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产阶级的消费心理(分析者:尹强)

中产阶级的消费心理(分析者:尹强)

中产阶级的消费心理(分析者:尹强)
中产阶级的消费心理(分析者:尹强)

中国中产阶级的特点及消费心理

关键字:中产阶级的消费心理

1、什么是中产阶层

非体力劳动者,主要是三资企业及小型私营企业的管理层、金融、贸易、传媒、演艺界、高科技、咨询服务业等行业的从业人员。即白领阶层中的精英。

“中产”的中国特色

中国的现实,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的中高层领导干部成为“中产”的机会最大,因为他们占有资源,拥有优越的社会地位。

相关学者指出,在中国,“收入与社会地位事实上并非正相关”。比如学者教授,在发达国家都属于社会的的中产,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和丰厚的物质收入,但在目前的中国大陆,学者的收入甚至有可能低于中等收入人群底线。

同样,在拥有政治资源的群体中,收入也成为并不可靠的指标,这个群体的工资并不高,但是他们由职务而来的可支配收入很可能远超于我们的视野。

对于私营企业主是否纳入中产,同样是一个“中国特色问题”。在西方的评价体系中,这部分人占有生产资料,因而不属于新中产,但是目前的中国社会,这个群体却是中产强有力的支撑部分。

“中产”:更多是一种思想状态

如此看来,中产究竟是什么?在物化的指标和社会意义的评价之间,不同的视角甚至可以得出差异相当大的结论。在社会学者和经济学家的研究中,普遍认为,“中产”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实际上是一种思想状态而不是经济状态,或者说,不仅仅是经济状态。地位声望、教养职业、经济收入、社会交往,这些统统都是不能回避的指标。如果过分关注收入,关注的中心实质会发生改变

2、这些独特的制度背景导致中国中产阶级也带有某些独特的制度特征:

1)、30岁左右的年轻群体为主

2)、对政治的参与缺乏热情

3)、较强烈的经济、地位与前景忧患意识

4)、缺乏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代际继承特征

5)、精英循环’特征不明显;但存在总体性资本精英‘圈内转换’群

3、马斯洛心理学

需求层次

4、中产阶层的工作态度

中产阶层相对优越的生活是以超时间工作为前提,以承担更大工作压力及更高工作强度为代价 。

需要的话,可以每天只睡3个小时,其余时间用来工作,甚至可以放弃假期, 具有危机感、成就感双重感受,

收入较丰厚,有事业基础,

担心自己落入较低阶层,

与新上司难相处,

世界经济不景气时,公司裁员,

新员工对自己职位的威胁。

5、中产阶层的忧虑和对策

忧虑:

对衰老尤为恐惧,不论在生理、年龄上,还是在心理、知识上。

对策:

加强个人培训、交际活跃、提高生活质素是中产阶层为化解生存危机感而普通采用的方式。

6、中产阶层的生活方式及态度

生活方式:

中产之家,对穿着、饮食的时尚潮流投入相对较多。

家庭理财方面选择股票较普遍,也选择风险较小的储蓄和购买保险。

生活态度:

追求享受——“自己工作那么辛苦,就应该享受好一些”,

“享受多一些,享受好一些”是他们的人生信条

7、中产阶层目前热衷于什么消费

旅游

想方设法于都市化生活之外体验一种更原始、更本能、更单纯的生活,成了现代人、尤其是中产阶层中的一种时尚。

国外、国内旅游成为中产阶层的又一消费热点。

汽车

购买汽车,拥有自己的交通工具已成为中产阶层的一种时尚消费。一来汽车可以作为心理需求 中产阶级梦想实实 基本生理需求 中产阶级已 基本实现

交通工具;二来汽车可以体现个人身份,让个性化得到更好的发挥。

另一方面,汽车市场的降价也促使中产阶层去购买。

酒吧

酒吧是一种更个人化、更讲求艺术品位的消费场所,它商业但不赤裸裸,合乎中产阶层追求个性化消费的心理(与之相类似的有西餐厅、咖啡馆)。

显示自己的身份(显得有文化修养,有较丰厚收入)。

舒缓工作压力(在轻松的环境中舒展身心)。

健身

因为高强度的工作和高度的精神压力,中产阶层的人们意识到必须锻炼身体。

进健身房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一项生活内容。

其它的运动如:保龄球、网球等深受中产阶层的欢迎。

上网

上网已作为一种时髦的生活方式在中产阶层中渐渐流行,“你的伊妹儿在找你”已成为一种时尚。

互联网是当今最新的媒体。

中产阶层为谋求自身素质的提高,必须尽快地熟练运用互联网,以免被时代所淘汰。

通过互联网接触到的社会层面广,适合中产阶层交际活跃的特点。

8、中产阶层的消费心理

综合中国中层阶级的特征、消费需求、工作态度、忧虑、及消费热衷总结一下几点:

1、消费经验的积累、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决定了中产阶层将消费带入了理智消费的

阶段,表现在对自己的需要、个人享受的内容和层次有比较实际的认识,而且消费的品位越来越具有个人色彩并切合国际潮流。

2、在消费取向上更专注专家的建议,对消费品的质量及服务有更专业化的要求,而

且对美感的要求提到了与实用价值相等甚至更高的地步了。

3、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压力的加大,购物的时间在缩短,消费的方式力求

简化。

4、速食的风行、电脑处理器的不断升级、短发的流行、小礼服取代大礼服、信用卡

在这个群体中的普及、电话订货的流行都构成了他们消费模式的特点。

5、中产阶层的消费类型属于淡漠购物的高档消费型——这类消费群并不喜欢逛街购

物,一般的逛街购物让他们觉得不自然、不舒服,而他们一旦购物,就会选择大商场购买有。

从赶时髦进入了创造时尚或追求时尚的阶段,对市场消费的影响力逐渐形成

广告及软性的产品宣传文章对中产阶层消费心理是不可低估的。广告及宣传文章所传递的某些信息如果能与他们对生活的理解产生共鸣,或其中有尚不为大多数人知道的独到价值,他们也会欣然接受。

高知名度的专业人士对中产阶层的影响力强,往往成为他们的奋斗目标或榜样中产阶层追求的是有个性、有形象、有档次,需要得到旁人的认同

9、中国中层阶级的消费心里倾向

时尚消费。十分关注国际、港台、国内流行趋势,有选择或盲目的跟进,以保持始终‘In vogue’。尤其是35岁以下的青年中产群体,他们的消费水平总是会略高于收入水平。

