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帛

简帛

简帛
简帛

?李学勤,2001。《简帛佚籍与学术史》。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共433页。ISBN 7 5392 3606 X。

?李学勤,裘锡圭,2000。《新学问大都由于新发现──考古发现与先秦、秦汉典籍文化》。《文学遗产》: 2000(3): 4-17。

?钱存训:《印刷发明前的中国书和文字记录》(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88)。

书法技巧术语一览表

书法技巧术语一览表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执笔法 写毛笔字以手指执笔管的方法。执笔,是进行写字活动的基本手段。大致有如下几点:如双苞(即*双钩)、单苞(即*单钩)、回腕、撮管、握管、搦管等。传自锺繇、王羲之、虞世南,陆彦远等综合而成的“五字执笔法”(即擫、压、钩、格、抵)。经历代书法家长期书写的实践,咸认为是 符合生理机能而又行之有效的正确方法。 拨镫法 运笔的一种技法。镫一作灯,故亦有譬喻执笔运指如挑拔灯芯的。主要有二说。一、《书苑菁华》引晚唐林韫《拨镫序》语:“镫,马镫也,盖以笔管着中指、名指尖,令圆活易转动;笔管直,则虎口间空圆如马镫也。足踏马镫浅,则易转运。手执笔管亦欲其浅,则易于拨动矣。推、拖、捻、拽,诀尽于此。”二、《桃源手听》引北宋钱若水语:“古之善书鲜有得笔法者,唐陆希声得之凡五字,擫、压、钩、格、抵,用笔双钩,则点画遒劲而尽妙矣,谓之拨镫法。”但《唐诗纪事》及《宣和书谱》所记陆希声五字执笔法并无“拨镫法”字样。案林韫的运指四字诀和陆希声的执笔五字法系两种不同含义的方法。不少学者对执笔法多主陆说。 双钩 书法术语。①复制法书的技法。法书上石,沿其笔面的两侧外沿以细线钩出,称为“双钩”,南宋姜夔《续书谱》称:“双钩之法,须得墨晕不出字外,或廓填其内,或朱其背,正肥瘦之本体。”陆游有“妙墨双钩帖”诗句。②一种书写“空心字”的技法。据载:宋代蒲元,尝以双钩字写河上公注《道德经》,笔墨精细,若游丝萦绕,孤烟袅风,连绵不断,或一笔而为数字,分布匀稳,风味有余。③执笔法的指法名称,与“单钩”相对。北宋黄庭坚论书:“凡学字时,先当双钩,用两指相叠,蹙笔压无名指。高提笔,令腕随已意左右。”今以食指与中指上节、中节之间相叠,钩住笔管, 称为“双钩”。 单钩 书法术语。执笔法指法名称.以食指钩笔管与拇指形成钳制状,余指皆垫于笔管后方。因只以一食指主钩,故称“单钩”。与“双钩”相对。唐代韩方明称:“若篆书,则可多用单钩,取其圆直有准。”元代吾丘衍《学古编》亦称:“写篆把笔,只须单钩,即伸中指在下夹衬,方圆平直,无不可意。”清代朱履贞《书学捷要》称:“单钩者食指、中指参差不齐,食指钩向大指,中指钩向名指,此是单钩,”世传北宋苏轼作书用此法,微偃其笔。 枕腕书法术语。写字时把左手掌背平垫于右手腕下,称为“枕腕”。多用于书写小字,也有使用臂搁 (多以竹、木制)等物代替左手垫于腕下的。 悬腕 书法术语。执笔法中的一种。手腕灵活与否对运笔至关重要,肘部不靠桌面,腕凭空悬起,称为“悬腕”。写字仅仅堤腕还不能上下纵横自如地运笔。悬腕能使肩部松开,全身之力由于无所罣碍, 才得集注毫端,点画方能劲健。 回腕法 书法术语,执笔法中的一种。腕掌弯回,手指相对胸前,故称。清代何绍基写字即采用此法,执笔时腕肘高悬,能提能按,然不能左右起倒,有违常人的生理机能,故一般多不采用。 腕平掌竖:书法术语。论述执笔时的腕掌关系。由“指实掌虚”引申而来。近人沈尹默称:“掌不但要虚,还得竖起来。掌能竖起,腕才能平;腕平,肘才能自然而然地悬起,肘腕并起,腕才能够灵活运用。”“竖掌”之说,乃书法界中对执笔法的一种论点。有人认为“竖掌”作书,书壁则可,俯桌 书写,易影响运笔的灵活。 凤眼 书法术语,执笔法的指法名称,握管时,大拇指节骨挺直,里侧呈微凸伏,与内弯的食指构成狭长形的缝隙,因美其名为“凤眼”。大指骨外凸,虎口空圆者称“龙眼”,是另一种执笔法。 执使:书法术语。执笔和用笔的通称,唐代孙过庭《书谱》载:“今撰执使转用之由,执谓浅深长短之类;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明代张绅称,“执谓执笔,使谓运用。”参见“运笔”。 运笔书法术语。指字的点画书写之过程。南宋姜夔《续书谱》称:“大抵执之欲紧,运上欲活,不可以指运笔。当以腕运笔。执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主执。” 提腕书法术语。执笔法中的一种。指手腕不靠桌而提起者。其法以肘着案而虚提手腕,多用以写中等大小的字。由于腕虽提而肘部着案,不能尽全身之力,故为大多数书家所不取。 肘腕法 书法术语。书写时使用肘、腕的方法。北宋周越《古今法令苑》称:肘着案而虚提腕者为提腕,悬在空中者为悬腕。元代陈绎曾称:“枕腕以书小字,提腕以书中字,悬腕以书大字。”郑杓称:“寸以内,法在掌指,寸以外,法兼肘腕。”前人论述肘腕之法不仅强调握笔的右腕,也注重于按纸的左腕,如清代姚配中称:“用左手称翼如之势。”翁方钢称:“今人但知作中须用腕力,而不知右腕之力,须从左腕出。”近人康有为认为:“右腕挺开,则锋正对准,腕悬则肩背力出。左腕挺开贴 案,则气停匀,右腕益虚活。” 按提 书法术语。写字运笔中起落的功作。按,是笔往下顿;提,是笔向上拎,行笔有按提动作,就能保持笔锋居中。清代蒋和称:“顿后必须提,蹲与驻后亦须提。提者将笔提起,减于须之分数及蹲与驻之分数也。”蒋衡谓:“凡转肩钩勒,须提起顿下,然提顿二字相连,捷于影响,少迟,则犯落肩脱节之病。”刘熙载《艺概.书概》称:“凡书要笔笔按,笔笔提。辨按尤当于起笔处,辨提尤当于止笔处。”“书家于提按两字,有相合而无相离。故用笔重处正须飞提,用笔轻处正须实按,始能免 堕、飘二病。”参见“行笔。” 运腕书法术语。用笔的一种技法。由于毛笔性能柔软,因此书写汉字,除要有正确的执笔法,还需要

