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文献综述

高中地理文献综述

高中地理文献综述
高中地理文献综述

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文献综述

云南省昌宁县第一中学李丽

引言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了适合时代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中学地理课堂有效教学成为广为关注的话题。但是,广大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对有效教学的理解还存在误区,没有清楚地认识到有效教学的本质意义。在对有效教学的教学策略和模式上模糊不清,生搬硬套传统教学的方式,出现新瓶旧装的误解。本文试图将有效教学的研究现状及问题阐述清楚,并提出有效教学有益探索的方向。

正文

新课程理念对学生的“双全”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教育教学要关注全体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对学习的终结性评价,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的能力情感的发展。新课标指出,高中课堂教学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注点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学生在学校课堂中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根据其身心发展水平,对学习不能以疲劳战术取胜。只有实现了有效教学,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使学生在学校课堂教学中获得全面发展。

广大教师对有效教学概念的理解多样,没有形成统一的深刻的认识。多数研究者都能够理解到有效教学概念的主旨:有效教学要实现教学中的效益、效率和效果的统一。有的学者则提出有效教学是在一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指导学生完成基础的地理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内在地理素养发展与全面发展,包括地理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的全方位发展。

目前研究者对有效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限的几个方面,并且研究的内容多有重复,研究的问题不深刻,层次不清晰。

1.有效教学的现状。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在教学和学习方式上确实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教学目标以偏概全,缺乏有机整合。许多教师把传授知识、进行技能训练当作教学的基本宗旨,忽视了思维训练与科学观念的培养与渗透,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是教学内容缺乏有机拓展,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内容上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为被动学习,缺乏地理思维能力,死记硬背等。

三是教学方法不当,重演绎、轻归纳,缺乏有效的探究。综合运用归纳演绎思维的方法是区域地理教学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但许多教师过分注重演绎而忽视归纳,表现在先给出概念、规律和原理,让学生去验证。演绎式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推导能力,但动手能力差,创造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归纳式教学则鼓励学生从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独立探索获得结论,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有效教学的途径。在教育理论的支持下找到有效教学的实施途径,有研究者提出必须要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这也是从三个侧面实现有效教学的途径。

(1)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直接地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教师应该本着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的态度以及和蔼的教学态度开展地理课堂教学,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学生不是机械的知识接受者,学生与教师在情感上交流产生共鸣后,能更高效地促进地理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开展。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

(2)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中能否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这需要老师能够主动地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师生共同探究问题,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其次,教师应该学习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加以综合运用,根据不同知识类型而适当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学生产生疲惫、乏味的机率。

(3)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教师在充分阅读、深刻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选择有代表性、基础性、探究性的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认知结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教学顺序、教学的方式,教学重难点的设计不能集中,要以学生能够接受的节奏安排学习的节奏。

结论

有效教学的研究不仅能丰富教学理论,而且更能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有效教学策略。但是我国的学者在有效教学研究方面还比较有限,大体处在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和理论、进行初步研究的阶段。着眼于目前中国教育实际情况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的理论层次比较浅显,研究的角度相互重叠而不全面,研究的方法缺乏独创性和充分的实践性。因此,笔者希望广大研究者能对有效教学研究的发展有个客观概览,在充分了解研究现状的情况下对有效教学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附录:

【参考资料】:

1.《案例教学指南》郑金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整合教法和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卫作辉、王建春,《中学教育》,1999年5期。

3.《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范例》胡永生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

