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化学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大冶铁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预测研究

1、矿区在地表浅部岩石主要为中细粒含石英闪长岩,随着深度增加岩石类型逐渐变为黑云母辉石闪长岩和辉长岩,其基性程度不断增加,碱质含量则逐渐降低。深部岩石类型发生的变化无疑将导致深部矿化特点、矿化类型和矿化强度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

2、认为铁山岩体形成过程中岩浆岩的演化在鄂东南地区表现出了特殊性。铁山岩系投点呈非线性分布,早期向分离结晶程度降低的方向逆向演化,晚期向分离结晶程度升高的方向演化,其岩浆岩演化系列为:石英闪长岩(Qδ)→黑云母透辉石闪长岩(BDδ)→辉长岩(辉石岩)(υ)→正长闪长岩(0rδ)→斑状石英闪长岩(πQδ)。

铁山岩体黑云母透辉石闪长岩和辉长岩的形成与岩浆和碳酸盐岩同化混染作用有关。铁元素赋存状态在同化混染的不同时期表现形式不同,早期主要赋存在含铁硅酸盐矿物中,稍晚游离铁离子富集形成铁矿化。

伴随着岩浆演化过程,形成了不同的岩石类型。铁矿化与岩浆演化早期形成的岩石类型关系密切,岩浆演化后期形成的岩石铁矿化较弱。

3、对铁山岩浆岩体的侵位深度进行了估测。分析结果表明,铁山岩体总体侵入深度大于鄂城岩体。铁山岩体侵入深度在1~3km范围,属中-中浅成侵位的岩体,而鄂城岩体侵位深度在0.5~1.5km范围,属浅成-超浅成侵位的岩体。这间接表明铁山岩体相对鄂城岩体后期的剥蚀深度较大。这从一个侧面对有关岩体深部的找矿前景评价提供了参考信息。

4、对岩体剥蚀深度进行了直接的判别。利用(Rb+Zr)/V比值判别剥蚀深度对鄂东几个成矿岩体的剥蚀程度进行判别。结果表明:金山店岩体剥蚀程度低,为浅度剥蚀;铁山岩体剥蚀程度相对较高,为中争中浅剥蚀;铜绿山岩体为中等程度剥蚀;铜山口岩体剥蚀程度最高,为中等-深度剥蚀。从铁成矿岩体→铁铜成矿岩体→铜成矿岩体,剥蚀程度有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广西龙胜滑石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成因浅析

龙胜滑石矿田滑石成矿受上板溪群合桐组上段喷发岩系(βμptbh2)地层控制,矿化段的顶底板围岩多为硅质条带白云石大理岩或硅质白云石大理岩,它们直接为矿化作用提供物质来源;滑石成矿带位于三门复式倒转背斜东翼次级褶皱中,其北东北向区域性压性断裂极为发育,矿体形成的形态、大小、产出位置等与之有密切关系;广西龙胜滑石矿田以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为主导、并有热液交代作用参与的成矿作用下形成。滑石形成方式有二种,其一为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富硅镁质碳酸盐岩与变质热液作用形成滑石矿床,其规模一般较小;其二是白云石大理岩在富含镁、二氧化硅的热液交代下形成滑石矿床,其规模一般较大。

龙胜滑石矿田与成矿有直接关系的母岩是白云石大理岩,本地区该地层平均含mgo19%,不能充分满足生成滑石矿床的要求,必须从外部围岩中吸取来补充,具备这种地层条件的是细碧岩,经岩矿鉴定和分析,mgo主要集中在透闪石中细碧岩含透闪石,当区域性压性断裂切割细碧岩时,由于强大的挤压和剧烈地摩擦作用,近断裂带的细碧岩,经熔化产生滑石化绿泥石片岩动力蚀变带。在蚀变过程中,无论是透闪石蚀变为镁绿泥石或滑石,还是部分镁绿泥石在压应力作用下进一步蚀变为滑石,都分解出大量的和以及方解石的热液次生热液,这就为白云石大理岩生成滑石矿提供了足够的和的酸性热液。

成矿热液(属中一低温)来源与当地岩浆岩无成因关系,在区域变质作用条件下,只有借助碱性变质热水对含矿层上下部硅质岩、石英千枚岩的溶解作用,为滑石成扩提供所需的sio2。由于石英及硅质岩只有在碱性热液条件下,才具有较大的可溶性,被挤解的石英生成可溶性的hsio4-3及hsio4-2,并随区域变质热液由向斜两翼汇积到向斜核部的富镁质碳酸盐内,当ph值和温度降低时,sio2从偏硅酸中分离出来,即可为滑石成矿作用提供大量sio2的来源。根据矿田地质背景、控矿因素、物质来源,初步认为龙胜滑石矿田成因应属“层控的区域变质中低温热液交代型滑石矿”。

adakite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adakite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1968年,Green and Ringwood提出,大洋玄武岩(MORB)在岛弧俯冲带转变为榴辉岩之后,可以发生部分熔融,形成钙碱性的安山岩。然而,Stern和Gill的试验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岛弧安山岩不可能由俯冲的MORB部分熔融形成。现今各大洋周边俯冲洋壳的平均年龄为60Ma,已基本冷却,岩Benioff带的地热梯度较低(≤10 ℃/km),洋壳在俯冲过程中不能直接熔融,而是发生变质并逐步脱水。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的水热流体向上运移,交代地幔楔,并使之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岛弧拉斑玄武岩和钙碱性玄武岩。岛弧玄武岩经过分离结晶等演化,形成典型的岛弧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岩系。 1990年,Defant and Drummond重新提出,某些岛弧钙碱性安山岩和英安岩为俯冲版片部分熔融形成。在一些地区,如果年轻、热的洋壳发生俯冲,则沿Benioff带的地热梯度高(25~30 ℃/km),洋壳可能发生脱水熔融,形成高铝的中-酸性岩石。这类岩石最早发生于aleutian群岛的Adak岛,因此,被命名为adakite,指的是新生代与年轻洋壳俯冲有关的、具有独特地球化学特征的一类中-酸性火山岩或侵入岩,其地球化学特征与太古代高铝的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相似。由于其特殊的成因,对研究陆壳的起源和演化、俯冲带的元素地球化学行为以及壳-幔相互作用有重要意义,对探讨一些造山带的古构造演化也很有帮助。 1、adakite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adakite的主要矿物组合为: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极少,只在Aleutian和墨西哥的高镁安山岩中有所发现。

