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粗析与初探_齐思莅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粗析与初探_齐思莅

时计算缴纳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

2.5公允价值模式的运用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强调充分运用市场价格信息,计量未来事项和风险对企业或特定项目的影响,在运用时需发挥主观判断,强调业务的经济实质。新会计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进行了严格限定,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可以运用公允价值。新会计准则之所以对这些交易或事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主要是出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例如,对于企业间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换出和换入的资产,实质上是确认企业非货币性资产的“售出”与“购入”,“售出”资产的公允价与账面价之差即为企业实现的收益。这些交易事项中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采用,克服了因采用成本计价模式而对企业资产价值低估的缺陷,从而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及经营业绩。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为例,如果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同时满足“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的条件下,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未同时符合以上两个条件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而按照税法则认为,只要资产转移就视为资产销售,应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分解为按公允价值销售有关非货币性资产和购买新的非货币性资产两项经济业务进行税务处理,分别计算交纳流转税和所得税。

2.6开办费的处理开办费是指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列于资产负债表长期资产项目,但其实质上是属于企业已经发生的费用。会计制度规定开办费在开始生产经营当月起,一次计入损益。按税法规定应当从开始生产经营月份的次月起,在不短于5年的期限内分期扣除,从而造成当期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间的差异,纳税人在年终申报所得税时,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3解决的思路

税法与会计制度的目的不同,所遵循的原则既有相容之处,又有不同,不能想象让税法完全脱离会计核算,也不能指望让税法完全依赖会计核算。事实上,在与国际惯例接轨方面,会计准则一直走在前面,而由于我国立法程序方面的原因,税法显然相对滞后。这就要求在制度层面上加强税收法规与会计制度的协作。

3.1准则制度的制定者之间应当加强沟通,也就是说,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应当在相关制度出台前征询对方意见,避免因忽视对方规定而导致不必要的差异。

3.2税收法规应借鉴会计制度中合理、有效的成分,尽快弥补其滞后的一些规定,如税收政策应从保护税本,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保护债权人的角度出发,对资产减值准备予以确认。当然,为防止企业计提秘密准备金,税法可以对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加以明确,以保证税源不至于流失。

3.3税务机关应充分利用披露的会计信息,并且应加强会计制度的强制性信息披露义务,以提高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效率。

3.4在准则应用指南制定过程中,应当多倾听纳税人的意见,对实务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加以重视,制定出更加贴近实际,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准则应用指南。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2]税务总局.企业所得税法.

[3]纵实.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J].商业会计,2008.3.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粗析与初探

齐思莅,姚朋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介绍了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对田园城市理与花园城市的根本区别、无贫民窟无烟尘城市群以及该城市的资金来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与中国实际情况相联系,分析了中国的城乡一体化规划原则及其与田园城市理论的关系。

关键词: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城乡一体化

1田园城市理论的概念及要点

1.1概念田园城市是为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的城镇;其规模要有可能满足各种社会生活,但不能太大;被乡村所包围;全部土地归公众所有或者托人为社区代管[1]。从广义上讲,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并不单纯是一种形式上的或是图面上的城市规划,实质上是一种对社会的改革,即对构成社会并对社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的城市风貌、城市有机体的总体规划。不仅包括了城市的总体布局与周围城市的关系,同时很大一部分是针对影响城市发展的各有机体方面的规划及安排。从而解决不断畸形发展

的大城市带来的种种问题,阻止大城市无节制地发展。该理论具有极大的超前性,甚至超越了很多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规划界将其称之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1.1.1田园城市的理论模型霍华德的城市规划理论模型(即落实在图纸上的城市模型)为:田园城市建在6000英亩的土地中,其中心城市面积

1000英亩,农业用地5000英亩。

城市的形状可以是圆形的,从中

心到边缘为1240千码[1](图1.1)。

具体到城市的分区来说,整

个田园城市分为6个相等的分区,

是由6条美丽壮观的林荫大道来划分的。每条林荫大道的宽度是120英尺,从中心通向四周,把城市化成6个相等的分区,中心是一块5.50英亩的圆形空间,布置成一个灌溉良好的美丽的花园;花园的四周环绕着用地宽敞的大型公共建筑——