经济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本

国家产业安全理论研究综述 曹秋菊苏艳 [内容提要]随着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的加快,国家产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对产业安全理论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述,以期对我国在开放条件下应对国家产业安全问题有所启示。 [关键词]产业安全理论贸易理论投资理论 一、国家产业安全的理论起源 目前普遍的看法是,产业安全起源于国家经济安全理论。国家经济安全作为系统、科学的研究仅仅只有几十年的历史,有关国家经济产业安全的理论也正在讨论、构建和形成之申。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曾对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经济特征进行过描述,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处于低生活水平、高失业和收入分配不均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穷国与富国的经济、政治力量的悬殊。力量的悬殊不仅表现在富国占有控制国际贸易格局的支配地位,还表现在富国拥有决定以什么条件向穷国转移技术、外援和私人资本的专断权力"发达国家还向发展中国家输出不切合后者实际国情的价值观、体制以及行为准则等,说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受着国外势力的控制和支配。以巴西学者T.D.桑托斯为代表的依附理论者认为"所谓依附,我们指的是若干国家的经济受到它们所依从的另一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扩大的制约"。他们认为,经济上依附将会产生国内经济不稳、加强外国资本主义的控制、受跨国公司的压榨等不良后果。 著名国际经济学家查尔斯.金德尔伯格曾说过,国际金融体系有内在的"疯狂、恐慌和崩溃"倾向。它容易不时发生债务危机、国际资本流动不稳、投机、为追求更高收益率或安全避风港而出现的资本抽逃。他认为,国际金融是同霸主国对国际经济和政治事务施加影响紧密相关的。霸主国既是国际金融体系的管理者,又是该体系中的主要收益者。总之,从发展经济学家以及国际经济学家和国际政治学家的著作中,我们都能发现蕴涵着国家产业安全的问题。① 二、国家产业安全的贸易理论基础 1.重商主义保护贸易论是产业安全经济思想的萌芽。国际贸易保护理论开始于15世纪的重商主义,它是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约翰,海尔斯和威廉,斯塔福,主要观点是:金银是财富的唯一代表,国家的一切经济活动和一切经济政策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金银,为了国际经济贸易的顺差,国家必须干预经济。景玉琴(2005)研究认为,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2.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3.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题目:一般应采用《×××研究的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教师批准以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前言:点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正文:无固定格式,可以按文献的时空顺序,层次顺序,毕业论文(设计)的论点顺序等展开,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论文(设计)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2. 文献综述所评述的文献应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相关,与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文献数量一致,原则上不少于15篇,并且要有外文文献;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一般不得以第二手资料作为参考文献。3. 文献综述中所涉及的文献如果在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中已有详细、清楚的说明,只需说明文献的作者和名称,在参考文献中无法说明的与文献的采用有直接关联的问题,如版本问题,翻译问题等,应在文献综述中加以说明。引用文献要加以标注。4. 文献综述的字体、字号、序号等应与毕业论文(设计)完全一致,引用图表、公式等资料的方式也应与毕业论文(设计)保持一致。1. 文献综述应始于选题,要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进行撰写,原则上要在毕业论文(设计)正式开题之前完成。2. 文献综述与毕业论文(设计)同为学生毕业资格审核的基本文献,为保存文档,学生应同时提供纸介和电子文档。摘要:民俗文化本身就带有稳定及和谐的特质,一直是维持社会和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此,对民俗文化的开发研究也成为我们急需努力探索的课题。现阶段,我们更应继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好我国的民俗文化资源,使之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文化建设。而针对当前我国民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如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方式不完善、开发方式不合理以及民俗精神淡化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结合各家观点对我国的民俗文化开发研究进行了大量详实的文献综述。关键词:民俗文化;现状;保护;继承;科学开发Overview on our state folk cultural developmentAbstract:Folk custom culture

工业经济效益文献综述

工业经济效益评价的国内外综述 经济效益,通常是指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所取得的有效成果相应的劳动占用和消耗的比较,简言之,即从事经济活动的投入与产出的比值。其基本思想主要是投入产出法。 工业经济效益考核全面性,决定了其考核方法的综合性,主要是对经济效益的多项指标综合评价。基本方法---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主观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综合指数法、效益——费用法、功效系数法;客观评价法主要包括:多元统计分析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嫡值法、因子分析法。 国外研究综述 (1)工业空间集聚体理论 早期较有影响力的主要有Hoover的效益分级理论,Perroux的生长级理论以及Isard的工业群落研究。Hoover认为工业活动和城市的定位取决于三大要素:地方特有的自然资源基础;地方相对集聚分布的产业经济以及交通与通讯的成本。工业空间集聚体的集聚效益可分为规模经济内部效益(internalretumstoSeale)、定为经济 (loealisationeeonomies)、城市化经济(urbanisationeconomics)。规模经济内部效益是指单企业因为规模经营而产生的经济增长效益。定位经济是指一个或多个工业企业集中分布而产生的集约化互助发展关系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城市化经济从空间制度上更为扩大,是从城市产业经济区域划分聚类分析业经济发展角度,组织发展某一项获多项相对优势产业而形成的空间集聚效益。 (2) Patricial E.Beeson&Steven Husted(1989)运用随机前沿方法,对美国各州1959-1972年的制造业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分析了原因。 (3) Bell and Pavitt从熊彼特创新模式来考察现实经济中不同工业行业的创新类型,他以企业为基础,把产业分为供应商主导、规模密集、信息密集、科学为基础、专有供应商等5种创新模式,藉此通过技术变革的部门模式研究,来解释技术积累过程与产业发展的国家模式相联的两个重要特性之间的关系。 (4) Bauer(1990)使用美国航空业的数据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分解为前沿技术进步、相对前沿的技术效率变化以及规模经济性改善等因素。

