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心理学知识梳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梳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梳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梳理

1.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注重信度和效度。

2.神经系统分为:外周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3.注意的分类: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分配性注意

注意的状态: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4.记忆的分类

①按保持时间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5s—1分钟,容量为7±2个组块。

长时记忆保持的时间:1分钟以上

②按记忆内容分为:情景记忆、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是指人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例子:想起自己参加过的一个会议或去过的地方)

语义记忆:指人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记住化学公式、乘法规则)

③按记忆有无意识:外显记忆、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指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有意识的影响。

内隐记忆:指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的影响。

5.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①加工深度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不同。对刺激项目的加工深度不影响被试内隐记忆效果,对外显记忆有明显影响。

②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保持时间不同,内隐记忆能够保持较长时间,外显记忆的回忆量会随着学习和测验之间时间间隔延长而逐渐减少,内隐记忆随着时间延长而发生的消退比外显记忆慢得多。

③记忆负荷量的变化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产生的影响不同,对于外显记忆记忆项目越多越记不住,记忆负荷量不影响内隐记忆。

④呈现方式的改变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不同,感觉通道的改变严重影响内隐记忆而对外显记忆没有影响。

⑤干扰因素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影响不同,外显记忆容易受到其他无关信息的干扰,内隐记忆不易受到干扰。

⑥内隐记忆是无意识影响,外显记忆是有意识影响。

6.记忆还可划分为: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这类记忆往往需要多次尝试才能逐渐获得,在利用这类记忆时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举例:我们不断练习游泳,把游泳知识变成游泳技能,真正的学会了游泳。

陈述性记忆: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它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需要意识的参与。

举例:学习游泳前,我们读过有关书籍,记住了某些动作要领。

7.反响回路:指神经系统中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比合适的神经环路。当外界刺激作用于神经环路的某一部分时,回路便产生神经冲动。刺激停止后,这种冲动并不立即停止,而是继续在回路中往返传递并吃席一段短暂的时间。反响回路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

8.突出增长现象:神经冲动使轴突和树突的数量增加,神经元和突触结构的改变是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的生理机制。这种改变包括相邻神经元突触结构的变化、神经元胶质细胞的增加和神经元之间突触连接数量的增加。

9.长时程增强作用:指传递信息的神经元和接收信息的神经元之间突触连接强度的增加。与记忆的关系:利用长时程增强机制,海马能对新习得的信息进行持续数周的加工,然后再将这种信息传输到大脑皮层中一些相关部位做更长时间的储存。

10.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有两种基本形式:再认和回忆。

①再认: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食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举例:好友重逢,一眼就认出了对方。

实验:给被试一次呈现612张图片,让被试学习,然后从这些图片中选出68张,并与从未学习过的图片混在一起,进行再认测验。时间间隔有1小时、2小时、3天、7天,直至12天。间隔2小时,再认成绩最好。再认效果随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

②回忆: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以形象或概念的形式在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例子:考试时学生根据考题回忆起以前学过的知识。

11.遗忘的原因

①衰退说: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

②干扰说: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一旦干扰被排除,记忆就能恢复,而记忆痕迹并未发生任何变化。

③压抑说: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了,记忆也就能恢复。

④提取失败: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的,我们之所以对一些事情想不起来,是因为我们在提取有关信息的时候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

12.如何防止遗忘,提高记忆的成绩

①采用重学法,当学习材料到恰能成诵时,间隔一段时间再重新进行学习,达到同样能背诵的程度。做到及时复习。

②在记忆过程中,采用联想记忆法,赋予记忆内容意义。

③学习时根据材料的性质来确定学习的数量,不贪多求快。

④对材料进行过度学习,即达到能成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

⑤端正学习的态度,调整好个人心情。

13.首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

14.近因效应: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以往最少。

15.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16.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17.思维:借助于艳、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18.思维的分类:

(一)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1.直观动作思维(实践思维):解决问题的方式依赖于实际的动作。(3岁前的幼儿)

举例:自行车出毛病,通过检查自行车相应部件才能找出故障进行修理。

2.形象思维: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3—7岁

举例:去某地要先想出可能到达的路,经过比较选择一条最短的路。

3.逻辑思维:人们面对理论性质的任务,并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来解决问题时,这种思维叫做逻辑思维。(7—15岁)

举例:学生学习各种科学知识。

(二)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1.经验思维: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

举例:儿童根据经验认为“鸟是会飞的动物”

2.理论思维: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一事物,解决某个问题。

举例:我们说“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印象”

(三)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1.直觉思维: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做出判断的思维活动。举例:警察在嘈杂的人群中,能迅速辨别出罪犯。

2.分析思维:(逻辑思维)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做出合理的结论。

(四)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1.辐合思维: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

2.发散思维: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储存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思想。

例如:回答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的问题。

(五)常规思维与创造思维

1.常规思维: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

举例:学生运用已学会的公式解决同一类型的问题。

3.创造思维: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举例:新的大型工具软件的开发。

19.表象:指事物不在面前时,人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指当前不存在的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20.表象的特征:

①直观性: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

②概括性:表象是人们多次直觉的结果,它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因此表象具有抽象性。

③可操作性: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此人们可以再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

21.概念的内含:概念对事物的特征有属性的反映。

22.概念的外延:外延是具体的、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那些事物。

23.问题解决的概念: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24.问题解决的策略

(一)算法: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

解决问题。

(二)启发法: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①手段—目的分析: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

②逆向搜索: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

③爬山法: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举例,已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和手段—目的分析法的不同:为了达到目的,有时不得不暂时扩大目标状态与初始状态的差异)

