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制造过程质量风险评估指南

生产制造过程质量风险评估指南

生产制造过程质量风险评估指南
生产制造过程质量风险评估指南

生产制造过程质量风险评估指南

1 范围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规定了卷烟制造过程质量风险评估的方法。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原料贮存、烟用材料贮存、制丝、滤棒成型、卷制包装及成品贮存等卷烟制造过程质量风险的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IEC Guide 73:2002 风险管理术语(Risk management —Vocabulary —Guidelines for use in standards)

ISO 31000:2009, 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Risk management — 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

3 术语和定义

ISO/IEC Guide 73:2002及ISO 31000:2009 中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质量风险quality risk

卷烟质量属性偏离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组合。

3.2

失效模式failure mode

卷烟质量属性偏离顾客期望的表现形式。

4 总则

4.1 概述

风险评估旨在识别风险并衡量风险大小,为风险应对提供输入。风险评估是由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构成的一个完整过程,内嵌于风险管理过程中,与其他风险管理活动紧密融合并互相推动。风险评估包括三个方面:

——风险识别:识别卷烟制造过程中存在或潜在的各种失效模式及其产生的要因,生成失效模式列表及因果矩阵表的过程;

——风险分析:对失效模式的严重度(S)、频度(O)和探测度(D)三个维度进行评分,计算得出风险顺序数(RPN)的过程;

——风险评价:将风险分析结果与风险等级评定准则进行比较,确定风险等级,做出风险应对决策的过程。

风险应对是选择并执行一种或多种改变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或后果的措施,包括降低风险、转移风险、规避风险及消除风险。风险应对包括两个方面:

——高风险应对: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选择风险等级高的风险项进行应对; ——变更风险应对:针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进行应对。 4.2 风险评估流程

风险评估流程如图1所示。

4.3 风险评估数据要求 4.3.1 数据范围

风险评估所需收集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制造过程质量不良信息; ——设备故障信息; ——顾客反馈质量信息; ——监管部门反馈质量信息;

——配方、材料、工艺、设备、生产环境等变更信息; ——法规与标准信息。 4.3.2 数据收集和整理

风险识别

失效模式识别

失效要因识别

风险分析 风险评价

风险维度评分准则制订

风险维度评分

风险顺序数计算

风险等级评定准则制订

风险等级确定

图1 风险评估流程

风险应对

风险评估

企业应制订风险评估所需数据的管理要求,明确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范围、职责及方法。

企业宜利用数据采集系统收集数据,提高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效率及准确性。

4.3.3数据应用

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结果应用于以下方面:

——为识别失效模式及原因提供依据;

——为新增或调整失效模式及原因提供依据;

——为失效模式严重度、频度、探测度评分提供依据;

——为制订风险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4.4 人力资源要求

企业应建立一个风险评估团队,负责风险维度评分准则和风险等级评定准则的制订,组织开展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工作。团队负责人及团队成员应满足下列要求:——团队负责人充分理解并掌握质量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具有丰富的卷烟生产和质量管理经验,并能够协调各专业的工作;

——团队成员包括卷烟产品设计、工艺设计、质量管理、设备维护管理、生产管理、生产操作等专业人员,并经过质量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培训,掌握质量风险评估相关技能。

5 风险评估过程

5.1 风险识别

5.1.1 失效模式识别

以过程或工序为对象,识别卷烟制造各过程的失效模式,步骤如下:

a)明确质量特性: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和企业标准要求以及顾客期望,确定原料贮存、制丝、烟用材料贮存、滤棒成型、卷制包装及成品贮存等过程或工序输出的质量特性;

b)确定失效模式:将未满足质量特性要求的质量属性确定为失效模式;

c)定义失效模式:对失效模式进行定量或定性的描述,并依照卷烟产品质量形成路径生成《失效模式及定义》(参见附录A)。

5.1.2 失效要因识别

以过程或工序为单元,识别每个失效模式的原因并确定主要原因,步骤如下:

a)识别失效原因:针对每个失效模式,采用因果分析方法,应用因果矩阵表,从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进行分析,识别并列举可能失效原因;

b)分析失效原因:根据失效原因与失效模式理论关联性的相对强弱及该失效原因导致失效模式发生频率的相对高低,对每个失效原因进行关联度评分,形成《失效模式因果矩阵表》(参见附录B)。关联度评分准则见表1;

表1 关联度评分表

c)确定失效要因:根据关联度评分结果,选取关联度评分值大于等于5分(强、中相关)的失效原因作为失效要因,纳入风险分析对象。

5.2 风险分析

5.2.1风险维度评分准则制订

5.2.1.1严重度评分准则制订

根据失效模式对产品影响后果或潜在影响后果的程度制订严重度评分准则。严重度由弱到强用1~10来表示,1代表程度最低,10代表程度最高。

严重度评分准则制定应考虑以下因素:

——影响消费者吸食;

——影响消费者使用;

——影响卷烟感官质量;

——影响卷烟物理或外观质量。

表2、表3分别给出制丝、卷包过程严重度评分准则的示例1和示例2。

示例1:

表2 制丝过程严重度评分准则示例

示例2:

表3 卷包过程严重度评分准则示例

5.2.1.2 频度评分准则制订

根据特定要因导致失效模式发生的频率制订频度评分准则。频度由低到高用1~10来表示,1代表发生可能性极低,10代表发生可能性很高。

频度评分准则制定应考虑以下因素:

——卷烟制造各过程的产品质量特性;

——失效模式发生频率的统计样本量。

表4给出制丝、卷制包装过程频度评分准则的示例3。

示例3:

表4 制丝、卷制包装过程频度评分准则示例

5.2.1.3探测度评分准则制订

根据对失效模式的探测控制能力及其要因的预防控制能力制订探测度评分准则。探测度由低到高用1~10来表示,1代表肯定能发现或预防问题,10代表不能探测出问题或控制措施缺失。

探测度评分准则制定应考虑以下因素:

——是否有针对要因的预防措施;

——是否有针对结果的探测控制;

——探测控制方式;

——产品特性检验或试验的结果。

表5给出探测度评分准则的示例4。

示例4:

表5:探测度评分准则示例

5.2.2 风险维度评分

5.2.2.1 严重度评分

依据严重度评分准则,对失效模式的严重度进行评分。 5.2.2.2 频度评分

依据频度评分准则,对失效模式各要因的频度进行评分,评分步骤如下: a )依据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计算失效模式的不良率; b )依据失效要因识别结果,将《失效模式因果矩阵表》(参见附录B )中关联度评定为强、中相关的

