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h01

ch01

ch01
ch01

第1章 绪 论

教学提示:数控机床是采用数字控制技术对机床各移动部件相对运动进行控制的机床,它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是现代制造业的关键设备。计算机、微电子、信息、自动控制、精密检测及机械制造技术的高速发展,加速了数控机床的发展。目前数控机床正朝着高速度、高精度、高工序集中度、高复合化和高可靠性等方向发展,同时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教学要求:本章主要讲述数控机床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主要技术参数、分类以及技术与发展水平等。本章内容是数控机床的基本知识和内容,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概念、组成与特点以及分类,了解其发展趋势和在先进制造技术中的作用。

1.1 概述

1.1.1 数控机床的定义

数控即数字控制(Numerical Control,NC)。数控技术是指用数字信号形成的控制程序对一台或多台机械设备进行控制的一门技术。

数控机床,简单的说,就是采用了数控技术的机床。即将机床的各种动作、工件的形状、尺寸以及机床的其他功能用一些数字代码表示,把这些数字代码通过信息载体输入给数控系统,数控系统经过译码、运算以及处理,发出相应的动作指令,自动地控制机床的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从而加工出所需要的工件。

实际上,数控机床就是一种具有数控系统的自动化机床。所以说数控机床是最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1.1.2 数控机床的组成及特点

1. 数控机床的组成

数控机床主要由程序介质、数控装置、伺服系统、机床主体四部分组成,如图1.1所示。

图1.1 数控机床的组成

机床数控技术

·2· ·2·

其中,程序介质用于记载机床加工零件的全部信息。如零件加工的工艺过程、工艺参数、位移数据、切削速度等。常用的程序介质有磁带、磁盘等。也有一些数控机床采用操作面板上的按钮和键盘将加工程序直接输入或通过串行接口将计算机上编写的加工程序输入到数控系统。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集成系统中,加工程序可不需要任何载体而直接输入到数控系统。

数控装置是控制机床运动的中枢系统,它的基本任务是接收程序介质带来的信息,按照规定的控制算法进行插补运算,把它们转换为伺服系统能够接收的指令信号,然后将结果由输出装置送到各坐标控制的伺服系统。

伺服系统由伺服驱动电动机和伺服驱动装置组成,是数控系统的执行部件。它的基本作用是接收数控装置发来的指令脉冲信号,控制机床执行部件的进给速度、方向和位移量,以完成零件的自动加工。

通常数控系统由数控装置和伺服系统两部分组成,各公司的数控产品也是将两者作为一体的。

机床主体也称主机,包括机床的主运动部件、进给运动部件、执行部件和基础部件,如底座、立柱、滑鞍、工作台(刀架)、导轨等。数控机床与普通机床不同,它的主运动和各个坐标轴的进给运动都是由单独的伺服电动机驱动,所以它的传动链短、结构比较简单。为了保证数控机床的快速响应特性,在数控机床上还普遍采用精密滚珠丝杠副和直线滚动导轨副。在加工中心上还配备有刀库和自动换刀装置。同时还有一些良好的配套设施,如冷却、自动排屑、自动润滑、防护和对刀仪等,以利于充分发挥数控机床的功能。此外为了保证数控机床的高精度、高效率和高自动化加工,数控机床的其他机械结构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2. 数控机床的特点

数控机床与普通机床加工零件的区别,在于数控机床是按照程序自动加工零件,而普通机床由工人手工操作来加工零件。在数控机床上只要改变控制机床动作的程序,就可以达到加工不同零件的目的。由于是一种程序控制过程,数控机床相应形成了以下几个特点。

(1) 采用数控机床可以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稳定产品的质量。因为数控机床按照预定的加工程序进行加工,加工过程中消除了操作者人为的操作误差,所以零件加工的一致性好,而且加工精度还可以利用软件来进行校正补偿,因此可以获得比机床本身所能达到的精度还要高的加工精度及重复定位精度。

(2) 数控机床可以完成普通机床难以完成或根本不能加工的具有复杂曲面的零件的加工。因此它在航空航天、造船、模具等加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3) 采用数控机床比普通机床可以提高生产效率2~3倍,尤其是对某些复杂零件的加工,生产效率可以提高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4) 可以实现一机多用。一些数控机床将几种普通机床功能合一,加上刀库与自动换刀装置构成加工中心,如果能配置数控转台或分度转台,则可以实现一次安装、多面加工。

(5) 采用数控机床有利于向计算机控制与管理生产方面发展,为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创造了条件。

第1章 绪论

·3·

·3·

1.1.3 数控机床的主要技术参数

1. 主要规格尺寸 数控车床的主要规格尺寸有床身上最大工件回转直径、刀架上最大工件回转直径、加工最大工件长度、最大车削直径等。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主要规格尺寸有工作台面尺寸、工作台T 形槽、工作行程等。

2. 主轴系统

数控机床主轴采用直流或交流电动机驱动,具有较宽的调速范围和较高的回转精度,主轴本身的刚度与抗振性比较好。现在数控机床的主轴转速普遍能达到 5000r/min ~ 10000r/min 甚至更高,对提高加工质量和各种小孔加工极为有利;主轴转速可以通过操作面板上的转速倍率开关直接改变。

3. 进给系统

进给系统有进给速度范围、快速(空行程)速度范围、运动分辨率(最小位移增量)、定位精度和螺距范围等主要技术参数。

(1) 进给速度。是影响加工质量、生产效率和刀具寿命的主要因素,直接受到数控装置运算速度、机床动特性和工艺系统刚度的限制。其中,最大进给速度为加工的最大速度,最大快进速度为不加工时移动的最快速度。进给速度可通过操作面板上的进给倍率开关调整。

(2) 脉冲当量(分辨率)。是指两个相邻分散细节之间可以分辨的最小间隔,是重要的精度指标。其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机床坐标轴可达到的控制精度(可以控制的最小位移增量),表示数控装置每发出一个脉冲信号时坐标轴移动的距离,称为实际脉冲当量或外部脉冲当量;二是内部运算的最小单位,称之为内部脉冲当量,一般内部脉冲当量比实际脉冲当量设置的要小,目的是在运算过程中不损失精度。数控系统在输出位移量之前,自动将内部脉冲当量转换成外部脉冲当量。

实际脉冲当量决定于丝杠螺距、电动机每转脉冲数及机械传动链的传动比,其计算公式为

=×丝杠螺距实际脉冲当量传动比电动机每转脉冲数

脉冲当量是设计数控机床的原始数据之一,其数值的大小决定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目前数控机床的脉冲当量一般为0.001mm ,精密或超精密数控机床的脉冲当量为0.1μm 。脉冲当量越小,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越高。

(3) 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定位精度是指数控机床工作台等移动部件在确定的终点所达到的实际位置的精度。因此移动部件实际位置与理想位置之间的误差称为定位误差。定位误差包括伺服系统误差、检测系统误差、进给系统误差和移动部件导轨的几何误差等。定位误差将直接影响零件加工的位置精度。

重复定位精度是指在同一台数控机床上,应用相同程序、相同代码加工一批零件,所得到的连续结果的一致程度。重复定位精度受伺服系统特性、进给系统的间隙与刚性以及摩擦特性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重复定位精度是成正态分布的偶然性误差,它影响

机床数控技术

·4· ·4· 一批零件加工的一致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对于中小型数控机床,定位精度普遍可达±0.01mm ,重复定位精度为±0.005mm 。

4. 刀具系统

数控车床刀具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包括刀架工位数、工具孔直径、刀杆尺寸、换刀时间、重复定位精度等各项内容。加工中心刀库容量与换刀时间直接影响其生产率,通常中小型加工中心的刀库容量为16~60把,大型加工中心可达100把以上。

