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选修3-3》全册精品讲学案(含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3-3》全册精品讲学案(含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3-3》全册精品讲学案(含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3-3》全册精品讲学案(含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3-3》全册精品讲学案

第1课时分子动理论内能

导学目标 1.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并能应用分析有关问题.2.理解温度与温标概念,会换算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3.理解内能概念,掌握影响内能的因素.

一、分子动理论

[基础导引]

1.请你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扩散现象来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

2.请描述: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小于r0逐渐增大,直至远大于r0时,分子间的引力如何变化?分子间的斥力如何变化?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的合力又如何变化?

[知识梳理]

1.物体是由____________组成的

(1)多数分子大小的数量级为________ m.

(2)一般分子质量的数量级为________ kg.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1)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物体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______,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悬浮在液体中的__________的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

动.布朗运动反映了________的无规则运动.颗粒越______,运动越明显;温度越______,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________和________,实际表现的分子力是它们的________.

(2)引力和斥力都随着距离的增大而________,但斥力比引力变化得______.

思考:为什么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二、温度和温标

[基础导引]

天气预报某地某日的最高气温是27°C,它是多少开尔文?进行低温物理的研究时,热力学温度是2.5 K,它是多少摄氏度?

[知识梳理]

1.温度

温度在宏观上表示物体的________程度;在微观上是分子热运动的____________的标志.

2.两种温标

(1)比较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两种温标温度的零点不同,同一温度两种温标表示的数值________,但它们表示的温度间隔是________的,即每一度的大小相同,Δt =ΔT . (2)关系:T =____________. 三、物体的内能 [基础导引]

1.有甲、乙两个分子,甲分子固定不动,乙分子由无穷远处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再靠近为止,在这整个过程中,分子势能的变化情况是 ( ) A .不断增大 B .不断减小 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

2.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温度都相同,在不计分子势能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气的内能较大 B .氢气的内能较大 C .两者的内能相等 D .氢气分子的平均速率较大 [知识梳理]

1.分子的平均动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叫做分子的平均动能.________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做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______.

2.分子势能: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叫分子势能.分子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_有关.

3.物体的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都有关系.

考点一 微观量估算的基本方法 考点解读

1.微观量:分子体积V 0、分子直径d 、分子质量m 0.

2.宏观量:物体的体积V 、摩尔体积V m 、物体的质量m 、摩尔质量M 、物体的密度ρ. 3.关系:(1)分子的质量:m 0=M N A =ρV m

N A

.

(2)分子的体积:V 0=V m N A =M

ρN A .

(3)物体所含的分子数:N =

V V m ·N A =m ρV m ·N A 或N =m M ·N A =ρV M ·N A

. 4.两种模型:(1)球体模型直径d = 36V 0π

;(2)立方体模型边长为d =3

V 0.

特别提醒 1.固体和液体分子都可看成是紧密堆集在一起的.分子的体积V 0=V m

N A

,仅适用于固体和液体,对气体不适用.

2.对于气体分子,d =3

V 0的值并非气体分子的大小,而是两个相邻的气体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 典例剖析

例1 有一种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变成近似固体的硬胶体.设该气体在某状态下的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将该气体分子看做直径为D 的球体,体积为1

6πD 3,则该状态下体积为V 的这种气体变成近似固体的硬胶体后体积约为多少?

方法突破

1.求解估算问题的关键是选择恰当的物理模型.

2.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量(如体积、密度、质量)和微观量(如分子直径、分子体积、分子质量)的桥梁,用它可以估算分子直径、分子质量以及固体或液体分子的体积. 跟踪训练1 标准状态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为V 0=22.4 L/mol ,请估算教室内空气分子的平均间距d .设教室内的温度为0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1023 mol -

1.(要写出必要的推算

过程,计算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考点二 布朗运动和分子热运动的比较 考点解读

图1

图2

特别提醒 1.扩散现象直接反映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并且可以发生在固体、液体、气体任何两种物质之间.

2.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典例剖析

例2 关于分子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

B .布朗运动图中的不规则折线表示的是液体分子的运动轨迹

C .当分子间的距离变小时,分子间作用力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

D .物体温度改变时,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一定改变

跟踪训练2 在观察布朗运动时,从微粒在a 点开始计时,间隔30 s 记下微粒的一个位置得到b 、c 、d 、e 、f 、g 等点,然后用直线依次 连接,如图1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微粒在75 s 末时的位置一定在cd 的中点上

B .微粒在75 s 末时的位置可能在cd 的连线上,但不可能在cd 中点上

C .微粒在前30 s 内的路程一定等于ab 的长度

D .微粒在前30 s 内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ab 的长度 考点三 分子力与分子势能 考点解读

1.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力是引力与斥力的合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 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总是斥力 变化得较快,如图2所示. (1)当r =r 0时,F 引=F 斥,F =0;

(2)当r

(3)当r >r 0时,F 引和F 斥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F 引>F 斥,F 表现为引力; (4)当r >10r 0(10-9 m)时,F 引和F 斥都已经十分微弱,可以认为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力(F =0).

图3

图4

图5 2.分子势能

分子势能是由分子间相对位置而决定的势能,它随着物体体积的变化而变化,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为:

(1)当r >r 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随着r 的增大,分子引力做负 功,分子势能增大;

(2)当r

(3)当r =r 0时,分子势能最小,但不一定为零,可为负值,因为可 选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 (4)分子势能曲线如图3所示. 典例剖析

例3 (2010·全国Ⅰ·19)如图4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 p 与两分子间距 离r 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当r 大于r 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B .当r 小于r 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C .当r 等于r 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

D .在r 由r 1变到r 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

跟踪训练3 如图5所示,用F 表示两分子间的作用力,E p 表示分 子间的分子势能,在两个分子之间的距离由10r 0变为r 0的过程中

( )

A .F 不断增大,E p 不断减小

B .F 先增大后减小,E p 不断减小

C .F 不断增大,E p 先增大后减小

D .F 、

E p 都是先增大后减小

24.统计规律法和类比分析法

例4 关于温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温度高,则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大 B .物体温度高,则物体每一个分子的动能都大 C .某物体内能增大时,其温度一定升高

D .甲物体温度比乙物体温度高,则甲物体的分子平均速率比乙物体的大 方法归纳 统计规律法

对微观世界的理解离不开统计的观点.单个分子的运动是不规则的,但大量分子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如对大量气体分子来说,朝各个方向运动的分子数目相等,且分子的速率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布.宏观物理量是与微观物理量的统计平均值是相联系的,如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但要注意:统计规律的适用对象是大量的微观粒子,如对“单个分子”谈温度是毫无意义的.

