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届一轮复习历史课件: 第21讲《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岳麓版选修1)

2013届一轮复习历史课件: 第21讲《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岳麓版选修1)

2013届一轮复习历史课件: 第21讲《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岳麓版选修1)
2013届一轮复习历史课件: 第21讲《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岳麓版选修1)

本讲栏目开关第21讲研析高考·探究命题本讲栏目开关第21讲研析高考·探究命题本讲栏目开关第21讲研析高考·探究命题本讲栏目开关第21讲研析高考·探究命题 B 本讲栏目开关第21讲研析高考·探究命题 B 本讲栏目开关第21讲研析高考·探究命题 B 本讲栏目开关第21讲研析高考·探究命题本讲栏目开关第21讲研析高考·探究命题本讲栏目开关第21讲研析高考·探究命题本讲栏目开关第21讲研析高考·探究命题本讲栏目开关第21讲研析高考·探究命题返回本讲栏目开关第21讲西装革履本讲栏目开关第21讲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1 断发康有为民国政府本讲栏目开关第21讲知识整合·有序识记维新人士本讲栏目开关第21讲知识整合·有序识记本讲栏目开关第21讲知识整合·有序识记新文化运动国民革命本讲栏目开关第21讲知识整合·有序识记①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 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报纸成为抢手货民众开始有了新闻的观念 ③1872年创刊的《》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 ④1884年申报馆创办《点石斋画报》开新闻画报之先河 ⑤《小说林》《月月小说》《绣像小说》《新小说》号称清末四大小说期刊 ⑥维新运动中报纸成为宣传和开展政治斗争的 武器 ⑦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 1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历程申报政治纲领本讲栏目开关第21讲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19 歌女红牡丹时事本讲栏目开关第21讲知识整合·有序识记本讲栏目开关第21讲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京张铁路思想观念水上飞机本讲栏目开关第21讲知识整合·有序识记大清邮政局万国邮联大会本讲栏目开关第21讲知识整合·有序识记台湾本讲栏目开关第21讲知识整合·有序识记本讲栏目开关第21讲知识整合·有序识记四小康社会 2020 本讲栏目开关第21讲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1995 本讲栏目开关第21讲知识整合·有序识记竞争意识本讲栏目开关第21讲知识整合·有序识记本讲栏目开关第21讲史论结合·重点深化本讲栏目开关第21讲史论结合·重点深化本讲栏目开关第21讲史论结合·重点深化本讲栏目开关第21讲史论结合·重点深化本讲栏目开关第21讲史论结合·重点深化本讲栏目开关第21讲史论结合·重点深化本讲栏目开关第21讲史论结合·重点深化本讲栏目开关第21讲史论结合·重点深化本讲栏目开关第21讲史论结合·重点深化本讲栏目开关第21讲史论结合·重点深化本讲栏目开关第21讲史论结合·重点深化本讲栏目开关第21讲史论结合·重点深化本讲栏目开关第21讲研析高考·探究命题本讲栏目开关第21讲研析高考·命题探究 A 本讲栏目开关第21讲研析高考·探究命题第21讲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纲]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

[课标]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

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一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1.服饰

1 演变原因

2 演变表现

归纳总结2.习俗

2 不缠足运动

3 礼仪

①日常礼仪民国之初为体现民主共和精神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布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

特别提醒②婚姻礼仪和的洪流推动了近代婚姻的变革进程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阶层及官宦人家

③丧葬礼仪厚葬风气变化最为迟缓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了国人注目

3.传媒

2 电影

3 近代报刊和电影的作用以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直观的形象及时传播信息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1.交通的变化

1 表现

①铁路

时间变化或表现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开平到胥各庄铁路通车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建成甲午战争以后列强争夺在华铁路修筑权1909年詹天佑设计施工的通车民国以后修筑权收归国有但始终未入正轨

②水运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③航空中国航空事业真正起步于1918年当时附设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制

2 意义

①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转变了人们的

②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异地传输更便捷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2.通讯的发展

1 邮政业务

①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地区设立领事邮政代办处专门处理各国在华邮政业务

②1896年宣告成立此后清政府又设立邮传部邮传正式脱离海关

③民国时期1913年清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签订一系列相关国际邮政条约

2 电报电信

①1877年福建巡抚在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②发展缓慢20世纪30年代才有改变

归纳总结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发展的特征

1 动力人力自然力―→机械力

2 技术引进―→自制自研

3 地区发展差别城市显著乡村缓慢

4 对象平民化普及化

5 进程先慢后快

6 种类海陆空

三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1.从数据看沧桑巨变

1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长

2 国际经济地位提高2006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位已经超过法国和英国

3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开始向小康迈进

思维升华2.目标

1 2002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的奋斗目标

2 2007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提出增强发展协调性确保到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城市化进程加快

1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进入21世纪城市化高速发展

2 趋势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城市区域化的倾向

3 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

4.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

1 条件政府的大力支持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

2 概况年中国全面开展互联网业务此后互联网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3 影响打破了时空界限使信息知识更快的传递共享不知不觉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娱乐方式改变着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和人们的价值观以及认识世界的方法

细节点拨5.时尚中国

1 观念市场意识效率意识开放观念等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

2 食品各种食品应有尽有以至于减肥成为时尚

3 出行开私家车远行自驾游成为时尚

4 穿着日益讲究穿戴注重衣服的面料质地花色款式和品位

5 家居人们的居住条件改善并引发了装修热

6 语言流行语言发生很大变化生动地体现了社会生活时尚的更新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一近代服饰的变化

