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二三四试题精选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二三四试题精选

必修二专题二三四2012年高考试题

1.(2012·安徽文综卷·16)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2.(2012·江苏单科·5)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

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

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③“师夷长技”思

想的具体实践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3.(2012·全国大纲卷·16)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

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

A.曾国藩B.李鸿章C.张之洞D.袁世凯

4.(2012·上海单科卷·17)19世纪80年代的上海诞生了一批由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这些企业集中在A.石油化工业B.冶金采矿业C.机器制造业D.轻工纺织业

5.(2012·全国课标卷·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6.(2012·海南单科卷·16)一篇发表于1941年题为《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的文章,包括五个主要部分:(一)农产商品化的加速,(二)纯封建制渐归消灭,(三)高利贷制变本加厉,(四)地权集中、农民离散,(五)劳力锐减、熟荒骤增。可以看出该文的主线是

A.生产关系的变革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D.金融资本的发展

7.(2012·上海单科卷·19)根据右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64至1895年中国

A.国库白银储备B.领水外轮吨位C.铁路里程数D.茶叶出口额

8.(2012·全国大纲卷·17)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9.(2012·江苏单科·8)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未也,且去健全甚远。……是何故乎?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

A.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B.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

C.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D.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

介绍信

兹有本校胡世厚同志因返里事去

河南洛阳,携带通用粮票20斤,希沿

途军警查验放行是荷。

此致敬礼(限2月5日作废)

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印章)

1963年1月10日 10.(2012·浙江文综卷·18)右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猛

C .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 .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11.(2012·江苏单科·6)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

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

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

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

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A .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 .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 .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 .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12.(2012·浙江文综·19)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护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上述场景出现在

A .抗日战争时期

B .解放战争时期

C .抗美援朝时期

D .大跃进时期 13.(2012·天津文综·4)右图介绍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A .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 B .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 .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 D .国家工作人遵纪守法 14.(2012·全国课标卷·32)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

口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A .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 .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 .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 .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15.(2012·海南单科卷·24)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A .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 .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 .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 .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16.(2012·海南单科卷·25)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其直接目的是

A .减轻市场供应压力

B .制止单位铺张浪费

C .节约经费发展生产

D .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17.(2012·上海单科卷·28)档案资料显示,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人口每年增长都在千万以上。可是1960年人口出现负增长,减少了1000万。影响这一变化的政治因素是

A .三大改造

B .中苏关系

C .文化大革命

D .“三面红旗”

18.(2012·安徽文综卷·18)表2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表2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消费水平农村8.9% 城镇4.5%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19.(2012·全国大纲卷·19)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20.(2012·全国课标卷·33)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21.(2012·江苏单科·11)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22.(2012·江苏单科·20)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评说世事。右图是2000年出现的新闻漫画《最后的贵族》。该漫画反映了

A.中国加入WTO与国内企业的长远利益相违背

B.中国申请加入WTO旨在打破某些企业的垄断

C.加入WTO后中国一些企业有望增强垄断地位

D.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将面临激烈竞争与挑战

23.(2012·浙江文综卷·17)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

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

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24.(2012·四川文综卷·16)1912年6月出版的小学教材《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介绍了两个月前泰塔尼克号邮轮遇险事件(图6)。这反映出①教材编撰者关注国际时事

②教材编撰者倡导人性向上

③民国初期公民教育成就显著

④民国初期妇女地位显著提高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5.(2012·四川文综卷·17)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

坚持有一份材料说一份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表

2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

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表2

类别成都(%)北京(%)

衣食住行68 23

书籍教育23 32

娱乐享受9 45

A.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部平衡

C.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

1-10 DABDA ABAAB 11-20 DCBDA ADBDA 21-25CDCAC

26.(2012·福建文综卷·38)(37分)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也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材料三1952年一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图14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材料四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

——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8分)

(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8分)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15分)

(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6分)

【答案】(1)主张:教育救国。意义: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是进步的爱国的。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此类救国主张无法实现。(2)背景:三大战役胜利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内涵:解放全中国;开展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建设。

(3)变化:总体上是增长的。50年代持续增长;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60年代中期恢复。

主要原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一五”计划完成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等;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原因: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建设经验;任务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4)关系:在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各种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的成功的重要保障。27.(2012·四川文综卷·37)(32分)公司来了,世界变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限责任公司是近代最伟大的发明。少了经,就是蒸汽机和电力的重要性也会降低!

——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尼古拉斯?巴特勒

材料一

(据CCTV 节目组《公司的力量》、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等)

(1)英国《1862年公司法》的颁布有何重要意义?(2分)根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公司在促进世界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8分)

材料二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申报》评论:?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外,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招商局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2)轮船招商局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办的?(4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在促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方面的积极作用。(6分)

材料三 1979年,招商局在蛇口建立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区,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试行干部聘任制、用工合同制、退休保障制度等改革。许多改革措施在全国得到推广。招商局还创建了新中国第一家企业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和第一家企业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组建了当今全球最大集装箱生产企业中集集团,从单一的航运企业迅速发展成综合性企业集团。到80年代末,招商局总资产达180多亿港元(70年代末仅为1.3亿港元),再一次创造了历史的辉煌。(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概括招商局创造“两次辉煌”的相似原因并予以说明。(12分)

【答案】(1)意义:催生了现代公司,为个投资公司提供法律保障。

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促进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创造大量的社会财富;制定行业规则和标准,引领管理制度变革;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

(2)背景:工业革命后,西方公司的示范;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作用:引入股份制公司组织形式,有利于吸引投资,促进了民族企业的创建与发展;开创了近代民族航运业,抵制了外来侵略,维护了民族利益;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为近代工商业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3)面对困境,求变求强。第一次: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境;第二次:“文革”导致国民经济的严重困境。

英国《1862年公司法》可以

被看做现代公司的出生证。此前

的几个世纪,公司一直是执行国

家政策的工具,成立公司是少数

人的特权。《1862年公司法》则

宣告:公司只是以营利为目的的

市场组织,成立公司是每个公民

都享有的权利。 人类97%的财富是在近250年里,也就是在人类诞生以来的0.01%的时间里创造的。创造这些财富的主角就是公司。从17世纪到20世纪79年代的160种主要创新中,80%以上由公司完成。今天,全世界70%的专利和2/3的研发经费出自跨国公司。

福特汽车公司创立的自动生产流

水线是工厂管理制度的一场革命。1913

-1914年,福特公司生产了24.83万辆

汽车,平均每36秒生产一辆,10年后

达到每15秒生产一辆,这种生产方式

在自行车、飞机等制造业领域的广泛应

用,成就了美国工业的辉煌。 苹果公司通过iPad 和iTunes 音乐店,改写了PC 、消费电子、音乐这3个产业的

游戏规则,引领并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

生活习惯! 公司的

力量

抓住机遇,促进发展。第一次:抓住工业革命和政府推动洋务的机遇;第二次: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和政府推行改革开放的机遇。

