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单选题:第10课民主法制建设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单选题:第10课民主法制建设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单选题:第10课民主法制建设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单选题:第10课民主法制建设

单选题:第10课民主法制建设

基础巩固

1.新时期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是①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②保护改革成果③有法必依违法必究④切实保证人民行使民主权利()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下列法律中明确规定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是()

A.《民法通则》

B.《刑法》

C.1954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3.规定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事关系的法律是()

A.《民法通则》

B.《刑法》

C.《宪法》

D.《民事诉讼法》

4.《民法通则》规定的应当遵循的原则有:①自愿②公平③等价有偿④诚实信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新《刑法》明确规定的要加大打击力度的犯罪行为不包括()

A.经济领域的犯罪

B.黑社会犯罪

C.交通事故的犯罪

D.恐怖行为的犯罪

6.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依法治国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D.政企分开,废除领导干部的终身制

能力提升

1.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下列法律属于这一时期颁布的有()

①《共同纲领》②一届人大制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③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③④

2.现代建设新时期一系列法律文件的颁布,说明经过文化大革命的人们更加认识到了()

A.要集中不要民主

B.民主与法制的重要性

C.社会生活中有无法律并不重要

D.社会的稳定要靠首先的力量来维持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这一框架的核心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4.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克杰因经济领域的犯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被法院判处死刑,说明了()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国家加大对经济领域犯罪的打击力度③罪刑法定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密切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爱国统一战线

D.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6.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核心是()

A.人民当家作主

B.全体公民当家作主

C.共产党员当家作主

D.人民代表当家作主

参考答案基础巩固

1.B

2.D

3.A

4.A

5.C

6.B

能力提升

1.D

2.B

3.A

4.A

5.D

6.A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于完成于南宋之时。 2、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束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本课主要讲述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包括三方面内容。一、南方农业的发展;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三、南方商业的繁荣。这是本课的重点。南方经济的发展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图片展示、课堂情景剧表演。 三、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资料、编排临安城商业繁荣的情景剧、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国以前,中国的经济中心大都在北方,从东汉末年开始到西晋后期,大量的北方人迁到江南,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了,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片荒地,到五代和以后,江南地区有了哪些重要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板书课题。 二、授课 师:讲古代的经济,主要是三大方面,即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共同研究探讨从五代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 板书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师发资料《宋代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苏湖熟,天下足》、《水稻在南宋跃居粮食产量首位》《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的发展》《中原地区的森林因长期砍伐,遭到严重破坏》。学生利用教材、自己收集的资料,教师分发析的资料,就南方农业发展分小组自由组合研讨,之后,在全班交流结果,师引导学生观察《耕获图》 板书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师发资料《宋代南方丝织业的发展》、《棉纺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北宋兴起的景德镇》、《福建泉州的海船》,学生阅读课文,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教师分发的资料永南方手工业发展情况分小组自由组合研讨,之后,在全班交流结果。师尽可能地展示收集的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案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岳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将领,他为什么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南宋与金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问题:女真族何时建立的金?首领是谁?都城设立在哪里? 学生:12世纪初,完颜阿骨打建立金,都城会宁。 展示《大金国志》 女真 四、金的建立1、建立者:2、时间:3、定都:4、民族:女真 完颜阿骨打(金太祖)12世纪初期 会宁(阿城) 《大金国志》记载,说女真人“俗勇悍,喜战斗,耐饥渴苦辛,骑马上下崖壁如飞,济江河不用舟楫,浮马而渡。” 教师:通过这些资料,反映出女真有什么品质呢? 学生:骁勇善战、彪悍、好战。 教师:当然资料展示的有些夸大的成分。除了这些品质之外,女真族同时 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清王朝的祖先。 教师:女真建立了金,随着金的壮大,金灭辽,后1127年,金灭北宋。 展示:历史事实 宋徽宗和宋钦宗被掳走,这就是岳飞词中提到的“靖康耻”。同年南宋建立。 教师:南宋的建立者是谁?定都? 学生:赵构,临安。 教师:赵构是谁的儿子?赵构是宋徽宗的儿子。后来南宋与金之间的战争 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将领,其中最突出的人物是谁? 学生:岳飞。 活动:岳飞精忠报国,但是岳飞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大家思考一下,为 什么岳飞抗金节节胜利的时候为什么会被十二道金牌召回,并被皇帝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912 13 1110 ①916 ②960年③1038④1115⑤①②③④辽10世纪初 西夏11世纪前期金12世纪前期北宋960年 南宋 1127年 ⑤1127 ①916年②960 ③1038④1115年⑤1127年 感悟一:少数民族的历史贡献 感悟二:什么样的民族关系最理想 感悟三:岳飞是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思考,少数民族对我国有什么历史贡献?

