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反应参数检测及控制(4-2)
- 格式:ppt
- 大小:4.63 MB
- 文档页数:264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常规生化检验项目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种实验室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内各种生物化学过程的正常与异常状况,有助于诊断疾病、监测疗效和预测疾病进展等。
以下是常规生化检验项目中一些重要指标的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
1.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参考范围:ALT:男性≤50U/L,女性≤35U/L;AST:男性≤40U/L,女性≤35U/L。
临床意义:ALT和AST通常用于评估肝功能,出现异常意味着肝细胞损伤,并且可以帮助区分肝炎、肝病毒感染、肝细胞癌等。
2.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参考范围:TP:60-80g/L;ALB:35-55g/L。
临床意义:TP和ALB是评估肝功能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异常可提示肝脏疾病、营养不良等。
3.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参考范围:BUN:2.86-8.21 mmol/L;Cr:53-106 μmol/L。
临床意义:BUN和Cr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异常可以提示肾脏功能损伤,如急性肾衰竭、慢性肾病等。
4.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参考范围:TBIL:3.4-20.5 μmol/L;DBIL:0-6.8 μmol/L。
临床意义:TBIL和DBIL常用于评估肝胆系统功能,异常可以提示肝胆疾病,如黄疸、胆结石等。
5.血清钠(Na)、钾(K)和钙(Ca):临床意义:这些电解质指标常用于评估水电解质平衡和神经肌肉功能,异常可以提示肾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神经肌肉病等。
6.血清葡萄糖(GLU):参考范围:空腹血糖:3.6-6.1 mmol/L。
临床意义:血糖是评估糖代谢的指标,异常可以提示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等。
7.血清甲状腺素(T3、T4)和甲状腺刺激素(TSH):参考范围:T3:1.2-3.1 nmol/L;T4:63-165 nmol/L;TSH:0.55-4.78 mIU/L。
反应⼯程名解及简答题第0章1. ⽣物技术产品的⽣产过程主要由哪四个部分组成?答:(1)原材料的预处理;(2)⽣物催化剂的制备;(3)⽣化反应器及其反应条件的选择和监控;(4)产物的分离纯化。
2. 什么是⽣化反应⼯程,⽣化反应⼯程的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以⽣化反应动⼒学为基础,运⽤传递过程原理及⼯程学原理与⽅法,进⾏⽣化反应过程的⼯程技术分析、开发以及⽣化反应器的设计、放⼤、操作控制等综合边缘学科。
主要内容:⽣物反应动⼒学和⽣物反应器的设计,优化和放⼤。
3. ⽣物反应过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采⽤⽣物催化剂,反应过程在常温常压下进⾏,可⽤DNA重组及原⽣质体融合技术制备和改造2.采⽤可再⽣资源3.设备简单,能耗低4.专⼀性强,转化率⾼,制备酶成本⾼,发酵过程成本低,应⽤⼴,但反应机理复杂,较难控制,反应液杂质较多,给提取纯化带来困难。
4. 研究⽅法经验模型法、半经验模型法、数学模型法;多尺度关联分析模型法(因次分析法)和计算流体⼒学研究法。
5. 在建⽴⽣物反应过程数学模型时,常按下述⼏个步骤进⾏:(1)反应过程的适当简化;(2)定量化研究;(3)过程分离原理;(4)数学模型的建⽴。
第1章1. 酶作为⽣物催化剂具有那些催化剂的共性和其独特的催化特性?谈谈酶反应专⼀性的机制。
催化共性: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化反应的速率;反应前后状态不变.催化特性:⾼效的催化活性;⾼度的专⼀性;酶反应需要辅因⼦的参与;酶的催化活性可被调控;酶易变性与失活。
机制:锁钥学说;诱导契合学说2. 什么叫抑制剂?某些物质,它们并不引起酶蛋⽩变性,但能与酶分⼦上的某些必需基团(主要是指活性中⼼上的⼀些基团)发⽣化学反应,因⽽引起酶活⼒下降,甚⾄丧失,致使酶反应速率降低,能引起这种抑制作⽤的物质称为抑制剂。
1.2 简单酶催化反应动⼒学(重点之重点)详细介绍简单酶催化反应模型、快速平衡法、拟稳态法以及酶动⼒学参数的求取⽅法(重点为L-B法和E-H法)。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3)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工本科专业原为抗生素工学专业,建于1954年,1980年改为生物化工专业。
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生,1990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为全国第一个生物化工博士点,1991年开始招收博士生。
本专业背靠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生物化工系、生物化学研究所,配有各种全自动发酵罐、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质谱仪等先进仪器设备,主要研究领域有:采用基因重组微生物及非重组微生物的发酵过程优化,动植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及过程优化,组织工程,生物催化,代谢工程,生物反应过程的检测、模拟和控制,海洋生物技术,环境生物工程,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过程的放大,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等。
