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汽车文化》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基础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对汽车的产生与发展、世界著名汽车公司、商标及名车名人和汽车技术服务、汽车与社会时尚等深入了解,了解汽车对人类社会经济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汽车相关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汽车文化》课程是一门专业前导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汽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面了解汽车、熟悉汽车、爱好汽车,为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准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其后续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维修接待》、《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配件与营销》等是对汽车知识的细化与深化。

(二)课程理念

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教思想,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本位传统观念,以了解汽车发展为主线,进行项目课程情景教学,使得学生“乐学、好学”。改革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和方法,强化实际应用,以学生会做什么和能干好什么作为教学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采用正面课堂教学,教学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教师在讲授或演示教学中,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配备丰富的课件、DVD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认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本课程总学时数为32学时,各章内容的参考教学时数见学时安排建议表。

(一)知识目标

●了解汽车的诞生与发展;

●了解世界经典名车;

●认识世界著名汽车公司车标;

●了解汽车的分类、总体构造和汽车相关知识;

●了解汽车运动;

●了解中国汽车发展历程;

●了解汽车科技与汽车未来。

(二)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认识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形成认真、谨慎、团结合作、负责任的工作作风。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项目一汽车的发展史

单元介绍: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汽车诞生和汽车工业的发展。

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汽车萌芽阶段,了解第一辆汽车、第一台柴油机的诞生;了解汽车在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美国、日本等国的发展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汽车诞生,汽车的发展。

难点:汽车发展历程。

(二)项目二汽车的分类及编号识别

单元介绍: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汽车分类,汽车产品编号的相关知识。

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新旧车型的分类区别,掌握各种车型的分类方法、产品型号、识别代号的编号规则。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识别代号了解汽车产品信息。

难点:汽车编码的识别。

(三)项目三汽车构造基本知识

单元介绍: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汽车的总体构造。

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汽车分类与总体构造,了解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的基本组成、作用及其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汽车分类,汽车的总体构造。

难点:各部分的作用及原理。

(四)项目四汽车与科技

单元介绍: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汽车电子化,汽车网络化,汽车智能化,清洁能源与汽车新材料。

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汽车在电子化、网络化方面的新技术,了解智能交通系统与智能汽车技术,了解汽车清洁能源与新材料应用方面的前沿科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汽车电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汽车新能源与新材料。

难点:汽车电子化。

(五)项目五著名汽车公司车标

单元介绍: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欧洲著名汽车公司车标,美洲著名汽车公司车标,亚洲著名汽车公司车标。

学习目的和要求:能够认识欧、美、亚洲等国著名汽车公司车标及其品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著名汽车公司车标及含义。

难点:汽车集团所拥有的车标及相互间的关系。

(六)项目六汽车造型与色彩

单元介绍: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汽车造型的演变,汽车色彩的含义、命名及应用。

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汽车颜色的命名与应用,熟悉汽车的造型演变,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及含义,熟悉汽车色彩与安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汽车造型的演变,安全色彩。

难点:汽车色彩的命名与应用。

(七)项目七汽车与环境

单元介绍: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汽车污染的常见类型,汽车排放物的控制,交通事故产生原因及处理。

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汽车排放主要有害物质如何控制,掌握汽车污染的常见类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汽车污染的常见类型。

难点:如何控制汽车有害排放物。

(八)项目八汽车时尚

单元介绍: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汽车运动起源与种类,汽车运动著名比赛、车手和车队,汽车俱乐部。

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汽车运动历史和典型赛事的相关知识,正确认识汽车俱乐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汽车运动著名比赛、车手和车队。

难点:汽车各种比赛之间的特点和区别。

四、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教授方法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并采用分组研讨,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创造力。作业分两大类,一是理论学习测试,一是工作测试,倡导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完成。

2.学习方法

采用探究型学习、自主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

3.课程资源

教材:《汽车文化》主编樊永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版

参考资料:《汽车文化》作者李景芝、郭荣春,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4.教学条件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设备要求:视频

5.师资条件

任课教师建议是车辆工程类相关专业本科以上毕业,具有后续专业课程知识,熟悉专业方案等。

(二)考核方式和评价方法建议

1.评价的原则

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多方位考察、多元化评价的考核评价体系。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本门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职业素养评价与职业能力评价相结合。

●理论知识评价和实践技能评价相结合。

●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

2.评价的方法

●本课程按百分制考评,60分为合格。其中过程性考核占70%,终结性考

核占30%。

●过程性考核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的评价,主要包括在每个任务部分

的学习和实训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安全文明生产、职业素养、理论知识掌

(三)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要有一定数量(4-6台)的能正常使用的车辆,同时应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注重挂图、幻灯片、投影片、视听光盘、教学仪器、多媒体仿真软件等常用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建议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共享,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络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

间。

(3)充分利用图书资源,为学生提供完备的参考书籍。教师应为学生指明参考书目,强化针对性学习。

(五)其它

本课程标准主要适用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本课程标准由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的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开发完成。

