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卤族元素教案

卤族元素教案

卤族元素教案
卤族元素教案

第三节 卤族元素

本章复习以元素周期律和氧化还原理论为指导思想。

预习作业:请画出卤素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网络图,并完成有关的化学方 程式。

一、卤族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Na CIO ^HCIO Ca( C10)a HBrO^NaBrO HIO NalO

、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一一性质”的关系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⑴在NaBr 溶液中滴入氯水;

CI 2 2Br 一 == Br 2 2Cl 一

⑵在FeSQ 溶液中滴入溴水;

Br 2 2Fe 2 = 2Br 一 2Fe 3

⑶在FeCl 3溶液中滴加 KI 溶液; 2Fe 3 21 「一 2Fe 2 I 2

思考:比较Cl 2,Br 2,l 2,Fe 3 ?的氧化性强弱;比较I ; Br ; Fe 2 ?的还原性强弱。

氧化性:Cl 2> B 「2> Fe 3+ >12;还原性:l _> Fe 2+ > Br —

结论:当溶液中存在多种还原性物质时,加入氧化剂,还原性强的物质应先被氧化。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Pdp* CuClj FeCljNaCl HC1 C1

AgBr

HI Nal Fel 工

⑷在FeBr 2溶液中通入少量 Cb 气体

Cl 2 2Fe 2 = 2CI - 2Fe 3

⑸在Feb 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

Br 2 21 一 = 2Br 一 12

⑹在FeBQ 溶液中通入足量 CI 2气体

2Fe 2 4Br 一 3CD = 2Fe 3

2Ba 6CI -

⑺在Feb 溶液中加入足量溴水

2亠 3亠 2Fe 41 一 3B Q = 2Fe 212 6Br _

思考:根据以上内容可得出卤族元素在化学性质方面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并从原子结 构的角度解释卤素在化学性质方面的递变规律。

结论: ①F 2、CI 2、B 「2、I 2氧化性依次减弱;

② F —、ci —、Br —、1—离子还原性依次增强;

③ F 、Cl 、Br 、丨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

解释:卤族元素按 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小结:

结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三、卤族元素的“性质一一制备”的关系

卤族元素的化学性质活泼,所以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1、卤素单质的制备(CI 2) 氧化还原法

⑴工业制法:电解饱和食盐水

2NaCI 2H 2O 电解 2NaOH 出 CI 2

电解熔融氯化钠

F 、Cl 、Br 、I 的次序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得电子能力减弱,导致其

2NaCI电解熔融2Na CI2

⑵实验室制法

①、药品:MnO2、浓HCI

②、原理:Mn024HCI(浓)加热Mn Cl2Cl22H2O

③、装置:(高一化学P69)

思考: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在装入药品前,小火加热,看烧杯中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

该装置适用于什么情况?固体(或液体)和液体反应

④、除杂:CI2(HCI):饱和食盐水

⑤、干燥:浓硫酸、P2O5(S)、无水CaCl2等

⑥、收集:向上排空气法、排饱和食盐水法

⑦、检验是否集满: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色)

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⑧、尾气处理:碱液吸收(常用NaOH溶液)

⑶思考:依据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原理,还可以用哪些氧化剂代替Mn O2?

原理:利用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氯离子。

回答:常用KMnO4、KCIO3、K2Cr2O7、次氯酸盐等。

写出分别用KMnO4、KCIO3、Ca(CI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 16HCI (浓)==2KCI 2MnCI 2 5CI2 8H2O

KCIO3 6HCI(浓)=KCI 3CI23H 2O

Ca(CIO)2 4HCI (浓)=CaCI2 2CI22H2O

⑷设计:请设计一个用漂白粉和浓盐酸反应制得氯气,验证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并制

2、卤化氢的制备一一难挥发酸制挥发性酸

⑴用化学方程式归纳出HX的制备方法。

①CaF2 H2SO4(浓)=CaSO4? 2HF(萤石和浓硫酸在铅皿中)

②NaCI (固)-H2SO4(浓)==NaHSO4 HCl

2NaCI(固)H2SQ(浓)加热Na z SQ 2H Cl

③NaBr(固)比卩。4(浓)加热Na^PO q HBr

④Nal (固)比卩。4(浓)加热Na^PO。HI

⑵思考:在制备HBr和HI时能否用浓硫酸?为什么?应如何改进?

由于浓硫酸可将Br-、「氧化,所以不能用浓硫酸和NaBr、Nal反应制备HBr、HI。应用难挥发的浓磷酸代替浓硫酸。

⑶思考:上述制备HCl、HBr、HI的实验可采用怎样的实验装置?

属于固体和液体反应,用实验室制备氯气的装置。

⑷思考:在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实验中,若无浓盐酸,可用什么试剂代替?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用NaCI固体和浓硫酸代替浓盐酸:

MnO2 3H2SQ(浓)2NaCI(固)加热MnSO4 2NaHSO4 CI2 2出0 ⑸思考:类似的,如何制备B「2 ?

MnO2 3H2SO4(浓)2NaBr (固)加热MnSO4 2NaHSO4 Br22H2O

四、卤族元素的“一般一一特殊”的归纳

卤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有许多共性,但也存在诸多特殊之处,请同学们回忆、讨

论并进行归纳,可查阅教材、笔记等资料。

㈠单质

说明:CI2、B「2、12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较小,但较易溶于有机溶有剂中,常见的有机溶剂有:汽油、苯、四氯化碳、酒精等。

2、化学性质(体现强氧化性)

⑴与金属反应:Fe、Cu等

2Fe 3CI2点燃2FeCI3、

2Fe 3B D加热2FeBr3、

Fe l2 = Fel 2

⑵与非金属反应:H2、P等

思考:分别写出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据此判断卤素非

金属性的强弱,及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的强弱。

广F2:暗处爆炸

CI2:点燃或光照HF

HCI

H2 +X2 =2HX V Br2:500 C缓慢进行HBr性

I2 :不断加热,缓慢进行,减

思考:写出红<同时发生分解(为可逆反应)HI *'弱磷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该实验有何现象?