文献综述范文-仅供参考

中小企业品牌战略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竞争已经不再单纯是规模与价格的竞争。如今的市场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品牌在现代市场的营销和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品牌作为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甚至比有形资产的价值更高。本文对品牌、品牌战略的定义分类进行一些研究。 关键词:品牌、品牌战略 一、引言 1、品牌的起源、定义 品牌(BRAND),来源于英文的本意是“烙印”的意思,是自然经济时代放牧主给自己的牲口打上的财产归属标记,以区分与他人的财物。现代品牌是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商品贸易的增长,需要一种能普遍用来辨认商品的标记,即需要在商品的自然名称之外起个名字,品牌由此广泛流行。现代品牌与早期品牌标记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它己不是一种单纯的品牌标记,而成为一种可以转让买卖的工业产权,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无形财产。品牌作为无形资产与其他财产一样受法律保护。 “整合营销传播”之父唐舒尔兹在其《唐舒尔兹论品牌》一书中表述道“品牌是为买卖双方所识别并能够为双方带来价值的东西。”在唐舒尔兹的营销世界里“品牌”不过是所有者赖以赚钱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是一种产品、一种服务、一件东西、一个观念、一个过程、一个国家、一个组织或者几乎任何东西。 美国著名品牌专家大卫阿诺德认为:“品牌就是一种类似成见的偏见。”“成功的品牌是长期、持续地建立产品定位及个性的成果, 消费者对它有较高的认同。一旦成为成功的品牌, 市场领导地位及高利润自然就会随之而来。”吉尼斯

公司前董事长安东尼特纳法认为:“从本质上讲,品牌是识别标志, 是区分你的产品和你的竞争对手产品的标牌。品牌也是一种简约的标识、用容易识别和记忆的方式描述产品的重要特征,如形象、用途和价格。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品牌的定义如下: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他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 2、品牌的性质 从本质上来看,品牌是一种资本。它符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的界定,即是一种“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具有流动性和赢利性等特征。同时,品牌又是一种特殊的资本,有着与其他类型的资本相区别的独特性: (1)非实物性。品牌不具有独立实体,只是表示企业拥有的特殊权利和获取超额利润的非实体资本。 (2)高价值性。品牌凝结了大量的劳动,具有很强的收益效用,因而价值都比较高。 (3)增值性。品牌产品由于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垄断性,所以可以使自己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 (4)重复使用性。品牌作为一种资本,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本身不会发生有形磨损,相反使用次数越多,其价值也越大。基于品牌的上述本质和特征,可以从资本的角度将品牌定义为“企业使用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而以知识形态存在的重要经济资源,能为其产权所有者或合法使用者提供权益或优势,并能带来经营收益的非货币性资产,其价值是依据已经耗费的资金和未来创造的收益估算的”。 二、国内外品牌战略学派理论 (一)品牌整合战略学派

高中地理知识点:亚洲和欧洲素材

地理知识点: 亚洲和欧洲 亚洲和欧洲 1、亚洲的地理位置: ①半球位置:亚洲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②纬度位置: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③海陆位置:亚洲北邻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2、欧洲的地理特点: 半球位置:全部位于北半球,主要位于东半球。 纬度位置:36°N——71°N,主要位于北温带。 海陆位置: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东和亚洲相连,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望。 3、亚洲地形特点: 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亚洲是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高的大洲) ②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③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④特色地形: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岛。 4、欧洲的地形特点: ①地形以平原为主、地面起伏小②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③山脉分布在南、北两侧④特色地形:多冰川地貌 5、亚洲气候特征: 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无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原因: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主要位于北温带,且地形复杂多样 ②亚洲各地气温差别显著。奥伊米亚康——北半球的“寒极” ③亚洲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 ④亚洲季风气候显著。原因:海陆差异显著。 6、欧洲气候特征: ①以温带气候为主,无热带。②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显著。 ③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分布最为典型。 7、亚洲河流: ①长江是亚洲最大的河流,世界第三长河。 ②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性河流,在中国境内叫澜沧江。 ③亚洲水系的特点:a、水系结构呈辐射状,原因: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b、内流流域面积广大。亚洲著名内流河:锡尔河和阿姆河 8、欧洲河流: 伏尔加河——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欧洲最长的河流 多瑙河——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