元素地球化学背景特征

一、元素地球化学背景特征 工区对Au、Ag、Cu、Pb、Zn、As、Sb、Bi、W、Sn、Mo等十一种元素的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其地球化学特征参数见表3-1。 1、全区内背景值对比特征, (1)从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测量—岩石测量,背景值逐渐增高的有Sb、Pb、Ag、Cu、Zn等元素,其中以Pb、Ag、Zn变化最为显著,Pb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中最低为17.36×10-6,到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中增加到40.64×10-6,在岩石中最高为85.45×10-6;Ag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中最低为0.06×10-6,到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中增加到0.10×10-6,在岩石中最高为0.13×10-6,增加了一个数量级;Zn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中最低为72.78×10-6,到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中增加到96.38×10-6,在岩石中最高为537.88×10-6, 增加了一个数量级,是正常的成矿序列,反映了是区内的主成矿元素,从岩石中迁移进入土壤经次生变化后迁移到水系中进一步的贫化。 (2)区内从岩石测量或土壤测量—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背景值逐渐增高的有Sn、Au等元素,Sn在岩石中最低为1.72×10-6; 到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中增加到 2.21×10-6,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中最高为2.51×10-6,是一个反正常的变化序列,但同处一个数量级;Au在岩石中为0.97×10-9; 到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中减少到0.54×10-9,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中最高为1.22×10-9,反映出Sn、Au元素从岩石中迁移进入土壤经次生变化后,迁移到水系中富集。 (3)区内从土壤测量—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岩石测量,背景值逐渐增高的有Bi、W、Mo等元素,这类均是高温元素,其中Bi在土壤中最低0.36×10-6,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中为0.46×10-6, 在岩石中最高为0.50×10-6; W在土壤中最低2.19×10-6,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中为2.29×10-6, 在岩石中最高为3.18×10-6; Mo在土壤中最低0.51×10-6,在1∶5万水

东华理工大学水文地球化学试卷

2006-2007第一学期《水文地球化学》期末试卷(B)-参考答案班级()学号()姓名()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1分) 1、盐效应:矿物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低于矿物在高含盐量水中的溶解度,这种含盐量升高而使矿物溶解度增大的现象。 2、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岩石颗粒吸附地下水中的某些阳离子,而将其原来吸附的某些阳离子转入水中,从而改变了地下水的化学成分,这一作用即为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 3、氧化垒:在还原条件被氧化条件激烈交替的地段上所形成的地球化学垒。 4、侵蚀性CO2:当水中游离CO2大于平衡CO2时,水中剩余部分的CO2对碳酸盐和金属构件等具有侵蚀性,这部分即为侵蚀性CO2。 5、TDS:指水中溶解组分的总量,它包括溶于水中的离子、分子及络合物,但不包括悬浮物和溶解的气体。 6、硅质水与硅酸水:SiO2含量大于50mg/L的水称为硅质水(1.5分);在阴离子中,HSiO3-占阴离子首位(按mol%计算)的水称为硅酸水(1.5分)。 7、硬度:是以水中Ca2+和Mg2+来量度,其计算方法是以Ca2+和Mg2+的毫克当量总数乘以50,以CaCO3表示,其单位为mg/L。 二、填空(每题1分,共14分) 1、Fe2+在(酸)性中迁移强,而在(碱)性中迁移弱。 2、地球化学垒按成因可分为(机械)垒、(物理化学)垒、(生物)垒和(复合)垒。 3、碱度主要决定于水中的(HCO-3,CO2-3)的含量。硬度是以(Ca2+,Mg2+)的毫克当量总数乘以50,而暂时硬度是以(HCO-3,CO2-3)的毫克当量总数乘以 50。 4.大气CO2的δ13C平均值是(-7‰),而土壤CO2的δ13C平均值是( -25‰)。5.标型元素的标型程度取决于(元素的克拉克值)和(它的迁移能力)。 6.弥散作用包括(分子扩散),(对流扩散迁移)和(渗透分散)。 7、SiO2和Na/K地热温度计适用的温度范围分别为(0~250℃)和(150~350℃)。8.近代火山型浅部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类型为(SO2-4SO2-4 -Cl),而深部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类型为(Cl-HCO-3)。 9.海水的水化学类型为(Cl-Na),而海成存封水的水化学类型为(Cl-Na -Ca)。 10、水对离子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溶解作用,是由于水分子具有较强的(介电)效应所致,水的沸点较高,是由于水分子间(氢键)的破坏需要较大的能量。 11、在35℃下,pH=7的地下水是(碱)性。在天然水化学成分的综合指标中,体现水的质量指标的有(TDS,硬度,含盐量或含盐度,电导率),而表征水体系氧化还原环境状态的指标有(COD,BOD,TOC,Eh)。 12、迪拜—休克尔公式的使用条件是离子强度小于(0.1mol/L),而戴维斯方程的使用条件是离子强度小于(0.5mol/L)。 13、空气迁移的标型元素主要决定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而水迁移的标型元素主要决定环境的(酸碱)条件 14、在氮的化合物中,(NO-2,NH4+)可作为地下水近期受到污染的标志,而(NO-3)可作为地下水很早以前受到污染的标志。

水文地球化学试卷

09031123 一、名词解释(每题3 分,共21 分) 1、BOD: 指用微生物降解水中有机物过程中所消耗的氧量,以mg/L 为单位。 2、脱硫酸作用: 在缺氧和有脱硫酸菌存在的情况下,SO4 2- 被还原成H2S 或S2-的过 程。 3、同离子效应: 一种矿物溶解于水溶液,如若水溶液中有与矿物溶解相同的离子,则这种矿物的溶解度就会降低,这种现象在化学上称为同离子效应 4、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的高程效应: 大气降水中的18O 和D 含量随着海拔高程的增加而不断下降的现象。 5、酸性垒: 当中性或碱性条件转变为弱酸性和酸性条件或在pH 值急剧降低的地段所形成的地球化学垒。 6、水分子的缔合作用: 由单分子水结合成比较复杂的多分子水而不引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改变的现象。7、硅质水与硅酸水: SiO2 含量大于50mg/L 的水称为硅质水(1.5 分);在阴离子中,HSiO3 -占阴离子首位(按mol%计算)的水称为硅酸水(1.5 分)。 二、填空(每题1 分,共14 分) 1、水对离子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溶解作用,是由于水分子具有较强的(介电)效应所致,水的沸点较高,是由于水分子间(氢键)的破坏需 要较大的能量。 2、在35℃下,pH=7 的地下水是(碱)性。在天然水化学成分的综 合指标中,体现水的质量指标的有(TDS,硬度,含盐量或含盐度, 电导率),而表征水体系氧化还原环境状态的指标有(COD,BOD,TOC,Eh )。 3、迪拜—休克尔公式的使用条件是离子强度小于(0.1 mol/L ),而 戴维斯方程的使用条件是离子强度小于(0.5 mol/L )。

