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冷战后日本加快走向政治大国步伐及日本政治大国的前景

冷战后日本加快走向政治大国步伐及日本政治大国的前景

冷战后日本加快走向政治大国步伐及日本政治大国的前景
冷战后日本加快走向政治大国步伐及日本政治大国的前景

冷战后日本加快走向政治大国步伐及日本政治大国的前景

摘要:日本政治大国战略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所确立、推行的国家发展总体战略。进入90年代后,在冷战体制崩溃、日本国内各种右翼政治思潮异常活跃和政坛出现总体保守化的情况下,日本政府加快走向政治大国步伐。即在“多边管理时代”日本要以经济力量为后盾,以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为保证,以外交为手段,辅之以输出日本文化,更多地参与决定世界政策,使日本成为世界政治大国,成为世界政治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从目前日本所拥有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实力看,它成为世界政治大国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关键词:日本政治大国加快前景

1. 冷战后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背景

冷战格局瓦解使日本社会受到严重冲击,发生了令人难以预料的转变,长期积累的泡沫经济破灭。从1992年起,日本经济陷入长达10年的低迷,并不时出现负增长。政治上,1993年结束了执政38年的自民党体制,而进入了一个多党纷争的阶段,90年代的10年换了9位首相。社会上天灾发生,人祸不断,邪教暗行,造成人心涣散,缺乏自信,国际地位有所下降。

在这种形势下,日本国内的政治势力分化复杂,左翼政党衰退严重,过去具有的牵制右翼政党的作用下降。而右翼势力有扩大的趋势,他们为配合国际上美国单极体系的构筑,不断提出“为世界做贡献”(海部俊树首相语),“日本要为建立世界新秩序做贡献”(宫泽喜一首相语)“成为国际国家”(新民党党首小泽一郎语)。以自民党为首为主建立的桥本,小渊,森喜郎,小泉几届多党政权,其对外政策的显著特点是利用经济外交“重返国际社会”,而且加快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谋求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大作用,享有与世界上各大国“平等的地位”。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曾明确提出,日本不仅要做经济大国,而且要做政治大国,并成为实践这一战略目标的身体力行者。中曾根之后,竹下登、海部俊树、宫泽喜一、细川护熙、羽田枚、村山富士、桥本龙太郎、小渊惠三、森喜朗、小泉一郎先后组阁。各任内阁都提出了各具特点的对外政策方针。如羽田枚提出“积极外交”,村山富士提出“和平外交”、桥本龙太郎提出“自主外交”。但他们的对外政策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坚持以日美同盟为外交基轴,追求实现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冷战后,政治大国外交始终是日本外交的主线。

2.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国内外因素

从国际背景看,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为日本的政治大国外交提供了有利的时机:(1)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政治多元化的发展有利于日本摆脱以往对美国的“追随外交”;

(2)随着美国实力的相对衰弱和日本实力的不断增强,要求日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国际呼声在美国的带头和怂恿下已经鼓噪多时;

(3)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发展有利于日本凭借自身的经济优势提高政治地位,谋求亚太地区的主导权。

从国内背景看,日本走向政治大国有其经济和政治因素:

(1)日本走向政治大国是其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

(2)日本的“经济巨人”和“政治侏儒”的双重国际形象是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内在动因;

(3)右翼政治势力主宰日本政坛,推动了日本加快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

3. 冷战后日本加快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

冷战结束后,日本政治大国外交采取了许多重大举措,具有政治经济化、外交国际化和军事大国化的显著特点。

3.1 全方位拓展亚洲外交

亚洲地区不仅对日本有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也是日本实现政治大国战略的主要依托和最佳舞台。90年代以来,日本各届政府积极开展亚洲外交,经济外交是日本立足亚太的主要杠杆,日本不断扩大投资和经济援助,加强与亚太各国的经贸关系。自8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成为日本主要的投资场所。日本将60%左右的对外开发援助提供给亚洲国家。日本还积极参与柬埔寨的和平进程,争取在解决朝鲜核问题和朝鲜半岛和平统一问题上发挥积极的作用,并谋求日朝关系的正常化。日本也积极参加东盟地区论坛,加强同中国、东盟、韩国等国的安全对话,倡导建立以日美同盟为核心的亚太多边安全对话机制。

发展世界经济作贡献,在南北关系中承担力所能及的义务;增加防卫费用,加强日美军事合作;开展亚太外交,出访东盟,提出“日中友好三原则”,修复日韩关系,在韩朝、韩中关系中充当“中间人”。

3.2 积极开展大国外交

90年代初,与谋求政治大国相适应,日本提出了建立以美、日、欧为主导的“世界新秩序”构想,为此展开了积极的大国外交。

在日美关系上,日本历来把日美同盟视为大国外交的基础,通过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出台来强化日美同盟关系。这些文件包括:《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声明》(1996年4月)、“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1997年8月)、“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案”(1998年4月)、“反恐怖特别措施三法案”(2001年10月)。同时,日本在对美外交中也努力增强外交的自主性,谋求建立日美之间的“全球伙伴关系”。

另外,日美安保体制进一步强化,重新定义的日美安保体制变化如下:①防卫对象由苏联变为应付日本周边地区发生的紧急事态。②防卫合作的范围由保卫日本本土变为既维护日本安全又应付周边紧急事态。③防卫合作的基本职能由防御变为主动进攻,把周边国家内部发生的冲突列为日本自卫队和美国进行军事合作的内容,这使日美军事同盟更具进攻性。④日本在日美防卫合作中的地位由被美国保护变为与美国一道应付日本周边事态,“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繁荣”。

在日欧关系上,日本把欧洲视为大国外交的重要伙伴,日益重视发展日欧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关系,并检讨日、美、欧三边关系发展不平衡。根据《日本和欧共体联合声明》(1991年)、《新日英行动计划》、《日德伙伴关系的行动计划》(1996年)等双边和多边协议,日欧双方定期进行政治和安全对话,政治关系有了较大的发展。日本经济上也采取了一定措施并作出一定的让步来缓解日欧之间的贸易摩擦。

