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及问题

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及问题

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及问题
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及问题

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及问题

1.评教者过于注意课堂教学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诱发教师过分追求“形似”,从而使教学的本质被异化、扭曲。“评价新课堂,要有新理念”,是现如今许多中小学评教人员不成文的评教信条。与之相适应,“教授新课程,要有新理念”也成为新课程背景下许多教师的教育信条。然而,许多人对“新理念”的理解浅尝辄止。许多中小学校领导当谈到评课时首先想到的是:课堂上有没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主要学习方式;有没有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学习情景;在课堂师生互动中,学生是否“动”起来了。有些领导甚至规定教师讲授时间不要超过多少分钟,如此等等。如若没有或不照此去做,那就是“教学理念落后,方法陈旧”,这似乎已经成为不成文的评课标准!为了迎合领导及其他评课者的“口味”,在许多观摩课、公开课乃至日常的教学中出现了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现象。如,有些老师在公开课中为了达到某种效果,讲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有的则提前布置课堂上要提的问题,或将问题与学生“一一对应”;更有甚者只让部分“好学生”进入课堂;为了追求“先进的教法”,竟然抛弃了讲授法,似乎谁“讲”谁落后……如此等等。

诚然,新课程确实倡导“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使原来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绝不意味着没有具体情景的课堂就不是新课堂,没有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课堂就不是新课堂,也绝不意味着创造情景成为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上述不合理的做法将内容与形式本末倒置,无疑是对教学本质的扭曲和异化。

2.“学生评教”在有些中小学被滥用,甚至被誉为创新之举。学生评教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哈佛大学,兴盛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后期。在当今市场经济日益成熟的中国,学生评教“下移”到中小学,并被许多学校以为是教育的创新之举用于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业绩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炒作”。有报载,沈阳市某中学规定,如果一个教学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教师

不合格,那么该老师会在三天之内被调换。北京某中学在实行教师聘任制后,学生们也成了老师的“考官”,学生给老师打分的比重超过了40%。如此简单的思维,机械的做法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坏的影响。现实中,对学生要求越严格的老师、越负责任的老师越容易被学生“炒了鱿鱼”。原因很简单:不管怎样,中小学生总是未成年人,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限,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片面性和不成熟性。况且他们中好多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怀有势利心理、儿戏心理、任性甚至报复心理,以此态度评价老师很容易失真,如果这样,将评教的一部分权力交给学生岂不荒谬。

3.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中,量化评价表格的应用仍占据主流,居主导地位。作为工具性的课堂教学量化评价表格,由于其具有易操作性、省时、省力备受评教者的青睐,从而仍然在现今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占主导地位。评教者往往依据评价表中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相应的权重系数分项打分,核算总分,然后以总分去评价课堂教学的优劣。一方面,这些理论化的指标、标准中有好多描述笼统,可操作性不好,评课者常常听完课后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就将表格各项给出分数,形式化倾向严重;另一方面,将一个整体的、动态的课堂教学人为地“肢解”为各个要素进行数量化分析,以数字的简单相加来判断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本身就不怎么科学合理。因为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的功效不等于各部分功效的简单相加。此外,在富有生命意义的课堂教学中,诸如教师的个性、激情、创造性、灵感以及对学生的爱等等本身是无法用数字来衡量的,而这些方面又深深地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形成。这种评价理念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误导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外在的、表面化的、形式化的东西,从而不能将课堂作为师生生命活动的有机整体深入思考。有人批评这种教学评价“就像悬在教师头上的一把利剑,不会真正发挥评价对教学的促进功能”。