—市政厅、音乐演讲大厅、剧院、图书馆、展览馆、画廊和医院。其余的空间是由一个被称之为水晶宫的大型玻璃连廊包围起来的中央公园,面积为145英亩。水晶走廊内的中央公园的游憩用地十分宽阔,可供全体居民方便使用。环绕中央公园的水晶宫即使在天气条件很恶劣的情况下也能吸引居民前来。工厂的产品也可在此出售。水晶宫成为了田园城市中的冬季花园,并且它环形的特点使得每一处的居民都能够很方便的前来,最远的也在600码内。从水晶宫向外是5号大街,第5大街外的建筑轴线均以同心圆的方式面向着中央花园。从5号大街向外是4号大街,而后是宏伟大街。这条大街宽420英尺,长度约为3英里。相当于形成了一个115英亩的巨大的带状公园。带状公园既分割了所谓的内外城,其可达性和视觉上的通透又使内外的居民方便来往,从而联系了内外城。大街上有6所学校以及一些教堂,面临宏伟大街的房屋是按照新月形性布置的,既增加了街道的长度又扩大了视野。城市的外围有工厂、仓库、牛奶房、市场、煤厂、木材厂等,都靠近环形铁路,大大节省了运送货物的时间和费用,减少了交通流量和道路的维护费用。

城市周边的农业用地分属不同的单位,这些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经营方式或者自己的耕作体制决定对这些用地的使用及管理方式,从而探索出一条能够向市政当局提供最高租金的农业经营方式。同时采用在每一个分区建立商店或供应站

的方式,向从事农业的

居民提供自然的市场。

同时,并不将城市作为

唯一的市场来加以限

制,从而使得人们有了

更多的选择权利,即一切以人为出发点。(图1-2)

1.1.2田园城市理论产生的必然性及其依据——

—三磁铁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工业革命,经过100年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大城市的范围不断扩张,遍地布满大城市。城市机构以及交通生活系统臃肿庞大,不堪重负。城市的畸形发展导致了更大的环境问题,无论是对城市还是对乡村来说这种影响都存在。大城市人们生活环境恶劣和肮脏,乡村由于缺少劳动力,其发展面临停滞的境地。如若不采取措施改善农业劳动者的处境,那么向城市移动的农村人口还将不断增加。罗德斯医生在人口统计大会上提请大家注意:来自英格兰的农村移民在持续增长。兰开夏和工业地区的60岁以上的人口占35%,而农业地区竟占60%以上[1]。

因此,人们提出了如何面对当前的主要问题,如何制止农村劳动力的外流,劳动者怎样能够返回故土,乡村工业怎样返回农村等一系列的疑问。于是田园城市应运而生。在霍华德的《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中对其理想的城市进行了系统描述,由此引出“如何解决人口流动的问题,实现这一理想”的问题。

要真正解决这一旷日持久的问题就要进行大量的分析,找到人口向大城市密集的真正原因——

—一种诱惑力,即霍华德所提出的引力的概念。大城市比乡村对于普通的男女老少来说更具有吸引力和诱惑力,大城市的工资明显要高于乡村,同时物质享受也要高出乡村。并且,在大城市能够享有比乡村更好的前途与社会机遇。但是大家对此的看法却不禁相同,他们认为人民只能有两种选择,并且只能择其一。人民要么只能选择对人类社会的向往,或是选择乡村的淳美的风景。人们一直有这样的谬误,人民要么只能在农村从事农业,要么就从事其他的职业;拥挤的有碍健康的城市是经济科学的必然结果。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必然分开!但事实是,除了这两种选择之外还有另外的一种选择,那就是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把一切城市生动的、高享受、高收入的特点和美丽的自然的乡村生活和谐地组合

起来。这种组合将是我们梦

寐以求的,人们不会再从家

乡向城市流动,人们会很自

愿地从拥挤的大城市中投入

到这种生活的怀抱中去的。

这就是田园城市的理论基础

——

—三磁铁理论。(图1-3)

左边的磁铁:城市-远离自然;社会机遇;群众相互隔阂;娱乐场所;远距离上班;高工资;高地租;高物价;就业机会;超市劳动;失业大军;烟雾和缺水;排水昂贵;空气污浊;天空朦胧;街道照明良好;贫民窟与豪华酒店;宏伟大厦。

图1-3

右边的磁铁:乡村-缺乏社会性;自然美;工作不足;土地闲置;提防非法侵入;树木、草地、森林;工作时间长,工资低;空气清新;地租低;缺乏排水设施;水源充足;缺乏娱乐;阳光明媚;没有集体精神;需要改革;住房拥挤;村庄荒芜。

下面的磁铁:城市-乡村-自然美;社会机遇;接近田野和公园;地租低;工资高;地方税低;有充足的工作可做;物价低;无繁重劳动;企业有发展余地;资金周转快;水和空气清新;排水良好;敞亮的住宅和花园;无烟尘;无贫民窟;自由;合作。

磁铁的中心部分:人们将何去何从?[1]

