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备战2020中考物理考点题练《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解析版)

备战2020中考物理考点题练《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解析版)

备战2020中考物理考点题练《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解析版)
备战2020中考物理考点题练《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解析版)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一、实验探究题

1.张璐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

度的、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刻: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和

____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__(填“陡”或“缓”)些.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小车通过AC段的平均速度为:v AC=_________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

致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5)画出实验用表格.

2.李欣和本组同学一起用硬纸板搭建了如图所示的轨道,测量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1)为保证小球每次通过A点的速度相同,必须用同一小球从左边斜面的同一高度

处由静止释放。要使小球能够通过E点,在左边斜面上释放小球的高度应________水平段BD的高度。

(2)他们先对轨道各段进行了标记(如图所示),用钢卷尺对轨道的AB、BC、CD、

DE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用电子秒表分别测量小球经过AB、BC、CD、DE各段的时间,整理实验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v BC大于v CD,这是因为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________作用。

(4)小球在BD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如图a是“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在内径约1cm,长约70cm,

一端开口的玻璃管内注水近满,塞住管口并使管中留有一个小气泡,然后在距离玻璃管底部一段距离开始标注O刻度,再每隔10cm做一个标记,将玻璃管翻转后竖直放置,气泡从底端开始向上运动,分别测出气泡到达10cm、20cm、30cm、40cm 处的时间,记录在下表中:

(1)根据测量数据,在图b中画出s?t图象.

(2)在0?40cm范围内,气泡的运动特征是_____.

(3)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所用的时间为7s,则在这

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4)充水玻璃管中气泡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你的猜想是:气泡运动的快

慢可能与____、____有关(写出两种).

(5)标注刻度时没有从玻璃管的一端(即小气泡的初始位置)开始标注,而是将刻度

标注在玻璃管的中部,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

4.如图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120.0cm、

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填

“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

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_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

(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

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m/s.

5.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

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

(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______时造成的误差;

(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__cm/s;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

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5)根据你的实验,你认为小车由静止释放,斜面的倾角增大后,通过相同的路程,

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将______(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6.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

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原理: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

(3)图中AB段的路程S AB=_____cm,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 AC=2.5s,则AC段

的平均速度v AC=_____m/s。

(4)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 BC,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将

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7.在“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首先使小车

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圆圈内数字显示的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示数(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该实验所用的斜面________(选填“陡些”或“缓些”)好.

(2)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v AC=________m/s.

8.某实验小组在测量“小车平均速度”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

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电子表和斜面的刻度测出小车运动的时间和通过的路程.

(1)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电子表分别显示的是小车到达A、

B、C三处时的时间(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钟:秒”),按照实验过程,请补全

下表中的数据记录并进行相应处理.

BC20.0____ _____

AC50.0316.7

(2)由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小车做________(选填“匀速”或“加速”)直线运动.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4)如果要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变小,可采取的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

(5)小文利用小组的数据计算A到C过程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1:v AC=s AC t

AC ;方法2:v AC=1

2

(s AB

t AB

+s BC

t BC

).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在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请据图回答问题: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原理是____;

(2)在实验中,除了用到如图所示的器材外,还缺少____;

(3)所测路程为____米。

(4)假设所用时间为7s,那么小车的平均速度____m/s。

(5)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很小,其原因是为了___ _。

10.张刚同学在完成“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后,还想用如

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下滑物体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

素有关.他对小车下滑快慢的因素进行如下猜想:

猜想一,与斜面的高度有关:猜想二,与斜面的长度有关.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的原理是______ .为了验证猜想一,他设计的方案是将小车分别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测出下滑时间.通过测量,发现每次下滑的时间不同,于是得出猜想一是正确的.

请对张刚这一探究作出评价,指出他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

11.小敏和小倩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

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AB间距离S AB=cm,BC段所用时间t BC=s,

AC段平均速度V AC=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会使所

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填“大”或“小”).

12.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

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

度.

