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范蠡谈功成身退

从范蠡谈功成身退

从范蠡谈功成身退
从范蠡谈功成身退

从范蠡谈功成身退

新闻091 李增娣0920200125

内容摘要:

范蠡辅助勾践复兴越国,成为一代良臣,但在功成名就之后,他却毅然选择离开,并在经商界有所作为,成为商人“圣祖”。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聪明的人的明智的抉择。历史上善始者的人太多,但又能够善终的却少之又少,他们都少了一份能够看透历史的眼睛。自古皇帝都是虚伪狡猾的,他们会鸟尽弓藏,朱元璋就是心狠手辣的典型人物。历史上的名臣良将伍子胥、韩非、刘伯温、谢安、廉颇……他们多数功成却无法能够身退,成为了历史的悲剧。

关键词:范蠡功成身退历史善始善终

范蠡,字少伯,春秋战国末期楚国宛邑散户陇人,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17年,政治家、军事家与经济学家。范蠡于约公元前420年无疾而终,享年88岁,被中国称为商人“圣祖”。

幼年范蠡父母早亡,却胸怀大志,放眼天下。范蠡天资聪颖,博闻强识,且发奋图强,博览典籍,终成为饱学之士,但是楚国的黑暗统治却无法激发他发挥才智。于是他在公元前496年前后进到越国,辅助勾践灭吴。范蠡在功成之后认为“大名之下难久居”“久受尊名不祥”,于是乘舟泛海而去,“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然后他来到了齐国,亲自带领儿子们辛苦耕作,治理产业,短短几年便积累了数十万的家产。齐国人听闻了他的才贤,便派人请他做齐国的宰相。然而范蠡却感叹:“居家则至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便辞去相位,把财产分给朋友乡人。离开齐国后他来到了陶,他看中了陶的商业经济条件,

于是定居于陶,他在陶经商创业,积资巨万,被世人称为“陶朱公”。

公元前496年,吴国与越国发生了槜李之战,吴王阖闾在此次战役中阵亡,从此两国就结下了仇怨,连年战乱不止。公元前491年,阖闾的儿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决战,越王勾践大败,带着仅剩的五千士兵逃进会稽山,范蠡就是在勾践穷途末路的时候投奔于他的。他向勾践慨述“越必兴、吴必败”之断言,进谏:“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在被拜为上大夫后,他给勾践出计向吴王夫差投降,并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忍以持志,因而砺坚,君后勿悲,臣与共勉!”在二十余年辅助勾践的过程中,他苦身戮力,全身心的系在灭吴上,最终辅助越王报了三年受辱之仇,并在中原成就霸业,之后他被尊为上将军。

在辅助勾践复兴越国后,辅助勾践的范蠡与文种自然就成为吴国最大的功臣,等待他们的高官显碌自然不用说,但是范蠡却在这时选择了离开,他写了一封辞书给越王,便只带着少量钱财乘舟便一去不复返,从此再无回音。“高鸟己散,良弓将藏;狡兔已尽,良犬就烹。夫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可与共患难而不可与其处乐,子若不去,将害于子。《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从这里可见他对越王此人十分了解,并对自古以来君王身边重臣的命运非常明晰,于是他十分明智的选择了隐退。事实也证明了他是对的,共同辅助越王复兴,并立下赫赫功劳的文种,在收到范蠡的劝诫信后,虽然有所顾虑,称病不去上朝,但是他没有果断的选择离开,最后被小人挑拨,为越王所不容,最终被赐剑自刎而死。

自古以来,名臣良将善始者纵多,但是善终者却非常少,范蠡就是一个善始善终的典范。他功成名就后急流勇退,见好就收,为官场中人树立了一个既能入朝建功、又能下野善终的典范。在退身官场后,他又致力于经商事业,成就另一翻享世美名,在政治上他放弃了高官的荣誉,但是他在商界的美誉却超过了他的军事政治上的荣誉。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他“故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世人也给他诸多的评价:“文武双全、德才兼备、忧深思远、坚忍不拔”“忠以治国、勇以克敌、智以保身、尚以致富”“治国良臣,兵家奇才,商人始祖。”等等,可谓是多不胜收。

