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具设计实例分析

模具设计实例分析

模具设计实例分析
模具设计实例分析

模具设计实例1——相机外壳模具设计

本单元讲解的实例为按摩器上盖模具设计,按相机外壳模型

如图1所示。

图1 相机外壳模型

1具体设计步骤

1.1启动PRO/E4.0,建立模具文件

(1)启动PRO/E。选择下拉菜单“文件”,“设置工作目录”命令,选择一个合适的工作目录。

(2)选择下拉菜单中“文件”,“新建”命令,弹出1-1所示的“新建”对话框,在“类型”选项组中选择“制造”选项,

在“子类型”选项组中选择“模具型腔”选项,在“名称”文本框中输入文件名“anmo”,取消“使用缺省模板”,单击“确定”按钮,弹出”新文件选项“对话框。

图1-1 “新建”对话框

(3)在“新文件选项”对话框中选择“mmns_mfg_mold”,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则进入PRO/MOLDDESIGN设计模式。

(4)单击“模具制造”工具栏上的“模具型腔布局”按钮,弹出“打开”对话框,同时弹出“布局”对话框,如图1-2所示。

(5)在“打开”对话框中选择“anmo.prt”零件后,单击“打开”按钮,弹出“创建参照模型”对话框,如图1-3所示。在“创建参照模型”对话框中选择“按参照合并”单选框,单击“确定”按钮同意默认的参照模型名称。

图1-2“布局”对话框图1-3“创建参考模型”对话框

(6)单击“布局”对话框中的“参照模型起点与定向”选项区域中的拾取箭头,出现浮动参照模型窗口,同时出现“坐标系类型”菜单治理器,如图1-4所示

图1-4浮动参照模型窗口和“坐标系类型”菜单(7)在“坐标系类型”菜单中选择“动态”命令,进入“参照模型方向”对话框如图1-5所示,选择“坐标系移动/定向”

按钮,选择“轴”输入数值90。单击“确定”按钮,返回“布局”对话框,单击“确定”完成参照模型的加载,如图1-6所示。

图1-5 参照模型方向菜单图1-6 参照零件布局结果

1.2设置收缩率

(1)单击“模具制造”工具栏上的“按比例收缩”按钮,弹出“选取”

对话框,按照提示单击任何一个参照模型,选中的模型变成红色。

(2)在弹出的“按比例收缩”对话框中选择“1+S”收缩率公式,选中参照模型中的坐标系PRT_CSYS_DEF,在“收缩率”文本框中输入0.005,如图1-7所示。

(3)单击“按比例收缩”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即可完成全部零件的收缩率设置。

图1-7 设置按比例收缩参数

1.3创建工件

创建工件步骤如下:

(1)选择“模具”菜单治理器中的“模具模型”,“创建”,“工件”,“自动”命令,将弹出“自动工件”对话框,选择MOLD_DEF_CSYS坐标系作为模具原点,从“形状”下拉列表中选择工件的形状为“标准矩形”,单位为mm,并同意默认的工件名称,图形区中将显示包容零件的工件,如图1-8所示。

(2)“偏移”选项区的数字由灰色变成可操作的黑色,在统一“统一偏距”文本中输入20,单击ENTER键,在图形区显示各方向尺寸边界。在“整体尺寸”区的“X,Y+Z型腔,-Z型腔”文本框中输入1-9所示的数据,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工件的设置。

图1-8 包容零件工件图1-9 设置整体参数及其工件

结果

1.4创建模具体积块

1.创建动模体积块

(1)单击“模具制造”工具栏上的“模具体积快”按钮,进入体积块工作界面。

(2)选择下来菜单中“编辑”,“属性”命令,打开“属性”对话框,然后在“名称”文本框中输入体积快名称“core_insert_1”,如图1-10所示。最后单击对话框底部的“确定”按钮,退出对话框。

图1-10 设置体积块名称

(3)按“滑块体积块”对话框的,则Pro/e系统会自动计算出卡钩的两个方形孔为干涉曲面,同时显示在画面上。如图1-11和图1-12所示:

图1-11 滑块体积块图1-12 干涉曲面

(4)按住键盘的Ctrl键选取两个干涉曲面面组1及面组2,再按,按对话框下方投影栏框的,然后点选工件正面为投影面,如图1-13所示:

图1-13

按“滑块体积块”对话框的,即可见滑块体积块如图1-14

图1-14 侧滑块

1.5 产生棱线,作为分型线

按主窗口右侧自动化创建分型线的图标

由于滑块将额外独立处理,因此将滑块的棱线从分型线中排除

(1)由侧面影像曲线对话框选取“环选取”,然后在按“定义”如图1-15

落料冲孔复合模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落料冲孔复合模设计 姓名: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班级:班 学号: 指导老师: 2 0 年7 月15 日

集美大学 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设计题目:落料冲孔复合模 设计任务:设计一简单冲压零件,并根据该零件设计一副冲压模具。 制件年产量:50万件 完成的任务: 1.冲压工艺过程卡一份; 2.产品零件图一份; 3.冲压模具装配及模具成形零件工程图各一份; 4.设计说明书一份。 时间安排: 1. 借资料、产品的结构设计及绘制零件图;(1.5天) 2.确定零件冲压工艺方案,填写冲压工艺过程卡;(1天) 3.零件工艺性分析及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毛坯排样方案设计及材料利用率计算; 冲裁力及压力中心计算;选择压力设备;模具总体结构设计,包括送料方式、卸 料和出件方式、凹模板外形尺寸的计算、其它模板尺寸的确定和模架的选择;凸、 凹模零件设计,包括刃口尺寸计算、凸模结构及凹模型腔结构设计;卸料和顶件 装置设计;模具结构三维设计。(4天) 4.绘制模具结构装配图、模具成型零件工程图;(2.5天) 5.编写设计说明书;(2天) 6.答辩。(1天) 参考书目: [1]翁其金.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 [2]匡和碧.冲压模具设计实用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2 [3]薛啓翔.冲压模具设计和加工计算速查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0 [4]黄毅宏.模具制造工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5]王新华.冲模结构图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杨玉英.实用冲压工艺模具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指导教师:年月日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12 级12 班 学生:李立煌学号:201221136051

