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养军事指挥人才的三大素养

培养军事指挥人才的三大素养

培养军事指挥人才的三大素养
培养军事指挥人才的三大素养

培养军事指挥人才的三大素养

摘要以信息化为背景的世界新军事变革要求我军必须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造就大批高素质军事指挥人才,以保证我军在日趋激烈的世界军事竞争中紧跟时代发展。在保证政治素质过硬的同时,加快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的信息素养、超前的创新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养的高素质军事指挥人才。为忠实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关键词培养;军事指挥人才;三大素养

胡锦涛主席指出,未来可能遂行的作战,是一场诸军兵种参加的战略性联合战役,而且政治性极强,外部因素十分复杂,将是对我们战略筹划能力和作战指挥能力的严峻考验[1]。

以信息化为背景的世界新军事变革要求我军必须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造就大批高素质军事指挥人才,以保证我军在日趋激烈的世界军事竞争中不落下风。从目前我军各级指挥员的现状来看,距离指挥打赢现代化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要求还有一定落差。所以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以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为引导,认真分析研究现代化战争的特点和规律,采取科学有效的培养途径,在保证政治素质过硬的同时,加快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的信息素养、超前的创新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养的高素质军事指挥人才,为忠实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一、现代化战争呼唤军事指挥人才的三大素养

现代化战争以信息传递和运用为主线,战场兵力复杂多变,态势多维立体,指挥决策困难。指挥员要想“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不仅要能指挥、会管理,还要懂技术、敢创新、能战斗,必须具备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勇于开拓创新和能够应对各种复杂战场环境的能力,全面做好新军事斗争准备。

信息素养是打赢现代化战争的关键。纵观世界军事,信息化战争正逐步取代机械化战争,战争形态为多维一体联合作战。制信息权将贯穿战争的全过程、全领域。

在机械化战争中,装备的数量可以决定胜负方向,优化配置可以改变兵力对比,有勇无谋的指挥可以带来一两场战斗的胜利。但在信息化战争中,战场的优势则是靠信息保障来实现。在讲求效益第一的现代化战争中,制胜权等于制信息权。指挥员掌握即时、准确的战场信息,通过科学、细致的分析、处理,做出合理的指挥决策是获得作战胜利的关键。伊拉克战争中,美伊双方兵力对比的悬殊是迫使伊拉克溃败的一方面原因,但在那么短的时间,以极其微小的代价获得极大的军事和政治效益,主要原因就是得益于战场上的信息优势。这一局面的形成充分证明了“信息优势决定战场优势直至战争全局”的科学性[2]。

目前,美英等世界军事强国,在不断研制高技术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同时,都把培养军事指挥人才的信息素养放在军队发展战略工程的重要位置。其中美、英两国首当其冲,他们利用自己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优势,在军事指挥人才信息素养的培养上已经远远超出其他国家。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转变旧的战争观念,认清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已经由物理能转变为信息能。否则,在未来可能爆发的信息化战争中,我们必将被动挨打,千疮百孔。所以,必须从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高度,深刻认识信息素养在作战指挥人才素质结构中的极端重要性,全面剖析我军与外军军事指挥人才在信息素养上的落差,加大对军事指挥人才信息素养的培养力度。

创新素养是驾驭新军事领域的核心。江泽民说:“创新是军队进步的灵魂,一支没有创新能力的军队,难以在日趋激烈的世界军事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军事创新的主体是军人,人才成长的关键是创新。具有

创新素养是未来军事指挥人才的主要特征。

日新月异的新军事变革,它的实质就是以创新思维、创新理论、创新观念和创新科技来推动世界军事的发展。在新信息、新科技高度密集的现代化战争中,战场态势瞬息万变,新技术、新战法、新武器装备的不断投入使得指挥员必须及时更新指挥作战思维、变化战术理念、革新技、战术运用,全方位应对外来之敌。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指挥人才要努力培养创新素养,以超前的眼光预测、构思和设计未来战场的作战指挥。必须立足军事斗争准备,创新军事战略思维,从战略指导的高度宏观统筹、科学规划国防和军队建设。

爱因斯坦说:“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当前,我军在培养军事指挥人才的创新素养方面还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培养思路传统、方法单一。其中,院校教学最为明显,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创新能力培养;考试制度过于追求标准答案,限制学员独创思维的发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对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具有很大束缚。因此,在今后的军事指挥人才培养上要注重在这些方面的改进和突破。

心理素养是应对任何战争的基础。现代化高技术战争中,心理战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具有强大杀伤力的作战样式,是瓦解敌军的重要手段。高技术武器的“硬摧毁”和心理、意志上的“软打击”交叉进行、软硬兼施,给从容指挥作战带来极大的考验。指挥员必须要在突发事件面前保持镇定,处变不惊、临危不乱,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经得起艰苦环境和在各种复杂条件下连续作战的考验,能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和指挥作战。

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大量使用高技术武器,对伊拉克实施全方位、全时空的猛烈轰炸和精确打击,给伊军以严酷的心理压力和精神打击。伊军指挥员完全丧失了斗志和信心,指挥系统陷入瘫痪,四十万军队顷刻间土崩瓦解,集体“蒸发”,几千万民众束手待降,使得美、英联军能够长驱直入、势如破竹。伊拉克不仅仅输在了武器装备的落后上,更多的是输在了心理崩溃和丧失斗志上[3]。这一事实充分说明,要打赢信息化战争,必须首先加大指挥员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性训练力度,培养指挥员良好的心理素养。