消费外来产品也是他们流行的一种时尚。如阎云翔的报告‘在美国,快餐常客通常与低收入、低品位联系在一起而在北京,大多数快餐常客是中层专业人员,时髦的雅皮士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吃洋餐,买洋货已是中国雅皮士把自己归属于中国白领的重要

方式’

品牌消费。中产阶级的大多数都十分关注品牌,并选择性的拥有品牌。经济资本雄厚的新富或高层白领用知名品牌进行包装和消费;经济资本不那么雄厚的在耐用品、‘地位商品’上选取品牌;较为拮据的人则在服装、装饰品、化装品等能够支付的条件下选择品牌。可以说,已经很难找到不拥有任何一样品牌的中产群体,哪怕是一再标榜拒绝国外品牌的官员,也可能正在用着ZIP 火机或足登皮尔?卡丹。商品的符号价值在此具有更重要的象征意义。

文化消费。中产阶级有向上跃升愿望和地位忧虑,这就促使他们有较强列的学习、更新动机,通过获取新的技能、文凭等提升文化资本竞争优势。因此,工作之余参加各种培训是中产阶级群体、尤其是白领阶层重要的生活内容。中产阶级是目前中国社会文化消费支出最大的群体。中国的文化产业将主要靠他们推动,无论从生产还是消费的层面。他们是《英文早报》、《三联生活周刊》;《读者》等资讯与时尚报刊的主要消费者。

互联网、音乐会、画展、博览会等也是中产阶级的主要消费场所。

品位消费。在中国目前大概没有那个其他阶层比中产阶级群体更为强烈的关注和学习品位。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的流露出某种品位标志,一方面是为了突出个性特征;另一方面,则是想显示出一种身份的‘区隔’:不仅区隔与其他阶级,特别是下层阶级;同时也是内部不同群体的区隔。不同群体,尤其是文化资本优越的人更希望借助品位显示出与新富等不同群体的区隔。

休闲消费与享受型消费。关注健康与生活质量,不仅仅生存,还要学会享受生活,这已成为中产阶级的大多数生活方式的基本原则。提前享受的信用消费观念通过象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这样的故事灌输;学会休闲才是真正的生活这些观念通过正面反面的案例、西方中产阶级生活模式演绎被更加广泛的接受。父辈们勤劳努力只会工作不懂休闲,节俭吝啬不会花费的生活方式已被逐步放弃。‘花明天的钱,享今天的闲’;‘能花才会挣’、短途旅游、健身、美容、‘丁克’(无子女的二人世界)家庭;同居;一夜情;‘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中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比他们的父辈精致多彩了。

总体来开,中国的中产阶级正处于一个中西方交融的时刻,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不同阶层人士的收入变化也是中的中层阶级更加发展壮大。中层阶级注定是中国最具消费潜力的群体,并且也是潜在数量最大消费群体。

参考:1、麦肯锡中国消费者调查

2、麦肯锡(大中华)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bc16328297.html,/locations/chinasimplified/

消费心理学案例分析题92714

消费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1. 美国某公司雇用了数十名女打字员。为了方便管理,公司将她们集中在同一 办公室工作。然而,在最初的三个月中,打字员们情绪不安,打字错误率高。经研究认为,严格的管理和室内高达80分贝的噪音是导致打字员工作效率差的重要原因。后来,公司配备了防音、消音设施,使室内噪音下降,而打字 员的情绪也开始稳定,错误率降低。 通过以上案例,请分析人的情绪与行为的关系并阐述消费者情绪与行为的 关系。 答案.(1)情绪的产生和变化可以促使行为发生,也可以阻碍行为的进行。 (2)在上述案例中,打字员在严格的管理和噪音影响下情绪不安,因而使其行为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3)消费者情绪也能直接影响购买行为。当产生积极情绪时,能提高购买力;而产生消极情绪则降低活动能力。 2.某中医院除了给每位就诊患者开出必要的药物处方外,还要开出一张 “无药处方”,如给一位老年患者的“无药处方”上写着:多吃蔬菜、水果; 食用低盐、低脂、低糖食品;按时服药、测量血压;多活动??。这种医疗服务 深受患者欢迎。 请分析这种“双处方”的医疗服务为什么受到患者的欢迎? 答案:人既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基于人的实质,人的需要同时具有生物性、心理性和社会性的特征。医生给病人开出药物处方,通过药物治疗疾病,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这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 医生给病人同时开出“无药处方”,虽无药却有情,指导患者的生活起居,宣传科学知识,并给人以精神安慰,满足了患者的心理需要。 这种医疗服务不仅满足了患者的物质需要,更满足了患者的精神需要,所 以受到欢迎。 3.“环保”牌香烟年销售量达3000亿支,可装满5000架波音707飞机。 某权威机构对某国的一千余名“环保”牌香烟爱好者的调查表明,该品牌爱好 者对该产品的普遍评价是:味道好,抽起来带劲,可令人身心愉快。但对于质

市场营销-消费心理学答案只是分享

第一章 四、简答题 1、简述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 答:第一、消费者对商品或劳务的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以及三个过程的融合交汇与统一。 第二、消费者心理活动的普遍倾向。 第三、消费者需求动态及消费心理变化趋势。 2、简述研究消费心理学的意义? 答:消费者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能体现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而个性心理特征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表现,这说明消费者的心理现象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对消费者个性心理特征对购买行为的影响和制约作用的研究。 第二章 四、名词解释 1、感觉:感觉通常是指由一种感觉器官的刺激作用引起的主观经验,或者说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外界对象和现象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气质:气质是指决定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全部动力,并为个体所独有的心理特点。 3、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标,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不由自主的指向某一对象的注意。 4、想象:是指用过去感知的材料来创造新的形象,或者说想象是头脑改造记忆中的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5、有意注意:是指自觉地、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还需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6、性格:是人们在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和社会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倾向 五、简答题 1、影响记忆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答:(1)明确目的有助记忆。(2)理解有助于记忆。(3)活动对记忆有影响。(4)不同系列位置对记忆有影响。 2、简述根据营业员气质类型对营业员表现的分类? 答:(1)急躁型。(2)活泼型。(3)温顺型。(4)冷静型。(5)沉默型。 3、简述联想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 答:(1)提高广告效果。(2)树立品牌形象。(3)引导需求,扩大市场销售。(4)利用创造性联想,开发新产品,创新促销活动。 4、简述联想的一般规律? 答:(1)接近联想。(2)类似联想。(3)对比联想。(4)因果联想。(5)创造性联想。 5、简述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气质类型? 答:外向型,内向型,理智型,情绪性,意志型,顺从型,独立型 第三章 四、名词解释 1、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之朝一定目标和方向进行的内在心理动力,是引起行为发生、造成行为结果的原因。 2、消费需求:是指消费者对以商品和劳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的要求和欲望。 3、需要:是指人体组织系统中的一种缺乏、不平衡的状态。 五、简答题 1、简述消费需求的基本特征? 答:(1)消费需求的多样性。(2)消费需求的发展性。(3)消费需求的层次性。(4)消费需求的伸缩性。(5)消费需求的周期性。(6)消费需求的互补性和互替性。 2、简述建议性诱导的内容? 答:就是营销人员针对消费者购买主导动机指向,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信息资料,对商品进行说明,使消费者购买动机得到强化,对该商品产生喜欢倾向,进而采取购买行为的过程。 六、论述题

