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第3单元课题3 元素)

2021年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第3单元课题3 元素)

2021年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第3单元课题3 元素)

课题3元素

5分钟训练

1.元素是宏观概念,是对物质的组成而言的。元素就是具有相同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____________;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元素的概念。质子数的多少决定元素的本质和种类。

答案:核电荷数相同质子数核内质子数质子数不同

2.地壳里含量前四位的元素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在地壳中含量的识记能力。平时学习时要有意识地按知识点进行归纳。

答案:氧硅铝铁

10分钟训练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并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物质组成和构成的化学用语。

答案:(1)正确。元素和物质是宏观概念,有关物质的组成的叙述中要“宏观对宏观”,即描述物质的组成用元素。

(2)错误。元素只能论种类,不能论个数。

(3)错误。二氧化碳、碳原子和氧分子是三种不同的物质,它们的性质不同,从宏观上说,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从微观上说,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4)正确。分子和原子均是微观概念。有关物质的构成的叙述中要“粒子对粒子”,即描述分子的构成用原子。

2.下列物质:①氢气②硫磺③二氧化碳④液氧⑤氯化钾⑥矿泉水⑦空气⑧四氧化三铁⑨石灰水⑩铜丝○11生铁○12水(以下空格填序号)

(1)属于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属于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于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属于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属于金属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6)属于非金属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进行类别归纳的能力。

答案:(1)⑥⑦⑨○11(2)①②③④⑤⑧⑩○12(3)③⑤⑧○12(4)③⑧○12(5)⑩

2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执笔人:毕建祯 随着化学新课程的启动和推进,我校作为一所城乡结合部的一所普通完中,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对于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性实验,在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困惑最大。针对此现状,我校化学组成立了《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并被列为集美区级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初三化学实验课改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把探究性实验作为初中化学的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次在2001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正式提出。大纲指出:教师应“适当引入一些探究性实验”,“应逐步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适时地安排一些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探究性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等这些指导性的言语都在告诉我们探究性教学应该启程了。 (2)厦门市从2003年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面对新的教材和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原有的实验教学方式是统一的实验要求、实验教学模式,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单一的实验内容又脱离社会实际,已逐渐显示出不足之处。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因此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与研究,是化学教学走素质教育之路的有效途径。 (3)我校随着厦门市一起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学校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把新人教版教材上的50多个实验按分类可分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家庭小实验等,而其中有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上册13个,下册11个)。这次我们共选择了其中的19个进行探究教学,但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刚开始大多学生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或者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方案;当老师给学生设置了问题情景后,让他们能独立地设计实验去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而大家知道,学生会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恰恰是探究性实验最重要的两个环节。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及我校实验室条件的不断改善,在汲取过去几年新课程实施中的经验和不足,我校化学组确立“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旨在进一步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同时也想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化学探究性实验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化学教学的内容或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对自然界及研究的现象提出问题,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实验活动,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作用于研究对象,借助化学探究性实验,独自或与他人合作加以探索,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组成、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等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教学过程中一般围绕八个要素展开,即:提出问题(或创设情境)、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借助该形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设计、现象观察,结果分析,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原理,达到获得知识,形成概念,掌握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感体验,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在新课标中强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逐步学会探究”。本课题着重研究如何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探究性实验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态度,使学生掌握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获得探究的体验和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炼出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施的指导策略; 2、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

九年级化学元素教案

第四单元课题2 元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2)、通过联想记忆、卡片问答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 (3)、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的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在前一课题中,学生已知道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而且容易与原子的概念混淆,教学时应注意两者的区别。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教材编写“元素周期表简介”,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并确认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等信息即可,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教学策略分析】

