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旅游文化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为专业一般课程,该课程使学生在掌握和积累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旅游文化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与综合文化素养,能更好的为游客提供适应其审美需求的导游讲解。

教学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上的学习和方法训练,特别是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感受,以及必要的教学实践,了解和认识到中国悠久的旅游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且希望学生在课余时间拓展知识领域、广博学识,并尽可能地多参加社会活动,积累经验,早日投入到建设中国旅游强国的行列,为繁荣祖国经济服务。

二、培养目标

1、方法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具备旅游文化知识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和传播能力。

(2)培养学生具备查阅信息、收集信息和处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具备自然旅游景观和人文旅游景观欣赏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思路的能力;

(5)培养学生对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的能力;

(6)培养学学生具备制定工作计划步骤的能力。

2、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2)培养学生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协商能力;

(4)培养学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力、纪律性;

(5)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3、专业能力目标

(1)知识能力:使学生能将旅游文化的基本理论和系统知识应用到旅游活动实践中,能胜任导游服务、景区管理、酒店管理等工作中对旅游文化应用的要求。

具体包括:

掌握我国主要的历史、山岳、水域旅游文化;

掌握我国主要的建筑、园林旅游文化;

掌握我国主要的饮食旅游文化;

掌握我国主要的民俗旅游文化。

(2)素质能力:

在工作中能够熟练讲解旅游文化相关知识;

能识别和鉴赏旅游活动中的文化表现内容和形式;

能分析探讨旅游活动中的文化现象。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与前续课程的联系:“中国旅游地理”培养学生对我国主要地理资源的赏析,为本课程文化的赏析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旅游文化课程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必须体现广而择重,博而求精,彰显中华,兼顾地域。使学生掌握旅游工作中的文化知识与讲解技能,本课程以类型为载体,将旅游文化划分为四大情境,课程结构与学时分配如下表:

表10-1课程项目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五、学习资源的选用

1、教材选取的原则

上述教学内容要占教材篇幅的80%以上。

教材深入浅出,概念讲解透彻,习题涉及面广,并配有大量实例,适宜高职学生学习。

以项目为载体的任务驱动型理论实践一体化教材。

2、推荐教材

中国旅游文化(全国高职高专旅游专业规划教材) 刘秀峰人民邮电出版社

3、参考的教学资料

中国旅游历史文化(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黄昌霞.化学工业出版社

旅游文化(高职高专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尹华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旅游文化学.章海荣.复旦大学出版社

旅游文化.张文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旅游文化.喻学才.中国林业出版社

旅游文化.周斅源.浙江大学出版社

旅游文化学.姚昆遗,贡小妹.旅游教育出版社

旅游文化学.李伟.科学出版社

旅游文化纵览.崔进.中国旅游出版社

六、教师要求

1、具有娴熟的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

2、掌握旅游文化和导游带团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3、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本课程要求具备黑板教室、多媒体教室等,具体见表10-2。

八、考核方式与标准

为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本课程主要以过程考核为主,考核涵盖任务全过程,主要从项目操作实施等进行考核,见表10-3。

表10-3考核方式与考核标准

特殊说明:

1、文字材料在小组内部评比后,成绩第一名者代表小组参与第二环节的讲解,讲解者的成绩即为本人在讲解中的成绩,小组其他成员的成绩为该组讲解者成绩的1/2,以达到鼓励学生认真撰写文字材料的目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2、总评成绩上需要有教师的盖章,以便存档。

九、学习情境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