百年来的简帛发现与简帛学的发展(一)

百年来的简帛发现与简帛学的发展(一) 历经百年沧桑,通过几代学人的艰苦努力,简帛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并蔚为国际显学,受到世界学人的瞩目。 简帛发现层出不穷 据文献记载,我国简帛的发现、整理和研究,可以追溯至2000多年前西汉景帝(前156—141年)末年的孔子故宅壁中经,但采用近代考古的科学方法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发掘、整理和研究,则开端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迄今将近一个世纪。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简帛的发现可谓层出不穷,共出现了两次大发现的高潮:一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二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出土简帛的年代涵盖战国、秦、汉、三国及魏晋。 战国简包括五里牌楚简37枚、仰天湖楚简43枚、杨家湾楚简72枚、长台关楚简229枚、望山楚简22枚、藤店楚简24枚、天星观楚简70枚、九店楚简344枚、随县楚简240多枚、临澧楚简数十枚、包山楚简448枚、秦家咀楚简41枚、石板村楚简4371片、郭店楚简804枚、新蔡楚简1300余枚等。 秦简包括云梦秦简1155枚(另有80枚残片)、天水秦简460枚、龙岗秦简283枚、木牍1方、杨家山秦简75枚、关沮秦汉简500枚、王家台秦简800余枚、周家台秦简389枚、木牍1枚、青川秦牍1枚等。 汉简包括敦煌汉简708枚(或云702枚、704枚)、居延汉简3500余枚、罗布淖尔汉简71枚、武威汉简600余枚、甘谷汉简23枚、银雀山汉简4974枚、武威医简78枚、木牍14方、马王堆汉简900余枚、木枚、定县汉简一批、凤凰山汉简428枚、木牍9方、居延新简近两万枚、罗泊湾汉简十余枚、木牍5枚、阜阳汉简一批、大通汉简400枚、张家山汉简2787枚、胥浦汉简17枚、木牍2方、清水沟汉简一册(27枚)、散简14枚、悬泉置汉简35000余枚(有字者23000余枚)、帛书10件、纸文书10件、墙壁题记1件、尹湾汉简133枚、木椟24方、虎溪山汉简1000余枚、孔家坡汉简785枚等。 三国两晋简包括尼雅、楼兰简牍400余枚、纸文书728件、吐鲁番阿斯塔那晋木简1枚、南昌永外正街晋墓出土木刺5枚、木牍1枚、南昌阳明路三国吴墓出土木刺21枚、木牍2枚、鄂城出土三国吴木刺6枚、马鞍山出土三国木刺14枚、木枚、武威旱滩坡出土东晋木牍5枚、高台晋墓出土木牍1枚、长沙走马楼出土三国吴简10万多枚等。 帛书包括斯坦因在敦煌汉代烽燧遗址中发现的几件帛书、长沙子弹库楚墓发现的“楚缯书”、敦煌马圈湾烽燧遗址出土的帛书1件、长沙马王堆3号墓出土的一大批帛书、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帛书10件等。 简帛的整理与研究硕果累累

