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篮球---(理论篇)

体育:篮球---(理论篇)

体育:篮球---(理论篇)
体育:篮球---(理论篇)

篮球理论课讲稿

第一讲篮球运动发展

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春田)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史密斯先生当时是为了设计一项适合冬季在室内进行体育竞赛的运动项目,他从工人和儿童用球向“桃子篮”做投准的游戏中得到启发。起初,他设计将两只桃篮分别钉在健身房内看台的栏杆上,桃篮上沿离地面3。05米,以足球作比赛工具向篮筐内投掷,每投进一次算得一分,最后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这项运动最初称为“筐球”或“奈史密斯球”,后来,奈史密斯与他的同事们商量,正式命名为“篮球”。

篮球运动发明以后,很快传向世界各地,先是在北美洲,然后到欧洲。1904年,美国青年会男子篮球队在第三届奥运会上进行了表演赛,此后,篮球运动逐步在各大洲开展起来。1908年,美国全国高等院校体育协会制定了篮球竞赛规则,并以30种文字向全世界出版发行。1932年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了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并正式出版了第一本国际篮球规则。1936年第十一届奥运会将男子篮球列入正式比赛项目,篮球运动从此登上了国际竞技舞台,成了一项世界性的运动项目。随后,在1951年和1953年分别举行了第一届世界男、女篮球锦标赛。在1976年第二十一届奥运会上又把女子篮球列为正式比赛马项目。

女子篮球运动略晚于男子篮球运动。最初只有当时几位在春田大学附近教书的女教师参加。由于好奇,这几位女教师经常去看男青年教师们打球。不久,几位勇敢的女教师去找奈史密斯先生,询问她们是否也可以参加这项游戏。奈史密斯先考经过考虑,同意并精心安排了她们的比赛。1892年在春田大学里举行了第一场正式的女子篮球比赛,在比赛中,有一个名叫谢尔曼的运动员,由于志趣相同,结识了“篮球之父”,此后与奈史密斯先生结为伉俪,成为篮球史上的付佳话。

(二)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

三、四十年代,从篮球技战术来看,变化还是比较小的。在技术上,自1936年12月美国斯坦佛大学的篮球队员汉克?卢萨蒂在纽约一次比赛马中运用单手投篮之后,使投篮技术得到了划时代的变化,促使篮球运动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个阶段篮球运动的进攻速度比较缓慢,多用原地投篮,防守也比较消极被动。直到40年代末出现了跳起单手肩上投篮技术以及出现了2米以上高大队员后,才使比赛逐步变得精彩起来。

篮球运动于1895年前后传入我国,首先是在于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时行活动,以后在上海和北京等华北地区传播发展。

旧中国的篮球运动水平是很低的。解放前旧中国参加了10次运东运动会,男子篮球只夺得了第五届远东运动会一次冠军。在1936年第十一届奥运会和1948年第十四届奥运会上,我国男子篮球队只取得了第20名和第18名。旧中国的篮球远动在亚洲和世界都处于较低的水平。但在解放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虽然条件很艰苦,但篮球运动开展得还是比较活跃的。当时贺龙同志的部队中有一支“战斗篮球队”非常著名,由于经常取得胜利,被称为“常胜军”。那时与“战斗篮球队”同享盛名的还有“东赣篮球队”。这两支球队,一方面作战,一方面在空余时间进行锻炼和比赛,增强军民体质,宣传和鼓舞军民抗日杀敌的斗志和坚强信心,并为全国解放后发展体育事业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

进入50年代以后,篮球运动开始向高、快方向发展。152年第十五届奥运会上出现了不少2米以上的高大队员。1960年在意大利举行的第十七届奥运会上,仅美国和前苏联两个队超过2米的队员就有10人。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为了防止高大队员单凭身高垄断篮下的局面,对篮球竞赛规则做了进一步修改,扩大了3秒的限制区,增加了30秒和干扰球的规定等。在促进各国篮球队在重视高度发展的同时,开始重视速度的提高。

我国篮球运动真正的发展还是解放以后,当时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兴建了很多篮球场馆,成为我国普及最快、开展面最广的运动项目。1950年前苏联国家队来我国访问,共进行了

23场比赛,前苏联队平均每场95。1分,而我们平均只得27分。前苏联队良好的身体素质、攻防速度和技术的实用性,对我国篮球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迅速提高我国篮球运动水平,1951年在北京举行了全国篮、排球比赛大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举行全国性篮球比赛。通过这次比赛,选出了新中国的国家男子篮球队,1952年国家女子篮球队也第一次组建。为提高技术水平和学习国外先进的训练方法,1954年我国专门派男女篮球队去前、苏联学习,由前苏联教练任教。1956年、1957年我国曾多次召开篮球训练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积极、主动、快速、灵活、准确”的训练方针。从此我国篮球运运开始走上了有计划的系统训练,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男子普遍采用跳投技术,女子也出了单手投篮和近距离跳投,投篮命中率普遍提高,改进了防守技术,并注意了高大队员的先拔,随着中锋身材的提高,加强了内线攻击力量。1959年我国篮球运动进入高潮时期,当时我国男女篮都战胜过东欧的一些强队,这标志着我国篮球运动走向一个高峰。到了60年代,篮球运动除了继续重视身高与速度的发展外,特别是对技术上的研究的提高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使高度、速度和技术得到了较好的结合。这个时期,美国篮球称霸世界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身高与技术同步发展,走在了世界强队的前面。南斯拉夫队和巴西队的迅速崛起,与他们娴熟的技术和快速的风格分不开,使他们多次在世界大赛中名列前茅。在这个时期,防守也有了新的突破,出现了全场区域紧逼等有攻击性的防守战术,积极主动的防守改变了被动防守的陈旧观念。防守中“以人这主”、“以区域为主”的防守原则,发展为“以球为主,人球兼顾”的原则,提高了防守的积极性、攻击性和破坏性。进枚战术也由“8”字进攻、篮下强攻等简单打法,发展到“换位进攻法”。运球突破能力和投篮准确性的提高,促使进攻战术向快速、灵活、多变方向发展。

