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究生导师工作规范

研究生导师工作规范

研究生导师工作规范
研究生导师工作规范

研究生导师工作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研究生教育是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 拔尖创新人才与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任。 研究生的培养目 标是: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过硬的社会竞争力乃至国际竞争 力,个性和人格健全发展的高层次创新性人才。

第二条 导师是指符合《山东大学遴选博士生指导教师实施细

则》、《山东大学遴选硕士生指导教师实施办法》规定的条件,由具 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申请,经过学院(部、中心、所)、学校 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遴选审批的具有招收、 指导、培养研究生资格的 教师。

培养与指导研究生是国家赋予每个研究生指导教师 (以

师岗位职责意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中华人民共 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国家有 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 第二章 导师职责

第四条 导师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研究生教育,具有较 高的学术造诣、教学水平和道德情操。严格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国 家和学校的研究生教育政策、法规与规定。

第五条导师要对研究生的全面成长负责,既要注重研究生业务 素质的提高又要关心其思想的进步。 结合研究生的业务培养,对研究 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学术道德、职业道德、献身精神等方面 的教育,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导师要主动关心研 究生的身心健康、业余生活和就业选择,对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反映并 协调解决。

第三条 下简称导师) 的神圣使命。为全面提高研究生的思想素养、业务水平

和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导

第六条导师应治学严谨,遵循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反对一切弄虚作假和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具有诚实守信的治学态度,为人师表。

第七条导师在参与研究生招生过程中要严格工作程序,遵守工作纪律,并决定对拟录取的研究生是否进行指导。

第八条导师必须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来指导研究生,兼职导

师必须实行双导师制。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每月应不少于4次。

第九条导师应认真负责地执行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按照社会发展要求,大胆探索,积极进行研究生培养与教学的改革,加强研究生独立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十条导师必须为研究生开设专业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应体现学科领域的前沿和研究导向性。在教学上应遵循“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原则。

第十一条导师应积极开展双语教学,指导研究生用外文查阅文献资料、撰写学术论文。

第十二条导师应有充足的科研经费用于指导研究生完成学业,并积极为研究生提供“助研”岗位,以资助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

第十三条导师要精心组织和指导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选题应为本学科前沿并有重要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博士学位论文要求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第十四条导师要负责对研究生毕业申请进行审定,对毕业(学位)论文、学术成果是否达到毕业标准、是否同意答辩提出明确的意见。

第十五条导师对研究生弄虚作假等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要及时发现并加以制止。

第十六条导师要尊重研究生的合法权益(如专利申请、论文发表等科研成果的归属与署名等),认真处理好完成科研任务与研究生全面培养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考核奖惩

第十七条鼓励导师奋发进取,在研究生教育领域既教书育人又

注重科研创新。

第十八条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获得国家各级部门的学术奖励

时,同时给予导师相应的奖励并进行表彰。

第十九条设立《优秀研究生论文指导奖》,对获优秀研究生论文的指导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条对不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培养过程中,对研究生要求不高、管理不严的导师,视其情节、影响程度和认识态度给予批评教育及相应的处罚,包括减少招生计划、停止招生。

第二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除给予导师批评教育外,并停止其当年研究生招生:

(一)不能严格履行导师职责,对研究生疏于指导和管理。对研

究生存在的问题听之任之,不及时向组织反映,或不主动配合各级组

织认真解决,致使研究生人身受到伤害或受到学校处分, 可推卸

导师负有不责任者;

(二)导师同意所指导的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而研究生学

位论文评阅或答辩连续两人(次)不能通过者

(三)研究生在科研或与校外、国外联合培养过程中存在弄虚作

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导师失察并造成不良影响者

制度建设管理办法--完整版

制度建设管理办法制度履历表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制度分类及部室职责 (1) 第三章制度的编制、修订和废止 (4) 第四章制度的督导执行 (5) 第五章制度的评审 (7) 第六章制度的存档管理 (7) 第七章附则 (8) 附件一:制度管理流程 (10) 附件二:公司制度需求识别与征求意见单 (11) 附件三:制度重要程度的判定 (12) 附件四:制度编写格式规定 (13) 附件五:制度执行情况检查计划及制度培训计划表 (17) 附件六:制度履历表 (18) 附件七:制度审核单 (19) 附件八:制度检查(制度评审)报告单 (2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配合公司建立简捷、实用、高效、统一的制度管理体系,实现本公司制度建设的系统化、一体化、流程化、表单化、信息化,促进公司管理实现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之制度建设管理是指对各类制度的起草、审批、执行、修订、废止等各环节进行统一规范。 第二章制度分类及部室职责 第三条本办法之制度分为组织管理制度、专业管理制度、技术规范三类,各类制度实行公司专业管理部门归口管理。其中组织管理制度是规范组织行为的管理制度,包括公司章程、机构设置、职责划分、岗位设置等方面的制度;专业管理制度是关于规范各专业管理部门各项专业职能的制度;除此之外的划归为技术规范,技术规范是阐明和确定技术要求方面的规定,包括产品、产品检验、工艺、环境保护、安全技术等方面的标准、规程等。 制度编制、修订管理归口管理如下(包含但不限于以下部门及制度):绩效管理、制度管理、公司级章程管理等相关制度由企业管理部负责;文件管理、公章管理、车辆管理、会务管理、办公财物管理、档案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安全保卫管理等行政相关制度由行政办公室负责;招聘管理、培训管理、考勤管理、劳动合同管理、劳动保护管理、工伤事故处理办法等人力资源相关制度由人力资源部负责;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管理、审计等财务相关专业制度由财务部负责;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入库及出库管理、供应商管理等采购相关制度由供应部负责;设备