简帛书法艺术鉴赏

简帛书法艺术鉴赏 近百年来,地下简帛文献的大量出土,给中国书法史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前所未有的新材料,给现代书家提供了汉唐碑拓所不可比拟的原始墨迹和崭新范本。在研究领域,对中国书法史的认识在不断更新。在创作园地,简帛书法的艺术创作更是异军突起,空前活跃。有鉴于此,我们试将中国历年出土的有代表性的简帛书法名篇按时代先后作一次粗线条的巡礼,以期对当今简帛艺术的研究和创作有所助益。 湖北曾侯乙墓楚简 在中国书法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简帛书法是起源很早但发现和兴盛得很晚的一种特殊载体的书法。它相对于甲骨文书法和金文书法来说,有其特殊的地域性差别。尽管在甲骨、金文中就已经有由简册编连而会意的“典”、“册”等字,但迄今为止,尚没有在商、周遗址中发现过简帛的痕迹。简帛书法的出现,一开始就跟崇尚浪漫、巫风昌盛的荆楚之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楚民族缘起于祝融部落集团,最早族居于淮水流域之荆(今湖北西部的荆山一带),周成王时封熊绎于楚,始有荆楚之名。至楚穆王时(前625-前614年),楚人北上,方显示出不同凡响的进取精神和称雄中原的气概。至楚庄王时,楚人问鼎中原,与齐、秦、晋争夺霸权,先后扩境江南,灭国六十一,拓疆五千里。至楚康王十四年(前546年),在弭兵盟会中夺得霸主的地位,成为春秋时期最为强盛的富强之国。 随着楚国的发展和强盛,孕育于这块山川灵秀、巫风浓郁、夷夏杂糅的神奇土地上的楚文化更是以其神秘浪漫、自由奔放的色彩而形成一支足可以与中原文化相媲美的南方文化的代表。而作为楚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楚系文字,更是从一开始就显示了其独特的风格特征。 如现在所知最早的西周晚期的楚公家钟(前876-前842年)铭文,其形体虽与西周金文并无大异,但其构形风格则大异其趣,不仅粗犷恣肆,野气十足,而且洋溢着自由浪漫的气息,故清人吴大瀓《愙斋集古录》称:“字体奇肆,于此见荆楚雄风。”自此而下,楚系文字从春秋至战国虽经历了从雄肆到秀丽再到圆浑的演变发展,但其中以结体工整修长、线条婉转灵动、富有装饰性的秀丽型风格一直是楚系金文的典型代表,如《王子午鼎铭》(前577-前552年)、《王子申盏》(前505-前489年)等。 春秋时期的楚系金文可以说已是风标独具,自成格局,战国时代,楚系文字更以其大量的简帛墨迹丰富了中国书法史发展演变的资料,其中,湖北省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楚简就是现在所知最早的楚简墨迹之一。 曾侯乙墓发掘于1978年,该墓出土了包括曾侯乙编钟在内的青铜器、漆器等珍贵文物7000余件,现均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这里所说的部分楚简原件也在陈列之中,它们虽然没有曾侯乙编钟那样庞大和引人注目,但在中国书法史中的特殊地位却实在不应该小觑。 曾侯乙墓出土的竹简共有240余枚。简长72-75厘米不等,宽1厘米左右,每简的字数27个上下。内容主要是记载葬仪用的车马与兵甲,是战国时代常见的遣策文字。在这种特殊的载体上,我们既能感觉到楚系金文的传承,又能领略到楚简文字的神韵。细观其笔墨运动,可以看到,其用笔大都方起尖收,笔力爽劲而锋利,线条多呈上拱右耸之势,刚劲而富有变化,如横画沉稳上挑下擫,竖画笔立悬针,撇捺露锋而坚挺,字形纵长,笔致跳动而有节奏,具有一种很爽朗遒健的书法风格。

书法知识100题

书法知识100题 1. 最早把书法作为一种专门学科,纳入艺术和技能之列,开创书法教学先例的朝代是周代。 2. 周朝建立初期,便将书法列为“六艺”之一。所谓“六艺”,就是古时所称的“礼、乐、射、御、书、数”,并用六艺为启蒙学童以及教养国子的主要课程,是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 3. 十九世纪末叶,在河南安阳县小屯村(殷商故都遗址)发掘出许多龟甲和兽骨,上面刻有文字,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 4. “楷书”又叫-真书。经过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逐步发展完善,一直沿用至今。平时人们常说的“魏碑”和“唐碑”都属于-----楷书----范畴 5. 在中国书法史上,楷书、隶书、篆书、行书、草书等书体出现的时间是不同的,根据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该是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6.临池是学习书法的别称,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基本方法。

7. 硬笔书法是以硬笔(钢笔、圆珠笔、签字笔、铅笔、书法笔、记号笔等)为书写工具,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线条书写和造型艺术。 8. 硬笔行书,俗称连笔字,除书写工具不同外,和毛笔行书一样,实质上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 9. 行书书写时,笔画省简不多,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叫做行楷;省简较多,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则称为行草或草行。 10. 行书是楷书的草化,“行者,流行或行走之意”,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一个行字。 11. 行书以其变化灵活的笔画、结体和布局,给人以流动潇洒之感,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12. 书法之妙,全在运笔。写毛笔字,执笔在指,运笔在腕;写硬笔字,执笔在指,运笔也在指。 13. 行书的运笔较为迅速,各笔画之间讲究相互呼应,这就出现了细若游丝、若断若连的痕迹,即所谓的牵丝。

先秦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艺术地位

先秦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艺术地位 moonffy 摘要:为中国书法艺术奠定坚实基础的先秦书法,主要为古文字书法,主要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竹木简帛墨迹四个部分。先秦时代,文字从应用性走向艺术性。这时的书法与文字的变革紧密联系着,它从稚拙阶段渐趋完美,从而奠定了在中国书法史上的特殊地位。 关键字:先秦书法艺术基础古文字 书法的产生和发展与汉字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没有汉字,也就不可能有中国书法艺术。汉字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且也是世界上使用历史最长久的文字。我国历史上广泛流传着汉字是仓颉所造的说法显然是不科学的。鲁迅先生说:“文字在人民间萌芽。”又说:“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儿,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了,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①我们认为,汉字产生的确切年代虽然不能断定,但从我国先后出土的地下文物考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晚期,距今有大约六千多年了。1921年,在陕西西安半坡村出土的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上便刻画了一些符号。著名书法家、古文字学家郭沫若先生说:“彩陶上的那些刻画记号,可以肯定的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1974年在山东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陶器上发现的四个象形符号。王志俊先生在其著作《关中地区仰韶文化刻符概述》②中就明确指出:“仰韶刻符和商代甲骨文、金文是一脉相承的,甲骨文、金文是仰韶文化的发展。” 一.甲骨文是中国书法史上光辉的第一页 甲骨文是指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时代为殷商和西周,主要为殷商时期。甲骨文在实用的同时,也具备了艺术的特质。从甲骨文的形体看,它已包含了均衡、对称、和谐、统一等形式美的要素;从其作品看,书法艺术的用笔、结字、章法、风格等均已具备,甲骨文的章法或整齐或错落,结体或规则或随意,线条或纤弱或刚劲,这除了所使用的工具材料的客观限定之外,不能否认其主观审美趣味和"书法意识"。甲骨文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中国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系统。(图1-1至图1-3)。 图1-1 图1-2 图1-3 甲骨文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瘦硬挺拔的细笔道甲骨文;一类是浑厚雄伟的粗笔道甲骨文。总体观之,甲骨文字形大小参差不齐、悬殊较大;字形有繁简、有正反;异体现象普遍存在。章法上有左行、右行两种,注重行款的布局,正如郭沫若先生在《殷商粹编》中所说:“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厚人神往……而行之疏密,字之结构,回环照应,井井有条……足知存世契文,实一代法书。”甲骨文给现代书法的学习和创新以颇多有益的启示。至少在商代后期,甲骨书法确立了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章法模式,至20世纪50年代一直如此,当代的书法作品仍然保留这种形式,对后世影响至