失效要因纳入分析对象;

c )依据失效原因关联度的评分值,按式(1)将失效模式的不良率分配至各失效要因:

1

i

i n i

i X M N X ==

?∑

(1)

式中:

M i ——失效模式要因的不良率;

X i ——纳入分析的失效要因关联度赋分值; N ——失效模式不良率。 d )依据失效模式要因的不良率,对照频度评分准则,对失效模式要因的频度进行评分。 5.2.2.3 探测度评分

依据探测度评分准则,对失效模式各要因的探测度进行评分,评分步骤如下:

a ) 识别失效模式的现行控制方法,列出针对失效模式各要因的预防控制方法和针对结

果的探测控制方法;

b ) 依据现行控制方法,结合失效模式要因频度评分结果,对照探测度评分准则,对失

效模式各要因的探测度进行评分。 5.2.3 风险顺序数计算

依据失效模式严重度、失效模式要因的频度、失效模式要因的探测度的评分结果,将三者评分值相乘,计算得出失效模式各要因的风险顺序数(RPN=S ×O ×D ),并按工序将以上分析结果形成《风险分析表》(参见附录C)。 5.3 风险评价

5.3.1 风险等级评定准则制订

依据企业质量风险管控现状,结合各过程的风险分析结果,制订风险等级评定准则,作为风险等级确定的依据。

风险等级评定准则可按以下原则制订:

——将风险等级划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及低风险三个类别; ——按卷烟制造各过程制订相应的风险等级评定准则; ——将风险顺序数按分值由大到小进行排序,根据企业质量风险管控现状,确定划分高

风险、中风险及低风险的RPN 值。

注:可根据帕累托法则,风险顺序数由大到小按“20%-40%-40%”划分高、中、低风险。 5.3.2 风险等级确定

将计算得出各过程的风险顺序数与企业的风险等级评定准则进行比较,确定各风险项的风险等级。

6 风险应对

6.1 高风险应对

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和企业质量风险管控现状,选取风险等级高的风险项,针对失效要因及现行的控制、探测措施,制订相应措施进行应对,使风险处于企业可接受水平。

选取应对风险项的优先顺序如下:

——风险等级高的风险项;

——严重度高的风险项;

——顾客关注的风险项;

——新增风险项;

——频度高且现行控制或探测措施不完善的风险项。

风险应对通常按如下流程进行:

a)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及企业质量风险管控现状,确定应对风险项;

b)针对每一个应对风险项的失效原因及现行的控制、探测措施,制订相应措施进行应对;

c)对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结果和效果进行验收;

d)将风险应对措施纳入相关作业指导书中,并予以标准化。

e)依据风险应对后的相关数据信息,对该风险项进行重新评估。

6.2 变更风险应对

卷烟制造过程出现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等内部环境变更,及出现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顾客要求等外部环境变更,应及时组织对由于内外部环境变更导致的质量风险变化情况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决定是否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以确保变更发生后的质量风险可控,产品质量能够持续满足以下要求:

——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行业、企业标准的要求;

——顾客的要求;

——与现有生产设备能力相适应;

——与现有生产条件相适应。

7 风险数据资料维护

企业应做好风险数据资料的维护工作,确保风险评估持续、有效开展。指定专人定期对风险数据资料进行管理:

a)定期对风险评估所需数据进行维护;

b)定期对《失效模式及定义》进行维护;

c)定期对《失效模式因果矩阵表》进行维护;

d)定期对风险维度评分准则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更新,以满足周期性的风险评估需求;

e)根据以上维护后的风险数据资料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维护《风险分析表》;

f)定期对风险等级评定准则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更新,确保适应企业现状和行业发展要求。

注:“定期”的时限以一年为宜。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失效模式及定义

表A.1 失效模式及定义示例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失效模式因果矩阵表

表B.1 失效模式因果矩阵表示例

工序:叶丝干燥(LWD)

日期:部门:制表:审批: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风险分析表

表C.1 风险分析表示例

日期:部门:制表:审批:

注:填表说明

(a)填写工序名称;

(b)填写失效模式名称;

(c)填写失效模式的不良率:根据不良率计算方法计算得出失效模式的不良率;

(d)填写对产品质量影响的情况;

(e)填写失效模式严重度分值:根据严重度评分准则评出严重度分值;

(f)填写失效模式的主要原因:将《失效模式因果矩阵表》中评分值大于等于5分(强、中相关)的失效原因作为失效要因纳入表中进行分析,原因内容尽量详实;

(g)填写失效模式各要因的不良率:按式(1)将c栏中的不良率计算出失效模式各要因的不良率;(h)填写失效模式各要因的频度分值:根据g栏中的不良率对照频度评分准则评出频度分值;

(i)填写针对失效模式各要因的预防控制方法;

(j)填写针对失效模式结果的探测控制方法;

(k)填写探测度分值:根据针对失效要因的预防控制方法和针对结果的探测控制方法,对照探测度评分准则评出探测度分值;

(l)填写风险顺序数分值:计算风险顺序数,将e、h、k栏中的分值相乘。

ISO-9001-2015版-风险评估程序实例

1.0 范围 适用于公司生产制造过程中影响产品交付和产品质量的风险识别和控制因素策划及实施。 2.0 目的 为了控制可能会影响产品交付和产品质量有关的风险,为风险识别、评估和降低 确定技术、工具和对其应用,特制定本程序。 3.0 设备要求 不适用 4.0 职责 4.1 设备部负责对生产过程中产生质量风险、检验文件的制定和更改以及设 备设施的可利用性、可维护性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 4.2 营销主料采购和供应链辅料采购部负责对原辅材料采购、外包方和供方 业绩进行评估和控制;负责供方变化及其质量管理体系变化产生的风险 进行评估和控制; 4.3 销售/客服部和工程部负责不合格产品交付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 4.4 质量安全部负责产品的检验与试验过程、检测设备的使用和维修 可能产生的质量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 4.5 人事行政部负责对人员能力、专项技能的符合性、组织机构变更以及关 键或重要人员的改变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风险控制。 5.0 程序 5.1 定义 5.1.1风险:有可能发生并有潜在负面结果的局面或境况 5.1.2 风险评估 评估来自可能发生的风险,考虑现有控制的适当性和决定该风险是否可接 受的过程。 5.2 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估过程 1)评估准备----收集资料,制定计划 2)风险识别----事故类型,影响因数及机制 3)风险评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的严重程度,风险值的确定,风险分级 4)风险控制----制定方案,落实风险防范措施 5)登记重大风险项目 6)定期检查提出整改方案 5.3 风险源的识别 5.3.1 风险源的识别应考虑以下方面: 5.3.1.1与产品交付相关的风险评估应包括: 1)设施/设备的可用性和可维护性 2)供应商绩效以及材料的可用性/供应