红磷在氯气中燃烧,瓶壁上有无色液滴,瓶内有大量白色烟雾产生。

2P 5CI2点燃2PCI5白色固体

2P 3CI2 点燃2PCI3 无色液体

元素周期表导学案(超好)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一.回顾基础知识 1.我会写1至20号元素符号: 2、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铁锌溴碘锰钡银 汞铂金 3、写出下列单质的化学式: (1)常温下为气态的非金属单质:氢气氧气氮气氯气 (2)常温下为固态的非金属单质:碳硅硫磷 (3)稀有气体单质:氦气氖气氩气 (4)金属单质:钠镁铝铁铜 二、元素周期的编排原则: (1)按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相同的元素排成一横行,共有个横行 (3)把相同的元素按递增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列,共有列。 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七个周期分长短,三短三长一不全。 十八纵行十六族,七主七副八和零。 1、族的序数一般用罗马数字来表示,零族的序数记为 2、填写下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C O Na Cl Ar S Al Si 3、指明下列原子序数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4号 9号 16号 18号 4、填写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原子序数== === ==== 周期序数== 主族族序数== 5、各周期包括的元素种类及最后的元素的原子序数 第 周期元素种类最多,第3列元素种类最多,第14列的化合物种类最多(因含碳构成有机物) 6、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原子序数可能相差____、____或____。 7、同主族相邻周期的元素的原子序数可能相差____、____、____或____。 8、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为2的元素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第ⅡA 族的元素。 巩固练习 1、如果发现第七周期零族元素,则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 A. 109 B. 118 C. 173 D. 222 2.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取决于该元素原子的 A .相对原子质量和核外电子数 B .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C .相对原子质量和最外层电子数 D .电子层数和次外层电子数 3.下列不能作为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列的顺序的依据是 A 、原子的核电荷数 B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C 、原子的质子数 D 、原子的中子数 三 四 五 六 二 最后元素的原子序数 元素种类 七 一 周期序数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 必修Ⅱ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3 课时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元素性质在周期表中的递变规律。 (2)掌握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3)学会应用“位置——结构——性质”三者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比较,掌握“位、构、性”的关系。 (2)通过引导自主探究,分析归纳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周期表、周期律的应用 难点:“位、构、性”的推导 三、学生课前课外活动设计: 1. 上网查找资料,收集有关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发明历史;收集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 2. 复习前面所学内容,预习本节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是一种重要的结构理论,它们的诞生是19 世纪化学科学的重大成就之一。它有什么应用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二)复习旧知, 通过复习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有关内容,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存在的困惑,为下面的学习打好知识基础。

(三)合作探究新知 教师:为了探究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我们先探究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请同学们以下列问题为线索进行探究:(用 PPT 展示问题) 问题一:同一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变化有何规律?试用原子结构观点解释。 问题二:同一主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变化有何规律?试用原子结构观点解释。问题三:周期表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较强的元素分别在什么区域? 问题四:观察元素周期表回答:元素周期表中的表格底色有几种?为什么要这样表示? 强调原子结构、表中位置、元素性质各自的含义,并板书。 [板书] 原子结构 核电荷数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性质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问题,归纳结论。 教师:请同学们打开周期表观察:用绿色、淡绿表示的元素分别是哪种元素?如果沿着硼(B )、铝(A1);硅(Si )、锗(Ge );砷(As )、锑(Sb );碲(Te )钋(Po )画一折线,则位于折线左侧的是什么元素?折线右侧的又是什么元素? 学生:观察、回答。 教师:讲解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及分界线附近元素的性质。 【小结】在元素周期表中,越往右上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越往左下方,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在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元素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教师:另外,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也存在关系,请探究以下问题: 问题一:主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与它的族序数有什么关系? 问题二:非金属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有什么关系? 问题三:同周期中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有什么变化规律? 问题四:同主族中元素的化合价有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讨论,完成表格上的填空,归纳结论。 金 属 性 非金属性 元素化合价

新课改下的卤素离子的检验教学设计 精选教育文档

新课改下的“卤素离子的检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内容 出自五年制专科《化学》第一册第一章――卤素离子的检验。 2.编者意图 把本节内容编排在卤族元素一节之后。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利用两节的旧知识,通过实验探索的方法,学习本节内容并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3.重点难点 掌握卤素离子的检验方法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 4.突破方法 利用实验引导探究法分组实验,开发学生的潜能。 5.教学目标 据化学新课改的要求、化学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如下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卤素离子的检验方法;会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②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等科学抽象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③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精神。④情感目标:通过学生亲自探究的活动,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法与学法

1.教法 因本课时分两大知识块,根据各自知识的特点,为帮助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现代教学观、课程观学习观,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性和课堂教学过程的互动性,积极渗透研究性的方式。采取如下的教学方法:①实验引导探究法:以实验为先导,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载体,以实验观察、分析、综合和归纳为最基本方法,自己得出结论,强化知识的开发和吸纳。②问题解决法:以问题为中心展开自学讨论。③自学归纳法。 另外,在教改方面,本课的演示实验为试管实验,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所以改演示实验为边讲授边实验,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在教材处理上“以学论教”,从学生的需要、学生的问题、学生的活动和学生的收获出发,强调教材处理的过程性、生成性、体验性,实现课程与教学活动的整合。将教材内容变成有关学生学习的内容,实现教师价值引导与学生自助建构的统一,并通过学生的自身感受、理解和领悟,实现教材的转化和创新。 2.学法 课堂教学不单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要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掌握三种学 习方法(观察归纳法、自学阅读法和学习迁移法)。. 三、教学程序

