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法与减法凑十法与借十法

加法与减法凑十法与借十法

加法与减法凑十法与借十法
加法与减法凑十法与借十法

加法与减法

一、“凑十法”:

1.“凑十法”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思路。运用“凑十法”能够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转化为学生所熟悉的10加几的题目,从而化难为简。

那么“凑十法”在具体计算中是如何“凑”十的呢,我们看以下例题:

在计算9+4时,先把4分成1和3,然后9和1凑成10,10再加上3等于13;

这就是“凑十法”。

2.“凑十歌”:

1凑9,

2凑8,

3凑7来4凑6,

5、5相凑正满10,

做减做加想到它,

又对又快真方便!

3.“凑十法”具有很强的规律性,不仅可以在解决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中用到,在不进位加法中也可以用到。以下边例子说明:

如在计算14+5时,先把14分成10和4,然后4和5先加等于9,然后再和前边的10相加等于19;

二、“借十法”(破十法):

1.“借十法”是用在20以内退位减法中的计算方法。运用“借十法”可

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转化为学生所熟悉的10减几的题目,从而化难为简。

那么“借十法”在具体计算中是如何“凑”十的呢,我们看以下例题:

在计算13减4时,先考虑个位3减4,不够减,于是从十位借10来减,10减4得6,再用6与个位数3相加等于9;

这就是“借十法”。

2.“借十法”口诀:

借十法,很简单;

十几减9,几加1;

十几减8,几加2;

十几减7,几加3;

十几减6,几加4;

十几减5,几加5;

十几减4,几加6;

十几减3,几加7;

十几减2,几加8;

十几减1,几加9.

3.根据口诀与例题掌握“借十法”。

10以内加法、减法口诀表

10以内加法口诀表

10以内减法口诀表

10以内的加法表和10以内的减法表巧背不死记 一年级的10以内的加法表和10以内的减法表,我在教学时统一要求学生们背下来了的。不知道我这样好不好,很想和其它老师们一起交流交流想法。前天去听课时无意间听到关于这个问题,我当时就谈了我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带同一年级的老师说她没有让学生背这个,看到我的做法和以往老教师们的做法相同,有点表示疑问。所以当时我就说了我自己上课时的情况,讲完后好象得到了认可。我是这样教学生们记忆的。首先出示10以内加法表的第一道算式:1+1,让学生算出得几,紧接着出示第二道和第三道算式:1+2、2+1,让学生观察这两横排有什么区别,找异同,然后又出示第三横排的算式:1+3、2+2、3+1,这样一来学生有的就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下面的算式是什么?我问他:那你说说,下面的算式可以接着怎样写呢?生回答说:1+4、2+3、3+2、4+1,我接着问孩子们:同学们,你们能不能从中找出规律来呢?这每一横排的算式有什么特点吗?学生们开始思考了,有的说:每一排的算式都比前面一排多一道算式;有的说:每一横排的得数分别是1、2、3、4、5;有的还说:我发现每一排的算式里的两个数都正好交换了位置比如1+4和4+1,2+3t和3+2。听到这里我感到很高兴,这班孩子真不错呀,规律找得一点也不差嘛!于是我说:刚才这几位同学说的意思大家都听清楚了吗?生答:是的。那好,现在就请你们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照这样再往下写出一横排来。孩子们齐刷刷的写好了,也知道是该写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了,而且是写5道算式,接下来是写得数是7、8、9、10的所有加法算式。 很快学生们就写好了,当然我也一边巡视着学生们写的情况,除了少数几个孩子写得慢了还没写好以外,其余学生都能写对。看来记住这个加法表一点也不难了。于是我再顺势问他们道:哪位同学能够记住它?打算怎么记呢?这时候有的孩子就说1+1、1+2、1+3...我明白他的意思是竖着记,有的学生说可以一横排一横排的记,也就是横着背这张表,还有的孩子说可以倒过来斜着记忆,1+1、2+1、3+1、4+1、5+1、6+1、7+1、8+1、9+1...我马上夸奖他的方法真独特,这下就有很多孩子对这种记忆方法产生了兴趣了,纷纷也表示愿意这样记忆;当然还有的学生说他是想数的组成来进行记忆,得数是几就想几的组成,难道这些不都是来

小学一年级数学必学:破十法、凑十法、进位加法、退位减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必学:破十法、凑十法、进位加 法、退位减法x 进位加法(凑十法) 列式:9+1=10 10+4=14 思考过程: 第一步:想拆分,拆第二个加数。 拆出的其中一个数要与第一个加数凑成10。 第二步:将10加上拆出的另一个数。 (拆第一个加数也是可以的,拆第二个加数是便于孩子能对齐着直接看出题目中的哪个数被拆成了哪两个数,便于检查。) 退位减法 方法一:

列式:14-4=10 10-1=9 思考过程: 第一步:想拆分,拆减数。拆出的其中一个数是被减数的个位数。被减数减去拆出的其中一个数退到10. 第二步:将10减去拆出的另一个数。 方法二: 列式:10-5=5 4+5=9 思考过程: 第一步:想拆分,拆被减数。把被减数拆成十和几。 将10减去题目中的减数。 第二步:将拆出的几加上第一步的结果。 数字拆分法 9+6=9+(1+5)=(9+1)+5=15 一五6,二四6,三三6,四二6,五一6;6的组成没遗漏。 一六7,二五7,三四7,四三7,五二7,六一7;7的组成记仔细。 一七8,二六8,三五8,四四8,五三8,六二8,七一8;8的组成记全它。

一八9,二七9,三六9,四五9,五四9,六三9,七二9,八一9; 9的组成全都有。 一九10,二八10,三七10,四六10,五五10,六四10,七三10,八二10,九一10;10的组成共九句。 凑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一加九,十只小蝌蚪, 二加八,十只花老鸭, 三加七,十只老母鸡, 四加六,十只金丝猴, 五加五,十只大老虎。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 退位减法 退位减法要牢记,先从个位来减起; 哪位不够前位退,本位加十莫忘记; 如果隔位退了1,0变十来最好记。 连续退位的减法

小学数学凑十法与破十法

小学数学凑十法与破十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计算内容主要包括:10 以内的加减法、20 以内的加减法、100以内的加减法三部分内容。其中,10 以内的加减法和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在第一册出现,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 以内的加减法(只包括口算部分)在第二册出现。 执教过一年级数学的老师对于这部分内容很熟悉,也一定了解“20 以内的减法”的基本算理——“破十法”。在旧版教材中,“破十法”被摆在十分明显的位置,并通过例题的解法演示,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掌握。在课标实验教材中,“20以内的减法”从第1课“十几减几”开始,“十几减几”中出现的算式和例题都是个位够减的,并不涉及退位问题。第2 课“ 11 减几”则涉及退位减,并在这一课出现“破十法”。教材中出现情景“聪聪买皮球”,从11 个皮球中取走3 个,引导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具体操作方法是运用学具“摆一摆、算一算”,并展示书中主人公“红红”和“聪聪”的办法,红红直接从11中数出3个,还剩8 个;聪聪则使用“破十法”,把11分成10和1,先从10中取走3个,剩下7 个,再加上1 个等于8 个。新教材中的这样的设计是符合“新课标”理念的,体现了“数学学习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设计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思想。 可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让孩子动手实践,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算时,教材中重要的“破十法”备受冷落,几乎没有学生选择这种思路解题。大多数孩子都选择了红红的办法——直接从

11中数出3个,得到剩下的8 个。情争之下,老师只好亲自出马,在投影下演示了聪聪的“巧妙算法”,教材中的重点内容——破十法。然而,问题并未由此解决,当老师再次尊重学生感受,让孩子评价两种算法的优劣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所有的孩子都认为“红红的办法”更好,没人愿意主动接受教材中的“破十法”。 笔者认为,课堂中出现的这一现象颇有代表性,反映了课改实验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教材编写者和教学实施者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忽视。仍以“破十法”的教学内容为例,我们在教材编写和教学设计中犯了以下两个错误: 其一,把握学生心理特点不准确。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能力低下。对于他们而言,11减3 的最好办法就是从11中一个一个地数出3个。而且事实证明,他们的方法只需要一步就能完成,确实比先算10 减3,再算3 加1 简单。在这样两种算法之间,孩子自然而然地会选择前者。 其二,教材设计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11是10的“近邻”,以11 为退位减法的开始可以降低教材难度,便于学生理解。3 则是10 以内一个较小的数,先算 11 减3 也是为了降低教材难度。可是,我们这样一味地考虑降低难度,恰恰剥夺了学生尝试其他方法的兴趣和刺激。试想,如果教材中先出现11 减5,5 在10 以内不算一个小数,直接用11 去减,学生需要一个思考的过程。在思考的过程中,他们就可能尝试并发现新的方法。实验教材中,也出现了11减5,却是在11 减3 之后,这样的设计无法进一步打开学生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凑十法破十法借十法练习题集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试题 加法与减法 进位加法(凑十法口诀: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 退位减法(破十法口诀:看大数,分出10,减小数,加剩数.) 借十法(十几减9,几加1;几减8,几加2;十几减7,几加3;十几减6,几加4;十几减5,几加5; 十几减4,几加6;十几减3,几加7;十几减2,几加8;十几减1,几加9。) 一、“凑十法”: 1。“凑十法”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思路。运用“凑十法”能够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转化 为学生所熟悉的10加几的题目,从而化难为简。 那么“凑十法”在具体计算中是如何“凑”十的呢,我们看以下例题: 在计算9+4时,先把4分成1和3,然后9和1凑成10,10再加上3等于13; 这就是“凑十法”。 2。“凑十歌": 1凑9 2凑8 3凑7来4凑6 5、5相凑正满10 做减做加想到它,又对又快真方便! 3。“凑十法"具有很强的规律性,不仅可以在解决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中用到,在不进位加法中也可以用 到。以下边例子说明:如在计算14+5时,先把14分成10和4,然后4和5先加等于9,然后再和前边的10相加等于19;