《简帛研究》格式规范

附録:?簡帛研究?文稿技術規範 ?簡帛研究?文稿技術規範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適當調整?從?簡帛研究二〇一四?輯開始執行?敬請同仁垂注? 一二作者投稿?敬請惠寄打印稿或電子稿(WORD+PDF文檔)?文稿務請達到齊(内容提要二關鍵詞二正文二注釋均完整無缺)二清(整齊清晰)二定(係作者定稿)? 二二文稿全文繁體横排(如果需要保留格式?個别簡文可豎排)?標題下標出作者工作單位二姓名?如果是國外學者?請在工作單位前添加國别?并加 [] ?如[韓]?内容提要300字以内?關鍵詞3 5個? 三二文内分層或小節的標題數字順序依次是:一二?二二?三二?四二 ?(一)?(二)?(三)? (四) ?1.?2.?3.?4. ?(1)?(2)?(3)?(4) ?文内一級標題漢字數碼后用頓號?後 出標題題文?文内二級二四級標題後緊接標題?三級標題阿拉伯數字後加 . ?如:一二名籍的格式 (一)物價波動狀况與换算失誤 1.臨潼銀鋌與安邑分司 (1)婺源縣的事例 四二爲突出引文的重要而另立段落者?引文第1行起首空4格?從第2行起?每行之首均空2格?引文的首尾不加引號?引文的注釋號標在引文最後標點之後? 五二系統在默認狀態下不能處理録入的文字?請造字或以圖片形式插入正文? 六二關於數字的用法: (一)數字用法以國家技術監督局1995年12月公布的?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爲基 本依據?并考慮到本專業的特殊性? (二)如下情形使用阿拉伯數字: 1.作者的一般性叙述?如: 漢武帝實行鹽鐵官營?在全國40個郡國中設立鐵官49處? 2.公曆世紀二年代二年二月二日?如: 1922年12月初?顧頡剛到商務印書館編譯所任專任編輯? 3.公制的度量衡單位計數與計量?包括正負數二分數二小數二約數和百分比?各種物理量360

书法的由来

书法的由来 书法,是世界上少数几种文字所有的艺术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文书法等。其中“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书法的演变 人类三大文明:文字,城市,金属冶金工具。 1、秦朝----隶书。方向----简化,交换信息。距今天已经2200年了。 2、在20世纪后期----柯体。柯体——柯猎奇的质变汉字文化艺术。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草书和行书、楷书至今通用)。从象形文字到甲骨文,商周、春秋还有汉代的简帛朱墨手迹,唐楷的法度,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清代的碑帖之争等书法演进。 基本解释:从字义解,书法指书写的方法。生活中,书法一词另具备以下含义。第一,某幅书写作品的代称或者所有书写作品的统称;第二,一种艺术类别,一般指书写汉字的艺术。中国之画与书法为缘,而多含文学之趣味。 书法的引证 1. 古代史官修史,对材料处理、史事评论、人物褒贬,各有原则、体例,谓之“书法”。《左传·宣公二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唐刘知几《史通·惑经》:“故知当时史臣各怀直笔,斯则有犯必死,书法无舍者矣。”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四:“《论语》书法之严,即《春秋》书法也。”明刘基《春秋明经·郑伐许郑伯伐许》:“盖与郑伐许、郑伯伐许之书法同矣。” 2. 文字的书写艺术。亦指书法作品。《南齐书·周颙传》:“少从外氏车骑将军臧质家得卫恒散隶书法,学之甚工。”宋钱愐《钱氏私志》:“元章书法之妙,今日可谓第一。”《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作诗的从古也没有这好的。又且书法绝妙,天下没有第三个。”周扬《在中国书法家第一次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书法作为一门中国独特的艺术,我们应该重视它。” 3. 指汉字形体。清叶名沣《桥西杂记·壹贰叁肆等字》:“至如秦汉碑,惟一二三书法不同。” 4. 措辞方式。吕叔湘《标点琐议》:“《通鉴》书法,‘夜’一字为句,必有所承。上文未说何日之事,‘夜’字连下读,‘夜’字点断,意为‘到了那天夜里’;‘夜’字不断,意为‘趁夜里’。” 详细解释 1、我国古代史官修史,对材料处理、史事评论、人物褒贬,各有原则、体例,谓之“书法”。《左传·宣公二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唐刘知几《史通·惑经》:“故知当时史臣各怀直笔,斯则有犯必死,书法无舍者矣。”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四:“《论语》书法之严,即《春秋》书法也。”明刘基《春秋明经·郑伐许郑伯伐许》:“盖与郑伐许、郑伯伐许之书法同矣。” 2、文字的书写艺术,即书法作品。《南齐书·周颙传》:“少从外氏车骑将军臧质家得卫恒散隶书法,学之甚工。”宋钱勉《钱氏私志》:“元章书法之妙,今日可谓第一。”《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作诗的从古也没有这好的。又且书法绝妙,天下没有第三个。”周扬《在中国书法家第一次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书法作为一门中国独特书法之泰山石刻图片(26张)的艺术,我们应该重视它。”

书法知识要点

书法知识要点 一、判断题 1.最早把书法作为一种专门学科,纳入艺术和技能之列,开创书法教学先例的朝代是周代。 (答案:√) 2.在书法中,楷、行、草、隶、篆等书体根据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篆、隶、草、行、楷。 (答案:×,正确顺序应为篆、隶、草、楷、行) 3.我国汉代的代表性书法是汉隶。 (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 4.下列词语中,哪一个是学习书法的别称() A.临摹 B.临帖 C.临池 D.临渊 (答案:C) 5.请勾出与书法无关的成语() A.颜筋柳骨 B.文如其人 C.笔走龙蛇