工作分析方法及案例

1工作分析方法介绍 观察法是工作人员在不影响被观察人员正常工作的条件下,通过观察将有关的工作内容、方法、程序、设备、工作环境等信息记录下来,最后将取得的信息归纳整理为适合使用的结果的过程。 采用观察法进行岗位分析时,应力求结构化,根据岗位分析的目的和组织现有的条件,事先确定观察内容、观察时间、观察位置、观察所需的记录单,做到省时高效。 观察法的优点是:取得的信息比较客观和正确。但它要求观察者有足够的实际操作经验;主要用于标准化的、周期短的以体力活动为主的工作,不适用于工作循环周期长的、以智力活动为主的工作;不能得到有关任职者资格要求的信息。观察法常与访谈法同时使用。 访谈法是访谈人员就某一岗位与访谈对象,按事先拟定好的访谈提纲进行交流和讨论。访谈对象包括:该职位的任职者、对工作较为熟悉的直接主管人员、与该职位工作联系比较密切的工作人员、任职者的下属。为了保证访谈效果,一般要事先设计访谈提纲,事先交给访谈者准备。 访谈法通常用于工作分析人员不能实际参与观察的工作,其优点是既可以得到标准化工作信息,又可以获得非标准化工作的信息;既可以获得体力工作的信息,又可以获得脑力工作的信息;同时可以获取其他方法无法获取的信息,比如工作经验、任职资格等,尤其适合对文字理解有困难的人。其不足之处是被访谈者对访谈的动机往往持怀疑态度,回答问题是有所保留,信息有可能会被扭曲。因此,访谈法一般不能单独用于信息收集,需要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问卷调查是根据工作分析的目的、内容等事先设计一套调查问卷,由被调查者填写,再将问卷加以汇总,从中找出有代表性的回答,形成对工作分析的描述信息。问卷调查法是工作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问卷调查法的关键是问卷设计,主要有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形式。开放式调查表由被调查人自由回答问卷所提问题;封闭式调查表则是调查人事先设计好答案,由被调查人选择确定。 1.提问要准确 2.问卷表格设计要精练 3.语言通俗易懂,问题不能模凌两可 4.问卷表前面要有导语 5.问题排列应有逻辑,能够引起被调查人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

工作分析方法综合概述

?资料分析法 ?工作实践法 ?功能性职务分析(FJA) ?关键事件法 ?观看法 ?面谈法 ?任务调查表 ?问卷法 ?职务分析问卷(PAQ) ?秩序分析法 ?典型事例法 ?工作日志法 资料分析法 为了降低工作分析的成本,应当尽量利用现有的资料,以便对每个工作的任务、责任、权利、工作负荷、任职资格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进一步调查奠定基础。 岗位责任制是国内企业特不是大中型企业十分重视的一项制度。然而,岗位责任制只规定

了工作的责任和任务,没有规定该工作的其他要求,如工作的社会条件、物理环境、聘用条件、工作流程以及任职条件等等,假如依照各企业的具体情况,对岗位责任制添加一些必要的内容,则可形成一份完整的工作描述和任职讲明书。下表是一份较为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对工作分析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某炼钢厂打算科综合统计员的岗位经济责任制 从上表可为工作描述和任职讲明提供许多有用的信息。另外,我们还可通过作业统计,如对每个生产工人出勤、产量、质量、消耗的统计,对工人的工作内容、负荷有更深的了解,它是建立工作标准的重要依据。人事档案则可提供任职者差不多素养资料 工作实践法 工作实践法是指工作分析人员从事所研究的工作,由此掌握工作要求的第一手资料。 例如为了了解工人的工作状况,佛罗里达州州长鲍伯。格雷尼姆在竞选期间的100

天里,作了100种不同的工作。 这种方法的优缺点如下: 优点:用这种方法能够了解工作的实际任务以及在体力、环境、社会等方面的要求,适用于短期内能够掌握的工作。 缺点:对需要大量训练和危险的工作,这种方法不适用。 功能性职务分析(FJA) 美国劳工部提出一种成为工作者功能的职务分析(Functional Job Analysis)作为职务分析程序的一个时期。工作者功能是指那些确定工作者与信息、人和事之间关系的活动。这些活动如下表: 每项功能描述一种广泛的行动,它概括出在与信息、人和事发生关系时工作者做什么。在信息、人、事三个范畴中,每一类的工作者功能的安排是有结构的,即从不专门复杂的功能上升到比较复杂的功能,然而这种等级关系有时是有限的、不精确的、本末倒置或全然不存在的。因而,应把这些情况解释为是反映工作者与信息、人和事之间的关系特性,而不是表明职务复杂的严格水平。

有关工作分析的方法

关于工作分析的方法 1、工作分析的作用 工作分析是重要的管理基础工作,阐明工作的任务、职责、及任职条件等内容,作为人员聘任、职位评价、绩效评估、职级设计以及薪资结构设计的基础。帮助改进公司的组织结构与工作系统。 其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 1 组织决策过程(包括组织结构、组织计划、组织政策等); 2 工作与设备 3 设计(包括工作设计、设备 4 设计、工 作方法设计、操作规程、工作安全、规章制度); 5 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员聘用、选拔、安置、培训、开 发、绩效标6 准、薪资管理); 7 其它服8 务(包括职业咨询、制度教育)。 2、关于工作分析中需要收集的资料类型

3、工作分析的六个导向 工作分析是一个完成职位描述调查分析的过程,其核心是识别重要的工作行为并将工作分类。 应特别注意区分:员工实际所做的工作与他应负责任之间的区别,以及完成什幺工作与如何完成这项工作之间的区别。 回答工作做什幺,称为任务导向分析; 回答工作要如何做,称为行为导向分析;

回答任职条件是什幺,称为个人导向分析; 回答工作绩效是什幺,称为目标导向分析; 回答工作环境是什幺,称为条件导向分析; 回答工作责任是什幺,称为责任导向分析。 4、工作分析的主要方法概要: ①问卷调查:问卷设计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必须将需要获得的信息转化为简单明确的问题。 通常问卷可分为两类: 其一,结构性问卷,仅在设计好的问卷中选勾答案。 其二,非结构性问卷,对设计好的问题作主观的陈述性表达。 问卷法的最大优点是比较规范化、数量化,适合于用计算机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但它的设计比较费工,也不像访谈那样可以面对面地交流信息,因此,不容易了解被调查对象的态度和动机等较深层次的信息。 问卷法还有两个缺陷,一是不易唤起被调查对象的兴趣;二是除非问卷很长,否则就不能获得足够详细的信息。 ②观察法:指对工作实况作现场观察并记录有关工作情况。 研究者认为有经验的员工并不总是很了解自己完成工作