3种酵母样真菌鉴定方法的比较

1 进修生 收稿日期:2001-04-103种酵母样真菌鉴定方法的比较农生洲 韦柳宏1 陈松峰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检验科 南宁 530021) 为综合评价目前我国实验室常规手工发酵鉴定法(常规法)、生物梅里埃A T B Fug us卡鉴定法(仪器法)和近年国内开始应用的科玛嘉(CHRo M ag ar)酵母样真菌显色培养基鉴定法(显色法)等3种酵母样真菌鉴定方法的优劣。我们同时用这3种方法对实验室保存的122株酵母样真菌标准菌株进行了鉴定比较,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122株实验菌为实验室历年保存的标准菌株,其中白假丝酵母菌53株,热带假丝酵母菌31株,光滑球假丝酵母菌18株,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1株,克柔氏假丝酵母菌3株,季也蒙假丝酵母菌、葡萄牙假丝酵母菌各2株,粘红假丝酵母菌、酿酒假丝酵母菌各1株。 1.2 试剂:沙氏培养基和各种手工用发酵管均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公司;Fug us卡及其配套仪器A T B Ex pressio n 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显色培养基则购自郑州搏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1.3 鉴定方法:常规法鉴定按卫生部医政司颁发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Fug us卡法按配套的操作手册取菌制成悬液,加样后置37℃培养24h后上机鉴定;显色法则取F ugus卡法剩余的悬液直接接种于显色培养基制成的平板上,置37℃培养,每隔24h观察一次结果,据菌落颜色进行判定;翠绿色为白假丝酵母菌,兰灰色为热带假丝酵母菌,紫红色边缘模糊有微毛为克柔氏假丝酵母菌菌,整个菌落湿润且紫红色为光滑球假丝酵母菌,白色为其它假丝酵母菌。 2 结 果 2.1 培养鉴定耗时:常规法和仪器法需预先用沙氏培养基培养出真菌,平均耗时大约72h,再加上鉴定耗时又分别平均约需72h和24h,常规法培养鉴定总共平均约需6d,仪器法约需4d;显色法集培养与鉴定于一体,耗时平均约需4 d。 2.2 鉴定结果:122株酵母样真菌的鉴定中,三法对53株白假丝酵母菌鉴定全部正确。其它69株菌中,常规法有11株无法鉴定到种,占总株数9.0%(11/122)。此外有5株热带假丝酵母菌鉴定错误,3株错定为光滑球假丝酵母菌,2株错定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有3株光滑球假丝酵母菌鉴定错误,1株误定为热带假丝酵母菌,2株误定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有2株近平滑假丝酵母菌鉴定错误,1株误为热带假丝酵母菌,1株误为光滑球假丝酵母菌。除无法鉴定到种的11株菌后,鉴定错误率仍有9.0%(10/111);显色法对白假丝酵母菌等该法能鉴定的6种酵母样真菌鉴定准确率达100%,其它菌株却无法鉴定到种,占总株数4.1%(5/122); F ugus卡法全部菌株均可鉴定到种,且准确率达100%。详见表1。 表1 122株酵母菌样真菌3种方法鉴定结果比较(株) 菌名菌株数常规法显色法仪器法 白假丝酵母菌 53 53 53 53 热带假丝酵母菌31273131 光滑球假丝酵母菌18171818 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1111111 克柔氏假丝酵母菌3133 粘红假丝酵母菌1111 季也蒙假丝酵母菌2102 葡萄牙假丝酵母菌2002 酿酒假丝酵母菌1001 2.3 成本核算:常规法鉴定每一株菌平均约需10元,仪器法平均约需50元,显色法平均约需15元。 3 讨 论 当前酵母样真菌引起的临床感染正呈逐步增加之势,临床医师急需实验室准确快速地检出病原体以协助诊治[1]。纵观本试验结果,加上预先真菌培养时间常规法鉴定耗时总共需要至少6d左右,且操作繁琐,生化结果判定较困难,即使是标准菌株,结果仍极易出错。而如F ugus卡等仪器测试卡法,虽然鉴定耗时较短,操作也简便,鉴定结果准确率又高且可配套进行体外药敏试验,但因仪器和试卡均为进口产品,价格昂贵,只适合在有大量标本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应用。从本研究可看出,显色法培养加鉴定耗时平均仅需48h,与应用仪器法耗时基本相等,且培养基制备方便,价格适中,结果判定简便快速准确,虽然有一部分菌株无法鉴定到种,但已能鉴定出目前临床感染95%以上的3~4种酵母样真菌感染[2],故不失为一种替代常规法在中小医院普及开展的酵母样真菌检验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周贵民,谢 灵.国内酵母菌感染和实验室诊断的现状及建议.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6,19(5):301-303. 2Pfaller M A,Housto n A,Co ffman S.A pplicatio n of CHR OM ag ar Ca ndida for r apid scr eening o f clinical specimens for Candida A lbicans,Candida tro picalis, Candida K rusei,and Candida(T or ulopsis)glabrata.J Clin M icr o bilo l,1996,34(1):58-61. ? 764?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JOURNA L OF GU ANGXI M EDICAL UNIVERSIT Y  2002Oct;19(5)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教案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 女真族兴起,阿骨打建立了金国,先后灭了辽和北宋。南宋开始后,金兵数次进攻南宋。南宋军民在抗战派将领岳飞等领导下,奋起抵抗金兵,给金兵以重创,特别是在郾城大捷后,抗金斗争一度出现很好态势。但当抗金斗争顺利发展的时候,宋高宗和秦桧等投降派却杀害了岳飞,向金求和,后达成了宋金和议,从而形成了宋金对峙的局面。岳飞抗金是本目的重点,而对岳飞本人及岳飞抗金的评价是本课的又一难点。 二、课程标准 掌握金的建立;了解岳飞抗金,宋金议和等基本史实和概念。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掌握金的建立;了解岳飞抗金,宋金议和等基本史实和概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史实景儿历史人物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国内民族战争的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并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以促进他们的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女真政权的建立和岳飞抗金; 难点:正确评价岳飞抗金。 五、教学流程