D.铁画银钩 E.蚕头燕尾 (答案:B) 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魏国书法家钟繇作品的是() A.《宣示表》B.《力命表》 C.《荐季直表》D.《丧乱贴》 (答案为D,《丧乱贴》为王羲之名作。) 7.下列选项中,哪一位被称为“唐初四大家”() A.李世民B.薛稷C.房玄龄D.魏征 (答案为B,其余三位都更以政治闻名。) 8.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宋四家”的作品() A.《前赤壁赋》B.《苕溪帖》 C.《松风阁》D.《自叙帖》 (答案为D,《自叙帖》是怀素的作品。A项为苏轼作品,B项为米芾作品,C项为黄庭坚作品。)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书信体行文上款敬词() A.雅鉴B.惠正C.顿首D.大雅

(答案为C,“顿首”为下款敬词。) 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三希堂法帖”() A.《快雪时晴帖》B.《中秋帖》C.《伯远帖》D.《九成宫醴泉帖》 (答案为D。) 三、连线题 11.请将下列古代书法家和他们的代表作连接起来: ①卫夫人a《自叙帖》 ②怀素b《名姬帖》 ③张旭c《自书诗》 ④祝枝山d《古诗四帖》 (答案:①—b,②—a,③—d,④—c。) 12.请连接古人对楷书、行书、草书三种字体动静程度的比喻: ①楷书如a飞 ②行书如b走 ③草书如c立

楚系简帛_心部字族_与先民的思维观念意识_雷黎明 (1)

[摘要]楚系简帛“心部字族”指存现于楚地出土简帛文献中所有以“心”为形符的字。这类字所从“心”符形 体基本相同,位置较为固定,有刻意存现“心”符的倾向;与战国前甲骨文、金文相比,其不重复单字量迅速增加。这类字字义量丰富,通假义占比较大,虚词义极为稀少,且存在文献类型差异。它们的存现及表义情况反映出楚地先民的自我认识已高度深入,心理情感在急遽丰富,主观观照情态行为,品评人、物趋于精微及大力宣扬心性文化等思维观念意识。 [关键词]楚系简帛;心部字族;存现;表义;文化[DOI 编号]10.14180/https://www.doczj.com/doc/bc4962589.html,ki.1004-0544.2017.05.010[中图分类号]H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7)05-0057-06 楚系简帛“心部字族”与先民的思维观念意识 基金项目: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骨干项目(SKGG14001)。 作者简介:雷黎明(1978-),男,甘肃通渭人,文学博士,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 先民们认为,“心”乃思维之器官,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是在“心”的支配下进行的。这种观念在文字这种特殊的文化载体中也有体现,特别是以“心”为形符的字,它们表达的语义更是先民思维意识的直接反映。因而,我们可以通过文字,主要是“心部字”来探讨先民的思维意识。这种研究早已开启,除散见于相关论著针对个别“心部字”的探究外,系统研究也已出现。罗志翔先生《〈说文〉“心部字”研究及溯源》[1]按意义对《说文》“心部字”进行了分类、溯源,分析了战国、金文、甲骨文中的“心部字”,还分析了战国“心部字”繁盛的原因,进而探讨了古人思想和心理的变化历程;林源先生《〈说文解字〉心部字研究》[2]将语义场理论与隐喻学理论应用于对文字本义的推源考证,将全部《说文》“心部字”系联成一个意义体系,通过分类分组考证了“心部字”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这些系统研究主要以《说文》所收“心部字”为依据,通过推源“心部字”的本义来探究先民的思维心理,较为充分。 然而,这些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1)研究范围基本限定于《说文》。罗文虽将研究范围扩充到战国文字、 金文和甲骨文,但成文较早,近出古文字材料未及收录。(2)研究对象限定为“心部字”。尽管有些字从“心”,但《说文》归入他部,因而未作为研究对象。(3)意义范畴局限于本义。固然,“心部字”的本义能够反映先民的思维心理,但其他字义或许更是先民思维意识的具体化,不宜缺失。 鉴于上述既有研究的局限,本文拟以《楚文字数字化处理系统》[3]及其升级版为平台,充分吸收学界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全面清理楚系简帛文献所见“心部字族”,从历时断代的视角探讨它们的存现及表义特征,进而探究战国楚地先民的思维意识。本文所指“心部字族”是指楚系简帛文献中一切以“心”为形符的字,包括归入《说文》“心部”的字、本以“心”为形符而归入《说文》他部的字,以“心”为形符而《说文》未收的字以及本从其他形符而楚系简帛改以“心”为形符的字等。 本文用来清理“心部字族”的楚系简帛材料包括长沙仰天湖楚墓竹简、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信阳楚墓竹简、曾侯乙墓竹简、包山楚简、望山楚简、长沙五里牌楚墓竹简、郭店楚墓竹简、九店楚简、新蔡楚墓竹简、上 □雷黎明1,2 (1.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甘肃兰州730070;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北京100732)057/

书法知识小技能 书法的做旧技巧

书法知识小技能书法的做旧技巧 传统做旧法: (一) 原料 1:颜料,如:藤黄、花青、赭石、槐黄、栀子黄、橡碗子、土黄、红茶、徽墨、朱砂、糖色等。 2:胶,为了保证染制纸张的质量,一定要配制浓淡相宜、合乎需要的胶水。胶水的作用是添加在染色水中,使染色水色度均匀,颜色与水融合为一体,这样染成的纸张便上下一色,不致发花。 胶水是一种粘性物质,大体分为动物胶和植物胶两种。动物胶是用动物的皮、角、骨等制成,品种有牛皮胶、鹿胶、骨胶等,植物胶是用植物粘液制成,品种有树胶、石花菜胶等。 3:白矾、排笔、晾杆、搪瓷盆等 (二) 染汁的具体制作方法 以古铜色的仿古纸为例 方法一:可以直接把橡碗子(北方可用栗子壳代替)放在水里煮,使其中颜色充分释放,在煮的时候,还要在水中兑上1-2%的胶水,然后用一大盆,上面放罗筛,将煮好的染汁倒入盆内筛出。趁热进行染纸。 方法二:槐黄、栀子放在清水中煮开,兑上胶水,煮透后过滤使用。 方法三:红茶、糖色加白矾烧煮出色,滤茶加胶制成染汁。 方法四:国画颜料、墨汁调汁等。 (三) 操作方法 把要染的纸三四张为一沓,平放在工作台上,用排笔沾染汁往纸上刷,刷色时要由浅到