大胆探索,改革创新。第一次:引入股份制公司组织形式,筹资发展;第二次:大胆探索公司管理改革,推进制度化建设。28.(2012·上海单科卷·39)妇女与教育(12分)

材料一1912年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

学校地点特色

中央女校北京设有六个年级,分为工艺组、纺织组等。

神州女学上海设国文、图画等专修科,毕业生大多致力于政教的发展。

女子法政学堂上海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储他日议院之选为学宗旨。

材料二1914年,教育总长汤化龙发表他对当时女子教育的看法:?民国以来,颇有一派人士宣导一种新说,主张开放女子之界限,其结果致使幽娴女子提倡种种议论,或主张男女同权,或宣导女子参政。……盖谓该校在今日,不但毫无利益,而反有巨害。?

问题:基于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国初年社会的认识。

【答案】:能在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建立关联,并能从中看到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因素。

·民国初年处于近代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妇女权利的变化正是这一时期社会变迁的缩影。辛亥革命创立了中华民国,肯定了人的基本权利,倡导男女平等。妇女得以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享有公民权利的社会成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纷纷兴办了女子学校,不但教授她们适应社会的各类知识、技能,而且还以培养妇女参政为宗旨。但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守旧势力依然强大,社会上对新式女子教育出现了异议,尤其是在袁世凯执政时期,教育总长汤化龙的言论即为一例。这体现了当时新旧观念的冲突。

29.(2012·重庆文综卷·39)(60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时代,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刘汉王朝进入了全盛时期。丝绸之路开辟后,异国的礼俗、音乐、杂技,也跟着驼群的足迹,注入中土,使汉文化艺术鲜花繁集,灿烂夺目。汉代哲学以其雄浑的气魄和阔大的模式为以后中国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方向。当世界上还有不少国家或民族尚处于原始蒙昧之中时,汉代的科学在总体上超过了同时代任何民族之成就。

——摘编自韩养民《秦汉文化史》

材料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个多世纪,在世界上一直处于卑下地位,人家看不起中国人……一九四九年,中国人确实站起来来了……社会主义就是要发展生产力……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了,我们干社会主义才多长时间!何况我们自己还耽误了二十年。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1992年)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朝文化兴盛的表现。(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所及的地区。(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的任务和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4分)为了早日实现这一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十四大提出的20世纪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6分)

【答案】(1)文化艺术异彩纷呈;哲学气魄雄浑、模式阔大;科学居世界领先地位。汉朝成为当时东方一大文明中心;突破了东亚的范围,远及欧洲和非洲。

(2)发展生产力;从建国起,用一百年的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30.(2012·全国大纲卷·37)(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有10个国家接受邀请,此为世界博览会的开始,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盛会。为了显示国力,英国政府耗用4000多吨铁和400吨玻璃,建造了一座长逾1800英尺、高逾100英尺的?水晶宫?。此次博览会令人瞩目的展品当属引擎、印刷机和纺织机械等产品。在19世纪,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及雕塑作品成为世博会的主要展品,蒸汽机、混凝土、铝制品、橡胶、缝纫机、印刷机、火车、电动马达等相继成为展会上的新庞。——摘编自霍勒斯〃格里利《水晶宫及其经验》材料二第一届伦敦世博会上,中国的展品包括瓷器、屏风、象牙雕刻、珐琅彩铜器、大理石群像等,?荣记湖丝?获得?制造业和手工业?奖牌。1876年费城世博会中国馆展出了丝、茶、瓷器、绸缎、铜器、雕花器和景泰蓝等。1889年巴黎世博会中国馆正中可见?大清国?三字,门口对联有?中国有圣人?、?此乡多宝玉?字样。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中国村内的中国戏院,带有明显西方风格。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的

中国馆是满族王公住宅的复制品,摆有中华圣母像。?中华圣母?着慈禧太后服饰,保留圣母玛利亚的面貌,圣母左手抱着中国服饰的耶稣。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西湖48景相册等获金奖,另有中国绘画作品42件,包括唐朝吴道子、宋朝马远、明朝唐伯虎等人的作品。——摘编自马敏等编《博览会与近代中国》材料三世界博览会主题概览

时间主题时间主题

1933年一个世纪的进步1982年能源:世界的原动力

1935年通过竞争获得和平1984年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

1937年现代世界的艺术和技术1985年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

1939年明日新世界1990年人类与自然

1958年科学、文明和人性1998年海洋:未来的财富

1962年太空时代的人类2000年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1964年通过理解走向和平2005年超越发展: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

1970年人类的进步与和谐2010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974年无污染的进步2015年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万国工业博览会”举办的背景及其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博会上中西展品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展品特点形成的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和20世纪世博会所体现的社会发展理念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12分)

【答案】(1)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世界各国联系加强。

意义:提升了英国的国际影响;开创举办世博会的先河;提供了各国展示文明成果的重要平台,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经济文化交流。(8分)

(2)特点:中国:以传统工艺、美术、手工业品为主;有西方色彩。西方:以先进科技成果、工业品为主。

原因: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农业文明高度发达,手工业技术精湛;现代化滞后,工业发展程度低;中西文化交流增强。(12分)

(3)变化:19世纪关注科技与工业的发展;20世纪更关注人类和平、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原因:世界大战造成的灾难;科技作用的两重性受到关注;冷战凸显对抗的危险;经济全球化,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导致环境、资源问题;技术革命展示了新的发展前景。(12分)

31.(2012·天津文综·13)(19分)阅读材料,参看地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金朝开始,随着北京成为都城,地处海河与南、北

运河交汇的三岔河口一带的天津,很快发展成为北京调运漕粮

等生活物资的中转枢纽和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舟车攸会,聚

落始繁。?

