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职院校数学建模现状分析与探索

高职院校数学建模现状分析与探索

高职院校数学建模现状分析与探索
高职院校数学建模现状分析与探索

高职院校数学建模现状分析与探索

本文就高职数学建模教学和竞赛中出現的“水平低、重竞赛、轻建设”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构建“三位一体”的数学课体系,加强建模队伍建设,树立课改标准等有效的措施。

全国范围内,各高等院校数学建模教学及科研活动主要围绕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展开,该项赛事自1992年开展,到目前为止已近25年,不光推动了高校创新教育,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理论,辅以计算机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推动了大学数学课程的改革。然而,此项竞赛虽在大多数院校开展较为良性,但也有很多院校不容乐观,尤其是高职院校。

一、现状分析

1.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院校大多存在“重竞赛,轻建设”的状况,高职院校尤为突出。

由于此竞赛层次高,含金量相对较高,全国凡是开设了数学基础课的本专科院校都积极参与其中,很多省份将此竞赛看作是衡量院校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成为部分非重点院校及民办院校展现自己教科研实力的一个重要平台。因此,大多数院校以拿奖为唯一目的,受益面仅限于参与培训及竞赛的学生,人数偏少;真正惠及到数学公共课的成果极少,进一步延伸到平时数学公共课课堂教学的更少。另外,本科院校学生整体水平较高,且有刚需,例如考研、出国等,所以数学课课改动力不足,而高职数学公共课及数学建模脱胎于本科,受其影响颇深,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拥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若没有惠及到数学公共课的成果,数学建模在高职院校中的窘境将日益凸显。

2.大多数高职院校竞赛水平相对偏低。

因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师资有限,普遍科研水平不高,能够搭建起高水平培训和竞赛指导团队的院校很少;另外,由于录取批次的问题,学生整体数学水平不高,厌烦数学绝非是小概率事件,优秀、拔尖的更少;高职数学课一再被压缩,甚至很多院校基本的课时都无法得到保障。综合因素导致多数高职院校选拔、组织、培训、及竞赛指导体系未完全建立。所以,整体竞赛水平偏低,自然对于基础数学课的带动作用就有限。

3.数学公共课、第二课堂(公共选修课和学生建模社团)、数学建模培训和竞赛的“三位一体”的数学通识课教学体系未搭建完成。

数学建模培训、竞赛与数学公共课相割裂,人才培养有偏颇。过分注重技能的教学与学生发展潜力相离,毕竟没有理论指导的人才培养模式令人不可信服;但过分注重理论的数学公共课教学又与高职人才培养理念相离。如何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通识教育相结合,数学建模可起到“鲶鱼效应”,通过与数学公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