工作分析工作说明书与工作规范

工作分析、工作说明书与工作规范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工作分析、工作说明书与工作规范的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工作分析是确定完成各项工作所需技能、责任和知识的系统过程。它是一种重要而普通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工作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下6个重要的问题:工人完成什么样的体力和脑力劳动? 工作将在什么时候完成? 工作将在哪里完成? 工人如何完成此项工作? 为什么要完成此项工作? 完成工作需要哪些条件? 以下三种情况才需要工作分析。 第一,当新组织建立,工作分析首次被正式引进; 第二,当新的工作产生时; 第三,当工作由于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系统的产生而发生重要变化时。当工作性质发生变化时,最需要进行工作分析。工作分析可帮助组织察觉环境正发生变化这一事实工作说明书是一份提供有关任务、职责信息的文件(工作的内容是什么)。 工作规范包含了一个人完成某项工作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和条件(雇佣什么样的人

来从事这一工作)。 如果招聘者不知道胜任某项工作所必须的资格条件,那么员工的招聘和选择就将是漫无目的的。如果缺少适时的工作说明和工作规范,就会在没有一个清楚的指导性文件的情况下去招聘、选择员工,而这样做的结果将是很糟的。实际上,当企业在获取原材料、供货或设备这些资源时,这种做法也是不曾听说的。例如。即使在订购一台复印机时,采购部门通常也会提出精确的说明。当然,在寻求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人力资源)时,也应采用同样的逻辑。 工作规范中的信息在确定人力资源开发需求方面常常是很有用的。如果工作规范指出某项工作需要特殊的知识、技能或能力,而在该职位上的人又不具备所要求的条件,那么培训和开发可能就是不必要的了。这种培训应该旨在帮助工人履行现有工作说明所规定的职责,并且帮助他们为升迁到更高的工作职位做好准备。至于绩效评价,应根据员工完成工作说明中规定的职责的好坏进行。如果一名经理评价员工根据的不是工作说明中包括的因素,则这种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带有不公正性作为一名主管人员或人事管理专业人员,你通常需要通过进行工作分析来搜集以下的某一类或某几类信息: 1、工作活动。 2、工作中人的行为。 3、工作中所使用的机器、工具、设备以其他辅助工作用具。工作的绩效标准。 4、工作背景。 5、工作对人的要求。 你所进行的工作分析(不是根据那些雇员自己报告说他们的工作职责有哪些,而

企业工作分析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企业工作分析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员工恐惧 员工恐惧,是指由于员工害怕工作分析会对其已熟悉的工作环境带来变化或者会引起自身利益的损失,而对工作分析小组成员及其工作采取不合作甚至敌视的态度。 一般而言,如果在工作分析过程中,工作分析小组遇到以下一些现象,我们就认为存在员工恐惧: 访谈过程中,员工对工作分析小组的工作有抵触情绪,不支持其访谈或调查工作; 员工提供有关工作的虚假情况,故意夸大其所在岗位的实际工作责任、工作内容,而对其他岗位的工作予以贬低。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员工通常认为工作分析会对他们目前的工作、薪酬水平造成威胁。因为在过去,工作分析一直是企业在减员降薪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段。在过去,企业如果无缘无故地辞退员工,无疑会引起被辞退者的控告、在职者的不满和恐惧;如果无缘无故地降低员工工资,同样会引起员工的愤慨,从而影响员工的工作绩效。但如果企业的这些决定是在工作分析基础上做出的,它就有了一个所谓的科学的理由。因此员工就对工作分析存在着一种天生的恐惧之情; 其次,为提高员工生产效率,企业也经常使用工作分析。在霍桑实验中,实验者发现员工在工作中一般不会用最高的效率从事工作,而只是追从团队中的中等效率。这是因为员工不仅仅有经济方面的需求,更有团队归属需求。而且,员工认为,如果自己的工作效率太高,上级会再增加自己的工作强度。因此,员工对工作分析的恐惧也有其现实意义。 企业或者工作分析专家想要更为成功地实施工作分析,就必须首先克服员工对工作分析的恐惧,从而使其提供真实的信息。一个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尽可能将员工及其代表纳人到工作分析过程之中。 首先,在工作分析开始之前,应该向员工解释清楚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实施工作分析的原因; 工作分析小组成员组成; 工作分析都会对员工产生何种影响; 为什么员工提供的信息资料对工作分析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当员工了解了工作分析的实际情况,并且参与到整个工作分析过程中之后,才会忠于工作分析,也才会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最后,但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分析小组也许应该做出书面的承诺,企业绝对不会因工作分析的结果而解雇任何员工,决不会降低员工的工资水平,也决不会减少整个企业工作的总数。 其次,在工作分析实施过程中和工作分析完结之后,也应及时向员工反馈工作分析的阶段性成果和最终结果。以上这些措施也许会让工作分析专家可以从员工那里获得更为可靠、全面的信息资料。 二、动态环境 动态环境指的是由于经济和社会等的变化发展,引起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引发的企业组织结构、工作构成、人员结构等不断的变动。 外部环境的变化。当今的社会是高速发展的社会,有人曾这样描述过:“当今社会,惟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企业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也是处于高速变化当中的。当我们为了更好地管理企业而进行工作分析时,却往往会因组织的变革所引发的工作变革导致这些工作分析的成果不能适应于企业现在的实际状况,而只能被束之高阁; 企业生命周期的变化。企业处于不同的企业生命周期,其战略目标也相应地会有所不同。在处于幼稚期时,企业追求的可能仅仅是生存,与此相应的,企业重视的是那些研发人员,公司中大量存在的岗位就是研发岗位,研发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研究出新颖的产品;而当企业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进入发展期后,其目标就会相应改变。追求的可能是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市场营销也就逐渐提高到管理日程上来,营销策划人员也会相应增加,其主