真人 “ 俗勇悍,喜战斗,耐 饥,骑马上下崖壁如 渴苦辛 ,济江河不 、金的建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八 千 里 路 云 和 月 三 十 功 名 尘 与 土 教师:岳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将领,他为什么受到人民的尊敬和 爱戴,南宋与金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问题:女真族何时建立的金?首领是谁?都城设立在哪里? 学生:12 世纪初,完颜阿骨打建立金,都城会宁。 展示《大金国志》 四 说女 飞用舟楫,浮马 而渡。 ” 真 女 教师:通过这些资料,反映出女真有什么品质呢? 学生:骁勇善战、彪悍、好战。 教师:当然资料展示的有些夸大的成分。除了这些品质之外,女真族同 时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清王朝的祖先。 教师:女真建立了金,随着金的壮大,金灭辽,后 1127 年,金灭北宋。 展示:历史事实 宋徽宗和宋钦宗被掳走,这就是岳飞词中提到的“靖康耻”。同年南 宋建立。 教师:南宋的建立者是谁?定都? 学生:赵构,临安。 教师:赵构是谁的儿子?赵构是宋徽宗的儿子。后来南宋与金之间的战 争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将领,其中最突出的人物是谁? 学生:岳飞。 活动:岳飞精忠报国,但是岳飞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大家思考一下, 为什么岳飞抗金节节胜利的时候为什么会被十二道金牌召回,并被