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问题的反思

1.认真思考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出现的形式化、片面化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设计的方法与策略完整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设计的方法与策 略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如果不加以思索,进行深入的研究,“得过且过”就会出现如下制约教育发展,影响学生成长的低效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几种低效提问现象 1、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这样“一问一答”式一般是设计为师问众生答,如:“答案等于几?”“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这类问题的提出,教师只关注结果是什么,而忽视对规律的揭示,学生可以不假思索的齐声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问题太过于简单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训练,显然丧失了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机会。 2、提问离题遥远,脱离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启而不发。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3、提问无目的,随心所欲,淡化了正常的教学。备课时问题未精心设计,上课时随意发问,不分主次,面面俱到、信口开河地提问,有时甚至脱离教学目标,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考,必然使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学习效率低,能力得不到提高。 4、反馈性提问流于形式,教师诊断效果失真。这种提问只是“是什么?”,“叫什么?”等记忆性的反馈提问,学生回答的也只能是一些浅层的记忆知识,并没有表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这样的提问,无法有效地诊断学生的知识缺陷,获得真正的反馈信息,从而不利于教师调控教学过程。 5、提问只求标准答案,排斥求异思维。提问时对学生新颖或错误的回答置之不理,或者中途打断,只满足标准答案。这样提问,学生偶尔闪现的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容易被教师否定扼杀,不利于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6、提问面向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冷场”。教师的问题设计,如果只针对少数学生能回答,课堂上就会“冷场”,就会有“被遗忘的角落”。 上述问题,各位教师都或多或少的出现过,更有甚者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这些都对我们的教学产生严重的影响,对学生的培养和发展人为的制造障碍,为此我们必须对有效提问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二、提高课堂效率的几种方法

小学科学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林口县小学科学学科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征求意见稿) 所谓课堂教学评价,是指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课堂教学诸因素及发展变化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教学评价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出发,建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 一、教学建议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科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等,获得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探究能力。 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主动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 (一)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 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必须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情感。 探究活动的设计应当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学生喜爱的活动,提倡用自制教具和低成本材料进行探究活动。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动手”和“动脑”相结合,引导他们主动思考问题,自己设计实验,注重思考事实证据和科

《小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工作汇报教学提纲

在课题实践中成长 《小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工作汇报 课题组织单位:徐州市泉山区姚庄小学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与各位一起回味、分享课题研究的精彩与收获。我校的区级专项课题《小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起步较晚,迄今为止我们还在探索与实践中前行,蹒跚地走过了一段艰辛的历程,获得了一些粗浅的经验,但离标准和要求还有一段很大的差距,下面,请允许我就课题研究过程中一路走来的真实感受和切身体会向大家做个汇报,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努力探寻——有效管理、尽心尽责 一、课题的立项 近几年我校师资力量相对不足,虽然教学班级不多,但每位教师课务相对繁重,学生来源也不占优势,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一切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落脚点。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从某种程度上看,课堂教学的艺术也正是问题设计的艺术,因而,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就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渠道之一。因此,我们认为探索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势在必行,最终选择了《小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研究》作为切入点,意在让老师贴近教学,贴近现实,贴近学科学习背景,从教学现象,教学问题入手,实实在在地进行研究、反思。 课题研究工作从去年开始,由校长亲自主持,指导监督,检查参与课题实验,形成全校人人参与科研的浓厚氛围,整个课题经历了立项、制定方案、收集资料、组织实施等过程。 二、调查分析课堂问题设计教学现状,拟定研究方案。(附报告照片) 课题确定后,我们在教师、学生中间进行了调查,撰写了调查报告,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研讨活动,确定了课题研究目标: 1、提高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和问题设计的能力:能够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学生情

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东孟固学校综合实践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教学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追求的新型课程教学模式。既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新的社会问题提供机会。 二、教学目标 目标明确,能针对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具体适度的要求,更多地关注学生,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突出态度、情感、价值观在教学目的中的地位,把方法、习惯纳入教学目标,教学重心定位于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学内容 1.能掌握指导纲要,通过认真深入地钻研教材,正确把握重点、难点,学习内容正确科学。 2.增强现代意识,适应时代的需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教学内容及课外资源或其它学科资源进行合理的、具有创造性的整合,适应学生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一般学习的过程为活动准备——活动导入——活动展开——研究——实践——活动评价——总结——延伸等。(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局限于此课型,可根据课型自行设计活动环节) 1.活动准备:活动前师生要有充足的时间去收集资料,能围绕教学目标有效进行课前预习或复习,体现在对资料的积累交流、整理、分析,还体现在对问题的质疑释疑,准备在课上进行交流、沟通。 2.活动导入:导入形式不拘于一种,要体现学科特点,可采用多种形式。 3.活动展开、研究、实践:要体现在活动中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展开要自然,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活动评价、总结、延伸: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指导学生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培养学生注重反思、自我改进,同时要注重教师评价与学校评价。教师总结与延伸要目的明确、有针对性,要有画龙点睛之笔。