文化生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文化生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文化生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订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 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本课程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制订单位:机电工程系 课程代码:021030 适用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 学时:32 学分:2.0 编写执笔人:完成日期:2011年6月 审核小组:机电工程系系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2011年6月 审批人:审批日期:2011年8 月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汽车文化》课程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专业限修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对汽车的产生与发展、世界著名汽车公司、商标及名车名人和汽车技术服务、汽车与社会时尚等深入了解,了解汽车对人类社会经济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汽车相关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汽车文化》课程是一门专业前导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汽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面了解汽车、熟悉汽车、爱好汽车,为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准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其后续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维修接待》、《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与配件营销》等是对汽车知识的细化与深化。 1.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采用正面课堂教学,教学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教师在讲授或演示教学中,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配备丰富的课件、DVD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认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下列目标: 1、了解汽车的诞生与发展; 2、了解世界经典名车; 3、认识世界著名汽车公司车标; 4、了解汽车的分类、总体构造和汽车相关知识; 5、了解汽车运动; 6、了解中国汽车发展历程; 7、了解汽车科技与汽车未来。 3.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1)单元一汽车的诞生与发展 1)单元介绍: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汽车诞生和汽车工业的发展。

汽车文化概论整理

汽车组成: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 汽车的分类:轿车、客车、货车、多用途汽车、越野汽车、专用汽车、军用汽车 我国执行新的汽车分类标准,该标准将汽车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两大类 中国轿车分级标准 概念车 1、汽车生产厂家或汽车设计开发单位为体现新的设计概念而制作的汽车 2、具有超前、新奇、探索的特点 3、概念车虽然不直接用于生产,但对汽车新产品的开发却有很大的作用,推动了汽车的技术进步。(开发研制概念车的意义) 国民车:国民车,是指一个国家的普通国民都可以拥有的汽车。也就是大众汽车的意思 国民车的特点是:面向本国广大群众,价格低廉,简单实用,尺寸小,排量小,油耗低。国民车在汽车进入普通家庭的过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多用途汽车MPV:实际上是一种轻型客车,一种从轿车演变过来的、档次较高的轻型客车。前轮驱动,可乘坐5~9人,价格比轻型客车和普通轿车贵。发达国家汽车普及后生活提高的产物。 多用途运动车SUV:没有准确的定义。其实,它就是一种轻型的全轮驱动汽车。它的外形很像我们常见的吉普车,不过其内外装饰和设备不亚于轿车,因此可以说它是一种高档的吉普车。 车身发展 无马马车:汽车车身及马车车身 福特A型车:在坐席前设一块挡风板 箱型汽车:整体上是四方形,形式箱子 流线型汽车:随着车速的提高,空气动力学应用到汽车车身的设计当中 船型汽车:考虑到机械工程学和流体力学 楔形汽车:高速汽车最理想的车身造型 另外一种说法:马车型——箱型——甲壳虫型——船型——鱼型——楔型 内燃机的诞生 1712年:英国铁匠托马斯.纽科门设计出一种叫“矿工之友”的设备,靠机械动力抽取地下水。 1757年:英国木匠出身的技工詹姆斯.瓦特改进了蒸汽抽水机,并用它来带动机器。 内燃机是19世纪60年代发明的,经历了煤气机、汽油机以及柴油机三个发展阶段。1860年法国人勒努瓦(Lenoir)研制成功了煤气机,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内燃机,1876年德国人奥托(Otto)按等容四行程循环的原理制成第一台四冲程煤气机,1883年德国人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和奔驰研制成功汽油机,1893年德国人笛塞尔(Rudolf Diesel)发明了压燃式内燃机的工作原理,1898年笛塞尔研制出以煤油为燃料的压燃式内燃机。内燃机诞生到现在,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近年又有了重大的技术进步。 红旗法规:该法规规定蒸汽汽车必须有两人以上参加驾驶,车前方55m处必须有人高举红旗或红灯开路,示意马车、行人避让;锅炉燃烧所排出的煤灰、黑烟对沿街住户和行人造成危害,也引起了市民的不满。

文化生活教材分析

文化生活》教材分析及处理建议 桂东一中政治组胡建新 提纲: 一、《文化生活》教材分析 1、《文化生活》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 (1)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 《文化生活》是一门什么课程? (2)为什么要设置为什么要增设《文化生活》课程? 2、《文化生活》课标解读 (1)课标呈现方式解读 (2)《文化生活》教学容分析 1)《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2)《文化生活》教材的呈现方式及主要容 3)《文化生活》教材的特点 二、《文化生活》处理建议 1、课程性质与理念 2、《文化生活》基本的教学原则 3、《文化生活》处理策略 4、教学案例分析 5、如何应对《文化生活》对教师的挑战 《文化生活》教材分析及处理建议 一、《文化生活》教材分析 1、《文化生活》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P24 P27

