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雷检测论文

防雷检测论文

防雷检测论文

一、防雷检测的意义和内容

(一)防雷检测的意义

(二)防雷检测的内容

二、防雷检测

(一)防雷检测的特点

(二)防雷检测的方法

(三)防雷检测的步骤

(三)分析处理阶段

(四)评价回访阶段

(五)对检测实践的指导作用

三、防雷检测的不足及解决办法

(一)防雷检测的不足

(二)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一、防雷检测的意义和内容

(一)防雷检测的意义

现在的中国是快速发展的中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在习大大的带领下,全国人民共筑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此过程中,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地日益完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是一个漫长的艰难的的过程,所以我们要保护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如果它们遭到破坏,又会浪费大量的资源。雷电现象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每当有雷雨天气,就会有雷电交加的现象,电闪雷鸣让人感到害怕,因为它具有巨大的能量,可以说能摧毁任何的事物。雷电已经给我国很多方面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例如航空航天、国防、通讯、计算机、电子工业、化工石油、邮电、交通、森林等方面,因此雷电灾害值得我们去关注,对它进行科学的研究,来减少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正是因为雷电灾害的危害巨大,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所以,防雷检测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做好防雷检测工作,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安全生产及社会安定都有重大意义。

(二)防雷检测的内容

既然防雷检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么我们就应该明确它的工作内容有哪些,接下来我们就介绍介绍防雷检测工作的具体内容,它内容一般包括防雷装置的检测和防雷装置的维护两个方面。现在在我们国家对防雷装置的检测是按一定的时间进行的,实行的是定期检查制,一般情况下是每年检测一次,不过处于易燃易爆等危险场所的防雷装置,每半年检测一次。我们不但要对防雷装置进行定期检测,而且还要对检测合格的防雷装置进行定期维护,以排除外力或人为对装置的破坏。

二、防雷检测

(一)防雷检测的特点

1.防雷检测的工作地点一般情况下都是露天作业的,比如在户外、野外等工作地点,防雷检测的工作内容也很多,如接地电阻测量、接闪器(针、网、线、带)的检测,外设引下线的检测,野外通讯基站的检测等。

2防雷检测很多时候会在高空作业,如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检测,各类接闪器的检测、其作业高度一般可达十几米,几十米甚至上百米。

3现在是电气时代,经常要接触电气设备,如配电设备、各类机房等。

4因为检测地点大部分是在室外进行的,所以有时需要承受一些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如春季的寒冷,接近夏季时的高温、突然降临的大风或者雷雨等。

5有时防雷检测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需要承受一些有毒、有害气体的影响,如液化气站、氨气站等的检测工作。

(二)防雷检测的方法

检测基本方法包括查阅资料、检查观感质量、测量技术参数及分析处理。

1查阅资料指查阅设计图纸、施工日志、隐蔽工程记录及施工图竣工图等相关资料。

2检查观感质量就是进行外观质量的一个评价过程,认真做好对各种防雷装置及措施的外露部分观感质量进行检查的记录记录工作,并判断它们的外观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3测量技术参数指运用各种仪器、仪表等机械设备对防雷装置各种技术参数进行测量、读数、记录。

4分析处理是对我们经过技术手段得到的各种技术参数的测量数据进行计算析

处理,并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的过程。

(三)防雷检测的步骤

防雷检测大体可以分为前期准备、现场检测、分析处理、评价回访四个基本步骤,每个步骤当中又可分为若干个分步骤。这些步骤有严格的顺序性,前后有紧密的承接关系,一般地其顺序不可颠倒。

1、前期准备阶段

1.1接受检测任务,了解被检单位的情况。这是一件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制定检测方