4、空气迁移的标型元素主要决定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而水迁移的标型元素主要决定环境的(酸碱)条件 5、在氮的化合物中,(NO- 2,NH4 + )可作为地下水近期受到污染的 标志,而(NO- 3 )可作为地下水很早以前受到污染的标志。 6、Fe2+在(酸)性中迁移强,而在(碱)性中迁移弱。 7、地球化学垒按成因可分为(机械)垒、(物理化学)垒、(生 物)垒和(复合)垒。 8、碱度主要决定于水中的(HCO- 3,CO2- 3 )的含量。硬度是以 (Ca2+,Mg2+)的毫克当量总数乘以50,而暂时硬度是以(HCO- 3,CO2- 3 )的毫克当量总数乘以50。 9.大气CO2 的δ13C 平均值是(-7 ‰),而土壤CO2 的δ13C 平均值是(-25‰)。 10.标型元素的标型程度取决于(元素的克拉克值)和(它的迁移能力)。 11.弥散作用包括(分子扩散),(对流扩散迁移)和(渗透分 散)。 12、SiO2 和Na/K 地热温度计适用的温度范围分别为(0~250 ℃)和(150~350 ℃)。 13.近代火山型浅部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类型为(SO2- 4 SO2- 4 Cl- ), 而深部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类型为(Cl-HCO- 3 )。 14.海水的水化学类型为(Cl-Na ),而海成存封水的水化学类型为(Cl-Na -Ca)。 三.简答题(每题5 分,共30 分) 1、氧漂移及其影响因素?

海南白沙地区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找矿标志

海南白沙地区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找矿标志 通过对海南白沙地区金矿床5000余个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样品的6种元素分析数据,对该金矿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综合研究,建立了该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对成矿远景作出评价,为下一步找矿提供地质和地球化学依据。 标签:金矿床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找矿标志成矿远景 0引言 工作区地质勘查工作薄弱,研究资料也相对匮乏,只有一些学者对该区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在对大量地球化学勘查数据处理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的异常成因,并根据其地质特征探讨了金矿勘查的找矿标志。 1区域地质特征 矿区位于海南省南西部,处于中生代白沙盆地南东边缘,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华南褶皱系五指山褶皱带,北毗邻昌江-琼海构造带,东邻白沙大断裂。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有石炭纪-青天峡组、南好组并层,二叠纪-南龙组,白垩纪-鹿母湾组,其中下石炭统青天峡组是重要的金矿含矿层[1]。 按地质力学观点,海南岛位于我国第四纬向构造带与华夏、新华夏系构造体系及北西向构造体系交汇处。岛上发育几条明显的东西向断裂带和北东向主构造带,并与北西向构造带组成较复杂的复合与联合关系(图1)。其中矿区北部的昌江-琼海构造带是一条规模巨大以断裂带为主的断褶构造带,横贯东方、昌江、白沙、琼中、屯昌和琼海等县市,在其延伸方向上长达200公里以上。在该构造带上还分布有珠碧江、昌江—白沙、昌江—琼海等一系列东西向断裂带,是影响矿区的主要构造带。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岩分布很广,主要出露的岩性有:印支期花岗岩,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燕山期角闪石黑云母花岗闪长岩。 从海南岛金矿成矿远景区划看,矿区位于IV远景区内,成NE-SW向展布,矿源层为下石炭统青天峡组,控矿断裂为白沙断裂。 2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鹿母湾组(K1)和南好组、青天峡组并层(C1)。鹿母湾组(K1l):下部以砂砾岩、含砾长石石英粗砂岩为主,夹泥质铁质粉砂岩、泥岩。上部长石石英细—粉砂岩夹钙质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南好组:石英砂岩与板岩互层,底部砾岩、含砾不等粒石英砂岩;青天峡组并层(C1p):主要为板岩与石英砂岩互层,底部夹灰岩。其中下石炭统青天峡组为区域上重要含矿层,地球化学土壤测量显示,西区青天峡组地层金元素分析值大于东区,且圈出

勘探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化探复习 1、勘查地球化学的概念; 在地质与地球化学的理论指导下,在各种介质(包括岩石、土壤、水、水系沉积物、生物、气体等)中系统地在不同比例尺与规模上采集地球化学样品,经测试分析与数据处理,发现地球化学异常与其它地球化学指标,据此作为找矿的线索与依据,进而寻找矿床;同时用以解决一些地质等其它问题。 2、勘查地球化学的分类; 丰度(Abundance):泛指元素在一定的自然体系中的平均含量,也叫克拉克值。 浓集系数:它就是某元素在矿体中的含量(通常以最低可采平均品位作标准)与其地壳丰度的比值。 浓集系数反映了元素在地壳中局部集中(成矿)的能力。 浓集系数较大的元素在矿体周围呈现的地球化学异常强度较大。 对于某些伴生的微量元素,如果其浓集系数较主要成矿元素明显地大,则这些伴生元素便就是寻找该矿床的良好指示元素。Hg、Sb、Bi、As成为金矿床的指示元素便就是这个原因。浓度克拉克值:即地质体中某元素的平均含量与其克拉克值的比值。浓度克拉克值>1,说明元素富集,反之则分散。 化学元素在不同成分岩浆岩中的丰度变化,反映了岩浆成因与物质来源的差异,以及结晶分异与地球化学演化过程中元素的分配;同时也体现出造岩元素对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的制约作用。 研究岩浆岩中化学元素的丰度变化具有重大找矿意义。 2、化学元素在各类沉积岩中的分布 (1)碱金属元素(2)碱土金属(3)亲氧元素 元素在地质体内的分布形态一般有五种情况:

①结合在多种矿物中的元素一般服从正态分布; ②集中在一、二种矿物内的元素呈对数正态分布; ③多次地化作用迭加形成的含量呈正态分布;单一作用呈正态分布。 ④扩散作用形成的含量呈对数正态分布;对流混匀作用呈正态分布。 ⑤两次不同地质作用,可引起两种类型相同而参数不同的分布形式。 研究分布类型的目的就是:正确选择背景值、背景上限以及各种数据处理方法。 通过对分布形式检验直接得到某些地化信息。 地壳中元素的存在形式与元素的迁移 地球化学环境就是使元素所在的地球化学系统得以保持平衡的各种物理化学条件的总合 原生环境,就是指从天然降水循环面以下直到能够形成正常岩石的最深水平的环境; 次生环境,就是地表天然水、大气所能够影响范围的环境 丰度研究的意义 1.判断特殊地球化学过程 2.衡量研究区化学元素富集或贫化的程度 3.作为选择分析方法灵敏度的依据 4.作为矿产资源评价预测的依据 地球化学系统中元素的总量称为地球化学储量。 在地球化学储量中,能被人类开采利用的部分叫作资源,资源中被探明的部分叫作矿产储量。资源量占地球化学储量的百分比叫作矿化度。 短吨= 907、18474 公斤=0、91吨 岩石的酸度,就是指岩石中含有SiO2 的重量百分数。 岩石的碱度即指岩石中碱的饱与程度 通常把Na2O+K2O的重量百分比之与,称为全碱含量 各岩类的标型元素组合为: 1、超基性岩元素,典型代表就是Cr、Ni、Co、Mg及Pt族。 2、基性岩元素,Cu、Fe、V、Ti、P、Mn、Ca、Sc、Sb等。 3、亲中性岩元素,Al、Ga、Zr、Sr等。 4、亲酸性岩元素,种类最多,以Li、Be、Ta、U、Th、K、Rb、Cs、F、B为代表。 5、碱性岩以富含Nb、Ta、Be及REE(稀土元素)为特征。 沉积岩可以分为碎屑岩、泥质岩与化学沉积岩三个类型 二、元素的赋存形式 1、矿物形式:独立矿物(主要造岩矿物)、副矿物、主矿物中的机械包裹体、固熔体分解物、液相包裹体中的子矿物; 2、非矿物形式:类质同象混入物,元素呈离子、分子、胶体被矿物表面吸附,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有机结合物。 三、元素迁移 元素迁移的方式 1、化学及物理化学迁移 2、机械迁移 3、生物及生物地球化学迁移 地球化学异常:就是指某些天然物质(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生物等)中某一特征元素的含量偏离正常含量或某些化学性质明显的发生变化的现象。 地球化学背景及背景区: 在化探中将无矿或未受矿化影响的天然物质(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生物等)中某一特征元素的正常含量(一般含量)称为背景。 而将那些具有正常含量的地区称为背景区或正常区。

水文地球化学

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基本模型与进展 摘要:1938 年, “水文地球化学”术语提出, 至今水文地球化学作为一门 独立的学科得到长足的发展, 其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当今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理论已经广泛地应用在油田水、海洋水、地热水、地下水质与地方病以及地下水微生物等诸多领域的研究。其研究方法也日臻完善。随着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方法及同位素方法的深入研究, 以及人类开发资源和保护生态的需要, 水文地球化学必将在多学科的交叉和渗透中拓展研究领域, 并在基础理论及定量化研究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早期的水文地球化学工作主要围绕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而展开, 在地下水的勘探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沈照理, 1985) 。水文地球化学在利用地下水化学成分资料, 特别是在查明地下水 的补给、迳流与排泄条件及阐明地下水成因与资源的性质上卓有成效。20 世纪60 年代后, 水文地球化学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延伸, 更多地是注重地下水在地壳层中所起的地球化学作用( 任福弘, 1993) 。 1981 年, Stumm W 等出版了5水化学) ) ) 天然水化学平衡导论6 专著, 较系统地提供了定量处理天然水环境中各种化学过程的方法。1992 年, C P 克拉依诺夫等著5水文地球化学6分为理论水文地球化学及应用水文地球化学两部分, 全面论述了地下水地球化学成分的形成、迁移及化学热力学引入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理论问题, 以及水文地球化学在饮用水、矿水、地下热水、工业原料水、找矿、地震预报、防止地下水污染、水文地球化学预测及模拟中的应用等, 概括了20 世纪80 年代末期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水平。特别是近二十年来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使得水文地球化学研究中的一些非线性问题得到解答( 谭凯旋, 1998) , 逐渐构架起更为严密的科学体系。 1 应用水文地球化学学科的研究现状 1. 1 油田水研究 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在对油气资源的勘查和预测以及提高勘探成效和采收率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早期油田水地球化学的研究只是对单个盆地或单个坳陷, 甚至单个凹陷进行研究, 并且对于找油标志存在不同见解。此时油田水化学成分分类主要沿用B A 苏林于1946 年形成的分类。1965 年, E C加费里连科在其所著5根据地下水化学组分和同位素成分确定含油气性的水文地球化学指标6中系统论述了油气田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寻找油气田的水文地球化学方法。1975 年, A G Collins 在其5油田水地球化学6中论述了油田水中有机及无机组分形成的地球化学作用( 汪蕴璞, 1987) 。1994 年, 汪蕴璞等对中国典型盆地油田水进行了系统和完整的研究, 总结了中国油田水化学成分的形成分布和成藏规律性, 特别是总结了陆相油田水地球化学理论, 对油田水中宏量组分、微量组分、同位素等开展了研究, 并对油田水成分进行种类计算, 从水化学的整体上研究其聚散、共生规律和综合评价找油标志和形成机理。同时还开展了模拟实验、化学动力学和热力学计算, 从定量上探索油田水化学组分的地球化学行为和形成机理。 1. 2 洋底矿藏研究

