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乡村振兴与防灾减灾

乡村振兴与防灾减灾

乡村振兴与防灾减灾
乡村振兴与防灾减灾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地质灾害的是()。(3.0分)

A.地震

B.雪崩

C.龙卷风

D.泥石流

我的答案:C √答对

2.防灾工作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3.0分)

A.开展以县级为单位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加强灾害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治理

B.建立各级减灾委员会与防汛抗旱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防火指挥部、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等机构之间,以及与军队和武警部队之间的工作协同制度,形成工作合力

C.进一步完善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政策措施、工作机制,构建多方参与的社会化防灾减灾救灾格局

D.积极推进农牧业灾害保险和农村牧区住房保险工作,探索建立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让保险公司在分摊灾害风险、转移巨灾风险中发挥重要作用我的答案:B √答对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Ⅲ级较大灾害的是()。(3.0分)

A.一次灾害过程直接经济损失达10~20亿元

B.农作物绝收面积5~10万公顷

C.因灾死亡10~30人

D.4.0~5.9级破坏性地震

我的答案:C ×答错

4.灾害应急处置环节中的第一步是()。(3.0分)

A.预报、预警

B.信息报告

C.信息发布

D.预防

我的答案:C ×答错

5.在自然灾害中,致灾因子包括()。(3.0分)

A.草原

B.农作物

C.雷电

D.沙漠

我的答案:C √答对

6.气象部门在灾害防御中的责任与义务不包括()。(3.0分)

A.提高对各种预报信息、预警信号、预评估结论的发布传输能力

B.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测、预报、预警能力

C.杜绝灾害预评估出错的能力

D.提高灾后评估能力

我的答案:C √答对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气象灾害的是()。(3.0分)

A.干旱

B.洪涝

C.冰雹

D.暴雪

我的答案:B √答对

8.在灾害预警分级中,黄色预警对应的灾害强度级别是()。(3.0分)

A.Ⅰ级,特别重大灾害

B.Ⅱ级,重大灾害

C.Ⅲ级,较大灾害

D.Ⅳ级,一般灾害

我的答案:C √答对

9.交通道路修建的合理性和畅通性属于有效防灾六环节中的()环节。(3.0分)

A.监测准

B.预警早

C.传输畅

D.基础好

我的答案:D √答对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Ⅱ级重大灾害的是()。(3.0分)

A.农作物绝收面积30万公顷以上

B.倒塌损坏民房3~5万间

C.需紧急转移1~3万人

D.因灾死亡30~100人

我的答案:A √答对

1.减灾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4.0分))

A.强化灾害风险防范

B.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C.提升救灾物资和装备统筹保障能力

D.提高科技支撑水平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2.自然灾害的种类包括()。(4.0分))

A.气象灾害

B.地质灾害

C.林业、草原灾害

D.气象次生灾害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3.灾害对“产业兴旺”的影响包括()。(

4.0分))

A.威胁农作物

B.威胁畜牧业

C.威胁交通物流

D.威胁工厂、园区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4.在乡村防灾体系的基础设施中,软基础设施包括()。(4.0分))

A.预防和救援机制

B.专业人才的培养

C.严格的工程质量和验收标准

D.预案编制和演练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5.乡村防灾体制机制包括()。(4.0分))

A.灾害防御规划

B.专项应急预案

C.法规制度

D.防灾人才培育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6.自然灾害对乡村的生存和发展造成的影响包括()。(4.0分))

A.严重威胁生命财产

B.严重威胁畜牧业

C.严重威胁农作物

D.严重威胁其他行业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7.有效防灾六环节包括()。(4.0分))

A.响应快

B.预案实

C.基础好

D.传输畅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8.灾害难以防范的主客观原因包括()。(4.0分))

A.不知道灾害降临

B.没能力防御和避险

C.受政治因素影响不敢防范

D.灾害强度太大

我的答案:ABD √答对

9.乡村防灾体系的突出短板包括()。(4.0分))

A.“最后一公里”瓶颈待破解

B.应急预案实用价值待提升

C.防灾意识待提升

D.高效的组织体系建设亟待加强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10.各级党委政府在防灾减灾中的责任与义务包括()。(4.0分))

A.提高制定政策水平

B.增强民众防灾意识

C.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D.科学决策指挥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1.社会组织及企业在防灾减灾中的责任与义务只有一个,就是做好自己的事。(3.0分)

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2.1906年发生的香港台风灾害是香港历史上造成人员伤亡最大的一次风灾。(

3.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3.灾害风险是指已经发生的灾害,并且已经造成人员损伤和财产损失。(3.0分)

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4.不知道灾害降临是导致灾害难以防范的原因之一,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部门不知道,监测预报能力不足;二是受灾客体不知道,信息传播渠道不畅。(3.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5.防灾意识的产生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灾害发生后以教训的方式产生;另一种是借前车之鉴加强教育宣传,从别人的疼痛中吸取教训。(3.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6.在灾害应急管理的发展历程中,第一阶段是建国之初到改革开放初期,这段时期主要依靠单一部门应对单一灾害。(3.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7.当灾害的强度级别达到I级时,应发布橙色预警。(3.0分)

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8.灾害风险管理指人们为了规避自然灾害风险进行优化决策和采取相

应行动实现避险减灾的过程。(3.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9.震惊世界的“雾都劫难”指的是1952年英国伦敦的雾霾灾害。(3.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10.2018年,我国组建应急管理部,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职责、国务院办公厅的应急管理职责、公安部的消防管理职责、民政部的救灾职责、国土资源部的地质灾害防治职责、水利部的水旱灾害防治职责、农业部的草原防火职责、国家林业局的森林防火职责、中国地震局的震灾应急救援职责、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职责、国家减灾委员会的职责、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职责、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的职责进行整合。(3.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乡村振兴专题(七) 乡村旅游创新乡村振兴发展模式!