卤族元素

Ⅱ.卤族元素 本章复习以元素周期律和氧化还原理论为指导思想。 预习作业:请画出卤素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网络图,并完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一、卤族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二、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性质”的关系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⑴在NaBr 溶液中滴入氯水; ⑵在FeSO 4溶液中滴入溴水; ⑶在FeCl 3溶液中滴加KI 溶液; 思考:比较+ 3222,,,Fe I Br Cl 的氧化性强弱;比较+ --2,,Fe Br I 的还 原性强弱。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⑷在FeBr 2溶液中通入少量Cl 2气体 ⑸在FeI 2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 ⑹在FeBr 2溶液中通入足量Cl 2气体

⑺在FeI 2溶液中加入足量溴水 思考:根据以上内容可得出卤族元素在化学性质方面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并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卤素在化学性质方面的递变规律。 小结: 结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三、卤族元素的“性质——制备”的关系 卤族元素的化学性质活泼,所以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1、卤素单质的制备(Cl 2) ⑴工业制法:电解饱和食盐水 电解熔融氯化钠 ⑵实验室制法 ①、药品: ②、原理: ③、装置:(高一化学P69) 思考: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该装置适用于什么情况? ④、除杂: ⑤、干燥: ⑥、收集: ⑦、检验是否集满: ⑧、尾气处理: ⑶思考:依据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原理,还可以用哪些氧化剂代替MnO 2? 写出分别用KMnO 4、KClO 3、Ca(Cl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 F Cl Br I At 7个电子→易得1个电子,有强氧化性。 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 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对应离子X --的还原性依次增 核电荷数增加 电子层数递增 原子半径增大 →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每日一题卤素单质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新人教版0817143

卤素单质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8月17日难易程度:★★★☆☆高考频度:★★☆☆☆的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r、I下图是卤素单 质(F、Cl、2222 .单质①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A .单质②能使品红溶液褪色B .保存单质③时加少量水进行水封C ①②>>D.单质的氧化性是④③> 【参考答案】D 特殊性质归纳 1.常温下溴是唯一的液态非金属单质,极易挥发,保存时用水封。 2.碘易升华,碘单质遇淀粉变蓝。碘单质与铁反应生成FeI。23.CaCl、CaBr溶于水,但CaF(俗称萤石)不溶于水。222???通入某溶液中,应先考氧化,将FBr不能将溶液中的F4.和水剧烈反应,所以FCl、、I222 HF虑它和水的反应,再考虑生成的能否和溶液中的其它成分反应。 F可与稀有气体反应。.卤素单质中,只有52 6.卤化氢的水溶液中只有氢氟

酸是弱酸,但它能腐蚀玻璃,只能保存在塑料瓶中。1 1.关于卤素(用X表示)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卤素单质与水反应均可用X+HO===HXO+HX表示22B.HX都极易溶于水,它们的热稳定性随X 的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 C.卤素单质的颜色由F→I按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变深22-----

无卤产品生产指南

2008-08-13 A/0 第 2 页,共6页00000000 1 目的Purpose 明确传达某某电子公司无卤产品的标准要求。 规定交付某某电子公司产品的标识及控制要求。 指导及建议供应商在无卤产品的生产过程管控。 2 范围Scope 本文件仅适用于供应商交付某某电子公司的无卤原材料、零部件、产品。 3 定义Definition 3.1 均质材料:Homogeneous Material,不能进一步被机械力分拆为不同材质的材料,均质 材料的各部分的组分均相同。 3.2机械拆分:mechanical disassembly,运用机械手段进行有效的划分和获取检测单元的过 程,包括旋开、切割、刮削、挤压和研磨等。 3.3 卤素阻燃剂:Halogen flame retardants,使用或添加卤素或卤素化合物,并利用卤素或 卤素化合物的某些特性进行阻止燃烧、降低燃烧速度或提高着火点的一类物质。卤素阻燃剂主要包括溴系阻燃剂和氯系阻燃剂。 3.4 无卤:Halogen-free,均质材料中各价态的卤族元素总含量控制在一定数值以下或完全不 能含有。卤族元素包括氟(F)、氯(Cl)、溴(Br)、碘(I)、砹(At)。 3.5 供应商、二级供应商:本文出现的供应商指直接供货给某某电子公司的公司、工厂及其 他单位;二级供应商指某某电子公司供应商的供应商。 4 参考标准Reference 4.1 CEI/IEC 61249-2-21:2003 Materials for printed boards and other interconnecting structures- Part 2-21:Reinforced base materials, clad and unclad-Non-halogenated epoxide woven E-glass reinforced laminated sheets of defined flammability (vertical burning test),copper-clad. 4.2 IECQ QC080000 电子电器零件和产品有害物质过程管理系统要求(HSPM) 5 无卤标准 Halogen-free standard:

卤族元素化学方程式总结

卤族元素化学方程式总结 一、化合反应 1.H2+Cl2 2 HCl 火焰苍白色 2.H2+Cl2 2 HCl 混合气体在强光照的条件下发生爆炸,属于光化学反应 3.H2+F混合即发生爆炸 4.H2+ 5.H2+I2 6. 2 Na +产生白烟 7.Cu +2棕黄色的烟,溶液绿色或蓝色 8. 2 Fe +3褐色的烟,溶液棕黄色 9.Zn +I2少量水作催化剂 10. 2 Ag +变色眼镜 11.Xe(过量XeF2F2能和惰性气体反应 12. 2 HCl +O2↑次氯酸不稳定,在光照或加热的条件下分解 13. 2 HX +O2↑X=Cl、Br、I 14.+Cl2AgX的感光性 15. 2 Ag +Br2 16. 2 AgX 2 Ag +X2X=Cl、Br、I 三、复分解反应 17.Na2CO3+2 AgNO3Ag2CO3↓+ 2 NaNO3白色或淡黄色沉淀 18.Ag2CO3+2 HNO3 2 AgNO3+H2O +CO2↑ 19.Ag2CO3+2 HCl 2 AgCl↓+H2O +CO2↑ 20.Ag2CO3+H2SO4Ag2SO4↓+H2O +CO2↑ 21.NaCl +AgNO3AgCl↓+NaNO3白色沉淀 22.NaBr +AgNO3AgBr↓+NaNO3淡黄色沉淀