质量风险评估管理规程(总7页)

质量风险评估管理规程(总7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xxxx限公司GMP文件 目的:制定质量风险的管理规程,把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程度,使产品符合质量的要求。 范围:适用于产品质量风险的管理。 责任:总经理、质量副总、生产副总、质量部、生产部、输液车间、供应部、销售部执行。 内容: 1、原则: 质量风险管理是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审核的系统过程。 应当根据科学知识及经验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以保证产品质量。 质量风险管理过程所采用的方法、措施、形式及形成的文件应当与存在风险的级别相适应。 2、风险定义:是指不确定因素对目标的影响,通常表现为出现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综合结果。 3、质量风险管理定义:是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审核的系统过程。 4、质量风险管理要求: 应用管理方针、程序实现对药品整个生命周期对目标任务进行质量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沟通、审核、回顾的系统过程,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质量风险管理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减少决策的风险,并使生产活动中面临的风险损失降至最低。 根据科学知识及经验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以保证产品质量,消除、降低和控制 风险,从而保障患者用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通过质量风险管理方法使我们主动地识别并控制研发和生产过程中潜在的质量问题,进一步保证和加强产品、工艺和服务的质量。 质量风险管理的投入水平、正式程度及方法、措施、形式及形成的文件应与存在风险的程度、水平和级别相适应,最终的目的在于保护患者的利益。

STP-FX-片剂各工序工艺质量风险评估

1 目的 建立片剂制剂工艺质量风险评估,确认工艺参数、操作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2 适用范围 片剂各品种的制剂各生产工序。 3 责任 相关人员各负其责 4 内容 4.1 风险评估小组组成 4.2 概述 4.2.1 本风险评估将按照片剂工艺流程展开评估: 配料制粒整粒压片包衣包装 配料的目的是按工艺要求将药物的各个有效成分与粘合剂、崩解剂等辅料经过处理后混合在一起,使其达到基本均匀、性状相对一致,便于后工序的生产,保证产品的质量;制粒是将物料由粉末状改变为颗粒状的过程,制得颗粒需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压性,同时须具有一定的密度;整粒是将颗粒和工艺处方中剩余的物料经过处理后混合在一起,使其达到粒度均匀、含量均匀、性状一致,便于后工序的生产,保证产品的质量;压片是将颗粒压制成片剂,目的是赋予药物一定的形状和对药物进行分剂量,也是便于后工序的生产,保证产品的质量;包衣是在素片的外面包上一层衣,主要目的是使药物便于储存,保证药物性质稳定,保证产品质量;包装的目的是使成品便于分发、应用和贮藏,保证产品在有效期内的质量。整个生产流程对产品质量都很关键,所以需对工艺各个流程进行工艺质量风险评估,经评估便于有潜在风险的工艺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保证产品质量。 4.2.2 依据SMP-QA-048-00采用失败模式对固体制剂各工序可能的风险进行定量分析评估。 4.2.2.1 将风险的等级用定量的方式来描述: 风险严重性(S)评估表

2 风险发生可能性(P)评估表风险可发现性(D)评估表 RPN(定量分级值)=S×P×D。当RPN值为≤16时,风险等级定为低;16

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报告模板

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报告模板 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报告 起草人:审核人:审核人:批准人:质量风险管理号:QRM- 起草日期:审核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XXXX药业有限公司 年月年月年月年月 日日日日 目录 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报告 1、简介 2、目的 3、范围 4、引用资料 5、风险管理小组组员及职责分工 6、质量风险管理流程 7、风险管理过程 8、风险管理总结及结论 9、风险管理回顾审核 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报告 1.简介: 1.1产品概述:XXXX胶囊为以化学原料药XXXX和适量等辅料制成的化学药胶囊剂制剂,为耳鼻喉科及皮肤科用药类非处方药药品。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有关的症状,如喷嚏、流涕、鼻痒、鼻塞以及眼部痒及灼烧感。口服药物后,鼻和眼部症状及体征得以迅速缓解。亦适用于缓解慢性荨麻疹、瘙痒性皮肤病及其他过敏性皮肤病的症状和体征。规格为10 毫克;贮藏:遮光,密闭保存;包装:铝塑泡罩包装。每板6粒,每盒1板;每板6粒,每盒2板;每板12粒,每盒1板,每板4粒,每盒1板。有效期:30个月。 1.2生产批量:35万粒,140万粒。 1.3主要生产工艺过程及参数: ,混合速度900转/分,混合时间20分钟;批量为140万粒的预混合和35万粒相同,但原辅料均分4等分进行4次混合。 1.3.3 粘合剂15%聚维酮K30的乙醇溶液的配制:按聚维酮K30:95%乙醇量=1.5:8.5(重

量比)进行配置,溶解完全100目滤布过滤。 ,用GHL-250型高效混合制粒机中(每次35万粒量),设定混合I和切割I开动设备混合10分钟后,徐徐加入粘合剂(15%聚维酮K30的乙醇溶液),加完后继续混合3-4分钟,收集软材。 ,筛网目数为24目。 ,每次干燥量为35万粒胶囊的颗粒量,控制干燥温度为50℃~70℃,干燥时间20分钟。,筛网目数为24目。 ,混合速度900转/分,混合时间20分钟;批量为140万粒的总混:用EYH-1000型二维运动混合机进行,混合时间35分钟(此设备无速度调节)。 ,二号胶囊充填模具,用二号空心胶囊进行充填,装量差异控制在充填量的±8%范围内,充填速度为800~1200粒/分。充填过程中,每20分钟检查一次装量。将充填好的胶囊用HTP-Ⅱ型胶囊、片剂抛光机抛光。 ,同时产品冲印批号、有效期。按4粒/板、6粒/板或12粒/板泡罩规格采用相应的二号胶囊泡罩模具,上、下封温度约为120℃,热封温度为160℃。 ,每个盒子及纸箱均打印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电子监管码?;按6粒/板×1板/盒×200盒/箱或12粒/板×1板/盒×200盒/箱或6粒/板×2板/盒×200盒/箱或4粒/板×1板/盒×200盒/箱的包装规格进行包装。 1.4中间产品的贮存要求:XXXX胶囊颗粒(总混后)用洁净塑料袋盛装,扎紧袋口置洁净的不锈钢桶中密闭,在口服制剂车间中间站贮存,贮存期:天;XXXX胶囊(批,产品均符合标准规定,未产生过质量事故,也发生过严重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2、目的: 2.1通过对XXXX胶囊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对其带来的质量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保证产品质量。 面进行风险梳理识别。 (1)风险严重程度、发生几率、发现的可能性评分标准及风险级别评判标准及风险控制措施:见下表1. 表2. 表3.表4.