④原型启发: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瓦特看到蒸汽发明蒸汽机)

25,。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一)知识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①专家与新手在只是数量上的差别;

②专家与新手在组织方式上的差别,专家采用深层结构组织,新手采用表面结构组织。、(二)无关信心的影响

(三)问题表征的方式

(四)定势: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积极作用:条件不变时快速解决问题,消极作用为用旧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妨碍新方法或者简单方法的发现和运用。(五)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直接影响人们灵活的解决问题。

(六)动机和情绪,动机太强或太弱都会降低解决问题的后果。

(七)人际关系。

25.创造性:指人们应用新颖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

26.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7.创造性思维的三个特点:流畅性、独特性(命题测验),变通性(非常规用途测验)。流畅性: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

变通性:发散项目的范围或维度

独特性: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

28.语言的形式

(一)对话语言:指两个或几个人直接交际时的语言活动。(聊天、座谈、辩论)

(二)独白语言:个人独自进行的,与叙述思想、情感相联系的,较长而连贯的语言。(报告、讲演、讲课)

(三)书面语言:指一个人借助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通过阅读来接受别人语言的影响。(四)手势语:通过可见的手势,同时配合以手、手臂或身体的形状、朝向、动作以及面部表情来传递信息的一种语言形式。

(五)内部语言:一种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语言活动。

特征:内部语言是在外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语言活动,不直接用来与别人交际,是人们语言交际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计划外部语言时起重要作用。

29.语言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布洛卡区

位置:大脑左半球第三额叶回后部

功能:控制言语的产生,协调发音程序,提供语言的语法结构,言语的动机和愿望

症状:运动性失语症,阅读、理解、书写不受影响,知道想说什么,但发音困难,说话缓慢费力。

(二)威尔尼克区

位置:大脑左半球颞上回后部

功能:和语言的理解有关,分辨语音,形成语义。

症状:接受性失语症,说话时语音和语法均正常,但不能分辨语音和理解语义。

(三)角回

位置:顶—枕交界处

功能:与单词的视觉记忆相关,实现视觉与听觉的跨通道联合,实现书面语和口语的转换,存储语法和拼写规则。

症状:语义性失语症:破坏同时性的空间图式

听—视失语症,因看到的物体和听到的物名之间失去联系,不能理解词语的意思。

引起阅读障碍,能说话能理解口语,不能理解书面语言

30.词汇识别(词汇理解):指通过对词形的感知,通达词汇意义的过程。

31.启动范式:研究词汇识别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

32.启动:指由于之前受某一刺激的影响而使得之后对同一刺激的知觉和加工变得容易的心理现象。

启动效应:正启动(促进)和负启动(抑制)、知觉启动、概念启动。

正启动:

负启动:探测刺激与先前被忽略的启动刺激相同或有关时,对探测刺激的反应变慢或准确度下降。

33.动机:概括了所有引起、支配和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内部过程。

34.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

对生活学习作用:动机使人们为了获得优秀成绩而努力学习,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下,动机的维持功能让人们坚持学习,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35.动机的冲突:

①双趋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指两种对个体都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形成强度相同的两个动机。

②双避冲突:“前遇大河,后有追兵”指两种对个体都有威胁性的目标同时出现,使个体对这两个目标均产生逃避动机,但由于条件和环境的限制,也只能选择其中一个目标。

③趋避冲突:“想吃鱼又怕鱼刺”指某一事物对个体具有利与弊的双重意义,使人产生二中动机态度: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远之。

④多重趋避:人们的趋避冲突常常表现出一种更复杂的形式,即人们面对这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标又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的作用。人们无法简单的选择一个目标,而回避或拒绝另一个目标,必须进行多重的选择。

36.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他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需要由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行动的重要源泉。

37.需要的特点:对象性、紧张性、层次性。

38.需要对人的影响:人的各种活动或行为,从饥则食、渴则饮,到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科学技术的发明与创造,都是在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

39.动机与工作效率(笔记)

40.动机的认知理论(重点:归因理论)提出人:韦纳

内容、分类标准:笔记

如何影响人们:归因会使人出现情绪反应,如果把成就行为归结为内部原因,在成功时会感到满意和自豪,在失败时会感到内疚和羞愧。但是,如果把成就行为归结为外部原因,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不会产生太突然的情绪反应。

41.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

提出者:班杜拉

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和完成某一项活动,属于高自我效能感,否则就是低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决定个体进行某种活动时的动机水平。

42.情绪的状态的分类:

①心境: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它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②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③应激: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43.情绪的三种成分: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唤醒。

44.表情的种类

(一)面部表情: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不同的眼神可以表达人的各种不同的情绪。

(二)姿态表情:分为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

(三)语调表情

在人际交往的作用:表达个人思想、感情和态度。表现某种情绪,识别他人的情绪对于种族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45.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46.流体能力: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它较少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取决于个人的禀赋。在一生中的发展趋势:一般人在20岁以后,流体能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47.晶体能力: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取决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在一生中的趋势:晶体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但在25岁以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

缓。

48.一般能力测验(智力测验)(比奈和西蒙提出)

49.德国施特恩提出智商的概念:智力商数,根据智力测验作业成绩所计算出的分数,它代表了个体的智力年龄(MA)与实际年龄(CA)的关系。

智商=智龄/实龄×100

一个7岁的男孩智商82,一个10岁男孩智商85,不可以比较。

50.人格: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独特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51.人格的结构:

(一)气质与性格

1.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说的脾气,禀性。

气质的分类: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巴普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解释气质的生理基础。