名臣良将的善始是因为他们将有着非常的才华,他们文有文韬武有武略,更有学富五车、德才兼备、韬武略皆精通的才人。他们要做到功成并不难,在辅助君王之初,用自己的政治军事才能协助君王打下江山,治理天下,立下显赫的功劳,赢得世人的称赞,得到享世的美誉,到这可谓已经功成名就。但是在功成名就之后,多数却没有能够善终,这是因为他们无法做到功成身退,在得到成功时,他们无法放下已经到手的高官厚禄,无法放弃高高在上的权利,也无法放弃权利带来的享受;当然也有些是想继续为国效力,想用自己的一生为自己的国家付出,想使得国泰民安,但是他们却忘记了君王的猜忌之心。他们认为皇帝是有开明、贤德、有情有义的。他们不能够看透君王的顾忌之心,看不透那些开国皇帝的虚伪的一面与残忍的一面,他们认为自己已经立下了汗马功劳,便能一直高枕无忧,连皇帝都会顾及情面,顾及他们曾经立下的功劳,或者看重他们的才能,为天下苍生,一直重用他们。

然而,他们想错了,历史并不是这样。历史上众多的功臣,他们的下场结局并不好。官至极品就容易招致君王的猜忌而获罪。他们中有些是因为被小人挑拨离间从而被君主怀疑;有的是被君王所忌惮,怕他们功高盖主,或者有谋反之心;也有许多是仗着自己的开国功劳,做事无所顾忌,有些恣意妄为,不把皇帝放在心上,从而被皇帝嫌弃厌恶。他们好点的会被流放或者贬职,惨然离去,而更多不幸的就是被残害,连性命都无法保全。

皇帝自古以来都是虚伪狡猾的,他们在需要谋人将士来协助自己打江山或者治理江山的时候,会表现出诚然豪迈、深明大义的一面,诚然待人,虚心请教,对那些功臣良将非常的好,甚至会许诺可与他们平起平坐,让那些谋人武士能够死心塌地的为自己打江山,为自己出生入死。然而在坐稳江山后,他们很容易受小人弹劾,产生疑心,对那些功臣疏远,或者根本就不想将江山平分,他们不会容许有人能跟他平起平坐,也不容许有人的声名在他之上。他们最终会找到借口理由将那些曾经为他出谋划策甚至出生入死的功臣置之死地。在对待那些曾经的功臣良将时,他们不会顾及当初的情谊,也不会心慈手软,甚至会更加苛刻,无中生有,直至致人死

地。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很典型的过河拆桥皇帝,他对待自己的曾经的重臣可以说得上是心狠手辣。曾经追随他的李善长、杨宪、徐达、蓝玉、冯胜、王弼、叶伯臣、汪广洋等诸多开国功臣都被他以种种原因处死,只有绝少的几个功臣得以保命。而值得一提的是汤和,开国重臣中汤和同范蠡一样,也是一位绝顶聪明,有着深谋远虑,能够看透朱元璋的人,他在辅助朱元璋打下基业后,能够洁身远引,解甲归田,决口不谈论政事,享年70多岁,得以寿终正寝。能够做到功成身退,这是他能够得以善终的原因。

历史上功成而无法身退的人实在太多了:

伍子胥曾辅助阖闾治国,又助使阖闾攻破楚过,阖闾死后又鼎立辅助夫差,却屡遭夫差的据纳,后来又遭到太宰伯嚭的诬陷,终被逼得自杀。

韩非因其文才出众而被逼到秦国为秦王效力,在秦国受到秦王的重用,但他的才能招致李斯的嫉妒。被李斯和姚贾诬陷,最终因他是韩国宗室,得不到秦王的信任,被投进监狱,最后被逼得自杀。

刘伯温在刚出山时,深的朱元璋的信任与重任,被视为心腹与军师。在朱元璋打下江山后,他也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因此他选择了归隐。但因为他的名声太大还是遭到了政敌的嫉妒和皇帝的猜疑。在胡惟庸的诬陷下,早就对刘伯温放心不下的明太祖,听到诬告后就剥夺了刘伯温的封禄,最终使得刘伯温死于非命。

谢安的人生可谓是辉煌的,他从文士一路到成为宰相,都是风光无限的。在打仗时,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同权臣桓温的周旋与斗争中,他力挽狂澜,拯救危局;在治理国家上,他能够镇以和靖、御以长算,使东晋出现了空前的稳定。但是谢安的极盛功名遭到了一些阴险好利之徒的陷害,他们在晋孝武帝跟前进谗言,使的业已成人,一心想兴复皇权皇帝对谢安有了猜嫌之意,迫使谢安不得不离开京城,直至病死也无法再重返朝政。

廉颇是赵国杰出的军事将领,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打仗无数,使的小小的赵国能够长存,为赵国立下无数战功。但是在老年时,却被赵悼襄王解除军职,于是他离开赵国,先后来到魏国和楚国,他一心希望能为赵国处理,

却受到郭开的阻碍,使得赵国最终都未能重新启用他。最后这位为赵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一代名将,抑郁不乐,最终死在了楚国的寿春。