在日中关系上,鉴于日本在华巨大的经济利益以及由于中美关系的重大进展所形成的战略压力,日本在防范中国的同时,也争取日中关系有新的发展。日本很多首相都访问过中国并表示要重视日中关系。日本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重视日中经贸关系发展,两国的贸易额由1972年的11亿美元扩大到1999年的662亿美元。1998年11月,在中国国家元首江泽民访日期间,日中发表《日中联合声明》,就构筑“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达成共识。现任首选小泉纯一郎2001年10月对中国作了为期一天的访问,他参观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表示对“因那场侵略战争而死难的中国人民表示衷心的道歉和哀悼”。

在日俄关系上,日本一贯坚持“政经不可分”的原则,以经济援助诱压俄罗斯在北方四岛回归问题上作出让步,但收效甚微。日本遂以“扩大均衡”代替“政经不可分”,部分缓和了日俄关系。1993年叶利钦访问日本,日俄发表了《东京宣言》。1997年,日本在“信任、互利、长远观点”新三原则的基础上实行“多层次接触”政策。此后,日俄关系开始升温,

高层接触增多,扩大了国际合作与支持,日本谋求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目标希望得到俄罗斯的支持,俄东部的油气资源对日本有很大吸引力。日本通过支持俄罗斯加入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亚太经合组织、世贸组织,换取俄罗斯的政治支持和经济利益。1998年4月,小渊首相访问俄罗斯,日俄发表《莫斯科宣言》,宣布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

3.3 加强推进联合国外交

冷战结束后,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和解决地区冲突以及推动国际合作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提高,成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事务、发挥政治影响的重要舞台。在这一背景下,日本积极开展联合国外交,并视之为政治大国的标志。

90年代初,日本明确提出联合国外交的目标:一是修改联合国宪章,废除其中针对日本的“敌国条款”,认为它已“不适合新的时代”;二是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认为日本是“新的世界大国”。具体措施:

(1)把政府开发援助与争取第三世界支持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挂钩,对发展中国家展开“争取支持外交”。

(2)积极参与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3)积极缴纳联合国会费,是联合国的第二大出资国。日本向联合国提供大量经费,其出资比例在1997年已占联合国经常性预算总额的15。6%。提出联合国要“按财力分配权力”。(4)积极参与解决国际“热点”问题。日本广泛开展“出访外交”、“支票外交”、“热点外交”,以游说、经济援助、参与解决地区热点问题等各种方式和手段,争取各方支持。(5)积极参加联合国框架内的国际活动

(6)积极为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提供工作人员。日本还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1992年以来,日本先后派出自卫队员和观察员参加联合国在柬埔寨、安哥拉、莫桑比克、卢旺达等地的维和行动。日本还积极参与联合国对洪都拉斯、土耳其、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人道主义维和行动,以及对洪都拉斯、土耳其、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人道主义救助活动。近年,日本还参加了科索沃、阿富汗的战后重建,并向它们提供了数亿美元的资金援助。

由于日本的多方努力,美、英、法、德、俄均已表态支持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3.4 大幅度调整防务政策

90年代后日本连续推出新的《防卫计划大纲》(1995)、《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合作法案》(1997年)、《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1997年)、《周边事态法》(1999年)、《反恐怖特别措施法》(2001年)、“有事三法案”(《武力攻击事态法》、《自卫队法修正案》、《安全保障会议设置法修正案》(2003年6月)等重要法案。

这些法案一是调整了日本的防卫政策,调整后的防务政策强调日本要应对多元威胁、主动出击、军队建设立足于“合理、高效、精干”、增强日美军事协作;二是提升了日美同盟关系,扩大了日美安全合作的地理范围和合作层次;三是使日本的军队借维和之名和反恐之机获得了跨出国门、在世界上“自由行动”的权利;四是赋予日本首相在“紧急状态”下可以超越国会调动军队的特权。

在此背景下,数年来日本持续保持军费的高支出,日本的防卫每年以5%左右的速度增长,1995年突破了500亿美元,2001年461亿美元的防卫预算。积极进行高质量建军,大力发展尖端武器装备和高精尖的军事技术。自卫队多次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与美国开展反恐军事合作,借口“朝鲜导弹威胁”参加美国战区导弹防御系统。2001年7月,日本出台2001年度防卫白皮书,首次提出日本应拥有自卫的主权。所有这些,不仅各个击破了“和平宪法”的若干禁区,而且达到了在世界军事领域提升日本国际地位的目的。经过日本多年的苦心经营,目前日本的自卫队在规模、武器装备、作战及应变能力等方面都具备了世界级的一流水平。日本的军事大国化既是政治大国战略的组成部分,同时也为政治大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4.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前景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有利条件:经济大国;联合国第二大出资国;与西方大国关系联系紧密;美日关系特殊。

不利因素:日本对历史问题态度昧暧,与亚洲一些大国和周边国家关系紧张;日本国内政治仍未走出冷战后的调整时期,经济停滞不前,政局动荡不安;美国的支持有限,美国并没有放弃对日本的防范;国际国内因素决定日本只有走和平发展道路;日本对历史问题态度暧昧及政治右倾化的发展,使得亚洲国家对日本始终保持警惕。

日本制定和实施政治大国战略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壮大,追求相应的国际政治地位成为自然而然的诉求;就国际环境来看,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特别是美国对日本加强军备的鼓励和敦促,是促使日本终结经济中心主义和小国主义,走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重要的外部条件和外部动因;日本国内以民族主义为核心的大国主义(也称“新民族主义”)政治思潮和新保守主义政治势力的崛起,则成为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思想和社会基础。

就政治大国战略的进展来看:(1)在雄厚的经济实力的支撑下,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虽然目前经济状况仍不理想,但日本成为政治大国的经济,科技基础并未根本动摇;(2)无论在实力上还是战略意图上,日本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军事大国。日本军费占GDP的比例大约1%左右,在西方国家中最低,但由于其GDP规模大,军费的绝对数目前占世界第二位。日本军备的技术水平及其潜力也不可小视(3)日本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已经大大增强,成为安理会之外的世界性大国。