材料二开埠前的天津是一个封建性城市。开埠通商后,天津

很快发展为我国最早建立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的

城市之一;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商业和港口城市、北

方最大金融中心。

材料三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

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打击银钱投机,建

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代工商企业。1903年,政府开

始部署建设以大经路为轴心的新城区,仅20年,新城区成为天

津新的政治、文化和工业中心。

天津城区示意图(1936年)——摘编自罗澍伟《近代天津城市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中A、B、C三区开始形成的时间和原因。(6分)

用一例近代史实说明天津是“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2分)

(2)分别举例说明材料二天津的“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依据材料二,分析开埠通商对天津发展的意义。(5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的背景。(2分)依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初期天津发生的主要变化。(14分)

【答案】(1)A区:金朝;漕运中转。B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埠通商。C区:1903年;政府措施。

例如,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清政府妥协。

(2)天津机器制造局、开平煤矿、有轨电车。促使天津向近代城市发展。

(3)《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退出天津。城市管理开始近代化;金融和工商业进一步发展;城区扩大。

2012年模拟试题精选

1.人教社历史教材曾经有这样的论述:洋务运动的产生是为了“继续镇压中国各族人民的武装起义,是用外国资本主义的技术巩固封建统治”;官僚地主开办的工厂是“资本主义国家军需工业的附庸,充分表现了半殖民地的性质”。这一观点反映的是

A.阶级斗争史观B.近代化史观C.文明史观D.全球史观

2.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后,“分洋商之利”,获得颇丰。上海商人叶运忠请求另设广运轮船局,李鸿章断然拒绝,批示:“不准另树一帜。”由此可见,李鸿章

A.停办官营工商企业B.利用政权垄断经营C.鼓励发展民族工业D.提倡“实业救国”

3.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具有天生的特殊的世界主义性质”,“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建立了同“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新的工业。其中“‘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在近代中国的表现指

A.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

C.中国社会经济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4.图4中的第一个下降期说明了

图4近代中国《工业品批发物价指数的周期性波动》曲线图

A.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低B.中国卷入世界市场程度加深

C.晚清时期中国经济大衰退D.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加剧

5.古代中国中央政府与管辖范围外的政权,建立的是以中国朝廷

为中心的国际政治关系体系。中国中央政权成为这个体系的一元

中心,各朝贡国承认这一中心地位,构成了等级性的中央政权的

外藩。然而,鸦片战争后,这个体系逐步崩溃了。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君主专制制度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国际新秩序

B.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国家经济难以与外国工业资本主义抗衡

C.唯我独尊的闭关锁国心态无法应对开放多元的国际形势

D.以朝贡为核心的国际关系体系让位于以条约为核心的新体系

6.福州船政局是1866年左宗棠向清廷建议而设立的,由法国人日意格、德克卑主持建厂和造船,还雇佣几十名法国工匠。1869年造成的第一艘轮船“万年清”号下水。此材料表明

A.洋务运动得到了清政府的全力支持B.船政局创办以后完全被外国人控制

C.船政局打破了外国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D.船政局以维护清政府统治为初衷

7.《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著作,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是追求A.工业化的实现B.发展资本主义C.民族独立富强D.实现民主政治

8.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近代经济获得一定的发展。促使革命前后经济发展的相同原因是

A.政府鼓励发展实业的政策B.列强的经济侵略有所缓解

C.国际国内市场的逐渐扩展D.社会变革形成稳定的国内环境

9.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C.一定程度上分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10.民国年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

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据此,民国经济立法的特点不包括

A.自由平等 B.注重民意 C.中西结合 D.领域广泛

11.下表是1913~1936年我国按经济类别划分的出口商品所占比例(%)。从这组统计数据中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品种1913年1916年1920年1925年1928年1931年1936年

原料29.1 24.7 23.9 31.3 35.4 37.7 35.8

半制成品38.7 43.2 37.5 38.9 34.8 32.5 23.2

制成品12.2 11.0 14.6 13.8 13.3 13.6 16.3

①民族工业在总体上增长缓慢②民族工业中制造业相当发达

③一战之后民族工业发展依然较快④民族工业力量依然比较弱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2.在19世纪后半叶中国市场上,棉纺织品始终是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1874年至1894年20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986.7%。以上现象表明

A.外国棉纺织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B.洋布倾销遭到传统手工业的抵制

C.中国近代棉纺织业取得较快发展D.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被彻底破坏

13.晚清刑部侍郎左绍佐(1846-1928)在一封信中自述:“佐生五十有四年,目睹洋务之坏,幽忧愤郁,以迄今日。幸得逢圣武天断,为匹夫匹妇复仇,豁然如沈疴之得苏也,此本朝臣子吐气之时,千载一遇也。”该观点

A.批判了洋务运动B.倡导了爱国、进步思想

C.宣泄了对革命党人起义的不满D.体现了抵御外侮愿望与“天朝上国”观念的结合

14.1877年美国《纽约时报》曾报道:“当地(中国)商人往往将装满货物的商船‘挂羊头卖狗肉’式地‘过继’给任何一位欧洲人,佯装货物是他们的。”当时中国商人这样做主要是因为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妥协性 B.中国商品缺乏信用C.外国商品可免交内地税D.欧洲人享有一些特权15.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下列没有必然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A.铁器和牛耕——井田制瓦解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C.工业革命——鸦片战争D.民族工业短暂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16.清末,出现了许多反映现实的灯谜,如“论伍子胥之为人”,谜底为“议员”;“颈上污尘”,谜底为“领土”;“独行三年丧”,谜底为“专制”;“成汤鸣条之役”,谜底为“商战”等。对此分析有误的是

A.体现了实业救国思想B.体现了爱国主义情感C.体现了阶级斗争思想D.体现了追求民主思想17.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巾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C.官僚资本经济垄断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支持18.英国《卫报》1979年9月24日文章《建国三十周年,新的长征开始了》中说:“中国一定要在本世纪末成为一个工业和军事大国。但是,首先要解决若干比较紧迫的问题。”当时中国影响经济发展紧迫问题是A.人口基数过大B.经济模式单一C.社会思想保守D.阶级斗争尚存

19.以下出现在江南地区的经济现象,发生于明代的是

A.“自沪上工厂勃兴,入厂工作所得较丰,故妇女辈均乐就焉”

B.“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家庭所织之布)三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C.“近虽机器纱布盛行,家人衣着仍有自纺自织者”

D.“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20.在2012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上,人口问题是代表们关心的重要话题之一,人口问题关

乎国计民生和国家长远发展。观察下图:

造成20世纪80、90年代我国性别比和超额女婴死亡率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 .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B .科学技术长期落后,医疗卫生条件较差

C .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教育投入不足

D .传统思想和封建意识仍然比较严重

21.竹枝词是一种诗体,在民间有很大影响。下列竹枝词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人的着装特点: “偏偏捷捷少年郎,不着长装着短装。”“时装女服不兴长,尺寸先需合体量。窄袖短衣高护领,青裙还要仿西洋。”这一历史时期是指

A .清代晚期

B .民国初年

C .新中国成立初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22.“没有庆祝活动。关于停战协定签字的消息在时代广场灯光新闻牌上闪烁看,人们驻足读着这一通告,耸耸肩膀继续走路,不像欧洲胜利日和对日作战胜利日,没有欢呼的人群聚集在一起……艾森豪威尔显然是实现了他结束战争的竞选诺言,但是这一结局丝毫也未能振作美国的民族精神。”这段话中的“战争”指的是