浅谈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

浅谈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中主要介绍了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中的课堂教学问题,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标签:课堂教学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同时还需要精心设计问题,使课堂提问高效有质量。本文就从问题的设计方面谈一些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充分把握好知识的生长点,设计好问题的梯度 学生对各种知识理解的难易程度是不尽相同的。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中之所以产生一些思维的困惑或理解的偏差,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还不能同化和顺应教学的内容。因而形成了思维障碍。造成了知识运用上的脱节现象,而这些又恰恰是课堂教学中应该解决的矛盾。所以教师就要善于寻找矛盾形成的原因,并以此为切入点,这就是知识的生长点。因此设计问题时要有针对性,为学生顺利地理解知识、消除困惑、掌握基本解题技能创造条件。同时设置问题时,既要紧扣教学内容和中心环节,又要注意到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前后衔接。在章复习时,知识点的梯度可适当加大。提出的问题要有较大的思维量,以教材的重点为中心进行提问。为了增强梯度,对设计的问题可考虑用合并、简化等方法,实行“浓缩”,以提高问题的质量。 二、掌握好问题的难度,实施分层提问 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特点和思维水平为基点来设计问题。那些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一定联系,学生知道一些,那些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少一些,学生知道的少一些,实施分层提问。但提问的问题要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也最有启发性,容易促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探索,提出贴近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例如:已知正四棱台上、下底面的边长分别为a、b,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是60°,求它的侧面积和体积。 将题设改换,变题如下: (1)将上下底面的边长换成上下底面的对角线为a、b,侧面与底面的夹角为60°; (2)将上底面边长换成棱台的高为a,下底面边长为b,侧面与底面的夹角为60°; (3)上下底面的边长为a、b,将侧面与底面所成的角换成倒棱与底面所成

怎样设计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怎样设计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设计课堂问题是研究性学习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功夫下得深浅,体现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高低。课堂问题设计好了,就能提升学生思考、活动的源动力,提升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但从当前教师课堂设计问题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有一些弊端,严重制约研究性学习效益的发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设计与提问存有的问题分析 1、数量不当 在日常教学中,常常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是问题太多,太碎;二是问题太大、太空。前者是林林总总,不计其数,从开场到结束,几乎全是问题,造成满堂问,问满堂。后者则相反,问题大而少。使学生无所适从,找不到问题的切入点,理不清思路,课堂局面冷冷清清,没有讨论问题的热烈气氛,自然也就无法解决问题,这在本质上如同没有设计问题。我们知道,提出问题是调动学生思维的基本途径,而思维的质量又与问题的质量密切相关。一节课四十五分钟,除学生研究讨论外,真正可用来分析讲述和总结的时间并不多,所以必须抓住主要内容,精心策划问题,不要考虑问题的数量一定要达到多少或控制在多少以内,重要的是要考虑问题的质量,即是否符合教材的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基础状况,是否符合研究性学习的原则。符合了,设计的问题就能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否则,就会耽误教学。 2、难度失调