2020年模具设计的年终工作总结

模具设计的年终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20xx的年坎即将跨过。回首20xx,心中不禁无限感概。20xx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年。这一年里,我面临了新的挑战与机遇。非常感谢公司给我这个成长的平台,让我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在此,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及各位同事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让我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一年即将过去,在年终的时候写出自己的心理感受和总结,用来给明年我以激励和鼓舞,我相信我能够做得更好。 一年过去有收获也有缺失,有坚定也有迷茫,有激进也有蹉跎。不过大体方向还算明确,我对模具还是充满期望的,因为从校园到社会我个人认为模具设计还是具有很强的挑战性的。不光是模具所包含的零部件烦杂多变,还有在模具当中存在微小细节的难度,哪怕是一个螺钉孔的位置,大小,都会在你的一时疏忽下犯下大错,所以模具设计还是很有压力的。不过我相信只要功夫深,敢于面对错误,肯去总结经验,随着一步步的积累,这些细节错误总会慢慢的减少的。当然我相信好的习惯是日常工作当中培养的,从每个细节开始,例如图档的还有文件的命名,这都是能够让自己简介明确的去工作。 9月份,我调动到了设计部,刚进部门就有种说不出的忙碌感,光听听键盘敲打声还有鼠标点击声就感觉到了分秒必争,面对电脑,

面对制图软件我很是茫然,好久好久没有接触过软件,感觉一切都很生疏,我只好一步步的去熟悉,多问多学,起初一个多月我都在帮助 周边的同事,帮他们发模资料,用完成些装配图,这对我去了解模具结构是个很好的锻炼,我也很耐心的一幅幅的去完成,但效果却不如人意,对于组装图来说最重要的是简明易懂,但 __抓住重点,该表示的没表示,烦杂没必要都表示的我却表示出来,这让组装图显的毫无意义,之后我经过同事的耐心指点,抓住窍门去完成了工作,从而也慢慢的熟悉了软件。 接下来就是 __工作了,随着大批项目下达,我们部门也步入了水生火热当中,当然我也开始得到了锻炼,我开始去完成零件图还有线切割还有料单填写,看似简单的工作但要想把它做好却不简单,有很多很多细节要去注意,拿零件图来说,师傅要拿着你的零件图去划线钻孔,磨床要拿你的图去磨,哪怕一个位置或尺寸标错所影响的加工周期都会延误,更不用说浪费了下面工人的人力。线切割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工作,小零件的成形很多需要线切割来完成,相对于快走丝,中走丝是个细心活,线切割稍有取错将 面临零件报废的危险,也有该成形的地方没成形,影响了加工,要出现二次成形。其中,镶芯的线切割取图显的十分重要,稍有偏差将会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下料也是一门学问,如何拼料,如何

PROE模具设计实例教程

7
模具體積塊 與 元件

7-1 7-2 7-3 7-4 模具體積塊 建立體積塊-分割 建立體積塊-聚合 模具元件


7-1 模具體積塊
在分模面完成之後,接下來的工作是準備將工件一分為二。利用分 模 面 可 將 模 具 組 合 中 的 工 件 ( Workpiece ) 分 割 成 兩 塊 , 即 公 模 (Core)和母模(Cavity)。一般而言,利用 Split(分割)的方式來建 立模具體積塊是較為快速的方法,但是在使用分割時卻有一個先決條 件,那就是先前所建立的分模面必須是正確且完整的,否則將會造成分 割的失敗。 此 外 , Pro/E 同 時 也 提 供 了 手 動 的 方 式 來 建 立 模 具 體 積 塊 , 即 Create(建立)。Create(建立)方式主要有兩種,分別是 Gather(聚 合)及 Sketch(草繪)。Gather(聚合)指令是藉由定義曲面邊界及封 閉範圍來產生體積,而 Sketch(草繪)則是透過一些實體特徵的建構方 式來產生。利用手動的方式來建立模具體積塊並不需要事先建立好分模 面,因此,在使用上並不如分割那樣容易、快速,但是卻可以省下建立 分模面的時間。 模 具 體 積 塊 是 3D、 無 質 量 的 封 閉 曲 面 組 , 由 於 它 們 是 閉 合 的 曲 面 組,故在畫面上皆以洋紅色顯示。 建立模塊體積與元件的指令皆包含在 Mold Volume(模具體積塊) 選單中,選單結構如【圖 7-1】所示。
7-2

【圖7-1】
Mold Volume(模具體積塊)選單結構
Mold Volume(模具體積塊) 在 Mold Volume ( 模 具 體 積 塊 ) 選 單 中 有 十 個 指 令 , 分 別 為 Create( 建 立 ) 、 Modify( 修 改 ) 、 Redefine( 重 新 定 義 ) 、 Delete ( 刪 除 ) 、 Rename ( 重 新 命 名 ) 、 Blank ( 遮 蔽 ) 、 Unblank(撤銷遮 蔽)、Shade(著色) 、 Split(分 割) 以及 Attach(連接)。 Create(建立) 建立一個模具元件體積塊。在輸入體積塊名稱後便可進入模具體 積選單中,可利用 Gather(聚合)或是 Sketch(草繪)的方式 來建立模塊體積。使用 Gather(聚合)指令必須定義曲面邊界 及封閉範圍來產生體積,而 Sketch(草繪)則是透過一些實體
7-3

模具专业毕业答辩题

1.结合你的设计,试述冲裁模《连接板》的设计的一般步骤。2.请问你的设计课题中的零件为何要采用冲压加工方法加工?3.请你说明冲压工艺方案是如何拟定的? 4.模具设计中为何要尽量选用标准件? 5.装配图的作用是什么? 6.装配图中应标注哪几类尺寸?举例说明。 7.定位销的作用是什么?销孔的位置如何确定?销孔在何时加工?8.请你简单叙述冲裁(弯曲、拉深)件的工艺性? 9.请你简单归纳说明卸料弹簧的设计方法与步骤。 10.级进模具按定距方式不同可分为哪几类? 11.如何选择压力机的标称压力? 12.选择压力机的规格应遵循哪些原则? 13.生产批量较大的中小冲裁件一般选用何中压力机? 14.请你谈谈如何提高冲裁件的质量? 15.什么是冲裁间隙?为什么说冲裁间隙很重要?