A .第二次世界大战

B .朝鲜战争

C .苏伊士运河战争

D .海湾战争

23.1882年《申报》载:“沪上刻有人招集股分(份),创为电灯者。其事原系西人主之,而一时出银附股者,合中西人皆踊跃而起。……溯自来火(煤气灯)兴已及二十年,当日……西人创行此事,未闻有人乐从而买股者。”这种变化主要说明近代上海

A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

B .社会观念的进步

C .现代企业制度臻于完善

D .民族工业迅猛发展

24.《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将每户足够食用以外的粮食归入国库,有婚娶弥月、疾病荒灾等开支,全由国库支给。儿童读圣书,居民听教化等则在礼拜堂进行。这可以用来说明太平天国

A .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B .追求平等自由的政治生活

C .主张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

D .满足了农民最迫切的愿望

25.建于清末光绪三十年(1905年)的锡金公园,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建造的最早的近代化的公共公园,又称为“公花园”。如果你在锡金公园建成时游园,你可能看到

A .男有洋装革履,女多剪发旗袍

B .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

C .伶人歌唱可留声,转动机头万籁生

D .以中山濯濯之秃头窄袖短发草帽革履为时尚

26.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斗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说明了

A .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

B .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

C .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D .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

27.读右表,从表中信息,我们可以看出

A.《申报》已经成为一种政论性报纸

B.《申报》开始关注全国及国外的时政

C.《申报》正在摆脱乡土意识的束缚

D.《申报》成为当时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28.有轨电车初入上海之时,上海人都说电车乘不得,偶一不慎,就要触电,电车公司即在车旁标着“大众可座、稳快价廉”字样,以资号召,且妇女可出三等车资而坐头等座位。此后,上海市民逐渐接受了方便而价题材 本埠 全国 国外

数量 57篇 80篇 37篇

比例 33℅ 67℅

廉的电车。这段材料说明

A.有轨电车最早进入上海B.妇女社会地位十分低下

C.广告推动出行方式变化D.传统交通工具遭到抛弃

29.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同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A. 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B.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C. 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

D. 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

30.“当颇富文采的人开始发表政论性观点——一种朝廷严格禁止的,只能在通商口岸的保护下才有可能从事的活动时,中国报刊业最终超过了纯粹事实报道的水平。”材料是要说明

A.清政府严格禁止中国报刊业的发展B.中国报刊业局限于报道新闻

C.政治变革运动推动中国报刊业的发展D.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归功于通商口岸的设立

31.1981年6月27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认为,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历史证明,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其完全正确的主要原因在于

A.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B.它体现了当时领导人急于强国的主观愿望

C.它是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必然选择D.它是中国缺乏建设经验的一种极端体现

32.仔细观察下面“1949-1966年新中国工业、农业国民收入统计图”,图中C处工业、农业国民收入情况发生的变化的原因是

A.中共八大做出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策B.三大改造促进农业发展

C.中苏关系恶化导致工业停产D.左倾错误破坏经济正常发展模式

33.《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之行与苏东剧变》:“199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邀请一批经济学家座谈经济形势与对策,持‘计划取向’观点的人认为,1988年的通货膨胀和1989年的政治风波,都是由于采取‘市场改革取向’错误路线的结果。1992年初春,88岁高龄的邓小平从1月17日离开北京……对这次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当时为很多人不理解。”当时很多不理解邓小平“南巡”谈话的历史根源是

A.新中国成立后照搬了苏联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B.改革开放实行“市场改革取向”

C.邓小平已经没有担任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D.新时期很多人的思想还很保守

34.1962年到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在三年严重经济困难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了

A.中共开始纠正“左”倾指导思想B.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八字方针”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D.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某些变化

35.1930年,武汉蔡明伟夫妇创办小吃店“蔡林记”,几十年来生意兴旺。1954年,武汉市政府开始着手对“蔡林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你认为蔡明伟夫妇在改造中的命运有可能是

A.继续经营店铺,并开始把利润的大部分上缴国家B.继续经营店铺,并开始把利润的小部分上缴国家C.不能继续经营店铺,但可以分享店铺的部分利润D.不能继续经营店铺,也不能分享店铺的任何利润36.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以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下列相关认识,符合史实的是

A .第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B .第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 .第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干扰

D .第五届人大期间形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7.某同学在研究中华老字号“张一元”的过程中,打乱了大事年表,其正确的顺序是

序号

事件 ①

公私合营 ②

利用刚进入中国不久的电影进行广告宣传 ③

成立北京市张一元茶叶公司 ④ 恢复张一元茶庄的名称

A .②①④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②④

D .②③①④

38.下表反映了我国20世纪60年代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

导致表中所示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1960年

21.8% 26.1% 52.1% 1965年 37.3% 32.3% 30.4%

A .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的制定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 .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奠定

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39.“1959年六七月间,国务院秘书厅的干部在自由议论学习中,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看,认为

的条件根本不成熟,发展也太急太猛。”这段文字中看不清的“”处应该是

A .“一五”计划

B .三大改造

C .大跃进

D .人民公社

40.下图为新中国人口增长率变化曲线,其中1959年—1961年、1973年—1980年两个时期我国人口增长率迅速下降。用文字表述其共同因素最恰当的是

A .政策因素的影响

B .自然因素的影响

C .生育观念的影响

D .经济因素的影响

41. “工厂死在接收上, 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 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A .1924-1927年

B .1937-1945年

C .1945-1949年

D .1949-1956年

42.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B.中共十三大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巨大作用C.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城市改革刚起步D.加人世贸组织,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43.1984年3月24日,《福建日报》在头版头条的位置发表了一封对中国企业有着划时代意义的信,在福州召开工业会议期间,福建省55位国有企业厂长经理向省委呼吁——《请给我们“松绑”》。这里的“松绑”是指

A.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D.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4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村改革给城市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此处“成功的经验”主要是指

A.“步废除全国范围内的人民公社体制”B.实行政企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C.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D.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45.1985年,邓小平指出:“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是一项长期持久的政策。本世纪内不能变,下个世纪的前50年也不能变。50年以后又怎么样?那时,中国同外国在经济上将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千丝万缕的联系怎么能断得了呢?”他的这一观点主要基于

A.发展生产力B.全球经济的整体联系性

C.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方针D.消除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

4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我国

A.全面实行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政策B.废弃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D.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47.20世纪60年代上海承担导弹研制任务后,一批传统产品生产厂,如造纸厂、纺织厂、手工工厂被改造为超高强度合金钢、特种有色金属、半导体材料等新材料生产厂、电子元器件生产厂、精密加工厂以及仪器仪表厂。这表明导弹研制