例5分子甲和乙相距较远时,它们之间的分子力可忽略.现在分子甲固定不动,将分子乙由较远处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在这一过程中 ()

A.分子力总是对乙做正功

B.分子乙总是克服分子力做功

C.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D.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最后又减小

方法归纳类比分析法

学习“分子势能”时,可类比“重力势能”;学习“分子力做功与分子势能改变”的关系时,可类比“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等.

跟踪训练4下列有关温度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小

B.温度低的物体,其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也必然小

C.做加速运动的物体,由于速度越来越大,因此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来越大

D.0°C的铁和0°C的冰,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相同

A组分子动理论

1.下面关于分子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铁丝很难被拉长,这一事实说明铁分子间存在引力

B.水很难被压缩,这一事实说明水分子间存在斥力

C.将打气管的出口端封住,向下压活塞,当空气被压缩到一定程度后很难再压缩,这一事实说明这时空气分子间表现为斥力

D.磁铁可以吸引铁屑,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2.铜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若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个铜原子的质量为ρ

N A

B.1个铜原子占有的体积为M N A

C.1 m3铜所含原子的数目为ρN A M

D.1 kg铜所含原子的数目为N A M

3.(1)下列关于热现象和热现象的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

B.气体如果失去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这是因为气体分子间存在斥力的缘故

C.一小石块落入水中向水底沉去的运动为布朗运动

D.温度越高,热运动越激烈

(2)清晨,湖中荷叶上有一滴约为0.1 cm3的水珠,已知水的密度ρ=1.0×103kg/m3,水

的摩尔质量M=1.8×10-2 kg/mol,试估算:

①这滴水珠中约含有多少水分子;②一个水分子的直径多大.(以上计算结果保留两位

有效数字)

B组分子力与分子势能

4.若某种实际气体分子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则一定质量的该气体内能的大小与气体体积和温度的关系是 ()

①如果保持其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②如果保持其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内能减少

③如果保持其温度不变,体积增大,内能增大

④如果保持其温度不变,体积增大,内能减少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5.关于对内能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系统的内能是由系统的状态决定的

B.做功可以改变系统的内能,但是单纯地对系统传热不能改变系统的内能

C.不计分子之间的分子势能,质量和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具有相同的内能

D.1 g 100°C水的内能小于1 g 100°C水蒸气的内能

课时规范训练

(限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假如全世界60亿人同时数1 g水的分子个数,每人每小时可以数5 000个,不间断地数,则完成任务所需时间最接近(阿伏加德罗常数N A取6×1023 mol-1) () A.10年 B.1千年 C.10万年 D.1千万年

2.下列关于分子运动和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它说明了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他元素

C.如果气体的温度升高,那么所有分子的速率都增大

D.在温度相同时,氢气与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相同

3.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布朗运动说明了液体分子与悬浮颗粒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D.观察布朗运动会看到,悬浮的颗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

4.设某种物质的摩尔质量为μ,原子间平均距离为d,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则该物质的密度ρ可表示为 ()

A.ρ=6μ

πd3N A B.ρ=

μd3N A

C.ρ=3μ

4πd3N A D.ρ=

8μπdN A

5.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只在两分子间的作用力作用下,乙分子沿x轴方向运动,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E p与两分子间距离x的变化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设分子间所具有的总能量为0,则 ()

A.乙分子在P点(x=x2)时加速度为零

B.乙分子在P点(x=x2)时动能最大

C.乙分子在Q点(x=x1)时处于平衡状态

D.乙分子在Q点(x=x1)时分子势能最小

6.关于分子势能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分子距离为平衡距离时分子势能最大

B.当分子距离为平衡距离时分子势能最小,但不一定为零

图2

图3

C .当分子距离为平衡距离时,由于分子力为零,所以分子势能为零

D .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在相互靠近到不能再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势能不

7.从下列哪一组物理量可以算出氧气的摩尔质量 ( ) A .氧气的密度和阿伏加德罗常数 B .氧气分子的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常数 C .氧气分子的质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 D .氧气分子的体积和氧气分子的质量

8.如图2,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 ,乙分子位于x 轴上,甲分子 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 F >0为斥力,F <0为引力,a 、b 、c 、d 为x 轴上四个特定的位 置,现把乙分子从a 处静止释放,则 ( )

A .乙分子从a 到b 做加速运动,由b 到c 做减速运动

B .乙分子由a 到c 做加速运动,到达c 时速度最大

C .乙分子由a 到b 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增加

D .乙分子由b 到d 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增加 9.如图3所示,纵坐标表示两个分子间引力、斥力的大小,横坐 标表示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两分子间引 力、斥力的大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e 为两曲线的交 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ab 为斥力曲线,cd 为引力曲线,e 点横坐标的数量级为10

-10

m B .ab 为引力曲线,cd 为斥力曲线,e 点横坐标的数量级为10

-10

m

C .若两个分子间距离大于e 点的横坐标,则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D .若两个分子距离越来越大,则分子势能亦越来越大

10.下列关于分子力和分子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B .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C .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D .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 二、非选择题

11.如图4所示,把一块洁净的玻璃板吊在橡皮筋的下端,使玻璃

板水平地接触水面.如果你想使玻璃板离开水面,必须用比玻 璃板重力________的拉力向上拉橡皮筋.原因是水分子和玻璃 的分子间存在________作用.

图4

图5

(2)往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成

了红色.这一现象在物理学中称为________现象,是由于分子的________而产生的. 12.如图5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 ,乙分子位于x 轴上,

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 所示,F >0为斥力,F <0为引力,a 、b 、c 、d 为x 轴上四个 特定的位置.现在把乙分子从a 处由静止释放,若规定无穷 远处分子势能为零,则:

(1)乙分子在何处势能最小?是正值还是负值?

(2)在乙分子运动的哪个范围内分子力和分子势能都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加?

13.(1)已知某气体的摩尔体积为V A ,摩尔质量为M A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由以上数据

能否估算出每个分子的质量、每个分子的体积、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 (2)当物体体积增大时,分子势能一定增大吗?