乡村振兴专题(七) 乡村旅游创新乡村振兴发展模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其目的在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然而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未来农村农业的发展不能停留在过去的传统模式上,必须要用等新理念新工具去创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模式。 一、金融创新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应以农村金融创新撬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推动乡村振兴。首先要逐步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规模和覆盖面,加快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加快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一方面,金融机构应着力提升金融服务供需契合度,量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内在规律的特色产品,加快建立符合新型经营主体生产经营特点的工作机制。另一方面,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因此要加快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加强金融支付网络建设,积极发展现代支付工具,提高乡镇网点覆盖率,着力打通普惠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同时,还应加快构建农村征信体系,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尽快建设统一的征信数据平台,建立信用评估指标体系,推进农村信用信息资源的部门整合和城乡联动,提高信贷的可获得性。并着力提升农村金融监管水平,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带动各类农村金融机构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重点促进村

镇银行、社区银行等小微金融机构和合作金融组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二、互联网工具互联网最重要的是让人和人的连接变得非常简单,让整个社会商业合作关系从传统上的竖状结构变成网状结构。所有人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所有的协作者又是被协作者,这样农村才能形成全新的生产关系的组合,形成互联网形式的生态,这样农村经济与县域经济的发展才会面貌一新。同时,要让农村的优质产品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必须用好互联网工具,根据市场的需求与当地特点,有目的和有针对性地发展特定产业。三、大数据大数据是“互联网工具库”的核心武器。大数据是一种新的细化下的市场和市场下的细化,提前预售数据分析,农民可以做到预见性地生产,农业可以做到有计划地配置资源,加上智慧物流业、互联网金融的支持,这才是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化的真正实现。 乡村旅游是融合多种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思路的途径,通过乡村旅游可以有效的激发新型农业的产生与运作,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有效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乡村旅游从旅游规划的角度考量乡村的发展潜力,结合国家宏观政策,高瞻远瞩定位发展性质,到最后达到可行性的落地运营计划。具体运营分为乡村产业、乡村文化、乡村生活方式三方面的运营,也正结合了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发展问题,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小城镇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c13848424.html, 小城镇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的思考 作者:张著甫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中旬》2018年第05期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二三产业推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经济发展带动农村青壮年大量流入城市,农村空心化现象越来越突出,农村经济逐渐衰退,城乡经济的差距越来越大,这就需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从而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党和国家及时提出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为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小城镇建设能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将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乡村振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前言:当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主要是以粮食种植和生猪养殖为主的传统农业,特色种养殖业因受市场主导,无序发展,盲目跟风现象突出,导致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盈亏难料,从而限制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大量青壮年由农村流向城市,导致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成为空白。加上留守农村的只剩“三八六一九九部队”,他们文化素质低,缺乏技术,思想保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进一步限制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因此,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可以助推乡村经济振兴。 1、农村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虽然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和实施,农村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改革与优化。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产业结构的不足也日益彰显出来,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农业基础性地位受到动摇。我国是有着14亿人的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必须放在第一位。然而,近年来粮食缺口却越来越大。一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随着城镇化建设、道路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加上沙漠化蚕食以及农村撂荒等原因,导致我国实际耕作地面积逐年减少。二是自然灾害频发。随着环境污染加剧,气候变暖等因素,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直接影响到我国粮食生产。三是农业从业人员逐年减少。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后。农村从业人员主要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老人和在家照顾小孩的妇女从事农业生产。四是农业机械化程度低。除了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我国耕地大多在丘陵和山区,难以进行机械化耕种,导致农业投入大产出少,效益低。五是农业技术落后。由于农业从业人员主要是老人和妇女,他们思想保守,学习和接受能力有限,新技术难以在农村推广,导致农业技术落后,仍然主要依靠传统的刀耕火种模式发展农业生产。 1.2农村产业结构不协调。在我国,工业和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城市,导致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后,农村留守人员大幅减少,加上农村人口居住分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普遍存在,导致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乡村振兴规划指南——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规划指南——乡村旅游 绿维文旅 乡村旅游涉及乡村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各层面结构的重塑。乡村旅游规划绝不仅仅是旅游设施、旅游业态、旅游产品等旅游要素的安排,还涉及乡村产业、空间结构、风情风貌等各方面的统筹。 绿维文旅依托十余年的乡村旅游规划经验,在厘清乡村旅游内涵基础上,针对乡村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规划理念、规划手法等方面对乡村旅游规划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01乡村旅游的内涵 乡村旅游与乡村发展、农民增收、农业现代化发展、旅游市场趋势等各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目前学术界对乡村旅游并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经过对国内外学者论述的分析,绿维文旅认为,乡村旅游本质上是一种以旅游产业为核心的经济活动,其对乡村社会的推动与当地居民收入的提升,都是基于旅游活动的副产品,只有厘清乡村旅游的“旅游”本质,才能实现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作用。因此,乡村旅游是指以乡风观光、乡野休闲、乡俗体验、乡居度假为目的,以农业生产、农村风貌、农民生活为基本载体的旅游活动。 区别于城市旅游,乡村旅游有其独特的内涵特征。“位于乡村地区”与“以乡村性为旅游核心吸引物”是乡村旅游的两个必要条件。从旅游角度而言,乡村地区主要指具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农田景观、农舍等地方特色建筑、地方特色小吃、传统生活习俗的区域。乡村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乡里乡亲”的空间氛围,这是乡村旅游的空间基础;