案、签订协议、检测实施等后续工作的铺垫,至少应了解其大概情况,如具体地址、规模、性质、土壤类型、检测场所环境等。

1.2制定检测方案。方案要尽量定得细一些,制定的越详细,对我们的检测工作指导意义也就越大。

1.3双方达成共识之后,就会进行合作协议的签订,可以采用签订检测协议或合同的方式,当然也可以是委托书形式。

1.4配备人员。根据被检单位的性质、行业特点,配备具有相应专业特长的检测技术人员。

1.5掌握相关知识。了解和掌握与被检单位有关的专业知识及相关的规范、规定,包括国

家标准规范、行业规范、地方标准以及有关的安全程序、操作规程等。可以通过上网查询、查阅有关的书籍、资料或请教业内专家。

1.6准备仪器。不同的设备、设施所需的检测设备也不同,根据检测对象,准备并检查检测主、备用仪器设备,保证其合格有效并能正常使用。

2、现场检测阶段

2.1来到接受检查的地方之后,检测单位需要主动出示本单位的相关证件,接受被检测单位的检查。

2.2查阅本次检测对象(或称受检单体)的防雷工程技术资料和图纸,了解并记录受检单

体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和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后果,确定其防雷类别、防雷区划分和应检测项目。

2.3到达作业现场后,了解检测对象的基本情况,并了解检测对象的周边环境,根据环境因素布置检测需要用到的仪器设备,如果要进行接地电阻检测时,我们应根据需要用到的仪器的测试原理和相关要求,把接地电阻测试仪辅助桩位并连线合理的布置,完成之后再一次检查仪器设备工作情况,把接地电阻测试仪型号、名称及检测辅助桩位进行详细记录且清楚。

2.4一切就绪之后,就开始做现场检测,并把所测数据记录清楚准确。检测工作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检测项目一般先进行外部防雷装置的检测工作,再进行检测内部防雷装置的工作,检测的先后顺序比较重要,所以一定要按照顺序进行。相关人员开始对建筑物或者构筑物本身进行巡查,对防雷装置观感质量进行巡检,并测量相关的技术参数,与此同时还要进行接地电阻或过渡电阻测试点取样并绘制测点平面示意图,对测点进行标注和编号后进行接地电阻、过渡电阻等测量,测量结果经过校核确定没有什么错误之后,把它们记录到相对应的原始记录表当中。防雷检测的现场检测是工作的重点,我们着重介绍一下:

2.4.1现场检测基本要求

2.4.1.1现场检测工作至少应有两名以上持证检测员参加,其中一名负责检查观

感质量、检测点取样及测点平面示意图绘制的检测人员称取样员;另一名负责操

作测仪器进行电阻测试的检测人员称测试员。

2.4.1.2检测应按单位工程(具备独立施工条件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为一个单位工程)进行检测、记录并出具检测报告。检测是对建筑物、设

施应安装的防雷装置所进行的全面检测(防止装啥测啥不装不测的现象)。不能只检测外部防雷装置或措施,而忽视对内部防雷的检测,也不能只注重测量项目的测量而忽视对检查项目的检查。

2.4.1.3检测机构应根据检测对象正确引用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引用前要经有效性确认,确保所引用的标准为最新有效版本。

2.4.1.4现场环境条件应能保证正常检测,应在非雨天和土壤未冻结时检测表层

土壤电阻率和接地电阻值。

2.4.1.5检测人员在作业时应注意安全,严格遵守安全制度及其他相关规定。

○1应具备保障检测人员和设备安全的防护措施,攀高危险作业应遵守攀高作业

安全守则;检测仪表、工具等不能放置在高处易坠落位置,防止坠落伤人和损坏

仪表、工具。

○2检测时,接地电阻测试仪的接地引线和其他导线应避开高、低压供电线路,并注意避开或不影响行人和车辆。

○3在检测易燃易爆危化品场所(环境)的防雷装置时,应严格遵守被检测单位安

全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应在受检单位管理人员的导引下进行,必要时可要求受检单位暂时关闭危险品流通管道阀门。检测易燃易爆场所(环境)应使用防爆型检测仪表和不易产生火花的工具(如木锤),严禁带火种,不得使用手机,严禁吸烟,不得穿化纤服装,禁止穿钉子鞋,现场不准随意敲打金属物,以免产生火星,造成重大事故。