60年代前半期,我们篮球运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男女篮球队均能与欧洲强队抗衡,达到了一定水平。1960年我国男篮以3胜1负的成绩获得第一届社会主义国家公安体育组织男子篮球冠军,这是我国在世界性正式比赛中第一次获得冠军。我国篮球运动队在一些国际篮球比赛和友好互访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反映了我国男、女篮球队当时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从1966年到1972年期间,由于动乱的原因,我国篮球运动发展基本停顿,致使我国篮球运动又落后于世界,拉大了与世界强队之间的差距。

进入70年代以后,世界篮球运动员的身高发展更快,在第八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2米以上的高大队员共有48人之多。这些高大队员既有高度又有速度,能攻善守。技术全面,使篮球比赛高空与地面的争夺更加激烈。这一阶段,篮球运动的防守有了特别明显的加强,向着攻击、多变、综合向发展,高度与速度、进攻与防守日趋平衡和统一。身体、技术、战术和作风熔为一体,由于世界各强队在这些方面水平接近,因此各队都普遍重视运动员的能力提高和心理训练。

我国篮球运动1972年开始恢复国内比赛,举行了全国五项球类运动会。1973年以后开始恢复篮球国际间的友好交往。当时由于各省市及国家队都处在青黄不接时期,因此1974年我国男、女篮球队参加第七届亚洲运动会,均只获第3名。1975年国际篮球联和亚洲篮联相继恢复了我国篮协的合法席位。在第八、九届亚洲男篮锦标赛上,我国男篮队获冠军,女队获得第六届亚洲女篮锦冠军。至此,我国篮球运动真正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第二讲篮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篮球规则是篮球运动的法律性文件,是篮球竞赛唯一的理论依据。裁判法是临场裁判员的工作方法,指导裁判员如何完成一场竞赛的裁判工作。

一、比赛通则场地和器材

1.场地

球场是一个长方形的坚实平面,无障碍物。对于国际篮联主要的正式比赛(奥林匹克比赛,世界男、女锦标赛,世界男、女青少年锦标赛和世界男子22岁以下年龄组锦标赛,洲际男女锦标赛等),球场尺寸为:长28米,宽15米,球场的丈量从界线的内沿量起。对于所有其他比赛,有权批准符合下列尺寸范围内的现有球场:长度减少4米,宽度减少2米,只要其变动互相成比例。

2.界线

球场必须有明显的界线,界线外至少2米以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长边的界线叫边线,短边的界线叫端线。线宽均为0.05米。

3.中圈

中圈要画在球场的中央,半径为1.80米,从圆周的外沿丈量。

4.中线

前场和后场:从边线的中点画一平行于端线的横线叫中线;中线要向两侧边线各延长0.15米。对方篮球、篮板的界内部分以及对方篮球后面的端线、边线和距对方篮球最近的中线边缘围成的场区构成了某队的前场。球场的另一部分,包括中线和本方篮球,包括篮板的界内部分是该队的后场。

5.3分投篮区

3分投篮区是由场上两条拱形线限制出的地面区域。其画法是分别以球场两段篮圈的中心垂直线与地面的交点为圆心,以6.25米为半径(至弧线外沿),各半圆弧线,半圆线的两端接两条平行于边线的线,与端线交接。端线内沿的中点距圆心为1.575米(图)

6.罚球线、限制区和罚球区

(1) 罚球线要与线平行,它的外沿距离端线内沿5.80米;这条线长3.60米。它的中点必须落在连接两条端线中点的假想线上。

(2) 从罚球线两端画两条线至距离端线中点各3米的地方(均以外沿量起)所构成的地面区域叫限制区。

(3) 罚球区是限制区加上以罚球线中点为圆心,以1.80米为半径,向限制区外所画的半圆区域。在限制区没半圆要画成虚线。

(4) 罚球区两旁的位置区供队员在罚球时使用。

7.篮板尺寸及材料

两块篮板要用0.03米厚的坚硬木料或适宜的透明材料(应是整块的,坚硬度与木制篮板相同)制成。篮板的尺寸是横宽1.80米,竖高1.05米,下沿距地面2.90米。国际篮联的适当部门,如地区委员会对地区或洲的比赛,或国家联合会对所有国内的比赛,也有权批准横宽1.80米,竖高1.20米,下沿距地面2.75米的篮板尺寸(图)。

8.球篮

球篮包括篮圈和篮网。篮圈为实心铁条制成,内径为0.45米。篮圈要牢固地安装在篮板上,篮圈顶平面要成水平,离地面3.05米,与篮板两垂直边的距离相等。篮板面距篮圈内沿的最近点是0.15米。篮网用白色的细绳结成,悬挂在篮圈上;它的结构要能够使球穿过球篮时有短暂的停顿,网长0.40~0.45米。

9.球的材料、尺寸和重量

球应是圆形的,为认可的橙色;外壳用皮、橡胶或合成材料制成;球的圆周不得小于0.749米,不得大于0.780米;重量不得少于567克,不得多于650克;充气后使球从1.80米的高度(从球的底部量起)落到球场的地面上,反弹起的高度不得低于1.20米(从球的顶部量起),也不得高于1.40米(从球的顶部量起)。球面接缝或槽的宽度不得超过0.00635米。

二、比赛通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