内部控制规范工作实施方案

内部控制规范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湘财会[2016]16号)等文件的要求,现制定我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内容 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明确规定:内部控制是单位对经济活动的控制,是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一)控制目标 内部控制是我单位履行职能、全面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障。为做到自我约束和规范,我们的控制目标为: 1.经济活动合法合规。采取必要的措施合理保证预算收支等各类经济活动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2.各项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加强资产管理,做到资产实物与财务情况相吻合,合理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3.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可靠。合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客观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4.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好预算管理,为完成各项财政任务提供资金保障,合理分配各项资金,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作为反腐倡廉的重要手段。在我单位内部逐步完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分立的机制,发挥制度和流程的控制作用,有效预防腐败。 (二)实施范围 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的范围包括:本单位。 要充分利用已经开展的科学化、精细化梳理工作和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等已有成果,结合本次内控工作的具体要求,追踪资金的具体流向,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三)实施原则 在我单位制定实施内部控制的各项目标时,应当做到: 1.对单位预算收支的全过程进行控制,资金走到哪里,内控跟踪到哪里。 2.突出重点,监控一般,对关键控制点和关键岗位要特别加以防范。 3.要相互牵制和制衡,各项收支业务的决策、执行、监督三个环节要相互分离,各环节的不相容岗位和人员要相互分离。 4.各项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实施,要行得通、做得到、管得住、用得好、可持续。 (四)工作任务 1.梳理并完善经济业务流程。全面梳理并完善预算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6大经济业务流程,同时明确各项经济业务流程中涉及到的部门、岗

工作分析的基本方法与工具

第三章工作分析的基本方法与工具p74 第一节观察分析法p74 通用职位信息收集,是国内企业在职位分析过程中常见的收集职位信息的方法,通常具有灵活性强、易操作、适用范围广等显著优势,但也存在结构化程度低、缺乏稳定性等缺点。这类职位分析方法主要有问卷法、访谈法、工作日志法、观察法、文献分析法、SEMs会议法等。 观察法: 一般由有经验者通过直接观察的方法,记录某一时期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有关的工作要素,达到分析目的。 一、观察法及其适用范围 观察法是指分析人员通过感官或利用其他工具对员工正常工作状态进行观察记录,获得有关工作内容、环境及人与工作关系等信息,并通过对信息进行分析、汇总得出工作分析成果的方法。所以观察法主要适用于大量的、周期性、重复性较强的工作。如采用于复杂性较强的工作时,最好与其他的方法结合使用。 二、观察法的优缺点 观察法具有真实性、深入性、灵活性、有效性的特点。 观察法能够提供工作外在特征方面最有深度的信息。 观察法在收集信息目的性方面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工作分析的实际需要有选择地收集各种不同的信息。 通过观察法可以在工作过程中建立与任职者面对面的交流,在任职者对自我工作表述有障碍时,通过形体语言给予正确的解答,从而避免信息二次加工失真现象。 观察法时长、成本高、难度大、任职者反应异常和表面性的不足。 观察法的成本与其耗时比其他传统工作分析方法要高。 由于观察法耗时耗力,在实操中,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因此其可以参照的案例、程序、经验相对较少,给观察法的操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在任职者和组织其他成员看来,观察法必然带有分析人员主观评价成分,因此在受到观察的压力下,他们往往会表现出超常的工作绩效,甚至从事工作职责外的工作,“展示”出错误信息,由此造成工作分析的失真。(如霍桑实验的光照实验) 三、观察法的类型 (一)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 (二)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 (三)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四)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 (五)叙述观察,取样观察和评价观察 四、观察法的设计与实施 (一)观察法的设计 1.明确观察的目的。 2.确定观察内容。 3.选择观察策略. 4.制定观察记录表. 5.训练观察人员。 (二)观察法的实施 观察法的实施分为获取观察资料、呈现观察结果两个过程。 为保证观察实施的质量,观察者在具体的观察实施中应注意多个问题。其中观察者的客观、中立态度十分重要。 五、主要观察策略 主要有参与观察、时间取样观察、事件取样观察、行为核查表等四种。 六、观察代码系统 (一)观察代码系统的含义与功能 观察代码系统是将行为或事件分为有意义的、可以观察和处理的类别,将大的行为单位分

工作规范分析与工作环境分析

工作分析談論專題!工作分析專 案 一般資料分 析 工作規範分析 工作環境分析任職條件分析 一般資料分析 工作名稱工作名稱標準化,按照有關職位分類、命名的規定或通行的命名方法和習慣確定工作名稱工作代碼各項工作按照統一的代碼體系編 碼工作地點 工作規範分析 主要目的全面認識工作整體工作任務分析 明確、規範工作行爲,如工作的中心任務、工作內容、工作的獨立性和多樣化程度,完成工作的方法和步驟、使用的設備和材料等工作責任分析通過對工作相對重要性的瞭解,配備相應許可權,保證責任和權力對應。儘量用定量的方式確定責任和權力督導與組織關係分析瞭解工作的協作關係和隸屬關係。包括:直屬上級、直屬屬下、該工作制約哪些工作,受哪些工作制約、在哪些工作範圍內升遷或調換,協作關係等工作量分析目的在於確定標準工作量。如勞動的定額,工作量基準/工作迴圈周期等 工作環境分析 工作的物理環境即:濕度、溫度、照明度、噪音、震動、異味、粉末、空間、油漬等以及工作人員和這些因素接觸的時間工作的安全環境工作危險性、勞動安全衛生條件、易患的職業病、患病率及危害程度社會環 境包括工作群體的人數、完成工作要求的人際效應的數量、各部門之間的關係、工作地點內外的文化設施、社會風俗習慣等 聘用條件包括工作時數、工資結構、支付工資方法、福利待遇、該工作 在組織中的正式位置、晉升的機會、工作的季節性、進修的機會等等