深,一层一层的加深,排笔要顺着纸纹一笔接一笔刷,刷好后,晾在晾杆上,半干时分成一张一张的,最后压平备用。 染大张纸,可用特制染槽,将染汁倒入,进行拉染。 (四) 注意事项 调制染汁时,必须注意染汁的颜色须一次调成,宁可一次多调些,以免缺后补,因为重新调制的染汁,颜色往往不同于前次。 由于受水质、气候等不确定因素限制,很难规定出一固定的比例来,所以就必须通过试色来测定。直到配出合适的颜色为止。 古人的作旧法: 染纸之法,据说是西晋葛洪(281-341)发明的。他在研究中发现黄叶有杀虫卵的功效,于是就试验用黄叶汁浸染麻纸,由此试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张用天然染料染成且不遭虫蛀的加工纸,史称“黄麻纸”。这种纸外观呈黄或淡黄色,后来被广泛应用。 黄叶染纸古称“入潢”。方法是:先将黄叶内皮切开,放在水里浸出原汁。把剩下的渣子取出捣碎,加水煮沸,装入布袋,挤出黄汁。复将残渣再捣烂,再煮、挤压。如此三次处理,随即将几次的染汁汇合,染纸。 用过夜的茶叶水(最好不要用清茶),里边加上一些酱油,或者点上一点点的墨汁,以保证茶叶水的色度和深度。然后用刷子在宣纸上刷匀,想要特殊的斑点的效果,刷过制作过的茶叶水之后,抓把盐撒在上边,待干了以后,效果即在眼前! 网友做旧法: 一:1、先将作品托于一较厚的纸张上,待半干时用棕刷用力刷,使字口出现少量墨痕。 2、用黄柏、皂角煮水刷作品多遍。可以洗掉浮墨,作品变的黄中带黑,黄柏可以防止虫蛀。

感悟中国书法艺术之魅力

感悟中国书法艺术之魅力 引子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生活和斗争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在人类文化宝库中极其丰富的、独具特色而灿烂的文化遗产。 1、请同学们举例说明,我国有哪些优秀的民族艺术形式? 传统的年画、国画、壁画、面具、织绣、剪纸、玩具、皮影、民族服饰、脸谱、印染、陶瓷、木雕、书法等,而是民族艺术形式。 2、你了解书法发展的历史吗? 几千年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汉语的书面化工具-汉字 我们中华民族保存了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 六书之说 这种拟物和拟人化行为的思想依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本质的出发点——天人合一。 甲骨文、金文、石刻文 “使民知神奸”,故是一种宗教祭祀的礼器。金文也被称为钟鼎文、彝器文、吉金文。和青铜器一起铸 ,尤以《司母戊鼎》、《散氏盘》、《毛公鼎》最为着名,艺术成就也高。 传说中最早的石刻是夏朝时的《峋嵝碑》,但周宣王的岐阳石鼓于公元七世纪被人 发现,后代书家共称“古妙” 秦代的六处经功刻石,将石刻艺术推向新的高度。现存绎山、泰山、琅琊、会稽四种,清 杨守敬称:“” 两汉书法艺术 “神品”。于此同时蔡邕的《嘉平石经》达到了恢复古隶、胎息楷则的要求。而碑刻是体现时代度与韵的最主要的艺术形式,康有为将其分为八类,认为“至于隶法,体气益多”,中以《封龙山》、《西狭颂》、《孔宙》、《乙瑛》、《史晨》、《张迁》、《曹全》诸碑尤为后人称道仿效。可以说,每碑各出一奇,莫

“盟书”更具有时代特点。 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 、《宣示表》等成了雄视百代的珍品,他与卫觊分庭抗礼,形成南北两派书风。 晋时玄风大炽,谈玄论道、风流倜傥为时代之风气,在生活处事上倡导“雅量”、 “品目”“父子争胜,兄弟竞爽”,南朝缣素流传,简牍为多。 二王(王羲之、王献之) 的“洛神赋”字法端劲,乃书家所难,所创“破体”与“一笔书”为书法史一大贡献。加以陆(机)、卫(瓘)、索(靖)、王(导)、谢(安)、郗(鉴)、庾(亮)等书法世家之烘托,南派书法光炳千秋。南朝宋之羊欣、齐之王僧虔、梁之萧之云、陈之智永皆步其后尘。 北朝重厚葬,褒扬先世、显露家业、佞佛造像、刻石为多。余如北碑南贴、北 如论南北两派之代表作,则是南梁《瘗鹤铭》、北魏《郑文公碑》,可谓南北双星。北派书写者多为庶人,书不具名,故书法史称北魏书法为民间书法,若以名而论,当推郑道昭父子为一时冠冕,被誉为“书中之圣”、北派王右军。 隋唐五代书法艺术 新规范。初唐以欧、虞、褚、

马王堆简帛(合阴阳)