美国在心理战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专门设立了心理战司令部,组建成建制的心理战部队和后备役人员,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心理战部队条令、教范,形成一个合理、科学的指挥、管理体系。伊拉克战争中,美伊双方大打心理战,他们借助网络、卫星、电视、媒体等方式大肆宣传、互相攻击[4]。美、英联军之所以能够在精神和斗志上把伊拉克军民彻底打垮,日益完备的心理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心理战战略到心理战战术都让伊军望尘莫及。所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仅仅依靠过去那种战场喊话、投撒传单等手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战争高速度、宽正面、大纵深、立体化的特点和要求[5]。必须强化心理战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和效果,加大对指挥员心理素养的培养力度。

二、准确把握三大素养的基本内涵和和内在关系

素养是指人的素质和修养,它包含四层意思:其一,素养是后天养成的,而不是天生的,在这一点上它区别于更多受先天因素影响的“素质”;其二,素养是可以培养的,素养的养成是一个从低到高逐步发展的过程;其三,素养是多层面的,它涉及了从意识到实践、由心理到生理、从言谈到举止、从思想到行为等全方位的问题;其四,素养是综合的,孤立的素养是不存在的,素养的培养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一致的[6]。

现代化战争要求指挥员同时具备信息、创新和心理三大素养。三大素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存在着科学的辩证关系。准确把握它们的基本内涵和内在关系是科学培养高素质军事指挥人才的必要前提。

三大素养的基本内涵。信息素养的内涵。信息素养是在信息环境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和开发信息的修养和能力。它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三个主要方面。信息意识是人们在信息活动中产生的认识观念和需求的总和;信息知识是一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认识和方法,包括传统的文化素养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知识;信息能力是有效地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来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

创新素养的内涵。创新素养是在人类活动中以发散思维为课堂,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修

养和能力。它包括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个主要方面。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一种可以物化的高级思想和心理活动;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心理品质;创新能力是人们革旧布新、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心理素养的内涵。心理素养是指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体现出的心理能力,是心理素质在实践中的表现。它包括心理品质和心理能力两方面内容。心理品质是指一个人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心理能力是指一个人在认识和心理适应方面表现出来的能力。

三大素养的内在关系。信息知识与创新素养的关系。丰富的信息知识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提拱基础。一个信息知识丰富的人,往往见解独到,思维敏锐,能够从不同层面思考和解决问题。丰富、系统的信息知识不仅是创新不可缺少的原材料,而且直接激发创新的直觉和灵感。只有信息知识在人脑中形成独特的有机体系,才能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具有开阔的视野与灵活多样的创新思维模式,最终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信息知识与心理素养的关系。心理素养是后天培养和造就起来的一种心理品质。良好的心理素养与雄厚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知识是分不开的,它是知识积淀、内化而成的结果。它的形成与经验的积累、信息的掌握有着天然的内在关系。一个人心理素养的高低,取决于他所拥有信息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正是在对这些外部输入的经验与材料进行的加工中,人才确立了自己的心理认识结构、情感结构和行为模式,最终内化为良好的心理素养。

创新能力与心理素养的关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养是进行发明、创造、驰骋创新领域的必备前提,对创新能力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了较高的心理素养,就会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适应力和创造力,以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来影响世界、改变世界。

三大素养是军事指挥人才必备的素质要素。它们在军事指挥人才的素质结构中各自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时,相互之间又存在着系统的内在关系。要充分认识个体突出与整体推进的矛盾,发挥“1+1+1>3”的功效。

三、培养军事指挥人才三大素养的有效途径

胡锦涛主席指出,必须采取超常措施,加快解决我军人才匮乏特别是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不足的问题。

当前我军担负着完成机械化和努力建设现代化的双重历史使命,这一时期的战争为现代化高技术局部战争。要解决打得赢、不变质两大课题,适应日新月异的世界新军事变革,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安全环境。必须与时俱进,科学认识三大素养,采取有效的培养途径和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加快培养高素质军事指挥人才,以争夺世界军事竞争的主动权和制高点。

整合利用资源,加大培养力度。在军事指挥人才的培养中,军队院校、科研部门和部队应充分将资源共享,加大对指挥人才的培养力度。

第一,要把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信息素养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现代化战争的主题是信息化。知识密集和信息密集已经成为高素质指挥员的基本特征,而军队战斗力依赖于高技术武器与高度信息化指挥人才的有机结合。信息素养在军事指挥人才的素质构成中带有基础性和根本性,特别是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信息素养对指挥员创新能力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

第二,要把培养军事指挥人才的三大素养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指挥员作为部队建设的组织者和未来战争的指挥者,他们的素质如何,对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现代化战争具有决定性作用。目前,我军各级指挥军官仍然是经验型、管理型的较多,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勇于开拓创新和同时具有良好心理素养的全面型指挥员较少,联合作战指挥能力普遍欠缺。要打破这一“瓶颈”,拓宽专业领域,着重培养指挥人才的三大素养。

第三,要把最先进的创新型科学手段和方法运用于军事指挥人才培养领域,实现创新教育的信息化。要大力应用和发展网络技术,为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肥沃的土壤。把“战场”搬到实验室,搬上计算机屏幕,多觉、多态逼真地显现未来指挥联合作战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使指挥员在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提高指挥能力,强化他们在未来联合作战中应付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

加强训练实践,提高培养质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才素质高不高,要通过实践来考察。指挥员光凭自己的信息知识来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要不断在实践中更新观念,开发创新思维,以提高其联合作战指挥能力为目标,加强训练实践力度。

实践是课堂,岗位是平台。要提高军训、演习等训练的仿真度,把“战场”搬到训练场,让指挥员在指挥现代化作战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培养其较强的战斗意志和品质。

实施应急模式,加快培养速度。军事指挥人才的应急培养是指在平时和战时,根据训练和作战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指挥员的信息素养、创新素养和心理素养,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做好应急保障[7]。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建立和完善军队人才培养体系。指挥人才作为军事人才中的中坚力量,要从我军指挥人才综合素质欠缺的实际出发,实施人才应急培养模式,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办法,以最短的时间培养出具有三大素养的高素质军事指挥人才。

