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分析

教学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分析

教学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分析
教学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分析

教学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

引言

中小学需要大力推进和开展行动研究。这种研究区别于其他研究的显著特点:

其一,以提高行动质量、解决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

其二,以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的结合为主要表现形式。

一谈到教育科研,很多人以为就是撰写长篇大论的学术论文,似乎没有论文发表,就不能称之为研究。没有认识到论文只是教师教科研活动成果的一种表达方式。中小学教师的研究也有自身独到的问题表达样式。案例、叙事、日志、反思记录等,都是教师教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

中小学教师自始至终是生活在教育教学的现实场景之中的,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常常不是论文可以承载的,论文话语方式的抽象、叙述结构的刻板、论点论据的严整,是教师所少熟悉的,同时也并不见得是教师表达自身研究成果的最有效形式。

教育研究成果表达的形式多种多样,除教研论文以外,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反思、教学课例等也是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独特的话语方式和对教育的独到理解。这些研究方式和成果表达形式,或自由表达,或理性提升,或问题取向,或直抒胸意,成为教师研究的基本存在形态。现对这些研究方式和成果表达形式逐一作简介、分析。

教育日志:研究成果表达形式之一

教育日志展现的是教师对教育生活事件的定期记录、在他(她)把真实的生活场景转化为文字、语言符号加以记载。

教育日志的撰写最为简单和便捷,只要有纸、笔、有时间就可以写,也可以直接在电脑上写。

教育日志包含一些基本的信息,如事件的日期;脉络性资料,即时间、地点、参与者以及其他看起来可能对研究是重要的事。

日志常用的记录形式包括备忘录、描述性记录和解释性记录。

㈠备忘录。备忘录是最常见的日志形式。它通过研究者试着去回忆、写下特定时段的经历,而再现教育实践中的生活场景。

㈡描述性记录。包含研究活动的说明,教育事件的描述,个人肖像与特征的叙述,对话、手势、声调、面部表情的描写,时间、地点与设备的介绍等。

在任何描述的段落,细节的深描比摘要式记录更重要,典型事件比一般化的事件更重要,活动的描述比对活动的评估更重要。

㈢解释性记录。在日志中,除了描述性记录,还应含有解释性记录,如感受,解释,创见,思索,推测,预感,事件的解说,对自己假设与偏见的反思,理论的发展等。解释不仅会在写下经验时产生,也会在不久之后产生,在写日志有所反思时引发。

教育日志在撰写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克服习惯性因素阻碍。

第二,日志具有隐私性,其中的有些内容不宜直接公布于众。

第三,如果可能的话,教师可以和同事们分享自己的日志。第四,教育日志的书写要持续。

第五,要将事件记录与事件分析结合,并要在形式上保证有一定量的分析。

教育叙事:研究成果表达形式之二

作为行动研究成果表达形式的教育叙事,既指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用叙事的方法所作的某些简短的记录,也指教师在研究中采用叙事方法写作的成形的研究成果。

㈠教育叙事的特点

1、叙述的故事是已经过去或正在发生的教育事件。

2、叙述的故事中包含与事件密切相关的具体人物。

3、叙述的故事具有一定的情节。

㈡教育叙事的类型

1、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逐件陈述,注重突出其关键部分。

2、着重强调教师个人对问题的认识,夹叙夹议地陈述事件全过程。

3、从学生的角度陈述故事,注意使用学生的语言和文化。

㈢教育叙事撰写中的注意事项

1、多次收集资料,撰写教育叙事需要积累大量的第一手的记录。

2、把握事件主线,从事件中梳理出线索。

3、注重事件细节,对事件细节的关注和描写,本身就能提供给

读者丰富的意义生成空间。

4、关注事件的分析阐释,教育叙事既对故事细致入微的描述,

又必须有洞悉教育事件的深刻阐释。

教育案例:研究成果表达形式之三

㈠案例的含义

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案

例是事件,是对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

难情境在内的事件;案例是典型性的事件;案例是真实发生的事件。

㈡案例的撰写

1、标题。案例有两种确定标题的方式:一是用事件定标题,如

反映课堂教学事件的“哄堂大笑以后”,反映与学生交往行为的

“闷葫芦会讲话了”等;二是用主题定标题,把事件中包含的主题析离出来,如“学生给了我启示”,“化解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恐惧”等。

2、引言。主要描述事件的大致场景,隐晦地反映事件可能涉及

到的主题。引言可以使读者对案例的事件和主题大致有些了解;引

言可以起一个“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使读者有一种阅读上的“心

理准备”。

3、背景。背景的叙述可分为间接背景和直接背景。间接背景是

与事件相关,但关联程度并不直接。直接背景是直接导引事件发生,

与事件联系至为密切的背景。一般间接背景在前,略写;而直接背景在后,详写。

4、问题。案例区别于一般事例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有明确的问题意识,是围绕问题来展开的。

5、问题的解决。问题发现以后,解决问题就成了重要的一环。这是案例的主体,要详尽地描述,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以及问题解决中出现的反复、挫折,也会涉及到问题解决有了初步成效的描述。

6、反思与讨论。撰写案例的过程,也是对自己解决问题的心路历程进行再分析的过程,同时也是梳理自己相关经验和教训的过程。系统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提升教育智慧、形成自己解决

教育教学问题的独特艺术等都至关重要。

7、附录。“附录”中的内容,是对正文中的主题有补充说明的材料。当然并不是所有案例都必须包含上述结构形式,最终要视案例的具体情况而定。

㈢案例的作用

写作案例对教师有以下益处:

其一,案例写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

其二,案例写作可以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其三,案例写作可以促进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其四,案例写作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

教育反思:研究成果表达形式之四

区分一个教师是感性的实践者还是理性的研究者,其根本标志在于教师是否能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持续不断的反思。

反思从狭义而言,指的是教师以体会、感想、启示等形式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的批判性思考。

㈠教育反思的类型

1、专题反思与整体反思

专题反思有着明确的问题取向,常常围绕一个特定的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思考,这种反思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分析也相对较为深入。

整体反思常常不把反思的对象集中在教育教学的某一个具体问题上,而是总体把握教育教学各方面的行为,就其中突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2、即时反思与延迟反思

即时反思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结束后立即对活动过程中的现象、问题或活动的成效等所进行的反思。

延时反思是不马上对课堂或其他教育情境中的事件作出系统思考,而是在以后结合其他教育事实对其进行综合性的批判分析,其反思时间相对滞后。

3、课前反思、课中反思与课后反思

课前反思,在备课时思考是否遇到什么困惑,是否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对学生实际需求的估计是否合理,是否为学生创设了实际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能否联系社会实际生活,实现知识与态度相统一,过程与方法相统一。

课中反思,在上课过程中思考学生在课堂上实际参与的热情与程度如何,师生或生生互动是否积极有效,课上是否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如何利用课上的资源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进程等。

课后反思,在上课以后思考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有哪些需要关注的地方或有什么困惑,课堂上的一些事件对日后的教学有何意义等。

㈡教育反思的注意事项

第一,秉承新教育理念,形成反思参照标准。

第二,具有鲜明问题意识,捕捉反思对象。

第三,联系已有经验进行综合分析,构建个人化理论。第四,要对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持续不断的系统化思考。第五,要将

反思的结果用于实践之中,反思的目的在于切实变

革实践,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