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_中国模式_的特有逻辑

浅析_中国模式_的特有逻辑

摘要:“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背离论”再到“中国领导论”、“中国责任论”等等,30年来世界中国观的变化历程也就是“中国模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过程。那么究竟什么本因成就了中国模式的辉煌呢?中国模式到底有什么内在奥秘值得世界关注呢?结论是:中国模式的逻辑起点就是西方的中国观,即西方怎么看中国?中介是:中国的西方观——

—中国怎么看西方?二者之间的互动造就了中国开放、兼容并蓄、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深刻、规范、先进的的马克思主义资本伦理观,最终诱发了中国模式的成功与影响力。

关键词:中国模式世界观资本伦理观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81(2010)01—0095—04

一、逻辑前提:西方的中国观

“中国模式”缘何对世界充满魅力?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也可以称作“中国经验”或“中国模式”。但是西方国家却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西方的中国观依然存在偏见、无知和傲慢。一是“中国威胁论”,[1]即认为中国崛起带给世界的是挑战而非机遇。近年来,此种论调虽有减弱,但仍不时出现;二是“中国崩溃论”,[2]即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是以不断拉大的贫富差距、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官员腐败为代价的,因而是不可持续的;三是“中国神话论”,[3]即认为所谓“中国奇迹”不过是一个媒体渲染出来的神话;四是“中国责任论”,[4]即认为中国作为西方大国的利益攸关方,必须承担和发挥相应的责任;五是“中国替代论,”[5],即认为随着以“华盛顿共识”为主导的西方自由民主模式的式微,注重独立、创新和渐进改革的中国发展道路——

—“北京共识”将成为新的普世话语;六是“中国阶段论”,[6]即认为中国模式具有“转轨国家”的普遍特点,随着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主流世界,所谓的中国模式也就消亡了;七是“中国失衡论”,[7]即认为中国的发展表现为出口导向与内部需求、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等一系列的失衡关系,中国模式的可持续性值得怀疑;八是“中国领导论”,[8]即认为国力日盛的中国应确立新的国际观,勇敢肩负起领导世界的责任”。

二、逻辑中介:尚未成熟的中国西方观

误读一:三权分立才是民主

衡量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否是民主的,主要标准是看这个国家的人民能否真正当家作主。经过新中国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完善,我国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西方民主制度的政治发展道路。当前,不少公众、网民甚至理论界都存在对民主的误读,把民主的标准单一化,好像只有符合西方民主观的形式、道路、模式才是民主的。这实际上是一种民主迷思,是对西方民主的迷信。如何判决一个国家是否民主?显而易见,人的基本人权得不到保障,合法物权受不到严格的保护,这种社会无民主法治可谈。“三权分立”,废除了封建君主制的人治政权管理体系,实现了社会的“法治”化。废掉“君主”当然应该就是“民主”的了,但这个“民主”,是非常狭义的,仅体现了作为统治者阶层内部的决策民主和分权制衡精神,而与被统治阶层的真“民”们没什么关系。

误读二:儒家文化属专制文化

历史把儒学神圣化,今天把儒学妖魔化,虽然是两个相反的维度,却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儒学等于帝王文化。这个前提是站不住脚的。在通向理解与合作的道路上横亘着一道巨大的障碍,一条由猜疑、无知和恐惧组成的无形的长城正将西方与中国阻隔开来。这条长城必须要予以摧毁。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中国的长城象征的是一个与世隔绝的衰落帝国,而帝国的精英们无力调整自我以应对变革。

三、逻辑结果之引力:兼容并蓄、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使其在发展的逻辑上超越了当今世界的发展理论,并使它在超越当今世界

浅析“中国模式”的特有逻辑

●李彦林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广州510053)

作者简介:李彦林,男,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助教,法学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发展理论的三种逻辑的同时,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复兴战略。

(一)经济增长的逻辑矛盾

增长不等于发展,这已基本上成为大家的一种共识。为什么到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还那么容易接受加快“资金积累”、“做大蛋糕”实现增长的发展理念?甚至唯GDP,把GDP当作考核干部政绩的指标?这里有把“增长”看作“硬道理”、把“增长”等同于“发展”等片面理解与认识的原因。但是,深入思考就会发现:一方面我们说增长不等于发展,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通过“增长”来实现“发展”。问题在于:为什么片面理解“增长”、通过“增长”来实现发展会导致“增长”的误区、“发展”的陷阱?其实质在于“增长”客观上内含着以下五个逻辑“悖论”:

一是愿景与现实的悖论。经济增长的“诱惑”在于它是“看得见”的好处。然而“经济成长”、“经济增长”实质上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与重组的过程,经济成长不可能像人们所期望或直观感受的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阶段,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使人的期望、愿景与当下的感受、现实的结果始终是有矛盾的。不懂或忽视这一内在矛盾,一味地强调“经济成长”、“经济增长”,最后必然不能摆脱现实的困惑:即经济成长了,但它并没有改变当时“起飞”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反而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如社会的两极分化、动荡不安。

二是富裕与贫穷的悖论。经济增长是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条重要路径。但是工业化、现代化的推进却导致了富裕与贫困的悖论。原因在哪里?(1)追求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行为方式的问题。如把经济增长作为工业化、现代化的唯一目标,而忽视社会公正、平等与幸福,忽视法律、道德等方面的建设,必然会拉大富裕与贫困的距离;(2)社会分配不公,缺乏对社会财富进行合理分配与调控的机制;(3)不同国家和地区原有的自然环境、经济基础、基础设施、信息传播以及思想观念的差异。可以说,通过经济增长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产生富裕与贫困现象的原因,是客观的可能性加上主观片面性的诱导造成的。

三是发达与落后的悖论。在我国,东西部由于原有发展基础的差异,在追求GDP、追求经济增长的现代化的目标中的差距不仅存在于经济增长的起步时期,同时将贯穿于我国经济增长、发展与现代化的始终。认识与把握我国各地发展与现代化进程中“发达”与“落后”的悖论,(1)要认识经济增长、发展与现代化的推进,其发展是不平衡的;也正是因为有不平衡、有差距,才会有发展,才需要统筹发展,统筹发展就是为了缩小差距;(2)发达地区应更好地向不发达地区辐射,并产生示范效应;(3)不发达地区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创新,形成适合自己迅速赶超发达地区的发展与现代化战略,避免差距的扩大、“发达”与“不发达”鸿沟的加深,形成发展与现代化推进中的良性互动和可控性不平衡。