依托国民教育,拓宽培养途径。利用国民教育资源培养军事人才是世界各国军事人才培养的一大趋势,也是我军培养具备三大素养军事指挥人才必须实行的方向性重大决策。地方院校办学规模大、教育资源丰富、专业多样、课程体系完善、师资力量雄厚,这给培养指挥人才的三大素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8]。要充分依托国民教育,多种方式并举,有机结合,多渠道、宽途径培养军事指挥人才的三大素养。

参考文献:

[1][2] 徐效珠杨东明陈勇.着眼信息化战争特点培养军事指挥人才[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6,(4)

[3][5] 李光聚.加强高技术条件下心理战研究[N].解放军报,2003,(6)

[4] 谢作炎宋方敏.信息时代的心理战[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

[6] 李艺张义兵.信息技术教师素养:结构与形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 卢绍华谢葆春.信息化军事人才应急培养模式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1)

[8] 徐琦.浅析新形势下军事变革对人才的要求[J].科技信息,2004

级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方向)代码 590103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 学制:三年 三、培养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主要面向广东省珠三角地区IT企业、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开发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采用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三年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软件技术的系统知识,具有Web应用程序和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的能力,取得软件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四、培养规格 (一)主要面向的职业岗位与工作任务

(二)职业行动能力培养目标 以职业行动能力为培养目标,培养学生需具备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1.专业能力 ●具有编程逻辑思维能力和编程能力 ●具有文档书写及阅读能力 ●具有软件测试能力 ●具有数据库系统开发和管理能力 ●具有一定的开发中小型动态网站和企业级应用开发的能力 ●具有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能力 ●具有知识技能的更新和综合运用能力 ●具有解决工作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有协同开发能力 2.社会能力 ●具有软件开发的团队协作能力 ●具有承受软件行业高强度工作压力的能力 ●具有与用户和团队成员沟通交流的能力 ●具有软件行业的职业道德 ●具有软件服务意识

●具有对软件核心技术和文档的保密意识 3.方法能力 ●具有软件新技术的自主学习能力 ●具有算法分析的抽象概括能力 ●具有软件项目的分析决策能力 ●具有软件项目的计划能力 ●具有软件项目的管理控制能力 (三)职业能力证书 1.职业素质证书 2.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 备注:要求根据本人规划的就业方向考取上述证书之一。 五、课程体系安排 (一)能力进阶与课程路线

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数控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数控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数控高技能人才的现状,从企业和学校两方面阐述了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数控高技能人才的可行性,提出了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数控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校企合作数控高技能人才 “国际制造中心”的东移为我国制造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抓住机遇,推动制造业的发展,加快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的进程,是现代化建设,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制造业从业人员,尤其是代表制造业发展水平的数控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是制造业发展的关键。目前条件下,我国制造业从业人员数控技能素质、数控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知识结构与素质等指标尚不能满足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要求,已经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上述状况要求我国的相关教育教学机构,尤其是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把制造业从业人员的数控技能培养以及数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作为教育教学的内容,积极探索社会急需的数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途径与方式方法。 一、我国数控高技能人才现状 1.整体素质偏低,技能结构不合理。依据相关统计,目前在我国总量为1.4亿的产业工人中有7000多万从事制造业。其中,高级工及以上技能资格人员仅占人员总量的4%左右,中级工占所有从业人员的36%,60%亦即大部分的从业人员为初级工。相对而言,在西方发达国家,高级工则占从业人员总量的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则只占15%①。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相对于发达工业化国家,我国高技能人才的人数在总的从业人员中所占的结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国际劳动组织的调查研究表明,劳动者技能水平的高低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②。目前,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移的重要时期,我国制造一线的技术工人素质偏低,数控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而且这种影响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表现得愈加明显。

0---公司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5.10)

高技能人才“十二五”培养规划 (讨论稿) 人资(通)12--000高技能人才是企业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企业转型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是公司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加快培育一大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精湛技艺的高技能人才,特制定本培养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1、指导思想 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目标,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重点,以知识和技能提高为核心,以全面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为目的,紧紧围绕公司战略发展的需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公司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为公司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2、工作原则 * 坚持“优秀人才优先培养、重点人才重点培养、紧缺人才抓紧培养”的原则,加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 坚持“重实际、重实效、按需培训”的原则,使技能培训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工作效果; 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实行技能提升与岗位复训相结合的原则,把持有证书作为使用、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 坚持“服务企业生产、服务全体员工”的原则,更新培训工作服务理念,探索人才创新培养方式。 二、目标任务 按照全面提高、重点培养、不断改善人才队伍结构的培训思路,通过深入组织实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培养引进一批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急需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目标到“十二五”末: ——扩大高技能人才规模。大幅度增加高级工总量,增加各类高技能人才人,使全公司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人,高技能人才占生产工人的%以上,高、中、初级技能人才队伍梯次结构渐趋合理。 ——提升高技能人才素质。鼓励吸纳高校毕业生进入高技能人才队伍,选送外培训高技能人才名,培养名具有企业特有专业特色、绝技绝活的能工巧匠,引进紧缺急需型高技能人才名,其中引进高端技能型人才名。 — ——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建立个技能大师工作室。 ——基本形成高技能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良好环境。畅通高技能人才引进渠道,大力开发职业技能教育,全方位贯通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建立完善多元化高技能人才投入保障机制。 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公司高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人才占工人队伍的比例提升10%左右,技师及以上等级提升6%左右。 三、实施八项工程 1、实施高技能人才选拔工程。 为培养造就一批技艺精湛、作风过硬的高技能人才,今后两年在全公司评选表彰名“技能大师”、50名“首席技师”、300名“公司技术能手”,发现、培养和造就一批各专项技能的拔尖型高技能人才。按照滚动培养、重点资助、跟踪管理、鼓励竞争的要求,对“技能大奖”、“首席技师”、“公司技术能手”荣誉获得者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励他们当好刻苦学习、岗位成才的带头人,带动我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落实人才待遇,为高技能人才成长创造条件。 2、实施高技能人才引进集聚工程。 结合我公司生产及产业发展特点,每年引进高技能领军人才,以良好的条件吸引高技能人才来企业工作。积极利用企业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的有利条件,同步引进专门的高技能人才。定期组织用人单位到其它大型企业,积极引进我公司紧缺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缓解我公司企业、行业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短缺的局面。建立浙江公司高技能人才

