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课时不会破的肥皂泡

第1课时不会破的肥皂泡

第1课时不会破的肥皂泡
第1课时不会破的肥皂泡

第1课时不会破的肥皂泡

教学目标:

1、比较不同配方肥皂水的吹泡效果。

2、动手配制既安全又能吹出很多泡泡的泡泡水。

教学准备:

烧杯;玻璃棒;胶水;吹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教师事先准备好6款不同配方的泡泡水,让学生到讲台前试验:

①1份丙烯酸聚合物,2份烷基酰胺丙基甜菜碱和6份水;

②1份胶水,2份烷基酰胺丙基甜菜碱和6份水。

③1份丙烯酸聚合物,2份洗洁精和6份水;

④1份胶水,2份洗洁精和6份水。

⑤1份胶水,2份洗洁精和3份水。

⑥1份胶水,2份洗洁精和6份水。

结果:①和④的效果最好,最接近市面上售卖的泡泡水

二、配制泡泡水

1.教师讲解:

(1)丙烯酸聚合物和烷基酰胺丙基甜菜碱是市售泡泡水常用的原料,但是这两样物质都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2)肥皂水加胶水后,水分子之间的粘性加大,结成的膜更加结实,水分子之间不易折裂,所以会吹出更大的肥皂泡。

2.做一款安全的泡泡水

以1份胶水,2份洗洁精和6份水为原料,配制泡泡水。熟练掌握量取液体的方法和玻璃棒的正确使用。

3.配好后教师分发吹环,到操场进行试验。

第2课时万花筒的制作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原理

2、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制作万花筒。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市售万花筒材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教师播放频:通过万花筒看到的世界

展示教师自制的万花筒

二、制作万花筒

1、在万花筒的底层使用两个玻璃片和一个纸环来间隔一些彩色的珠子。

2、三条小镜子镜面向内用胶带粘贴捆好,将三片镜子玻璃制作的等三角柱体放入万花筒的中间(镜面一律向内互相反射从而产生了复杂的图案),。

3、万花筒的目镜也使用相同半径的玻璃片,一片等大的圆形纸板在圆心处挖出一个直径1CM的圆孔作观察口。

4、三角镜子柱装入纸筒内卡紧,纸筒的一端是两片玻璃组成的空心小盒子,里面放入彩色的碎玻璃渣胶片渣等,直通的另一端是目镜。最后就是美化外壳了,可以随自己的想象力用美丽的包装纸包裹。

三、观察万花筒,评比优秀作品。

第3课时不倒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通过观察、验证等活动发现不倒翁不倒的

秘密。

2、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自主探究能力。

3、让学生在玩中发现科学、在实践中学会生活、在自主中学会合作。

教学准备:

乒乓球;橡皮泥、刻刀、胶水、胶带、彩纸、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知事物。

同学们喜欢玩玩具吗?老师就请同学们来玩一种玩具,这种玩具可不一般,它身上藏着很多秘密,打开盒子,玩玩吧!

二、探索不倒翁的秘密。

1、看得出来,大家玩得很愉快!那在玩不倒翁的过程中,有问题要问吗?2、通过观察、验证等活动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A、秘密一——上轻下重

B、秘密二——底面半球形

C、秘密三——底面半球形固定重物

三、动手制作,体验成功。

1、教师引导:知道了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现在你最想干什么?别急,老师也做了一些不倒翁,你瞧(出示课件)。相信你比老师做得更好!你可以一个人做,也可以小组合作,一会儿我们来比一比谁做得既快又好还很漂亮,但你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小心刀子!你可以选择你要用的材料!

2、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1)用刻刀修剪乒乓球。

(2)从小口处放橡皮泥。

(3)做不倒翁的帽子。

(4)在乒乓球和帽子上画图并上色或贴彩纸、彩带。

3、展示:(实物投影)

4、要做不倒翁,除了老师为你准备的这些材料外,你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四、课外延伸,鼓励创新。

教师引导:不倒翁作为一种玩具,不仅小朋友喜欢,大人也很喜欢?瞧!这些不倒翁各有什么特点?(摇摆不同的,伴有音乐的,形状不一的……)拓展:马上就要下课了,但我希望你们能根据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去创作更多有趣的不倒翁,要评选有创意的小制作,希望大家把握这次自我展示的机会,做出有创意的不倒翁来,争取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第4课时螺旋走马灯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走马灯的动力来源,帮助学生掌握热动力方面的知识。

2、锻炼学生利用实验器材完成实验的动手能力。

3、让学生在玩中发现科学、在实践中学会生活、在自主中学会合作。

教学准备:

纸杯,蜡烛,铁丝,铅画纸,火柴,按扣,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感知事物。

1、在中国有一种传统的玩具,属于灯笼的一种,这个灯笼十分有趣,

当你点燃它时,它会马不停蹄的转起来。我们来认识一下他吧!

2、播放走马灯视频

师: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师:对,它就是“走马灯”。

二、探索走马灯的秘密。

师:同学们有玩过走马灯吗?是利用了什么原理?

走马灯之所以会转动,是因为当走马灯下端的蜡烛点燃后,加热产生热空气,热空气上升形成气流,气流推动螺旋旋转,所以走马灯就旋转起来了。热空气为什么会向上升呢?当空气中有热源的时候,热源周围的空气膨胀、稀薄而轻盈,热空气的密度要比冷空气的密度小,所以就会向上形成气流了,上升的热空气产生动力推动叶片使叶轮动起来。

三、动手制作,体验成功。

1、用剪刀在铅画纸上剪出螺旋

2、把铁丝用钳子拧在纸杯上,旋转部分的按扣的扣眼放在铁丝尖端。

3、把蜡烛固定在纸杯底部,并在纸杯底部两侧各剪一个孔,用来通气。

4、尖端的摩擦力很小,轻轻一吹,螺旋体就会旋转起来。点燃蜡烛,让蜡烛的火焰产生的热气来吹动螺旋体。

四、评价每组的螺旋走马灯。

第5课时叶轮走马灯(灯笼形)

教学目标:

1、继续探究走马灯,认识不同形态的走马灯。

2、锻炼学生利用实验器材完成实验的动手能力。

3、让学生在玩中发现科学、在实践中学会生活、在自主中学会合作。

教学准备:

纸杯,蜡烛,铁丝,铅画纸,火柴,按扣,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感知事物。

1、播放灯笼形走马灯视频

师:大家请看,这也是一种走马灯,他跟我们上次做的有什么不同?

二、探索走马灯的秘密。

师:我们知道走马灯之所以会转动,是因为当走马灯下端的蜡烛点燃后,加热产生热空气,热空气上升形成气流,在气流的推动下走马灯就旋转起来了。灯笼形走马灯是怎么利用热气产生的动力的呢?

师:对,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这个走马灯的顶部有叶轮(桨叶),我们今天就来做一做这种类型的走马灯吧!