日本政治大国战略最大的突破和最敏感的内容是军事能力与军事作用问题。

世界历史的发展表明,大规模的战争和冲突往往导源于新兴强国膨胀的实力与政治地位不一致的矛盾。这实际上给国际社会以及后起的国家都提出了双方之间如何相互适应,良性互动,适度调整的严峻课题。对于日本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国家的互动来说,最敏感的课题是历史问题,由于对日本政府与社会对战争历史的认识不能完全满意,导致周边国家对于日本谋求“政治大国”战略的意图和后果往往持有相当怀疑的态度。对于历史上的侵略者和遭受侵略的国家来说,修复历史创伤的积极的,向前看的态度是忏悔与宽容的良性互动。对于曾经遭受日本侵略的亚洲国家来说,对日本社会现状的全面认识,以及着眼于亚太地区长期稳定和繁荣的战略胸怀与政治智慧,是解决好历史问题和正确对待日本成为政治大国的重要环节。而赋予大日本的梦想和政治大国的目标以正确的精神和合理的价值,则是日本政治大国外交所必须慎重对待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徐世刚.日本政治大国战略与我国的战略对策. http://https://www.doczj.com/doc/b814946853.html,/bbs/Plug-ins/book /bookroom/ebooks/lm2_military/gjzllwx/p11.htm

[2]匿名.作为政治大国分量仍然不足,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前景淡.http://https://www.doczj.com/doc/b814946853.html,/info /788864.htm

[3]杨玉玲.日本国家战略思维的历史逻辑. http://https://www.doczj.com/doc/b814946853.html,/chinese/OP-c/938304.htm

[4]张维克.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及其制约因素.东方论坛.2002年04期

[5]匿名.关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http://https://www.doczj.com/doc/b814946853.html,/twocs/views. asp?id=279¤tpage=26&atype=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6] 杨成绪主编.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透视.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2003.7

世界当代史第六章 当代日本的经济政治及外交战略

第六章当代日本的经济政治及外交战略 日本民族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民族。 “日本人生性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顽固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美)本尼迪克特:《菊与刀》 日本是一个后起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明治维新(1868年) 日本的地缘战略位置高度有利。 日本的“精神优势”:天皇崇拜、国家崇拜、黩武主义、武士道精神、对纪律和刚毅的强调中日甲午战争 日俄战争 日本偷袭珍珠港 美军攻岛 美国原子弹轰炸日本 第一节当代日本经济 一、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 战后日本经济崛起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5—1955年战后经济恢复时期。 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获得美国大量军事订货(约24亿美元),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经济发展。幻灯片20 经过十年恢复,到1955年,日本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二战前的水平。 第二阶段:1956—1973年经济高速增长阶段。 日本注重技术革新,促使经济迅速增长,年均经济增长率为9%,最高时达到13%。 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日本获得美国约40亿美元的“特需”订货。 1968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战后日本经济奇迹的原因: 外因(美国的扶持) ●大量吃进日货 ●大量经援日本 ●战争特需 内因 ●日本选择了贸易国战略 ●日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经济)模式 ●日本民族的特质

二、日本经济的结构性调整 20世纪70年代,日元升值和石油危机对于日本经济打击很大,日本经济进入了中低速增长时期 日本政府大力加强干预机制,经济发展速度虽不及原先水平,但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仍然保持最快。 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超过前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 日本经济处于巅峰状态的同时,开始出现泡沫。 进入90年代,日本经济遭受“泡沫经济”崩溃的影响而陷入长期萧条。 “泡沫经济”与日本经济萧条 泡沫经济:一种经济虚假繁荣现象。它是指由于过量发行股票和通过炒卖房地产进行投机而造成股市狂升和地产价格暴涨,从而引起资产过度膨胀。 2001年小泉纯一郎执政,为了使经济摆脱持续低迷的状态,小泉政府开始对传统的产业结构进行较大规模的调整。 小泉对日本经济的调整: 1.放宽对于经济活动的限制 2.大力削减财政开支,健全和完善财政体制 3.实施金融改革 ●日本国内金融制度的改革 ●日本国内银行的改革 4.努力寻求产业结构的高技术化,创立日本的信息经济 目前,日本经济仍然处于低迷状态,尚未走出萧条期。2009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为1.3%。第二节当代日本政治 一、战后日本的资产阶级民主化改革 第一,制定新宪法。 《日本国宪法》主要内容有: 1、确立天皇象征制和主权在民原则; 2、实行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的三权分立制度; 3、规定永远放弃国家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 第二,整肃军国主义势力,解散军队,惩处战犯。 东条英机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 战犯嫌疑人在盟军宪兵面前列队 第三,进行社会改革,废除压制国民的法律制度,恢复民主自由权利。 第四,解散财阀。 解散了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四大财阀的总公司 美军占领日本后冻结财阀的财产 第五,进行农地改革。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试题汇编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试题汇编 (2016新课标1,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当时在英国 A. 议会无权制裁国王 B.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 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2016浙江21).20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说:“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对象。各国效仿的理由是 A.英国经济上的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 B.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C.英国“光荣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 D.英国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的理论基础 (2015课标Ⅰ,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2013课标Ⅰ,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2013·江苏单科·16)“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2012北京文综,21)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 A.筹集税款B.干预立法C.招募军队D.任命大臣 (2012海南单科,11)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2014课标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大国崛起之日本

大国崛起之日本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 《大国崛起》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该片是中国电视人以电视传媒这一特别的载体来展现近现代世界发展的一次实践。它试图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为当下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寻找镜鉴;试图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以寻找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为叙述平台;试图在风云四起的历史变迁中,寻找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力量。对于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本片期许以开放的心态为国人打开视野;对于正处在全球化浪潮中的世界,本片期许能为人类共同的进步提供思考。聆听历史是一种深远的智慧。让历史照亮我们未来的行程。 通过观看《大国崛起》,我更加清楚地看到了发达国家一步一步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意识到了一个民族为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发达国家应该具有的历史使命,同时我也清醒地发现了自己民族和国家的缺点和历史经验的不足。为了更加清楚地做出比较,我选取深深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日本来举例,浅谈其近现代的发展历程。 明治维新是日本走向近代化的起点,明治政府大力推行资本主义的新政策,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而此同时,中国也在进行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却遭遇失败。历史为什么会造成两种不同的结果呢? 从内部条件和社会背景上,第一,日本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优于中国。由于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两国封建社会内部都已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在19世纪中叶,这两个国家都还不具备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充分的社会经济前提。只是由于遭到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日中两国才被迫将“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的任务提上自己的历史议事日程。由于日本经济发展的普遍水平略高于中国,因此它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也比中国更有利一些。第二,日本幕府统治与清朝统治虽然同样面临严重的危机,但情况有所不同。在明治维新前,日本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其危机主要体现在:一是日本存在着猛烈而持续的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它有力地冲击着幕府的统治和腐朽的封建制度。二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和分化也日益激烈。旧的统治阶级——武士等级,不仅在其上层存在着尖锐复杂的矛盾,日益贫困化的广大下级武士对上层的不满情绪也发展到“恨主如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之路 09国际政治 童超李峰胡海洋王磊杨礼

