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2001年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1.背景

实践证明,拉米夫定的问世推动了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进程《2000年拉米夫定临床应用指导意见》对帮助临床医生正确应用拉米夫定起了重要作用。随着时间的增加、临床应用病例数的增多,积累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在综合国内外文献基础上,结合我国的临床实践经验,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进行广泛和深入的讨论并达成《2001年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作为对《2000年指导意见》的补充,供我国临床医生参考。

2.拉米夫定的适应症及使用方法

有乙型肝炎病毒活动性复制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年龄大于12岁,如体重为35kg或以上者,每次0.1g,口服,每日1次。

3.疗效评价

3.1疗效评价指标细分为以下几部分

3.1.1 生化学指标:ALT.如伴有总胆红素等生化指标异常者可进行相应指标的评价。

3.3.2 病毒学核酸测定(HBVDNA);HBV DNA,根据各医院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治疗前后最好在同一试验室检测。以期达到较好的可比性):

1)PCR酶免疫定量

2)PCR荧光定量(实时定量PCR)法

3)核酸杂交定量法或定性法

4)b DNA(支链DNA)法

3.1.3 血清学乙屏抗原。抗体指标: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病理学指标:提倡有条件的医院可按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分会和肝病分会修订的“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制定的标准并参照Knodell的HAI指数对治疗前后的肝脏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分级分期进行评价。3。2 疗效评价标准

疗程结束时评价以下指标:

3.2.1 生化学应答

完全应答:ALT复常

无应答:未达上述标准

(以上评价标准应排除降酶药的作用和其他引起ALT升高的原因)

3.2.2 病毒学应答

完全应答:按HBV DNA各检测方法说明书上提供的实验敏感性和检测范围确定,临床上一般认为HBV DNA<10的5次方拷贝/ml为完全应答

部分应答:未达完全应答标准但定量下降大于2个对数级

无应答:未达上述标准

3.2.3 血清免疫学应苔

完全应答:HBeAg/抗一HBe血清转换(应排除前C区变异的患者)

部分应答:HBeAg阴转但末出现抗—HBe

无应答:未达上述标准

3.3 综合疗效评价

3.3.1 完全应苔

疗程结束时,生化学、病毒学和血清免疫学所有指标均达到完全应答者为完全应答。

3.3 .2 部分应答

指标介于完全应答和无应答之间者为部分应答。

3.3.3 无应答

疗程结束时.生化学、病毒学和血清免疫学应答指标均为无应答者为无应答。

HBeAg阴性{伴活跃HBV DNA复制}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进行血清免疫学疗效评价.但应进行生化学、病毒学指标的疗效评价。

4.疗程

疗程至少1年

4.1 治疗前HBeAg阳性的患者,治疗1年后综合疗效达到完全应答

者建议继续用药6个月,期间每3个月1次复查ALT、HBVDNA、HBeAg和抗-HBe;仍完全应答可停药观察。

4.2 治疗前HBeAg阳性者治疗1年后达到部分应答者,建议继续用药直至达到完全应答后,再继续用药6个月,期间每3个月?次复查ALT、HBV DNA、HBeAg和抗—HBe;仍持续完全应答可停药观察。

4。3 治疗前HBeAg阳性者治疗1年时仍无应答时可停药观察,或改用其他有效的抗病毒治疗。

4。4 治疗前HBeAg阴性(伴活跃HBV DNA复制)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治疗应答者疗程至少2年;对于完成?年治疗仍无应答者可改加用其他有效治疗方案。

5。治疗过程中和疗程结束后的随访

5.1 疗程中的随访

拉米夫定治疗中应定期进行随访,观察项目主要包括:

1)肝功能:ALT、AST、胆红素、白蛋白,开始每月1次,随改善情况而延长

2)血清病毒学标志:HBsAg、HBeAg、抗-HBe、HBV DNA,每3月1次

3)根据病情需要检查血常规、血小板、磷酸肌酸激酶、血肌酐等指标

4)肝组织学:有条件单位治疗前和治疗后各1次

5)观察临床表现和不良反应

5.2 治疗结束后随访

无论有否治疗应答,患者在结束治疗后均应随访

停药后,继续随访6—12个月,停药后一个月及以后每隔3-6个月复查ALT、AST。HBeAg,抗一HBe、HBV DNA以及临床表现、不良反应等。

6.影响疗效因素

治疗前ALT水平是影响拉米夫定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认为,治疗前ALT升高的患者疗效显著。对于治疗前ALT水平正常者如肝活检证实有确定的肝组织学变性、坏死和炎症反应或病程中曾有过反复ALT 升高者,以及有乙肝肝硬化、肝癌家族史者,建议予以治疗,使用拉米夫定可能有效,应作进一步研究。7.治疗过程中及停药后ALT升高的处理

7.1 治疗过程中ALT升高的处理:

原则上应分析ALT升高的各种具体原因,动态观察ALT变化的同时,继续使用拉米夫定,并给予适当对症治疗。

如ALT复常后再次出现上升,应认真查找原因:如有无合并其他病毒感染包括嗜肝性病毒和非嗜肝性病毒(柯萨奇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有无酗酒、合并酒精性或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无同时使用其他导致肝脏损害的药物、患者是否按规定定时服药、有无非正规用药、是否是疾病本身的波动或正在HBeAg 血清转换期等,并作相应处理。排除上述原因,疗程6个月以上出现ALT升高者,应注意是否出现YMDD 变异株,有条件的医院可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和YMDD变异株检测。

如ALT复升,可按以下方法处理:

7.1.1 ALT<5XULN,HBV DNA低于治疗前水平可继续使用拉米夫定,并密切观察病情,加强保肝治疗。7.1.2 治疗超过6个月,ALT<5XULN,但HBV DNA高于治疗前水平或持续不降,考虑拉米夫定对病毒的抑制作用下降,可停用拉米夫定或改用其他有效治疗。

7.1.3 ALT>5XULN,或合并总胆红素等生化指标明显异常,出现肝脏失代偿迹象者,不宜轻易停药,应进行对症保肝治疗。

*肝脏失代偿迹象包括:

血清总胆红素>5mg/dL(85。5mmol/L);血清白蛋白<35g/L;凝血酶原活动度<60%(或较正常对照延长4秒);出现明显失代偿的临床表现:明显厌食、乏力、恶心和呕吐、腹水、自发性腹膜炎、黄疸{进行性加深}、皮肤粘膜出血倾向、肝脏进行性缩小、肝性脑病及上消化道出血等。

7.2 停药后的ALT升高

临床研究表明对于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未达血清转换时停药,和安慰剂组相比:除ALT在拉米夫定组有所增加外,其余生化指标变化均无显著差异,表明停药后ALT升高伴出现胆红素增加和/或肝功能失代偿的比例在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无显著差异。

无论是否发生血清转换,停止治疗后都要进行6—12个月的随访。

随访期间部分患者可能出现ALT复升,大多数经一般治疗可自行恢复;少数HBV DNA明显增高者可开始新一轮拉米夫定治疗或采用其他有效的抗病毒和对症支持治疗。

8。拉米夫定治疗期间YMDD变异株的出现、临床表现和处理

文献报道,未经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中可检测到YMDD变异株。这种自然存在的YMDD变异株的流行病学、与野生株的比例关系、致病性等均有待于进一步阐明。拉米夫定治疗6—9个月以上少部分患者可能出现YMDD变异株,并随治疗时间延长发生率逐渐增高,治疗1年时约15%。一般认为,YMDD变异株复制活力的程度较野生株低,停用拉米夫定后野生株会很快恢复为优势株,一般情况下病人未达到血清转换停用拉米夫定3·4个月后YMDD变异株逐渐下降,野生株病毒复制恢复。一般来说,YMDD变异株致病性不强,AL下轻度升高,临床表现较轻微,继续治疗大部分病人仍可获益。YMDD 变异株导致的肝炎加重偶有报道,应引起临床的重视,加强对其临床表现及治疗的研究。

处理方法参见7.1

某些抗病毒药物可能抑制YMDD变异株复制但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对于使用拉米夫定后出现YMDD变异,伴有ALT升高的患者可在以上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加用或改用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

9。联合用药

拉米夫定对HBV -DNA复制有明显抑制作用,延长疗程可提高血清转换率,联合用药可能是今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一个方向:国外正在进行拉米夫定联合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的研究如长效干扰素,阿德福韦,恩替卡韦等,但尚无定论。在这方面需有组织地进行设计严密、联合不同药物的临床研究以作出确切的评价

1-江苏省肉毒毒素注射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江苏省肉毒毒素注射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为规范肉毒毒素注射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机构对医疗机构申请开展该项技术进行审核的依据,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此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肉毒毒素注射技术是指应用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的A型肉毒毒素,通过向3岁以上患者的特定部位注射肉毒毒素改变局部肌肉收缩状态以达到治疗肌张力障碍及痉挛等相关疾病的诊疗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肉毒毒素注射技术必须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 (二)二级乙等及以上综合医院或康复专科医院,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神经内科或康复医学科诊疗科目,有重症监护病房。 (三)每年可完成肉毒毒素注射技术30例以上,开展该项技术的科室床位不少于20张。近三年无与该项技术临床应用相关负主要责任的医疗事故或不良事件记录。 (四)医院设有由医学、法学、伦理学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临床应用伦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健全、审查规范。 (五)有符合要求的单独治疗室 1、有移动或固定紫外线消毒设备。 2、能够进行心、肺、脑复苏抢救,有氧气通道、麻醉机、

除颤仪、吸引器等必要的急救设备,配有必备的抢救药品。 (七)其他辅助科室和设备 1、检验科:能够满足常规的化验检查,包括三大常规、生化(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或凝血酶原时间等。 2、肌电图室:能够进行常规肌电图检查。 (八)有至少2名具有肉毒毒素注射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在职医师,并均具有主治医师或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有经过肉毒毒素注射技术、神经内科及康复科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与开展本技术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实施肉毒毒素注射技术的医师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内科或康复医学专业,第一执业地点为申请单位。 2、有5年以上神经内科或康复医学科临床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或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近3年作为术者完成肉毒毒素注射技术30例以上。 4、经过省级或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肉毒毒素注射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5、每个医疗机构开展该项技术的医师不少于2名。 (二)其他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经过肉毒毒素注射技术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 (一)严格遵守相关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等因素综合判断治疗措施,因病施治,合

贺普丁 说明书

贺普丁(拉米夫定)说明书 【别名】贺普丁, 拉米夫定 【外文名】Lamivudine,Heptodin 【药理毒理】拉米夫定是核苷类抗病毒药,对体外及实验性感染动物体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拉米夫定可在HBV感染细胞和正常细胞内代谢生成拉米夫定三磷酸盐,它是拉米夫定的活性形式,既是HBV聚合酶的抑制剂,亦是此聚合酶的底物。拉米夫定三磷酸盐掺入到病毒DNA链中,阻断病毒DNA的合成。拉米夫定三磷酸盐不干扰正常细胞脱氧核苷的代谢,它对哺乳动物DNA聚合酶α和β的抑制作用微弱,对哺乳动物细胞DNA含量几乎无影响。拉米夫定对线粒体的结构、DNA含量及功能无明显的毒性。对数乙型肝炎的血清HBV DNA检测结果表明,拉米夫定能迅速抑制HBV复制,其抑制作用持续于整治疗过程。同时使血清转氨酶降至正常,长期应用可显著改善肝脏坏死炎症性改变并减轻或阻止肝脏纤维化的进展。 【药动学】拉米夫定口服后吸收良好,成人口服拉米夫定0.1 g约1 hr左右达血药峰浓度Cmax 1.1-1.5 μg/mL,生物利用度为80-85%。拉米夫定与食物同时服用,可使Tmax 延迟0.25-2.5 hr,Cmax下降10-40%,但生物利用度不变。静脉给药研究结果表明拉米夫定平均分布容量为1.3 L/Kg,平均系统清除率为0.3 L/h/kg,拉米夫定主要(>70%)经有机阳离子转运系统经肾清除,清除半衰期为5-7 hr。在治疗剂量范围内,拉米夫定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呈线性关系,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体外研究显示与血清白蛋白结合率<16-36%。拉米夫定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拉米夫定主要以药物原型经肾脏排泄,肾脏排泄约占总清除的70%左右,仅5-10%被代谢成反式硫氧化物的衍生物。患者肾功能不全会影响拉米夫定的排泄,对肌酐清除率<30 mL/分的患者,不建议使用本品。肝脏损害不影响拉米夫定的药物代谢过程,对于因年龄增大而肾脏排泄功能下降的老年患者,拉米夫定代谢无显著变化,只有在肌酐清除率<30 mL/分时,才有影响。 【适应证】乙肝、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慢性乙型肝炎。 【不良反应】患者对本品有很好的耐受性。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上呼吸道感染样症状、头痛、恶心、身体不适、腹痛和腹泻,症状一般较轻并可自行缓解。 【相互作用】[联合用药的考虑] 在综合研究中将拉米夫定或α-干扰素单一治疗的患者与α-干扰素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的患者相比较,发现接受α-干扰素治疗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多,在所有接受过α-干扰素治疗的病人中约有2/3发生"流感样"副反应。拉米夫定和干扰素的联合应用并未改善α-干扰素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总之,除了治疗后ALT升高的发生