23. KI + AgNO 3 AgI ↓+ KNO 3 黄色沉淀 24. Ca(ClO)2 + 2 HCl CaCl 2 + 2 HClO 强酸制弱酸 酸性:HCl >HClO 25. Ca(ClO)2 + 2 CO 2 + 2 H 2O Ca(HCO 3)2 + 2 HClO 强酸制弱酸 酸性:H 2CO 3>HClO 26. SiO 2 + 4 HF SiF 4↑+ 2 H 2O 雕刻玻璃;酸性氧化物和酸反应 27. NaCl + H 2SO 4(浓)4 + HCl ↑ 28. 2 NaCl + H 2SO 4(Na 2SO 4 + 2 HCl ↑ (HSO 4-+42― ―Q ) 29. NaCl + NaHSO Na 2SO 4 + HCl ↑ 30. CaF 2 + H 2SO 4(浓)CaSO 4 + 2 HF ↑ 萤石和浓硫酸反应 31. NaBr + H 3PO 4(浓)NaH 2PO 4 + HBr ↑ 32. NaI + H 3PO 4(浓) NaH 2PO 4 + HI ↑ 四、置换反应 33. 2 F 2 + 2 H 2O 4 HF + O 2 氧化性:F 2>O 2 34. 2 NaBr + Cl 2 2 NaCl + Br 2 卤素之间的置换反应 35. 2 KI + Br 2 2 KBr + I 2 36. 2 KI + Cl 2 2 KCl + I 2 氧化性Cl 2>Br 2>I 2 37. 2 NaX(s) + F 2 2 NaF + X 2 F 2和固体NaX 发生置换反应,X =Cl 、Br 、I 五、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 38. Cl 2 + H 2O HCl + HClO HClO 有强氧化性,漂白性和杀菌消毒能力 39. X 2 + H 2O HX + HXO X =Cl 、Br 40. Cl 2 + 2 NaOH NaCl + NaClO + H 2O 实验室余氯吸收 41. 2 Cl 2 + 2 Ca(OH)2 CaCl 2 + Ca(ClO)2 + 2 H 2O

学案卤素单质

卤素元素一、卤素元素的原子结构 根据(表2?2)分析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 推测: 不同点: 推测: 二、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1.与氢气反应

由反应现象可得出的结论: 氧化性: 2.与水反应 2F2 +2 H2O ==== 4HF + O2 剧烈反应 X2 + H2O ≒ HX + HXO 缓慢反应 ( X2:Cl2、Br2、I2) 氧化性: 卤素单质水溶液及有机溶液的颜色 【说明】:有色物质溶液的颜色与有色物质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颜色越深。 3.与碱反应 2F2 + 4NaOH ====== 4NaF + 2H2O + O2↑ X2 + 2NaOH ======= NaX + NaXO + H2O ( X2:Cl2、Br2、I2)

4.与某些盐反应 2NaBr + Cl2 ==== 2NaCl + Br2 2NaI + Cl2 ===== 2NaCl + I2 2KI + Br2 ===== 2NaBr + I2 由反应事实可得出的结论:氧化性: 三、X-的检验方法 AgNO3 白色沉淀 Cl- 1.含X-的溶液→淡黄色沉淀 Br- HNO3 黄色沉淀 I- 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产生白色沉淀 NaBr + AgNO3 ==== AgBr↓ + NaNO3 产生淡黄色沉淀 KI + AgNO3 ===== AgI↓ + KNO3 产生黄色沉淀 Cl2(aq) CCl4 黄绿色 Cl-

2.含X-的溶液→→橙红色 Br- 紫红色 I- 四、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碱金属在物理性质上的相似性和规律性:

卤钨灯概述

卤钨灯 中文名称:卤钨灯 英文名称:tungsten-halogen lamp 定义:发光体为钨丝及卤族元素 的白炽灯 卤钨灯(halogen lamp是填 充气体内含有部分卤族元素或卤 化物的充气白炽灯。在普通白炽 灯中,灯丝的高温造成钨的蒸 发,蒸发的钨沉淀在玻壳上,产 生灯泡玻壳发黑的现象。1959 年时,发明了卤钨灯,利用卤钨 循环的原理消除了这一发黑的 现象。 汽车卤钨灯 一、卤钨灯介绍 卤钨循环的过程是这样的:在适当的温度条件下,从灯丝蒸发出来的钨在泡壁区域内与卤素物质反应,形成挥发性的卤钨化合物。由于泡壁温度足够高(250 C),卤钨 化合物呈气态,当卤钨化合物扩散到较热的灯丝周围区域时又分化为卤素和钨。释放出来的钨部分回到灯丝上,而卤素继续参与循环过程。 氟氯,溴,碘各种卤素都能产生钨的再生循环。它们之间的主要