复合型人才双语教学培养

复合型人才双语教学培养 1市场营销学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1WTO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中国自2001年12月11日加入WTO以来,已有近10年的时间。WTO 的加入使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进入了中国市场,仅世界500强企业迄 今为止已有400多家在中国投资设厂或者设立了办事机构,这预示着 中国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竞争者与合作者,也意味着中国市场需要 提供更多更优秀的国际复合型人才。市场营销学作为经济管理学科的 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对经济世界化条件下培养高素质、综合型和创造 型的经济管理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 1.2教育国际化的趋势 随着经济世界化进程的深入推动,不但各国间的经贸活动交流日益活跃,而且各国教育界的交流与合作也呈蓬勃发展的态势,教育国际化 的趋势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 往水平、国际竞争水平的人才,这种人才能立足于本土,放眼于世界,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3。当前,国际上衡量高等教育中素质教育的 七条标准之一是具有与他人协作和实行国际交往的水平4。而当前普遍推行的英语教学已无法满足教育国际化对熟练掌握外语的迫切需要, 而既能提升外语又能传授专业知识的双语教学无疑对此目标的实现有 着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意义。 1.3教育部政策文件的出台 教育部2001年4号文件《关于增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升教学 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 实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 程的5%-10%”。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 平评估方案》中将双语教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 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要求“用双语授课课程课时达到该课

高层次人才培养办法

高层次人才培养办法 (草案) 为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培养达到省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使我校高层次人才梯队的培养与教育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以及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工作相衔接,优先做好人才储备,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制定本培养计划。 一、总体目标 高层次人才培养共分四个梯队:第一梯队为入选省部级及以上人才工程和省高校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第二梯队为院级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第三梯队为院级骨干教师;第四梯队为系部级骨干教师。通过选拔和培养,到2018年,力争使学校拥有1-3名省级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5-10名院级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10-20名院级骨干教师和20-30名系部级骨干教师。 二、培养周期 培养期为四年。动态管理,二年进行一次中期考核,四年进行一次期满考核。 三、选拔条件 (一)省部级及以上人才工程和省高校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选拔条件按省人事厅、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 (二)院级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选拔条件 1.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教育事业,德才兼备,为人师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 2.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具有副教授专业技术以上职务,年龄55周岁以下(以申报当年1月1日为限,下同)。 3.学风端正,治学严谨,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善于团结协作,具有组织带领学科梯队建设的能力。 4.已系统熟练地讲授过两门及以上课程,教学工作、教学改革或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成绩突出。 5.具有本学科、本专业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深的学术造诣,能在本学科主流和前沿领域指导和开展研究工作。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掌握计算机等现代教学科研手段。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2008级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坚持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根据高职高专教育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宗旨,根据我校的办学特色“立足大金融,面向大市场”,制定三年的培养计划,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我国信息产业的制造、服务类企业、以及与社会信息化有关的领域的一线岗位,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备一定的金融、会计领域的知识,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顺利进入IT领域相应岗位就业,从事与计算机软件编程、测试等相关的职业,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能够通过职业培训、继续教育、自学成才等继续学习的渠道达到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学制及修业年限 基准学制为三年。实行学分制教案管理模式。修业年限2—5年。 三、专业特色及培养规格 <一)专业特色 软件技术专业的目标是培养一批软件蓝领,能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基础知识、数据库知识,有一定的英语水平且掌握三个层次(即用户界面层、事务对象层和数据层>的计算机语言,能够根据流程图进行编码,在IT高技术平台上熟练从事大量重复性操作的职业软件工程师。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培养目标,加大实践教案的力度,实现学生与就业岗位的“零对接”。 <二)培养规格及要求 1.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可能不很深远,但对一般的编程任务都能较快、较好地解决,且具有良好的开发潜能。他们对于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探索,可能还不胜任,但足以胜任一般开发任务。在一个大型软件开发工程中,需要通过他们将软件的设想转化成现实的产品。要求学生还应具备必要的数学、法律法规、金融知识及其他文化知识。 2.人才规格 <1)能力方面 1)熟练掌握一种主流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的技能; 2)具有分析阅读软件代码的技能; 3)能熟练安装配置和维护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技能; 4)较熟练使用数据库技术搭建数据库的技能

