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十岗乡总体规划说明

三十岗乡总体规划说明

三十岗乡总体规划说明
三十岗乡总体规划说明

三十岗乡总体规划说明

【字体:大中小】【2009-4-28】【编辑:本单位】【关闭】

第一章规划总述

一、三十岗乡概况

(一)自然概况

1、区域位置

三十岗乡位于合肥市区西北部,地处东经117。03’42”-117。10’21”,北纬31。51’58”-31。57’57”,北与长丰以滁河为界,南临董埔水库,与蜀山相望,东与大杨镇相临,西与肥西县一条自然河流相隔。全乡东西长8.2公里,南北宽5.4公里,总面积32.58平方公里。人口1.4万,面积32.4平方公里。距市中心15公里,连接合淮公路的魏武大道直通本乡,大姚路(柏油路面)经姚庙大桥与长丰、肥西相通。已经完成路基的合阜高速公路贯穿全乡,交通便捷。

2、地形地貌

乡域内地形为岗冲起伏的残丘,属八岗九冲典型的江淮分水岭的脊椎骨,南低北高,东低西高,波状起伏,土地瘠薄,畔畈交错。乡域内土质大部分为黄白土,兼有少量的褐粘土,北部滁河沿岸为黄砂土。全区平均高度为30~40米上下。

3、气象气候

该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

气温:据1967~1999年33年气象资料(下同)记载,年平均气温17℃,以1978年平均气温19℃为最高、1969年平均气温14℃为最低;7、8月份为最热,平均气温27.6℃;1月最冷,平均气温1.1℃。气温年较差26.5℃。春秋两季气温升降率较大,平均每月以6℃左右的幅度上升或下降,东夏两季气温变化较小。极端最高气温,大多数年份在35℃到38℃之间,其中以1967年的40℃为最高;极端最高气温,以1969年的-17.8℃为最低。气温日较差,春秋两季较大,平均为9.8℃,其中,最大为10月份的10.5℃,最小为7月份的7.7℃。

日照、积温和风速:年平均日照时数2163小时,日照率为49%,4~10月日照时数占年平均日照时数的65.3%。>0℃的积温为5498℃,≥5℃的积温为5235℃,持续日数为264天;≥10℃的积温为4886℃,持续日数为226天。风向:春季多东南风,平均风速为2.8~3.5m/s;

夏季多南风和偏南风,平均风速为2.7~2.8m/s;秋季东风多于西风,平均风速为2.6~2.7m/s;冬季多偏北风,平均风速为2.6~3.5m/s,一年以东南风和南风频率最高。

4、河流水系与水文地质

该乡位于江淮分水岭南侧,属于长江水系。滁河干渠自西向东,紧靠北部环绕本乡,西有自然河自北向南流往董埔水库,境内有明星水库、王大塘水库,乡域地下水资源丰富。

滁河干渠流经三十岗乡的西、北部,为渭史杭总干渠的组成部分,于新民坝接大潜山总干渠,全长89.91公里,总灌溉面积达355.5万亩。规划涉及段的设计流量为31立方米/秒,灌溉面积55.8万亩。

董埔水库位于乡域南界,为合肥市主要饮用水源地之一,其迳流面积207.5平方公里,总库容2.42亿立方米,常年蓄水6000~7000万立主米。

5、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土地总面积为3258.13公顷,其中耕地面积858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596公顷,合0.89亩。土壤酸碱度适中,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主产水稻、小麦,兼产大麦、豆类、山芋、玉米、高梁和棉花、花生、芝麻、油菜籽、烤烟、薄荷以及蔬菜、瓜果等。

(2)植物资源

值被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兼有,以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区居多。自然值被在丘陵、岗地以疏残林和灌木林为主,覆盖率较低。值物类别如下:

水本植物类:主要有用材林木、经济林木两类。其中,用材林木主要有槐树、柏树、松树、杨树、榆树、梧桐、竹等;经济林木如桃、杏、梨、柿、桑、茶等。引进树木主要有水杉、油桐、杜仲、枫杨、油茶、银杏、雪松、国外松、法梧、冬青等;野生灌木主要有千年矮(俗名)、老鼠花(俗名)、野蔷薇等。

草本植物类:主要与一些花卉在一起,草本花卉主要有荷花、风仙花、大丽花、美人蕉、代代红等。此外,玫瑰、月季、蔷薇、桂花、金银花等比较多。

(3)动物资源

动物资源丰富,品种繁多,野兽主要有黄鼠狼、兔、鼠类、草狐、野猫昭、刺猬;野兽主要有喜鹊、乌鸦(少)、野鸡、天鹅、野鸭、鹭鸶、鹰类、斑鸠。丹顶鹤(少)、鸳鸯(少)、啄木鸟(少)等;鱼类主要是淡水鱼类,有青鱼、草鱼、鲢鱼、鳍鱼、鲫鱼、黑鱼等;甲贝壳主要有虾、蟹、龟、螺等;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主要有青蛙、蟾蜍、蛇等;昆虫有蝉、蝴蝶、螳螂等。

(4)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尚没有发现,仍需要进一步探明。

6、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频繁,主要是天气灾害,以旱灾威胁最大,其次是雨涝、低温、大风、冰雹等。天气灾害的因素很多,夏涝多因梅雨季世连阴雨和大暴雨所致;入伏后副高稳定,控制江淮之间,造成伏旱;秋季常受南下冷高压控制,造成秋旱。氢1967~1980年的14年资料分析,共出现旱、涝灾害43次,平均每年3次,其中干旱26次,约每年2次,雨涝17次,约每年1次。旱多于涝,其中伏旱连秋旱,平均3年两遇。是发生机率最大的灾害。

而且县境处于分水岭一带的农业生产的危害尤为重要。

(二)建制沿革

三十岗乡解放初期属肥西县岗集区,1958年划归合肥市郊区管辖,成立园林松社,1968年并入优胜公社,1973年又从优胜公社分出,成立三十岗人民公社。1983年农村体制改革,撤社建乡,成立三十岗乡人民政府,乡政府驻地三十岗至今。

三十岗集镇又称火龙三十岗,相传此地坐落于两条龙之间,很久以来当地居民砌炉灶时,只能拐烟囱,不能直砌上去,否则会触怒火神,而火灾降临全村,故附近村民将此地同为火龙地,集镇由此而名。

三十岗镇在解放初期是附近地区的物资贸易集散地,市场景象十分繁荣,后来由于国家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以及兴修滁河干渠阻断了部分通往三十岗集镇的交通,导致了三十岗集镇逐渐衰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三十岗集镇建设得以恢复和逐步发展。

三十岗乡境内陈龙村有古城遗址一处,是三国时魏扬州都督满宠为抵抗吴军所筑的合肥新城,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年。城址为长方形,现土筑城墙已倒塌,尚存18个大小不等的土墩,为合肥市重点保护文物。1979年冬人们在遗址上,还出土了“铁撞车头”、“铁逆须钉”等三国时期的防御兵器。

(三)行政村

1、三十岗村

三十岗村位于三十岗乡中部,村民委员会设在三十岗,下设14个村民小组,11个自然村。现有农户576户,人口1802人,耕地面积1673.5亩,人均耕地面积0.93亩。农业以种植粮油为主,兼种部分经济作物(主要有良种西瓜)。村内有两条支渠通过,水利设施条件较好。

2、崔岗村

崔岗村位于三十岗乡西部,村民委员会设在崔岗,下设12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村。现有农户301户,人口1180人,耕地面积1547.8亩,人均耕地面积1.31亩。农业以种植粮油为主。其北部有滁河干渠,东、西均有天然河沟。

3、瞿咀村

瞿咀村位于三十岗乡西部,村民委员会设在瞿小郢,下设14个村民小组,10个自然村。现有农户370户,人口1765人,耕地面积1707亩,人均耕地面积0.97亩。农业以种值粮油为主,兼种部分经济作物(主要有良种西瓜)。其北面有滁河干渠通过。

4、堰稍村

堰稍村位于三十岗乡西部,村民委员会设在磨坊,下设13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村。现有农户338户,人口1398人耕地面积1983.7亩,人均耕地面积1.42亩。农业以种植粮油为主。其北部有雷郢自流支渠和明星水库(小二型水库)一座。

5、陈龙村

陈龙村位于三十岗乡中南部,村民委员会设在三十岗,下设15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村。现有农户542户,人口1854人,耕地面积2241.8亩,人均耕地面积1.21亩。农业以种植粮油为主。村内有官塘支渠通过。另外,村域内有合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合肥市古三国新城遗址。

6、东瞿村

东瞿村位于三十岗乡东部,村民委员会设在魏武大道北侧,下设8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现有农户358户,人口1178人,耕地面积961.6亩,人均耕地面积0.82亩。农业以种植粮油为主,村以下企业创业值114万元。

7、风景村

风景村位于三十岗乡东部,中科院合肥分院北面,村民委员会设在魏武大道北侧,下设8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村。现有农户367户,人口1328人,耕地面积942.7亩,人均耕地面积0.71亩。农业以种植粮油为主,兼种部分经济作物,主要有种子、西瓜、藕、蔬菜等(该村有两个专业蔬菜村民小组);该村区域内有合肥二十一中学和乡转瓦窑厂一座,村办企业有运输队、加油站、百货商店、粮食工厂等。

8、柴冲村

柴冲村位于三十岗乡东部,村民委员会设在柴冲,下设10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村。现有农户301户,人口1070人,耕地面积1530.2亩,人均耕地面积1.43亩。农业以种植油为主,兼种部分经济作物。

