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必修2《故都的秋》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2《故都的秋》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2《故都的秋》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2《故都的秋》导学案

《故都的秋》导学案

班别:姓名:学号:

一、课前查阅郁达夫的简要生平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二、自主预习本文,并完成以下思考题

1.作者笔下故都的秋有哪些特点?

2. 作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描绘了五幅故都的秋景图,请同学们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些秋景来表现秋味的?

3. 故都的秋景多种多样,作者为何只选取上述秋景描绘呢?

4. 本文题目是《故都的秋》,但文中多次提到南国之秋,为什么?

5. 作者运用了散文的抒情手法(形散而神不散),请问“形”与“神”在文中各指什么,两者的结合点是什么?

三、赏析句子,品味语言

1. 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中,是不合适的。

2.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3.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4.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5.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四、你知道哪些关于秋天的诗词?请写出来。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导学案答案

《再别康桥》导学案答案 1、诵读欣赏,范读正音: 青荇(xìng)长篙(gāo)漫溯(sù)笙(shēng)箫 三、整体感知:①感情:可以感受到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感情,那么这种感情是浓还是淡呢?(浓)(板书:依依惜别的深情) ②全诗的高潮在第几节?(第五节)因此全诗的感情是起伏跌宕的。 ③纵观全文哪两个小节读起来最相似?在结构上构成什么样的结构形式?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首尾呼应(回环往复)在一唱三叹、反复回旋中,强化了对母校恋恋不舍的感情,一种挥之不去的惆怅伤感情绪始终缭绕在心头,创造了深邃意境。 四、具体赏析 1、诗中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1)云彩,这是诗人作别的对象。一般离别诗作别的都是人,这首诗作别却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2)金柳,夕阳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金色的柳枝随风轻摆的样子很像新娘美好的姿态,有谁愿意离开自己新婚的妻子呢?这里,用新娘比喻金柳,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对康桥的无限欢喜和浓烈的温柔之爱。同时比喻修辞的运用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 (3)“榆阴下潭水”——“天上虹”,.喻手法的运用。第二个比喻是将“清澈的潭水”比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只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 (4)“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心头”“荡漾”。表达出自己的无限喜爱之情。 (5)青荇,“油油的”写出“软泥上的青荇”光润的样子、和悦的样子,营造出“微风轻拂,水波轻涌,水质清澈,那些像涂了凝脂似的水草在水中随微波来回轻摆”的意境。 “招摇”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水草随微波起伏的轻盈之态。等同于“逍遥”,有“自由自在”之意!它不仅写出了“青荇”自由自在地摇动的情态,也体现出诗人对康桥的喜爱之情。不能换成“轻摇”,因为轻摇,即轻轻地摇动,这只是对青荇情态的客观描述。(学生也可理解出“招引”之意,自圆其说即可) (6)“柔波”、“水草”,重点在“甘心”一词,表达了诗人对康河融为一体,愿意永远留在康河,表达出了对康河的永久眷恋之情。 (7)“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满载一船星辉”——画面感、色彩感十足!想象的魅力! (8)“笙箫”,笙箫在此是一个偏义词,重在萧。此处不宜换成别的乐器。萧是一种悲剧色彩较浓的乐器。而且它体现的往往是精神境界的凄苦、深沉、厚重、兼有悲凉,常用来表现离别之苦,相思之苦。在这里,萧的这种独特的悲剧性正好与诗人此时的心境相吻合,能恰到好处的体现出诗人因不得不离开

高中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 导学案

《兰亭集序》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理解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掌握本文出现的文言词类、句式的特殊现象。 3.通过诵读,感悟文意,学生互助合作质疑探讨重要的文言知识。 4.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美,学会关爱自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预习案 二、知识链接 1、关于序的体裁的常识 序,也称“叙”和“引”,是说明作品的写作目的或作者情况,也有对作品 的评论和相关问题的阐发。序一般写在作品前面,列在后面的称“后序”或“跋”。 序有两种:一是赠序,一是书序。后者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为介绍书 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 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兰 亭集序》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兰亭集序”即兰亭会诗集的序言。 2、关于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等。其中《兰亭集序》为历代书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他兼善隶、草、楷、行各体,广采众长,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被后人誉为“书圣”。 3、写作背景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二日,五十一岁的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4、时代背景 两晋政治黑暗,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 三、基础夯实 1、字音 癸()丑会()稽()禊( )事激湍()流觞()曲水游目骋()怀嗟()悼齐彭殇()趣()舍万殊 2、通假字 悟言:____________ 趣舍:_____________ 3、古今异义