四是渐进与跨越的悖论。“跨越式”发展作为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时代所具有的一种历史性机遇,它对任何国家和地区来说,都是可能。同时,实施“跨越式”发展将打破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渐进”发展模式,打破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平衡,从而产生种种问题和矛盾,反过来制约“跨越式”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跨越”与“渐进”是一个悖论。不少地区和城市不仅将“跨越式”发展等同于“高增长”,而且扭曲和滥用“跨越式”发展:或是在“跨越式发展”的口号之下,争速度、上项目、铺摊子、盲目扩张;或是在“跨越式发展”的口号之下盲目攀比,或是在“跨越式发展”的口号之下搞不切实际的“产业升级”。扭曲或滥用“跨越式发展”,导致“跨越”与“渐进”悖论的解体,而带来种种意想不到的危难。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正确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不仅要善于把“跨越”的历史性机遇变为现实的可能,而且要善于面对打破“渐进”发展而带来的种种挑战。

五是解构与重建的悖论。经济增长客观上会促进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与现代化。但是,发展与现代化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社会结构的解构与重建的过程,发展与现代化促进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变迁中的该国、该地区的社会结构,就是该国、该地区的“互动场域”;社会作为一种“互动结构体”,其“场域互动”处在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中,或者说是一个无限的过程。在该国、该地区的“冲突式互动场域中”[10],冲突可导致该国、该地区的社会结构的解构,互动则是该国、该地区的社会结构的磨合与重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伴随着发展与现代化进程而重建的社会结构,将在新的社会结构平台上开始新的“冲突与互动”。

认识经济增长逻辑内蕴的五个悖论:一是要求我们清醒地认识,由经济增长走向发展与现代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上述悖论;二是“悖论”如同上下、左右、男女、天地等是矛盾的统一体,在矛盾转化条件不成熟,不善于认识、把握和利用增长、发展中的“悖论”,随意破

坏“悖论”,常常会导致矛盾激化,如发展的地区差距、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激化;三是在正确认识与把握“悖论”特征与规律的情况下,能使“悖论”处于从增长走向发展与现代化进程中“可控”的和谐环境与条件之下。

(二)现代化逻辑

现代化逻辑涉及的问题较多,但它的核心概念是“传统”向“现代”的转变问题。20世纪60-80年代国外的现代化理论都认为,“现代化”是一个逐渐消除“传统”特征,同时获得“现代”特征的过程。现代化作为一个过程,它是一个彻底的转变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但是,20世纪60—80年代国外的现代化理论有三个明显的缺陷。(1)理论模式与事实之间的矛盾。即以对西方国家现代化过程和经验的总结来套用非西方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常常难以解释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所遇到的种种问题。(2)对“传统”与“现代”这两个概念及其关系的理解过于简单和抽象。“传统”和“现代”并非是对立的两极,“传统”不等同于“落后”,“现代”也不等同于“先进”;同时,“传统”、“现代”以及现代化过程都不是脱离具体时空条件的,不然,就难以避免沿用、套用发达国家现代化的模式而带来的困难和失误。(3)种种现代化理论都偏重于定性研究,缺乏定量评估与分析。

从对“现代化逻辑”、“现代化”的概要解读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无论是“现代化理论”、还是“后现代化”理论、“第二次现代化”理论,都将“现代化”作为人类奋斗的目标,都以现代化过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以探讨如何才能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策略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要解决的都是“发展的现代化逻辑”问题。不同视域中的“现代化逻辑”,都有其合理性,都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对现代化作出了自己的逻辑解读。然而,现代化作为一个过程概念,它的本质是随着现代化实践的深入而深入,并逐渐显示其深刻本质特性的。因此,我们既要把握“现代化逻辑”的历史脉络,又要站在新的时代背景条件下发现现代化新的本质特性,完善“现代化逻辑”。

(三)生态逻辑与生态主义逻辑

直到20世纪90年代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成,人类才基本完成了对发展的“生态逻辑”的建构,人类对发展的认知开始进入了一个“自觉”的状态,规定了发展的合理“权限”,即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能损害后代人的发展需求,这种发展的合理“权限”虽然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群体乃至个人那里都是有差异的,但是,这并不能否定发展合理“权限”的合理价值。

(四)“科学发展”逻辑的历史超越

“经济增长逻辑”、“现代化逻辑”、“生态逻辑”是人类不同时期追求发展与现代化过程中对“发展逻辑”的认知与建构,并成为不同国家追求发展与现代化过程中的选择。科学发展逻辑对“经济增长逻辑”、“现代化逻辑”、“生态逻辑”的历史性超越,集中体现在它的发展的辩证逻辑上。我们把科学发展的逻辑看作是一种辩证看待发展、辩证解决发展与现代化过程中人与自然、社会的种种矛盾的辩证逻辑,实际上是吸收了“经济增长逻辑”、“现代化逻辑”与“生态逻辑”的积极成果,在“发展的逻辑”上实现的一种新的历史性变革,其主要标志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科学发展的逻辑是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辩证统一。

科学发展的历史逻辑有二:(1)科学发展是对发展理论的历史继承和超越。科学发展既吸取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发展”、“发展理论”(如“发展经济学”、“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世界体系论”等)研究的成果,又在信息化、全球化背景下,面对种种新的发展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实现了新的历史性超越。(2)科学发展又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延续。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当代科学发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从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到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明确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一脉相承的关系。

这里所说的科学发展的现实逻辑,着重强调科学发展观既从战略层面确定了当代中国的发展和民族复兴战略,回答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21世纪应如何发展、依靠谁发展、进而实现民族复兴等问题,又从当代中国发展的不平衡现实出发,提出了如何通过“统筹”的方法,实现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与自然、社会之间协调发展。科学发展的现实逻辑又蕴含着对未来的关注、对未来的期待、对未来的历史责任,强调发展不仅应该是全面、协调的,而且应该是“可持续”的。所以,科学发展的逻辑能超越“生态逻辑”的可持续观念。

二是科学发展的逻辑是自然逻辑与人文逻辑、社会逻辑的辩证统一。

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自然逻辑、人文逻辑与社会逻辑的辩证统一。

自然逻辑强调的是:在发展经济的活动中,或在处理人、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时,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学会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这是自然逻辑的本质要求。

人文逻辑的凸显有其历史渊源与现实需求。以人为本的人文逻辑,其思想渊源可追溯至古代。从现实需求看,以人为本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价值理念,包含着对“人”的理解和对“本”的理解两个方面。这里所说的“人”是现实的人的发展,是为满足人民需求的发展;以人为本,究其实质也就是以人民为本,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本,以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目的和归宿,承认并尊重人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解放人、发展人的价值观念,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人为本的人文逻辑还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的层面,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依靠人民群众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去促进发展,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创新精神。

社会逻辑突出了全面发展、协调发展以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位一体”的发展逻辑。“全面”是从发展的横向维度阐述了科学发展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四位一体、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的发展体系。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逻辑在内容上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协调”是从发展的结构维度出发,要求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相互协调发展,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协调发展,实现制度、体制、机制、机构相互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区域、工农业相互协调发展,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互协调发展,实现公正与效率、改革与稳定的协调发展,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可持续”是从发展的时间维度,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人类社会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体现科学发展逻辑内蕴的历史视野、现代视野、未来视野有机统一起来的时间维度。