二是乡村的生态环境、田园风光、社会人文环境,以及独特的区域特色文化、节庆活动、生活方式、特色餐饮等,这种乡土的唯一性成为了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 三是由乡村熟人社会所建立起来的家庭、家族、邻里关系,以及孕育出的乡民所构成的乡土社会文化体系,这是乡村文化游、精神游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法规标准不完善,使得乡村旅游规划与落地实施间存在较大落差; 二是乡村旅游建设缺乏统筹,土地利用率低; 三是乡村生态环境恶化,居住环境质量低,使乡村旅游建设面临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 四是以城市模式发展乡村,造成了千村一面,文化丢失等问题。 02乡村旅游规划的基本思路 乡村旅游规划既有区域性宏观规划的指导作用,又有策划设计微观落地的实际意义,特别是对生活环境与旅游环境的提升、村落风貌设计改造、交通道路的合理设计、民俗旅游户的落实与运营、传统农业为基础的产业融合规划、特色农业产业园的打造等方面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它具备大生态、大农业、泛旅游的综合意义。因此,乡村旅游应在多规合一理念的指导下,对城乡总体发展布局、乡村的产业、土地利用、乡村景观等进行统一的规划,使乡村旅游纳入区域发展的大格局。此外,在具体规划过程中,应注意导入产业资源、旅游IP、运营管理机构、开发建设投融资机构等资源,以顺畅对接旅游规划与落地实施。

乡村振兴过程中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六大基石

乡村振兴过程中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六大基石 发表时间:2019-12-11T10:40:10.953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9期作者:丁华 [导读] 为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为了更好的迎接大众旅游新时代的到来,更好的促进全域旅游的发展,应下大力气总结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要素。 陕西咸阳中共咸阳市委党校丁华 712000 内容提要:为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为了更好的迎接大众旅游新时代的到来,更好的促进全域旅游的发展,应下大力气总结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要素。本文从乡土文化、生态环境、创新发展、人才支撑、现代管理、各方合力六个角度总结了支撑发展乡村旅游的六大基石,从而避免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同质化竞争等问题。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基石 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吹响了咸阳市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新号角。要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的彻底改变,乡村旅游不失为一极好途径。乡村旅游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产业支撑,能够为乡村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能够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农产品生产和农民增收,能够极大地提升农民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在乡村发展旅游产业真正能够实现“一业兴百业旺”。为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为了更好的迎接大众旅游新时代的到来,更好的促进全域旅游的发展,应下大力气总结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要素。本文从乡土文化、生态环境、创新发展、人才支撑、现代管理、各方合力六个角度总结了支撑发展乡村旅游的六大基石,从而避免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同质化竞争等问题。 一、乡土文化是乡村旅游产业的灵魂 乡村旅游,顾名思义就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区域选择在乡村地区,利用乡村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乡土生产生活等为核心吸引物而发展起来的具有“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旅游产业。乡村旅游根据地区差别、气候差别、文化差别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在我国北方,乡村经济落后于城市,但是很多民俗风情、非物质文化遗产则藏身于乡土村落不为外人知晓。旬邑彩贴剪纸、乾县弦板腔艺术、彬州市正月十五元宵节灯山会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知晓率低,基本还未有成规模体系的非遗文化产业化发展。这些从古至今留下的宝贵文化仍未发挥出应有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现在的千村一面就是因为乡村失去了灵魂,缺少了曾经灿烂的精神文化生活。城市人群在选择周边乡村放松心情、释放压力的同时还有很多人是带着对乡村的渴望和对乡土文化的向往。所以说乡土文化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灵魂。有了灵魂才有吸引力、吸金力,才能使乡村旅游产业走的更远。 二、良好生态是乡村旅游产业的肌肤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不仅仅是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同时更是对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最基本的要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然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标配。优美的乡村美景、绿色的无公害产品、舒适的乡村生活、恬淡的乡村意境都是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诠释。纵观国内外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也都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除了特殊地理环境和地貌特征,如沙漠、喀斯特地貌等,优美生态环境是构成乡村旅游产业的一大基石。 三、创新发展是乡村旅游产业的生命线 目前的乡村旅游产业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而且还有很多看到利好的公司和各地政府都在积极营建开发新的乡村旅游景点,一哄而上、集中上马的趋势并未减缓。面对大众旅游的新时代,乡村旅游产业要发展必须要有创新创意元素,使游客见惯的“千村一面”在创新创意中散发迷人景致。陕西袁家村的创新之路一直都未停歇,从一条作坊街扩展到酒吧咖啡一条街、建设独特关中民宿、召开乡村旅游大会、热气器、直升机、“农民捍卫食品安全”、袁家村进城等等,不断的寻找乡村民俗和游客之间的契合点,使之越走越宽广。 四、高端人才是乡村旅游产业的大脑 高端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人才是不可缺少的,他们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大脑.袁家村的成功有郭裕禄、郭占武父子俩这对领头雁,马嵬驿的成功也因有一个执行力较高的团队。如果华阴老腔只是几个老艺人的话就不可能焕发出勃勃生机。乡村旅游产业发生在乡村地区,但是对乡土文化的挖掘、整理、构建,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升,乡村旅游产业的规划、建设和后期的宣传推广、活动组织、管理经营,如果没有高端的人才队伍是无法做到极致的。 五、现代管理是乡村旅游产业的心脏 要适应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有一个具备科学管理思想的管理组织,能够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来实现科学管理。同时,因面对的对象不同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手段,有针对性的建立起能够持续高效率输出的充满创造活力的自适应系统。如陕西袁家村餐饮户“发毒誓”来誓死保卫食品安全,这是农民对待食品安全和游客的一个态度,也是现代管理同传统文化、诚信文化的结合.立木为信的故事就发生在咸阳,而咸阳市礼泉县袁家村的村民正践行着古老而又新鲜的诚信经商和诚信管理。这也是一个小村庄能突破自我限制走向全国的重要因素。 六、各方合力是乡村旅游产业的基石 礼泉县正在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县委县政府为了促进袁家村发展,扩大袁家村知名度,从宣传推介、基础设施配套、产业配套发展、教育培训、政策指导、金融支持等方面给予支持,通过政策合力推动袁家村健康快速发展。省市县相关单位如旅游局、交通局、城建局、物价局等部门单位为了配合袁家村的发展拧成一股绳,通过部门合力推动袁家村健康快速发展。“山东大虾”改变了山东经营数年的“好客山东”,这个名誉的恢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修复。所以品牌的持续发展需要各方合力,并不是旅游局一家的事情。推动政策合力、部门合力,鼓励多方参与、加强重视才能出现积极发展的良好局面。 由此可见,乡土文化是乡村旅游产业的灵魂、良好生态是乡村旅游产业的肌肤、创新发展是乡村旅游产业的生命线、高端人才是乡村旅游产业的大脑、现代管理是乡村旅游产业的心脏、各方合力是乡村旅游产业的基石。只有牢牢把稳这六大基石,乡村旅游产业才不至于走向落寞,才不至于走向衰退和失败,才能永葆发展的活动和动力,才能真正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愿景。