马王堆简帛(合阴阳) 合阴阳凡将合阴阳之方,握手,出腕阳,揗肘房,抵腋旁,上纲,抵领乡,揗拯匡,覆周环,下缺盆,过醴津,陵勃海,上恒山,入玄门,御交筋,上欱精神,乃能久视而与天地侔存。交筋者,玄门中交脉也,为得操揗之,使体皆乐痒,悦怿以好。虽欲勿为,作相呴相抱,以恣戏道。戏道:一曰气上面热,徐呴;二曰乳坚鼻汗,徐抱;三曰舌薄而滑,徐屯;四曰下液股湿,徐操;五曰嗌干咽唾,徐撼,此谓五欲之征。征备乃上,上揕而勿内,以致其气。气至,深内而上撅之,以抒其热,因复下反之,毋使其气歇,而女乃大竭。然后热十动,接十节,杂十修。接形已没,遂气宗门,乃观八动,听五音,察十已之征。十动:始十,次廿、卅、、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十、百,出入而毋泻。一动毋泻,耳目聪明,再而音声章,三而皮革光,四而脊胁强,五而尻髀壮,六而水道行,七而至坚以强,八而腠理光,九而通神明,十而为身常,此谓十动。十节:一曰虎游,二曰蝉附,三曰尺蠖,四曰囷角,五曰蝗磔,六曰猿踞,七曰蟾诸,八曰兔骛,九曰蜻蛉,十曰鱼嘬。十修:一曰上之,二曰下之,三曰左之,四曰右之,五曰疾之,六曰徐之,七曰希之,八曰数之,九曰浅之,十曰深之。八动:一曰接手,二曰伸肘,三曰直踵,四曰侧钩,五曰上钩,六

曰交股,七曰平踊,八曰振动。夫接手者,欲腹之傅也;伸肘者,欲上之摩且距也;直踵者,深不及也;侧钩者,旁欲摩也;上钩者,欲下摩也;交股者,刺太过也;平踊者,欲浅也;振动者,欲人久持之也。瘛息者,内急也;喘息,至美也;累哀者,玉策入而痒乃始也;吙者,盐甘甚也,啮者,身振动,欲人之久也。昏者,男之精壮;早者,女之精积。吾精以养女精,前脉皆动,皮肤气血皆作,故能发闭通塞,中府受输而盈。十已之征:一已而清出,再已而臭如燔骨,三已而燥,四已而膏,五已而芗,六已而滑,七已而,八已而脂,九已而胶,十已而,已复滑,清复出,是谓大卒。大卒之征,鼻汗唇白,手足皆作,尻不傅席,起而去,成死为薄。当此之时,中极气张,精神入藏,乃生神明。

有关中国古代简帛图书的检索方案

有关中国古代简帛图书的检索方案 一、分析课题 简帛是纸发明之前我国文献的主要载体,对其出土与文献的介绍等方面的内容,检索将围绕此类内容选择合适的工具书和数据库. 二、检索工具和检索方法 (一)纸型工具书 1.《文史工具书概述》 检得简帛见于《文史工具书概述》第45页. 2.《中国简牍集成》 3.《中国简帛书籍史》 4.《楚系简帛释例》 5.《简帛》 (二)互联网搜索引擎 1.百度 以“简帛”为检索词检索,检得百度百科中只有研究简帛的图书信息 2.谷歌 以同样的检索词检索,得到的仍是以百度为准. 3.维基百度 以“简帛”为检索词,有更多关于简帛的信息. (三)网络数据库 1.江苏教育学院图书馆 2.超星数字图书馆 以“简帛”+“书名”+“全部联合检索”,共检得16种图书,其中《简帛: 发现与研究》, 《楚汉简帛书典》等对本课题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3.OPAC系统 以“简帛”+“所有字段”+“中文文献”联合检索,共检得203条结果 4.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以“简帛”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论文数据库,中国优 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联合检索2000-2012年间的数据,共得到236条 记录. 三、检索结果分析 简帛是自殷商迄魏晋长时期的书写材料,之后才被纸取代.自1901年开始各地发现简帛,利用一些纸型文献能够查看到最透彻的简帛研究. 互联网搜索的结果,搜索的不多,维基百科里的信息或更多,并且相对全面,所以可以以维基百科的结果为准,但仍需不断改善,更新. 本校图书馆有关简帛的书更寥寥无几,可以到南京图书馆,或北京图书馆去翻阅. 本课题目的在于写介绍简帛图书的文章,算是一般性的学术研究,因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中的内容还是会用到的.

各大高校书法专业培养方案

曲阜师范大学培养方案 书法学:设书法、篆刻、现代刻字三个培养方向。 书法方向:全面系统地掌握书法及相关文化知识,具有应用五种书体进行创作的能力和书法 理论研究能力及书法教学能力。 篆刻方向:侧重培养具有从事篆刻创作、研究能力,具有书法创作所需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的 实用性美术人才。 刻字方向:在全面学习书法理论和技法知识的同时,重点掌握现代刻字艺术的创作,提高审美欣赏能力。 主干课程: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的技法与理论、篆刻学、现代刻字、书法史论、文 艺美学、中国画基础、文献学、古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诗词格律等。 就业前景:毕业生既可在大中专院校、中小学从事书法教学、研究,又可从事汉语言文学教 学研究,也可在文化部门、新闻媒体等单位从事书法创作、编辑和评论等工作。 学科优势:学科设置较早、专业方向齐全、招生范围广、教学设施齐备、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突出、就业多元发展。在书法教学中,书艺与书学并重,相互促发。学生既受到系统的技巧训练,也系统学习书法理论,具备一定的书法研究、创作能力。 临沂大学书法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 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书法学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团体合作的能力,能够在教育、经济等各级各类企事业及管理部门从事书法教育、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书画策展等相 关领域的工作,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德)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遵纪守法的品质,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 (智)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书法学的基础理论与业务知识。主要通过通识课程、大类课程、专业课程、个性课程四个层次的课程完成,还要进行实践能力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的科研和业务实践能力。本专业设书法和艺术策展两个方向模块,学生可任选其一修读课程。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 掌握书法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2. 掌握中国书法理论和楷书、行书、隶书、篆书、篆刻等业务知识与技能; 3. 具有调查研究和社会活动能力; 4. 了解书法创作和艺术策展的相关政策法规; 5. 了解中外书法工作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中外书法与艺术策展的新理念与技术,具有从事书法教学和创作的高级技能; 6. 强化专业精神,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体)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 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要求。 (美)具有较强的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聊城大学 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正确的世界观、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具有较高的