质量部控制实验室风险评估

质量控制实验室风险评估 1.概述 成都恒瑞制药有限公司位于成都市高新区西部园区百草路18号。作为药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实验室涉及到成品、原料、辅料、化工原料、包装材料、工艺用水、中间产品等的质量检验等。质量部实验室分为三个组,分别为仪器组、化测组、生测组。为进一步提高对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发现并尽可能消除一些潜在的风险对产品质量造成的威胁,质量部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开展了对实验室的风险分析。 2. 评估目的 消除实验室存在的风险。 3. 评估范围 目前公司口服固体制剂分为片剂和硬胶囊剂,正常生产的片剂有17个,硬胶囊剂有4个。 所以此次主要评估片剂的工艺。 4.评估标准 应用失败模式效果分析,从下述几个方面进行评估,并确定相应的标准,根据评估

说明: ●严重性 ◆可忽略(1级) 无影响或对生产线造成很小破坏,对产品有微小影响,可能会引起该批或该批一部分损失或小的返工,很少有顾客发现缺陷。 ◆微小(2级) 对生产线造成较小破坏,对产品造成较小影响,可能引起目前批的损失,很多顾客可能会发现缺陷。 ◆中等(3级) 造成生产线的较小破坏,对产品造成中等影响,可能会造成目前批损失,还会影响本班次后续批次,顾客感觉不方便。 ◆严重(4级) 造成生产线极大破坏,对产品有高的影响,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或造成产品全部报废,且严重影响产品供应,可能会导致顾客不满意,但无人员死亡。 ◆毁灭性(5级) 影响操作人员和机器安全或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极其严重的失败模式,对产品有严重影响,可能会持续几周、几个月,会严重影响到整个连续生产的所有后 续批次,需要较高的成本才能消除影响。 ●可能性 ◆频繁(5级) 事故频频发生,几乎每次都有可能,控制措施不到位 ◆很可能(4级) 1年发生1次或多次,不会感到意外 ◆可能(3级): 1~5年发生1次,事件可能发生,控制措施可能被破坏 ◆偶尔(2级) 5~10年发生1次,事件发生概率非常低,但可预见 ◆罕见(1级)

药品生产过程防止差错与混淆管理质量风险评估报告

贵州柏强制药有限公司Guizhou Berkin Pharmaceutical Co., Ltd.

关于成立防止差错与混淆管理质量风险评估小组的决定 司属各部门: 为了防止生产过程产生差错与混淆的影响,同时能够达《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版的要求,引入风险管理机制,差错与混淆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对可能的危害进行判定,对于每种危害可能产生损害的严重性和危害的发生概率进行了估计,在某一风险水平不可接受时,建议采取了降低风险的措施,并在验证或日常监督管理中进行控制。经质量风险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成立质量风险评估小组。 组长:苏荣礼 成员: 质量部-------- 刘甫兴蔡晓梅李政田伟叶利 生产部-------- 李华邱金梁 工程部-------- 方红明方燎 物资部-------- 冉瑞模 行政部-------- 张志超 质量风险管理委员会 年月日

目录 1 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适用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4风险管理成员及其职责 ................................. 错误!未定义书签。5风险评估............................................. 错误!未定义书签。6风险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药品生产过程差错与混淆风险分析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风险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7.风险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降低风险控制措施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风险评估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9风险管理结果和回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质量风险评估管理规程

1.目的: 为保证公司能适当的应对质量风险,提高质量风险应对的效率和效果,增强行动 的合理性,有效的配置资源——利用有限的资源,最大化的减小风险,特制定本 规程。本规程规定了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原理、过程、工具及其应用范围。 2.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有药品生命周期内的质量风险管理的全过程。 3.责任: 质管科长、质量受权人、公司各相关职能部门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内容: 4.1 质量风险管理流程图 不 可 接 受沟通

4.1术语: ◆质量风险管理:是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审核的系统程序。 ◆产品生命周期:产品从最初的研发、上市直至退市的所有阶段。 4.2 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职责 ◆风险管理通常需要组建一个多学科的团队开展,鉴于风险管理的这一特殊要求,为了更好的开展风险管理活动,应成立风险管理的相应评估小组。 ◆风险管理项目组长由总经理指定,负责组建风险管理项目小组,领导开展具体的风险管理项目。 ◆风险管理项目成员由风险管理项目组长挑选相应人员组成5-7人的团队,团队成员必须包括QA人员,必要时还应包括岗位操作人员,负责开展具体的风险管理项目活动。 ◆公司管理层确保质量风险管理程序的正常运行;协调跨职能跨部门的质量风险管理程序;支持团队合作。 ◆质量受权人任风险管理项目组长,根据风险评估小组的总评意见,批准风险评估报告。 4.3 风险管理实施的内容 ◆有关术语 ●风险:不确定因素对目标的影响,通常表现为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的综合体。 ●风险管理:即系统的应用管理方针、程序实现对目标任务的风险分析、评价和控制。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QRM):是指企业实现确定目标的过程中(进行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使用等生命周期环节),系统科学地将各种不确

片剂工艺验证方案

...............有限公司片剂工艺验证方案文件编号JM-JSB-ZYZ(01)-053-02 ...............有限公司 生产质量技术标准文件 .....片工艺验证方案 文件编号:JM-JSB-ZYZ(01)-053-02 2020年03月

...............有限公司 验证立项申请表

...............有限公司 验证方案审批表

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 验证实施前对参与验证人员进行确认,小组成员经过本方案的培训,掌握验证目的和验证程序及可接受标准。 目录