必修二《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是怎样紧扣“清”“静”“悲凉”来写故都的秋的,又是怎样通过联想 来把故都的秋与南国的秋进行对比的。 2、理解本文的脉络结构。领略故都的秋声、秋色、秋味。 3、让学生初步掌握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分析理解文中情与景的关系。 2、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及掌握运用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之情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 教学方法 讲析法、对比法、讨论法、诵读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秋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骚人墨客。从古到今,关于“秋”的诗文,可谓汗牛充栋。历代名家描写秋的名篇和佳句是举不胜举。 有哪位同学能就这些名篇和佳句略举几例?(展示幻灯)这些名篇和佳句,有的描写秋天的萧杀和凄凉,抒发作者深深的悲秋之感;有的刻画了秋天。有的刻画了秋天的绚丽多彩,寄寓了作者浓浓的赞秋之情。而郁达夫却以自己个性鲜明的思想,选择了独特的角度,运用与众不同的手法,写出《故都的秋》这篇散文精品。究竟郁达夫笔下的秋是怎样一种景象?“秋”景如何?“秋” 意怎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板书课题、作者) 二、听朗诵,抓住重点字词,初步感受作者情怀。(超链接音频资料) 三、引导学生从解题入手,初步欣赏,整体感知 1.解题引入: 本篇写于30年代。“故都”指北平,作者为什么不以“北平的秋”为题而要用“故都的秋”?(学生浅谈自己的理解,教师作补充总结) 明确:“故都”两字表明描写的特点,它不是新都,它是旧的,带有历史的厚重感,更带有作者深切的眷恋之情,“秋”字明确描写的内容,是秋天,而不是春天或者夏天,用“故都的秋”带有沉重的伤感和浓浓的眷恋之情。2,、同学们阅读了这篇课文之后,有没有发现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齐答:清,静,悲凉 3、作者用哪三个字来概括南国之秋的特点?其作用是什么?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诗经两首教案

一、读准字音 姝.()俟.()城隅.() 踟蹰 ()()娈.()彤.管() .. 炜.()荑.()洵.() 垝垣 ()()涟.涟()桑葚.() .. 愆.期() [答案] shūsìyúchíchúluán tónɡwěi tíxún guǐyuán lián shèn qiān 二、辨识通假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说怿女美()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5)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6)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7)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8)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9)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答案] (1)爱,通“薆”,隐藏,遮掩;见,通“现”,出现 (2)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代指“彤管” (3)归,通“馈”,赠送(4)匪,通“非”(5)蚩蚩,通“媸媸”,笑嘻嘻的样子。一说是忠厚的样子(6)无,通“毋”,不要(7)于,通“吁”,叹息(8)说,通“脱”,解脱(9)泮,通“畔”,边,岸 三、一词多义

(1)将错误! (2)言错误! (3)之错误! (4)以错误! (5)其错误! [答案] (1)动词,请,愿动词,扶持,扶助名词,将领,将帅副词,将要副词,且,又(2)动词,说名词,话语助词,用在句中无实义(3)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句末助词,补足音节,不译结构助词,的(4)连词,来,表目的介词,用介词,把副词,通“已”,已经(5)代词,它的,代指桑树代词,他的,代指士助词,无实义代词,你,代指氓 四、词类活用 (1)夙.兴夜.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匪我愆.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岁食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黄.而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士贰.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二三 .. [答案] (1)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里(2)名词作动词延误(3)形容词作名词贫苦的生活(4)形容词作动词变黄(5)数词作动词不专一。指变了心(6)数词作动词三心二意 五、古今异义 顿丘 (1)至于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期 (2)秋以为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认为。