教师缺乏对教材的深入研究,缺乏对学生情况的充分了解,把他们估计得过高或过低,所涉及的问题要么过小,要么过大。过大时,超出了学生的理解水平,“跳一跳也摘不到果子”,学生不能与教师产生共鸣,相互呼应,常常是在全场呆然之下,教师不得不再将问题分解,化难为易使学生重新入轨。另一种情况是问题难度设计得太小,答案明摆着在那儿,无须动脑,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思考水平。以上两种情况都没有对学生的思维实行恰当训练,使其停止在无法思考或不用思考的状态,自然也就谈不上研究、诱导和开发,防碍了学生思维水平的培养。作为教学中的相对概念——难度,既因人因班而异又因教学法而别,所以,把握难度的要着,在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清楚了解,而不是靠自己的想当然。这正是每个教师课下的主要功夫之一。 3、内容偏离 教师在最初构思教学方案时考虑不周,或主次不分,详略欠当,或想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导致所设计的问题在内容上游离主题。在教师即兴发挥的时候,因为教师思路活跃,提出了原教案中所没有的问题,亦即提前毫无准备的问题,不排除个别问题确实增加得恰到好处,激活了课堂,但更多的情况是偏离主题,画蛇添足,冲击了主要教学内容。 4、表达不清 我们给学生提出问题,在语言组织上最基本的要求是简洁、明白、准确,要极力避免语句太长,发生歧义等情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高效率地接受教师的信息传递,在短时间内迅速投入思考,作出

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这样说,主要指语文课所花的时间,师生所投入的精力与期望学生具备的能力还不成正比,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的原因,有语文课程复杂的原因等等。在这里我们找找自身的原因。就阅读教学来说,一个是内容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于是无论是“西瓜”还是“芝麻”统统都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来个一网打尽。“课文是例子”,但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只会蜻蜓点水,劳而少功。一个是教学过程太繁、太复杂,又太雷同。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另一个是方法、策略不合适,表现为“两化”和“三多三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把课文都讲“肿”了。我们的阅读教学还不能激起每个学生的兴趣;还不能给每个学生比较充分的时间,势必削弱了语言文学的感染力,削弱了语文的魅力,导致语文应用能力不强,同时人文的熏陶也大打折扣。 (二)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忽视教学的实效性 我们发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有的课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端”,一味追求“创新”,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识字任务都完不成,连短短的一篇课文都读不熟;有的课,生字还没有掌握,

课文还没有读熟,就让学生漫无边际地想象,还有的课不以教材为依据,不以学生的知识能力为基础,任学生高谈阔论,不着边际,凡些种种,看似创新,其实不然,这种没有语文基础的创新,正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会长久的,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培养,又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活动化,提倡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入课堂,使学生在活动中、游戏中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改精神的理解不够到位,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够了解和盲目模仿等原因,教学中盲目活动的现象有所增加,甚至有些教师认为没有活动就不是一堂成功的课,活动越多越好。如:有的教师一节课内让学生唱唱跳跳四五次,且都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有的课,一节课安排八九次讨论,而内容都是极其简单的问题,学生本来不感兴趣,也无法展开讨论,造成时间浪费。应该说任何形式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再好的形式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脱钩,都是得不偿失的。的确,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确实存在着一些貌合神离的现象,貌似实施了新课标,其实没有实效。下面结合小学语文学习“景”字的教学来谈谈这一问题。 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执教老师是这样处理的:老师出示生字“景”,学生讨论后交流识字方法。 生1:日加上点横头加上口再加上一个小字。 师:很好! 生2:日字头加上北京的京。