16.什么是合理间隙?设计与制造新模具时,应如何选择间隙值?为什么? 17.请你简单述说冲裁凸、凹模刃口尺寸的确定原则。 18.凸、凹模分开加工与配作加工各有何优缺点? 19.如何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20.什么是冲裁搭边?有何作用? 21.为什么要确定模具的压力中心?模具的压力中心应如何布置?22.按工序组合程度分,冲压模可分为哪几种?你所设计的模具属哪一种? 23.什么叫单工序模?其有何优缺点? 24.什么叫级进模?其有何优缺点? 24.什么叫复合模?其有何优缺点? 25.模具的工作零件是指哪些零件?其作用是什么? 26.结合你的设计,试说如何确定凸模的长度? 27.什么情况下需校核凸模的强度? 28.凹模的孔口的结构形式有哪几种?各有何优缺点?

29.结合你的设计,试说如何确定凹模的外形尺寸? 30.你所设计的模具中,哪些零件属于定位零件?其作用是什么?31.弹性卸料与刚性卸料各有何优缺点?如何选择? 32.导柱压入下模座后,应保证导柱下端离下模座底面2~3mm,为什么? 33.模架通常由哪些零件组成?模架的作用是什么? 34.导柱导套通常采用何种配合? 35.凸模与凸模固定板通常采用何种配合方式? 36.常用的模柄有哪几种结构形式? 37.压入式模柄与上模座通常采用何种配合方式? 38.常见的弯曲件的质量问题有哪些?如何控制? 39.弯曲件产生回弹的原因是什么?你的设计中采用了哪些措施来控制弯曲件的回弹? 40.弯曲件产生偏移的原因是什么?你的设计中采用了哪些措施来控制弯曲件的偏移? 41.弯曲件的排样应注意什么?

精密自动级进模具设计与制造研究

精密自动级进模具设计与制造研究 本文主要论述了一种精密自动级进模具设计和制造研究,本次研究首先对模具设计的继承框架进行分析和研究,最后对设计研究的进程动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开展模具设计和制造有一定的帮助。 标签:精密自动级进模具设计制造研究 精密自动级进模具设计和制造实际上就是利用一系列大型的、大规模的金属零件器具,然后再利用相应的工程技术,实现了对现有模具的改善和开发挖掘的过程。本次研究主要提出了一种设计和制造创建,进一步对下游元件和器具的加工或者计算辅助处理进行规划,因此,整个模具从设计到开发是呈现出高度的集成化。 一、集成框架的设计研究 1.数据集成和过程集成 明确集成框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原来离散设计过程提供一种数据集成和过程集成的作用。在之前的设计和制造研究过程中,这些功能的体现都是在一系列的设计和工具制造过程中完成的。在整个框架中,对于数据集成功能的发挥,在终端的用户采用了一种全局性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采用了一系列完全配套的设备和系统元件管理实施进行支撑。在整个框架中,对于特定的项目数据集成会将其立即的收集并进行不断的优化,方便用户对数据信息的搜集、共享,并在系统中以一种特殊的形式避免数据在储存过程中产生冲突,而对于集成功能的终端,用户可以采用标准的工程序列的方式进行体现。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相应的模具产品的设计和制造,终端用户需要不断对每一个设计流程进行咨询和关注,保证每一个项目中的任务以及采用的数据都是正确的,当每一位独立的项目完成任务之后,相应的数据输出就会自动的对数据进行储存,并作为相应配置数据被保存下来。 2.框架环境和功能 在本次研究的这个框架中,框架的工程环境主要包括基金模具设计和制造以及最后的集成框架等内容。在这个框架中还纳入了一个共享台、框架内核以及两个数据库。在框架中,管理数据储存主要包括了原始數据的库指针的原始数据,而框架内核主要是指将其设计成为一种制定的交易处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其作用主要是保障好系统使数据库的功能在工作台应用程序的直接干预之下依然能够正常进行工作。而CAX工具能够在整个框架的监督之下自主的进行运行,其展示出的各种项目成果的进度情况都会被框架放置于一个集成的储存模块中,但是,在设计过程中,目前该框架的主要问题就是模具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很多复杂的数据和管理功能,因此,在框架制定过程中,框架的内核功能应该被划成为四个单元,也就是数据管理单元、进程管理内核以及原始数据处理单元

落料冲孔复合模设计

落料冲孔复合模设计说明书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班级:09及材控二班 学号:20091185 姓名:李明红 指导老师:周健老师

目录 1、概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2、工艺分析方案及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3、模具结构的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4、工艺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5、主要工作零件的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6、总装配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7、参考文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

1、概论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振兴和发展我国的模具工业,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和通讯等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形。用模具生产制件所表现出来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和低消耗,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所不能比拟的。模具又是“效益放大器”,用模具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往往是模具自身价值的几十倍、上百倍。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设计出正确合理的模具不仅能够提高产品质量、生产率、模具使用寿命,还可以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本次设计的是一套落料冲孔模,经过查阅资料,对零件进行结构和工艺分析,通过冲裁力、顶件力卸料力等力计算并确定压力机的型号。对模具各部分进行强度校核,确认其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总而言之,要通过合理的设计,能够制造出既节省原材料,又能加工出符合要求的零件的落料冲孔模。 2、工艺方案分析及确定