(3)在同一个坐标系中画出分子力F 和分子势能E p 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图象,要求表现出E p 最小值的位置及E p 变化的大致趋势.

复习讲义

基础再现

一、基础导引 1.将一滴红墨水分别滴入等量的冷水和热水中,你会发现热水变为一杯均匀的红水的速度快.

2.本题可借助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图线来描述.

由图中的曲线可以看出,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小于r0逐渐增

大,直至远大于r0,这个过程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

小于r0逐渐增大到等于r0的过程,引力和斥力均减小,斥力

比引力减小得快.由于斥力大于引力,斥力和引力的合力表现

为斥力且合力值逐渐减小,两分子间距离等于r0时,合力为零.第二阶段,由r0逐渐增大到合力表现为引力最大值时所对应的分子间距离的过程,引力和斥力均减小,斥力小于引力,斥力和引力的合力表现为引力而且合力值逐渐增大.第三阶段,由合力为引力最大值时两分子间的距离到10r0的过程,斥力和引力均减小,斥力仍比引力减小得快,斥力小于引力,斥力和引力的合力表现为引力,但合力值逐渐减小.

知识梳理 1.大量分子(1)10-10

(2)10-26 2.(1)高(2)固体颗粒分子

小高 3.(1)引力斥力合力(2)减小快

思考:微粒越小,在某一时刻受到液体分子撞击时不平衡性越强,运动状态改变越快,越明显.

二、

基础导引300.15 K-270.65°C

知识梳理 1.冷热平均动能 2.(1)不同相同(2)t+273.15 K

三、

基础导引 1.D

2.BD

知识梳理 1.温度大 2.体积 3.温度体积

课堂探究

例1πρVN A D3

6M

跟踪训练1见解析

解析每个分子占据的体积V=V0

N A

空气分子平均间距d=3V=3V

N A

代入数据得分子平均间距

d =

322.4×10-3

6×10

23 m ≈3×10-9 m. 例2 C 跟踪训练2 D 例3 BC 跟踪训练3 B 例4 A 例5 C 跟踪训练4 D 分组训练 1.AB 2.CD

3.(1)D (2)①3.3×1021(个) ②3.9×10-10

m

4.B 5.BC

课时规范训练

1.C 2.B 3.D 4.AB 5.AB 6.B 7.C 8.B 9.B 10.C 11.(1)大 分子引力 (2)扩散 无规则运动(热运动) 12.(1)c 处 负值 (2)c 到d 阶段

13.解析 (1)可估算出每个气体分子的质量m 0=M A

N A

由于气体分子间距较大,由V 0=V A

N A ,求得的是一个分子占据的空间而不是一个气体分

子的体积,故不能估算每个分子的体积;由d =3

V 0= 3V A

N A

可求出分子之间的平均距

离.

(2)在r >r 0范围内,当r 增大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在r

第2课时气体液体与固体

导学目标 1.掌握气体三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及图象.2.掌握理想气体的概念,理解气体热现

象的微观意义.3.掌握晶体与非晶体以及液晶的微观结构,理解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

一、气体

[基础导引]

1. 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状态经历了如图1所示的ab、bc、cd、da四个过程,其中bc的延

长线通过原点,cd垂直于ab且与水平轴平行,da与bc平行,则气体体积在

() Array A.ab过程中不断减小

B.bc过程中保持不变

C.cd过程中不断增加

D.da过程中保持不变

2.电灯泡内充有氦氩混合气体,如果要使电灯泡内的混合气体在500°C时的压强不超过一

个大气压,则在20°C的室温下充气,电灯泡内气体压强至多能充到多少?

[知识梳理]

1.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1)气体分子间距较______,分子力可以________,因此分子间除碰撞外不受其他力的

作用,故气体能充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子做无规则的运动,速率有大有小,且时而变化,大量分子的速率按“中间多,

两头少”的规律分布.

(3)温度升高时,速率小的分子数________,速率大的分子数________,分子的平均速

率将________,但速率分布规律________.

2.三个实验定律

3.

(1)理想气体

①宏观上讲,理想气体是指在任何条件下始终遵守气体实验定律的气体,实际气体在

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的条件下,可视为理想气体.

②微观上讲,理想气体的分子间除碰撞外无其他作用力,分子本身没有体积,即它所

占据的空间认为都是可以被压缩的空间.

(2)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

气体实验定律可看作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特例.

二、液体和固体

[基础导引]

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一定是晶体

B.晶体的各向同性是由于组成它的微粒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的,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

C.晶体一定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D.某些物质微粒能够形成几种不同的空间分布

[知识梳理]

1.晶体与非晶体

2(1)作用: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面具有________的趋势.

(2)方向:表面张力跟液面相切,跟这部分液面的分界线________. 3.液晶的物理性质

(1)具有液体的________性. (2)具有晶体的光学各向______性.

(3)在某个方向上看其分子排列比较整齐,但从另一方向看,分子的排列是____________的. 4.饱和汽 湿度 (1)饱和汽与未饱和汽

①饱和汽:与液体处于动态平衡的蒸汽. ②未饱和汽:没有达到饱和状态的蒸汽.

(2)饱和汽压

①定义:饱和汽所具有的压强.

②特点:液体的饱和汽压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饱和汽压越大,且饱和汽压与饱和汽的体积无关. (3)湿度

①定义:空气的干湿程度. ②描述湿度的物理量

绝对湿度: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

相对湿度:空气的绝对湿度与同一温度时水的饱和汽压的百分比. 即:相对湿度=水蒸气的实际汽压

同温度水的饱和汽压

×100%

考点一 气体压强的产生与计算 考点解读

1.产生的原因:由于大量分子无规则地运动而碰撞器壁,形成对器壁各处均匀、持续的压

力,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气体的压强.

2.决定因素

(1)宏观上:决定于气体的温度和体积.

(2)微观上:决定于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的密集程度.

3.常用单位:帕斯卡(Pa):1 Pa=1 N/m2

1 atm=760 mmHg=1.013×105 Pa

4.计算方法

(1)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下的气体压强计算方法

①液体封闭的气体压强的确定

平衡法:选与气体接触的液柱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利用它的受力平衡,求出气体的压强.

取等压面法:根据同种液体在同一水平液面处压强相等,在连通器内灵活选取等压面,由两侧压强相等建立方程求出压强.