(1)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 《文化生活》是一门什么课程? 《文化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增设的必修模块,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共同构成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必修容。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一起,共同承担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文化生活》以学生置身其中的文化生活为依托,使学生了解当前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获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包括如何进行文化赏析、提高文化修养,理解文化传承、交融和创新的意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道理;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同时,促使学生在当前的文化生活中,努力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更重要的是,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深切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信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把握这一思路的要点是:课程所使用的文化概念,以十六大有关文化建设的提法和要求为基本依据;课程所强调的文化的力量,实质上是精神的力量。“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要求,这是课程全部目标设置与实施的核心容。 (2)为什么要增设《文化生活》课程? 《文化生活》容的设置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汽车维修授课教师:杨文刚 学分: 2 学时: 52 编写日期: 2016.5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汽车进入社会、家庭,加快和提高了社会经济活动的节奏和效率,伴随而来的汽车文化也渗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高等学校汽车类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应仅仅是具备汽车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还包括对汽车和汽车文化的理解及现代交通的意识,具有对现代“汽车”的感悟和意识,这对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汽车文化方面的教育,无论是在提高学生对汽车专业知识的理解方面,还是对培养该专业学生的专业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要求方面都很有必要。 《汽车文化》课程在汽车电子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发挥着先导作用,该门课程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准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同时,承担着培养学生对汽车服务类职业兴趣和职业认同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本课程不仅起着传递汽车文化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汽车鉴赏能力,更负有培养学生的文化判断能力和欣赏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汽车发展过程中车史文化、造型文化、名人文化、名车文化、车标文化、赛车文化以及技术文化等各方面的介绍,使学生熟悉相关的汽车知识,不仅为汽车电子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汽车、熟悉汽车、爱好汽车,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文化。 2.学习目标 2.1能力目标: (1)具备设别各类汽车的能力; (2)会操作汽车各种操作装置; (3)能正确选择汽车的外形和色彩;

(4)能区别各著名汽车公司、名人、品牌与车标含义; (5)能综合分析汽车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并提出合理建议; (6)能分析汽车时尚活动对汽车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2.2知识目标 (1)了解世界汽车发展概况及汽车工业发展史; (2)掌握汽车结构原理与使用方法; (3)掌握汽车外形和色彩要求与选择; (4)熟悉著名汽车公司、名人及品牌、车标含义; (5)理解汽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6)了解汽车新技术与未来发展方向。 2.3态度目标 (1)养成主动探索知识获取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 (2)养成团队合作、质量、环保、效率意识; (3)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作风; (4)具备探索新知识,主动学习的态度。 3.课程内容与要求 3.1设计思想 《汽车文化》课程内容主要涉及汽车的发展、汽车技术、汽车外形和色彩、著名公司和汽车品牌、汽车时尚、汽车与社会、汽车与未来几个方面,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汽车文化的基本内容,揭示汽车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 3.2课时分配(52学时)

现代汽车与汽车文化

汽车文化与中国品牌文化 一开始选择上现代汽车与汽车文化这个选修课,是缘于我对汽车的好奇,羡慕有车一族。虽然说汽车越来越大众化,但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心仪的汽车还是有点难度的。而我对于汽车原本是没有什么了解的,或者说一开始对汽车的认识就只是简单的可以载人载物的车子,更不用说品牌汽车跟汽车公司文化了。上了一个学期的汽车文化选修,对汽车确实有了新的看法。汽车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发展,也带动了社会的发展。 汽车正在改变着世界,汽车消费在走向大众化的过程中,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在中国迎接“汽车社会”到来之际,我们不可避免地在经受汽车文化的“洗礼”。 一.从汽车产品到汽车产业:汽车是一种现代文化的产物 文化的一般概念,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数以万记的零件,数以亿计的保有量,还有无可计数的技术革新发明,汽车的发明创造和发展完善,凝聚着人类的集体智慧和劳动成果,是一种现代文化的产物。 1886年戴姆勒和卡尔·本茨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1908年亨利福特开创了大批量生产方式制造T型汽车,大大提高了汽车的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使汽车这一产品的普及成为可能。百余年来,汽车载着人类进入新的文明,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财富的同时,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进入21世纪以来,集团化,国际化及高新技术化成为新时期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汽车作为文明社会的很重要元素之一,已超出其本身代步工具的概念,而是以各种形态喝方式渗透在社会的各个层面。汽车工业已发展为跨国家。跨越行业和跨越文化的世界最大产业之一,成为近代地球人社会文明不可或缺的篇章。 综观世界汽车发展历程,德国人发明了汽车,美国人发展了汽车,欧洲人以高科技手段和多样性文化推动着汽车,日本人以精细的管理喝工艺改进创新着汽车,中国人正以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开饭胸怀奋力追赶着汽车。 二.从汽车产业到汽车社会:汽车是一种现代生活方式的代表 人类历史进入现代社会以来,迄今还没有任何一件产品能够像汽车那样,对人们的出行、交往、生活、观念,对社会的经济、交通、科技、几页,对人类的

