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园区规划方案

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园区规划方案

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园区规划方案(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

目录

第一章规划提要 (1)

1.1建设背景 (1)

1.2总体思路与总体目标 (2)

1.3园区功能区划分与规划布局 (6)

1.4园区建设的主要任务与预期考核目标 (9)

1.5投资与效益 (14)

第二章农业科技园区概况 (15)

2.1园区位置与范围 (15)

2.2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15)

2.3 园区建设的基础设施条件 (19)

2.4园区土地现状与用地 (21)

2.5园区科技支撑条件 (21)

2.6园区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24)

第三章园区建设的必要性 (29)

3.1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及产业化,提高农民收入 (29)

3.2农业实现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29)

3.3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需要 (30)

3.4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库—尉一体化 (31)

3.5 推进新疆棉花(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 .. 32

3.6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客观要求 (32)

第四章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34)

4.1指导思想 (34)

4.2建设原则 (34)

4.3功能定位与发展思路 (36)

4.4发展目标 (40)

第五章产业发展规划 (43)

5.1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43)

5.2产业发展原则 (45)

5.3产业发展定位 (46)

5.4重点产业链构建 (48)

5.5农业重点技术应用 (61)

第六章园区的布局与功能规划 (68)

6.1总平面布局 (68)

6.2园区功能 (69)

6.3园区规划布局与建设方案 (70)

6.4技术依托 (93)

第七章园区建设的主要任务与预期考核目标 (98)

7.1产业发展任务目标 (98)

7.2科技创新转化能力 (103)

7.3 科技创业服务能力 (104)

7.4 辐射带动能力 (105)

7.5 生态环境建设 (106)

7.6 基础设施建设 (107)

第八章园区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 (110)

8.1强化组织管理 (110)

8.2完善运行机制 (114)

8.3创新管理模式 (117)

8.4建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118)

第九章园区投资估算、资金筹措与效益分析 (120)

9.1投资估算 (120)

9.2资金筹措 (121)

9.3 效益分析 (121)

第十章园区配套政策及保障措施 (125)

10.1配套政策 (125)

10.2保障措施 (131)

第十一章园区建设任务年度进度与安排 (135)

第十二章有关附件 (136)

1、区位分析图 (136)

2、园区现状图 (136)

3、辐射区位图 (136)

4、园区总体规划图 (136)

第一章规划提要

1.1建设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简称“中央一号文件”)涵盖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等方面,提出要围绕农业科技建设,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科技园区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是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是现代农业科技的辐射源,是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示范与推动作用。

某某县位于塔里木河下游,著名的“罗布人之乡”,以“罗布羊”、“罗布麻”闻名,农业环境优势突出,发展绿色循环农业潜力巨大。目前,某某县农业发展的区域化格局初步形成,以耐盐碱产业(罗布麻等)、棉花产业、以罗布羊养殖为主特色优质畜牧业、反季节特色蔬菜、特色林果业等特色农业初具规模。同时,某某县旅游资源优势突出,有著名的某某罗布人村寨、胡杨生态园,拥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但某某县农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短板需要提高:农业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规模化程度较低;农产品初、粗加工的农业企业多,精深加工的农业企业少,市场开拓能力较弱;自然资源约束,水资源短缺,土地盐碱化、白色污染,亟需依托农业科技发展,推进农业现

代化、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效益,提升产品竞争力。

农业科技园区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国务院要求,自2001年国家批准第一批2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来,园区建设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已发展为我国农业科技集成示范平台、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农业技术培训推广平台、现代农业要素集成载体,有利于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是引领我国区域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造升级传统农业的有效途径。

在国家与自治区对农业科技园区日益重视的背景下,某某县农业园区建设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且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迫切的发展需求,在目前自治区党委、政府及巴州党委、政府,推进农业产业化、库尉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以追求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为代表的干旱区发展,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提供有效经验和科技支撑,对带动塔里木河下游、孔雀河上游区域的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因此某某县有必要抓住目前国家对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政策倾斜,认真分析园区周边区域的农业发展科技需求,全力整合园区的农业发展优势与基础,大力推进某某县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积极申报组建农业科技园区。