环境水文地球化学 第一篇 第一次作业

1.地下水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什么? 答:地下水是组成成分复杂的溶液,近八十种天然元素以离子、原子、分子、络合物和化合物等形式存在于地下水中,有些已溶解和活动于地下水中的有机质、气体、微生物和元素同位素的形式存在。这些可溶物质主要是岩石风化过程中,经过水文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的迁移、搬运到水中的地壳矿物质。 地下水中溶解的无机物主要组分(即浓度>5mg/L)为:HCO3-、Cl-、SO42-、Na+、K+、Ca+、Mg2+、SiO2。占地下水中无机物成分含量的90-95%,决定着地下水的化学类型。 地下水中有机组分种类繁多,主要有:氨基酸、蛋白质、糖(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有机酸、烃类、醇类、醚类、羧酸、苯酚衍生物、胺等。各种不同形式的有机物主要由C、H、O组成,这三种元素占全部有机物的98.5%,另外还存在有少量的N、P、K、Ca等元素。 地下水中常见溶解气体有:O2、CO2、CH4、N2、H2以及惰性气体Ar、Kr、He、Ne、Xe等。 微生物成分主要有三种类型:细菌、真菌和藻类。微生物在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地下水中存在各种不同的细菌。有在氧化环境中的硝化菌、硫细菌、铁细菌等喜氧细菌;有在还原环境的脱氮菌、脱硫菌、甲烷生成菌、氨生成菌等。这些微生物活动可以发生脱硝酸作用、脱硫酸作用、甲烷生成作用和氨生成作用等还原作用,也可以发生硫酸根生成、硝酸根生成和铁的氧化等作用等,从而导致地下水化学成分的相应变化。 2.举例论述络合作用有何环境意义? 答:地下水中大多数金属能与配体形成各种各样的络合物,这些络合物可能是电中性的,也可能是带正电或者带负电。金属络合作用对环境的意义在于:络合物的溶解度是影响金属形态迁移的重要因素;重金属离子与不同配体的配位作用,改变其化学形态和生化毒性,如铝离子(毒性很强)、有机铝络合物(毒性很弱)的生物毒性相差很大;络合作用影响络合剂的性质,如配位体的氧化还原性、脱羧及水解等;有些络合物可以通过化学絮凝、活性炭吸附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容易地从水中去除。但有些重金属形成螯合物后很难用常规办法去除,影响水处理中对重金属的排除效率;络合作用会加速金属的腐蚀,比如氯离子和氨的作用。 3.胶体的稳定性和ζ电位有什么关系?研究胶体的ζ电位有何环境意义? 答:ζ电位是胶体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胶体稳定是与离子键的经典排斥力密切相关的。ζ电势的降低会使静电排斥力减小,致使粒子之间范德华力占优势,从而引起胶体的聚沉难和破坏。故研究ζ电势的变化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4.地球化学垒和水文地球化学分带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答:地球化学垒是正在表生带内,因为短间隔内化学元素迁徙环境显然变迁,迁徙强度突然削弱而招致某些化学元素浓集的地段;水文地球化学分带是地下水化学成分和水中总溶解固体沿着水平或者垂直方向呈现有规律的带状分布和变化的现象。故它们共同形成成因都是地下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期末作业培训课件

西藏阿里多龙地区中侏罗统碎屑沉积岩的地球 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分析 学号:120110100 姓名:胡维云专业:构造地质学 前言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北部的阿里地区境内,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北两侧,由于仅开展过 1∶25 万区域地质调查、1∶20万区域化探等少量基础地质工作,是西藏地质工作程度最低的地区之一。近年来该成矿带内资源评价工作取得了突出的进展,多龙超大型斑岩铜金矿床和嘎尔穷、嘎拉勒、弗野、材玛等大型矽卡岩型铜铁多金属矿床的相继发现与评价,揭示出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成矿条件优越,找矿潜力巨大。关于班公湖—怒江结合带所代表的特提斯洋盆的性质,打开、闭合的时限和多龙大型矿集区的构造背景、成矿作用,不同的学者存在很大的争议。目前,己有许多资料证明了该带代表了一个已消失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洋壳盆地。王恒忠等(2005)认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的早白奎世OIB型火山岩是班公湖—怒江洋盆演化晚期的洋岛(塔仁本区早白垩世OIB型玄武岩(主要依据于上覆灰岩中化石时代));而张玉修等(2004)研究认为该套玄武岩是早白垩世冈底斯弧弧后盆地的产物。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拟通过研究多龙地区中侏罗统地层的岩石类型及组合特征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该地区中侏罗统地层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为正确认识多龙超大型斑岩铜金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结合带的演化提供了新的线索。 二、研究区地质背景 构造位置上,多龙地区处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 羌塘地块的南缘;地理位置上处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该区构造以断裂为主,呈近东西向带状断续展布。断裂构造主要表现为一系列走向近东西向且大致平行的北倾逆冲断层,并控制着地层和岩浆岩的分布。沿构造-岩浆带,大规模的岛弧火山活动发生在中—晚侏罗世,形成燕山早期陆缘火山弧,为一套含大量火山碎屑岩的以安山质为主的玄武—安山—流纹岩组合,火山作用晚期岩浆成分向碱性演化,以陆相中心式喷发为主,兼具熔岩溢流(西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2000)。岩浆的深成侵入作用发生在早白垩世至晚白垩世早期,以中酸性幕式侵入为特点,岩体一般呈岩珠或小岩基沿东西向呈带状分布,岩性主要有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及花岗斑岩,年龄在70—140Ma之间(西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2000)。研究区地层主要为晚三叠统的日干配错组、中侏罗统的曲色组一段、色哇组、,早白垩统的美日切组,新近系中新统的康托组、更新统和全新统。地层属羌塘—昌都地层区内的羌南地层分区之多码分区,出露宽度大于10km。 三、研究依据 据现有资料研究表明:砂岩的TFe2O3+MgO、TiO2含量,以及Al2O3/SiO2、K2O/Na2O 和A12O3/(CaO+Na2O)等比值具有显著的构造背景差异,因而成为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判别的重要参数(Bhatia,1983)。Roser等人(1986)认为,K2O/Na2O值与SiO2值可有效地示踪砂岩形成构造环境,并编制了构造判断图解。在Bhatia(1983)提出的TiO2-TFe2O3+MgO图解,Roser和Korsch(1988)提出了区分物源区是铁镁质的、中性的或长英质火成岩和石英沉积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1火山岩岩石学特征 1.1主量元素特征该旋回岩石化学成分平均值与黎彤值和戴里值相比,该旋回火山熔岩,总体具高硅、高镁,低铁、铝、钙的特点;A/NKC值反映该旋回为铝过饱和岩石类型;分异指数(DI)为3 2.63~88.51, 均值为61.04,各氧化物随着DI值的增大有不同变化,如SiO2、K2O 明显升高,Na2O稍有增高,Al2O3变化不明显,TiO2、Fe2O3、FeO、MgO、CaO明显降低,MnO、P2O5稍微降低。总体上反映了该旋回火山 岩正常的分异趋势;里特曼组合指数说明本区义县旋回火山岩具钙碱 性向碱性演化的趋势。总体上来看,依据同源岩系的δ值事连续且相 近的原理,说明义县旋回火山岩浆是同源的。 1.2微量元素特征该旋回火山岩各岩石过渡元素分配型式曲线基本协 调一致,呈明显的“W”型,表明为同源岩浆分异产物。岩石曲线出现 相交现象,是因为个别元素在不同岩石中富集水准不同所致,反映了 岩浆在运移和成岩过程中可能有外界物质的介入和混染。图中给类岩 石的Ba、Nb呈明显的波谷,说明其在该旋回岩浆演化分异过程中分异 较好,而Zr具有明显的波峰说明该元素在该旋回中比较富集。仅在流 纹岩中Th元素具有明显的波谷,说明其在流纹岩中分异较好。 1.3稀土元素特征该旋回火山熔岩各岩石稀土总量差别较大,∑REE 在94.6~230.17,平均值为152.4。与世界同类岩石维氏值相比,该 旋回火山岩基性-中性岩,为富稀土岩石,中酸性-酸性岩为贫稀土岩石。LREE/HREE值为9.26~15.49,(La/Yb)N值为11.8~27.33,(Ce/Yb)N值为7.98~17.35,La/Sm值为3.36~8.83之间,以上参 数值及稀土配分曲线特征反映该旋回火山岩各岩石均具轻稀土富集, 分馏较好;重稀土亏损,分馏较弱的特点,火山岩浆可能来源于壳幔 混源。 2火山岩形成环境及源区

