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肉瘤肺转移相关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

骨肉瘤肺转移相关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

骨肉瘤肺转移相关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
骨肉瘤肺转移相关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

doi:10.3969/j.issn.1671-1971.2010.04.023

骨肉瘤是源于间叶组织以能产生骨样组织的梭形基质细胞为特征的恶性肿瘤,占原发性骨的恶性肿瘤的首位。随着手术、放疗以及化疗水平的提高,骨肉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明显提高,但仍有大部分患者死于肺转移。骨肉瘤的肺转移涉及一系列过程,包括肿瘤细胞从原发瘤成功地进入循环系统、在循环系统的存活、定居转移灶、浸润周围的组织、转移灶肿瘤血管的生成、肿瘤的生长等[1]。因此,成功转移的肿瘤细胞必然有别于非转移的肿瘤细胞。近年来随着肿瘤转移基因调控下的多阶段、多因素、多步骤理论的不断完善,人们对于肿瘤转移这一极为复杂的病理过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发现并证实与肿瘤转移过程高度相关的基因已成为肿瘤转移机制研究领域的热点,因为基因研究不但使我们可以更深入了解肿瘤转移机制,更重要的是,这些基因及其产物有可能成为抗肿瘤转移的靶点或观察肿瘤患者预后、转移的指标。

治疗现状和面临难题

骨肉瘤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按照加拿大每年50~75例和美国1000例新发病例计算,中国每年有6000~7000例新病例。骨肉瘤好发于骨增长时期,起病时无典型临床症状,极易与外伤或生长痛混淆,恶性程度高,早期极有可能发生肺转移,死亡率高,是家庭的灾难,同时也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

在20世纪70年代化疗出现之前,肢体骨肉瘤虽然以截肢为主,但80%的患者仍不可避免的死于肺转移。1979年美国纽约纪念医院癌症中心的Rosen提出了新辅助化疗概念,成为骨肉瘤治疗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新辅助化疗强调大剂量术前化疗消灭潜在的全身微小转移灶,根据术后病理化疗后组织坏死率指导术后化疗,因此保肢代替了大部分截肢,就诊时无肺转移患者五年生存率也由20%升高到50%~60%。

但近30年来,骨肉瘤的治疗没有大的突破,就诊早期出现肺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仍低于20%;就诊早期无肺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没有明显提高,且25%~50%的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出现了肺转移。即使改变化疗方案,对肺转移灶的消除或控制也是效果甚微。单一肺转移灶可以考虑手术切除,但对于多发转移灶仍没有好的方法,因此骨肉瘤肺转移仍然是当前进一步提高生存率的瓶颈。目前,发现对骨肉瘤的肺转移起决定作用的基因和基因组已成为研究热点,因为这些基因既可作为早期鉴定可能发生肺转移的预测指标,也可作为治疗肺转移的新的靶点,对骨肉瘤生存率的提高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现就近年来与骨肉瘤肺转移的相关基因研究进行综述。

相关基因研究现状

一、基因组的研究

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后起的一种基因研究技术,机理是用计算机将几千种基因打印在玻璃片上,一次杂交即可获得所有基因的表达情况,通过统计分析,获得上调和下调的基因组,通过筛选,建立具有潜在预后价值的分子指标——多基因组合。随着基因芯片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基因组在骨肉瘤中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2001

年,Khanna等[2]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小鼠成骨肉瘤转移相关基因,得到5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l0个基因与骨肉瘤的转移的多个过程密切相关。它们分别是ITGB4、CTGF、ITGA5、VIL2 ITGB2、LGALS3、ADAM8、CLU、FARP1和CP基因(它们分别属于细胞骨架、黏附、血管生成类)为了进一步证实VIL2 (编码Ezrin蛋白)与骨肉瘤转移的相关性,该作者通过构建小鼠骨肉瘤肺转移模型,进一步证实了Ezrin的表达与转移肿瘤细胞的生存能力有关。目前关于Ezrin的表达与骨肉瘤肺转移的相关性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同。2003年Leonard等[3]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骨肉瘤原发灶和转移灶中的基因表达,发现有13个基因(TAFII 28、IRF4、Xanthine dehydrogenase、B94、TTF-I、L-3-hydroxyacyl-CoA dehydrogenase、U1 snRNP 70K protein、MCT、CD73、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ed、histamine N-methyltransferase、Arginase、MSS4)在转移灶中高表达,其中CD73和IRF4与骨肉瘤细胞的抗氧化和淋巴细胞活化密切相关,同时也证实了Ezrin蛋白与骨肉瘤肺转移的相关性。Nakano等[4]通过建立裸鼠骨肉瘤的肺转移模型,并利用基因芯片分析技术,证明有7个基因在高转移性细胞亚群和低转移性细胞亚群之间的表达水平不同,其中5个基因(AxL、TGFA、COLL7A1、WNT5A、MKK6)与肿瘤的活性、黏附力和侵袭能力有关,表明活性、黏附力和侵袭能力不同是决定骨肉瘤肺转移的关键。范德刚[5]等联合运用基因芯片和反义寡核苷酸技术研究两组转移水平不同的骨肉瘤细胞系的基因表达情况,发现有11个基因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BRCA1和BLCAP基因与骨肉瘤细胞的生长速度、克隆形成率、增殖活性密切相关。此外,Srivastava等[6]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WT1基因的表达和骨肉瘤的预后密切相关,并通过免疫组化研究91例骨肉瘤证实了WT1的高表达与高恶性骨肉瘤肺转移的预后密切相关;Dalla-Torre等[7]运用基因芯片筛选出THBS3、SPARC、SPPI等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并运用PCR研究40例骨肉瘤中的3种基因的表达证实了THBS3高表达的骨肉瘤更容易发生转移(P=0.058)和预后更差(P=0.02)。

可见在骨肉瘤的研究中基因组研究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由于其成本高,价格昂贵,且信号检测的灵敏度不高,各个实验室所获得的基因也不同,而且这些基因在骨肉瘤肺转移中所承担的角色以及与临床表征的关系尚未清楚,故基因芯片技术尚未用于临床。而候选基因的研究作为一种传统的基因研究手段在临床研究中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候选基因研究。

通过不断发现新的基因,研究该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作用,或结合其他已知基因构成新的分子预后指标,目前在肿瘤的研究中仍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1. 细胞周期调控的主要基因

恶性肿瘤细胞的一个显著特点为细胞周期的失调控。细胞周期素(cyclin)和细胞周期素依赖蛋白(CDK)基因的异常,抑癌基因P53突变或失功能以及RB基因的异常,这些都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分子机制。骨肉瘤中常见CDK4基因的扩增、P53基因的异常发生在50%的骨肉瘤中、RB 基因缺失的家族中骨肉瘤的患病率大大增加。另外MDM2、P16、P21、P27、Ras、Myc和fos等基因在骨肉瘤中的研究也很多,然而这些基因的改变在肺转移患者和非肺转移患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对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对骨肉瘤肺转移不起主要的作用。新的基因不断被发现,对肺转移的作用也在不断得到检验。

2. HER2基因

HER2基因定位于第17号染色体上,编码分子质量为185kD的跨膜糖蛋白。HER2基因的扩增和蛋白的高表达与人多种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特别是乳腺癌,HER2阳性的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Scotlandi等[8]运用免疫组化研究了84例骨肉瘤,发现32%的骨肉瘤HER2基因扩增,与骨肉瘤的预后可能相关。Lee等[9]通过PCR 技术发现21例骨肉瘤中均有HER2基因的扩增,而运用原位杂交技术却只有26%的骨肉瘤中有HER2扩增,两者不一致的原因尚不清楚。Gorlick等[10]认为,HER2与组织学反应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HER2高表达者生存率低。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HER2和P53的表达与骨肉瘤的生物学特征之间无明显关系,HER2并不能作为骨肉瘤的预后指标。

3. VIL2基因编码的Ezrin蛋白

Ezrin蛋白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81kDa,由586个氨基酸组成,在介导细胞表面黏附分子(如CD44)与细胞骨架(通过ERM家族蛋白连接)的生理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Ezrin蛋白是细胞膜蛋白,是肌动蛋白——细胞