酵母样真菌鉴定及应用

酵母样真菌鉴定及应用 发表时间:2010-12-08T15:24:38.3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2期供稿作者:赵立春 [导读]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广泛应用和机会致病菌的医院感染包括临床深部真菌感染增多 赵立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结核病防治所化验室150036)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2-0440-01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广泛应用和机会致病菌的医院感染包括临床深部真菌感染增多,特别是肺结核病人或肺部疾病患者,因药物治疗时间长,在杀死致病菌的同时,也杀死正常菌群,造成人体内微生态障碍,菌群失调,在肺结核等肺部疾患基础上继发支气管肺部酵母样菌感染,所以从肺部疾患病人中分离酵母样真菌,快速鉴定并及时治疗非常有意义。 我国现在快速、准确鉴定酵母样真菌的方法很少,近年国外开发的手工和自动化微量鉴定系统已大大简化了传统鉴定程序,但难已在中小医疗机构推广应用,我们研制的微量鉴定系统,通过与传统鉴定方法及生物梅里埃Api20c鉴定系统对比性评价,并经数家医疗单位临床应用,证明本系统具有可靠、快速、简便和价廉等优点,可推广为临床常规方法,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主要来自香坊区结核病防治所,治疗一个月以上肺结核、脑膜炎、慢性支气管炎等患者,从痰中分离出2-3次同一种菌株。标准菌株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国家开放专业实验室质控菌株。 1.2 试剂:葡萄糖、乳糖、半乳糖、麦芽糖、蔗糖、木糖、密二糖、纤维二糖、肌醇、棉子糖、海藻糖、卫矛醇、草糖、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醇、赤藓醇、山梨醇、尿素、KNO3、KH2P4、NaHPO4和MgSo4、7H2O系分析纯。优质琼脂粉、玉米粉、酵母浸膏和吐温80。 1.3 90mm培养皿或U形塑料凹孔盒、新华Ⅲ号滤纸、打孔器等。 1.4 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PI——20C鉴定卡。 1.5 酵母菌编码鉴定手册:0.5麦氏单位,1麦氏单位、2麦氏单位比浊管。 2 微量鉴定系统制备 2.1 基础培训基:琼脂20g、酵母浸膏0.2g、MgSo4、7H2O0.5g、PH6.8PBS加至1000ml。加热溶解,分装后经8P、15分钟灭菌。存于4℃可用2个月。 2.2 玉米吐温琼脂:制成小安瓶备用。 2.3 生化基质制备:糖醇配方:糖或醇2.0g、B族维生索0.2mg、2%溴甲酚紫0.2ml,蒸馏水加至10ml。尿素配方:尿素5.0g、葡萄糖0.1g、B族维生素0.1mg,蒸馏水至10ml。硝酸盐配方:KNO32.0g、葡萄糖0.5g、B族维生素0.1mg,蒸馏水至10ml。阴性对照配方:不含糖、醇、尿素和硝酸盐,余皆相同。将6×6mm滤纸圆片浸入上述各基质液中,10分钟,取出置70℃烤干,经随机抽样无菌试验后,分装于小瓶中密封,-20℃可用一年以上。 2.4 沙保弱培养基按常规自配。 3 实验程序 3.1基础菌悬液制备:排取沙保弱氏之新鲜培养菌落以生理盐水制成0.5麦氏单位的菌悬液。基础培养基经隔热煮沸溶解,冷却至50℃,与菌悬液等量混合,置于50℃水溶备用。 3.2 操作步骤:各种基质纸片、阴性对照纸片按顺序置于分格的无菌平皿底部或U形塑料盒之凹内。消毒试器吸取上述菌悬液,每种纸片上滴加3滴,接种针挑取少许培养菌穿刺接种于玉米粉吐温琼脂。置于温盒、30℃孵育。 3.3 结果读取和判断:绝大部分酵母样真菌在24—48小时即可读取结果,个别种属需72小时。碳源同化阳性:培养基呈黄色与对照相比呈+~3+混浊;阴性呈紫色且不混浊。尿素水解阳性为红色;阴性为淡黄色不变。硝酸盐还原需以常规硝酸盐还原甲、乙两液依次加2滴,显红色为阳性;不显红色为阴性。玉米粉吐温球脂脂生长菌落用显微镜观察厚孢子、孢子及菌丝体。 4 评价方法 4.1 传统方法:包括形态学的质膜孢子、孢子、菌丝体及芽管形形成,糖醇同化,糖醇发酵(制成安瓶封装),尿素水解(安瓶封装),硝酸盐还原,氮源同化等。 4.2 标准菌株与传统鉴定方法.API20C鉴定止,微量鉴定系统鉴定比较。 4.3 41株临床分离酵母菌用APl20C鉴定卡与微量鉴定系统鉴定比较。 4.4 98株临床分离醇母菌用传统法与微量鉴定系统鉴定比较。 5 结果 5.1 6种标准酵母株用传统鉴定方法,APl20C鉴定卡与微量鉴定系统三种方法鉴定符合率100%。 5.2 与APl20C鉴定卡鉴定结果比较:对6种41株临床分离酵母菌用两种方法分别进行鉴定,两者的符合率为95.1%,两法结果不符的两株菌经传统方法鉴定和微量法重要鉴定是由于木糖、棉子糖、卫矛醇生化基质含量不均匀所致的鉴定错误。 5.3临床应用评价:徽量鉴定系统与传统方法之间的鉴定符合率达98%,其中2株鉴定错误的原因是由于接种菌悬液不符合要求致乳糖、密二糖、肌醇、棉子糖的同化结果变异。厚膜孢子和菌丝形成不良。经重点鉴定均可纠正,故提示其误差属随机性。 6 讨论 我们研究设计了以20种生化试剂辅之形态学观察的微量鉴定系统。本系统试剂制备的技术关键是在基础和纸片基体中加入了营养性添加剂和适当缓冲容量的缓冲剂。前者能够提高对基质利用菌的生长速率,但不改变其性质,大部分生长较快的酵母菌,在24—48小时即可显示阳性结果,少数生长缓慢者如隐球菌属在72小时亦可呈现阳性结果。后者可以防止酸性琼脂和孵育过程中CO2溶入培养基引起假性颜色改变,缓冲容量初确定因各种试剂的批号和来源不同,不可一概而论,一般应为0.015mo1/l。其容量应仅能缓冲各种基础试剂.基质试剂和CO2溶入的酸碱效应而又不缓冲醇母样菌分解碳源产生的酸。本法各种同化反应是以生长浊度和PH改变的双重指示判断结果,所以,试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经实验证明鉴定具有快速、简便和价廉等优点,适合中、小型实验室使用。 试验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接种菌悬液的最终浓度相当1/4麦氏单位,过浓过淡均不利于结果的判断。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自学指导:根据课本知识说说成吉思汗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相关史事部分,并指导学生进行总结知识点:(1)军事方面:建立一支护卫部队。(2)行政方面: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司法机构。(3)文化方面:创制蒙古文字。 结合本目学习,讨论一下,我们应该如何评价铁木真? 2、蒙古灭西夏与金 自学指导:1、蒙古进行统一的过程 2、 3、元的建立与统一 1.(多媒体展示忽必烈图像)读 图学史 2.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讨论忽必烈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答案提示: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2.教师讲述:元朝建立基本情况?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3.忽必烈灭亡南宋,统一中国的情况及其影响。 教师展示答案: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消灭南宋残部,实现统一。 影响: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4.师生共同探究:如何评价文天祥? 教师展示答案: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 四、课堂练习:见PPT习题 五、课堂总结 师生共纳: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完成国家的统一;忽必烈采取了巩固统一的措施;站在现在的角度,我们要正确的评价文天祥的言行。21·com 六、分层作业学生看相关事实的部分,并将措施找出并标注在书上。 学生回答完问题并将答案标注在书上。 学生看图并看书,思考问题并回答问题,将相关答案标注在书上。 学生进行思考,并派代表进行回答,并指导学生将答案标注在书上。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讨论,讨论后进行语言的组织,然后派学生进行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进行跟老师一起进行课堂小结。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含反思)