换刀时间是指自动换刀系统将主轴上的刀具与刀库中刀具进行交换所需要的时间。

1.2 数控机床的分类

数控机床种类很多,规格不一,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类。

1.2.1 按机械运动轨迹分类

数控机床按其刀具与工件相对运动的方式,可以分为点位控制、直线控制和轮廓控制。

1. 点位控制数控机床

这类数控机床的特点是要求保证点与点之间的准

确定位。它只能控制行程的终点坐标值,对于两点之间

的运动轨迹不作严格要求。对于点位控制的孔加工机床

只要求获得精确的孔系坐标,在刀具运动过程中,不进

行切削加工。如图1.2所示为点位控制钻孔加工示意图。

此类数控机床有数控钻床、数控镗床、数控冲床、

三坐标测量机、印制电路板钻床等。

2. 直线控制数控机床

这类数控机床的特点是不仅要控制行程的终点坐标值,还要保证在两点之间机床的刀具走的是一条直线,而且在走直线的过程中往往要进行切削。如图1.3所示为直线控制切削加工示意图。

此类数控机床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磨床、数控镗床等。

现代组合机床采用数控技术,驱动各种动力头、多轴箱轴向进给钻、镗、铣等加工,也算是一种直线控制数控机床。直线控制也称为单轴数控。

3. 轮廓控制数控机床

这类数控机床的特点是不仅要控制行程的终点坐标值,还要保证两点之间的轨迹要按一定的曲线进行。即这种系统必须能够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坐标方向的同时运动进行严格的连续控制。如图1.4所示为轮廓控制铣削加工示意图。

现代数控机床绝大部分都具有两坐标或两坐标以上联动的功能,除此之外还具有刀具半径补偿、刀具长度补偿、机床轴向运动误差补偿、丝杠螺距误差补偿、齿侧间隙误差补偿等一系列功能。

图1.2 点位控制钻孔加工示意图

第1章 绪论 ·5·

·5·

图1.3 直线控制切削加工示意图 图1.4 轮廓控制铣削加工示意图 1.2.2 按伺服系统的类型分类

1. 开环伺服系统数控机床

这类机床没有来自位置传感器的反馈信号,数控系统将零件程序处理后,输出数字指令信号给伺服系统,驱动机床运动。例如采用步进电动机的伺服系统就是一个开环

伺服系统,如图1.5所示。

图1.5 开环伺服系统

这类机床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较为经济、维护维修方便,但是速度及精度低,适于精度要求不高的中小型机床,多用于对旧机床的数控化改造。

2. 闭环伺服系统数控机床

这类机床上装有位置检测装置,直接对工作台的位移量进行测量。数控装置发出进给信号后,经伺服驱动使工作台移动;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出工作台的实际位移,并反馈到输入端,与指令信号进行比较,驱使工作台向其差值减小的方向运动,直到差值等于零为止。图1.6

所示为闭环伺服系统。

图1.6 闭环伺服系统

机床数控技术

·6· ·6·

这类数控机床可以消除由于传动部件制造中存在的精度误差给工件加工带来的影响,从而得到很高的精度。但是由于很多机械传动环节包括在闭环控制的环路内,各部件的摩擦特性、刚性以及间隙等都是非线性量,直接影响到伺服系统的调节参数。因此,闭环伺服系统的设计和调整都非常困难。

闭环伺服系统的优点是精度高。但其系统设计和调整困难、结构复杂、成本高,主要用于一些精度要求很高的镗铣床、超精密车床、超精密铣床、加工中心等。

3. 半闭环伺服系统数控机床

这类数控机床采用安装在进给丝杠或电动机端头上的转角测量元件测量丝杠旋转角度,来间接获得位置反馈信息。图1.7所示为半闭环伺服系统。

图1.7 半闭环伺服系统

这种系统的闭环环路内不包括丝杠、螺母副及工作台,因此可以获得稳定的控制特性。而且由于采用了高分辨率的测量元件,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精度及速度。大多数数控机床采用半闭环伺服系统,如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

1.2.3 按功能水平分类

数控机床按功能水平分为高、中、低档三类。数控机床功能水平的高低主要由它们的主要技术参数、功能指标和关键部件的功能水平等决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中央处理单元(CPU)

低档数控机床一般采用8位CPU ;而中、高档数控机床已经由16位CPU ,发展到32位或64位CPU ,并用具有精简指令集(RISC)的CPU 。

2. 分辨率和进给速度

低档数控机床的分辨率为10μm ,进给速度为6m/min ~15m/min ;中档数控机床的分辨率为1μm ,进给速度为12m/min ~24m/min ;高档数控机床的分辨率为0.1μm 或更小,进给速度为24m/min ~100m/min ,或更高。

3. 多轴联动功能

低档数控机床多为2~3轴联动;中、高档数控机床则都是3~5轴联动,或更多。

4. 显示功能

低档数控机床一般只有简单的数码显示或简单的阴极射线管(CRT)字符显示功能;中档数控机床有较齐全的CRT 显示功能,如字符、图形、人机对话、自诊断等功能显示;高档

第1章绪论 ·7·数控机床还有三维动态图形显示功能。

5. 通信功能

低档数控机床无通信功能;中档数控机床有RS232C或直接数控(DNC,也称群控)等接口。高档数控机床有制造自动化协议(MAP)等高性能通信接口,且具有联网功能。

数控机床按功能水平的另一种分类是将数控机床分为经济(简易)型、普及(全功能)型和高档型。全功能型机床并不追求过多功能,以实用为准,也称为标准型。经济型数控机床是根据实际机床的使用要求制造的,并合理地简化了系统,降低了价格。在我国,经济型数控机床是指装备了功能简单、价格低、使用方便的低档数控系统的机床,主要用于车床、线切割机床及其他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造等。

1.2.4 按加工方式分类

1. 金属切削类数控机床

如数控车床、数控钻床、数控磨床、数控铣床、数控齿轮加工机床、加工中心、虚拟轴加工机床等。

2. 金属成型类数控机床

如数控折弯机、数控弯管机、数控冲床、数控回转头压力机等。

3. 数控特种加工机床

如数控线切割机床、数控电火花成型机、数控激光切割机、数控火焰切割机等。

1.3 数控机床的发展与作用

1.3.1 数控机床的产生与发展

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对机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自动化是实现上述要求的最重要措施之一。它不仅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够大大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许多生产企业(例如汽车、拖拉机、家用电器等制造厂)已经采用了自动机床、组合机床和专用自动生产线。采用这种高度自动化和高效率的设备,尽管需要很大的初始投资以及较长的生产准备时间,但在大批量的生产条件下,由于分摊在每一个工件上的费用很少,经济效益仍然是非常显著的。

但是,在机械制造工业中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零件都具有很大的批量,单件与小批生产的零件(批量在10~100件)占机械加工总量的80%以上。尤其是在造船、航空航天、机床、重型机械以及国防部门,其生产特点是加工批量小、改型频繁、零件的形状复杂而且精度要求高,采用专用化程度很高的自动化机床加工这类零件就显得很不合适,因为生产过程中需要经常改装与调整设备,对于专用生产线来说,这种改装与调整甚至是不可能实现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的自动化生产,迫切需要一种灵活的、通用的、能够适应产品频繁变化的柔性自动化机床。数控机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它极其有效地解决了上述一系列矛盾,为单件、小批量生产的精密复杂零件提供

·7·

机床数控技术

·8· ·8·

了自动化加工手段。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由此掀开了信息自动化的新篇章。1948年美国北密支安的一个小型飞机工业承包商帕森斯公司(Parsons Co.)在制造飞机的框架及直升飞机的转动机翼时,提出了采用电子计算机对加工轨迹进行控制和数据处理的设想,后来得到美国空军的支持,并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合作,于1952年研制出第一台三坐标数控铣床,用于加工直升飞机叶片轮廓检查用样板。这是一台采用专用计算机进行运算与控制的直线插补轮廓控制数控铣床,专用计算机采用电子管器件,逻辑运算与控制采用硬件连接的电路。

1955年,该类机床进入实用化阶段,在复杂曲面的加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时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专用电子计算机)采用了电子管,其体积庞大,功耗高。此种机床仅在一些军事部门中用于加工普通机床难以加工的形状复杂的零件。这是第一代数控系统。

1959年晶体管出现,电子计算机应用了晶体管器件和印制电路板,从而使机床数控系统跨入了第二代。

1965年,数控装置开始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使数控装置的体积减小、功耗降低及可靠性提高,但它仍然是硬件逻辑数控系统。数控系统发展到第三代。