9、汪堰村

汪堰村位于三十岗乡北部,村民委员会设在卫冲,下设10个村民小组,11个自然村。现有农户331户,人口1078人,耕地面积1291.42亩,人均耕地面积1.20亩。农业以种植粮油为主,兼种部分经济作物;村办企业以粮油加工和商业服务为主。

(四)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综合经济

2006年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446万元,比2001年增长0.9倍;农业总产值6944万元,比2001年增长1倍;工业总产值2200万元,比2001年增长5.8倍;财政收入308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亿元,比2001年增长2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4816元,年均增长388元。

2、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按比价计算,1996-2002年,三十岗镇GDP年均增长率为3.82%。

3、国内生产总值变动因素

按90年不变价计算,1996~2002年,三十岗镇GDP净增长538万元,年均增长率为3.82%,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增速缓慢的主要因素是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过大,接近80%,二、三产业比重较低,特别是第二产业权占11%,而第二产业一般对GDP贡献较大,增速较快。第一产业因受自然条件约束和影响较大,一般增速不可能较快。

4、招商引资

截止2002年,三十岗镇协议外资260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813万元;第二产业1500万元;第三产业388万元。实际到帐资金313万元。

(五)人口

1、人口概况

2、人口变动

从整体上看:三十岗总人口变化总体呈现增长势头,截止2001年增长缓慢,年均仅增加61.5人,唯2002年增加较多,达337人。

三十岗人口历年概况单位:户、人、年

资料来源:1997~2002年三十岗乡人口资料

资料来源:1997~2002年三十岗乡人口资料

3、人口结构

就业结构:2002年,三十岗全乡共有从业人员8500人,其中第一产业7860人,占从业人员的92.5%;第二产业305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6%,其中工业从业人员171人,占

从整体来看,三十岗乡村就业结构中,仍然以农业生产为主。

年龄结构:2006年,三十岗乡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6%,65岁以上老人比重为8.2%,虽未达到10%,但未达到10%,但已向10%靠近。详见表。

资料来源:三十岗乡乡镇府调查数据

文化结构: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三十岗乡人民的文化程度以小学和初中

为主,其中未上学人口占13.7%,小学程度的占36.3%,初中程度占38.6%,高中和中专

程度占7.1%,拥有大专及以上文凭的权占总人口的0.7%,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文化构

二、规划编制背景

(1)“极化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

合肥市城市正在快速发展之中,处于极化阶段,极化阶段的城市就像海绵一样,吸引着周边的人财物向城市集中。改变分散状态,促使人口和经济向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中心村集中,调整行政建制,实行合理撤并和农业规模化经营,以形成强大的中心城市和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带动和组织全市的发展。庐阳区作为城市的有机部分应顺应城市的极化发展,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2)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

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是我国的城乡建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是我国城乡建设走向和谐的重要指导思想,为城乡规划建设提出了新的工作准则。“新法”的第一条明确规划是“为了加强城乡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制定本法。”关键词是协调、改善、促进、可持续、环境。这些用词表明依主观判断来计划确定的路行不通,更多的是要让“规划”发挥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的协调作用,通过规划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

(3)安徽省旅游业发展迅速

2005年3月,安徽省提出“经济东向”,即“大力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加快融入长三角”战略以来,安徽全省上下一致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长三角的无缝对接,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尤其是旅游业发展速度惊人:据统计2005年安徽省接待入境旅游者63.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3%,旅游外汇收入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3%。而三十岗乡优越的生态环境、紧邻合肥市中心区的区位优势是发展旅游业的绝佳条件。

在大发展、大建设背景下,合肥新桥机场、合阜高速、魏武大道(魏武大道)拓宽等建设项目更是直接与三十岗乡的发展建设相关。三十岗乡应抓住合肥市“大发展、大建设”和旅游快速发展的机遇,及时规划用地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乡镇面貌,促进经济的快速、可持续。

三、相关上位规划解读

1、合肥市总体规划

合肥市总体规划重提出了“强化省会理念,规划现代城市”的城市建设思想,力图在思想上和建设中破旧立新,将合肥打造成现代化的,符合省会城市身份的大城市,为合肥市的建设在战略层面指明了方向!

根据合肥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合肥市城市人口达到350万,城市面积也将达到350平方公里,成为“宁郑汉”之间最大的区域中心城市。合肥市将按“141”发展战略着力构建现代化大城市框架,城市空间布局在现有风扇形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与周边城镇呈一体化发展,并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空间结构形成“141”的发展态势。

同时提出“工业立市,科教兴市”的城市发展策略。工业发展迅速,为了鼓励工业发展,合肥市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工业发展的土地、税收、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优惠政策。建立了五大工业组团,重点做大、做强八大产业。

合肥市总体规划中还明确提出将三十岗乡撤乡并镇,与三十岗乡相关的规划项目有新桥机场、环湖大道(即魏武大道)改建以及相关市政管网规划等。

因此,本次规划立足于合肥市总体规划的目标、策略,以建制镇标准进行编制,路网、市政等设施与合肥市总体规划相衔接。

2、合肥市域中心村布点规划(2006-2020)

合肥市域中心村布点规划在三十岗乡范围内的中心村布点规划中包括柴冲、风景、东瞿、陈龙、汪堰、瞿咀、堰稍、崔岗八个中心村,并提出“以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出发点,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数量与质量、建设与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效益的统一,促进村庄建设与资源合理利用”的规划目标。

3、其它相关规划和条例

《三十岗乡土地利用规划》、《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等相关规划和条例是本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依据。

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4.《中华人民共和国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2000年);

5.《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建设部2002.2);

6.《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

7.《合肥市总体规划》(2006~2020);

8.《合肥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

9.《合肥市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2003);

10.《合肥市庐阳区城乡一体化规划》;

11.《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1-2010)》;

12.《三十岗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划纲要》;

13. 其他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

五、规划指导思想和重点

(一)规划指导思想

1、城乡统筹、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与“合肥总体规划”衔接,按照合肥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要求,从区域整体出发,力求溶入城市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合理分工。

2、“生态规划”的思想

生态环境是三十岗乡发展的最大优势,充分考虑三十岗乡三面环水,紧临合肥市的“大水缸”——董埔水库上游的环境优势,以“生态规划”的思想为指导,将三十岗乡规划建设为生态型城镇。

3、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思想

发展是硬道理,只有产业发展才能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但是三十岗乡的敏感的生态区位又要求产业发展必须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对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科学、合理定位,使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同时优先建设好基础配套设施则是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先决条件。

4、突出地域特色和发挥地方优势思想

区位条件、生态环境、特色种植业以及历史文化遗存这几个方面是三十岗乡区别于其它乡镇的最显著特色,也是三十岗乡乡镇建设和经济发展上的最大优势。从规划层面将这些特色在乡镇建设和经济发展加以反映,才能使三十岗乡,一支独秀,全面提高其对外竞争力和吸引力。

5、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统筹兼顾、综合部署思想

规划针对未来、必须要有超前意识,但这种超前意识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因此,一切规划应从实际出发,使总体规划牢牢地建立在现实的根基之上。此外,总体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各要素之间关系复杂,这要求总体规划统筹兼顾、综合部署,做到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生产与生活相结合,远近期相结合,使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均衡得当,全面提高城镇整体素质和综合功能。

在三十岗乡总体规划过程中,一切从现状出发,而又不完全局限于现状。规划过程中不仅考虑到三十岗乡自身发展的要求,同时,还应考虑合肥市、庐阳区等各层次规划对三十岗乡的要求和影响,注意与其衔接。

(二)规划重点

根据制约三十岗乡的因素,确定本次规划重点如下:

1、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辨正关系

2、建设用地发展方向和用地结构与合肥市发展的关系

3、产业发展策略与模式

六、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

1、规划期限

结合三十岗乡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确定本次规划期限为

近期:2008-2012;远期2013-2020

2、规划范围

乡域规划范围以三十岗乡的行政界限为边界,总面积32.58平方公里。

第二章乡域镇村体系规划

一、竞争力SWOT分析

随着区域要素的改变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三十岗乡将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本次规划通过从区位条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基础等诸方面的分析,合理确定出三十岗乡在宏观区域发展中存在的竞争优势和制约因素,以期为后续规划内容提供一些指导性建议。

(一)优势(Strength)

1.区位优势

三十岗乡隶属合肥市庐阳区,乡政府所在地距离合肥市中心区仅22公里,为合肥市北部重要的门户和屏障。乡域位于董埔水库北部,魏武大道贯穿全乡东西,南北贯穿的合肥到阜阳的高速公路即将建成,西北与新桥机场相望,具有十分优越的潜在区位优势。随着高速公路的通车和新桥机场的建成。

同时三十岗乡与科学院合肥分院和省农科院毗邻,有利于加快科技投入,提升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的质量和档次。

2.环境优势

三面环水,北面为滁河干渠,西、南面为南淝河上游和董埔水库。由于多年的生态保护,区内空气清新,植被繁茂,绝少污染,是合肥市市域范围内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3.特色经济——绿色无公害农业优势

近年来,三十岗乡发展的早熟无公害西瓜已经成为三十岗乡在合肥市场上的名片,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三十岗乡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做了很好的广告。三十岗乡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利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引发环境污染,使人们日益关