1.2总体思路与总体目标

1.2.1指导思想

某某县农业科技园区以围绕自治区长治久安和实现小康社会及

构建某某县农业产业体系和科技示范平台为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利用国家与自治区鼓励建设农业科技园区的政策,紧抓某某省某某市及某某市援助某某县发展的大好机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发挥区域优势,突出特色,加强农业技术、品种的研发、组装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一套完整的具有显著辐射推广能力的产业孵化和科技转化的现代农业服务系统,以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商贸物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体,促进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升级,为区域农业产业的全面升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劲的支撑和保障。

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切实把园区建设成为“立足某某县,带动库尉一体化区域,辐射至塔里木河下游、孔雀河上游区域”的现代农业科技展示窗口、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农业发展模式转型的样板,成为推动区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科技引擎区。

1.2.2园区建设原则

1、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研发、转化与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科技整体水平;

2、有利于某某县及塔里木河下游、孔雀河上游区域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质高效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3、有利于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对某某县及塔里木河下游、孔雀河上游区域经济总值的贡献率;

4、有利于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争取实现以棉

花产业、生态畜牧业、干旱耐碱植物产业为主导的循环经济,实现塔里木河下游、孔雀河上游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2.3园区功能定位

技术研发与推广平台:对制约塔里木河下游、孔雀河上游区域农业发展的技术难题进行攻关,研发完善相关技术,进行推广应用,如棉花育种及综合利用、牲畜品种选育和杂交繁育与标准化养殖、干旱耐碱植物选育及综合开发、残膜回收利用、小型机采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设施农业技术等。

营销展示平台:充分利用园区的区位优势和平台优势,将区域特色农产品、特色林果及其他特色产品通过园区向外展示,并通过园区的平台优势积极打造展销平台,为特色农产品营销牵线搭桥。

标准化示范平台:依托于园区的技术研发优势和示范作用,对标准化设施农业、特色林果、特色牲畜养殖、棉花育种及综合利用、干旱耐碱植物选育及综合开发、生态农资等进行技术研发,建设标准化农业示范区,引导农户进行标准化种植养殖。

技能培训平台:依托园区与国内科研院所的合作,依托园区的科研基础和技术支撑,培训有潜质的技术人员和新型职业化农民,提升职业化农牧民科技素质,促进农牧业发展。

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撑平台:园区建成以后将配套一系列的建设项目,吸引一大批农业科技项目,技术和项目的引进将为区域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为实现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提供强

有力支撑。

1.2.4发展战略

——产业发展:需求导向、突出特色、主业突出、形式多样

——空间布局:科学规划、分布实施、一心五区、联动发展

——运行模式:政府引导、多方参与、职责明确、良性循环

——科技创新:构建平台、建立机制、集成配套、产研结合

——资金筹措:量财而行、盘活资产、集中使用、滚动开发

1.2.5园区总体目标

1、实现相关农业产业技术的研发与组装集成,解决一批影响园区及周边地区农业发展的农业科技难题,为促进某某一体化与塔里木河下游、孔雀河上游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转化和推广一批农业科技成果,重点推广棉花育种与综合利用技术、特色牲畜生态养殖与标准化养殖技术、干旱区耐碱植物种植与综合利用、精准农业技术等促进区域农业发展的科学技术,对棉花产业、生态畜牧业(罗布羊)、干旱耐碱植物产业等提供技术支撑,增加其经济效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培养和吸引一批优秀农业科技人才,依托于农业科技园区,建立技术培训与技术服务网络体系,为区域农业发展培养科技人才。

1.3园区功能区划分与规划布局

1.3.1功能区划

园区总体规划形成“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个层次的整体结构。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是整个农业园区的不同层次的组成部分,它们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发挥农业科技园区的科技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

核心区:依托科研单位、高等学校等研究单位,形成集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一体的“一心五区”的功能区布局,主要功能以农业科技研发、试验为主,侧重于农业新技术研发、引进、转化与农产品新品种的培育、试种、推广,注重农业新兴产业的培育。核心区规划面积10000亩,位于园区中部偏西、紧临218国道,由“1中心+5区”组成,一个中心是园区管理与商业旅游服务中心,五区是指园区科技研发与展览区、高效生态特色农业试验基地、高效设施农业区、高新特色农业产业区、农产品物流与贸易区。