模具设计与模具制图教程

模具设计与模具制图教程 模具图样的绘制 在绘制模具装配图时,初学者的主要问题是图面紊乱无条理、结构表达不清、剖面选择不合理等,以及作图质量差,如引出线重叠交叉,螺钉销钉作图比例失真。上述问题除平时练习过少外,更主要的是缺乏作图技巧所致。一旦掌握了必要的技巧,这些错误均可避免。1. 装配图的画法 模具装配图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反映模具的基本构造,表达零件之间的相互装配关系,包括位置关系和配合关系。从这个目的出发,一张模具装配图所必须达到的最基本要求为:首先,模具装配图中各个零件(或部件)不能遗漏,不论哪个模具零件,装配图中均应有所表达;其次,模具装配图中各个零件位置及与其他零件间的装配关系应明确。在模具装配图中,除了要有足够的说明模具结构的投影图、必要的剖视图、断面图、技术要求、标题栏和填写各个零件的明细栏外,还应有其他特殊的表达要求。模具装配图的绘制要求须符合国家制图标准,现总结如下: ⑴总装图的布图及比例。 ①应遵守国家标准机械制图中图纸幅面和格式的有关规定(GB/T14689—2008)。 ②可按模具设计中习惯或特殊规定的制图方法作图。 ③尽量以1:1的比例绘图,必要时按机械制图要求的比例缩放,但尺寸按实际尺寸标注。 ④模具总装图的布置方法如图1-72所示。 (a)冲压模具总装配图的布置 (b)塑料模具总装配图的布置 图1-72 模具总装图的布置方法 ⑵模具设计绘图顺序 ①主视图。绘制总装图时,应采用阶梯剖或旋转剖视,尽量使每一类模具零件都反映在主视图中。按先里后外、由上而下,即按产品零件图、凸模、凹模的顺序绘制,零件太多时允许只画出一半,无法全部画出时,可在左视图或俯视图中画出。 ②俯视图。将模具沿冲压或注射方向“打开”上(定)模,沿冲压或注射方向分别从上往下看“打开”的上(定)模或下(动)模,绘制俯视图。主、俯视图要一一对应画出。 ③左、右视图。当主、俯视图表达不清楚装配关系时,或者塑料模具以卧式为工作位置时,左、右视图绘制按注射方向“打开”定模看动模部分的结构。 ⑶模具装配图主视图的要求。 ①在画主视图前,应先估算整个主视图大致的长与宽,然后选用合适的比例作图。主视图画好后其四周一般与其他视图或外框线之间应保持50~60mm的空白。 ②主视图上应尽可能将模具的所有零件画出,可采用全剖视图、半剖视图或局部视图。若有局部无法表达清楚的,可以增加其他视图。 ③在剖视图中剖切到圆凸模、导柱、顶件块、螺栓(螺钉)和销钉等实心旋转体零件时,其剖面不画剖面线;有时为了图面结构清晰,非旋转体的凸模也可不画剖面线。

模具实习工作总结范文

模具实习工作总结范文 篇一:模具制造实习总结身为大学生的我们经历了十几年的理论学习,不止一次的被告知理论知识与实践是有差距的,但我们一直没有把这句话当真,也没有机会来验证这句话的实际差距到底有多少。久在课堂中的我们感受到了动手能力重要性,只凭着脑子的思考、捉摸是不能完成实际的工作的,只有在拥有科学知识体系的同时,熟练掌握实际能力,包括机械的操作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才能把知识灵活、有效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使得通过高考而进入大学的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处于学校和社会过渡阶段的大学就承担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任务。模具制造课程设计就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同学们必须给予这门课以足够的重视,充分的利用这一星期的时间,好好的提高一下自己的动手能力。这里是另外一种学习课堂。通过我们动手,对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补充与质疑。这与传统的课堂教育正好相反。这两种学习方法相辅相成,互相补充,能填补其中的空白,弥补其中一种的一些盲点。 很快我们就要走出校园,进入社会,面临就业了,我想用人单位不会像老师那样点点滴滴细致入微地地手把手地引导我们怎样去做,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观察、学习,不具备这项能力就难以胜任未来的挑战。随着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会有很多领域是我们未曾接触过的,只有敢于去尝试

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就像我们接触到的机加工和热加工,虽然危险性较大,但是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去操作而且要做出成品,这样就锻炼了大家敢于尝试的勇气。一周的模具制造课程设计带给我们的,不全是我们所接触到的那些操作技能,也不仅仅是通过几项工种所要求我们锻炼的几种能力,更多的则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实习结束后根据自身情况去感悟,去思考,这才是本次实习的根本目的。 身为大学生的我们经历了十几年的理论学习,然而都懂得理论知识与实践是有差距的,但我们一直不以为然,也没有机会来验证这句话的实际差距到底有多少。模具制造课程设计给了我们一次实际掌握知识的机会,就在课堂中的我们感受到了动手能力重要性,只凭着脑子的思考、捉摸是不能完成实际的工作的,只有在拥有科学知识体系的同时,熟练掌握实际能力,包括机械的操作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才能把知识灵活、有效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模具制造课程设计按照工作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即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整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整合、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整合、工作过程与学生认知心理过程整合,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在这样良好的基础上,通过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目标的开放性设计、教学考核改革等,保证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注塑模具设计毕业答辩内容已经通过的

一、首先是开场白:各位老师,上午好!我叫金函绪,是08级机制3班的学生,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对讲机注塑模具毕业设计。论文是在李章东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四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二、内容 首先,我想陈述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设计对讲机注塑模具,是基于一下几个目的:(1)熟悉拟定塑料成型工艺和模具设计原则、步骤和方法。增加对注塑模具的认识,对塑料模具制作过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锻炼自己对未曾接触过的事物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分成10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言。这部分主要阐明了我国注塑模具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二部分是塑件工艺分析。这部分主要进行了塑料结构和材料成型工艺分析,并确定脱模斜度和模具的结构形式,同时完成浇注系统的设计。