注自身的健康,绿色无公害产品将成为市场主流,可发展新、精、优、特、稀的农产品,服务合肥市。

4.政策优势

合肥市制定工业立市发展战略以来,工业发展迅速,为了鼓励工业发展,合肥市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工业发展的土地、税收、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优惠政策。位于合肥市市区边缘地带的乡镇也在工业发展的大环境下纷纷开发了工业项目。隶属于庐阳区的三十岗乡应该充分把握这种政策优势,发展适合的工业项目,建立工业园区。

同时,行政区划调整后,三十岗乡隶属合肥市庐阳区,庐阳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三十岗乡的经济建设发展,根据区情实际和经济发展趋势,下一步庐阳区经济发展将重点实施三大战略。即民营化战略、城市化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农村城镇化的总体要求,分层次、全方位推进庐阳区城市化进程。大力实施“融入城市”工程,采取园区建设安一批,水库建设转一批,小城镇建设吸纳一批的办法,不断减少农业人口,5年内使庐阳区的城市化率达到90%发上。逐步将杏化村、大杨两镇大部分地区融入市区,适时将三十岗乡撤乡建镇。在注重量的转型的基础上,更重促进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空间结构和思想观念上的城市化转型。最终形成庐阳区城区中心高楼耸立、近效现代住宅小区连片、远郊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环线林带绿树葱茏、两大水库碧波荡漾、产业园区和现代农民住宅星罗棋布的城市化格局。

(二)弱势(Weakness)

1.中心城镇规模较小、结构分散、吸引力小

2006年,三十岗乡乡政府驻地三十岗人口共1794人。中心集镇区人口规模远低于1984年国家建制镇设立标准(总人口在2万以下的乡,集镇区非农业人口超过2000人),也低于国家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中一个居住小区要求的最低7000人的人口标准,集镇区人口规模亟待大幅度提高。同时集镇区建设用地也呈带状分布,结构分散。

由于人口规模小,结构分散,社会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难以配套,造成人口集聚力较小,远没能对村镇体系形成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2.乡村居民点数量较大、人口规模较小,不能完全适应城市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现状乡域范围内共有9个行政村,约107个村民组,行政村平均人口规模为1119人,村民组平均人口规模仅为136人。较低的村庄人口规模不利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和社会服务设施的布置,对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利,对较小村庄的撤并或迁并是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和村庄建设现代化的需要,三十岗乡居民点的重组需稳步推进。

3.工业基础薄弱

作为合肥市水源上游的生态敏感区,三十岗乡多年来由于环境保护的限制,除了第一产业特色种植业外,工业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严重制约了三十岗乡的经济发展。

(三)机遇(Opportunity)

1、合肥市快速发展

中国城市面临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合肥的城市建设也得到快速发展,从1997—2002年底,市区人口由122.85万人增加到146.52万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89.32亿元增加到168.6亿元。

就庐阳区本身而言,有老城商务中心、庐阳产业园,集聚了合肥市部分经济能量,但庐阳区两大水库的开发制约和北片基础较弱的原因,使得提高城市土地的集约使用,产业的承载强度的人口容量,加快庐阳区合肥市域北片的发展,加快城市化的规模集聚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做为西北门户的三十岗乡的发展在这种城市化浪潮的推动下蕴含机遇。

2、政务中心搬迁会带来城市中心区功能上的整合

老城区的根本问题是其多种职能的复合,政务职能的迁出缓解了城市中心区的拥挤状况,城市空间的整合和拓展必将带来多种资源的涌入,为开发创造宽松的环境,吸引更多的产业投资。

从产业空间布局来分析,庐阳区要逐步形成“商住农工”四大板块,其中的“农”即是以三十岗乡为主包括大杨镇的部分乡村成为庐阳区的农业产业化基地。

3、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和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

目前,庐阳区的城乡一体化尚处于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产业联合和集聚,加快小城镇建设,推动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逐步消灭分散自然村。

《庐阳区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在三十岗乡和大杨镇,至2010年重点建设十张村、谢岗村、风景村等三个中心村,三个中心村依托魏武大道发展,并能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水源保护、旅游开发和集镇建设。

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和综合经营是庐阳区农业发展的重点,加快建设农业示范基地,尽快形成城镇型农业的龙头企业。积极发展都市型农业,构成最为紧密的城乡结合类型,促进农村地区与城市的有机融合。

4、合阜高速对本地区发展的影响

合阜高速自南向北由三十岗集镇的西部通过。这种全封闭的高速公路虽然阻断了路两侧的空间联系,对路西侧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但是建设的现有道路与高速公路的立交以及高速公路在三十岗段设置的出入口,对整个城市来说:首先增加了城市在西北方向的出入口,减轻合淮路的交通压力,一定程度上改变合淮路的交通状况;其次,增加科学岛与外界的联系通道,改变科学岛与科学城联系通道的唯一性;而对三十岗集镇的发展有一定的带动作用:a.集镇的职能将有所改变,增加农产品交易、集散的功能,b.有可能形成一个小的物流中心,本地的农产品也可直接对外,而不必经过市区。

(四)挑战(Threat)

1、单薄脆弱的交通构架面临严峻的区域性竞争考验。

三十岗乡之所以较杏花村街道、大杨镇落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交通不便。2003年以前,三十岗乡与外界的沟通仅靠一条7米宽的魏武大道,而此路为尽端路,是由市区进入三十岗乡的唯一通道。

而与之相邻的大杨项目基地是以小型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积极发展无污染、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工业企业,带动物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以环境保护为重点的生态型产业园区。

已经初具规模的基地相对三十岗乡就已经占有了时间与空间上的优势,如何发展好自生的产业将是三十岗面临的挑战。

2、水源保护地的广大农业化地区面临保护与发展的挑战。

董埔水库和大房郢水库位于三十岗乡的东侧和东南侧,为保护水源,在径流区内不允许大规模的开发建设。规划确定将魏武大道以南至之间以及大房郢水库二级保护区用地安排无污染项目。此地将优先发展农业,那么如何利用两大水库的有利资源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成为城市的绿色基地是三十岗面临的长期挑战。

3、合肥周边乡镇农家乐等同类农业旅游业的挑战

现下时兴的“农家乐”、“自留地”等新兴服务型项目成为新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之一。合肥南部的大圩等乡镇率先实施并已经获得相当成功的经验,而三十岗乡如何在落后的情况下利用本地的特色占有相应的市场以及打出品牌效应也成为对经济发展的挑战。

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

(一)总体发展目标

三十岗乡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是:全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经济结构趋于合理,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形成特色优势产业,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成为合肥地区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和旅游休闲新城镇。

(二)具体发展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到达2012年达到15200万元,年均递增20%,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8155万元、1815万元、4455万元,年均分别增长20%、10%、20%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66元,年均增长12%。

——财政收入到2012年达到792万元,年均递增20%。

——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增强,水、电、路、通讯、广播电视建设得到较大的改善,村村通水泥路率达到100%,通讯、电视覆盖面达到100%左右。

——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初级卫生保健得到保障,卫生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控制,适龄儿童和青少年能够全面接受国家九年义务教育。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群众消费购买能力、生产投入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并向小康迈进。

(三)发展战略

1、开放活乡战略:三十岗是庐阳区位置偏远,经济欠发达的农业乡镇,要搞活经济,振兴三十岗,就必须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增强开放的紧迫感和主动性,促进全乡思想观念,产

业发展意识转变,以优惠的政策、优良的投资环境、优质的服务来开放,抓住市、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机遇,采取组织招商,委托招商等形式,积极引进外来资本发展科技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增强发展活力。

2、生态美乡战略。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经济建设的理念,以建设碧水蓝天绿地的三十岗为目标,强化生态保护和建设,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绿色、生态、休闲农业,不断改善区域总体环境,形成绿色环抱乡村,人在景中生活的创业、投资、生活的最佳环境。

3、旅游兴乡战略。充分发挥三十岗乡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以建设都市花园为目标努力向生态旅游城镇迈进,逐步将人文休闲旅游业培育成三十岗乡新的支柱产业,突出人文生态特色,搞好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力度,打造一条人文生态旅游线路,加大三十岗的人流量、物流量、资金流量,推动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

4、倡导绿色GDP理念。即以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财富的总量作为三十岗乡的核算指标。简单地讲,就是以三十岗乡对合肥市的环境保护成效,重点是对合肥水源保护、森林覆盖率等方面作为其发展成绩的评价,弱化以三产收入的衡量指标,尤其是弱化工业发展的衡量指标,坚持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在考核和统计中体现“不以GDP论英雄,而以绿色发展论高低”的理念,实现生态、生产、生活的“三生”共赢。

三、乡域职能定位与产业规划

(一)定位

(1)形象定位

为了促进三十岗乡的宣传和经济建设,针对三十岗乡的资源特点和发展目标,对其形象定位为:绿色三十岗,都市后花园。

(2)职能定位

三十岗乡发展职能定位,主要是要明确三十岗乡在大区域经济体系中的特色、地位和发展空间,目的是把握乡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前景、潜力和目标,加快区域发展。通过对三十岗乡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和发展前景等进行大区域的比较分析,对三十岗乡的发展应打破乡镇的行政概念,强调产业与环境的协调的发展思路,引入区域概念,规划确定三十岗乡职能定位为:服务于省会经济圈、融合于合肥市,科技农业、旅游、生态一体化发展的环境适应型综合开发试验区。