2.性格:是一种与社会关系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

(二)自我调控系统

1.自我认知: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

2.自我体验

3.自我控制

52.气质与性格相同和不同之处

不同:①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性格主要受后天的影响,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同时也受个体的生物学因素影响,性格会受到个人所持有价值观的强烈影响。

②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它不能决定人的价值,也不直接具有社会道德评价的含义。性格具有道德评价意义,在社会评价上有好坏之分。

③气质可塑性小,变化极慢;性格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较为明显。

联系:气质与性格的联系是相当密切而又复杂的。

①气质可按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使性格有独特的色彩。

②气质会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速度。

③性格对气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掩盖和改造气质,使气质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53.人格特质理论

一.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内容:他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

(一)共同特质: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二)个人特质: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个人特质依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分为3种:

①首要特质: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

②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

③次要特质:个体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

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内容: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人格特质,提出人格特质的结构网络模型。模型分为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各层之间用连线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①表面特质: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

②根源特质:指那些相互联系并以相同原因为基

础的行为特质。

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既可能是个别特质,也可能

是共同特质。他们是人格层次中最重要的一层。

③体质特质:由先天生物因素所决定的。(情绪稳

定、兴奋性)

④环境特质:由后天环境因素所决定的。(焦虑、

有恒性)

⑤动力特质:指具有动力特征的特质。(生理驱力、

态度和情操)

⑥能力特质:表现在知觉和运动方面的差异特质。(流体智力、晶体智力)

⑦气质特质: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的速度与强度的特质。

三、类型理论

(一)单一类型理论

内容:人格类型是依据一群人是否具有某一特殊人格特征来确定的。

法利:T型人格:一种好冒险、爱刺激的人格特征。

T+型人格:冒险行为朝向健康、积极、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方向发展时。(喜爱漂流、赛车)智力T+型(科学家)和体格T+型(极限运动员)

T-型人格:冒险行为具有破坏性。(吸毒)

(二)对立类型理论

1、A-B型人格

A型人格:性情急躁、缺乏耐性,他们成就欲高、上进心强、有苦干精神、工作投入、做事认真负责、时间紧迫感强、富有竞争意识、外向、动作敏捷、说话快、生活常处于紧张状态,但办事匆忙,社会适应性差,属于不安定型人格。

B型人格:性情不温不火,举止稳当,对工作和生活的满足感强,喜欢慢步调的生活节奏,在需要审慎思考和耐心的工作,B型人格比A型人格表现更好。

A型人格的人更易患冠心病。

3.内—外倾人格(荣格)

人的心理活动有思维、感情、感觉、直觉四种,结合两种心理倾向构成八种人格类型。

外倾人格:当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指向外部客体时。特点:注重外部世界、情感表露在外、热情奔放、当机立断、独立自主、善于交往、行动敏捷、有时轻率。

内倾人格:当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回想主体时。

特点:自我剖析、做事谨慎、深思熟虑、疑虑困惑、交往面窄、有时适应困难。

54.认知风格

场独立性:在加工信息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这类人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在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

场依存性:在加工信息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比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与别人交往时较能考虑对方的感受。

感兴趣的心理现象,并用心理学进行解释。

我对意志比较感兴趣。

1.意志的概念: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去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也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2.意志的主要特征:①明确的目的性,意志行动总是自觉确定和执行目的行动。

②与克服困难直接相联系,只有克服各种困难才能实现预定目的。

③直接支配人的行动,意志主要是为完成一定的目标任务而组织起来的行

动,它对行动的调节既可表现为发动和进行某些动作或行为,也可表现

为制止和消除某些动作或行为。

3.意志的分类:意志分为感性意志和理性意志两个方面。

①感性意志:指任用一承受感性刺激的意志,它反映了人在实践活动中对于感性刺激的克制能力和兴奋能力。(如:体力劳动需要克服机体在肌肉疼痛、呼吸困难、神经紧张等方面的困难)

②理性意志:指人用以承受理性刺激的意志,反映了人在实践活动中对于第二信号系统刺激的克制能力和兴奋能力。(脑力活动要克服大脑皮层在接受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时所产生的思维迷惑、精神压力、情绪波动等理性方面的困难)

4.意志的三大定律:

