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小蝌蚪找妈妈(连环画)

19.小蝌蚪找妈妈(连环画)

19.小蝌蚪找妈妈(连环画)
19.小蝌蚪找妈妈(连环画)

19 小蝌蚪找妈妈(连环画)

活动目标

1.再熟悉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基础上,能根据故事的发展

表现有情节的画面。

2.学习表现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大胆添画与情节有关

的事物。

3.与同伴协商绘画内容,并分工表现连续性的不同画面,完成

任务。

活动准备

1.幼儿看过连环画故事书,了解什么是连环画。

2.幼儿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对故事情节比较熟悉。

3.故事磁带、动画片和图画书《小蝌蚪找妈妈》。

4.鸭、鱼、龟、鹅、青蛙图片,彩色笔、画纸、订书机等。

5.幼儿用书:《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过程

1.幼儿观看动画片并讨论。

◆教师:故事里有那些小动物?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小蝌蚪找妈

妈时先遇到了谁?后遇到了谁?是在什么地方遇到的?这些

地方有哪些景物?最后它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2.请幼儿观赏图画书,边思考边讨论绘画方法。

◆教师:这么长的故事我们可以怎么画?(小组合作)小组合作

是怎么分工?一共要画几张?有哪几张?每幅画上面画些什

么?怎么画?(每一页上的同一个动物应该大小差不多)除了

动物,还可以画些什么?

◆教师出示一本图画书,提醒幼儿制作完整的连环画。

教师:一本书除了故事,还需要有什么?(封面与封底)怎样表现故事的顺序?(页码)页码标在画面的什么位置?画完以后怎样才能成为一本完整的书?(装订)

3.播放故事磁带,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教导。

◆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根据情节的发展表现完整的画面。

◆难点:合理分工,合作完成连续性的画面。

4.幼儿之间互相欣赏、交流,教师评价。

◆教师:你们小组是怎么合作制作连环画的?哪一组的连环画画

得最好?为什么?你们是怎么结局合作中遇到的问题的?

活动建议

★教学变式:为了丰富画面内容,也可以全班幼儿共同合作,制作一本大的连环画。一个小组制作一幅画表现一个故事情节。

★区角活动:引导幼儿在饲养角中饲养小蝌蚪,观察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家园共育: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有关青蛙生长过程的资料,引导幼儿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在幼儿用书上画下来,并能完整、有序地讲述这个故事。

★领域渗透:结合语言活动,开展《小蝌蚪找妈妈》童话剧表演(涉及多领域的剧本的创编、角色分工与表演、头饰制作、道

具与舞台美术的制作、请柬与门票的制作、演员化妆等活动)。

结合科学活动,观察并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活动分析

本活动以小组合作创作连环画这种美术类型,因此,在活动目标中,既有连环画创作中造型与构图的要求,又有分工与合作这一跨领域的要求。也就是说,在活动目标中,美术的学习既是目标,同时有作为手段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这是教师在开展活动中必须特别注意的。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播放动画片让幼儿对所要创作的故事内容及其角色做到心中有数;其次针对幼儿还不能自发地进行合作画的创作,需要在成人的帮助下来进行活动的特点,教师紧扣小组合作这一要求引导幼儿进行角色分工;再则,教师的引导紧紧围绕连环画本身的特质(即情节的连续性、形象的一致性等)来进行,而这种引导自始至终都是运用提问的方式来进行的,有助于幼儿的思考和接下来的创作。

在活动建议环节,教学变式可视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与兴趣而定;区角活动主要是为了引起幼儿对本活动的兴趣,积累观察经验;家园共育主要是养成幼儿日常良好的学习习惯;领域渗透是本活动的亮点,有经验或有兴趣的教师可以使本版幼儿的兴趣和水平开展童话剧表演。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