以上三代,都属于硬件逻辑数控系统,称为NC 系统。由于点位控制的数控系统比轮廓控制的数控系统要简单得多,在该阶段,点位控制的数控机床得到大发展。有资料统计,到1966年,世界上实际使用的6000台数控机床中,85%是点位控制的数控机床。

1970年,美国芝加哥国际机床展览会首次展出用小型计算机控制的数控机床,这是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数字控制(CNC)的数控机床。数控系统进入第四代。

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微处理机的出现,美、日、德等国都迅速推出了以微处理机为核心的数控系统,这样组成的数控系统,称为第五代数控系统,即MNC 系统。在近20多年内,生产中实际使用的数控系统大多为第五代数控系统,其性能和可靠性随着技术的发展得到了根本性的提高。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个人计算机(PC)的发展尤为突出,无论是其软、硬件还是外围器件,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计算机采用的芯片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强,而成本却越来越低,原来在大、中型机上才能实现的功能现在微型机上就可以实现。美国首先推出了基于个人计算机的数控系统,即PCNC 系统,它被划入所谓的第六代数控系统。

目前,世界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数控机床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如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其中日本发展最快。1977年时,日本年产数控机床5400多台,到1985年,日本产数控机床约为50000台,数控化率约为70%,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1958年试制成功第一台电子管数控机床,如图1.8所示。

我国从1965年开始研制晶体管数控系统,到20世纪70年代初曾研究出数控劈锥铣床、非圆插齿机、数控立铣床、数控车床、数控镗床、数控磨床和加工中心等。这一时期国产数控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问题尚未得到很好地解决,因而也限制了国产数控机床的发展。而数控线切割机床由于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据资料统计,1973~1979年期间,我国共生产数控机床4108台,而其中数控线切割机床就占了86%左右。

第1章 绪论 ·9

·

·9·

图1.8 我国第一台电子管数控机床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并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开发工作,进而推动了我国数控机床新的发展高潮,使我国数控机床在品种上、性能上以及水平上均有了新的飞跃。2002年,我国机床市场消费额达59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

目前,在数控领域中,我国和先进的工业国家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数控机床的生产还远远满足不了国内生产的需要,更不能满足出口的要求。在现有数控机床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其利用率。加入WTO 后,我国将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各行各业对数控机床的需要将会很大,数控机床也必然在国家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3.2 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微电子、信息、自动控制、精密检测及机械制造技术的高速发展,机床数控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近几年一些相关技术的发展,如刀具及新材料的发展,主轴伺服和进给伺服、超高速切削等技术的发展,以及对机械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等,加速了数控机床的发展。目前数控机床正朝着高速度、高精度、高工序集中度、高复合化和高可靠性等方向发展。世界数控技术及其装备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高速高效高精度

高生产率。由于数控装置及伺服系统功能的改进,主轴转速和进给速度大大提高,减少了切削时间和非切削时间。加工中心的进给速度已达到80m/min ~120m/min ,进给加速度达9.8m/s 2~19.6m/s 2,换刀时间小于1s 。

高加工精度。以前汽车零件精度的数量级通常为10μm ,对精密零件要求为1μm ,随着精密产品的出现,对精度要求提高到0.1μm ,有些零件甚至已达到0.01μm ,高精密零件要求提高机床加工精度,包括采用温度补偿等。

微机电加工,其加工零件尺寸大小一般在1mm 以下,表面粗糙度为纳米数量级,要求数控系统能直接控制纳米机床。

2. 柔性化

柔性化包括两个方面的柔性:一是数控系统本身的柔性,数控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

机床数控技术

·10· ·10·

功能覆盖面大,便于不同用户的需求;二是DNC 系统的柔性,同一DNC 系统能够依据不同生产流程的要求,使物料流和信息流自动进行动态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DNC 系统的效能。

3. 工艺复合化和多轴化

数控机床的工艺复合化,是指工件在一台机床上装夹后,通过自动换刀、旋转主轴头或旋转工作台等各种措施,完成多工序、多表面的复合加工。已经出现了集钻、镗、铣功能于一身的数控机床,可完成钻、镗、铣、扩孔、铰孔、攻螺纹等多工序的复合数控加工中心,以及车削加工中心,钻削、磨削加工中心,电火花加工中心等。此外数控技术的进步也提供了多轴控制和多轴联动控制功能。

4. 实时智能化

早期的实时系统通常针对相对简单的理想环境,其作用是如何调度任务,以确保任务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而人工智能,则试图用计算模型实现人类的各种智能行为。科学发展到今天,实时系统与人工智能已实现相互结合,人工智能正向着具有实时响应的更加复杂的应用领域发展,由此产生了实时智能控制这一新的领域。在数控技术领域,实时智能控制的研究和应用正沿着几个主要分支发展,如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专家控制、学习控制、前馈控制等。例如,在数控系统中配置编程专家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参数自动设定和刀具自动管理及补偿等自适应调节系统;在高速加工时的综合运动控制中引入提前预测和预算功能、动态前馈功能;在压力、温度、位置、速度控制等方面采用模糊控制,使数控系统的控制性能大大提高,从而达到最佳控制的目的。

5. 结构新型化

20世纪90年代一种完全不同于原来数控机床结构的新型数控机床被开发成功。这种新型数控机床被称为“6条腿”的加工中心或称虚拟轴机床(有的还称为并联机床),它能在没有任何导轨和滑台的情况下,采用能够伸缩的“6条腿”(伺服轴)支撑并联,并与安装主轴头的上平台和安装工件的下平台相连。它可实现多坐标联动加工,其控制系统结构复杂,加工精度、加工效率较普通加工中心高2~10倍。这种数控机床的出现将给数控机床技术带来重大变革和创新。

6. 编程技术自动化

随着数控加工技术的迅速发展,设备类型的增多,零件品种的增加以及零件形状的日益复杂,迫切需要速度快、精度高的编程,以便于对加工过程的直观检查。为弥补手工编程和NC 语言编程的不足,近年来开发出多种自动编程系统,如图形交互式编程系统、数字化自动编程系统、会话式自动编程系统、语音数控编程系统等,其中图形交互式编程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图形交互式编程系统是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为基础,首先形成零件的图形文件,然后再调用数控编程模块,自动编制加工程序,同时可动态显示刀具的加工轨迹。其特点是速度快、精度高、直观性好、使用简便,已成为国内外先进的CAD/CAM 软件所采用的数控编程方法。目前常用的图形交互式软件有Master CAM 、Cimatron 、Pro/E 、UG 、CAXA 、Solid Works 、CATIA 等。

第1章绪论 ·11·

7. 集成化

数控系统采用高度集成化芯片,可提高数控系统的集成度和软、硬件运行速度,应用平板显示技术可提高显示器性能。平板显示器(FPD)具有科技含量高、质量小、体积小、功耗低、便于携带等优点,可实现超大规模显示,成为与CRT显示器抗衡的新兴显示器,是21世纪显示器主流。它应用先进封装和互连技术,将半导体和表面安装技术融于一体,通过提高集成电路密度,减小互连长度和数量来降低产品价格、改进性能、减小组件尺寸、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8. 开放式闭环控制模式

采用通用计算机组成的总线式、模块化、开放、嵌入式体系结构,便于裁减、扩展和升级,可组成不同档次、不同类型、不同集成程度的数控系统。闭环控制模式是针对传统数控系统仅有的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提出的。由于制造过程是一个有多变量控制和加工工艺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包括诸如加工尺寸、形状、振动、噪声、温度和热变形等各种变化因素,因此,要实现加工过程的多目标优化,必须采用多变量的闭环控制,在实时加工过程中动态调整加工过程变量。在加工过程中采用开放式通用型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易于将计算机实时智能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CAD/CAM、伺服控制、自适应控制、动态数据管理及动态刀具补偿、动态仿真等高新技术融于一体,构成严密的制造过程闭环控制体系,从而实现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