任職條件分析 教育培訓情況受教育、培訓程度,教育、培訓經歷,學歷,資格 必備知識對使用的機器設備、材料性能、工藝過程、操作規程及操作方法、工具的選擇和使用、安全技術、企業管理知識等有關技術理論的最低要求;其他管理知識和專業知識 經驗完成工作任務所必須的操作能力和實際經驗。包括:過去從事 同類工作的工齡和業績等;從事該項工作所需的決策力、創造力、組織力、適應性、注意力、判斷力、智力以及操作熟練程度 心理素質完成工作要求的職業性向,包括:體能性向,即任職人應具備 的行走、跑步、爬行、跳躍、站立、旋轉、平衡、拉力、推力、視力、聽力等;氣質性向、即任職人應具備的耐心、細心、沈著、勤奮、誠實、主動性、責任感、支配性、情緒穩定性等 工作分析程式 工作分析準備 工作分析設 計工作調查 工作資訊分析 編制工作說明書 工作分析準備 獲得管理層的核准不論在任何公司,在進行工作分析之前一定要獲得最高管理階層的支援,而不應該完全由人事部門唱獨腳戲。在和最高管理階層溝通時,應該讓他們瞭解工作分析將可以使他們更加清楚在做什麽,而且讓他們知道公司的人工費用的確是花得很恰當取得員工的認同員工對工作分析的認同是相當重要的,如果公司的管理階層沒有做好溝通的工作,告訴員工什麽是工作分析,它的目的是什麽,就可能會導致負面影響,因爲,很多員工會對爲什麽要做工作分析感到困惑確認工作分析目 的即取得確定的工作分析資料到底用來幹什麽?解決什麽管理 問題建立工作小組分配進行工作分析活動的責任和許可權,以保證分析活動的順利進行由公司內部相關人員或外請人員組成工作小組委託人力資源管理顧問公司實施 工作分析設計

定密管理办法

XX有限公司 定密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定密管理工作,提高定密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实现对定密工作的科学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XX有限公司保密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本部所有部门定密工作的管理。下属公司参照本办法执行。本办法所称“定密工作”是指:公司依照保密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和公司保密管理办法确定的国家秘密、公司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将在公务活动中产生的符合国家秘密条件的重要事项或信息,履行法定程序,及时准确地确定为国家秘密或公司秘密,并确定其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对在保密期限内的国家秘密变更密级、变更保密期限或者解密工作的总称。 第三条定密工作应接受上级机关保密工作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二章定密责任人 第四条在定密工作中,承办人员、承办部门负责人、审核人员和审核批准的领导均为定密责任人,其中具体承办人员、承办部门负责人、审核人员为定密直接责任人,负责秘密事项的拟定和复核;分管领导和审核批准的领导为主要责任人,负责秘密事项的审核和批准。 第五条定密责任人的工作职责:负责制定和调整公司定密范围;负责指导、监督和管理公司涉及的国家秘密或公司秘密的定密和解密工作;负责审核、确定以公司名义制发的秘密文件资料的密级、保密期限、知悉范围;负责变更以公司名义制发的秘密文件资料的等级、保密期限、知悉范围,并负责解密工作;参与泄密事件的密级鉴定和对信息公开有争议事项的处理工作。 第三章定密工作的内容和程序 第六条定密工作包括确定秘密事项的密级、保密期限、知悉范围和在相关载 — 1 —

工作岗位分析-七大方法

职位分析的内容包括: 1.设立岗位的目的 这个岗位为什么存在,如果不设立这个岗位会有什么后果。 2.工作职责和内容 这是最重要的部分。我们可以按照职责的轻重程度列出这个职位的主要职责,每项职责的衡量标准是什么;列出工作的具体活动,发生的频率,以及它所占总工作量的比重。 在收集与分析信息的时候,可以询问现在的任职者,他从事了哪些和本职无关的工作,或者他认为他从事的这些工作应该由哪个部门去做,就可以区分出他的、别人的和他还没有做的工作。 3.职位的组织结构图 组织结构图包括:职位的上级主管是谁,职位名称是什么,跟他平行的是谁,他的下属是哪些职位以及有多少人,以他为中心,把各相关职位画出来。 4.职位的权力与责任 (1)财务权:资金审批额度和范围。 (2)计划权:做哪些计划及做计划的周期。 (3)决策权:任职者独立做出决策的权利有哪些。 (4)建议权:是对公司政策的建议权,还是对某项战略以及流程计划的建议权。 (5)管理权:要管理多少人,管理什么样的下属,下属中有没有管理者,有没有技术人员,这些管理者是中级管理者,还是高级管理者。 (6)自我管理权:工作安排是以自我为主,还是以别人为主。 (7)经济责任:要承担哪些经济责任,包括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等。 5.职位的任职资格 (1)从业者的学历和专业要求。 (2)工作经验。 (4)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 (5)职位所需要的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决策能力、写作能力、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空间想象能力、创意能力等等。 6.劳动强度和工作饱满的程度 7.工作特点 一是工作的独立性程度。有的工作独立性很强,需要自己做决策,不需要参考上一级的指示或意见。而有的工作需要遵从上级的指示,不能擅自做主。 二是复杂性。要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还是只需要找出办法。需要创造性还是不能有创造性。 8.职业发展的道路 这个职位可以晋升到哪些职位,可以转换到哪些职位,以及哪些职位可以转换到这个职位,这些有助于未来做职业发展规划时使用 9.对该职位考核方式是什么?怎么考核?