液体内部深度为h处的总压强p=p0+ρgh.

②固体(活塞或汽缸)封闭的气体压强的确定

由于该固体必定受到被封闭气体的压力,所以可通过对该固体进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建立方程来求出气体压强.

(2)加速运动系统中封闭气体压强的计算方法:一般选与气体接触的液柱或活塞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特别提醒 1.气体压强与大气压强不同,大气压强由重力而产生,随高度增大而减小,气体压强由大量气体分子频繁碰撞器壁而产生,大小不随高度而变化.

2.容器内气体的压强是大量分子频繁碰撞器壁而产生的,并非因其重力而产生的.

3.求解液体内部深度为h处的总压强时,不要忘记液面上方气体的压强.

典例剖析

例1(2010·上海单科·22改编)如图2所示,上端开口的圆柱形汽缸竖直放

置,截面积为5×10-3 m2,一定质量的气体被质量为2.0 kg的光滑活塞

图3

图4

封闭在汽缸内,其压强为________ Pa(大气压强取1.01×105 Pa ,g 取10 m/s 2).

跟踪训练1 如图3所示,一根竖直的弹簧支持着一倒立汽缸的活塞, 使汽缸悬空而静止.设活塞和缸壁间无摩擦且可以在缸内自由移动, 缸壁导热性能良好,使缸内气体温度总能与外界大气的温度相同,则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若外界大气压强增大,则弹簧将压缩一些

B .若外界大气压强增大,则汽缸的上底面距地面的高度将增大

C .若气温升高,则活塞距地面的高度将减小

D .若气温升高,则汽缸的上底面距地面的高度将增大 考点二 理想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及应用 考点解读

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

典例剖析

例2 如图4所示,带有刻度的注射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其下部

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S =5×10-

5 m 2,活塞

及框架的总质量m 0=5×10-

2 kg ,大气压强p 0=1.0×105 Pa.当水

温为t 0=13 °C 时,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为5.5 mL.(g =10 m/s 2) (1)向烧杯中加入热水,稳定后测得t 1=65 °C 时,气体的体积为多 大?

(2)保持水温t 1=65 °C 不变,为使气体的体积恢复到5.5 mL ,则要

在框架上挂质量多大的钩码?

方法突破应用实验定律及状态方程解题的一般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即一定质量的某理想气体;

(2)确定气体在始末状态的参量p1、V1、T1及p2、V2、T2;

(3)由气体实验定律或状态方程列式求解.

(4)讨论结果的合理性.

跟踪训练2一气象探测气球,在充有压强为76.0 cmHg、温度为27.0 ℃的氦气时,体积为3.50 m3.在上升至海拔6.50 km高空的过程中,气球内氦气压强逐渐减小到此高度上的大气压36.0 cmHg,气球内部因启动一持续加热过程而维持其温度不变.此后停止加热,保持高度不变.已知在这一海拔高度气温为-48.0 ℃.求:

(1)氦气在停止加热前的体积;

(2)氦气在停止加热较长一段时间后的体积.

考点三气体实验定律图象的应用

考点解读

一定质量的气体不同图象的比较

典例剖析

例3一足够高的内壁光滑的导热汽缸竖直浸放在盛有冰水混合物的水槽中,用不计质量的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如图5所示.开始时气体的体积为 2.0×10-3m3,现缓慢地在活塞上倒上一定量的细砂,最后活塞静止时气体的体积恰好变为原来的一半,然后将汽缸移出水槽,缓慢加热,使气体温度变为136.5°C.(大气压强为1.0×105Pa)

图5

(1)求汽缸内气体最终的体积;

(2)在p -V 图上画出整个过程中汽缸内气体的状态变化(请用箭头在图线上标出状态变化的方向).

跟踪训练3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a →b 过程中,气体体积增大,压强减小

B .b →c 过程中,气体压强不变,体积增大

C .c →a 过程中,气体压强增大,体积变小

D .c →a 过程中,气体内能增大,体积变小 考点四 固体、液体的性质 考点解读

1.液体的微观结构特点:(1)分子间的距离很小;(2)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大;(3)分子的热运动特点表现为振动与移动相结合.

2.液体的表面张力:(1)作用: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面具有收缩的趋势.(2)方向:表面张力跟液面相切,跟这部分液面的分界线垂直.(3)大小:液体的温度越高,表面张力越小;液体中溶有杂质时,表面张力变小;液体的密度越大,表面张力越大. 3.液晶

物理,性质?????

具有液体的流动性

具有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

在某个方向上看其分子排列比较整齐,但从另一方

向看,分子的排列是杂乱无章的

典例剖析

例4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黄金可以切割加工成任意形状,所以是非晶体 B .同一种物质只能形成一种晶体

高中物理功优秀说课稿获奖获奖说课稿特级教师用

功优秀说课稿获奖说课稿引语: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 内容是功。下面我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以及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六个模块进行我的说课。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及作用本节课是机械能这一章的第一节,机械能这一章主要讲解功和能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高考的热点之一,然而要想准确地把握功能关系就必须对功的概念有一个明确地认识,能够熟练的计算相关力对物体做的功. (二)教学目标 依据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功的概念、功的两个要素及正负功的含义;会用定义式计算恒力功。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功的学习认识建立物理概念的一般方法;感受正交分解推导做功的计算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以上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并会计算功。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对正功、负功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所面对的学生是高一学生,虽然高一学生经过上一个学期的物理知识学习,对于抽象思维能力已经有所提高,但是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因此在教学当中应当引入更多的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具体形象的去了解功的相关知识。此外,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掌握了有关功的知识,但是他们所掌握的做功是建立在力与位移在同一个方向的前提下的,对于力与位移存在夹角的情况的功的计算,学生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在前面的数学及物理学习当中,学生已经接触到有关矢量的知识,并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掌握。在矢量分解的基础下,进一步的去学习力与位移存在一定夹角的情况下,学生在这个基础上掌握还是比较简单的。 三、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将主要采取探究式教法,并以讨论法和合作交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学生亲身参与课堂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体,且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对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说学法 依据教学目标,结合物理情境进行探究式学习,在处理具体问题中学会思考与分析、演绎推理和归纳总结。学生在此过程中对知识由生疑到释疑,从而提高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流程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渠道,整个教学活动我主要安排了四个环节。下面我将以板块的形式陈述我的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为本节课的新授可以让学生温故而知新,通过这样的导入,师生共同复习初中学习过的有关功的知识, 做准备,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本节课的新授中来。 (二)创设情境,加深理解 找两位体重相差悬殊的同学,让体重小的同学抱体重大的同学,没有抱动;再让体重大的同学抱起体重小的 同学,并在教室前面做匀速走动。让学生思考两种情况,是否有做功?学生思考、分析之后交流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弹力-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说课稿§3.2:弹力 一、说教材 1.教材的特点分析 弹力的知识跟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学习它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它在力学分析中有着举足经重的作用,弹力的有无以及弹力的方向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好本节内容是决定学生以后对受力分析是否清晰的关键,非常重要。本节的特点之一是: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直接使学生参与到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体验学物理的乐趣。特点之二是:先研究比较常见的各种形变,后研究与形变有关的弹力,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特点之三是:基础概念多,演示实验多,再加上学生的探究实验,故容量较大,需仔细安排,做到时间分配合理,条理清晰。 2.学习目标 学情分析:城里学生目前对形变和弹力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不够深入;知道支持力、压力都是弹力,但是不能够概括产生的原因。因此我采取引导、启发的教学方式.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程理念,我设计如下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形变、弹性形变的概念,理解弹性限度。 ⑵知道什么是弹力,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 ⑶知道压力、支持力、绳子的拉力都是弹力,会确定它们的方向 ⑷知道形变与弹力的关系,掌握胡克定律。