消费心理学典型案例

消费心理学典型案例 消费心理学典型案例 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消费心理学是 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目的是研究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 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 征.消费心理学是消费经济学的组成部分。研究消费心理,对于消费者,可提高消费效益;对于经营者, 可提高经营效益。 消费心理是影响消费者实施消费行为的众多因素之一,而不是全部。 不是所有的消费心理都能转化为消费行为的; 也不是所有的消费行为都是由消费心理引发的。 产生什么欲望,是个人问题,可以用消费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如为什么或怎样产生对异性的需求; 满足欲望的6W(何时、何地、何手段等)2H(何代价等)如何选择,则是消费行为学问题,要用以文化 人类学为基础的“消费行为学”来研究。如,是通过抢婚、还是上帝安排、还是父母之命、还是自由恋 爱来满足对异性的需求; “消费行为学”认为,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的因素有: 文化因素(文化、亚文化、社会阶层); 社会因素(相关群体、家庭、角色与地位); 个人因素(年龄、生命周期段、职业、经济环境、生活方式、个性、自我概念);心理因素(动机、认知、学习、信念、态度)。 消费心理仅仅是影响消费者实施消费行为的一部分因素,而不是全部。 二者的分别,不是可有可无的;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营销史上的多数企业的胜败得失,促销活动方案或策划者本人的优劣判断,往往 都是以二者的区别为起点的。 端正促销目的:消费行为VS消费心理 应该是定价策略吧 以下是我在网上找的比自己说的好就引用了还有案例 定价策略是指企业根据市场中不同变化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程度采用不同的 定价方法,制定出适合市 场变化的商品价格,进而实现定价目标的企业营销战术。 (一)新产品定价策略 新产品的定价是营销策略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新产品能否顺利地进入市场,能否站稳脚跟 ,能否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目前,国内外关于新产品的定价策略,主要有三种,即取脂定价策略、渗 透定价策略和满意定价策略。 1、取脂价策略 取脂定价策略,又称撇油定价策略,是指企业在产品寿命周期的投入期或成长期,

消费心理案例研究分析

消费心理案例分析

————————————————————————————————作者:————————————————————————————————日期: 2

消费心理案例分析:消费者群体的心理与行为案例1: 做生意要瞄准女人 “做生意要瞄准女人”这一犹太人经商的座右铭,已被许许多多的经商者所认识和注意。他们认为,如果说消费者就是企业的“上帝”,那么女性消费者就是更为活跃的主角,她们至少左右了现实生活购买力(包括女性、儿童以及家庭所需消费的大部分,甚至很多男性消费品的购买与否也基本取决于女性)的四分之三,因此,充分掌握并巧妙地运用女性消费心理特征,积极吸引并成功诱导女性消费,应当引起企业营销者重视。在经营的实践中,有人总结出了女性消费心理引导十诀。 1. 激励女性的创造感。大部分女性认为,购物并使她们的家庭保持舒适而井井有条,就是最大的创造和骄傲,对创造性的向往是女性购物的主要动机之一。因此,应把握时机,引导她们对不同职业、年龄、家庭条件、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创造欲,从而触发购买欲。 2. 借助女性“幻想”的魔力。女性基于一种窘迫的现实意识,喜欢以自己的实际生活为基础进行幻想,并常把幻想当作现实的组成部分。所以,巧妙运用女性所特有的不完全幻想,处处留给她们发挥幻想力的余地,同时满足幻想和实用价值两方面的需求,就极容易对她们产生作用。 3. 鼓励女性用指尖“思想”。女性的触觉远比视觉发达,致使她们对事物进行决断时,必须相当程度地依赖触觉。在百货公司,女性购买者肯定会要求拿过商品,经她们实际触摸后才可能决定是否购买,换言之,女性不只用大脑思想,也是用指尖“思想”的。因之对那些购物时表现得犹豫不决的女性,让其亲手触摸触摸,效果会好得多。 4. 帮助女性缩小选择范围。女性购物时,最讨厌只拿一样商品强行推销。但是,奉劝她们多中择优,又只能徒增其选择上的困难。可见,促使女性购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她们参与作出决定的过程,布置出令她们感觉自己“慧眼识英雄”的情势,缩小购物范围,击破其迷梦而达到推销目的。 5. 借“被斥感”激起购买欲。女性从众心理尤其强烈,非常害怕自己属于“例外”之列,往往舍弃选择的自由,乐于在“从众泥潭”里打转。因此,恰当地利用女性唯恐被大众排斥的心理,积极诱导女性购物意向并付诸行动。 6. 让虚荣女性拥有“唯一”。她们心中常有一种“只有我一个”的“唯一”意识,经常希望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一个”。所以向她们兜售商品时,若能提供大多数女性都向往的“唯有我用”的诱惑,会使其产生“我是唯一被选择的对象”之类快感,不仅能如愿以偿,而且还能用她们向自己同伴吹嘘而连带收到免费广告的效果。 7. 不要撕破“书”的封面。“女性是一本内容和封面相去甚远的书”,为迎合潮流,她们很可能表露出与真实想法(内容)相反或别的主张(封面)。故此,必须透过虚情假意的迷

不同消费者群体的心理特征与相应的营销策略 2

梧州学院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基于网购消费者和女性消费者的前景 系别工商管理系 专业市场营销 班级11营专 学号 1111804013 学生姓名苏志东 指导教师许慧 完成时间 2013 年 9 月 梧州学院制

电子商务和农村是两个极具潜力的消费市场。这两个消费群体心理特征、消费特点差别很大,很有代表性。本文根据消费者个性特点分析了网购者和女性消费者不同的心理特征,并相应给出了个人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 关键词:心理特征、网购者、女性消费者、营销策略