骨架连接起来的桥接蛋白,通过介导膜与细胞骨架的连接,从而产生一系列细胞功能,如细胞运动、黏附、有丝分裂、细胞极性等。研究表明,Ezrin及ERM家族作为肿瘤转移的各环节、各通路的中心调控因素发挥重要作用。Khanna等[2]通过RNA干扰有效抑制了Ezrin在高转移活性骨肉瘤中的表达,在构建的小鼠骨肉瘤肺转移模型中,比较抑制组与高表达组骨肉瘤细胞在肺转移灶中的生存时间长短,发现Ezrin的表达的确与转移肿瘤细胞的生存能力有关,提示Ezrin的表达与骨肉瘤的预后密切相关。Kim等[11]通过免疫组化研究64例II B期的骨肉瘤,发现33例Ezrin蛋白表达阳性,其中有22 (66.7%)例发生了远处转移,占所有发生转移的患者(23例)的95.7%。同年Ferrari等[12]运用免疫组化研究了95例未发生转移的骨肉瘤,其中细胞质染色阳性者占47%,细胞质和细胞膜均阳性者占53%。随访研究发现细胞质染色阳性者的3年无瘤生存率为80%,而细胞质和细胞膜均阳性者的3年无瘤生存率仅为54%。由此进一步证实了Ezrin 蛋白的表达与否是骨肉瘤患者预后好坏的重要指标。目前关于Ezrin蛋白与骨肉瘤转移和预后的关系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同。

4. CXCR4和VEGF

CXCR4是SDF-1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唯一特异性受体,分子结构是一个编码352个氨基酸且高度保守的G蛋白偶联受体,有7个跨膜结构域,其基因定位于第四号染色体上。近来研究表明,肿瘤的转移可能与白细胞的运输有某些相似之处,作为趋化因子和它的受体SDF-1/CXCR4近年已发现和许多癌症的转移密切相关,如乳腺癌、卵巢癌、直肠癌等。Oda等[13]运用免疫组化研究了30例发生肺转移的骨肉瘤,分析了原发灶和肺转移灶的骨肉瘤细胞中CXCR4的表达,发现原发灶表达率为33.3%而肺转移灶表达率为66.6%,提示CXCR4与骨肉瘤的肺转移密切相关(P=0.0097)。Perissinotto等[14]在构建的小鼠骨肉瘤模型中比较CXCR4高表达与低表达的肺转移情况中,发现高表达组的5只小鼠全部发生了肺转移,而通过注射T134多肽抑制CXCR4表达的6只小鼠都没有发生肺转移,也证实了CXCR4与骨肉瘤肺转移密切相关。

VEGF是一种高度特异的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素。其主要生物学功能为:(1)选择性增强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刺激内皮细胞增殖并促进血管形成;(2)升高血管尤其是微小血管的渗透性,使血浆大分子外渗沉积在血管外的基质中。因此多数实体肿瘤的生长,侵袭,转移能力都依靠于VEGF介导的血管的生成。Kaya等[15]运用免疫组化研究27例原发性骨肉瘤,发现肿瘤中微血管的生成与VEGF的表达密切相关,89%的VEGF高表达的患者出现肺转移,而低表达者仅10%出现了肺转移,表明VEGF在骨肉瘤肺转移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P<0.0003)。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VEGF的表达与患者的预后高度相关。Yang等[16]在构建的免疫缺陷鼠的骨肉瘤肺转移模型中,对比了VEGF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肿瘤生长速度、大小和肺转移情况(高表达组7只老鼠8周后无1例外发生肺转移VS低表达组1/7发生肺转移)发现,VEGF在骨肉瘤的生长速度、肿瘤的大小和肺转移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Bachelder等[17]在研究VEGF 与乳腺癌的转移中认为,肿瘤细胞可能通过自分泌VEGF诱导CXCR4的扩增,从而参与肿瘤的转移。Oda等[13]运用免疫组化研究骨肉瘤患者的标本也发现VEGF的表达与CXCR4有很强的相关性。

5. THBS3基因

编码细胞表面糖蛋白的基因家族中的一员,调节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THBS基因家族在血液凝固、胚胎生长、组织分化、肿瘤生长和转移、血管生成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Cristiane 等[7]运用PCR研究40例骨肉瘤THBS3的表达,发现与骨肉瘤转移(P=0.058)和预后(P=0.02)密切相关。THBS3可能在骨肉瘤生长和骨肉瘤内血管生成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从而促进了肿瘤的转移。

6. TEM7 (人肿瘤血管内皮标志物7)

一种膜蛋白,介导蛋白和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Fuchs等[18]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研究了不同的骨肉瘤细胞系TEM7 mRNA和TEM7蛋白的表达情况,发现TEM7与骨肉瘤的浸润、转移和扩增有密切联系。进一步运用免疫组化研究92例骨肉瘤患者的标本,发现转移患者的TEM7表达远高于未转移患者(P<0.0001),并且TEM7的表达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高表达者较低表达者的预后要差很多。该作者还运用RNA干扰技术沉默高侵袭性的骨肉瘤细胞系中TEM7 mRNA的表达,发现骨肉瘤的侵袭性和转移性都大大降低(>50%)。Fuchs等认为TEM7与Ezrin蛋白一样在骨肉瘤的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TEM7是一种膜蛋百,而Ezrin蛋白是介导细胞膜与细胞骨架的连接,因此“肿瘤转移信

号”可能是首先被TEM7识别,然后传递给Ezrin蛋白,继而激活下游的多个信号传导通路,从而发挥促肿瘤转移能力。

7. PTHR1 (甲状旁腺素相关蛋白受体1)

是一种G蛋白偶联的受体,在骨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TH或PTHrP与其结合激活G蛋白,通过PKA或PKC通路调节血液中的钙离子的平衡、软骨细胞的增生和成熟以及破骨细胞的活性。许多报告证明多种肿瘤的骨转移都与PTHR1的表达密切相关,如在乳腺癌骨转移过程中,PTHR1通过破骨细胞介导骨的溶解,从而在其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Yang等[19]研究PTHR1表达水平不同的骨肉瘤细胞系时发现高表达组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明显增强,PTHR1转染低表达组则能使其转移能力增强,运用反义RNA沉默PTHR1则使侵袭转移能力减弱;该作者还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研究骨肉瘤患者的原发灶和肺转移中的PTHR1的表达发现,转移灶中的PTHR1的表达远远高于原发灶,从而表明PTHR1在骨肉瘤的转移过程中尤其是在骨肉瘤细胞穿过骨皮质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8. COPS3

COPS3基因位于17P11.2,该区域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常见扩增部位,如横纹肌肉瘤、恶性纤维细胞瘤、软组织肉瘤等。恶性骨肉瘤中17P11.2也时常发生扩增。Dartel等[20]通过CGH 和SKY方法研究11P11.2~P12在高恶性的骨肉瘤中的扩增发现,13%~19%的骨肉瘤出现该区域染色体的扩增,因此该区域极有可能存在一些癌基因,在肿瘤的生长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Dartel等[21]利用DNA微阵列分析该区域的40个候选基因,发现有多个基因如COPS3、PMP22、NCOR1和TOM1L2在骨肉瘤中高表达。COPS3基因是COP9的亚单位,COP9调控大量细胞内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周期运行、细胞增殖、分化。Yan等[22]通过PCR方法证实了COPS3基因扩增是引起17P11.2区域扩增的原因,排除了其他基因扩增的可能性;同时通过对155例骨肉瘤患者标本的研究,发现31%的骨肉瘤具有COPS3基因的扩增,存在COPS3基因扩增的骨肉瘤患者肿瘤体积显著高于未扩增者(P=0.0009),且扩增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肺转移(P=0.04)。因此COPS3作为新的候选癌基因,其扩增和过表达在骨肉瘤的生长和肺转移中可能起一定的促进作用。关于COPS3蛋白表达对骨肉瘤患者肺转移的预测价值和其促进肺转移的机制研究正在进行中。

9. 组织蛋白酶K

组织蛋白酶(cathepsin)是一大类主要存在于溶酶体的胞内蛋白酶,包括组织蛋白酶B、C、H、K、L、M、N和S等,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许多组织蛋白酶都与肿瘤的转移相关。组织蛋白酶K的前体(p recurso r) 40kb,切除其N端的15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和99个氨基酸残基的前体肽后,才能成为成熟的酶(27kb)。Husmann 等[23]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高侵袭和低侵袭的骨肉瘤细胞系中的组织蛋白酶K的表达量,发现高侵袭的骨肉瘤细胞系中编码组织蛋白酶K的mRNA明显扩增,组织蛋白酶K的前体蛋白在高侵袭的骨肉瘤细胞系中的表达也明显高于低侵袭的骨肉瘤细胞。该作者还运用免疫组化染色研究了92例骨肉瘤,其中发生转移的骨肉瘤患者(18例)中50%高表达组织蛋白酶K,相比未转移的骨肉瘤患者中仅有19%的患者高表达,表明其与骨肉瘤肺转移密切相关(P<0.04)。

此外,Dhaini等[24]对18例骨肉瘤检测细胞色素P450各亚型的蛋白表达,该酶与化疗药物代谢激活和解毒有关,发现P450CYP3A4/5的高表达与肺转移相关(P=0.0004);Srivastava等[6]通过免疫组化研究91例骨肉瘤发现WT1 (Wilm’s tumor gene1)的高表达与高恶性骨肉瘤肺转移的预后密切相关;Rodriguez等[25]运用免疫组化研究36例骨肉瘤肺转移患者,发现COX-2的表达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高表达者预后较差。

展 望

骨肉瘤是青少年常见的骨原发性恶性肿瘤,恶性度高,进展快。虽然化疗和手术治疗的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然有大约一半的患者治疗失败,原因就在于肿瘤的早期转移以及耐药性的出现。因此对于发生转移的骨肉瘤的机制研究十分重要。虽然基因组和候选基因的研究逐渐深入,但临床上尚未有可以很好提示预后指标或肿瘤转移的分子标记。尽管在骨肉瘤预后相关基因研究方面已取得了很多进展,但一些基因在骨肉瘤预后中的具体作用还不十分明确。如何发挥各基因间的协同效应,实现多基因的联合应用;如何开发真实有效的目的基因;如何将基因研究安全有效

的应用于临床,将与肺转移密切相关的多基因联合构成预测肺转移的预测指标,发现新的预防和治疗肺转移的靶点,既是当前面临的问题,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相信不久的将来,在骨肉瘤的研究中一定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参 考 文 献

初同伟, 李宏. 转移性骨肿瘤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1]

国骨肿瘤骨病, 2009,8:313-316.