第三部分是注射机型号的确定。这部分需要进行注射量、塑件和流道凝料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及锁模力的计算,并校核注射剂的工艺参数,确定注射机的型号。 第四部分是模架的确定。主要确定模架的型号以及各板的尺寸。 第五部分是合模导向及定位机构的设计。包括了导柱、导套以及斜导柱侧抽芯机构的设计。 第六部分是脱模机构的设计和计算。主要囊括了脱模机构的设计原则及分类,脱模阻力的计算和脱模机构的选用。 第七部分内侧抽芯机构的设计。主要完成内抽芯距的计算。 第八部分是模具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和计算。包括了冷却系统的设计及冷却装置的设计要点,计算冷却参数和冷却时间。 第九部分模具零件的选材和制造工艺。主要包括了模具各零件的选材及制造工艺。 第十部分是模具的装配和工作过程。主要包括模具装配的步骤和模具工作过程校验和修改。 不足之处: 本次设计的不足之处是我对模具设计过程中思考问题有些简单,没有实践经验,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来修改,以及对塑料模具知识的缺乏,使该设计中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老师提问: (10)本论文的优缺点:对塑料模具在成型过程中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掌握了塑料模具成型的机构特点及设计计算办法,对独立设计模

精密模具设计要点

轿车精密塑料件成型模具的设计要点 轿车的塑料零部件如线圈骨架、基座、保险丝盒、灯座、片式熔断器、中央配电盒、护套、推动架、簧片排组件及外罩等大都采用注射成型,由于这些塑料件本身具有较高的设计精度,使得对这些塑料件不能采用常规的注射成型,而必须采用精密注射成型工艺技术。为了保证轿车精密塑料件的性能、质量与可靠性,注射成型出质量较高、符合产品设计要求的塑料制品,必须对塑料材料、注塑设备与模具及注塑工艺不断进行改进。 1 影响精密注塑的主要因素 判定精密注塑的依据是注塑制品的精度,即制品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要进行精密注塑必须有许多相关的条件,而最本质的是塑料材料、注塑模具、注塑工艺和注塑设备这四项基本因素。设计塑料制品时,应首先选定工程塑料材料,而能进行精密注塑的工程塑料又必须选用那些力学性能高、尺寸稳定、抗蠕变性能好、耐环境应力开裂的材料。其次应根据所选择的塑料材料、成品尺寸精度、件重、质量要求以及预想的模具结构选用适用的注塑机。在加工过程中,影响精密注塑制品的因素主要来自模具的精度、注塑收缩,以及制品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变化幅度等方面。 在精密注塑中,模具是用以取得符合质量要求的精密塑料制品的关键之一,精密注塑用的模具应切实符合制品尺寸、精度及形状的要求。但即使模具的精度、尺寸一致,其模塑的塑料制品之实际尺寸也会因收缩量差异而不一致。因此,有效地控制塑料制品的收缩率在精密注塑技术中就显得十分重要。 模具设计得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塑料制品的收缩率,由于模具型腔尺寸是由塑料制品尺寸加上所估算的收缩率求得的,而收缩率则是由塑料生产厂家或工程塑料手册推荐的一个范围内的数值,它不仅与模具的浇口形式、浇口位置与分布有关,而且与工程塑料的结晶取向性(各向异性)、塑料制品的形状、尺寸、到浇口的距离及位置有关。影响塑料收缩率的主要有热收缩、相变收缩、取向收缩、压缩收缩与弹性回复等因素,而这些影响因素与精密注塑制品的成型条件或操作条件有关。因此,在设计模具时必须考虑这些影响因素与注塑条件的关系及其表观因素,如注塑压力与模腔压力及充模速度、注射熔体温度与模具温度、模具结构及浇口形式与分布,以及浇口截面积、制品壁厚、塑料材料中增强填料的含量、塑料材料的结晶度与取向性等因素的影响。上述因素的影响也因塑料材料不同、其它成型条件如温度、湿度、继续结晶化、成型后的内应力、注塑机的变化而不同。 由于注塑过程是把塑料从固态(粉料或粒料)向液态(熔体)又向固态(制品)转变的过程。从粒料到熔体,再由熔体到制品,中间要经过温度场、应力场、流场以及密度场等的作用,在这些场的共同作用下,不同的塑料(热固性或热塑性、结晶性或非结晶性、增强型或非增强型等)具有不同的聚合物结构形态和流变性能。凡是影响到上述"场"的因素必将会影响到塑料制品的物理力学性能、尺寸、形状、精度与外观质量。 这样,工艺因素与聚合物的性能、结构形态和塑料制品之间的内在联系会通过塑料制品表现出来。分析清楚这些内在的联系,对合理地拟定注塑加工工艺、合理地设计并按图纸制造模具、乃至合理选择注塑加工设备都有重要意义。精密注塑与普通注塑在注塑压力和注射速率上也有区别,精密注塑常采用高压或超高压注射、高速注射以获得较小的成型收缩率。综合上述各种原因,设计精密注塑模具时除考虑一般模具的设计要素外,还须考虑以下几点:①采用适当的模具尺寸公差;②防止产生成型收缩率误差;③防止发生注塑变形;④防止发生脱模变形;⑤使模具制造误差降至最小;⑥防止模具精度的误差;⑦保持模具精度。 2 防止产生成型收缩率误差 由于收缩率会因注塑压力而发生变化,因此,对于单型腔模具,型腔内的模腔压力应尽量一致;至于多型腔模具,型腔之间的模腔压力应相差很小。在单型腔多浇口或多型腔多浇

落料冲孔翻边复合模具设计的-毕业设计论文

前言 冲压加工技术是工业的一项基础技术,在机械、电子、航空、航天、汽车、轻工等制造行业中应用广泛。同时也对模具制造业提出了应用信息技术将先进的设计理论、方法与制造技术加以系统的集成创新的要求,促进了冲压模具设计、制造的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快速发展。 进入21世纪,制造技术在中国发展更加迅速,作为制造业大国,培养数以万计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必须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实现国家的人才培养战略的需求。 概论 1.1引言 日常生产、生活中所使用到的各种工具和产品,大到机床的底座、机身外壳,小到 一个胚头螺丝、纽扣以及各种家用电器的外壳,无不与模具有着密切的关系。模具的形 状决定着这些产品的外形,模具的加工质量与精度也就决定着这些产品的质量。因为各 种产品的材质、外观、规格及用途的不同,模具分为了铸造模、锻造模、压铸模、冲压 模等非塑胶模具,以及塑胶模具。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冲压加工技术的应用愈来愈广泛, 模具成形已成为当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 1.2冲压模地位及我国冲压技术 1.2.1冲压模相关介绍 冷冲压:是在常温下利用冲模在压力机上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变形, 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零件的加工方法。 冲压可分为五个基本工序:冲裁、弯曲、拉深、成形和立体压制。 冲压模具: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 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 冲压模按照工序组合分为三类:单工序模、复合模和级进模。 复合模与单工序模相比减少了冲压工艺,其结构紧凑,面积较小;冲出的制件精度 高,工件表面较平直,特别是孔与制件的外形同步精度容易保证;适于冲薄料,可充分 利用短料和边角余料;适合大批量生产,生产率高,所以得到广泛应用,但模具结构复 杂,制造困难。 冲压模具是冲压生产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冲压件的质量、生 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等,与模具设计和制造有直接关系。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水平的高 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