2200万技能人才缺口,高级技能人才紧缺

据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虽超过1.65亿人,但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3%,其中高技能人才不足就业人员的6%,高级技工缺口更是高达上千万人。 又快到了一年一度的艺考,马上就会有大批的俊男靓女背着行囊离开家乡踏上艺考的道路。他们有好看的皮囊,也有一定的特长,虽然通过某些特长合理的避开了高考这一独木桥,但面对日趋竞争激烈的艺术圈,仍有很多学生死在艺考的羊肠小道上。 为什么参加艺考? 无非是为了学一门未来谋生的好手艺,而这和在如今大事小事离不开互联网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IT技能是一样的。 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社会的刚需,通过培训机构踏足计算机领域,是很多人的第一想法。那么,为什么他们会选择和之前学历教育不同的职业教育呢?或许以下来自校区的几位新入学学员,会给你想要的答案。 学员一:初中毕业后想辍学打工,但是年纪小爸妈不放心,而且他们觉得可以打工一时但打不了一世,现在学点技能还能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未来工作也有个保障。在了解学校的教学状态等各方面后,爸妈就送我过来了。 学员二:高考失败后心灰意冷了,但想想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趁现在有时间学点技术丰富自己,这个社会是不会淘汰努力学习知识与技能的人! 学员三:大学毕业后发现找工作难,而且实操锻炼不够,有种眼高手低的感觉,想通过学技能让理论知识变现,找一份好工作。 学员四:从事销售工作已经一段时间了,但发现很多后来学的技能很高超,工资很高,想要来这里学一段时间试试,毕竟现在是互联网的天下,感觉学这个很有前途。 这些学员目前已经开始在校区上课,而且觉得很不错,从他们身上不难看出,现在各个年龄阶层都想在这个行业创出一片天下,这些初中生、高中生已经不是把学技术当做一种枯

最新科学发展观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论文

科学发展观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论文 摘要:办好高职院校,必须明确“一个目标”,正确处理“两个关系”,抓好“三个教育”,即明确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目标,正确处理高职教育与社会市场的关系、高职教育与就业的关系,抓好职业道德教育;文化理论与技能教育、素质教育。 关键词:素质;技能;市场;就业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有关法规和具体政策,大力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方兴未艾,但是,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贯彻科学发展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努力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索和实践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要办好一所高职院校,必须明确“一个目标”,正确处理“两个关系”,抓好“三个教育”。即明确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目标,正确处理高职教育与社会市场的关系、高职教育与就业的关系,抓好职业道德教育、文化理论与技能教育、素质教育。这三者是一个统一整体,前者是学校办学的基本目标,中者是培养目标提出的依据,后者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措施。 一、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服务,所以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各类高校的根本任务,高职院校也不例外。作为高职院校,它虽属高等教育序列,但有着自己的独特“身份”,它不

同于普通高等院校,它的根本任务可以具体化为:培养高素质的有相应专业、有一技之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这就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这个培养目标对人才的培养突出了三点:一是高素质,二是相应专业一技之长,三是高技能。 高素质主要是指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业务能力素质。思想政治素质的核心是爱国、爱社会主义,为人民、为社会服务。职业道德素质的核心是诚信、敬业。业务能力素质的核心是具有就业、创业的实际本领。社会主义事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素质为本,所以培养人才必须把高素质放在首位。 相应专业一技之长是指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所了解,并对所学专业的某一方向或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能熟练地运用于实践,做到能适应或很快适应岗位的工作。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就能拿得出、用得上、干得好。这里说的一技之长,强调了所学专业,并非泛指一般的一技之长,或无一定理论基础的能工巧匠。实践证明有相应专业一技之长并有一定专业理论的人,往往能触类旁通,成为某一行的技术带头人。 高技能是指技术含量较高、劳动复杂度较高的技术能力。这里强调高技能有两点应把握:一是相对现代科学技术理论而言,它只求理论够用,要求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重在实践、重在技能;二是相对于中职而言,它培养的并非只有一般技术的劳动者,而是高技能人才。这通常是指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工作中从事那些技术含量大、劳动复杂度高的高级技术工人或技师。 二、必须正确处理职业教育与社会市场、职业教育与学生就业的关系

培养复合型人才实现双赢

培养复合型人才实现双赢 曾几何时,精通某一领域的专业性人才还是用人单位眼中的“香饽饽”,可随着行业的进一步细分,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开始关注复合型人才。毕竟相对于占需求量较少的“专才”,复合型人才才是企业决胜市场的关键所在。 一、复合型人才的涵义 所谓复合型人才,是具有宽阔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文化教养,具有多种能力和发展潜能,以及和谐发展的个性和创造性的人才。这个涵义相对比较模糊,但是我们可以明确地理解,复合型人才应当构建的基础是在专业性上。 复合型人才是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能力,而且在某一个具体的方面能出类拔萃的人,即有一项专业技能,并在另外领域有特长的;不仅在专业技能方面有突出的经验,还具备较高的相关技能,其特点是能够在很多领域大显身手。复合型人才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 二、复合型人才的现状 市场上缺乏复合型,究其原因是长期以来高等教育的职能主要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让他们按专业方向“对口就业”就成为高教运作的基本模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化的趋势日益增强。当今的时代,任何高科学技术成果无一不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晶,所以目前高校培养的“专业对口”的毕业生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各类岗位激烈的竞争中,用人单位普遍对复合型人才、实践型人才趋之若鹜,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企业发布的招聘信息有八成以上的招聘企业对所需人才的综合素质有较高要求;具有较强专业知识、一定工作经验和行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了招聘企业的首选。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昨天发布的全日制职位工资指导价位表明,去年复合型人才工资增幅达30%。 随着IT技术完全融入各行各业之中,复合型人才对于IT行业来说更为抢手,尤其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尤其是奇缺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目前软件企业急切需要的就是掌握软件营销和项目管理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在一些企业的招聘信息中,很多用人单位看中求职者的综合能力,把能力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他们愿意聘用那些能力突出、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用人单位坦白地说,现在单一技能的大学生很多,但缺的就是复合型人才。 三、复合型人才的优势 企业为什么对复合型人才情有独钟呢?因为复合型人才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是无法衡量的。一方面,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会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一些新兴职业也要求将不同的学科鞣合在一起。培养、使用复合型人才可以大大节约企业人力成本,更适合具体工作岗位要求,这样既可以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又能充分发挥人才的实力,为企业发展储备优秀的人力资源。 当前企业要想在这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普