Khanna C, Khan J, Nguyen P, et al. Metastasis-associated [2]

differences in gene expression in a murine model of

osteosarcoma. Cancer Res, 2001,61:3750-3759.

Leonard P, Sharp T, Henderson S, et al. G ene expression [3]

array pro fi le of human osteosarcoma. Br J Cancer, 2003,

89:2284-2288.

Nakano T, Tani M, Ishibashi Y, et al. Biological [4]

properties and gene expression associated with

metastatic potential of human osteosarcoma. Clin Exp

Metastasis, 2003,20:665-674.

范德刚, 范清宇, 张惠中, 等. 联合运用基因芯片和反[5]

义寡核苷酸技术筛选骨肉瘤相关基因. 中国现代医学

杂志, 2004,14:64-68.

Srivastava A, Fuchs B, Zhang KB, et al. High WT1 [6]

expression is associated with very poor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osteogenic sarcoma metastasis. Clin Cancer

Res, 2006,12:4237-4243.

Dalla-Torre CA, Yoshimoto M, Lee CH, et al. Effects [7]

of THBS3, SPARC and SPP1 expression on biological

behavior and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osteosarcoma.

BMC Cancer, 2006,6:237-247.

Scotlandi K, Manara M, Hattinger CM, et al. Prognostic [8]

and therapeutic relevance of HER2 expression in

osteosarcoma and Ewing’s sarcoma. Eur J Cancer, 2005,

41:1349-61.

Lee WI, Bacchni P, Bertoni F, et al. Quantitative [9]

assessment of HER2/neu expression by real-time PCR

and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alysis in low-

grade osteosarcoma. Onco rep, 2004,12:125-128.

G orlick R, Huvos A G, Heller G, et al. Expression of

[10]

HER2/erbB-2 correlates with survival in osteosarcoma.

J Clin Oncol, 1999,17:2781-2788.

Kim MS, Song WS, Cho WH, et al. Ezrin expression [11]

predicts survival in stage II B osteosarcomas. Clin

Orthop and Relate Res, 2007,459:229-236.

Ferrari S, Zanella L, Alberghini M, et al. Prognostic [12]

significance of immunohistochemical expression of

Ezrin in non-metastatic high-grade osteosarcoma.

Pediatr Blood Cancer, 2008,50:752-756.

Oda Y, Yamamoto H, Tamiya S, et al. CXCR4 and [13]

VE G F expression in the primary site and the metastatic

site of human osteosarcoma: analysis within a group of

patients, all of whom developed lung metastasis. Mod

Pathol, 2006,19:738-745.

Perissinotto E, Cavalloni G, Leone F, et al. Involvement [14]

of chemokine receptor 4/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

system during osteosarcoma tumor progression. Cancer

Res, 2005,11:490-497.

Kaya M, Wada T, Akatsuka T, et al. Vascular endothelial [15]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in untreated osteosarcoma is

predictive of pulmonary metastasis and poor prognosis.

Clinical Cancer Res, 2000,6:572-577.

Yang SY, Yu H, Krygier JE, et al. High VE G F with rapid [16]

growth and early metastasis in a mouse osteosarcoma

model. Sarcoma, 2007,10:1-7.

Bachelder RE, Wendt MA, Mercurio AM, et al. Vascular [17]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promotes breast carcinoma

invasion in an autocrine manner by regulating the

chemokine receptor CXCR41. Cancer Res, 2002,62:

7203-7206.

Fuchs B, Mahlum E, Halder C, et al. High expression of [18]

Tumor Endothelial Marker 7 is associated withmetastasis

and poor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osteogenic sarcoma.

G ene, 2007,399:137-143.

Yang R, Hoang BH, Kubo T, et al. Over-expression [19]

of parathyroid hormone Type 1 receptor confers an

aggressive phenotype in osteosarcoma. Int J Cancer,

2007,121:943-954.

van Dartel M, Hulsebos TJ. Amplification of 17p11.2 [20]

approximately p12, including PMP22, TOP3A, and

MAPK7, in high-grade osteosarcoma. Cancer G enet

Cytogenet, 2002,139:91-96.

van Dartel M, Hulsebos TJ, Bras J, et al. Ampli fi cation [21]

and overexpression of genes in 17p11.2 -p12 in

osteosarcoma. Cancer G enet Cytogenet, 2004,153:77-

80.

Yan T, Wunder JS, G okgoz N, et al. Andrulis. COPS3 [22]

Amplification and clinical outcome in osteosarcoma.

Cancer, 2007,3:1870-1876.

Husmann K, Muff R, Bolander ME, et al. Cathepsins and [23]

osteosarcoma: expression analysis identi fi es cathepsin K

as an indicator of metastasis. Mol Carcinog, 2008,47:66-

73.

Dhaini HR, Thomas D G, G iordano TJ. et al. Cytochrome [24]

P450 CYP3A4/5 expression as a biomarker of outcome

in osteosarcoma. J Clin Oncol, 2003,23:2481-2485.

Rodriguez NI, Hoot WK, Koshkina NV, et al. COX-2 [25]

expression correlates with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osteosarcoma lung metastases. J Pediatr Hematol Oncol,

2008,30:507-512.

(收稿日期:2009-08-25)

骨肉瘤

骨肉瘤 折叠编辑本段症状体征疼痛为早期症状,可发生在肿瘤出现以前,起初为间断性疼痛,渐转为持续性剧烈疼痛,尤以夜间为甚,恶性大的肿瘤疼痛发生较早且较剧烈,常有局部创伤史,骨端近关节处肿瘤大,硬度不一,有压痛,局部温度高,静脉扩张,有时可摸出搏动,可有病理骨折,全身健康逐渐下降至衰竭,多数病人在一年内有肺部转移。临床上常发生于青少年,下颌骨少上颌骨多见,并有损伤史,早期症状是患部发生间歇性麻木和疼痛,进而转变为持续性剧烈疼痛伴有反射性疼痛;肿瘤迅速生长,破坏牙槽突及颌骨,发生牙松动,移位,面部畸形,还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在X线片上显示为不规则破坏,由内向外扩展者为溶骨型;骨皮质破坏,代以增生的骨质,成日光放射排列者为成骨型,临床上也可见兼有上述两型表现的混合型,晚期患者血清钙,碱性磷酸酶可升高,肿瘤易沿血道转移至肺。患者病程长短不一,从出现症状到就诊短则数天,长达数年,平均3~4个月,好发部位在膝关节周围,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是疼痛,多为隐痛,持续性,在活动后疼痛加重,夜间痛较明显,患部出现包块,包块增长速度常以月计,当肿块明显增大时可出现邻近关节的反应性积液,关节活动受限,早期疼痛常于轻伤后突然发生,肿胀开始轻微,以后逐渐加重,呈偏心