(1)图中AB段的路程S AB=__________cm,如果测得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

速度V AB=__________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

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_____.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

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

13.如下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1s1=40cm t1=1.4s v1=28.6cm/s

2s2=20cm t2=10s v2=________cm/s

3s3=20cm t3=________s v3=________cm/s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图上表格是重复三次实验获得的部分数据,请根据这些数据算出

V2=________cm/s,V3=________cm/s。(保留一位小数)

(3)根据你的计算结果,对小车运动正确的描述是:小车沿斜面顶端A下滑到斜面

底端C的运动是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斜面顶端A后才开始计时,

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____(填“大”或“小”)。

14.如图,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进行测量的;

(2)斜面的作用是______;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填“大”或“小”),

原因______;

(3)若图中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__m/s;实

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15.九年三班的同学们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时,提出了“小车

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所经历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经同学们讨

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所经历的时间与小车质量有关;

猜想二: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所经历的时间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三: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所经历的时间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为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他们选用的器材有:质量不同的小车三辆、倾角可调的斜面一个(金属片位置已固定)、刻度尺一把、秒表一块、毛巾和棉布各一块.

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任务:

(1)写出探究“猜想一”的实验方案;

(2)设计出探究“猜想二”的记录数据表格.

16.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

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①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其能量转化情况是;

②小组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实验时斜面的倾斜度不宜太大,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

是(答案合理即可)。

③图中AB段的路程S?AB=cm,如果测得时问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

V?AB=cm/s。

④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

均速度V?AB会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1)v=s

;刻度尺;秒表(电子表、钟表);

t

(2)缓;

(3)0.03(0.033);

(4)大;

(5)表格如下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平均速度公式和变速运动进行分析解答。

(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平均速度公式,需要用刻度尺测小车的路程,用秒表测小车的运动时间;

(2)斜面坡度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越方便时间的测量;

(3)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4)路程一定时,时间偏小,则速偏大;

(5)实验中要测量路程、时间、要计算平均速度,要有路段名称,进行设计表格。

【解答】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v=s

进行测量的,实验中用刻度尺测路程,用秒表测时间;

t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

= (3)由图可以看出小车通过0.1.m路程,用时3s,小车通过AC的平均速度v AC=s AC

t AC

?0.1m

≈?0.03m/s?;

3s

(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测量的时间偏少,路程一定时,时间偏小,则速度偏大;

(5)根据题意设计表格如表所示:

故答案为:(1)v=s

t

;刻度尺;秒表(电子表、钟表);(2)缓;(3)0.03(0.033);(4)大;

(5)表格:

2.【答案】(1)大于;

(3)摩擦力;

(4)0.74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能量转化问题、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以及数据分析等知识点,涉及的内容较多,认真审题便可正确解答。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小球克服阻力做的功越多,小球的速度越小;

(4)根据BD段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小球在BD段的平均速度。

【解答】

(1)由于阻力的作用,要使小球能够通过E点,释放小球的高度应大于水平段BD的高度.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v BC大于v CD,由于BC在同一水平面,导致速度变小的原因是摩擦力的作用;

(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s BD=50cm+50cm=100cm=1m;t BD=0.6s+0.75s= 1.35s;

则v BD=s BD

t BD =1m

1.35s

≈0.74m/s.

故答案为:(1)大于;

(3)摩擦力;

(4)0.74。

3.【答案】(1);

(2)做匀速直线运动;

(3)0.08;

(4)气泡的大小;玻璃管的倾斜程度;

(5)开始一段时间内气泡做变速运动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描点法绘图以及实验数据分析能力,深入理解数据间的关系是本题的关键。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连线;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

(3)由平均速度公式计算气泡的平均速度;

(4)从气泡的大小和玻璃管是否倾斜方面考虑。

(5)注意气泡开始运动时作变速运动,为了测量准确,需在气泡运动稳定后记录数据。【解答】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连线,如图:

(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在0?40cm范围内,气泡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气泡时做匀速直线运动的;

(3)由题知,气泡上升的路程和时间,气泡的平均速度:v=s

t =0.56m

7s

=0.08m/s;

(4)气泡运动的快慢可能与气泡的大小和玻璃管的倾斜程度有关。

(5)开始一段时间内气泡做变速运动(即速度越来越快),之后小气泡会近似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把0刻度线标在玻璃管的一端,不便于计时,研究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故答案为:(1);(2)做匀速直线运动;(3)0.08;(4)气泡的大小;玻