拉米夫定片

拉米夫定片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拉米夫定片 商品名: 英文名:Lamivudine Tablets 汉语拼音:Lamifuding Pian 本品主要成分为拉米夫定,其化学名为(2R -顺式)-4-氨基-1-(2-羟甲基-1,3-氧硫杂环戊-5-基)-1H -嘧啶-2-酮。 其化学结构式为: 分子式:C 8H 11N 3O 3S 分子量:229.26 【性状】 本品为橙黄色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白色。 【药理毒理】 拉米夫定是核苷类抗病毒药。对体外及实验性感染动物体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 )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拉米夫定可在HBV 感染细胞和正常细胞内代谢生成拉米夫定三磷酸盐,它是拉米夫定的活性形式,既是HBV 聚合酶的抑制剂,亦是此聚合酶的底物。拉米夫定三磷酸盐渗入到病毒DNA 链中、阻断病毒DNA 的合成。拉米夫定三磷酸盐不干扰正常细胞脱氧核苷的代谢,它对哺乳动物DNA 聚合酶α和β的抑制作用微弱,对哺乳动物细胞DNA 含量几乎无影响。拉米夫定对线粒体的结构、DNA 含量及功能无明显的毒性。对大多数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BV DNA 检测结果表明,拉米夫定能迅速抑制HBV 复制,其抑制作用持续于整个治疗过程,同时使血清氨基转移酶降至正常。长期应用可显著改善肝脏坏死炎症性改变,并减轻或阻止肝脏纤维化的进展。 【药代动力学】 S O HO N N NH 2O

拉米夫定口服后吸收良好,成人口服拉米夫定0.1g约1小时左右达血药峰浓度(C ) max )1.1~1.5ug/ml,生物利用度为80%~85%。拉米夫定与食物同时服用可使达峰时间(T max )下降10~40%,但生物利用度不变。静脉给药延迟0.25~2.5小时、血药峰浓度(C max 研究结果表明拉米夫定平均分布容积(Vd)为1.3L/kg,平均系统清除率为0.3L/h/kg,拉 )为5~7小时。米夫定主要(>70%)经有机阳离子转运系统经肾清除,血消除半衰期(t 1/2 在治疗剂量范围内,拉米夫定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呈线性关系,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体外研究显示与血清白蛋白结合率<16%~36%。拉米夫定可通过血-脑脊液屏障进入脑脊液。拉米夫定主要以药物原型经肾脏排泄,肾脏排泄约占总清除量的70%左右,仅5%~10%被代谢成反式硫氧化物的衍生物。 【适应症】 适用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慢性乙型肝炎。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一次0.1g,一日1次。 【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上呼吸道感染样症状、头痛、恶心、身体不适、腹痛和腹泻,症状一般较轻并可自行缓解。 【禁忌症】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 治疗期间应对患者的临床情况及病毒学指标进行定期检查。 2. 少数患者停止使用本品后,肝炎病情可能加重。因此如果停用本品,要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若肝炎恶化,应考虑重新使用本品治疗。 3. 患者肾功能不全会影响拉米夫定的排泄,对于肌酐清除率<30ml/分钟的患者,不建议使用本品。肝脏损害不影响拉米夫定的药物代谢过程。 4. 本品治疗期间不能防止病人将乙型肝炎病毒通过性接触或血源性传播方式感染他人,故仍应采取适当防护措施。 5. 目前尚无资料显示孕妇服用本品后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故仍应对新生儿进行常规的乙型肝炎免疫接种。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瑞格列奈联合阿卡波糖和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比较