化学学科小课题总结

明确目标,细化环节 --初中化学学科《“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的研究》的几点认识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本学期围绕教师进修学校“抓基础、重课堂、强校本、提素养”的工作主题,确立化学学科的校本研修主题《“过 程与方法目标”设计的研究》。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化学基础知识教 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现就备课、课堂教学几个方面总结如下: 一、教学目的、任务明确具体 教师组织一堂课,首先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的 和任务。教学目的任务是教学的纲,教学目的、任务一要具体明确,二要全面 恰当,在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应该理解,哪些应该掌握。在能力、品质方面,通过哪些内容、活动或练习,培养哪些能力和思想品质。一堂课,一方面有主 要的一两项目的。如学习新知识,或进行某种技能训练。同时,要全面考虑发 展双基和教育的各项任务以及能力的培养,如何贯穿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例如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要求教师不仅做好实验,还 要教给学生如何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就要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相当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及 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以适应实际需要,防止出现教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知识教学优化 现行的化学教材只是根据课程标准提出一般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照本宣 科地传授,是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钻研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 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实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自身的教 学经验驾驭教材。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 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 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还要注意为以后学习作好辅垫。课堂教学要突

初三化学组微型课题开题报告 - 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初三物理组校本课题

*初三化学组微型课题: 2007--2008年 中考化学试题试题分类汇编及试题 分析 (开题报告) 单位: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初三化学组 课题负责人:明海 课题研究人员:廖俊宁明海何丽萍肖利辉曹建华刘斯仪

一、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课题研究背景: 现在我们学校处在一个特别时期,今年是四大名校撤销初中部以后的第一届学生的毕业时间,学校面临与外面同类学校激烈竞争的局面。社会,学校,家长给毕业班老师很大的压力。所以如何提高学生升学率以及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成为当前老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课题研究意义: 1.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教师的教学负担,使学生在学习时和老师在教学时做到事 半功倍。 2.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使学生在今年的中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样就可以学校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满意。 二、研究的依据及内容 (一)研究的依据 1.课题提出的现实依据 学校的指标,家长的期望,学生的前途,社会的关注等几方面决定。 2.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素质教育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上课、改作业辛苦,学生做作业辛苦,这样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对学生减负, 又要提高升学率。本课题的研究能使学生少做题少走弯路,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 时间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有更多的时间去加强体育锻炼。 (二)研究的内容 1.中考考点的研究 2.本市过去几年已考题的研究 3.过去两年全国中考题的研究 4.今年中考题预测