璃管的倾斜程度;(5)开始一段时间内气泡做变速运动。

4.【答案】(1)时间;

(2)大;大;

(3)0.25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属于基础实验。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运动的速度越慢,时间越长,便于测量;

(2)小车运动的路程越远,小车速度越快;倾角越大小车速度越快;

(3)利用公式v=s

t

计算平均速度。

【解答】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运动的速度越慢,时间越长,测量误差越小;

(2)小车运动的路程越远,小车速度越大;倾角越大小车速度越大;

(3)路程s=2×15.0cm=30cm=0.3m,速度为v=s

t =0.3m

1.2s

=0.25m/s。

故答案为:(1)时间;

(2)大;大;

(3)0.25。

5.【答案】I.(1)B;左

(2)99;小于

(3)停止加热;

(4)液化

Ⅱ.(1)11.0;放大;投影仪;左;变小

(2)下

(3)左

Ⅲ.(1)便于测量时间

(2)减小测量时间

(3)25.0

(4)小

(5)变大

【解析】Ⅰ

【分析】

此题“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有关实验仪器的调试、温度计的读数、沸腾时的现象、沸点、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沸腾条件及特点等,这些内容都应该注意掌握。(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①测量前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③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水在沸腾时,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

(2)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气压高,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

(3)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4)白气由大量小水珠组成,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解答】

(1)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所以正确的是B;左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右图中气泡

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

(2)根据表格中数据知水的沸点为99℃,说明气压大于1标准大气压;

(3)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撤去酒精灯,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白气”是液态的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故答案为:(1)B;左;(2)99;小于;(3)停止加热;(4)液化。

Ⅱ.

【分析】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焦距的测量及对实验的操作能力,要熟练掌握规律的内容,做到灵活应用。

(1)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和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②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2f>y>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y

(2)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像与物体的变化方向恰好相反;

(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会聚的光线推迟会聚。

【解答】

(1)使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并移动光屏,直到白纸上的光斑最小,这个光斑是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到焦点的距离为11.0cm,则凸透镜的焦距为11.0cm。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把蜡烛从远处向凸透镜远离时,物距在不断增大,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所以当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像距变小即光屏左移,烛焰所成的实像将变小;

(2)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向下移动,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可向上移动光屏;或向上移动蜡烛或向下移动凸透镜;

(3)近视眼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原来会聚的光线推迟会聚,蜡烛向左远离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1)11.0;放大;投影仪;左;变小(2)下;(3)左。

Ⅲ.

【分析】

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

(1)小车放在斜面上就可以自主的由静止变为运动,使斜面上的小车获得动力;在斜面的同一位置放置金属片,小车就可以在不同位置停下来,便于计时;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3)根据速度的公式计算平均速度;

(4)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5)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

【解答】

(1)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的目的就是让小车在不同位置停下来,便于计时;(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s AB?

t AB =40cm?

1.6s?

=

25.0cm/s;

(4)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v=s

t

可知知,平均速度会偏小;(5)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

故答案为:(1)便于测量时间;(2)减小测量时间;(3)25.0;(4)小;(5)变大。

6.【答案】(1)v=s

t

(2)小;

(3)40.0;0.32;

(4)不可以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测量,包括实验器材、刻度尺的分度值和读数及平均速度的比较方法。

(1)测量速度的原理:v=s

t

,根据实验原理,需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量时间;

(2)斜面的坡度越小,运动速度越小,方便计时;

(3)根据图象读出AB段的距离,运用公式v=s

t

求出AC段的平均速度;

(4)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 BC,要先测出小车在AB段的时间t1和AC段时间t2,小车在BC段的的时间为t2?t1,不能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解答】

(1)该实验根据公式v=s

t

进行测量的;

(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

(3)小车运动距离s AB=80.0cm?40.0cm=40.0cm,t AC=2.5s,小车通过AC段的平均速度:;

(4)小车在BC段的时间等于AC段时间t2减去AB段的时间t1,不能直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故答案为:(1)v=s

t

;(2)小(3)40.0;0.32(4)不可以。

7.【答案】(1)缓些

(2)0.3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 s

t

即可求出平均速度。

(1)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3)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S AC为小车在A、C两点前端刻度值之差;t AC由秒表直接读