1.验证目的 2.验证范围 3.产品概况 4.验证涉及文件 5.验证背景 6.片剂生产工艺质量风险评估 7.工艺验证方法及验证实施 7.1验证要求 7.2验证实施 7.2.1药粉制备工序验证实施 7.2.2提取浓缩收膏工序验证实施 7.2.3喷雾制粒干燥工序验证实施 7.2.4整粒、总混工序验证实施 7.2.5压片工序验证实施 7.2.6包糖衣工序验证实施 7.2.7铝塑包装工序验证实施 7.3收率或物料平衡 7.4成品质量的检测 7.5片剂持续稳定性考察 8.偏差及变更 9.验证时间安排 10.拟定再验证周期 11.评价报告及验证结论 12.验证证书 13.培训 附件1:验证方案修改申请及批准书 片剂工艺验证方案

1.验证目的 工艺验证是在预先经过确认所有的生产条件下,确认按规定的生产工艺规程生产的最终产品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确认该工艺是有效的、可重现的。 通过对生产过程各工序的质量控制指标的检测及各个岗位的操作数据分析,对片剂生产照预先设定的目标和指标进行对比,对过程工艺执行情况进行综合的评价和系统的分析,综合评定本生产线生产工艺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验证可以提前发现问题,确保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产品。所以对片剂生产线进行全面的工艺验证。本方案是以连续生产三批片剂[批量为150万片(525kg)]为代表,对片剂生产工艺进行验证。 验证过程严格按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修改时,应填写“验证方案修改申请及批准书”(附件1),报验证委员会批准。 2.验证范围 本验证方案适用于在本方案指定的厂房、设施、设备、工艺条件下片剂的生产工艺验证,当上述条件改变时,应重新验证。 3.产品概况 3.1品名:片剂 3.2剂型:片剂 3.3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褐色;味微苦涩。 3.4规格:基片重0.35克 3.5处方和依据 3.5.2依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YBZ03012008 3.6片剂药材提取、粉碎工艺流程图

产品质量风险评估报告

复方氨酚那敏颗粒 质量风险评估报告 报告起草:年月日报告审核:年月日报告批准:年月日 有限公司 二0一三年八月

目录 1.复方氨酚那敏颗粒注册相关信息 (1) 2.复方氨酚那敏颗粒质量风险概述 (1) 3.复方氨酚那敏颗粒质量风险识别 (1) 4.风险分析 (3) 4.1复方氨酚那敏颗粒风险失败模式建立 (3) 4.2复方氨酚那敏颗粒风险分析 (4) 4.2.1人员风险 (4) 4.2.2设备、仪器风险 (5) 4.2.3复方氨酚那敏颗粒用物料风险 (6) 4.2.4复方氨酚那敏颗粒生产操作方法风险 (7) 4.2.5复方氨酚那敏颗粒生产环境风险 (10) 4.2.6复方氨酚那敏颗粒检验(测量)风险 (13) 5.评估总结论与建议 (14) 6.本风险评估依据与资料收集范围 (15)

产品名称:复方氨酚那敏颗粒产品阶段:生产全过程 评估小组成员: 评估日期:

1.复方氨酚那敏颗粒注册相关信息 药品注册基本信息:通用名称:复方氨酚那敏颗粒,规格:每袋装10g,有效期:24个月。批准注册认证信息:取得批件时间:,批件有效期:5年,再注册时间:,批准文号:国药准字,执行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WS-10001-(HD-0256)-2002。 我公司复方氨酚那敏颗粒的工艺规程、质量标准以及包装标签上的信息均按上述信息执行,与注册信息相符合。 2.复方氨酚那敏颗粒质量风险概述 本报告复方氨酚那敏颗粒质量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估,对复方氨酚那敏颗粒涉及的生产过程所有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重点控制的目标,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对于高风险和中等风险的没有管理措施的必须确定降低风险的措施,低风险加强生产过程控制,确保产品质量,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可识别性,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如果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和预防措施后风险仍不可接受,应重新制定降低风险的措施和办法。本风险评估资料来源于公司复方氨酚那敏颗粒质量档案,历年生产记录,各种涉及的偏差、变更、验证、工艺规程、质量标准涉及等复方氨酚那敏颗粒生产的全部记录资料。 3、复方氨酚那敏颗粒风险识别 复方氨酚那敏颗粒质量风险的识别用鱼骨图来描述,根据鱼骨图(见下图)逐一展开分析和评价,找出风险点进行控制,把降低风险的措施落实到每个环节。

质量风险评估管理规程1.doc

质量风险评估管理规程1 目的:制定质量风险的管理规程,把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程度,使产品符合质量的要求。 种类:质量管理体系。 范围:适用于产品质量风险的管理。 责任:总经理、质量管理部、质量保证室、质量控制室、物控室、设备工程室、生产技术室-各车间对风险管理的实施负责。 内容: 1、原则 1.1 质量风险管理是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审核的系统过程。 1.2 应当根据科学知识及经验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以保证产品质量。 1.3 质量风险管理过程所采用的方法、措施、形式及形成的文件应当与存在风险的级别相适应。 2、风险定义:是指不确定因素对目标的影响,通常表现为出现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综合结果。 3、质量风险管理定义:是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审核的系统过程。

4、质量风险管理要求 4.1 应用管理方针、程序实现对药品整个生命周期对目标任务进行质量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沟通、审核、回顾的系统过程,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2 质量风险管理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减少 决策的风险,并使生产活动中面临的风险损失降至最低。 4.3 根据科学知识及经验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以保证产品质量,消除、降低和控制风险,从而保障患者用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4 通过质量风险管理方法使我们主动地识别并控制研发和生产过程中潜在的质量问题,进一步保证和加强产品、工艺和服务的质量。 4.5 质量风险管理的投入水平、正式程度及方法、措施、形式及形成的文件应与存在风险的程度、水平和级别相适应,最终的目的在于保护患者的利益。 4.6 质量风险管理应用于与药物质量相关的所有方面,包括了物料、生产、放行等过程,要求每一位员工均应具有产品质量风险意识。 4.7 风险管理每个步骤的重要性会因不同的事件而有所区别,因此应在早期对风险进行确认并考虑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并根据从确定的风险管理程序中得到的事实证据做出最终的决策。