区别是发生循环反应所需的温度以及与灯内其他物质发生作用的程度有所不同现在大量生产各种溴钨 灯和碘钨灯,某些灯中还部分采用氯作为循环剂。 为了使灯壁处生成的卤化物处于气态,卤钨灯的管壁温度要比普通白炽灯高得多。相应地,卤钨灯的泡壳尺寸就要小得多,必须使用耐高温的石英玻璃或硬玻璃。由于 玻壳尺寸小,强度高,灯内允许的气压就高,加之工作温度高,故灯内的工作气压要比普通充气灯泡高得多。既然 在卤钨灯中钨的蒸发受到更有力的抑制,同时卤钨循环消除了泡壳的发黑,灯丝工作温度和光效就可大为提高,而 灯的寿命也得到相应延长。 卤钨灯分为主高压卤钨灯(可直接接220V-240V电源)及低电压卤钨灯(需配相应的变压器)两种,低电压卤钨灯具有相对更长的寿命,安全性能灯优点。 选择卤钨灯的秘诀:灯的色温,寿命,安全性及是否隔除紫外线。 卤素灯是充有溴碘等卤族元素或卤化物的钨灯称为卤素灯或卤钨灯。它是新一代白炽灯。 为提高白炽灯的发光效率,必须提高钨丝的温度,但相应会造成钨的蒸发,使玻壳发黑。 在白炽灯中充入卤族元素或卤化物,利用卤钨循环的原理可以消除白炽灯的玻壳发黑现象。这就是卤素灯的来由。 但为确保卤钨循环的正常进行,必须大大缩小玻壳尺寸,以提高玻壳温度(一般要求碘钨灯的玻壳温度为 250-600 C,溴钨灯的玻壳温度为200-1100 C),使灯内卤化钨处于气态。因此,卤素灯的玻壳必须使用耐高温和机械强度高的石英玻璃。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09 卤族元素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考点9 卤族元素 △考纲要求△ 1.掌握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及性质变化规律。 2.了解可逆反应的涵义。 3.掌握卤素单质的性质相似性和递变性及特性。 4.了解卤化银的性质、用途及碘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知识。 5.掌握卤素离子和碘单质的鉴定方法。 6.通过对卤素结构、性质的比较,培养比较、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考点透视☆ 一、卤素元素 1.位置和结构 ⑴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第ⅦA 族,第十七纵行。 ⑵原子结构 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 不同点:电子层数不同、原子半径 不同,原子核对外层电子吸引力不同。 卤素原子最外层均有7个电子,它们可获得一个电子形成8电子的稳定结构,故它们均具有强氧化性。因此卤族元素在自然界只能以化合态存在,不能以游离态存在。卤素原子的结构既有相似性(最外层电子均为7个)又有递变性(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说明卤素的化学性质也是既有相似性又有递变性。这是结构决定性质的具体体现。 2.卤素的物理性质 卤素单质的分子都是双原子分子。 (1)相似性 卤素单质都有颜色,都有毒性,在水中的溶解度都不大,易溶于苯、四氯化碳(CCl 4)、汽油等有机溶剂。但F 2易与水反应。 (2)递变性 3、卤素的化学性质 ⑴相似性: ①卤素原子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易得到一个电子而成稀有气体元素的稳定结构,因此卤素元素均有-1价。 ②氯、溴、碘的最高正价为+7价,此外还有+1、+3、+5价;其最高价氧化物及其水化物的分子式的通式分别为X 2O 7和HXO 4。 ③卤素元素的单质A.均为双原子分子X 2;b.均能与H 2化合,生成卤化氢;c.均能与金属单质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d.均能与水反应,其反应通式(F 2除外)为:X 2+H 2O===HX+HXO 易溶于有机溶剂;e.均能与碱反应;f.除F 2外,均能得到其水溶液“卤水”。 ④卤素单质都具有氧化性。除F 2外,其余卤素单质都可用浓氢卤酸和MnO 2反应制备:MnO 2 + 4HX(浓) === MnX 2 + X 2 +2H 2O 。 ⑵递变性(从氟到碘): ①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增大; ②非金属性与单质氧化性减弱; ③与H2化合或水反应由易到难; ④氢化物稳定性减弱; ⑤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减弱; ⑥卤离子还原性增强;

卤族元素

卤族元素 卤族元素的代表:氯 卤族元素指周期系ⅦA族元素。包括氟(F)、氯(Cl)、溴(Br)、碘(I)、砹(At),简称卤素。它们在自然界都以典型的盐类存在,是成盐元素。卤族元素的单质都是双原子分子,它们的物理性质的改变都是很有规律的,随着分子量的增大,卤素分子间的色散力逐渐增强,颜色变深,它们的熔点、沸点、密度、原子体积也依次递增。卤素都有氧化性,氟单质的氧化性最强。卤族元素和金属元素构成大量无机盐,此外,在有机合成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编辑本段卤素的命名 由于卤素可以和很多金属形成盐类,因此英文卤素(halogen)来源于希腊语halos(盐)和gennan (形成)两个词。在中文里,卤的原意是盐碱地的意思。 Halogen 卤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它们的最外电子层上都有7个电子,有取得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的八隅体结构的卤离子的倾向,因此卤素都有氧化性,原子半径越小,氧化性越强,因此氟是单质中氧化性最强者。除F外,卤素的氧化态为+1.+3.+5.+7,与典型的金属形成离子化合物,其他卤化物则为共价化合物。卤素与氢结合成卤化氢,溶于水生成氢卤酸。卤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称为互卤化物,如ClF?(三氟化氯).ICl(氯碘化合物)。卤素还能形成多种价态的含氧酸,如HClO、HClO?.HClO?.HClO?。卤素单质都很稳定,除了I2以外,卤素分子在高温时都很难分解。卤素及其化合物的用途非常广泛。例如,我们每天都要食用的食盐,主要就是由氯元素与钠元素组成的氯化物,并且还含有有少量的MgCl2。 卤素单质的毒性,从F开始依次降低。 从F到At,其氢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但氢化物的稳定性呈递减趋势。 氧化性:F?> Cl?> Br?> I?> At?(一些单质是否有氧化性要看具体化学反应) 其对应的卤离子还原性依次增强。 另外,卤素的化学性质都较活泼,因此卤素只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卤族元素颜色及状态的记忆歌谣:氟气(F)淡黄绿色,氯气(Cl2)黄绿色。溴(Br2)液深红棕色,碘(I2)是紫黑固体,砹(At)是黑色固体。 编辑本段单质 氟(F) 英文名称Fluorine 原子序数:9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18.9984 半径/Å: 0.57 原子体积/cm3/mol: 17.1 共价半径/Å: 0.72 电子构型: 1s2 2s2p5 氟气常温下为淡黄绿色的气体,有剧毒。与水反应立即生成氢氟酸和氧气并发生燃烧,同时能使容器破裂,量多时有爆炸的危险。氟、氟化氢(氢氟酸)对玻璃有较强的腐蚀性。氟是氧化性最强的元素(而且不具有d轨道),只能呈-1价。单质氟与盐溶液的反应,都是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氟酸再与盐的反应,通入碱中可能导致爆炸。水溶液氢氟酸是一种弱酸。但却是稳定性最强的氢卤酸,因为氟原子含有较大的电子亲和能。如果皮肤不慎粘到,将一直腐蚀到骨髓。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几乎所有元素发生反应(除氦、氖)。 氯(Cl) 英文名称:Chlorine 原子序数:17