瑞格列奈联合阿卡波糖和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比较 发表时间:2018-07-03T16:03:28.82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上第7期作者:陈伟娟 [导读] 对于2型糖尿病的患者,采取瑞格列奈联合阿卡波糖进行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增强疗效。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南大街街道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13100 [摘要]目的:比较瑞格列奈联合阿卡波糖和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60例进行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取瑞格列奈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发生率为3.3%,对照组为20.0%,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对照组的要少,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比对照组的要好,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的患者,采取瑞格列奈联合阿卡波糖进行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增强疗效,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今后的治疗中应用。 [关键词]瑞格列奈;阿卡波糖;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现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主要的特点是血糖升高,导致患者发病的原因有很多种,例如遗传因素、不良的饮食习惯等,都有可能会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最近几年来,糖尿病患者的发病人数越来越多,我国现在糖尿病的发病率大约在11.6%,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2]。为此本次实验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60例进行讨论,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60例进行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58~80岁,平均(59.3±13.9)岁;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59~81岁,平均(60.1±12.8)岁。所选择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没有比较明显的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本次实验已经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经过所有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瑞格列奈一次使用的剂量为0.5-1mg,一天三次,口服,二甲双胍一次使用的剂量为0.5g,口服,一天用药三次;观察组采取瑞格列奈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瑞格列奈一次使用的剂量为0.5-1mg,一天三次,口服,阿卡波糖一次使用的剂量为50mg,一天三次,口服用药,两组患者连续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治疗。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 2.0分析资料;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2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都比对照组的要低,两组比较,P<0.05,见表1。 3讨论 最近几年来,2型糖尿病患者一直在不断增加,一旦发病后,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2型糖尿病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为胰岛素的抵抗下降或者是β细胞出现功能异常紊乱障碍[3]。治疗的时候主要帮助患者减慢β细胞的衰竭,把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改善患者的胰岛素功能。二甲双胍是现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降糖药物,可以帮助患者增加无氧酵解,从而提高葡萄糖的使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度,抑制肝脏的糖原异生,使得外周葡萄糖的代谢增加,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但是只是短时间的有效,不能阻止β细胞的衰竭,不能长期维持血糖正常[4];瑞格列奈是一种胰岛素分泌剂,可以与β细胞膜受体相结合,减少钾离子的内流,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阿卡波糖是一种糖苷酶抑制剂,用药后可以帮助患者抑制葡萄糖苷甘酶的活性,讲解葡萄糖,以免胰岛素分泌分泌出现较大的波动,从而

B医药企业拉米夫定片的营销策略分析

B医药企业拉米夫定片的营销策略分析 本文以安徽省内技术性强的高新技术生物制药行业中的B制药有限公司为背景,以拉米夫定片的销售为中心,以国外制药企业在我国行政保护的结束、我国药品仿制技术的提升、国内同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为背景,研究了目标企业如何综合利用营销组合,以促進产品销售量,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 标签:拉米夫定片;市场营销;生物制药企业 B企业成立于2003年,是安徽省内的高新技术生物制药企业,专业从事手性抗乙肝、艾滋病毒的药物研发、生产和销售,旗下有一家医药原料生产基地、一家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和一家医药经营有限公司,拥有从原料药研发、合成、中间体生产、制剂生产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共有包括拉米夫定片在内的五个品种的八个规格的产品获得了国药生产准字,其中五个规格根据国家订单生产,由国家全部采购[1]。故本文要讨论的是用于治疗乙肝的0.1g拉米夫定和用于治疗艾滋病的0.15g、0.3g三个规格拉米夫定片的市场营销,其目标顾客是在医保报销和政府帮扶下能够负担医药费用的疾病患者,他们具有治疗过程长、需不间断服药、对价格敏感的特点。 一、产品策略 1.保证产品质量 对于B企业来说,确保产品质量是产品策略的重中之重。拉米夫定同一般产品一样,必须能满足“治病”这一核心需求;同时又只能用于乙肝、艾滋病的治疗,它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甚至是生死存亡[2];所以,必须确保药品在生产、运输、储存、销售过程中药效的安全、有效和稳定。 2.注意产品组合 目前企业获批生产、销售的拉米夫定片包括0.1g、0.15g、0.3g三个规格,涵盖了治疗乙肝病、艾滋病的全部范围,但仍需放眼未来,继续研发,进行产品线的填补和扩展,以应对同行业竞争。 3.加强品牌建设 品牌是一个企业重要的无形资源,能够起到吸引购买和获取超额利润的重要作用[3]。B企业通过前期原料药的出口、中期中间体的国内供货及后期生物制剂产品的销售,已在治疗乙肝、艾滋病行业具有相当的知名度。但由于经营时间较短、生产产地不够知名、品牌建设力度不够、企业宣传资金受限等原因,造成目前产品及企业的品牌在整个市场中的优势不明显。所以,企业需在树立全员品牌意识、统一化营销和加强商标注册等方面多做努力。

瑞格列奈与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瑞格列奈与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与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16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二甲双胍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以及餐后2 h血糖(2 hPG)水平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FPG、2 hPG以及HbA1c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观察组FPG、2 hPG以及HbA1c 明显较对照组低,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瑞格列奈能够更有效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且安全性更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标签:瑞格列奈;阿卡波糖;2型糖尿病;血糖;安全性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居全球首位[1]。糖尿病患者在餐后普遍存在血糖升高现象,而餐后高血糖对患者的危害大,是多種慢性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受到越来越多医疗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因此,科学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不但能够帮助患者控制整体血糖水平,还能保护患者心脑血管,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2]。目前临床上用以控制餐后血糖的药物包括胰岛素促泌药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两类;其中阿卡波糖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对餐后血糖控制效果较好,但存在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多的缺点,部分患者耐受较差[3]。瑞格列奈是新型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物,对患者餐后血糖的控制效果十分理想,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广泛[4]。因此,2017年7月—2018年7月该研究将对比观察瑞格列奈与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收治的16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2例。对照组男性40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50.7±6.8)岁;平均病程(7.6±2.1)年;平均体质量(BMI)为(23.8±2.5)kg/m2。观察组男性41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50.5±6.9)岁;平均病程(7.8±2.3)年;平均BMI 为(24.1±2.2)kg/m2。经分析,两组患者性别组成、年龄结构、病程以及平均BMI指数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已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晓两组治疗方式各自的优缺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5],存在典型糖尿病症状者,任

拉米夫定调研报告

拉米夫定项目调研报告 一、拉米夫定基本信息 1、项目名称:拉米夫定 英文名称:Lamivudine 化学名: (2R-顺式)-4-氨基-1-(2-羟甲基-1,3-氧硫杂环戊-5-基)-1H-嘧啶-2-酮分子式:C8H11N3O3S Cas No:134678-17-4 分子量:229.25 2、剂型:原料药 3、注册分类:化药6 4、规格:0.1g 5、价格:170- 200元/盒(0.1克*14片/盒) 6、适应症:适用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慢性乙型肝炎 7、用法用量:口服,成人一次0.1g,一日1次 8、质量标准:进口质量标准(未公开) 9、知识产权:

1、国内厂家SFDA注册批文查询结果: 注:其余有进口的原料、片、口服液等制剂 2、国内注册情况: 注:另有10多家厂家申报片、胶囊、口服液、分散片等剂型

1、目标市场状况 乙肝市场主要在中国,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乙肝药物市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占全世界的34%左右。我国现阶段有1亿多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3000多万慢性乙肝患者,目前每年用于乙肝治疗费用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 在中国,抗乙肝药物主要有中药和西药两大块,在乙肝药的零售市场上,正上演一场中成药和化学药的份额争夺战。中成药占比逐渐萎缩,由2005年的54.8%跌到2007年的41.0%。中成药以保肝护肝类药为主,产品多数以“保肝、护肝、缓慢调理、舒缓平常轻微不适”为主要诉求,其中以护肝片销量占领先,尤以葵花护肝片占据主要市场,哈药六厂、吉林修正和广州奇星居其次。 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葛兰素史克、百时美施贵宝、诺华等跨国公司纷纷将目光锁定中国市场,进口肝病药物随即进入,并迅速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近几年,国内企业也纷纷加入竞争,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目前,国产与进口西药已逐渐占据国内抗乙肝药主要市场。 2、同类产品状况 (1)干扰素 目前,全球市场上的乙肝药物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种是免疫调节剂——干扰素,主要包括普通干扰素和聚乙醇化干扰素,即长效干扰素,临床上常用的干扰素制剂有如下品种:①自然干扰素:人体淋巴母细胞样多亚型天然干扰素(IFN-N1),葛兰素威康公司(英国)生产,商品名为惠福仁。②人体白细胞重组干扰素:FNα1b,深圳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为赛若金;IFN-α2a,罗氏公司(瑞士)生产的派罗欣、沈阳三生公司生产的因特芬、辽宁卫星生物研究所生产的迪恩安;IFNα2b:先灵葆雅(美国)公司生产的干乐能、天津华立达公司生产的安福隆、安徽安科公司生产的安达芬。③复合干扰素:安进公司(美国)生产的复合干扰素C-IFN,商品名为干复津。 国产干扰素300万单位规格的价格大概为50-60元,500万单位价格大概为70-80元,合资和进口干扰素100-1000元不等。目前,干扰素在国内用量不如核苷酸类药物,占据市场的份额在20-30%左右。 在我国,目前干扰素市场的品牌集中度很高。罗氏公司和先灵葆雅公司的产品占到医院乙肝干扰素市场的52.3%。单是罗氏公司的长效干扰素派罗欣,就独占了36.3%的市场份额。先灵葆雅公司的干乐能占据16%的市场份额。国内的生产厂家市场份额都在6%~7%之间,增长速度远远不及外资企业的产品。 (2)核苷酸类药物 核苷酸类似物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抑制聚合酶,起到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作用,目前用于临床的核苷酸类药物主要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 葛兰素史克公司的拉米夫定(商品名贺普丁)是世界上第一个用于乙肝治疗的核苷类似物,于1998年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此后,吉利德公司的阿德福韦酯(商品名贺维力)在2002年获批。百时美施贵宝的恩替卡韦(博路定)于2005年获批,诺华的替比夫定(商品名素比伏)在2006年获批上市。

(完整word版)拉米夫定说明书

拉米夫定说明书 【别名】贺普丁, 拉米夫定 【外文名】Lamivudine,Heptodin 【药理毒理】拉米夫定是核苷类抗病毒药,对体外及实验性感染动物体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拉米夫定可在HBV感染细胞和正常细胞内代谢生成拉米夫定三磷酸盐,它是拉米夫定的活性形式,既是HBV聚合酶的抑制剂,亦是此聚合酶的底物。拉米夫定三磷酸盐掺入到病毒DNA链中,阻断病毒DNA的合成。拉米夫定三磷酸盐不干扰正常细胞脱氧核苷的代谢,它对哺乳动物DNA聚合酶α和β的抑制作用微弱,对哺乳动物细胞DNA含量几乎无影响。拉米夫定对线粒体的结构、DNA含量及功能无明显的毒性。对数乙型肝炎的血清HBV DNA检测结果表明,拉米夫定能迅速抑制HBV复制,其抑制作用持续于整治疗过程。同时使血清转氨酶降至正常,长期应用可显著改善肝脏坏死炎症性改变并减轻或阻止肝脏纤维化的进展。 【药动学】拉米夫定口服后吸收良好,成人口服拉米夫定0.1 g约1 hr左右达血药峰浓度Cmax 1.1-1.5 μg/mL,生物利用度为80-85%。拉米夫定与食物同时服用,可使Tmax 延迟0.25-2.5 hr,Cmax下降10-40%,但生物利用度不变。静脉给药研究结果表明拉米夫定平均分布容量为1.3 L/Kg,平均系统清除率为0.3 L/h/kg,拉米夫定主要(>70%)经有机阳离子转运系统经肾清除,清除半衰期为5-7 hr。在治疗剂量范围内,拉米夫定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呈线性关系,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体外研究显示与血清白蛋白结合率<16-36%。拉米夫定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拉米夫定主要以药物原型经肾脏排泄,肾脏排泄约占总清除的70%左右,仅5-10%被代谢成反式硫氧化物的衍生物。患者肾功能不全会影响拉米夫定的排泄,对肌酐清除率<30 mL/分的患者,不建议使用本品。肝脏损害不影响拉米夫定的药物代谢过程,对于因年龄增大而肾脏排泄功能下降的老年患者,拉米夫定代谢无显著变化,只有在肌酐清除率<30 mL/分时,才有影响。 【适应证】乙肝、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慢性乙型肝炎。 【不良反应】患者对本品有很好的耐受性。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上呼吸道感染样症状、头痛、恶心、身体不适、腹痛和腹泻,症状一般较轻并可自行缓解。 【相互作用】[联合用药的考虑] 在综合研究中将拉米夫定或α-干扰素单一治疗的患者与α-干扰素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的患者相比较,发现接受α-干扰素治疗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多,在所有接受过α-干扰素治疗的病人中约有2/3发生"流感样"副反应。拉米夫定和干扰素的联合应用并未改善α-干扰素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总之,除了治疗后ALT升高的发生