前言 (1) 一、网络购物市场 (1) (一)网购者的组成与心理特征 (1) (二)、消费者网上购物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 (2) 1.效仿的从众心理 (2) 2.追求个性、表现自我 (2) 3.追求自主、规避干扰 (3) 4.追求方便、省时省力 (3) 5.追求利益、货比三家 (3) (三)现代企业的网络营销策略 (3) 1.增加商品的附加价值 (3) 2.选择特色产品、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 (4) 3.建立弹性价格体系,开发互动型议价系统 (4) 4.利用网络特征优势,实现营销互动 (4) 5.实行全程营销,提供优质服务 (5) 二、女性消费市场 (5) (一)女性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特点 (5) (二)针对女性消费者的营销策略 (5) 1.产品策略 (6) 2.价格策略 (6) 3.渠道策略 (7) 4.促销策略 (7) 5.口碑营销 (8) 结束语 (8)

一、网络购物市场 我身边的同学几乎都有网上购物的经历,网上购物尤其受到年轻且高学历人群的青睐,并成为其新潮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究其原因,虽然从表面上看是与价格低廉有关,但实际上是网上购物者特殊心理与行为的反映。而消费者购物方式的转变也为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一)网购者的组成与心理特征 网上购物者一般两个特点:一是文化层次高、具有一定的网络知识;二是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购买力强。网上购物者的平均年龄集中在17—30岁之间,以25岁为分界点基本可以分为两个消费层次,20岁左右的消费群体以勇于尝试新鲜事物的大学生为主,消费商品主要包括数码产品、音像制品、休闲服装等;25岁以上的消费群体则以高学历的知识阶层为主体,购买商品包括书、音像制品、健身用品、手机、MP3等。消费者网上购物原因依次为:方便快捷、价格便宜、节省时间、操作方便、充满乐趣等。为此,可以把网上购物者分为三类:冲动型消费者,他们购买时行动迅速;耐心型消费者,他们会在进行一些比较后才购买;分析型消费者,他们在经过大量的研究后才做出购买决定。另外,还有一些“橱窗消费者”,他们以浏览为乐。

关于顾客购买心理研究及应对策略

- 2 - / 10 湖南商学院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生毕业论文 题目 关于顾客购买心理分析与策略对 应 学生姓名 毛黎明 考号 010********* 专业 销售管理 助学点 鹏远教育 2018 年 9 月

目录 内容摘要 (1) ABSTRACT (1) 关键字 (1) 一、绪论 (2) 二、本论 <一)销售者需知的顾客购买心理 (3) 1.1求美心理 (3) 1.2求名心理 (3) 1.3求实心理 (3) 1.4求新心理 (3) 1.5猎奇心理 (3) 1.6从众心理 (4) 1.7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心理 (4) <二)抓住消费者购买心理,把握企业新产品定价 2.1撇脂定价策略 (4) 2.2渗透定价策略 (5) 2.3满足定价策略 (5) <三)抓住顾客消费心理,把握销售者应对策略 3.1对于青少年人群 (5) 3.2对于中青年人群 (5) 3.3 对于老年人群 (6) <四)根据顾客购买心理的发展过程,制定合理的销售策略 (6) <五)注重销售技巧,吸引消费上帝 (7) 三、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 3 - / 10

摘要 目前,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对消费品的需求趋于多样化和个性化。本文通过分析消费者的购买心理,有效抓住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需求,成功的将消费者变成客户。本文将对各类消费者的购买心理进行探讨,并对企业和销售员如何应对提出有效策略。 关键词 消费者购买心理定价策略销售者销售重点 ABSTRACT Nowadays, the income level of Chinese residents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consumers tend to demand a diverse and personalized. By analyzing the consumer's purchase of psychology, effective grasp and stimulate customer demand for the purchase, and enabling them to become our customers.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various types of consumers’buying psychology. And It will put forward how to make an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the firm and salesman. Keywords Consumers, Psychology of buying, Pricing strategy, Seller, Sells focus 绪论 在一项交易达成前,顾客的心理往往复杂多变但又有迹可循。如果能够掌握顾客的心理,就能很愉快,很顺利的完成交易。本文将通过对顾客的心理分析,根据 - 4 - / 10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三大模型与营销策略含义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三大模型与营销策略含义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发达国家商品的日益丰富,市场营销观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发达国家商品的日益丰富,市场营销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以消费者心理为导向的市场营销观念已深入人心。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经济与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不少地区的经济发展已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怎样才能在新的形势下的市场营销中争取主动,我认为经营者真正理解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三大模型是非常必要的。 (一)K.勒温模型 20世纪以来,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对探索人类心理与行为奥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致力于对此的研究,试图提示隐藏在复杂行为背后的一般心理规律。其中最为著名的可能要是K 勒温在大量实验研究基础上提出的人类行为模型。 勒温的行为模型如下所示: B = f(P,E) 勒温的模型表明,人类的行为是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该模型还进一步阐明,人类的行为方式、指向和强度,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即个人的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其中,个人内在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两类基本因素,而外部因素又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两类因素。这一观点为60年代以后的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模型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A. 班杜拉的人类行为交互作用模型 20世纪60年代以后,心理学家班杜拉在勒温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人的行为是三元(三向)交互作用形成理论。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述模式,班杜拉的人的行为交互作用模式说明:行为既不是单由内部因素决定的,也不是由外部刺激所控制的,而是由个人的行为、个人的认知、情感等内部因素与环境交互作用所决定的。根据班杜拉的人类行为交互作用模式,进一步发展出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概念性框架,对我们思考消费者心理与营销策略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下图表征的是班杜拉的行为交互作用模式与营销策略的相互关系。 这里消费者的感知(情感)与认知是指对外部环境的事物与刺激可能在人心理上产生的反应。顶感知反应偏向于情感方面;认知则涉及思考和知识结构。消费者行为是指外在行为即可以直接观察到的消费者活动。环境包括各种自然的、社会的以及人与人之间交互产生的氛围,这些都对人的行为有影响。营销策略则将营销刺激因素置于消费者的环境中,从而影响他们的感知、认知和行为。并非每个消费者都会被某个营销策略影响,因此商家要根据消费者的不同类型将市场划分才会适销对路。记住:这一点十分重要。