二、“借十法"(破十法): 1。“借十法"是用在20以内退位减法中的计算方法。运用“借十法"可将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转化为学生所熟悉的10减几的题目,从而化难为简. 那么“借十法”在具体计算中是如何“凑”十的呢,我们看以下例题: 在计算13减4时,先考虑个位3减4,不够减,于是从十位借10来减,10减4得6,再用6与个位数3相加等于9; 这就是“借十法”. 2。“借十法"口诀:借十法,很简单; 十几减9,几加1;十几减8,几加2;十几减7,几加3;十几减6,几加4;十几减5,几加5; 十几减4,几加6;十几减3,几加7;十几减2,几加8;十几减1,几加9. 3.根据口诀与例题掌握“借十法”。

一年级1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

一年级1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 (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 1、能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加法算式并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 2、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3、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都看过《西游记》的故事吗你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师:有那么多的同学喜欢孙悟空,孙悟空的花果山对小朋友来说一定不陌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花果山。(请大家看屏幕) 二、探索加法的意义 1、提出问题 出示《来到花果山》的情景图,让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师:花果山美吗花果山不光风景美,里边还藏着很多数学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谁能从这幅图中提出数学问题 生自由提问: 一共有几只小猴子? 一共有几只小鸟? 一共有几个桃子? 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一共有几朵白云? 一共有几朵小花? ……

2、解决问题,体会加法的意义。 (1) 师:同学们可真是火眼金睛,从这幅图中提了这样多的数学问题,咱们一个个来解决,(一共有几只小猴子)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是5只猴子。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方法一:一只一只地数一数就知道了。 方法二:我用小棒代替小猴,树上有3只,我就拿出3根小棒,树下有5只,我再拿出5根小棒,然后数一数一共有几根小棒就知道一共有几只小猴了。也就是把5和3合起来 …… 师:哦,你是把树上的3只小猴和岩石上的2只小猴合起来,知道一共是5只小猴的,是吗? 师:这个办法很好。把3和2合起来是5,这个就是咱们之前学的数的组成。 师:还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 师:其实,像这样把2和3合起来,我们还有一种方法,可以用加号。出示:3+2=5。咱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下这个新朋友:加号。 师:你能说说算式中3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表示把2和3合起来。5表示2和3和起来是5,一共有5只小猴,为了让大家明白5表示什么,我们在5后边写上单位名称(只) 教读:我们一起来读一遍3加2等于5。男生来一遍,女生来一遍。 这个算式就表示:树上有3只猴子,地上有2只猴子,合起来就是5只猴子。 (2) 师:刚才同学们很棒,用加法解决了一共有几只小猴的问题,现在老师很想知道你们能不能用加法解决一共有几只小鸟呢? 生:4+1=5(只)

凑十法 破十法 练习题

凑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一加九,十只小蝌蚪, 二加八,十只花老鸭, 三加七,十只老母鸡, 四加六,十只金丝猴, 五加五,十只大老虎。 看到9想到1, 看到8想到2, 看到7想到3, 看到6想到4。看到大数加小数,。 凑十法练习题. 9 + 6 = 9 + 5 = 9 + 4 = 9 + 3 = 9 + 2 = 9 + 7 = 9 + 8 = 9 + 9 = 8 + 8 = 8 + 7 = 8 + 9 = 8 + 6 = 8 + 5 = 8 + 4 = 8 + 3 = 7 + 9 = 7 + 8 = 7 + 7 = 7 + 6 = 7 + 4 = 7 + 5 =

6 + 9 = 6 + 8 = 6 + 7 = 6 + 6 = 6 + 5 = 5 + 9 = 5 + 8 = 5 + 7 = 5 + 6 = 4 + 9 = 4 + 8 = 4 + 7 = 3 + 9 = 3 + 8 = 2 + 9 = 一五6,二四6,三三6,四二6,五一6;6的组成没遗漏。 一六7,二五7,三四7,四三7,五二7,六一7;7的组成记仔细。一七8,二六8,三五8,四四8,五三8,六二8,七一8;8的组成记全它。 一八9,二七9,三六9,四五9,五四9,六三9,七二9,八一9;9的组成全都有。 一九10,二八10,三七10,四六10,五五10,六四10,七三10,八二10,九一10;10的组成共九句。

破十法练习题 18 –9 = 17 – 9 = 16 – 9 = 15 –9 = 14 –9 = 13 – 9 = 12 –9 = 11 –9 = 17 –8 = 16 –8 = 15 –8 = 14 –8 = 13 –8 = 12 –8 = 11 –8 = 16 –7 =