三、研究的方法 1.分类研究法: 2.比较研究法 四、研究的实施方案 (一)人员组成: (1)课题负责人:明海初三化学备课组长中教一级 (2)课题组成员: 廖俊宁:初中部教务处主任初三教师高级教师 明海:初三教师中教一级 何丽萍:初三教师中教一级 肖莉辉:初三教师中教一级 曹建华:初三教师中教二级 刘思仪:初三教师中教二级 (二)课题具体分工: 廖俊宁:负责整个课题的指导工作,搜集、整理与教材第十、十一单元内容相关的2008年中考试题;分析、整理与编写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部分的第二轮专 题复习内容 明海:负责分配工作及协调成员工作,收集2008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搜集、整理与教材第三、四单元内容相关的2008年中考试题;分析、整理与编写化学 实验与科学探究部分的第二轮专题复习内容 何丽萍:搜集、整理与教材第五、十二单元内容相关的2008年中考试题;分析、整理与编写针对性疑难易错题训练部分的第二轮专题复习内容 肖利辉:搜集、整理与教材第十、十一单元内容相关的2008年中考试题;分析、整理与编写化学简答题与推断题部分的第二轮专题复习内容 曹建华:搜集、整理与教材第八、九单元内容相关的2008年中考试题;分析、整理与编写针对性疑难易错题训练部分的第二轮专题复习内容 刘斯仪:搜集、整理与教材绪言及第一二单元内容相关的2008年中考试题;分析、整理与编写身边的化学物质部分的第二轮专题复习内容 (三)研究步骤及主要活动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宁江区毛都站镇中学马池玉 随着化学新课程的启动和推进,我校作为一所普通初中,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对于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性实验,在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困惑最大。针对此现状,我立了《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研究》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初三化学实验课改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把探究性实验作为初中化学的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次在2001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正式提出。大纲指出:教师应“适当引入一些探究性实验”,“应逐步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适时地安排一些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探究性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等这些指导性的言语都在告诉我们探究性教学应该启程了。 (2)松原市从2003年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面对新的教材和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原有的实验教学方式是统一的实验要求、实验教学模式,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单一的实验内容又脱离社会实际,已逐渐显示出不足之处。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因此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与研究,是化学教学走素质教育之路的有效途径。 (3)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学校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把新人教版教材上的50多个实验按分类可分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家庭小实验等,而其中有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上册13个,下册11个)。这次我共选择了其中的19个进行探究教学,但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刚开始大多学生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或者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方案;当老师给学生设置了问题情景后,让他们能独立地设计实验去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而大家知道,学生会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恰恰是探究性实验最重要的两个环节。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及我校实验室条件的不断改善,在汲取过去几年新课程实施中的经验和不足,我校化学组确立“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旨在进一步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同时也想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化学探究性实验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化学教学的内容或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对自然界及研究的现象提出问题,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实验活动,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作用于研究对象,借助化学探究性实验,独自或与他人合作加以探索,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组成、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等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教学过程中一般围绕八个要素展开,即:提出问题(或创设情境)、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借助该形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设计、现象观察,结果分析,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原理,达到获得知识,形成概念,掌握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感体验,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3单元 课题3 元素(有答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元素 知识点一元素 一、元素的概念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例如,氧元素是所有核电荷数为8的原子的总称,碳元素是所有质子数为6的原子的总称。 1、正确理解元素概念 元素是对原子的分类,分类的标准是原子中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种元素原子的根本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同种元素的原子,它们的质子数一定相同,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例题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这两种元素的本质 ..区别是( A) A.质子数不同B.电子数不同C.最外层电子数不同D.中子数不同 例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B.核外电子数相同的一类离子属于同一种元素 C.核电荷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D.同一种元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 例题3、物质NH4NO3由几种元素组成(C) A.1 B.2 C.3 D.4 练习题1、A、B、C三种原子,质子数都是x个,但中子数都不相等,则A、B、C属于( A ) A、同一种元素 B、同一种原子 C、不同种元素 D、不同种原子 2、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该物质由几种元素组成(C) A.3 B.5 C.4 D.6 二、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三、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1、元素在地壳中分布不均匀。地壳中含量占前九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谐音记为“养龟铝铁盖,哪家没青(菜)”或“养闺女帖盖头”;按质量计,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 2、生物细胞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碳、氢、氮。 3、空气中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依次是氮、氧。 四、元素与物质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自然界中,物质的种类繁多,但组成物质的元素并不多,目前人类已知的只有一百余种。例如,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硫是由硫元素组成的,稀有气体氩气是由氩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由氧和碳两种元素组成的。 理解辨析 1、经常说的补钙,这里的“钙”是物质还是原子?还是元素? 是元素 五、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 六、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改变了,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 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例题1、科学家发明的月球制氧机,是利用聚焦太阳光的高温使月球土壤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氧气。由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A) A.氧元素B.氧分子C.水D.高锰酸钾 例题2、常用补钙剂中的“钙”指代的是(D) A.钙分子B.钙原子C.含钙物质D.钙元素 例题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D) A.铝B.硅C.铁D.氧 练习题1、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地壳里各种元素的含量差别很大,按质量计,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 A.铝 B.硅 C.氧 D.铁 2、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D) 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A )

初中化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学校 课题组 成员课题的提出 山田中学化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山田中学负责人吴友好宋斌任课化学吴友好周伟然杨昌茂宋斌戴伏佑吉集贤郭欢欢 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平台和结构成分来支持这场深刻的教育变革。教育部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 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 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 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 的学习工具。”鉴于此,我组把“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整合”作为研究的课题。 确定研究的小课题 行动研究计 划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整合 研究对象:九年级学段学生 研究内容: 1.如何恰当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优质课堂。 2.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的情境。 3.通过调查研究,来确定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关键因素。 4.通过实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建立自 主学习,合作学习,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可有效的改善学习态度、促进技 能和在新情境下概念的应用与创造性能力。 2.利用成功教育的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指导: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 了加深概念理解学习,再建认知结构的新途径;能够减少学生学习化学学科 中的挫折和困难,体会到学习的成功和喜悦感,会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化 学学,今后选择化学学作为职业。 3.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背景下的抛锚式教学作为理论指导:重视有效地设计 学习情境和学习途径来促进概念的学习与转化。借助多媒体手段开展有效 的实验教学,促进了学生的观察、实践和分析能力。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做法》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做法》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在目前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文章、著作、研究比比皆是,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和影响。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课题,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仍存在参差不齐、不尽人意的地方,并且,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永无止境的,还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传统的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是不争的事实。过去,以应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尤其进入毕业年级满堂灌的倾向,注重知识讲授、接受学习、强化训练的倾向就越严重;课堂学习中只有老师的一言堂,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单一思维的现象依然严重。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动脑思考获取知识的多元思维、经历的学习体验、学习过程被取而代之,教师费尽心思、费尽精力,课堂教学收效甚微。这些问题根深蒂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制约着教学质量提高的大问题。在规范办学的今天,如何运用新的课程理念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研究是十分必要,还需要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影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总体来说一是在教师,二是在学生,三是在各种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的有效利用上。但关键在教师,只要我们广大教师参与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落实,相信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一定能再上新台阶。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1、课题研究的内容(1)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案