性梭形肿胀,肿块硬度不一,因肿瘤质地而异,溶骨性病损者较成骨者为软,患处皮肤发亮,表面静脉扩张,皮温升高,如肿瘤体积较大并邻近关节,可影响关节功能,部分患者就诊时已有其他部位转移(图1A,B)。肿瘤体积的大小可根据肿瘤部位的深浅,以及肿瘤侵及软组织大小而不一,肿块局部伴有压痛,其硬度根据肿瘤组织内所含的骨组织多少而不同,瘤体较大时则可出现皮肤表面血管怒张现象(图2)。最典型的发病部位是四肢的管状骨(占80%),特别是股骨(40%),胫骨(16%)和肱骨(15%),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是最常见的部位,50%~75%的骨肉瘤发生于膝关节附近,在腓骨,髋骨,下颌骨,上颌骨和脊柱骨的骨肉瘤相对少见,颅骨,肋骨,肩胛骨,锁骨,胸骨,尺骨,桡骨和手足部的小骨骨肉瘤罕见,在长管状骨中,骨肉瘤主要发生于干骺区,发生于骨干的骨肉瘤约占2%~11%,骨肉瘤可以蔓延至骺端,尤其当骺板闭合以后,但发生于骨端的骨肉瘤却非常罕见,骨骺骨肉瘤(epiphyseal osteosarcoma)主要见于股骨髁。病人自出现症状至来院就诊时间多在2~4个月内,骨肉瘤细胞分化较好者,来院就诊时间较晚,可在出现症状半年左右,就诊时病人全身情况良好,疾病发展到后期可出现发热,体重减轻,贫血等中毒现象,出现肺转移的病人最初肺部可以无症状,晚期出现咯血,气憋及呼吸困难。骨肉瘤的亚型:1.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较少,仅占

癌症肺部转移症状

癌症肺部转移症状 转移性肺肿瘤的表现及诊断转移性肺肿瘤的临床表现 肺转移瘤早期呼吸道症状较轻或无。常在胸部常规X线检查时,或在根治性手术或放疗后6个月到3年间复发时被发现。就是说症状随转移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如果转移发生在肺间质,为孤立性结节时,常无临床症状;如果转移灶位于支气管内膜,患者可出现呼吸道症状。临床出现胸痛常见于同时有肋骨转移者;少数病例的支气管粘膜受侵犯可出现小量咯血,但绒膜癌肺转移可发生大咯血。当转移瘤侵犯胸膜、主支气管或邻近结构时,可出现与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相同的症状,如咳嗽、痰中带血丝、胸痛、胸闷、气急等。症状出现较早时,提示转移灶累及支气管。如果同时伴有纵隔转移,患者可表现为音哑、上腔静脉综合征、膈麻痹及食道或气管压迫症状,偶有肿瘤引起急性肺栓塞,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 从原发肿瘤诊断到肺转移出现的时间? 原发肿瘤肺转移从原发肿瘤到肺转移出现的时间 肝癌2个月左右 骨肉瘤6~12个月 食道癌及胃癌最快的半个月,最晚的5年 血管肉瘤和乏特氏壶腹癌30天 乳腺癌短者4个月,长者15年 转移性肺肿瘤的诊断? 为尽早发现肺转移,在原发肿瘤根治后应根据原发肿瘤的倍增时间每1~6个月摄X线胸片或胸透,同时检查相应的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降钙素、绒膜促性腺激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CA19-9等,随诊3~5年,还应警惕少数病例10年后尚可出现肺转移。少数病人(15%~20%)首先出现肺部转移灶,而原发肿瘤尚未明确或难以查出,这多见于消化系统肿瘤,如胃、肝、胰等肿瘤。 (一)肺转移癌的X线表现: 肺转移癌的X线特点 病灶 肺转移癌X线特点 大小 一般小于2cm 同时发生的转移病灶,其大小可以相似

晚期骨肉瘤已转移还有手术意义吗

骨肉瘤是一种对于我们伤害很大的肿瘤疾病,现在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于骨肉瘤的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多,由于能够直接将肿块切除,快速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手术是很多骨肉瘤患者首先选择的治疗方法,但手术也有一定的适应症,并不适合每个患者,尤其是当病情进入晚期时,很容易出现其他部位的扩散转移,那晚期骨肉瘤已转移还有手术意义吗? 骨肉瘤晚期转移能否手术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的,如转移灶的数量和大小,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如果患者身体状况良好,转移灶是单发的、孤立的、很小的,则可以考虑手术切除,但术后需要辅助其他方法进行巩固治疗,如放化疗和中医治疗等,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命。如果患者一般状况较差,转移灶较大、数量较多,不符合手术的指征,则不建议手术切除。 临床上有很多患者对手术寄予厚望,当被告知无法手术切除时,就认为自己已经没救了,想要放弃,其实除了手术之外,患者还可以选择放化疗和中医治疗等,尽可能的控制病情发展,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时间。骨肉瘤晚期出现转移通过放化疗虽然能控制病情,抑制扩散转移,但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影响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建议患者辅助中医药的治疗,有助于减轻和改善放化疗的副作用,增敏增效,使治疗顺利完成,并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命。 除了能联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外,患者还可以考虑以中医治疗为主,尤其是年龄大、身体弱、广泛转移的患者。中医治疗骨肉瘤将补充患者元气放在首位,注重调节患者机体内的环境,恢复气血、阴阳、脏腑的平衡,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调动自身的抗病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抑制癌细胞的继续扩散转移,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治疗全部使用中草药,副作用小,对患者的伤害小,适用于各个阶段的患者,应及时配合治疗,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袁希福经过从医30余年来不断的临床实践,对数十年来所搜集到的6000多个抗癌秘、单、验方和2000余种中草药进行了精心比较、筛选、整理,并与袁氏医方进行优化组合,终于摸索出来以三联平衡理论为指导的抗癌新思路。 三联平衡理论的实质内涵是:针对“虚”、“瘀”、“毒”三大病机,统筹兼顾,采取“扶元”、“通瘀”、“排毒”三大治疗措施,有的放矢,重点用药。目的在于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功能,使人体紊乱的内环境重新得以平衡,此时五脏六腑都处在一种和谐的状态,疾病亦趋康复。多年来,众多肿瘤患者在该理论指导用药下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甚至一些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骨肉瘤晚期已转移手术是否有意义,是根据转移的程度以及患者身体状况来决定的,一定要严格把握手术的禁忌症。提示:骨肉瘤如今仍属医学难题,目前中医治疗也主要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为主。由于患者病情、体质差异,疗效会因人而异,患者及家属需理性看待,切勿盲目选择就医。 Tag:骨肉瘤吧|为什么会得骨肉瘤|什么是骨肉瘤|骨肉瘤的手术费用|骨肉瘤能活几年|骨肉瘤肺转移吧|恶性骨肉瘤|骨肉瘤转移肺部怎么办|骨肉瘤肺转移都是晚期

骨肉瘤晚期转移适合化疗吗

骨肉瘤是很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多发生于20岁以下的儿童或者青少年,其恶性程度高,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很快危及生命。化疗是治疗骨肉瘤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对机体内癌细胞的抑杀,达到控制病情,缓解病症,延长生命的目的,但化疗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损伤患者机体,有不少家属担心患者无法耐受,如晚期出现其他部位扩散转移的患者,那骨肉瘤晚期转移适合化疗吗? 骨肉瘤晚期出现转移患者想要治好的可能性很小,治疗主要是为了控制病情,提高生存质量,尽可能的延长生存时间。骨肉瘤晚期转移,手术切除的机会很小,而放疗也是局部治疗手段,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全身性的化疗成了常用的方法。骨肉瘤晚期通过化疗对机体内癌细胞的抑杀,可以抑制原发灶和转移灶,控制病情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时间,但化疗缺乏选择性,也会损伤正常细胞和组织,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导致患者身体受损,甚至影响到治疗的顺利进行。骨肉瘤晚期转移患者是否化疗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来决定的,如果患者一般状况较好,近期内体重无明显下降的情况,对化疗敏感,则能通过化疗获益,如果患者一般状况较差,对化疗不敏感,则不建议化疗。 对于骨肉瘤晚期转移患者来说,不做化疗并非不治疗,患者还是应积极寻求其他方法治疗,尽可能的控制病情,延长生存时间。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其抗癌功效也被日益认可。中医治疗骨肉瘤以人文本,从患者整体出发,在控制病情,抑制癌细胞继续扩散转移的同时,也会调节患者机体内的环境,恢复气血、阴阳、脏腑的平衡,增强患者的元气和免疫力,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另外适合化疗的患者,还能联合中医进行综合治疗,通过抑制肿瘤,增强免疫功能,减轻毒副作用起到增效减毒的功效,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命。 中医治疗是我国传承发展了几千年的艺术瑰宝,与阴阳、五行相结合,在治疗时注重患者全身的机制平衡,应及时将其纳入治疗方案中。袁希福祖辈中,出过很多有名的中医,如曾多次奉召进京,为皇亲国戚医病,因其医术高超、医德高尚,被同治、光绪皇帝先后颁发圣旨,诰封为“奉直大夫”的袁积德。由于出身中医世家,耳濡目染让袁希福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而12岁时就在祖父指导下开始熟读医书,并先后至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师从多位名家,为从事中医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对于肿瘤疾病的治疗,袁希福有着近40年的丰富临床经验,其治疗过的患者大多都是已属晚期,甚至是被判“死刑”的末期患者。以其提出的三联平衡理论指导用药后,部分患者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甚至一些患者实现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据了解,袁希福先后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会议,如2009年12月受邀赴澳大利亚参加“第六届世界中医药大会”;2010年3月受邀到美国旧金山参加“国际中医药研讨会”;2017年5月受邀赴德国参加第48届世界中医药大会;2018年6月22日至6月28日,袁希福受邀参加了“一带一路”--第三届加中传统医药国际论坛”,并被授予“一带一路”中医药国际传播杰出贡献奖。 骨肉瘤晚期转移是否化疗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的,化疗虽然能控制病情,但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视,一定要做好防治工作,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使治疗顺利完成。提示:骨肉瘤如今仍属医学难题,目前中医治疗也主要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为主。由于患者病情、体质差异,疗效会因人而异,患者及家属需理性看待,切勿盲目选择就医。 Tag:骨肉瘤的6个早期信号|骨肉瘤肺转移成活率|骨肉瘤治愈存活30年|