一年级数学凑十法与破十法

20以内退位减法———破十法、凑十法复习 【重点知识一】 凑十法:进位加法使用 凑十法口诀: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 例子: 巩固练习: 【重点知识二】 破十法:退位减法使用 破十法口诀:看大数,分出10,减小数,加剩数 例子: 18 – 9 = 17 – 9 = 16 – 9 = 15 – 9 = 巩固练习: 17 – 8 = 16 – 8 = 15 – 8 = 14 – 8 = 13 – 8 = 12 – 8 = 11 – 8 = 16 – 7 = 提升练习题 一、口算 12– 6 = 11 – 6 = 14 – 5 = 13 – 5 = 6 + 8 =

二、判断□里的数对不对对的画“√”,错的画“×”。 )()) )))三、填空 1.15比( )多3。 2. ( )比12少5。3. ( )比20少5。 4.17比( )少3。 5. ( )比19多1。 6. ( )比12多4。 四、看图列式 五、应用题 1.小雨和小雪共画了15朵花,小雨画了9朵,小雪画了几朵 2.小明有18枝彩色笔,小刚借走了9枝,小明还有几枝 3.同学们排队,小兰的前边有5人,后面有7人,这一行共有多少人4.同学们排队,小兰的前边有5人,后面有7人,这一行共有多少人5.停车场上的汽车开走了6辆,又开走了5辆,一共开走了多少辆

一、填空题。 1、在数位顺序表中,从()边数,第一位是(),第二位是()。 2、写出2个个位是7的两位数()、()。 3、由8个一和6个十组成的数是()。这个数读作() 4、81前面的第三个数是()。 5、100里面有()个一,()个十。 6、56中,个位上的数是(),表示()个(),十位上的数是 ()。表示()个()。 7、用()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8、68 是()位数,98的高位上的数是(),表示()个()。 9、从58数到63,一共要数()个数, 10、比72小,比69大的数有()。 11、与79相邻的数是()和()。 12、用4个珠子在计数器上可以摆出的两位数有()、()、()和(),其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是()。 13、将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后剪开,能拼成两个相同的(),也可以拼成两个相同的()。 14、80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 15、68的“6”在()位上,表示()。“8”在()位上,表示()。 16、33十位上的“3”比个位上的“3”多()。 17、人民币的单位有()、()、()。 18、最大面值的人民币是()。最小面值的人民币是()。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练习七

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练习七 教学内容: 课本第64--6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得数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进行计算。 2、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学过的加、减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得数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进行得数是8、9的加、减法计算。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口算。(口算卡片) 7-5 4+4 8-5 3+2 6-3 5+0 9-5 6-6 6+3 9-3 9-8 2+6 5+3 9-7 8-2 1+7 二、基本练习 1、完成课本第1题. (1)教师在黑板上贴上数字卡片。 (2)问:小朋友,黑板上的卡片,哪两个相加可以填写这个算式呢? □+□=8 (3) 继续练习:□+□=9 8-□=□9-□=□ 让学生自由讨论后发表意见。 让学生自己出卡片,说算式。

2、希沃白板设置游戏:得数是8的式子和得数是9的式子 选男女各一名学生上去PK 3、完成课本第2题.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 (2)奖励口算又快又准的小朋友。 3、完成课本第3题. (1)出示图画,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画了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2)让学生说说小蜜蜂可以拉出哪些算式? 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说,注意不要遗漏。 4、希沃白板设置游戏:选男女各一名学生上去PK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四的第5题。 (1)出示全部算式,让学生比较每组的算式,看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第 一行得数都是8) (2)不计算,在得数比8小的算式后面打“√”。 (3)交流:说说你是怎样通过比较作了选择的。(每组的两题都与第1题进行比 较,进行估计) 2、完成第6题。 (1) 出示第6题图,让学生观察:图中有些什么?有几个?要求什么? (2) 提问:如果让你用图中的数量列算式你会吗? 让学生将自己想的结果填写到书上。反馈交流,说说为什么用加法算? 3、完成第7题。 (1)出示第7题,观察,说说要拼成的积木有几块? (2)下面的哪堆积木可以拼成上面的长方体?小朋友自己在书上数一数。 (3)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练习过程中要多创设形式活泼、学生喜爱的练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对图画表示的实际问题,要让学生说说图意,感受生活的情境,并联系实际生活的经验,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第四课时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得数是6、7的加法》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初步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和是6、7的加法。 2.使学生从小朋友参加植树活动的情境中知道根据一幅图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体会两道相应的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现实问题间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和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图画应用题,明确图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你们参加过植树活动吗?植树不公能绿化我们的家园,还能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朋友来植树的情况吧。使用学乐师生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 2.出示例题情境图。 二、探究理解 1.教学例题。 (1)观察情境图: 这幅图上画了什么?排队先来的有几人?推工具车来的有几人? 帮助学生整理:图中的小朋友们来植树,5人是排队先来的,1人是推工具车来的。 白菜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 (2)引导列式: 问:求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可以怎样列式呢? 学生交流列式,根据学生的列式板书:5+1= 问:6 1等于几呢?教师完整板书:5+1=6,学生齐读算式。 问:这里的5表示什么意思?(5个先来的小朋友)