三、动手制作,体验成功。

1、用剪刀在铅画纸上沿着参考线(教师事先画好)剪出制作灯罩的顶盖。根据实线剪开,虚线折叠,安装按扣。

2、另取一张书写纸绘制灯罩壁的图案。

3、将折好的顶盖与绘制好的灯罩壁贴合。

4、把铁丝用钳子拧在纸杯上,旋转部分的按扣的扣眼放在铁丝尖端。

5、把蜡烛固定在纸杯底部,并在纸杯底部两侧各剪一个孔,用来通气。

6、点燃蜡烛,让蜡烛的火焰产生的热气来吹动走马灯。

四、课外延伸,鼓励创新。

教师引导:走马灯作为一种玩具,不仅小朋友喜欢,大人也很喜欢?请同学们课后到网上收集资料,找一找其他类型的走马灯,它们又是怎么转起来的呢?

第6课时向上爬的螃蟹

教学目标:

1、通过制作螃蟹玩具,帮助学生认识摩擦力。

2、锻炼学生利用实验器材完成实验的动手能力。

3、让学生在玩中发现科学、在实践中学会生活、在自主中学会合作。

教学准备:

硬纸板、剪刀、吸管、胶带、毛线、彩笔。

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感知事物。

教师出示已做好的“螃蟹”。

师:这只小螃蟹不用脚,就能在毛线绳上行走,不信你们瞧!

师:它的身上隐藏着什么秘密呢?我们来瞧一瞧吧!

二、探索“螃蟹”的秘密。

小螃蟹能往上爬,是依靠着身后吸管和毛线之间的摩擦力。你一松手,摩擦力没有了,小螃蟹就掉下来了。

三、动手制作,体验成功。

1、在硬纸板上画一只螃蟹,用剪刀把它剪下来。

2、给它贴上纸质眼睛,一只活灵活现的小螃蟹就做成了!

3、剪下两截吸管。

4、将毛线从吸管里面穿进去。

5、把穿好线的吸管用胶带固定在螃蟹的后面。

6、毛线的两端打上节。

7、把螃蟹挂在门把手上,抓住毛线的两端,来回拉动。小螃蟹向上爬了!

四、同伴互动、评价。

第7课时水晶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验中知道水晶泥的秘密。

2、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自主探究能力。

3、让学生在玩中发现科学、在实践中学会生活、在自主中学会合作。

教学准备:

食用色素、硼砂、水、胶水、药匙、滴管、玻璃棒等。

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感知事物。

教师出示自制的水晶泥和市售的水晶泥。

师:请你来猜一猜哪一款水晶泥是老师自己做的?

多名学生上台实际操作感受。

二、动手制作,探索奥秘。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实验几乎无法分辨哪一款是老师自己做的水晶泥。今天就让老师告诉你做水晶泥需要哪些材料,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包水晶泥吧!

制作过程:

1、量取20ml胶水和20ml水

2、取10ml水和胶水混合,加入一小勺色素,玻璃棒搅拌均匀。

3、在剩下的10ml水里加入硼砂,玻璃棒搅拌均匀,硼砂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较差,需要搅拌较长的时间,直到有一部分硼砂不能再溶解了,这就制成了硼砂的饱和溶液

4、用滴管一滴一滴地把硼砂饱和溶液滴入胶水、水和色素的混合物,一边滴一边搅拌均匀;

5、慢慢地混合物会变得粘稠,像果冻一样,水晶泥就做好了

三、材料间的秘密。

硼砂的化学名称是硼酸钠,人工胶水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硼砂与胶水发生反应,会让胶水的分子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凝胶,看起来像是果冻。当然色素的作用就是染色,让实验产物更加漂亮了。

第8课时橡皮泥的制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来做橡皮泥。

2、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自主探究能力。

3、让学生在玩中发现科学、在实践中学会生活、在自主中学会合作。

教学准备:

面粉、盐、塔塔粉、水、油、食用色素、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石棉网。教学过程:

制作过程:

1、量取240g面粉、120g盐和10g塔塔粉搅匀。

2、量取240ml水和5ml食用油倒入混合粉末中搅拌均匀。

3、将材料倒入烧杯里,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一边煮一边搅合至成形,然后熄灭酒精灯。

4、晾凉后揉匀,然后,分成小份,每个小面团滴入 3 —— 4 滴色素。

5、揉好。揉的方法是在塑料板上用手滚动面团成长条后,立起长条按扁再重复几次后,颜色就较均匀了。

6、揉好后,装在塑料袋里。

第9课时红糖变白糖

教学目标:

1、知道红糖和白糖的成分和各自特点。

2、会动手将红糖制成白糖。

教学准备:

红糖、活性炭、玻璃棒、滤纸、烧杯、酒精灯、蒸发皿、铁架台、漏斗。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同学们,你们是喜欢吃红糖呢,还是白糖?你肯定会说:“当然是白糖。白糖比红糖更甜、更清凉爽口,红糖还有点怪味儿。”那么,你知道不知道白糖是由红糖变来的?

据记载,2000多年前,印度人就用熬煮甘蔗的方法制糖,后来这种技术又传到世界上其他国家,但都只能制出红糖。

一天,一个糖厂老板来到糖厂,看着仓库里一缸缸的红糖,喜不自胜,心想:把糖卖了,赚了钱,修理一下破旧的厂房,建一个大仓库,扩大生产,制更多的糖,赚更多的钱。

不料,第二天厂房突然失火,糖厂在熊熊烈火中变成废墟。几十年的心血瞬间化为乌有,老板呼天抢地,绝望极了。工人们想到自己将面临失业,也不禁流下悲痛的眼泪。

“老板,别难过,我们帮你重建糖厂。”工人们异口同声地喊起来。工人们的话在老板心中又点燃了希望之火。于是,老板带领工人们清理烧毁的糖厂,只见瓦砾遍地,一缸缸的红糖上堆满了烧焦的料木头。老板心想:这些缸里的糖不知怎样了?要是还能吃就好了,可以卖了钱重建糖厂。想着想着,便赶紧拿掉缸上的焦木头,大家一下惊呆了:缸里的糖颗粒雪白雪白的。这糖还能不能吃?还甜不甜?红糖怎么会变成白色的呢?老板来不及细想,抓起一把白色颗粒填进嘴里。呀!甜丝丝的,清凉清凉的,比红糖更好吃。果然,白糖一上市,便被人们抢购一空。

红糖为什么能变成白糖呢?老板一直在琢磨。他仔细地回忆当时的情形:并不是所有的红糖都变成白糖,只有那些有烧焦的木头掉进去的缸中的红糖才变成了白色。为什么呢?老板皱着眉头思索着。突然老板眼前一亮,莫非是焦木头帮了忙?于是,他立刻组织工人动手进行试验。结果发现真的是烧焦的木头使红糖变成了白糖。老板兴奋地跳起来欢呼着:“我要发财了!”从此,这个老板掌握了制白糖的技术,糖厂的收入大幅增加,名声日盛,日益繁荣。

同学们,烧焦的木头就是木炭。木炭是具有多孔结构的固体,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吸附有害气体、色素和异味。去掉了红糖中的色素和异味,就得到了你喜欢吃的白糖。

二、动手制作。

称取5 g~10 g红糖放在小烧杯中,加入40 mL水,加热使其溶解,加入0.5 g~1 g活性炭,并不断搅拌,趁热过滤悬浊液,得到无色液体,如果滤液呈黄色,可再加入适量的活性炭,直至无色为止。将滤液转移到小烧杯里,在水浴中蒸发浓缩。当体积减少到原溶液体积的1/4左右时,停止加热。从水浴中取出烧杯,自然冷却,有白糖析出。