摘要:近年来,日本一改其“韬光养晦”的外交姿态,在各类国际舞台上频频发出强烈的声音,这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提出的政治大国战略是一脉相承的。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失去了其在之前在世界上确立下来的政治大国地位。但是随着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成为名列世界前茅的经济大国之后,它在全球的经济利益日益扩展,随之而来的是对政治大国的追求。 关键词:日本;政治大国;道路;艰难 在美国的庇护和帮助下,日本在经济和军事上的崛起是二战后亚洲所有国家中最成功的。日本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人均GDP是中国或印度的10倍以上。不仅如此,十年来日本的军费开支始终在全球名列前茅,居亚洲之首,是世界可数的军事大国,也是世界上兵种最多、装备最现代化的国家之一。 然而在国际社会中,日本有着与其经济地位不相匹配的政治地位。日本对国际事务所尽义务颇多,但在国际事务中,日本常常被晾在一边,很少能够听到它作为“大国”应有的声音。冷战后,在新的国际条件下,日本努力摒弃“政治小国”形象,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建立政治大国的目标日趋明朗。 一、日本提出政治大国目标的过程 大平正芳担任首相的时期,开始着手设计日本新的发展道路,用他自己话说就是“坚决大胆地修改迄今为止的政策轨道”。概括而言,要做的是在文化上修正明治以来,尤其是战败以来日本轻视自己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倾向;在政治上改变日本“经济巨人”、“政治侏儒”的国际形象。 大平正芳之后的中曾根康弘继承了大平正芳的发展战略,早在80年代初期,中曾根康弘呼唤“国际国家”,就曾提出建立一个在国际上拥有打过地位的日本的口号,后来在他担任首相时期,这一国际国家的口号又转化为“政治大国”,直接表达了充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教案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教案 备课教师:徐长城章国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能够了解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特点及其原因;认识到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科技革命推动下,经济有了较大的新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曲折和波动。 3、过程与方法: 战败后的日本,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积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特别是重视科学技术,注重人才培养,大力发展经济,成为资本主义强国。从50年代中期起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60年代末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80年代后期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 难点:美国对日本政策的转变 三、学法指导:质疑导学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原子弹爆炸后的日本广岛、长崎。由此导入。 (一)、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 1、大战对日本的破坏 引导学生看课本第一段,讨论文中问题。 2、战后初期日本实行的民主改革,推动其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也对社会生产关系作了局部调整,建立起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有利于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从而将国民中蕴藏的劳动智慧和创造力激发释放出来,成为推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动力。 3、战后国际形势的演变给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美国私人资本也大规模涌入日本。美国的扶植,使日本获得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和技术。 4、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就一直非常重视教育。70年代中期又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政府教育经费支出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上升。在人才结构方面,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调整教育重点。由于日本长期坚持“教育先行”的战略,为经济发展保证了人才资源。 5、日本政府利用国内外各种条件,确定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在这方面,日本的国家干预方式和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特点,都对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政府根据日本的特点,一方面采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方针,另一方面确立“贸易立国”的战略,积极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进出口贸易,加强资本输出。日本企业不惜花费巨额资金,吸引优秀人才,在仿造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改革创新。 (二)、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

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

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 摘要:日本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开始酝酿调整国家新的发展战略,“政治大国”被正式提出并作为日本新的国家战略并逐步实践。但要真正成为政治大国,仍必须对自己的侵略历史进行深刻的反省,彻底肃清军国主义思想,顺应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走和平发展之路,以实际行动取得周边国家的谅解。否则,就难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关键词:政治大国战略措施有利条件制约因素 正文:政治大国战略广义上是指以日本的国际化为主线,强调日本不仅要在国际社会里做出经济贡献,还必须承担起在政治、安全、文化等方面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的责任;不仅包括对外战略的制定,也包括国内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改造。狭义的政治大国主要是指能够像“普通国家”一样自主地、平等地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成为真正有影响力的国际政治大国。 近代日本提出了“脱亚入欧”,成为其跻身世界列强行列的第一次战略选择;二战后,日本“脱欧入美”,完成了其第二次战略选择;而日本首次把走向政治大国作为一项国策提出来,是在80年代中期中曾根康弘执政时。中曾根首相上台后在其“战后政治总决算”中明确表述:日本不能只满足做经济大国,还要求成为政治大国;今后要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这是日本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宣言,也成为后来日本历届内阁的共识和国家目标。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战略格局的深刻变化,日本利用冷战后的形势,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其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明显加快。 1、立足亚太,争当亚太地区的政治大国。首先,以经济实力为后盾,大力开展经济外交,日本对亚太地区提供大量的经济援助。其次,大力开展政治外交,积极参与亚太事务,积极改善与各个国家的关系,如中国、俄罗斯、韩国、朝鲜等。再次,加强亚太军事外交,扩大日本军事影响。日本在展开全方位政治外交的同时,十分重视亚太地区的军事外交。 2、大搞联合国外交,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其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多方拉票,积极竞选非常任理事国;利用各种场合和各种宣传媒介,为日本出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大造舆论;增加对联合国的财政贡献,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加强同联合国的人员合作,争取把持联合国的重要机构。 此外,日本还以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为后盾,争取在世界经济交流和经济规则的制定中起主导作用;以加强日美同盟为重点,同时全面加强与欧洲国家的协调;全面增强军事实力,为政治大国目标奠定军事基础。 日本争当政治大国仍当面临许多阻力和困难,但还是有许多有利条件的,其政治大国战略的提出有其必然性: 首先,战后日本经济实力壮大的必然结果。在冷战的特殊环境中,依靠美国的军事和政治庇护,日本得以集中精力发展经济。随着经济实力增强、经济地位和经济影响力的提升,日本现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谋求与“经济巨人”想匹配的国际政治影响力成为日本在外交战略方面的必然追求。这是日本寻求政治大国地位的主要原因。