示范区:其功能为核心区技术和标准的推广示范基地,担负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示范作用,是农业科技成果的主要转化基地,同时也是带动农民参与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带动农民致富的主要区域。示范区是将核心区与辐射区连接的重要纽带,具有重要的生产和示范功能,主要是利用核心区内已成熟的品种、技术,进行大面积的示范、推广和应用。示范区规划面积10万亩,指核心区外的区域,有5个示范区组成,即:棉花高效种植示范区、特色林果种植示范区、

特色牲畜养殖示范区、高效设施农业与陆地蔬菜示范区、干旱耐碱植物及牧草种植示范区。

辐射区:为塔里木河下游、孔雀河上游区域。辐射区使园区的新品种、新技术和农业示范区发展模式在辐射区范围得到推广,促进区域内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农业科技的提升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1.3.2规划布局

(1)核心区

园区管理与商业旅游服务中心:规划用地面积140亩,规划建设园区管委会办公楼、办证中心、投融资机构、财税机构、安保机构、商业及旅游服务中心等。

园区科技研发与展览区:规划用地面积220亩,规划建设专家大院、农业科技展示中心、农业科技公园等,建设科研楼、专家公寓楼、园区科技展示馆、现代农业科技应用及培训馆等。

高效生态特色农业实验基地:规划用地面积1500亩,规划建设棉花育种试验基地、环保农资产业试验基地、特色林果业及干旱耐碱植物与牧草培育试验基地、特色牲畜繁育养殖基地等,用于农产品新品种、新技术、新栽培模式、农资产品的试验。

高效设施农业区:规划用地面积800亩,建设智能温室与日光温室,用于实验、培育适应塔里木河下游、孔雀河上游环境的大棚蔬菜、果蔬优质栽培技术、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和沼气池技术,促进设施农业技术的升级与产业的发展。

高新特色农业产业区:规划用地面积4600亩,规划建设棉花植物综合加工、特色牲畜产品深加工、特色果蔬产品深加工、环保农资生产加工等区域,发展高新特色农业产业。

农产品物流与贸易区:规划总面积1800亩,规划建设农产品信息中心、检验检测中心、标准化果品冷藏库、标准化常温农产品仓库、物流周转场、配送贸易市场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等,满足区域农产品物流发展需要。

(2)示范区

棉花高效种植示范区:规划面积19600亩,规划开展新品种种植与高产栽培关键技术集成体系种植示范,总结相应的集成转化技术模式,形成区域棉花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和有效的转化技术模式。

特色林果种植示范区:规划面积59400亩,规划建设红枣、香梨高标准生产基地,注重优良品种引进、示范,推广林果水肥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技术、越冬防寒技术和自动化微灌系统等技术的集成、示范。

特色牲畜养殖示范区:规划面积4300亩,规划建设优质杂交羊标准化养殖场、肉牛标准化养殖区和生猪养殖科技示范场,主要用于优质杂交羊、优质肉牛和优质生猪的生态养殖示范,展示动物新品种、营养新技术、饲养管理新技术、疫病防控新技术、杂交繁育新技术、生态养殖模式新技术等先进技术。

高效设施农业与陆地蔬菜示范区:规划面积4500亩,规划建设日光温室大棚和普通温室大棚与陆地蔬菜生产基地,推广示范高效设

施农业技术和陆地蔬菜高效栽培技术。

干旱耐碱植物及牧草种植示范区:规划面积10900亩,规划用于干旱耐碱植物(罗布麻和甘草)、牧草人工种植,推广人工种植干旱耐碱植物(罗布麻和甘草)、牧草,开展品种种植示范。

(3)辐射区

通过核心区和示范区的层层辐射与渗透,形成农业科技的集中展示窗口,引领和辐射带动生态环境类似、产业结构相近的地区,辐射范围延伸至塔里木河下游、孔雀河上游区域,使园区的先进技术和农业示范区发展模式在辐射区范围得到推广,促进区域内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农业科技的提升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1.4园区建设的主要任务与预期考核目标

1.4.1产业发展

1、干旱区特色种植业

围绕区域特色农业,在品种选育领域,依托园区的品种选育试验基地,开展适种特色作物原种生产与保护,做好新品种、新技术、新栽培模式试验工作,培育高产、优质、适应机械化生产的作物品种,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优质种源。选取棉花、红枣、香梨、干旱耐碱植物及牧草,积极开展新品种、高产栽培关键技术集成体系建设与推广。