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及答案

必修一第一单元导学及练习案 现代诗歌 第一课时·预习《沁园春·长沙》(兼及《浪淘沙·北戴河》《七律·长征》《采桑子·重阳》)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格律诗的一些基本规则:压韵、对仗、平仄、粘对等等。 2、了解“沁园春”“浪淘沙”“采桑子”三种词牌的固定格律。 3、识记重点字词及典故的读音和解释,学会品味诗歌语言的意象。 4、深情顶礼一代伟人的博大情怀,感悟主席心忧天下的豪情壮志。 【重点难点】 1、重点——字词典故和格律; 2、难点——意象把握、情怀解读。 【教学层林尽染(静) 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静、动) 仰视:鹰击长空(动) 俯瞰:鱼翔浅底(动) 语文必修1导学案·练习案第1页 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 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③峥嵘岁月图:抓住“忆”字。(提问:思考什么叫“书生意气”?) 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粪土当年万户侯”,怎样的情怀啊?试回想一下《沁园春·雪》中哪些词句的思想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成了最美的意象。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 有时潇洒地抽烟,轻易不朗诵, 抬头望断南飞雁,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 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便成了世界的诗眼,嘹亮了东方! 五、阅读下列诗句(提问:比较本词中的秋景,看看在感情色彩上有何不同?) ①悲哉秋之为气,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楚辞》 ②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③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西厢记》 ④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红楼梦》 语文必修1导学案·练习案第2页 六、掌握格律诗的一些规则(重点。律诗排序必用到这一知识点!) 补充:平仄(“天子圣哲”)、对仗、三“粘”四“对”、压韵、起承转合、用典孤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修辞无处不在》导学案(含答案)

20 修辞无处不在 1 巩中周静 《修辞无处不在》导学案 高一语文出题人:巩义中学周静审定人:郭晓安 2009-6-20 【三维目标】 1、使学生树立“大修辞”观念,不把目光局限在一些修辞格上。 2、从语言的三个层面(语音、词语、句子)分别设计活动,把众多的修辞格和修辞手段串联起来,达到知识系统。 3、为作文增添文采创造条件。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调整语音的手段,锤炼词语的妙处,学会更恰当地选用句子。 【教学难点】 把修辞知识迁移到实际运用中。 【学法】 探究法讨论法迁移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知识链接】 一、“语音修辞”,主要是从语音的调配上所进行的修辞活动,可以造成语音上的整齐与和谐,形成一种节奏回环往复的旋律美。常见的修辞格比如排比、反复、顶真、对偶,以及叠音词、联绵词的运用、古典诗词中的平仄相间、押韵等都属于此类。这一类的修辞活动主要见于诗歌和一些抒情性的散文中,可以通过分析一些古典诗词,体会其中的音乐美。 二、“词语修辞”,着眼于词语的选择和搭配,类似于古人的“炼字”。“炼字”应属于比较典型的消极修辞。可以引导学生平时注意搜集这样的例子,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丰富自己的文采。 三、“句子修辞”,着眼于句子的选择。比如长句和短句、肯定句和否定句、整句和散句、顺序句和倒装句、主动句和被动句、陈述句和反问句等,各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各有不同的适用场合,如果你的选择适合语境,就会造成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这样的句子在以前的教学中都学过,这里就是要唤起学生的记忆,系统复习一下。 1、大部分辞格是横跨几个层面的,像“排比”句,从语音上来说,有一种整齐匀称的美感;从句子组合的角度讲,这又是运用了整句,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 2、任何一种修辞手段,必须受到上下文的约束,如果与上下文所设定的语境不符,即使辞藻再华美,用词再巧妙,也只能成为败笔。 【学习过程】 一、回忆温习 学生所学过得修辞手段都有哪些?(A级) 二、梳理探究(A级) 1、修辞格和修辞的概念有何区别?教材如何给修辞下定义的? 2、修辞分哪几类? 3、请看第一纲:语音修辞。

粤教版 高二语文 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

粤教版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周昌者,沛人也,及高祖起沛,于是从沛公。从入关,破秦。沛公立为汉王,以周昌为中尉。汉王四年,拜为御史大夫。常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与萧、曹①等俱封,为汾阴侯。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②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隙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独昌可。”高祖曰:“善。”于是乃召周昌,谓曰:“吾欲固烦公,公强为我相赵王。”周昌泣曰: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公不得已强行!”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周昌至,谒高后,高后怒而骂周昌曰:“尔不知我之怨威氏乎?而不遣赵王,何?”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 (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有删改) 注:①萧、曹:指萧何、曹参。②燕时:“燕”通“宴”,即闲居时。 8.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还走:转身跑 B.大臣固争之,莫能得固:坚持