近代服饰的变化与西方列强的入侵密切相关近代服饰的变化集中体现在通商口岸的城市中主要表现为洋装进入中国市场深刻地影响着社会上层市民的衣着理念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并开始出现中西合璧的服饰如中山装近代旗袍等

近代服饰的变化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主要表现为国门被打开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如辛亥革命等先进的中国人或开明政府主张学习西方的生活理念等

史料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史证史料论述了近代中西服装并存的局面反映了受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中国服饰发生了变化但仍以传统服饰为主

二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断发易服2 废止缠足及女权运动 3 婚姻制度的变革如缔结婚姻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发展到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由等 4 社交礼仪改革如称呼由原来的老爷变成先生见面由以前的下跪作揖变为鞠躬握手等一定时期的社会习俗是一定时期思想的体现这一切变化都来自于重大历史事件对社会生活的冲击尤其是对中国近代化影响深刻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

史料一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

史证史料从社会史的角度反映了以下信息城市婚俗仍很守旧乡村可想而知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史料二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

史证史料反映了晚清婚俗的变化是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三近现代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影响

1.交通进步的影响

1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2 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和交流更为便捷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2.通讯进步的影响

1 报刊影视的发展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新思想和新文化的传播

2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使世界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史料有事之际军情瞬息变更倘如西国办法有电线通报径达各处海边可以一刻千里有内地火车铁路屯兵于旁闻警驰援可以一日千数百里则统帅尚不至于误事而中国固急切办不到者也今年台湾之役臣与沈葆桢函商调兵月余而始定及调轮船分起装送又三月而始竣而

倭事业经定议矣设有紧急诚恐缓不及事故臣尝谓办洋务制洋兵若不变法而徒鹜空文绝无实济臣不敢明知而不言也张之洞《筹设炼铁厂折》

史证史料反映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兴办洋务顺应时代潮流要求把西方先进技术引入中国在《筹设炼铁厂折》中提及了电线通报的便捷可以迅速通报军情火车便利可以运载士兵洋务派确实认识到了西方科技的进步作用体现了洋务派在引进西方技术促进中国近代化等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四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特点影响

1.原因

根本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政治上政府的推动重大政治文化运动的推动近代政治经济体制变革的影响经济上近代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上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

2.特点

1 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密切相关

2 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

3 空间主体农民和市民和不同习俗的发展不均衡在变化中既有新旧冲突又有东西方文化的碰撞

4 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有变化但始终保留着民族特色

3.影响

促进了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的发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工业化进程有利于冲破旧文化的束缚

五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社会生活发生巨变根据建国以来的国情我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来看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状况第一阶段是建国初期即过渡时期此时农民分到了土地城市解决了就业问题人民生活逐步改善但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用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城乡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比较低人们的衣食住行简单朴素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这一时期社会的风尚

第二阶段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我国正处于文革时期由于受左倾思潮的影响社会生活单一化倾向较重而且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衣服样式和衣着习惯成为思想是否进步的一个标准当时以着军装戴军帽为荣绿色成为流行色蓝黑灰绿充斥中国街头大力提倡艰苦朴素第三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奋斗目标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生活方面到1987年基本解决了广大人民的温饱问题政府实施菜篮子工程着装方面五彩缤纷款式多样化住房方面1995年国家实施了安居工程社会风尚方面政府实行了双休日延长了节假日休假时间注重环保讲究卫生等社会风尚逐步形成研析高考·探究命题

真题研析例1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

A.1898~1900年 B.1901~1911年

C.1912~1927年 D.1928~1937年

审题突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改用公历在社会习俗上正式

宣布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从材料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可知该现象应当发生于1912~1927年其他三项均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因此选C

答案 C

例2 2011·浙江高考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审题突破注意题干民国时期这一时间限制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反映了婚姻习俗虽已发生变化但旧的婚姻礼仪仍居主导地位这说明习俗变迁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材料并未反映出旧式婚礼简便节约的特点而且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故A项不正确符合题意例 3 2011·江苏高考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②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③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④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

A.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审题突破从图中文字新发明的最时髦男女博士帽可知中国社

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但广告并未宣传博士帽的实用功能其差异体现了性别美观的差异并没有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排除③④中国仿制西式帽反映出民族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故①②符合题意为B

答案 B

题型突破其次抓住区域界限无论选项多么具有迷惑性都要考虑选项表述是否符合这一区域的实际和题目要求

再次抓住材料关键词句捕捉重要信息围绕新情境材料的主旨转换问题思维视角化繁为简如本题图片中的文字即是关键

命题探究命题思想一隐含社会热点

题点天宫一号升空与大众传媒

1.2011年9月30日中国天宫一号飞船成功升空中国迈出了组建太空实验室的第一步全国10亿人口通过电视新闻同步观看了发射全过程这说明

A.普通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B.电视作为大众媒体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便捷方式

C.电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D.电视给观众带来更具冲击力的视觉享受

解析命题思想二紧扣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

题点主干知识物质生活变迁

2.网络歌词我赚钱啦赚钱啦我都不知道怎么去花我左手买个诺基亚右手买个摩托罗拉我移动联通小灵通一天换一个电话号码与此

现象关联密切的技术进步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B.通讯技术的发展进步

C.卫星广播电视的推广

D.国家菜篮子工程推广

解析题点主干知识网络普及

3.2011年6月19日上海书展上发现一本汇集近千个如达人杯具云计算等新词的潮词语录媒体称为新新文明现象与此现象关联密切的是

A汽车的应用 B.网络的普及

C.广播电视的推广 D.报纸的影响

命题思想三凸显新史观新价值观

题点新史观社会史观

4.下列不同历史时期结婚礼仪的场景从社会史观的视角向世人展示了 A.社会生活变迁的见证

B.政治巨变的见证

C.率先跨入小康生活的见证

D.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见证

解析材料隐含着不同历史时期结婚礼仪的对比属于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范畴故选A

答案 A

命题思想四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题点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新闻热点