水文地球化学习题讲解学习

水文地球化学习题 第一章 第二章水溶液的物理化学基础 1.常规水质分析给出的某个水样的分析结果如下(浓度单位:mg/L): Ca2+=93.9;Mg2+=22.9;Na+=19.1;HCO3-=334;SO42-=85.0;Cl-=9.0;pH=7.2。求: (1)各离子的体积摩尔浓度(M)、质量摩尔浓度(m)和毫克当量浓度(meq/L)。 (2)该水样的离子强度是多少? (3)利用扩展的Debye-Huckel方程计算Ca2+和HCO3-的活度系数。 2.假定CO32-的活度为a CO32- =0.34?10-5,碳酸钙离解的平衡常数为4.27?10-9,第1题中的水样25℃时CaCO3饱和指数是多少?CaCO3在该水样中的饱和状态如何? 3.假定某个水样的离子活度等于浓度,其NO3-,HS-,SO42-和NH4+都等于10-4M。反应式如下: H+ + NO3- + HS- = SO42- + NH4+ 问:25℃和pH为8时,该水样中硝酸盐能否氧化硫化物? 4.A、B两个水样实测值如下(mg/L): 组分Ca2+Mg2+Cl-SO42-HCO3-NO3- A水样706 51 881 310 204 4 5.请判断下列分析结果(mg/L)的可靠性,并说明原因。 组分Na+K+Ca2+Mg2+Cl-SO42-HCO3-CO32-pH A水样50 6 60 18 71 96 183 6 6.5 B水样10 20 70 13 36 48 214 4 8.8 6.某水样分析结果如下: 离子Na+Ca2+Mg2+SO42-Cl-CO32-HCO3-含量(mg/l) 8748 156 228 928 6720 336 1.320 试计算Ca2+的活度(25℃)。 4344 含量(mg/l)117 7 109 24 171 238 183 48 试问: (1)离子强度是多少? (2)根据扩展的Debye-Huckel方程计算,Ca2+和SO42-的活度系数? (3)石膏的饱和指数与饱和率是多少? (4)使该水样淡化或浓集多少倍才能使之与石膏处于平衡状态? 8.已知温度为298.15K(25℃),压力为105Pa(1atm)时,∑S=10-1mol/l。试作硫体系的Eh-pH图(或pE-pH图)。 9.简述水分子的结构。 10.试用水分子结构理论解释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11.温、压条件对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12.分别简述气、固、液体的溶解特点。

地球化学数据

海南省前寒武纪的研究现状 海南岛地处欧亚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交汇部位,大地构造位置独特,据前人研究,海南岛出露有一套中元古代结晶基底岩石,对研究华夏一直华南地块在columbia大陆裂解以后和Rodinia聚合之前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海南岛前寒武纪基底岩石仅在琼西戈枕断裂带上盘抱板-饶文-公爱一带及琼中上安地区零星出露。其中,琼西地区以一套具花岗-绿岩系建造特征的抱板杂岩为主。岩性主要发育有以斜长角闪片(麻)岩为主的变质岩,混合花岗质类岩石,中-基性火山岩;琼中地区发育有一套变质火山岩系,并有少量麻粒岩及紫苏花岗岩分别以透镜状和脉状分布其中。 随着海南戈枕金矿的发现,大批学者对海南岛以抱板杂岩为代表的元古宙地层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目前所取得的较为统一的认识有:抱板群的形成、组成与演化;石碌群的地层出露以及琼中地区变质岩的主要组成、年代学特征等。 据(候威等.1992,涂少雄.1993,梁新权.1995,马大栓等.1998)等抱板杂岩主要包括一套深变质岩、花岗质类岩石以及中-基性火山岩。 谭忠福(1991),候威等(1992),涂少雄.(1993) 梁新权(1995) 马大栓等(1998),许德如(2000)等对分别对分布在琼中乘坡农场、抱板、土外山、二甲矿区的抱板群变质岩进行研究,认为变质岩主要可以分为变质沉积岩和绿片岩,变质沉积岩主要由石英二云母片岩和白云母石英片岩,是组成抱板群的主要岩石类型,绿片岩主要由斜长角闪片(麻)岩组成,两者产状基本一致互层产出。梁新权(1998),许德如(2001),徐德明等(2008)对花岗质类岩石研究,认为其主要组成部分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呈岩株或岩枝侵入于抱板群片岩或片麻岩中,与围岩呈侵入接触关系谭忠福等(1991),涂少雄(1993)马大栓(1998)对二甲矿区,琼中乘坡农场万泉河边及东方县戈枕水库大坝处发育的斜长角闪(片)岩进行研究,认为斜长角闪岩呈脉状斜切围岩中,角闪岩见冷凝边,围岩见有明显的热接触蚀变现象,指示为后期岩脉。 叶伯丹等(1990)研究认为抱板群的变质时期及条纹-眼球状混合岩形成时期应在1145±40Ma,进而推测其原岩时代应为中元古代或更早,候威(1992)对抱板群内的变火山岩、混合花岗(质)片麻岩及其中的暗色包体进行地质年龄分析,得到Sm-Nd等时线年龄为1699.64 士3Ma、1379.54 士25Ma及2885.07士23Ma. 从而他认为抱板群中的斜长角闪片岩的原岩形成于前寒武纪古元古代长城纪时期, 混合花岗(质)片麻岩形成时代是中元古蓟县纪时期并推测海南到存在有太古宙基底;谭忠福等(1991)对海南岛中部抱板群中的变火山岩进行Sm-Nd 法测年,得年龄为975±8.6Ma,张业明等(1998)对海南岛西部的变基性火山岩进行研究,认为其形成于1165Ma士;涂少雄(1993)通过对抱板群内岩体进行同位素测定研究,认为抱板群形成于中元古代早期(1600~1700Ma),1400Ma士经历了一次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混合演化和地壳重熔,并在1000Ma士发生基性岩浆侵入事件,对应于晋宁运动。 梁新权(1995)研究了土外山除发育的变基性玄武岩并认为其主量元素特征与全球大陆拉斑玄武岩和大洋拉斑玄武岩化学成分的算术平均值相当接近, 是一种过渡性拉斑武岩,稀土元素特征及大地构造背景分析图解均指示原岩倾向于岛弧拉斑玄武岩,Sr一N d同位素分析结果,斜长角闪片岩的。e N d ( T ) 为正值( e N d ( T ) = 2.555 ) , 说明这套玄武岩浆来源于亏损地慢区,但e N d ( T ),又要比17 亿年前全球地慢亏损平均值(e N d ( T )= 十6.26 ) 要小些,猜测是受到了少量下地壳物质混染。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为岛弧环境,并位于大洋一侧。许德如(2000),斜长角闪片麻岩呈绿色、墨绿色,片麻状构造,柱状、粒状变晶结构,主要变质矿物为绿色普通角闪石(75%~80%)、斜长石(15%~20%)、石英(0%~5%),SiO2变化范围小(48.86%~52.38%),平均为50.13%,TiO2平均为0.85%,基本上小于1.0%,P2O5基本小于0.1%,显示了岛弧火山岩特征,与许多元古代低钛拉斑玄武岩一致。Al2O3平均为14.06%,MgO平均为7.75%,CaO 8.9%~13.85%,K2O 和Na2O 平均值分别为0.78%和1.67%且K2O