小学科学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林口县小学科学学科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征求意见稿) 所谓课堂教学评价,是指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课堂教学诸因素及发展变化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教学评价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出发,建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 一、教学建议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科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等,获得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探究能力。 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主动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 (一)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 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必须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情感。 探究活动的设计应当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学生喜爱的活动,提倡用自制教具和低成本材料进行探究活动。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动手”和“动脑”相结合,引导他们主动思考问题,自己设计实验,注重思考事实证据和科学结论之间的关系。由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形成质疑、反思的科学思维习惯。 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探究活动是一种多侧面、多形式的活动。无论何种形式,关键要体现科学探究的思想和基本特征。有些探究活动只包含了探究的部分要素和特征。通过活动,学生还能很好地认识科学探究需要理论的支持。完整的探究活动基本上包含了科学探究的各个要素和基本特征,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在高年级阶段需要参与完整的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指导与开放程度可以不同。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不要要求一步到位。科学探究中每一个要素的目标和整体的目标都是分层次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目标和层次应该由低向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研究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研究 【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学习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提出的质量决定着学习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本研究结合理论分析和教学实例,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做简要分析,并提出了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实施对策,确保数学课堂教学能使学生领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艺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关键词】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原则 数学教学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是不断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开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问题设计的优劣是影响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中教师通过适时恰当地提出问题,给学生提问的示范,可使学生领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艺术,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能保证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系统性、有效性和持久性。 目前,虽然问题设计已引起每个老师的重视,但也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在问题设计上还存在许多虚浮和无效的现象:有的教师设计的问题偏离教学内容的关键,或仅仅限于低水平而流于形式;有的教师所设计的问题缺乏思维挑战性,学生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答案,没有探究的兴趣和愿望;有时教师设计的问题很凌乱、繁杂,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等等,另一方面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方法束缚,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数学教材中习题基本上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和牢记数学结论而设计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以死记硬背代替参与,以机械方法代替智力活动的倾向,这样大大抹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将大量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大胆推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而课堂教学也必将打破原来封闭的状态,努力创设一种动态、开放、主动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的态势。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鲜明的指向性,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那么怎样在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来启迪学生的思呢?下面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问题设计之前的分析与思考 现行数学教材的编写绝大多数是高度简略的,没有阐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以及研究方法,而在学生学习时,又必须让他们充分经历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体会探究未知知识的方法和快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该教什么?要分清教材中哪些是基本的理论,哪些是基本的结论,隐含了哪些研究问题的方法,经过了怎样的研究过程;二是为什么而教?要明确所教的目的,即三维目标,学习这些内容有什么实际应用,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什么能力;三是该怎么教?根据学生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设计什么样的程序,提出什么样的导学性问题,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怎样引导学生对结论和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以及怎样进行反思。 二、问题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重点、难点来进行设计,设计的问题题意清楚,条理分明,语言精练,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辨析疑难,纠正错误,完善认知结构。 2.基础性原则。 基础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设计的问题要体现学生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学有所得;二是设计的问题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有能力解决。 3.科学性原则。 首先,要求设计的问题从情景素材到具体内容都是真实可信的,不违背科学常理;其次,设计的问题还应融入科学方法的要素,使学生学会建立模型、提出假说等;再者,设计的问题还要注重体现科学思想和科学价值观,体现新形势对学生发展的要求。 4.启发性原则。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技巧(1)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技巧 一、课堂教学发问的优化设计优化了的课堂发问应具有以下特点: (一)发问设计的难易要适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教育丈量中的“难度”概念为发问提供了数目根据。难度PH=1-p/W,这里的W表示课堂内的学生总数,P是答问通过的人数。难度PH在0呈1之间,发问的难度一般应控制在0.3至0.8之间,使多数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解答。 (二)发问设计要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内部动机作用。一是引导学生往积极探求真理,二是要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题目,三是要欢迎学生发表创新见解。 二、课堂教学发问的设计要点 (一)整体性。发问题要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的目的要求,将题目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 (二)量力性。第一要适度,应提符合学生智能水平、难易适度的题目。第二要适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第三要适当,发问设计要精简数目。 (三)启发性。多编拟能捉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变化发展的思考题,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能在发问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要创设题目情境;要揭露矛盾,引发思考;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惟指向、多思惟途径、多思惟结果的题目,强化练习学生的思惟,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惟能力。 (四)趣味性。发问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考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教学。 (五)预感性,发问能事前想到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能敏锐地捕捉和及时纠正学生答复中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和思想方法上的缺陷。善于采用回纳、小结的方法帮助学生构成答案;采用摸索的方法帮助学生思考更深一步的答案。对学生的回答应坚持以表扬为主。 (六)灵活性。发问要灵活应用。在讲、练、读、议诸环节中都可以回答题目或带着题目进行;也能够在学生精神散漫时用发问的方法来集中学生的留意力。教师要善于灵活地穿插应用转进、点题、沉默、查核、敦促、提示、重述、评论、强化、延伸、更正、追问和扩大等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发问的设计技能,课上看似随机应变,实际上工夫在“课堂”外,它要请教师既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是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依照教学规律精益求精课堂教学的结果。