过程与方法 观察演示实验,把看到的现象与已有的经验结合起来;经历探究弹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把亲自探究出的规律与平时对弹力的认识相结合,体会物理规律的价值。 3.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大量的力学现象中都要对弹力的产生条件及其方向进行判断,并且要明确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产生弹力及方向如何?而且弹簧所产生的弹力贯穿知识的前后,因此我把重点内容确定为: ⑴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其方向的判断。 ⑵探究弹簧弹力的规律。 难点:由于学生对微小形变难于确定而且对其是否产生弹力及其方向不好判断,因此我把探究微小形变的方法作为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物理教学是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景──观察──分析──猜想——引导学生自行阅读课文——找到问题答案──实验探究── 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新课程理念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常见形变,巧用引导性提问,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仔细阅读课文,自主思考、

高中物理功优秀说课稿获奖获奖说课稿特级教师用

高中物理功优秀说课稿获奖获奖说课稿特级教 师用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功优秀说课稿获奖说课稿引语: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功。 下面我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以及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六个模块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机械能这一章的第一节,机械能这一章主要讲解功和能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高考的热点之一,然而要想准确地把握功能关系就必须对功的概念有一个明确地认识,能够熟练的计算相关力对物体做的功. (二)教学目标 依据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功的概念、功的两个要素及正负功的含义;会用定义式计算恒力功。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功的学习认识建立物理概念的一般方法;感受正交分解推导做功的计算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以上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并会计算功。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对正功、负功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所面对的学生是高一学生,虽然高一学生经过上一个学期的物理知识学习,对于抽象思维能力已经有所提高,但是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因此在教学当中应当引入更多的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具体形象的去了解功的相关知识。此外,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掌握了有关功的知识,但是他们所掌握的做功是建立在力与位移在同一个方向的前提下的,对于力与位移存在夹角的情况的功的计算,学生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在前面的数学及物理学习当中,学生已经接触到有关矢量的知识,并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掌握。在矢量分解的基础下,进一步的去学习力与位移存在一定夹角的情况下,学生在这个基础上掌握还是比较简单的。 三、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将主要采取探究式教法,并以讨论法和合作交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学生亲身参与课堂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体,且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对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说学法 依据教学目标,结合物理情境进行探究式学习,在处理具体问题中学会思考与分析、演绎推理和归纳总结。学生在此过程中对知识由生疑到释疑,从而提高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流程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渠道,整个教学活动我主要安排了四个环节。下面我将以板块的形式陈述我的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师生共同复习初中学习过的有关功的知识,通过这样的导入,可以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为本节课的新授 做准备,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本节课的新授中来。

高中物理说课稿(共7篇)

篇一:高中物理说课稿:《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范文 好学教育: 高中物理说课稿:《机械能守恒定律》 我说课的题目是 "机械能守恒定律 ",选自高一物理必修 2的第7章第 8节,下面我对这节课分六部分进行说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设计思想、学法指导、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初中学习过有关机械能的基本概念,对"机械能 "并不算陌生,接受起来相对轻松。 通过前几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对 "机械能 "这一概念较初中有了更深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机械能守恒条件的判定、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是教学的重点。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答相关的问题,这一内容在整个高中力学中又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物理学理论和应用方面十分重要,不同运动形式的转化和守恒的思想能指引我们揭露自然规律、取得丰硕成果。但这种思想和有关的概念、规律,由于其抽象性强,学生不易理解、掌握。学生要真正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还是很困难。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建立在前面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教材上通过多个具体实例,先猜测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的关系,引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守恒条件的探究,联系重力势能和重力做功及弹性势能与弹力做功的关系的学习,由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逐步深入,最后得出结论,并通过应用使学生领会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越性。在教学设计时,力图通过生活实例和物理实验,展示相关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通过建立物理模型,由浅入 深进行探究,让学生领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并通过规律应用巩固知识,体会物理规律对生活实践的作用。(二)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根据教材特点(注重思想性、探究性、逻辑性、方法性和哲理性)和学生的特点以及高中新课程的总目标(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终身发展需求)和理念(探究性、主体性、发展性、和谐性)和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特制定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 好学教育: (2)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3)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4)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5)学会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 6)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运用所学知 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利用已有知识探索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2)通过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如:观察、实验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说课稿