人教版本语文-高一-人教必修二第2课故都的秋教案

人教必修二第2课《故都的秋》教案 周永华 一.课标分析 本课是高中一年级新课程教材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必修二第以单元的第二篇。从应用的角度来说,它其实是一篇散文文。单元教学要求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都是抒情散文,单元的教学要求是通过鉴赏品味语言,向深层次赏析作者的情感,领悟文中的哲理。引导学生能通过文章精巧、绵密的构思,深入品味文中富有情感与哲理的语言。《故都的秋》的教学是散文鉴赏的起始课,对后面的散文教学有着领起、示范作用。既要教学生鉴赏课文,又要指导学生学会鉴赏的方法。 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此类文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鉴赏、审美与探究能力。让学生在美文中得到美的陶冶,接受美育。 二、教材分析 《故都的秋》所处的单元是中国现当代散文单元。现代散文不仅由白话代替了文言,而且由“代圣人立言”变为“表现自己”,由“文章”上升为“文学”,极大地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本课是散文鉴赏的起始课,对后面的散文教学有着领启、示范作用。通过学习本文,将使学生学会散文鉴赏的方法,培养人文意识,进而阅读名家名篇,从而步入散文鉴赏的规律之门。因此,以开故都的秋》系郁达夫在对故都北平的秋景细腻描摹中流露出自己内心的眷恋和落寞之情的作品,体现出这位文人当时的处境和浓重的“主观色彩”。显示了作家卓越的艺术才华。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特点表现得最充分的典型之一。也是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景抒情方法的典型。 三.学生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法学法。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散文并不陌生,刚学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散文,感受过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进行过初步的鉴赏。一般同学也能说出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但学生主要还是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 四.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四背诵篇目(粤教版)讲解

必修一第四单元古典诗歌(一)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5离骚(节选) 屈原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7汉魏晋诗三首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2.1《烛之武退秦师》精品导学案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左传》的知识。 2、背诵课文,并学习本文说话的技巧。 3、进一步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 4、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目标重难点】 重点:目标2、3 难点:目标3 【学法指导】 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 【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 《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故它们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亦有人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历史著作。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而且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史散文的典范。它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它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 《左传》长于叙事,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人物辞令。 2、写作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疑问: 二、检查预习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而又完整的史书,《左传》是“十三经”之一,它和《》、《》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被称作“春秋三传”。 2、请几位同学分段读全文,师生共同纠正错音。 3、听写部分字词(写在小作业本上) 三、学生质疑,教师点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导学案:6 孔雀东南飞(已审阅)