(二)乡域经济发展战略

依据三十岗乡经济发展现有基础和乡域经济发展定位,规划确定乡域经济分产业发展策略为:突出生态特色农业,新兴无污染工业,强化以“三国新城”为核心的旅游业。

1、突出生态特色规模农业和科技农业,重点发展大规模经济林业

以三十岗乡已经形成一定知名度的果蔬业为基础,充分发挥三十岗乡的生态环境优势,从传统的粮油种植向特种种植、科技农业、规模农业转变,进一步突出以果蔬业、花卉苗木等为支柱的生态特色农业,重点发展大规模经济林业。具体发展策略有:

(1)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重点瞄准合肥市场,兼顾跨区消费市场的高消费阶层,建成一批高附加值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020年,其产品在合肥市高附加值农产品市场上的占有率力争达15%,并输出区外。

(2)大面积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以合肥市民的“菜蓝子”为主,增加蔬菜品种,错开种植季节,满足合肥市民一年四季对蔬菜的需求。

(3)发展特色种植业。扩大早熟西瓜、芦荟、草莓等特色种植业规模,增加苗圃、花卉等种植基地,增加农民收入。

(4)规划远期全乡在魏武大道北部集镇区、村庄建设区以及水域范围外以重大项目为契机,带动建立规模经济林产业区和城市森林,实现环境与效益的双赢。如以黄金树项目为依托,吸引资金投入,扩大经济林业种植面积,在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同时,以黄金树的树叶、树枝等为原材料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从而获得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和谐发展。

(5)塑现代农业形象。突出生产地及生产全过程均无污染,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要创品牌。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教育农业和家庭农业等示范项目,使社会公众在获得精神、文化享受的同时又了解现代农业。

(6)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农业项目,并打造产业链,将科技农业、环保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链接成完整的产业链,形成循环经济模式。

(7)以胡锦涛主席在小岗村的讲话精神为指导,探索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民以土地和劳力入股,引入公司经营模式,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

2、新兴无污染工业

抓住合肥工业立市的东风,建立千亩农业服务设施区,发展无污染工业,“两条腿走路”,实现三十岗乡的跨越式发展。

(1)工业发展战略规划

1)工业面临的挑战与优势

工业面临的挑战:三十岗乡工业发展面临挑战不在内部,而取决于外部环境。合肥市饮用水源地——的上游地区对环境保护要求,必须对三十岗乡产业发展作出严格的限制,即禁止发展污染严重和较重的工业行业,因此三十岗乡发展工业必须处理好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且要控制好规模,选择好产业。

工业发展优势:从三十岗乡区位和工业发展现状来看,工业发展主要存在几下方面的优势:根据合肥工业布局发展趋势和加工工业城市的定位,三十岗乡定位为全面为城市经济建设服务,有条件发展为其服务的加工工业;区内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将衍生为其服务的加工、运输、储藏行业;区内房地产、商贸旅游行业的发展也带动相关无污染工业的发展。(2)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根据《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紧密结合三十岗乡的实际,规划期内三十岗乡工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是:

从合肥市对三十岗乡工业发展进行定位:规划期末将其建设成为合肥市无污染产业、生态产业示范园基地。

从庐阳区对三十岗乡工业发展的定位:在北部地区的开发建设上,不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政策上可以低“门槛”,但项目上不能没有选择。要把重视和加强生态建设,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作为始终坚持的发展战略。

(3)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点

工业发展的重点是优化产业内部结构,促进工业结构高级化,走现代化、集团化和集约化的发展道路。核心是实现支柱产业的升级和战略替代,从根本上促进工业结构从以原材料工业为主过渡到以高加工度和高附加值工业为主,提高工业况竞争能力。

产业发展构思:产业培育和发展着重从两方面进行,其一是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其二是围绕服务合肥大城市大中型产业,形成无污染的高科技配套加工业。

产业发展导向:2008~2012年,重点发展培育食品精加工、储藏、运输业、农产品加工业,至2020年,重点发展高科技农业及相关联的产业链等无污染产业。严格禁止发展农药、制革、造纸、印染等污染严重的行业。

构建区内外生态产业链:以高科技农业为龙头,培育和建设企业化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制造业,运用集团战略发展一批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较大规模的现代企业。延伸产业链条,争取在2020年构建成较为完整、配套和协调的区域生态产业链。

3、强化以“三国新城”为核心的旅游业,紧密结合科技农业和旅游业的生态产业区,配合庐阳区打造全省现代服务业先导区

三十岗乡的三国新城公园、孟德山庄等农家乐初步建设已经形成规模,近期应加强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和旅游宣传,充分发挥三十岗乡的环境优势,强化以“三国新城”为核心的旅游业,让前期的建设投资尽快获得经济效益。同时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房地产业、餐饮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结合科技农业,利用合肥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的优惠政策,从科技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的角度,配合区政府着力打造全省现代服务业先导区的战略目标。

(三)乡域产业规划及产业布局

规划对农业、工业及第三产业发展方向进行战略定位,确定三产开发模式,并对产业布局进行引导,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形成“一镇一区多片一环”的产业格局,促进区域适当非均衡发展。

形成东部高效农业区(无公害瓜果生产基地)、中部核心居住商贸综合服务区,北部以明星水库为核心的林业产业经济区,西部生态农业及农家乐经济区南部水源保护和历史文化保护区。

“一镇”:以三国新城、农家乐、商贸等为主的第三产业集聚的集镇区。

“一区”:风景村北部的农业服务设施发展区。

“多片”:形成魏武大道以北的规模经济林产业区,即以明星水库周边用地为核心(约1700亩)建立合肥市现代农业减排科技示范园,进行黄金树种植和相关产品的加工生产等;魏武大道以南形成以三国新城遗址为核心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区。

“一环”:形成以魏武大道、大姚路和北部滁河干渠为纽带的农业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等旅游环。

(1)农业发展规划

依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土壤肥沃程度以及经济作物分类,规划根据三十岗乡现有的特色种植业布局进行扩大,各村根据自身特点种植相应的经济作物。普遍发展特色种植业,实现多片以西瓜等绿色农业产品为主的特色瓜果农业发展构想。

(2)工业发展规划

为了避免村村点火,工业产品雷同,规划在风景村北面(以魏武大道为界)建立千亩农业服务发展基地,积极发展信息产业、高科技产业、饮料食品工业、服装设计及加工业等环保节水型产业,严格禁止发展农药、制革、造纸、印染等污染严重的行业。

(3)第三产业布局规划

在集镇区中心,以高速公路出口和新桥机场建设为契机,依托三国新城、农家乐等旅游业为主,形成以旅游服务为主第三产业集聚区,同时带动房地产业、餐饮业等第三产业。

(四)旅游业发展规划

(1)旅游市场定位

随着合肥市工业的大发展,大量现代企业、公司、工厂入驻,大批企业团队精神的培训和中青年员工业余放松休闲等需求急需拓展训练、运动休闲等类型,且距离合肥市不远的旅游场所,同时这类消费者收入高、素质高、消费能力强。而三十岗乡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有水有林、交通便捷正是发展此类项目的最佳旅游区域。

因此,规划建议三十岗旅游市场定位近期为以三国新城、农家乐、生态农业观光体验、游览休闲为基础,以现代企业文化培训和现代都市休闲为主导的,以合肥市为客源地的短程旅游基地;消费对象为合肥市具有现代企业精神的企业组织和中青年白领阶层;远期依托新桥机场、魏武大道、合阜高速等区域交通优势,吸引安徽中北部及江苏、河南等华中临近省份的旅游市场为主,以生态农业观光、科技农业观光。生态休闲为主要旅游项目的区域性旅游休闲区。

(2)旅游线路规划

整合挖掘三十岗乡的旅游资源,完善旅游产业链,通过西岛路与合肥西部旅游线路相衔接形成以“大蜀山、科学岛——三国新城公园(集镇区休息、餐饮区)——马神庙(姚庙)——鸡鸣三县遗址——滁河干渠及森林旅游带——朱岗炮楼——东部高效农业展示区——李家牌坊——回合肥”的旅游环。

(3)具体项目策划

1)三国新城公园(集镇区休息、餐饮区):遗迹参观、农家菜品尝、集镇区休息购买农村土特产品。

2)马神庙:民俗活动表演

3)鸡鸣三县遗址:遗迹参观、民间故事讲解。

4)滁河干渠及森林旅游带项目:(主要针对合肥市年轻的工薪阶层)

烧烤滩:自助式烧烤店式目前城市非常流行的餐饮形式之一。将这种形式的店开到露天既突破了传统野营烧烤的单调性河不卫生性,又可以感受大自然的气息。清澈的滁河干渠,岸边

是树林和农田,青烟缭绕,风味飘香。设置若干个自助式的烧烤炉,采用设计独特的的炭香烧烤炉,烧烤时不会产生大量油烟。

宿营滩:以轻松休闲为主题,时间宽裕,游客可以自带干粮,自备帐篷或景区出租帐篷,供游客露宿。同时为丰富宿营的内容,可举行篝火晚会,提供篝火晚会所需的器具,按人数包场收费,还可提供各类相关表演,为游客助兴。

拓展训练滩:可以开展体能训练、生存训练、心里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比如大脚板、翻越监狱墙、心悬天平、合渡梅花桩等多种拓展项目。

真人CS野战游戏训练:

5)朱岗炮楼:内容:日军炮楼参观、抗日故事讲解、爱国主义教育。

6)高效农业基地:高效无公害瓜果生产基地参观、现代农业知识讲解、瓜果采摘品尝。7)李家牌坊:牌坊参观、李家家族史讲解、古代知识讲解。

(4)旅游宣传

旅游重在宣传,针对三十岗乡的旅游定位,三十岗乡在做好旅游线路和景点建设的同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旅游宣传:

1)电视、报纸等舆论媒体。通过定期的宣传为三十岗乡整体旅游打造名气。该方式需要一定的宣传资金投入。

2)旅游宣传车。利用节假日、周末等时间,安排车辆到合肥市各主要街道和工业区进行旅游宣传,同时免费接送游客到三十岗乡休闲娱乐。该方式资金投入较少。

3)网络。建立三十岗旅游网站介绍三十岗乡旅游景点;同时雇佣网络写手在合肥论坛、合肥热线等知名的合肥地方论坛上造势,吸引合肥市年轻的网络一族。该方式投入资金最少。4)各种节庆活动。以三十岗乡已经有一定名气的西瓜节为依托,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和三十岗地方传统特色,积极开展各种节庆活动,扩大旅游人气。如三国文化节、马神庙民俗表演等。

四、乡域交通规划与用地发展方向

2007年初,合肥市提出了“强化省会理念,规划现代城市”的城市建设思想,力图在思想上和建设中破旧立新,将合肥打造成现代化的,符合省会城市身份的大城市,为合肥市的建设在战略层面指明了方向!