○4在检测配电房、配电柜的防雷装置时,应在受检单位电工或有关管理人员导

引下进行,应着绝缘鞋、绝缘手套、使用绝缘垫,以防电击事故。

2.4.1.6根据所使用的接地电阻测试仪的测试原理或方法,正确布置辅助电压和

电流电极的桩位并连线。

○1使用电位降法,辅助电压和电流电极的桩位根据直线补偿法(C0. 618法)或夹角补偿法C30法)进行布置。

○2直线补偿法接地极E和辅助电压极P,辅助电流极CCE,P,C)应在一条直线上且应垂直于地网,应避免平行布置。

○3接地极E连接线长度应符合仪器使用说明要求。当需要加长时,应将实测接

地电阻值减去加长线阻值作为实际值。也可采用四极接地电阻测试仪进行检测。

2.4.1.7布置辅助电压和电流电极的桩位时要注意避免或消除土壤电阻率不均匀、地网带电、杂散电流或高频干扰等因素对接地电阻测试的影口向。

○1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杂散电流、高频干扰等因素,使接地电阻表出现读数不稳

定时,可将E极连线改成屏蔽线(屏蔽层下端应单独接地),或选用能够改变测试频率、采用具有选频放大器或窄带滤波器的接地电阻表检测,以提高其抗干扰的能力。也可待干扰因素消除后再择时进行。

○2当地网带电影响检测时,应查明地网带电原因,在解决带电问题之后测量,

或改变检测位置进行测量。

○ 3当被测接地装置的面积较大而土壤电阻率不均匀时,为了得到较可信的测试

结果,宜将电流极离被测接地装置的距离增大,同时电压及离被测接地装置的距离也相应地增大。

○4当接地体(网)四周土壤具有剖面结构、土壤电阻率不均匀时,应注意使辅助

电压极、电流极与接地体(网)布置在剖面的同一侧或土壤电阻率较均匀的区域内。

2.5相关人员在完成校对、复核的工作后,确认并签字。这样防雷检测的现场检测的工作就完成了,完成之后还需对仪器设备是否运行正常再做一次检查确认,只有正常的仪器设备测量出来的结果才有意义,现场的工作人员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比如测试取样者、测试者、记录者等,在需要签字的地方签字确认,如果现场检测的时候发现问题,应该把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并及时通知被检测单位的相关负责人,现场检测的结果和问题汇总应该通过受检测的现场负责人签字确认。

(三)分析处理阶段

1整理检测数据,出具相关检测文书(包括存在问题通知书、检测报告、复检意见书)。

对我们现场检测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计算、加以整理,处理之后根据相应的技术标准进行判断,对从中发现的问题缺陷出具相应的问题通知书;对于定期检测或

竣工检测按规定样式、程序编制并出具检测报告;对于整改后进行的复检(复检的程序基本同上),编制并出具复检意

见书。

2审核、签发相关检测文书并盖章。

3登记、发送相关检测文书,并建立台帐档案。

(四)评价回访阶段

1评价回访工作也是很重要的工作,我们在受检单位领取检测报告等文件的时候,我们会把评价表发给受检单位,让他们对我们的专业素养、服务质量等方面做出评价,并把评价表归档,做好归档工作。这样做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为以后的工作做出指导,改进服务质量,自我完善,以为以后更好的发展。

2检测机构管理人员通过电话或上门了解或邀请召开座谈的形式,按不低于30%的比例对检测活动进行服务跟踪回访。管理人员各种形式的回访,可以起到监督服务和抱怨补救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

(五)对检测实践的指导作用

遵循上述流程和作业要求进行操作,可以使检测过程更严谨、科学。

1明确责任。要求有两名以上持证检测员参加,并将检测人员分为取样员和测试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防止漏检。明确检测是对应安装(应检测)的所有防雷装置进行的,防止了装啥

测啥、不装不测的现象。

3规范文书。明确按单位工程(单体)进行检测、记录并出具检测报告,同时规范了检测发现问题和复检结论的提出,明确规定以《存在问题通知书》、复检意见书的形式书面提出。

4科学实用。安全作业、正确布置桩位并连线、避免或消除影响接地电阻测试的因素等注意事项,符合实际,科学实用。

5质量管理。检测流程全面而具体,并增加了建设单位确认、评价和检测机构跟踪回访流程,切实加强了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