中国肉毒毒素治疗应用专家共识

中国肉毒毒素治疗应用专家共识 肉毒毒素(botulinum neurotoxin)是由肉毒梭菌产生的细菌外毒素。由于其强效的神经阻滞作用,现在已被广泛运用于神经、康复及泌尿等临床治疗领域。为了更好地规范肉毒毒素治疗技术在国内神经、康复、泌尿科等领域的应用,特制定此专家共识。 一、肉毒毒素概述 1820年德国医生Justinus Kerner首次描述了食物源性肉毒中毒的临床症状,1970年美国眼科医生Alan Scott采用肉毒毒素成功治疗儿童斜视,开启了肉毒毒素的临床应用。1989年12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世界上第一个用于临床治疗的肉毒毒素——onabotulinum toxin A上市。1993年中国研发的肉毒毒素——lanbotulinum toxin A 获批试生产文号[1]。 肉毒毒素相对分子质量为150 000,由相对分子质量为50 000的轻链及相对分子质量为100 000的重链组成。重链识别并与神经末梢突触前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轻链作为锌钛链内切酶水解N-乙基马来酰胺-敏感因子附着蛋白受体(soluble N-ethyl-maleimide-sensitive factor attachment protein receptor,SNARE)复合体,从而影响突触

囊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阻滞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的释放,引起肌肉松弛、腺体分泌障碍等化学性去神经作用[2]。据抗原性不同,目前已知肉毒毒素有8种血清型(A~H) [3],已经进入商品化运用的是A型和B型,其中我国上市的两种肉毒毒素均为A型。不同血清型的毒素,其裂解SNARE 复合体中的底物蛋白有所不同,其中A型作用于突触小体相关蛋白25(SNAP-25),B型作用于突触相关膜蛋白(VAMP)。不同品牌及不同血清型肉毒毒素的效力均采用单位(mouse unit,U)计量,由于不同生产厂家评价毒素效力的实验条件不同,即使相同血清型的不同品牌肉毒毒素剂量也不能进行简单换算。以下文中所用剂量均为A型肉毒毒素参考剂量。肉毒毒素注射后3~14 d起效,作用通常持续3~6个月,随神经末梢处的神经芽生,递质传递功能恢复,肉毒毒素的神经阻滞作用逐渐消失。 二、肉毒毒素注射引导技术 肉毒毒素剂型除rimabotulinum toxin为液体外,其余剂型均为冻干粉剂,不同肉毒毒素制剂辅料略有不同。肉毒毒素属医疗用毒性生物制剂,须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要求进行运输、保存和管理。临床使用前根据不同注射部位及适应证需求采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配制,常用浓度范围为2.0~5.0 U/0.1 ml,相同剂量肉毒毒素作用效果可能会受到配置浓度影响。配制过程中应避免剧烈震荡影响毒素效力,配置后4 h内使用。使用过程中应备有肾上腺素和其他抗过敏措施[2]。

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 aeruginosa,PA)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也是临床最常见的非发酵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可作为正常菌群在人体皮肤表面分离到,还可污染医疗器械甚至消毒液,从而导致医源性感染,是医院获得性感染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具有易定植、易变异和多耐药的特点。下呼吸道是医院内细菌感染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感染种类主要包括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合并感染和肺炎等,由多重耐药PA(multidrug resistant P aeruginosa,MDR-PA)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病死率高,治疗困难,因此规范PA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一、微生物学特点 假单胞菌属为需氧、有鞭毛、无芽孢及无荚膜的革兰阴性杆菌,和不动杆菌属、黄杆菌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及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等共同构成非发酵糖(Nonfermenters)革兰阴性杆菌,是常见的条件致病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PA是假单胞菌的代表菌株,占所有假单胞菌感染的70%以上。PA呈球杆状或长丝状,宽约0.5~1.0 μm,长约1.5~3.0 μm,一端有单鞭毛,无芽孢,成双或短链排列。PA能产生多种色素,如绿脓素和荧光素等,专性需氧,部分菌株能在兼性厌氧条件下生长。 二、流行病学 (一)流行状况 近年来,PA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院内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国内已有多项大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PA感染的严重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资料显示,2012年综合性教学医院PA的分离率占所有分离菌的第5位,2005-2012年PA的分离率分别占革兰阴性菌的11.6%、14.1%、16.9%、16.4%、15.8%、14.8%、14.2%和14.0%,居第2~5位[1]。有13家教学医院参与的中国医院院内获得性细菌耐药性分析(CARES)结果显示,2009年和2011年PA在所有分离细菌中也是居第4位,分离率分别为10.8%和12.6%[2],且MDR-PA的比例高达12.7%。这一点在呼吸系统感染更为突出,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全国医院感染研究数据显示,PA 肺炎的发生率在逐年升高,1975-2003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中PA比例从9.6%上升至18.1%,几乎翻了一倍[3]。一项大规模ICU感染病原学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PA是最常见的革兰阴性需氧菌,占23%(8 244/35 790),也是最常见的从呼吸道分离出的细菌(31.6%)[4]。美国一项关于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PA分离率达9.3%。即便得到有效地治疗,PA导致的感染总病死率仍高达42.1%~87.0%,直接病死率为 32.0%~42.8%[5]。2005年胡必杰等[6]报道562例HAP中PA的分离率为18.6%,列第1位;我国近期进行的13家大型教学医院HAP的临床调查结果显示,PA的分离率为20.9%,居第2位[7]。2011年CARES研究也证实HAP中PA的分离率为22.9%,居第2位[2]。二是PA的耐药率居高不下,全球细菌耐药监测数据(SENTRY)显示PA在HAP致病原中居前几位,同时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的逐年升高[8]。中国CHINET 2005-2012年连续监测资料显示,PA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但略呈下降趋势。如亚胺培南的年度耐药率分别为31.0%、42.8%、35.8%、30.5%、30.5%、30.8%、29.1%和29.1%,对美罗培南的年度