第八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过程;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和重要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和性质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的学习,加深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的理解;运用图示法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及战争过程和结局;运用问题讨论法或辩论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结局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战争给垄断资本家带来巨额利润,但给交战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引导学生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法国郊外的华工墓地,100年来都在等待亲人的出现。距离巴黎市中心200公里外的小村庄

设问:与19世纪中期相比,1913年英、法、德、美在工业产量(经济实力)和殖民地面积上有何变化? 提示:在经济上,美、德工业产值跃居第一、第二位,英、法下降到第三、第四位;在政治上(殖民地占有面积),英、法占有殖民地面积仍然处于第一、第二位,德、美处于第四、第五位。 归纳总结: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认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材料展示:在错综复杂的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三对基本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其中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1879年,德奥结盟,1882年意大利加入德奥集团。1904年、1907年英国协调了与法国、俄国的矛盾,签订了英法协约、英俄协约,三国协约最终形成。 设问:指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各自的盟友国。 提示: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归纳总结:两大军事集团之间扩军备战,展开激烈争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与影响。说说你如何看待这一事件。

临床酵母样真菌感染特点及药敏分析

临床酵母样真菌感染特点及药敏分析 目的通过了解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收检的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各类酵母样真菌的菌群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从而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有效预防真菌感染和耐药性的发生。方法所有菌株均分离自沈洲医院临床送检的痰液、尿液、粪便、咽拭子、分泌物等。实验采用贝瑞特公司的沙保弱琼脂培养基分离培养真菌,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TB Expression 微生物半自动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真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临床酵母样真菌检出率最高的为白假丝酵母菌(65.6%),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13.9%)、光滑假丝酵母菌(11.1%)、近平滑假丝酵母菌(6.1%)、其他酵母样真菌(3.3%);180株酵母样真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的平均耐药率依次为2.1%、5.5%、22.3%、25.6%、39.6%。结论180株酵母样真菌中,白假丝酵母菌检出率最高,其次为热带酵母菌;标本来源中痰液标本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便和尿液标本;耐药监测中酵母样真菌对两性霉素B耐药性最低,对氟康唑耐药性最高。 标签:酵母样真菌;抗真菌药物;药敏试验;耐药 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并寄生于人体皮肤和黏膜,属于条件致病菌。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抗肿瘤药物、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及导管技术的开展以及艾滋病和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上分离到的酵母样真菌菌株逐年增多,加之抗真菌药物有限,而耐药率有增无减。因此,加强真菌感染的控制及药物监测,有效防治真菌感染及提高治愈率已成为目前临床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将沈洲医院2011年1~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到180株的酵母样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180株酵母样真菌均分离自沈洲医院2011年1~12月临床送检的痰液、尿液、粪便、咽拭子、分泌物等。 1.2仪器与试剂 ATB Expression半自动鉴定仪及其配套鉴定板(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沙保弱琼脂培养基(贝瑞特公司)。 1.3 研究方法 1.3.1 培养鉴定标本接种于沙保罗培养基30℃培养24 h,涂片染色确认为酵母菌后,严格按操作说明书接种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TB ID32C鉴定条,并用ATB Expression半自动鉴定仪进行鉴定。 1.3.2 药敏试验将分纯的菌种严格按操作说明书接种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TB Fungus 2真菌药敏板条。该板条包括5种抗真菌药物:5-氟胞嘧啶(5-FC)、两性霉素B(AMB)、氟康唑(FCZ)和伊曲康唑(ICZ)、伏立康唑。该法为微量稀释法,用ATB Expression鉴定仪读取最小抑菌浓度(MIC)。 2 结果 2.1 酵母样真菌分类及在各种标本中的分布 临床酵母样真菌检出率最高的为白假丝酵母菌(65.6%),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13.9%)、光滑假丝酵母菌(11.1%)、近平滑假丝酵母菌(6.1%)、其他酵母样真菌(3.3%)。详见表1。