日本政治制度的特点

日本政治制度的特点 当今社会,东方国家多走社会主义道路,西方国家多走资本主义道路。然而,地处亚洲的日本,却是一个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东方国家。日本,它的发展离不开政治制度的支持,日本的政治制度必然也有值得探讨与学习的地方。 日本现行政治制度是以1947年5月3日生效的《日本国宪法》为主要依据的。根据宪法,日本采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三权分立”原则,实行了同英国类似的议会内阁制。“国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国会对行政、财政、司法拥有监督权,可决定内阁首相从选,有权审议和通过政府预算和国家财政议案,可对玩忽职守和违反法律的法官进行调查和起诉甚至予以罢免。众议院有权通过内阁不信任案。 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在内阁总理大臣(首相)的领导下,总揽全国行政大权,领导和监督各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它除执行一般行政事务外,还有权解散众议院,宣布国会大选,召开国会或决定召开国会临时会议,有权提名最高法院院长人选,任命各级法官等。 司法权属各级法院。最高法院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形式上同国会、内阁处于平行地位,有权决定一切法律、命令、规则以及处分是否符合宪法,有权提名下级法官。检察机关是各“检察厅”,统管检察官事务,但属于国家行政机关,归内阁法务省管辖。法务大臣有权统一指挥检察工作,但不能直接指挥每个检察官,而只能通过检察总长进行。

除三权分立外,日本实行中央与地方相对分权的地方自治管理形式。地方自治体行政首长、议会议员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官员由地方居民直接选举产生。地方自治体有管理财产、处理事务以及执行行政的权能,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制定条例。“仅适用于某一地方的特别法,非经该地居民投票半数以上同意,国支不得制定”。 而且,日本现在还存在天皇制。根据宪法,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其地位以主权所属的全体国民的意志为依据。天皇不再拥有政治上的一切权力,只是根据宪法的规定从事一些形式上和礼仪上的国事活动。 二战后日本政局动荡,各政党分化组合频繁,对整个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产生重大影响。依新宪法建立的政治结构成为日本宪政民主的主要载体。在战后几十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日本特有的政治结构。 日本实行议会内阁制政体。其特点为议会中心、内阁集权、“议”“行”相容、议会内阁互相制约。 根据日本内阁制原则,哪个政党执政,取决于其在议会拥有多数议席或能结盟凑足多数。所以政党活动首先而且主要围绕争夺国会议席进行。只有在国会选举中获胜,政党才能组阁,否则就沦为在野党。政党发挥的影响力也取决于在议会中席位的多少。 议会是政治舞台的中心,但只议政表态,实际的问题,要政府解决,政府的权力又集中在内阁乃至首相手中。日本首相在多大程度上可以集中权力,取决于执政党能否在选举中获得稳定多数及其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相当微妙和复杂。如果首相是党内最大派系的领袖,便

日本国家战略及中国对日战略_楚树龙

得不接受在钓鱼岛海域与中国公务船“并驾齐驱”、各自宣示主权的现状,这是朝钓鱼岛主权问题确有争议的客观事实迈进了一步。但这还远远不够,日本目前仅接受海上存在争议,对空中的争议依然不接受,还不能接受我国公务飞机巡航钓鱼岛的状况。这不正常,不符合钓鱼岛有争议的原状,钓鱼岛主权有争议应是全方位的、立体的,不仅包括领海,也应包括领空。因此,此次我国划设的ADIZ覆盖钓鱼岛区域,正是我国宣示钓鱼岛主权的好机会,同时也为未来我国公务飞机巡航钓鱼岛埋下伏笔。因此可以说,中国划设ADIZ是恢复钓鱼岛主权有争议原状的又一项战略举措。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虽身处东方,却常以“西方人”自居,看不起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然而,从历史的长河来看,“500年西方、1000年东方”,西方的崛起和强大无非是近四五百年的事情,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却曾经引领世界至少1000多年。今天的中国正在强劲复兴,正在恢复历史上应有的国家地位与国际影响,未来的日本也许将再次面临历史的选择,是跟东方走,还是跟西方跑?现在中日关系正逐步向这个历史临界点靠近,日本也许不甘心这种历史宿命,试图有所改变,故不断挑起事端,制造中日关系紧张,试图借域外大国力量,拖拽中国和平崛起的步伐。面对日本这种小国的张狂,我们首先要在战略上看透它、藐视它,但在战术上却不可不防。中国划设ADIZ就是一种战术防范与战略警告,其完全是出于应对当前令人忧虑的东亚安全形势,出于自身安全防御需要,不带有任何进攻和挑衅性质;同时我们也应注意战略协调,力避战略冲突,真正把ADIZ变成和平之区,而不是危机之域。○ 日本国家战略及中国对日战略 楚树龙(清华大学国际战略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说过,“日本是个没有战略的国家”,这话不全对。日本在历史上很多时期具有明确、固执的国家战略,如上个世纪发动对外侵略、占领中国及攻击美国等。现在安倍领导下的日本也有明确的“重振日本”的国家战略。 安倍的日本国家战略集中体现于所谓“正常国家”战略。不止安倍本人,就是日本政治和社会精英及民众中很多人都希望、渴望日本成为一个“正常国家”。这个口号和方针提了几十年,至少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正式提出。“正常国家”成为日本国家和社会二战结束后六十多年来的心愿和国家目标。 所谓“正常国家”就是要改变、摆脱二战后国际社会给日本确定的身份、地位、作用、束缚和限制,使日本成为与世界其他国家、其他大国一样的国家。具体而言,就是要摆脱、改变二战后给日本确立的“战败国”身份,摆脱、改变二战后日本在宪法、军事、安全等方面所受的束缚和限制,使日本重新成为一个在外交、军事和安全等方面完全独立自主的国家,成为一个不受限制的亚洲和世界大国,成为安倍所说的“令人自豪和骄傲”的日本,恢复“明治维新”后日本在近代历史上的“骄傲”和“光荣”。换言之,日本也一直有“日本梦”,也要实现其“民族复兴”的理想和目标,这在以安倍为代表的日本右翼中表现尤其明显。 然而,日本所谓“正常国家”的目标并非要成为真正的“正常国家”或“普通国家”。日本很多时候把“正常国家”的目标装扮得“很正常”,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没有什么区别。事实上,这完全是谎言,是掩饰。安倍等人一年来、几十年来的言行充分证明,日本的“正常国家”战略目标不是要使日本成为与其他亚洲和世界各国一样的“正常国家”,而是要恢复二战中、二战前日本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制约,甚至按自己的意志、利益行事的“正常国家”;重新 11 《现代国际关系》2014年第1期