骨肉瘤病人的护理

模块七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任务十一骨肉瘤病人的护理 【复习提问】 1.请说出关节脱位特有体征。 答:畸形、弹性固定、关节与空虚 2.请说出最常见的关节脱位。 答:肩关节 【新课导入】 【案例】 张先生,于1年前体力劳动后自觉右小腿上段持续性针扎样疼痛,无压痛,2月后出现进行性增大的质硬肿块,边界不清,活动度差,皮肤表面可见明显的静脉,局部皮温显著升高,压痛,无水肿,无发痒,无皮肤感觉障碍,无发热寒战,行走后疼痛加剧,跛行。查体:T:37℃,P:70次/分,BP:108/69mmHg,R:20次/分,神志清,精神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心肺腹查体无殊。 X线检查:右胫骨上端有骨密度增高,边界不清,骨膜反应可见Codman三角或呈“日光照射”现象。 临床诊断为:右胫骨上段骨肉瘤 思考: 1. 截肢术后患者选用何种体位? 2. 如何预防患者化疗术后脱发?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为骨肉瘤患者正确使用化疗药物的能力;具备为化疗术后患者做好胃肠道护理及预防脱发的能力;具备为截肢术后患者选取适宜体位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骨肉瘤好发部位、典型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特征性表现及其主要护理措施。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骨肉瘤患者病情观察的能力;具备指导截肢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能力;并培养学生有效沟通及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 【新课讲解】 一、定义(图片)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发病年龄以10~20岁青少年多见。好发于长管状骨干骺端,股骨远端、胫骨和肱骨近端是常见发病部位。其组织学特点是瘤细胞直接形成骨样组织或未成熟骨,故又称成骨肉瘤。近年来,由于早期诊断和化疗

骨肉瘤术后防复发转移的中药方

骨肉瘤是比较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好发于8~15岁,占儿童肿瘤的15%~20%。该病多发于四肢,发展迅速,早期即可通过血液循环转移,肺是比较常见的转移部位,85%~90%的患者就诊时已存在微转移灶,严重威胁生命。罹患骨肉瘤,很多患者会首先考虑手术,通过对病灶的切除,使病情在短期内得到控制,延长患者生命,不过手术并不能全部清除癌细胞,术后易复发转移,一旦复发会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治_疗还会更加棘手,因此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目前越来越多的患者会在术后选择吃中医药,那骨肉瘤术后防复发转移的中医药方有哪些呢? 骨肉瘤病情复杂,恶性程度较高,采用单一的治_疗手段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多学科、多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_疗方法,而中医在骨肉瘤的综合治_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中医认为,患者经手术切除后,体内还会残存一下微小的病灶,也就是“余毒”“伏邪”,残余毒邪,而且手术会导致患者元气大伤,气血不足,并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因此中医在治_疗时会通过扶正培本、补气益血等中医药,补充患者元气,调节患者机体,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防治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提高生存质量;通过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中医药,抑杀术后残存的癌细胞,巩固手术的治_疗效果,降低术后复发转移的几率,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 目前越来越多的患者会在术后选择中医药的治_疗,且有不少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因此这些有效的药方也受到广泛的关注,也有患者想要拿到那些治_疗效果好的药方,认为只要按方取药就能服用了。其实中医治_疗并非简简单单的用药,袁希福老中医说:“中医治癌的精髓是辩证论治。骨肉瘤是元气亏虚、邪毒入侵,气血、阴阳失衡,机体内气滞、痰凝、血瘀、毒聚相互胶结,日久形成了肿块。”在治_疗时,中医会根据每位肿瘤病人不同肿瘤分期的并发症、表现等情况,结合患者的体质,进行不同的对症治_疗。抓住病人不同的虚、热、寒、实证型,制定出个体化对症药方,一人一方,才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患者应在专业的中医指导下用药,寻求经验丰富、口碑好的专家,切勿盲目用药。 中医治_疗与阴阳、五行相结合,在治_疗时有较强的整体意识,注重对患者的气血、脉络、脏腑机能的调节,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希福抗癌团队首席专家、百年袁氏中医世家传人、《袁氏医方》继承人、三联平衡理论创始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袁希福在12岁时,就在祖父指导下开始熟读《药性总论》、《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等中医名著。为了提高理论水平,袁希福还曾先后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师从多位名家,为从事中医中医药治_疗恶性肿瘤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从事中医治_疗肿瘤近40年,袁希福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几乎所有的恶性肿瘤患者都同时存在三种基本病机,即元气亏虚,痰凝血瘀,癌毒结聚,可用三个字来概括,即“虚”、“瘀”、“毒”。他认为肿瘤患者的“虚”须从元气亏虚论治,在病程的任何治_疗阶段都须扶元气为先,“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扶元气亦是祛邪。而“破血逐痰”、“排毒通瘀”则为祛邪外出提供出路,达到邪去正自安的目的。唯有三者共治,调整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的功能平衡,使人体达到自然状态下的康复,才能有效地控制肿瘤,达到理想的治_疗效果。 骨肉瘤术后通过中医药的调理,能够补充元气,提高患者免疫力,还能巩固手术的治_疗效果,预防复发转移,不过中医治_疗讲究辨证施治,患者一定要在专业的中医指导下用药,才能确保疗效。提示:骨肉瘤如今仍属医学难题,目前中医治_疗也主要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为主。由于患者病情、体质差异,疗效会因人而异,患者及家属需理性看待,切勿盲目选择就医。

骨肉瘤扩散转移后手术能活多久

骨肉瘤又称成骨肉瘤,是发生于骨的比较常见的骨恶性肿瘤,由肉瘤型母细胞及其产生的骨样组织和骨小梁构成。罹患骨肉瘤给患者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很大,尤其是出现其他部位的扩散转移,容易引发各种症状,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也意味着病情加重,致死率也较高,此时患者的生存期也备受患者及家属的关注。手术是治疗骨肉瘤常用的方法,那骨肉瘤扩散转移后手术能活多久呢? 关于骨肉瘤扩散转移后手术能活多久这个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答案,与患者的体质、浸润的程度、手术的效果以及术后巩固治疗等有关。手术只是局部治疗手段,只能切除肉眼可见的实体瘤,对于远处转移的肿瘤细胞无能为力,术后会面临复发或再次转移的问题,需要辅助其他方法进行巩固治疗,如放化疗和中医治疗等。放化疗对癌细胞有较强的杀伤能力,能够抑制原发灶和转移灶,缩小瘤体,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时间,但放化疗缺乏选择性,也会损伤正常细胞,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临床上有不少患者因过度的放化疗而加重病情,加速死亡,因此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放化疗,需要慎重考虑。 与放化疗相比,中医短期内缩小瘤体的效果没有那么明显,但中医全部使用中草药,药性温和,副作用小,基本上不会损伤机体,像年龄大、身体弱、广泛转移的患者也能使用。中医治疗骨肉瘤具有较强的整体观念,从患者的整体出发,以扶正祛邪为原则,把补充患者元气放在首位,能够修复术后受损的机体,恢复气血、阴阳、脏腑功能的平衡,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调动患者的自主抗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发展,清除残存的癌细胞,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另外对于选择放化疗的患者,辅助中医也有助于起到增效减毒,进一步延长生命的功效。 中医在治疗骨肉瘤上优势独特,整体观念较强,能够从患者的全身着手,辨证施治,作为希福抗癌团队首席专家、百年袁氏中医世家传人、《袁氏医方》继承人、三联平衡理论创始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袁希福12岁时,就在祖父指导下开始熟读《药性总论》、《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等中医名著。为了提高理论水平,袁希福还曾先后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师从多位名家,为从事中医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从事中医治疗肿瘤近40年,袁希福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几乎所有的恶性肿瘤患者都同时存在三种基本病机,即元气亏虚,痰凝血瘀,癌毒结聚,可用三个字来概括,即“虚”、“瘀”、“毒”。他认为肿瘤患者的“虚”须从元气亏虚论治,在病程的任何治疗阶段都须扶元气为先,“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扶元气亦是祛邪。而“破血逐痰”、“排毒通瘀”则为祛邪外出提供出路,达到邪去正自安的目的。唯有三者共治,调整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的功能平衡,使人体达到自然状态下的康复,才能有效地控制肿瘤,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骨肉瘤出现扩散转移治疗应注重全身性的治疗,手术只是局部治疗手段,效果有限,还是应辅助其他方法进行巩固治疗,尽可能的控制病情,延长生存时间。提示:骨肉瘤如今仍属医学难题,目前中医治疗也主要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为主。由于患者病情、体质差异,疗效会因人而异,患者及家属需理性看待,切勿盲目选择就医。 Tag:骨肉瘤能活几年|骨肉瘤没有转移存活|骨肉瘤转移肺癌能活多久|骨肉瘤的手术费用|骨肉瘤转移还能活多久|骨肉瘤转移肺能活多久|骨肉瘤恶性的能活几年|骨肉瘤转移到骨头上能活多久|骨肉瘤肺转移成活率