6孔雀东南飞并序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理清故事情节,鉴赏表现手法,分析人物形象。 3.体会文章思想内涵,分析悲剧发生的深层原因。 自主认知 一、整体感知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句,完成习题,提出疑难点。 2.除去课文开头和结尾段,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将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各部分大意。 二、自练自测 1.填空 “乐府”,最初是名称,后成了一种有音乐性的名称。以后不少文人仿拟乐府诗所作的诗也叫乐府诗或。《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陈(编者)编录的。《乐府诗集》由宋代编,其中收录有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最早最长的。 2.背诵默写 (1)鸡鸣外欲曙,。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头上玳瑁光。,耳著明月珰。,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 (2)“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 ,二情同依依。 三、质疑问难 请将预习过程中的疑问写在下面,并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 合作探究 1.诗歌以刘兰芝自请遣归的陈辞作为故事的开端,开门见山地揭示出她同焦母之间的矛盾。兰芝自述她十三岁至十七岁待字闺中的生活经历,这是一种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2.阅读“鸡鸣外欲曙……涕落百余行”这一部分,讨论:这一部分写兰芝严妆,和婆婆告别,和小姑告别,有何作用? 3.作者运用铺陈和排比大肆渲染太守家对婚事的排场,其用意是什么? 4.根据课文分析总结刘兰芝、焦仲卿的性格特点。 课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 1.选出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新妇起严妆 ..(盛妆)事事四五通.(遍) B.足下蹑.丝履(穿着)耳著.明月珰(戴) C.指如削葱根 ..(教养) ..(葱白)本自无教训 D.却.与小姑别(回头)好自相扶将 ..(服侍) 2.选出与“勤心养公姥”的“公姥”构词方式全都不同的一项() ①昼夜勤作息 ..⑥便复在 ..⑤逼迫兼弟兄 ..④还必相迎取 ..②我有亲父兄 ..③汝岂得自由 旦夕 .. ..⑦嬉戏莫相忘 A.①②③⑥ B.③④⑥⑦ C.②④⑥⑦ D.①⑤⑥⑦ 3.选出与“好自相扶将”的“相”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①及时相遣归②会不相从许③还必相迎取④嬉戏莫相忘⑤誓天不相负⑥蹑履相逢迎⑦怅然遥相望 ⑧不得便相许⑨登即相许和⑩叶叶相交通 A.①④⑩ B.②③⑤⑧ C.⑥⑦⑨ D.②④⑥⑧ 4.对刘兰芝被遣前还“严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内素材整理】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内素材整理】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内素材整理 清远博爱学校高风云 成由勤俭败由奢——《时评两篇》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月饼消费要讲文明》 这篇时评从2003年发表至今也已近十年,可是我们改变这种奢侈消费 的现状是否改变了呢?我们非常遗憾地发现,没有!我们现在已超过 日本,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欧洲奢侈品消费国。因此,今天 我们学习《月饼消费要讲文明》这篇文章,除非引发我们的许多思考,并身体力行地厉行节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应用角度】“勤俭节约、节约是一种美德、消费观”等。 【精彩运用】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生活的缓和,有些人把勤俭 节约的优良传统丢了。君不见,当前社会上超越现实、盲目攀比的畸 形消费;斗富摆阔、一掷千金的奢靡消费;过度包装、极度美化的蓄 意浪费;“长明灯”“长流水”的随便浪费等现象比比皆是,就连那 的中秋月饼在包装上都“变异”了。面对如此现状,我们不得不再来 重温祖宗遗训:“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 爱好高雅,其实就是一种修炼——《论“雅而不高”》 一个人立身于世,难以免除世俗化的污染。怎么办?爱好高雅, 其实就是一种修炼。比如琴棋书画,皆可陶冶情操。正如培根所说:“特雷梅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潢,也可以增长才干。“当你高 谈阔论时,知识可作装潢。”他还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

慧,演算使人思维周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 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专业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专业知识 当我们用知识将自己武装起来而后,“雅”便会凸显在举止言谈当中。而举止言谈儒雅,可以让人感到你知书达理,富有教养,同时也能让 对方如沐春风,身心通泰,从而达到你的交往本意。 【应用角度】“雅与俗”“追求高雅”“高雅与修养”等。 【精彩运用】其实,雅俗之别只是学识、修养不同所表现的陶冶 气质有所不同而已。但好事者总是以自认为的雅和俗,对我辈凡夫俗 子划圈子、分层次,说高深、道荣辱,搞得我辈缺乏定力、心浮气躁者,晕头转向,不知所措,搞出好多笑话,还要转过身去甜甜地说声“谢谢”。人只要活得真实,就无所谓雅或俗;只要有不乐观的心态,积极向上的精神,就能活出真性情,活出生的乐趣,死的坦然。 善待一切生命,实现人生价值——《呼唤生命教育》 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又是短暂的。生命的存在,又是实现我们一 切人生价值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我们要善待生命。我们不仅要对自 己的生命负责,还要学会善待其他的一切生命。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 侵犯和危害他人的生命和违反健康的权利。无论是亲人,朋友,还是 一棵柔嫩的小草,我们都应该以珍爱之心去对待,去呵护。这样,我 们的一生将会是美丽和充实的一生。 【应用角度】“善待生命”“生命的价值”“尊重一切生命”等 【精彩运用】尊重和善待一切生命,会让我们自觉地为完善自我 和急遽服务其他生命而不断努力。而正是在坚持着这一努力中心线的 同时,我们会制做一个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的人,会做一个正确认识 困难、坚强无畏的人,会做一个面对诱惑、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的人......一个人的存在,如果让自己和他人感受到了幸福,那么,他的一生也就无所心痛与一生牵挂,价值从而实现了他人生的大 半价值。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二故都的秋教案