1.3.3 数控机床在先进制造技术中的作用

自从20世纪中期,人们将计算机技术引用到控制机床加工飞机机翼样板的复杂曲线中以来,数控技术在机床控制方面取得了广泛、深入的发展,开始是数控铣床,接着是数控车床、数控钻床、数控镗床、数控磨床、数控线切割机床,之后是加工中心、车削中心、数控冲床、数控弯管机、数控折弯机、板材加工中心、数控齿轮机床、数控激光加工机床、数控火焰切割机等。这些都成为现代制造业的关键设备,是它们保证了现代制造业向高精度、高速度、高效率、高柔性化的方向发展。

由于数控机床的出现,带动了CAD/CAM技术向实用化、工程化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CAD/CAM技术向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而且进一步发展了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数据库、集成制造生产系统相关信息的自动生成、自动处理、自动传输。可以说数控技术既是联系CAD/CAM的纽带,也是进一步通向集成化CAD/CAM 的桥梁。

20世纪末,由于微电子技术的飞快发展,数控系统的性能有了极大的提高,功能不断丰富,满足了数控机床自动交换刀具、自动交换工件(包括交换工作台,工作台立、卧式转换等)的需要;而且还进一步满足了在数控机床之间,增加自动输送工件的托盘站(APC)或机器人传输工件,构成柔性制造单元(Flexible Manufacturing Cell,FMC)的需要;以及实现了由多台数控机床(含加工中心、车削中心)传送带、自动制导车辆(Automated Guide Vehicles,AGV)、工业机器人(robot)以及专用的起吊运送机等组成的柔性制造系统(FMS)的控制。此外,还有由加工中心、CNC机床、专用机床或数控专用机床组成的柔性制造线(Flexible Manufacturing Line,FML);或多条FMS配备自动化立体仓库连接起来的柔性制

·11·

机床数控技术

·12· ·12· 造工厂(Flexible Manufacturing Factory ,FMF)。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在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业中则体现在数控机床上)的基础上,人们将以往企业中相互独立的工程设计、生产制造及经营管理等过程,在计算机及其软件的支撑下,构成了一个覆盖整个企业的完整而有机的、以实现全局动态最优化、总体高效益、高柔性,并进而赢得竞争全胜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CIMS)。

小 结

数控机床涉及的内容和知识比较多,本章仅对数控机床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发展与作用做了概述。

(1) 数控机床的基本概念。介绍了数控机床的概念、组成及特点、主要技术参数。

(2) 数控机床的分类。按机械运动轨迹、伺服系统的类型、功能水平及加工方式四方面对数控机床进行了分类。

(3) 数控机床的发展与作用。介绍了数控机床的产生与发展、发展趋势、在先进制造技术中的作用。

思考题与习题

1. 什么是数控机床?

2. 数控机床由哪几部分组成?各组成部分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 数控机床按运动轨迹的特点可分为几类?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4. 什么是开环、闭环、半闭环伺服系统数控机床?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5. 数控机床的主要技术参数有哪些?

6. 解释下列名词术语:脉冲当量、定位精度、重复定位精度、FMC 、FMS 、CIMS 。

7. 数控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什么?

8. 请查阅资料了解数控技术最近有哪些新发展。

神和仙的区别

神和仙的区别 神大致可以分成四类: 第一类是至高神。《说文解字》中解释“神”为:“天神,引出萬物者也。”这就是神的最初含义。比如道教的老子,三清,元始天尊,玉皇大帝等等。 第二类是自然神。比如日神,月神,山神,河伯等等。这应该是原始崇拜的残留。 《庄子.逍遥游》中说: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禦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这应该也算是一种自然神。 第三类是体内神。道教认为人身体内各个器官都有神明掌管,比如三尸神,五脏神等等。《黄庭经》第七章开始列举了一系列的体内神的名字,以便冥思。这也是为何冥思又叫存神的原因。 髮神蒼華字太元,腦神精根字泥丸, 眼神明上字英玄,鼻神玉壟字靈堅, 耳神空閒字幽田,舌神通命字正倫, 第四类则是数量最多的一类神,即鬼神。通常是在人死后,由崇拜者或者信徒推举为神,或者政府官方册封为神。比如伍子胥被民间信奉为钱塘潮神。著名的小说《封神演义》就是在描写这一类神。又如三言中的《任孝子烈性为神》讲述的就是这种情况。《聊斋》中死后被封为城隍神,土地神一类的更是数不胜数。

仙 仙字初做僊。《说文解字》中解释“僊”为:“長生僊去。”僊是迁(遷)的意思。仙则是后起字,《说文》未有。《釋名》中解释仙字为:“老而不死曰仙。”所以仙则通常是活人修行后长生所达到的称号。 后来道家演绎得越来越复杂。葛洪的《抱朴子》将仙分为三类: 上士舉行升虛,謂之天仙;中土游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屍解仙。 此时就不仅仅是活人长生才是仙了,也包括活人修炼成仙未果,但是死后变成尸解仙的观点了。但是尸解仙与神仍然不一样,不需要册封。再到后来演绎就更加复杂。有五仙之说:天,地,神,人,鬼。这时候,因为有神仙一说,所以神和仙的界限开始不分明,混用了。但是这里的神仙是特指仙的一种。 五仙的具体解释可以参考托名钟离权和吕洞宾对话的《钟吕传道集》中的解释。 所以总结来说: 大部分的神并非是人类修炼而来的,是人死后被册封而来。神有其司职。 仙是人类(或者妖类)修炼长生,或死后转化而来,通常无有司职。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重点.docx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 总论 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目的性有效性协调性过程性) 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1:决策:所有管理者必须制定符合并支持组织的总体战略目标。(制定目标、行动) 2:组织:设计岗位,授权分工,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设计、授权) 3: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互相理解,统一思想和行动,激励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指导、沟通、激励) 4:控制: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衡量、纠偏) 5:创新:与其他职能结合中表现。 管理二重性:1、管理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2、管理的社会属性--反映社会关系 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管理者三种技能:卡次 1: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人际技能,成功地与人打交道并与人沟通的能力。 3: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1:宏观管理的治国学--(财政赋税、人口管理、货币管理、等) 2: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 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 西方早期思想产生的三个人物:亚当斯密巴贝奇罗伯特欧文 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 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达到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方法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改变 提出的以下管理制度: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 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 评价:1:它冲破了传统地落后地经验管理办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创立了一套具体地科学管理方法2:科学地管理方法和科学地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地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地发展。 3:由于管理职能于执行职能地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 4:泰罗把人看成会说话的机器,只能按照管理人员的决定、指示、命令执行劳动,在体力技能上受很大的压榨 缺陷: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也受到历史条件和个人经历的限制,他的科学管理所涉及的问

概念

概念 1.ID(incidence density)发病密度是指人群中发生的新病例与该人群中所有观察对象的观察时间总和之比。 2.CI(cumulative incidence)累积发病率是指一定期间内在固定的人群中发生疾病的概率,即一定期间内在固定的人群中,从未患某种疾病变为患这种疾病的人所占的率当观察时间较短时CI=ID Δt 3.RR相对危险度是指暴露组的累积发病(死亡)率与非暴露组的累积发病(死亡)率之比,或暴露组的发病(死亡)密度与非暴露组的发病(死亡)密度之比。前者叫危险比,后者叫率比。表示了暴露组发病或死亡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4.AR rate difference归因危险度用暴露组发病密度(死亡密度)与非暴露组发病密度(死亡密度)之差或暴露组累积发病率(累积死亡率)与非暴露组累积发病率(累积死亡率)之差表示。表示暴露于某因素者中完全由该因素所致的发病率或危险度,或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5.AR%(etiologic fraction EF)指暴露人群中由于暴露于某因素导致的发病或死亡占暴露者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即在暴露病例中疾病真正归因于某暴露的比例。 暴露与疾病之间的显著性检验: H0:RR=1 H1:RR≠1 Χ2=[(ad-bc)2t]/[(a+b)(c+d)(a+c)(b+d)] 95%可信区间RR(1±Z/) 6.队列研究中控制混杂偏倚的方法可用分层分析,logistic模型(累积发病率资料),cox 模型(发病密度资料)等。 7.Selection bias选择偏倚是由于选择观察对象的方法不当,使得被选入的研究对象或样本人群与其所代表的总体间或不同组的研究对象间某些特征具有系统的差别,因此导致研究的结果与真实的情况发生偏差。或者由于选入的研究对象与未选入的研究对象在某些特征上存在差异而引起的误差称为选择偏倚。 临床医学的研究对象是患者和相应的患病群体。 临床疾病病因研究中,根据论证强度可将研究方法分为三类:试验性研究、分析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描述性研究。 8.偏倚(bias)是指在临床研究过程中由于某种或某些原因使研究结果偏离真实情况的系统误差。 偏倚使研究偏离真实值,其大小和方向取决于偏倚的特点和严重程度。 选择偏倚的控制方法:随机分配、设立对照、严格诊断标准、提高应答率。 信息偏倚:在资料收集阶段,由于观察和测量方法有缺陷,使各比较组获得的信息产生系统误差即为信息偏倚。 信息偏倚的控制方法:采用盲法收集资料、收集客观指标的资料、广泛收集各种资料、保证研究人员的科学态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混杂偏倚: 临床疗效研究中常见的测量偏倚:安慰剂效应、霍桑效应、干扰、沾染、依从性。 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临床疗效研究中,常将试验药物与安慰剂效果进行对照比较,当对照组给安慰剂后,患者可能出现与试验组相似的反应,有时甚至出现某些副作用,主要是病人心理作用所致。 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在研究中,研究者对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对象较对照者更为关照;而被关照的患者对研究人员又极可能报以过分的热情,更多地向医生报告好的结果。