消费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消费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1.美国某公司雇用了数十名女打字员。为了方便管理,公司将她们集中在同一 办公室工作。然而,在最初的三个月中,打字员们情绪不安,打字错误率高。 经研究认为,严格的管理和室内高达80分贝的噪音是导致打字员工作效率差的重要原因。后来,公司配备了防音、消音设施,使室内噪音下降,而打字员的情绪也开始稳定,错误率降低。 通过以上案例,请分析人的情绪与行为的关系并阐述消费者情绪与行为的关系。 答案.(1)情绪的产生和变化可以促使行为发生,也可以阻碍行为的进行。 (2)在上述案例中,打字员在严格的管理和噪音影响下情绪不安,因而使其行为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3)消费者情绪也能直接影响购买行为。当产生积极情绪时,能提高购买力;而产生消极情绪则降低活动能力。 2.某中医院除了给每位就诊患者开出必要的药物处方外,还要开出一张“无药处方”,如给一位老年患者的“无药处方”上写着:多吃蔬菜、水果;食用低盐、低脂、低糖食品;按时服药、测量血压;多活动……。这种医疗服务深受患者欢迎。 请分析这种“双处方”的医疗服务为什么受到患者的欢迎? 答案:人既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基于人的实质,人的需要同时具有生物性、心理性和社会性的特征。医生给病人开出药物处方,通过药物治疗疾病,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这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 医生给病人同时开出“无药处方”,虽无药却有情,指导患者的生活起居,宣传科学知识,并给人以精神安慰,满足了患者的心理需要。 这种医疗服务不仅满足了患者的物质需要,更满足了患者的精神需要,所以受到欢迎。 3.“环保”牌香烟年销售量达3000亿支,可装满5000架波音707飞机。某权威机构对某国的一千余名“环保”牌香烟爱好者的调查表明,该品牌爱好者对该产品的普遍评价是:味道好,抽起来带劲,可令人身心愉快。但对于质量完全相同的、价格只相当于精装烟价格一半的“环保”简装烟,品牌爱好者们只有21%的人表示愿意购买。 请分析:①“环保”牌香烟爱好者属于哪个消费者群体? ②该群体消费心理与行为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案:第一,属于成年男性消费者群体。 第二,主要特征有: A、具有男子气概的强烈表现欲; B、对某国文化的明确认同与归属感受; C、坚持固有的消费习惯; D、价格敏感性不强。 4.某国一出版公司有一批滞销书久久不能售出。推销人员想出一个主意,于是给

双十一成功背后的消费心理与营销策略的分析

双十一成功背后的消费心理及营销策略分析 淘宝商场在 2009 年“双十一”(https://www.doczj.com/doc/bc16328297.html,/wiki/205816.htm )光棍节这一 天举行了五折促销,这引起亿万“剁手族”的疯狂追捧,直到今时今日,淘宝 首创的“双十一” 节日营销已成为海内外网友期待的“网购狂欢节”。2017 年“双十一”购物节收官时,当天的销售额达到 1682 亿元,再一次刷新了全球的记录,“双十一” 的销售 数额一年比一年高,这些种种事例无不说明“双十一网购狂欢节”已成为我国电子商务领域 的标杆级现象。“双十一”是怎么来的呢?“双十一”能举办的那么成功究竟有什么原因呢?“双十一” 利用了什么消费心理呢?每一次的成功都不会是运气,“双十一”的背后有哪些 营销成功的原因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探究一下“双十一购物节”的消费心理和营销策略。 1.“双十一的由来” “双十一”是指每年的 11 月 11 日,由于这个数字有 4 个阿拉伯数字“ 1”,根据日期的特征,被称为“光棍节” ,它源于校园,在通过互联网的各种社交平台等的广泛传播。随后,阿 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在 2011 年 11 月 1 日向国家商标局递交了申请“双十一”专利权的 文案。 2012 年 12 月 28 日,商标局通过了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对“双十一” 专利权的申请,接着阿里巴巴取得该商标的专用权。由于电商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习惯的不断改变,电商的发展如日中天。“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2、“双十一”的消费心理剖析 “双十一购物狂欢节” 之所以那么成功和火爆,是因为它的营销策略迎合了大多数消费者的 消费心理,让消费者对“双十一网购狂欢节” 产生心理认同感和归属感。“双十一”举办初 期的营销策略以迅雷不及的速度牢牢地捉住消费者的眼球, 利用“双十一光棍节” 这个节日文化对双十一的情怀并借他的热度和话题度使“双十一购物 狂欢节”成功在网上引起热议,这使“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的宣传效果 事半功倍,让更多的人知道“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的文化底蕴和促销活动。由于“双十一购物 狂欢节” 商品的价格优惠,很多求实消费心理占主导和以价格为导向的消费者会因为“双十一” 当天的购物消费,因为这种促销方式满足了求实消费心理的消费者对产品的价格和服务 等的追求。“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的火爆和得到消费者追捧的原因是因为消费者可以在“双 十一” 当天用低于以往的价格买到自己需要的产品即使这些产品他们是不急用的或者不需要的。而“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满足了求实消费心理和以价格为导向的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 由于电商在“双十一购物狂欢节” 前期的大肆宣传,使这种广告轰炸和节日气氛无形中 带动了消费者的消费热情,让消费者口口相传,使从众消费心理占主导 的消费者受到所处群体的影响并吸引他们的注意和刺激了他们的购买欲望,再加上在“双十一 购物狂欢节” 所能享受到的优惠,这一部份的消费者就会很难抵御诱惑和因为受到外界消费 者购买的影响,从而产生较为强烈的消费欲望和消费需求,就会主动参与其中。甚至有些比 较盲目跟风的消费者看见自己身边朋友都在“双十一”的时候“剁手” ,如果自己不“剁手” 就会感到自己融不进自己的朋友圈,所以也会在“双十一” “大展身手”、“大干一番”。

消费者心理学案例分析汇总教学文案

1. 一、案例分析题 答:1.(1)丁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撤销甲公司将机器设备赠送给戊的行为。根据规定,因债务人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能够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2)丁无权请求人民法院撤销甲公司将商业用房转让给乙公司的行为。根据规定,债务人减少财产的处分行为中,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而且受让人理解该情形的,债权人能够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处分行为。本题中,乙公司属于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因此该行为丁公司无权撤销。 (3)丁有权代位行使甲对乙的债权。根据规定,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享有的到期债权,危及债权人债权实现时,债权人为保障自己的债权,能够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次债务人的债权。 (4)甲能够主张抵销。根据规定,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债务标的物种类、品质一样的,任何一方均可主张抵销。标的物种类、品质不一样的,经双方协商一致,也能够抵销。 (5)甲庚之间的债权转让4月10日生效,丙接到债权转让通知后对丙产生效力。根据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不需要经债务人同意,但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二) 答:按劳动法律法规,月记薪天数为: 365 -104(双休日天数,不扣减11天)÷12 =21.75(天) 用人单位应该按《劳动法》规定的标准支付杨某的工资。劳动法规定,公休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法定节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中秋节和国庆节有4天属于法定节日,其工资为: 日工资为:2175÷21.75=100(元/天) 法定节假日4天的工资:100×300% ×4= 1200(元) 中秋节和国庆节的其他期间加班,不能补休,这6天的工资为:100×200% ×6 = 1200(元) 用人单位10天应该最低支付杨某的工资为:1200 + 1200=2400 (元) 中秋节和国庆节的其他期间加班,安排补休,其6天工资为:100 ×6 = 600 (元)