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 南亚+印度

南亚 概述 1.位置: 南亚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洋之间(喜马拉雅 山以南,印度洋以北经纬度大部分位于70°~90°E, 10°~30°N) 2范围&南亚次大陆: 临海国: 印度【新德里】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孟加拉国 【达卡】 内陆国: 尼泊尔【加德满都】不丹 岛国: 斯里兰卡【科伦坡】马尔代夫【马累】 与我国相邻国家: 尼泊尔、不丹、印度、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地区) 南亚次大陆: 由于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跟亚洲其他地区隔开,使 南亚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所以又把南亚大陆部分称为南亚次大陆,它仅指大陆上的五个国家(临海国+内陆国) 3南亚识图要求 1、赤道穿过:马尔代夫,印度洋 2、10°N穿过:印度洋,印度半岛南端,斯里兰卡北侧海域 3、23°26′N穿过:印度河三角洲,德干高原,恒河三角洲 4、30°N穿过:两个交汇点(中国、印度、尼泊尔的交汇点&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的交汇点) 5、70°E穿过:北部山地,印度河平原,阿拉伯海 6、80°E穿过:印度半岛,科伦坡 7、90°E穿过:不丹,孟加拉国,恒河三角洲,孟加拉湾 4悠久的历史 1. 印度河流域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 2. 从十六世纪起,葡萄牙、英、法等国殖民主义者入侵,绝大部分地方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3. 大量矿产品、棉花、黄麻被掠夺 4. 英语为南亚一些国家的第二语言 5.宗教: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佛教:斯里兰卡印度教:印度,尼泊尔伊斯兰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6三大地形区 北部:喜马拉雅山南侧山地 中部:略成弧形的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是主要的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 南部:德干高原,西高止山略高,东高止山略低

产业集群文献综述

国内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 一、国外产业集群研究 (一)传统产业集群理论 1、外部经济论 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以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90)为代表的外部经济理论。马歇尔把经济规模划分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两类,并发现了外部规模经济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密切关系。马歇尔认为产业集群是因为外部规模经济所致,生产和销售同类产品的企业或存在产业关联的上中下游企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会使用专门人才、专门机构、原材料产生很高的使用效率,而这种使用效率是处于分散状态下的企业所不能达到的。 2、工业区位论 韦伯(1909)是工业区位理论的创立者,他从工业区位理论的角度阐释了产业集群的现象。工业区位论是农业区位论在微观层次上的发展,是在给定“向心力”和“离心力”基础上的企业定位决策理论。韦伯认为,定位决策的决定因素是成本最小化。在决策过程中,韦伯利用了等运费线等工具,构造了集聚地区发展的模型,提出了技术设备的发展、劳动力组织的发展、市场化以及经常性开支成本的降低四个因素影响着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 3、增长极理论 佩鲁(1955)提出了增长极理论。佩鲁认为经济空间在成长过程中,总是围绕着极核进行,空间发展如同部门发展一样,增长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它以不同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佩鲁认为,当政府将某种推动性产业植入一地区后,将产生围绕推动性产业的集聚,然后再通过乘数效应以及关联效应,就会导致地区经济的增长。因此,根据增长极理论,一个地区要想取得经济增长,关键是在本地区内建立起一系列的推动性产业,通过产业的集聚,推动经济增长,这种推动性产业的建立可以依靠国家政策或地区政策自上而下地完成的。 (二)现代产业集群理论 1、新产业区理论 新产业区的研究始于70年代初对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研究。意大利的社会学者马格那斯科(1977)首次对意大利东北部地区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后提出了

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论《飘》中的现实主义 文献综述 引言 在20世纪的英美文学中,最具轰动效应的,莫过于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1900—1949)的长篇小说《飘》。该书自1936年问世以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考验,依然盛销不衰。小说以美国南北内战为背景,以战争的发展为线索,主要描写了女主人公斯嘉丽与维希礼和巴特勒之间的纠葛和恩怨。小说整体上是以女主人公斯嘉丽的爱情史为中心,虚写战争,实写战争对人类心灵的影响。此外,小说里还表现了对十九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文化的差异和矛盾,既是对当时南北战争中美国人的生活的生动刻画,也表现了当时战争中美国人勇敢和执着的精神。它是一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尽管美国文坛一直有意贬低《飘》的文学价值,但它虽然未能进入文学经典的殿堂,却走进了千百万读者的心中。 一、国内对《飘》的相关评论 相对于西方而言,我国在《飘》的研究方面起步较晚,长期存在着接受与研究的严重脱节。即使是近年来这部小说获得越来越多的肯定评价,并正式进入文学史(以毛信德的《美国小说史纲》和王长荣的《现代美国小说》为代表),但对《飘》的研究也还是流于表面和简单。仅以中译本的序言水平就可见一斑:1990 年中国刮起了重译《飘》的旋风,一时出现沪本、京本、浙本三个版本的热闹场面,却没有一个本子的序言水平超过几十年前傅东华的译序。 《飘》作为一部富有争议的小说,吸引了许多文学工作者的目光。目前已有不少人从不同角度对《飘》进行了分析和欣赏。 张玉霞在《美国通俗小说经典〈飘〉研究综论》一文中认为,要对《飘》的持久魅力作出合理阐释,在整体的历史、文化的广阔视野关照下,必须回到细致的文本研究中去。张玉霞介绍了两个路径:1、把《飘》置于通俗文学发展进程中考察。从文类所属来看,它是历史小说与浪漫言情故事两个类型的交叉。偏重于形式要素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在于——优秀通俗小说的特征是“模式与模式突破”,即在内容和形式层面都具有承继、超越的双重性。而通俗小说的创作及接受两方面都受之影响。可以运用小说叙事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并结合通俗小说类型研究来深入剖析《飘》的叙事结构特点。2、从创作流派及本土背景考察作为南方文学的《飘》,在解构与重建南方文化方面所具有的深刻内涵。 张淑英在《〈飘〉的流行与寂寞》一文中提到美国小说《飘》之所以能广泛流传的原因:一是艺术上的极高造诣,二是电影的推波助澜。然而,与小说的畅销和电影的火爆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文学史或文学手册中有关它的评论极少。很多人认为它是一部政治上反动的作品,这主要表现在小说对奴隶主和奴隶的阶级地位的描写,以及对南北战争有仇视情绪。 在王长荣的《现代美国小说史》中提到,《飘》是一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相结合的优秀作品。他认为在人物塑造上,《飘》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女主人公斯嘉丽实际上成了表现南方神话的理想人物。从客观上讲,米切尔美化了正在崩溃的南方庄园经济,表现出对农奴主的同情。另一方面,在处理时代背景和人物对话时,米切尔却运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使人读起《飘》来感到真切动人。