《汽车文化》作业-参考答案

《汽车文化》作业之一(填空题) 1、世界公认的汽车诞生日是1886年1月29日。 2、汽车诞生之前,有如下一些先驱者发明过汽车:瑞士人普兰捷尔、法国人尼古拉斯?古诺、法国人列诺尔、法国人艾蒂安.勒努瓦、德国人卡尔·本茨、德国人戈特利布.戴姆勒。 3、1895年法国科学院将汽车定名为“Automobile”。 4、汽车发明之初的三种动力装置是蒸汽机、电动机、汽油内燃机。 5、越野车起源于二战时期的吉普车。 6、汽车主要由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四部分组成。 7、汽车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四部分组成。 8、按等效采用国际标准的GB/T3730.1—2001标准《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汽车分为商用 车和乘用车两大类。 9、道路交通标志共有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道路施工标志、辅 助标志七大类。 10、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指:建国初期25年---初创(1953~1977)、改革开放后15 年---恢复与发展(1978~1993)、新的发展时期---飞跃发展(1994~) 11、目前有较大影响的真正的自主国产小汽车公司主要有奇瑞、吉利、中华、比亚迪等4家。 12、卡尔-本茨、戈特里布-戴姆勒被誉为“汽车之父”。 13、汽车设计师之父---威廉.迈巴赫。 14、内燃机技术的奠基人是德国工程师:尼科劳斯.奥古斯特.奥托。 15、奥迪汽车公司的创始人:奥古斯特.霍奇 16、法国标致汽车公司创建人:阿曼.标致 17、法国雷诺汽车公司的创始人:路易斯.雷诺 18、劳斯莱斯公司的创始人:查尔斯·罗尔斯与亨利·罗伊斯 19、汽车大王指美国的享利-福特。 20、雪铁龙汽车公司创始人-安德烈·雪铁龙 21、赛车之父、超级跑车大王是指恩佐-法拉利。 22、电动汽车之父、创造了保时捷跑车、被誉为杰出的汽车设计大师:费迪南德.波尔舍。 23、丰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日本国产车之父是指丰田喜一郎。(日本大批量汽车生产之父) 25、日本摩托之父是指本田宗一郎。(日本的福特) 25、创建通用汽车公司的传奇式人物是威廉-杜兰特。 《汽车文化》作业之二(填空题) 1、真正的中国第一车制造者、近代中国机械工业奠基人之一是指支秉渊。 2、官方代表“中国汽车工业的奠基人”、“中国汽车工业之父”是指:饶斌。 3、中国被称为“汽车疯子”、“汽车狂人”的民营汽车制造企业家是指吉利公司的李书福。 4、汽车发展史上第一种普及到千家万户遍布世界各地的车型是福特T型车。 5、汽车史上单一车型连续生产超1500万辆、2150万辆、2300万辆的汽车分别是福特T型车、大众 甲壳虫、大众高尔夫。 6、车界“四大天王”是指:劳斯莱斯、宾利、迈巴赫、霍奇。 7、轿车之王、跑车之王、纯种跑车之王、越野车之王分别指:劳斯莱斯、法拉利、保时捷、路虎。 8、丰田、本田、日产公司的高端品牌是指雷克萨斯(凌志),-讴歌(阿库拉),英菲尼迪 9、十大著名跑车指:法拉利、阿尔法-罗密欧、布加迪、玛莎拉蒂、兰博基尼、保时捷、莲花、世 爵、科尔维特、野马。 10、F1速度王---迈克尔·舒马赫 11、汽车尾气污染物主要指:CO、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铅化物、碳烟等颗粒物。 12、除汽柴油外,汽车新能源还有:燃料电池、甲醇(乙醇)、二甲醚、天然气、液化石油气(LPG)、 太阳能、氢气、电动。 13、按比赛线路划分汽车运动主要类别有:长距离比赛(拉力赛、越野赛)、环形场地赛(方程式汽车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汽车维修授课教师:杨文刚 学分: 2 学时: 52 编写日期: 2016.5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汽车进入社会、家庭,加快和提高了社会经济活动的节奏和效率,伴随而来的汽车文化也渗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高等学校汽车类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应仅仅是具备汽车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还包括对汽车和汽车文化的理解及现代交通的意识,具有对现代“汽车”的感悟和意识,这对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汽车文化方面的教育,无论是在提高学生对汽车专业知识的理解方面,还是对培养该专业学生的专业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要求方面都很有必要。? 《汽车文化》课程在汽车电子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发挥着先导作用,该门课程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准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同时,承担着培养学生对汽车服务类职业兴趣和职业认同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本课程不仅起着传递汽车文化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汽车鉴赏能力,更负有培养学生的文化判断能力和欣赏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汽车发展过程中车史文化、造型文化、名人文化、名车文化、车标文化、赛车文化以及技术文化等各方面的介绍,使学生熟悉相关的汽车知识,不仅为汽车电子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汽车、熟悉汽车、爱好汽车,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文化。