三、课外延伸。

其实在生活中呢,红糖白糖各有千秋。红糖由于未经提炼,所含维生素B2、胡萝卜素,以及钙、铁、锰、锌等微量元素都是白糖所望尘莫及的。红糖偏温,益气养血、健脾养胃、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的等作用。若是胃寒疼痛,呕吐,服用生姜红糖水可解。白糖药性较凉,有润肺生津、补中益气、解毒抑菌的作用。用于干咳无痰,以及春秋季节多风干燥,肺部最易受邪,饮水时加适量白糖可起到滋阴润肺作用。糖虽为良药,但使用不当同样会招致不同疾病。红糖中含多种杂质,直接冲服易损人肠胃,宜煎煮不宜冲服。白糖服用过量会导致肥胖和龋齿。

第10课时固体酒精的制作

教学目标:

1、了解固体酒精的成分。

2、小组合作制作固体酒精。

3、让学生在玩中发现科学、在实践中学会生活、在自主中学会合作。

教学准备:

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蒸发皿、火柴。酒精(质量分数95%以上)、醋酸钠、蒸馏水。

教学过程:

一、介绍固体酒精的知识

酒精和水能以任意比混溶;醋酸钙只溶于水而不溶于酒精。当饱和醋酸钙溶液注入酒精中时,致使醋酸钙从酒精溶液中析出,呈半固态的凝胶状物质---"冻胶",酒精填充其中。点燃胶状物时,酒精便燃烧起来。

二、实验步骤:

1、在大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再加入适量醋酸钠,制备饱和醋酸钠溶液。

2、在大烧杯中加入80mL酒精,再慢慢加入15mL饱和醋酸钠溶液,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烧杯中的物质先浑浊,再变稠,最后成为冻胶状。

3、取出冻胶,捏成球状,放在蒸发皿中点燃。冻胶立即着火,并发出蓝色火焰。

第11课时能灭火的空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和思路。

2、了解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3、培养学生的实验合作、创新能力和精神。

教学准备:

碳酸氢钠、柠檬酸、烧杯、蜡烛、铁丝。

教学过程:

一、观看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视频

二、二氧化碳能灭火的原理

三、制取二氧化碳

取适量碳酸氢钠粉末与柠檬酸在烧杯里加水反应,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四、用二氧化碳来灭火

如图,将烧杯慢慢倾斜,将二氧化碳沿着烧杯壁缓缓倒到有高低不同两支蜡烛的烧杯里。观察现象。

五、小组讨论,说说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

第12课时观察自制霉菌装片

教学目标:

1、正确使用显微镜。

2、了解霉菌(青霉或曲霉)的形态结构。

3、了解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4、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霉菌,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发霉的馒头、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滴管、显微镜。材料准备:利用馒头制作霉菌

1、将半个馒头加一点水。

2、用塑料袋就馒头包好。

3、将包好的馒头放置在温暖的地方2-3天。

4、霉菌长好备用。

教学过程:

一、感知事物。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发霉的馒头和新鲜的馒头。

引导学生观察发霉的馒头和新鲜的馒头的区别。

师:馒头为什么会发霉?

师:霉菌太小了,我们用肉眼很难观察清楚,所以我们今天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它的外形。

二、复习显微镜使用知识

由于之前的创新实验已学过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所以这里教师简单点拨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自制装片和观察

制作装片

1、用滴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2、用解剖针在霉菌馒头上挑一点霉菌体在载玻片上。

3、盖上盖玻片。

4、敲击清洗装片。

5、清理装片上的明水。

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1、调整显微镜:调整显微镜的亮点、调整光线。

2、装上载玻片。

3、通过目镜观察:边观察边调整准焦螺旋直到看到最清楚的霉菌为止。

4、边观察边记录。

四、课外延伸。

教师介绍霉菌与人类的关系(贡献)

曲霉是发酵工业及食品加工方面的重要菌种。2000年以前我国就已利用曲霉制酱,也是我国民间用以酿酒、制醋曲,制某些副食品的重要菌种。例如我国生产的腐乳有白腐乳、青腐乳和红腐乳之分,当你看到红腐乳时不要以为染了化学颜料,其实它是红曲霉分泌的红曲加工而成,由于人们选用了不同工艺,因而使腐乳各具特色。

青霉除了用于提取青霉素外,还用于制造有机酸、葡萄糖氧化酶和淀粉酶等。

讲完课后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检测,及时反馈,而后指导学生课外寻找资料“青霉素的来历”。

第13课时叶脉书签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化学药品的作用及叶脉书签的制作方法。

2、学会制作叶脉书签的方法。

3、培养细致、严谨的科学品质,懂得用力所能及的创造来美化生活。

教学准备:

肉质较厚的树叶(比如桂花树叶、桑叶等),课前将叶片洗刷干净,电磁炉(带锅)一只,15%的氢氧化钠溶液或碱性的南侨肥皂溶液,无水碳酸钠3克,玻璃棒一根,长镊子一只,毛笔,84消毒液一瓶,旧报纸若干,10厘米红丝线,各色颜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通过向学生用多媒体展示树叶、叶脉,让学生回忆思考叶脉的作用。

叶脉为叶的输导组织与支持结构,为叶提供水分和无机盐、输出光合产物,支撑着叶片,使能伸展于空间,保证叶的生理功能顺利进行。

2、让学生思考当你看书看不完时,为了下次便于将书翻到上次所看的位置,你用什么办法将书页隔开,引出书签的概念,并将叶脉与书签有机结合起来,为制作叶脉书签做好铺垫。

书签用来标识书本中的特定页,以方便返回查阅。一般由纸或树脂等材料,制作成长方形薄片状。其他常用材料有皮革、银和黄铜之类的金属、丝绸、木材与织物。

书签画面随意,取材广泛,哪怕是一张用过的火车票、飞机票都可以当作书签,除图面内容外,艺术化的书签也常在材料和造型上有所创新。书签比折书等记页码方式更方便,对书的损坏度更低,是很好的一种记页码方式。

二、用树叶制作叶脉书签

1、先看树叶制作叶脉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制作的方法和大致步骤。

2、老师讲解制作叶脉时的注意事项:

(1)由于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制作时应注意安全;

(2)刷叶脉时应掌握力度,以免刷破;

(3)根据制作经验,桂花叶最适宜于制作叶脉标本,杨树叶、白蜡叶大叶榆叶也可以做,只是效果差一些;

3、叶脉的制作:

(1)每组组长领取适量的提前调配好的氢氧化钠溶液、制作叶脉用的树叶。

(2)把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按顺序摆好,把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放在石棉网上。

(3)将树叶放到烧杯中,点燃酒精灯加热氢氧化钠溶液至沸腾,在此过程中,用镊子轻轻搅动树叶。

(4)不时地用镊子拿出叶子,用手感觉叶肉是否煮烂;

(5)在瓷盘里加适量水,将已煮烂的叶片放到其中,用旧牙刷刷叶肉,刷时先刷正面,按从左向右,从叶柄向叶尖,从主脉向侧脉有序地刷,直至刷掉叶肉;再将叶片翻转,用同样的方法刷,直至只剩下网状脉;