5.2011年受媒体关注最热的名词是我爸是李刚我舅是局长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动车轻微碰撞等这突出反映了

A.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

B.政府对个人和集团势力实行的制约

C.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带来的负面影响

D.报刊网络和电视新闻媒介监督作用的大大增强

解析答案 D

2019届岳麓版历史一轮模拟演练:第34讲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Word版含解析

必修二第二单元第34讲 1.“西方的市政管理,经济模式的传入,使商埠最先脱出中国传统政治城市的模式,率先迈向近代化,沿海口岸被迫开埠被视为这些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材料强调的是 导学号 26812319( C ) A.中国沿海城市走向近代化得益于西方扩张 B.西方扩张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 C.客观评价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建设性影响 D.中国近代化城市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解析]西方扩张对中国沿海城市走向近代化只是客观上作用,不是主要作用,故A项错误;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是中国经济结构、思想以及政治变革,故B项错误;材料中明显地强调西方殖民扩张过程在中国近代化起到建设性作用,故C项正确;中国近代化城市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是材料反映的信息,故D项错误。 2.表中史实反映出导学号 26812320( C ) C.中国吸收西方发明的重要成果D.内地大量采用西方发明成果 [解析]根据材料西方发明时间与传入上海的时间,呈现逐渐缩短的趋势,可知中国对西方发明接受进程逐渐加快,故A项错误;材料只以上海和成都作为东西部的代表,但是不仅仅局限于上海成都,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东西部都有西方发明的传入与吸收,故C项正确;材料中上海不属于内地,属东部沿海城市,故D项错误。 3.(2017·新课标Ⅲ卷·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导学号 26812321( D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解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后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信息“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天津亦有小轮”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兴办实业,这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兴办实业限制的结果,故D项正确;维新变法运动正式开始于1898年,与题干时间“1897年”不

2019历史岳麓版一轮课时规范练46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课时规范练46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2017湖南长沙二模,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自唐末五代以来,“兵骄将悍”之劣风盛行,公元954年周世宗亲自指挥的高平之战就出现樊爱能、何徽等临阵脱逃并大肆洗劫的现象。周世宗为严肃军纪,严厉制裁不听号令的将领,将樊、何等七十二员战将按军法处斩,以整饬军纪。同时,周世宗认真总结历史经验,“乃命大简诸军”,挑选勇武者编为禁军,加以整训,“由是士卒精强”。为了对付“锐于水战”的南唐水军,周世宗命造战船数百艘,又从南唐降卒中挑选水手数百人教习水战,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创建了一支雄壮的水军。 ——摘编自张深溪等《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周世宗军事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周世宗军事改革的影响。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清王朝从1901年到1911年间的最终衰亡与其说是一个崩溃阶段,不如称之为一系列新开端的显现期。实际上,他们别无选择。义和团战争宣告了绝对排外政策的破产,而反清叛乱又刺激了清政府采取实际有效的行动以图自救。于是保守派的改良成了中国社会的主流。清王朝领导的这些变革,不可避免地孕育了反清力量并滋长了离心倾向,这些力量最终将会摧毁它本身。政府出资派往海外的留学生,它在国内训练的新军,受它鼓励在国内设立企业的商人,得到它准许在各省召开的省级咨政会议……这一切都成了反对清王朝的力量。在政治流沙中,清王朝越是力图自拔,结果反而陷得越深。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的影响。

3.(2017河南濮阳一模,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将一些公立大学、学院和专科学校重组合并成了13所国立大学、5所 学院和9所省立大学,并把经费资助扩展到一些水平较高的私立学校,用于开设新学科和购置设备。 在20所私立大学和33所私立学院中,1934年和1935年有32所获得了资助,1936年有40所获资助。不应低估的成就是,在这十年(1928—1937年)中,中等教育也取得了4—5倍的增长。到1937年,有2 042所中学,1 211所师范和370所职业学校,就读学生达545 207人。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意义。 4.(2017湖南衡阳三模,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83年,德国制定了《疾病社会保险法》,标志着德国法定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德国的医疗保险现已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 在德国,医疗保险制度是由法定医疗保险、私人保险以及法定护理保险组成。法定医疗保险属 于强制性保险,其覆盖面达全国人口的90%以上。1925年,私人医疗保险开始迅速发展,主要投保对 象是没有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人群。同时,德国政府注重“有管理的竞争”的理念,这样患者就可以获 得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据统计,德国男性平均寿命为72.7岁,女性为79.0岁。但是,社会福利立法却 对长时间在私人医疗保险公司投保、岁数比较大的群体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措施,以增加他们转为法 定医疗保险的难度。这些现象的存在就表现出对互助原则的损害。 ——摘编自陈成武《德国医疗保障制度及其改革探索》(1)根据材料,概括德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德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2020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阶段(五)阶段综合和答案