此外还有吴起,乐毅,信陵君,吕不韦,蒙恬,蒙毅,韩信,英布,彭越,李广、王羲之,李靖,岳飞,岳云,韩世忠,李文忠、邓愈、朱文正、朱亮祖、胡大海、周德兴、廖永忠、傅有德、冯国用、沐英……他们都是一代名臣良将,在建立功业的时候,他们或骁勇善战,英勇无畏,运筹帷幄,未雨绸缪,或治理天下,安抚百姓,可以说是无限风光,被世人敬仰,为世人称赞。但是他们无法善终的结局,却成为了历史的悲剧,让人为之惋惜。

谁说他们不英勇没智慧呢?但是真正拥有智慧的是能够拿得起放得下,能够看得透想得开。执迷于眼前的利益,只知道前进而不知后退,只知道追求而不知放弃,只知道富贵而不知朴素,只知道放纵而不知收敛,这些都不是明智的。范蠡在功成名就的时候,明白“人怕出名猪怕壮”,他能做到从容与淡然的对待权利名誉,在他拥国人的财富时,他也可以“三聚三散”,做到轻视这些,这是一种自在悠然的生命智慧。老子经常教人要看清顺境中潜藏的灾祸,教人摒弃不必要的欲望,放下身外之物;而庄子也经常劝诫人们不要过于执着,要自由的活在一个“无侍”的境界中。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功盖天下者不赏,声名震主者身败。”能够清楚的看透这句话,深知功成身退是历史需要的人才能够得到一份超然的淡定,也就拥有了生命的智慧,世人也会对他多一份推崇,多一份敬仰。

参考书籍:阿蒙《闲读吴越春秋事》京华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参考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bb957645.html,/view/22142.htm?fr=ala0_1_1

https://www.doczj.com/doc/bb957645.html,/view/36074.htm?fr=ala0_1_1

最新传统文化与现代经营管理期末考试答案

精品文档
返回
? 《传统文化与现代经营管理》期末考试 新 35' 49''
题量:100 满分:100.0 截止日期:2015-12-20 23:59
提交试卷 一、单选题
1
《诗经》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 ? A、

? B、
国风
? C、
大雅
? D、
小雅
我的答案:B
2
下列选项中未体现老子“无为”思想的是()。 ? A、
我无为,而民自化
? B、
我好静,而民自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 C、
我无欲,而民自朴
? D、
我教化,而民皆向善
我的答案:D
3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谁想出的招数?() ? A、
刘邦
? B、
项羽
? C、
范睢
? D、
韩信
我的答案:D
4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语出自()。 ? A、
《道德经》
? B、
《论语》
? C、
《庄子》
? D、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韩非子》
我的答案:A
5
罗宾·维乐的管理理念是()。 ? A、
奖罚分明
? B、
鼓励员工创新
? C、
追求利益最大化
? D、
追求市场最大化
我的答案:B
6
安禄山叛乱中带病出征的将领是()。 ? A、
杨国忠
? B、
李光弼
? C、
郭子仪
? D、
哥舒翰
我的答案:D
7
精品文档

传统文化故事演讲稿

传统文化故事演讲稿 传统文化故事演讲稿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内容是保护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昨天我们刚愉快地度过了这个法定节假日,但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在得知韩国端午祭在XX年11月25日申遗成功时的愤慨。中国五千年的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竟被他国争先抢夺,亦或跃跃欲试。从“端午祭”申遗到“汉字之争”,“中医之争”,再到近期的“风水之争”,文化摩擦在中韩坊间蹭出不少火花,而结果,绝大部分,中国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被韩国成功申遗了。 中国人在责怪韩国人的恬不知耻的剽窃行为时,是否有理性地看待这一系列事件,反省自己呢?遥想当年,中国软弱,帝国主义侵占中国领土,如今韩国的一些政客正在大规模抢占中国文化时,有一些从洋媚外的人正在风风火火地哈韩,韩国的二流肥皂剧和服饰潮流都备受国人的追捧。还没有到12月25日,大城市的各大商场,甚至政府出资在筹备平安夜、圣诞节,很多年轻人不知道中国古老而美丽的七夕节,却很早就翘首以待2月14日的情人节,或许现在就不奇怪为什么韩国可以一直申遗成功了,不要老是怪罪于政府的无能,也不要怪罪于韩国的无耻,因为是我们自己把我们的文化丢弃了。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盲目的愤怒,而是要自己首先重视自己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一直对祖国的文化保有高度的热情。利用各种媒介,多多的宣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对国人从儿童时期起就教导他们重视,让更多中国人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而非盲目吸收别人的东西。政府也应该重视传统文化,重视“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起步。加大传统文化在民间的教育宣传。这种高度重视的意识,从官府传递到民间,从我们这一代传递到下一代,我们国家的文化还会丢吗?小小韩国还可以这样张扬跋扈却可以屡屡得逞吗?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我们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传统文化故事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郑艳玲,是佳木斯市第一小学一名教师。在这春暖花开,万木争春之季,我很荣幸能够代表学校参加这次评比活动,也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把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点粗浅认识向各位领导汇报。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很多内容,概括地讲,可以用“一片阳光、一块沃土、三棵大树”来表述。其中,“一片阳光”是指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包括了天道自然、人天合一、五行相克、阴阳和合。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就像一片阳光,照耀着中华民族五千年前进的步伐。“一块沃土”是指中国传统文