第一单元 本单元围绕着“大自然的秘密”的主题,选编了《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3篇课文,1个“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1个“语文园地”和1个“快乐读书吧”。 本单元所选3篇课文都以生动活泼的语言传递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时以读为主,在分角色朗读中体会童话的语言特点;借助图片、重点句子了解课文内容,提取关键信息;通过演一演、比一比、结合生活实际等方式体会动词的准确运用,在运用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有趣的动物”,在大胆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话时吐字清楚,在认真听的基础上对没听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问。语文园地通过识字、字词句运用、写字、古诗积累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快乐读书吧”围绕“读读童话故事”推荐阅读,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让学生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 小蝌蚪找妈妈2以童话的形式介绍 了一群小蝌蚪在找 妈妈的过程中,不 知不觉地长成了小 青蛙。 1.认识40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0个字,会写 2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小蝌蚪找妈 妈》,背诵《植物妈妈有办法》。 3.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 4.能借助图片或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 5.能提取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再交流。 6.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产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我是什么 2 讲述了水的多种变化形态,如云、冰雹、雪等以及水的利与害。 植物妈妈有 办法2 儿歌运用形象的比 喻和拟人手法,介 绍了蒲公英、苍 耳、豌豆传播种子 的方法。告诉我们 大自然很奇妙,我

1 小蝌蚪找妈妈 1.能正确认读“塘”等14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教”在本课的读音,能正确书写“两”等10个字;读记“脑袋”等12个词语。 2.结合课文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及叙述顺序,能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知道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3.借助课文的短语了解“披”等四个词语的意思,能仿照例子各说一句话。 4.借助汉语拼音,读好对话,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感叹号和问号。 重点 1.能正确认读“塘”等14个生字,读记“脑袋”等12个词语;正确认读多音字“教”在本课的读音,能根据语境选择读音。能正确读写“两”等10个字,注意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写字姿势。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难点 1.注意感叹号和问号,读好角色对话。 2.结合课文插图和生活实际,能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知道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1.字词教学 借助插图:“塘、脑袋、宽、肚皮”等字词可以借助课文插图,将识字与认识的事物联系起来。 归类识字:可以归类识记“月”字旁的字。 动作演示:“捕、迎、披、跳”这4个生字,借助拼音认读后,通过演一演的方式达到识记的效果。 创设生活情境:语气词“哇”,应借助具体的句子认读,再在生活语境中运用识记。 书写生字:“两、皮”是独体字,“顶、跳、孩”等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在掌握基本笔画的基础上,教师边范写边提示书写要领。 2.角色朗读 这篇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语言富有趣味性,有大量的角色对话,角色语言的朗读,可以借助提示语读出角色的语气、语调。教学时,可采用师生分角色朗读,教师扮演小蝌蚪,让学生辨析小蝌蚪三次对话的语气、语调,第一次是疑问,第二次是急切,第三次是惊喜,抓住问号与感叹号,指导读好语气,在情境体验中体会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

小蝌蚪找妈妈(图、文)

暖和的春天来到了,睡了一个冬天的青蛙妈妈醒来了。她从泥洞里爬出来,“扑通”一声跳进池塘里,在水草上生下了好多圆圆的卵。 春风轻轻地吹过,太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越来越暖和了。青蛙妈妈下的卵慢慢地活动起来,变成了一群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他们在水里游涞游去,非常快乐。 有一天,鸭子妈妈带着她的孩子到池塘里来游泳。小蝌蚪看见小鸭子跟着妈妈在水里游来游去,非常亲热,就想起自己的妈妈来。小蝌蚪你问我,我问你,可是谁也不知道妈妈在哪里,妈妈是什么样子。他们一起游到鸭妈妈身边问道:“鸭妈妈!鸭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没有?请您告诉我们,她是什么样子呀?” 鸭妈妈回答说:“看见过,你们的妈妈头顶上长着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你们自己去找吧!” “谢谢您,鸭妈妈!”小蝌蚪高高兴兴地向前游去。 一条大鲤鱼游过来了。小蝌蚪看见她头上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他们想,一定是妈妈来了,就迎上去喊:“妈妈!妈妈!” 大鲤鱼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鲤鱼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到前面去找吧!” “谢谢您,鲤鱼妈妈!”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一只大乌龟在前面游。小蝌蚪看见大乌龟有四条腿,他们想,这一定是妈妈了,就追上去喊:“妈妈!妈妈!” 大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乌龟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服,露着白肚皮,唱起歌来“呱呱呱”。你们到前面去找吧!” “谢谢您,乌龟妈妈!”小蝌蚪又向前游去。 小蝌蚪游呀,游呀,游到池塘边。看见一只青蛙坐在荷叶上“呱呱呱”地唱着歌。他们赶快游上去,小声地问:“请问您,看见我们的妈妈没有?她头上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有四条腿,披着绿衣裳,肚皮白白的,唱起歌来“呱呱呱”的……” 青蛙听了,“呱呱呱”地笑起来。她说:“唉!傻孩子,我就是你们的妈妈呀!” 小蝌蚪听了,一起摇摇尾巴说:“奇怪!奇怪!我们的样子为什么跟您长得不一样呢?” 青蛙妈妈笑着说:“你们还小哩!过几天,你们会长出两条后退,再过几天,你们又会长出两条前腿来。四条腿长齐了,尾巴没有了,换上绿衣裳,就跟妈妈一样了。也可以跟妈妈跳到岸上去捉虫吃了。” 小蝌蚪听了,高兴得在水里翻起跟斗来:“呵!我们找到妈妈了!我们找到妈妈了!好妈妈,您快到我们这里来吧!” 青蛙妈妈“扑通”一声跳进水里,带着她的孩子们一块儿游玩去了。