高中物理说课稿:“功” -06-08 17:58教师网[您的教师考试网] 高中物理说课稿:“功”。 TAG标签:说课物理说课稿高中物理说课 “功”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功”是机械能一章的第一节。就人类的知识构架来说,功是为进一步得出“能”这个更为广泛、非常重要的概念服务的。功的概念是本章重点内容,我们要注意到“功”概念概括性强,相当抽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让学生有深刻体会,而应该逐步展开、加深。 本节是在初中阶段对功的概念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例说明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并得出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功的计算式W=F·S(特殊情况),再通过分析、推理的方式得出功的一般计算公式W=F·SCosα(普遍情况),最后再分三种情况讨论功的意义。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功的一般计算机式W=F·SCosα 难点:负功的意义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W=F·SCosα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并学会物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特殊性),得出解决问题的普遍方法(普遍性) 进而对各种问题的分析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历史,进一步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逐步形成献身科学的意识,培养学生事实就是的科学态度。 二、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功的初步概念,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已有所了解,同时还懂得了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功的计算式W=F·S。 三、教学方法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本节课是概念课,分析、推理成份居多,而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则没有),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电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推理,总结得出结论。这样把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学主导”的教学模式。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说课稿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说课稿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High school physics flat-throwing movement theory textbook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平抛运动》是高一新课程必修2第一章《抛体运动》的第3节。本节课是曲线运动的一个实例,《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这一部分的要求是“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平抛运动》这一节课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直线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际应用和延续;同时也为研究斜抛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类平抛运动等奠定基础。 教材对《平抛运动》的处理分为三个层次: (1)通过对生活实际现象的分析,建立平抛运动模型; (2)通过实验方法和理论(动力学)探究找到研究平抛运动规律的方法——分解为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化繁为简); (3)通过数学和物理已学知识(直线运动规律、合运动与分运动关系)找到平抛运动的规律,并且能够运用该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这样安排,强调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突出了物理

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让学生明白,物理规律不仅可以直接由实验得到,也可以用已知规律从理论上导出。 二、学情分析 在必修一课本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而在本章第一节学习了曲线运动,在第二节学习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道什么叫合运动,什么叫分运动,合运动与分运动是什么关系,同时也知道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以是曲线运动。但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并没有建立起“分曲为直”、“化繁为简”的具体概念。 三、教法分析 本节教学要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的主题,注重从问题、情景出发,在质疑中引发思考,提出概念;在讨论中激烈碰撞,找到规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准确说出平抛运动的定义 (2)知道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以及为什么可以这样分解 (3)掌握平抛运动规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体会物理的研究方法——化 繁为简、实验探究、理论探究等

2021年高中物理优秀说课稿

2021年高中物理优秀说课稿 2021年高中物理优秀说课稿-《摩擦力》说课范例 2015年高中物理优秀说课稿:《摩擦力》说课范例 [编辑推荐]高中生各科考试,各位考生都在厉兵秣马,枕戈待旦,把自己调整到最佳作战状态。在这里xx为各位考生整理了2015年高中物理优秀说课稿:《摩擦力》说课范例,希望能够助各位考生一臂之力,祝各位考生金榜题名,前程似锦!! 一、教材的特点 这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同时,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其中还编入磁悬浮列车、气垫船等与现代科技联系很密切的内容。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 按照课程标准,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与老教材的课程目标相比,它更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三、教材的重难点 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四、教学设计思路 为了加强这节课的探究性,体现课改精神,这节课我主要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将全班分为两个大组,分别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其中一个因素。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在生活中,初二学生对摩擦有感性认识,只是还没有从物理学角度对它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了贴近学生,一上课我就演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的实验,并提出问题: 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 待学生回答后,我们本节就要来学习科学探究:摩擦力。 2、进行新课 (1)介绍摩擦的分类及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由于教材中不仅研究了滑动摩擦,也提到了滚动摩擦,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向学生简单介绍了摩擦的分类:摩擦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同时告诉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只重点研究滑动摩擦。接下来我向学生介绍了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在解释这个概念时,主要强调滑动摩擦是在两个物体表面间产生的,这个力的作用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而对于相对运动没作过多的解释。 (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活动的第一步是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在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我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有的学生思维受教材的影响,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对于这部分同学注意对

高中物理说课稿范例

高中物理说课稿范例《自由落体运动》1说教材 “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中物理“物体运动”一章的内容,教材的目的显然是把它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由于学生对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的印象很深,因此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不同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一样的以及不同物体在同一位置的重力加速度都是g。教材的思想体系是: (1) 通过毛线管(牛顿管)实验,证明在无阻力情况下物体下落快慢相同,并观察其轨迹是直线。 (2) 利用教材的闪光照片和数据表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方法,确定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的。 (3) 揭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给出常用值。 (4) 归纳出其运动性质和运动规律,并能运用。 因此,教材的主体思想是,经过实验及分析,学习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以及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以达到培养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能力的目的。 2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拟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定义并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并能用ΔS=aT2和教材的闪光照片及数据表,确定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引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并能导出公式vt= gt和h=gt2/2。 (2)实验目标:通过观察空气中的金属片、纸片、羽毛下落运、动和毛线管内“真空”中的金属片、纸片、羽毛下落运动,比较得出常见的轻、重物体下落快慢不同是空气阻力所致。通过分析小球自由下落的闪光实验,学会物理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使之会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分析、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培养分析、推理、综合的能力。 (4)德育和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认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 说教学方法 (1)实验观察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让学生观察金属片、纸片、羽毛在空气中的下落以及在毛线管内的“真空”中下落的现象,分析出在“真空”中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高中物理说课稿模板

高中物理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是_____号,我说课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_____年级物理____册第____章第____节的内容,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说教学 方面来说这节课。 《高中物理说课稿模板》正文开始>>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和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课(概念课或规律课或实验探究课),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学生学习和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如:控制变量法、转化法、等效替代法、物理模型法、理想实验法、类比法等),初步学 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高一学生正处于从初中物理的定性分析到高中物理的定量讨论;从初中的形象思维到高中的抽象思维;从初中简单的逻辑思维到高中复杂的分析推理的转变过程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他们的一般能力已经具备,具有一定的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象力。但其创造能力还比较欠缺,对于利用已有知识创造出新的概念、理论的能力很弱;(创造能力:利用已有知识创造出新的概念、理论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把握还不是很准确,数学的推理能力较弱;但学生对感性材料的认知能力较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很强;而且学生的社交能力也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得到不断的锻炼。 2、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2、 (这部分目标一般为本节课的知识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2、