1又表示什么意思?(后来来的1个小朋友) 为什么用加法算?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说出“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就是把5个先的小朋友和1个推工具车的小朋友加起来。” 问:再想一想,求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怎样列式?或如果反过来,用这1个小朋友加上这5个小朋友,可以吗?(板书:1 5=6) (3)观察比较: 问:仔细观察两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它们的得数都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要求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可以把推车来的1人和排队来的5人合起来,也可以把排队来的5人和推车来的1人合起来。列出的算式可以是1=5=6,也可以是5+1=6。 齐读两道算式。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辣椒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意:左边有3个青辣椒,右边有4个红辣椒。 (2)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辣椒,你能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吗? (3)学生列式计算,指名反馈交流: 教师板书:3+4=7 4+3=7 (4)提问: 算式3+4=7表示什么意思?你在列这个算式时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算式4+3=7表示什么意思?你又是怎样观察的? 3+4和4+3得数都是7,为什么? (5)齐读两个算式。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指导学生摆圆片,一名在黑板上摆,其余自己在课桌上摆。 第一题:先摆4个黄色的圆片,再摆2个红色的圆片。 (2)看着圆片,列算式。 看到这个算式,你能马上想起来另外一个算式吗? (3)学生在书上填写。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 (4)反馈交流。(板书:4+2=6 2+4=6)

10以内加法、减法口诀表

休息 10以内加法口诀表

10以内减法口诀表

10以内的加法表和10以内的减法表巧背不死记 2010-11-29 22:17:33| 分类:课后反思| 标签:生活文化做事做人|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年级的10以内的加法表和10以内的减法表,我在教学时统一要求学生们背下来了的。不知道我这样好不好,很想和其它老师们一起交流交流想法。前天去听课时无意间听到关于这个问题,我当时就谈了我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带同一年级的老师说她没有让学生背这个,看到我的做法和以往老教师们的做法相同,有点表示疑问。所以当时我就说了我自己上课时的情况,讲完后好象得到了认可。我是这样教学生们记忆的。首先出示10以内加法表的第一道算式:1+1,让学生算出得几,紧接着出示第二道和第三道算式:1+2、2+1,让学生观察这两横排有什么区别,找异同,然后又出示第三横排的算式:1+3、2+2、3+1,这样一来学生

有的就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下面的算式是什么?我问他:那你说说,下面的算式可以接着怎样写呢?生回答说:1+4、2+3、3+2、4+1,我接着问孩子们:同学们,你们能不能从中找出规律来呢?这每一横排的算式有什么特点吗?学生们开始思考了,有的说:每一排的算式都比前面一排多一道算式;有的说:每一横排的得数分别是1、2、3、4、5;有的还说:我发现每一排的算式里的两个数都正好交换了位置比如1+4和4+1,2+3t和3+2。听到这里我感到很高兴,这班孩子真不错呀,规律找得一点也不差嘛!于是我说:刚才这几位同学说的意思大家都听清楚了吗?生答:是的。那好,现在就请你们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照这样再往下写出一横排来。孩子们齐刷刷的写好了,也知道是该写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了,而且是写5道算式,接下来是写得数是7、8、9、10的所有加法算式。 很快学生们就写好了,当然我也一边巡视着学生们写的情况,除了少数几个孩子写得慢了还没写好以外,其余学生都能写对。看来记住这个加法表一点也不难了。于是我再顺势问他们道:哪位同学能够记住它?打算怎么记呢?这时候有的孩子就说1+1、1+2、1+3...我明白他的意思是竖着记,有的学生说可以一横排一横排的记,也就是横着背这张表,还有的孩子说可以倒过来斜着记忆,1+1、2+1、3+1、4+1、5+1、6+1、7+1、8+1、9+1...我马上夸奖他的方法真独特,这下就有很多孩子对这种记忆方法产生了兴趣了,纷纷也表示愿意这样记忆;当然还有的学生说他是想数的组成来进行记忆,得数是几就想几的组成,难道这些不都是来自于孩子们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吗?!真的很好,我很喜欢!很快孩子们开始背诵起10以内的加法表了。 实践证明,按照我们在课堂上的分析、说规律、自己选择记忆方法,学生们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这张表。也许我的做法不被认为可行,但是我是这样想的,一年级的学生很小很小,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让他坐下来背这张表对他本身来讲就是一种习惯上的训练。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耐心、自信心,培养了他们学会观察、学会发现规律并找到最适合自己、自己最愿意接受的一种学习记忆的方式,这难道不好吗?