(6)将叶脉放到盛清水的烧杯中,洗去残渍;

(7)将叶脉放到标本纸中压干、压展;

三、交流讨论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叶脉书签作品,并简要叙述自己的设计内容及意义。

第14课时自制网线

教学目标:

1、知道一条网线的基本部件。

2、在教师的的指导下正确排列双绞线。

3、能用网线钳夹水晶头。

教学准备:

网线钳、水晶头、网线、剪刀、测线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上网吗?你们知道网络连接必备的器材都有哪些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网线的制作。

二、认识材料

(1)认识双绞线与水晶头

1、双绞线:我们局域网内组网所采用的网线,使用最为广泛的为双绞线,双绞线是由不同颜色的4对8芯线组成,每两条按一定规则绞织在一起,成为一个芯线对。它一般有屏蔽与非屏蔽双绞线之分。双绞线价格低廉、连接可靠、维护简单,可提供高达100Mbps的传输带宽,在综合布线系统中被广泛应用。

2、水晶头:RJ-45插头之所把它称之为“水晶头”,主要是因为它的外表晶莹透亮的原因而得名的。RJ-45接口是连接非屏蔽双绞线的连接器。水晶头接口前端有8个凹槽,凹槽内共有8个金属接点,与线芯总的铜质导线内芯接触,以联通整个网络。

(2)认识网线钳与测线仪

1、网线钳:在压线钳的最顶部的是压线槽,压线槽供提供了三种类型的线槽,分别为6P、8P以及4P,中间的8P槽是我们最常用到的RJ-45压线槽,而旁边的4P为RJ11电话线路压线槽。在压线钳8P压线槽的背面,我们可以看到呈齿状的模块,主要是用于把水晶头上的8个触点压稳在双绞线之上。最前端是剥线口,用来剥掉网线外皮。后端的刀片主要用来切断网线。

2、测线仪:测线仪一般有主机和子机两部分组成,两部分上面都有8个指示灯和两个RJ45接口。

三、网线的制作与测试

1、将外皮剥除:利用剥线口将双绞线的外皮除去2—3厘米。

2、排列好线序:剥开每一对线,按照排列顺序要求,将8条线捋直。

3、将网线剪齐:整理好线序后用剪线口将前端剪齐,只剩下约1.4厘米的长度。

4、插入水晶头:一只手捏住RJ-45水晶头,将RJ-45头有弹片一侧向下,另一只手捏平双绞线,稍稍用力将排好的线平行插入水晶头内的线槽中,8条导线顶端应插入线槽顶端。

5、用钳子压实:在确定双绞线的每根线都已正确插放好之后,就可以用RJ-45压线钳用力将RJ-45水晶头压实。

6、重复以上步骤,做好相应的另一端,这样一条双绞线便做好了。

7、测试。将网线两端分别插入测线仪的主机和子机的接口内,打开主机的电源开关,观察指示灯;如果8盏指示灯依次闪亮,说明网线制作成功,否则说明网线制作失败,需要重新制作。

第15课时无患子做洗衣液

教学目标:

1、认识无患子树,知道无患子果实的洗衣作用。

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品质。

3、加深学生对校园植物的了解。

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无患子、烧杯、三脚架、酒精灯、玻璃棒、石棉网、镊子。

材料准备:事先去校园内收集掉落的无患子果实,如果量不够从树枝上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播放用无患子洗头的视频。

师:视频中的人们手中拿的是一种树的果实。

2.教师展示事先准备好的无患子果实。

师:这就是视频中的果实,它叫无患子。在我们的校园里种着许多无患子树。我们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3.多媒体展示校园里拍摄的无患子树照片(时间充分可以带学生参观校园内的无患子树)

二、制作无患子洗衣液

师:无患子里面含有皂苷,所以很早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无患子洗衣服洗头了。今天我们就用无患子来制作健康环保的洗衣液吧!

制作方法:

1、将无患子洗净倒入烧杯中,加入水,无患子与水的比例1:3

2、用酒精灯煮沸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并开始搅拌。

3、沸腾大概10分钟后,查看烧杯内的水剩余多少,如果水少了添加一些,

若还有不少水就继续熬制。此时可以看到无患子已经开始慢慢被煮烂,杯中的水也已经变为淡黄色。

4、停止加热,等待液体冷却,然后用镊子夹出果肉和果核。

5、将液体装瓶。

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课时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课时)教案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氢氧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的化学性质 3.了解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用途 学习重点 1.氢氧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的物理性质 2.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的化学性质 学习过程 (情境:回顾氢氧化钠腐蚀性的图片,让学生再一次体会氢氧化钠腐蚀性的厉害) 三、常见的碱 (用视频来观察氢氧化钠固体的潮解。回顾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复习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是一个放热的过程。强调:是氢氧化钠“固体”。用水稀释氢氧化钠溶液不会放热。) 1.NaOH

(1)NaOH的物理性质:白色固体,在空气中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而潮解,极易溶于水,同时放热。 (2)NaOH的化学性质:有强烈的腐蚀性,并易吸收CO2而变质。P55图10-5 (3)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4)用途:NaOH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NaOH能与油脂反应,在生活中可用来去油污,如炉具清洁剂中就含有氢氧化钠。 (体验:让学生结合家中厨房使用的“油污王”,里面就含有少量的氢氧化钠。追问:1.为什么不能大量含有氢氧化钠?2.我们在使用时要注意些什么?) (5)保存:密封保存 注:碱液溅到手上的处理:用大量的水冲洗,并涂上硼酸溶液。 2.氢氧化钙 (教学说明:氢氧化钙及其溶液的知识在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物质的水溶性的地方就断断续续的作了介绍,此处的教学自己对这些知识的整理,小结。)

(实验10-6)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微溶于水,且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2)化学性质:腐蚀性,易吸收空气中的CO2而变质 CO2+Ca(OH)2== CaCO3↓+H2O (3)俗称:熟石灰、消石灰 (4)制法:它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得到。 实验:在蒸发皿中放一小块生石灰,加少量水,观察现象。 现象:块状生石灰变散,水沸腾。 注:石灰池里煮鸡蛋,就这个原理 (5)用途: 3.其他常见的碱:KOH、氨水 (氨水是碱,让学生结合前面分子运动的实验——氨分子不断运动是酚酞溶液变红,证明:1.分子在不断运动;2.氨气溶于水能使酚酞变红,它是一种碱。) 4.NaOH溶液和Ca(OH)2溶液能发生的反应。 (1)能使石蕊变蓝,使酚酞变红 (2)与CO2反应CO2+Ca(OH)2== CaCO3↓+H2O CO2+2NaOH== Na2CO3+H2O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整数指数幂》精品教案

15.2.3 整数指数幂 第1课时整数指数幂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整数指数幂的意义,能进行有关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 在经历探索、类比、归纳、思考等活动过程中,体会由正整数指数幂扩充到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情感态度】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增强数学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教学重点】 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及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 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1)当n为正整数时,a n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2)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有哪些? 【教学说明】教师设置问题,师生共同回顾,并一一予以解释,为负整数指数幂做好铺垫. 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 思考一般地,a m中指数m可以是负整数吗?如果可以,那么负整数指数幂a m表示什么? 【教学说明】设置思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试一试计算:a3÷a5(a≠0) 方法一:a3÷a5= 3 5 a a =1/a2; 方法二:a3÷a5=a3-5=a-2.