课题3 元素 元素符号(重点)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常见的 元素周期表(重点)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是一种主要成分为葡萄糖酸锌、蔗糖、纯化水的口服液。用于治疗 缺锌引起的营养不良、厌食症、异食癖、口腔溃疡、痤疮、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这里的锌指的是单质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在药品或食品标签上见到。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元素 提出问题 1. 一种元素是不是只有一种原子? 2.元素和原子是什么关系呢? 3.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不变,元素是否发生变化?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元素的相关知识。 归纳总结1.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对元素含义的理解 (1)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H2O与N H4+,H2与He质子数相同,就不是同种元素。 (2)定义中的“一类原子”不能说成“同种原子”。“一类原子”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定相同的原子。(3)元素概念中的“原子”既包括中性原子和离子,如Cl(原子)和C1-(离子)都是氯元素。 3.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肯定不变。 4.元素的种类及分布 (1)种类:①金属元素②非金属元素③稀有气体元素 (2)地壳中各种元素按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其他元素。 (3)生物细胞中居前三位的“氧、碳、氢”元素。 5.元素与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 知识拓展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即讲种类,又讲个数。 探究点二元素符号 提出问题元素符号如何书写,又表示什么含义?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表示方法: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C、K、S等。 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即“一大二小”如Na、Mg、Cu等。(2)元素符号的含义: ①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 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②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物质。 ③元素符号前面添加上数字时,只能表示多个原子,不能再表示该元素。 探究点三元素周期表 提出问题 元素周期表是按什么编排的呢?有没有规律?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和元素周期表讨论归纳。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归纳总结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结构 (1)在元素周期表中,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用不同颜色做了分区。 (2)横行(周期) 元素周期表每一横行代表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 (3)纵行(族) 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每1个纵行叫做一个族,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所以有16个族。(4)每一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每一格均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归纳总结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板书设计 课题3 元素 一、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分类:①金属元素②非金属元素③稀有气体元素 二、元素符号 1.写法:第一字母大写,第二字母小写 2.含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有规律地将元素排列(横行为一周期,纵行为一族) 反思 学习和探究,使理性知识变的浅显易懂。 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

初中化学实验项目及内容一览表

初中化学实验项目及内容一览表 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实验1-1水的沸腾 实验1-2胆矾的研碎 实验1-3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 实验1-4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 实验1-5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活动与探究] 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活动与探究] 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实验1-6 锌的取用 实验1-7 碳酸钠粉末的取用 实验1-8 观察――往碳酸钠粉末中加入盐酸 观察――锌粒中加入盐酸 实验1-9酒精灯的使用 实验1-10加热方法――用试管给液体加热 实验1-11试管和量筒的洗涤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实验2-1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2-2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燃烧 课题2 氧气 实验2-3硫在氧气里燃烧 实验2-4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课题3 制取氧气 实验2-5过氧化氢分解 实验2-6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 实验2-7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活动与探究] 1.制取氧气――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氧气的性质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什么 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实验3-1水的电解实验 氧气的检验 氢气的检验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实验3-2 品红在水中扩散 [活动与探究] 烧杯1盛浓氨水、烧杯2盛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课题3 水的净化 [活动与探究] 过滤液体 实验3-3 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 实验3-4 制取蒸馏水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调查与研究水的污染 家庭用水情况调查 拓展性课题观察最轻的气体氢气流吹肥皂泡 实验3-6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集锦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合集 1、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研究课题】探究水壶内部水垢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天然水和水垢所含的物质及其溶解性如下表: 物质Ca(HCO3) 2 Mg(HCO3)2 Ca(OH) 2 Mg(OH )2 CaCO3 MgCO 3 溶解 性可溶可溶微溶不溶 不 溶 微 溶 【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Mg(OH)2和,可能含有Ca(OH)2和。 【设计方案】 (1)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Na2CO3溶液,如果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水垢中 无 (填化学式)。 (2)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一步确定水垢中含有碳酸盐的成分。 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将50g水垢试样放 入锥形瓶中,逐滴加入足量稀盐酸。若D瓶增重22g,则水垢全部是CaCO3。