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训心得体会文档3篇

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训心得体会文档3篇 High level compound talents training experience docum 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训心得体会文档3 篇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培训学习群体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训心得文档 2、篇章2: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训心得文档 3、篇章3: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训心得文档 复合型人才应该是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能力,在某一个具体的方面要能出类拔萃的人。专家指出,复合型人才应不仅在专业技能方面有突出的经验,还具备较高的相关技能。下面是带来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训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篇章1: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训心得文档

根据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对人才培养的总体部署,省 委党校举办了第五期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进修班。省委党校教务处和进修部根据学员的不同情况,为学员们量身订制了教学计划。一个月的进修学习,让学员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党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学员的理论水平,增强了党性修养。增添了人文知识,培养了人文素养。加强了学员间的沟通与了解,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学员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实现了人格的融合,专业的整合,技术与管理的复合。下面从三个方面对我们班一个月来的学习做一个小结。 我们班四十个学员都深感这样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都 非常珍惜学习时光,很快实现了“领导到学员、工作到学习、家庭到集体”等角色、任务、环境的转变。学员们严格遵守党校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考勤和请假制度,上课没有迟到早退,到课率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学员们做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中。 在一个月的学习中,省委党校给我们安排了十二次内容 丰富的理论知识报告,紧紧围绕xx6.25重要讲话精神,系统 学习了“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到四个坚定不移,保持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心得体会:高端人才分类的思考(最新)

心得体会:高端人才分类的思考(最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要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因此,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要充分发挥教师“第一资源”核心作用,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建立健全凸显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师分类管理和培育体制机制,从而高效培育高水平“双师型”职教“第一资源”。 实施高端人才分类培育,是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的根本途径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及教师职业分类发展需要,教师分类管理与培育应该成为院校相关工作的第一着力点:以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为核心,将具有共同价值观与理念、共同的专业学习和应用的教师组成团队,将岗位职责、团队协作、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有机结合,建立有效的教师团队运行机制,为教师队伍设置不同发展系列和配套发展保障体系,促进团队成员的共同发展和成长。

这些高端人才可以分为三类,并分别由各类核心教师构成教师团队:以教学名师为核心,打造专业教学优秀团队。高端的教学人才梯队,可以引领搭建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以及教学名师自我提升的发展平台,造就一支优秀的专业建设和教学团队。同时,还要以技能大师为核心,打造专业实训优秀团队。以此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能攻关和绝技绝活代际传承的积极作用,形成优秀高端的专业实训技能人才团队。此外,还要以学术技术带头人为核心,打造科技创新优秀团队。技术研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可以带动全校教师提升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的能力,逐步培育出一批在行业领域和专业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平台和优秀创新团队。 明确高端人才分类遴选标准,是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的基本前提 高等职业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层级,又具职业教育的属性。因此,学校在遴选教学名师时,不仅要注重专业理念与师德的高度、专业知识的宽度、专业能力的强度,而且凸显专业教学实践的广度,通过“德”“识”“能”“行”四大维度的素质构建教学名师应具备的素质体系。同时,要以工匠技艺为重点选拔技能大师。以所在区域产业构成,选拔专业(行业)领域技能拔尖、技艺精湛并具有较强创新创造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高技能人才。并且要以学术造诣为重点选拔学术技术带头人。发掘具有较

浅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浅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北京铁路局冉洁孙国长 高技能人才培养是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铁路发展的重要一环。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先进的生产设备必须通过高技能的人掌握和应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形成运输生产力。因此,只有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步伐,提高教育培训质量,才能为铁路快速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 一、对高技能型人才的理解 高技能型人才是一个综合概念,一方面强调的高技能;高技能型人才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概念,是相对于初、中级技能人才和一定历史时期而言的,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外延与内涵会逐渐发展。另一方面强调的是高素质;高素质是一个衡量综合能力概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地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而综合处理程序化之外事件能力。在我国现阶段,人们常把决策管理层劳动者称为“白领”,把操作执行层劳动者称为“蓝领”,高技能型人才则是介于决策管理层和操作执行层之间的技能水平较高的人才,俗称“银领”。一般认为,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可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三类人员。主要分布在一、二、三产业中技能含

量较高的岗位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第三至第六大类)。高技能人才应具备以下5个方面的能力:有必要的理论知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并能够解决生产实际操作难题;有创新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高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职业技能,它是高技能人才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包括: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操作方法和操作规范,并达到上岗所要求的熟练程度(一般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准);树立基本的职业意识,形成与职业或岗位相对应的较完备、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等。其衡量尺度一般遵从国家制定的相关职业标准。具备这一层次的素质,可保证高技能型人才在既定的工作岗位上胜任工作。第二是职场应变能力。职场应变能力就是指高技能型人才灵活、适时应对职场要求变化的能力。它包括:及时把握特定职业在职场中的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的能力;自主学习新的职业技能的能力;掌握最先进的相关职业理念和操作方法的能力;扩大知识面,形成更全面的具有延伸性知识结构的能力。第三是专业创新能力,高技能型人才同样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其内涵主要包括:不断发现现存事物的缺陷,不断找出新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工作的需要提出创造性的设想的能力,并能够具体实践、操作和开发;进一步扩大知识面,以适应其创新的各种要求的能力。具备这一层次的素质,可使高技能型人才在职业生涯中工作能力得到更大提升,并把握创业的机会,实现由单纯谋职到自身事业获得发展的重大转折。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铁路高速发展的不断深入,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和运输组织的变