比较上述两个结论,你有何发现?由此你是否能找出a-m与1/a m的关系呢? 【归纳结论】数学中规定:一般地,当n为正整数时,a-n=1a n(a≠0),即a-n(a ≠0)是a n的倒数. 你有何发现?与同伴交流. 【归纳结论】 a m·a n=a m+n这条性质对于m,n为任意整数情形仍然适用. 思考类似上面的探究过程,在(ab)m=a m·b m,(a m)n=a m·n, a m÷a n=a m-n及(a b )n=a n b n中的指数m、n能否也都可以是正整数、0或负整数呢? 不妨谈谈你的看法并与同伴交流. 【归纳结论】 正整数指数幂的所有运算法则在整数范围内都是成立的. 试一试 【教学说明】在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相互交流获得感性认识基础上,设置上述两个问题,第1题较为简单,学生可轻松完成.第2题也有意让学生先自主探索,寻找出结论.教师巡视,然后予以评讲.在评讲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予以解释,让出现问题的同学加深理解.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第一章第一节课时(1)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课时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2、使学生掌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了解其在人体内的储存方式和氧化分解的生理意义。 3、使学生了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吸收过程和纤维素的生理功能。 【教学重点】葡萄糖、淀粉的性质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葡萄糖的结构。 【实验准备】洁净的试管、烧杯、铁架台、石棉网、AgNO3溶液(2%)、稀氨水(2%)、葡萄糖溶液(10%)、淀粉、碘水、H2SO4溶液(20%)、NaOH溶液(10%)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趣味问答:同学,你今天吃糖了吗? 【常识介绍】含糖食物与含糖量。查看教材P4表1-1 【设问】什么是糖?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4 资料卡片。 1、糖的概念: 糖类又叫,大多数糖符合通式,但不是所有的糖符合这个通式且符合这个通式的也不一定是糖。 2、糖的分类: 分类 单糖:葡萄糖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糖水解生成 二糖:蔗糖、麦芽糖 1 mol 2 mol单糖 糖水解生成许多 多糖:淀粉、纤维素1 mol mol单糖

一、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 1、物理性质:晶体,溶于水,有味。 【思考】实验测得:葡萄糖分子量为180,含C、H、O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6.7%、53.3%,求葡萄糖的分子式。 葡萄糖分子式为: 【设问】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呢?含有氧原子,说明它可能含什么官能团呢? 【演示实验】实验1-1,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结论】葡萄糖分子结构中含 【介绍】葡萄糖除具有醛的性质外,我们还发现它具有下列性质: (1)1mol该未知物与5mol乙酸完全反应生成酯。 (2)1mol该未知物与1molH2加成反应时,被还原成直链己六醇 【讨论】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 2、结构简式: 【设问】由葡萄糖的结构可以预测葡萄糖有哪些化学性质? 3、化学性质: (1)银镜反应: 银氨溶液:在2%AgNO3溶液中边振荡,边加入2%稀氨水,当最初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时的溶液 (2)体内氧化: 【提问】人生病不能正常饮食时,医生一般会注射葡萄糖水溶液这是为什么?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5.回答问题:葡萄糖在人体内如储存和被氧化?

[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说课稿 沪教版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首先感谢区教研室给我提供展示的平台,同时也希望在座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给我的课提出宝贵的意见。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反思等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酸和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两类物质,酸和碱的生产及使用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作用。本节课主要目的是把酸和碱的知识与前面学习的这些有关章节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扩大学生的视野,并巩固前面学习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为学生直接参加工农业生产,更好的使用酸和碱做好知识和思想准备。 因此,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碱的方法及从微观粒子H+和OH-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情分析 对于有酸味的物质(白醋、柠檬汁、西红柿等)和有滑腻感的物质(熟石灰、肥皂、洗衣粉等)学生并不陌生,但这些物质为什么有的有酸味,而有的有滑腻感?怎样用化学方法识别它们?这些问题虽然学生以前没有认真思考过,但却最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所以教学起点应定位于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设计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和创造的化学学习情境,让他们去观察、去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并探索出规律来,在“做科学”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确立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学会用酸碱指示剂、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过程和方法:通过亲历实验探究过程,初步学会从H+和OH-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课时)教(学)案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第三课时常见的碱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几种常见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认识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4)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归纳碱相似化学性质及其原因。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教学难点: 1.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 2.酸和碱各自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教具准备: 试管、镊子、表面皿、平底烧瓶、滴管、单孔塞、玻璃管。氢氧化钠固体、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氯化铁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市场上出售一种“自热米饭”,它的加热方法很特别,只要将包装的发热包与水接触就会放热。这个发热包物质的成分是什么呢? 【讲解】这个发热包物质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俗称生石灰,它遇到水就会发生化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同时生成氢氧化钙。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常见的碱——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板书】三、几种常见的碱 1、几种常见的碱

【活动与探究】(实验10-5) 用镊子夹取3小块氢氧化钠进行实验(切勿用手拿)。 【互相交流】 【现象与分析】 这种现象叫做潮解。 2、氢氧化钠用途:可用作气体的干燥剂。 【引导】氢氧化钠除了有上述性质外,还有什么重要的性质? 【播放视频】氢氧化钠溶液对鸡爪的腐蚀实验,观察鸡爪的变化。 【学生观察现象】鸡爪被氢氧化钠溶液腐蚀。 【反思】通过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使用氢氧化钠时应十分小心。 【教师】1、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俗名叫做苛性钠、火碱、烧碱。使用时要十分小心。 2、若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介绍】(多媒体展示) 氢氧化钠的用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如炉具清洁剂中就含有氢氧化钠。 【过渡】检验二氧化碳时用到的石灰水就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氢氧化钙也是一种重要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整数指数幂》第1课时导学案

整数指数幂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并能运用它进行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2、通过分式的约分与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方法对比经历探索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的过程,理解性质的合理性。 学习过程 【温故知新】 正整数指数幂的性质: (1)m a ·n a = (m 、n 是正整数) (2)()m n a = (m 、n 是正整数), (3)(ab )n = (n 是正整数), (4)m a ÷n a = (a≠0,m 、n 是正整数,m>n ), (5)()n a b = (n 是正整数) , (6)a 0 = (a≠0) 【预习导学】预习P18-20 1、计算:5255÷= ;731010÷= 。 一方面:5255÷=35255??= 731010÷=()()1010= 另一方面:5255 ÷=3525155= 731010÷=()()()=1010 则()()==??4310,5 归纳:一般的,规定:())0(≠=?a a n n 是整数,即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n (n 为正整 数)次幂,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一试:=?35 =?22 =?2)2(x 3、思考:当指数引入负指数后,对于1中幂的这些运算法则是否仍然适用? 2a ·5a ?= 251a a =25a a =) (1=3?a )5(2?+=a ,即2a ·5a ?=)(2+a 2a ?·5a ?=2511a a = 71a =)(a )5(2?+?=a ,即2a ?·5a ?=)(2+?a 0a ·5a ?=1×5 1a =5?a )5(0?+=a ,即0a ·5a ?=)()(+a 归纳:当m 、n 是任意整数时,都有m a ·n a = 【精讲点拨】例题、计算 (1)233(2)x y ?? (2)231()3ab ??·3256 a b ?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教材分析 教科书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本章以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和线索,结合基本概念等化学基础知识,将实验方法、实验技能与化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全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则是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作为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作为对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 因此,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是以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包括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为主要内容,也包括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章是高中化学的第一章,课程标准所提到的有关实验的要求,不可能在本章一步达到,这些要求将在整个必修化学的教学中逐步完成。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复习初中相关实验、预习本节内容,让学生获取实验安全方面的知识,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亲自实践让学生体验注意实验安全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提问]我们都知道,化学课上我们经常要做很多实验,那么化学学科与实验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 [板书]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化学与实验的关系: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整数指数幂