根据最新编制的合肥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合肥市城市人口达到350万,城市面积也将达到350平方公里,成为“宁郑汉”之间最大的区域中心城市。合肥市将按“141”发展战略着力构建现代化大城市框架,城市空间布局在现有风扇形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与周边城镇呈一体化发展,并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空间结构形成“141”的发展态势。

面对合肥市快速城市化和城市快速扩张的发展机遇,位于合肥市水源上游的三十岗乡必须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今后的用地空间格局:

1、区域交通和发展方向,即结合合肥市区域交通规划和北部用地规划确定三十岗乡区域交通格局。

2、生态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即确定三十岗乡生态保护与建设区的界限。

3、城市规划经济学原理,即合理确定规划区规模。

(一)乡域道路交通规划

合肥市在西北方向与三十岗乡相关的主要区域性交通有合阜高速、合淮高速、机场路(至新桥国际机场)、北门换乘中心以及连接合肥市区与科学岛的西岛路等道路。这些道路是三十岗乡联系外界的重要通道口。

为了加强三十岗乡的对外联系,尤其是与合肥市区的联系,提高交通便捷度,为产业发展服务,结合以上交通规划对三十岗乡交通规划如下:

(1)拉直拓宽魏武大道,向西延伸与新桥国际机场路相通,向东连接合淮路

在合肥市总体规划中,魏武大道被定位为45米宽,两侧绿化带各50米的城市主干道,东与合淮路,西与合阜高速、新桥国际机场路(即方兴大道西段)相通;同时魏武大道以南濒临董埔水库,为发防止建成区对水库的污染,规划将魏武大道拉直,三十岗乡所有建设用地都规划在魏武大道,利用该路作为生态保护的屏障和界限。

(2)规划火龙路,满足三十岗乡工农业生产性交通需求

根据合肥总规以及城市规划经济学原理,在魏武大道北侧1000米规划36米宽的火龙路,东接大杨镇和双凤工业园,西接大姚路的;火龙路将在魏武大道升级为合肥市的重要区域性道路后,主要为三十岗乡连接周边集镇区以及农业服务设施发展区和特色种植业(如西瓜)服务的生产性道路。

(3)改造拓宽西岛路,加强三十岗乡与科学岛的联系

科学岛与三十岗乡紧邻,是三十岗乡发展旅游经济的一个重要依托。需要对西岛路进行改造拓宽,规划西岛路宽12米,主要为旅游景观性道路。

(4)合阜高速在三十岗集镇西侧设置高速公路出入口

(5)增加村庄道路

改造沿滁河干渠南侧现有道路,打通连接大杨、柴冲、费小圩、崔岗、大姚路等村庄河道路之间的联系,作为三十岗乡东西向的村庄道路。

最终乡域范围内形成“四横四纵”的路网格局,四横为魏武大道、火龙路、崔柴路、沿河路;四纵为东岛路、大郢路(西岛路)、双龙路、大姚路。

(二)集镇区用地发展方向

现状集镇区用地分布双龙路两侧,用地布局呈南北带状分布,东西长约100米,南北长约1500米。现状建设用地较为分散,布局结构不合理,用地呈带状分布不利于基础设施的利用,公共建筑用地零散布置于居住用地之间。

为集约用地,充分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同时便于对生产生活污水以及建成区雨水的集中处理,规划以南部高速公路入口的建设为契机,核心建设区集中在南部高速公路入口以东,魏武大道以北,李牌坊以西,火龙路以南的范围内。

其中集镇区建设用地在魏武大道北侧分两块集中布置:

生活居住区:以魏武大道、经五路、火龙路以及滨水路为边界的用地,约139.09公顷。

农业服务设施发展区:以魏武大道、经八路、经六路以及火龙路为边界的用地,约68.84公顷。

集镇区远景发展备用地:将火龙路北侧200米用地、生活居住区与农业服务设施发展区之间的非生态保护用地作为集镇区远景发展备用地进行规划控制,约172.90公顷。

(三)重要用地调整

根据三十岗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肥市庐阳区城乡空间一体化发展规划》(2005)、和三十岗集镇建设用地发展方向,对一下用地进行调整和置换:

1、农业服务设施发展备用地

风景村西侧的教育产业基地置换到魏武大道北侧作为农业服务设施发展备用地(68.84公顷)。

瑶海区磨店乡已经规划建设了10平方公里的职教园作为合肥市教育产业的重点建设区,如果再在三十岗乡建设教育产业基地将与磨店乡冲突,且在本次规划中为保护水源地将魏武大道南侧作为限制建设区。

因此本次规划将教育产业基地(原规划85公顷)置换到魏武大道、火龙路、谭岗路以及上牌坊之间,南北宽1000米,东西长约720米的区域,作为农业服务设施发展备用地进行规划,发展农产品加工等无污染产业。

根据现有道路和建设时序,该地块分三期发展,近期规模为300亩,远期规模约1000亩,最终形成“方格网状,组团式”的用地结构。具体规划范围见图。

2、农业服务设施发展备用地内主要用地规划调整如下:

(1)二十一中建筑老旧,规划搬迁到集镇区范围内,以避免农业服务用地对教育用地的影响,避免随着魏武大道拓宽带来的安全问题,同时便于集镇区的公共设施就近服务学校,增加集镇区的人气。具体搬迁可由学校和政府协商确定,规划建议在一期发展成熟后搬迁。(2)幸福小学破旧,交通不便,规划搬迁至魏武大道以南风景村内。

(3)谭岗村结合村庄布点规划,与平房合并,搬迁到下柴冲路北、谭岗路东。

(4)下牌坊结合村庄布点规划,与李圩、苗圃合并,搬迁至魏武大道南侧。

3、远景发展备用地

集镇区和农业服务设施发展备用地之间以及火龙路北侧200米作为远景发展备用地。

(四)乡域空间结构

通过上述交通和用地的规划与调整,最终形成以一个“一轴三片”的核心区:

一轴:魏武大道,作为合肥市的重要规划道路,魏武大道既是三十岗乡东西向最重要的道路,也是三十岗乡对外展示其生态特色的形象道路,也是生态保护的重要分界线。

三片:综合服务区(即以居住、商贸、行政等功能为主的集镇区)、旅游区(即以三国新城遗址为主的旅游区)、农业服务设施发展区。

三个片区通过魏武大道既相融相生,又相互分隔独立,在功能上三个片区是通过魏武大道紧密联系的,在生态上又是通过魏武大道相互分隔的。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图1—4 明代成都城图1—5 清代成都城 4.抗日战争爆发后——战时的国家后方基地 1937年后,沿海、沿江部分工厂、机关、学校相继内迁,成都一时成为战时后方基地的一座重要城市,为疏散、战争需要,新建工程增多,一度刺激了建设用地的扩张发展,至1945年,营造厂社发展到137家,先后建造了军用机场、大学等一批较大工程,此时的空间发展已明显溢出古城,周边用地获得了大量开发,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解放初期至1960年——奠定现代城市格局 基本建设不断发展,以“川藏公路,成渝铁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并在东郊工业区兴建了大批工业项目,使成都作为一新兴工业城市在川西初见雏型,随后的一批大型工用建筑项目和居民点的建成,使成都布局逐渐突破现今一环路的用地范围,在东北、东南方向形成较大片的建成区,但在此之后至1978年末,由于政治经济的原因,成都的建设在干扰破坏中历经艰难曲折,百废待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1980年代末,拨乱反正,坚持改革开放,治理整顿,城市面貌产生了巨变,但由于城市建设仍以旧城的改造和城区内的填

空补缺为主,建设用地虽有不少增加,但布局结构与1960年代初期相比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这一阶段的空间发展,经历了轴向扩展至内向填充的阶段演变。 6.1990年代后——“都市化”的空间演变特征 “都市化”是这一阶段城镇群体空间演变的主要特征。伴随着经济和人口的高速增长,中心城区和周边卫星城用地迅速拓展并联为一体,城市群体呈现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轴向发展的态势,特别是二环路、“五路一桥”、绕城高速相继修通,以府南河及中小河道整治工程、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为标志的旧城更新,不仅使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已经从1970年代的50平方公里,发展到目前的283平方公里,面积扩大了近5倍,“环形加放射”以及单中心圈层拓展的空间格局变得愈发明晰,而且出现了城市发展区域化的特征。 就成都的城市发展阶段来看,基本经历了点状形成、轴向扩展、伸展轴稳定、内向填充、再次轴向伸展五个过程。在扩展程度上表现出周期性规律,在扩展方向上表现出轴向规律,在空间形态上表现出单中心同心圆式的均衡结构。 12 成都市人民政府XXXX年计划期间,成都市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城市,国家定点建设了一批以机械加工和精密仪器为主的大、中型工业企业。1953年开始编制城市总体规划,1956年经国务院批