2.学习目标 2.1能力目标:? (1)具备设别各类汽车的能力;? (2)会操作汽车各种操作装置;? (3)能正确选择汽车的外形和色彩;? (4)能区别各着名汽车公司、名人、品牌与车标含义;? (5)能综合分析汽车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并提出合理建议;? (6)能分析汽车时尚活动对汽车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2.2知识目标 (1)了解世界汽车发展概况及汽车工业发展史;? (2)掌握汽车结构原理与使用方法;? (3)掌握汽车外形和色彩要求与选择;? (4)熟悉着名汽车公司、名人及品牌、车标含义;? (5)理解汽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6)了解汽车新技术与未来发展方向。 2.3态度目标 (1)养成主动探索知识获取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 (2)养成团队合作、质量、环保、效率意识; (3)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作风; (4)具备探索新知识,主动学习的态度。 3.课程内容与要求 3.1设计思想

《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标准

. 《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00007 课程性质:公共课 学分:2.0 计划学时:32 适用专业:高职各专业 1.前言 1.1课程定位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院各高职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一门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传 承中国民族精神,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提高学校教育文化品位和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本课程以 高等职业教育为切入点,力求贴近学生生活,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注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 相统一。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文化涵养,丰富校园文化,发挥文化传承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人 文素养。 通过学习本课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领略传统文化的魅 力,解读传统文化的精髓,从中获得人生的启迪,提升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引领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取向。 学生通过初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基础知识。该课程开设 于第一学期,为后续课程《沟通与口才》、《应用文写作》、《实用美学》的学习,打下坚 实的传统文化知识基础。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必备的传统文化素养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旨,以各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围绕“人文精神”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 社会能力,成为有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2.1课程设置的依据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 新的重要途径。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 基。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育,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 .

汽车文化概述

汽车文化概述 1886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世界上的第一辆汽车,汽车工业改变了当代世界的面貌,刺激人类社会向更高、更强、更快迈进。没有一种工业产品,能像汽车这样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发展速度。“汽车化”已成为当代物质文明与进步的象征,正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乃至生活的理念,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空间。1 汽车文化主要体现在汽车本身所折射出的设计和制造理念,以及相关的汽车人文精神的汇总。比如,美国自由、奔放、大气的汽车观念,与美国人崇尚自由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丰田为代表的日系厂商以精益生产的模式,将物美价廉的日本汽车销遍全球,德国人严谨的性格延伸到了每一款汽车产品上,其传统经典的设计风格和精湛的制造工艺,使德国汽车闻名于世。 汽车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环保、能源、交通安全等诸多问题。 20世纪末,全球掀起的“绿色浪潮”,主要针对与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消费品。1978年,联邦德国最早实行了绿色产品制度,由国家权威部门对产品实行审查评定,并贴上绿色标志。从绿色食品、绿色日用品到绿色服务、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等。“绿色浪潮”不断改变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21世纪议程》,象征人类进入保护环境、崇尚自然、以可持续发展为标志的“绿色时代”。 汽车集聚型、色、质于一身,并具有性能各异的功能,被人们誉为“流动的雕塑”。汽车的内涵与气质就是外在的形象透露出的内在气韵与格调,它主要影响人们的人文心理倾向及情感趣味。汽车的本质是人类文明文化的载体,是改变世界进程的机器,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企业哲学理念的综合产物,所以自然无法逃脱文化的染指,有极强的社会渗透力合历史穿透力,使我们从观念上、思维上、感知上、情绪上接受它。汽车的存在是以一定的社会群体为依托,与环境生态学、公共关系学等领域互相融合、互相借鉴而成为经济生活、艺术的结合体。 美国汽车鲜明地彰显出美国文化和文明的特征,体现气派、富有和豪华;德国汽车蕴涵另一种文化上的差异,在制造技术上表现出的严谨和精湛,令人叫绝;日本汽车显示出东方人的聪明与精巧;意大利汽车崇尚个性和艺术品位,其造型洋溢着意大利人意贯的对浪漫艺术的执著。 造就了美国人性格中的豪迈、自由和奔放的性格,而汽车的本质就是提高个人的活动量,给个人以高度的行动自由,这 正好迎合了美国人崇尚个人主义的民族心理。缺点为耗油量大;美国人自由与霸气的个性在车上显露无遗。美国轿车豪华气派,设备齐全,宽敞舒适,行驶平稳,处处显示出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美国汽车体现了美国民族“自由、霸气、张扬”的气质。我们相信随着美国人对高油价的承受能力越来越差,在全球绿色环保意识的影响下,美国人的汽车文化中不符合世界潮流的部分将会有所改变。以美观、实用、价廉而著称于世。其款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汽车文化》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基础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对汽车的产生与发展、世界着名汽车公司、商标及名车名人和汽车技术服务、汽车与社会时尚等深入了解,了解汽车对人类社会经济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汽车相关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汽车文化》课程是一门专业前导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汽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面了解汽车、熟悉汽车、爱好汽车,为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准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其后续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维修接待》、《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配件与营销》等是对汽车知识的细化与深化。 (二)课程理念 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教思想,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本位传统观念,以了解汽车发展为主线,进行项目课程情景教学,使得学生“乐学、好学”。改革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和方法,强化实际应用,以学生会做什么和能干好什么作为教学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采用正面课堂教学,教学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