幼儿园大班凑十法与破十法 练习题

幼儿园大班凑十法与破十法练习题 凑十法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思路.运用凑十法能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转化为学生所熟悉的10加几的题目,从而化难为易. 破十法:是一种计算方法,即:当个位不够减时,就用10减去减数,剩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即破十法。 一、用凑十法做一做。 9 + 6 = 9 + 5 = 9 + 4 = 9 + 3 = 9 + 2 = 9 + 7 = 9 + 8 = 9 + 9 = 8 + 8 = 8 + 7 = 8 + 9 = 8 + 6 = 8 + 5 = 8 + 4 = 8 + 3 = 7 + 9 = 7 + 8 = 7 + 7 = 7 + 6 = 7 + 4 = 7 + 5 = 6 + 9 = 6 + 8 = 6 + 7 = 6 + 6 = 6 + 5 = 5 + 9 = 5 + 8 = 5 + 7 = 5 + 6 =

4 + 9 = 4 + 8 = 4 + 7 = 3 + 9 = 3 + 8 = 2 + 9 = 二、填出括号里的数。 8+()=10 10+()=14 6+()=15()+4=13 ()+6=13 ()+7=11 6+()=14 ()+9=12 8+()=13 三、填空。 1、最小的一位数是( ),最大的一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 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 有1个十在十位写( ),有2个十在十位写( ),有 几个一在个位写( )。个位上的数是几就表示几个( ),十位上的数是几就表示几个( )。 3、20以内数中的双数是:__________________ 4、20以内数中的单数是:__________________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3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3 教学目标: 1、能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能正确 读、写加法算式并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 2、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在 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3、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都看过《西游记》的故事吗?你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为 什么? 师:有那么多的同学喜欢孙悟空,孙悟空的花果山对小朋友来说一定不陌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花果山。(请大家看屏幕) 二、探索加法的意义 1、提出问题 出示《来到花果山》的情景图,让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师:花果山美吗?花果山不光风景美,里边还藏着很多数学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谁能从这幅图中提出数学问题? 生自由提问: 一共有几只小猴子? 一共有几只小鸟? 一共有几个桃子? 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一共有几朵白云? 一共有几朵小花? ……

2、解决问题,体会加法的意义。 (1) 师:同学们可真是火眼金睛,从这幅图中提了这样多的数学问题,咱们一个个来解 决,(一共有几只小猴子?)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是5只猴子。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方法一:一只一只地数一数就知道了。 方法二:我用小棒代替小猴,树上有3只,我就拿出3根小棒,树下有5只,我再拿出5根小棒,然后数一数一共有几根小棒就知道一共有几只小猴了。也就是把5和3合起来…… 师:哦,你是把树上的3只小猴和岩石上的2只小猴合起来,知道一共是5只小猴的, 是吗? 师:这个办法很好。把3和2合起来是5,这个就是咱们之前学的数的组成。 师:还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 师:其实,像这样把2和3合起来,我们还有一种方法,可以用加号。出示:3+2=5。咱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下这个新朋友:加号。 师:你能说说算式中3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表示把2和3合起来。5表示2和3 和起来是5,一共有5只小猴,为了让大家明白5表示什么,我们在5后边写上单位名称(只)教读:我们一起来读一遍3加2等于5。男生来一遍,女生来一遍。 这个算式就表示:树上有3只猴子,地上有2只猴子,合起来就是5只猴子。 (2) 师:刚才同学们很棒,用加法解决了一共有几只小猴的问题,现在老师很想知道 你们能不能用加法解决一共有几只小鸟呢? 生:4+1=5(只) 师:你能说说算式的意义吗?(如果学生不能很好的说,教师也可以引导,4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前边的4只小鸟和后边的1只小鸟合起来是5只)再叫个学生说说。 (3) 师:同学们挺聪明的,很快就学会了用加法解决问题,下面老师可要考考你们,有 没有信心,把剩下的这些问题的解决了? 出示剩余问题(桃子、小朋友、花),让学生自主解决 教师在学生说算式的时候,要问问意义。 师:问题都解决了,恭喜同学们通过了老师的考查。大家真棒!!!

小学数学凑十法与破十法

小学数学凑十法与破十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得计算内容主要包括:10以内得加减法、20以内得加减法、100以内得加减法三部分内容。其中,10以内得加减法与20以内得进位加法在第一册出现,20以内得退位减法与100以内得加减法(只包括口算部分)在第二册出现。 执教过一年级数学得老师对于这部分内容很熟悉,也一定了解“20以内得减法”得基本算理——“破十法”。在旧版教材中,“破十法”被摆在十分明显得位置,并通过例题得解法演示,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掌握。在课标实验教材中,“20以内得减法”从第1课“十几减几”开始,“十几减几”中出现得算式与例题都就是个位够减得,并不涉及退位问题。第2课“11减几”则涉及退位减,并在这一课出现“破十法”。教材中出现情景“聪聪买皮球”,从11个皮球中取走3个,引导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具体操作方法就是运用学具“摆一摆、算一算”,并展示书中主人公“红红”与“聪聪”得办法,红红直接从11中数出3个,还剩8个;聪聪则使用“破十法”,把11分成10与1,先从10中取走3个,剩下7个,再加上1个等于8个。新教材中得这样得设计就是符合“新课标”理念得,体现了“数学学习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学习有价值得数学”,“设计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得思想。 可就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让孩子动手实践,鼓励她们“用自己得方法算时,教材中重要得“破十法”备受冷落,几乎没有学生选择这种思路解题。大多数孩子都选择了红红得办