瑞格列奈与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比较研究(一)

瑞格列奈与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比较研究(一) 关键词:糖尿病2型;瑞格列奈;阿卡波糖;餐后血糖;血脂;体重指数摘要:目的比较瑞格列奈(商品名诺和龙)与阿卡波糖(商品名拜唐苹)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名单纯饮食加运动疗法治疗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瑞格列奈组34例及阿卡波糖组32例,疗程为12周。定期测定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A1C),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FINS,P2hINS),血脂和体重指数(BMI)。结果瑞格列奈组FPG平均下降3.52mmol/L,疗效优于阿卡波糖组(下降2.89mmol/L),两组P 值均0.01;两种药物对P2hBG均有明显地降低作用(P0.01),且降低程度相似;两组A1C均能显著降低,瑞格列奈组从(9.23±1.32)%降至(7.04±0.57)%(P0.01),阿卡波糖组从(9.37±1.24)%降至(7.08±0.63)%(P0.01),两组比较A1C降低的幅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餐后2h 血清胰岛素与治疗前比较瑞格列奈组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阿卡波糖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12周瑞格列奈组BMI略上升1.3%(P>0.05),阿卡波糖组BMI下降2.7%(P0.05),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阿卡波糖能使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P0.01)。结论瑞格列奈和阿卡波糖均有明显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以及A1C的作用,对以餐后血糖高为主的糖尿病患者更适合选用。瑞格列奈降空腹血糖的作用优于阿卡波糖,而阿卡波糖可减低餐后胰岛素分泌,调节血脂,减轻体重,更适合肥胖患者。 关键词:糖尿病2型;瑞格列奈;阿卡波糖;餐后血糖;血脂;体重指数Comparativestudyonthetherapeuticefficacyofrepaglinideversusacarboseintreatmentoftype2diabe tesmellituspa-tients. Abstract:ObjectiveTocompareclinicaltherapeuticefficacyoftherepaglinideandacarboseintheontype 2diabetesmelliuspatients.MethodsSixtysix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mellitus,were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andtreatedfor12weekseitherwithrepaglinide(n=34)oracarbose(n=32),respectively.ThevaluesofFPG,P2hBG,A1C,FINS,P2hINS,blood-fatandBMIwereperiodicallymeasuredandcomparedbeforeandaftertreatment.ResultsTheco ncentrationsofFPGdecreasedbothinrapaglinidegroupandacarbosegroup (theaveragesvaluewere3.52mmol/Land2.89mmol/Lrespectively (P0.01).BothdrugscouldreducethevalueofP2hBGsignificantly(P0.01),whichhadsimilareffectsaswell.ThelevelsofA1Cweresig-nificantlydecreasedintwogroups,theconcentrationsofA1Creducedfrom9.23±1.32)%to(7.04±0.57)%(P0.01)inra-palinidegroup,andfrom(9.37±1.24)%to(7.08±0.63)%(P0.01)inacarbosegroup,butwithout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 (P>0.05).ThevaluesofP2hINSweresignificantlyincreased(P0.01)ascomparedwiththoseinrapalinidegroupbeforetreatment,butweresignificantlydecreased(P0.01)inacarbosegroupAftertreatment,BMIwasslightlyincreasedby1.3%(P>0.05)inrapalinidegroupanddecreasedby2.7%(P0.05)inacarbose,showing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P0.05).ConclusionThevaluesofFPG,P2hBGandA1Cweresignificantlydecreasedinbothgroups.repaglin-ideandacarbosearemoresuitable fortreatmentofpatientswhosevalueofP2hBGwereincreasedapparentlyafterdiet.Theeffectsofrapagl inideisbetterthanacarboaeinreduceFPG.Acabosehastheeffectofreducingpostprandialinsulinsecreti on,regulatingblood-fatandlosingbodyweight,thusismoresuitabletoobesetype2diabetics. Keywords:Type2diabetesmellitus;Rapaglinide;Acarbose;Postprandialbloodglucose;Blood-fat;Body massindex 2型糖尿病治疗的目的主要是尽可能纠正以糖代谢异常为基础的多种代谢紊乱,防止或延缓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加重;餐后高血糖症与A1C增高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密切

肉毒毒素的临床应用

肉毒毒素的临床应用 肉毒毒素的临床应用 毒素有其消极的一面,是人类安全的大敌,但是,以毒攻毒,自古有之。在了解了毒素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作用机制后,人类开始用毒素来作为有效药物。最明显的例子是肉毒毒素的临床应用。1980年,Scott首次将肉毒毒素注射入人眼肌,治疗斜视,代替了以前的手术治疗,成功纠正了眼位,开始了将其用于治疗人类疾病的探索。1989年,美国食品药品局批准A型肉毒毒素作为新药投产,用以治疗12岁以上人的肌肉紊乱性斜视、偏侧面肌痉挛和眼睑痉挛,还可用于许多其它肌张力障碍和运动失调等疾病的实验性治疗。1993年我国同类产品问世,在国内开辟了一个新的毒素应用领域。 肉毒毒素治疗眼睑痉挛的有效率一般在80%以上,约50%重获正常的或接近正常的视觉功能。用此法治疗后,15%-50%的患者出现上睑下垂、视物模糊复视、局部痛胀感、睑外翻和眼部刺激症状等副作用,但轻微、短暂,且均可恢复。 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有效率为53%-90%,其伴随症状如震颤、肌痛等也得以缓解。起效时间平均为一周,症状改善的期在3个半月,大约持续6周。副作用为注射部位及周围疼痛、颈肌无力、吞咽困难、恶心等,以吞咽困难最常见,多数副作用在停药两周内自愈。当然FDA批准的A型肉毒结晶毒素必须有严格的质量规范。对可以配成药物并用于肌肉注射的A型肉毒毒素,如果使用浓度过高,发生副作用则后果更为严重。 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是目前治疗痉挛性发音困难的最有效的方法。注射点选择声带,声音症状改善率80%-100%,副作用包括短暂的发音弱、声嘶及抽气。 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震颤肌肉的4-6个不同解剖学位点。治疗后所有患者功能中等程度或显著改善,67%的患者震颤幅度下降。 还有一些与不自主肌肉震颤有关的其它疾病也可用肉毒毒素治疗,这包括手震颤、喉肌力障碍、因脊髓损伤引起的神经原性膀胱、直肠括约肌痉挛、中风后的肢体肌肉痉挛、多发性硬化症引起的腿痉挛和脑瘫儿童的痉挛状态。肉