阶段综合 模块 命题角度 (2017· 全国Ⅱ,27)明朝中后期的宦官专权 (2017· 全国Ⅰ,41)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2016· 全国Ⅰ,27)明代加强对地方管理的影响 考频 考情说明 (2016· 全国Ⅱ,27)从宗法观念角度考查清代对台湾 5 年 6 政治 的管理 考 (2014· 全国Ⅱ,27)明代内阁制的特点 (2014· 全国Ⅱ,40)清朝东北地区的移民政策的特点 及成因 (2017· 全国Ⅰ,27)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7· 全国Ⅱ,41)清代重农抑商政策 (2016· 全国Ⅲ,27)明代商品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萌 1.从模块内容看,政治、 经济、思想都是考查的 重点。政治主要考查政 治制度的影响及演变 趋势;经济考查商品经 济发展的特点、影响及 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 系;思想文化主要考查 明清思想文化的特点 芽 经济 (2016· 全国Ⅰ,40)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 响 (2015· 全国Ⅱ,27)明代商品经济发展 (2014· 全国Ⅰ,27)清代对外贸易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2018· 全国Ⅱ,27)明代昆曲流行的原因 (2018· 全国Ⅲ,26)中国古代药学发展的特点 5 年 6 考 等。 2.从题型看,选择题与 非选择题并重,非选择 题主要从古今贯通或 中外对比角度链接考 查为主。 3.从命题特点看,主要 考查重要政治制度或 经济、思想文化现象的 思想 文化 (2018· 全国Ⅲ,27)明清文化发展的时代特点 (2016· 全国Ⅲ,40)从儒家思想角度考查明清时期救 5 年 5 考 特点、成因及历史发展 趋势的结论性认识。 济制度的目的、方式 (2014· 全国Ⅰ,40)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学成 果比较(宋应星)

2018届岳麓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练习: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 1.阅读下列材料: 1874年五六月间,大久保利通提出了《关于殖产兴业建议书》,其中写道:“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物产之多寡,虽依赖于人民致力工业与否,但寻其根源,又无不依赖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 回答: (1)大久保利通为什么坚持“诱导奖励”政策?(5分) (2)“政府”又是如何发挥“诱导奖励之力”的?(5分) (3)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向近代化迈进的特点什么?(5分) 2、(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98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

一无所获。 一一[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比,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一一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括》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1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指出“非凡的改革方案”的局限性,并举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6分) (3)材料三中梁启超发出“惭愧无比”的感叹,与同一时期的日本相比较,请分析造成中日差距的主要原因。(6分) (4)针对上述改革的成败,你认为改革的成功需要哪些因素?(2分)

(暑假一日一练)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分类练习卷明清时期的农耕经济岳麓版

明清时期的农耕经济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广西桂林、百色、崇左一调)宋代,在战国时期出现的租佃经营土地的方式日益普遍化;到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土地租金被抬高,出租土地变得更加有利可图。这一变化( ) A.反映了人地矛盾日益加剧 B.是高产农作物推广的结果 C.不利于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D.是新生产关系产生的表现 解析据题干及所学可知,租佃关系是指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的过程中地主与佃农之间的关系,租佃的普及也反映出土地兼并的严重,其中土地租金太高,同时说明人口增长,对土地需求大,价格高,故选A项。 答案 A 2.(2018·云南昆明模拟)明代南直隶松江府棉纺织业发达,所需棉花多赖北方通过运河供给;安徽芜湖的浆染很有名,所用的原料则来自福建。这反映当时( ) A.运河沟通南北经济B.对外贸易发达 C.经济区域分工加强D.商业城市兴起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松江的棉纺织业所需的棉花来源及安徽芜湖的浆染所用原料的来源,并不是说明运河沟通南北经济,故A项错误;材料中仅仅是国内商品的流动,并未涉及对外贸易,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松江地区所需的棉花主要来自北方,染料来自福建,说明当时我国各地已出现明显的区域分工,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说明这些城市为商业城市,故D项错误。 答案 C 3.(2018·湖北荆州模拟)下图为清时期绘制的西洋铜版画《中国皇帝亲耕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清朝统治者( ) A.“敬天法祖”的宗教观念 B.天下一家的民族认同理念 C.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 D.笼络汉族士子的文化政策 解析观察图可知,反映了中国皇帝亲耕,这项举措形式上表明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表达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故选C项。 答案 C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集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集 目录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 1 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 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 3 课华夏之祖 活动课一寻找历史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 4 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 5 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 6 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7 课大变革的时代 第8 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第9 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活动课二编历史小故事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 课“秦王扫六合” 第11 课“伐无道,诛暴秦” 第12 课大一统的汉朝 第13 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4 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5 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6 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第17 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活动课三秦始皇功过的辩论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8 课三国鼎立 第19 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0 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1 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第22 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活动课四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 活动课五“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 1 课繁荣一时的隋朝 第 2 课“贞观之治” 第 3 课“开元盛世” 第 4 课科举制的创立 第 5 课“和同为一家” 第 6 课对外友好往来 第7 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第8 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活动课一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9 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第10 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11 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第12 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第13 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第14 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活动课二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15 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6 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7 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第18 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第19 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第20 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第21 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第22 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活动课三历史知识竞赛 活动课四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2019届历史岳麓版一轮模拟演练:第55讲 理性之光 Word版含解析