骨肉瘤所有重内容及最近进展

一份医生专为骨肉瘤患者写的诊断治疗生存指南和注意点 作者:沈宇辉,鲍其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骨科 骨肉瘤,是恶性的,最常见发生在青少年。一个年轻的生命和一个家庭,需要救治。 作为医生,我知道骨肉瘤患者或家属希望深入了解关于骨肉瘤的诊断、正确治疗、密切观察疾病发展、出现哪些现象需要如何正确处理或求助、不同的类型的骨肉瘤的生存率、骨肉路有哪些治疗方法、最合适自己的治疗方法如何选择、局部复发或肺部转移后如何做可以获得最佳救治、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希望本文可以为广大骨肉瘤患者和家属带来一些帮助,减少恐惧和无助感。 1、骨肉瘤分为哪些不同病理类型?哪些预后好?哪些预后不好?治疗有区别吗? 骨肉瘤病理学类型分为普通型骨肉瘤(具体再分为三种亚型:成骨性、成软骨性、成纤维性骨肉瘤)、高级别的变异性骨肉瘤(包括: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小细胞型骨肉瘤、上皮样骨肉瘤、巨细胞瘤型骨肉瘤)、分化良好的髓内骨肉瘤、骨旁骨肉瘤、骨膜骨肉瘤、高级别骨表面骨肉瘤、继发性骨肉瘤。这些不同的病理亚型骨肉瘤预后完全不同,有些必须进行化疗,有些化疗方案不同,有些不需要化疗。 普通型骨肉瘤(成骨性骨肉瘤、成软骨性骨肉瘤、成纤维性骨肉瘤)5年生存率65%-70%,必须化疗。高级别的变异性骨肉瘤(包括: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小细胞型骨肉瘤、上皮样骨肉瘤、巨细胞瘤型骨肉瘤)预后总体较差,主要原因是除了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对传统骨肉瘤化疗方案敏感以外,这些变异性骨肉瘤亚型(小细胞型骨肉瘤、上皮样骨肉瘤、巨细胞瘤型骨肉瘤)对传统骨肉瘤化疗方案不敏感。其中小细胞型骨肉瘤对传统的骨肉瘤化疗方案几乎无效,但可能采取尤文肉瘤的化疗方案更好。分化良好的髓内骨肉瘤、骨旁骨肉瘤预后很好5年生存率达到95%左右,而且不用化疗,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手术扩大切除。对于骨膜骨肉瘤治疗方案除了手术扩大切除以外,化疗与否存在争议。但是从数据来看,骨膜骨肉瘤化疗结合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达到89%左右,也是预后非常好的骨肉瘤。但是在骨旁骨肉中只要有一丁点的去分化细胞成分,预后就不好。继发性骨肉瘤的预后相对不好,而且一般是高龄患者多见。5年生存率机内10-20%左右。 2、骨肉瘤手术治疗的方法有哪些?

骨肉瘤健康宣教

骨肉瘤健康教育 一、入院宣教患者入院时,护士热情接待患者及家属,根据性别、年龄、职务有礼貌地称呼患者,并做自我介绍,告知患者主管医师、责任护士的姓名,介绍病区环境、规章制度及同室病友,减少陌生感,使其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并感到医护人员在尊重、关心他,从而对医护人员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愿意配合治疗及接受健康知识宣教。 二、指导疾病知识骨肉瘤是指瘤细胞能直接产生肿瘤骨及骨样组织的一种恶性结缔组织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发病年龄以10-20岁青少年多见。有放射引起的,还有化学物质、病毒均可诱发。该肿瘤好发于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干骺端,疼痛和肿块发展迅速,易转移到肺。 三、三、心理准备患者入院后在确诊前,存有疑心和恐惧心理,医护人员言行应谨慎,并告诉患者家属不要在患者面前谈论病情,勿将悲观失望的情绪流露给患者,以免加重患者思想负担;诊断和病情是否告诉患者本人、何时告诉,应根据患者的社会角色、文化背景、 性特点、自我意识和医学知识水平等情况决定,一般不宜过早告诉患者;截肢术一旦确诊后,逐渐向患者暴露病情,反复说明积极治疗的重要性,多鼓励、安慰、开导患者,稳定患者情绪,增强其治疗信心。如有脱发者,可佩置发套。 四、症状护理 1、痛疼: 1)向病人解释痛疼的原因,是因为肿瘤侵润压迫周围组织,是骨肉瘤的主要症状。 2)指导病人如何避免或诱发加重疼痛,如局部制动。 3)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尽量避免触碰肿瘤部位。 4)与病人讨论缓解疼痛的有效措施,如缓慢翻身和改变体位,转移注意力等。 5)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止疼药物包括采用WTO推荐的癌性疼痛三步治疗法。 2、局部肿块、肿胀:局部肿胀不能挤压按摩,不能热敷和热敷,不能涂油和刺激性药膏,不能随便使用中药热敷以免刺激肿瘤过度生长或导致破溃。 五、项目检查指导 1、向患者讲述各种检查的内容、目的及意义。常规生化检查者需禁食水12小时。

骨肉瘤晚期多处转移治还是不治

骨肉瘤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疾病,主要的症状表现为疼痛、肿块,严重者会出现跛行,对患者的影响非常大。一旦骨肉瘤到了晚期意味着病情加重,预后较差,致死率也较高,尤其是很容易出现其他部位的扩散转移,甚至有患者出现多处转移,使治疗更加棘手,因此骨肉瘤晚期多处转移治还是不治,成为不少患者和家属备受困扰的问题之一。 当骨肉瘤到了晚期出现扩散转移的情况时,此时想要治好的可能性非常小,有不少患者觉得康复无望,避免人财两空的情况出现,想着放弃治疗。虽然骨肉瘤转移康复几率不大,但并非无药可救,患者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积极对症治疗,依然能够减轻痛苦,延长生命,因此即使出现多处转移也不要轻易放弃,还是要积极配合治疗。 骨肉瘤晚期患者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一定要慎重,临床上时常可以看到有患者因不当或过度杀伤性的治疗而加速了死亡。骨肉瘤晚期出现多处转移,手术的机会不大,患者可以选择放化疗和中医治疗,放化疗可以在短期内杀死大量的癌细胞,控制病情发展,不过也会损伤正常细胞,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对于营养状况,身体状况,骨髓储备情况较好的患者可以选择放化疗,如果体质较差要慎重考虑。 中医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治癌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由于安全、副作用小,对于年龄大、体质弱、转移范围广的患者也能用药。中医治疗从整体出发,在抑杀癌细胞,控制病情的同时,也会调理患者机体,为患者补充元气,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达到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除了能单独作用于患者外,中医也能联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如手术和放化疗等,可以起到增效减毒,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命的作用。 在选择中医治疗时,很多患者和家属想到了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院长袁希福,由于出身中医世家,作为袁氏中医家族第八代传人的袁希福,自幼便接触中医,熟读中医古典名著。此后,其还曾先后至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为从事中医治疗肿瘤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其有着丰富的经验,而且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帮助一位又一位肿瘤患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其中不乏病属晚期,甚至是被判“死刑”的末期患者。 经过从医近40年来不断的临床实践,对数十年来所搜集到的6000多个抗癌秘、单、验方和2000余种中草药进行了精心比较、筛选、整理,并与袁氏医方进行优化组合,袁希福终于摸索出来以三联平衡理论为指导的抗癌新思路。以该理论指导用药时,从整体出发,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辨证施治,祛邪与扶正并重,着眼于调整全身阴阳平衡,独具特色,大多数患者经治疗后不仅病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而且身体也能够逐渐恢复,不易出现复发、转移,从而获得较长的生存期,一些患者甚至能够生存3年、5年、10年,乃至更久,深得用药患者的信赖和认可。 案例分享:骨肉瘤患者在三联平衡理论指导下进行中医治疗后,病情好转,生存质量提高 案例1:朱丽芬(化名),女,53岁,骨肉瘤,湖南株洲人 2012年,朱丽芬一直感觉到右侧耳内疼痛,原本以为是普通的小毛病,但疼痛却一直存在。2016年11月底,朱丽芬发现右面部肿大,右耳前有一肿物,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她连忙到当地为医院检查,但并未查出任何异常。直到2017年4月3日,朱丽芬才被确诊为骨肉瘤。确诊后,医生建议手术切除,但因肿瘤位于右下颌骨,手术不仅会影响面部外观,而且还有复发风险,因而朱丽芬拒绝