文献综述的写法及参考范文

文献综述的写法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

高级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之亚洲专题训练题

高二地理期末复习13 一、单选题 读东亚简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有关于A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国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全年降水小于M 国 B. 该国主要民族为大和民族 C. 当地农民主要从事水稻种业 D. 该国积极发展外向型的经济,木材出口是国民经济支柱 2.下列有关图示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 B国是经济高度发达的韩国,首都是首尔 B. C国家所在半岛为朝鲜半岛,地势西高东低 C. 甲海域为着名的海域日本海 D. D国常规能源匮乏,需要从国外进口。 3.冬季M国酸性气体排放量远高于D国,而D国的酸雨危害却比M国严重,下列有关原因是 ①冬季M国降水少,酸雨危害较轻;②D国的企业生产过程中酸性气体在排放量很大 ③M国推广了先进的技术治理了大量酸雨 ④D国气候海洋性显着,冬季降水较多,酸雨危害较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下左图是飞机航拍的土地利用图,圆圈内为农田。下右图是该地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各题。

4.关于该地气候和主要农作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中海气候????蔬菜 B. 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 C. 温带大陆性气候??棉花 D. 热带草原气候??小麦 5.影响该地农田空间分布形态的最直接原因是 A. 地形 B. 土壤肥力 C. 农业技术 D. 灌溉设施 6.图中圆形种植区这种景观在下列哪个国家最典型 A. 乌兹别克斯坦 B. 日本 C. 巴西 D. 加拿大 下图是“沿20°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7.关于甲、乙两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均位于印度洋板块 B. 地形起伏大,油棕、茶叶均种植广泛 C. 均为重要的铁矿、锰矿产地 D. 气候形成均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 8.关于乙地形区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域 B. 古代冰川侵蚀作用强烈 C. 河流均源出中国,注入孟加拉湾 D. 水稻种植业、种植园是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下左图是日本地形示意图,右图为日本某传统民居。读图回答下列各题。9.2014年2月,日本部分地区遭受了罕见的雪灾,受灾最为严重的城市可能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右图中的传统民居既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资源,又可防灾,该民居可能分布在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1.导致日本工业地带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高中地理南亚知识点