必修三第三单元第55讲 1.历史示意图通常以简单的线条和符号等反映人类某一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导学号26812515(B)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 [解析]本题以地图的形式旨在考查学生观察图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地图中的“德意志”“英国”“日内瓦”“瑞典”等信息可以直接判断与宗教改革相关,B项符合题意,故选B。 2.18世纪中晚期英国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爱德蒙·伯克认为,理性主义是有限和不可靠的,革命政治的致命缺陷是假设对政治制度的变更是以满足抽象理论模式的需要,而法国政局的频繁变更便是不可靠的理性主义政治的产物。这说明他导学号26812516(C) A.赞同法国的君主专制统治B.尊重法国的历史文化传统 C.反对法国激进的革命政治D.赞同英国式的共和国政体 [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依据材料文字“革命政治的致命缺陷是假设对政治制度的变更是以满足抽象理论模式的需要”“法国政局的频繁变更便是不可靠的理性主义政治的产物”可判断爱德蒙·伯克不赞成法国激进的革命政治,C项正确;A项排除;B、D两项表述材料信息都不能反映,均排除。 3.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导学号26812517(D) A.复兴了古希腊人文精神 B.取得了人与上帝直接沟通的权利 C.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D.奠定了人类理性的主体地位 [解析]“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表现为文艺复兴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精神,宗教改革运动把人的信仰从教会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启蒙运动则强调人摆脱专制统治和宗教愚昧的束缚,确立起民主、平等、法治的价值观念。复兴了古希腊人文精神与材料中“从神的权威下解放”相符,故A项错误;人与上帝直接沟通是宗教改革运动,但与材料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不符,故B项错误;宇宙运行的奥秘是科学而非个人的解放,与材料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不符,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的主体地位,与材料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相符,故D项正确。 4.(2018·东莞)卢梭认为在民主国家,主权应属于全体人民,主权不可转让、分割,也是不能代表的。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对卢梭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导学号26812518(D) A.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B.与雅典的民主制本质相同 C.赞同三权分立的思想D.可能导致侵犯人民的自由 [解析]根据“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可知,他强调直接民主,个人意志需要服从集体意志,故D项符合;A 项无法体现,B项错误,雅典民主制度为奴隶制民主制度;C项无法体现。 5.卢梭把《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寄给伏尔泰,请他评论,伏尔泰在回信中写道:“在使我们都变得愚蠢的计划上面运用这般聪明灵巧,还是从未有过的事。读大作,人一心向往四脚走路。但是,由于我已经把那个习惯丢下60多年,我很不幸,感到不可能再把它捡回来了。”这说明伏尔泰导学号26812519(C) A.运用进化论否定了卢梭的观点 B.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反对抛弃文明,返回自然的主张 D.高度赞扬了卢梭书中的观点 [解析]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指出私有制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人类文明越发展,不平等就越严重,因此只能抛掉文明,才能实现平等,而材料中的伏尔泰认为那是“愚蠢的计划”、是“一心向往四脚走路”、自己已将“那个习惯丢下60多年”而“不可能再把它捡回来了”,说明伏尔泰反对卢梭抛掉文明的主张,C项正确;A、B、D 三项均排除。 6.(2017·新课标Ⅲ卷·33)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导学号26812520(C) A.三权分立B.君主立宪

2020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阶段(四)阶段综合和答案

阶段综合 模块命题角度考频考情说明 政治(2018·全国Ⅲ,25)两宋时期政治统治 特点及影响 5年3考 1.从模块内容看,本 专题为高考的高频 点之一。政治、经济、 思想等都是考查的 重点,其中经济、思 想考查比例较高,政 治考查逐渐加大。 2.从题型看,以选择 题为主,非选择题偶 有考查,且非选择题 多是从贯通古今角 度对比考查。 3.从命题特点看,主 要考查政治现象、经 济现象及思想文化 现象的特点、影响及 出现的重要原因等。(2017·全国Ⅲ,27)以太祖驾崩前夜宋 太宗活动的文献为背景,考查史料真 伪的辨别 (2016·全国Ⅰ,26)宋代重史传统对君 主专制的影响 经济(2018·全国Ⅰ,26)宋代民营手工业的 发展特点 5年6考(2016·全国Ⅱ,26)宋代租佃制下的生 产特点 (2015·全国Ⅱ,26)农业技术与唐宋经 济重心南移的因果关系 (2015·全国Ⅰ,27)经济重心南移的影 响(文化重心南移) (2015·全国Ⅰ,26)宋代东南沿海经济 的发展 (2014·全国Ⅱ,26)宋代商品经济发展 (交子) 思想文化(2015·全国Ⅰ,40)宋代理学对儒学的 发展 5年3考(2014·全国Ⅰ,26)宋明理学与先秦儒 学的比较 (2013·全国Ⅰ,25)宋代理学的影响

主题一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主题综述】(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初步开发;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 (2)经济重心南移,影响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对后世影响深远。 【针对训练1】(2017·河南天一全国卷大联考段测二)唐朝后期,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到了元代,大都的粮食供应“仰给江南”。这反映出中国()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北方经济不断衰退 C.政治文化中心的北移 D.南方经济迅速发展 解析南宋时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材料中“江淮居多”到“仰给江南”反映了南方的发展,故选D项。 答案 D 主题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强调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主题综述】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其主张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符合和谐社会发展规律。宋明理学的创立,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注重加强主观意志,讲求自我约束,强调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有着积极影响。 【针对训练2】(2018·山东日照校际联测)无论是晋代谢氏的家训,还是明清时《朱子格言》处世治家的劝诫,亦或是曾国藩的“八本”“八字”的训导,都不外乎如修身、敬长、勤俭、戒奢、睦里、重教等行为规范,或忠君爱国、孝悌友爱、团结睦邻、奉公守法等约束。这表明“家训”的主旨是() A.强化血缘纽带,维护宗族特权 B.规范家族行为,追求政治平等 C.凝聚家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 D.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义廉耻 解析据题干材料“都不外乎如修身、敬长、勤俭、戒奢、睦里、重教等行为规范,或忠君爱国、孝悌友爱、团结睦邻、奉公守法等约束”得出家训的核心思想