一、培养目标本学科的硕士学位获得者要掌握应用生物学基本概念和生物反应器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生化过程检测与控制等生化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技能和计算机技术,熟悉生物工程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备进行生物工程方面的科学研究的能力和良好的科学道德。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
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
二、学制和学习年限硕士生的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课程学习学分有效期自研究生入学开始为5年。
三、研究方向1. 生化反应工艺与工程。
2. 生物反应器工程。
3. 生化反应过程检测与控制。
4. 生化分离工程。
5. 细胞培养工程。
四、培养计划研究生应在入学后一个月内,在导师组及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学位论文工作包括研究方向,已有工作基础,研究计划和时间安排等。
五、课程设置(一)总学分本学科硕士生应完成不少于29学分的课程学习,一般在入学后的3个学习单元内完成。
提倡硕士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提高创新能力。
凝血功能各项指标解读凝血功能是机体在遭受血管损伤后,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和细胞间相互作用,形成血栓以维持血管的完整性的一种生理功能。
凝血功能指标是一系列血液凝血的生化参数和指标,通过测定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了解机体的凝血功能状态,对于诊断与评估血液病理学和凝血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以及血小板计数等。
首先,凝血酶原时间(PT)是评估机体外在凝血通路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常用来评估肝脏功能以及检测血液凝血因子的异常。
正常值为12~14秒。
当PT延长时,可能提示存在凝血因子的缺乏或异常,如血友病等。
其次,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评估机体内在凝血通路功能的指标,一般用于评估血浆中凝血因子相关疾病。
正常值为25~40秒。
当APTT延长时,可能存在凝血因子的缺乏、异常或抗凝血药物的使用。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是PT的标准化指标,常用于评估华法林治疗患者的凝血功能。
正常值为0.8~1.2、当INR高于正常范围时,说明患者的凝血功能受到抑制,存在出血风险。
纤维蛋白原(FIB)是促进血浆中纤维蛋白形成的关键凝血因子,是评估机体纤维蛋白形成能力的一个指标。
正常值在2~4g/L。
当FIB含量低于正常范围时,可能提示纤维蛋白形成障碍,存在出血风险。
血小板计数是评估机体凝血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正常值在150~400×10^9/L。
血小板是凝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血小板计数过低时,可能导致出血倾向。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凝血功能指标如凝血酶时间(TT)、降解纤维蛋白产物(D-dimer)等,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机体的凝血功能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药物的使用、疾病的存在等,因此在解读凝血功能指标时需要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分析。
总之,凝血功能指标的测定对于评估机体凝血功能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浅述测定五日生化需氧量的影响因素摘要:由于生化测定过程的复杂,导致影响因素众多,每一个因素都可能对结果产生极大的改变,本文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做出详细的总结,对其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规避影响、提高测定的精确度的方法,以期促进五日生化需氧量测定的技术进步,并提高水质检测的精准度,以保证用水安全和环境质量。
关键词:测定;五日生化需氧量;影响因素一、五日生化需氧量测定概述生化需氧量检测,也可称BOD检测,是体现水体自净能力和废水净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水体中有机物的降解需要通过微生物,而这个过程,会消耗大量氧气,从而致使水体氧气含量减少,对于水体质量、水中生物生存造成影响,由于近年来水体有机物污染愈发严重,因此生化需氧量的检测也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完善过程,使得检测结果精准的反映水体情况,以便采取最为适合的手段进行治理、净化,这对于水体净化和工业废水处理有极大的意义。
二、测定五日生化需氧量的影响因素2.1水样采集及保存水样中微生物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五日生化需氧量值,水样采集与保存方法对测定结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诸多情况下,水样贮藏期间就算采用最好冷却条件,一些生物活性作用还是发生着,在此期间活性作用程度对生化需氧量测定的显著改变不是十分清楚,且样品与样品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储藏时间应尽可能的缩短。