《小蝌蚪找妈妈》名师教学设计(部编本二年级上册)

《小蝌蚪找妈妈》名师教学设计(部编本 二年级上册) 教科书分析: 1.课文是一篇科技小品文,用童话的文体讲述了蝌蚪到 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叙述与对话相结合,生动有趣、具体 形象地告诉学生青蛙是怎么长成的。 2.本课是二年级上学期的课文,学习语言运用的任务比 一年级重了,但是“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 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没有变,因此,要注意 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 学重点。 3.课文课后练习提供小蝌蚪生长成青蛙各阶段变化的图片,要求学生按顺序连起来后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个 练习体现了从阅读理解到内化转换再到说话表达的学习语言 运用的全过程,对于刚刚升上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难点。组 织学生亲历这个学习语言运用的全过程,是突破难点的保障。 4.本课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与一年级的相比,数量有 了较大幅度的增加,这就要求我们的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要 根据学生的学习、记忆心理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策略,优化识字写字教学,提高识字写字教学的效益。 学情分析: 1.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形成,

有意学习的意识也初步形成,但由于刚升上二年级学习,学生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仍是一定困难,仍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寓学于玩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习兴趣。(注:这类激励、激趣活动应根据教师教学风格、习惯不同而选择设置,并成为常态,故教学设计无需呈现这类活动的设计。) 2.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的汉语拼音拼读基本过关,具有了一定的用普通话朗读、借助插图了解词语句子意思、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知道了按照要求提取文字信息、与同学交流读文后的感想体会等学习要求,相关的能力也得到一定的训练,这些都是进行二年级语文教学的基础。 3.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会认700个字和会写300个字,这些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里有不少形近字、音近字,这些形近字、音近字对学生知记会写的字的字形会带来干扰,因此,会写字教学中的字形教学必须进一步加强。通过组织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记认字形,进行形近字、音近字比较、组词,引导学生通过音形义相结合知记字形。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读“塘”等14个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教”,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会写课后10个字及8个词语。

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阅读

《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阅读 [人教版部编本第三册课文] 1小蝌蚪找妈妈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方惠珍、盛璐德,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人教版课标本第二册课文] 34小蝌蚪找妈妈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根据方惠珍、盛璐德作品改写。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吗》教案 一、教学目标要求: 1.会认本课15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三、教具准备: 生字词小黑板、教学录像带 四、教学地点: 多媒体综合电教室 五、教学课时: 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二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1)小题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二段。

看图讲述 小蝌蚪找妈妈

看图讲述 名称:小蝌蚪找妈妈 目标: 1 了解故事内容 2 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3 认读字卡 4 欣赏小蝌蚪找妈妈的歌舞表演 材料准备: 1 故事对应图画 2 小蝌蚪找妈妈的舞蹈 3 谜语 4 儿歌 需要学习的语句:1 “谢谢你,再见”需要学习的语词:1 鸭子 2 鱼 3 乌龟 4螃蟹 5 青蛙 6 蝌蚪