②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③称量D瓶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④重复②和③的操作,直至D瓶内物质质量不变。 测量滴加稀盐酸体积与D瓶内物质增加质量的关系如右 图曲线所示; 【评价】 (1)A瓶中的NaOH溶液起到作用。若A瓶中无NaOH溶液,D瓶中的质量将(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一般情况下,两种不同金属形成的碳酸盐与足量盐酸反应时,若两金属的化合价相同、两种盐的质量相同,则相对分子质量小者放出的气体多。分析曲线图可知:水垢中一定含有(化学式),理由 是 。 (3)装置图中“?”所指处有三根导管同时穿过橡胶塞,已知:导管的 直径为8mm,橡胶塞细段直径为3cm。从坚固和美观的角度考虑,请你在由图中标出应在哪三点打孔为好(用圆圈“○”表示打孔位 置)。 以上实验(填“能够”或“不能”)检测出水垢中含有Mg(OH)2。

九年级化学课题3元素

元素 【学习目标】 1.掌握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2.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和所表示的意义;记住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要点梳理】 要点一、元素 1.概念: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如:氕、氘、氚三种原子质子数都是1,中子数分别是0、1、2,这三种原子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统称为氢元素。再如: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6的碳原子和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7的碳原子,由于两种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都是碳元素。 2.元素的种类:共有100余种。按质量计,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是氧、硅、铝、铁(如下图所示)。 3.元素的分类:可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两大类。碳、氢、氧等为非金属元素,铁、铜、铝为金属元素。 【要点进阶】 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不同。 2.元素中文名称的特点:金属元素除汞以外都是“金”旁,非金属元素按其单质在通常情况下的存在状态分别加“石”“气”等偏旁。因此,根据“偏旁”可以判断它们属于哪类元素。 3.元素和原子的比较: 元素原子 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 义 既讲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或水是由氢元 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构成的 4.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元素与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如下图所示):

(1)在讨论物质的组成时,一般用“某某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来描述,其中只涉及类别,而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或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 (2)当讨论物质微观结构时,一般用“某某物质的分子是由多少原子构成的”。如: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描述为“分子由原子构成”。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4)“水”、“铁”、“元素”、“组成”等都是宏观概念;“分子”、“原子”、“构成”等都是微观概念。在描述时,注意宏观概念对应宏观概念,微观概念对应微观概念。 要点二、元素符号 1.书写方法: (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 例如:Cu表示铜元素,O表示氧元素,Ca表示钙元素。 2.元素符号的意义: (1)表示一种元素; (2) 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3) 某些元素符号还能表示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例如:“N”既表示氮元素,又表示氮元素的一个原子;“Fe”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表示铁这种物质。 3.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名称元素 符号 相对原 子质量 元素 名称 元素 符号 相对原 子质量 元素 名称 元素 符号 相对原 子质量 氢H 1 铝Al 27 铁Fe 56 氦He 4 硅Si 28 铜Cu 63.5 碳 C 12 磷P 31 锌Zn 65 氮N 14 硫S 32 银Ag 108 氧O 16 氯Cl 35.5 钡Ba 137 氟 F 19 氩Ar 40 铂Pt 195 氖Ne 20 钾K 39 金Au 197 钠Na 23 钙Ca 40 汞Hg 201 镁Mg 24 锰Mn 55 碘I 127 【要点进阶】 在元素符号前面添上数字,就只表示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只有微观意义),不能表示该元素(没有宏观意义)。如:H既表示氢元素,又表示一个氢原子;2H只能表示两个氢原子。