中小学20xx年课堂教学评价报告完整版

编号:TQC/K450 中小学20xx年课堂教学评价报告完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小学20xx年课堂教学评价报告完 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逐渐由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向课堂教学转变。我市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新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学校的共识,但滞后的课堂教学评价又阻碍着我市新课改进程。依据新课程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理念,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十堰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市教育

初中地理课堂中的问题设计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中的问题设计 摘要:现行的新课程改革所要构建的课程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为了改变过去的满堂灌、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就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学生参与课堂的方式很多,其中教师常用的方式就是提问,提问有提问的技巧,对提问的技巧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问题设计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则处于课堂的主导地位,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能力,形成主动学习,就要看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例如,导人的精彩能瞬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语言的幽默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还有问题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这些都是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并且要不断完善的环节。 我们在一堂地理课中,有时你一抛出问题,学生就会你一句我一言地开始讲起来;有时我们提出问题之后,学生就沉默了,出现了冷场;有时会出现所答非所问的情况,这也会让教师感觉很尴尬;还会出现自问自答的情况,这就变成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整堂灌。如何才能让学生在你提出问题时,能积极地参与,并准确地作答呢?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研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特点,在问题设计上多下点功夫!

从事地理教学十多年来,每年都会组织一些公开课和观摩课,对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都会展开一些讨论,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关注这个问题,后来发现,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问题设计是否科学、有效是关键。在接下来的地理教学中,就有意识地关注提问的方式和问题的设计。 对如何提高地理课堂问题的设计,我从以下几点阐述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地理课堂问题的设计要精练 学生的思维很开阔,班级60多个学生,每一个学生的思想都不一样,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答案都不一样,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理解很正常,这是因为我们教师在提出问题时给予学生的信息太多,不同的学生所抓的关键词不一样,可能就会南辕北辙了。因此,在设计地理问题时,一定要语言精练,让学生能够抓住我们所提问题的关键点,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激发出智慧的火花,我相信这样的课堂才精彩。一个问题让学生都回答相同的答案,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但让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重点,也是在浪费课堂时间。 二、地理课堂问题的设计要有准确性 在一堂地理课中,教师会设计的很多问题,都是为了让学生理解知识而设计的。因此,不管如何设计都不能出现科学性的错误,否则就会让学生对知识产生误解,也可能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在设计问题时,从语言的架构、用词的准确性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随着我县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打造“有效课堂”越来越被认可,启发式的教学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重视。而启发式教学关键又在于科学的问题引导,在这种形势下,课堂问题的设计就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诚然,课堂上各种设问形式层出不穷,确实对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但是,也不难发现,在实际教学中,课堂问题设计仍存在很多无效现象。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问题过于简单。不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所提问题班上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知道。这样的问题学生根本不用思考就答得出来,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课堂失去兴趣; 第二,问题过难。所提问题如果班上只有一两名同学能回答上来,经常提出这种问题会大大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导致对本学科学习失去信心; 第三,问题针对性不强。这类问题提得过于笼统,学生把握不准思考、回答的方向,导致答案五花八门,甚至答非所问,难以对教学起到有效的引导; 第四,所有问题都是纯理论型的。这样的问题不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思维水平,难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第五,课堂问题缺乏前瞻性。教师的教学应该是有计划的、有规律的,每个学期、每个章节要教授的知识教师在开始授课前,应该有系统的了解,做好统筹的安排。 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对学生的了解太少,很多教师平时不注重研究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学生对本科知识掌握的情况。其次,对教材研