SolidWorks模具设计教程

SolidWorks模具设计教程 作者:无维网gaoch 参考文献:SolidWorks 高级教程:模具设计 SolidWorks模具设计教程之内容提要: ●型心和型腔 通过检测面的拔模角度对模型进行分析; 利用收缩率调整塑料产品的大小; 修复塑料产品中的未拔模面; 明确分型线和创建分型线曲面; 创建关闭曲面; 创建分型面; 创建连锁曲面; 创建切削分割。 ●修复和曲面 在输入几何体上修复未拔模面 使用直纹曲面创建拔模面 创建复杂关闭曲面 手工创建连锁曲面 使用放样曲面添加曲面 ●多个分型方向 利用底切检查; 创建侧抽芯,斜顶杆和型芯销。 ●改变方法进行模 SolidWorks模具设计教程之具体步骤: 型心和型腔 模具设计是由多个步骤组成。一旦你想为创建的模型设计模具,你就需要遵循几个步骤去创建型心和型腔。下面用一个实例示范了怎样为塑料畚箕零件创建一副简单的两板模。

1. 拔模分析 为了创建可以实现注塑的模具, 塑料产品必须被设计和拔模正确才能从围绕在周围的模具中顶出。要对模型产品进行拔模分析,使用拔模分析命令有助于发现拔模和设计的错误。对前视面进行向上拔模分析。 来看看各分析面的含义: 跨立面:是横跨分型线的面。用户必须把跨立面分割成两块以分开模具的表面。跨立面可以通过跨立面命令手工处理或者通过单击分型线命令中的分割面选项自动完成。 正陡面:这些表面中包含部分拔模量不够的区域。如果整个面的拔模量都不够,它将被归类为【需要拔模】。这些面能在模具中的正侧找到。 负陡面:这些表面包含部分拔模量不够的区域。这些面能在模具中的负侧找到。 2. 调整收缩率 模具上产品型腔部分的加工要略微比从模具中生产出来的塑料件大些。这样做是为了补偿高温的被顶出的塑料件冷却后的收缩率。在通过塑料产品创建模具之前,模具设计者需要放大塑料产品来解决收缩率。不同的材料,收缩率也是不同

注塑模具设计毕业答辩内容

一、首先是开场白:班的学生,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对讲机注3各位老师,上午好!我叫金函绪,是08级机制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论文是在李章东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塑模具毕业设计。并对四年来我有机会聆听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的谢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二、内容首先,我想陈述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熟悉拟定塑料成型工艺和模具设计原则、)设计对讲机注塑模具,是基于一下几个目的:(1锻炼自己对步骤和方法。增加对注塑模具的认识,对塑料模具制作过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未曾接触过的事物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分成10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这部分主要阐明了我国注塑模具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并确定脱模斜第二部分是塑件工艺分析。这部分主要进行了塑料结构和材料成型工艺分析,度和模具的结构形式,同时完成浇注系统的设计。塑件和流道凝料在分型面上的投影第三部分是注射机型号的确定。这部分需要进行注射量、面积及锁模力的计算,并校核注射剂的工艺参数,确定注射机的型号。第四部分是模架的确定。主要确定模架的型号以及各板的尺寸。第五部分是合模导向及定位机构的设计。包括了导柱、导套以及斜导柱侧抽芯机构的设计。脱模阻力的计第六部分是脱模机构的设计和计算。主要囊括了脱模机构的设计原则及分类,算和脱模机构的选用。第七部分内侧抽芯机构的设计。主要完成内抽芯距的计算。第八部分是模具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和计算。包括了冷却系统的设计及冷却装置的设计要点,计算冷却参数和冷却时间。第九部分模具零件的选材和制造工艺。主要包括了模具各零件的选材及制造工艺。第十部分是模具的装配和工作过程。主要包括模具装配的步骤和模具工作过程校验和修改。不足之处:不能根据实没有实践经验,本次设计的不足之处是我对模具设计过程中思考问题有些简单,以及对塑料模具知识的缺乏,使该设计中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际情况来修改,老师提问:掌握了塑料模具成本论文的优缺点:对塑料模具在成型过程中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10)解决对独立设计模具具有一次新的锻炼,学会了分析问题、型的机构特点及设计计算办法,模具中斜顶杆不能准问题的方法。本设计的不足之处在于:大量生产后,由于顶针板变形,确复位,并对型腔造成损害,使塑件上有磨伤,且侧凹位置发生变化,无法满足装配要求。)写作毕业论文的体会(9对我在大学阶段所学习的模具设计方面的知识做了一个很好的总结通过本次毕业设计,也发现了自己在学科内的和巩固,也对平时所学习的比较零散的知识做到了系统化的运用。对模具的设计和加工有了通过本次设计,做到了很好的复习和理解。某些方面知识的欠缺,但在李章东老师的热心指导下,.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终于圆满完成了设计任务,在此对给予我帮助的老师们及同学们表示真挚的感谢。 8()还有那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的不够透彻?对于斜导柱的侧抽芯机构不甚了解,对斜导柱和滑块、导槽的配合过程中的整个动作过程 不太明白。对斜导柱的在模架上的安装位置还不太明白。 (7)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那些? 我对塑料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了解。首先是塑料的组成和特性,塑料由合成树脂和添加剂组成,添加剂包括填充剂、稳定剂、增塑剂、润滑剂、固化剂、着色剂。其次是塑料的特性,包括质量轻、电气绝缘性好,强度刚度高、化学稳定性好。热导率低,耐磨性能优良。最后是塑料的分类,按合成树脂受热的状态可以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按应用范围分为通用塑料、工程塑料、特种塑料。 (6)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的见解?对这些不同的见解,自己是怎么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对分流道设计过程中,由于分流道的截面有圆形、梯形、U型、矩形等,为了减少分流道内的压力损失,希望分流道的截面面积要大,同时,为了减小散热,又希望分流到表面积要小,对选用

落料冲孔复合模设计实例.