浅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浅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高技能人才培养是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铁路发展的重要一环。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先进的生产设备必须通过高技能的人掌握和应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形成运输生产力。因此,只有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步伐,提高教育培训质量,才能为铁路快速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 一、对高技能型人才的理解 高技能型人才是一个综合概念,一方面强调的高技能;高技能型人才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概念,是相对于初、中级技能人才和一定历史时期而言的,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外延与内涵会逐渐发展。另一方面强调的是高素质;高素质是一个衡量综合能力概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地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而综合处理程序化之外事件能力。在我国现阶段,人们常把决策管理层劳动者称为“白领”,把操作执行层劳动者称为“蓝领”,高技能型人才则是介于决策管理层和操作执行层之间的技能水平较高的人才,俗称“银领”。一般认为,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可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三类人员。主要分布在一、二、三产业中技能含量较高的岗位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第三至第六大类)。高技能人才应具备以下5个方面的能力:有必要的理论知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并能够解决生产实际操作难题;有创

新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高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职业技能,它是高技能人才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包括: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操作方法和操作规范,并达到上岗所要求的熟练程度(一般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准);树立基本的职业意识,形成与职业或岗位相对应的较完备、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等。其衡量尺度一般遵从国家制定的相关职业标准。具备这一层次的素质,可保证高技能型人才在既定的工作岗位上胜任工作。第二是职场应变能力。职场应变能力就是指高技能型人才灵活、适时应对职场要求变化的能力。它包括:及时把握特定职业在职场中的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的能力;自主学习新的职业技能的能力;掌握最先进的相关职业理念和操作方法的能力;扩大知识面,形成更全面的具有延伸性知识结构的能力。第三是专业创新能力,高技能型人才同样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其内涵主要包括:不断发现现存事物的缺陷,不断找出新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工作的需要提出创造性的设想的能力,并能够具体实践、操作和开发;进一步扩大知识面,以适应其创新的各种要求的能力。具备这一层次的素质,可使高技能型人才在职业生涯中工作能力得到更大提升,并把握创业的机会,实现由单纯谋职到自身事业获得发展的重大转折。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铁路高速发展的不断深入,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和运输组织的变化,特别是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铁路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我们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但另一方面我们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上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因素。

医药复合型人才培养建议

医药复合型人才培养建议 土木0904 张一洲 30902471 医药,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正在成长为我国一个欣欣向荣的产业。20世纪70年代,世界医药产业产值平均增长13%,80年代为8.5%,90年代为7.5%,预计到2010年,销售额将达到600亿美元,而且有可能在2020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医药市场。世界著名的制药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并增大在中国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试图抢摊中国市场。与国际大型医药企业相比,我国的制药企业不仅表现为规模小、数量少,产品技术含量、研发能力、管理能力低,经济效益不佳等,还表现为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和一批高素质的营销人才。 纵观中国的医药市场,目前的销售队伍主要由以下三种类型的人员组成:经验型,这种类型的营销人员主要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开展营销活动,既没有深厚的药学理论,也没有扎实的营销专业知识,营销手段比较低下,难以对营销模式进行创新,难以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医药型:这种类型的营销人员多数是医学或者药学出身,具有深厚的医学或药学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学术推广能力,但缺乏相应的营销知识,缺乏对市场的调查、分析、预测及操纵能力;营销型:这种类型的人员具有扎实的营销基础知识,在营销活动中通常表现得游刃有余,但缺乏相应的医药知识,不具备行业营销的优势。医药营销队伍水平的参差不齐,一方面导致企业难以对销售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另一方面对企业品牌的培养与维护也有一定难度。因此,加强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医药企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措施与手段。本文首先分析了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现状以及社会对医药营销人才的需求结构,并据此提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复合型医药营销人才培养模式。 1. 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现状及需求结构 目前,在全国约75所高等医药院校中,开办医药营销专业的有31所,其中培养本科生的院校27所,如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等,培养专科生的院校有4所,如大连医科大学、贵阳医学院、桂林医学院、牡丹江医学院等,既培养本科生又培养专科生的院校有7所,如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

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进修班个人小结

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进修班个人小结 根据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对人才培养的总体部署,省委党校举办了第五期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进修班。省委党校教务处和进修部根据学员的不同情况,为学员们量身订制了教学计划。一个月的进修学习,让学员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党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学员的理论水平,增强了党性修养。增添了人文知识,培养了人文素养。加强了学员间的沟通与了解,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学员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实现了人格的融合,专业的整合,技术与管理的复合。下面从三个方面对我们班一个月来的学习做一个小结。 一、武装了头脑,提高了认识 我们班四十个学员都深感这样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都非常珍惜学习时光,很快实现了“领导到学员、工作到学习、家庭到集体”等角色、任务、环境的转变。学员们严格遵守党校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考勤和请假制度,上课没有迟到早退,到课率达百分之九xx以上。学员们做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中。 在一个月的学习中,省委党校给我们安排了十二次内容丰富的理论知识报告,紧紧围绕xx6.25重要讲话精神,系统学习了“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到四个坚定不移,保持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挑战”,“社会分化与社会阶层结构变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与干部人文素养”,“团队角色理论与领导班子建设”,“领导能力工作实务交流”等精彩内容,所有的教师知