肿瘤侵袭和转移的恶性生物行为及分子干预

项目名称:肿瘤侵袭和转移的恶性生物行为及分子 干预 首席科学家:詹启敏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 研究所 起止年限:2009.1至2013.8 依托部门:教育部

一、研究内容1.细胞周期调控异常与肿瘤恶性增殖、侵袭相关分子机理 肿瘤是一种“细胞转导通路异常”性疾病,我们将通过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动物模型相结合的研究技术,重点研究抑癌基因p53、BRCA1、Gadd45介导的信号通路与细胞周期蛋白Aurora-A、Cyclin B1、Plk1的相互作用,以及在细胞周期调控和肿瘤恶性表型形成中的生物学功能和分子机制。从而揭示细胞增殖失调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内在联系。 2.细胞凋亡和分化异常与肿瘤侵袭性生长的关系 细胞凋亡调控机制的异常与侵袭特性生长密切相关。促进细胞死亡的机制失活和抑制凋亡的分子的大量表达使癌症细胞存活延长,使基因突变的积累和癌变机会的增加,同时凋亡机制的异常导致肿瘤细胞具有抗药性。通过对细胞死亡新机制、肿瘤干细胞凋亡相关研究、细胞信号转导与凋亡调控等研究,深入探讨侵袭性生长的机制。 3.肿瘤干细胞和肿瘤微环境与肿瘤转移的内在关系 以恶性肿瘤干细胞特异性表型为突破口,从白血病干细胞延伸至实体瘤干细胞,研究其自我更新和分化的特性,探讨肿瘤转移的起始因素和关键分子生物学性质,认别恶性肿瘤干细胞与微环境或肿瘤“基质”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从而为特异性打击肿瘤干细胞作为彻底消除肿瘤转移潜能的一种新策略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4. 肿瘤血管和淋巴管新生介导的肿瘤转移机制 已鉴定肿瘤组织中血管表达Tim-3和淋巴管表达Sema4c等是沉默抗肿瘤免疫的重要活性分子,能通过与淋巴细胞的对话,诱导机体对肿瘤的免疫耐受,是新发现的肿瘤免疫逃避机制。在本项目中我们拟进一步研究血管和淋巴管促肿瘤转移的动力学,应用切片流式细胞仪等最新一代高通量组织和细胞分析平台,确定血管和淋巴管中预示早期肿瘤转移的始动免疫分子和对其进行靶向干预策略的有效性。 5. 肿瘤转移标记物与肿瘤转移靶向识别 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开展肿瘤标志物的应用及相关机制研究,着重围绕针对肿瘤转移病灶的标志物及对肿瘤细胞恶性生物行为影响的分子机制进行研

晚期骨肉瘤患者发烧是怎么回事

骨肉瘤是近年来发病率极高的一种恶性骨科疾病,它的发生会给患者的健康及正常生活造成极大的损害,严重的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一旦骨肉瘤到了晚期,往往意味着病情加重,患者症状表现也越来越多,而发烧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会影响到患者生存质量,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那晚期骨肉瘤患者发烧是怎么回事呢? 骨肉瘤晚期患者发烧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患者通过放化疗等治疗手段时,大量的癌细胞被杀死,坏死的组织被吸收会发热;骨肉瘤晚期患者由于癌肿的侵害、治疗损伤的影响,免疫力有所下降,容易并发感染,从而引起发烧。骨肉瘤晚期癌性发热,一般体温不会超过38.5℃,持续时间较短,应多饮水、多休息,适当补充营养,可以通过物理方式降温,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的药物。对于感染引起的发烧,持续时间一般较长,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认为自己已经病入膏肓,还会使患者出现头晕、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也加大了肿瘤的消耗,使患者更加虚弱,应及时控制感染,给予抗生素的治疗,缓解发烧的情况。 骨肉瘤晚期患者症状表现较多,只有积极进行抗肿瘤的治疗,控制病情发展,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目前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骨肉瘤,如选择放化疗的骨肉瘤晚期患者,辅助中医药的治疗有助于减轻毒副作用,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耐受程度,增强放化疗的敏感性,提高治疗效果,使治疗顺利完成。另外对于不能或者不愿放化疗的患者,也可以考虑中医保守治疗,通过扶正祛邪等中药,调节患者机体内的环境,恢复气血、阴阳、脏腑的平衡,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调动患者的自主抗癌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发展,抑制扩散转移,从而达到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对于骨肉瘤患者来说,在确诊病情后要及时将中医纳入治疗方案中,维护身体的元气,增强抵抗力,才有助于控制肿瘤的生长,预防病情的恶化,作为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希福抗癌团队首席专家、百年袁氏中医世家传人、《袁氏医方》继承人、三联平衡理论创始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袁希福在12岁时,就在祖父指导下开始熟读《药性总论》、《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等中医名著。为了提高理论水平,袁希福还曾先后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师从多位名家,为从事中医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袁希福把骨肉瘤患者普遍存在的正气亏虚,痰凝血瘀、癌毒结聚三种病因病机即:“虚、瘀、毒”,然后针对具体病机侧重实施扶正补虚,消痰化瘀、攻毒散结,以达到恢复患者的气血阴阳平衡。在治疗上着眼于局部治疗的同时,又重视全身的机能的调理,注重元气的充盛,同时通过对不同病人,病因病机的辩证治疗,起到“培元固本”“化痰散结”“排毒减毒”的功效,从而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病人生命的效果。多年来,已帮助众多肿瘤患者减轻痛苦,延长了生命,甚至有部分患者实现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骨肉瘤晚期出现发烧的情况时,一定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症处理,同时也要积极进行抗肿瘤的治疗,尽可能的控制病情发展,缓解临床症状。提示:骨肉瘤如今仍属医学难题,目前中医治疗也主要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为主。由于患者病情、体质差异,疗效会因人而异,患者及家属需理性看待,切勿盲目选择就医。 Tag:骨肉瘤自愈|骨肉瘤严重吗|为什么会得骨肉瘤|什么是骨肉瘤|骨肉瘤

骨肉瘤转移后到底还有没有必要做化疗

骨肉瘤是现代发病率比较高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年龄多以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为主,目前,其发病率已经占儿童肿瘤的15%~20%。目前在骨肉瘤的各种治疗方法中,化疗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对于控制病情,缓解症状有积极的作用,不过化疗也有一定的弊端,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并非适合所有的患者,尤其是出现扩散转移的患者,很多家属会担心患者无法耐受,那骨肉瘤转移后到底还有没有必要做化疗? 当骨肉瘤出现其他部位的扩散转移时,局部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应注重全身性的治疗,控制病情发展,抑制扩散转移,而化疗就是一种全身性治疗手段,可以作用于全身的癌细胞,抑制原发灶和转移灶,缩小瘤体,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时间,但化疗缺乏选择性和特异性,在杀死癌细胞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的出现,临床上有不少患者因过度的治疗而加重了病情,甚至加快了死亡的速度。因此骨肉瘤转移后是否有必要化疗,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来决定的,如果患者一般状况较好,对化疗敏感,可以考虑化疗,如果患者一般状况较差,对化疗不敏感,则不建议化疗,即使勉强治疗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会加重病情,加快死亡的速度。 针对化疗的副作用,有的患者会辅助中医药的治疗,有助于起到增效减毒的功效。在增效方面,中医具有较强的整体观念,从患者整体出发,且本身具有抗癌功效,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在减毒方面,通过补气养血、健脾和胃、滋肝补肾等中药,调节患者机体内的环境,扶正元气,减轻和改善化疗引起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另外对于不能或者不愿化疗的患者,以中医治疗为主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发展,抑制癌细胞继续扩散转移,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治疗骨肉瘤副作用小,整体观念强,注重标本兼治,能够将扶正与祛邪并行,应及时配合治疗,作为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希福抗癌团队首席专家、百年袁氏中医世家传人、《袁氏医方》继承人、三联平衡理论创始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袁希福在12岁时,就在祖父指导下开始熟读《药性总论》、《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等中医名著。为了提高理论水平,袁希福还曾先后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师从多位名家,为从事中医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从医近40年来,袁希福接诊各类肿瘤患者数万名,其中不少都是复发患者,或病属晚期,甚至是被判“死刑”的末期患者。尽管无法挽救每一位患者的生命,但他尽力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甚至有些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的带瘤生存。据了解,袁希福先后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会议,如2010年3月受邀到美国旧金山参加“国际中医药研讨会”;2017年5月受邀赴德国参加第48届世界中医药大会;2018年6月22日至6月28日,袁希福受邀参加了“一带一路”--第三届加中传统医药国际论坛”,并被授予“一带一路”中医药国际传播杰出贡献奖。 化疗治疗骨肉瘤有利有弊,病情转移后是否有必要化疗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的,不过一定要做好副作用的防治工作,注重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使治疗顺利完成。提示:骨肉瘤如今仍属医学难题,目前中医治疗也主要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为主。由于患者病情、体质差异,疗效会因人而异,患者及家属需理性看待,切勿盲目选择就医。 Tag:骨肉瘤化疗效果怎么样|骨肉瘤化疗方案|骨肉瘤恶性肿瘤|骨肉瘤治愈率|骨肉瘤化疗后多久会死|恶性骨肉瘤能治愈吗|骨肉瘤能治愈吗|骨肉瘤能治