故事原文: 小蝌蚪找妈妈来源:中国儿童文学网时间:2004-7-19 16:05:07暖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妈妈睡了一个冬天,也醒来了。她从泥洞里爬出来,扑通一声跳进池塘里,在水草上生下了很多黑黑的圆圆的卵。春风轻轻地吹过,太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越来越暖和了。青蛙妈妈下的卵慢慢地都活动起来,变成一群大脑袋长尾巴的蝌蚪,他们在水里游来游去,非常快乐。有一天,鸭妈妈带着她的孩子到池塘中来游水。小蝌蚪看见小鸭子跟着妈妈在水里划来划去,就想起自己的妈妈来了。小蝌蚪你问我,我问你,可是谁也不知道。“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呢?”他们一起游到鸭妈妈身边,问鸭妈妈:“鸭妈妈,鸭妈妈,您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请您告诉我们,我们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呀?”鸭妈妈回答说:“看见过。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阔又大。你们自己去找吧。”“谢谢您,鸭妈妈!”小蝌蚪高高兴兴地向前游去。一条大鱼游过来了。小蝌蚪看见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阔又大,他们想一定是妈妈来了,追上去喊妈妈:“妈妈!妈妈!”大鱼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鱼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到前面去找吧。”“谢谢您啦!鱼妈妈!”小蝌蚪再向前游去。一只大乌龟游过来了。小蝌蚪看见大乌龟有四条腿:心里想,这回真的是妈妈来了,就追上去喊:“妈妈!妈妈!”大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乌龟的妈妈。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到前面去找吧。”“谢谢您啦!乌龟妈妈!”小蝌蚪再向前游去。一只大白鹅“吭吭”地叫着,游了过来。小蝌蝌看见大白鹅的白肚皮,高兴地想:这回可真的找到妈妈了。追了上去,连声大喊:“妈妈!妈妈!”大白鹅笑着说:“小蝌蝌,你们认错了。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鹅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服,唱起哥来‘各各各’的,你们到前面去找吧。”“谢谢您啦!鹅妈妈!”小蝌蚪再向前游去。小蝌蚪游呀、游呀,游到池塘边,看见一只青蛙坐在圆荷叶上“各各各”地唱歌,他们赶快游过去,小声地问:“请问您:您看见了我们的妈妈吗?她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阔又大,有四条腿,白白的肚皮,穿着绿衣服,唱起来 ‘各各各’的………”青蛙听了“各各”地笑起来,她说“唉!傻孩子,我就是你们的妈吗呀”小蝌蚪听了,一齐摇摇尾巴说:“奇怪!奇怪!我们的样子为什么跟您不一样呢?”青蛙妈妈笑着说:“你们还小呢。过几天你们会长出两条后腿来;再过几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 教材特点 (一)教材简析:《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几只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了妈妈的样子特点,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的身体也发生了变化,最后变成了小青蛙,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怎样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应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 课时内容预设: 第1课时重点读通课文,认识本课“我会认”中的13个生字,学习课文第1节,了解小蝌蚪的特点。 第2课时学习课文第2~6节,了解大青蛙的特点以及小蝌蚪找妈妈的经历,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3课时学习课文,了解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朗读课文总结导行,完成书面作业,会用“已经”说话。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小蝌蚪在找妈妈的历程中,逐渐发育成青蛙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几经曲折最后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 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蝌蚪、大青蛙的外部特征,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朗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知道青蛙是有益动物,会捉害虫。我们要保护小蝌蚪和小青蛙,做环保小卫士。 4.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动作技能目标: 借助手指玩具,分角色演一演,使学生在朗读表演中,进一步理解词句的意思,充分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知识的热情,能自觉保护小蝌蚪和青蛙,争做环保小卫士。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3.通过质疑、解疑,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策略