总之,在科学发展的自然逻辑中渗透着人文与社会的要素;以人为本的人文逻辑,其人本性的源头在自然,人本性与自然性本为一体,其社会性,又是人的本质属性,因此可以说,人文逻辑既是自然的、又是社会的,是以自然为基础、社会为本质的人文逻辑;社会逻辑则在人性化、遵循客观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强调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突出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正是在上述意义上说,科学发展的逻辑又是“自然逻辑”、“人文逻辑”、“社会逻辑”的辩证统一。科学发展逻辑对当今世界发展理论三种逻辑的超越,使其成为能引导中华民族当今和未来发展的战略指导;该发展战略既体现着当今与未来世界发展的趋势与特征,又是与当今中国国情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复兴战略。

注释:

[1]鼓噪者和炒作者基本来自美国国防部、国会、右翼思想库和媒体等传统反华亲台势力,如国防部的中国军事研究中心,国会的两大涉华委员会及“台湾小组”,传统基金会、企业研究所、“美国新世纪计划”、史汀生军控研究中心等保守思想库,《旗帜周刊》、《华盛顿时报》等右翼媒体。站在前台的是军方鹰派人物、国会反华亲台议员以及一批“志同道合”人士组成的“蓝队”成员。比较著名的有:《旗帜周刊》主编比尔·克里斯托尔、《华盛顿时报》记者比尔·格茨、“美国新世纪计划”负责人施密特等人。

[2](美)章家敦.中国即将崩溃[M].香港:花城出版社,2001:10.

[3]徐明伦.中国神话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24.

[4]美国财长保尔森提出了“中国责任论”,称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部分成因是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高储蓄率导致全球经济失衡.

[5]唐荣曼,王公义.中国替代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05.

[6]樊安群著.中国阶段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88.

[7]2009年匹兹堡二十国金融峰会讨论稿[N].

[8](美)伯恩斯.中国领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45.

[9](美)塞缪尔·P·亨廷顿.导致变化的变化:现代化、政治和发展[M].布莱克编:比较现代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45.

责任编辑刘遗伦

浅谈中国品牌国际化的现状和发展模式

论文摘要 目前,我国有170多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却少有世界水平的品牌。在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中,美国有245个,法国有46个,日本有44个,而我国只有6个,是典型的“制造大国、品牌小国”。中国的企业要真正成为世界上的强者,产品生产的经营活动走向世界市场已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中国企业要对中国品牌国际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的对策,才能有利于实现品牌的国际化。 关键词:国际化模式困难对策

目录 引言 (1) 一、品牌国际化定义和衡量标准 (1) (一)品牌国际化定义 (1) (二)品牌国际化衡量标准 (1) 二、中国品牌国际化的现状 (1) 三、中国品牌国际化的发展模式 (2) (一)品牌国际化模式 (2) (二)品牌国际化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2) 四、中国品牌国际化面临的难题 (3) (一)中国品牌的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否经受住考验 (3) (二)中国品牌赢得国际消费者的信任艰难 (4) (三)文化差异是中国品牌国际化的又一个障碍 (4) 五、中国品牌国际化对策 (5) (一)中国品牌的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经得起考验 (5) (二)必要刻意地和有意识地去渲染自己品牌的中国背景 (5) (三)品牌国际化的本土化运作 (6) 六、参考文献 (7)

浅谈中国品牌国际化的现状和发展模式 引言 商务部发布的报告表明,全国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到20%,自主品牌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低于10%,称得上世界名牌的更是寥寥无几。 另外,我国品牌价值也不高。根据《商业周刊》网站公布的2006年度全球最佳品牌百强排行榜,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为670亿美元,微软的品牌价值为569.3亿美元,仍然没有中国企业入围全球最佳品牌百强。 我国现有的品牌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努力建树品牌,并尝试国际化策略。这些企业走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在海外建立研发、生产、营销机构,立志于成为国际品牌,比如我国的海尔和联想。第二类:有意建树品牌,但还力不从心。这类企业已为产品注册了商标,但因管理水平有限,资金实力不足,未能创出自己的国际品牌,比如我国的众多中小服装出口企业。第三类:没有品牌意识,只有生产、销售观念。这类企业认为当前发展品牌是务虚,缺乏现实意义。 一、品牌国际化定义和衡量标准 (一)品牌国际化定义 品牌国际化是指在保持品牌核心价值不变的情况下,用相同的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进入品牌原产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品牌营销,以扩大品牌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地区覆盖率的方法和策略。 (二)品牌国际化衡量标准 1.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品牌评估的价值 3.企业经营国际化的比重 4.品牌国际化经营的时间 5.品牌国际化的区域分布 6.品牌国际化的输出方式 二、中国品牌国际化的现状 1.企业在品牌投入的资金普遍较低 2.品牌的投入占整个销售额的比例偏低 3.企业的品牌建设和品牌意识在提高,基础平台搭建比较完善 4.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不断提升,但对自主知识产权保护重视程度不够

解读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一)

解读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一)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与其他经济转轨国家的困境形成强烈的反差。这得归功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正处在转变之中,正从旧的经济发展模式向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与美国、日本的经验相比,吸引巨额国际资本流入是中国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关键,而汇率问题则是中国新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难题。一、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与美国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以前,出口导向发展模式的重要特征表现为需求的增长主要来自国外,资本的增长则主要来自国内,而现在,资本的增长更加依赖于外国资本和台湾资本,而需求增长则依赖于本地资源。印证这种变化趋势的是,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的气势似乎盖过了珠江三角洲,上海与香港的金融中心之争也是咄咄逼人,如果说香港、深圳和珠江三角洲是外向型经济体系,那么上海和长江三角洲的经济体系在地缘和传统上则较多是以内向(国内市场)为主要特征,这也是近年来跨国公司投资更多的选择上海的原因。中国国内市场的重要性最终要超过国外市场,中国的发展模式已经颠倒过来。 翻开世界经济历史地图就会发现,经济大国的近代工业均发轫于沿海,但成功的大国经济很快就转向内地工业资源密集区,至少美国的经济历程是如此。美国经济沿着这条道路发展起来的,而法国、西班牙、荷兰、汉萨同盟则在相反道路上衰弱了。在南北战争以前,美国的生产力和市场主要集中在东北部,但美国人并没有长期沉浸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政策,而是调头西进,走“内向型”经济的发展道路。特别是19世纪早期,运输业和通信业的新技术推动了美国经济增长。美国通过其东部沿海的城市纽约和波士顿的金融中心从英国输入资本,运用这些资本在纽约、宾夕法尼亚和俄亥俄等州建立了炼钢和采煤等新兴工业。这些产品运往内陆,供应芝加哥等新兴城市和西海岸的城市。这些新城市则在美国的腹地开发出新的农业产地以供应世界市场。而加拿大、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各国等周边国家向美国提供原材料和某些特定的制成品以满足美国工业生产的需要。同时,从企业债券到股票融资等金融工具的出现,标志着19世纪末华尔街资本证券市场的成熟,这为20世纪产业重组和企业并购提供了金融平台,那些20世纪的大公司和跨国公司就是以此为基础成长起来的。结果,半个世纪以后,整个西部地区就为美利坚的民族生产力所充溢,为美国迅速跨入世界强国奠定了物质基础。20世纪初,当美国的民族生产力已足以称霸世界时,才打出“世界主义”和“门户开放”的旗帜。 这个历史经验,对于今天的中国经济发展,如“西部开发”和“启动内需”仍有借鉴意义。只是,这个经验对一个世纪之后的中国经济所具有的挑战意味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那些在成长中具有时序关系的阶段和过程将被压缩在一个较短时期来完成。 二、作为反例的日本经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的经济奇迹被归结为这样一种基本发展模式:在日本式经济中,政府为了达到它的(贸易立国、出口导向)目标,在市场中同时嵌入了激励和抑制因素。在经过长时间的实验后,日本实行的国家指导而私人所有的经济体制是日本二战后成为世界第二大生产高效的经济体的主要因素。南韩和台湾学习了它的主要原则和机构,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但自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当日本对美国的持续贸易顺差,即美国对日本的持续贸易逆差开始成为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时,对日本经济成功的主流解释是它享有特别优惠的汇率,这一汇率是美国在战后占领期间为了帮助日本经济复苏而确立的,名义上1美元可兑换360日元。1971年,尼克松总统结束布雷顿森林固定汇率体系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迫使日元升值,削弱日货在国际贸易中的价格优势。15年之后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的经济规模有两个德国那么大,在汽车、钢铁、电子产品、机器人、半导体、液晶显示器和其他工业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美国人更是惊呼日本的“威胁”。像尼克松一样,里根政府又寻求利用汇率