癌症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癌症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摘要:癌症是伴随本世纪的世界疾病,研究癌症的发生机理,指导癌症的预防、治疗,对人类具有重大意义。癌症是多基因、多步骤的复杂病变过程。当前对癌症的研究已有一些结果。当前尚无彻底治疗癌症的药物或方法。 前言:癌症是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三大病之一,人们往往“谈癌色变”。专业人士表明,细胞的癌变很大程度上是周围环境的诱发。现代医学已经认识到癌症是一种基因病,所有的细胞中都含有原癌基因,这些癌症基因代代相传。但在正常情况下原癌基因处于被阻遏状态,只有当细胞内有关的调节机制遭到破坏的时候下,原癌基因才会表达,导致癌变的发生。 癌症(cancer),医学术语亦称恶性肿瘤(malignant neoplasm),为由控制细胞生长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细胞除了生长失控外,还会局部侵入周遭正常组织甚至经由体内循环系统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其他部分。 医学家指出癌症病因是:机体在环境污染、化学污染(化学毒素)、电离辐射、自由基毒素、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及其代谢毒素、遗传特性、内分泌失衡、免疫功能紊乱等等各种致癌物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导致身体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结果。常表现为: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局部肿块。癌症是机体正常细胞在多原因、多阶段与多次突变所引起的一大类疾病。 “激酶”的基因家族包括500多种不同的基因,它们功能的丧失是癌症的一个常见诱因,这些基因就像开关一样,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和死亡以及变异进程。 肿瘤基因治疗的临床研究开展将近20年,迄今有近1 000个项目已经或正在开展,涉及多种基因、多种载体以及绝大多数肿瘤类型。然而,基因药物在临床上对肿瘤的长效治疗效果尚无定论,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肿瘤发生与生长涉及多基因、多步骤的复杂病变过程缺乏系统认识。 以下是一些当前的研究结果,科研人员对癌症发病与防治机理的认识。 癌基因依赖与多基因联合治疗 研究发现,肿瘤内众多的基因突变主要集中在几条已知的信号通路上,且突变的信号通路之间同时存在协同突变和拮抗突变两种作用。肿瘤内主要信号通路的协同突变不难理解,而拮抗突变也有相应的实验证据,如著名的EGFR和K-ras 突变,在肺腺癌中各自的突变频率都非常高,但是很少有患者同时具有两个突变。“癌基因依赖”(Oncogene Addiction)理论也许能很好地解释信号通路突变的拮抗现象。这一理论认为,虽然肿瘤细胞的出现涉及到很多复杂的遗传和表型的异常,但有些异常的出现明显依赖于某个肿瘤细胞增殖、存活相关的癌基因及其信号通路,如这一特定癌基因失活,这些相关的异常就会发生异于正常癌细胞的改变。无论是协同还是拮抗作用,都要求肿瘤治疗药物研发以癌变过程中发生异常的信号通路为标靶,而不是仅针对其中单个基因。因此,开发能同时调控多个信

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原位骨肉瘤以及肺转移的信号通路和核心基因

4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9年2月第14卷第1期Chin Med Biotechnol, February 2019, V ol. 14, No. 1 DOI: 10.3969/j.issn.1673-713X.2019.01.003· 论著·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原位骨肉瘤 以及肺转移的信号通路和核心基因 李浩江,陈茂强,王振勇,付海涛,眭翔,郭全义,王桂琴 【摘要】 目的应用综合生物信息学来识别骨肉瘤中涉及的肺转移的关键致病基因并揭示潜在的分子机制。 方法GSE85537 的表达谱从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数据库下载,该数据库包含 6 个样品,包括 3 个原位骨肉瘤样品和 3 个骨肉瘤肺转移样品。整理微阵列数据集以获得差异表达的基因(DEG),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利用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百科全书基因和基因组(KEGG)途径对DEGs 富集并通过DA VID 在线进行分析。DEG 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由STRING 数据库构建。MCODE 分析通过Cytoscape 软件中的MCODE 插件制作。关键基因的生存分析通过在线(https://www.doczj.com/doc/bc5738380.html,/index.html)分析获得。 结果从GEO 数据集中共鉴定出差异基因662 个,其中234 个基因被上调,428 个基因被下调,通过基因拓扑学分析从PPI 网络中鉴定出DEG 中最密切相关的137 个基因。其中38 个基因被上调,99 个基因被下调。GO 分析表明DEGs 的生物学功能主要集中在血管生成,转录中RNA 聚合酶II 启动子的正向调节。主要的细胞成分包括外泌体和细胞外基质。分子功能包括ATP 结合。KEGG 通路分析显示这些DEG 主要参与PI3K-Akt 信号通路和肿瘤信号通路。MCODE 插件分析从PPI 网络中检测到 3 个重要模块,此外选择了15 个具有高度关联性的差异基因,并经过总体存活率和相关性分析,发现基因ACTA2 可能在防治骨肉瘤肺转移中发生作用。 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筛查骨肿瘤转移前后的DEGs 和通路可以帮助了解骨肉瘤转移发生的分子机制,对早期诊断和预防骨肉瘤转移具有临床意义,并提供有效的指导治疗骨肉瘤转移的联合用药。 【关键词】骨肉瘤;GEO 数据库;差异表达基因https://www.doczj.com/doc/bc5738380.html,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9, 14(1):4-13 骨肉瘤(OS)是儿童和青少年中最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1]。它最常出现在长骨中,并在干骺端生长板上产生中央病灶[1]。尽管化疗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复发率仍高达35% 左右[2]。转移仍然是OS 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了应对骨肉瘤肺转移的发生,标准医学指南坚持在进行胸部CT 扫描时进行彻底的分期检查,以筛查肺部受累情况。然而,仅CT 扫描是不完美的,转移性肺结节通常在外科手术干预时才发现[3]。由于目前诊断的灵敏度较低,临床上对OS 肺转移的怀疑仍然很高,因为80% ~ 90% 的患者被认为患有微转移灶,并且只有15% ~ 20% 的患者在临床检测性诊断时发现转移病灶,其主要发生在肺部(85% ~ 90%),但有时发生在骨骼或淋巴结[4-5]。此外,复发性肺转移可能导致多次侵入性肺部手术[6]。患有转移性疾病的OS 患者通常预后极差,大约只有20% 成为长期存活者,而70% 为局部疾病患者。鉴于早期肺转移检测存在缺陷并导致生存不良,迫切需要更灵敏的筛查方法[7]。由于其异质性和复杂性,OS 中的肺部生物标记物可以通过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的多种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以确保最佳的灵敏度和特异性[8]。随着活检[9]和新一代测序[10]等新兴诊断对骨肉瘤精准诊断的效用越来越高,发现新型转移性生物标志物在评估患者状态和治疗策略方面已变得非常重要。 基因表达微阵列已被广泛用于研究人类癌症中的基因表达谱。这些微阵列为研究肿瘤相关基因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为分子预测、基于药物的分子靶向和分子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前景[11-12]。随着基因表达芯片技术的广泛应用,大量数据在公共数据库平台上发布,利用这些数据库可以更深入地研究分子机制。在本研究中,我们从NCBI-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下载了原始微阵列数据集,GSE85537(https://www.doczj.com/doc/bc5738380.html,/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2319) 作者单位:030001 太原,山西医科大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李浩江、陈茂强、王桂琴);100853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再生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全军骨科战创伤重点实验室(王振勇、付海涛、眭翔、郭全义) 通信作者:王桂琴,Email:guiqinwang321@https://www.doczj.com/doc/bc5738380.html, 收稿日期:2018-09-1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