成都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背景

成都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背景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区调队朱礼学刘志祥陈斌邮编610213 国土资源部成都岩矿测试中心李小英邮编610081 摘要:本文扼要介绍了成都市辖区环境背景及土壤环境地球化学背景的调查方法,重点介绍了成都市土壤第一环境、第二环境地球化学元素的背景值及元素分布特征,地球化学分区,首次揭示本区土壤的地球化学背景。 关键词:成都市,土壤,地球化学背景。 成都市位处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地跨东经1020 55'—1050 53'北纬300 6'—310 26',东西长192km,南北宽148km,幅原12900多平方公里,境内有平原、台地、丘陵、山地等多种地貌,海拔387—5364m,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是四川省工农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资源与环境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土壤与水、大气、阳光一样是万物生长之源,其环境背景及现状倍受人们关注。由中国地调局部署,四川地勘局实施的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成都平原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首次揭示了成都市土壤环境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元素分布特征。 一、成都市土壤环境背景 成都市辖区北西部为龙门山区,南东为龙泉山区,腹地为平原,平原与山地间分布有浅丘台地,龙门山区为浅覆盖深切割区或基岩裸露区. 龙泉山区为浅切割、浅覆盖地区,平原区为深覆盖地区,全区覆盖及切割特征见图1。 除龙门山基岩裸露区外,全市土壤是以第四系、第三系、侏罗系、白垩系母岩为基础发育而成的。主要有水稻土、紫色土、黄土、棕壤等主要土壤类型(图2)。 全市土地农业综合分区可划分为五大区: Ⅰ.近郊平原、浅丘粮、油副食品区;Ⅱ.中部平原农、牧、渔区;Ⅲ.中部丘陵粮、果(经作林、枚区);Ⅳ.远郊中低山林、土特产区,Ⅴ.远郊高山水源涵养区(图3)。 二、土壤环境元素地球化学背景调查方法 不同地球化学景观区,土壤成土母质、成土作用、覆盖厚度、农业土壤利用存在着较大差异。地球化学背景的影响因素亦较为复杂,用以确定本地区地球化学背景的样品的采集深度、层位、采集密度、样品分析介质的粒度等应力求一个科学的、经济可行的、易于实施的模式。经国土资源部物化探研究所(河北廊坊)周国华等人研究评估(2000年)认为:本地区土壤第二环境浅层采集深度0—0.2m ,第一环境(深层)深度在0.8m以下,分析样土壤粒度平原区过干筛-20目,低山丘陵区紫色土-40目,土壤样品中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能较好地反映采样区的土壤环境地球化学背景。 (一)采样方法技术 平原区采样深度1.50—1.80m,丘区紫色土地区采样深度0.40—0.80m,龙门山区0.80m以

水文地球化学基础知识

《水文地球化学基础知识》 ——(绝对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的,正版资料!) 名 词 解 释

目录 第一章水化学基础 第一节溶解平衡 (3) 第二节碳酸平衡 (4) 第三节地下水中络合物的计算 (4) 第四节氧化还原反应 (5) 第二章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的组成 第一节天然水的组成 (6) 第二节天然水的化学特性 (6) 第三节元素的水文地球化学特性 (7) 第四节天然化学成分的综合指标(三种) (7) 第五节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数据处理 (7) 第三章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与特征 第一节地下水基本成因类型的概念 (7) 第二节渗入成因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与特征 (8) 第三节沉积成因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与特征 (8) 第四章水的地球化学循环 第一节地下水圈的概念 (8) 第二节地壳中水的地球化学循环 (9) 第三节成矿过程中水的地球化学循环 (9) 第五章水文地球化学的应用 第六章补充部分 (10)