《史记·货殖列传之范蠡经商》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强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 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子贡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著①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 原宪不厌糟糠,匿于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 白圭,周人也。当魏文侯时,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白圭其有所试矣,能试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史记·货殖②列传》,有删改)【注】①废著:犹“废举”“废居”,买贱卖贵。②货殖:指商人。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B.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C.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D.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糟糠,原指酒糟谷皮等粗劣食物。文中指曾经与自己共患难的妻子。 B. 束帛,将帛捆成一束,作为聘问、婚丧相馈赠的礼品,帛一束为五匹。 C. 分庭抗礼,指古代宾主相见,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表示平等相待。 D. 吕尚,姓姜,名尚,字子牙。其先祖曾封于吕,故以吕为氏,又称“吕尚”。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货殖生利,要洞悉“时”“用”。计然认为,应该了解货物何时为人需求购用,货物贵到极点时,要及时卖出。 B. 谋财兴家,应择地、择时。范蠡功成身退后择陶邑隐居,借陶邑的位置优势与时逐利,富有后,行仁德之事。 C. 子贡经商有道,善于贱买贵卖,故能家财饶益,平交诸侯。与他的老师孔子相得益彰,先后都名扬于天下。 D. 白圭擅长捕捉商机,随机应变,且能节欲修身,果敢决断,正确取舍,坚持原则,其经商之道常被后人效法。

陶朱公生意经精编版

陶朱公生意经(个人整理) 陶朱公生意经 生意要勤快,懒惰百事废。 用度要节俭,奢华钱财竭。 价格要证明,含糊争执多。 赊欠要证人,滥欠血本亏。 货物要面验,滥入质价减。 出入要谦慎,潦草错误多。 用人要方正,歪斜托付难。 优劣要细分,混淆耗用大。 货物要修正,散漫查点难。 期限要约定,马虎失信用。 买卖要随时,拖延失良机。 钱财要明慎,糊涂弊端生。 临事要尽责,委托受害大。 账目要稽查,懈怠资本滞。 接纳要谦和,暴躁交易少。 主心要宁静,妄动误事多。 说话要规矩,浮躁失事多。 工作要精细,粗糙出劣品。 商训 能识人。知人善恶,账目不负能接纳。礼文相待,交往者众能安业。厌故喜新,商贾大病能整顿。货物整齐,夺人心目能敏捷。犹豫不决,终归无成能讨

账。勤谨不怠,取行自多能用人。因才四用,任事有赖能辩论。生财有道,阐发愚蒙能办货。置货不苛,蚀本便经能知机。售贮随时,可称名哲能倡率。躬行必律,亲感自生能运数。多寡宽紧,酌中而行生意要勤紧,懒惰则百事废接纳要温和,躁暴则交易少议价要订明,含糊则争执多帐目要稽查,懒怠则资本滞货物要整理,散漫则必废残出纳要谨慎,大意则错漏多期银要约定,延迟则信用失 临事要责任,放弃则受害大 用度要节俭,奢侈则用途竭 买卖要随时,挨延则机会失 赊欠要识人,滥出则血本亏 优劣要分清,苟且则必糊涂 用人要方正,诡谲则受其累 货物要面验,滥收则售价低 钱账要清楚,糊涂则弊窦生 主心要镇定,妄作则误事多 勿鄙陋,勿虚华,勿忧柔,勿强辩 勿懒惰,勿固执,勿轻出,勿贪赊 勿争趣,勿薄蓄,勿昧时,勿痴货 点评: 《商训》是中国古代生意经,作者范蠡《商训》即《陶朱公商训》,又称《陶朱公生意经》或《陶朱公商经》。陶朱公,原名范蠡,春秋战国时.代越国人,是越王勾践的谋士。他在帮助越国消灭吴国后,功成隐退,自号陶朱公,经商理财,富甲天下。后世商人尊他为商祖、经营之神。他的经商原则“陶朱公商训”被捧为商人之宝,传扬海外。陶朱公的经商原则包含了经营和管理的各个层面,以谋士和