究不够深入透彻。每一堂课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学习目标都不一样,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之前对此做全面的了解,如何组织教学都要有通盘考虑,这样在教学时才能做好统筹安排,设计出有效的问题。第三,不做深入细致的研究,不注重摸索有效提问的方式方法,不注意积累,不善于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用先进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备课时准备不充分,课堂上随意提问,使问题缺乏针对性,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和探究。 那么,课堂问题到底应该怎样设计?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通过对新的课程标准的认真研究和对素质教育要求的领会,我认为课堂问题设计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针对性;(2)明确性;(3)前瞻性;(4)趣味性。(5)适度性第一“针对性”,主要是指课堂提问要考虑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所提问题要让所有学生都会产生思考的积极性。 第二“明确性”,主要是指课堂提问方向要明确,要准确的把握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思维水平,准确的针对所讲知识内容,使学生思考有方向,这样可以有效解决课堂提问过于笼统的问题。 第三“前瞻性”,主要是指课堂提问要有前瞻性,问题设计要注意知识的前后勾连,要使学生形成对前后知识的回顾和联想,做到温故而知新,知故而求新。要以问题的形式对学生曾经学习的相关知识进行一定的关联,形成对知识的滚动复习,进行巩固。如果现在讲的知识涉及到以后的知识,那么教师应该以有效的问题对学生加以引导,给予提示,那么以后讲到这部分知识时,学生就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思考方向。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的: 1、目的明确,能针对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具体适度的要求; 2、更多地关注学生,注意面向全体及兼顾学生差异; 3、突出态度、情感、价值观在教学目标中的地位,把方法、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纳入教学目标; 4、教学重心定位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材处理: 1、能掌握课程标准,通过认真深入地钻研教材,正确把握重点、难点,教授内容正确科学; 2、增强现代意识,适应时代的需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具创造性的改组。 3、强调深刻理解教材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以新的视角处理教材,采用灵活且贴近学生实践的教法,设计出有创意、有新意的教案。 三、教学过程: 1、学生 (1)态度积极:学习积极性高,情绪饱满,求知欲强;有竞争合作意识;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课堂无“死角”、无“闲人”。 (2)思维活跃:(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控制单向授课时间)课堂上较多的时间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多角度、采用多种方法分析问题;通过动手实践、相互合作、尝试探索等手段,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积极思维;为解决问题积极生动地去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形成自己的假设、观点。学生练习时间充分,能通过当堂作业巩固提高。 (3)气氛和谐:(师生处于平等地位,尊重学生,民主合作气氛浓)老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进行多边多向,互动性强的自主信息交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意见的习惯,并进行正确的评价,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说出独特的感受的能力。 2、教师: 一、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新,在教学过程等的设计中能体现当前教育教学中新的理念,注意在教学中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成果。 二、教学方法 ①、注重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②、能创设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关注、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③、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特别是文化课教学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④、重视引导学生独立探究,独立分析,主动合作,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和合作交

北京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试行)