法——直接从11中数出3个,得到剩下得8个。情争之下,老师只好亲自出马,在投影下演示了聪聪得“巧妙算法”,教材中得重点内容——破十法。然而,问题并未由此解决,当老师再次尊重学生感受,让孩子评价两种算法得优劣时,新得问题又出现了:所有得孩子都认为“红红得办法”更好,没人愿意主动接受教材中得“破十法”。 笔者认为,课堂中出现得这一现象颇有代表性,反映了课改实验中一个十分重要得问题——教材编写者与教学实施者对学生已有经验得忽视。仍以“破十法”得教学内容为例,我们在教材编写与教学设计中犯了以下两个错误: 其一,把握学生心理特点不准确。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能力低下。对于她们而言,11减3得最好办法就就是从11中一个一个地数出3个。而且事实证明,她们得方法只需要一步就能完成,确实比先算10减3,再算3加1简单。在这样两种算法之间,孩子自然而然地会选择前者。 其二,教材设计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11就是10得“近邻”,以11为退位减法得开始可以降低教材难度,便于学生理解。3则就是10以内一个较小得数,先算 11减3也就是为了降低教材难度。可就是,我们这样一味地考虑降低难度,恰恰剥夺了学生尝试其她方法得兴趣与刺激。试想,如果教材中先出现11减5,5在10 以内不算一个小数,直接用11去减,学生需要一个思考得过程。在思考得过程中,她们就可能尝试并发现新得方法。实验教材中,也出现了11减5,却就是在11

3.5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算减想加)练习题及答案

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算减想加) 1.进一步运用加减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夯实基础,才能有所突破…… 1.小鸟归巢。(连一连) 2、哪把钥匙开哪把锁? (用线连起来 6分) 3、看图写算式。 (6分) (1) □+□=□□-□=□□+□=□□-□=□ (2)

这是一座由课内通向课外的桥梁……4. 买家电,逛商场。(填一填。) 5. 生活智慧园。 (1) 原来有多少个气球? =(个) (2) 小松鼠吃了多少个松果? =(个) (3) 9个?枝

小冰进了几个球? =(个) 6、填得数相同的不同算式各写4道 (4分) □+□=9 □-□=5 □+□=9 □-□=5 □+□=9 □-□=5 □+□=9 □-□=5 跃过去,你就是尖子生! 7.一只猫一天捉两只老鼠, 8、小朋友们分苹果

有几个小朋友?有几个苹果? 奥数精华 甲乙两个牧童相遇了。甲说:“你给我一只羊,那我的羊就是你的两倍。乙说:“最好是你给我一只羊,那样的话,我和你的羊就一样多了。”诸问他们各有多少只羊?

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算减想加) 1.略 2. 2 4 9 3 5 3.(1)4+5=9 5+4=9 9-5=4 9-4=5 (2) 9-5=4 4+2+3=9 4. 1 4 3 10 5. (1)6+3=9 (2)9-7=2 (3)5+2=7 6. 答案不唯一 7.8只 8. 4人,6个 精华奥数 假设甲拿出一只羊,不是给乙,而是给另外的某个人,那他们两人的羊会一样多吗?不会的。仍然是甲有的羊比乙多,多多少呢?多一只。由此可知,甲比乙多二只羊。 乙比甲少二只羊,要是他拿出一只羊来,不是给甲,而是给另外的某个人,那甲所有的羊就比乙多三只;要是这只羊给了甲,而不是给另外的人,那甲所有的羊就比乙剩下的羊多四只。这时,甲有的羊是乙的两倍,也就是乙剩下的羊是四只了。所以,乙有五只羊,甲有七只羊。

10以内数字加减法(带图)

10以内 数字的加减法 1.1~3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知识要点] 1.1~3各数的认读和规范书写。 2.2、3的组成。 3.加减法的含义 [双基同步训练] 2.看图,在□里画“○”。 3.填空。 (1) (2)比2少1是( ),比2多 1是( )。 2 3 3 1 1 1 2 2 1 (3) 2 1 1 ○○○ ○ ○ ○ ○ ○ ○ 1 2 3 2 2 2 2 3 3

4.比一比,填一填。 5.看算式,画一画,再填得数。 (1)1+1=□22+1=□1+2=□ △△ (2)3-1=□23-2=□2-1=□ ○○○○○ 6.看图,把算式填完整。 7.描一描,写一写。8. ○○○