高中地理南亚知识点 【篇一:高中地理南亚知识点】 南亚地理知识点 (1)悠久的历史 位置范围: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的地区,大部分位于 10 n~30 n之间 内陆国:尼泊尔、锡金、不丹(均与中国相邻) 国家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巴与我国相邻) 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宗教和居民: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斯里兰卡以佛教为主;印度、 尼泊尔以印度教为主,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伊斯兰教为主。居民 为白色人种 (2)自然条件 地形: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印度河:源出西藏,注入阿拉伯海,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灌溉水源 恒河:大部分在印度境内,下游流经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 热带季风:全年高温,6~9月为雨季,10月~次年5月为旱季。西 南季风灾害,孟加拉国受影响最大。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处于西 南季风的迎风坡世界降水最多 热带沙漠:西北部降水稀水,加上原始森林遭破坏形成 南亚地理知识点:地形地貌喜马拉雅山以南至印度洋的大陆部分被 称为南亚次大陆。由于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跟亚洲其它地区隔开, 使南亚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而南亚则是由南亚次大 陆的大部分和附近印度洋中的岛屿共同构成的。北部为狭长崎岖的 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略成弧形、广阔的恒河印度河低地,而 南部则是西部略高、东部略低,起伏平缓的德干高原。 南亚地区界线明显,年轻的褶皱山脉(如西北部的苏来曼山脉,北部 的喀喇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的巴达开山脉和阿拉干山脉等),围绕在半岛的北面,南临大海。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 而成。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流经南亚西部干旱地区,注入阿拉伯海;恒河源于西北喜马拉雅山区,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河口有恒河三角洲。 南亚地理知识点:地质构造和地形具有非常明显的关系。南部的德 干高原,占有印度半岛的大部分,是一个庞大的前寒武纪的古陆块,它是构成次大陆的核心,是冈瓦那古陆的一部分。白垩纪末,在德

经济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综述范文之一 关于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建立 一、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相对比较完善,许多学者对于强制责任保险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内容扩展到了很多领域,Michael Hoel 和Tor Iversen(2002)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对强制保险和非强制保险下人们的行为差异进行研究,得出了在某些领域实施强制责任保险的必要性。William R Johnson(1977)对强制保险下的逆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他认为科学合理的强制保险制度可以实现帕累托改进,提高经济效率。Adam Whitmore(2000)建议将强制保险制度引入环境保护中,实行环境责任强制保险,以化解因为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气候改变的风险。 国外学者也从多个角度对强制责任保险制度进行了研究,Michael G. Faure LL.M(Netherlands)(2004)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强制责任保险进行了研究。他在研究中阐述了目前国际学术界对现行强制责任保险的两个方面的争论,一是强制责任保险政策的制定者制定相关法律和规定时是否经过了深思熟虑,二是一个完全竞争的保险市场能够根据相关的法律政策提供相应的保险产品。在他看来,这些争论表明了现在强制责任保险发展的一个趋势:即从强制第三者责任保险向强制第一责任保险转变。 Michael(2004)教授认为当市场失灵时,对市场给予一定的干涉是必要的,可以增加整个社会的福利。在此基础上他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强制责任保险的功能、运行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另外还对强制责任保险运行中存在的道德风险、逆选择等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Paul Bou-Habi(University of Essex)(2006)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强制责任保险的作用作了阐述。他认为,适当的强制责任保险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他不赞同“家长式的强制保险”,而是提倡“非家长式”的强制保险(NPCI),只有这样才能让强制责任保险的实施走出困境。 Tony Sheldon(2003)认为,现行的强制责任保险保障范围太小,强制责任保险应该扩大保障范围,只有在某些关键领域和高风险领域实施相应的强制责任保险才能实现社会的安定团结。 从国外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现状来看,发达国家的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相对比较成熟,一般都有多个成功实施的强制责任保险险种,并且在强制责任保险的立法,实施和监管方面都积累了大量成熟的经验,形成了适合自己国情的运作模式,这

文献综述规范与范文

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2012 届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 ( 设计 ) 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 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 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 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 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 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 3000 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 2000 字左右的设计方 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 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 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 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 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 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高二区域地理-亚洲导学案

高二世界地理第三章亚洲概述 使用时间:2014年 10 月 13 日编写人:李刚使用:高二(11.12)班 一、学习目标 1. 识记亚洲的位置、分区及主要国家。 2. 掌握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结合气候因子分析亚洲气候特点及分布。 3. 知道亚洲人口、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差异 二、重难点 1. 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2. 亚洲人口、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差异 三、课前预习案 (一)亚洲的位置和分区 1. 半球位置:主要位于南北半球的, 东西半球的。 2. 海陆位置:东临、北临、 南临,西侧通过黑海、与 大西洋相通。 3. 纬度位置:地处10°S~80°N之间,南北跨纬 度90°,是跨纬度最多的大洲。自北往南 被、、三条特 殊纬线穿过,所以亚洲跨越带、带、 带。 4. 经度位置:地处30°E~180°之间,是世界上 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5. 相对位置:东北以与北美洲为界,西北以、、里海、、黑海、土耳其海峡与为界,西南以、红海、与为界。 6. 亚洲的分区: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按地理方位,分为、东南亚、、西亚、和北亚6个地区。各个地区和国家如下表所示: 地区国家 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等 东南亚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等 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西亚土耳其、以色列、约旦、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科威特等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 北亚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二)亚洲的自然环境 1. 地形 (1)特征:地形复杂,地势中部 、四周 。中部地形以 、 为主,平原分布于河流的中下游。大陆的边缘多 和 。 (2)主要的地形区:G 山脉,H 山脉,I 山脉,J 山脉,K 山脉,D 高原,E 高原,F 高原, B 高原,A 高原。 2. 气候 (1)特征:复杂多样、 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面积广。 (2)主要的气候类型:A 处 气候,B 处 气候,E 处 气候,X 处 气候,Q 处 气候, W 处 气候。 3. 河流 (1)特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 状流向周边海洋,水能资源丰富;内流区面积广大。 (2)主要的河流:L ,M ,N ,O ,P ,Q ,R ,S ,T 。 (三)亚洲的人文环境 1.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2009年亚洲人口约40亿,占世界人口的61%。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中,亚洲有 、 、 、 、 、 6个国家。 2.经济发展差异: 亚洲除 、 外,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东南亚国家,如 、 、马来西亚等,经济发展较快。西亚波斯湾沿岸的国家,因大量出口 ,而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 服饰 舞蹈 礼仪 亚洲图 X W 众多的民族 不同的自然环境 经济技术的差异 不同的文化 多样的 地域文 化 华夏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阿 拉伯文化