风险评估在药品生产的运用

风险评估在药品生产的运用 上海新兴医药杨向有 目的:药品生产过程中质量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以保障药品的质量。 方法:通过对国际风险管理的要求及国内药品生产企业应用风险管理现状的分析,概述了风险管理的几个应用工具,表述风险管理 在药品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性。 结论: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控制是制药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国内制药企业应对药品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警惕, 并采取相应 的措施,减少药品质量风险事件的发生 关键字:管理药品生产风险管理风险评估变更偏差 药品风险管理的理念贯彻于药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通过前瞻性或回顾性的风险评估,对所有的变更和偏差进行风险评估,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和纠偏措施, 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药品质量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1 国际风险管理的要求 2005年,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1CH)发布ICH Q9(Quality Risk Management(质量风险管理)》,正式确定了风险管理的概念.指导制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2006年5月,美国FDA发布关于ICH Q9的工业指南;2008年3月,欧盟正式将ICH Q9纳入GMP认证体系。在新版GMP的修订稿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加入了风险管理的内容,要求企业“对药品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质量风险的评估、控制、沟通、审核”,“并最终与保护患者的目标相关联”。风险管理已经势在必行。并将其逐步应用在药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

包括药品研发、生产、销售放行、运输等环节。 在ICH Q9中,风险是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主要包括: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风险控制(RiskContr01)和风险回顾(Risk Review)。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过程的第一步.一般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三部分:风险控制包括风险降低和接受风险两个部分;风险回顾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对整个系统的风险进行审核。 2 国内药品生产企业应用风险管理现状 2.1企业缺乏风险意识 目前国内药品生产企业对风险的管理多数停留在通过直觉和经验定性分析上。部分企业建立了专门的风险管理程序,但这些程序多束之高阁,停留在理论阶段,未很好地指导实际工作。大多数企业甚至未建立风险管理的程序,且没有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缺乏风险意识。 2.2企业未进行合理的风险管理 多数企业存在风险的判断依赖判断者个人经验的情况。判断者个人经验的不同,对风险的评估就会不同。比较主观。同一事件,有能经验丰富的人会意识到风险,而有的人会认为没有太大风险。风险评估也较片面,未全面进行考虑,极有可能会忽略掉某些方面较为严重的风险,甚至避重就轻,未真正发现风险点。 2.3企业未实施风险管理的培训 培训的作用主要在于将我们控制质量风险的种种管理行为归纳

工艺质量风险评估标准操作规程

第 1 页 共 7 页 工艺质量风险评估标准操作规程 文件编码 Copy № 起草: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执行确认: 日期: 变更内容 修订号 修订原因与内容 执行日期 00 新建

1 主题内容 建立风险评估标准操作规程对可能影响到最终产品质量的风险因素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及控制,保证最终的产品质量。指导公司规避质量事故或药害事件的发生,规范产品生产质量风险点的评估、控制及审核操作行为,从而降低药品的质量风险。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xxxx公司所有产品的风险评估。 3 职责 风险评估机构 风险评估管理小组 人员职责 质量受权人 主要负责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决策和计划,批准质量风险评估 的启动,评估报告的评估批准。 质量部长 负责组织进行质量风险评估、控制与审核协调、管理等相关 事宜 各部门负责人 各部门主要负责日常对本部门的风险的识别和上报,涉及到 项目时对涉及到的项目进行风险预评估,参与公司其他部门 的与本部门相关的风险评估活动。 执行小组风险管理专员 负责本公司风险评估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召集风险评估会 议,审核存档风险文件 风险评估人员 具体负责对风险的评估,日常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 评价和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起草本公司的风险评估报告。 4 工艺质量风险评估的流程 1)列出工艺流程,并将工艺分解成单元操作,从人、机、物、法、环的角度识别单元操作中可能存在的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差错、质量不合格和违背GMP和SOP规定等质量风险,并按其对质量的影响程度进行初步分类。 2)列出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根据历史数据、生产经验或科学判断其对质量的影响程度。3)对2)中筛选出的对质量影响程度高和中的参数进行质量风险评估。 5 风险评估内容 5.1 风险评估流程一般包括风险识别(Risk Identification),风险分析(Risk Analysis)和 风险评价(Risk Evaluation)三个部分,即:

药品生产风险评估

附件4:风险评估报告格式 ×××市(州)药品生产企业××××年度风险评估报告 一、药品生产企业概况 药品生产企业数量(生产、停产);批准文号数量、常年生产的品种数量,本年度上报注册申请(含补充申请)数量,新取得批准文号数量以及分布、注册分类情况;许可证换发、变更情况;监督备案情况;委(受)托生产和检验情况;药品质量安全情况(产品偏差及处理,产品回收、退货及处理,以及质量投诉及不良反应监测情况);经济发展指标数据(生产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增长率统计汇总数据,销售上千万元和上亿元的单个品种情况) 二、生产企业监管情况 1、安全监管信息(GMP认证、跟踪检查、飞行检查、专项检查、日常监督检查、驻厂监督检查等情况,发现的缺陷项目情况,信用等级初评情况,开展培训情况,药品稽查情况); 2、药品质量信息(评价性抽检、监督抽验情况); 三、风险分析评估及结论(药品生产企业存在主要问题、成因分析以及采取的措施,下一步监管工作建议)。 ×××市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章) ××××年××月××日

风险评估过程注意事项 在风险评估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问题需要考虑。 首先,要确定保护的对象(或者资产)是什么?它的直接和间接价值如何? 其次,资产面临哪些潜在威胁?导致威胁的问题所在?威胁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第三,资产中存在哪里弱点可能会被威胁所利用?利用的容易程度又如何? 第四,一旦威胁事件发生,组织会遭受怎样的损失或者面临怎样的负面影响? 最后,组织应该采取怎样的安全措施才能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就是风险评估的过程。 进行风险评估时,有几个对应关系必须考虑: 每项资产可能面临多种威胁 威胁源(威胁代理)可能不止一个 每种威胁可能利用一个或多个弱点 风险评估的三种可行途径 在风险管理的前期准备阶段,组织已经根据安全目标确定了自己的安全战略,其中就包括对风险评估战略的考虑。所谓风险评估战略,其实就是进行风险评估的途径,也就是规定风险评估应该延续的操作过程和方式。 风险评估的操作范围可以是整个组织,也可以是组织中的某一部门,或者独立的信息系统、特定系统组件和服务。影响风险评估进展的某些因素,包括评估时间、力度、展开幅度和深度,都应与组织的环境和安全要求相符合。组织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来选择恰当的风险评估途径。目前,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的风险评估途径包括基线评估、详细评估和组合评估三种。 基线评估 如果组织的商业运作不是很复杂,并且组织对信息处理和网络的依赖程度不是很高,或者组织信息系统多采用普遍且标准化的模式,基线风险评估(Baseline Risk Assessment)就可以直接而简单地实现基本的安全水平,并且满足组织及其商业环境的所有要求。 采用基线风险评估,组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所在行业、业务环境与性质等),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基线检查(拿现有的安全措施与安全基线规定的措施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差距),得出基本的安全需求,通过选择并实施标准的安全措施来消减和控制风险。所谓的安全基线,是在诸多标准规范中规定的一组安全控制措施或者惯例,这些措施和惯例适用于特定环境下的所有系统,可以满足基本的安全需求,能使系统达到一定的安全防护水平。组织可以根据以下资源来选择安全基线: 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例如BS 7799-1、ISO 13335-4;