落料冲孔复合模设计实例 (一)零件工艺性分析 工件为图1所示的落料冲孔件,材料为Q235钢,材料厚度2mm ,生产批量为大批量。工艺性分析内容如下: 1.材料分析 Q235为普通碳素结构钢,具有较好的冲裁成形性能。 2. 结构分析 零件结构简单对称,无尖角,对冲裁加工较为有利。零件中部有一异形孔,孔的最小尺寸为6mm ,满足冲裁最小孔径min d ≥mm 20.1=t 的要求。另外,经计算异形孔距零件外形之间的最小孔边距为5.5mm ,满足冲裁件最小孔边距min l ≥ mm 35.1=t 的要求。所以,该零件的结构满足冲裁的要求。 3. 精度分析: 零件上有4个尺寸标注了公差要求,由公差表查得其公差要求都属IT13,所以普通冲裁可以达到零件的精度要求。对于未注公差尺寸按IT14精度等级查补。 由以上分析可知,该零件可以用普通冲裁的加工方法制得。 (二)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零件为一落料冲孔件,可提出的加工方案如下: 方案一:先落料,后冲孔。采用两套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但需两道工序、两副模具,生产效率低,零件精度较差,在生产批量较大的情况下不适用。方案二只需一副模具,冲压件的形位精度和尺寸精度易保证,且生产效率高。尽管模具结构较方案一复杂,但由于零件的几何形状较简单,模具制造并不困难。方案三也只需一副模具, 生产效率也很高, 图1 工件图

但与方案二比生产的零件精度稍差。欲保证冲压件的形位精度,需在模具上设置导正销导正,模具制造、装配较复合模略复杂。 所以,比较三个方案欲采用方案二生产。现对复合模中凸凹模壁厚进行校核,当材料厚度为2mm 时,可查得凸凹模最小壁厚为4.9mm ,现零件上的最小孔边距为5.5mm ,所以可以采用复合模生产,即采用方案二。 (三)零件工艺计算 1.刃口尺寸计算 根据零件形状特点,刃口尺寸计算采用分开制造法。 (1)落料件尺寸的基本计算公式为 A 0max A )(δ+-=X ΔD D min max 0min A T T T )()(δδ----=-=Z X ΔD Z D D 尺寸mm 10022.0-R ,可查得凸、凹模最小间隙Z min =0.246mm ,最大间隙Z max =0.360mm ,凸模制造公差m m 02.0T =δ,凹模制造公差m m 03.0A =δ。将以上各值代入A T δδ+≤min max Z Z -校验是否成立,经校验,不等式成立,所以可按上式计算工作零件刃口尺寸。 即 mm 835.9mm 22.075.010030 .0003.00 A1++=?-=)(D mm 712.9mm 246.0835.90 020.0002.0T1--=-=)(D (2)冲孔基本公式为 0min T T )(δ-+=X Δd d A 0min min A )(δ+++=Z X Δd d 尺寸mm 5.418 .00 +R ,查得其凸模制造公差m m 02.0T =δ,凹模制造公差m m 02.0A =δ。经验算,满足不等式A T δδ+≤min max Z Z -,因该尺寸为单边磨损尺寸,所以计算时冲裁间隙减半,得 mm 65.4mm )18.075.05.4(0 02.0002.0T1--=?+=d mm 76.4mm )2/246.065.4(02 .0002.00A1++=+=d 尺寸mm 318 .00 +R ,查得其凸模制造公差m m 02.0T =δ,凹模制造公差m m 02.0A =δ。经验算,满足不等式A T δδ+≤min max Z Z -,因该尺寸为单边磨损尺寸,所以计算时冲裁间隙减半,得

SolidWorks模具设计教程

SolidWorks 模具设计 1. 拔模分析 为了创建可以实现注塑的模具, 塑料产品必须被设计和拔模正确才能从围绕在周围的模具中顶出。要对模型产品进行拔模分析,使用拔模分析命令有助于发现拔模和设计的错误。对前视面进行向上拔模分析。 来看看各分析面的含义:跨立面:是横跨分型线的面。用户必须把跨立面分割成 两块以分开模具的表面。 跨立面可以通过跨立面命令手工处理或者通过单击分型线命令中的分割面选项自动完成。 正陡面:这些表面中包含部分拔模量不够的区域。如果整个面的拔模量都不够,它将被归类为【需要拔模】。这些面能在模具中的正侧找到。负陡面:这些表面包含部分拔模量不够的区域。这些面能在模具中的负侧找到。 2. 调整收缩率 模具上产品型腔部分的加工要略微比从模具中生产出来的塑料件大些。这样做是为了补偿高温的被顶出的塑料件冷却后的收缩率。在通过塑料产品创建模具之前,模具设计者需要放大塑料产品来解决收缩率。不同的材料,收缩率也是不同

的,SolidWorks 用比例缩放命令在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零件我们以ABS 材料来做,5%的收缩率。 3. 确定分型线分型线是注塑类塑料产品中型腔与型心曲面中相互接触的边界。分型线是那些用来分割型心和型腔曲面的边界。它们也构成了分型面的内部边界。 型腔面(正拔模)是绿色的,型心面(负拔模)是红色的。任何一条被红色和绿色面共用的边都是分型线边界。 当拔模分析完成后,所有的被绿色和红色边共用的边被自动选中并被添加到分型线列表中。单击确定。 手动添加分型线:在这个例子中,当分型线命令运行时,分型线边被自动的选中。因为这是一个简单的分型线边界,这些边界被自动添加到位于分型线PropertyManager 的边线列表中。有时分型线可能会更复杂以致于软件无法自动搜索到分型线。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使用位于边线列表框下方的边线选择按钮去选择分型线。 4. 关闭孔和开口 在分型线建立后,下一步是决定塑料产品上哪些开放的成型区域需要关闭曲面。一个开放的成型区域或者是一个孔或者是一个开口,在注塑产品上就是模具型心型腔完全吻合形成的孔。如图所示一个简单的关闭曲面。它创建在拔模后开口较小的一侧。关闭曲面命令自动关闭塑料产品中的开放孔。