A型肉毒毒素在整形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指南(最新)

A型肉毒毒素在整形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指 南 为了规范肉毒毒素的使用,中华医学会召开了关于肉毒毒素的使用安全和规范化操作共识会。在适应证和禁忌证注射方法、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讨论,达成了初步的共识,为国内A型肉毒毒素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提供了初步指导意见。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适应证 面部动力性皱纹; 某些部位的肌肉肥大; 某些部位的肌肉张力过大或痉挛; 某些部位的腺体如汗腺分泌过多(注:目前除眉间纹外, 其余部位的注射均属于“标签外”用药,需要告知患者)。 2.禁忌证 过敏者; 重症肌无力或Lambert- Eaton综合征患者; 以注射部位存在感染; 备孕期、孕期哺乳期女性; 威胁生命的重大疾病; 发烧、急性传染病。 3.需谨慎使用的情况 近期使用过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等)者;

近期使用过抑制凝血的药物(维生素E、阿司匹林及非甾体抗炎药等)者; 依靠面部表情的工作者(如演员等)做面部注射; 依靠发声的工作者(如播音员)做口周注射; 上睑下垂的患者做额部注射; 干眼症的患者做眼周注射; 月经期; 儿童及老年人 4.制剂品牌 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肉毒毒素是中国产的“衡力”牌和美国产的“保妥适” 两者均为A型肉毒毒素,产品分别为50U和100U。其配制浓度和使用方法相近。 5.制剂保存 肉毒毒素冻干粉冷冻保存,配制溶解后立即使用,亦可置于2℃~8℃冰箱4h内用完。 6.制剂配制 使用生理盐水配制肉毒毒素,配制浓度为40~100U/ml,即100U肉毒毒素溶解在1.0-2.5ml的生理盐水中,配制时注意避免产生大量气泡,因为肉毒毒素在空气和液体的交界面上有可能出现结构的改变,从而导致其效力降低。同样的注射剂量,如果使用不同浓度的肉毒毒素,注

恩替卡韦片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恩替卡韦片 英文名:entikawei pian 汉语拼音:entikawei pian 本品主要成分为:恩替卡韦,其化学名称为2-氨基-9-[(1s,3s,4s)-4-羟基-3-羟甲基-2- 亚甲戊基]-1,9-氢-6-h-嘌呤-6-酮-水合物 分子式:c12h15n5o3·h2o 分子量:295.3 【性状】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 微生物学 作用机制 本品为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对乙肝病毒(hbv)多聚酶具有抑制作用。它能够通过磷酸化 成为具有活性的三磷酸盐,三磷酸盐在细胞内的半衰期为15小时。通过与hbv多聚酶的天然 底物三磷酸脱氧鸟嘌呤核苷竞争,恩替卡韦三磷酸盐能抑制病毒多聚酶(逆转录酶)的所有 三种活性:(1)hbv多聚酶的启动;(2)前基因组mrna逆转录负链的形成;(3)hbv dna正 链的合成。恩替卡韦三磷酸盐对hbv dna多聚酶的抑制常数(ki)为0.0012μm。恩替卡韦三 磷酸盐对细胞的α、β、δdna多聚酶和线粒体γdna多聚酶抑制作用较弱,ki值为18至于 160μm。 抗病毒活性 在转染了野生型乙肝病毒的人类hepg2细胞中,恩替卡韦抑50%病毒dna合成所需浓度 (ec50)为0.004μm。恩替韦对拉米夫定耐药病毒株(rtl180m,rtm204v)的ec50 的中位值 是0.26μm(范围0.01至0.059μm),而恩替卡韦对在细胞培养液中生长的1型人类免疫缺陷 (hiv)无临床相关活性(ec50 >10μm)。 每天或每周一次使用本品能降低北美土拨鼠的长期研究表明,每周口服0.5mg/kg恩替卡 韦(相当于人体1.0mg的剂量)能将其中的3只土拨鼠的病毒dna保持在不可测水平(病毒 dna水平<200拷贝/ml,pcr法)长达3年之久。在任何使用该药治疗长达3年的动物中, 未发现hbv多聚酶发生耐药相关性的变化。 耐药性 体外研究 在细胞试验中发现,拉米夫定耐药的病毒株对恩替卡韦怕显型敏感性降低8至30倍。如 果乙肝病毒多聚酶本来就存在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氨基酸置换(rtl180m和/或 rtlm204v/i),再加上rtt184,rts202或rtm250位点的置换变异,都会造成对恩替卡韦 的显型敏感受性降低更多(>70倍。) 临床研究 核苷类药物初治患者:81%的核苷类药物初治病人在口服恩替卡韦0.5mg/天48周后,病 毒载量达到<300拷贝/ml。hbeag阳性(ai463022研究,n=219)或hbeag阴性(ai463027 研究,n=211)的核苷类药特初治患者在治疗48周后,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hbv dna多聚酶 的基因没有发生与表型耐药相关基因型变异。在ai463022研究中,有2名病人发生了病毒学 反弹(hbv dna从最低上升1个log10),但没有发现与恩替卡韦耐药相关的基因型或表型证 据。 拉米夫定治疗失效的患者:22%的拉米夫定失效病人在口服恩替卡韦1.0mg/天48周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