①意志强度第一定律:意志强度与自身行为活动的价值率高差的对数成正比。

②意志强度第二定律:已知强度随着自身行为的活动规模的增长而下降。

③意志强度第三定律:意志的强度随着自身行为的持续时间的增长而呈现负指数下降。

5.意志的作用:意志实现着对人的活动的支配和调节,保证了活动目的的顺利实现,引导自我心理帮助人们克服困难。

普通心理学理论总结概要

脑机能学说 (一)定位说 A:开始于加尔&斯柏兹姆于18C末19C初的颅相说; B:真正定位说的提出始于失语症的研究: 代表人物:波伊劳德和威尔尼克 主要观点:大脑的不同区域分别负责不同的心理机能。 波伊劳德:言语定位于大脑额叶,控制是在左半球; 布洛卡:运动失语症 威尔尼克:听觉性失语症 潘菲尔德:记忆和颞叶有关 (二)整体说 A:大脑是以整体发生作用的,大脑的不同部位对心理功能产生同等重要的影响代表人物: B:弗洛伦斯:局部毁损法:动物可以恢复功能-----不存在定位功能,功能的丧失只和皮层切除的大小有关,与特定部位无关。 C:拉什利:脑毁损实验-----脑损伤对习惯造成很大影响,且与损伤面积有密切相关。 ------均势原理&总体活动原理:学习活动a均势作用.b.效果与毁损面积成反比 c.大脑以总体发生作用。 (三)机能系统说 A代表人物:鲁利亚 B主要观点:a脑是动态结构、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 b三个机能系统:------动力系统:调节激活&维持觉醒状态。 ------信息接收加工储存系统。 ------行为调节系统:编制行为程序、调节控制行为。 c个别环节受损,高级心理机能受到影响; d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者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三个系统又各司其职。 (四)机能模块说 A:认知神经科学中产生 B:主要观点:a人脑在功能和结构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互独立的模块组成。 b不同的模块有不同的功能,模块的结合保证认知功能的完成。 c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 ------------------------------------------------------------------------------------------------ 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 (一)早期选择理论-------过滤器理论(单通道\瓶颈理论) A代表人物:布罗德本特博-----双耳分听实验 B主要观点:a神经系统信息加工容量有限,不能全部加工; b信息进入神经系统前,要先经过过滤机制 c只有部分可得到加工,其他信息完全丧失 (二)中期选择理论------衰减理论 A代表人物:特瑞斯曼 B主要观点:前两条相同; c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的信息或非追随耳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不是完全消失。d不同刺激的阈限是不同的,有意义的阈限低,即使出现在非追随者也会被察觉。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四、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没有明显错误、通常全选)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描述)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解释)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预测) 4、帮助老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控制)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总体特点:用普通心理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1908年,房东岳翻译小原又一《教育实用心理学》,我国最早的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末)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末)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小结:卡桑廖+程序教学+布鲁纳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代入法,没有太大错误都选) 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 教育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发展性原则:为了学生的发展 第二章学生心理 第一节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概述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 乳儿0-1岁,婴儿1-3岁,幼儿3-6、7岁, 童年期6、7岁-11、12岁,(小学阶段) 少年期11、12-14、15岁,(初中阶段、心理断乳期、危险期) 青年14、15-25岁,成年25-65,老年65-死亡。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没有互补性)

第二节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皮亚杰和维果斯基)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1.建构主义发展观 2.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理论

(1)成熟(生理) (2)练习和经验(物理经验) (3)社会性经验(和人交往中;教育) (4)平衡化:最关键因素,通过不断同化和顺应。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 1.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成功的基本前提 自我中心的语言(2-7岁)有三种表现形式:重复(叠字)、独白(自言自语)、集体独白(集体自言自语) 2.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二、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与教育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12) 十二、人格 (一)人格概述 1.人格的含义 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而同一的心理品质。它既包括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要求做出的外在言行,也指人不愿展露的真实自我。 凯程2014年心理学考研保录班考入北师大心理学5人,首师大3人,再创心理学保录班新高,心理学大题全部压中,学员通过全日制封闭式高三式培训,加上凯程关系疏导,顺利考入理想院校。有考研择校问题,对考研复习不熟悉的地方,请联系凯程咨询老师。 2.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互相作下形成的。 (2)稳定性:偶然的心理特征不能称人格,但随着自身和环境的成熟和改变人格也能或多或少地变化。 (3)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4)功能性: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某些人的命运。 3.人格的结构(新增)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二)人格理论 1.人格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评测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 (1)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共同特质:特定社会文化形态下,群体或多数人共有的特质 个人特质:个人身上独具的特质,根据在生活中作用可分为以下三种 首要特质:一个人最典型和概括性的特质,影响人各方面行为 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 次要特质:不太重要,较少表露的特质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受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启发,用因素分析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模型分成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A,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直接与环境接触,随环境而变化,是从外部可观

普通心理学复习多选题概论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多选题) 1、在冯特之前就对心理现象进行实验研究并做出了出色成绩的心理学家有() A、韦伯 B、费希纳 C、斯佩里 D、艾宾浩斯 2、对一般人来说,大脑的左半球是分管() A、具体思维和形象思维的 B、音乐和绘画艺术能力的 C、抽象思维的 D、数学运算的 3、起动机作用的心理因素有() A、需要 B、诱因 C、内驱力 D、情绪 4、表象的特征有() A、直观形象性 B、片段不稳定性 C、概括性 D、可操作性 5、激情是一种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状态,其特点是() A、激动性 B、弥散性 C、渲染性 D、冲动性 6、你的感知系统在一半次数下能检测到的刺激最小量,指的是_____。 (A)刺激阈限 (B)差别阈限(C)绝对阈限 (D)阈限下刺激 7、以下现象中,____涉及到了感觉适应现象。 (A)游泳池的水刚开始显得很凉(B)吃完冰激凌之后觉得辣椒酱很辣 (C)你更喜欢丝绸而非天鹅绒的感觉(D)刺激屏幕上呈现10毫秒以至你感觉不到 8、当你在森林中听见树木倾倒的声音时,你的大脑皮层只是接受到_____ (A)来自空中的声波(B)感觉通路里的中性神经冲动 (C)耳膜的震动 (D)沿感觉通路传导的声波 9、人类眼睛上有两种图形感受器,其中视杆细胞感知_____,视锥细胞感知 _____。