小蝌蚪找妈妈

The Tadpoles Look For Their Mommy Roles(角色): Tadpoles小蝌蚪:Oscar, Oliver, Sophia, Apple, Jimmy, Simon, Jason Duck鸭子:Yoyo Fish鱼: Rebecca Crab螃蟹: Tony Turtle龟: Shelly Frog青蛙: Jolin A group of tadpoles live in a pond happily. 一群小蝌蚪在池塘里快乐地生活。 One day , a tadpole(Simon)says: “Everyone has a mommy ,but who is our mommy ?”有一天,一只叫Simon的小蝌蚪说:“每个人都有妈妈,但是谁是我们的妈妈呢?” Sophia:“Yes ,who is our mommy?”“是的,谁是我们的妈妈?” Jason: “l want a mommy.”“我想要妈妈!” Apple:“l miss mommy.”“我想妈妈了!” Jimmy: “l miss mommy, too.”“我也想妈妈!” Oscar: “why not look for our mommy?”“我们为什么不去找我们的妈妈呢?” Oliver:“Good idea! Let’s go!”“好主意!我们走吧!”

They are swimming around .Then they meet a duck . 他们游来游去。然后见到了一只鸭子。Simon: “Are you our mommy?”“你是我们的妈妈吗?” Yoyo :“No, I’m a duck. l am not your mommy. Your mommy has two big eyes and a big mouth.”“不,我是鸭子,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一个大 嘴巴!” Simon:“Thank you ! Bye-bye.”“谢谢!再见!” Yoyo : “ You are welcome. Bye-bye.”“不用谢,再见!” They are swimming around .Then they meet a fish . She has two big eyes and a big mouth .Is she their mommy?他们在游来游去。然后看到了一只鱼。她有两只大眼睛和大嘴巴。她是他们的妈妈吗? Sophia:“Are you our mommy?”“你是我们的妈妈吗?” Rebecca: “No, I’m not your mommy. I’m a fish. Your mommy has two big eyes、a big mouth and a big white tummy.”“不,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鱼。你们的妈妈有两个 大眼睛,一个大嘴巴,一个大白肚。” Sophia: “Thank you! Bye-bye.”“谢谢!再见!” Rebecca: “ You are welcome. Bye-bye!”“不用谢,再见!” They are swimming around .Then they meet a crab . She has two big eyes 、a big mouth and a big white tummy .Is she their mommy?”他们游来游去。后来看到了一个螃蟹。他有两只大眼睛,一个大嘴巴,一个大白肚。他是他们的妈妈吗? Apple: “Are you our mommy?”“你是我们的妈妈吗?” Tony : “No, I’m not your mommy. I’m a crab. Your mommy has 2 big eyes、a big mouth、a big white tummy and four legs.”“不,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螃蟹。你们的妈妈有两 只大眼睛,一个大嘴巴,一个大白肚,还有四条腿。” Apple:“Thank you ! Bye-bye.”“谢谢!再见!” Tony :“ You are welcome. Bye-bye.”“不用谢,再见!”

部编版《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共3课时)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 教学准备 1.挂图 2.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它们想找自己的妈妈,但又不知