A.增加了造纸业和纺织业的科技含量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C.依赖于我国传统工业的发展D.推动了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

48.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下列对于我国新时期农村改革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和积极性。

B.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C.农民自由支配土地,如种植经济作物供应市场、土地转卖邻居。

D.这是全面推进农村改革重要措施之一,体现了我党执政为民的理念。

49.“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现利税29.26亿元,是1978年的6.72倍;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平均每年递增17.22%,超过世界500强企业1953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的一倍……”当时首钢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B.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继续贯彻

C.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思想的提出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完善

50.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扩火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51.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一些单位把对外经贸谈判当做“一场特殊的国际阶级斗争”,在谈判桌上设“前线政委”。导致这一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A.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很落后B.国际形势仍然复杂动荡

C.“左”倾错误方针并未得到纠正D.思想观念依然陈旧僵化

52.美国《新闻周刊》撰文指出:马里兰大学一个研究小组收集的数据显示,我们眼下处于50年代以来全球

暴力的最低点。但我们被告知我们生活在一个黑暗危险的时代:恐怖主义、流氓国家、核扩散、金融恐慌等。部分问题出在这里:暴力逐渐减少,信息却不断激增。本段材料体现作者最主要的意图是

A.“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趋于缓和B.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C. 信息时代、㈣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

D. 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得威胁被夸大

53.国内“工商业经济困难,每苦于周转不灵,有待夫金融界之放款。但金融界以本身资力不厚,虽愿放款而效果不宏。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国民政府的这一做法在当时

A.引发了群众性抵制洋货、爱用国货运动B.有效防止了白银外流,稳定了金融市场

C.为改变民族工业布局提供了政策支持D.为民族工业较快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54.历史上时常会出现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相背离的现象。下列与此相符的是

①北宋初年的政治改革②汉初郡国并行制③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④十一届三中全会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②

1-10ABABD DCACA 11-20CBDDB CABDD 21-30BBBCC CCCBC 31-40ADDCC CAADA

41-50CCADB CDCAA 51-54DDDC

55.(27分)城市是文明的载体,是文明的产物。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中外城市化进程。

材料: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中叶,……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十分不均衡,有些地区,比如上海,城市迅速扩张,另一些地区则完全处在工业化的进程之外。

1953—1975年中国的人口迁移(估计)

时期性质人数(百万)资料来源

1953—1957 农村至城市8.0 Chang(1968)

1957—1958 “下放”(干部接受劳动改

造)2.6 R.W.Lee(1966)

1958—1964 城市劳动下乡20.0

“上山下乡”20.0

1968 “上山下乡”15.25 Crrent Scene(1969)

1969—1975 “上山下乡”12.0 Peking Review(1976)

1957—1975 城市至农村总数54.6

——摘自薛风旋著《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世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730—1851年为第一阶段,即世界城市化的兴起阶段,……第二阶段是1851—1950年,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基本实现城市化,这些国家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1.8%。第三阶段是1950—1990年,世界广大国家向城市化迈进。——摘自凤凰网

(1)分析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中叶,我国城市化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简述城市化发展缓慢对民主革命产生的主要影响。(10分)

(2)分析1950—1990年世界广大国家迈向城市化的背景。(6分)

(3)简析1953—1975年我国城市化曲折发展的原因,指出1980年代始我国有利于城市化的举措。(8分)(4)此外,关于城市化,你觉得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探究?(3分)

【答案】(1)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沿海城市化发展较快: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通商口岸的开放;自然经济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包括官僚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工业化、近代化的努力;交通便利,文化较发达。(4分。每1点2分,任答2点即可得4分)内地城市化发展缓慢:军阀割据或战争;自然经济解体缓慢,工业化程度很低。(2分。任答1点即可得2分,)

影响:城市化发展整体慢,影响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是导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2分,采点和采意给分)城市无产阶级队伍不够强大,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后获得成功。(2分,采点和采意给分)

(2)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二战”结束,世界局势总体缓和;经济全球化的新一轮发展。(2分。任答1点即可得2分)发达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动;战后资本主义体系的确立;工业化的深入;制度、政策的调整。(2分。任答1点即可得2分)

发展中国家:国家、民族独立;工业化起步;第三世界的兴起。(2分。任答1点即可得2分,其他符合史实,言之成理的答案也酌情给分)(3)原因:1953—1957发展: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实行,农村等各行各业的支援。(2分。任答1点即可得2分)

1957—1975曲折发展:反“右”扩大化;国民经济调整;“文革”、“上山下乡”;人民公社体制的推行。(4分。任答2点即可得4分,其他符合史实,

言之成理的答案也酌情给分)

举措: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对外开放;户籍制度改革;政府城市发展政策。(2分。任答2点即可得2分)(4)探究:城市化的规模与速度;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如土地、环保、住房、社会福利等。(3分,SOLO分层给分)

56.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路径或者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历史可能循着某种路径发展,历史条件改变了,发展的路径也可能改变,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转折。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基础。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简要分析洋务运动是如何为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基础的?(6分)

材料二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2)试分别概述材料二中所说的“沉沦”和“上升”的含义。(4分)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01到1920年间近代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原因。(7分)

材料三新中国从194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60多年。在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有这样两种观点:第一种,是在肯定改革开放30年以来历史性进步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第二种,是在肯定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成就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淡化改革开放具有的革命性意义,甚至认为改革开放以前30年比改革开放以后30年好。

(4)请选择上述两种观点中的一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论。(要求史论结合,推理严谨,表法准确。)(8分)

【答案】(1)提供基础: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引进西方生产方式和技术,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为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3分)洋务派创办近代教育,培养新式人才,翻译西方书籍,冲击了旧思想,为新思想的引进和传播创造了条件。(3分)

(2)含义:沉沦:西方列强侵略,清王朝腐败,中国社会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上升:中国人民通过不断探索和斗争,最终赢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2分)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中国社会的转折提供了政治基础;(2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壮大了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为中国社会的转折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3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为中国社会的转折提供了思想基础。(2分)

(4)第一种观点:没有认识到前30年为后30年发展的奠基作用,过分夸大了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失误。(2分)

政治方面:新中国成立时确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后来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2分)

经济方面: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经济基础。(2分)科技文化方面:扫盲教育、“双百”方针、“两弹一星”等成就,为科技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2分)

第二种观点:这种观点是对改革开放事业的反对或怀疑,过分夸大了改革开放中存在的问题。(2分)

政治上:拨乱反正,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逐步完善。(2分)经济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2分)文化上:科教兴国、普及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全面发展。(2分)