高中物理优质课《平抛运动》说课稿

高中物理优质课《平抛运动》说课稿 资料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介 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比较丰富,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基础上,给出了什么叫平抛运动,提出了探究的问题: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探究的过程既有实验现象的观察。又有分析、推理的过程,还将实验现象与分析、推理结合起来,探究出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 (二)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知道平抛运动形成的条件。 3.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4.会用平抛运动解答有关问题。 ⑵过程与方法 1.利用已知的直线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及“等效代换”“正交分解”的思想方法。 2.平抛物体探究实验中突出了“实验的精髓在于控制”的思想。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际情景培养学生关注物理、关注生活的意识,并且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使学生爱物理、爱生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抛物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难点:平抛运动规律的得出过程。 二、学情分析 深入的了解学生是上好课的关键,我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如下: ⑴高一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物理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⑵学生刚学习过直线运动规律,对直线运动的分析方法记忆犹新;并在上一节中刚学过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对这一分析曲线运动的方法并不陌生,这为本节课在方法上铺平了道路;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和学法。 教法:探究式教学法和情景创设教学法 学法:以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高中物理功优秀说课稿获奖获奖说课稿特级教师用

功优秀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引语: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功。 下面我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以及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六个模块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机械能这一章的第一节,机械能这一章主要讲解功和能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高考的热点之一,然而要想准确地把握功能关系就必须对功的概念有一个明确地认识,能够熟练的计算相关力对物体做的功. (二)教学目标 依据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功的概念、功的两个要素及正负功的含义;会用定义式计算恒力功。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功的学习认识建立物理概念的一般方法;感受正交分解推导做功的计算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以上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并会计算功。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对正功、负功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所面对的学生是高一学生,虽然高一学生经过上一个学期的物理知识学习,对于抽象思维能力已经有所提高,但是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因此在教学当中应当引入更多的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具体形象的去了解功的相关知识。此外,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掌握了有关功的知识,但是他们所掌握的做功是建立在力与位移在同一个方向的前提下的,对于力与位移存在夹角的情况的功的计算,学生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在前面的数学及物理学习当中,学生已经接触到有关矢量的知识,并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掌握。在矢量分解的基础下,进一步的去学习力与位移存在一定夹角的情况下,学生在这个基础上掌握还是比较简单的。 三、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将主要采取探究式教法,并以讨论法和合作交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学生亲身参与课堂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体,且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对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说学法 依据教学目标,结合物理情境进行探究式学习,在处理具体问题中学会思考与分析、演绎推理和归纳总结。学生在此过程中对知识由生疑到释疑,从而提高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流程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渠道,整个教学活动我主要安排了四个环节。下面我将以板块的形式陈述我的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高中物理说课稿模板1

高中物理说课稿模板1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是来自X,我的说课题目是《》,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三个方面进行说课。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出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___章第____节,本节的主要内容包括:A (1无论是从知识本身还是从知识外延来看,本节知识都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这一节内容虽然不多,但对激发学生对后续章节的学习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采用高超的技巧,避免因简单而忽视的学习心理倾向。 本节内容涉及的概念比较多,而且难以理解,所以同学们学好本节内容,学习方法就尤为重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 际的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能力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学生,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断提高,能够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一般规律,具有一定的领悟能力,总结归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过C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我从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我确定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D 我确定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E 我确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

①关注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③在实验中通过动手和动脑,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态度,激发其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并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 ①与②或③搭配 4教学重点及难点 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_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确定的教学难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么究竟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1教法:①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实验,讲解,讨论,探究等方法辅助教学。 ②实验课:本节是一堂实验课,学生只有真正地投入实验,才能深刻理解(本节内容 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本节课以分组实验教学法为主,结合讲解,讨论的方法辅助教学。 2学法: ①学生在我所创设的物理情境中,通过观察,实验,归纳,讨论,探究等活动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变学会为会学,是改革传统教学的重大课题。 ②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变学会为会学,是改革传统教学的重大课题。 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下面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程序设计 1引入新课 ①复习提问方式:这一环节我先通过提问来复习旧知识点,当然,这些知识点都是与本节课的内容密切联系的,我的问题是:H 找几个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我就开门见山地引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

高中物理优秀说课稿《牛顿第二定律》

高中物理优秀说课稿《牛顿第二定律》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造型?表现”领域是指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把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模糊学科门类界线,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尝试不同工具,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我家的菜篮子》是全日制义务教育广东版小学美术课本第三册第三单元第十课的造型与表现课。通过运用线条或色彩表现“菜篮子”及蔬菜的形态、色彩特征,学习物体的前后遮挡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的美。 一、教材分析 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动力学又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热学、电学等其它部分知识所必须掌握的内容。所以,牛顿第二定律是本章的中心内容,更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为了使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认识自然、和谐,本节之前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使学生对第一定律的认识得到强化;启下,即是通过实例的分析使学生定性地了解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本节教材是在前一节的基础上借助电脑通过实验分析,再进行归纳后总结出定量描述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关

系的牛顿第二定律。由实验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是我们认识客观规律的重要方法。由于本实验涉及到三个变量:a、m、F,因此我们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先确定物体的质量,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确定力,研究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在以后学习气体的状态变化规律,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金属导体的电阻等内容中都用到了这一方法。控制变量法也是我们研究自然、社会问题的常用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习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的两种常用方法一列表法和图象法,了解图象法处理数据的优点:直观、减小误差(取平均值的概念),及图象的变换,从a-m图(曲线)变到a-1/m图(直线),在验证玻-马定律中也用了这种方法。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不全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实验结论及定律的内容和意义,重点在于要让学生知道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在得出结论时用了什么样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在实验过程中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和物理变量,如何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让学生沿着科学家发现物理定律的历史足迹体会科学家的思维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记住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理解各物理量及公式的物理意义;了解以实验为基础,经过测量、论证、归纳总结出结论并用数学公式来表达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使学生体会到物理规律的简单美。 本节课的重点是成功地进行了演示实验和用电脑对数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 【篇一:高中物理优秀教案】 优秀的教学资源,欢迎下载!!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1 质点参考系 和坐标系教案 1、教材分析本节教科书的第一段道出了全章教科书 的目标,就是研究“怎样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 教科书一开始就从参考系中明确地抽象出了坐标系的概念,指导思 想是强调一般性的科学方法,即为这样的思想作准备:解决问题时 首先把实际问题抽象成物理模型,然后用数学方法描述这个模型, 并寻求解决的方法。 要研究物体位置的变化问题,首先必须解决位置确定问题,教科书 把“物体和质点”当作一个知识点,说明质点是针对物体而言的,实 际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在通常的运动过程中,“不同部位 的运动情况是不相同的”,从而“给描述运动带来了困难”,解决问题 的关键是“能否用一个点来代替物体”。 “科学漫步”栏目中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扩展性内容,其后附有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例如“这个定位器处于我国哪个城市的什么部位?从显示屏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使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 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 这类问题不作为针对所有学生的强制性要求。 2、教学目标 1、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 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 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3、教学重点 1、在研究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2、质点概念的理解。 4、教学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把物体看出质点 5、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对于受力分析及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两者结合起 来综合的应用有些困难,需要详细的讲解。 6、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7、 课前准备优秀的教学资源,欢迎下载!!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

高中物理的优秀教案

高中物理的优秀教案 第四章电磁感应 4.1 划时代的发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

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 (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 (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 验都取得了成功,他认为成 功的“秘诀”是什么?