04柘皋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上版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城镇发展战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区域协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域现状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域空间管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镇域空间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镇域村庄布点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镇区综合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绿地与景观风貌控制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雨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供电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通信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有线电视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燃气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环境卫生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防洪排涝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消防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抗震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总体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城镇总体规划说明书模板

[键入公司名称] 城镇总体规划说明书模板、 User [选取日期]

1.第一章基本概况 (1) 1.1.镇域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 (1) 1.2.历史沿革 (2) 1.3.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评价 (2) 1.4.镇区基本概况 (3) 2.第二章规划背景、依据、指导思想、原则和期限 (4) 2.1.规划背景 (4) 2.2.规划的依据 (4)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4) (3)《镇规划标准》 (5) (5)《兰州市总体规划》 (5) 2.3.规划指导思想 (5) 2.4.规划原则 (5) 2.5.规划期限 (6) 3.第三章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6) 3.1.发展条件分析 (6) 3.2.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8) 4.第四章村镇总体规划 (9) 4.1.总人口预测 (9) 4.2.城镇化水平预测 (10) 4.3.村镇体系规划 (11) 4.4.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13) 4.5.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13) 5.第五章城镇发展规划 (14) 5.1.城镇性质 (14) 5.2.城镇规模 (14) (2)流动人口预测 (15)

5.3.规划范围 (15) 6.第六章城镇总体布局 (16) 6.1.城镇总体布局的目标与原则 (16) 6.2.城镇结构和功能分区 (16) 6.3.城镇各项用地规划 (22) 6.4.绿地系统规划 (23) (1)、公园 (23) (2)、街头绿地 (24) (2)防护绿地 (24) 6.5.景观系统规划 (24) (2)存在问题 (24) (2)宏观控制原则 (25) (3)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原则 (25) (1)山体景观 (25) (2)景观道路 (25) (3)景观节点 (25) ①广场 (25) ②出入口 (25) 7.第七章基础设施规划 (26) 7.1.道路交通规划 (26) 7.2.给水工程规划 (29) (2)工业用水量 (29) (3)其它用水量 (29) (4)消防用水 (29) (5)城镇总用水量预测 (29) 7.3.排水工程规划 (30) 7.4.电力工程规划 (30)

天津市宝坻区物流产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页精编版

天津市宝坻区物流产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页 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天津市宝坻区物流产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一、前言(一)物流的含义根据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到消费的有效流动,存储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 (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过程、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和世界运输业的高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已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成长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并具有无限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兴产业。我国入世以后,将面临不断加剧的国际市场竞争,为了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建立国际化、社会化、专业化和网络化的物流体系已成为众多城市所追寻的目标。究其原因不难发现,现代社会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并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只有提高流通效率,使客户在需要的时间、地点,以他们所希望的方式和数量获得产品,才能更合理地配置社会资源,生产商和经营者才能更加集中时间和精力在其核心业务上,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能力和增加效益,满足消费者需求。从国内主要城市来看,深圳已经将物流与金融、高科技一起列为未来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并规划发展六大物流园区;上海准备重点发展外高桥、浦东空港

和西北三大物流园区;天津将规划开发区工业物流园、保税区国际物流运作区、南疆散货物流中心、空港国际物流区、交通局物流货运中心五大物流形象工程;在广州现代物流发展实施纲要中,现代物流成为广州市主要基础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规划建设南沙、新沙、花都等三大国际性枢纽物流园区。 图示: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物流中心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顺应当今世界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潮流,实现天津长远目标的战略选择。天津市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进一步确立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现代化港口城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的重要地位,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就必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以物流带动国内外资金流、信息流、货物流与人才流,成为物流集聚与辐射中心。发展天津市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现代物流,现代物流系统的发展能够促进金融业、信息业等高层次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增加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而且还能够优化产业内部的结构。 天津市现代物流尚处于萌芽起步阶段,但不少部门、企业已充分认识到其光明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提出了以落实天津定位、提高天津竞争力和影响力为战略目标,依托天津口岸、综合运输网、信息网及其辐射力为总体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策为引导,高起点构建开放式现代物流体系。争取在三年内形成天津现代物流体系雏

柘皋镇中心小学预防交通事故总结

柘皋镇中心小学预防交通事故总结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根据上级要求,我校把交通安全教育活动作为校安的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对学生交通法规教育,增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确保学生交通安全。通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为提高师生的交通安全知识、增强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提供了保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保证活动长期有序地开展,我校成立了“学校交通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安排学校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把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有关负责人多次召集召开专题会,商讨学生交通安全工作落实情况,确保学生的交通安全。 二、加强宣传,增强意识。 精心组织开展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1、亲身感受,培养学生的自护能力。为开展交通安全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让学生感受“遵守交通法规,珍惜生命”的重要性。同时,我们学校组织了交通法规等方面知识的教育。让学生掌握了有关交通安全法规常识,这对维护学校秩序,疏导交通,宣传交通法规起到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2、轰轰烈烈开展学生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活动。我们利用综合实践课,专门设置“交通安全在心中”为内容的教育课,使全校师生受教

育率达100%,实现了交通安全教育进学校的目的,交通安全知识讲座使全体学生深受教育。 3、我们与镇交警中队联系,索取有关交通安全的图片资料,并将交通安全有关的道路交通法律、法规、交通标志牌和事故案例图片等展板,在学校内进行展览。 4、加强对学校师生自行车、电瓶车的管理,教育学生严格做到“安全行车、规范停车”,通过教育、检查等形式制约师生遵守交通法规以及校纪校规。 5、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对家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必要的走路和行车安全提醒,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这样,不仅使能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而且能辐射家长,规范家长的交通行为。 通过活动的开展,交通安全工作已深入人心,老师、学生和家长都深有感触。学生了解了交通安全常识,提高了遵守交规意识。安全走路,安全乘车,安全骑车己成为学生们的自觉行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广大的家长对孩子的在校学习感到放心,同时,社会对学校的满意程度有了较大提高。 三、建立机制,巩固成果。 提高学生交通安全法制意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应当坚持集中教育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及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有效结合,在长效机制建设上下功夫,以本次活动的成果,促进日常交通安全教育工作,为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开展本次活动,使得全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咸宁市梓山湖(贺胜)新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1章规划界定 1.1 规划编制背景 1.1.1 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 2010年11月1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十二五” 期间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了推进城镇 化发展的基本措施,强化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 策保障。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湖北 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未来城镇化战略构想 中,中心城市和县城,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小城 镇的发展将成为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突破 口。贺胜桥作为武汉城市圈城铁站点“一站一城”城 镇化试点,同样需要在城镇化发展方面作出新的突破。 1.1.2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 2007年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 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 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及武汉城市圈的一体化发展 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空间整合和协调发展。构建“两型 社会”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到来的新一轮探索,武 汉城市圈是中国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湖北省 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贺胜桥位于武汉和咸宁的交 接地带,同时也处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 “昌九景城市群”三大中部重要城市群的围合之中。 中央已将赤壁市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 省委已将咸宁市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和实验,在种种利好因素的作用下,梓山湖(贺胜)新城因地理区位的重要性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强而有望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1.1.3 城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的机遇 (1) 城际铁路建设的非交通意义 2009年3月,武汉至孝感、、、黄冈4条城际铁路 宣布动工,一个以武汉为核心、连接周边8市的“半小 时铁路网”建设拉开序幕。省政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战 略愿景――依托城际铁路站点,建成35个卫星城市。值 此时机,贺胜桥成为武汉城市圈城铁沿线“一站一城” 战略的首个城镇化试点地区,这为梓山湖(贺胜)新城 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位于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实 验区,城际铁路作为资源共享和城市圈建设的空间联系 载体能够很好地把武汉和城市圈内部的二线城市紧密 联系起来,有利于发挥武汉市中心城市的辐射扩散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武汉市的极化效应,以及实现城市圈内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互动,推动圈内城镇化建设,以城市圈作为区域一体化空间载体,把消费和投资结合起来,形成新一轮城市城镇化浪潮。 (2) 城际铁路建设推动沿线地区的城镇化发展 在城际铁路沿线的35个站点中,将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 价值为核心目的,改变以往粗放式经营模式,进行合理密度的 土地开发,将居住、办公、公共空间等用地进行混合使用设计, 按“统筹规划、重点推进、一站一策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 建设35个平均人口规模达5-15万的城镇。这是武汉城市圈通 过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梓山湖(贺胜) 新城也将共享城际铁路建设带来的红利。 (3) 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地区同城化发展 城际铁路的建设缩短了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武汉城市圈半小时交通圈的构建也势必与“行政圈”、“商务圈”“工业圈”等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同城化时代,打破了城市间的隔阂,也将彻底颠覆圈内居民传统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观念。在同城化的作用下,城市之间信息流、人流、资金流等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将变得更加频繁与激烈。如何整合土地利用,重组功能布局,以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推动地区的发展,将成为梓山湖(贺胜)新城在新时期需要回答的重要议题。 图1.4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站点 图1.3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路网示意图 图1.1 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图图1.2 日本新干线站点城市