具体可采取下面方法:将水样采集并且充满密封带钟型口溶解氧瓶中,比如:采取样品采集之后不能在2小时内就开始分析,应该在4℃或者是低于4℃情况下进行保存,并在6h内开始分析,当不能在6h以内分析时,则应将储存时间和温度与分析结果一起报告,不可超过24h分析,冷冻样品分析前需解冻、均质化和接种。
2.2驯化液接种的要求接种是BOD5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问题,对微生物含量不丰富的废水,在测定BOD5时应该接种。
不同的驯化接种液微生物种类、活性随时间变化差异较大,使分析结果不稳定。
笔者通过长期对增菌液、生活污水、土壤驯化液、以及排污口下游底泥等不同来源驯化接种液的使用,得出易生化降解的废水主要使用增菌液接种,监测结果稳定;而不易降解的印染、医药等行业最好使用排污口下游的底泥驯化接种,底泥驯化接种产生的菌种针对性强,活性高,使分析结果比较稳定。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范围及临床意义生化检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一个人的身体机能状态。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包括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红蛋白等指标。
下面将逐项介绍这些指标的正常范围及临床意义。
1.血糖:正常范围:空腹血糖小于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
临床意义:血糖是机体能量供应的重要指标,用于诊断糖尿病、低血糖、胰岛素抵抗等疾病。
2.血脂:正常范围:总胆固醇小于5.2mmol/L,甘油三酯小于1.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于1.04mmol/L。
临床意义: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有关,高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增高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
3.肝肾功能:正常范围:谷丙转氨酶(ALT)小于40U/L,谷草转氨酶(AST)小于40U/L,总胆红素小于20μmol/L,血清肌酐在男性小于115μmol/L,女性小于97μmol/L。
临床意义:肝功能异常可能表示肝脏疾病,肾功能异常可能表示肾脏疾病。
4.电解质:临床意义:电解质不平衡可能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影响心脏、神经等系统正常功能。
5.血红蛋白:正常范围:男性在130-175g/L之间,女性在115-150g/L之间。
临床意义:血红蛋白水平反映了贫血的程度,用于评估贫血疾病。
除了上述常规生化指标,还有其他重要的生化指标如C-反应蛋白、肝炎病毒标志物、糖化血红蛋白、血液常规等。
生化指标是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工具,可以辅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严重程度和预后,并指导相应的治疗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实验室对于正常范围可能有轻微的差异,临床医生应结合个体情况综合考虑。
此外,一些疾病可能对一些指标的正常范围产生影响,因此需要综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总结起来,常规生化检验项目涵盖了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红蛋白等指标,这些指标的正常范围对于评估人体机能非常重要,有助于早期发现和预防疾病。
关于生化中的终点法中的两点法,还有种叫法是固定时间法的一些题新手上路,有哪位大侠能先容先容终点法中的两点法的原理,在生化上怎么往做两点法呀(简单回答)最基本的生化反应方法有三种,其他的都是在此基础演变而来。
1。
速率法,有叫动态法,仪器连续检测生化反应过程中的吸光度变化,目的是得到吸光度变化速率。
酶活性的检测大多用此方法。
检测底物的是下降反应,又叫负反应,例如:ALT AST 等;检测天生物的是上升反应,又叫正反应,ALP。
2。
终点法。
仪器检测生化反应某一时间点的吸光度值,目的得到反应溶液的具体吸光度值。
常见的有GLU,TP ,ALB 等3。
两点法。
仪器检测生化反应两个时间点的吸光度值,第二点减往第一点,得到吸光度的差值,检测底物的差值为负,检测天生物的差值为正,例如,中生试剂的肌酐项目Cr。
生化仪无论半自动或全自动,都有实验参数设置,只要按试剂说明正确设置,再照试剂说明做实验就行了。
使用分光光度计另当别论。
两点法:又称为一级动力学法、固定时间法等,指在一定的反应时间内,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即v=k[S]。
由于底物在不断的消耗,因此整个反应速度在不断的减小,表现为吸光度的变化越来越小。
这类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很长,理论上可以在任意时间段进行监测,但由于血清成份复杂,反应刚启动时反应较复杂,杂反应较多,必须经过一段延迟时间才能进进稳定反应期。
两点法不是什么终点法中的两点法,正确地说它应该属于动态法范畴,一种带标准的动态法.新手上路,有哪位大侠能先容先容终点法中的两点法的原理,在生化上怎么往做两点法呀(简单回答)最基本的生化反应方法有三种,其他的都是在此基础演变而来。
1。
速率法,有叫动态法,仪器连续检测生化反应过程中的吸光度变化,目的是得到吸光度变化速率。
酶活性的检测大多用此方法。
检测底物的是下降反应,又叫负反应,例如:ALT AST 等;检测天生物的是上升反应,又叫正反应,ALP。
2。
终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