消费者心理学及案例分析教学文案

消费者心理学及案例分析 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消费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目的是研究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消费心理学是消费经济学的组成部分。研究消费心理,对于消费者,可提高消费效益;对于经营者,可提高经营效益。 消费心理是影响消费者实施消费行为的众多因素之一,而不是全部。 不是所有的消费心理都能转化为消费行为的; 也不是所有的消费行为都是由消费心理引发的。 产生什么欲望,是个人问题,可以用消费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如为什么或怎样产生对异性的需求; 满足欲望的6W(何时、何地、何手段等)2H(何代价等)如何选择,则是消费行为学问题,要用以文化人类学为基础的“消费行为学”来研究。如,是通过抢婚、还是上帝安排、还是父母之命、还是自由恋爱来满足对异性的需求; “消费行为学”认为,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的因素有: 文化因素(文化、亚文化、社会阶层); 社会因素(相关群体、家庭、角色与地位); 个人因素(年龄、生命周期段、职业、经济环境、生活方式、个性、自我概念); 心理因素(动机、认知、学习、信念、态度)。 消费心理仅仅是影响消费者实施消费行为的一部分因素,而不是全部。 二者的分别,不是可有可无的;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营销史上的多数企业的胜败得失,促销活动方案或策划者本人的优劣判断,往往都是以二者的区别为起点的。 端正促销目的:消费行为VS消费心理 应该是定价策略吧 以下是我在网上找的比自己说的好就引用了还有案例 定价策略是指企业根据市场中不同变化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程度采用不同的定价方法,制定出适合市场变化的商品价格,进而实现定价目标的企业营销战术。 (一)新产品定价策略 新产品的定价是营销策略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新产品能否顺利地进入市场,能否站稳脚跟,能否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目前,国内外关于新产品的定价策略,主要有三种,即取脂定价策略、渗透定价策略和满意定价策略。 1、取脂价策略 取脂定价策略,又称撇油定价策略,是指企业在产品寿命周期的投入期或成长期,利用消费者的求新、求奇心理,抓住激烈竞争尚未出现的有利时机,有目的地将价格定得很高,以便在短期内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尽快地收回投资的一种定价策略。其名称来自从鲜奶中撇取乳脂,含有提取精华之意。 案例1: 柯达如何走进日本

女性消费心理分析及营销策略

女性消费心理分析及营 销策略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女性消费心理分析及营销策略 [摘要]女性的消费心理,是基于其内在需要所产生。在当今社会,女性消费者已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研究和分析女性心理,并据此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对于企业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女性消费心理营销策略 引言 女性消费者是市场中最为活跃的主角,她们在购买活动中起着特殊作用。女性不仅自身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也是绝大数家庭用品采购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女性消费者有着独特的购物心理和行为,特别是当代女性的生活形态,已经从大家都相同的标准型,进入了与她人不同的特殊型。在目前大部分市场处于饱和、竞争空前激烈的情况下,认真研究并探索女性消费行为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去开拓、发展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对于减轻企业压力,降低风险威胁,提高经济效益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女性消费心理分析对制定营销策略的重要性 (一)女性的消费需求巨大 俗话说“妇女能顶半个天”,但是在消费市场上,女性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可远不止“半个天”。一家互联网公司组织的网上调查显示:%的女性其个人消费占家庭总支出的二分之一;%的女性其个人消费占家庭总支出的三分之一。[1]①女性个人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化妆品、服装、生活日用品等方面。一个月均收入不过1000元的女性可能用的是上千元的化妆品;一个爱漂亮的年轻女性,衣橱里

塞满了新潮时尚的衣服;一次冲动的购物可能使家里增添了许多小摆设,而这些东西却都是在计划之外的。总之,能让女性消费的东西是五花八门。 犹太人在美国政治界、经济界、金融界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格言是:我们全是商人,女人和嘴巴是永远做不完的生意。由此可见女性消费市场是多么的有利可图。女性不容质疑是消费市场中最为活跃的部分,与女性有关的商品是市场的亮点。深入研究和探讨女性的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和消费需求对于商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女性承担着家庭购物的主要任务 长期以来,性别分工合作的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内”。女性们负责家庭的每月生计、日常生活问题。男性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在了工作和事业上,而女性工作之外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家庭上,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家庭消费的主动权,因此女性对生活方式的反应要比男性快。她们往往是消费的决策者与主要影响者,在家庭消费中,女性常常是决策者和执行者,她们不仅对自己所需的消费品有购买决策权,由于她们承担了母亲、女儿、妻子、主妇等多种家庭角色,因此,也是绝大数儿童用品、老人用品、男性用品、家庭用品的购买者。研究女性的消费心理和购买需求将会给生产者和经营者都带来巨大的市场。 (三)女性更容易受到营销的影响 如果看到诸如清仓甩卖、优惠打折、赠送礼品等消息时,大概很多女性都会为此而动心,很多甚至将会付诸行动,上前凑凑热闹,而且是去光顾人最多最拥挤的店,因为这证明了这家商店确实有“实惠”可捡。这种行为的后果则常常是随大流而不止不觉掏了腰包。遇到促销活动,女性往往表现出更高的热情,她