作品编号:97864512358745963001 学校:趣鸟呜市文景镇欧阳家屯小学* 教师:瑰丽艳* 班级:恐龙队参班* 15.2.3整数指数幂 第1课时整数指数幂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吗?由a m÷a n=a m-n,当m

考a m 中当m<0时,a m 表示什么? (4)自学参考提纲: ①a -2= 21 a 是如何得来的? 一方面a 3 ÷a 5 =a 3-5 =a -2 ,另一方面,a3÷a5=35a a =323a a a ?=21 a . ∴a -2= 2 1 a ②当n 是正整数时,a -n = 1n a (n≥1), 即a -n (a≠0)是a n 的倒数. ③试说说当m 分别是正整数、0、负整数时,am 各表示什么意义? 当m 是正整数时,a m 表示m 个a 相乘.当m 是0时,a 0表示一个数的n 次方除以这个数的n 次方,所以特别规定,任何除0以外的实数的0次方都是1. 当m 是负整数时,am 表示|m|个 1 a 相乘. 2.自学: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收集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②差异指导: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和认知方法的指导. (2)生助生:结合实例讨论如何得出a -n=1an (a≠0) 4.强化:

第一章第一节课时(1)答案

第一章 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 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课时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2、使学生掌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了解其在人体内的储存方式和氧化分解的生理意义。 3、使学生了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吸收过程和纤维素的生理功能。 【教学重点】葡萄糖、淀粉的性质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葡萄糖的结构。 【实验准备】洁净的试管、烧杯、铁架台、石棉网、AgNO 3溶液(2%)、稀氨水(2%)、葡萄糖溶液(10%)、淀粉、碘水、H 2SO 4溶液(20%)、NaOH 溶液(10%)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趣味问答:同学,你今天吃糖了吗? 【答】其实,我们每天都要吃“糖”,只不过可能没有直接吃糖,我们吃的食物很多都是糖类,而且我们的身体机能能将我们吃的食 【常识介绍】含糖食物与含糖量。查看教材P4表1-1 【设问】什么是糖? 1、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2、是最廉价的能量来源 3、人体摄取的热能约有75%来自糖类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4 资料卡片。 1、糖的概念: 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大多数糖符合通式C n (H 2O)m 但不是所有的糖符合这个通式且符合这个通式的也不一定是糖。 2、糖的分类: 一、 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 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能溶于水,有甜味。 【思考】 实验测得:葡萄糖分子量为180,含C 、H 、O 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6.7%、53.3%,求葡萄糖的分子式。 葡萄糖分子式为:C 6H 12O 6 【设问】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呢?含有氧原子,说明它可能含什么官能团呢? 分类 单糖:葡萄糖 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糖水解生成 二糖:蔗糖、麦芽糖 1 mol 2 mol 单糖 糖水解生成许多 多糖:淀粉、纤维素 1 mol mol 单糖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整数指数幂

作品编号:91855558874563331258 学校:元明壮市文银汉镇便家蚕小学* 教师:青稞酒* 班级:飞鸟参班* 15.2.3整数指数幂 第1课时整数指数幂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吗?由a m÷a n=a m-n,当m

考a m 中当m<0时,a m 表示什么? (4)自学参考提纲: ①a -2= 21 a 是如何得来的? 一方面a 3 ÷a 5 =a 3-5 =a -2 ,另一方面,a3÷a5=35a a =323a a a ?=21 a . ∴a -2= 2 1 a ②当n 是正整数时,a -n = 1n a (n≥1), 即a -n (a≠0)是a n 的倒数. ③试说说当m 分别是正整数、0、负整数时,am 各表示什么意义? 当m 是正整数时,a m 表示m 个a 相乘.当m 是0时,a 0表示一个数的n 次方除以这个数的n 次方,所以特别规定,任何除0以外的实数的0次方都是1. 当m 是负整数时,am 表示|m|个 1 a 相乘. 2.自学: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收集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②差异指导: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和认知方法的指导. (2)生助生:结合实例讨论如何得出a -n=1an (a≠0) 4.强化:

中图版初一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教案

中图版初一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教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1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地描述地球的形状。 2。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及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地球的形状的认识历程。 难点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地球是人类之家,学好地理就必须从认识地球开始。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地球的相关知识,为我们学好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大家都是成功者! 〔板书〕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自主学习】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 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4-P7,完成以下要求。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 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 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3.地轴是代表地球的旋转轴,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 4.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地球模型。 【小组探究】 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请你依次写出1519年~1522年麦哲伦船队航海时所经过的大洋〔按顺时针方向〕。麦哲伦的航行能证明什么? 1.麦哲伦船队航海时所经过的大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2.麦哲伦船队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深化探究】 1.列举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的例子。 〔1〕海边看远方行来的航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轮船。 〔2〕月食现象,看到地球的影子是圆的。 〔3〕站得越高,看得越远。 2.请在以下图字框中填出表示地球大小的数据,读以下图归纳地球的形状。 〔答案: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分别填:5.1亿平方千米6371千米4万千米地球是一个不规那么的球体〕 3.观察〝地球仪示意图〞解释以下概念。 探究结论: 〔1〕地轴: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这根轴代表地轴。 〔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

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课时

《常见的酸和碱》 姚庙初中吴绍仓 第三课时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不同的酸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那么与之相类似的碱是否具有相同的情况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内容。 板书(以下四个实验内容),按照内容,指导学生完成实验(4人为一组,进行动手实践) 【活动与探究1】 用镊子夹取3小块氢氧化钠进行实验。 实验(一)观察氢氧化钠的颜色,状态。 实验(二)将氢氧化钠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实验(三)将氢氧化钠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里,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实验(四)将一块准备好的鸡腿肉放入装有20%的氢氧化钠的烧杯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取出,观察前后鸡腿肉的变化。 在学生完成实验后进行实验操作的点评,以及点评实验结论,并指导学生阅读书本P55,了解NaOH、Ca(OH)2的性质和用途。 【过渡】酸可以使到指示剂变色,碱是否也有类似的化学性质呢?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下。 【活动与探究2】 1、在白色点滴板上进行实验,往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 2、将准备好的二氧化碳通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 从实验(二)中告知学生氢氧化钠也具有相同的性质,也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并且也可以和二氧化硫发生化学反应,并指导学生完成化学方程式。 【小结】: 1、碱溶液可以使指示剂变色;