《内经》“神“的含义

《黄帝内经》中关于“神“的含义 班级:xxxxxxx 学号:xxxxxxx 姓名:xxxxxxx

2012年6月10日 《黄帝内经》中关于“神“的含义 《黄帝内经》关于神的思想有诸多论述,有以下几种含义: 第一指神在自然界的含义,神在自然界中的含义指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变化及其规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说明阴阳的对立统一是自然界一切事物遵循的总规律,阴阳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之为神,神明便寓于阴阳的变化之中。 《素问·天元纪大论》中说:“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天空中的风、热、湿、燥、寒是无形之气,地下的木、火、土、金、水是五种有形的元素,形与气相合交感,就形成了物质世界中万物的生化,神便寓于其中。 第二指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含义。神一方面指人体生命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另一方面指人的精神活动,俗称“狭义的神”,包括七情、五志,均属于精神活动范围,意识、思维、情志、顿悟、智慧等。 《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神明,指出心具有产生和协调精神活动的作用。 《素问·宣明五气篇》“心藏神。”指出心对精神活动的主宰作用 《灵枢·本神》“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这是对人的思维

活动过程作的描述,任物就是接受外界客观事物的刺激而发生思维的过程,说明精神活动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这些思维活动都是在心“任物”的基础上产生的。 《灵枢·邪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情志也属精神活动,其物质基础是五脏的精气。 《灵枢·本神》曰:“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指出人的心神与情志活动密切相关,同时情志的变化也可反映出心神的状况。 《素问·八正神明论》中有:“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说明认识事物比别人体验深,独具慧眼,心领神会,此种感觉不可言传。这里的神,多释为领悟、顿悟、灵感之义。 《灵枢·平人绝谷》说:“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指出饮食水谷精微等物质最后化为神,而人的精神也依赖于后天水谷精微。 《素问·八正神明论》中:“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是说“血气”、“水谷精气”为神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到神的衰旺,并不是指神有气血、水谷精微等物质方面的含义。 《灵枢·小针解》中:“神者,正气也。”是说明神具有正气的御病、抗邪和康复能力,而不是指神就是“正气”。 《素问·刺法论》曰:“神失位,使神采不圆。”其中“神采”指得是神的外在表现。 《灵枢·行针》:“重阳之人,其神易动,其气易往也。”是指人神对针刺的反应快慢不一,而不应似某些医家注解的“神就是针感之义”。 第三指巧妙、高明之义。指医家诊疗技术之巧妙,一方面医者要正己之神,另一方面重视患者的精神,患者情绪的稳定和对治疗的积极配合将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灵枢·官能》篇说:“用针之要,勿忘其神。”治神要始终贯穿于针刺操作的全过程。治神法的应用直接影响到针灸临床疗效,同样也是衡量针灸医生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到“粗守形,上守神”,文中显然认为守神与守机是针刺技术精良的标准。守神,即针刺时全面把握患者的神气,而神气是人的生命活力的集中体现。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故知一则为工,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说明高明的医家其诊疗技术之巧妙,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灵枢·邪客》云:“持针之道,欲端以正,安以静。”《灵枢·终始》中“必一其神,令志在针”,不要被外界的杂事所影响,行针之际,要小心谨慎,细心体察针下神气的变化。 《灵枢·终始》篇说:“深居静处,占神往来,闭户塞牖,魂魄不散,专意一神。”诊室内应安静,禁止喧嚣嘈杂,使患者易于放松入静,一个安静的治疗环境以保障医患双方排除干扰,定心敛神,专心一意于针刺治疗。 《灵枢·终始》也说:“凡刺之禁:新内勿刺,新刺勿内;已醉勿刺,已刺勿醉;新怒勿刺,已刺勿怒;新劳勿刺,已刺勿劳;已饱勿刺,已刺勿饱;已饥勿刺,已刺勿饥;已渴勿刺,已刺勿渴。”出针后,医者须嘱病人注意针后的精

概念、含义、定义和涵义的区别复习进程

概念、含义、定义和涵义的区别

概念、含义、定义和涵义的区别 概念、定义、含义和涵义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啊? 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很不在意,但是貌似他们之间又有着很大的区别。 含义是指:(词句等)所包含的具体意义。 含义和涵义的意思具体相同,无异议。 概念的含义比定义广 一、概念----理性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反映。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同类事物的许多属性中,概括出其所特有的属性,形成用词或词组表达的概念。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因而能反映同类事物的本质。 二、定义----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作的确切表述。最有代表性的定义是“属+种差”定义,即把某一概念包含在它的属概念中,并揭示它与同一个属概念下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如“人”在“动物”这一属概念下,人和其他动物的差别是“能制造生产工具”,从而得出“人是能制造生产工具的动物”这一定义。 三、含义----(字、词、话语等)里边所包含的意义。 (在以上这些词语解释中所含有的门派学说里生硬甚至错误的归纳性术语个人是予以否定的)由此可见,“概念”与“定义”的区别是:

1、“概念”抽象普遍,“定义”具体确切。 2、“定义可包含概念”或“定义是概念的细化和引申/延伸。 5 整数集为什么用Z 自然数集为什么用N 实数集为什么用R 复数集为什么用C 有理数集为什么用Q 谢谢了~~ 1.用Q表示有理数集: 由于两个数相比的结果(商)叫做有理数,商英文是quotient,所以就用Q了 2.用Z表示整数集: 这个涉及到一个德国女数学家对环理论的贡献,她叫诺特。 1920年,她已引入“左模”,“右模”的概念。1921年写出的<<整环的理想理论>>是交换代数发展的里程碑。其中,诺特在引入整数环概念的时候(整数集本身也是一个数环)。 她是德国人,德语中的整数叫做Zahlen,于是当时她将整数环记作Z,从那时候起整数集就用Z表示了。 3.用N表示自然数集: 自然数:Natural number 所以就用N了 4.用R表示实数集: 实数:Real number 所以就用R了 5.用C表示复数集: 复数:Complex number 所以就用C了

日坐十神的含义

日坐十神的含义 日坐伤官:庚子、辛亥、甲午、乙巳,遇刃带冲,再遇劫财,刑克夫子,夫遭恶死,女命凶泼高傲、易弃官归隐;如遇官刑、冲、破,身弱财旺,有后福;如入库,寿不长;如四柱无财则贫、夭;逢偏印身旺,必贫;而身弱,必富;逢偏官喜印地,发达;遇印,寿长,得贵人助;如年上伤官,日支坐伤,又遇伤食年,易摔伤破相之灾或自残,志高少谋,无有远虑,言词偏激,清薄;(准确)男命妻美、有才,必离,无福享用;生时财印明漏,男命大贵发达;伤见官有财可解,无财则丢官,财坏印,如有比劫可解,无比劫就丢官罢职;时上伤官,子女难出息,偏印在时为不吉。日坐伤官:庚子、辛亥、甲午、乙巳、如有刃,丈夫惨死,如柱中不见财星,伤官重多,也有此灾。 日坐食神:(包括根中主位)甲寅日,头脑清晰,学识渊博,声誉好 日坐比肩:甲寅、丙午、戊辰、戊戌、已未、已丑、庚申、辛酉、壬子、癸亥,多朋友、逢官杀,男命工作单位好、有威信;女命能干、众人服;逢财多,身弱有帮助、身旺则争财;逢刃,父亲生离死别,晚婚再婚;逢冲不远行、客死他乡;逢空兄弟分离无