三磁铁的图解说明了如何将城市和乡村的各自特点吸取过来,加以融合并形成一种具有新的特点的生活方式,展示了城市和乡村各自的优缺点,并且用城市-乡村的特殊方式取长补短,避免了缺点。城市磁铁与乡村磁铁相比具有前途广,资金多,工资高等优点,但这些优点被地租高,高物价所抵消。乡村磁铁具有美丽淳朴的特点,但是她却因孤陋寡闻被人耻笑没有社会交往,并且身无分文。但是人类的社会和自然的美丽景色应该兼顾。这两种磁铁应该合二为一,这种结合无疑会迸发出新的生活方式。所以说田园城市其根本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这样的城市——

—乡村磁铁。

1.2田园城市的主要特征

①以区段作为构成城市

的基本单元。

②土地使用为同心圆带

状分布

③辐射状的林荫主干路

④具有145英亩的被水晶宫所包围的中央花园

⑤将农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相结合,将城市和乡村结合,形成城乡一体化的都市

2社会城市

2.1社会城市的形成一座田园城市的人口是32000人,其中城市30000人,乡村2000人。霍华德的社会城市认为,这座田园城市应在乡村地带不远处靠建设另外一座城市来发展,这样新城和旧城就都拥有自己的乡村地带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逐渐形成一个城市群。社会城市的总人口只有25万人,中心城市5.80万人,每个周边城市3.20万人。这样的城市并不是一个母城和卫星城市的关系,而是一个新的城市群。一旦小城市发展到一定得数量,就应该精心组织,形成一个政治文化的团体-社会城市。即使是身处2个城市中,由于交通的快速发展,人们将会很快地从一个城市到达另一个城市,就好像生活在一个大社区中一样。此种做法必须要遵守在每个城

市的外围都应严格限定一条乡村带的原则,否则就会出现因乡村地带不明确,造成类似我国某些城市的摊大饼现象。同时社会城市远不是建立一个田园城市群那么简单。由于交通的快速发展,人们彼此之间都将比住在拥挤的城市中靠得更近,同时能够生活在优美、健康的环境中。

2.2社会城市——

—无烟尘污贫民窟地城市群社会城市的结构形态就是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1]。

①一个面积12000英亩,人口58000的中心城市和若干个面积9000英亩,人口32000人,名称和设计各异的田园城市,共同组成了一个由农业地带分割的总面积66000英亩,总人口250000的城市群,即社会城市。从中心城市的中心到各田园城市的中心约4英里,从中心城市边缘到各田园城市边缘约2英里。

②各城市之间的放射交织的道路,环形的市际铁路,从中心城市向田园城市辐射。在交通、供水和排水上,把社会城市联成一体。

③在田园城市四周有自留地,在城市之间的农业用地上,有新森林,大农场,癫痫病人农场,水库和瀑布,疗养院,工业疗养院,流浪儿童之家,戒酒所,精神病院,农学院,盲人学院,墓地,采石场,砖场等。

2.3社会城市形成的意义社会城市是一种全新的城市规划理论与方向,如果能够真正实现,将会引起一场强烈的社会变革,会使得人口从大城市逐渐流动到新的社会城市中去。身处社会城市中的人不仅会获得在大城市的各种便利,还可享受到乡村的田园美景,以及淳朴安逸的生活方式。人们可以通过快速交通系统来相互联系,摒弃了传统的乡村的给人以孤寂,缺少交往的感觉。有些人甚至认为,社会城市可以作为一个新的国家的建设标准。

霍华德曾经说过:“当简单的事实被牢牢掌握以后,社会的剧烈变革就会开始。”但是霍华德的估计太过于乐观了,他的思想并没有得到太大的重视,他所建的莱奇沃思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最终社会城市的理念也没有实现。

3田园城市的收入来源

3.1田园城市的收入——

—农业用地的地租田园城市与其他大城市在收入方面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其收入全部来自于地租。这样做的用意是表明,如果把理应由当地各承租人支付的地租缴入到田园城市的金库,就足够支付各种资金。同时由于各种临近农业用地的市场的建立以及因城乡结合所致的经济健康发展,并且由于垃圾治理等方面资金的减少,以及有效的环境治理,田园城市的农业承租人乐意缴纳更多的地租,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