57.(36分)人类社会在流动中不断地发展变化。

主题1 人才流动

据统计,从秦武王(秦孝公之孙)到秦王嬴政,秦国先后任命21人为丞相。其中来自秦国的1人,来自楚国的7人,来自魏国的3人,来自齐国、赵国、燕国的各1人,另有7人不明国籍。

(1)根据材料,概括秦国丞相构成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和条件。(6分)

【答案】特点:以外国人为主。(2分)

原因: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秦国文化落后,为富国强兵并统一中国而求贤若渴;(2分)商鞅自魏来秦,通过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这让秦国统治者看到了引进外国人才的好处。(择一)

条件:战国时期,学术繁荣,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游说各国,追求建功立业;(2分)秦国君主权力集中,商鞅变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为不拘一格引进外国人才创造了条件。(择一)

主题2 城乡流动

15世纪晚期,英国失地农民纷纷涌入城市。1563年,英国议会制定法律,规定任何人都不得在没有书面许可的情况下离开其住地,否则将被逮捕和遣送。1795年,英国颁布《贫民迁移法》,允许居民在规定的教区内迁移。1846年,英国修改《贫民迁移法》,禁止对在某一教区居住5年以上者遣返原籍。至此,限制农村人口进城定居的政策名存实亡。

(2)结合所学,指出导致15世纪晚期英国失地农民纷纷涌入城市的事件;(2分)并分析18世纪晚期以来英国逐步放宽对人口流动限制的原因及影响。(6分)

【答案】事件:圈地运动。(2分)原因:工业革命开始后,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工厂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2分)影响:大量人口涌入工厂和城市,促进了英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4分)

主题3 思想流动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该学说很快流传到世界各地,衍生出社会达尔文主义。

英国人斯宾塞最早将进化论推广到人类社会,他认为竞争能够创造出最优秀的社会和最优秀的人,穷人是无法适应竞争环境的人,最好任其死掉。德国学者认为,不同种族为生存空间而斗争,成功的种族必将扩大其生存空间。美国学者认为,达尔文的新方法解释了现实世界中?合适?的白种人自然地凌驾于其他?退化?了的有色人种之上的现象。

1895年,严复翻译《天演论》,宣扬人类同样适用?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1912年,中国工业建设会认为?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1916年,陈独秀认为:?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进化论。(12分)

【答案】积极影响的角度:达尔文进化论改变了人类对生命起源与发展的看法,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达尔文进化论演变为社会达尔文主义之后,传播到中国,成为中国人进行政治变革、发展实业、引进文化的理论依据。

消极影响的角度:达尔文进化论从自然世界推广到人类社会,成为统治阶级剥削弱势群体、推行种族歧视的工具;成为西方列强进行殖民扩张的理论依据。

自然科学的角度:作为自然科学,达尔文进化论改变了人类对生命起源与发展的看法,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社会科学的角度:达尔文进化论被机械引入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社会达尔文主义;这不是科学地解释人类社会进步的理论,但在实践中产生了复杂的社会影响。

综合不同角度来论述:如,达尔文进化论之所以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这主要取决于人们自身所处的时代与立场。反对封建神学的人、为统治秩序辩护的人、为殖民扩张辩护的人,落后国家中为民族崛起而奋斗的人,都从进化论中各取所需。

主题4 资金流动

下表反映的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

1953~1957 1958~1962 1963~1965 流入重工业的资金(%)38.7 54.9 48

流入农业的资金(%)7.6 11.4 18.4

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

53.7 33.7 33.6

(%)

(4)结合所学,分别说明,与前一个阶段相比,1958~1962年和1963~1965年我国资金在重工业和农业领域流动的变化及其原因。(8分)

【答案】1958~1962 变化:流入重工业和农业的资金都增加了。(2分)原因:“大跃进”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人民公社化运动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2分)笼统答给1分。

1963~1965 变化:流入重工业的资金减少,流入农业的资金增加。(2分)

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三年经济困难,党和政府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入比例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对重工业的投资,加强发展农业。(2分)

58.(1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宝山县筑路时,因一寡妇担心破坏坟墓风水而阻止开路,只能拖延多日,并?议定纡绕兜开?。……

还有苏姓乡民认为筑铁路破坏风水,使其长眠的祖先不得安宁,联合乡民阻挠筑路,打伤铁路督工和外国雇员。——孙昌富陈蕴茜《从民众态度看吴淞铁路的兴废》

材料二苏省绅商恐路权之失……于是迅速招股,创成苏省铁路公司,筑路二:曰苏嘉,曰沪嘉,冀以挽回利权,用心亦良苦矣。然此二者已属支路,究不若宁沪铁路之握其总机关也。吾省之人,急宜筹集巨款,以赎回路权,勿谓苏省已办铁路,而遂可以抵制也。——孙昌富陈蕴茜《从民众态度看吴淞铁路的兴废》(1)材料二所持铁路观与材料一有何不同?分析其不同的原因。(4分)

材料三1880年刘铭传上《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商务、矿物、厘梢、行旅者,不可肆述。而于用兵尤不可缓。中国幅员辽阔,北边绵亘万里,毗连俄界,通商各海口有与各国共之,划疆而守则防不胜防……若铁路告成,则声势联络,血脉贯通,裁兵节饷,并成劲旅。防边防海,转运枪炮,朝发夕至。……十八省舍为一气,一兵可抵十数兵之用。将来兵权、饷权俱在朝廷,内重外轻,不为疆臣所牵制矣。?——摘编自《清史稿·交通志》

内阁学士张家骧(光绪帝的师傅)上奏反对修建铁路,他列举三大弊端:一是若铁路造成,商旅辐辏,洋人觊觎,何以应之?二是铁路沿线遇到田亩、屋庐等,必至贻害民间;三是建设铁路会影响招商局(注:清廷官营企业)海运收入。——摘编自姜鸣《起草修建铁路的幕后人物》(2)材料三中刘铭传主张兴建铁路的理由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关于铁路兴建争论的实质。(6材料四?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全面加快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营业里程跃居世界第二,并昂首跨入高速时代,高速铁路里程世界第一,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2003年以来,铁路建设项目批复投资总规模超过4万亿元,已完成投资1.5万亿元。到2012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1万公里以上。——摘编自《人民日报》(2010年10月6日)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并概括中国近代、现代交通事业发展的不同特征。(6分)

【答案】(1)材料一认为外国人筑路破坏风水;材料二认为外国人筑路破坏国家主权。(2分)

原因:阶级属性及立场不同。(2分,如答“百姓愚昧;绅商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维护国家主权”也可)

(2)理由: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国防;有利于减少军费的开支;有利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4分)

实质:近(现)代化问题上的观念冲突。(2 分,若回答新旧观念冲突给l 分)

