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09 文言文选择题技巧-2019年高考语文选择题满分攻略(原卷版)

专题09 文言文选择题技巧-2019年高考语文选择题满分攻略(原卷版)

1

专题9文言文选择题技巧

一、专题概说 年份 全国卷文言选文 考点

2014 《新唐书·于休烈

传》 ①实词解释②断句③内容概括分析④文言翻译

2015 《宋史·孙傅传》

《北史·来护儿

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断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

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文化常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3分)(文意分析概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翻译) 2016 《宋史·曾公亮传》《明史·陈登云传》《明史·傅珪传》

2017 《南朝·谢弘微

传》《后汉书·赵

憙传》《宋史·许

将传》

2018 《晋书·鲁芝传》

《后汉书·王涣

传》《宋史·范纯

礼传》

二、满分技巧

(1)断句题技巧

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

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具体来说,就是走“四步路”:

(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此时切勿动手标点,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3)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4)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给以推断。

【例】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这样,我们对上文经过通读,就能了解文意及层次。本文是讲湖阳公主新寡,帝为他物色丈夫之事。主要分两层:一是“微观”湖阳公主之意,了解女方的意向;二是询问宋弘,了解男方的态度。基本上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后,便可按照从大到小,逐层、逐句标点。

【例】(北京)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③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④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⑤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我们经过通读,就能了解文意及层次:该段文字讲述了“近塞上之人”(塞翁)失马、得马和儿子堕马的事,告诉人们不要孤立地、静止地看待“得”与“失”。“好事”与“坏事”,“福”与“祸”,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基本上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后,断句时,就可抓住“失马——得马——儿子堕马”这一发展过程,抓住人们的看法和“塞翁”的态度,去逐层、逐句点断。

(2)文化常识题技巧

古代文化常识题重在考查识记能力,但由于该考点所考查的词语是从文言材料中引发出来的,故兼考理解和推断能力。对于这一考点的复习,我们先从高考题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入手,分析高考涉及的考查点,

2

明确备考方向。然后在重视平时积累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必要的答题方法。

(3)文意理解分析题技巧

1.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

只有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才能高屋建瓴地驾驭阅读材料。阅读时要始终带着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去思考:文章写了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如何?文章说了一些什么道理?是以什么作为说理依据的?等等。对记叙性的文章,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些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

如2017年全国课标卷Ⅰ文言文阅读《宋书·谢弘微传》,文本详细地记叙了传主谢弘微孩童时代的与众不同及其继父的弟弟谢混对他的称赞,包括谢弘微不爱钱财,在谢混死后对其家业的治理,以及为母亲和哥哥谢曜服丧吃素等事,作者通过这些事件,表现了谢弘微人品和道德的高尚。

2.找中心句和关键词,理清文章层次

读一篇文章,应当特别注意中心句和关键词,以便快速把握文意。如2017年全国课标卷Ⅱ文言文阅读《后汉书·赵憙传》开头:“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其中的“少有节操”就是中心句,“节操”就是关键词,因为全文就是围绕这两个字来记叙赵憙为人处世的故事的。

文章的层次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和脉络,具体展现作者的行文思路。分析时视具体情况,可从时间顺序、地点转移、时空结合等方面入手,也可按材料性质或类别归纳。对于人物传记来说,一般以时间和地点的结合来结构文章。

3.把握要点和中心,分析判断细节

围绕文意,仔细判断各选项中的有关细节,明辨各项表述的正确与否。注意细节中是否存在着诸如人物的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事件的杂糅、层次的混乱、强加的因果、内容归纳上的不完整、故意曲解、事件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常见错误。如2017年全国课标卷Ⅰ文言文阅读《宋书·谢弘微传》第12小题B项的归纳,就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根据原文“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可知,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的是“谢混”而非“谢弘微”);2017年全国课标卷Ⅲ文言文阅读《宋书·许将传》第12小题A项的归纳,就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原文只是说许将回来向朝廷报告此事,皇帝认为他做得很好,并没有说“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4.阅读选项,回文比对

仔细从原文词句中查出并核对选项中诸如事件的发展、因果,人物行为的程度、实效等方面的内容;

3

迅速把题目中用现代汉语叙述的内容从原文中找出来进行对照解读,分析、评价选项叙述的内容与文中用词造句的细微差别。

三、满分实践【运用以上解题技巧快速读文,完成文后选择题】

归崇敬,字正礼,苏州吴人。治礼家学,多识容典,擢明经。遭父丧,孝闻乡里。调国子直讲。天宝中,举博通坟典科,对策第一,迁四门博士。有诏举才可宰百里者,复策高等,授左拾遗。肃宗次灵武,再迁起居郎、史馆修撰,修国史、仪注。以贫求解。未几,有事桥陵、建陵,召还参掌仪典。代宗幸陕,召问得失,崇敬极陈:“生人疲敝,当以俭化天下,则国富而兵可用。”时百官朝朔望,皆服袴褶,崇敬非之,建言:“三代逮汉无其制,隋以来,始有服者,事不稽古,宜停。”诏可。时有方士巨彭祖建言:“唐家土德,请以四季月郊祀天地。”诏礼官儒者杂议。崇敬议:“《礼》以先立秋十八日祀皇帝,黄帝于五行为土。彭祖牵纬候说,事诡不经,不可用。”事皆施行。大历初,充吊祭册立新罗使。海道风涛,舟几坏,众惊,谋以单舸载而免,答曰:“今共舟数十百人,我何忍独济哉?”少选,风息。先是,使外国多赍金帛,贸举所无,崇敬囊橐惟衾衣,东夷传其清德。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皇太子欲临国学行齿胄礼,崇敬以学与官名皆不正,乃建议:请以国子监为辟雍省。祭酒、司业之名,非学官所宜。请以祭酒为太师氏,位三品;司业为左师、右师,位四品。有诏尚书省集百官议。皆以习俗久,制度难分明,国学非世官,不得名辟雍省、太师氏。大抵惮改作,故无施行者。坐史给禀钱不实,贬饶州司马。德宗立,召还,复拜国子司业,稍迁翰林学士、充皇太子侍读。田悦、李纳禀命,持节宣慰,称旨,宠赐缯帛,儒先以为荣。迁工部尚书,仍前职。年老,以兵部尚书致仕。卒,年八十八,赠尚书左仆射,谥曰宣。论撰数十篇。