2、碱溶液可以与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 从上面的知识获得,不同的酸和碱都有相类似的化学性质,那为什么不同的物质却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呢?下面我们也一起用实验来探讨: 【实验】:分别将HCl、H2SO4、NaOH、Ca(OH)2、NaCl、Na2SO4、蒸馏水、乙醇于大烧杯中,连接好电源,将两极放入大烧杯中,观察现象。 通过上述实验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实验现象:盛有蒸馏水、乙醇大烧杯中小灯泡不亮,其余都亮。 从而引导学生思考酸和碱都有相类似的化学性质,并得出结论: (1)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H﹢,因此酸的化学性质相似 (2)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碱的化学性质相似 板书设计 第十单元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第三课时 一、氢氧化钠(NaOH) 1、俗名:火碱、烧碱、苛性碱 2、特性:具有强烈的瘸蚀性 3、用途:制肥皂、洗涤剂、造纸、纺织工业等 二、氢氧化钙(Ca(OH)2) 1、俗名:熟石灰或消石灰,它是有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 2、用途:建筑建材,改良土壤,制漂白粉等。 三、碱的化学性质 1、碱溶液可以使指示剂变色 2、碱溶液可以与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 四、酸和碱的电离 1、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H+,因此酸的化学性质相似 2、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碱的化学性质相似 教学反思

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 腔肠动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第1课时腔肠动物 一、选择题 1.水母、海蜇、珊瑚虫和海葵是常见的腔肠动物。腔肠动物绝大多数生活在() A.草原中B.海洋中 C.森林中D.土壤中 2.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A.身体呈辐射对称B.体表有刺细胞 C.有口无肛门D.以上都正确 3.水螅的生活环境是() A.有丰富绿藻的海水 B.被污染的废水 C.清澈的急流的大河 D.清澈而水草丰富的池塘或小河 4.水螅的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的纵轴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成完全对称的两部分。这种体形叫() A.辐射对称B.左右对称 C.上下对称D.两侧对称 5.水螅属于腔肠动物,如图5-1-3为水螅体壁横切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1-3 A.水螅的体壁有3层细胞 B.①是外胚层,②是内胚层 C.水螅身体呈现两侧对称 D.食物残渣通过肛门排出

6.蜇和珊瑚虫排出消化后食物残渣的结构是() A.肛门B.口 C.胞肛D.体壁 7.水螅体内的结构叫作() A.空腔B.消化腔 C.体腔D.内脏 8.在水螅周围放些水蚤,活水蚤进入水螅体内的方式() A.水蚤游到水螅口中 B.水蚤被水螅的触手捕捉,送入口中 C.水蚤被水螅的外胚层吸附,外胚层分泌消化液将其分解 D.水蚤被吞入水螅口中 9.在水温适宜,食物充足时,水螅身体下端三分之一处的体壁会向外突起,渐渐成长为一个小水螅。成长到一定时期后脱离母体,独立生存,这种生殖方式叫() A.有性生殖B.分裂生殖 C.出芽生殖D.孢子生殖 10.2019·重庆关于腔肠动物,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珊瑚虫、海葵、海蜇是腔肠动物 B.身体呈辐射对称 C.腔肠动物有口有肛门 D.都是生活在水中 11.珊瑚礁是如何形成的() A.水螅分泌的石灰质堆积形成的 B.海蜇分泌的液体形成的 C.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形成的 D.海葵分泌的石灰质形成的

《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课时教案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第3课时常见的碱 【核心素养】 通过对常见的碱的性质和用途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重要的化学物质——碱。【教材分析】 本课题的内容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二级主题“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常见的碱”属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的教学内容。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教学包含了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以及实验活动6、7。本单元首先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接下来在酸和碱性质及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主要包含三个板块的内容:酸碱与指示剂作用、常见的酸、常见的碱。“常见的碱”是在认识了酸和碱能与指示剂反应、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后学习常见的碱,既是前一部分知识的延伸,又为后面的中和反应及盐的学习做好铺垫。 “常见的碱”的教学内容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和用途以及通过物质导电性实验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需两课时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探究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和用途。 【学情分析】 一、认知基础 通过前面内容“常见的酸”的学习,学生具备了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的基础和能力,为学习常见的碱奠定了学习物质的基础和方法;学生对于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非常熟悉,对于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能起到引导作用。 二、学生特点 初三学生处在半幼稚半成熟的阶段,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就显得更为重要,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有小组成员共同参与的实验活动,能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学生的发展。

整数指数幂教案

1.3 整数指数幂 1.3.1同底数幂的除法 (第6课时) 教学过程 1 通过探索归纳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 2 熟练进行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 3 通过计算机单位的换算,使学生感受数学应用的价值,提高学习学生的热情。 重点、难点: 重 点: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以及利用该法则进行计算。 难 点: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 约分:① , ②, ③ 复习约分的方法 2 引入 (1)先介绍计算机硬盘容量单位: 计算机硬盘的容量最小单位为字节,1字节记作1B ,计算机上常用的容量单位有KB ,MB ,GB, 其中: 1KB=B=1024B 1000B, , 23412a b a bc 1n n a a +224 44 x x x --+102≈1010102012222MB KB B B ==?=1010203012222GB MB B B ==?=

(2)提出问题: 小明的爸爸最近买了一台计算机,硬盘容量为40GB ,而10年前买的一台计算机,硬盘的总容量为40MB ,你能算出现在买的这台计算机的硬盘总容量是原来买的那台计算机总容量的多少倍吗? 提醒这里的结果,所以, 如果把数字改为字母:一般地,设a 0,m,n 是正整数,且m>n,则这是什么运 算呢?(同底数的除法) 这节课我们学习-----同底数的除法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 你能用语言表达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吗?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2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初步运用 例1 计算:(1)(n 是正整数), 例2 计算:(1) ,(2) , 例3 计算:(1),(2) 练一练 P 16 练习题 1,2 三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30 20 40402,40402GB B MB B =?=?3030201010 202020 402222240222 ??===?103020 22 -=30 302010202222 -==≠?m n a a =m n m n m n n n a a a a a a --?==()()()()()() ()9 5 821 4251,2,3,4n n x x y x y x y x x y ++-?-?()5 3 x x -()4 3 x x --() ()3 46 x x -÷-2 213n n n b b a a +????÷ ? ?????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整数指数幂

作品编号:15635478925896743 学校:山黄市鹤仙镇那年小学* 教师:戒悟空* 班级:蝶舞伍班* 15.2.3整数指数幂 第1课时整数指数幂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吗?由a m÷a n=a m-n,当m

①a -2= 2 1 a 是如何得来的? 一方面a 3 ÷a 5 =a 3-5 =a -2 ,另一方面,a3÷a5=35a a =323a a a ?=21 a . ∴a -2= 21 a ②当n 是正整数时,a -n = 1n a (n≥1), 即a -n (a≠0)是a n 的倒数. ③试说说当m 分别是正整数、0、负整数时,am 各表示什么意义? 当m 是正整数时,a m 表示m 个a 相乘.当m 是0时,a 0表示一个数的n 次方除以这个数的n 次方,所以特别规定,任何除0以外的实数的0次方都是1. 当m 是负整数时,am 表示|m|个 1 a 相乘. 2.自学: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收集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②差异指导: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和认知方法的指导. (2)生助生:结合实例讨论如何得出a -n=1an (a≠0) 4.强化: (1)当n 为正整数时,a -n = 1n a (a≠0),即a -n (a≠0)是a n 的倒数. (2)a m 的意义(m 为正整数、0、负整数).