北京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试行) 转载:北京市教委文件2007-09-15 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试行) 一、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 1、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发挥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必须“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确定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注重考察体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特征的基本要素 课堂教学是一个准备——实施——目标达成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要全面反映这个过程,需要罗列相当多的因素。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要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又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体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以利于在评价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和正确的导向。 3、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侧重评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评教”,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这样才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评学”,建立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以具体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评价要以“评学”为重点,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 4、体现开放性 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学科、学生、教师、教学条件诸方面的不同,使课堂教学情况千变万化。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一般特征,又要为不同学科和不同条件的课堂教学留有可变通的余地。提倡创新,鼓励特色教学。 5、坚持可行性 可行性是实施评价的前提。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符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评价标准是期待实现的目标,但又必须是目前条件下能够达到的,以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要点必须是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的,便于评价者进行判断;评价办法要注重质的评价和综合判断,力求简单、易于操作。 二、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c9325157.html,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作者:杨拥军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0年第12期 语文课堂教学要使学生有兴致,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教师要设法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即创造条件使学生质疑而导其思,并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要求。因此,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教师的课堂问题设计是关键的环节,这是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和智慧的源头。如何设计好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呢? 一.把握设问维度,体现设问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以问题为载体的对话,教学设计要基于问题,终于问题。因此,必须要把握好问题设计的维度,体现设问的有效性。 1.参与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的活动,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师生双方,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呈现的重组者,是对话的提问者,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高效互动的结果。问题的设计要体现师生的参与度,只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设问才是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保证。因此,问题的设计要体现知识本身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渐进原则,要找到师生、生生互动的最佳结合点。 2.层次度——构建梯度,开启思维 课堂教学从个体的心理活动来看,其学习过程包括了认知和元认知两方面。相应地,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就可分为认知提问和元认知提问。认知提问针对学生的认知活动,指向具体的信息加工;元认知提问针对学生的元认知活动,指向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认知提问的内容往往由教师精心设计,它对学生思维的自主性、独立性要求不高;元认知提问更强调学生在提问中的主体地位,它对学生思维的自觉性、批判性要求较高。元认知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学生思考认知活动的特点、策略,使学生的认知更加清晰、规范和准确。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的问题设计要体现着两个层次度,通过设计合理的元认知提问内容,以引导学生认知活动的高效进行。也要鼓励学生进行元认知方面的自我提问,通过借助于元认知提示语的教学和学习,来增强学生的元认知提问意识,让学生掌握元认知提问的方法。避免一“问”即“发”的浅问题和“问”而不“发”的难问题。 3.情感度——触动心灵,引起共鸣 新课程的目标是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过程、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语文课堂教学要体现人文精神的关怀,问题的设计要能触动学生心灵,引起学生震撼和共鸣。如作文课上谈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 麟游县镇头小学-----郭会巧提问是课堂教学最常用的策略之一,也是最富影响力的教学艺术。美国著名科学家加波普尔也说:“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而“问”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艺术”。事实上,课堂提问是教师整个业务功底,全部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又是对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的驾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提问的技巧,是新课标理念下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使课堂提问更加到位,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呢?我经过课堂教学尝试,总结如下几种方法。 一、激趣性的提问。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娴熟地寓趣味于设问中,既可以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学习情绪处于积极状态,又可以诱导学生进行“脑力体操”,拓展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并享受成功的喜悦。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铺垫时,我是这样提问的:“图形妈妈一下生了三胞胎,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请你猜一猜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由于问题有趣,孩子们纷纷动脑,总结出了三种图形的异同。通过有趣的提问,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体验了成功。 二、启发性提问。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刺激素。学生思维方式一般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所以我们提问时,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同时要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和接受能力,不能太难或太易,否则会事倍功

半。提问时,可以把教材的内容与一定的故事或实际事例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就会轻松愉快地理解知识。在一年级教学认识时间时,我设计这样导语:我有一个好朋友,滴答滴答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你能说出你什么时间做什么吗?又如:在高年级教学相互啮合的齿轮关系时,让学生回答这样的几个问题:大人带着小孩在路上行走时两人的步伐一样吗?谁的脚步更快?谁的脚步更慢?小孩为什么跟着大人跑?再如:教学圆的知识时,我们让学生思考这几个问题: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而不做成正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呢?这样用实际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习的知识就来源于我们生活中,使抽象的教材知识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容易接受,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阶梯式提问。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掌握,总要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再到理解的过程,教师只有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恰当的提问,才能加速这个过程的形成。我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的内容时,出示课件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问: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生:180度。师:把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等份成两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有学生立即回答:90度。师:怎么得的90度?生:180度的一半等于90度。师:这样计算对吗?(课件演示等份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的过程。)通过观察和思考,生:各是180度。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师:画一个任意三角形,把三个角剪下来拼一拼,你能拼成什么角?这样由浅入深的引导提问,可以使学生思维顺畅,茅塞顿开,学生更清楚的知道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与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无关。这样深化知识的阶梯式提问,

关于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的建议

关于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深入实施新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由外延型向内涵型的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突出课堂教学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评价对于促进教学改革的特殊功能,结合中小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无效或低效的现状,本文对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提出一些建议。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1.指向学校教学管理 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标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基本要求。课堂有效教学评价要在正确的教育评价理念的指导下,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通过制定相应的指标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收集信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程度和教师个体的工作质量进行各方面评价,逐步建立健全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形成性和发展性评价的长效机制,为学校提供更为科学的教学管理手段。

2.指向师生共同发展 通过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的实施,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积极探索科学可行的课堂有效教学,努力遵循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课堂教学目标,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全面、客观、真实的评价,有利于落实“以学定教”的理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通过反思提升教学品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评价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 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要引导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体现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精神,反映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客观规律的要求;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的使用,给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正确的导向。 2.过程性原则 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注重评价学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