价格操纵,导致股票价格的严重扭曲,由此造成证券市场上供需双方大量的非理性投机。一方面加大了证券市场的风险,另一方面直接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1.虚增利润。股份XX申请其股票上市交易、股东配股、终止其股票上市等法律法规中的条文在对上市公司进行监 督管理的同时,也在客观上使得上市公司追逐账面利润、操纵盈利的动机。 2.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披露不实。上市公司必须按照招股说明书所列的资金用途使用发行股票所募集的资金,如果改变用途必须经过股东大会批准。可是我国上市公司常常出现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与招股说明书不符。某些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用其绝对控股的地位,改变资金用途时不征求其他股东意见,不履行及时公告义务,任意侵犯中小股东的利益。招股说明书中所谓的投资项目成为上市公司“圈钱”的工具。 3.披露内容虚假或具有误导性的信息。比起虚增利润而言,上市公司披露内容虚假或具有误导性的信息似乎有着更多更复杂的动机。为了上市,为了配股,为了收购成功……等等,不少上市公司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进行了虚假陈述及信息误导。 4.盈利预测弄虚作假。盈利预测是上市公司对未来的经营成果所作的预计和测算,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主观判断的影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 股利政策作为企业的核心财务问题之一,一直受到各方的关注。因为股利的发放既关系到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又关系到公司的未来发展。如果支付较高的股利,一方面可使股东获得可观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还会引起公司股票市价上升。但是过高的股利,将使公司留存利润减少,或者影响公司未来发展,或者因举债、增发新股而增加资本成本,最终影响公司未来收益。而较低的股利,虽然使公司有较多的发展资金,但与公司股东的愿望相违背,致使股票价格下降,公司形象受损。因此,如何制定股利政策,使股利的发放与公司的未来持续发展相适应,并使公司股票价格稳中有升,便成了公司管理层的终极目标。 一、上市公司如何制定股利政策 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在制定股利政策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充分考虑影响股利政策的一些因素,这样才能保护股东、公司本

身和债权人的利益,使公司的收益分配规范化。 股利分配的一般原则。 1、纳税优先的原则。企业必须在依法缴纳各种税收以后,才能向股东分配股利。 2、弥补亏损的原则。企业每年的经营业绩不尽相同。如果往年出现亏损,则企业必须在弥补了以前年度亏损以后才能分配股利。 3、提取法定公积金原则。企业当年税后利润在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如有剩余,应从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法定公积金。我国《公司法》规定,法定公积金的提取比例为当年税后利润的10%,法定公积金累计额达到注册资本的50%以上时,可以不再提取。 4同股同利、股东平等原则。公司税后盈利在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法定公益金后,如果有剩余,就可在股东间进行分配。股利分配应按同股同利、股东平等的原则进行分配,即企业在分配股利时,必须平等地对待各股东,在分配日期、分配比率和分配方式上,各股东不得有差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