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研究

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研究 发表时间:2019-08-05T17:04:22.5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作者:徐子麒 [导读] 摘要: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想要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就必须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只有重塑城乡关系,对过去的城乡政策不断反思并且学会打破和重组,才能够推进农村基本经营体制、城乡融合规划机制以及生态保护机制等方面的创新。 成都天府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想要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就必须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只有重塑城乡关系,对过去的城乡政策不断反思并且学会打破和重组,才能够推进农村基本经营体制、城乡融合规划机制以及生态保护机制等方面的创新。 关键词:城乡;融合;十九大;振兴 党的十九大中提出,“到本世纪中叶,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一个国家的整体战略,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农村。从这两种战略关系上来讲,在决胜全面小康阶段,我们需要消除绝对贫困,那么,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阶段,我们就必须要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农村的“强、美、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富强不富强,要看农村怎么样,这是标志性的 [1]。城乡关系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经历颇多。这期间不断经历城乡分割、城乡共同发展以及城乡统筹等。笔者将在本文中着重分析新时期城乡融合对促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以及乡村振兴有效途径。 一、新时期城乡融合对促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 “乡村振兴”这个概念细化来拆解,其根本是振兴人才,而这个过程就需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就业制度最终创新城乡人才流动机制。这样一来,既允许了农民脱离农业农村到城市自主创业,发挥了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为农村的创业大潮扫除了障碍。那么,我们还涉及到一个名词是“城乡融合”,何为“城乡融合”,“城乡融合”的意义又是什么。“城乡融合”这一名词其实指的是城乡一体化,这个概念的第一次提出大约在80年代末期,因为当时的社会矛盾的出现,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提出了这一概念,而这一概念演变至今,于今天社会的表达方式则更可以看作通过城乡一体化以城市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目标。这个概念之所以被提出,是因为国家也看到了城乡融合对乡村振兴的有效支持,将城市的经济意识形态引入农村,使农业逐渐产业化,最大限度的将城市功能外化,提升居民需求同时满足居民需求,在这个过程里引导乡村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当然,城市的资金支持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因为城乡融合的不断加深,中国的农业农村在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更是发生了历史性改变,这些变化标志着农业农村发展发生了质的改变,从此站上了新起点、进入了新时代,这也是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起点。 二、当前乡村振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突出表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以及农村发展不充分,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农业虽然在发展但是因为质量不高,于是引发的效益竞争力不高;第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且公共服务建设滞后[2],使得硬件跟不上;第三,农民增收的后劲不足直接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可是当前中国城镇化率从数据上看已接近60%,而通过预测发现,即使今后即使城镇化率达到70%,却仍然会有四五亿人生活在农村,而对于我们来说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性,绝不是一面城市越来越现代化,一面农村却越来越萧条。为了扭转这种不协调的状况,政府有关部门就必须采取一些超常规的措施,这其中,主要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相对应的防止城市化过程中乡村凋敝。 城乡发展不均衡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体制机制的不协调已经直接影响到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现实需求[3],因而,便严重制约着我国城乡关系的协调发展,更加影响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很大一部分束缚城乡融合的机制仍然存在,但是就激活而言,激活主体、要素以及市场却一定是城乡资源融合的必经之路。 三、城乡融合背景下如何实现乡村振兴 多元产业融合发展是城市功能外化的一个绝佳体现,城市功能外化带来了许多新的发展机遇,也十分有利于乡村振兴。例如,“农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就是构建现代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通过农业结合互联网、教育、研学、康养、科技、文创、会展、艺术、体育等多元城市功能,实现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主要是指城市功能外移带来的发展机遇,现在强调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 (一)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首先,想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把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老话说的好,产业兴则百业兴。我们必须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推入期间,同时大力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主旋律,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培育乡村产业、乡土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富裕、农村经济繁荣。 其次,农业于其他产业需要有效融合,农业+多元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仅能够带动当地的农业发展,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例如,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开展代耕代种代收、大田托管、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市场化和专业化服务;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支持优势产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推进市场流通体系与储运加工布局有机衔接;农业结合旅游度假、生态博览、运动休闲等等多元化产业,鼓励农村开展乡村旅游,使得城市快节奏生活的人们能够满足其精神生活的需求,促进乡村旅游、生态旅游行业的发展,促进城乡融合。 (二)加强人居环境整治 环境对人的影响深远,一个好的人居环境,也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笔者建议,可以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的垃圾处理工作、严格把控污水治理,推进厕所革命,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使农村建设实现可持续化发展,保护好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使乡村风景重现清明,留住独特的乡土味道和乡村风貌。 (三)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戏好要靠唱戏人,这也是一句老话,如果没有人,乡村振兴无法很好的实现,势必会变成一句空话。最好能够加大“三农”干部培养力度,从领导者抓起,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加快速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兴业,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施展才华、大显身手。 (四)改善农村公共设施服务 农村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设施与城市相比,差距还很大,个别地方几乎可以说云泥之别。我们必须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积极完善乡村教育和加强乡村医疗体系建设,尽快推进村级服务站点建设,并且积极调动各类农民经济组织参与提供农村公共服务,