助;逢沐浴兄弟风流;逢三刑贫而分居。 日坐比劫:甲辰、乙亥、丙午、丙戌、丁巳、戊午、已巳、庚戌,辛已、壬子、壬辰、癸亥,男因妻致祸、平生不守财(劫财明者);逢伤官,男命不离即散、女命破耗、小人算计;逢刃,男必离、女为争财,而无财星,则为福;逢刃又刑冲,女命个性强;男命易自杀或行凶之兆;逢偏印夺食,其人妻产后有死人之危;逢印,富贵、有福;逢财,破财、守不住;逢官,吉祥;逢刃,发外地之财;伤、刃全,主人有牢灾、损坏名誉、贫困等;逢空,寿不长;逢六合,兄弟无情、无助。 日坐偏印:甲子、丙寅、戊午、庚戌、壬申、乙亥、丁卯、辛未、辛丑、庚辰、癸酉,大运逢食神无比劫,防意外之灾,如别柱也明漏偏印,婚姻不佳,男不得贤,女不得佳婿;但柱中见贵人如天月二德贵人,则吉祥;如有偏财可破,就吉祥; 日坐正印:甲子、丁卯、癸酉,聪明、智慧、有功名、待人礼貌、谦和;在月建,印无破,文章书法好、长相漂亮、风度翩翩、大个。 日坐偏官:甲申、戊寅、乙酉、癸丑、癸未、壬戌;地支上含有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六版

第一篇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二:管理的必要性 三:管理的概念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 三:管理的社会属性 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二:管理者的职能 罗伯特卡次的研究,管理者必须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机能)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归纳法(二)试验法(三)演绎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一:中国传统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1: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英国) 2:查理巴贝奇(英国) 3:罗伯特。欧文(英国的空想主义家)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 亨利。甘特:布雷斯及他的妻子: (二)对“泰罗制”的评价 (三)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行为科学学派 霍桑试验: 1: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 2: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 3:X、Y理论 4:Z理论——威廉。大内 二:“管理科学”学派 三:“决策理论”学派 四: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 五:新经济时代管理思想的变革

(一)管理思想的创新 (二)管理原则的创新 (三)经营目标创新 (四)经营战略创新 (五)生产系统创新 (六)企业组织创新 第三节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 (二)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 (三)全面学习西方的管理模式 (四)探索中国现在管理模式 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一)由国内管理向国际化管理转化 (二)由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化 (三)由首长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化 (四)由政府管理向民营化管理转化 (五)由封闭式实体管理向开放式虚拟管理转化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第一节管理原理的特征 第五章一: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第六章二: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 第七章第二节系统原理 第八章一:系统的概念 第九章二:系统的特征 第十章三:系统原理要点 第十一章第三节人本原理 第十二章一: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第十三章二: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 第十四章三: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第十五章四: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第十六章第四节责任原理 第十七章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第十八章二:职位设计和权限委任要合理 第十九章三: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第二十章第五节效益原理 第二十一章一:效益的概念 第二十二章二:效益的评价 第二十三章三:效益的追求 第四章信息化管理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化 一、信息的含义 二、信息化的内涵 三、信息化的影响

概念界定

概念界定,把道理讲得明明白白 分享到:0 会员:fqezzqs等级:隐士点击:3962014-10-29 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换做议论文来讲,名就是概念。概念界定不清晰,概念阐释不准确,是议论文说理模糊不清的重要原因。 在议论文展开说理时,要对材料所涉重要概念有一个初步的界定,揭示其内涵特征,限定其外延使其和材料所涉范围一致。在论证过程中要保持概念的稳定性,避免中途易辙,改换说法。 案例一:2009广东卷: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拟题目,自定写法,不少于800字。 作品1:《爱,是一种常识》 爱,无处不在,它会繁衍,有时会在血红的心脏上,如病毒一般快速滋生。每一个人都认为爱是困难的,伟大的,甚至是难以攀登的。但我告诉你,爱只是一种常识。(为什么?) 爱是一种常识,那里需要爱,那里就有爱。…… 因为爱是一种常识,所在连平凡的乞丐也能知道为灾区人民献一点爱。…… 爱是一种常识,所以爱是人的本性。…… 爱只是一种常识,不要认为付出爱很难,也不要认为自己的爱何其伟大,因为人人都有这一本性的常识。 得分:15+15+3-1=32 作品2:《我所认为的常识》 常识是什么?常识是大家都知道切开苹果后久置而变黄,是大家都明白燕子低飞将要下雨,也是人所共知的尊老爱幼。而我对常识有不一样的看法。(很期待下文怎么写) 常识是不畏强权下力护祖国尊严的行为。…… 常识是面对死神时尽职尽责的行为。…… 常识是不因失败而气馁的行为。…… 常识在我们生活中,它与我们为伴,然而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我们不能光知道有这常识却从未实行过,而作为学生的我们,常识又可以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常识是努力学习可以争取优异成绩,是刻苦奋斗报效祖国,是笑迎高考,迈向成功! 得分:13+13+0=26 从概念界定的角度反思 对文章中要出现的核心概念一定要有概念界定的意识,很大程度上,偏题文章是缺乏概念界定意识造成的。 学术著作经常要花相当的篇幅阐释概念。词典义在考场上无法做到,学生也不够“专业”,但可根据概念的基本特点做一些基础的阐释,寻找到合理的论证起点。 把握“常识”一词的外延 凡是已经被大众普通了解的知识,已经被社会共识了的常理、常情、常规、常言,均可归入“常识”范围。如:晚霞西落,旭日东升——自然界的常理;尊老爱幼——伦理上的常理;上公交车,应该先下后上——社会生活中的常理; 把握“常识”一词的内涵

日坐十神的含义

日坐伤官:庚子、辛亥、甲午、乙巳,遇刃带冲,再遇劫财,刑克夫子,夫遭恶死,女命凶泼高傲、易弃官归隐;如遇官刑、冲、破,身弱财旺,有后福;如入库,寿不长;如四柱无财则贫、夭;逢偏印身旺,必贫;而身弱,必富;逢偏官喜印地,发达;遇印,寿长,得贵人助;如年上伤官,日支坐伤,又遇伤食年,易摔伤破相之灾或自残,志高少谋,无有远虑,言词偏激,清薄;(准确)男命妻美、有才,必离,无福享用;生时财印明漏,男命大贵发达;伤见官有财可解,无财则丢官,财坏印,如有比劫可解,无比劫就丢官罢职;时上伤官,子女难出息,偏印在时为不吉。日坐伤官:庚子、辛亥、甲午、乙巳、如有刃,丈夫惨死,如柱中不见财星,伤官重多,也有此灾。 日坐食神:(包括根中主位)甲寅日,头脑清晰,学识渊博,声誉好 日坐比肩:甲寅、丙午、戊辰、戊戌、已未、已丑、庚申、辛酉、壬子、癸亥,多朋友、逢官杀,男命工作单位好、有威信;女命能干、众人服;逢财多,身弱有帮助、身旺则争财;逢刃,父亲生离死别,晚婚再婚;逢冲不远行、客死他乡;逢空兄弟分离无助;逢沐浴兄弟风流;逢三刑贫而分居。 日坐比劫:甲辰、乙亥、丙午、丙戌、丁巳、戊午、已巳、庚戌,辛已、壬子、壬辰、癸亥,男因妻致祸、平生不守财(劫财明者);逢伤官,男命不离即散、女命破耗、小人算计;逢刃,男必离、女为争财,而无财星,则为福;逢刃又刑冲,女命个性强;男命易自杀或行凶之兆;逢偏印夺食,其人妻产后有死人之危;逢印,富贵、有福;逢财,破财、守不住;逢官,吉祥;逢刃,发外地之财;伤、刃全,主人有牢灾、损坏名誉、贫困等;逢空,寿不长;逢六合,兄弟无情、无助。 日坐偏印:甲子、丙寅、戊午、庚戌、壬申、乙亥、丁卯、辛未、辛丑、庚辰、癸酉,大运逢食神无比劫,防意外之灾,如别柱也明漏偏印,婚姻不佳,男不得贤,女不得佳婿;但柱中见贵人如天月二德贵人,则吉祥;如有偏财可破,就吉祥; 日坐正印:甲子、丁卯、癸酉,聪明、智慧、有功名、待人礼貌、谦和;在月建,印无破,文章书法好、长相漂亮、风度翩翩、大个。 日坐偏官:甲申、戊寅、乙酉、癸丑、癸未、壬戌;地支上含有为:已卯、乙丑、壬寅、丙申、壬申、已未、庚寅、丁丑;须日旺,月上再无官杀,财旺,身旺为福贵;如无生助,再行杀旺年运或有旺杀克日干,其人面目有斑痕、侏儒、跛子、骈子(如手长到一起)、肿瘤、残、同时奸贫、顽凶、争强好斗;如杀过多、无制,早夭(枪毙);如:占财格,其人有武官的权威;如:身旺逢印,助杀,其人文化上有成就、性急、不近人情、独来独往、有将才和魄力、遇印大贵;如:遇食有制杀,丰衣足食、后人有靠、配偶有好的地位;女命:独杀无官,丈夫为武官,刚强;又逢正官,婚姻不称心;杀逢冲,妻产后体弱多病;逢食神,妻贤良;杀逢库,万事坎苛、不得志、有福难享;