传统文化遗失的例子

传统文化遗失的例子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漫谈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失>.by 南野藏马 前几日在书房,兴之所致,随手拎起了一本四书,翻到到第一面,念了两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便发现自己意兴阑珊,随手又把它扔到了书橱里,拿起本日本漫画,有滋有味地啃到最后。今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感叹中国当代青少年(主要是指80年代和90年代)对于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反省自己前日所为,不禁感到惭愧,一向标榜热爱传统文化的我自己不也正慢慢放、弃这些中国骄傲么 时逢国庆,单位邀请我们新行员写一篇关于爱国主义的文章。我便想,是用华丽的辞藻去堆砌一篇空洞的文章来感叹祖国多么秀美多么壮丽的河山,还是切实关注一下我们正在慢慢遗失的民族骄傲呢 台湾忠信工商学校的校长高震东在内地演讲时说,“什么是爱国哪里是爱国什么都是爱国,哪里都是爱国!”爱国是微小却又具体的。我们身在中国,有时却茫然不知自己国家有什么,是什么。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还是我们过于注意别人的东西爱国其实很简单,最基本的是要了解和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历经千年,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步创造发展起来的。她几经建构-解构-再建构,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慢慢沉淀而成。她是千百年来国人对文化的希望,是国人对文化思想的反思。当我们今日面临着随资讯发达的电子时代而如洪水般涌来的西方文化时,还有多少人可以坚持那涓涓的细水长流 我们的81年代后、90年代的孩子们心目中的传统文化是什么我想不会是女子十二乐坊穿着性感的高叉旗袍在舞台上闹哄哄的演奏那所谓的传统民乐吧还是认为鲁迅先生笔下那个满嘴“之乎者也”的孔乙己就是代表中国的古代文人 简练的讲,所谓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诗、书、礼、易、春秋”。我用五经的名字来概括中国传统文化,是因为它刚好总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五个方面。“诗”,是指从最早的诗歌《诗经》开始到历朝历代的诗词歌赋、古乐。

范蠡传(上海模考题)

范蠡传 ①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为书辞勾践曰:“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勾践曰:“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不然,将加诛于子。”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于是勾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 ②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于是自谓陶朱公。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 (节选自《越王勾践世家》)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范蠡事.越王勾践(2)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 (3)臣请从会稽之诛.(4)于是勾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 18.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2分) A.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 B.逐什一之利 C.复约要父子耕畜 D.则致赀累巨万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君行令,臣行意。 (2)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 20.第②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2分) 21.请概括选文中范蠡形象的主要特点(不超过10字)。(4分) 17(1)为……效力(2)逼近(3)(接受)惩罚(4)作标记) 18.C 19(1)君王所依从的是律令,我所依从的是志趣。 (2)等待时机,专卖货物,谋求十分之一的利润。 20.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 21.急流勇退或功成身退;经营有方或生财有道。

陶朱公商经全文陶朱公商训

陶朱公商经全文陶朱公 商训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陶朱公商经全文陶朱公商训 物以稀为贵人弃我取人取我弃 囤积货物垄断居奇把握时机聚散适宜 十二则 一是能识人。知人善恶,账目不负 二是能接纳。礼文相待,交往者众 三是能安业。厌故喜新,商贾大病 四是能整顿。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五是能敏捷。犹豫不决,终归无成 六是能讨帐。勤谨不怠,取行自多 七是能用人。因才四用,任事有赖 八是能辨论。生财有道,阐发愚蒙 九是能办货。置货不苛,蚀本便经 十是能知机。售宁随时,可称名哲 十一是能倡率。躬行必律,亲感自生 十二是能运数。多寡宽紧,酌中而行商场教训生意要勒紧,懒惰则百事废。 接纳要温和,躁暴则交易少。 议价要订明,含糊则争执多。 帐目要稽查,懒怠则资本滞。 货物要整理,散漫则必废残。 出纳要谨慎,大意则错漏多。 期限要约定,延迟则信用失。 临事要责任,放弃则受害大。 用度要节俭,奢侈则用途竭。 买卖要随时,拖延则机宜失。 赊欠要识人,滥出则血本亏。 优劣要分清,苟且则必糊涂。 用人要方正,诡谲则受其累。 货物要面验,淮由则售价低。 钱财要清楚,糊涂则弊窦生。 主心要针定,妄作则误事多。理财致富十二戒 勿鄙陋,勿虚华,勿优柔,勿强辨,勿懒惰,勿固执 勿轻出,勿贪赊,勿争趣,勿薄育,勿昧时,勿痴赁 五字商训分别为:天,地,人,神,鬼。 天为先天之智,经商之本; 地为后天修为,靠诚信立身;