识渊博,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很高学术造诣,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和教学经验,课堂教学十分活跃。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武装了我们的头脑,澄清了思想上的一些模糊认识,对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到四个坚定不移”、“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有了更深刻地认识,虽然教师不同,专题不同,但学习之后,感觉到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相互印证,一脉相承,使党的理论知识在我们的头脑中更加系统、完整。通过学习,使我们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解决了自身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上存在的不足,增强了党性锻炼的自觉性。 二、增长了才干,提高了能力 在一个月的学习中,党校给我们安排了多方面知识的培训和学员间相互学习的机会与平台。通过入学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与干部人文素养”的学习,丰富了我们的人文知识,提高了我们的人文素养。开展的野外拓展训练和“团队角色理论与领导班子建设”的学习,训练了我们的心理素质,增强了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锻炼了我们的判断能力,提高了我们的决策能力。 我们的学员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行业,每一个学员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都有自己的专长,是该领域的专家,这样一个集体,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相互学习机会。班委根据这一特点,结合党校的教学计划,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学习交流活动。开展了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互支持、共同发展”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每一个学员都有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通过对所在单位情况、本人学习、生活、工作及从事专业情况的介绍,加快彼此的熟悉,加深彼此的了解。为创造可合作的项目或可研究的课题提供平台,这一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种活动的开展对大家的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为今后的合作创造了条件;开

计算机应用技术(国际交流)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国际交流)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在生产第一线从事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与网络软件开发,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及维护的职业能力,能从事各类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维护、管理、开发的复合型、国际型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2、具有一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管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懂得一定的法律知识和国防知识。系统掌握计算机网络和软件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和实验的基本训练。 3、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具备研究、开发、调测计算机软件、网络的基本能力,了解计算机网络和软件工程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动态,具有学习网络与软件新理论及新技术的能力。 4.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职业岗位分析 1.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管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得信息的能力;能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熟练的架设及操作;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和书写本专业有关外文资料。 2.能在IT行业、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与网络的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管理、教学与应用工作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网络方向的工程管理与应用型人才。 3.使学生具备计算机网络建设及网页设计的能力,能设计和实施企业级的网络系统集成方案的能力以及具有构筑、管理和维护智能化的网络基础设施的能力。

校企合作-互利共赢-打造高端技能型人才

校企合作互利共赢打造高端技能型人才 山西药科职业学院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院长期致力于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创新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近年来开展校企合作的有关情况与各位领导做一交流,请各位同仁给与指导。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高等职业院校要实现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就必须广泛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办学,不断完善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学院坚持“面向未来,面向实践,面向技术”办学理念,按照“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建设思路,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明确了“立足市场、面向产业、服务企业,积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办学定位,起草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相关制度,规范了校企合作的管理,逐步构建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学院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行业企业资源优势、文化优势等,搭建合作平台,先后与山西省内外40余家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开展资源共享、综合实训、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为实践教学教学搭建有效

载体。与山西益源大药房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开设“干部储备班”,与康美徕药业有限公司开办“店长强训班”,形成了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2012年09月,中国药店商学院山西分院在我院挂牌,标志着学院的校企合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具体情况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把校企合作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计划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校企合作,专题召开院长办公会研究校企合作相关事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教师联系企业管理办法》等文件,制定了相关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并组织全校教职工共同学习。我校校企合作相关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校企合作已经作为我院办学的基本制度,在学校中长期发展计划中处于战略地位。 二、建立健全运作机制,有效推行校企合作各项工作 为促使校企合作的稳定、健康发展,我院逐步完善和加强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一是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由院领导和企业负责人组成,指导开展全面的校企合作,协调校企双方的利益。二是各专业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论证专业设置、制定培养方案、开展教学活动。三是由合作办学科作为校企合作专门管理机构,对双方在人才培养中的义务、权利和责任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制定校企合作年度规划。 三、工学结合,凸显特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始终把工学结合作为突出办学特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

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三项基本要求 第一,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就是职业教育要积极面向三大市场,确立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市场发展变化的规律来规划、设置专业 ,安排课程与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式方法。以就业为目标,就是职业教育要按照就业岗位的要求,包括按照用人单位的订单来培养学生,使学生毕业即就业。 第二,要坚持以素质为本位,以技能为特长。市场的变化日益加快,人才的流动性日益加大 ,这要求职业教育要坚持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的、全面的职业素质,既包括职业知识、技能、能力,更包括职业道德、情感、诚信、志向和理想。只有这样,才能使职业院校毕业生适应市场的变化和人才的流动。同时,要重视技能特长的培养,使学生在全面素质基础上有一项或几项技能成为特长,以保证在岗位竞聘和就业竞争中拥有自己的优势。 第三,要坚持工学结合,学以致用。工学结合是由职业教育的性质、特点所决定的,是符合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的。工学结合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使专业及课程内容与相应的职业岗位紧密结合,需要什么就设置什么、就教什么,按需而设、按需而教;二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和方式上,把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的操作训练相结合,使岗位操作训练成为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让死的知识、技能成为活的工作本领;三是要安排充分的岗位实习,使学生所学能够得到充分的练习、运用,最终达到职业岗位的要求。 二、构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专业设置 在专业设置上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要树立市场意识,主动适应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是要解决好专业口径的宽与窄的问题,设置复合型专业,拓宽学生的就业适应面;三是要处理好专业调整和相对稳定性的关系。 2.培养目标 (1)人才层次的高级性。高职人才必须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 掌握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 (2)知识、能力的职业性。高职教育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制定教学计划,在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3)人才类型的技术性。高职毕业生的工作是将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转变为现实,解决在转变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鲜明的特色。 (4)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是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因此高职人才毕业去向具有很强的基层性。高职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是高职教育的生命力所在。 3.教学设计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一种或一类职业的能力。要形成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宗旨的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教学设计模式。高职专业教学设计必须紧紧围绕高职专业的培养目标,从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调查和职业岗位分析人手,分解出哪些是从事岗位工作所需的综合能力与相关的专项能力,然后从理论教学到技能教学,从内部条件到外部环境,从教学软件到教学硬件,对专业教学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 4.课程体系 (1)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并重,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体系; (2)基础课程与专业技术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及素质教育课程在一定结合点上又是相互渗透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