《故都的秋》教案 素质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故都秋的特点。 2、引导学生把握文中情与景的关系及文章的结构。 3、理解情景交融和谐统一的写作特点,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寓的感情。 4、联系五幅秋景图,进一步掌握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教学重点:1、形散神聚的特点。2、散文的一般鉴赏。3、某些段落或句子的理解。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春有春的妩媚,夏有夏的妖娆,冬有冬的庄重,而秋,更是风情万种,千姿百态。从古到今,无数文人墨客用自己的笔、自己的心情去诠释心中的秋(复习有关秋景的古诗词)。今天,我们携手步

入郁达夫先学生的散文——《故都的秋》,来品味他笔下那独有的“故都秋味”。(板书课题:故都的秋郁达夫) 二、作家、作品简介(检查预习) 1、作者 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浙江富阳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经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杀害。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颓废情绪。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 2、写作背景 从1921年到1933年4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2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得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

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导学案 (教师版)

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导学案(教师版) 学案博苑 2014-09-08 1947 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导学案(教师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层面:体会全诗巧妙的构思,初步掌握通过意象分析鉴赏新诗的方法。 2.情感与价值观层面:领会诗人的惜别深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及其作用是重点 2.通过品味语言,分析情感是难点。 【知识链接】 1、简介: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到美国、英国留学。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历任《诗刊》增刊、《新月》月刊等主编。我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徐志摩短促一生正值中国最黑暗的时代。但在动荡和变革的岁月中,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理想的追求与渴望,辛勤笔耕,著作颇丰,影响深远,被人们誉为“一手奠定中国诗坛的人”。诗集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云游》。 2、写作背景: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3、学法指导

1.反复朗读直至成诵,有助于把握在本诗中情感的换。 2.从分析语言入手,学会咀嚼语言,分析不同词语呈现出的不同意味。 3.运用“三美”理论体会本诗,从韵律、形式、意境体会的感情。 【学习过程】 学点一 反复朗读直至成诵,试着标出本文的韵脚与节奏,体会它的音乐美。 学点二 2.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青荇()榆阴()沉淀()长篙() 漫溯()满载()斑斓()笙箫() 现在“荫”只读去声!阴只读阴平! “荫”做且仅作动词讲,即 1。没有阳光2。遮蔽3。受爵4。庇护 阴就多了,形容词、名词。但文学不能简单!!! 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定“荫”通读去声,“树荫”、“林荫道”应作“树阴、绿阴道”。但在一些固定格式(如绿树成荫)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中,原读阴平,表示,“树荫“义的“荫“仔细观赏保持不变。 学点三 3.请用斜线标注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①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②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③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高中】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9赤壁赋word导学案教师版

【关键字】高中 《赤壁赋》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3、熟读并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 1、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 2、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学法指导:朗读法、质疑探究法。 知识链接: 1、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父苏询,弟苏辙均以文名著称,而以苏轼成就最大。文坛历史上称他们父子为“三苏”。人称“一门三父子,娥眉共比高。”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中进士,受到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赞赏。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元丰二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而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哲宗继位,一度被召回家,等哲宗亲政,苏轼再一次遭贬到惠州,后又到琼州。徽宗即位后,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 2、关于“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著名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

笔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在创作风格达到炉火纯青程度,成了千古不朽的名作。 3、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其实是谏官李定、舒擅、何正臣三人断章取义地摘出他讽刺新法的诗句进行诬陷。“乌台”即御使府)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满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访惶,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 课题导入: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这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作者无辜遇害,长期被贬,郁愤之情,实在难免。但他又能坦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不被颓唐厌世的消沉情绪所压倒。他在这篇赋中自言愁,而又自解其愁,便反映了这种复杂的心情。 学习过程: 一、朗读第一自然节解答下列问题: 1、疏通文句落实文言知识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十六日), ②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句式为:介宾短语后置)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背诵资料(已整理)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课文背诵资料整 理 必修一: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经·邶风·静女》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