岳麓版历史高三一轮复习高三一轮复习1

历史学科学案 §课题《高三一轮复习》 【班级 姓名 学号 】 【编制: 审核: 包组领导签字: 使用时间 月 日 】 高三历史学案 第 1 页 共 8 页 高三历史学案 第 2 页 共 8 页 力的规章制度,……即使是专制君主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官僚组织的活动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三公九卿制 B .三省六部制 C .内阁制 D .军机处 2.《古今奇观》第二十一卷《老门生三世报恩》中说:“如今是个科目的世界,假如孔夫子不得科第,谁说他胸中才学?”这反映了当时 A.否定科举制的作用 B .科举考试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 .科举考试限制了儒学的发展 D .科举考试成为选拔人才的有效途径 3.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A.注重证据 B .主张重罪轻罚 C .纵容犯罪 D .维护贵族利益 4.《英国政治制度史》:“1689年下院提出《三年法案》,威廉三世立即否决。直到1694年出于对外战争的需要,威廉三世才签署了此案。1 692年下院提出《任职法案》,先是被上院否决,次年又被威廉三世否决。”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此时的英国国王拥有立法否决权 B .此时的英国国王违反了英国关于限制王权的法律 C .此时的英国上院具有立法否决权 D .此时的英国下院拥有立法权 5.“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 D .抗日战争 6. 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 B .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C .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D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7. 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当时公开号召同盟会员、革命志士宣传太平天国,宣传洪秀全,他首先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他又褒称太平天国诸领袖为“民族英雄”、“老革命党”,这是因为 A .二者革命任务上的一致性 B .二者革命前途上的共同性 C .二者革命纲领上的共同性 D .二者革命主体上的一致性 8.历史学者姚海在《俄国1917年的“电报革命”》中写道:“俄国1917年二月革命在首都彼得格勒是以工人和卫戍部队的起义取得胜利的。但在外省和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接受了彼得格勒革命的事实。”学者把外省的二月革命被称为“电报革命”,这一说法反映了地方上二月革命的实际过程。“电报革命”的出现突出反映了 A. 二月革命的影响仅限于彼得格勒 B .列宁当时希望通过和平方式夺权 C .俄国社会反对进行暴力革命 D .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9.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 A .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 .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C .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D .五国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10.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A. 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 B .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C .“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排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五四”精神 ②“延安”精神 ③“井冈山”精神 ④“长征”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③④② 12.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片断,该片断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 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 B .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C .抗日战争对中国的现代化影响 D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背景 13.根据国情,我国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都 A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 .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C .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D .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 14.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局势出现多极化趋势,下列各新兴力量重大事件不能影响这一趋势的是 A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 B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 C .中国“一五”计划完成 D .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019届历史岳麓版一轮练案: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历史备课大师【全免费】

练案[1]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1.(2018·绵阳)下图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卷二《夏本纪》整理的夏朝世系示意图。它表明夏朝导学号26812680(B) A.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父死子继成为王位传承的主要方式 C.中央集权尚未有效确立 D.夏朝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密切相关 [解析]夏朝王位世袭,但未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故A项错误;夏朝王位传子是王位继承的主要方式,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夏朝王位的传承,不能得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C项错误;西周时期宗法制与分封制密切相关,故D项错误。 2.(2018·长春)商代“诸妇”之封,至少有六十四人之多,“或命之祭祀,或命之征伐”。由此可见导学号26812681(B) A.商代妇女地位的崇高 B.封“诸妇”以保护商王朝的统治 C.商代是个尚武的朝代 D.利用母系血缘关系维系商朝统治 [解析]“商代‘诸妇’之封”不能代表所有妇女地位的崇高,故A项错误;“或命之祭祀,或命之征伐”,统治者的赏罚均为维护其统治,故B项正确;“至少有六十四人之多”可见依然是个案,不能代表整体,故C项错误;对妇女的封赏不能代表社会以母系为主,故D项错误。 3.(2018·湛江)西周实施分封时,周王会将原来周部落的部分贵族组成一套“职能班子”授予各诸侯,让他们跟随诸侯到封国担任官职。这一做法导学号26812682(B) A.消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B.推广了先进的政治制度 C.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范围