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教师在讲授或演示教学中,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配备丰富的课件、DVD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认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本课程总学时数为32学时,各章内容的参考教学时数见学时安排建议表。 学时安排建议表 (一)知识目标 ●了解汽车的诞生与发展; ●了解世界经典名车; ●认识世界着名汽车公司车标; ●了解汽车的分类、总体构造和汽车相关知识; ●了解汽车运动; ●了解中国汽车发展历程; ●了解汽车科技与汽车未来。 (二)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认识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形成认真、谨慎、团结合作、负责任的工作作风。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项目一汽车的发展史 单元介绍: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汽车诞生和汽车工业的发展。

现代汽车文化 课程结业论文 邱伟俊

序号:30 《现代汽车文化》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论汽车的利与弊 学院: 延边大学工学院 专业:机械类 年级: 2012级 姓名:邱伟俊 学号: 2014年4月17日

论汽车的利与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汽车成为了现在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汽车的普及对人类的带来了便利,加速了人类的生活节奏,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但与此同时,它也带来了烦恼。本文讲述了汽车所带来的便捷以及它的大量增加和使用所引发的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一列问题,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应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减少和消除汽车使用所带来的问题。 关键词:汽车;社会发展;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新能源汽车 引言 在现实生活中,汽车随处可见,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许你没有汽车,或者你也并没有开过汽车,但你一定坐过汽车,享受过汽车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活动的范围,提高了办事的效率。但是汽车确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汽车的利与弊。 一、汽车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便利 从最早古代的马车、轿子到瓦特改良成具有真正意义的蒸汽机、再到本茨第一次发明了具有内燃机的三轮汽车,开启了现代汽车的先河。从此,人类从步行、马车的行列中解放出来,汽车的发明大大加快了人类的脚步,提高了人类的速度,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首先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高节奏的社会,时间、效率越来越成为人们工作中重要关注点,而汽车尤其是私家车扮演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它可以缩短出行的时间,并增加对出行时间的预见性,从而使人们在工作生活中变得更有效率,将“人”的有效时间提高到最大限度。其次社会的高度发展使得人们的工作生活范围的大幅度提升,利用汽车快捷、灵活的特点,可以有效解决工作地点与工作地点远等问题,从而帮助人们在更大范围内处理好事情。再次,汽车的出现使人们生活的更加舒适,不在惧怕刮风下雨,而以往的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在天气恶劣的环境下,就不怎么好用,无法处理这些问题,汽车的到来无疑解决了这些问题。汽车就像是一部移动空调,在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都能使人舒适。并且,随着人们对汽车需求与功能的与日俱增,现代汽车的功能也越来越多,出现了各种款式的车以及一些“多功能车”、“智能车”等,满足了不同人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附件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1401001 课程承担单位(部门):教务处 合作单位(部门):广州华维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制定人:制定日期: 审核人:审核日期: 批准人:批准日期: 一、适用对象 中职一年级 二、适用专业 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课程。 本课程是依据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汽车营销师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汽车机械基础》(1401002),后续课程有《1401004》(课程编码)。 四、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学生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指导下或借助汽车资源等资料,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汽车知识为载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1.知识目标 (1)能了解世界汽车发展概况及汽车工业发展史; (2)能掌握汽车结构原理与使用方法; (3)能掌握汽车外形和色彩要求与选择; (4)能熟悉著名汽车公司、名人及品牌、车标含义; (5)会理解汽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技能目标 (1)能识别各类汽车的能力; (2)会操作汽车各种操作装置; (3)能正确选择汽车的外形和色彩; (4)能区别各著名汽车公司、名人、品牌与车标含义; (5)能综合分析汽车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并提出合理建议; (6)能分析汽车时尚活动对汽车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3.素质养成目标

