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虚拟仿真施工技术总结

虚拟仿真施工技术总结

虚拟仿真施工技术总结
虚拟仿真施工技术总结

虚拟仿真施工技术总结

本页是精品最新发布的《虚拟仿真施工技术总结》的详细文章,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请下载。篇一:虚拟仿真施工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cn

虚拟仿真施工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作者:原大为常燕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XX年第33期

全国组织干部学院E区屋面穹顶钢结构及玻璃幕墙、悬索预应力钢结构层施工,充分运用虚拟仿真施工技术,优化施工方案,进行空间张弦结构施工仿真计算,在确保工程结构施工和使用安全的同时,圆满解决了工期紧张的难题,节能环保,节约施工成本,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虚拟;仿真;穹顶;悬索预应力;玻璃幕墙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全国组织干部学院E区结构设计复杂,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混合结构、钢桁架结构、预应力悬索钢结构和穹顶钢结构等多种结构形式。

1屋面穹顶钢结构采用全隐框玻璃幕墙,共约3000 m2,幕墙玻璃采用8+1.52PVB+8mm和10+1.52PVB+10mm两种钢化夹胶玻

璃,穹顶最顶部水平位置采用10+1.52PVB+10mm玻璃,共计32块;开启扇玻璃共3排,即第8排、第9排和最底部1排,共计144块;其它玻璃共计476块,合计穹顶夹胶玻璃为652块,每块玻璃面积约4.0m2至5.3 m2不等最全面的,玻璃自重约250㎏/块。

2 屋面穹顶高42.3m,施工中设计图纸变更,在E区钢桁架层与屋面穹顶之间增加一层悬索预应力钢结构层,即多功能厅(二层)上增加屋面花园平台(五层)。

悬索预应力钢结构平台(图4中红色虚线部分)整体形状为圆环形,由24榀钢桁架以15°角度成放射状均匀布置,圆环直径28.90m,内圆环镂空,直径7.30m,桁架高1.80m,上下弦为焊接H型钢,中间为三根无缝钢管与之焊接相连,每榀重量为6.1t,长10.7m。结构的下层由环向拉索和径向拉索组成,构成稳定的空间结构受力体系。

3、E区屋面造型独特,穹顶钢结构及玻璃幕墙、悬索预应力钢结构层施工复杂,需利用虚拟仿真施工技术,对其施工及各阶段受力情况、安装精度、构件尺寸等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并优化设计、施工方案,以达到最好的工程效果。

3.1 为达到屋面穹顶完美的半球体效果,利用仿真技术,通过建立三维模型,确定玻璃幕墙空间分格尺寸,逐一确定每块玻璃的具体加工、安装尺寸;

篇二:虚拟仿真施工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虚拟技术与仿真技术的有效整合,并成功应用于设计、施工中,大大改变了传统的设计、范文写作施工模式。那么,究竟什么是虚拟仿真技术呢?它在建筑施工中是如何应用的呢?

1.虚拟仿真技术概述

从传统的系统仿真技术来看,几乎很少涉及到仿真人的感知模型。也就是,无法模拟人对外界的感知情况。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了人对外界环境感知模型的研究。虚拟仿真技术的完美结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模型的建立和试验的模拟,使****的过程和结果可以实现图像化、可视化,使****的系统具有三维、实时交互、属性提取等特征,极大地促进了****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使虚拟现实技术更加具有生命力。虚拟****技术是通过建立研究系统的模型,结合环境(实际或模拟)条件进行研究、分析和实验的方法。虚拟现实(VR)是在****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的高级阶

段;****器系统正在向虚拟环境系统演变。虚拟现实促进了****技术的发展。两者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模拟,即都是基于模型的活动,而且都力图通过计算机及各类装置达到现实世界尽可能精确的再现。虚拟现实技术和****技术的结合形成了虚似****技术。

2.范文TOP100虚拟****技术分类

(1)系统****技术

****(simulation)属于一门基础性学科。****技术是以控制

理论、相似原理、数学模型与计算技术、信息技术、系统技术及

其应用领域相关专业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多种专用物理效应设备为工具,借助系统模型,对实际的或设想的系统进行动态试验研