乡村旅游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研究

乡村旅游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研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即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乡村旅游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有效渠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近几年,乡村旅游已成为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新的增长点,如何把乡村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是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阐述xx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带动成效,并针对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一、xx市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好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xx市充分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充分利用自然和生态资源,积极开发乡村旅游产品,乡村旅游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2014-2017年,全市建成省级乡村旅游休闲集镇11个,特色村77个,乡村旅游经营单位20个,国家级旅游扶贫试点村8个,省级旅游扶贫重点村6个。其中,xx五夫镇被评为全省“十佳旅游休闲集镇”,xx竹源村、xx可建村、浦城际岭村被评为全省“双十佳旅游特色村”;xx市朱子文化休闲小镇成为xx省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xx县和松溪县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xx云灵山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同时,光泽县管密村等4个村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xx区九龙山庄等5家山庄(农庄)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xx市万鑫园农庄等49家单位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2017年

xx市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数1797万人,比上年增长23.4%,乡村旅游总收入141亿元,比上年增长28.3%;2018年预计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数2150万人,比上年增长20.0%,乡村旅游总收入170亿元,比上年增长21.0%。(二)旅游业态不断丰富 xx市深入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探索新旧旅游模式相结合,涌现出一大批新的乡村旅游业态。例如延平区九龙村文化积淀深厚,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遗址,通过挖掘当地以土厝为主的人文文化,开发乡村旅游,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体验“诗与远方”的诗意田园生活,今年11月举办“中国·延平首届乡村艺术节”,进一步提高了知名度;光泽县管密村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有千亩梨园、千亩茶园,还有600年曾氏宗祠,传承着曾氏的家风家训。通过举办“梨花诗会”、“梨花节”、“品梨节”、“猪蹄节”和创办“管密摄影写生基地”等活动,使这里的山水景观和产业资源升级而名声远扬;xx市龙村乡森林景观和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有万亩连片的生态林、古树群落、珍稀动植物资源,今年9月举办以“绿湲擎天·生态美境”为主题的2018xx·龙村首届乡村旅游文化节,吸引游客走进美丽的龙村乡,享受丰盛的山珍美食,体验山水田园的乐趣。 (三)营销模式不断创新 xx市积极探索营销模式,助力乡村旅游发展。一是把乡村旅游宣传促销纳入全市旅游整体宣传促销计划。通过xx电视台旅游频道、xx广播电视台、闽北日报、网站、推介活动等多种手段,不断加强和扩大成熟乡村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二是举办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以万寿桥村为例