浅谈中国企业发展模式

浅谈中国企业发展模式,以里手网为例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看似感觉已经成为了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人们都说现在是创业的黄金时代,的确,相比以前,互联网的发展为创业者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但是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一个固定的发展模式,一个发展方向,则很难走下去。 就像前两年以众筹为噱头的西少爷肉夹馍,就是因为对发展模式没有准确的定位,合伙人的意见不合,最终走向了失败的结果。因此,在创业初期,如何规划好企业的发展道路探索好企业发展的模式,为重中之重。 企业现状: 目前,在中国,中小企业占据了市场份额的主要部分,中国大约将近5000多万户中小企业,成为市场中的中坚力量,但是在发展过程,仍然异常艰难。比如融资问题,技术问题,以及在各个部门的周旋问题。 1 障碍分析 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分析: 1.1 企业的自身问题。在目前的社会大环境下,中小企业的发展如雨后春笋,人人皆可创业,但是,创业者的素质以及技术因素也成为了阻碍企业发展的难题。企业发展范围以及自身的社会影响导致社会的信任度较低。经济效益差,企业抗风险能力低。 1.2 创业者的错误定位。不少企业总是盲目的为自己定位,在发展过程中,盲目的想让自己扩大,向一些大企业看齐,这种决心虽然好,但是盲目的搭架子而不想着如何做强,导致自己外强中干忽视了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 1.3 中小企业招人难,人才难留固然是发展过程中的一大弊端,但是这并不是阻碍发展的根本问题,其实小企业的发展过程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边是小而精。不能跟大企业比规模,但是却可以往精上边发展。所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不善于利用、开发、整合资源,盲目跟进,企业缺乏从战略角度长远规划发展的思路。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管理者观念落后。 例如里手网,在开始创办的初期,定位非常的明确,就是为企业做好服务,定制发展的方案。从工商服务到财税服务再到知识产权的申请,为企业进行一站式服务便是里手网的企业定位。一个企业的定位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 2 改进途径 2.1 “师夷长技以制夷”学先进技术,做后起之秀。从中小企业的发展来说,我们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发达国家成熟的经验和技术,通过学习、引进,帮助我们尽快发展,减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成本。差距越大,快速发展的空间就越大。在我们国家内部经济发展也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经过长期的磨练,相对比较成熟,这些企业就是中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楷模,学习成本低。 2.2 企业定位最重要。中小企业其自身规模小,小而全的经营战略将使企业误入歧途。中小

浅谈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浅谈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崔宝林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经济实力大幅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迎来改革开放的第三十三个年头之际,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抱有足够的信心和满心的期待。 下面浅谈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的个人见解。 我们国家在过去几十年经济的快速增长时期,主要是依靠投资带动。而这种集中于基础设施、机器设备和厂房等方面的资本投入,不仅获得了相应的回报,同时也得到了市场认可。在参与全球贸易分工过程中,随着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劳动力和劳动技能的持续提高,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的是资本投入与GDP产出同步增加的现状,而没有出现资本投资的边际收益递减的效应。因此我们不需过于担心世界经济放缓和外贸出口的下降会对中国GDP增长产生太大影响。 虽然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GDP总量约6万亿美元,美国约为15万亿,但人均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十一分之一。主要因为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延续“黄金发展期”态势的同时,也面临诸多矛盾的凸显、各种挑战日趋严峻的态势,社会、经济的整体转轨正在经受历史性的考验的缘故。 尽管如此,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并没有改变。目前正处于调整和改革期,虽然增速出现一定幅度回落,但也只是经济增速的短期回落,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了新的衰退阶段。而且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已

经表现出积极向好的变化: 首先,挤出了“泡沫”,缓解了通胀压力。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显示,上游产品价格涨势明显减缓。从目前来看,一些行业产品价格回落到较低水平,影响了企业的正常效益,对此企业要引起自身发展的关注点,不可以盲目扩张的方式获取利益。 其次,结构向优化改善方向发展。从PMI来看,当前第三产业发展好于第二产业。今年以来,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在较高水平,与去年同期相差不大,发展较为稳健。在第二产业当中,制造业发展势头好于采掘业。而在制造业领域,装备制造业又好于基础原材料加工业。1-5月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PMI平均为55.7%,明显高于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这些行业PMI平均为48.9%-52%之间。这些方面反映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在不断优化,不断改善。 第三,就业保持稳定增长。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自3月份以来,一直保持在50%以上,5月份为50.5%;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自年初以来稳定地保持在50%以上。两组数据均显示出就业保持稳定增长,有利于提高公民收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使经济发展保持稳定增长动力。 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由于经济增速回落、结构调整,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经济增长基础尚需巩固。另一个方面是小企业发展困难增加。小企业受政策利好带动,年初曾出现短暂回升,最近三月持续回落,反映小企业在经济增速回落过程中,受到的影响更为显著。

浅谈中国经济增长模式

浅谈中国经济增长模式 公司理财11刘情2011312487 公司理财11高阳2011312480 公司理财11丁雅璇2011312482 公司理财11 李博楠2011312468 公司理财11 刘书剑2011312489