工作分析及该工作开展思路

解决思路: 1.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2.总体规划、分布实施 3.建立以薪酬和绩效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平台 关于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各岗位工作职责、工作权限、工作关系、工作要求及任职者资格,做到人职匹配,事事有人做而不是人人有事做。 工作分析基本流程: 1.管理方面:确定职位分析的目的和结果使用范围;选择被分析的工作 2.设计方面:选择信息来源;选择分析者;选择使用的方法和系统 3.收集分析方面:收集、分析、综合工作情报 4.结果表达方面:职位描述、职位要求、执行标准、报酬因素 5.运用方面:培训分析结果使用者;传播分析结果 6.控制方面:分配职位分析;活动的责任和权限 工作分析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结构化的和开放式的 2.观察法 一般适用于体力劳动者 3.写实分析法 两种:一是工作日志法,即由任职者自己做写实、描述工作 一是主管人员分析法,即主管人员进行记录与分析 4.访谈法:应用最为广泛 个别访谈、群体访谈、主管人员访谈。 对访谈技巧有较高要求 5.关键事件法及扩展的关键事件法 6.资料分析法 尽量利用原有资料,例如原有的岗位责任制文件、工作分析或岗位职责文件,对每个

工作的任务、责任、权力、工作负荷、任职资格有一个大致了解。 应与其它方法结合使用 6.能力要求法 工作分析的实施 1.时机 ?缺乏明确完善书面的职位说明,对岗位的职责和要求不清楚 ?虽然有,但与实际工作情况不符,无法执行 ?经常出现推诿扯皮、职责不清或决策困难的现象 ?刚刚进行了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的变革或调整 ?当需要招聘某个职位上的新员工,发现很难确定用人标准 ?当需要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发现没有根据岗位确定考核的标准 ?当需要建立新的薪酬体系,无法将各个岗位的价值进行评估 2.工作分析信息的收集者 包括:工作分析专家,工作任职者及其主管 3.收集什么信息? 做什么?工作活动、结果或产品、应达到的标准 为什么做?工作目的、与其它工作的联系与影响 什么样的人做?任职资格 何时做? 在哪里做?工作环境 为谁做?工作关系,包括:向谁请示和汇报?向谁提供信息或工作结果?指挥和监控谁? 如何做?一般程序,使用的工具与机器设备,所涉及的文件或记录,重点控制的环节 4.工作分析基本流程 4.1准备阶段 ?制订总体实施方案 ?目的和意义 ?需要收集的信息内容 ?项目的组织形式与实施者 ?实施的过程或步骤 ?实施的时间和活动安排 ?分析方法的选择 ?界定待分析的工作样本 ?所需要的背景资料和配合工作

【规章制度】工作量认定管理办法

研究发展部//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工作量认定管理办法 本管理办法中涉及到的概念定义 标准工时:工作结果的唯一量化标准,例如,600字原创性文本计算为1标准工时。标准工时与且仅与工作结果挂钩,与实际工作时间、个人能力、知识结构、工作经验、工作速度等影响工 作成果的个人差别量不相关。在本办法中,标准工时有时称为“工时”。 细分标准:为达到对复杂工作进行标准统计所采取的方法,将各类工作按照“职能类、项目、子项目、工作”四级标准将不同的复杂工作细化为相同的基础工作容,进行标准相同的认定、统计。 职能类:中心针对不同服务对象区分的工作类型,职能类暂定为“行服务”、“客户服务”、“中心工作”、“基础研究”四大类。 项目:针对某一任务目标组织实施的工作过程。例如“中心工作”中的“部制度建设”即为一个项目。 子项目:某一项目中,一般会包含几个独立、并行、递进的课题,如果各课题之间工作重点不一,则将项目进一步划分为子项目就存在必要,如将薪酬项目划分为“设计”与“实施”两个 部分,则“设计”部分将侧重资料、学习、讨论、计算等方面,而“实施”部分将侧重于 调研、会议、交通、辅助实施、培训、修改等方面。例如“中心工作”中的“部制度建 设”中的“工作量认定管理办法的设计、编制工作”即为一个独立的子项目。 工作:在子项目中针对达到项目成果实施的某一具体工作过程。例如“中心工作”中的“部制度建设”中的“工作量认定管理办法的设计、编制工作”中的“讨论、修改”即为一工作过 程。 工作类型:依据中心职能、工作方法将工作暂定为以下13类:计划、资料收集、调研及访谈、学习研究、分析计算推演、文稿编写、讨论、修改、客户沟通、辅助实施、培训、会议、交通 及差旅。 辅助工作:为完成项目目标所必须的、但工作结果无法在项目成果中直接体现的工作类型。在以上工作类型中,计划、资料收集、调研、学习研究、会议、交通及差旅6类任务属于辅助工作。 过程工作:为完成项目目标所必须的、工作结果能够在项目成果中直接体现的工作类型。在以上工作类型中,分析计算推演、文稿编写、讨论、修改、客户沟通、辅助实施、培训6类任务属 于过程工作。

(岗位分析)常用岗位分析方法分析

(岗位分析)常用岗位分析 方法分析

常用岗位分析方法分析 当目标计划等等规划方面的东西确定下来以后,实施就成为重中之重,而实施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又是实施成败的关键。同样的于岗位分析过程中,根据目标、岗位特点、实际条件等选择采取合适的分析方法也就成为了关键。 目前岗位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只讨论几种比较常用的方法。 1、访谈法 访谈是访谈人员就某壹岗位和访谈对象,按事先拟订好的访谈提纲进行交流和讨论。访谈对象包括:该职位的任职者;对工作较为熟悉的直接主管人员;和该职位工作联系比较密切的工作人员;任职者的下属。为了保证访谈效果,壹般要事先设计访谈提纲,事先交给访谈者准备。访谈法分为个体访谈:结构化、半结构化、无结构;壹般访谈、深度访谈;群体访谈:壹般座谈、团体焦点访谈。 进行访谈时要坚持的原则有: 1)明确面谈的意义 2)建立融洽的气氛 3)准备完整的问题表格 4)要求按工作重要性程度排列 5)面谈结果让任职者及其上司审阅修订。 麦考米克于1979年提出了面谈法的壹些标准,它们是: 1)所提问题要和职位分析的目的有关; 2)职位分析人员语言表达要清楚、含义准确; 3)所提问题必须清晰、明确,不能太含蓄; 4)所提问题和谈话内容不能超出被谈话人的知识和信息范围; 5)所提问题和谈话内容不能引起被谈话人的不满,或涉及被谈话人的隐私。