当前日本的政治经济形势及中日关系

当前日本的政治经济形势及中日关系 观察新世纪之初日本的发展态势,不禁使人想起大阪大学名誉教授森岛通夫1999年在《日本为什么将会没落》一书中作出的预言。他认为,正是20世纪后半期日本发展的成功带来了现在日本无法逃避的失败,在21世纪的后半期,日本即使尚能保持一定的经济水平,也将会变成一个没有影响力的软弱无为的国家。森岛的预言已经开始被事实所印证。 关于当前的日本政治 自20世纪50年代始,和平、民主与独立就是日本国民争取的目标。时至今日,仍不能说这一目标已经真正实现。在当前日本国家政治领域的以下三个方面做出何种选择,对日本能否真正实现上述目标,提高国际地位,增强国际事务发言权至关重要。 (一)政治的民主化 2001年4月26日,森喜朗终于挂相印而去。然而,回顾2000年4 月5日森喜朗上台执政一年来的前前后后,其“政绩”似乎除了让日本政府背上了更多的债务外,就是“错话连篇”,“神之国”一类“失言”不断,使其因继承小渊一手操办的冲绳峰会而得到的较高的支持率一路下跌,尤其2001年2月10 日美国攻击型核潜艇格林维尔号撞翻日本爱媛号渔业实习船事件发生时,森喜朗作为国之最高权力者无视民之死活而沉迷于高尔夫球的表现招致日本国民的强烈不满,2 月末其支持率已降至6%—8%。虽已山穷水尽,森首相却仍对民怨众怒俨然不知,用歪理诡辩自我安慰,说什么“我接到的电话都是鼓励我继续干下去的”、“接到撞船的消息后我已经指派人去进一步调查了”云云,在国民已对其完全丧失信心、舆论传媒纷纷猜测其下台时日的严重环境中,仍坐在首相宝座上发号施令两月有余,并代表国家权力去美国访问,对日本的国家政治运营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有日本学者称,作为首相,尽管面对如此不利环境,但只要他本人不言辞职,则别人不会逼迫他辞职,这就是当代日本政治制度的一大弊病。由此想来,日本国民的全体意志如何在国家政治中得到反映?日本的政治民主究竟是全体国民的民主,还是首相一人的“民主”?抑或自民党一党的“民主”?日本人常说的“日本政治三流”再次得到很有说服力的验证。 面对日本国家政治的这一非合理现状,许多日本人主张的首相直选论颇有市场。按照公正、合理的法律程序进行真正排除金钱政治的首相直选或许不失为根治日本政治顽疾的一帖良药或改革不合理政治制度的一项有效措施。小泉纯一郎4月26 日就任首相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了对首相直选的积极态度,要专门设立私人咨询机构进行研究。问题在于这一主张何时能在日本政治发展中取得优势。如果有朝一日日本建立了相应的制度进行首相直选,一旦首相不称职则可通过选民公决将其罢免,建立起这样的选举体制理所当然会距离真正的政治民主更近一些。 1955年体制崩溃后,日本的政治民主化曾出现了较好的发展趋势。但曾几何时,故态复萌,以联合政权形式出现的自民党为核心的政权与1955年体制下的自民党政权本质上的差别并不大。自民党虽是国会第一大党,但并不能代表日本多数国民。日本计量政治学者小林良彰曾专文分析当前日本选举制度的不合理性,其核心问题是少数选民有可能比多数选民获得更大的权益。2000年6月25日举行的大选中,约1亿选民中有6200万人投票,自民党得票至多不过2000余万张。并且这2000余万张选票中受到金钱污染的数量恐怕不小。时下在日本各政党间的竞选中,决定竞选成败的关键似乎已不再是政策主张能否反映民意,而是经济实力。自民党内何人出任首相由派系平衡力学和长老意志所决定。总之,国家政治离国民越来越远而不是越来越近,这除理解为国家政治民主化的裹足不前或退步之外,还能作何理解? (二)外交的独立性 自80年代末起,日本就有人主张推行大国外交。1990年,栗山尚一在《外交论坛》发表《激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发展》一文,鼓吹日本推行大国外交,引起了世人瞩目。2000年,栗山又发表了题为《对日本外交的期待》的文章,继续鼓吹大国外交。大国外交首先应是独立自主的外交,但栗山始终将维护并加强日美同盟作为大国外交的重要条件。如果处理国际事务时必须看美国的脸色行事,充其量不过二等国外交而已,大国外交何来之有? 持此观点者何止栗山一人。在世纪之交,日本国内对国家发展战略的研究成为热门,这些研究也受到国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选择题绝密考试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绝密考试题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经济格局的核心内容是指( C ) A.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 B.各国的经济实力 C.世界经济体系 D.世界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 3,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内部,各国投票权力大小均实行( ) A.按各国国民生产总值一定比例的原则 B.按各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多少决定的原则 C.按资金份额多少决定的原则 D.按各国自愿认购资金份额的原则 4,战后新殖民主义政策的突出表现是( ) A.马歇尔计划 B.印巴分治 C.“第四点计划” D.洛美协定 5,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出现于( C ) A.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 B.肯尼迪政府时期 C.尼克松政府时期 D. 克林顿政府时期 7,以建立没有贸易壁垒的世界市场为宗旨的是( C ) A.欧洲自由贸易区 B.世界银行 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9,以美元为支柱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最终崩溃于( C ) A.1960 年战后第一次美元危机 B.1968 年美国实行“黄金双价制” C.1971 年美国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 D.1973 年美国第二次宣布美元贬值 10,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A ) A. 有一定联系,但从长远看是相互对立的 B.有一定矛盾,但从长远看是相互促进、并行不悖的 C.无矛盾,完全一致 D.无联系,平行发展 11,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是在 ( D )