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以万寿桥村为例 发表时间:2019-09-17T16:43:17.297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第15期作者:邹莲 [导读] 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为前提,针对万寿桥村乡村旅游的开展,介绍项目概况,随后分析乡村旅游对于乡村振兴的助推作用 (郴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为前提,针对万寿桥村乡村旅游的开展,介绍项目概况,随后分析乡村旅游对于乡村振兴的助推作用,阐述万寿桥村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古道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核心思想与原则,最后提出三点建议,切实发挥乡村旅游作用,促进乡村振兴,打造美丽乡村。 关键词:乡村旅游;万寿桥村;乡村振兴 1 项目概况 1.1 基本情况 万寿桥村一、二组位于石盖塘镇镇区东南面,南岭大道西侧,厦蓉高速北侧,湘粤古道从南至北贯穿整个村庄,古道两侧是村民住宅、旱地、其外是农田,东南两面郴水环绕,活化石万岁桥于此横亘千年。其地理位置优越,视野开阔,风景秀丽。 湘粤古道又称骡马古道、楚粤孔道、盐铁古道、九十里大道,被誉为“秦汉国道”和“海陆丝绸之路”,沿用了两千多年,其北起于郴州市城区裕后街,途经郴州市两区一县(苏仙区、北湖区、宜章县),南接广东省乐昌市坪石镇转围村,全长约90里,路面宽2至3米,而经过万寿桥村这一段仅约2800米长。古道沿途保存有古码头、古凉亭、古牌坊、古石桥、古井、古街道、古民居、古店铺、古客栈、古税卡、古石刻等丰富历史文化遗存,成为历史遗产的大宝库。 2.2 规划背景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且于2018年5月发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18年7月发布的《湖南省全域旅游基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主要任务中指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乡村旅游扶贫富民工程和乡村旅游创客行动计划,推动旅游业与农业、林业、水利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旅融合新业态新产品,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美丽休闲乡村[1]。 2 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助推作用 第一,优化产业结构。万寿桥村开发乡村旅游,主要是从地方建筑风貌、道路交通、植物配置等方面创建新业态形式,将传统产能予以替代,提高当地经济以及村民生活水平[2]。 第二,加快建设生态型乡村。乡村旅游最为显著的特色便是生态环境,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为了能够享受乡村优美的景色与环境,往往会通过乡村旅游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这样一来便对乡村生态环境提出严格要求,所以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解决乡村环境破坏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加快了生态型乡村建设速度。 第三,为乡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开发乡村旅游,必然会设置带有当地特色的旅游项目,如此一来乡村剩余劳动力便会获得大量的就业岗位,吸引外界资金以及投资人士,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关于这一点,乡村旅游主要为服务业、手工业提供了发展动力,既增加了就业岗位,缓解村民在就业方面的压力,同时又可以留住壮年劳动力,以免农村劳动力流失,无法满足乡村旅游对于人才的要求。此外,制作原生态农产品作为旅游周边产品,既可以推广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又能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第四,弘扬与保护乡村文化。为了切实达到乡村振兴的目的,乡村文化振兴非常重要。乡村文化涉及范围比较广,主要包括乡村所在地区历史文化的精华。现如今城市文化的发展,对乡村文化带来极大的影响,发展乡村旅游必然会以乡村文化为基础,设置带有当地特色的旅游项目。游客既能够获得新鲜感,吸引其他游客,又能够扩大乡村文化的宣传范围,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乡村文化保护工作中。 3规划核心思想与规划原则 3.1规划核心思想 (1)以古道路基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范围为保护界线,界线内现有影响历史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必须坚决拆除,不能再新建建筑,且保证满足消防要求;(2)在全面保护湘粤古道的前提下,发挥历史遗址的潜在优势,突出特色,充分利用现存的历史遗产、人文资源,综合发展旅游事业,发展乡村经济,彻底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准。(3)充分考虑村民的生活居住习惯,改善村民住宅、修复古道青石板路面的同时,合理组织交通网络,完善配套设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立村民的幸福与归属感;(4)结合现状自然水系和规划道路,古道两侧布置带型绿地,为居民、游客提供观光、休憩场所;同时保护好湘粤古道沿线的田园与自然山体景观,尽量维持原貌不受破坏,村庄格局基本保持原有的空间格局;(5)村庄建筑形式以坡屋顶为主,体量宜小不宜大,色彩以黑、白、灰为主色调,尽量与古道周边建筑协调统一。两侧保留建筑中具有传统风貌建筑进行改善,包括内部的改造加固,外观的修缮,保持原有风貌;对新建建筑进行风格整治。(6)以村庄修规为依托,在城乡一体的旅游经济中,实现保护和发展的良性循环,以徒步湘粤古道为线索,在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连片建设中,作为优势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振兴。 3.2规划原则 (1)尊重原住居民原则。尊重村民原有的生活习惯和邻里关系,方便村民的生产和生活,为村民创造一个方便舒适、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则。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3)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原则;(4)古道保护与发展互动原则;(5)远、近期结合的保护与发展原则。 4 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建议 4.1 打造具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文化底蕴的美丽乡村 第一,结合湘粤古道独特的历史文化、沿线民俗民风以及景观要素,以村庄为核心,结合各种传统庆典节日和各种文化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基于湘粤古道途经万寿桥村,以历史文化体验为主题推出旅游项目。例如“古道徒步+”:徒步+体验千年古道、徒步+汉服访古、徒步