全要素生产率文献综述

全要素生产率文献综述 1.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实证分析:1978~2007年——基于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全炯振,2009)使用1978~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非参数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和参数随机前沿函数模型结合起来的SF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测算了中国各省份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化指数。本文主要结论是:1978~2007 年期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0.7%,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而不是农业技术效率的改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水平的变化严重背离。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阶段性),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基本上按照由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的顺序呈现出递减的趋势。提高农业技术效率水平是中国未来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潜在动力。 全要素生产率是用来衡量生产效率的指标,有三个来源:一是效率的改善,二是技术进步,三是规模效应。在计算上,它是除去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物质要素投入贡献之后的“余值”,在这个“余值”中还包括没有识别(或者根本无法识别)的一些引起产量变化因素的作用,所以,只能相对衡量效率改善、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的程度。 Malmquist指数是用来测度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专门指数,并在规模报酬不变(CRS)的假设下,把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变化(TECH)和技术效率变化(EFFCH),在规模报酬可变(VRS)的假设下,进一步把技术效率变化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PECH)和规模效率变化(SECH)。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新考察——对基础数据的修正和两种方法的比较(赵文、程杰,2011)本文使用索罗余值法和T?rnqvist-Theil 指数法,在修正投入和产出数据的基础上,重新考察了1952~2009 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表明,1985~2009 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1.2%~1.7%,并没有高速增长的特征。总体来看,中国农业增长主要是由投入驱动的,技术进步的贡献较小,这种农业发展方式难以持续。 中国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1992~2007 年省域空间面板数据(王珏等,2010)运用Malmquist 指数方法对中国各地区1992~2007 年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建立了空间计量模型对影响中国各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理因素、土地利用能力、工业化进程、对外开放和科技水平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影响,而电力利用水平、自然环境、需求因素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从总体上看,中国各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整体上呈东、中、西依次递减的趋势。具体来讲,东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1.4%,远远高于中部地区的-3.3%和西部地区的-6.0%。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基本上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而各地区技术效率则存在着普遍的下降趋势。全国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为

文献综述资料及范文

资料一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 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的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往往反映的是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反映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等等。 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并予以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二、写文献综述的好处: 1、通过体验搜集文献资料的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2、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3、通过文献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的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4、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三、写文献综述常见的问题 1、根据已有的综述直译转抄 在写作综述论文时,可以借鉴他人已发表的综述启发思路,但切不可照抄照搬。也就是说,必须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写出有别于他文的特色,有自己的侧重点。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进行文献更新,补足与自己侧重点有关的和该课题最新发表的文献,然后按照自己的侧重点重新命题,将全文重新整理,综合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2、洋洋大篇,只是资料的堆积 内容既无重点又不深入,层次不清,概念模糊,甚至有误,只是资料的堆积。 3、文献开列过多,引文不当 一般要求综述论文著录的文献应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原文,但也并不是所有读过的文献都统统列出,应选择最主要和最新近的文献: 1)综述论文论点和论据来自的文献; 2)为分析讨论提供有力依据的文献; 3)为理论和机制提供实验依据的文献; 4)注意引用知名度高的期刊; 5)以新近的文献代替旧的文献。 4、把综述写成讲座 讲座和综述的共同点是文章的综合性、新颖性和进展性。 一般认为,综述是专业人员写给同专业和相关专业人员看的,要求系统、深入;讲座是专业人员写给相关专业人员和非相关专业的"大同行"看的,一般在深度上不作太高要求。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南亚印度