【新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精品教案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蒙古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2.元朝的建立文天祥的抗元斗争。3.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 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结合自己是少数民族的身份,为学生创设情境,拉近历史,产生历史的前后对比,形成知识迁移,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 教学难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积极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腾格尔的《蒙古人》)同学们好!很高兴和大家一同走进今天的历史课堂。请大家看大屏幕上的图片,你能看出什么?还能看出和老师有关系吗?大家猜猜我是什么民族?而现在同学们没有发现我是少数民族的特点,这就是我们历史上说的民族融合。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统一蒙古 1.(多媒体展示成吉思汗的画像)教师讲述:蒙古兴起的基本情况? (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过着游牧的生活。12世纪时,蒙古草原的部落,相互之间频繁发生战争,生灵涂炭。铁木真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多媒体出示问题:成吉思汗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根据课本知识说说成吉思汗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答案提示:(1)军事方面:建立一支护卫部队。(2)行政方面: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司法机构。(3)文化方面:创制蒙古文字。目标导学二西夏和金的灭亡 (一)条件——吸取历史教训 1.(多媒体展示蒙古统一中国形势图)学生读教材理清蒙古统一中国的过程 答案提示:西夏—金—南宋。 2.(多媒体提出要求:分组整理蒙古灭亡西夏和金的情况)学生根据课本整理蒙古灭亡西夏和金的情况。 提示:1.蒙古灭西夏: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首先进攻西夏,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年西夏灭亡。 2.蒙古灭金:(1)过程: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1234年,蒙古灭金。(2)影响: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导学案

备课日期:授课日期:主备人:刘美善总课时:审核:课题: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学习目标1. 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2. 讲述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疑问与笔记t 教学内容 一、课前回顾 ※温故知新:明朝前期加强皇权的措施有哪些? 二、预习交流 (一)、郑和下西洋 1、条件和目的 ⑴条件:明朝前期,国力; ⑵目的:①扩大明朝的; ②加强与的联系。 2、概况 ⑴时间:1405—1433年; ⑵次数:先后次; ⑶航海规模(第一次):人多,船艘; ⑷到达范围:到过亚非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东海岸和沿岸。 3、意义和影响 ⑴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和; ⑵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美洲早; ⑶是世界史上的空前壮举; ⑷为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及其危害 ⑴倭寇:明朝初年,的一些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武装集团,经常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沿海人民把他们叫做倭寇。 ⑵、危害 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脏。他们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遭到巨大损失。 2、戚继光抗倭 ⑴戚继光抗倭的经过: ①16世纪中叶,戚继光受命组织抗; ②戚继光组建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开赴台州抗倭; ③荡平境内的倭寇; ④赴福建、广东和共同作战,取得抗倭斗争的最后胜利。 ⑵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②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③“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 ④戚继光具有卓越的才能。 ⑶评价戚继光;戚继光是一位英雄。 二、展现提升 相信自己,我能行。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 ※相关链接:(根据相关链接,通读第二遍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收获。)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世人称其带领的军队为“戚家军”。有多部军事著作及诗作传世,戚继光纪念馆现为福建省爱国教育基地。另有,电影电视剧《戚继光》上映联播。 四、梳理巩固:『通读第三遍课文,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你认为郑和下西洋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2、想一想,戚家军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崇敬? 五、达标检测 1.派遣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的皇帝是() 三一学校_七__年级___历史__学科导学案

线索细胞、真菌感染(有图)

线索细胞 线索细胞是指阴道脱落上皮细胞上粘附大量加特纳杆菌等厌氧菌的一种形态表现,阴道分泌物中出现大量线索细胞,一般预示患了细菌性阴道病,当然还要结合其它几项重要指标来确诊,一般是PH值,胺试验及分泌物性状等指标。 线索细胞即阴道脱落的表层细胞,于细胞边缘贴附大量颗粒状物即加德纳尔菌。细菌边缘不清。 加特纳球杆菌 加特纳球杆菌(GV)最初是1954年Gardner从阴道炎病人的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出来的与非特异性阴道炎相关的致病菌,过去 一直将细菌性阴道病称为非特异性阴道炎(nonspecific vaginitis, nsv),后来研究人员从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到了阴道嗜血杆菌(haemophilus vaginalis),故称为阴道嗜血杆菌性阴道炎(haemophilus vaginalis vaginitis),阴道嗜血杆菌也称为加特纳菌,故又称为加特纳菌阴道炎(gardnerella vaginalis vaginitis)。为了统一起见,1984年确定为细菌性阴道病。该病可导致急性输卵管炎,早产及新生儿围产期并发症。应引起高度重视。 加特纳菌属是一种单一菌的菌属。是一个新发的菌属,加特纳菌为部分变异成为球菌样小杆菌,菌体小,两端呈园形,无荚膜,无鞭毛,营养性厌氧生活,部分专性厌氧。菌体长0.3-0.45μm,宽0.1-0.2μm,形体比乳酸杆菌小,呈多形性。培养的最适ph值6.0-6.5,在ph值小于4.0,不能生长。不产胺,也不产生过氧化氢酶和氧化酶。h2o2抑制试验阳性。糖发酵产物主要是乙酸。电镜下显示细胞壁的薄片有迭成的结构,并含有脂多糖。 加特纳菌性阴道炎[1]又名嗜血杆菌性阴道炎,以前曾归于棒杆菌性阴道炎,是由加特纳杆菌引起的一种阴道粘膜炎症,可通过性交传染。故列为性传播疾病。大量研究表明:在性关系混乱的人群中,加特纳菌性阴道炎有高流行率。与患者发生性关系的男性伴侣中,90%的尿道中可发现此菌。 加特纳杆菌为革兰氏阴性细小杆菌,常呈球杆状,有时呈丝状和多形状,常见两极染色。仅0.4~0.6毫微米至1~2毫微米大小,无活动力、无鞭毛、无芽孢。许多菌株有荚膜。在人工培养时必须给予新鲜血液才能生长繁殖,故有“嗜血”之称。但其生物特性与嗜血杆菌不尽相同,临床上引起的阴道炎为非特异性阴道炎。 [2]加特纳杆菌引起的感染多数较轻,多见于性活跃妇女。急性期白带增多,有鱼腥或氨的臭味,外阴潮湿不适,常伴有阴道灼热感、性交痛及外阴瘙痒。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十八课 科技文化成就 教案