最新乡村振兴面临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关于发展规划问题及建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精心谋划。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分“三步走”,从现在到2020年,主要目标任务是制度框架和改革体系基本形成。 磨刀不误砍柴功。各地“三农”发展规划设计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导致力量分散、步调不一、行动盲目、落实难、效果差:一是专业规划较多,整体规划不足。二是各地市县规划脱节,有机融合不够,没有形成有机整体。三是规划不细不实,引领作用不强,笼而统之、大而化之,没有细化到乡(镇)、到村组、到产业、到项目、到措施,规划和实际“两张皮”;有的规划没有经过严格科学论证,朝令夕改,随意性大。 建议由县级统筹制定乡村规划,与城镇规划相衔接,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全面覆盖农村,并突出农业生产、农村居住、生态环境保护和农耕文明传承等功能。推动公共服务资源覆盖农村,出台优惠政策,改善基层医疗、养老、教育条件,打造城乡联动的农村生活服务网络。 二、关于产业建设问题及建议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经过多年艰苦努力,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脱贫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但不论是发掘自身丰富独特的自然资源潜力程度,还是与农村农业先进发达国家、地区相比,我国农业农村在产业发展上都还存在许多短板:一是传统农业产业底子薄、基础弱,耕地量少质差,基础设施残缺,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无太多优势可言,传统农业产业效益低、没有竞争力;二是农业特色产业质量不高、水平较低,资源丰富但深度开发利用水平低、基地有规模但生产效益低、产品质量好但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低,提升农业特色产业开发质效已是当务之急;三是农村新型产业起步较晚,规模小,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块头小、档次低,发展严重滞后;田园综合体、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刚刚起步,辐射带动不够;现代农村服务业尚处于萌发阶级,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不够,农村新型产业远未形成主导产业,对农业农村经济支撑乏力。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重点。要增加乡村资金投入,各级政府“三农”投入都应该重点下移到乡村,中央和省级财政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支出;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把农村土地出让金全部留在乡村,做到取之于地、用之于地。同时,要创新农业服务体系,整合科技、金融、市场等方面资源,打造一体化、开放式的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三、关于人力资源问题及建议

乡村振兴之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中国"大乡村旅游时代"已经开启,乡村旅游发展规模大、投资大、影响大,已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2018乡村振兴元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进一步明确了发展乡村旅游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一、大乡村旅游时代“大”在哪里? 2017年是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非常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中国"大乡村旅游时代"的元年。中国乡村旅游从过去的小旅游、中旅游进入到了大旅游时代。这个"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规模大:乡村旅游人次达13。6亿,平均全国每人一次,是增长最快的领域,乡村旅游收入达4000亿以上; ?投资大:表现为乡村旅游投资为3000亿,乡村旅游事业体超过200万家,乡村旅游不再是简单的"农村旅游"和"农业旅游",而是成为与城市相对应的一个空间概念,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大产业,有望发展成为万亿级企业; ?影响大:表现为中央、地方、企业和消费者广泛关注,成为旅游业、新型城镇化建设及扶贫事业的主题,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 二、五大推手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未来10年乡村旅游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推动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主要有这样五个推手:政策引导、城镇化拉动、汽车普及、投资驱动、新消费革命。 未来,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身心健康、环境生态的诉求只会有增无减,新消费革命将成为最重要的推手。 三、国内乡村旅游的八大成功模式 关于乡村旅游发展,国外有许多成功模式,典型的莫过于,最近刷爆朋友圈的那座“可以吃的英国小镇”,还有欧美的“度

假农庄”模式,新加坡的“复合农业园区”模式,日本的“绿色旅游”模式等,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是国内明显不同的旅游消费特色,督促我们必须探索适合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本土模式。根据不同类型景区的发展特点,我们分析归纳了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七大模式,并对各种模式在实际操作中的指导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 1.城市依托型:环城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环城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脱胎于“环城游憩带”理论。根据环城游憩带理论,旅游渐渐成为环城市乡村的主要功能之一,依托于城市的区位优势、市场优势,在环城市区域已经发展形成一批规模较大,发展较好的环城市乡村旅游圈。 北京蟹岛 北京蟹岛度就是属于城市依托型的度假村,总占地3300亩,集种植、养殖、旅游、度假、休闲、生态农业观光为一体。以产