其优点是能够得到标准和非标准的、体力、脑力工作以及其他不易观察到的多方面信息。其不足之处是被访谈者对访谈的动机往往持怀疑态度,回答问题时有所保留,且面谈者易从自身利益考虑而导致信息失真。因此,访谈法壹般不能单独使用,最好和其他方法配合使用。此外,分析者的观点影响工作信息正确的判断;职务分析者问些含糊不清的问题,影响信息收集。 该方法适合于不可能实际去做某项工作,或不可能去现场观察以及难以观察到某种工作时。及适用于短时间的生理特征的分析,也适用于长时间的心理特征的分析。适用于对文字理解有困难的人。访谈法也适合于脑力职位者,如开发人员、设计人员、高层管理人员等。2、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就是根据岗位分析的目的、内容等,事先设计壹套岗位问卷,由被调查者填写,再将问卷加以汇总,从中找出有代表性的回答,形成对岗位分析的描述信息。问卷调查的关键是问卷设计。问卷设计形式分为开放型和封闭型俩种。开放型:由被调查人根据问题自由回答。封闭型:调查人事先设计好答案,由被调查人选择确定。设计问卷时要做到:①提问要准确;②问卷表格要精炼;③语言通俗易懂,问题不可模棱俩可;④问卷表前面要有指导语;⑤引进被调查人兴趣的问题放于前面,问题排列要有逻辑。 问卷调查法的具体实施有,职位分析人员首先要拟订壹套切实可行、内容丰富的问卷,然后由员工进行填写。正式进行工作分析前,考量各部门之工作内容及可行时间,先行拟定了进行时间表,若不可行,则可弹性调整。 (1)问卷发放 进行各部门之工作分析问卷发放时,先集合各部门之各级主管进行半小时之说明,说明内容有工作分析目的、工作分析问卷填答、及问题解答,且清楚告知此次活动之进行不会影响到员工现有权益,确定各主管皆明了如何进行后,由主管辅导下属进行工作分析问卷之填答。

工作标准

工作标准 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所谓标准,是用于比较的一种大家均可接受的基础或尺度。工作标准(work standards)是指一个训练有素的人员完成一定工组所需的时间,他完成这样的工作应该用预先设定好的方法,用其正常的努力程度和正常的技能(非超常发挥),所以也称为时间标准。 制定工作标准的关键是定义“正常”的工作速度,正常的技能发挥,例如,要建一条生产线,或者新开办一项事务性的业务,需要根据需求设计生产运作能力雇用适当数量的人员。假定一天的生产量需达到1500个,则必须根据一个人一天能做多少个来决定人员数量。但是,一个人一天能做的数量是因人而异的,有人精力旺盛,动作敏捷,工作速度就快,还有一些人则相反。因此,必须寻找一个能够反映大多数人正常工作能力的标准。这种标准的建立,只凭观察一个人做一个产品的时间显然是不行的。必须观察一定的时间、做一定数量的产品,并观察若干个人,然后用统计学方法得出标准时间。此外,即使经过这样的一些步骤建立起了工作标准,在实际工作开始之后,也仍需不断地观察、统计,适时地进行修正。 在工作设计中的作用 制定生产运作能力计划 根据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所需的标准时间,企业可以根据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制定其人员计划和设备计划,包括设备投资和人员招聘的长远计划。也就是说,企业首选根据市场需求决定生产量,然后根据生产量和标准时间可决定每人每天的产出以及所需人数,再根据每人操作的设备和人员总数决定所需设备数量,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制定设备和人员计划。此外,生产进度计划的制定也需要有较精确的标准作业时间为基础。例如,标准作业时间是决定生产周期的重要前提。 进行作业排序和任务分配 根据不同工序完成不同工作的标准时间,合理安排每台设备每个人的每天工作任务,以防止忙闲不均、设备闲置、人员闲暇的现象,有效地利用资源。 进行生产运作系统及生产运作程序设计 工作标准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的生产运作系统设计方案,以帮助决策,也可以用来选择和评价新的工作方法,评估新设备、新方法的优