三.防雷检测的不足及解决办法

(一)防雷检测的不足

1检测项目不完整,防雷检测现代化水平偏低

目前开展的防雷工程安全检测各地普遍存在检测项目不完整的现象,不能按照防雷技术规范或计量认证认可的检测项目完整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不能真正系统地反应防雷装置性能和指标,偏侧重于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等防直击雷技术参数的检测,对雷电波侵入、防雷电感应,特别是雷电电磁兼容、过电压保护、综合布线等方面的检测基本没有开展。防雷业务现代化水平偏低,检测技术装备和能力不强。长期以来防雷检测业务的管理使用人工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如:工作流程比较随意、统计复杂且易错易漏、工作效率低,建立一套规范标准且行之有效的防雷检测管理系统很有必要,可以方便调用、检索检测单位,以更合理的时间安排检测,提高工作效率,也提高了防雷检测的科技含量。

2 检测收费标准存有漏洞

防雷工程年度检测的收费标准一般按照防雷装置的实际点数计算,但是目前没有一部国家或行业规范来界定检测点位置和检测点数量,不能做到规范统一。但服务对象碍于需要防雷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才能办理相关手续,便默认了我们的说法,但其实并不认同我们的做法。出台的收费标准过粗,不能涵盖所有的检测范围。

3 执法力度不够

防雷检测是指对有关单位或用户的雷击安全状况以及防雷装置进行检查和测量。但在实际检测中,检测人员多偏重于测量,对检查却重视不够,尤其对新的受检单位,检查比测量更重要。因为测量只能获得防雷情况的局部,检查才能获得其全貌。合理的做法是:新单位,先检查,后测量;老单位,边测量,边检查。由于部分单位对防雷检测工作重视不够或责任主体不明确,防雷检测安全责任制不到位,经现场检测许多防雷装置不完善或检测不合格。虽然对不合格的防雷装置下达了整改意见书,但由于执法不严或力度不够,真正落实整改的很少,留下安全隐患,很可能造成雷电灾害。市县执法人员多兼职,专职执法人员太少,千头万绪的工作很难分身,制约了管理职权的正常执行。

(二)解决办法

防雷检测工作,是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去加强管理。第一,加强防雷装置的检测检验;第二,加强防雷装置的日常维护工作;第三,加强防雷工作管理,规范防雷检测工作;第四,加强雷电防护知识的宣传,增强群众防雷减灾意识。防雷检测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防雷检测工作中的每个问题,做好检测服务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免遭雷电灾害的威胁。

参考文献:

[1]刘金华,张永刚.法国防雷工作现状及启示[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7,

(2):89-92.

[2]潘忠.对防雷检测工作中几个实际问题的探讨[J].青海气象,2011,(1):46-49.

[3]高安生,李勇进.对云南农村防雷现状的分析及加强农村防雷工作的思考[J].贵州气象,2008,(3):43-44.

[4]李波,刘艳红,等.浅析防雷检测工作中常见问题[J].科技咨询,2010,(26):120.

[5]杨仲江.防雷工程检测与验收.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

[6]中国气象局.建筑物防雷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2008).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7]宋志武,魏周旭.浅谈防雷检测中应注意的一些安全问题[J].地球,2014,(15)

[8]张益瑞.气象防雷检测工作常见问题及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4,(21)

[9]曾庆云,黄浩.防雷常规检测工作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分析[J].低碳世界,2014,(17):335-336.

[l0]邹林林.对防雷装置检测工作的几点思考田.吉林农业:学术版,2012(6):141.

[11]李军正,余云德,池景东.对如何提高防雷装置检测工作的浅析与思考

[EB/OL] .https://www.doczj.com/doc/bc15918761.html,/p-718752956612.html.

[12]张静静,郑鸽.防雷检测工作的探讨田.现代农业科技,2011(10):27-28.

[13]防雷检测工作的几个基本步骤

[EB/OL] .https://www.doczj.com/doc/bc15918761.html,/news/20120905/175075.html.

[14]陈兴元基层气象部门防雷科技发展浅谈

[EB/OL] .https://www.doczj.com/doc/bc15918761.html,/p-366148595689.html.

[15]刘运福,王占勇.防雷检测的基本步骤浅谈

[EB/OL] .(2010-04-05)https://www.doczj.com/doc/bc15918761.html,/content/10/04/05/17/21358-201 709863.s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