高中化学卤族元素知识点归纳

卤族元素 [卤族元素] 简称卤素.包括氟(F)、氯(C1)、溴(Br)、碘(I)和放射性元素砹(At).在自然界中卤素无游离态,都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1)位置:VIIA (2)原子结构: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 不同点:F I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3)相似性: ①单质均为双原子非极性分子 ②主要化合价为 -1价,最高正价为+7价(F除外) ③都具有强氧化性 [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说明 (1)实验室里,通常在盛溴的试剂瓶中加水(即“水封”),以减少溴的挥发. (2)固态物质不经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升华是一种物理变化.利用碘易升华的性质,可用来分离、提纯单质碘. (3)Br2、I2较难溶于水而易溶于如汽油、苯、四氯化碳、酒精等有机溶剂中.医疗上用的碘酒,就是碘(溶质)的酒精(溶剂)溶液.利用与水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可将Br2、I2从溴水、碘水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叫做萃取). [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1)卤素的原子结构及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

(2)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 H 2 + F 2 = 2HF (冷暗处爆炸) H 2 +Cl 2 = 2HCl (光照爆炸,点燃) H 2 +Br 2 2HBr H 2 +I 2 2HI 长期加热并不断分解 卤化氢:易溶于水,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①HClO 2 注意:将F 2通入某物质的水溶液中,F 2先跟H 2O 反应.如将F 2通入NaCl 的水溶液中,同样发生上述反应,等等. ②X 2 + H 2O HX + HXO (X=Cl 、Br 、I ) Cl 2 、Br 2、I 2与H 2O 的反应逐渐减弱,都是可逆反应。 (4)与金属反应 卤族元素与变价元素一般生成高价态化合物,但 Fe + I 2 = FeI 2 (碘化亚铁) (5)与碱的反应: 2F 2 + 2NaOH =2NaF + OF 2 + 2H 2O X 2(Cl 2 、Br 2、I 2)+2NaOH NaX + NaXO + H 2O (6)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2NaBr + C12(新制、饱和) = 2NaCl + Br 2 2Br - + C12 = 2C1- + Br 2 加入CCl 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Cl 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Br 2的CCl 4层,显橙色. 2NaI + C12(新制、饱和) =2NaCl + I 2 2I - + Cl 2 =2C1- + I 2 ①加入CCl 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I 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I 2的CCl 4层,显紫红色. ②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生成的I 2升华,故残留的固体为NaCl(C12足量时)或NaCl 和NaI 的混合物(C12不足量时). 2NaI + Br 2 =2NaBr + I 2 2I - + Br 2 =2Br - + I 2 ①加入CCl 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Br 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I 2的CCl 4层,显紫红色. ②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生成的I 2升华,故残留的固体为NaBr(Br 2足量时)或NaBr 和NaI(Br 2不足量时). F 2 + NaX(熔融) =2NaF + X 2 (X =C1、Br 、I) 注意 将F 2通入含Cl -、Br -或I -的水溶液中,不是发生卤素间的置换反应,而是F 2与H 2O 反应. (7)碘单质(I 2)的化学特性.I 2 + 淀粉溶液 → 蓝色溶液 说明 ①利用碘遇淀粉变蓝的特性,可用来检验I 2的存在. △ △ 冷

学案24: 卤素单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上海市高一化学 开发海水的化学资源

学案24: 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 ————卤素单质性质的变化规律及Cl-、Br-、I-一、学习目标 (1)掌握卤素原子结构,学会归纳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认识卤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学会归纳卤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在。(3)体验结构和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认识物质结构和性质关系。 (4)通过实验,体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二、知识牵引 1、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Cl 2、Br2、I2的活非金属活泼性强弱 方程式: 2、比较卤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有: / 3 用什么化学方法来检验一瓶水是自来水还是蒸馏水?如何排除CO32-的干扰? 资料:碳酸银(Ag2CO3)白色,不溶于水,但溶于硝酸。 Ag2CO3 +2 HNO3→2AgNO3+H2O+CO2↑ 试剂: 现象:盛有自来水的试管: 盛有蒸馏水的试管: 化学方程式: 三、问题探究 1、卤素原子结构与性质的递变规律 卤素元素的原子结构及性质的递变规律