(3)原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家重视铁路建设,制定《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分)特征:近代呈现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发展困难;现代交通在国家独立、国力强盛的前提下迅速发展。(4分)

59.阅读下列材料:(24分)

材料一从1607年开始,伴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英语(英式)就从大西洋沿岸扩散到太平洋沿岸。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世界语言。——根据王恩涌《人文地理学》

材料二?英语是目前公认的美国国语和英美技术与金融等领域的通用语……英语 ,尤其是美式英语 ,似乎给予全世界的男人和女人——尤其是年轻人——一种‘充满希望’的感觉 ,物质进步、科学与实践经验进程的代名词。整个世界大众消费、国际交流、通俗艺术、两代人的冲突、技术专制都被融入到美式英语、英语引证和语言习惯中。?——美国当代著名学者乔治·斯坦纳

材料三?阳历初三日,同胞上酒楼。一张民主脸,几颗野蛮头。细崽皆膨胀,姑娘尽自由。未须言直接,间接也风流。??处处皆团体,人人有脑筋。保全真目的,思想好精神。势力圈诚大,中心点最深。出门呼以太,何处定方针。?这是20世纪初流传的两首?打油诗?。团体、脑筋、目的、思想、精神……等当时全是颇遭物议的?新词?。这些新词大都由日本传入,连素以?开明?著称的重臣张之洞,亦以反感并力禁使用?日本新词?闻名。一次他见幕僚路某拟就之办学大纲文中有?健康?一词,便勃然大怒,提笔批道:?健康乃日本名词,用之殊觉可恨。?掷还路某。偏偏路某略通新学且性格倔强,当即发现张之洞的?把柄?,便针锋相对地回曰:?‘名词’亦日本名词,用之尤觉可恨。?二人不欢而散。反对用?日本名词?者如张之洞,却也无法摆脱?日本名词?的困挠。

材料四现在有?世界第一强势语言?之谓的英语,也饱受到其他语言的严重?污染?。2006年2月5号的《泰晤士报》曾发文评价?中式英语?(Chinglish)的影响,据总部设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全球语言监测机构?(Global Language Monitor)发布报告称,英语正在经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变革,第100万个英文字将在这年夏天出现。而且,自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到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

请回答:

(1)材料二反映的是二战以来,美式英语取代了英式英语的世界地位,这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3分)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易位”?(4分)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中国人无法摆脱“日本名词”的原因。(9分)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产生中式英语?(4分)

(4)从以上材料,我们得到什么启示?(4分)

【答案】(1)实质问题: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3分)

原因:①二战后,英国衰落,美国实力膨胀,成为全球性超级大国。②二战后,美国确立了以自身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③美国科技领先,文化繁荣。(每点2分,任答2点4分。考生如答具体知识点,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政治近代化运动展开;西学的传播,中国人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变化促使新名词的产生;日本近代化进程全面超过中国,对“西学”的翻译远胜中国;甲午战争中国为日本所败后,大量中国学生留学日本,从日本引进“西学”;中日“同文”等。(每点3分,任答3点9分。)

(3)原因: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对外开放,经济增长快速,对世界影响力增大(4分)

(4)语言是不断变动的,随着不同文明间的交流而加快加深其变化;语言的变化实质是思维方式和国力的变化;只有开放的文化才能赢得主动,民族文化才能真正弘扬(4分)

60.(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以前的传统城市与王权、宗教和安全密不可分。……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而现代城市则建立在以交换经济为基础的资源配臵手段之上。——摘编自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

材料二古代以来的城市有三种类型:?消费者城市?、?生产者城市?与?商人城市?。所谓?消费者城市?类似于?君侯城市?,指的是城市的居民直接或间接地依赖宫廷及其他大家计的购买力维生……定居在那儿的工匠及商人的经济机会主要也得看城里大消费者——即?坐食者?(Rentier)—一的购买力而定。这些大消费者的类型非常多……他们可能是官员,也可能是庄园领主或政治上有力量者。

相反地,下列的城市则可称为?生产者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人口的增加以及他们的购买力是取决于——如埃森(Essen)或波洪姆(BoChum)(都位于德国鲁尔区)——建于当地的工厂、制造场或销售企业而定。在亚洲、西洋上古、中古的此类城市则依赖当地的手工业,它们将产品运销外地市场。当地市场的大消费者是企业家;至于工人及艺匠则是大众消费者。另外一些大消费者则来自商人与当地地主,他们本身则由城市生产行为间接维持。

我们还可另外再区分出一种?商人城市?,在这种城市里,大消费者的购买力是来自下列几种收益:(一)转运外地产品至当地市场零售,例如中世纪时的毛料商;(二)转售当地产品——或者至少是当地制造者所得之产品一一至外地,例如汉撒同盟的城镇(德国北部的海港城市结盟);(三)转售外地产品至另一地区,不管在此一过程中是否有在当地交易,即所谓?中继商业城?。

——摘编自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城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社会城市的主要功能。列举中国明清时期与之相符的典型城市。(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西方在古代社会出现了三种相同职能城市的原因。(13分)

【答案】(1)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2分)北京(或京师等);(1分)“消费者城市”:(2分)北京(或京师等);(1分)

“生产者城市”:(2分)景德镇(或棉纺织中心松江府;或制纸中心宣州;丝中心湖州);(1分)

“商人城市”:(2分)广州(苏州、杭州市等)。(1分)(或者只回答以经济功能为主,并举出正确的城市,给3分)

(2)“消费者城市”出现的相同原因:都以自然经济为基础;(2分)权力集中;(1分)购买力强。(2分)

“生产者城市”出现的相同原因:都以手工业发展为基础;(2分)大众消费与高消费相对集中。(2分)

“商人城市”出现的相同原因:都以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商品交换为基础;(2分)交通枢纽;(2分)

6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物质文化的交流总是双向的。打开这两条通道之后,汉唐一千多年间,……(中国)运往西方的技术和物产包括铸铁、凿井、丝纺和造纸技术,以及丝织品、茶叶等物产。西方经此输入中国的物产包括玻璃器皿,以及良马、香料、葡萄等。此后,中国的物产和技术的西传确实难以统计的,包括印刷、漆器、

瓷器、火药、指南针等。——翦伯赞、郑天挺《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限制欧洲与亚洲贸易的……原因是,难以找到能在亚洲市场上出售的物品。这个问题从古典时代起就有了;那时,罗马帝国为支付中国的丝绸和印度的纺织品而耗尽自己的黄金。16、17和18世纪,情况还是如此,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佥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欧洲直到18世纪末叶……才解决与亚洲贸。——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漂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市出现生产凋敞,经济萧条的状况。——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西物质文化交流的状况。简要分析古代中国在东西方交流中处于优势地位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为例,分析欧洲“难以找到能在亚洲市场上出售的物品”的原因有哪些?到18世纪末叶,欧洲“才解决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6分)(4)中、西方交流在古代和近代有何本质区别?其影响有何不同?(5分)