D.打破了地方的血缘政治 [解析]根据所学,分封制下诸侯国独立性较大,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将原周部落的部分贵族组成一套‘职能班子’授予各诸侯”,有利于将原来周部落先进的管理制度带到各诸侯国,故B项正确;分封制会扩大周的统治范围,材料主旨是“职能班子”授予各诸侯,故C项错误;分封制以同姓亲族为分封主体,故D项错误。 4.(2018·滨州)西周时期,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主,各级宗族成员,都要以各级“宗子”为中心,表示“尊祖”和“敬宗”。这样做的实质目的是导学号26812683(B) A.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B.维护贵族等级秩序 C.构建家国一体的政局D.强化尊祖敬宗观念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各级宗族成员都以“宗子”为中心,体现了宗法制当中的等级秩序不可僭越,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神”,A项错误;材料中只说了“家”,没有“国”的信息,排除B项;虽然材料中有“尊祖”和“敬宗”,但这只是直接目的,不是实质目的,排除D项。 5.(2018·佛山)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且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这表明导学号26812684(C) A.西周出现文化下移趋势B.诸侯国割据的局面出现 C.分封中孕育了中央集权D.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 [解析]材料中“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表明中央的法律通过地方官员传达到民众之中,此举表明西周分封制中孕育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材料说明中央的法令可以传到地方民众,并不能说明西周出现文化下移趋势,春秋时期私学的出现才使文化出现下移的趋势,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中央的法令的传达,并没有提及诸侯割据,故B项错误;西周分封制之下,诸侯享有很大的独立性,周王室不能直接控制地方,故D项错误。 6.(2018·吉林统考)公元前489年,田恒自立为齐相,掌握齐国国政。八年后,田恒杀齐简公与诸多公族,另立齐平公,后田恒的后代田和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导学号26812685(B) A.先秦诸侯斗争激烈B.宗法制遭到破坏 C.周王任命各国官吏D.礼制的不断发展 [解析]先秦时期诸侯斗争激烈是对材料现象的表述,与设问中本质不符,故A项错误;宗法制是以血缘亲疏关系为纽带的政治制度,维护的是分封制的等级秩序,材料反映的是诸侯争战,打破了分封制的等级制度,本质是宗法制分封制瓦解,故B项正确;材料不仅反映了周王任命官吏,还反映了诸侯争权斗争,故C项错误;西周的礼制是维护分封等级的,

(精品人教)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8讲 五四爱国运动课时作业 岳麓版

课时作业8 五四爱国运动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银川高三统考)1919年,北京等地流传着名为“请看高丽现实之惨状”的漫画。描绘了朝鲜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惨遭屠杀活埋的场面。其目的是( ) A.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 B.表达对朝鲜人民悲惨处境的同情 C.激励国人反帝爱国斗争的决心 D.赞扬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精神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19年”“日本”可以判断这是发生在五四运动期间,联系时代背景可以看出漫画的目的是激励国人反帝爱国斗争的决心,故C项正确。A项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材料没有体现;B项不是漫画家表达的主要目的;D项材料没有体现;故ABD三项排除。 答案:C 2.(2018·鞍山高三模拟)1919年,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这反映了( ) A.中国人民开展收回利权运动 B.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 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五四运动 解析:依据材料中“1919”“爱国运动”可知是五四运动,“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说明当时对于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起国人爱国的热情,故C正确;A是国民大革命时期;B是《辛丑条约》影响;中国共产党成立是1921年,故D错误。 答案:C 3.(2018·秦皇岛高三联考)“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这表明了五四运动(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体现了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C.弘扬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解析:“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说明五四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故C正确;A是从民主革命角度说明;B是从爱国主义说明;D是从马克思主义传播说明,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C 4.(2018·汕头高三模拟)从思想启蒙、思想解放的角度来审视1919年的“五四”,我们可以说,“五四”并不是历史的回声,它依然“活”在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奋斗中。这主要是指五四运动( ) A.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 B.是一场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是激励中华民族腾飞的不竭精神动力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从思想启蒙、思想解放的角度来看,五四运动不仅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A、B、C三项说法正确,但没有全面准确地反映材料的含义。故本题选D。 答案:D 5.(2018·海口高三期中)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其影响是( )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一种全国性的舆论”“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这在外国公使看来,是“前所未有的”“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等,可知这个事件是五四运动。故B项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二、教材分析 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重点叙述了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隋初经济的繁荣难以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 三、课前准备 师:搜集本课的资料,相关的图片。生:在图书馆搜集有关大运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言引入 师:讲述“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那么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否对。隋朝是怎样建立的?大运河是如何开凿的?(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互动授课 让学生阅读第一框的内容师:隋朝是哪年建立的?隋帝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什么意义?生: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灭掉陈,统一全国。引导学习概括出“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的局面,开创‘大一统’的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过渡:封建王朝从汉朝以来,都注重以农立国“夫农天下之本也”经济繁荣的基础在于农业,那么,隋朝经济发展如何呢?师: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生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隋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师:从哪些方面可见经经济繁荣?生1:人口激增2:粮仓丰实引导学生阅读第二框内容“大运河的开通” 投影:大运河的图片,放轻音乐生:结合地理简介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在605年开始,到610年全线开通,以洛阳为中心,他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经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六省市。全长四五千里,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开通后“高旅往返,船乘不绝”。师:大运河的作用有哪些?生:“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

2020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阶段(五)课时3 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和答案

课时3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 考纲考点明清时期的 思想与科技 文化 (1)王阳明的心学。(2)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3)传统科 技的发展。(4)明清文学艺术的发展。 素养解读时空观念 理清明清理学发展及进步思想的产生,综合春秋战国至 明清时期儒学地位的演变及特点。 历史解释 明代心学发展了理学,理学成为统治者及人们社会生活 的道德尊重;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反映了君主专制强化 与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明清科技文化具有承古萌 新的特点。 史料实证 运用考古图文史料,解读实证明清思想科技文化发展的 表现及特征,从文学艺术理解所体现的社会发展的时代 背景。 唯物史观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论,客观辩证地认识 明清社会思想、科技文化所具有的时代特征。 家国情怀 明清进步思想及科技文化反映了明清经济的繁荣特点, 从古代传统文化的地位及影响,培养爱国主义及民族精 神。