2、Br-、I-离子的检验 实验:在盛有溴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再滴加稀硝酸。 现象: 化学方程式: 实验:在盛有碘化钾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再滴加稀硝酸 现象: 化学方程式: 思考:还有什么其他方法检验溶液中的Br-、I-? 比较检验Br-、I-离子的几种方法,判断哪种更好? 参考资料:《四氯化碳》 四氯化碳,CCl4,不燃烧,易挥发。工业上主要用于溶剂和灭火剂等。四氯化碳具有轻度麻醉及肝脏毒作用。进入人体可引起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凡患有器质性神经系统病变或慢性心、肝、肾疾病的患者不宜从事四氯化碳作业。 评价实验方案优劣的一般标准是:、、。小结: Cl-、Br-、I-离子的检验方法:在需检验的溶液中加入和; 实验现象:白色沉淀→待测液中含有。 浅黄色沉淀→待测液中含有。 黄色沉淀→待测液中含有。

第3课时卤族元素学案

第3课时卤族元素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卤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卤素原子的结构特点 2.了解卤素单质的性质 3.运用原子结构的理论解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体验结构与性质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卤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教学难点: 运用原子结构的理论解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体验结构与性质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卤族元素 1、卤族元素的组成及原子结构 2.卤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1)颜色状态: (2)递变规律:随原子序数递增,密度________________;熔、沸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卤族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二:同主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1.元素性质的影响因素 元素的性质主要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侓(自上至下) 3.特殊性 (1)溴是常温常压下唯一的液态非金属单质,这是机推断题的突破点之一。 (2)碘为紫黑色固体,易升华,淀粉遇I2变蓝色。 (3)卤素单质都有毒,液态溴易挥发,溴有很强的腐蚀性,保存时要加一些水进行“水封”。 (4)Cl2、Br2、I2易溶于有机溶剂;如苯、CCl4、汽油等。 (5)F无正化合价。 知识点三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由元素原子得到电子的难易程度决定。越易得__________,非金属性___________。 1.同主族 核电荷数_________,非金属性___________。 2.同周期 核电荷数__________,非金属性_____________(稀有气体除外)。 3.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 (1)单质越易跟H2化合,生成的氢化物也就越_________,氢化物的还原性也就_________,其非金属性也就___________。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_____________越强,其非金属性越强。如H2SO4的酸性强于H3PO4,说明S的非金属性比P强。 (3)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例如:Cl2+2KI=2KCl+I2,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碘________。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作品)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本节课采用基于PAD应用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前预习、成果展示、课中探究、阶段小结、课后延伸五个环节,采用发布微课、互动抢答、拍照答题、小组PK板、学生讲、实物展台等信息技术手段,结合曲线表征、实验探究、POE 策略等方法,发展学生的模型认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化学核心素养。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本节共安排三个课时,第1课时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第2课时为元素周期律,第3课时为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本节课为第二课时。 中学化学是从元素周期律开始,系统的研究微观世界和元素性质的关系。它帮助学生整合以往零散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使元素化合物知识从无序到有序,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对学习选修3的相关内容也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碱金属、卤族元素的部分知识,具备一定记忆化学的知识基础; 2、学生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具备一定理论基础; 3、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资料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互联网+”的大时代背景下,学生对计算机平板等信息化工具敏感度大,操作娴熟,容易上手,为本节的学习提供了能力基础; 4、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有待加强。 【教学目标】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探寻、归纳、描述和分析各项规律之间的因果关系来深入理解元素周期律,同时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意识;

高中化学 卤族元素及溴、碘的提取

卤族元素及溴、碘的提取 1.我们日常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碘酒、食盐、食醋、84消毒液(内含NaClO),不能完成的任务是() A.检验奶粉中是否加有淀粉 B.除去煮水锅中的水垢 C.检验自来水中是否有Cl- D.洗去白色衣服上的番茄汁 解析:选C可用碘酒检验买来的奶粉中是否加有淀粉,加入碘酒,如果变蓝色证明含有淀粉,A不符合题意;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而食醋中含醋酸,碳酸钙可以与醋酸反应,B不符合题意;实验室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氯离子,缺少硝酸银溶液,所以无法完成检验,C符合题意;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利用84消毒液可洗去白色衣服上的番茄汁,D不符合题意。 2.(2018·江苏高考)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 D.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 解析:选B A项,灼烧碎海带应在坩埚中进行,不能用烧杯,装置甲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项,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浸泡液能达到实验目的;C项,用浓盐酸和MnO2制取氯气需要加热,装置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项,吸收Cl2应用NaOH溶液,装置丁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3.在玻璃中加入溴化银(AgBr)和CuO可制得变色镜片,其中所含物质及变色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溴化银应避光保存 B.变色镜片可反复变色 C.变色镜片颜色变深的过程发生了化合反应 D.变色镜片中的氧化铜在变色过程中质量不变 解析:选C根据题图知,溴化银见光易分解,所以AgBr应该避光保存,A正确;根据题图知,在强光照射条件下,溴化银分解生成Ag和溴,在暗光下,二者反应生成AgBr,所以变色镜片可反复变色,B正确;AgBr分解生成Ag和溴是分解反应,Ag和溴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AgBr是化合反应,C错误;催化剂在反应中只改变反应速率,但本身质量不变,CuO是催化剂,所以变色镜片中的CuO在变色过程中质量不变,D正确。 4.某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E处棉花球变成黄色,说明Cl2的氧化性比Br2强 B.F处棉花球变成蓝色,说明Br2的氧化性比I2强 C.E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2Cl-+Br2 D.G装置中NaOH溶液与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OH-+Cl2===ClO-+Cl-+H2O 解析:选B E处发生反应Cl2+2Br-===2Cl-+Br2,则E处棉花球变成黄色,说明Cl2的氧化性比Br2强,A、C正确;F处可能发生反应Cl2+2I-===2Cl-+I2,也可能发生反应Br2+2I-===2Br-+I2,F处棉花球变蓝色只能说明有碘单质生成,由于氯气的干扰,所以不能说明Br2的氧化性比I2强,B错误;G为尾气处理装置,装置中NaOH溶液与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Cl2===ClO-+Cl-+H2O,D正确。 5.海水综合利用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其联合工业体系(部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卤素(高三复习学案)