(A)弱光/同颜色对应的波长(B)运动/形状 (C)明亮的光/暗淡的光(D)意识刺激/意识以外的刺激 10、自然界的电磁波使我们产生______感觉。 (A)听觉(B)视觉 (C)方位觉(D)听觉和视觉 11、Hermann栅格错觉主要是因为____层面上的生理作用机制。 (A)刺激过程 (B)感觉过程(C)图形和背景 (D)知觉 12、面孔/花瓶两可图形说明了_____的概念。 (A)相似性 (B)完整性 (C)图形和背 景(D)注意是意识之门 13、如果你在嘈杂的地方听另外两个人对话,对于断断续续传来的信息,你最可能采用下列Gestalt知觉原理中的_____。 (A)相似律(similarity) (B)简单律(simplicity)(C)接近律(proximity) (D)完整律(closure) 14、一位母亲忙里偷闲在客厅里欣赏音乐,但她老是觉得隔壁卧室里传来婴儿的哭声,直到反复查看几次之后才放下心来。这种现象可以用____来解释。 (A)绝对阈限 (B)差别阈限(C)阈限下知觉(D)信号侦察论 15、下列生理结构中,____不属于视觉感觉通道。 (A)晶体 (B)神经节细胞(C)基底膜 (D)大脑皮层枕叶 16、某侦探在某现场找到一张纸张残片,上有三个字符,他不得不猜测到底是“771”还是“ILL”。这时他的知觉机制主要是____的。 (A)材料驱动(data-driven) (B)刺激驱动(stimulus-driven) (C)自下而上(bottom-up) (D)自上而下(top-down) 17、有很多研究表明,文化因素会影响人对____的知觉。 (A)距离(B)音色(C)感觉适应 (D)阈限下刺激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规律的科学。 3.基础心理学把其他心理学学科的探究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它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等心理现象。 5.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人格也称个性,它不是不独立,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感觉(只有某种感觉器官)、知觉(有了各种感觉器官)、思维萌芽(灵长类动物)。 7.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大脑活动的产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8.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我们的生活的经验;临床事实和对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脑解剖、生理的科学研究成果所获得的大量资料都证明这一观点。 9.心理现象具有客观性和能动性。心理反映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甚至可以是体验。 10.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 的行为活动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 11.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主张从意识经验的结构方面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

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任务就是: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克勒、考夫卡,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5.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杜威。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6.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弗洛伊德,等等等等~~~ 7.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他们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它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8.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把人看做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9.生理心理学主要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脑的机制、心理活动的大脑机能定位和心理活动时大脑的物质代谢。 1.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个案法;④实验法。 3.我们把组成神经元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4.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5.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6.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 彭聃龄版

精心整理 心理学重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概论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他以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一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2、个体心理可以分为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三方面。 3、人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开始于感觉和知觉。 4、人类的认知和行为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所谓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状态。 5、心理特征包括能力和人格两个方面。 6、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情景下产生的。 7、人的心理不同于低等动物的心理,它具有意识的特点。 8、与意识有密切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注意。注意是意识对事物和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9、探索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是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10、客观世界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11、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和个案研究法等。 12、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3、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要心理学派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

14、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15、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心理学界涌现出一股研究认知过程的潮流。 16、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17、神经元始通过接收和传递神经经冲动来进行交往的。 18、反射弧一般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系统的中枢部位、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19、神经系统分为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部分。 20、外周神经系统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 2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22、边缘系统特别是海马在记忆功能中有重要作用。 23、人类认识世界是从感觉开始的。 24、感觉也可以说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25、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人的感觉。这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叫绝对感觉阈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觉性。 26、绝对感觉性可以用绝对感觉阈限来衡量。绝对感觉阈限越大,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大,感觉性就越小。相反,绝对感觉阈限越小,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小,则感受性越大。27、适应是我们熟悉的一种感觉现象。它是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

普通心理学学习心得论文doc

普通心理学学习心得论文 篇一:普通心理学心得 普通心理学心得 普通心理学这门课程,对于我来说是第一次较为系统的接触和学习心理学。坦率的说,虽然在平时,接触过心理学的丁点知识,但是对于系统心理学的了解很少,而且片面的认为心理学对于自己没有太大的意义,虽然它是一热门的学科,也很少花时间去看这方面的书,即便是某些时候自己心理可能存在问题,也不相信心理学家和心理医生能解决问题。可是通过心理学的学习,特别是聆听老师系统的讲课,不仅感到耳目一新,而且确实颇有收获。我庆幸自己当初选修了这门课程,它对我们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心理学是探究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纪律的科学,学习心理学,对于维护我们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以及对我们的行为道德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心理学上面的”三我“,即自我,本我,超我,老师通过公交车上只剩一个座位的例子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三个概念。自我的人看到这一个座位就会毫不犹豫的去坐,即使后来上来老弱病残他也不会让座这就是自我的人;本我的人虽然也会去做这个座位但当看到有老弱病残的人上来的时候他会主动的让座,这行自我的人;超我的人虽然看到这个空座位但是他不会去做仍然站着这是超我的人。学习心理学之后,我逐步了解了

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态,通过老师生动的讲解让我认识到我是一个有点自我的人,因此我学会了更加关注周围的人。以前有一点什么事都以自我为中心,我会因为同学间处事不快而大动干戈,甚至会厌烦电话中父亲的谆谆告诫,母亲喋喋不休的关切话语。总是觉得受委屈的老是自己却很少有从别人立场考虑问题。学过心理学之后,我觉得以前的自己真的很幼稚,很不懂事。现在,我开始学着多多关注他人,多为别人着想。也尝试着多用公正公平的心态去考虑问题,而我也逐渐发觉,自己与同学亲人相处的 更融洽,周围的环境也更和谐了!心理学,使我变得成熟很多。普通心理学这门课程让我更好的认识了我自己这对我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收获了。不管别人怎么样,反正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学过心理学之后,我的很多方面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还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并且,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培养大学生的个性心理,使大学生拥有善于独立思考,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