究的一门新兴综合性技术。它属于一种可控制、无破坏性、耗费小、并允许多次重复的试验手段。它以其高效、优质、低廉体现

强大的生命力和潜在的能力。它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经济的综合

集成方法,是推动技术进步的战略技术。****就是建立系统的模型(数学模型、物理效应模型或数学-物理效应模型),并在模型上进

行试验和研究一个存在的或设计中的系统。包括技术系统,如土木、机械、电子、水力、声学、热学等,也包括社会、经济、生态、生物和管理系统等非技术系统。现代****技术的发展与控制

工程、系统工程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控制工程和系统

工程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广泛应用,而计算机的出现及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则为********了强有力的手段和工具。在系统运行前,利用****模型作为预测器,向用户****系统运行起来后,可能产生什么现象,以便用户修订计划或决策;利用****模型作为训练器,训练系统操纵人员或管理人员。在工程领域,****技术可以降低系统的研制成本,提高系统试验、调试和训练过程的安全。

一般认为,建立模型是****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

传统****技术中,一个****系统要首先建立起系统的数学模型———一次****模型,精品然后再改写成适合计算机处理的形式———

****模型。****模型可以说是系统二次近似模型。建立起仿真模型后,才能书写相应的程序。

仿真基本上是一种通过试验求解的技术。通过仿真试验要了解系统中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观察系统模型变量变化的全过程,此外,为了对仿真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和结果优化,必须进行多次运行、系统优化等工作,因此,良好的人机交互性是系统仿真的一个重要特性。

(2)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又称灵境技术,实际上是一种采用计算机技术制作模拟仿真的假想世界技术。它采用计算机产生一个被模拟仿真世界的动态三维视觉环境,使操作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探讨大量需要借助形象思维的问题颇有帮助。采用此项新技术,参与者使用硬件,如数据手套、鼠标器、跟踪球、操纵杆、头盔式显示器、护目镜、耳机及数据配合获得所需的感知,来体验计算机世界境况。VR环境系统包括建模、控制及媒体数据源三大部分。建模是指利用物理的或数字的方法,对需要仿真的实际系统进行描述获得近似的数字模型。这是进行数字仿真或半实物仿真必不可少的步骤。建模是仿真的基础,亦是仿真的结果,研究新型建模仿真方法是其首要任务。三维立体显示是其一项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它是系统向用户输出反馈信息的主要手段。

(3)系统仿真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

思想汇报专题传统的系统仿真技术很少研究人的感知模型的仿真,因而无法模拟人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听觉、视觉、触觉)。随着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动画、传感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模拟外界环境对人的感官刺激开始成为可能。事实证明,人类对于图像、声音等感官信息的理解能力远远大于数字和文字等抽象信息的理解能力。将仿真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仿真模型的建立和试验的模拟,使仿真的过程和结果可以实现图像化、可视化,使仿真的系统具有三维、实时交互、属性提取等特征,极大地促进了仿真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使虚拟现实技术更加具有生命力。

2 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2.1 虚拟建造技术的应用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将设计图建成实物的复杂工作。其施工方法和组织程序都存在多样性、多变性的特点。目前,对施工方法和施工组织的优化主要建立在施工经验基础上。依靠施工经验对施工进行控制和优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在

全新结构或复杂条件下的施工,依靠经验对工程施工的可行性、控制优化、事故预测和生产调度优化等各方面的分析和预测,可能会由于思维惯性而忽略重要结果或由于力不从心只能分析局部和少量结果,更无法开展定量分析。建筑虚拟施工技术是将以虚拟现实为基础的****技术应用于建筑施工领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建筑物的几何模型和施工过程模型,对施工方案进行实时、交

互、逼真的模拟,验证对比和优化,进而采用数字化手段制定和修

改施工方案,并逐步代替传统的施工方案编制方法。其实施过程如图所示。

虚拟建造技术应用流程

2.1.1 工程概况

正大广场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东方明珠电视塔下。平面基本

呈矩形,地下3层,地上10层,长约260m,宽约100m,总高度50m,总建筑面积达24.3万m2,是集商业、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由于建筑规模、设计造型要求,本建筑采用了大量钢结构,构

件数量规格繁多,各种不同类型的构件约3 000余件、共5 600t,而结构吊装工期仅85d,且钢结构主要集中在8层以上,重、大型构件又集中在建筑物腹地。单件超大超长,安装高度各异,大多数构