道妈妈是谁?它在哪?我们跟他们一起去找好吗? (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从图入手指导总观全图 问:小蝌蚪长什么样?我们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三、读全文,理解一、二自然段 (1)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 ①问:哪一自然段写小蝌蚪的样子? ②学生再读第一自然段。 问:小蝌蚪什么样?(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尾巴。) 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问: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三句话)说说每句话什么意思?重点指导三个问题,要求先谈问题a.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看图观察小蝌蚪长后腿的位置?b.它见到了什么,问了什么话?(见到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c.它是怎样得到回答的?(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师小结:学习这段我们分三步①读全文看有几句话?②想每句话什么意思?③读问题看图回答问题。 四、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 布置作业: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二、三个学生分别读三、四、五自然段 (1)问:三、四、五自然段哪两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叙述方法基本相同?(三、四自然段) (2)师扶着学习第三自然段。指导学生分步骤学习。 ①读全文,看有几句话?②想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③读问题,看图回答问题。④再读全段。 (3)放手让学生自学第四自然段。把第二个问题改为②它们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③小蝌蚪和青蛙妈 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4)问:小蝌蚪在看见鲤鱼、乌龟、青蛙妈妈时怎么做的?(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它们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迎上去:有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发现自己。这与我们问路一样。追上去:小蝌蚪和乌龟前进方向相同,表现它们找妈妈的心情。这也是急中出错的原因。游过去:真实地表达出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因为这次肯定不会错了,于是就高高兴兴地游过去。 三、讲读第五自然段 问:第五自然段有几句话? 1 第一句话什么意思?出示幻灯,显示小蝌蚪整个的变化过程。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会写10 个生字,会认15 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 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文中的动词说句子,对比感受词语的搭配。 能力目标1.借助图片,了解课文内容和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和表达能力。 2. 情感目标 1.了解青蛙是有益的动物,并学会保护青蛙等有益动物。2.增强主动探索自然的意 识。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体形变化。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区别“迎上去” “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同,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 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2.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疑点:了解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当成妈妈。 解决方法:通过读鲤鱼妈妈的话及描绘青蛙样子的句子,使学生了解到乌龟与青蛙不 同,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同 时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十分急切,所以错把乌龟当妈妈。 课时安排:3 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小组交流识字方法、检测识字情况。 2.戴头饰上台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表演。 3.将小青蛙各个生活阶段的图片按顺序排列好,并进行说话训练。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解题同学们,你们见过小蝌蚪吗?它长得什么样?(出示图片,认识小蝌蚪) 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它的妈妈是谁?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就知道了。(板书课

题) 二、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图片,学生从左至右观察,边看边想:这几幅图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2?看图说话 看第一幅图,着重观察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看第二幅图,说说小蝌蚪遇见了谁?会说些什么?它的身体有什么变化? 用观察第二幅图的方法自己观察三、四幅图,自由说说图意,适当进行想象, 三、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听准字音。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儿? 2.标出自然段,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练习读并读准字音。 3?借助拼音读课文,要读通每一句话。 4检查自读效果,逐段指名读课文,并领读生字词。 重点指导“游来游去、游哇游、嘴巴、衣裳”等轻声读音,以及“露、着”等 多音字的读音。 群:读qun ,不要错读成qon。 捕:声母b ,不能读成p(。 裳:读轻声Shang ,衣裳(Shang )。 四、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⑴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宽、睛、肚、孩、跳、塘、灰、龟、鼓”这些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跳、顶”可以通过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宽、皮”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同时对多音字和形近字进行区分并组词。 谜语示例: 家里种花草,一见都说好,常与“阔”连用,是窄反向标。(谜底:宽)有衣当被子,有水起波澜,有土成山坡,有病就疲倦。(谜底:皮) (2)多音字。 ^Ji e:教课教书育人 教 ji迦:教师教学相长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青:睛(眼睛)——清(清水)——晴(晴天) 足:跳(跳远)——跑(跑步)——路(马路) (4)易错字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陈雯 教学要求: 1.学会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3个新字。完成课后有关词句练习。能说出趋向动词的不同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态能力。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正确理解动词。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或幻灯片)、蝌蚪贴图、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昨天,老师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 2.(出示寻人启示)读: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听说一(1)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引导看图 1.图片中,哪些是小蝌蚪?小蝌蚪在什么地方?(指名看图)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学生试说: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 2.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鲤鱼乌龟)教师相机板书:乌龟 三、自学课文

老师提出要求,对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读懂。读后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小蝌蚪找妈妈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有什么变化? 四、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新词。 (1)在课文里找出生字,画下来,读一读,相互正音。 (2)同桌相互说说生字的结构特点,然后写一写。 (3)教师重点指导: 蝌蚪,kēdǒu,都是左右结构,虫字旁。群,qún,13笔,左右结构。灰,huī,6笔,半包围结构,右下是“火”。腿,tuǐ,13笔,左右结构,右边是退。姨,yí,9笔,左右结构,左边女字旁,右边夷字边。注意“女”作偏旁时,横不要出头。宽,kuān,三拼音,10笔。嘴,zuǐ,要读准平舌音,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龟,guī,7笔,注意下边的写法。摆,bǎi,左右结构,13笔,追,zhuī,翘舌音,9笔。要写好右边。肚,dù,左右结构,7笔。鼓,gǔ,左右结构,13笔,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 2.试着回答问题:小蝌蚪是什么样的?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青蛙长得什么样? 五、课堂练习 认记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听写:蝌蚪一群灰色乌龟宽嘴巴鼓眼睛 3.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二、导学课文 1.导读第1自然段 (1)课文里是怎么描写小蝌蚪的呢?(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教师一边讲评一边板书:池塘一群黑灰色