婺源县镇头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发展目标和规划期限 1.1 规划任务背景 1.1.1 镇头镇位于江西省婺源县西部,在建景婺高速公路沿线,与赋春、许村、珍珠山及景德镇接壤,距县城57公里。全镇下辖5个行政村,境内面积86平方公里。 1.1.2 现镇头镇镇区规模小,缺少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无统一系统的规划,因而不能满足镇头镇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1.3 镇头镇薄弱的基础设施现状,严重制约了镇区的发展,越来越不能满足富裕起来的农民向往新生活的强烈要求,因此,规划好镇区的建设发展方向,完善基础设施的配套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1.2 规划指导思想 1.2.1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推进两个根本转变,切实深化各项改革,使改革与创新成为推动镇头镇各项事业增长的强大动力。 1.2.2 从政策导向宏观经济入手,寻求镇头镇镇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机遇,合理确定镇头镇的发展目标和规模。 1.2.3 依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规,镇头镇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势态,合理安排各项建设用地。 1.2.4 充分利用镇域内的自然资源,加快镇头镇的矿产、竹木、农业等资源开发,加速其工业、农业的产业化进程,使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 1.2.5 合理配置镇区的土地资源,以最佳镇区空间结构为导向,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加强镇域生态环境保护,做到经济、社会、环境三统一,促进镇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2.6 依据镇头镇的区位条件,进一步协调和优化村镇体系,明确村镇结构和层次,根据镇域发展条件和资源分布状况,确定产业布局与发展方

向。 1.2.7 加快镇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与建设,依托景婺高速公路,进一步完善镇区的交通网络系统,以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1.2.8 协调与合理安排镇区建设的顺序,切实保障规划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适应性。 1.3 规划原则 1.3.1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事业,使各项建设合理分布和协调发展。 1.3.2 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充分挖掘原有村镇用地潜力,严格控制占用耕地。 1.3.3 从实际出发,科学预测发展需要,确定各项标准,合理利用现有设施,逐步改造完善。 1.3.4 远近期相结合,以近期为主,提高近期规划的完整性和对远期发展的适应性。 1.3.5 保护环境,防治污染,消除公害,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3.6 结合自然条件、名胜古迹和传统特色,创造优美协调,具有现代乡土风格的村镇景观。 1.4 规划依据 1.4.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1年第14号令发布) 1.4.2《江西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1.4.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1.4.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1.4.5 镇头镇党委、人民政府对本次规划的指导意见 1.4.6《婺源县总体规划》 1.4.7 镇头镇镇域1∶10000地形图及镇区1∶1000实测地形图

河南某镇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崔庙镇经济发展及崔庙镇工业园区建设的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崔庙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崔庙镇村镇体系规划是镇域内村镇发展与布局的重要依据,为政府实现镇域村镇发展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逐步使镇域形成以镇区为中心、城乡结合、协调发展的统一整体。 第三条:崔庙镇总体规划是崔庙镇各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对城镇建设进行科学管理的法律依据,镇区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四条:本次规划的主要依据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08)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09) 《建设部工程技术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河南省村镇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 《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1.1) 河南省实施《矿产资源法》实施办法(1998.7.01)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 25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2002)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豫发[2003]9号) 《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规划》 《郑州市总体规划》(2008—2020) 《荥阳市村镇体系规划》(2009—2020) 《崔庙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崔庙镇总体规划》2000年 《崔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崔庙镇区建设现状、发展构思 崔庙镇其它社会经济发展资料 第五条:本文本应与规划图纸和说明书结合使用,在规划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除应遵循本文本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现行的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第六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9――2012年; 远期:2013――2020年。 第七条:强制性条文 文中使用加下划线的部分为强制性内容,该部分内容是对崔庙镇规划实施及监督检查的依据,必须依据规划严格执行。 第二章镇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2005--2020)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 TRANBBS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第四章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 第五章市域城乡协调发展 第一节城镇化目标 第二节城镇规模、职能与布局 第三节城乡空间管制 第四节市域公路TRANBBS交通系统第五节市域基础设施TRANBBS规划第六章主城区资源与环境控制规划第七章主城区空间总体布局 第一节用地布局 第二节对外交通 第三节道路交通 第四节公共设施 第五节居住用地 第六节工业、仓储及物流 第七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第八节绿地系统 第九节景观系统 第十节岸线利用 第十一节旅游发展 第八章主城区市政基础设施 第一节水资源利用 第二节给水工程 第三节排水工程 第四节电力工程 第五节通信工程 第六节燃气工程 第七节环境保护 第八节环境卫生 第九节防震减灾工程 第十节防洪工程 第十一节消防安全工程 第十二节人防工程 第九章主城区近期发展与建设 第一节目标与规模 第二节近期发展建设的主要项目 第十章主城区远景规划设想 第十一章规划管理措施与实施建议第十二章附则

附录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 1.市域资源的控制 2.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 3.主城区资源与环境控制 4.主城区道路交通 5.主城区公共设施 6.主城区历史文化保护 7.主城区园林绿地 8.主城区给水工程 9.主城区电力工程 10.主城区通信工程 11.主城区燃气工程 12.主城区环境保护 13.主城区环卫工程 14.主城区防震减灾工程 15.主城区防洪工程 16.主城区消防安全工程 17.主城区近期建设 附表1 海口市现状城市建设用地汇总表 附表2 海口市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汇总表(总表) 附表3 海口市域现状土地利用汇总表 附表4 海口主城区资源与环境控制标准一览表 附表5 空间管制分区标准一览表 附表6 海口市区域性主干路一览表 附表7 海口市中心组团次干路一览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海口市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推进生态省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鉴于《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1988-2005)》即将到期,根据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特编制《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第二条规划修编背景 1.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五个统筹”发展战略思想。 2.中共海南省第四次党代会为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海南经济发展,提出了“南北带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论文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论文 令狐采学 巢湖市柘皋镇集镇总体规划院系: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 班级: 12级地理科学 姓名:吴茂成 学号: 2012101109 2015 年 1月5日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4 一、规划范围4 二、规划目的4 三、规划原则4 四、规划目标4 五、现状概况5 六、规划用地布局5 七、规划期限:2014——20245 第二章规划发展战略6 一、集镇经济总体发展战略6 二、产业发展战略6

三、发展目标6 四、集镇空间发展格局6 五、集镇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6 第三章集镇体系规划7 一、集镇空间结构体系规划7 二、集镇综合交通体系规划7 第四章集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8 一、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思路。8 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8 第五章集镇发展目标、性质9 一、集镇发展目标9 二、集镇发展策略9 三、集镇发展职能9 四、集镇性质9 五、集镇规模9 第六章建设用地布局规划10 一、集镇发展方向选择10 二、集镇空间规划结构10 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10 四、居住用地规划10 五、住房发展规划10 六、工业用地规划10 七、仓储用地规划11

第七章镇区绿地系统与景观系统规划12 第八章防灾规划13 一、防洪规划13 二、消防规划13 三、抗震规划13 第九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建议15 巢湖市柘皋镇集镇总体规划(2014-2024)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范围 本规划为古镇柘皋镇集镇区域,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镇,2004年四月份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中心镇。该镇南距巢湖市24KM,西离合肥市48 KM,东至南京137 KM。全镇总面积148平方公里,辖16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363个自然村,总人口79921人。镇区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万。 二、规划目的 为贯彻中央“五个统筹”发展要求,加快城镇化发展的需要,科学引导和规范恩施市各项建设,在集镇规划区内的建设活动应当符合规划要求,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三、规划原则 1、整体性、和谐性原则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市梓山湖(贺胜)新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1章 规划界定 1.1 规划编制背景 1.1.1 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 2010年11月1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了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措施,强化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策保障。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未来城镇化战略构想中,中心城市和县城,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小城镇的发展将成为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突破口。贺胜桥作为城市圈城铁站点“一站一城”城镇化试点,同样需要在城镇化发展方面作出新的突破。 1.1.2 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 2007年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及城市圈的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空间整合和协调发展。构建“两型社会”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到来的新一轮探索,城市圈是中国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贺胜桥位于和的交接地带,同时也处于“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昌九景城市群”三大中部重要城市群的围合之中。中央已将赤壁市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省委已将市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深入学习 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和实验,在种种利好因素的作用下,梓山湖(贺胜)新城因地理区位的重要性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强而有望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 1.1.3 城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的机遇 (1) 城际铁路建设的非交通意义 2009年3月,至、、、黄冈4条城际铁路宣布动工,一个以为核心、连接周边8市的“半小时铁路网”建设拉开序幕。省政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战略愿景――依托城际铁路站点,建成35个卫星城市。值此时机,贺胜桥成为城市圈城铁沿线“一站一城”战略的首个城镇化试点地区,这为梓山湖(贺胜)新城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城市圈城际铁路位于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实验区,城际铁路作为资源共享和城市圈建设的空间联系载体能够很好地把和城市圈部的二线城市紧密联系起来,有 利于发挥市中心城市的辐射扩散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市的极化效应,以及实现城市圈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互动,推动圈城镇化建设,以城市圈作为区域一体化空间载体,把消费和投资结合起来,形成新一轮城市城镇化浪潮。 (2) 城际铁路建设推动沿线地区的城镇化发展 在城际铁路沿线的35个站点中,将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价值为核心目的,改变以往粗放式经营模式,进行合理密度的土地开发,将居住、办公、公共空间等用地进行混合使用设计,按“统筹规划、重点推进、一站一策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建设35个平均人口规模达5-15万的城镇。这是城市圈通过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梓山湖(贺胜)新城也将共享城际铁路建设带来的红利。 (3) 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地区同城化发展 城际铁路的建设缩短了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城市圈半小时交通圈的构建也势必与“行政圈”、“商务圈”“工业圈”等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同城化时代,打破了城市间的隔阂,也将彻底颠覆圈居民传统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观念。在同城化的作用下,城市之间信息流、人流、资金流等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将变得更加频繁与激烈。如何整合土地利用,重组功能布局,以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推动地区的发展,将成为梓山湖(贺胜)新城在新时期需要回答的重要议题。 图1.4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站点 图1.3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路网示意图 图1.1 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图 图1.2 日本新干线站点城市