A.战后初期 B.60 年代 C.70 年代 D.80 年代 12,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 ( C ) A.民族分裂主义 B.极端主义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新干涉主义 13,20世纪90 年代初的世界政治格局转换的最鲜明特点是( D ) A.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后发生的 B.美国战胜苏联的结果 C.在和平条件下苏联一极的崩溃 D.多极格局已在旧格局中发育成熟 16,两极格局终结,世界进入格局转换的新时期,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C ) A.新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巨大影响 B.作为两极格局基础的雅尔塔体制不得人心 C.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发展成为国际主要潮流 D.世界主要国家实力的消长和力量对比的改变 17,导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的主要原因是( B ) A.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B.1955年5月5日联邦德国正式加入北约 C.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1954年越南人民开展抗法战争 18,“和平演变”战略的提出者是( ) A.杜勒斯 B.肯尼迪 c.尼克松 D.杜鲁门 20, 1969年联邦德国政府提出的“新东方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A ) A.改善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 B.加强同日本的经济合作关系C.调解同中东国家的关系 D.发展同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关系21,20世纪70年代苏美争霸的态势是( ) A,苏联采取攻势,美国处于守势 B.美苏互有攻守 C. 美国采取攻势,苏联处于守势 D. 美苏关系全面缓和 22,以下重要事件中直接导致雅尔塔体系瓦解的有( C ) A.苏联全面改革 B.两德统一 C.欧洲联盟建立 D.美国提出“超越遏制”战略 23,国家间建立和发展正常关系的主要基础是( ) A. 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相近 B.政治经济制度基本相同 C.相互尊重领土完整、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

日本推进_政治大国_战略中_软权力_运用论析

2009年12月第22卷 第6期 阴山学刊 Y I NS HAN ACADEM I C J OURNAL D ec .2009 Vo1.22 No .6 日本推进 政治大国 战略中 软权力 运用论析 徐大超 (南阳理工学院政教部,河南南阳473026) 摘 要:成为 政治大国 是日本所确定的国家战略目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灵活运用 软权力 ,以推进 政治大国 战略。通过增进共同价值观,扩大文化吸引力,打造 地球贡献国家 等外交手段,日本拓展了国际政治空间,提升了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事务发言权,改善了国际形象,为走向政治大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关键词:日本;政治大国;软权力 中图分类号:D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869(2009)06-0112-05 一 成为 政治大国 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不懈追求的国家战略目标。早在1980年,大平首相 提出了日本不能继续做 经济大国!!!政治小国 式的 跛足国家 的要求。1981年,铃木首相宣布日本正在开始第三个新的起点,即要从被动的受益者变为积极的创造者,这意味着日本 第三次远航 的开始。1983年,中曾根内阁公开举起要做 政治大国 的旗帜,提出日本应发挥与经济大国地位相对应的国际作用,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增加其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其后,各届内阁在政治大国问题上虽然提法不同,但对政治大国的内涵理解以及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努力方向是一致的。概括起来,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构筑以美、日、欧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 国际秩序正经历着快速而深刻的变革,尽管旧秩序似乎正在消失,但一个结构合理、能为世界政治提供范式框架和取向的新秩序,还没有建立起来。 [1](P48) 而历史证明,主导国际秩序的国家会比其它国家从国际秩序中获取更多的利益。因此冷战结束后谋求构筑有利于自身的未来国际新秩序问题摆在了日本 面前。1990年初,日本首相海部俊树在致美国总统 布什的信中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即 必须以美、日、欧三极为主导形成世界新秩序 [2](P183) 。 海部在其?首相施政方针演说#中进一步阐明:世界正处在历史性变化之中,日本必须参与构筑国际新秩序,开展 有理想的外交 ,积极参加旨在建立新秩序的国际努力。其后,日本政界和学界对构筑国际新秩序的具体主张各抒己见,但 以美国、日本、欧洲三极为主导,以西方的价值观念为准则,以西方的民主政治理念、民主政治模式以及市场原则为基础 的核心却没有改变。这一主张凸显美、日、欧三极主导的国际新秩序符合日本的利益要求。 2.力争成为未来亚洲秩序的主导者。这是日本政治大国目标的出发点和基础。从国际秩序的角度来看, 国际秩序是由各种亚秩序组成,亚秩序受国际秩序支配。国际秩序管理、协调、控制着各种亚秩 序及其相互关系。 [1](P59) 亚秩序就是地区秩序,其主导者在国际秩序的构筑过程中将起重要作用。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曾反复强调: 欲登世界舞台, 需以亚洲为选区。 [3](P246) 因此,日本在1991年发表的?外交蓝皮书#中提出:今后日本必须对作为国际秩序重要一环的亚太地区的安全与发展发挥真正中心作用。其目的是逐步提高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地位,进而主导地区事务,为走向世界政治舞台奠定基 112 *收稿日期: 2009-09-09 作者简介:徐大超(1969-),男,河南南阳人,硕士,南阳理工学院政教部讲师,主要从事政治学与国际政治研究。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知识结构: [课标要求]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节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一)“光荣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第一阶段:1640年革命爆发,此后,一度建立共和国。 第二阶段: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国王查理二世实行反对英国国教和恢复天主教的宗教政策,违背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意愿,丧失了人心。 第三阶段:“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二)限制王权的法案(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过程:确立) 1、限制王权法案制定的条件 “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当时的有利形势,尽量扩大自己的政治、经济势力,利用他们所控制的议会,通过一系列的法案来限制王权。 2、限制王权的法案: (1)《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 (2)《王位继承法》的内容 3、限制王权法案制定的结果 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了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从而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三)小密室的演变 1、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过程:发展) 内阁起源于“光荣革命”前的枢密院。乔治一世时,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并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阁的先例。到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2、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首相有控制内阁决定的发言权;一切内阁成员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联合起来集体负责;内阁必须得到下院议员的支持,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以向议会谢罪,或解散议会而提前大选,由新选出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 3、内阁制的作用 内阁制的建立使英国的立法机关得以控制行政,但又不降低后者的行政效率,从而有力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四)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 1、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过程:完善) (1)原因 a.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激起工业资产阶级的不满 b.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 c.英国群众斗争的高涨 d.工业资产阶级为谋取参政权进行积极斗争