楚文化艺术

楚文化艺术 楚,既是国名,又是族名。楚人认为颛顼帝高阳氏是他们的先祖,老童、祝融是远祖,鬻熊是始祖。西周初年熊绎被封为楚国国君,公元前223年楚为秦国所灭,立国约八百年。楚文化是长江流域的古老文化,从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5年)开始发展,到战国(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早中期渐渐繁荣,战国末期,楚国衰败。楚国艺术发展的时间大概是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将近500年的时间和历史。 楚国青铜器是中国青铜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楚国拥有大冶铜绿山等铜矿,在开采、冶铸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矛出土于楚墓。 考古发现证实,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丝织技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楚国丝织刺绣品种类繁多纹样精美,色彩鲜艳,纹样图案以珍禽异兽为主,龙凤形象最为丰富,姿态优美舒展,气势恢宏,极具神秘意味。 楚国习俗与中原诸国不同,楚人崇巫信鬼,以歌乐鼓舞取悦诸神。多彩多姿的凤鸟龙蛇构成楚器的装饰主题。 楚国在哲学、文学和艺术上,都达到了先秦时期精神文明的顶峰。以老子、庄子哲学思想为代表的哲学,是构筑中华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涵;以屈原诗歌、庄子散文为代表的楚文学,是中国文学浪漫主义之源头。楚人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在众多艺术门类上都取得了光辉的成就,在音乐、舞蹈、绘画与雕刻等方面的造诣尤为出色(《楚文化展》)。 一、代表楚文化艺术的重要考古发现: 1、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通长55.7厘米,1965年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

2、吴王夫差矛(春秋晚期),通长29.5厘米,1983年江陵马山5号墓出土。 3、车马出行图(战国),通长87.4厘米,宽5.2厘米,1986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 4、嵌地几何云纹铜敦(战国),高22.8厘米,口径17.5厘米,1974年秭归斑鸠窝出土。 5、人骑骆驼灯(战国),高19.2厘米,灯盘径8.9厘米,1965年江陵望山2号墓出土。 6、彩绘木雕小座屏(战国),通长51.8厘米,高15厘米、屏宽3厘米、座宽12厘米,1965年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 代表楚文化艺术的考古发现还有长沙陈家大山出土的龙凤妇女图和子弹库出土的男子御龙图;故楚郢都现江陵一带出土的彩绘鸳鸯豆、木雕镇墓兽、虎座立凤、辟邪等;荆门的兵太岁同戈;河南淅川县楚国贵族墓地出土的王子午升鼎、我国迄今发现的用失蜡法铸造的最早的青铜器云纹铜禁;直至西汉仍广泛流行的楚式山字镜。楚国青铜器、漆器、丝织品的种类繁多、工艺精美,可谓熠熠生辉,中原列国望尘莫及。 二、楚文化艺术的研究 20世纪20年代以前人们只知道楚文化是南方文化的表率,对物质形态的楚文化还一无所知,安徽出土的一些楚式镜,曾被误认作秦式镜或淮式镜。 楚地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巫术宗教的信奉、图腾崇拜的遗风,楚人尊凤而贱虎,在楚艺术中凤永远是主角。楚墓中常见的虎座鸟架鼓。鼓架以凤、虎为造型,虎混沌敦厚,匍匐负重,凤高大俊拔,引吭高歌;虎鸟对比,见出凤鸟的图腾意义。凤的造型夸张、整合,绝非自然界客观模仿,造型无中生有,分解、异化和重组,设计语言独具特色,显现出楚人在艺术发端时期不同凡响的创造力和观察力。“集壮、美、奇于一身”(张正明《楚文化是史》)正是楚文化鼎盛期的象征,其创造意匠不在表现某个具体动物,而在表现由若干生命力喷发

书法的演变历史

书法的演变历史 【题扇诗】美丽 身闲尽日斟诗酒,醉后犹吟梦底思。 乘兴交游归去晚,赏花谈笑不觉迟。 云烟落纸淋漓雨,霁月光风契阔时。 遣散人间千古恨,就君笔下意殊奇!明吴承恩《扇面七言律诗》 古风八雅:琴棋书画,诗酒花茶。 今天说说书,本文主要整理一下从古到今的书法的演变,和部分名家的代表作品。图文有点长,喜欢的可先收藏。 中国的书法艺术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标志的民族符号,它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并具有审美惯性的艺术形式。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中国书法一直散发着东方艺术之美,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 浏览历代书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

态”。在技法上讲究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墨法、章法等,与中国传统绘画、篆刻关系密切。 关于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000、6000年左右中国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创造了文字。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来有三大类型,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 汉字是由表形文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 现在简明扼要的介绍一下书法的演变历史。 一、商至西汉 1、甲骨文 现存中国最古的文字。刻在甲骨上,先用于卜辞。是对未来事情结果的占卜,盛于殷商。其章法大小不一,方圆多异,长扁随形,错落多姿而又和谐统一。商代《大型涂朱牛骨刻辞》 2、金文 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

3、石刻文 石刻文产生于周代,兴盛于秦代。东周时期秦国刻石文字。在10块花岗岩质的鼓形石上各刻四言诗一首,内容歌咏秦国君狩猎情况,故又称猎碣。 4、简帛墨迹 秦代开创书法先河。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著名书法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由于李斯之小篆,篆法苛刻,书写不便,于是隶书出现了。 书法艺术最重真迹,但秦汉以前的书法中的真迹,一般只有在简、帛、盟书中才能见到。 二、东汉 汉代书法分为两大表现形式,一为主流系统的汉石刻;一为次流系统的瓦当玺印文和简帛盟书墨迹。“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是汉隶成熟的标记。东汉曹全碑 汉代书法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汉隶书家,以蔡邕为代表。一类是草书家,以杜度、崔瑗、张芝为代表,张芝创立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