第一章<水化学基础> 第一节溶解平衡 质量作用定律: 一个化学反应的驱动力与反应物及生成物的浓度有关 化学平衡与自由能 体系:把所研究对象一个物体或一组相互作用的物体称为体系或系统,而体系(或系统)周围的其他物质称为环境。 状态及状态参数:热力学状态分为平衡状态和非平衡状态。热力学平衡体系特性是由系列参数来表示当体系没有外界影响时,各状态参数若能保持长久不变,此体系称为热力学平衡状态。 焓:它是一种化学反应向环境提供的热量总值。以符号“H”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最稳定的单质生成1摩尔纯物质时的焓变化,称为“标准生成焓”。 △H r=△H(生成物)-△H(反应物)△H r为正值,属吸热反应,△H r为负值,属放热反应 自由能:在热力学中,自由能的含义是指一个反应在恒温恒压下所能做的最大有用功,以符号“G”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最稳定的单质生成1摩尔纯物质时的自由能变化,称为“标准生成自由能”,以“△Gf”表示 △Gr=△G(生成物)- △G(反应物)△Gr为正值,反应在恒温恒压条件下不能自发进行,△Gr 为负值,反应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可以自发反应;△G=0,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活度及活度系数 为了保证计算的精确程度,就必须对水中组分的实测浓度加以校正,校正后的浓度为校正浓度,也就是活度。质量作用定律中,浓度是以活度表示的。活度是真实浓度(实测浓度)的函数,一般情况下,活度小于实测浓度。活度与实测浓度的函数表示式为:a=rm m为实测浓度(mol/L),r为活度系数。活度系数随水中溶解固体(矿化度)增加而减小,但一般都小于1 理想溶液:从理论上讲,溶液中离子之间或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这种溶液称为理想溶液。 地下水中的溶解-沉淀 全等溶解:矿物与水接触产生溶解反应时,其反应产物都是溶解组分,这种溶解反应称为全等反应; 非全等溶解:矿物与水接触产生溶解反应时,其反应产物除溶解组分外,还有新生成的组分,这种反应称为非全等溶解 溶度积:当难溶电解质溶于水而成饱和溶液时,溶液中同时存在的溶解离子和未溶解的固体。按质量作用定律,在给定的温压下,溶液中相应方次的离子的活度乘积是一个常数,称为平衡常数K,对于难溶盐来说,这个常数称为“容积度”,或者“溶度积常数”常用KSP表示。 溶解度:在给定温压下,达到溶解平衡时,溶液中溶解物质的总量。在水文地球化学研究中,溶解度常用mg/L表示。 同离子效应:一种矿物溶解于水溶液中,若水溶液中有与矿物溶解相同的离子,则这种矿物的溶解度就会降低,这种现象在化学上称为同离子效应。 盐效应:矿物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低于矿物在高含量水中的溶解度,这种含盐量升高使矿物溶解度增大的现象,在化学上称为盐效应。其主要原因是,水中含盐量升高,离子强度I也升高,而活度系数则降低。注:就对溶解度的影响而言,同离子效应大于盐效应。所以,在盐效应和同离子效应同时存在时,盐效应往往可忽略;如无同离子效应时,盐效应是应考虑的。 饱和指数 饱和指数是确定水与矿物出于何种状态的参数,以符号“SI”表示。一般来说,根据饱和指数值判断水

水文地球化学试卷B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1分) 1、盐效应:矿物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低于矿物在高含盐量水中的溶解度,这种含盐量升高而使矿物溶解度增大的现象。 2、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岩石颗粒吸附地下水中的某些阳离子,而将其原来吸附的某些阳离子转入水中,从而改变了地下水的化学成分,这一作用即为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 3、氧化垒:在还原条件被氧化条件激烈交替的地段上所形成的地球化学垒。 4、侵蚀性CO2:当水中游离CO2大于平衡CO2时,水中剩余部分的CO2对碳酸盐和金属构件等具有侵蚀性,这部分即为侵蚀性CO2。 5、TDS:指水中溶解组分的总量,它包括溶于水中的离子、分子及络合物,但不包括悬浮物和溶解的气体。 6、硅质水与硅酸水: SiO2含量大于50mg/L的水称为硅质水(1.5分);在阴离子中,HSiO3-占阴离子首位(按mol%计算)的水称为硅酸水(1.5分)。 7、硬度:是以水中Ca2+和Mg2+来量度,其计算方法是以 Ca2+和Mg2+的毫克当量总数乘以50,以CaCO3表示,其单位为mg/L。二、填空(每题1分,共14分)1、Fe2+在(酸)性中迁移强,而在(碱)性中迁移弱。 2、地球化学垒按成因可分为(机械)垒、(物理化学)垒、(生物)垒和(复合)垒。 3、碱度主要决定于水中的(HCO-3,CO2-3 )的含量。硬度是以( Ca2+,Mg2+)的毫克当量总数乘以50,而暂时硬度是以( HCO-3,CO2-3 )的毫克当量总数乘以 50。 4.大气CO2的δ13C平均值是(-7 ‰),而土壤CO2的δ13C平均值是( -25‰)。 5.标型元素的标型程度取决于(元素的克拉克值)和(它的迁移能力)。 6.弥散作用包括(分子扩散),(对流扩散迁移)和(渗透分散)。7、SiO2 和Na/K地热温度计适用的温度范围分别为( 0~250 ℃)和( 150~350 ℃)。 8.近代火山型浅部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类型为(SO2-4 SO2-4 -Cl ),而深部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类型为(Cl-HCO-3 )。 9.海水的水化学类型为( Cl-Na ),而海成存封水的水化学类型为(Cl-Na -Ca )。 10、水对离子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溶解作用,是由于水分子具有较强的(介电)效应所致,水的沸点较高,是由于水分子间(氢键)的破坏需要较大的能量。11、在35℃下,pH=7的地下水是(碱)性。在天然水化学成分的综合指标中,体现水的质量指标的有( TDS,硬度,含盐量或含盐度 , 电导率),而表征水体系氧化还原环境状态的指标有( COD,BOD,TOC,Eh )。 12、迪拜—休克尔公式的使用条件是离子强度小于( 0.1 mol/L ),而戴维斯方程的使用条件是离子强度小于( 0.5 mol/L )。 13、空气迁移的标型元素主要决定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而水迁移的标型元素主要决定环境的(酸碱)条件14、在氮的化合物中,( NO-2,NH4+ )可作为地下水近期受到污染的标志,而( NO-3 )可作为地下水很早以前受到污染的标志。 三.简答(每题5分,共30分) 1、水的酸度与pH值的区别? 答:酸度是表征水中和强碱能力的指标(1分)。它与水中的氢离子浓度并不是一回事,pH值仅表示呈离子状态的H+数量(1分),而酸度则表示中和过程中可以与强碱进行反应的全部H+数量,其中包括原已电离的和将会电离的部分(2分),已电离的H+数量称为离子酸度,它与pH值是一致的(1分)。 2、水分析结果是简分析,请问从那几方面检查分析数据可靠性。?答:(1)阴阳离子平衡的检查(1.5分)(2)碳酸平衡关系的检查(1.5分)(3)分析结果中一些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