工作分析五大方法

工作分析五大方法详解 工作分析的方法大体分为以下几种: 1.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工作分析人员通过对员工正常工作的状态进行观察,获取工作信息,并通过对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汇总等方式,得出工作分析成果的方法。观察法适用于体力工作者和事务性工作者,如搬运员、操作员、文秘等职位,而不适用于主要是脑力劳动的工作。 由于不同的观察对象的工作周期和工作突发性所有不同。所以观察法具体可分为直接观察法、阶段观察法和工作表演法。 1.直接观察法 工作分析人员直接对员工工作的全过程进行观察。直接观察适用于工作周期很短的职务。如保洁员,他的工作基本上是以一天为一个周期,工作分析人员可以一整天跟随着保洁员进行直接工作观察。 2.阶段观察法 有些员工的工作具有较长的周期性,为了能完整地观察到员工的所有工作,必须分阶段进行观察。比如行政文员,他需要在每年年终时筹备企业总结表彰大会。工作分析人员就必须在年终时再对该职务进行观察。有时由于时间阶段跨度太长,工作分析工作无法拖延很长时间,这时采用工作表演法更为合适。 “” 3.工作表演法 对于工作周期很长和突发性事件较多的工作比较适合。如保安工作,除了有正常的工作程序以外,还有很多突发事件需要处理,如盘问可疑人员等,工作分析人员可以让保安人员表演盘问的过程,来进行该项工作的观察。 在使用观察法时,工作分析人员应事先准备好观察表格,以便随时进行记录。条件好的企业,可以使用摄像机等设备,将员工的工作内容记录下来,以便进行分析。另外要注意的是,有些观察的工作行为要有代表性,并且尽量不要引起被观察者的注意,更不能干扰被观察者的工作。 2.问卷调查法 工作分析人员首先要拟订一套切实可行、内容丰富的问卷,然后由员工进行填写。问卷法适用于脑力工作者、管理工作者或工作不确定因素很大的员工,比如软件设计人员、行政经理等。问卷法比观察法更便于统计和分析。要注意的是,调查问卷的设计直接关系着问卷调查的成败,所以问卷一定要设计得完整、科学、合理。 国外的组织行为学专家和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研究出了多种科学的,也很庞大的问卷调查方法。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1.工作分析调查问卷(PAQ) 工作分析调查问卷是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的研究员麦考米克等人研究出的一套数量化的工作说明法。PAQ有194个问题,分为六个部分:资料投入、用脑过程、工作产出、人际关系、工作范围、其他工作特征。 2.阈值特质分析方法(TTA) 年设计了阈值特质分析(TTA)问卷。特质取向的研究角度是试图确定那劳普兹(Lopez)等人在1981“” 些能够预测个体工作成绩出色的个性特点。TTA方法的依据是:具有某种人格特性的个体,如果职务绩效优于不具有该种特质者,并且特质的差异能够通过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反映出来,那么就可以确定该特质为完成这一工作所需的个体特质之一。 3.职业分析问卷(OAQ) 美国控制数据经营咨询企业在1985年设计了职业分析问卷,对工作进行定量的描述。OAQ是一个包括各种职业的任务、责任、知识技能、能力以及其他个性特点的多项选择问卷。例如,在OAQ中,软件职务被规划分为19种责任、310个任务和105个个性特点。 然而,一般中小企业很难利用这些研究成果来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自行制定工作分析问卷,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3.面谈法 也称访谈法,它是通过工作分析人员与员工面对面的谈话来收集职务信息资料的方法。在面谈之前,工作分析人员应该准备好面谈问题提纲,以保证在面谈时能够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面谈法对工作分析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工作分析人员要能够控制住谈话的局面,既要防止谈话跑题,又要使谈话对象能够无所顾及的侃侃而谈。工作分析人员要及时准确的做好谈话记录,并且避免使谈话对象对记录产生顾忌。面谈法适合于脑力职务者,如开发人员、设计人员、高层管理人员等。麦考米克于1979年提出了面谈法的一些标准,它们是:

公司规范化管理办法

欢迎阅读 关于公司规范化管理方案(草案) 为了公司长远快速的发展,突破管理上的障碍、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全面提升员工素质及建设企业文化。特制定此方案。本方案将有助于明确各部门的主要工作目的、工作范围、具体工作内容、工作方法以及要达到的预期效果等。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公司各部门清晰思路、明确方向,减少沟通障碍,进而顺利、高效运行;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出现工作无组织、无头绪,甚至无纪律的现象。 (说明:公司规范化管理方案理论上讲应该在对公司情况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制定,才能更准确的、更符合实际情况,目前对公司只是初步了解,但由于公司需要,只能在对公司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管理理论以及以前的管理的经验制定出本方案。因此,方案难免与现实状况存在出入, 1 6)由 2 3)不 3 企业文化的建设主要解决企业形象的问题,就外部而言企业接触的对象可能包括政府监管部门、客户、各类合作或潜在合作组织、应聘人员等。企业文化的建设就是要塑造公司与这些对象接触点的相关物质资料,以达到提升企业形象的目的。就内部而言企业文化可以对内部人员产生一种环境影响力,如影响员工工作情绪、自信心、凝聚力、归属感、甚至可以产生必要的软压力和软约束力。 以上只是列出公司可能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部分问题可能公司目前并不存在,当然公司也可能存在以上未列出的问题。而公司规范化管理方案就是通过三大类工作解决以上问题,下文将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列出具体措施。

二、具体措施 1、公司规范化管理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1)建设公司规范化管理体系框架图 公司规范化管理体系框架如下图所示: 公司规范化管理体系总框架图 (2)公司规范化管理体系主要措施介绍 核心流程分析与规范 核心流程分析与规范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和理清公司的主要业务流程、辅助流程和管理流程,

定密管理办法

X X有限公司 定密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定密管理工作,提高定密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实现对定密工作的科学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XX有限公司保密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本部所有部门定密工作的管理。下属公司参照本办法执行。本办法所称“定密工作”是指:公司依照保密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和公司保密管理办法确定的国家秘密、公司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将在公务活动中产生的符合国家秘密条件的重要事项或信息,履行法定程序,及时准确地确定为国家秘密或公司秘密,并确定其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对在保密期限内的国家秘密变更密级、变更保密期限或者解密工作的总称。 第三条定密工作应接受上级机关保密工作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二章定密责任人 第四条在定密工作中,承办人员、承办部门负责人、审核人员和审核批准的领导均为定密责任人,其中具体承办人员、承办部门负责人、审核人员为定密直接责任人,负责秘密事项的拟定和复核;分管领导和审核批准的领导为主要责任人,负责秘密事项的审核和批准。 第五条定密责任人的工作职责:负责制定和调整公司定密范围;负责指导、监督和管理公司涉及的国家秘密或公司秘密的定密和解密工作;负责审核、确定以公司名义制发的秘密文件资料的密级、保密期限、知悉范围;负责变更以公司名义制发的秘密文件资料的等级、保密期限、知悉范围,并负责解密工作;参与泄密事件的密级鉴定和对信息公开有争议事项的处理工作。 第三章定密工作的内容和程序 第六条定密工作包括确定秘密事项的密级、保密期限、知悉范围和在相关载体上做出标志四项内容。 第七条在定密工作中,定密工作程序是:定密建议——定密审核——定密审批——定密标志。 第四章确定密级 第八条确定秘密等级。根据《国家保密法》和《XX有限责任公司保密管理办法》规定的具体范围确定密级。秘密事项分为绝密、机密、秘密和内部资料四级。 第九条定密责任人在安排、分配任务时,应评估其内容是否属于秘密事项。认为可能属于的,应同时向接受工作任务的对象提出保密和依法确定密级的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