第十八课科技文化成就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和发射时间,并能分析其成功研制的意义,了解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 2、根据数字资料分析“籼型杂交水稻”的推广价值,掌握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技能。 3、了解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培育推广的意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谈到科学技术成就,大家会联想到信息化、数字化等等。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会想到的是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等。因为当时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这些顶尖技术。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美国的“核讹诈”,毛主席提出,就是勒紧裤腰带,也要搞出我们的原子弹。可想而知,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多么险峻! 为此我们实现了“两弹一星”的梦想。图片反映的就是“两弹一星”,当然,“两弹一星”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就是核弹、导弹和卫星。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图片展示: 钱学森(左一)和邓稼先(左二) 2.教师提问:两位科学家对我国哪一方面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提示:国防科技。 3.学生分组找出: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国防科技这一领域取得的成就。 提示: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实验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4.教师提问:新中国几乎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研制出“两弹一星”的,这与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的奋斗是离不开的,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学习哪些精神呢? 提示:艰苦奋斗、爱国敬业、甘于奉献,严谨细致,团结协作、敢于创新等。 5.引导学生回答:取得这些成就的历史意义。 提示: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6.图片展示:杨利伟走出神舟五号 7.请同学们看课本,说说:改革开放后在航天上取得的成就。 提示: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实验;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翟志刚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目标导学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图片展示: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精品教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等基本史实,分析“均田免赋”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的原因,思考和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 搜集材料,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了解农民起义的经过;小组讨论,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知政治腐败导致了明朝中后期的统治危机,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腐朽,表明明王朝已走向没落;明朝中后期的腐朽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农民起义;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调动了广大农民的起义积极性;明末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 教学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用近乎平淡的笔触分析了一个王朝从兴盛走向衰颓的原因。这本书主要描述了明朝发生的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际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书中开篇说道:“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次岁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明朝中后期的腐败 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明朝中后期腐败的基本情况。

提示: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腐败;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心斗角,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学生根据教材说说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后果。 提示: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土地兼并严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目标导学二:明朝的灭亡 1.史料解读 17世纪的明朝处于小冰河时期,万历后期至天启年间中国气候显著变冷,北方风沙壅积日甚,旱灾逐年增多,农业收成锐降。与此同期,中原气温与北方农牧带的降雨量也直抵秦汉以来的最低点。整个明末时期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等,此后中原气温持续下降,天下大乱,狼烟烽起。 2.学生分组讨论除了材料中所说的原因外还有哪些原因导致明末爆发农民起义。 提示: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面对灾荒,官府催征如故。 3.简要说说明末农民起义的基本情况。 提示: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4.史料解读 材料一: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陕西大旱,澄城知县张斗耀不顾饥民死活,仍然催逼粮税,敲骨吸髓地榨取农民。白水饥民王二聚集了数百个无法活命的农民进行斗争,他高声问大家:“谁敢杀死知县?”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我敢杀。”于是王二率饥民冲县城,杀死张斗耀,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 材料二:崇祯十四年(1641年)年初,攻占洛阳。李自成夺取洛阳后,俘获官军3000人,收缴了一批武器辎重,大大改善了农民军的装备,并使自己拥有了一支装备精良的部队。他没收了福王府中的金银财货和大批粮食物资,发布告示开仓济贫,大赈饥民,令饥民远近就食。李自成、张献忠相继攻占洛阳、襄阳,宣告了明朝围剿政策的破产。 材料三:崇祯十七年(1644年)年初,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即向北京进军。二月入山