3.2田园城市的收入——

—城市用地城市用地的收入主要来源依然是地租的形式。从住宅用地到工厂、仓库、市场等的税租大约是50000英镑。

总体收入是农用用地与城市用地地租之和,约64000

英镑。这些资金将用于支付地主地租或购地贷款的利息,用于偿还基金和在别处由地方税收支出的项目。

4田园城市与花园城市的区别

田园城市与花园城市有本质的区别。首先,田园城市强调的是一种城市规划的改革,一种包括城市有机体、城市风貌以及城市总体运作、城市行政管理等一系列社会生活与城市建设上的一场重大革命,并不仅仅是工程质量等方面的问题。花园城市是对霍华德的“GardenOfCity”的一种片面的翻译方式,它只强调了工程技术或是细部方面的问题,认为是美丽如花园的城市,把注意力放在了园林艺术的手法上。所以说与田园城市有本质的区别,花园城市只是田园城市局部的手段而已。

5霍华德田园城市的范例

霍华德在晚年时开始把全

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莱奇沃思

和韦林两座田园城市的建设上。

1903年,田园城市协会在莱奇

沃思购买了一块土地,成立了

第一个田园城市公司,开始建

设第一座田园城市。这座城市

距伦敦64km,但是到1917年

才有18000人口。(图5.1)。

1919年,又在韦林购买了一座

狩猎场,建设了第二个田园城

市(图5.2)。遗憾的是这两座

城市都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

6田园城市理论与中国国情

相联系——

—城乡一体化的规划

方式

6.1中国城市规划的现状与背景中国的城市规划师大多将城市规划看成是图纸上的作业,没有将城市作为一个有机体来看待。城市规划的优劣大多取决于他们的制图能力及他们所作图纸的图面效果,并没有将当地的文化、地理等因素统一考虑,更不用说一切为了人的利益。基本上是规划师花几天时间在城市踏勘,然后回到工作室埋头苦画,流行什么图案就画什么图案,导致城市失去了自己的特色,规划设计成为了一种流水作业式的工作方式。从根本上失去了城市规划的意义了。更有甚者,有些领导并不提倡调查研究,而是盲目的崇洋媚外;有些领导独揽大权,城市规划师甚至成了画图匠,其他人都得靠边站;某些人贪图巨大的经济诱惑,不考虑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了具有诱惑力的,但根本不合情理的规划方案,却由于这些人拥有强大的权力后盾能确保方案的实施。这种花费巨资的规划只能称得上是城市化妆品的规划,完全摒弃了城市有机体中各个环节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任何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虽然100年前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是一种幻想色彩很浓的理论。但是,有很多效仿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建立的城市,由于乡村地带划分不明,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摊大饼现象。这些城市在城乡结合部表现的不是霍华德所描述的美丽的景致和生活,而是脏、乱、差的特点,并且这种城市还有越摊越大的危险。

6.2中国的城乡一体化规划霍华德田园城市所倡导的就是城市-乡村的结合,正符合我国提出的城乡一体化的规划原则。在我国,乡村是指城市以外的一切地域,严格地说是城市建成区以外的空间地域系统。城市与乡村的关系要经历3个阶段,分别是:乡村支援城市;城乡独立发展;城市与乡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即城乡一体化。多数发达国家已经达到了第三阶段,而我国经过多年的改革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城乡矛盾成为中国发展中的重要社会问题,主要包括城乡经济格局不合理;城乡建设无序,生态环境恶劣;人地关系日益紧张;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接合部矛盾突出等。

目前,中国的城乡一体化主要是结合城市规划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调控城乡土地的使用,让城市与乡村的发展相互联系,相互衔接,并通过将农田、水体和森林作为绿地景观引入城市,使城乡融为一体。但是,根据霍华德所提出的田园城市的城乡一体化,中国现在所作的似乎还很表面化,完全将其称之为城乡一体化是不妥的。城乡一体化应该是一种多元化、多要素、多层次的复杂有机系统。不仅包括城市的布局,还包括城乡经济、社会及自然等大系统,涉及社会制度,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物质环境建设及城镇系统等诸多子系统。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大目标,现在中国所做的只不过是其总体目标中的局部手段而已。真正意义上的城乡一体化应是对城乡政治,经济,社会,人口,文化,生态,环境,技术,信息,住房和土地空间等进行综合整体性规划,形成类似于田园城市的点线面的结构形式,通过各城镇(点),各中快速交通系统,林带等(线),以及大量的乡村地带(面)形成积极的、良好的城市群系统。并在注重交通系统、行政管理、资金收入的同时注意城市、乡村及城乡结合部的环境保护与生态景观规划设计,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M].金经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第3版.

[3]沙尔霍恩·施马沙伊特.城市设计基本原理[M].陈丽江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4]王建国.城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第2版.

[5]万艳华.我国城乡一体化及其规划探讨[J].华东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2,6(19),第2期.

[6]杨荣南.关于城乡一体化的几个问题[J].城市规划,1997.

[7]陆学艺.社会结构的变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图5.2韦林

图5.1莱奇沃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