心理学概论模拟题及答案

心理学概论模拟题 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30题。) 1.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2. 辨证唯物主义哲学为心理学提供了依据。() 3. 个案研究法把个体作为一个研究单位进行的研究,不可以以群体为单位。() 4. 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从某种意义上可能是最古老的一本心理学专著。() 5. 后面学习的内容对前面学习的内容的干扰作用称后摄抑制。() 6.只有一定强度的刺激才可引起感受器的反应。() 7.自下而上的信息加工方式要比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方式效率高得多。() 8. 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 9. 具有非凡的记忆力可以称为天才。() 10.伦理道德、科学真理等可以成为信念的内容,但对美的评价不能。() 11. 发展的顺序是不可逆的,也不能超越。() 12. 同一心理机能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13. 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智慧只停留在动作水平。() 14. 生理上的成熟是依恋必不可少的条件。() 15. 学生的起始状态包括学习者的学习态度、起始能力、知识背景等。() 16. 布卢姆认为教学目标分类受年龄与内容局限。() 17. “道德两难论”是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问题的主要方法。() 18. 品行不良问题主要出现在青年期。() 19. 华生认为学习是由强化练习引起的潜在反应能力的较为持久的改变。() 20.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 21. 准备是指学习前的知识准备或成熟方面的准备。() 22. 苛勒认为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而是一种迅速完成的过程。() 23. 父母对子女婚姻干涉的程度,与他们之间的相爱程度呈显著负相关。() 24. 就被帮助者而言,老人和孩子比较容易得到他人帮助。() 25. 家长具有很强的暴力倾向,子女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对人采取侵犯性行为。() 26. 群体决策的极端化总使决策具有冒险性。() 27.心理健康的非病状态是指按照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看不能认定某人有心理疾病或症状。() 28.心理治疗的对象可以是一般人,目的在于助人成长。() 29.自我发展的问题更多的可以通过团体为形式的辅导小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课程来给学生提供帮助。() 30.自杀事件发生后,往往会出现谣言等失真信息的传播,教师应该在可能的情况下想有关学生及时公布详细的事实真相,尤其对于中学生。() 二、单选题(每题只有唯一正确答案。每题1.5分,40题,共60分) 1. 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A.社会心理学B.实验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 3.()是依靠对自己的意识经验的反省,来寻找心理学问题的答案的研究方法。

2017年心理学考研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考研笔记及总结

2017年心理学考研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考研笔记及总结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最基础的内容,也是考试中的重点内容。力比多学院考研为大家整理总结了2017考研普心参考教材重点归纳,希望对你的复习带去帮助。 普通心理学的重要性: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入门课、基础课,是所有心理学课程的核心,也是统考心理学试卷的重点。考研大纲明确指出:普通心理学所占的比重是300分中的100分,占到了三分之一,因此考研的重心要放在普心上。 普通心理学的主要参考书: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 2005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普通心理学的结构和复习策略 考研大纲中将普通心理学划分成了十二部分,这十二部分每部分分别对应了参考书中的前十二个章节中的每一章。实际上这十二个部分可以分成4大块:绪论(心理学概述,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信息加工过程(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行为控制与调节(动机,情绪)、心理特性(能力,人格)。这四个块中最重要的部分又落脚到信息加工过程上,因此,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以便达到最好的效果而又不浪费时间。 普通心理学各章重点提要 第一部分:心理学概述 重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各心理学派的主要观点和评价 需要掌握的概念:观察法实验法格式塔 预测选择分值:2-3分 大题出现概率(简答10%,综合题0%) 第二部分: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重点: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主要是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需要掌握的概念:突触定位说整体说机能系统说 预测选择分值:3-4分 大题出现概率(简答45%,综合题0%) 第三部分:感觉 重点:刺激强度与感觉强度的关系视觉感受野的概念色觉的理论马赫带及其理论解释听觉的理论, 需要掌握的概念:感觉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阈限韦伯定律对数定律乘方定律感受野马赫带侧抑制适应 预测选择分值:5-7分 大题出现概率(简答10%,综合题0%) 第四部分:知觉 重点:知觉的概念知觉中的两种加工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关系知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觉恒常性图形的组织原则产生距离知觉的线索时间知觉 需要掌握的概念:知觉知觉恒常性运动视差运动**** 双眼视差似动运动后效 预测选择分值:7-9分 大题出现概率(简答65%,综合题0%) 第五部分:意识与注意 重点:意识与无意识的概念睡眠的阶段和功能梦的几种解释注意的概念注意的几种形式注意的认知理论 需要掌握的概念: 预测选择分值:6-7分 大题出现概率(简答60%,综合题0%)

普通心理学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心理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那些?(笔记) 2.心理学研究的原则有哪些?解释实验者效应,被试期望效应,单盲法, 双盲法.P15~P17 3.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有哪些?简要说明由吉诺维斯事件心理学 家提出理论和假设的过程.P18 4.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简要解释实验法,相关法,个案法, 它们有何特点?(小题)P20~P22 5.当今心理学研究的五大取向有哪些?简要说明各取向的核心或特 点.P11~P12 6.了解当代西方心理学的新进展后对你有何启示?P14~P15 第二章神经科学与行为 1.简述神经元的构造及各部分的机能.P25~P26 2.神经元按其功能分为哪几类?各有何功能?P29 3.何为神经递质?你了解哪些常见神经递质的作用?P27~P28 4.简述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机能.P29 5.简述组成脑的中央核的各部分的机能.P33~P34 6.何谓边缘系统?其基本构成和机能分别是什么?P34~P35 7.大脑皮层分为哪几个功能区?各区的机能分别是什么?P35~P36 8.大脑两半球分别承担了哪些专门化功能?P38 9.内分泌系统指的是什么?P30人体中有哪些主要的内分泌腺?P32 脑垂体的主要功能是什么?P31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1.什么是感觉?绝对阈限?差别阈限?韦伯定律说明了什么?P43~P44 2.什么是感觉的适应?(P44)明适应,暗适应,举例。P46 3.简要说明色觉三色论和色觉的拮抗过程理论,并解释后像?P50~P51 4.听觉的地点说和频率说?P53 5.痛觉的门控制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哪些现象?P57~P58 6.什么是知觉?格式塔的知觉原则有哪些?P57~P58 7.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举例说明。P60 8.什么是知觉加工中的特征分析?特雷斯曼认为知觉有哪两级加工方式。P61 9.什么是自上而下的加工和自下而上的加工?举例说明P61 10.影响深度知觉的因素(或线索)有哪些?P63 11.什么是时间知觉?时间知觉的线索有哪些?P64 12.你能说出哪些生活中利用错觉的例子? 第四章意识与意识状态 意识 1.什么是意识?理解意识不同层面的含义?P71 2.了解睡眠的五个阶段?P72~73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会出现哪些现象?P33~34 3.简要说明西方关于梦的三个理论?P71 4.什么是白日梦?关于白日梦你还了解哪些?P78