无机化学复习学案 一.卤族元素 卤族元素包括:__()、__()、__()、__()、__()。 一.卤素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通式:X2+金属=金属卤化物 练习:Cu+I2—;Fe+I2—;Fe3++I-= ;Fe+Br2= 。 相关现象:Na在氯气中燃烧时,火焰呈色,并产生大量。 Cu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色的烟,溶于水得或色溶液。 Fe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色的烟,溶于水得或色溶液。 2.与某些非金属的反应 (1)与氢气:X2+H2= 。 反应的剧烈程度以及生成物的稳定性与单质的性有关。 氯气与氢气的反应,条件不同现象不同。 (2)氯气与磷:Cl2+P—或。 现象:产生白色,得什么产物与有关。 3.与水反应: 通式为:X2+H2O= + ,其中氧化剂是;还原剂是; 但F2+H2O= + ,其中水是剂。 4.与碱反应: 通式为:X2+2OH-= + + (F2除外) 其中Cl2+NaOH= ,该反应的用途是; Cl2+Ca(OH)2—+ + ;可用于制漂白粉,漂白原理是(用方程式表示),由此说明漂白粉应保存,且酸性> 。 思考1:加热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F2与烧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F、H2O和。 5.与其它还原性物质反应 如:I2+SO2+H2O= ;I2+H2S= ;Br2+Fe2+= 。 6.与某些有机物的反应:主要发生或两种类型反应。 二、卤素的特性 1.F:主要化合价、可以与等惰性元素反应;HF为酸、可用于、故制取、保存时应注意;AgF 溶于水,CaF2俗名、溶于水。 思考2:写出石灰水与HF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Cl:单质易、原因是、具有该物理性质的气体还有。 3.Br:单质常温下呈态、易、有强烈的性,若沾在手上,应用洗涤。 思考3:如何区别溴蒸气和NO2气体? 思考4:实验室如何保存液溴?溴水? 4.I:单质受热时易、遇淀粉显色。 思考5:某些金属卤化物可跟其卤素反应,如KI+I2KI3,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将Cl2通入KI3溶液中,I3—的浓度不会改变B.I3—在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I3-I2+I-C.配制碘水时加入KI 可增大I2的溶解度D.在KI3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可变蓝色 思考6:NH4I = + + 。(条件:加热) 三、卤素的递变规律 从F2到I2:溶沸点、颜色、密度、水中溶解度、氧化性、与H2化合能力; HX:还原性、稳定性、水溶液酸性, HXO4:酸性;AgX:溶解性、*感光性、颜色。 思考7:推测At2的颜色和状态、AgAt的色态以及溶解性、感光性。 四.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1.Cl2: 化学方程式:、或、或。 主要仪器,主要杂质,可用除去,再用法收集,收集时可用验满,最后用吸收尾气。 *2.HCl: 方法1:用NaCl固体与浓硫酸反应:

高考化学复习教学案:卤族元素

第二课时卤族元素 【考纲要求】 1.卤素在性质上的相似性、特性和递变规律。 2以.卤素知识为载体,判断“拟卤素”具有或不具有的性质,即信息迁移题。 3.综合考查.卤素单质的制备、收集、性质、保存与其它物质反应等实验题计算。 教与学方案 【自学反馈】 一.相似性 1.最外层都是个电子,常见的负化合价为价。氯、溴、碘的正化合价为+1、+2、+3、+5、+7价。 2.卤素都是活泼的,具有性。与水、碱溶液反应时,除氟气外均可发生卤素的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3.卤化氢为气体,溶与水,在潮湿空气中形成,水溶液都是挥发性的酸。4.卤素单质都有颜色。卤化银见光分解。 二.特性 1.Br2是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易挥发,蒸气有毒。保存液溴采用水封法。 2.I2单质易升华,淀粉遇I2变蓝;AgI可用与人工降雨,碘盐可防止甲状腺肿。 3.HClO4是常见含氧酸中最强酸,而HClO是氯的含氧酸中氧化性最强的酸。 4.F2、HF均腐蚀玻璃。AgF易溶与水。 5.F2不能把氯、溴、碘从氢化物或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因发生2F2+ 2H2O = 4HF + O2【例题解析】 [例1]F2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单质,在加热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F2与烧碱完全反应,生成NaF、H O和另一种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2

A.H2B.HF C.O2D.OF2 解题思路:。 易错点:。 [例2]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I—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RO3n— + 6I—+ 6H+=R—+3I2+3H2O (1)RO3n—中R元素的化合价是。 (2)R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解题思路:。 易错点:。 【考题再现】 1.(上海高考题)向NaBr、NaI、Na2SO3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可能是() A.NaCl 、Na2SO4B.NaCl 、NaBr、Na2SO4 C.NaCl 、Na2SO4、I2D.NaCl 、NaI、Na2SO4 思维方法:。 展望高考: 2.(江苏综合)在100ml含等物质的量HBr和H2SO3的溶液里通入0.01molCl2,有一半Br—变为Br2(已知Br2能氧化H2SO3)。原溶液中HBr和H2SO3的浓度都等于() A.0.0075mol/L B.0.0018 mol/L C.0.075mol/L D.0.08 mol/L 思维方法:。 展望高考: 【针对训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