件只能用桅杆式起重机安装,吊装有较大难度。吊装过程中任何失误都可能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其施工组织和施工技术亟需应用全新的技术手段进行验证。上海正大广场的虚拟施工技术以满足生

产需求为目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建立三维模型,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三维可视化模拟,在施工前了解各种构件在实际结构中的相对位置和相互关系,对多种施工方案进行模拟、验证、对比和优化,并****相应的施工和安全控制参数。

2.1.2 ****系统的主要内容

1)外景****

在建筑物建成前,虚拟建筑物建成后的周围环境。将正大广场按设计图纸详细建模渲染,并将附近建筑、场景、道路、黄浦江等建模渲染。系统实现了观察者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漫游方式。在场

景中加入海洋效果、声音****等特效,使场景更显真实并具有动感,沉浸感更强。在漫游中实现碰撞检测功能,使漫游场景中的各种实体能真实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状况。

2)吊装****

这是系统的核心部分。钢结构施工前在计算机上完成各种构

件配装、吊装的多种试验和优化工作。同时利用多点决策理论,采用两榀屋架同时装配方案,使装配-吊装过程连续进行。正大广场

钢结构数量多、规格杂、分布散。施工方案选用6台塔式起重机

和5部桅杆式起重机进行吊装。按每个构件的具体吊装方法及整

个吊装过程的先后顺序,对每个吊装过程进行吊装虚拟。吊装过程采用GSL编程实现。针对不同的吊装过程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对塔式起重机双机抬吊采用反运动学算法。

通过正在吊装的钢结构主梁的空间位置,算出吊装的转角和小车的运动行程。塔式起重机及桅杆式起重机单机起吊吊装动作则

首先通过手动操作塔式起重机或桅杆起重机运动,在不断试验中寻找将构件吊装到位并能避开障碍的最佳运动轨迹,并记录此轨迹上的每一个转折点,以及在此点上塔式起重机和桅杆起重机的运动参数。然后用GSL语言实现吊装动作。在吊装试验过程中,为解决依靠视觉判断是否存在构件干涉,无法克服三维模型显示在二维屏幕

上存在的视觉误差问题,系统中加入了构件的实时碰撞检测功能。当构件之间出现碰撞干涉时,相应的构件颜色将产生变化以提醒用户。

3)应力和变形分析

包括两方面内容:①桅杆起重机主副臂、基座、缆风绳和吊装屋架的应力分析通过设计分析软件,成功地对桅杆起重机吊装动态过程中,各种条件下主臂、副臂、格构柱、缆风绳和混凝土基座的受力状况的有关参数进行计算,并对吊装屋架的应力进行对比分析。②对典型厚板的焊接过程分析选择典型的箱形截面焊接过程进行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截面有限元的网格划分了8节点块体单元,同时考虑了温度使弹性模量发生的变化及钢材从弹性体※塑性体※弹性体的变化过程,力学模型采用了非线性的热弹塑性模型。经过连续计算,获得了箱形截面的一次焊接和多层焊接的温度场、应力场和应变场的变化规律。

土钉墙施工场景

灌注桩施工场景

篇三:建筑工程施工论文虚拟****技术应用现状论文

建筑工程施工论文虚拟****技术应用现状论文

【摘要】目前高新技术已经开始日益发展,建筑也一定要勇于创造,积极吸纳新技术,从而促进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现代化的实现创造条件,这成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开始普及,并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管理水平与施工技术的提高,对施工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建筑施工中主要应用的软件系统有CAD辅助系统、智能管理系统以及**公自动化系统等等,这些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传统施工理论是一种改造与发展,同时也为传统的施工方法带来了新的理念,目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虚拟技术已经成为可能,通过虚拟技术的应用,建筑施工将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虚拟****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主要结合了计算机方针技术、计算机图形技术以及现实技术等多种学科的优势于一身,使人机交互对话成为了可能,为其提供了更加真实、直接的三维界面,同时还在多维的信息空间中搭建虚拟的信息环境,用户在使用时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虚拟现实技术一方面结合了****技术的优点,另一方面为用户****更加真实的环境效果,在很多领域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虚拟****施工技术总结》全文结束[EN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