世界各国汽车文化概述

世界各国汽车文化概述 美国汽车 一.设计理念 从福特的T型车开始,美国人对汽车的设计总是往实用的方向靠拢,每退出一种造型汽车,都一定要最符合当时人们的需求。 1.宽、大、豪华式美国本土车的共性 这种设计依赖于两个因素:美国经济比较的发展,美国人的个性特点。比如美国的国情是地广人稀,恰好与中国、欧洲都有很大差异,美国车有足够自由的空间任意驰骋。再如,美国的经济发达,油价较低,美国人愿意使用悍马之类的大排量汽车。 2.舒适与实用兼而有之 美国很少有小道,美国汽车不需要高驾驶精度,为在宽阔的高速公路上更加舒适,而更加强调减震效果。 美国汽车设计得动力十足,也是出于实用主义,美国人总是喜欢在车后面拖挂东西,只有足够大的扭矩才能满足。 二.制造理念 相比于中国人把汽车看做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相比于欧洲人把汽车当做是工艺品制造,美国人对待汽车的态度非常简单,只要能安全、舒适,什么品牌并不重要。美国车经常出现质量问题,也与美国人换车周期较短有关,并不是说美国人生产不出高品质汽车。 三.汽车使用 1.随意性较强 美国人讲求个性,美国人买车都是一个裸车的概念,从内到外的装饰都是买车人自己的选择。 2.汽车使用幽默 美国宽大的汽车折射出了美国人二战之后绝地重生的感觉。也被赋予美国人的价值观、生活形态以及情感需求,折射出不同时代、不同人群的审美取向。比如天生幽默的美国人喜欢在车尾贴上“不要让我们因相撞而相识”、“撞上来吧,我正需要钱!”等标语。 法国 一.设计理念 法国人的浪漫闻名世界。同时,法国也是一个具有时尚前卫风格的国度。法国车的设计承载着法国本土气息,在借鉴德国车比较先进的理念外,还发扬自己本身的时尚前卫的特质。 可以说法国车是时尚、科技和一个比较高水准工艺的综合体。当然这些也是相对而言,法国车给人的感觉是风格和设计理念比较独特。 法国车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更突出在新设计的外延方面,像微型车的精巧、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设计范例分析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设计范例分析 邯郸市教科所范凤菊 教学设计就是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做出战略性规划。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设计,就是以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规划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们基本上要回答这样三个问题,首先就是明确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包括三维目标,即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第二就是具体方法和途径;第三就是结果和目标达成。 以邯郸外国语学校李艳的《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教学设计为范本进行具体分析说明,供大家进行学习交流和研讨。首先,以单元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可以高屋建瓴地来把握教材,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灵活地分配教学时间。(展示李老师的教学设计)李老师在单元设计中分析了本单元的地位:处于起点的地位,所要解决的是“文化是什么”的问题。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发现文化现象,感受文化生活,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作用,目的是使学生对“文化”有一个整体的理解,是整个教材展开论述的前提。这样安排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逻辑结构和内容结构: 本单元的逻辑线索:文化现象----(引出)-----文化内涵----(感受)----文化力量,这样整理出来逻辑结构对教学内容就有了很好的理解。 以第二课第二框《文化塑造人生》为例,围绕新课标要求,(第一步)情景导入:典型案例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步方式方法)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学过的诗歌,能够体会到作者的品质和心境;(第三步探究活动)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 【探究】1.文化对塑造人生起什么作用? 2.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是什么? 3.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是什么? 4.怎样理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统一的? 5.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哪里? 学生看书,小组讨论,展示成果。教师点评补充完成探究。(第四步形成理念)形成基本的文化生活观点:这一课理论知识其实只有三句话-----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五步)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知识技能的训练,加深对文化生活理论观点的理解,符合新课标的理念。 我认为:这节课的设计总体把握不错,但是如果让学生观看极具震撼力的一些视频,例如:汶川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应该说一次次的感人的事迹让我们留下了激动的泪水,那么这样的一些精神力量,在这个抗震救灾过程中的体现,我觉得应该把它很好地补充到我们的教材中来。 视频:5月19号,各界群众在三分钟默哀之后,在天安门广场呼喊中国加油,汶川加油,汶川挺住。看后很多人都流下了泪水。还有成龙的《生死不离》中,我们听到了这样的话,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要找到你,手拉着手,生死不离。那么通过上述的情境,感受这样几句,让人振奋的话语,让学生从中感受一下,它所含有的这种精神的力量,给学生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你能从中感受到精神的