目录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回眸3 二、衡量中国经济发展的指标4 (一)经济发展的定义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区别4 (二)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5 (1)GDP 5 (2)幸福指数6 (3)财富与收入6 (三)中国应该建立怎样的经济发展指标7 三、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对策8 (一)投资与消费失衡8 (1)投资过热9 (2)消费不足10 (3)解决方案11 (二)产业结构12 (1)产业结构现状及问题12 (2)我国优化产业结构的对策16 (三)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17 (1)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具有粗放型的特征17 (2)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的严重后果19 (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途径20 (四)收入分配问题21 (1)问题分析21 (2)收入分配不公带来的影响25 四、结语27 五、参考文献27 五、参考文献 (27)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回眸 以下表格整理了1949年至今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 表一经济发展历程

由此不难发现,中国经济从总体来看呈现从曲折中向前发展的道路。在此过程中,关于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摸索与讨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我们走了不少弯路,但是最终中国经济还是保持了一段时期的高速增长。即使是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中国也依然顽强地挺过。 二、衡量中国经济发展的指标 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最为关注的问题。因此,建立合理的的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并对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量,从而进行国际间和地区间的比较,是必不可少的。 (一)经济发展的定义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区别 过去,各国政府一直将经济增长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在这个目标的驱使下,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率,从而导致了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出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在发达国家,诸如贫富悬殊的扩大,社会结构严重不合理,污染愈来愈严重等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国内工业体系十分脆弱,产业结构极不协调,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外国资本和技术的支撑。这种状况的出现,

国内10个经典商业模式案例分析

国内10个经典商业模式案例分析 1.思维革命的天娱模式对企业而言,意味着每一个旧思维打破、新思维产生的过程都是商机无限的。如果要评选出最成功的商业策划,非上海天娱公司策划的《超级女声》节目莫属。超女播出之日,万人空巷,堪比春晚,但与春晚大把烧钱不同,天娱整个策划几乎没花一分钱,而且让所有的媒体都为其做免费的狂热宣传。 仅仅靠这一个策划,天娱公司迅速跨入财富之林,成长之快,令人瞠目结舌。以往人们大都认为,越好的节目、越精致的节目越容易引人注目,《超级女声》告诉我们,这些都没错,但是真正引人注目的是那些观众参与率高、互动性强的节目,从这个意义上说,《超级女声》堪称一场革命。“超女”为何影响深远,还应该归功于创意化的学习。《超级女声》的创意是直接“拷贝”自美国的娱乐节目《美国偶像》,这是拿来主义。但是《超级女声》的成功,很大程度在于本土化,这包括:废除年龄门槛,提出想唱就唱;将短信投票和PK淘汰联系起来,加强与观众的互动性等。从2004年的门庭冷落,到如今的热火,天娱公司与湖南卫视始终在根据市场反馈调整创意,这也就是鲁迅说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过程。《超级女声》是一个文化现象,但是对企业而言,意味着每一个旧思维打破、新思维产生的过程都

是商机无限的。2.得势不饶人的盛大模式企业的发展不应止步于增长和盈利,应该问一问自己有没有把优势发挥到最大化,是否可以取得更大的增长。盛大活生生的就是一部“传奇”,它的发家有相当大的偶然性。 在取得《传奇》代理权的时候,并不存在陈天桥慧眼识宝这类的故事,他只是被动而且好运的被人挑上。但是《传奇》站住脚以后,陈天桥的商业天才有了发挥的舞台。购买服务器改为租用服务器,是他利用游戏玩家的增长对运营商取得主动;拖欠韩国人分成费,成立恒康网络来做销售渠道总代理这些灰色的手段是他对上游资源的占用;《传奇世界》的开发是他对知识产权束缚的挣脱。陈天桥的精明在于,所有这些成果都被用于加大投资,每一步议价的成功都成为了下一步议价的筹码。这种得势不饶人的扩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今《传奇》注册用户已有1.2亿,同时在线人数超过100万,运营它需要至少6000台以上服务器。掌握着巨大的用户群和极高的投资壁垒,成为《传奇》这个价值链中议价能力最强者,最后,吃了亏的韩国人只能反过来求陈天桥继续做《传奇》。新兴的网游市场是一块风水宝地,盛大的成功很大程度上的确有赖于此。但是,尽管网游是一个暴利行业,受挫甚至倒闭的厂商仍如过江之鲫,聚友网络、海虹控股即是一鉴,即使同样成功的网游公司,如九城、蜗牛等公司,分量也与盛大有相当差距。盛大之所以能够占据天王山,和

浅谈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认识

浅谈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认识 ——中国民营经济的巨大潜力当代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即使刚刚经历了世界经济危机的浪潮,但中国经济复苏的局面势不可挡。在政府宏观经济的调控下,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里中国经济将会保持这种发展趋势,特别是迅速崛起的民营经济,将会使中国未来经济走向另一个辉煌的明天。 中国经济是在1979年以来三十二年中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三十来年中国经济发展动力究竟在哪里? 其实,中国经济的发展动力是蕴藏于民间的极大积极性。事例如下: 第一农业承包制,农业承包制当初称为?大包干?也就是包产到户,包田到户。1979年大包干在一些地方农村中是农民自发实行的,成果显著,于是各地农民纷起模仿,一下子在全国就铺开了,几年之后,农贸市场上什么东西都有。又过了几年,粮票、油票都取消了,这不正是民间积极性所造成的结果吗? 第二乡镇企业。农民承包制实行以后效率增长了,农村出现一些多余的劳动力。乡镇企业到处建,不需要国家的投资,农民自己为产品找销路。这样很快在计划体制之外就形成乡镇

企业产品的市场,旧的计划、生产和销售的格局被打破。 第三是经济特区的建立,在农业承包制推广和乡镇企业兴起的同时,1980年建立深圳经济特区,按照市场规则运行,高楼一栋一栋一排一排竖起来,深圳建设速度之快给人们一个启示,我们只要实行市场经济,中国完全可以赶上西方发达国家。人才资金从全国各地流向深圳,内地按计划组织生产,深圳依靠市场调节市场的格式基本形成。 以上都是民间积极性发挥的奇迹。三个例子说明农村承包制的推广、乡镇企业的建立,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中国经济开辟了新路子,就像平静水面上又加三块石头,激起了层层波浪,从此中国经济再也不能回到过去了,这就是我们的实践,充分说明了民间积极性发挥重要作用。 虽然民间润藏着大量经济积极性,但是还有很多的限制因素的存在,总之,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发展中国经济。其实,限制民间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科技。因此,我们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中国必须走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道路,包括经济转型,经济增长质量提高,这可以使中国产品增加国际竞争力,也使我们能够真正走向现代化、工业化这样的道路,使我们能够顺利走下去。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对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是他们长期工业化慢慢积累起来的,

浅谈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战略

…大学公选课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企业战略管理 论文题目:浅谈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战略姓名: 专业: 学号:

浅谈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战略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我国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阶段,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将长期面对能源、资源、环境、技术和外部需求等因素的制约,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跨国公司的在中国的发展与挑战同时走向世界,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关键字:中国企业、发展、挑战 怎样应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和挑战,中国企业如何立足本国市场在同跨国公司合作、竞争的基础上走向世界,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我国新形势下退进企业国际化的战略是:适应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以推进生产要素跨境流动,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进行优化资源配置为目标,实现“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协调发展,显著提升企业国际化水平,创造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途径,开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局面。我们要做的是,适应国际上跨国经营的趋势,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效的公共与中介服务为辅助,全面提升生产要素跨境流动水平;加强海外能源资源合作开发;渐进推动从生产制造向研发和市场营销环节延伸,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从以绿地投资为主向绿地和并购多种投资方式并举转变;注重互利共赢,树立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努力搭建新形势下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平台,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推进建设和谐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要按照总体战略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体系,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大力优化公共服务;发挥我国产业和企业的比较优势,确定企业国际化的主要行业导向;适应跨国投资新趋势,创新我国对外投资合作的方式;建立健全支持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中介服务体系;加强对国际市场的调查研究,明确我国企业国际化的市场导向;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化经营能力,探索适合我国特点的跨国经营模式。各方面齐心协力,推动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的提升。 单点突破 在全球一体化竞争环境下,中国企业可以通过两大战略途径走出去。第一个就是聚焦在一类产品上,进行单点突破。单点突破将为中国企业构筑两方面的优势,其一是当品牌聚焦在一类产品上时,会在顾客心智中赢得专家优势,成为胜过多元化品牌的优先选择;其二是中国企业可以集中资源,以局部的绝对优势胜出国际领先企业。格兰仕微波炉的成功,就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很好的范式。还有中集集团,通过把焦点集中于集装箱领域,取得了全球第一。 在实施这种局部发力、单项突破的战略时,最重要的是要打掉大而全的幻想,不能迷恋领先国家的多元化集团模式。我们应该清醒看到,当今世界已经再也没有建造三菱、通用的机会了。通用电气之所以能做成多元化的大集团,是因为它起步足够的早,是在无人竞争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而且通用电气的主要竞争对手都在犯错,如西屋电气、联合科技等,也都是产品线又长又乱的多元化企业。实际上,通用电器的成功,更得益于杰克?韦尔奇上

浅谈当前中国的销售模式和理念

浅谈当前中国的销售模式和理念 中国零售业如果不改变营销模式的话倒闭是时间上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始作俑者不是来自竞争,也不是来自企业不能做强、做大,而是来自自身的销售模式。 其实这个也不是危言耸听,大家不妨留意一下,现在几乎所有的商店一说就是“全国统一售价”,并且是让你看铭牌上的价格,殊不知这个铭牌的价格应那句老话:"拦腰砍断赚一半",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不妨到各个网点看看,他们销售的产品的价格是多少,并且他们还要赚取利润,可以想象零售商的利润空间有多大。但是这么大了利润空间谁赚去了?我想肯定不是生产厂家,应该是零售商,是他们阻碍了社会消费,因为生产厂商批发给他们的价格只有铭牌上的“建议零售价格”的百分之几十(我想不会超过50%),零售商利用这个虚假“全国统一零售价格”作为“尚方宝剑”,肆无忌惮的坑害消费者,让他们赚到了第一桶金,具体体现在金融危机前的以服装生意为代表零售业是空前的火爆。经过一轮金融危机的洗礼,虽然公布的各种数字是可喜的,但是人们的收入没有明显增加,人们可购买力更没有实质上的提高,甚至是下降,由此大家不得不看紧自己的钱袋子,从而导致社会的购买力下降。 由于零售商的价格畸高,顺应社会的需求,也就出现了网购,各种网店也就顺应产生了,他们的价格只有商场里的一半,甚至一半都不到,他们吸引了主导社会消费的潮流人群,从而导致商场的每天销售量骤降,甚至出现到商场看样式网上以5折以下的价格购买。然而即便网店的出现,可以暂时缓解人们的消费压力,但是商品的价格和人们的收入还是不成比例的,人们还得继续勒紧裤腰带,实行可买可不买的坚决不买,能缓买的就缓买,从而导致生产厂家停产、甚至倒闭的现象时有发生,即使现在继续经营的也是勉强度日。 由此可见这种营销模式不改变,零售业行业是很难有大的发展的,再加上中国传统“不能安家何以乐业”的观念,大家把几代人的积蓄都去消费在更加畸形的房地产上,社会保障体系又相对滞后,使得中国的内需是很难提高的,零售业很难有大的发展。 最后就有人会说:“没有必要大惊小怪的,这是市场经济行为。”。其实,市场经济不是部分人认为的“你情我愿”那么简单,中国加入WTO还经过多年的谈判,让欧美国家承认我们国家是市场经济,也就是说欧美国家现在是市场经济,我们反过来看欧美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处理并不是放任不管,实行“你情我愿”,而是国家相关部分对市场进行监管,这也就有了“垄断与反垄断”。我们一直说同世界接轨,但是接上了没有,我想这也就是像阎锡山的小火车一样,我的好东西可以出去,但是由于铁路不同轨,你的东西进不来,从而使得“接轨”接进来的不是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方式,而只是个代名词,从而养育了“只要你情我愿,一千万一平米也是合理的”提法。他们代表的是人民,代表的国家职能部门,他们行使的监管的权利,到最后也就不知道代表的是谁,监管的

浅析中国传统社会的信任模式

浅析中国传统社会的信任模式 摘要:信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要素之一。研究信任、探索中国人与中国社会的信任结构,构建一种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信任模式,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传统社会的信任模式既不是完全普遍主义,也不是完全特殊主义,而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以血缘、亲缘为中心,以实用理性为内核,以差序、差等为结构,具有边界弹性和“两极性”的关系主义信任模式。 关键词:传统社会;信任模式;本土化 西方学者在论述中国的传统信任模式以及信任对我国社会心理和社会结构的影响时,往往将中国的传统信任模式归结为是血缘性、情感性、人格性的特殊主义信任(特殊主义信任是指以血缘、亲缘、地缘等先赋性的社会关系为基础而展现信任倾向和信任行为的信任模式)区别于建立在信仰、业缘、契约关系基础上的普遍信任。特殊主义的信任总是与不信任相伴而生,即人们只信任“自家人”、“熟人”,而不信任“外人”、“陌生人”。这种信任是狭隘而排他的,人们天生就把他人划分成了“局内人”和“局外人”,并且从根本上对这两种人采取不同的信任态度。这种态度导致特殊信任模式下的信任半径狭小、信任关系单一、固定。从这一概念出发,韦伯、汉密尔顿、福山、高伟定等学者都认为中国是一个典型的特殊主义信任的国家。 这种对中国社会人际信任的分析以及基于这一分析而做出对中国社会的判断,虽然在抽象层面上回答了我国传统社会的信任模式及其特征,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这一回答遗漏了中国文化背景中的几个核心词汇:关系、实用理性、“推”、整体性等,从而表现出一种静态性、偏颇性。为了更好地说明中国社会人际的特殊主义信任的“特色”,下面我们将结合以上核心概念对我国传统的信任模式进行分析。 一、关系本位的信任架构 在进行中西方社会人际信任对比和讨论彼此之间的差异时,很多西方学 者都没有脱离西方个人主义的文化背景来理解中国文化中的“关系”以及由关系所产生的信任,没有对中西文化中关系的不同内涵及运作模式进行区分,从而导致了对中国社会人际信任的理解的偏差。 为了更好地理解中西方社会中“关系”的差异,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学者