人为仁义,懂取舍,讲究“君子爱材,取之有道”; 神为勇强,遇事果敢,敢闯敢干; 鬼为心机,手法活络,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集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 一、德 1.德高望重——富弼,字彦国,北宋洛阳人。他出身贫寒,从小勤奋好学,知识渊博,举止豁达,气度不凡。富弼从二十六岁起开始做官,在他任职的四十多年中,他对北宋王朝尽忠职守,在处理内政外交、边防戍守、监察刑狱、赈济灾民等各种事务中,都做出了显著的业绩,因而不断被加官进爵。他曾先后担任过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成为天子倚重、百官仰慕的名臣。富弼为人恭顺温和,即使当了宰相之后,也不会仗势欺人,每当下属官员或平民百姓来拜见时,他都以礼相待。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富弼年老退休,隐居洛阳。一次,他坐轿外出经过天津桥时被百姓认出,人们全都聚拢在他的坐轿周围,原本热闹的集市顷刻间变得空无一人。因此,司马光称赞他为“三世辅臣,德高望重”。 释义:指品德高尚,声望很高。 出处:《晋书·简文三子传》

2.洁身自好——洁身自好——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因不与同朝贪官同流合污,被人陷害遭到流放。他常常一边走,一边吟唱着楚国的诗歌,心中牵挂着国家大事。一天,屈原来到湘江边,一个渔夫见到他后惊讶地问:“你不就是屈原大夫吗?为何落到这般地步?”屈原叹息道:“整个世道就像这泛滥的江水一样浑浊,而我却像山泉一样清澈见底。”渔夫故意说:“世道浑浊,你为何不搅动泥沙,推波助澜?何苦洁身自好,遭此下场。”屈原说:“我听说一个人洗头后戴帽,先要掸去帽上的灰尘;洗澡后穿衣先要抖直衣服。我怎么能使自己洁净的身躯被赃物污染呢。”渔夫听这番话后对屈原正直高尚的品格十分敬佩,于是唱着歌,划着船离开了。 释义:形容在污浊的环境中,保持自身洁白,不同流合污。也指顾惜尊重自己,不与他人纠缠。 出处:《楚辞·渔父》 3.脚踏实地——司马光,字君实,夏县涑水乡人,人称涑水先生。他是宋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主编。这部巨著在我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司马光青年时代就喜好研究历史,读过不少史书。宋英宗时,他受命主编

《陶朱公生意经》精编版

陶朱公《商训》 能识人。知人善恶,账目不负。 能接纳。礼文相待,交往者众。 能安业。厌故喜新,商贾大病。 能整顿。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能敏捷。犹豫不决,终归无成。 能讨账。勤谨不怠,取行自多。 能用人。因才四用,任事有赖。 能辩论。生财有道,阐发愚蒙。 能办货。置货不苛,蚀本便经。 能知机。售贮随时,可称名哲。 能倡率。躬行必律,亲感自生。 能运数。多寡宽紧,酌中而行。 勿卑陋:应纳无文,交阑不至。 勿优柔:胸无果敢,经营不振。 勿懒惰:取计不务,账目无有。 勿轻出:货物轻出,血本必亏。 勿争趋:货重争趋,须防跌价。 勿昧时:依时贮发,各有常道。 勿虚华:用度无节,破败之端。 勿强辩:暴以待人,祸患难免。 勿固执:拘执不通,便成枯木。 勿贪赊:贪赊多诱,承卖莫续。 勿薄蓄:货钱贮积,恢复必速。 勿痴货:优劣不分,贻害匪浅。 十穷歌 第一穷:逐渐穷,多因晃荡不经营。第二穷:容易穷,不惜钱财手头松。第三穷:邋遢穷,朝朝睡到日头红。第四穷:懒惰穷,家有天地不务农。第五穷:攀高穷,结识谊富为朋友。第六穷:争气穷,好打官司逞英雄。第七穷:摆阔穷,借债纳利装门风。第八穷:命弄穷,妻孥妾懒子飘蓬。第九穷:局骗穷,子孙相交不良朋。第十穷:彻底穷,好赌贪花恋酒精。 十富歌 第一富:勤俭富,不辞辛苦走道路。第二富:忠厚富,买卖公平多主顾。第三富:留心富,听的鸡鸣离床铺。第四富:终究富,手足不停理家务。第五富:谨慎富,常防火盗管门户。第六富:守分富,不去为非犯法度。第七富:同心富,合家大小相帮助。