酵母样真菌药敏试验

一、目的: 指导实验人员准确完成酵母样真菌药敏试验(微量稀释法)。 二、适用范围: 怀疑酵母样真菌感染患者 三、检验原理: ATB FUNGUS 3试条包括16对杯状凹cupules。第一对不含任何抗真菌剂。用作阳性生长对照。另外的15对包含不同稀释度的5种抗真菌剂。用于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或)区分临床敏感性。 将准备好的待测酵母样真菌的悬浮液转移到培养基中,并接种到试条上。孵育后,我们可以通过肉眼判读,或者应用A TB仪器或miniAPI判读杯状凹中液体的生长情况。获得MIC(两性霉素B[AMB]),氟康唑[FCA],伊曲康唑[ITR],伏立康唑[VRC],5-氟胞嘧啶[5FC]),将菌株分为敏感、中介或耐药。 四、职责:生物梅里埃 实验人员准确完成酵母样真菌药敏试验(微量稀释法) 试剂厂家: 规格:25测试/盒 内含物:-25个独立包装的A TB FUNGUS 3 试条,包括干燥剂 -25个孵育盖 -25安瓿A TB F2培养基 -25张结果记录单 -一份说明书 五、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在包装盒上指示的有效期前,试条和培养基应在2-8℃下存放。 有效期为12个月。 六、工作程序: (一)试验的准备: 1、从包装中取出试条 2、在试条延长翼上记录下被测酵母菌株的编号 (二)接种物的准备: 1、打开一个API?0.85%氯化钠培养基安瓿(或API培养悬液) 2、采集不超过4天的菌落,制备成浊度相当于2 McFarland的悬浮液 3、用McFarland试剂盒的标准浊度管比较,或使用ATB比浊仪DENSIMAT 4、此菌悬液必须在准备后立即使用 5、使用一移液管转移20ul此悬浮液到一A TB F2培养基的安瓿中 (三)试验条的接种: 手工接种: 1、用ATB电子移液管混匀A TB F2培养基,避免产生气泡 2、使用ATB电子移液管在每个杯状凹中加入135ul的ATB F2 培养基(大约3*104酵母菌/毫升或4*103酵母菌/杯状凹)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习题精选 例题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苏轼 请回答: 1.“颜公”指的是哪位书法家?生活在哪个年代? 2.他的书法有什么特点?其代表作是什么? 3.如何评价这个人? 解析:解答此题时要注意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如“颜公”“细筋入骨”等,有此可以判断出人物以及有关书法的代表作、评价等问题。 答案:1.颜真卿,唐朝2.他的书法雄浑敦厚,人称“颜体”,代表作有《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3.我国书法史上继王羲之之后最有成就的书法家之一。 1.我国书法艺术的高峰是( ) A.秦汉时期 B.三国时期 C.五代时期 D.隋唐时期 2.继王羲之之后,我国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是( ) A.柳公权 B.颜真卿 C.钟繇 D.欧阳修 3.“画圣”是指( ) A.展子虔 B.吴道子 C.阎立本 D.唐玄宗 4.擅长人物故事画的唐代画家是( ) A.展子虔 B.吴道子 C.阎立本 D.唐玄宗 5.开后世写意画先河的画家是( ) A.朱耷 B.吴道子 C.阎立本 D.石涛 6.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原因是( ) A.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外国 B.有大量的碑刻书法 C.有大量精美的彩雕和壁画 D.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 7.隋唐时绘画作品的类别有( ) ①人物画②仕女画③山水画④花鸟画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8.下列关于隋唐的音乐、舞蹈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大量吸收了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②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③呈现出气势恢弘、风格多样,既优美和谐,又铿锵热烈的盛世特色④融合了南朝的优美和北朝的雄健 A.①②B.③④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教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女真族的崛起,金政权的建立和统治,以及金灭辽、灭北宋相关史实,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读相关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金、西夏、南宋并立图》,运用比较法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民族战争性质的分析,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金灭辽及北宋、岳飞抗金 难点:岳飞抗金和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北宋王朝由盛而亡,只经历了短短100年时间。 今天让我们通过学习《金与南宋的对峙》来揭开这些谜团。 (二)、讲授新课 一、女真族的崛起: 1、女真族的崛起 女真即隋唐时期的靺鞨,又名女贞、女直,满族的祖先,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辽宋时期,女真族受到辽的控制和压迫。 当时,女真有很多部落,其中的完颜部落逐渐兼并了许多部落。 11世纪末,完颜部的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从此,女真族的力量不断增强。相关史事: 女真族勇敢勤劳,擅长狩猎。打猎时,他们用桦树皮做的号角,吹出呦呦的声音,把鹿引诱出来。他们住的房屋,门窗向东或向南开,室内垒有土炕,炕下烧火。至今,中国北方地区还在使用火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