最新浅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浅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论文关键词】经济发展问题改进措施 【论文摘要】党的十六大以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行势,面对国内经济改革的发展与稳定的艰巨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胡主席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我国的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1 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呈现一派祥和的景象。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首先使是在经济的发展中如何注意对环境的保护。由于粗放型的增长使我们付出了过大的环境代价。某些地区的企业为了满足致富的需要,大量的排污,使空气和水质发生严重的污染。据媒体报道:地处江南地区的生命资源太湖遭到了严重的污染。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的发源地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由于中国是燃煤大国,传统的燃煤技术使得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废气排放到空气中,空气和水质的污染将使人的生命和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这种以牺牲环境和人民健康为代价而换来的高速发展的GDP是不受欢迎的,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容的。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与民生有关的问题是居高不下的房价。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应该使大多数人能够买的起住房,能够安居乐业;但是事实却相反,2007年以来,全国特别是大中城市,房价飙升,居民的收入积累赶不上房价的上涨幅度,只好放弃买房。有的居民采取贷款购房的办法,但每月还款的负担很重,几十年的还款

计划使他们喘不过气来。与民生有关的另一个问题是我国目前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召下,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人民的收入差距开始拉大。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相当一部分城镇居民下岗失业,居民的收入差距逐年拉大,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收入差距很大,因此也引起了一部分人对一部分人的不信任,产生了“仇富” 心理。在众多媒体报道的案例说明,在大城市的边缘地区,中西部落后地区,犯罪案件频发,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胡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说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农业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城市建设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农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所以农村中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在“知识改变命运”的号召下,农村中成长的下一代,也千方百计地离开农村,长此下去,发展农业的人力资源将严重缺乏。在房地产“暴利”的驱动之下,有些地区把粮田变成商品房的开放地,因此我国耕地面积在逐年缩小。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 2 今后的改进措施

浅析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7 《商场现代化》2006年8月(上旬刊)总第475期 在市场经济中的现代企业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构成要素。20世纪80年代后,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计算机大量进入生产经营领域,使生产过程更加高效,出现了一批与先进管理技术紧密相连的先进管理技术,如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准时制生产(JIT)、最优化技术(OPT)、约束理论(TOC)、业务流程再造(BPR)、企业资源计划(ERP),以及最近发展起来的高级计划排程(APS)等。这一系列技术都从自己的专业技术领域推动企业的集约化经营的实现。 一、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其作用主要表现在:1.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与有效利用 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是每个企业追求的目标。所以任何企业都必须调动各生产要素的积极性,使企业获得最佳效益。在一定意义上讲,企业推行管理模式的过程也就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过程。 2.建立合理高效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决策机制合理的企业管理模式能够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使管理组织做到精干高效,使管理制度合理、完善,实现制度化、公开化、开放性管理,以集约、法治管理方式代替粗放、人治型管理;能够将公开、平等、竞争原则引入企业各个岗位,形成以相互激励、互相制约为主体的运作模式;充分运用领导、专家、群众各方面的智慧,做出正确结论和决策方向。 二、国内企业管理模式现状及分析 我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极大促进了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各企业纷纷在找准自己的位置,欲建立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虽然各种管理模式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独立核算,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采用的管理模式的共性就是经营型管理模式,根据企业发展的方向性可分为多元化管理模式和专业化管理模式。 1.专业化管理模式: 所谓专业化管理模式是指以某种主导产品的生产为主建立的管理模式,邯郸钢铁公司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管理模式是专业化管理模式的典型代表。 (1)邯钢管理模式创建的背景、理论体系及指导思想。邯钢推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经营机制筹划于1990年,当时由于全国开展治理整顿、压缩基本建设,钢材市场疲软,售价一跌再跌,原材料大幅涨价,造成钢材成本猛增,以致邯钢连续5个月亏损,企业原有的计划管理模式的问题暴露出来。由于分厂和广大职工采用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中的低进低出核算,成本对二级厂影响不大,以致形成分厂报盈总厂亏损的结果,其原因不是产品品种、质量问题,而是成本高、效益差。邯钢模拟市场运行管理模式的核心,就是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管理,把二级单位都变成法人,抓住成本这个关键,用“倒推”的方法,测算出逐道工序的目标成本,然后层层落实,直到每一个职工通过成本这一市场信息的传递,把市场价格信息内伸化,实行成本市场否决,使市场对质次 价高赔钱的产品不予准入。 (2)主要应用领域和适用条件。“模拟市场运行,实行成本否决”管理模式主要适用于生产环节多、成本核算较多较细、原材料等生产物资消耗量大等生产企业。 (3)应用效果及存在问题。应用效果包括促进了观念转变及经营机制转换;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产品成本降低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这种模式摆脱不了市场固有的弊端,表现为各运行单元重复建设多,自我循环,自成一体现象较为严重,由于各生产环节之间缺乏相互监督和制约,容易造成扯皮现象,不利于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造成人、财、物的浪费,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利。 2.多元化管理模式 所谓多元化管理模式是指企业集团根据不同产品、产业的需要所建立的管理模式。例如,嘉陵工业集团是以摩托车及摩托车配件制造、销售为主导产品兼营农用车、房地产、酒店及猎枪弹制造等于一体的企业集团。在这种“一业为主,多元经营”的经营发展中所采用的控股型母子集团公司体制的管理模式是企业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典型代表。 (1)管理模式创建背景、理论体系及指导思想。中国嘉陵工业集团的主体是嘉陵集团、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嘉陵工业有限公司。基于历史原因,三者实行“三块牌子、一个领导班子、共用机构、混合运行”的管理模式,这与国家对上市公司的政策相违背。而嘉陵股份公司采用以垂直功能型为主的混合管理体制,具有集权特征,高层领导班子很难摆脱企业日常经营业务的缠绕,势必影响战略功能的发挥,不利于资本经营能力的提高。 (2)主要应用领域及适用条件。控股型的母子集团公司管理体制主要是针对企业规模大、集团化、多元化经营方式而建立的,使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与其他成员之间,通过资产和经营管理的纽带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3)应用效果和存在问题。应用效果包括横向职能部门综合化;纵向结构实行集中管理;直线部门的精干化。我国的多元化集团管理模式也显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点。首先,这种管理模式还主要停留在集团内部结构调整和职能转变上;其次,如何协调生产部门之间的关系,实现资源共享还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 三、结束语 企业在管理模式的变革中往往是以一个或多个管理方面作为突破口,以点带面,将整个企业的管理体制进行变革和升级。企业只有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自身的企业模式,才能适应市场竞争,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杨永清 孙媛媛 山东工商学院 [摘 要] 本文根据科学管理思想发展现状,提出管理模式的重要性,然后对我国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论述了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管理模式 应用效果 市场经济 参考文献: [1]程 洁:人本管理的核心价值观.管理论坛[J],2002 (4)[2]倪义芳 何鸿声:IT与企业管理范式的转变[J],管理科学,2002,(5) 浅析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经营管理