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卫风·氓》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屈原《离骚》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并序)优秀导学案(1)(含答案)

孔雀东南飞并序导学案一 教学目标: 1.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结合课下注解熟练诵读课文 3.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3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 知识链接: 1.关于《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一篇民间诗歌,作者的姓名已经无从查考。在现存书籍中,这首诗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题目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来宋朝郭茂倩辑《乐府诗集》、元朝左克明辑《古乐府》、明朝冯惟讷辑《古诗记》,以及其他由明清人编纂的许多古代诗集里,也多予以收录。各本文字稍有出入,最常见的为三百五十三句,计一千七百六十五字。所以王世贞《艺苑卮言》称它为“长诗之圣”,清朝沈德潜也说是“古今第一首长诗”。它确是古代叙事诗里最长的一首。 全诗共357句,1785字。这首诗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在思想和艺术上代表了乐府民歌的最高成就。 这首诗所叙之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西汉初期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的改造,成了封建君主统治人们思想的工具和社会的主流思想,到汉末时,这种思想中的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已深入人心,像刘兰芝这样被休,又被迫改嫁,直至被逼自尽的悲剧在追求幸福的爱情的青年男女身上时有发生,这也是完全正常的。但其美好的人格和彻底的反抗精神则被人们永远铭记。 2.汉乐府 西汉的民间音乐很流行,也风行于社会上层,因为当时的上层统治阶级爱好“俗乐”,所以大量采集民歌,又有大量演奏俗乐川西民歌的乐工。汉武帝时开始设立一个专门掌管音乐的机构,叫做乐府。它的具体任务是制定乐曲,训练乐工和搜集歌辞。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A级) 1.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哽咽葳蕤遗施主薄 B.伶聘公姥扶将窈窕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教学介绍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教学介绍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教学介绍 一、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自然衔接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5册。每册统一安排4个单元,即每册第一单元是活动单元,第二单元是文体单元,第三单元是文体单元,第四单元是语体单元。具体安排如下表。 册别活动文体文体语体 语文1 认识自我传记散文① 古典诗歌① 语文2 体验情感诗歌散文② 文言文① 语文4 感悟自然科学小品小说① 古典诗歌② 语文3 关注社会议论文小说② 文言文② 语文5 走近经济新闻戏剧文言文③ 我们的选修课程目前设计和编写了14册。如下表 一、诗歌与散文系列 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唐宋散文选读》 3、《中国现代诗歌选读》 4、《中国现代散文选读》 二、小说与戏剧系列 5、《短篇小说欣赏》 6、《戏剧欣赏》

7、《电影文学欣赏》 三、新闻与传记系列 8、《新闻阅读与写作》 9、《传记选读》 四、语言文字应用系列 10、《说话的艺术》 11、《语言文字规范与应用》 12、《常用文体写作》 五、文化论著研读系列 13、《〈论语〉选读》 14、《先秦诸子百家名著选读》 二、课程性质方面 旧的教学大纲,强调语文的课程性质是“工具性”。90大纲认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2000大纲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三、课程结构方面 1、课程标准以模块为学习单元。 旧的教学大纲,语文课程是以学期为学习单元,3年6个学期6册教科书。

新的课程标准,语文课成是以模块为学习单元,1个学期2个模块,5个学期,10个模块。 2、课程标准开设大量选修课 在高中阶段语文的10个模块中,5个模块必修课5册教科书10学分;5个模块选修课10多本教科书,学生可以选修4个模块4册教科书得8个学分。 四、课程教法方面 旧的教学大纲,多数是从“教”的角度提出要求的,例如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反对注入式,提倡启发式等等。 新的课程标准,除了从教师的角度提出要求外,还从“学”的角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形成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那就是“三线两结合”。 所谓“三线”就是用“活动”、“文体”、“语体”三条线组编必修课教科书单元。所谓“两结合”,第一个结合是“活动”与“阅读”、“写作”、“口语”结合;第二个结合是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和谐结合。 Ⅳ 两种活动的结合 一、两结合的第一个结合是指两种活动的结合。即在必修课中设计和安排了两种活动。一种活动是“单元活动”。“单元活动”,即每一册的第一单元都设计为“活动单元” ,每一册必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