出;υAC用公式v=s

t

计算。

【解答】

(1)斜面坡度越陡,小车下滑的速度越快,不利于时间的测量,所以实验时所用的斜面缓些好;

(2)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S AC为小车在A、C两点前端刻度值之差;t AC=3s秒,则有

v AC=s AC

t AC =10.0dm?1.0dm

3s

=9.0dm

3s

=0.90m

3s

=0.3m/s。

故答案为:(1)缓些;(2)0.3。

8.【答案】(1)1;20.0;

(2)加速;

(3)大;

(4)适当减小斜面的坡度;

(5)方法1;计算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不是各段路程中速度的平均值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

代入v=s

t

求出平均速度。

(1)根据已知数据分别求出BC段的时间,如何利用v=s

t

求出速度;

(2)比较小车沿斜面下滑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

(3)过了A点后计时,所计时间偏小,求得速度发生变化。

(4)斜面的倾斜程度可以改变小车的运动速度大小

(5)平均速度是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解答】

(1)由图知BC段的时间t BC=3s?2s=1s,已知BC段的路程s BC=20.0cm,

则BC段的平均速度:v BC=s BC t

BC =20.0cm

1s

=20.0cm/s;

(2)根据计算结果和已知数据可知v BC>v AB,所以小车做的是加速直线运动;

(3)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这样所测时间偏小,由v=s

t

可知,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偏大。

(4)要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变小,可减小斜面的倾斜程度;

(5)方法1计算平均速度是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正确;

方法2是加起来被2除,那叫速度的平均,错误。

故答案为:(1)1;20.0;(2)加速;(3)大;(4)适当减小斜面的坡度;(5)方法1 计算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不是各段路程中速度的平均值。

9.【答案】(1)v=s

t

;(2)停表;(3)0.910;(4)0.13;(5)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便于测量时间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器材,刻度尺的读数,平均速度的计算以及对器材使用的考查,知识点较多,要求熟练掌握。

(1)在测平均速度实验中所采用的是一种间接测量法,原理是速度的计算公式;

(2)由图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测量时间的停表;

(3)刻度尺的读数要注意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已知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平均速度;

(5)斜面坡度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越方便时间的测量。

【解答】

(1)本实验测量平均速度采用的是一种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

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所以这个实验的原理是v=s

t

(2)由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可知,需要知道路程和时间,由图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测量时间的停表;

(3)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故路程为92.0cm?1.0cm=91.0cm=0.910m;

(4)小车的平均速度:v=s

t =0.910m

7s

=0.13m/s;

(5)为了减小误差,斜面的倾斜度应该适当小些,小车速度变化越慢,这样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便于测量时间。

故答案为:(1)v=s

t

;(2)停表;(3)0.910;(4)0.13;(5)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

些,便于测量时间。

10.【答案】v=s

t

;改变高度时,没有控制长度一定(或路程不同,不能只通过时间比较

运动快慢)

【解析】解:

(1)本实验依据的原理是v=s

t

(2)张刚设计的方案是将小车分别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在此过程中没有控

制斜面的长度一定,所以会造成时间的不同.同时根据t=s

v

可知,路程也会影响所用时

间的长短.

故答案为:v=s

t

;改变高度时,没有控制长度一定(或路程不同,不能只通过时间比较

运动快慢).

(1)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斜面长度和运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v=s

t

解.

(2)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根据速度公式知道所用时间的长短不仅与速度有关,还与通过的路程有关.

此题是探究从斜面下滑物体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通过实验考查了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11.【答案】(1)v=s

t

(2)小(3)40.0 1 0.33(4)大

【解析】【分析】

(1)公式v=s

t

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3)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平均速度会偏大;

(4)读出AB段和BC段以及AC段的长度和对应的运动时间,用公式v=s

t

计算各段的平

均速度速度,注意长度要有估读值。

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

代入v=s

t

求出平均速度。

【解答】

(1)公式v=s

t

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3)由图知:AB段的距离是s AB=4.00dm=40.0cm;t BC=1s;整个过程中,S AC=

10.00dm=100.0cm,t AC=3s,所以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v AC=s AC

t AC =1m

3s

0.33m/s;

(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由公式v=s

t

知,平均速度会偏大。

故答案为:(1)v=s

t

(2)小(3)40.0 1 0.33(4)大。

12.【答案】(1)40.00 25

(2)小

(3)不正确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 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解析】【分析】

(1)由图读出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平均速度;

(2)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

(3)计算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要用下半程的路程除以下半程用的时间。

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

代入v=?s

?t

求出平均速度。

【解答】

(1)由图知,小车通过上半段ABs1=40.00cm,所用的时间是t1=1.6s,所以平均速度

式v=?s

?t?=?0.4m

?1.6s?