完整word版,华师版《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华东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作者:江苏师范大学韩中元 **注:不包含第三、十、十三章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分为认识、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方面。 3.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简述和论述 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心理过程和个性。 2.简述心理的实质 A: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说有哪些? A: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 一、名词解释 1.无(非)条件反射: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的反射。 2.条件反射:有机体在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 3.**经典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4.**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 5.条件性抑制:是在一定条件下逐渐习得形成的抑制,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6.非条件性抑制:有机体生来具有的先天性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二、简述和论述 1. 简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脑的三个机能系统 A:神经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中枢神经系统分为脊髓和脑。 脑的三个机能系统:感觉区、运动区、言语区。 2.比较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反射的异同 A: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同样依赖于强化,都很重视强化的作用; 区别:操作性条件无条件刺激不明确;在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达到目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无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 3.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和系统性功能 A:过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言语、思维 心理过程情感 心理现象意志 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人生观、价值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1、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即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1)单细胞动物:无心理现象 (2)环节动物:有“感觉”的心理现象,如蚯蚓(触觉)、蚂蚁(嗅觉)、蜘蛛(感受震动)(3)脊椎动物:有了知觉 (4)灵长类动物:思维萌芽阶段 (5)人类:思维,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心理发展史 (1)科学心理学建立:1879年、冯特、德国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艾宾浩斯(德):“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3、心理流派的分类 (1)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奥地利) 人格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分类一:心理学三大势力(2)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 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S---R),是一 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人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 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 心理流派分类分类二:内省实验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 及它们如何连接成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的规律 机能主义——杜威(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心理学实际应用) 格式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认知心理学——把人看做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分类三: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4、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 5、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量表)、个案法、实验法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6、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功能是接受信息,传递信息。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注:标红字体为需要重点识记的内容;标蓝字体为历年真题;题后附答案。 基础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绪论 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及内容P1-P2 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 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心理过程 认知 感觉、知觉、记忆、 思维、想象 情绪、情感和意志 人格 需要和动机需要、动机、兴趣等 能力、气质和性格 ◎真题:心理现象可分为()。 (A)心理过程和人格(B)认知、情感和意志 (C)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D)认知、情感、意志和性格 ◎真题:()不是一种心理过程。 (A)知觉(B)记忆(C)思维(D)注意 答案:A;D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P3-P5 人的心理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 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 ◎真题:人的心理是() (A)脑的机能(B)客观现实的反映(C)大脑活动的产品(D)一种看得见的现象 答案:AB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P5-P9 科学心理学的建 立 科学心理学诞生冯特于1879年,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学派的纷争构造心理学派 代表人冯特、铁钦纳 主张 心理学应采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并 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 心理过程的规律。 行为主义学派 代表人华生 主张 抛开意识,研究行为,提出刺激-反应(S-R)理论模 式研究心理。条件反射,强化等是其代表性概念。典 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格式塔心理学派 代表人魏特海墨等 主张整体大于部分的相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

心理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心理学是研究 3 及其规律的科学。 (1)行为(2)客观现实(3)心理现象(4)抽象思维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 4 。 (1)客观反映(2)想象(3)记忆(4)主观反映 3、心理现象分为 1 。 (1)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2)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3)心理过程与个性倾向性(4)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4、心理过程包括 3 。 (1)认识过程、行为过程、知觉过程 (2)认识过程、感觉过程、知觉过程 (3)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记忆过程 5、个性心理是通过 4 _ 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认识过程(2)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4)心理过程

6、 1 _ 是理论为主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 3 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2 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5 _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生理过程的心理学分支 6 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的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4 借用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人及动物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分支。 (1)普通心理学(2)社会心理学(3)发展心理学 (4)实验心理学(5)生理心理学(6)比较心理学 7、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_1_ 。 (1)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2)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3)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4)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8、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称为 2 。 (1)横向比较研究(2)纵向跟踪研究 (3)跨文化研究(4)定性研究 9、 3 _ 被誉为近代心理学第一人或心理学之父。