2、生态畜牧业

推广地方特色牲畜品种—罗布羊和肉奶兼用牛等,在良种繁育上,坚持自繁自育为主、异地引进为辅,应用性控冻精、胚胎移植等

先进技术,建设一批高起点、规模大的牲畜原种场和扩繁场,并与示范区和辐射区大规模养殖、核心区内的特色牲畜产品深加工相结合,构建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牲畜良种繁育体系。大力推广清洁养殖技术,努力减少污水和有害气体排放。

3、农产品加工业

根据区域的农业产业结构,围绕棉花、香梨、红枣、罗布麻、牛羊肉等优势特色产业,建成棉花、香梨、红枣、蔬菜、罗布麻、牛羊肉等加工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4、商贸物流业

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完善园区的服务功能,加强现代化仓储设施、专业运输工具、物流机械化设施、信息化设施、检验检测工具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农产品物流与贸易区具备仓储、冷藏、包装、运输、信息查询、检测、交易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物流贸易区。通过农业物联网,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确保农产品品质。

5、环保农资产业

以农业园区为平台,以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为载体,大力发展环保农资产业,引进利用牲畜废弃物开展有机肥生产企业、棉花秸秆生产反刍动物饲料生产企业、滴灌带、废旧薄膜再利用生产企业,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

6、特色旅游业

开展科技、文化、历史展示游、果林采摘体验游、设施农业参观及采摘体验游、盐碱植物园游、生产参观游等,形成集“自然-生产-

休闲-康乐-购物-教育”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打造高标准的旅游地,为游客创造轻松愉悦的旅游环境,建成库尉区域重要的旅游景点。

到2018年,园区实现产值169500万元,培育、引进生产、物流企业23家,园区农业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培育巴州、自治区级龙头企业5-6家,创知名品牌农产品2-5项,新品种、新技术普及率达到98%以上,牲畜良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标准化养殖技术进一步推广,养殖排泄物得到有效治理,资源化利用率超过90%,园区土地产出率高出周边地区10%以上。

1.4.2科技创新能力

围绕园区主导产业的科技需求,大力开展科技研发活动。根据园区产业的发展需要,通过政府引导,积极搭建技术、资金、管理、市场等平台,广泛吸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农业推广部门专业技术人才以及科技特派员深入园区开展各类技术服务;通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发挥园区集聚作用,引进优秀企业,引导企业成立技术创新中心,使创新要素向园区集中;通过产学研的有效结合,提升园区科技创新能力。

争取到2018年,建立专家大院1个,与园区合作的专业研究机构达到8个,龙头企业建立企业内部科技研发机构4个以上;申报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研究开发、引进示范国内先进水平的农业生产新成果、新技术10项以上,并形成产业化;为新疆农业提供先进适用技术8项以上。

1.4.3科技创业服务能力

依托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农业推广部门和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创新服务模式,加强科技信息服务手段,强化服务能力,开展技术培训、科技创业、市场信息、需求对接等服务。通过鼓励创业、加强科技培训、扩充园区科技特派员队伍等方式,增强园区科技服务能力。

到2018年,园区建成完善的信息服务平台,科技服务能力显著增强。通过孵化器,孵化2家以上的农业企业;建立了有效培训和服务网络体系,举办各种技术培训和讲座25次、培训人数达到3000人次;扩充科技特派员队伍,使科技特派员总数达到30名,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

1.4.4 辐射带动能力

加强对农业标准化体系的培训和推广,带动区域农业的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有效促进区域农业的现代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推动周边地区农业技术的进步。

到2018年农业科技园区内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核心区和示范区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应用面积达到100%,园区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70%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化体系与发展模式能在周边地区逐步推广。发展科技示范合作经济组织8个,新增就业岗位2000个,区域周边农牧民生产和经营素质显著提高。

1.4.5 生态环境建设

核心区应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园区尽量采用清洁能源,建设新能源生态模式,做到垃圾分类处理。完善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系统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确保污水处理厂出水达标排放。采用清洁能源,控制煤烟型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绿化建设,提高绿化覆盖率,充分发挥植被对空气的净化作用。

到2018年,园区可实现饮用水水源水质100%达标,农作物秸秆利用率提升至90%,废弃农膜回收率达90%以上,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处理和利用率达90%以上、沼肥利用率达90%以上,工业污水达标率达到10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100%。