模具设计个人工作总结

模具设计个人工作总结 篇一:模具设计个人小结 模具设计个人小结 三个星期究竟有多长?到底能够得到点什么?能够真真切切的得到点什么?我自己对于它作出了较为理性的认识。 在过去的三个星期里面,我经过了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实践,内容当然就是我的专业模具。让自己对所谓的模具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许多的以前的想法与观点在这次实践中受到了一个很大层次的正面的冲击,进而逐渐的对它们产生怀疑,接着而来的就是改观,又觉得的理由选择的改观。 仔细一想,原来的自己的对专业的许多的看法其实是无知的,错误的。所谓的模具,并不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样的容易,那般的简单。开始感觉到那只不过是极其幼稚,不敢面对现实的懦夫的表现而已。 看着一套又一套小型的模具的所有的组成结构,零件,件件零件的尺寸,想着它们该是如何的加工出来的? 如何的进行工艺分析?怎样做才算是最为经济,最为科学的方案?这其中的指导老师的精心讲解,对每套模具构成零件的逐步的耐心剖析,以及同学们的在不懂之处的积极的紧扣主题的提问, 在那个产生实践场所形成了一幅又一幅美丽的授业解

惑的课堂画卷,同学们挤出时间强抓着笔记,全神贯注的聆听老师的解说之词。就是连一向只对爱情,对游戏情有独钟的好几位同学,在那里也是自发的拿出笔,拿出纸,在忙碌的强记点什么东西,我想那一定是很重要的台词。 这些就如同是在接受祖国与人民的关于模具方面的检阅一般,毫无退宿,毫无隐退,主动出击,随时期待着自己受到老师的发问。并不是因为都喜欢这样的爱好,这样的嗜好,而是在于自己心中有真货,自己心中有真情。 在风一样流逝的岁月里,三个星期如昙花一线,弹指最多可以与一挥间相提并论。但让我们自己学到的东西,那绝对的不是一般可以概括,也不是仅仅 的再加上相当二字就可以了得的,绝对的该是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可喜的收获方才罢休。 慢慢的意识到,不是自己学不到,不是自己没本事,没能力学,而是在于自己敢不敢去学,想不想去学,有没有学习的那股子冲劲。它的着实的参与,让自己不得不把原先的许多的想法抛弃,让自己不得从不一直以来的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中跳跃出来。其实那些只会危害自己,别人是不会对你投以一丁点的好感的,并不是因为别人都没有一视同仁的双眼,而是自己甘愿选择逃避,堕落。 让自己深深的认识到,只有选择振作,去做,去思考,去学习,才会真正的有所收获。

精密垫片精冲工艺与模具设计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 精密垫片精冲工艺与模具设计 摘要分析了精密垫片的冲压工艺性,介绍了精密垫片的精冲工艺和精冲压力的计算及在普通冲床上实现精密冲裁的精冲复合模的设计。该模具投入生产后,冲出的零件毛刺极小,断面平整光滑,达到了预期的要求,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关键词:精密垫片精冲工艺模具设计 1、引言 精冲又称精密冲裁,是一种对模具有特殊要求的 金属塑性加工工艺。这种冲裁件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 与形状精度以及完全光亮的冲裁面。甚至可以直接装 配使用。它具有优质、高效、生产成本低等特点,容易实现自动化生产。精冲是在普通冲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精密板料加工工艺,精冲成型工艺是在普通压力机或者专用压力机(精冲机)上,通过专用的精密冲裁模具,在强力压料状态下对金属板料进行冲压,使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由原材料直接获得比普通冲压零件精度高、光洁度好、平面度高、垂直度好,并拥有光洁剪切面及所需形状和质量特性的产品。 精密冲裁的本质是将冲裁模具的凹凸模具之间的间隙调整到普通冲裁模具的10%,甚至实现负间隙(即凹凸模之间产生过盈),从而大幅度提高冲裁件的精度。图1为冲裁间隙对冲裁件精度的影响关系图,图中,曲线与=0的交点为最合理的间隙值。此时,冲裁件的尺寸与模具刃口的尺寸完全一致,当曲线位于交点右边时,冲裁件与模具间存在间隙。间隙越大,会使冲裁件与模具之间的摩擦力减小,所需要的冲裁力也小,但会造成冲裁件的变形增大,影响冲裁件精度。 (a) 落料 (b) 冲孔 精密冲裁理论的核心是:固体在多向受压的情况下比在单向受压时塑性好、变形状态更好,更易变形。因此在板料精密冲裁时,利用精冲模特殊结构,在板料的剪切分离区,三向施压形成立体压应力状态,对材料进行纯剪切分离,实现精密冲裁。根据该理论发明的使用V型齿圈强力压边进行精冲的工艺技术简称FB精冲法。 因此,近年来精冲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机械工业领域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 2 精冲工艺过程及特征 用普通冲裁所得到的工件,剪切断面比较粗糙;而且还有塌角、毛刺,并带有斜度,同时制件的尺寸精度也较低。当要求冲裁件的剪切面作为工作表面或配合表面时,采用一般的冲裁工艺往往不能满足零件的技术要求,这时,就可以采用精冲模具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精冲是直接从板料上一次冲出公差等级高、断面质量好的冲裁件。达到通常需后序精加工才可达到的精度要求,无需后序车、磨、铣等机加工。剪切面粗糙度Ra=1.6~3.2μm尺寸公差达IT8级,而且保证零件的高平面度,大大降低了生产的加工成本。图2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