第八富:帮家富,妻儿贤慧无欺妒。 第九富:后代富,教子训孙立门户。 第十富:为善富,存心积德天佑护。 致富《十二戒》 勿鄙陋,勿虚华,勿优柔, 勿强辨,勿懒惰,勿固执, 勿轻出,勿贪赊,勿争趣, 勿薄育,勿昧时,勿痴赁。 《陶朱公经商十八法》 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 接纳要谦和,切勿暴躁,暴躁则交易少。 价格要订明,切勿含糊,含糊则争执多。 账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则资本滞。 货物要整理,切勿散漫,散漫则查点难。 出纳要谨慎,切勿大意,大意则错漏多。 临事要尽责,切勿放任,放任则受害大。 用度要节俭,切勿奢侈,奢侈则钱财竭。 买卖要随时,切勿拖延,拖延则机会失。 赊欠要识人,切勿滥出,滥出则血本亏。 优劣要分清,切勿混淆,混淆则耗用大。 用人要方正,切勿歪斜,歪斜则托付难。 货物要面验,切勿滥入,滥入则质价低。 钱账要清楚,切勿糊涂,糊涂则弊窦生。 主心要镇定,切勿妄作,妄作则误事多。 工作要细心,切勿粗糙,粗糙则出劣品。 说话要规矩,切勿浮躁,浮躁则失事多。 期限要约定,切勿延迟,延迟则信用失。 陶朱五字商训:天,地,人,神,鬼。 天:为先天之智,经商之本; 地:为后天修为,靠诚信立身; 人:为仁义,懂取舍,讲究“君子爱才,取之有道”; 神:为勇强,遇事果敢,敢闯敢干; 鬼:为心机,手法活络,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期限要约定,切勿延迟,延迟则信用失。 商圣陶朱公经商“三谋三略” 一、《三谋》: 《人谋》 用人要正,忠奸定兴废。 大事要慎,妄托受大害。 待人忌躁,暴躁交易少。 处事宜静,浮躁误事多。

春秋末期政治家范蠡的简介

春秋末期政治家范蠡的简介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春秋末 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春秋末期政治家范蠡的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范蠡的简介 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国宛邑(今河南省南阳市)散户陇人。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17年,约于公元前420年无疾而终,享年高龄,几近百岁,被称为中国商人圣祖。 他出身贫寒,但聪敏睿智、胸藏韬略,年青时,就学富五车,上晓天文、下识地理,满腹经纶,文韬武略,无所不精。然纵有圣人之资,在当时贵胄专权、政治紊乱的楚国,范蠡却不为世人所识。 周景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槜李之战(今浙江嘉兴),吴王阖闾阵亡,因此两国结怨,连年战乱不休,周景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阖闾之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今江苏太湖中洞庭山)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5000兵卒逃入会稽山,范蠡遂于勾践穷途末路之际 投奔吴国,献“卑辞厚礼,乞吴存越”之策。议和后“人待期时,忍其辱,乘其败……”“持满而不溢,则于天同道,上天会佑之;地能万物,人应该节用,这样则获地之赐;扶危定倾,谦卑事之,则与人同道,人可动之。” 他向勾践慨述“越必兴、吴必败”之断言,进谏:“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被拜为上大夫后,他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忍以持志,因而砺坚,君后勿悲,臣与共勉!” 三年后归国,他与文种拟定兴越灭吴九术,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为了实施灭吴战

略,也是九术之一的“美人计”,范蠡亲自跋山涉水,终于在苎萝山浣纱河访到德才貌兼备的巾帼奇女——西施,在历史上谱写了西施深明大义献身吴王,里应外合兴越灭吴的传奇篇章。范蠡事越王勾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于灭吴,成就越王霸业,被尊为上将军。 “吴王亡身余杭山,越王摆宴姑苏台。”在举国欢庆之时,范蠡急流勇退,遂与西施隐姓埋名、泛舟五湖。不过,与西施泛舟五湖只是民间传说,事实上,范蠡隐退时已经68 岁高龄,而西施要比范蠡小的多。但是人们总愿编织出英雄美人的佳话,因此才有泛舟五湖这一说。但史实应该不是这样的。 后来,他辗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带领儿子和门徒在海边结庐而居。戮力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没有几年,就积累了数千万家产。他仗义疏财,施善乡梓,范蠡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 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于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 一身布衣,范蠡第三次迁徙至陶(今山东肥城陶山, 或山东定陶),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陶地东邻齐、鲁;西 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的最佳经商之地,操计 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 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当地民众皆尊陶朱公为财神,乃我国道德经商——儒商之鼻祖。 史学家司马迁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史书中 有语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世人誉之:“忠以