课题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案

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课时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根据所学知识来主动探究未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酸碱指示剂能使酸碱溶液反应,可用于检验酸或碱的溶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具准备: 白醋、稀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试管、滴管等。 教学过程: 【引入】很多同学都曾吃过桔子和皮蛋,有谁知道:为什么桔子、柠檬等水果吃起来是酸酸的味道,皮蛋吃起来时却有一股涩味? 聆听后回答:因为水果中有各种果酸;皮蛋中含有碱。 从生活中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入新课。 【设问】酸和碱是怎么发现的呢? 【阅读】学生阅读教材第50页资料卡片:“酸”“碱”的由来。 【总结】总结并介绍生活中的酸和碱及实验室中常见的酸和碱。 【过渡】酸和碱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其实酸和碱不仅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也是化学中常见的两类重要物质。在生活中可以通过品尝辩别一些物质,而化学试剂是不允许品尝的。我们怎么确定物质是酸还是碱? 【提出问题】试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在不借助实验室中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之变成红色? 学生演示:向试管中吹气。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创设情境,回顾已学的知识,引入课题。 【问题研究】是什么物质使石蕊试液变红? 【设问】除了碳酸,我们熟悉的食醋、盐酸、石灰水等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演示实验】实验10-1:在试管内分别滴入白醋、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第3课时)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初步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的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研究酸的性质的大致顺序、通过实验探究酸的性质,根据酸的性质思考其用途的科学方法。 2.通过酸的化学性质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回忆、类推,归纳和小结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真观察、分析探究酸的性质的有关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 酸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 根据实验归纳酸碱的化学性质。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试管、紫色石蕊试剂、两种待测液、稀盐酸、稀硫酸、带锈的铁钉等。 五、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2分钟 [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酸碱指示剂,不借助任何化学药品,你能否使试管中的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追问]:紫色石蕊试液为什么变色? 学生自己操作,向试管中吹起,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采用挑战性的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下面的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新课讲授26分钟 [过渡]:除了碳酸,还有其他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吗? 探究活动1:稀盐酸和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吗? [提问]:这些酸中的什么成分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探究活动1:现有两瓶未贴标签的稀盐酸和氯

化钠溶液,如何区分? [小结]:NaCl溶液中有Cl-,而NaCl溶液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那么也不是Cl-的作用;应该是酸中的H+使石蕊溶液变红。 [提问]:你能否将这种方法推广一下,区别稀硫酸和硫酸钠溶液,为什么? 实验得出:稀盐酸和稀硫酸与碳酸一样,均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学生猜想:可能是盐酸中的Cl-、H+、水使其变色,讨论交流后首先排除水的作用,石蕊溶液本身含有水。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讨论出方案:1.分别向两种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2.分别向两种溶液中放入洁净小铁钉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讨论区分两种物质的方法,归纳总结出酸具有相似性质是因为酸中的H+使石蕊溶液变红。 学生亲身感受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大脑中生成了酸的印象。通过猜想、实验验证,体验科学探究的步骤,将思维活动由认识知识提升到认识方法。 [过渡]:除了上述性质,稀盐酸和稀硫酸还有其他共性吗? [提问]:根据同学们的表演,你能概括一下

人教版数学八上《 整数指数幂(第1课时)负整数指数幂练习 (vip专享)

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15.2.3 整数指数幂 第1课时 负整数指数幂 要点感知1 一般地,当n 是正整数时,a -n =_____(a ≠0).即a -n (a ≠0)是an 的____. 预习练习1-1 (潍坊中考)计算2-2的结果是( ) A.41 B.2 C.-41 D.4 要点感知2 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当m ,n 均为整数时,(1)a m ·a n =____;(2)(a m )n =____;(3)(ab)n =____. 预习练习2-1 计算(a -1b 2)3的结果是( ) A.a 3b 6 B.a -3b 8 C.-a 3b 6 D.36a b 知识点1 负整数指数幂 1.计算3-1的正确结果为( ) A.3 B.-3 C.31 D.1 2.计算(a 1)-2的正确结果为( ) A.a -2 B.a 2 C.21a D.a 1 3.(曲靖中考)计算: |-2|-(14 )-1+(2-1.414)0+9. 知识点2 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4.计算: (1)6x -2·(2x -2y -1)-3; (2)(-2a -2)3b 2÷2a -8b -3.

5.将(31)-1、(-3)0、(-3)-2这三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 A.(-3)0<(31)-1<(-3)-2 B.(3 1)-1<(-3)0<(-3)-2 C.(-3)-2<(-3)0<(31)-1 D.(-3)0<(-3)-2<(31)-1 6.计算x 3y(x -1y)-2的结果为( ) A.y x 5 B.5x y C.25 x y D.25 y x 7.计算: (1)(a -3b)2·(a -2b)-3; (2)(2m 2n -3)-2·(-mn 2)3÷(m -3n)2. 8.计算: (-1 2)-1-12+(1-2)0-︱3-2︱. 9.已知式子(x -1) -1 2x -3+(x -2)0有意义,求x 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要点感知1 n a 1 倒数 预习练习1-1 A 要点感知2 a m+n a mn a n b n 预习练习2-1 D 当堂训练 1.C 2.B 3.原式=2. 4.(1)原式=3443 y x .(2)原式=-4a 2b 5. 课后作业 5.C 6.A 7.(1)原式=b 1.(2)原式=-41m 5n 10 . 8.-3- 3. 9.x ≠32且x≠2且x≠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学案)

九年级化学预习学案(学生用) 课型:新授编写:审核:领导签字: 课题: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学案) 姓名:班级:日期 知识要点:.酸碱指示剂概念、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浓硫酸的腐蚀性 学习目标: 1.酸碱指示剂概念、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浓硫酸的腐蚀性 2.会用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体现小组合作精神。 学习重点: 1.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2.浓硫酸的特性 学习方案(提示:教师列出预习提纲,学生根据提纲解决问题) 一.预习提纲 忆一忆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观察他们元素的组成 盐酸的溶质硫酸石灰水的溶质(氢氧化钙) 其中属于酸的是属于碱的是 2.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溶液变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一学 一、酸碱指示剂 起作用而_________________,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_____,遇碱溶液变成________;酚酞 (1).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溶液,它能使无色酚酞溶液() A.变红色B.变蓝色C.呈无色D.变紫色 (2)石蕊(紫色)与酚酞(无色)是两种常用的指示剂指示剂:能跟_____或_____的溶液起作用而_________________,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_____,遇碱溶液变成________;酚酞溶液遇酸溶液_________,遇碱溶液变成_________。 (3)酸碱指示剂是从植物的花瓣或果实中提取的一些提取液,只要在不同的酸碱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都可作酸碱的指示剂某些植物的花汁可作酸碱指示剂。自制三种花汁用酸溶液或碱溶液检验,颜色如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