最新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

1、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1.会认“灰”,“迎”,“阿”“姨”“追”“顶”“披”“鼓”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什”“么”“变”“条”等6个字,会用“已经”练习说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懂得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体型变化。 3.会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生字卡,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1.读题 2.质疑:①小蝌蚪长什么样?②它的妈妈是谁?长什么样?③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 二、读通课文 1.自由读。(碰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或生字表二中的拼音老师) 2.读给同桌听,互相正音。 3.看连环画,找到相应的小节,一起读一读。 4.自由选择文中的一个小节读给大家听。 三、学习生字 1、利用PPT学习生字。 2、填空:(有)一群小蝌蚪(在)池塘里游。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小蝌蚪长什么样的呢?出示第一节课文,自由读、指名读读。 2.根据课文内容同桌合作画一幅画。 3.对照课文,评一评画得对不对,为什么?(检测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4.朗读课文,表现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5.仿照《小蜻蜓》的曲调,学唱歌曲《小蝌蚪》(小蝌蚪真可爱,黑灰身子大脑袋,甩着长尾水中游,游来游去多快活!) 五、课后延伸 1.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青蛙)

2.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我们下节课再学。课后请去搜集关于青蛙方面的知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出问题 1.鼓励学生用不同形式展示上节课的学习成果。(如:读生字说说记字好方法;读课文说出小蝌蚪的样子;展示自己所画的小蝌蚪在池塘里游的图画;唱上节课教的儿歌等等) 2.我们已经知道了小蝌蚪可爱的样儿,那这节课,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构建问题情景。这节课就围绕这些学生想知道的问题进行学习、研究。 二、围绕问题,探究学习 学生想先深入了解哪个问题,就先学习哪一部分。 问题1: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怎么样? 1.自由朗读2.3.4小节,先把所有写小蝌蚪妈妈样子的词句用横线划出来。再四人小组内交流,看看是否找对找全。讨论一下怎样连起来说说青蛙的样儿? 2.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价。 3.研读描写青蛙样儿的句子,感悟“披、露、鼓”等用词的准确、生动 简要交流所搜集的信息,知道青蛙是种有益的动物,我们要保护小蝌蚪和大青蛙,做环保小卫士。 朗读句子,体会青蛙的美,表达大家对青蛙的喜爱之情。 4.学唱歌曲《青蛙妈妈》,记住青蛙特征,积累好词。 (自编歌曲:大青蛙四条腿,披着绿衣露白肚,鼓眼睛儿宽嘴巴,捉起害虫顶呱呱。) 5.对比朗读写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特点的话,知道他们的样子不一样,这是小蝌蚪要找妈妈的原因之一、问题2: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呢? 1.由读读2.3两节,边读边想,你能自己读懂哪些内容?还有哪些需要请教大家? 2.重点理解: (1)小蝌蚪为什么忽然想到要找妈妈?(这是小蝌蚪找妈妈的另一个原因。) (2)小蝌蚪为什么错把乌龟当作自己的妈妈了?(知道鲤鱼妈妈、乌龟妈妈介绍得不够全。) 3.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再现找的过程(请几位小朋友戴上拇指玩具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表演中随机理解:迎上去、追上去)。 4.小蝌蚪最后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齐读第5节,体会见面时的情景。 问题3: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描写小蝌蚪形体变化的句子。 2.给小蝌蚪形体变化过程图标上序号。 3.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 4.完成填空题: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腿,再长出两条()腿,后来尾巴变()了,最后尾巴()了,成了一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