初中化学小课题论文

初中化学小课题论文 理化教研组小课题论文 化学作业的批改 研究背景: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矗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课堂教学得到较大幅度改革的今天~作业教学的改革却相对滞后。作业教学不能与课堂教学改革同步进行~成为薄弱环节~影响了整个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目的和意义: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发展~我们越来越重视学生作业的设计与批改。事实上~作业批改辅导与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我们教师既要优化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也要适时地优化作业的批改辅导~以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自觉性~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我们在精细化管理中~该如何优化我们的作业批改~并通过作业批改强化教师的辅导意识与能力。目前~作业批改中多存在以下问题: ,1,反馈时间过长。 由于当前教师的工作量普遍偏重~如果对化学作业施行全批全改~造成每次作业批改的周期过长~反馈时间短则一两天~多为三四天。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正确的得不到强化~错误的得不到及时改正~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批改作业的信息价值~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2,反馈信息量过小。

由于教师教学负担过重~所谓全批全改~也只是“蜻蜓点水”一般~简单划上对、错号~不能做到全面分析~不能给每个学生的作业认真评论或改正。等作业发下~学生看到的只是对错号~却不明白错因~如此反馈~信息量过小~作业利用价值不大。 ,3,校正措施不力。 因为反馈时间过长~作业返回学生手中时~知识已学过几天~加上课业负担较重~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回头复习旧课以及校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就开始做新作业~形成了问题遗留~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所以怎样较高效的批改作业是发展学生智能~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手段与措施: ,1,精批细改。 作业收齐后~找出成绩好、中、差三类学生的作业各5-8本~进行精批细改~了解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以便进行分类辅导~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种方法能有效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使教师有更多时间钻研教材~改进教法。 ,2,自我批改。 作业做完后~教师公布解题过程和标准答案~写出各种解法~要求每个学生对照答案自己批改作业~对于不同的解法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以完善答案。自我批改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组批改。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重视小组的集体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联系~互相检查~互相帮助。将作业按学习小组分开~指定一名学习较好的任组长~在作业后由组长主持进行互相检查、建议~共同讨论各习题的解法及答案~互相启发~取人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同步练习及答案(第3单元课题3 元素)

课题3 元素 5分钟训练 1.元素是宏观概念,是对物质的组成而言的。元素就是具有相同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____________;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元素的概念。质子数的多少决定元素的本质和种类。 答案:核电荷数相同质子数核内质子数质子数不同 2.地壳里含量前四位的元素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在地壳中含量的识记能力。平时学习时要有意识地按知识点进行归纳。 答案:氧硅铝铁 10分钟训练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并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物质组成和构成的化学用语。 答案:(1)正确。元素和物质是宏观概念,有关物质的组成的叙述中要“宏观对宏观”,即描述物质的组成用元素。 (2)错误。元素只能论种类,不能论个数。 (3)错误。二氧化碳、碳原子和氧分子是三种不同的物质,它们的性质不同,从宏观上说,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从微观上说,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 (4)正确。分子和原子均是微观概念。有关物质的构成的叙述中要“粒子对粒子”,即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案

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3)查阅资料了解地壳和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 (4)初步了解物质、元素、分子和原子间的联系及区别。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德育目标 培养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并求甚解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建立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教学难点】 物质、元素、分子和原子间的联系及区别。 【教学流程】 一、设疑自探 1.激情导入:缺钙了吃什么?出示图片(播放)。其实元素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出示图片)那么:什么是元素?与物质间是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继续研究构成物质奥秘课题3 元素,板书课题:课题3元素(1)。 2.学生设疑:下面请大家依据图片和生活中接触的物质围绕课题大胆提出所想知道的问题。(每提出一个问题小组记5分,重复问题不计分。) ⑴什么是元素? ⑵化学变化前后元素是否改变? ⑶地壳和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 ⑷构成物质的微粒与元素什么关系? 依据本节学习目标,我把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细化补充成下面几个问题: 3、出示自探提示 ⑴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什么?共有几种?举例说明什么是元素? ⑵结合图示思考P59下方的讨论题?