质量风险标准管理规程

的质量问题并采取处理措施或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改善处理问题的决策过程,确保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的质量,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增强公司处理潜在风险的能力。 应用范围:适用于药品质量各方面,包括药品生命周期中的研发、注册/评审、生产、检验、放行、销售等过程。 责任人:质量受权人负责本规程的批准;质量保证部负责本规程的起草、修订、审核、培训、实施和监督;生产技术部、设备动力部、营销部负责本规程的执行。 内容 1 定义 1.1 产品生命周期:产品从最初的研发到销售,直至最终停产的所有阶段。 1.2 危害源:产生危害的潜在来源。 1.3 风险: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 1.4 决策者:有能力和职权在质量风险管理中做出适当和及时决策的人。 1.5 风险评估:规定风险评估过程和程序,概述风险识别、风险分析的过程,以确定风险等级和需制定应对措施的风险。 1.6 风险鉴定:根据风险提问或问题的描述,系统地使用信息来鉴定潜在危害源。 1.7 风险分析:和被确定的危害源有关的风险的分析。 1.8 风险评价: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将被评估的风险与既定的风险标准进行比较,以确定风险的显著性。 1.9 风险控制:实施风险管理决策的行为。 1.10 风险降低:采取措施减少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1.11 风险认可:接受风险的决策。 1.12 质量风险管理: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药品质量风险的评估、控制、交流及回顾的系统化过程。 2 程序 2.1 质量风险管理的原则: 质量风险评估的最终目的在于保护患者的利益。质量风险管理是一种以科学为基础,并且切合实际的决策过程,其严密和正规程度与涉及问题的复杂性和关键性相适应。 2.1.1 组织及人员: 质量风险管理工作小组的成员包括风险管理涉及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专业人员以及公司领导。此外,还可以包括外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例如:研发、工程、生产、销售等)。由启动质量风险评估事件的部门负责人决定小组成员,决策者为质量受权人,风险评估涉及重大的财产投资时,决策者为公司总经理。 2.1.2 基本过程:风险管理流程分为五个部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交流、风险评审和风险回顾。 2.2 风险管理流程 2.2.1 风险评估:

管理部质量风险评估管理规程

目的:制定质量风险的管理规程,把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 程度,使产品符合质量的要求。 种类:质量管理体系。 范围:适用于产品质量风险的管理。 责任:总经理、质量管理部、质量保证室、质量控制室、物控室、设备工程室、生产技术室-各车间对风险管理的实施负责。 内容: 1、原则 1.1 质量风险管理是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审核的系统过程。 1.2 应当根据科学知识及经验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以保证产品质量。 1.3 质量风险管理过程所采用的方法、措施、形式及形成的文件应当与存在风险的级别相适应。 2、风险定义:是指不确定因素对目标的影响,通常表现为出现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综合结果。 3、质量风险管理定义:是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审核的系统过程。 4、质量风险管理要求 管理部质量风险评估管理规程 【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

4.1 应用管理方针、程序实现对药品整个生命周期对目标任务进行质量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沟通、审核、回顾的系统过程,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2 质量风险管理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减少 决策的风险,并使生产活动中面临的风险损失降至最低。 4.3 根据科学知识及经验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以保证产品质量,消除、降低和控制风险,从而保障患者用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4 通过质量风险管理方法使我们主动地识别并控制研发和生产过程中潜在的质量问题,进一步保证和加强产品、工艺和服务的质量。 4.5 质量风险管理的投入水平、正式程度及方法、措施、形式及形成的文件应与存在风险的程度、水平和级别相适应,最终的目的在于保护患者的利益。 4.6 质量风险管理应用于与药物质量相关的所有方面,包括了物料、生产、放行等过程,要求每一位员工均应具有产品质量风险意识。 4.7 风险管理每个步骤的重要性会因不同的事件而有所区别,因此应在早期对风险进行确认并考虑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并根据从确定的风险管理程序中得到的事实证据做出最终的决策。 4.8 在实现确定目标的过程中系统、科学地将各类不确定因素产生的结果控制在预期可接受范围,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的方法和过程。 5、质量风险管理的组织及责任

液体制剂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报告

液体制剂生产过程质量风险评估报告

目录 1.概述 2. 目的 3.风险管理人员及其职责分工 4.风险分析 5.风险评估 6.风险管理评审结论 1.概述

我公司液体制剂车间主要生产10ml 和100ml 中药合剂,为确保液体制剂车间能顺利的生产出符合标准和规范要求的产品(合剂),确定并控制潜在的质量风险,消除或者不断降低中间产品给药品质量造成的风险,公司就液体制剂车间生产过程进行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管理。 2.目的 对影响生产过程控制的因素进行评价,对可能的危害进行判定,对于每种危害可能产生损害的严重程度、危害的发生概率和可检测性进行估计,在某一风险水平不可接受时,建议采取降低风险的措施,在日常管理中进行控制。 3.风险管理人员及其职责分工 4.风险分析 . .主要从人流与物流、公用工程、设备、清洁消毒、物料系统、空调系统共六个方面进行分析,详见下图:

风险等级判定: 采用RPN(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和可发现的可能性等级三者乘积)进行风险优先数量等级判定。 危害性(S):根据对药品质量的影响判定→ 1~5分 对产品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使药品不合格,5分 造成产品不合格,需对产品进行返工,4分 造成产品收率达不到要求,3分 对产品产生轻微影响,2分 对产品质量几乎无影响,1分 发生的可能性(P):根据出现频次判定1~5分 每周出现1次5分 每月出现1次4分 每季度出现1次3分 每半年出现1次2分 每年出现1次1分 可发现性(D):根据风险发生时能够检测的程度判定1~5分 难以检测5分 需要专职人员检测4分 操作员工能够检测3分 一般人员容易检测2分 有仪器仪表检测1分 风险等级判断 1-8分为低等级风险,可以接受;9-36分为中等级风险,由车间工艺员和现场QA加大复核检查的频次予以控制;37-80分为高等级风险,予以特别关注,计划制订专门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以及采用预防和纠正措施予以控制,并通过对风险进行控制后的风险进行两次风险评估,确认其RPN分数已下降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风险评级及措施要求