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几个主要特点(一)

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几个主要特点(一) 摘要: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具备几个主要特点: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市场调节基础上的宏观调控;坚持开发国内资源基础上利用外资的模式;坚持渐进式的改革开放道路;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的跨越式发展路径;坚持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坚持稳定促发展、和平促发展的根本方针。关键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主要特点 现存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在书本上找不到,只能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和实践进行总结和概括。 经过最近二十多年的探索,中国人民逐渐摸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初步形成了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这个模式主要有以下突出特点: 一、确立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并加进了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内涵 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并使之成为全体人民共同接受的向导,这是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必备的首位要素。改革开放之初,总设计师邓小平为中国设计了三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并认为到2000年,中国GDP比1980年翻两番后,也只是初步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根据中国2000年人均GDP比1980年翻两番的事实,把中国从2000年到2020年的社会发展目标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六届三中全会根据我国当前存在的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新情况,在发展目标中加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内涵。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我国现阶段的生动运用和创新。 对于一个后进的国家,找准自己的现实方位,科学地确立本国发展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十分重要。日、韩两国五、六十年代因发展目标选择恰当而受益,有的拉美、非洲国家近十至二十年因发展目标选择不当而受损。幸运的是,中国确立了2l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初步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并正确规定了2000年、2020年的阶段目标,今天还加进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内涵。更重要的是,这些目标不仅是国家领导层的理念和战略,而且为广大人民普遍认同。从本质上说,它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发展目标,是人民在每个阶段均能真实感受到的可望可及的符合实际的目标。 二、逐步明确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向,这是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发展体制 传统的资本主义实行的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在二十多年的改革历程中,我国经历了艰难的体制探索: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转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最后确定为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体制与英、美、日、韩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及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制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这种体制与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大区别是:它虽然保留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但公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多样化了,更重要的是,它允许私营经济、外国私营经济、个体经济等的共同发展。这种体制在保存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基础上充分利用了人类创造的市场经济这个一般的体制成就。这种体制符合现阶段的中国国情: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分散生产、小生产在农业和农村还占统治地位。城市的手工业生产、旧式工商业仍占很大比重,不实行市场经济体制,难以改造和提升这些产业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二是中国在世界格局中仍处于经济不发达的边缘地位,贫困落后,边缘化是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根本特征,在此条件下,不借助于市场经济体制,无法与发达的资本主义世界取得紧密联系,难以获得资本主义现代工业文明的物质成果;三是利用市场经济体制并没有抛弃社会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公有制为主体及按劳分配,以及借助社会主义国家力量参与经济剩余的再分配,

谈谈我对中国创新模式的粗浅看法

谈谈我对中国创新模式的粗浅看法 陈玉荣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自主创新成为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要求把增强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方向。因为创新是经济概念而不是技术概念,创新的精神会给一个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带动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事实上,创新的种类有很多中,中国创新模式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材料创新、组织创新等等,这一系列的创新虽然都是以技术为基础,但经济效益和市场才是检验创新的最终标准。所以创新应追求市场的适应性而不是技术的先进性。对于中国的多数企业来说,其创新动力来源于创新收益的预期。不同行业的企业,创新的特点也不同,例如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不仅仅是新产品和先进的技术,同时降低成本也是创新。而一些高技术服务业或者技术变化慢的市场,经营管理方式,组织模式、结构和商业模式等的创新都可能会带来经济效益。所以在探索创新模式,应该具有针对性。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面临着知识经济对传统工业化模式的挑战,我国已迅速的转变了发展方式,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战略重点。我国是技术总量大国,但是关键核心技术对外要求高,对外依存度大,所以我国在科学技术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才,为的就是掌握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同时加以创新,这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之一。但是,目前中国的创新却存在下列三个方面的动力不足: 首先,创新理念滞后。尽管如今全国掀起了一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宣传的热潮。其实,关于创新的话题这已不是第一次了,大约在1998年5月,当时已经头一次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那时,大多数中国人对“创新”一词比较陌生,这个口号给人们以新鲜的感觉。于是,全国各地有关创新的宣传铺天盖地,各条战线迅速召开了各种创新的会议,纷纷提出经济创新、教育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体制创新、企业创新、服务创新,等等。而且,在那一拨的宣传中,还提出了许多新鲜的口号,如自主创新、源头创新、创新极、创新板、创新树、创新团队等,真是让人眼花缭乱。可是,自从那一拨宣传创新至今快20年了,我国又有多少堪称为原创性的成果呢?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但肯定是寥若晨星。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浅谈中国模式及其面临的挑战

浅谈中国模式及其面临的挑战 摘要:近年,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模式”的研究不断深入,并有许多不同观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辉煌成就,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但基于发展道路又有别于世界其他模式的客观事实,我们可以用强势政府、市场经济、文化支撑、民生关切、渐进改革、有序开放等六个关键词概括“中国模式”的基本特征。当然,“中国模式”远未成熟定型,正在生成构建之中,既面临自我完善、提升与发展的挑战,也还面临发达国家的批评、指责与遏制。“中国模式”的可持续发展还要解决一些前所未有的难题,需要营造更加良好的内外环境,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中国模式”; 面临挑战; 应对策略 多年来,理论界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非常热烈,至今仍是人们经常论及的话题。因为无论从理论或实践上说,它都是我们无法回避和必须作出回答的问题。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特色”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这种“不断发展”和“不断丰富”,都离不开对“中国模式”的探讨、坚持和完善。 一、模式与中国模式的基本含义 首先看一看模式的含义。模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 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对模式下的定义就是: 模式是事物内在机理的展开,它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系统地体现着事物的本质属性。模式的基本特点就是: 内在性,模式是一个事物内在本质的展现; 外在性,模式有其外在的表现方式; 可借鉴性,模式可以为人们所借鉴和学习。 其次看一下中国模式的含义。不同的学者对于中国模式有不同的定义。有的学者讲,中国模式是指新中国成立60 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战略、政策、实践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也包括出现的问题。有的学者讲,中国模式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多的是发展经验问题,对西方国家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