1.4.6 基础设施建设

要完善园区内部交通网络,力求形成便利通畅的环状的交通网络;建设污水处理站,排水实行污水处理制度。电力设施完善,建设10千伏的变电房,新增电力线长度18千米。建设太阳能蓄电设备,形成太阳能供电供热网络。公共建筑安装地源热泵,实现冬季供暖、夏季制冷。建设内部虚拟集团电话网,在主要道路及人流较多的设施附近设置公用电话亭。建设一座邮政所。配置适度的环卫设施、设备,生活垃圾做到分类收集、综合利用、密闭运输,居住设施配套建设具有分类收集功能的小型压缩式收集站或综合收集处理站。设置公厕三座,均为水冲式。建设1座消防站,满足消防需要。

1.5投资与效益

1.5.1投资估算资金筹措

农业科技园区总投资108292.8万元,其中核心区投资62948万元,示范区投资35500万元,基本预备费9844.8万元。

园区总投资主要由地方财政、企业投资、农户自筹资金三部分组成。其中地方财政27500万元,占总投资的25.40%;企业投资和农户自筹资金80792.8万元,占总投资的74.60%。

1.5.2效益预测

通过测算,园区规划期末可获得经济产值169500万元。各项收益具体如下:

——核心区、示范区的棉花、香梨、红枣、罗布麻、甘草及设施农业与养殖业产值58300万元。

——核心区的棉花植物综合加工产业、特色畜禽产品深加工产业、特色果蔬产品深加工产业、环保农资产业和干旱耐碱植物精深加工业实现产值106000万元。

——核心区的科技成果转让及对外技术服务、信息及物流服务业、农民技术培训和农业观光旅游业实现产值5200万元。

第二章农业科技园区概况

2.1园区位置与范围

某某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园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某县境内,某某县县城东北方向约15公里距离的兴平乡境内,地理坐标:东经86°12′11″~86°21′13″,北纬41°25′22″~41°34′16″,南北长约16.2千米,东西宽长约11.8千米,土地总面积74.37平方公里(实际可利用面积73.33 平方公里,11万亩),其中核心区面积10000亩,示范区面积100000亩。

2.2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2.1自然条件

1、地理条件

某某县位于新疆中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腹地,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北缘,塔里木河中下游、孔雀河下游,地理位置是东径84o42′–89o59′,北纬40°01′–41o41′,东西长502.8公里,南北宽165公里,总面积59706.8平方公里,西与阿克苏地区的沙雅县、库车县交界;北与轮台、库尔勒、博湖、和硕、吐鲁番地区的托克逊、吐鲁番、鄯善等县接壤;南与若羌县、且末毗邻,218国道南北横穿全县。某某县城距库尔勒市52公里,现正在实施库-尉一体化。

2、气候条件

某某县属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日照资源丰富,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96.8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125小时,日照率为76%,全年10.3℃的积温4000℃以上,无霜期196天。全县土地以潮土类为主,县境内有孔雀河、塔里木河穿过。四季气候特点分明:春季升温快但不稳定,干燥多沙尘;夏季炎热,水分蒸发量大;秋季降温剧烈而短暂;冬季干冷。全年降水稀少,年际变化大,空气干燥,蒸发强劲。

由于某某县域面积大,东西跨度长,根据地形和地貌差异,全县可分为3个气候区,即东北兴地山气候区、塔里木河孔雀河中下游平原气候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鲁克姆沙漠北部区。年平均气温10.3℃,极端最低气温-25.5℃,极端最高气温42.2℃。生长期年平均196天,年无霜期平均达212天,最长达220天,最短为15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3153小时。某某县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年降水量为30-150毫米,年平均降水量为30.2mm,季节分配不均,蒸发量约为2153毫米,为平均年降水量的71.2倍。某某县的主风向是北偏东,8级以上大风年平均为15天,风沙日数23.1天,浮尘天数24.2天。每年春季的大风及倒春寒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3、水资源条件

某某县位于塔里木河下游、孔雀河,两河自西北向东南横贯某某县全境,进入县境后,形成恰央河、乌斯曼河、渭干河等10余条支流,是典型的客水易旱县。县域内地表水资源较为匮乏,地下水水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