消费者行为学案例

案例一: 30岁的杨先生最近终于圆了多年的汽车梦------花了17万买了一辆“南菱”吉普车。杨先生提到新车后,第一时间开到广州永福路某汽配商店,将其原来的车标卸下,换上“三菱”标志。由于此车型与“三菱”的帕杰罗相似,“克隆”得也像模像样,驶在路上颇能鱼目混珠,杨先生说,换了车标后还真找到一种驾驶高档车的感觉。 问:杨先生买车和换车标两种行为分别由何种需要和动机引发的? 案例二: 女律师简妮·布洛菲尔特小姐今天一大早兴冲冲地来到一家经营汽车的大公司,她之前看中了这儿出售的海蓝色“西尔斯”牌小轿车。价格尽管贵一点,但她喜欢这种车的颜色和式样,而且“西尔斯”这个牌子和名称也叫她喜欢。不巧,销售员正要去吃午饭。他对她说,如果简妮小姐愿意等待30来分钟的话,他一定乐意立即赶回来为她服务。简妮小姐同意等一会儿,总不能不让人吃饭呀,就是再加上30分钟也没关系,要紧的是她特意挑选今天这个日子来买车,无论如何都必须把车开回去。她走出这家大公司,看见街对面也是一家出售汽车的公司,便信步走了过去。 销售员是个活泼的年轻人,他一见简妮进来,立即彬彬有礼地问:“我能为您效劳吗?”简妮微微一笑,告诉他自己只是来看看,消磨一下时间。年轻的售货员很乐意地陪她在销售大厅参观,并自我介绍说他叫汤姆。汤姆陪着简妮聊天,很快两人便变得很投机。简妮告诉他,自己来买车,可惜这里没有她想要的车,只好等那家公司的销售员回来了。汤姆很奇怪简妮为什么一定要今天买到车。简妮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意挑选今天这个日子来买车。”汤姆笑着向简妮祝贺,并和身旁一个同伴低声耳语了几句。不一会,这个同伴捧着几只鲜艳的红玖瑰进来,汤姆接过来送给简妮:“祝你生日快乐!”简妮的眼睛亮了,她非常感谢汤姆的好意。他们越谈越高兴,什么海蓝色“西尔斯”,什么30分钟,简妮都想不起来了。突然,简妮看见大厅一侧有一辆银灰色的轿车,色泽是那样的柔和诱人,他问汤姆那是辆什么牌子的轿车。汤姆热心地告诉了她,并仔细地介绍了这辆车的特点,尤其是价钱比较便宜。简妮觉得自己就是想要买这种车。 结果,简妮·布洛菲尔特小姐驾了一辆自己原来根本没有想到的车回家了。车上插着几支鲜艳的红玫瑰。简妮的生日充满了欢

消费心理及心理定价策略

消费心理及心理定价策略

————————————————————————————————作者:————————————————————————————————日期:

消费心理及心理定价策略 [摘要]商品价格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心理的最重要、最敏感的因素之一。本文对消费者购买心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如何应用心理定价策略来赢得如意的销售价格和满意的销售量。 [关键词]心理定价策略消费心理 企业定价策略是定价目标与方法的组合,也是定价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定价策略能否达到预期目的,与其是否透彻地了解、娴熟地把握消费者心理息息相关。 一、企业定价策略选择前提 1.企业的产品价格是价值的外在表现,价格必须考虑成本,并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所以不管企业采用什么样的定价策略,必须遵循价值规律。 2.企业要有明确的定价目标,企业定价要面对目标消费者群制定相应的定价策略。 3.企业定价要符合市场规律,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整,要参考市场竞争者的定价,同竞争者比质比价,从而准确地制定自身价格。 4.不同的消费者群对价格敏感度不同,企业定价策略的选择要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企业的定价要有弹性。 二、消费者对价格的心理反应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消费需求层次趋向多样化和个性化,消费者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已不再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是追 求完美与展示个性。由于消费者的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社会阶 层及个性特征各不相同,其对商品的心理价值的评定,会大相径 庭。因而,满足他们不同层次的需要,应有不同的定价策略。 1.面子心理

中国的消费者有很强的面子情结,在面子心理的驱动下,中国人的消费会超过、甚至大大超过自己的购买或者支付能力。营销人员可以利用消费者的这种面子心理,找到市场、获取溢价,达成销售。 例如,脑白金是礼品中的“常青树”,就是利用了国人在送礼时的面子心理,在城市甚至是广大农村找到了市场,从而获取了溢价收益。终端销售中,店员往往通过夸奖消费者的眼光独到,并且产品如何与消费者相配,让消费者感觉大有脸面,从而达成销售。 2.从众心理 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受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趋向于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消费者在很多购买决策上,会表现出从众倾向,中国人的从众心理尤为严重。比如,购物时喜欢到人多的商店,在品牌选择时,偏向那些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 在选择旅游点时,偏向热点城市和热点线路等。 3.推崇权威心理 消费者推崇权威的心理,在消费形态上,多表现为决策的情感成分远远超过理智的成分。这种对权威的推崇往往导致消费者对权威所消费产品无理由的选用,并且进而把消费对象人格化,从而达成产品的畅销。 4.占便宜心理 便宜与占便宜不一样。价值50元的东西,49元买回来,那叫便宜;价值100元的东西,50元买回来,那叫占便宜。中国人经常讲物美价廉,其实,真正的物美价廉几乎是不存在的,都是心理感觉的物美价廉。 三、消费心理价格影响因素 心理价格是指消费者在主观上对一种商品给出的价格,或者是消费者