考点一明清时期的思想 1.阳明心学 (1)主张 ? ? ?①思想核心:致良知。 ②求理方法: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2)影响: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2.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思想 ?? ? ?? ①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认为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 ②认为人皆有私,每个人都可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③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 ④提出“万物皆生于两”,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摇撼了“ 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2)著作:《藏书》《焚书》等。 (3)影响: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李贽思想的特点 他(李贽)反对的是假道学不是真道学,对于真道学他是极力赞扬的,所以他反对道学不等于反封建。 ——束景南《道学文化心态论纲》3.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 ①思想 ? ? ?a.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b.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c.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②著作:《明夷待访录》。 ③评价 ? ? ?a.是明朝末年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 b.为近代中国反专制主义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61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岳麓版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61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岳麓版 一、选择题 1.(2018·河北“名校联盟”质监)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中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它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世界。”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B ) A.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B.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C.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 D.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解析] 《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只是一篇文章,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上海有所传播,但不能说明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故A项错误;根据“工人的社会”、“工人的中国”、“工人的世界”可知当时的工人运动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故B项正确;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故C项错误;宣言单纯强调工人阶级的作用,而没有认识到占中国人口多数的农民阶级的作用,说明工人阶级并没有认清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故D项错误。 2.(2018·四川蓉城名校联盟联考)针对1941年1月皖南事变的发生,毛泽东认为是有同志“没有了解中国革命的实际,没有了解经过10年反共的蒋介石”。他提醒党内同志对苏联人的话,“不可不听,又不可尽听”。并于1942年在全党范围内开展整风。这反映了( A ) A.中共力图从思想根源上破除将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和教条化的氛围 B.皖南事变发生是延安整风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 C.毛泽东对共产国际阳奉阴违 D.延安整风运动是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 [解析]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新四军遭到惨重损失。而在事变前,毛

【高中教育】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25中国古代手工业岳麓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25中国古代手工业岳麓 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一、选择题 1.(20xx·山东省实验中学)据考古资料统计,秦汉墓葬、村落遗址、冶铁遗址出土的1350件起土铁农具中,犁铧、铧冠、鐴土约计146件(其中,铧冠约计101件,鐴土4件),锸、锄、铲、镢之属1204件。这些信息说明秦汉时期( A ) 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B.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C.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 D.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 [解析] 根据材料“秦汉墓葬、村落遗址、冶铁遗址”“犁铧、铧冠、鐴土”“锸、锄、铲、镢”可知,在秦汉时期,农业生产中铁制农具逐渐使用,这说明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使精耕细作的农业日益发展,故A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这些铁制农具是官营冶铁部门制造的,故排除C项;不能根据题干所述推论出B项,故排除。 2.(20xx·太原)造纸业在唐代达到新水平,宣州产的宣纸,洁白柔软,为书画家所钟爱;浙东产的藤纸,坚固耐用,颇受欢迎;益州产的麻纸,品种多样,美观精致,多用于皇帝诏敕和官府文书。这反映了( B ) A.南方文化水平的提升B.手工业的地区特色明显 C.官营手工业技术先进D.社会需求决定生产样式 [解析] 材料中“宣州产的宣纸”“浙东产的藤纸”“益州产的麻纸”类型不同,作用也不同,说明当时造纸业地区特色比较明显,故B项正确;材料说明是造纸业发展,不是文化水平的提高,故A项

错误;材料中属于私营手工业,不是官营手工业,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地区特色,故D项错误。 3.(20xx·天水一中)在对手工业者的管理上,南朝开始推行的“轮番上役”的制度被北朝所采用,大致每个工匠每年服役2个月,在此基础上,南北朝又差不多推行了雇佣工匠的制度。这表明( B ) A.官营手工业地位被民营所取代 B.国家对工匠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C.国家分裂阻碍手工业发展进步 D.民族融合加强推动了政策调整 [解析] 从“轮番上役”的形式可以看出,南北朝时期国家对工匠采取的不是完全服役,而是有一定的雇佣成分,这表明国家对工匠人身控制有所松弛,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结论;C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D选项分析错误,民族融合不是政策调整的最主要的原因。 4.(20xx·齐齐哈尔实验中学)北宋时东京开封城内:“倘欲修整屋宇,泥补墙壁……即早辰桥市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南宋时都城临安城内沿街的临时工匠,如补锅、修鞋帽、穿珠子、修刀剪、磨镜等匠人,随时可叫唤,大约有数十种。材料反映宋代的民营手工业( B ) A.行业分工开始出现 B.出现以雇佣为特征的个体生产 C.以官营手工业为主要形态 D.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1讲 中国古代重大改革教案 岳麓版选修1.doc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讲中国古代重大 改革教案岳麓版选修1 知识点1 商鞅变法 1.变法背景 (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 ①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②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形成且力量壮大,要求掌握政权,发展封建经济,纷纷进行改革变法。 ③军事上:春秋争霸,战国兼并,诸侯割据混战。 ④思想文化上:文化繁荣,百家争鸣,其中法家学说最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各国推行改革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 (2)具体原因 ①各国纷纷变法,以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②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③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 ④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2.内容、作用

(1)以法家思想为理论基础,以法律推动、巩固改革。 (2)以富国强兵为目的,措施全面。 (3)核心是“农战”和“法治”。 (4)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 4.影响 (1)积极影响 ①对秦国:沉重地打击了旧贵族,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②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百代犹得秦政法”。 (2)消极影响 ①变法施行的苛刻的法律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世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②重农抑商,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商人长期歧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2 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1)前提: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 (2)必要性:北魏统治面临危机,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化。 (3)主观: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具有改革意识和才能。 2.措施 (1)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发展。 (2)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中华多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知识点3 王安石变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