城镇化是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助推器

城镇化是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助推器 2017年11月12日来源:微信feekr_trip 徐林在清华大学中国新兴城镇化理论、政策、实践论坛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和同学们: 很高兴出席今天的论坛并作发言,我没有充分的准备做学术阐述,也没有专门的PPT演示给大家,只能就学习十九大报告关于城镇化的有关论述,谈一个学习体会和观点,供大家参考批判。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是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后做出的新的战略决策。有人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十九大报告全文没有一处提及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并对此表示疑惑,认为这是不是意味着在新时代,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不再重要了?或是被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取代了?还有人担忧,我国城镇化进程还没有完成,还会有上亿人口转移到城镇非农产业就业并离开乡村,此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投入更多资源用于人口正在持续流出的农村地区,会不会造成新的资源浪费,从而降低整体资源配置效率。对此,我的看法是,城镇化战略不仅依然重要,而且要更好发挥作用,更强有力地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 首先,我们来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一是我国仍处在城镇化较快发展阶段,绝不是某些学者所说的我国已经进入逆城镇化阶段。我国城镇化继续推进,是由城乡之间、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的巨大差距决定的。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还有2.7:1的倍差,如果把城乡居民之间公共服务差距考虑进去,城乡差距比收入表现出来的差距更大。从农业和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看,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4倍多。这一明显的差距,决定了农业劳动力还会继续向劳动生产率更高和收入水平更高的非农产业和城镇地区转移就业并居住。这是我国城镇化的根本驱动力。 二是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离不开城镇化的支撑。我国农业从业人口占全部从业人口的比重高达27.7%,而发达国家农业从业人口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例大都低于10%。农业人口的人均占有资源偏低,这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并缩小与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巨大差距,必须依靠工业化的和城镇化进一步吸纳农村富余的劳动力。从农民收入构成看,我国农民收入的60%以上已经来源于非农产业的工资性收入,主要来源于城镇地区的非农产业就业机会,农民要提高收入,农业的空间不大,必须靠非农产业来拓展增收渠道。农业现代化所需要的科技服务和支撑,也主要来源于城镇地区的科技机构和服务人员,也离不开城镇。因此,要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民收入,必须通过进一步实施城镇化战略来带动和支撑。此外,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是农村人口的现代化,城镇化过程中的农业转移人口,可以通过在非农产业就业接受技能培训、开拓眼界,可以向农村传递城市现代文明,可以使农村远离封闭和愚昧,城镇化毫无疑问是农村人口现代化的助推剂。 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城乡融合发展的新体制。恰恰是因为城镇化对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更好发挥城镇化对乡村振兴作用的角度,提出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目的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体系的完善,促进城乡要素和资源的双向流动,促进城市的现代化要素能够更多配置到农业和农村,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并真正实现乡村的振兴。 其次,我们来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 这次十九大报告关于城镇化的内容文字不多,主要就是两句话,一句是“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另一句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两句话都放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部分来阐述。这不是简单的文字或内容摆布的调整,而是具有深刻的涵义政策表达,体现了党中央对区域协调发展规律和城乡发展规律的深刻而准确的把握。 一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国有2.7亿左右的农村异地转移就业人口,这些转移人口主要是从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就业的人口,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方面可以使那些符合条件并具有意愿的农业转移人口获得城镇户籍并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那些不能落户或不愿意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也可以获得更加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可以使他们更加稳定地在就业所在地就业、居住、生活。这样的结果可以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考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考 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为农村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也绘制了清晰的蓝图。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关系,以及乡村振兴过程中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做初步分析,并提出方向性的解决措施。 标签: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发展 党的十九大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到突出的位置,提出了明确的乡村振兴战略阶段性目标;并于九月二十六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在此规划中多角度、全方位地对乡村振兴做出了战略部署。乡村振兴关乎“民族复兴”、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将会掀起新一轮大发展热潮。在这新一轮发展过程中,乡村旅游也必会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如何让乡村旅游有效融合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并在乡村振兴“大盘”中发挥作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重要的课题。 一、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关系 1、乡村振兴是国家全面振兴的需要 我国作为农业人口大国,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在这历史节点上提出的战略部署。从一定程度上讲,农村地区的稳定决定着国家稳定和谐大局,农村居民的幸福获得感决定着全体国民的幸福指数,在经过了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发展后,虽然国家综合国力大力提升,但贫富差距相当明显,更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这也不可避免的隐藏着一些根本性的社会问题。因此,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国家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也为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带来了信心,农民朋友也看到了更加幸福的希望。 乡村振兴是全面的振兴,是着力于解决“三农”中的根本性问题。“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虽然城镇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农村又是城镇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和土壤,所以,我国农村地区在被“忽略”多年后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新时期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必定会为乡村全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乡村振兴的最直接目的是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其战略意义是全局性和全方位的,因此,从政策指向和具体实施均会促进和引领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振兴需要对农村产业转型升级进行彻底变革与改造,传统的“靠地生存”模式将会被彻底抛弃,当然,分散式的传统农耕形式本就与乡村振兴’“格格不入”,尤其在耕地少、山地多的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必然会优先把乡村旅游的发展纳入规划蓝图中。

美丽乡村旅游综合体建设和运营方案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

美丽乡村旅游综合体规划设计方案 美丽乡村旅游综合体(WORD版本有原图,可自由编辑) 规 划 方 案

目录 第1章前言 (35) 1.1、美丽乡村旅游综合体的内涵 (36) 1.2、美丽乡村旅游综合体的“智慧” (37) 1.2.1、旅游服务的智慧 (38) 1.2.2、旅游管理的智慧 (39) 1.2.3、旅游营销的智慧 (40) 1.3、美丽乡村旅游综合体系统的总体构成 (40) 1.4、美丽乡村旅游综合体的发展现状 (42) 1.4.1、美丽乡村旅游综合体驱动行业升级 (42) 1.4.2、改革试点建设蓬勃发展 (42) 1.4.3、美丽乡村旅游综合体运行的机遇与挑战 (42) 1.5、美丽乡村旅游综合体发展趋势 (43) 1.5.1、美丽乡村旅游综合体发展趋势一、全面物联 (44) 1.5.2、美丽乡村旅游综合体发展趋势二、强大云计算 (44) 1.5.3、美丽乡村旅游综合体发展趋势三、实时移动通信 (44) 1.5.4、美丽乡村旅游综合体发展趋势四、实用人工智能 (44) 1.6、指导思想 (45) 1.7、建设原则 (45) I

1.7.1、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体相结合 (45) 1.7.2、坚持统筹协调与上下联动相结合 (46) 1.7.3、坚持问题导向与循序渐进相结合 (46) 1.8、建设思路 (46) 1.8.1、总体部署,分步实施 (47) 1.8.2、统一标准,保障共享 (47) 1.8.3、整合资源,集约发展 (47) 1.8.4、突出重点,先急后缓 (47) 1.8.5、实用可靠,适度先进 (47) 1.8.6、创新机制,市场运作 (48) 第2章美丽乡村旅游综合体项目整体规划 (49) 2.1、一个中枢 (50) 2.2、两个中心 (51) 2.2.1、可视化大数据中心 (51) 2.2.2、指挥调度中心 (53) 2.3、三个门户 (54) 2.4、四个体系 (54) 2.4.1、智慧管理体系 (54) 2.4.2、智慧营销体系 (55) 2.4.3、智慧服务体系 (56) 2.4.4、智慧保护体系 (57) II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