【答案】(1)状况:古代中国向西方输出的是手工业技术、手工业产品和经济作物;从西方输入高档消费品和农牧新品种。(4分)

原因:国家统一;统治者重视;农业、手工业、商业发达;科技领先;对外交通发达。(4分。)

(2)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在亚洲(中国)占据主导地位,对外来商品基本没有需求;亚洲(中国)经济水平长期领先于欧洲;亚洲各国(以中国为典型)实行“闭关”政策。(4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原因:工业革命的进行。(2分)

(3)状况:中国大量输出农产品;大量输入技术和工业品;在中西交流中,西方开始占据主导地位。(2分)原因:工业革命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并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4)区别:古代交流是平等的;(1分)近代交流对中国来说是被动的、不平等的。(1分)影响:古代交流增进了友谊,传播了文明;(1分)近代交流一方面加重了中华民族的灾难,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瓦解,传播了西方先进文化,推动了中国近代化。(2分)62.(14分) 17世纪四十年代,东西方先后有两位君主死于极端:1644年4月25日,明朝崇祯皇帝自缢于北京禁苑煤山。l649年1月30日,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而两位君主死后其民族的走向却是天壤之别。在那以后,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我们看到: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学习历史我们就要以史为鉴,切身感悟历史给我们的启迪,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两位君主生活的东西方在经济领域虽有相似之处,但也出现了巨大的差异,指出这种“相似”和“差异”。(4分)

(2)“两位君主死后,……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请以中国、英国为例概括这种失衡在政治上的表现。(4分)

(3)这个年代以后中西都出现了启蒙思想,但其本质和影响却大不相同。试说明这种不同。(4分)(4)综上所述,从文明史观的视角看“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答案】(14分) (1)“相似”: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差异”:自然经济依然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奠定了基础。(4分)

(2)中国政治“专制化”:清设军机处,皇权专制得到强化;英国政治“民主化”:英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国王的权力受议会限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4分)

(3)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实质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没有引起中国社会的变革;西方启蒙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成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4分)

(4)西方成功实现了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明清时期中国依然处于农耕文明阶段。(2分)

63.(26分)在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中农业问题日益突出,农民的反抗行为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材料一要理解农民的反抗,必须从这样的论断出发,即现代化、资本主义入侵传统的农民社会……对于农民社会来说意味着名副其实的灾难。——霍布斯包姆

材料二农民的革命行为对于社会进步而言往往没有多大成效。相反,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一一即弱势群体的日常武器:偷懒、装糊涂、开小差、假装顺从、偷盗、装傻卖呆、诽谤等等,反而是最有意义和最有成效的。——根据【美】斯科特《弱者的武器》

材料三(70年代中国)当时农民已在相当程度上修改了制度,使得所谓?集体经济?面目全非。这种虚假的集体经济局面还有没有必要再维持下去?政府是否还有必要逼迫农民去?瞒?、去?偷?、去?借?,去?扩大自留地?,去变着法儿这样那样……这就是当时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选择。

——高王凌《现代化转型中的农民反行为》

材料四《1500—1820年欧洲各国农业种子的收益率》(单位:倍)

阶段英格兰/尼德

法国/西班牙/意大利

德国/瑞士/斯堪

的纳维亚

俄国/波兰/捷克/

匈牙利

1500—1549 1550—1599 1600—1649 1650—1699 1700—1749 1750—1799 1800—1820 7.4

7.3

6.7

9.3

——

10.1

11.1

6.7

——

——

6.2

6.3

7.0

6.2

4.0

4.4

4.5

4.1

4.1

5.1

5.4

3.9

4.3

4.0

3.8

3.5

4.7

————波斯坦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

请回答:(1)请以近代中国为例说明材料一的观点。(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在苏俄和苏联时期各有何表现?当时政府如何应对这种形式的“反抗”?(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70年代的“集体经济”指的是什么?当时中国农民非暴力的日常反抗行为对制度创新有何促进作用?(6分)

(4)有人认为“工业革命成就了农业革命”,也有人认为“农业革命成就了工业革命”,材料四的数据支持哪种观点?说明理由。(6分)

【答案】(1)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入侵(或开启现代化),(2分)导致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民、手工业者纷纷破产,(2分)引发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2分)。

(2)苏俄表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分)应对:实施新经济政策。(2分)

苏联表现:农业集体化,牺牲农业发展工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2分)应对: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任意列举一个)。(3)指人民公社制度。(2分)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产生(2分),引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分)。

(4)观点:农业革命成就了工业革命。(2分)理由:英国在工业革命前就已开始了农业革命;(2分)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都是农业先进的国家。

6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68年,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创办并主编《中国教会新报》,后改名《万国公报》。当时中国正在掀起洋务运动。《万国公报》除了继续宣传宗教外,登载较多西方各国开矿、办厂、采用新技术等经济和科技活动的近况。1890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担任天津《时报》主笔,上任伊始,就写了一篇文章,呼吁中国必须改革,他还多次发表社论,介绍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1872年,英国人安纳斯托〃美查创办《申报》。这份报纸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家商业性报纸,它着重强调报纸的首要职能是传事,即传播新闻。……传教士报刊中的西学,只是泛泛的介绍,浅薄浮华,没有深度,不过是为了炫耀西方文明,吸引中国知识分子……《万国公报》之所以能博得广大士大夫知识分子的青睐,很难说不是因为其丰富的西学内容。

——摘编自《文史精华》2008年第10期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近代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办报的活动。(12分)(要求:层次清楚、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述:随着资本主义侵略,西学东渐局面出现。外国传教士创办《万国公报》,把宣传宗教和介绍西方文明相结合。(2分)随着侵略势力加深和商品输出,洋务运动开展,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国人对时局更多的关注,英国人安纳斯托·美查了创办《申报》。其传播新闻时事,广泛地介绍西学。(2分)西方侵略加剧,西学广泛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进步知识分子渴望新知,探索救国救民之路。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担任天津《时报》主笔,呼吁变法革新。(2分)

评:消极性:扩大基督教文化影响,进行文化殖民扩张;在国人当中散布崇外、媚外、惧外的思想,引导国人按照的西方模式“改造”中国,加强对中国的控制,加深了中国的殖民地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近代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3分)

积极性:有利于西方文明的传播,促进洋务运动的开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刺激了民族文化产业经济的产生、发展;在教育、社会生活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