心理学案例分析

心理学案例分析 一、人怎会变成“狼”? [现象实例]历史记载,1920年在印度发现的8岁的狼孩卡玛拉(女性),其身体外形与人不同,特点是:四肢长得比一般人长,手长过膝,双脚的拇指也稍大,两腕肌肉发达;骨盆细而扁平,背骨发达而柔弱,但腰和膝关节萎缩而毫无柔韧性。她有明显的动物习性:吞食生肉,四肢爬行,喜暗怕光,白天总是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夜间则在院内、外四处游荡,凌晨1时到3时像狼似地嚎叫,给她穿衣服,她却粗野地把衣服撕掉。她目光炯炯,嗅觉敏锐,但不会说话,没有人的理性。 [心理点评]人们不禁会问,这位8岁的女孩,她原来是人呀,怎不具人的禀性变成“狼”了呢?这一实例有力地说明了社会生活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意义。由于这位女孩自幼落到狼群中,由狼群喂养长大,有长达8年的时间在狼群中生活。虽然她有人的遗传素质,具有人的一切外貌特征、生理机构和感觉器官,确确实实是由人生育出来的,但她没有一般人的心理机能和理性思维能力。这是因为她自幼脱离了人的社会生活,虽然生下来就具备说话的神经机构,但没有同人们接触,没有同人们进行交往,所以不懂得人类的语言;虽然她有人的脑,以及各种感官神经机构,但没有在社会中生活,没有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熏染,没有得到正常的发展与训练,所以无法形成人的心理现象和精神世界。相反,由于她长期过着野兽的生活,在兽群的生活环境中,原有的那些人的神经机构发生了萎缩,身体的特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时间越长,其狼的习性就越多,这就是使人慢慢变成"狼"的原因。类似的猪、羊、熊孩也如此。可见,仅有人健全的脑,若离开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人的心理也不可能正常发展。狼孩卡玛拉被带回人群中生活后,经精心护理和培养,逐渐恢复了正常人的心理状态。 二、从“拾柴火”看性格模式 [现象实例]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曾有人设计"拾柴火"的自然实验,实验对象是保育院的40个学生。实验是在冬天晚上进行的。实验者把湿柴放在附近的棚子里,而把干柴放在较远的山沟里,要求学生必须在晚上去拾柴生火取暖,自己则隐蔽在一旁观察孩子们的动静。冬天的黑夜是寒冷而可怕的,结果发现有的孩子是兴高采烈地到山沟里去了;有的则边走边发出怨言;有的不敢走远,只是到附近的棚子里去取湿柴。后来实验者对他们讲了有关勇敢者的故事,于是到山沟里取柴的人渐渐多了。经过几个月的教育和观察,发现有20个孩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此了解到孩子们的性格差异,有的勇敢主动,有的畏缩图方便;有的动摇,有的则是胆怯。而他们的性格是可以通过教育改变的。 [心理点评]由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待冬天夜晚取柴以便烤火取暖这相同的客观现实,各人的态度不一样。有人不怕黑、不怕冷,高高兴兴地到山沟里去取干柴;有人虽然也去山沟,却嘟嘟嚷嚷不愿意;有的怕黑又怕冷,图方便就近取湿柴等等。可见每个孩子对待相同的事情会产生不同的态度,因而采取的行为模式也不同。在心理学中将他们这些态度和行为称为性格特征。用科学术语说,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稳定的心理特征。所谓对现实的态度,反映了人们追求什么,拒绝什么,表明人们活动的动机和方向。而行为方式即在其态度下与之相适应的行动,即指人们如何去追求他所要得到的事物,如何避免他所要拒绝的事物,并且这种态度是稳定的,行为方式也是习惯化了的行为模式。以上述试验为例,说某个孩子是勇敢的,不仅是他的态度,而且有其在寒冷的黑夜里到山沟去取柴的行动,而这又是经常性的、稳定的。所以恩格斯认为: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他在做什么,而且表现他怎样做。人的性格

现代女性消费心理及营销策略分析

现代女性消费心理及营销策略分析 1. 现代女性消费市场现状分析根据我国第五次 人口普查统计,女性占我国人口的48.37%,其中在消费活动中有较大影响的中青年女性,即20-50岁这一年龄段的女性,约占人口总数的21.3%.女性消费群体不仅数量大,而且在消费市场中占据着特殊重要的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我国女性的经济地位正不断上升,女性对消费市场的影响正日益凸显。 1.1现代女性消费市场的崭新形象在女性消费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崭新的 女性形象,她们与传统的或主流的女性表现出如此的不同。她们在成为另类的同时,也受到了关注。她们的独特性与独特的消费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密不可分,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后者塑造着新的女性形象。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单身女性、新女性和城市高薪“女贫族”. 1.1.1单身女性单身女性年龄大约在25岁至35岁之间,单身、知识层次高、经济独立、生活自由,是拉动时尚消费的绝对主力。从消费行为学的视角来看,单身女性拥有鲜明的消费特色:一是单身女性追求时尚、个性和精致。二是单身女性大多敏感,易冲动,消费不理性。三是追求新鲜、多样化的体验。四是追求美丽、健康。五是单身女性追求自由、独立,越来越多的女性意识到独处空间的重要。零点调查显示49%的单身女性

希望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认为这是锻炼个人能力和经济上独立的必要条件。单身女性从过去被人们置疑是有问题的一群人,到现在却成了营销者眼中一个新的消费群。人们对她们不再是怀疑与鄙视的眼光,而是略带羡慕与理解。单身、女性、消费与经济这四个词的紧密结合,形成了具有独特色的“单身女子经济”在经济元素强有力的推动下,单身女性己成为当前女性解放程度的一个象征。 1.1.2新女性新女性在人口学的特点上与单身女性有相似之处,但是在是否单身上有一定的区别。对新女性的描述也主要是从其消费行为特点上来进行概括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消费领域扩大,重视消费,轻储蓄,消费趋于感性化和个性化,消费决策独立化,消费需求结构高级化,新消费观念与消费方式的接受者与传播者。对“新女性”来说,商品的价格不再是影响消费的首要或重要因素,商品所拥有的象征意义,给顾客带来的消费体验将成为影响消费选择的重要依据。新女性在消费时,不再局限于商品最基本最原始的功能,而是要求商品具有一定的情感色彩,能体现主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个人情趣和个性修养等。她们在购买、消费商品的过程中,除获得物质性满足之外,更追求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愉悦舒适,在消费中体现出“我喜欢的就是最好的”感性消费理念。新女性成为女性消费的引潮者。 1.1.3城市高薪女贫族“高薪”+“贫”

消费者心理分析与营销策略

消费者心理分析与营销策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特别是在会议文献中首次提出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这是今后我们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常态下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呈现以下五个方面的新特点:中国经济更加稳健发展,消费者对未来仍然信心十足;中国消费者接受新产品的速度仍很快,这是未来新兴品类消费增长的重要源泉;消费者对商品的品牌高依赖度和品牌低忠诚度仍然并存,这说明不同商品都有发展空间,长尾现象更加明显;消费者对移动互联网和社会化媒体发布信息的可信度大幅跃升,逐渐成为未来品牌营销的重要方式:随着年轻消费者(80后、9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流,消费者自我、人格、情感因素日益影响着消费行为,尤其是影响富裕人群对品牌的选择。 通过认识新常态下中国消费者心理出现的新特点的形成原因,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对未来的营销决策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当前国际经济的格局下,中国企业的市场营销需要有前瞻性,利用当前的份额优势,使之转换为时间优势,以缩小与国际品牌在产品质量和品牌文化内涵上的差距。中国企业产品要在维持市场地位的同时,有计划地规划产品力的提升,这是未来市场营销的基本战略。就像中原第一城那样,把握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特点,必须要研究目标市场对产品价值的核心诉求,找到自己产品的独特优势,把独特优势与消费者的价值诉求链接起来。 品牌价值提升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客户群概念,建立只为部分人服务的理念。今天世界经济总体发展放缓,这对中国企业来说也许是件好事,我们该好好思考未来发展方向了。过去一味追求数量的所谓"中国模式"已不可能适应今天的经济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