2.药品生产过程风险评估报告

药品生产管理 风险评估报告 盘县三特中药饮片厂

二、质量风险管理概述 三、风险评估小组 四、风险评估目的 五、评估流程 六、风险等级评估方法(FMEA)说明 七、风险评估实施 八、风险评估结论 九、风险管理结果和回顾

一、质量风险评估报告批准页

二、质量风险管理概述 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所控制的目标就是基于质量风险的控制,通过对药品生产风险分析这一工具来“设计质量”,避免质量问题出现。 2、质量风险管理是通过掌握足够的知识、事实、数据后,前瞻性地推断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件,通过风险控制,避免事故发生。 3、有效的质量风险管理可以对可能发生的失败有更好的计划和对策,便于对生产过程中有更多的了解,可以有效的识别对关键生产过程参数,帮助管理者进行战略决策。 4、定义: 4.1 风险:是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的综合体。 4.2 风险管理:即系统性的应用管理方针、程序实现对目标任务的风险分析、评价和控制。 4.3 风险分析:即运用有用的信息和工具,对危险进行识别、评价。 4.4 风险控制:即制定减小风险的计划和对风险减少计划的执行,及执行后结果的评价。 4.5 高风险水平:此为不可接受风险。必须尽快采用控制措施,通过提高可检测性及/或降低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来降低最终风险水平。验证应首先集中于确认已采用控制措施且持续执行。 4.6 中等风险水平:此风险要求采用控制措施,通过提高可检测性及/或降低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来降低最终风险水平。所采用的措施可以是规程或技术措施,但均应经过验证。 4.7 低风险水平:此风险水平为可接受,无需采用额外的控制措施。 5、风险管理的特点是很重要,识别、分析和评价很困难且不准确,相对于获得精确的答案,全面的考量,选用足够知识和判断力的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主要风险更为重要。 6、描述质量风险的评估目标和方法,对质量风险的评估应该基于科学性和实验,与保护使用者相关联。

质量风险评估操作规程

质量风险评估操作规程 1 目的 建立质量风险管理系统,以保证产品质量。 2 范围 贯穿于质量和生产的各个方面。质量风险管理可以应用于以下方面: 2.1确定和评估产品或流程的偏差或产品投诉对质量和药政法规造成的潜在的影响,包括对不同市场的影响。 2.2评估和确定内部和外部的质量审计的范围。 2.3厂房设施、建筑材料、通用工程及预防性维护项目或计算机系统的新建或改造。 2.4确定质量体系,如材料、产品放行、标签或批审核的效果或变化。 2.5其他方面的应用。 3 依据 2010版GMP实施指南《质量管理体系》分册“质量风险管理”。 4 术语定义 4.1“质量风险管理”是质量管理方针、程序及规范在评估、控制、沟通和风险时的系统应用。 4.2“风险”由两个关键因素构成:即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危害发生的严重性。 5 职责 质量风险评估项目小组人员负责收集背景信息并选择相应的质量风险管理模式,然后进行风险评估。 6.内容 质量风险管理是通过掌握足够的知识、事实、数据后,前瞻性的推断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件,通过风险控制,避免危害发生。 6.1 质量风险管理模式 6.1.1 风险评估 6.1.2 风险控制

6.1.3 风险审核,文件和沟通 质量风险管理模式图请见下表: 6.2 质量风险管理流程 6.2.1 风险识别 6.2.2 风险分析 6.2.3 风险评价 6.2.4 风险控制 6.2.4.1 风险降低 6.2.4.2 风险接受 6.2.4.3 风险审核及回顾 6.3 质量风险管理步骤的详细说明 6.3.1 风险识别:确定事件并启动质量风险管理 6.3.1.1 确定风险评估的问题 6.3.1.2 收集和组织信息 在此阶段清楚地确定风险的问题或事件对质量风险管理的结果有很重要的影响。通常需要考虑的风险包括对患者的风险;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的风险;法规不符合的风险等。在此阶段还需收集背景信息并确定质量风险管理项目小组人员及资源配置等。用于识别风险的信息可以包括历史数据,理论分析,成型的意见,以及影响决策的一些厉害关系等。

固体制剂车间多品种共线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固体制剂车间多品种共线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编号:FX-SC-2015-002 固体制剂车间多品种共线生产 风险评估报告 起草部门及职务责任人签名起草日期 审核部门及职务责任人签名审核日期批准人责任人签名批准日期 吉林九鑫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二零一五年五月

固体制剂车间多品种共线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目录 1 概述 1.1相关品种明细 1.2具体的设备明细 2 风险评估标准 3 找出评估风险点 4 对提出的风险点进行评估 4.1原料性质风险评估 4.2设备清洁风险评估 5 结论

1 概述 公司生产的口服固体制剂品种有39个品种, 39个批准文号,其中片剂品种2个,胶囊剂品种3个,颗粒剂品种2个,水丸、水蜜丸、浓缩丸剂品种5个,大蜜丸剂品种27个。常年生产的品种4个。公司配备了先进的符合2010版GMP 要求的生产设备,配套了完善的GMP 文件软件系统,对生产线的各个关键操作环节进行同步监控。 1.1相关品种明细如下: 剂型 品种名称 丸剂 大蜜丸 偏瘫复原丸、补中益气丸、大山楂丸、二十七味定坤丸(定坤丸)、附子理中丸、舒肝丸、太极丸、天王补心丸、小活络 丸、杞菊地黄丸、大活络丸、回天再造丸、琥珀安神丸、八珍益母丸、桂附地 黄丸、参桂再造丸、通宣理肺丸、艾附暖宫丸、橘红丸、牛黄上清丸、利膈丸、 紫蔻丸、朱砂安神丸、百合固金丸、十 全大补丸、人参归脾丸、六味地黄丸、 水丸、 水蜜丸、浓 缩丸 清热暗疮丸、六味地黄丸、更年宁、人 参再造丸、银翘解毒丸 胶囊剂 胃乐新胶囊、乙肝扶正胶囊、速感宁胶 囊 片剂 咽炎片、消积健儿片 颗粒剂 益肾灵、通脉颗粒 1.2具体的设备明细如下: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设备编号 生产厂家 1 高效强力性竖式混合机 SGTJ-046 黑龙江省迪尔 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2 不锈钢粉碎机 FS-320 SGTJ-013 丹东市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