汤口镇总体规划说明(1)

汤口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1.1现状概况及基本特征解读 1.1.1现状概况 汤口镇位于驰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名胜区南大门,是全国重点镇、省、市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心镇和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为副县级建制镇。 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麓,205国道和103省道交汇地带,东接徽州区,南临休宁县,西接黟县和休宁县,北依黄山风景名胜区和焦村镇。东南距上海510 km,距南京321km,距杭州310km,西南距景德镇310 km;距市政府所在地屯溪73km,距黄山区(甘棠镇)46km,距黄山风景名胜区南大门仅1km。 汤口镇总面积129平方公里,辖6个村,截止到2005年9月13日,全镇常住总人口为11832人。3348户。境内山峦叠嶂,植被丰茂,森林覆盖率达93.4%。 2005年底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财政收入完成2632.9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00.1%,同比增长15.3%;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3889元,比上年增加409元。全镇农业增加值865.16万元,同比增加26%。茶叶总产量105吨,同比增长5%,总产值400多万元,同比增长20%。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四景点共接待中外游客63万人次,宾馆、酒店及旅行社等接待游客超过70万人次,比可比年份2002年分别增长66%和52%。 1.1.2基本特征 (1)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麓,是黄山风景名胜区的南大门; (2)镇域内拥有黄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低山游览景区(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与黄山风景名胜区中、高山游览景区相辅相成; (3)黄山风景名胜区行政管理机构所在地,黄山风景名胜区的二级旅游接待服务基地、旅游交通换乘中心; (4)在黄山风景名胜区缓冲带内的五镇一场之中汤口镇为黄山第一旅游重镇,旅游经济及旅游产业快速增长; (7)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呈线型组团,长藤结瓜,建设用地空间狭长; (8)汤口镇区旧城更新、寨西新区拓展,环境容量有限; 1.2上一轮总体规划的回顾与评判 1.2.1值得借鉴之处 上一轮汤口镇总体规划(1996-2010年)编制于1996年,在依据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汤口镇规划建设作了综合部署,有效指导了汤口镇的发展。用历史观点来评判,上一轮总体规划在许多方面至今可借鉴。 (1)提出的“遵循黄山市总体规划和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正确处理风景区保护开发与汤口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使汤口镇的社会经济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良的自然景观的前提下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指导思想仍有指导意义 (2)镇村居民点规划布局,重点发展镇区(汤口和寨西),合理发展中心村,逐步缩并自然村(村民小组),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思想基本一致,反映了上一轮总体规划在镇村居民点规划布局的前瞻性,对今后汤口镇新农村布点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3)"控制汤口,发展寨西",把汤口重点作为一种自然和人文景观来开发,使汤口成为黄山风景名胜区一处重要的景观区域的规划目标难能可贵。 1.2.2不足之处 (1)对黄山汤口镇地域内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价值认识有一定的局限,对旅游资源没有完整地建构科学保护体系,在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上,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协调、统筹发展方面存在不足。 (2)由于缺少汤口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层面的研究,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上也就不可能没建立起与黄山风景名胜区相衔接的、明确的目标体系,包括宏观目标、分项目标和分期目标。 (3)对汤口镇作为黄山风景名胜区的缓冲区,其所承担的对黄山生态环境保护价值认识有一定局限性,对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生态城镇很难作出相应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4)1996年编制汤口镇总体规划时期,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空间管治规划理论和实践均在摸索阶段,虽然当时有的城市已有探索,但汤口镇的总体规划没有编制规划区范围内的空间管治规划,也就不可能将汤口镇发展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紧密结合,制定出汤口镇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相适应的空间管治规划政策。

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编制背景 改革开放的白霓镇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两大主题。一方面,现代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拥挤而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人们既紧张又脆弱,而传统城镇因其平和的生活魅力而具有平衡人们紧张竞争的社会心理的作用,从而赢得现代人的青睐;另一方面,多少年来精心营造的富有湖北民居传统特色的白霓古镇却因其落后的市政设施跟不上现代工业和交通的发展而无法与新时代的生活需求相适应。 白霓镇是崇阳县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对于村、镇二者来说,无论是保护与发展都是为了满足现代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都是推进城市化发展的需要。随着全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对未来城镇的发展作出宏观调控和引导,是本次规划编制的主要背景之一。 1999年白霓镇编制了白霓镇新区规划,对于当时的城镇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新的矛盾与要求不断出现,如白霓镇老区的保护与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工业与商贸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等,都急需城镇建设管理与服务工作给予科学、可靠的支持。在此背景之下,本规划的编制工作便具有了特殊的时代意义。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1.城乡协调、共同发展,建立城乡融合一体的发展原则。以实现“农村现代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为目标,注重城乡社会的共同进步、经济的共同繁荣和生态系统(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互补。 2.以镇区建设为龙头,提高全镇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完善城镇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多种就业岗位,合理引导人口的迁移转换。 3.协调好村镇建设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关系,发展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逐步合理地缩并零散的自然村,从而有效地节约耕地,使乡村与城镇的发展更加有序。 4.强调文化、历史的延续,建立以人为本、物质与精神并重的社会发展原则,保护和继承传统的文化和技术遗产,保护文物村落特色,充分保证子孙后代延续历史文脉的可能性。 5.“预测长远、决策近期”,建立长期、动态的发展目标,立足于资源存量和环境容量,搞好长远规划和控制,立足现实经济技术条件,抓好近期决策,保证发展阶段的近期决策调整符合长远规划的利益导向。 (二)规划原则 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严格土地管理措施,少占或不占农田耕地。 2.强化白霓镇经济产业特点,发挥旅游资源及区位优势,积极开发旅游业和商业贸易,发展高新技术含量的环保性工业项目,加强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使其在崇阳县城镇职能分工体系中保持特色。 3.坚持高起点规划,贯彻科学性、超前性、现实性、可操作性的原则。 4.按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学原则,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环境系统。 1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论文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论文 巢湖市柘皋镇集镇总体规划 院系: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 班级:12级地理科学 姓名:吴茂成 学号:2012101109 2015 年1月5日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 (4) 一、规划范围 (4) 二、规划目的 (4) 三、规划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规划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现状概况 (5) 六、规划用地布局 (5) 七、规划期限:2014——2024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规划发展战略. (6) 一、集镇经济总体发展战略 (6) 二、产业发展战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发展目标 (7) 四、集镇空间发展格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集镇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集镇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集镇空间结构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集镇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8) 第四章集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9) 第五章集镇发展目标、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集镇发展目标 (10) 二、集镇发展策略 (10) 三、集镇发展职能 (10) 四、集镇性质 (9) 五、集镇规模 (9) 第六章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集镇发展方向选择 (11)

2008-2020年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2008-2020年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224p 上传时间:2011-04-08 1.82MB 下载量(31) 收藏次数(0) 推荐次数(0)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编制目的 第二节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编制原则 第三节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编制依据和规划期限第二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体系结构 第二节城市化发展思路和措施 第三节城乡协调发展和村庄空间布局规划 第四节市域空间管制规划 第五节市域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规划 第三章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第一节城市规划区范围 第二节城市性质和规模 第三节城区用地布局和组织 第四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第五节城区景观风貌和绿地规划 第六节城区道路交通规划 第七节城区供水工程规划 第八节城区排水工程规划 第九节城区供电工程规划 第十节城区通信工程规划 第十一节城区燃气工程规划 第十二节城区供热工程规划 第十三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第十四节城区防灾工程规划 第十五节城区环境保护和环卫工程规划 第十六节周边地区协调发展规划 第四章近期建设规划及远景规划 第一节近期建设规划 第二节远景规划 第五章规划实施措施 第六章附则 附表1市域国、省干道公路规划表

附表2 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 附表3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平衡表 附表4北城区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 附表5北城区建设用地平衡表 附表6西区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 附表7西区建设用地平衡表 附表8老城区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 附表9老城区建设用地平衡表 附表10南区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 附表11 南区建设用地平衡表 附表12 中心城市各级道路功能及规划要求表 附表13 中心城区各层次公共交通网络功能划分及规划要求附表14 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场站每标车建筑及建设用地指标附表15中心城区用水量预测表 附表16 中心城区水厂规划表 附表17 中心城区各分区污水量预测表 附表18 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规划表 附表19城区各层次中水系统功能及管理表 附表20 中心城区远期(2020年)通信业务量预测表 附表21 中心城区燃气量预测表 附表22全市经济社会基本情况 附表23 老城区城市道路现状表 附表24北城区城市道路规划表 附表25老城区城市道路规划表 附表26西区城市道路规划表 附表27南区城市道路规划表 附表28 承德市近期建设规划用地平衡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