高中物理说课稿(初稿)

高中物理说课稿《匀速圆周运动》 武鸣县罗波高中韦国祥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下午好! 我叫韦国祥,来自于武鸣县罗波高中,我说课的题目是《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选自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五章第四节。它是学生在充分掌握了曲线运动的规律后,接触到的一个较为复杂的曲线运动,本节内容作为该部分的起始章节,主要是向学生介绍圆周运动的几个基本概念,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R根据本节课的要求和特点,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中国初中物理在线教学第一站(V([Y:L8}1g9N 2、理解什么是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频率m-W+X\"g-h 3、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频率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能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能用信息技术手段为物理学习服务。能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理性的知识感性化;复杂的概念简单化。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的学习方法。 三、德育目标: 旭谷通过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进行研究,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多面性。学会全面认识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中国初中物理在线教学第一站)e n j ?^u-a5H 2、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以及各物理量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各个物理量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推理归纳法、比较分析法,分层教学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究知识,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中国初中物理在线教学第一站 教学步骤: 为了达到上述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本节课设计如下:?%W|'c6?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录像:引导学生观察几个常见的圆周运动的例子(如:地球和各行星绕太阳的运动,电风扇转动)。学生观察,认识到这几个运动的共同点是:其运动轨迹都是圆周。(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物理,物理教学论坛,物理在线.L

高中物理说课稿范文【五篇】

高中物理说课稿范文【五篇】 教案不能面面俱到、大而全,而应该是在学科基本的知识框架基础上,对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实行研究、探索、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相关 学科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及研究心得。###小编整理了高中物理说课稿范 文【五篇】,希望对你有协助! 力的分解 1 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第一章第六节“力的分解”是在前五节学习了力的初步概念,常见力和力的合成的基础上,研究力的分解问题。它是前几节知识内 容的深化,依据可逆性原理和等效思想强化矢量运算法则,同时矢量 运算始终贯穿在高中物理知识内容的全过程,具有基础性和预备性, 为以后学习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奠定基础。所以,本节内容具 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矢量概念是高中物理引进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初中知识的扩展和深化。在初中物理中,学生只学习了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成,“代数和”的 运算在学生头脑中已成定势,造成了学生的认知断层,所以本节教学 的重点是: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在具体情况中使用平 行四边形定则。教学难点是:力的分解中如何判断力的作用效果以及 分力的方向。 2 教学目标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提升科学素养为指导思想,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程标准理念,提出三维教学目标:①知识 目标:理解分力的概念及力的分解的含义,知道力的分解遵守平行四 边形定则,理解力的分解的方法。②水平目标:强化“等效代替”的 物理思维方法,培养观察、实验水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水平。③德育目标:力的合成和分解符合对立统一规律,联系实际 培养研究周围事物的习惯。

3 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采用实验体验、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其指导思想 是让“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观在教学中得以体现,从理论深入到实际。其操作策略是:①问题学生提。学生通过提出问题,体现了学生 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②认知准备。注重学生认 知准备,提升课堂教学的达成度,这堂课前的认知准备分两个层次, 一是浅加工阶段的认知准备,如分力、力的分解概念等;二是深加工阶 段的认知准备,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击中要害,抓住关键。③学生体验、感受,形成直觉思维,能突破难点,同时留下深刻印象。④巧用 评价,激活学生内动力。采用师生情感共鸣、配合默契、体验成功的 内在激励方式,从深层、长久、公平的角度,让评价内化为学生内动力。 4 学法指导 ①引导学生质疑。质疑在不好理解处,质疑在不好分析处,质疑在不 好掌握处。②提供思维策略。用实际效果确定分力方向;用平行四边形 定则确定分力大小。③教给分析方法。实际效果分析法,等效代替法。 5 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自主探索 ①课前一天晚自习,引领学生学会预习,给足他们自主探索的时空, 让学生带着一定的知识储备走进课堂,提升合作、探索学习的有效性。 ②提出问题(书面)教师汇集、列序。 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这里有一个钩码,可用一根细线提起,可用两根细线提起,哪种情况 细线容易被拉断。演示用一根细线提起来,再将此细线穿过钩码,两 端上提分开,细线断了。以此激活课堂。 3.共识目标,质疑问难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优秀说课稿范例(教案)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说课稿 / 高中说课稿 / 高中说课稿范文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优秀说课稿范例(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说课稿资料适用于高中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1、说教材 “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中物理“物体运动”一章的内容,教材的目的显然是把它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由于学生对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的印象很深,因此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不同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一样的以及不同物体在同一位置的重力加速度都是g。教材的思想体系是: (1) 通过毛线管(牛顿管)实验,证明在无阻力情况下物体下落快慢相同,并观察其轨迹是直线。 (2) 利用教材的闪光照片和数据表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方法,确定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的。 (3) 揭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给出常用值。 (4) 归纳出其运动性质和运动规律,并能运用。 因此,教材的主体思想是,经过实验及分析,学习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的概念

以及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以达到培养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能力的目的。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拟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定义并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并能用δs=at2和教材的闪光照片及数据表,确定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引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并能导出公式vt= gt和h=gt2/2。 (2)实验目标:通过观察空气中的金属片、纸片、羽毛下落运、动和毛线管内“真空”中的金属片、纸片、羽毛下落运动,比较得出常见的轻、重物体下落快慢不同是空气阻力所致。通过分析小球自由下落的闪光实验,学会物理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 (3)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使之会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分析、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培养分析、推理、综合的能力。 (4) 德育和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认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说教学方法 (1) 实验观察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让学生观察金属片、纸片、羽毛在空气中的下落以及在毛线管内的“真空”中下落的现象,分析出在“真空”中物体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