(节选自《新唐书·归崇敬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B. 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C. 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D. 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经:是唐朝科举的基本科目,意思是通晓经学,考试时以通经的比例来决定等第。

B. 朔望:即朔日和望日,也就是农历的每月初一和十五。古代每逢朔望常行朝谒之礼。

4

C. 国子监:又称“太学”,在元、明、清三代是国家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D. 致仕:指的是交还官职,被迫辞官回家。一般致仕的年龄是七十岁,有疾患则会提前。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归崇敬科考优异,对策出众。他先是考中明经科,后又考中博通坟典科;其后两次对策,分别名列第一和高等,并因此几次得官。

B. 归崇敬学识渊博,熟悉典制。桥陵、建陵有事,他参与掌管礼仪典章;方士巨彭祖建议在四季月郊祀天地,他据《礼》予以反驳。

C. 归崇敬直言进谏,均被采纳。百官上朝时穿袴褶,他勇于批评并建议停止。他认为国子学的名称与官名都不正规,建议修改。

D. 归崇敬临危不惧,义不独生。出使新罗,遇到风暴,船几乎被毁,众人打算用小船载他先走,他与大家同生共死,不愿独自偷生。

李革,字君美,河津人。父余庆,三至廷试,不遂,因弃去。革颖悟,读书一再诵,辄记不忘。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真定主簿。察廉,迁韩城令。同知州事纳富商赂,以岁课军须配属县,革独不听,提刑司以为能。迁河北东路转运都勾判官、太原推官。丁母忧,起复,迁大兴县令、中都左警巡使、南京提刑判官、监察御史、同知昭义军节度事。丁父忧,起复,签南京按察事。

泰和六年,伐宋,尚书省奏:“军兴,随路官,差占者别注,阙者选补,老不任职者替罢,及司、县各存留强干正官一员。”革与签陕西高霖、签山东孟子元俱被诏,体访三路官员能否,籍存留正官,行省、行部、元帅府差占员数及事故阙员,老不任职,赴阙奏事。改刑部员外郎,调观州刺史兼提举漕运,陕西西路按察副使,大兴府治中。知府徒单南平贵幸用事,势倾中外,遣所亲以进取诱革,革拒之。

兴定元年,胥鼎自平阳移镇陕西,革以知平阳府事,权参知政事,代鼎为河东行省。是时兴兵伐宋,革上书曰:“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不纳。太原兵后阙食,革移粟七万石以济之。二年,宣差粘割梭失至河东,于是晚禾未熟,牒行省耕毁清野。革奏:“今岁雨泽及时,秋成可待。如令耕毁,民将不堪。”诏从革奏。

十月,平阳被围,城中兵不满六千,屡出战,旬日间伤者过半。征兵吉、隰、霍三州,不时至。裨将李怀德缒城出降,兵自城东南入。左右请革上马突围出,革叹曰:“吾不能保此城,何面目见天子!汝辈可去矣。”乃自杀。赠尚书右丞。

赞曰:《传》曰:“君子之言,其利博哉!”徒单镒拱扼一语而宣宗立,厥功懋矣。徒单镒为外官,惟

5

孙即康诡随,乃骤至宰相,古所谓斗算之人,其即康之谓矣。贞祐执政李革,可谓君子,其进退之际,有古人为相之风焉。

节选自《金史·卷九十九·列传第三十七·徒单镒、孙即康、李革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

B. 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

C. 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

D. 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尚书省”形成于东汉,发展至隋定型,唐时主要负责执行诏令,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

B. “权参知政事”中“权”即代理、暂代。“署、行、守、摄、假、迁”都有代理官职之意。

C. “赠尚书右丞”中“赠”指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大臣死后追授较高的官职或称号。

D. “赞曰”中“赞”是史传类作品中作者或注家用来对作品人物或事件进行评论、阐发观点的。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革聪明机敏,正直廉洁。他才华出众,过目不忘,拒绝权贵亲信的功名引诱,被朝廷赏识。

B. 李革恪尽职守,奉公敬业。两次伐宋他均积极支持,认真递选官员,转运粮食,以救济金朝军队。

C. 李革体恤民情,保护农耕。他考虑民意,上奏反对朝廷耕毁清野,意见最终为朝廷所采纳。

D. 李革竭忠尽智,忠君爱国。平阳被围,他奋勇抵抗,城破之时,他放弃突围,自杀以殉国。

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