9.3-1= 1+1= 3-2= 1+2= 2-1= 2+1= 10.在○里填上“+”或“-”。 1○2=3 2○1=3 3○1=2 1○1=2 2○1=1 3○2=1 [创新能力训练] 1.按规律画一画。 (1)○●○●○● (2)○●●○●●○ (3)△□○△□○ 2.已知△=1,□=2,○=3。 [实践能力训练] 原来有( )辆汽车, 开来了( )辆, 一共有( )辆汽车。 □○□=□ 原来有( )辆汽车, 开走了( )辆, 还剩( )辆汽车。 □○□=□ 2.4、5、0的认识和加减法

[知识要点] 1.4、5、0的认读和正确书写 2.4、5的组成 3.运用4、5的组成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4.0的含义及有关加减法 0包含两种含义,一种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另一种表示起点或开始(如直尺上的0),相同两数相减得0,任何数加0或减0得任何数。 [双基同步训练] 1.看图填空 2.填空。 4 4 4 2 2 3 1 1 3 5 5 5 5 4 1 3 2 2 3 1 4

凑十法、破十法

凑十法、破十法 凑十法是以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做题思路。 对于一年级的小孩来说,20以内的加法,用凑十法来做会更简单。 想要掌握凑十法,就必须掌握五大口诀, “9要1”、 “8要2”、 “7要3”、 “6要4”、 “5要5” 凑十法 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大数记心里,小数记手里。一加九,十只小蝌蚪,二加八,十只花老鸭,三加七,十只老母鸡,四加六,十只金丝猴,五加五,十只大老虎。看到9想到1,看到

8想到2,看到7想到3,看到6想到4。看到大数加小数,先把两数换位置。 破十歌 减九加一减八加二减七加三减六加四减五加五减四加六减三加七减二加八破大数,加小数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孩子要牢记“9要1”、“8要2”、“7要3”、“6要4”、“5要5”。 2、凑十法简便易行,思考过程有“一看(看大数),二拆(拆小数),三凑十,四连加”。 3、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 退位减法 1、退位减法要牢记,先从个位来减起; 2、哪位不够前位退,本位加十莫忘记; 3、如果隔位退了1,0变十来最好记。 连续退位的减法 1、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 2、借走了往后走,0上有点看作9。 例题例1、8+5=?

解析:加法8+5,看到8就想到2,因此5可以分成2和3,8和2组成10,10+3=13,所以8+5=13。例2、15-9=?解析:法1:15可以分成10和5,10-9=1,再用1+5=6,所以15-9=6;法2:9可以分成5和4,15-5=10,10-4=6,所以15-9=6。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同步测试卷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口算。(15分) 2+6=9-7=3+2=3+4=5+4= 3+5= 7+1= 9-3= 8-3= 5-4= 8-2= 0+8= 8+2= 6+1= 7+3= 二、看算式,画一画,填一填。(9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 ( )+( )=10 ○○○ 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____________________ ( )+( )=9 三、不计算,在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12分) 四、看图列式计算。(24分) == == === = 五、( )里应填几?(13分) 8+( )=10 0+( )=6 2+( )=7 5+( )=8 ( )+3=10 3+( )=5+3 5+( )< 9 ( )-0>5 ( )-1<8 6+( )=5+( ) 9 -( )=10-( ) 六、走进生活。(第1题9分,第2题8分,第3题10分,共27分)

1. 树上有( )只小鸟, 又来了( )只, 一共有( )只小鸟。 = 2. 一共有( )盆花。 小红浇了4盆, 还有( )盆花没有浇。 = 3. (1)和一共有多少只?= (2)和一共有多少只?=

参考答案 一、8 2 5 7 9 8 8 6 5 1 6 8 10 7 10 二、 6 4 3 7 2 7 三、5+410-13+5 9-3 四、3+5=8 5+3=8 8-3=5 8-5=3 4+5=9 5+4=9 9-4=5 9-5=4 五、2 6 5 3 7 5 3 10 5 0 1 0 1 【点拨】最后5个算式答案不唯一。 六、1.3 6 9 3+6=9 2.8 4 8-4=4 3.(1)5+3=8 (2)2+3=5

凑十法破十法平十法借 十法

凑十法 破十法平十法 借十法把一个加数分解成两个数,使得其中分 解的一部分和另一个加数相加得到 10,再用10加另外一部分数的方法十几减几,当个位不够减时,就用10减去减数,剩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 平十法就是把减数分成两个数,被减数 减去第一个数后要等于10,然后再用10来减去第二个数得出最终结果。 当个位不够减时,就用10减去减数,剩下的数和个位上 的数相加------------------------------------------------------------------------------------------------------------------------------------------------------------------------------------------------------------------------------------------------------------------------------------------------------------------------------------------------------------------------------------------------------------------------------------------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