=0.25m/s;

(2)过了B点后计时,所计时间偏大时,根据公式v=?s

?t

可知,路程不变的情况下,时间偏小,速度就会偏小;

(3)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到达B点的速度并不为零,所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到达C点的时间,并不等于下半段的时间,故不正确。

故答案为:(1)40.00;25;(2)小;(3)不正确;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 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13.【答案】(1)v=s

t

(2)20.050.0

(3)变速

(4)大

【解析】【分析】

(1)实验的测量原理:v=s

t

(2)平均速度是一段时间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用公式v=s

t

来计算;根据各段路程速度的大小进行分析;

(3)小车沿斜面做的是加速直线运动;

(4)若计时晚,则测量时间偏小,速度偏大。

本题为测量物体平均速度、探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题,其中,计算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要掌握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方法及测量下半段路程时间的方法,这是本题的难点。

【解答】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s

t

进行测量的;

(2)v2=s2

t2=20cm

1.0s

=20.0cm/s;下半部的时间t3=t1?t2=1.4s?1.0s=0.4s,则v3=

s3 t3=20cm

0.4s

=50.0cm/s;

(3)根据计算结果,可知小车从顶端滑下的速度越来越大,所以小车沿斜面顶端A下滑到斜面底端C的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斜面顶端A后才开始计时,即测量时间偏小,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大。

故答案为:(1)v=s

t

;(2)20.0;50.0;(3)变速;(4)大。

14.【答案】(1)v=s

t

(2)使小车获得下滑动力加速下滑;小;便于记时测量时间误差小;

(3)0.12;小于

【解析】【分析】

(1)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s

t

,需要测量小车运动的距离和运动时间;

(2)实验时,用斜面可以使小车获得动力加速下滑,斜面放的坡度要小些,这样小车的运动时间时间长;

(3)从图中秒表读出小车通过全程所用时间和小车运动距离,利用速度公式求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求出上半程、下半程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上半程和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

此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测量和计算,重点考查分析实验数据得到实验结论的能力,属于基本的实验题目。

【解答】

(1)“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s

t

;其中s代表小车通过的路程,用刻度尺测量;t 代表小车运动的时间,用秒表测量;

(2)实验时,用斜面可以使小车获得动力加速下滑;斜面放的坡度要小些,这样小车的运动时间时间长,便于测量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以减小误差;

(3)①由图知,小车通过全程的距离s1=60cm=0.6m,运动时间t=5s,

∵v=s

t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s1

t =0.6m

5s

=0.12m/s;

②由图知,上半程,s2=0.3m,t2=3s,∵v=s

t

∴上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2=s2

t2=0.3m

3s

=0.1m/s;

下半程,s3=0.3m,t3=5s?3s=2s,∵v=s

t

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3=s3t

3=0.3m

2s

=0.15m/s,

比较可知,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1)v=s

t

(2)使小车获得下滑动力加速下滑;小;便于记时测量时间误差小;

(3)0.12;小于。

15.【答案】(1)保持斜面的倾斜程度和粗糙程度相同,将质量不同的3辆小车分别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用秒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所经历的时间t1、t2、t3,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2)实验表格:

【解析】【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探究“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所经历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和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探究方法,解题关键是能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相关的实验设计。

(1)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要研究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所经历的时间与小车质量的关系,应控制斜面的粗糙程度和倾斜程度不变,用不同质量的小车进行实验;

(2)要验证猜想二即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所经历的时间与斜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应控制小车的质量和斜面的倾斜程度相同,改变斜面的粗糙程度进行实验,故表格应该设计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