普通心理学学习心得

普通心理学学习心得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词。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出:21 世纪困扰人类的不是环境问题,不是资源问题,也不是恐怖主义,而是来自于人类心理的问题。诸如情结的烦闷,学业与工作的压力,孩子厌学,感情困惑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引发忧郁,失眠,焦虑或者其它现代文明病。这一组数据,不仅让人咋舌,更让人不得不证实当今的社会问题。可以说,如何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平静,如何放松自己,关注心理健康,已成为21世纪重要的社会的新课题。 普通心理学这门课程,其实对我还是很陌生的,因为有点兴趣,然便选择了这门课。但是坦率的说,虽然在平时,接触过心理学的一丁点知识,只是从一些杂志上面,但是对于系统心理学的了解很少,而且片面的认为心理学对于自己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帮助,虽然它是一热门的学科,但是我也很少花时间去看这方面的书,也不会特意的去了解它。但,当我从参加第一堂心理学开始,对心理学就渐渐地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更加加深了我对此学科的浓厚的兴趣。通过了心理学的学习,特别是聆听老师系统的讲课,不仅感到耳目一新,而且确实颇有收获。我庆幸自己当初选修了这门课程,它对我们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以前,它总给我神秘的感觉。总认为它很神奇而且虚幻。但是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被他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两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还有应用性。心理学理论固然枯燥,但配以实例,不但不乏趣味,反而有一种从生活中悟出的哲理的味道。视野也开阔了很多。心理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指导生活。经过对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之后,我逐渐发现想要了解自己其实并不难,除了要做一个冷静的现实主义者,更重要的是要学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普通心理学 1. 心理现象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2. 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和揭示这些心理 现象及其规律。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和研究领域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1.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 第四节心理科学的发展 1.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1)行为主义学派(2)精神分析学派(3)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派(4)认知心理学学派 第五节科学的心理观 1.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1)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是一种反映,而人的心理是物质 世界中最高级的反映形式。 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类具有高度 发达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异常丰富,物质基础。心理现 象与脑的结构与机能分不开。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灵活,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 第一节心理的神经解剖学基础:神经元和神经系 统1) 2)3)4)神经元: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脑内的神经元数目大约有1011~1012 个,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大量的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元数量的10 倍,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与外周神经系统内,起支持,营养,形成髓鞘,绝缘,修复等多种功能,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构筑,信息传递功能的发挥以及内环境的稳定和可塑性有重要影响,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 神经回路:神经元通过化学突触和电学突触相互连接在一起,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元回路或神经通路。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它们的活动是机体行为的基础。 周围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内脏,包括身体各种腺体的活动,例如心跳,呼吸,消化,排泄,体温调节和性活动等。 脑干:脑干的下界与脊髓相连,上界以视束与间脑毗邻,自下而上有延脑,中脑和桥脑三部分组成。 大脑皮层各叶与不同的心理活动有关,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前额叶皮层和颞,顶,枕皮层之间的联络区则与复杂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5)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概论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 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间接的反映。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上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情绪和情感:对待所认识的客观事物总是持有一定的态度,人对这种态度的体验就是情绪和情感。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备的心理条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的稳定的动力特点。 性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实际上就是实事求是原则。 测量:是指心理或行为可以被科学地观察和记录。 发展性原则: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那么,作为对客观事物反映心理也是发展变化的。 系统性原则: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必须在各个因素的前后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去分析认识。教育性原则:在进行心理研究时,研究的选题、实用的方法和程序不应损坏被试(即被研究者的身心发展的,即以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分析时,在选择方法对被试身心是否产生不良影响。 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的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实验室实验法:在特定的实验中,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因素进行实验,以研究人的心理的方法。 自然实验法: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对某些因素加以控制或改变去研究人的心理的方法它可以研究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示. 测验法: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各体心理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是指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的问题的研究方法。 活动产品分析:通过分析活动产品来研究被试心理特点的方法。 个案研究法: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称个案法。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普通心理学理论总结

脑机能学说 (一)定位说 A:开始于加尔&斯柏兹姆于18C末19C初的颅相说; B:真正定位说的提出始于失语症的研究: 代表人物:波伊劳德和威尔尼克 主要观点:大脑的不同区域分别负责不同的心理机能。 波伊劳德:言语定位于大脑额叶,控制是在左半球; 布洛卡:运动失语症 威尔尼克:听觉性失语症潘菲尔德:记忆和颞叶有关 (二)整体说 A :大脑是以整体发生作用的,大脑的不同部位对心理功能产生同等重要的影响代表人物: B :弗洛伦斯:局部毁损法:动物可以恢复功能-----不存在定位功能,功能的丧失只和皮层切除的大小有 关,与特定部位无关。 C :拉什利:脑毁损实验-----脑损伤对习惯造成很大影响,且与损伤面积有密切相关。 ------ 均势原理&总体活动原理:学习活动a均势作用b效果与毁损面积成反比 c. 大脑以总体发生作用。 (三)机能系统说 A代表人物:鲁利亚 B主要观点:a脑是动态结构、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 b 三个机能系统:------动力系统:调节激活&维持觉醒状态。 ------ 信息接收加工储存系统。 -- 行为调节系统:编制行为程序、调节控制行为。 c 个别环节受损,高级心理机能受到影响; d 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者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三个系统又各司其职。 (四)机能模块说 A:认知神经科学中产生 B:主要观点:a人脑在功能和结构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互独立的模块组成。 b 不同的模块有不同的功能,模块的结合保证认知功能的完成。 c 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 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 (一)早期选择理论——过滤器理论(单通道瓶颈理论)A代表人物:布罗德本特博-----双耳分听实验 B主要观点:a神经系统信息加工容量有限,不能全部加工; b 信息进入神经系统前,要先经过过滤机制 c 只有部分可得到加工,其他信息完全丧失 (二)中期选择理论------衰减理论 A代表人物:特瑞斯曼 B 主要观点:前两条相同; c 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的信息或非追随耳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 不是完全消失。d不同刺激的阈限是不同的,有意义的阈限低,即使出现在非追随者也会被察觉。 (三)晚期选择理论------反应选择理论 A代表人物:多伊奇 B主要观点:a输入的信息在进入过滤器之前都会得到加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