概念的形成

实验十三概念的形成 (一)实验目的 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特征或联系的思维形式。概念的形成过程即概念的学习过程,就是个体掌握一类事物本质属性的过程。实验室中研究概念的形成常使用人工概念。人工概念是研究者用实验方法形成的概念。一般来说,被试是通过尝试、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概括规律的循环来达到概念形成的。本实验应用叶克斯选择器可制造人工概念,这种人工概念是关于空间位置关系的概念。 1.学习研究个体掌握人工概念的方法,探讨个人掌握人工概念的策略。 2.比较简单和复杂的人工概念形成的速度。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 叶克斯选择器(见图13);简单和复杂的空间位置关系。\ 图13:叶克斯选择器 (三)实验程序 1.主试事先确定要被试形成的空间位置关系(人工概念),即哪一个电键与声音相连。在确定的方案中,一半是比较简单的空间位置关系,一半是比较复杂的空间位置关系。 2.被试坐在仪器的百叶窗一面,主试在另一面操作。按照事先选定的方案,呈现几个亮度的电键,并告诉被试有一个电键与声音相连,要求被试找出这一电键,并记住声音与什么位置的电键相连。待被试尝试并找到有声音电键后,再推出几个同一方案的活动电键,对被试的做法要求一样。直到被试连续3遍第一下就按对了电键并能口头报告声音键的空间位置关系为止。 3.实验过程中,主试说“开始”并开始计时,被试则开始找出带声音的电键。当被试按键发出声响时,停止计时。主试记录每次被试找到声音键所用的时间以及被试的口头报告。 4.选择或设计新的空间位置关系,换其他被试,重复以上实验过程。 (四)实验结果及处理 记录被试形成空间位置关系的每遍所用时间、按错次数以及达到形成空间位置关系所需要的遍数(连续三遍按对的遍数不算在内)。 (五)问题与讨论 1.概念形成过程中个体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2.比较简单和复杂空间位置关系概念形成的过程有何不同?

神论

神论 一、神的基本概念 所谓神,有四种含义: 1、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如《素问·天元纪大论》所说的“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淮南子·泰族训》也说:“其生物也,莫见其所养而物长,其杀物也,莫见其所丧而物亡,此之谓神明”。这些“神”,都是指奥妙神奇的自然界种种运动变化及其内在规律。 2、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例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说的“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和《素问·宣明五气篇》所说 的“心藏神”中的神,即是人体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主宰者。 3、一切生物,其生命力的综合外在表现:《素问·移精变气论》中提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灵枢·天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神,乃生命力盛衰的外在表现,即在中医诊断学中,一般所指的“神气”。 4、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二、神的生成 中医学所指的神,是指上述神的含义中的第二和第四种,其中主要指第二种,因为第四种概念可以包含于第二种之中。即神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者。 中医学的神,其产生有着物质依赖性,精、气、血、津液是产生神的物质基础,神是不能脱离这些精微物质而存在的。精、气、血、津液不仅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而且还是神所赖以产生的基本物质。神寓于形体之中,脱离了形体组织的神是不存在的。故《荀子·天论》说:“形具而神生。”脏腑形体官窍中充满了精气血津液等物质,在脏腑之气的推动和调控作用下,通过这些精微物质的新陈代谢,产生了生命活动,可以从形色、眼神、言谈、表情、应答、举止、精神、情志、声息、脉象等方面体现出来,而这些生命活动外在体现的总称即是神。 中医学将神分为神、魂、魄、意、志,分别归藏于“五神脏”,如《素问·宣明五气》所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五神产生的物质基础是五脏所藏的精气,如《灵枢·本神》说:“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意。……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五脏精气充盛,则五神安藏守舍而见神识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运动灵活、睡眠安好、意志坚定、刚柔相济;五脏精气亏虚,不能化生或涵养五神,可见五神

概念分析

概念分析 ●概念分析 一般把概念从五个方面分析:概念的名称,概念的例证,概念的属性,概念定义,概念的使用范围。 概念具有逻辑的和心理的意义。从逻辑上讲要领是指在某一领域中因具有共同特征而被组织在一起的特定事物。 幼儿在概念学习中的主要问题是要找出他所面对的一类物体的关键属性。显然儿童所发现的关键属性他自己赋予某一概念的心理意义与作为概念的定义逻辑意义的关键属性之间可能会有相当大的差异。奥苏贝尔把儿童通过归纳发现一类物体的关键属性的过程称为概念形成。奥苏贝尔认为儿童现在已经习得了这个概念的外延意义但是每个概念还具有内涵意义。内涵意义是指概念名称在儿童内部曾唤起的独特的、个人的、情感的和态度的反应。 奥苏贝尔指出概念学习一般来说要经历上述两个阶段 形成概念学习概念的名称。但对学龄前儿童说来大多数概念的意义是通过定义习得的定义为学生提供了概念的关键属性。定义本身也是一种“命题”。 概念学习和概念同化 奥苏贝尔用同化理论从学生内部的心理过程的角度对

此作了论证。学习是否有意义取决于新知识的相互作用导致新旧的知识的同化从而不仅使新知识获得了意义而且旧知识也因得到了修饰而获得新的意义。 奥苏贝尔更加关注把心理学原理运用于课堂教学实施他对概念学习和概念同化的阐述更具有指导意义。他对概念学习中的下位关系上位关系和组合关系的分析使概念教学具体化了教师可以根据他提出的概念学习的模式进行各种尝试。 此外奥苏贝尔对先行组织者、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等原则的分析有助于教师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序列以适合于学生认知结构的组织特点从而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保持、迁移和运用。 奥苏贝尔的学说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 奥苏伯尔提出的“同化论”体现了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的辩证思想。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化模式有利于人们掌握知识的一般方法。 ■概念学习就是学习把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集合在一起并冠以一个名称,把不具有此类属性的事物排除出去。影响概念学习的因素主要有: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原型;讲授概念的方式;概念间的联系;学生在年龄、性别、智力、动机、情绪、经验、民族、语言能力、价值观以及使用学习策略上的个体差异等自身的因素。