浅谈汽车文化

浅谈汽车文化 摘要:汽车越来越多,社会越来越进步,国人对车的兴趣己经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谈资,更看重它能够给生活带来多样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也正是人们对汽车需求的原动力,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原动力。此时,对汽车文化的介绍,对汽车生活的渲染,对汽车文化外沿和内涵的阐述,揭示汽车文化与社会现实生活间多层面的利弊关系,就显得很有必要。 关键词:汽车文化;汽车文明,汽车生活 一、健康和谐的汽车文化 在现代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从汽车产业到汽车社会,再到汽车文化的演绎,都是汽车文明构建的历程。汽车文明强调人与车多重关系的良性转化,积极消除矛盾,转而构建更加和谐健康的发展之路。中国汽车文化的文明发展,就是要构建出健康和谐的、有中国特色的汽车文化,能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让汽车社会中的“社会责任”更有担当。 二、汽车文化的特征及表现形式 (一)汽车文化的特征 汽车文化以汽车为载体,有汽车独有的文化气息。因此,汽车文化的特征显著,主要表现为:(1)继承性。汽车文化是一个过程量,丰富的文化积淀,是优秀汽车文化保留与继承的产物;(2)时代性。汽车文化是社会文化中的亚文化,以汽车为载体的发展形态,强调其所构建的文化要素是随着汽车的发展而表现出显著的时代性。不同时期的汽车文化,汽车文化的要素存在差异。中国汽车命名从“解放”到“东风”,就是不同时代卜,汽车文化差异性的显著表现;(3)创新性。创新是汽车属性的重要体现,从汽车性能、品质等的不断革新,就足以见得,创新发展历程就是汽车文化的演绎;(4)民族性。汽车文化有血性,有民族特有的品质,汽车文化的民族性充分体现在汽车设计等各个方面)口木汽车的精致、美国汽车的大气、法国汽车的典雅浪漫,都是每一个汽车品牌文化的民族性体现。 (二)汽车文化的表现形式 汽车文化特征的多元化,决定了其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概而言之,汽车文化的表现形式有:公共关系表现;传承与教育表现、美学与艺术表现等。这些表现形式的体现与现实发展,突显出汽车文化元素的构建,强调整体性发展,让汽车的木质属性更加彰显。汽车文化引领和谐健康的生活方式,汽车文化正从多方面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世界,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附件1: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课程代码):汽车文化(27000633)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课程类型:理论课 适用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学分:2 总学时:36 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定位 本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通过学习能够初步认识汽车、汽车类型;了解汽车工业的发展与汽车发展史;能够描述汽车的组成与各部件的功用;能够知道汽车节能与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能够知道汽车的污染与危害,知道未来汽车发展趋势;能够欣赏赛车运动、汽车外形与色彩;能够了解汽车展览、汽车标志与国内外汽车品牌的含义。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汽车,了解汽车的地位、作用和发展,包括:1.通过汽车史话与趣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名人轶事、名车、车标等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2.通过汽车技术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识汽车、了解汽车,熟悉汽车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基础;3.通过汽车色彩、造型以及汽车与网络,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职业技能目标:提高学生认识和表达能力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形成认真、谨慎、团结合作、负责任的工作作风。 三、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作为一门理论的专业选修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着重点是与实践紧密结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着力点在学生小组的工作任务及团队合作,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四、课程内容、要求及课时安排 1.课程单元与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与安排单元1 单元2 单元3

单元4 单元5 单元6 单元7 单元8 单元9

五、课程实施条件 1.教授方法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并采用分组研讨,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创造力。作业分两大类,一是理论学习测试,一是工作测试,倡导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完成。 2.学习方法 采用探究型学习、自主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 3.课程资源 教材:《汽车文化》作者李景芝、郭荣春,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版别(2011年1月,第1版) 参考资料: 4.教学条件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设备要求: 视频 5.师资条件 任课教师必须是车辆工程类专业本科以上毕业,具有后续专业课程知识,熟悉专业方案等。 六、课程考核要求 考核方法为考试70%+平时30%。

现代汽车技术与汽车文化

现代汽车技术与汽车文化 本课程介绍汽车的诞生与发展史、现代汽车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著名汽车公司、汽车与社会、汽车时尚等有关汽车文化及未来汽车发展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到汽车技术是构成和发展汽车文化的物质基础,汽车品牌对汽车文化所起的直接作用,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如何体现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 绪论 一、汽车文化 汽车,这个由上万个零件组合的机电产品,凝结了人类智慧的结晶,和谐地将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统一,绽放出绚丽的文化光芒。汽车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是人类行为的精神内涵。 在制造和使用汽车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了一套行为方式、习俗、法规、价值观念等构成了汽车文化。汽车文化以汽车产品为载体并与之结合,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点和行为。在汽车的设计、生产和使用中,从汽车外表到内饰,从风格到品质,都深深打下了文化的烙印。 历经百年的汽车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汽车历史是一面文明之镜,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变迁兴衰、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追求和人们改造环境的情况。刚刚诞生时期的汽车,是权利、地位和富有的象征,到了流水线方式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时代,汽车才成为平民大众能够接受的消费品。平民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也融入到汽车之中,这为汽车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汽车技术是构建和发展汽车文化的物质基础,汽车技术的发展体现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如对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就希望汽车生产厂家能够生产节能环保型的汽车。 世界著名汽车生产厂家和著名人物对形成汽车文化起直接作用,他们赋予汽车性能、品质和内涵。汽车厂家的企业文化和产品品牌文化是汽车文化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在众多产品中,汽车品牌商标是最具文化内涵。汽车厂家对其产品品牌名称以及车标极具匠心的设计,体现了企业文化和精神。汽车与社会有着密切关系,汽车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让人们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给予了充分的关注。汽车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环保、能源、道路安全等社会问题,与此同时,人们正不断地探索和进取,发明新的技术,开发新的能源来解决这些问题。 汽车运动、汽车俱乐部、汽车博览会等汽车活动,使汽车作为一种时尚文化吸引了更多的人融入其中。 汽车是流动的风景,带给人们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汽车文化也将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独有的魅力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如:邮票、车标、广告、老爷车、房车、改装车、影视剧、游戏等。 二、汽车的民族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