⑶结合P60图示和资料卡片了解地壳和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 ⑷请结合图3-18谈谈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和微观构成的关系与区别。 ⑸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什么有关? 认真自学课本59-60页容完成以上自探提示。(约8分钟 ) 二、解疑合探 (一)小组合探。 1.小组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二)全班合探。 1、学生展示与评价; 展示要求: (1)口头展示的同学要求声音洪亮,语言简洁明了; (1)书面展示的同学书写要规、认真,思路清晰,排版整齐; (3)非展示同学结合展示认真倾听,迅速记录,做好点评准备,及时提问和补充观点。评价要求: (1)点评同学对展示的容从板书规、容正确性及方法归纳的合理性上做点评,并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给展示小组打分 (最高分10分); (2)老师给评价学生打分,从声音大小,语言完整度,条理是否清晰,是否有礼貌等方面打分。(最高分10分) 2、教师精讲。 本节知识抽象,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做必要的精讲和补充。 (1)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投影] 介绍几种原子 碳质子数6,中子数6 氧质子数8,中子数8 原质子数6,中子数7 原质子数8,中子数9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各课题习题精选含问题详解

实用文档 5.下列关于绿色化学的描述,哪些不是其主要特点() 习题精选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课题1 A.提高原子 的利用率,力图使用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B.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产品).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是(1C.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A.培育新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D.加速化学反应的进程,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物质B.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6.“绿色化学”是指()C.利用石油生产人造纤维A.无害化工产品.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DB.能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2.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基础是()C.绝对不含任何化学元素的无害产品.实验AD.只能使用,不能再生的化学产品.测量B7.化学研究物质变化,能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如:①新型的半导体C.推理②电阻几乎为零超导体③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④能骤冷骤热又轻又透气的特殊衣料下D.理论列选项属于新型研究项目的是() A.①②.九年级化学课本中有一幅彩图,3其内容是一只可爱的小猫气定神闲地站在一放 在高温火焰上的高分子合成材料上,这一事实可说明此高分子合成材料一定具有的性B.③④)质是( C.②③.良好的绝热性AD.①②③④B.良好的导电性8.下面四个标志中,属于“中国节能标志”的是()C.隔水 D.熔点高.手放在一块被火烧烤的板上仍安然无恙,则制造这块板的材料和性质是(4 )A.无机材料透气.特殊钢板耐高温B C.纳米碳板熔点高).通过观察和使用食盐,得出以下不属于食盐性质的是(9 D.有机高分子材料绝热.白色固体A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B.调味品制开发超导材料⑧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把有助于上述问题解决的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C.易溶于水(1)健康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空气中很容易变质D(2)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不属于化学工业的是((3)能源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农药(4)粮食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印染B2.将淀粉浆糊各取2mL,注入到两支试管中,再向其中的一支试管加入2mL的.汽车C清水,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mL的唾液。并同时将两支试管放在37℃的水中恒温加热,约10分

初中化学课题研究

初中“化学与生活”教改课题实验方案 一、课题的由来 为加强我校的化学教学与研究,针对我校化学学科的现状,以及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适应化学知识向应用方面的转化,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联系生产、生活知识,使学生能够学以至用,结束几年来化学学科无所创新的局面。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大力开展创新课堂教学的前提下,组织研讨“化学与生活”实验课题,做到全校化学教师人人参与教改课题的研究,形成良好的教学、教研氛围,努力形成化学学科的特色教学模式。 二、指导思想 开展化学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教学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明确的目的,不能有赶时髦或应付局面的思想。要端正教学思想,要放弃化学的“纯学科”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真正从现实经济建设的需要出发,切实加强化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及社会的联系,全力造就有一定文化,善于吸收现代科技,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一代劳动者。从根本上实现化学教学的素质教育。 三、课题内容

化学教学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很关键的是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进一步认识周围的物质世界。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思想性。指在对学生进行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教学的同时,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2、科学性。教学内容科学性要强,要准确无误。要求教研内容选有依据,不能信手拈来。 3、简单性。为了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减轻过重负担,要求所选内容尽可能简单、精练。对某些复杂的内容可以进行压缩处理。 4、实用性。所选教学内容要确有实用价值,能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确有用途,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化学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趣味性。要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感兴趣的事才能去努力探索和追求。 根据以上原则和各校实际情况,在教学时重点选择以下内容:⑴、教材中加热碱式碳酸铜,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白磷燃烧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