日本政治大国战略

二、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 (一)提出及其必然性 是国际环境以及日本自身经济实力与国内政治发生变化的产物 1.随着经济实力的壮大,追求相应的国际政治地位已成为自然而然的诉求。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大国意识随之增强,强烈要求建立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 2.国际环境的变化对日本长期以来以经济为中心的国家战略提出了挑战;亚太地区的形势为日本谋求在亚洲的领导地位提供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3.大国主义的政治思潮和新保守主义政治势力的崛起成为日本政治大国的思想社会基础。(二)主要内容 以经济大国的雄厚财力与物力为基础,利用日美政治军事同盟与国际维和行动这两个框架,实现军事大国化,并以亚洲为政治大国化的战略重点,同时谋求提高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最终实现世界性政治大国的目标。 (三)采取的具体做法(目标及手段) 1.加强日美欧三边关系,建立以目美欧为主导的世界新秩序,提高日本在解决世界重大问题上的发言权。 2.立足亚太,谋求建立日本主导的亚太新秩序,力图成为左右亚太局势的地区性政治大国。3.大力推行联合国外交,积极参加国际事务,争取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4.全面增强军事实力,以此作为政治大国的后盾。 (四)实现政治大国战略的有利条件 1、经济大国地位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经济因素的作用明显上升,为日本提供了在国际社会发挥作用的良好机会。 2、日本是事实上的军事大国这奠定了军事基础。(“无核三原则”面临突破) 3、日本具有一定的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影响力。80年代以来,在为国际社会做贡献的口号下,积极参与了国际社会几乎所有重大问题的管理和解决,在有些国际问题上的发言权已经超过了某些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五)日本成为政治大国的制约因素 1.日本对其战争历史问题的态度是重大障碍。日本多年来一直没有彻底清算和认真反省,伤害了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难以得到亚洲国家的谅解和支持。另外,修宪问题也引发了对日本发展路线的忧虑。 2.日本还缺乏大国风范,外交长期追随美国,经济上自我中心主义,过分专注于眼前经济利益,缺乏战略眼光。 3.其实质是重新实行利益分配,必将触动各方既得利益,引发竞争。美国对日本的政治企图一直很不放心,担心日本挑战其霸主地位。如何协调好与美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其前景。 4、近十年来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对扩大外交影响实现外交目标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政治文明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政治文明 一、背景材料 十六大报告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使小康社会的内涵更加深刻和完善。政治文明的提出具有极为丰富的意义;1、政治文明是政治建设理论的一大创新,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构成人类文明的三大存在形态,使人们对人类文明的理解更全面,更完整。2、它使党的基本路线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的三大奋斗目标”都有了具体落实的载体。“富强”,依靠物质文明建设来实现;“文明”,即指精神文明,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实现。“民主”,依靠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来实现。3、政治文明是指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人类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明成果。我党提出的政治文明,是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当然也必须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二、热点分析导航 1.中国特色政治体制框架 江泽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进行了高度概括,他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最根本的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与哲学常识的结合点 ①构成事物的各个部分和要素是相互依存,有机联系在一起。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三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实践。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握中国特色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这是我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规律性的认识。 ③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说明中国特色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初步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框架,它既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模式,又超越传统的社会主义制度模式,它既反映了矛盾着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又体现了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④用发展的观点,说明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与政治常识的结合点政治文明属于上层建筑,它以经济为基础,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政治文明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定了政治方向,为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与政治常识的结合点 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都围绕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核心内容展开的。人民当家作主是指人民民主国家的权利主体是人民,民主政治最根本目的是让人民享受权利,行使权利,参与政治生活。长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并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政治制度适合中国国情,鲜明地体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点,具有自己的优势和强大生命力,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

关于日本“普通国家化”战略的一些思考

关于日本“普通国家化”战略的一些思考 1984年中曾根首相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路线”,即公开向战后的“政治禁区”挑战,摘掉战败国的帽子,彻底清算不适应日本走向国际社会的政治体制和国民意识,改变日本“纯经济大国”形象,确立新的国家战略。 日本向政治大国进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开始重塑其政治大国的自信,尽快摆脱战败国的心态;坚持日美同盟,积极发挥自主性;立足亚洲,协调西方,以经济为后盾,为国际社会做积极贡献。 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冷战格局瓦解,中国崛起,日本的“55体制”于1993年瓦解,日本的“经济泡沫”破灭。日本需要对其政治大国战略目标再次进行确认。小泽一郎在《日本改造计划》中正式提出“普通国家”概念,日本决定坚持其政治大国追求与“普通国家”战略。 日本实施“普通国家”战略的措施很明确。塑造国家意识,强调日本有骄傲的历史,美化他们发动的侵略战争,继续心安理得地祭拜靖国神社。调整安保政策,由“国土防卫型”向“地区干预型”转变。日本曾经提出武器出口的三原则,在1981年1月,日本国会也作出了《关于武器出口问题的决议》,此后日本一直实行禁止对任何国家出口武器的方针。然而,2014年4月1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新的“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对武器出口进行解禁。2014年7月1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解禁“集体自卫权”。日本在国际上也做了许多努

力。比如,1990年1月9日,日本首相海部俊树致信美国总统布什,提出的“应以美日欧三极为主导,形成世界新秩序”。日本还在积极努力想成为亚太主导国家,联合国中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如果撇开日本曾经犯下的滔天罪恶不说,现在的日本算得上是一个积极进取的国家。我隐隐约约记得一个故事,好像是说几个国家的少年在搞生存演习,最后中国少年水喝完了,食物也吃没了,而日本的少年一直有节制地喝水吃东西,到最后也还有剩的。我当时听到这个故事时,心里一阵刺痛。 现如今,当我了解到日本为其“普通国家化”战略所作出的努力时,我不免有些忧虑。日本是一个领土虽小但雄心很大的国家。这说明我们中国的邻居——日本很强大。这不足为惧。可是如果邻家的小孩特别清醒,懂得要努力生存下去,而我们中国的孩子却是稀里糊涂的,都不知道自己国家的梦想是什么,自己担负的是怎样的一种责任,那么这才是最令人痛心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