十神的内涵与含义

十神的内涵与含义 咱们首先来探讨十神的内涵。上一章节我们已经提到,正类十神与偏类十神特征上的区别,偏类十神特征乃是正类十神特征的太过或不及。概念上的正偏类十神,其实都是同一个五行元素的阴阳分裂体,它们本质上是同源的,由本是同根的一个五行裂变而成。顾名思义正类十神居中居正,我们可以把正类十神看做是某五行的本我元素,那么偏类十神则可以理解成“摇摆不定”状态下的本我,所以从十神的这个内涵,我们得出其中一个结论:属同一五行内的正偏类十神,在范围上可以归结为一个整体。操作上我们可灵活地运用这个十神内涵规律,例如我们知道八字中最能代表事业方面的十神是正官,但某人八字中只出现七杀,却没有正官,是否这个八字就没有事业的参考信息呢?不是的。七杀其实也可属于正官的读谱,因为官与杀属同一个五行,只不过七杀是正官的摇摆状态而已,故而不止是正官可以代表事业,七杀同样也能作为事业的信息载体,如果将正官视为稳定主流的事业发展,那么七杀就代表不稳定、另类少数、但也有可能很拔尖的事业,八字中有杀没官,说明这人的事业惯性将带有波动与两极化的特征。当然也不能肯定八字中有杀没官的人,他们事业上非得要遭遇起伏不可,那只不过是客观趋势的其中一种可能性罢了,很多轨迹的命脉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只要在了解自身事业特征基础上,人们可以采取一些主动的应变措施,来迎合这个特征的外在表现。比如就业上可以有意向地选择垄断行业、公检法兵等行政行业、或属于行政保卫纪律的工种,让七杀的性质透过行业与工种来展现,从而避免了七杀的惯性反映到事业上,引发事业的起伏波动。某次结队到寺庙上香礼佛,一位同行的大婶特意挤过来向我讨教:“那个叫什么七杀的真很可怕吗?名字听起来好恐怖哟”,原来算命先生说她女儿命带七杀,事业和婚姻都将很不顺利,搞到她心里非

重要概念的含义与应用

重要概念的含义与应用 化学计算是借助于用数学计算的知识,从量的方面来对化学的概念或原理加深理解或通过计算进一步掌握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另外,通过计算还能培养分析、推理、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计算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用元素符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本知识块的计算关键是抓住这一概念,理解概念的含义,并要深刻理解化学式中各符号及数字的意义,处理好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算术关系。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是指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通过化学式可以计算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也可以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求某物质的化学式。在计算的过程中应注意化学式前面的数字(系数)与相对分子质量及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与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 关系是“相乘”不是“相加”;若计算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化学式中间的“·”与结晶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之间是“相加”不是“相乘”。 例计算5CuSO4·5H2O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 5CuSO4·5H2O=5×[64+32+16×4+5×(1×2+16)] =5×[160+5×18] =1250 2.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任何纯净的化合物都有固定的组成,这样可以计算化合物中所含元素的质量比。计算的依据是所含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微观上每个分子(即化学式)中各种原子的个数与其原子量的乘积之比。 例计算氧化铁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氧化物的化学式:Fe2O3,则

Fe∶O=56×2∶16×3=112∶48=7∶3 3.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宏观上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微观上化合物的每个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与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 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比=×100% 例计算硝酸铵(NH4NO3)中,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w(N)=×100%=35% (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这样,化学方程式不仅表达了物质在质的方面的变化关系,即什么是反应物质和什么是生成物质,而且还表达物质在量的方面的变化关系,即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的质量关系,同时包括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的微粒个数关系,这是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 1.有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算 这是化学方程式计算中最基础的题型,要深刻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理解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在微观上和质量上的关系。例如将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点燃后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中,它们的关系: 2CO+O22CO2 微粒比:2∶1∶2 质量比:2×28∶32∶88(7∶4∶11) *体积比:2∶1∶2 (同温、同压) 质量守恒:56+32=88

神话的意义

神话的当代文化意义 张涛 神话是文学创作中一种古老的散文形式的口头创作,它是原始人最初构想的,是先民对自己以外的世界最朴素的解释,先民们限于当时的认知水平和科学条件的限制,对很多的现象都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他们以神话为形式幻想故事,创造出很多基于现实又远离现实的形象。或者说神话是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关于神的故事。神话记录了早期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理解,对于宇宙万物的认识,以及在这一认识过程中所表现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幻想的故事。他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体裁,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过去的神话都已经变为现实,故产生“神话是落后时代的产物,当今神话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种种说法。事实上是这样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神话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凝聚着他们的基本世界观和价值观,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来源于哲学,而哲学来源于神话,不管是如今的神话、哲学、科学,他们都是在探讨天地人这三者的奥秘、人生价值,时代在不停的发展,而当神话不能满足人们对天地人三者的研究时,哲学就出现了。当哲学同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时、科学就出现了。神话的意义是一个文明的起源。 神话当然是人类最初感觉世界和把握世界的方式。就像用儿童的眼光去看世界一样,它总带有娇爱、稚气、散漫的特点,丝毫不带有功利性的目的。它企求的不是要找出某种客观规律,而是要造成一种幻境,一种外观,甚至一种假像。实际上,它就是人类最初为自己的生活世界所寻得的一种意义。神话应该说是人类最初的揭示意义的活动,创造意义的活动。既然生活的世界没有意义,那么人总得造出一个意义,否则,人继续在一个没有意义的世界中存活就完全没有道理了。人的生活与动物的生活的不同点,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他的生活必须要有某种依据,某种希望,某种道理,而决不只是为了存活,为了活得舒适。只有人懂得什么叫荒诞。 随着人类的认识能力的增长,随着自然科学的认识世界的方式的泛化,人通过神话的感觉和把握世界的方式消失了。如果说,自然科学对世界的认识能为人们提供一种生活上的价值和意义,那么,问题也就解决了。但如果它并没有提供一种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而古老的神话又消失了,问题岂不更严重了吗? 浪漫派美学正是从这一出发点来思考重建神话的问题的。诺瓦利斯说:“这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四版)权威笔记最新整理

1.以指定教材为中心,重视基础,善于总结 2.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并能联系实际 3.答题要有逻辑,条理要清楚 讲义分为两部分:宋体部分是教材内容的结构和要点,应以此为复习框架; 楷体部分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对于完善答题内容,充实知识结构有帮助; 讲义最后另附有重要理论的补充,这是教材上没有详述但是作为管理类 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祝学员金榜题名,马到成功!

目录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 1 -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 1 -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 2 - 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 - 2 - 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 3 -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 4 - 一、管理实践、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三者之间的关系.......................................................... - 4 - 二、管理学形成的阶段划分...................................................................................................... - 4 - 三、美国出现“管理运动”的必然性 ...................................................................................... - 5 - 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 5 - 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 5 - 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 7 - 第三节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 12 -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 - 13 - 第一节管理原理的特征.................................................................................................. - 13 - 第二节系统原理.............................................................................................................. - 13 - 第三节人本原理.............................................................................................................. - 13 - 第四节责任原理............................................................................................................. - 14 - 第五节效益原理.............................................................................................................. - 14 - 第六节伦理原理.............................................................................................................. - 15 - 第四章管理的基本方法.......................................................................................................... - 16 - 第一节管理的方法论...................................................................................................... - 16 - 第二节管理的法律方法.................................................................................................. - 16 - 第三节管理的行政方法.................................................................................................. - 16 - 第四节管理的经济方法.................................................................................................. - 17 - 第五节管理的教育方法.................................................................................................. - 17 - 第六节管理的技术方法.................................................................................................. - 18 - 第五章管理伦理...................................................................................................................... - 19 - 第一节有关伦理的几种观点.......................................................................................... - 19 - 第二节伦理管理的特征和影响伦理的因素.................................................................. - 19 - 第三节改善伦理行为的途经........................................................................................ - 20 - 第四节伦理行为的具体表现.......................................................................................... - 20 - 第六章组织文化...................................................................................................................... - 22 - 第一节组织文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 22 - 第二节组织文化的基本要素.......................................................................................... - 22 - 第三节组织文化的功能.................................................................................................. - 22 - 第四节塑造组织文化的主要途经.................................................................................. - 23 - 2:全面归纳.............................................................................................................................. - 23 - 补充:企业文化的四种类型............................................................................................ - 23 - 第七章管理信息...................................................................................................................... - 25 - 第一节信息概述.............................................................................................................. - 25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