亚洲之南亚和印度 南亚(含印度):填图练习 ①、读出南亚主要的国家:印度(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孟加拉国(达卡)、巴基斯坦(伊斯兰堡)、 尼泊尔(加德满都)、锡金(甘托克)、不丹(廷布)、斯里兰卡(科伦坡)、马尔代夫(马累)、 克什米尔地区 ②、读出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塔尔沙漠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印度洋、、 ③、读出印度主要的城市:新德里(印度首都)、孟买(印度最大海港和棉纺织中心)、 加尔各答(麻纺织中心、海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班加罗尔(全国第三大城市) ④、图中的印巴军事停火线位于地区。控制该地区的国家 有。 ⑤、标出印度的乞拉朋齐, 概述 1.位置: 南亚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洋之间(喜马拉雅山以南, 印度洋以北经纬度大部分位于70°~90°E,10°~30°N) 2范围&南亚次大陆: 临海国: 印度【新德里】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孟加拉国【达卡】 内陆国: 尼泊尔【加德满都】不丹 岛国:斯里兰卡【科伦坡】马尔代夫【马累】 与我国相邻国家:尼泊尔、不丹、印度、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地区) 南亚次大陆:由于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跟亚洲其他地区隔开,使南亚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 对独立的单位,所以又把南亚大陆部分称为南亚次大陆,它仅指大陆上的五个国家(临海 国+内陆国) 3南亚识图要求 1、赤道穿过:马尔代夫,印度洋 2、10°N穿过:印度洋,印度半岛南端,斯里兰卡北侧海域 3、23°26′N穿过:印度河三角洲,德干高原,恒河三角洲 4、30°N穿过:两个交汇点(中国、印度、尼泊尔的交汇点&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的交汇点) 5、70°E穿过:北部山地,印度河平原,阿拉伯海 6、80°E穿过:印度半岛,科伦坡 7、90°E穿过:不丹,孟加拉国,恒河三角洲,孟加拉湾 4悠久的历史 1. 印度河流域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 2. 从十六世纪起,葡萄牙、英、法等国殖民主义者入侵,绝大部分地方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3. 大量矿产品、棉花、黄麻被掠夺 4. 英语为南亚一些国家的第二语言 5.宗教: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佛教:斯里兰卡印度教:印度,尼泊尔伊斯兰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6三大地形区 北部:喜马拉雅山南侧山地,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一部分。北高南低,垂直变化明显。 中部:,印度河、恒河冲积而成的平原。面积广阔,是主要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 南部:德干高原,西高止山略高,东高止山略低,低矮和缓,东西有高止山沿海一带有狭窄的平原。 高原上的土地肥沃,适宜种植棉花。高原上还有丰富的煤、铁、锰、铝土和云母等矿产资源。 7河流

产业政策:一个文献综述

产业政策:一个文献综述 金融0801-刘丹-1081030114 摘要:产业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重要方面,我国的宏 观经济环境与日韩较为相像,结合我国自身的特点,产业政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导向 引言:我国经济发展尚处于转型阶段,国家应设定分别针对国内处于工业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目标。而产业政策实施的目的在于引导社会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以及产业内部优化配置,推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演进和提高产业组织的规模经济水平,从而全面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而产业政策的实施机制的完备是产业政策功能实现的根本,而产业政策的实施必须按法治化的思路进行,即围绕产业政策的法律调整和产业政策的法律化展开,在产业政策自身完善的基础之上,密切结合我国的经济和社会背景,在产业政策实施机制的观念更新前提下,完善统一的产业政策体系,建立健全产业政策实施保障机制,构建完备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体系,最终达到产业政策与产业政策法律的良性互动。

第一节产业政策的基本知识 1.1产业政策的含义 王先林1????认为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 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这里的“干预”应该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包括规划、引导、促进、调整、保护、扶持、限制等方面的含义。 1.2产业政策的基本构成 国务院在1994年发布的《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2????中指出:“产业政 策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以及其他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和法规。”这里所谓“其他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 政策和法规”正是体现了动态、开放的要求。王丹3????认为产业政策的体系不是静 态的、封闭的,而是动态的、开放的,这里所谓“其他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和法规”正是体现了动态、开放的要求,产业政策应随着产业结构等的变化而变化。当今世界的产业经济的趋向是经济的国际化和经济的循环化。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中国的产业化政策还包括产业国际化政策和产业循环化政策。总之,我们可以认为现在的产业政策应该是针对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技术、产业布置、产业国际化和产业循环化的政策。 1.3产业政策的意义 张波4????认为产业政策的本质是国家对产业经济活动的主动干预,它的产生及演 化与国家的干预思想是相辅相成的,其间尤其要注意的是对它科学合理的界定及功能的理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