9个励志的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

中国传统小故事1:孔融让梨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弟弟比我小,我也应该让给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孔融小时候,不仅学习勤奋,而且善于思考。父亲外出拜客总是带着他去。10岁那年,他随父亲来到洛阳。正逢洛阳太守李膺大府内走。这时守门人忙把拉,问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边玩去!”孔融严肃地回答说:“请你们进去通报,山东孔融来访。”守门人见他一本正经,也不知是什么来头?笑着问:“小公子,可有红贴?”孔融说:“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师生之谊,无需红贴,只管通报。”守门人怕慢待贵客,只好进去通报。这时李膺正和许多文人雅士交谈,听了通报,一时想不起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么关系,只好哈哈:“请进!”小孔融兴冲冲走进大厅,一边向主人问候,一边拱手招呼各位来宾,态度不亢不卑。李膺一边让座,一边打量着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奇怪:这小孩从未见过面,而他为何自称通家呢?于是,李膺问道:“小公子,你说我们两家世代交情,我怎么想不起来啊!”孔融微笑着说:“500年前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孔子姓孔,老

子姓李,说明孔、李两家500年就有师生之谊。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师生关系,我们两家不是累世通家吗!” 孔融语出惊人,在座客人无不暗暗称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陈韪不以为然,冷冷地说:“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未必有作为。”面对挑战,孔融笑着说:“这样说来,先生小时候一定很聪明。”这一巧妙对答,弄得陈韪面红耳赤无言回对,暗暗坐在一旁生气。孔融则目不斜视,装着大人模样,一本正经地喝着茶,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中国传统小故事2:铁杵磨针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陶朱公家训

陶朱公家训 商训十二则 能识人。知人善恶,账目不负。能接纳。礼文相待,交往者众。 能安业。厌故喜新,商贾大病。能整顿。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能敏捷。犹豫不决,终归无成。能讨账。勤谨不怠,取行自多。 能用人。因才四用,任事有赖。能辩论。生财有道,阐发愚蒙。 能办货。置货不苛,蚀本便经。能知机。售贮随时,可称名哲。 能倡率。躬行必律,亲感自生。能运数。多寡宽紧,酌中而行。 商场教训 生意要勤紧,懒惰则百事废。接纳要温和,躁暴则交易少。议价要订明,含糊则争执多。 帐目要稽查,懒怠则资本滞。货物要整理,散漫则必废残。出纳要谨慎,大意则错漏多。 期银要约定,延迟则信用失。临事要责任,放弃则受害大。用度要节俭,奢侈则用途竭。 买卖要随时,挨延则机会失。赊欠要识人,滥出则血本亏。优劣要分清,苟且则必糊涂。 用人要方正,诡谲则受其累。货物要面验,滥收则售价低。钱账要清楚,糊涂则弊窦生。 主心要镇定,妄作则误事多。工作要细心,粗糙则出劣品。说话要规矩,浮躁则失事多。 理财致富十二戒 勿鄙陋,勿虚华,勿忧柔,勿强辩。勿懒惰,勿固执,勿轻出,勿贪赊。勿争趣,勿薄蓄,勿昧时,勿痴货。 主要观点:物以稀为贵人弃我取人取我弃囤积货物垄断居奇把握时机聚散适宜 五字商训分别为:天,地,人,神,鬼。 1、天为先天之智,经商之本; 2、地为后天修为,靠诚信立身; 3、人为仁义,懂取舍(舍得),讲究“君子爱材,取之有道”; 4、神为勇强,遇事果敢,敢闯敢干; 5、鬼为心机,手法活络,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点评1:范蠡又叫陶朱公。他离开越王勾践到齐国之初“耕于海畔,苦身戮力”地从事农业生产,由于春秋末年的齐国处于今胶东半岛的沿海地带,是社会经济相当发达的诸侯国,富有经商天赋的鸱夷子皮不久便受到商品经济的感染。决计易农为商,并借鉴朋友计然当年向勾践进献的治国七策运用于自己的商业经营之中,取得了卓著成效。 在商海的经营中他将计然之策运用于商业实践,大致有五个方面。 首先,他认为市场行情,如阴阳五行,轮回循环,变动不居;大地时旱时涝,谷物时丰时歉。旱时造舟船,涝时修车马,以备后 乏,这是万物之理。 其次,知道战争要爆发,就要积极做好战备;了解各类货物为人需求的时令,才能把握市场行情的变化。 再次,商品价格,瞬息万变,物价贵到极点,必然下跌,贱到极点,必定攀升。当商品昂贵之时,就应毫不犹豫迅速抛出,视之如粪土而不惜;当商品低廉之际,又要毅然乘时买入,视同珠玉而倍加珍惜。 第四,积贮货物,务求完好,以防日后滞销。易腐易蚀的货物,即使价格再高,也不要长期存留,不能轻易囤积居奇。 第五,水纳百川,奔流不息,方能汇成大江大河。货币也是一样,如果让资金积滞不用,就会成为一堆死钱。只有使它周转不息, 才能变成与日俱增的利润。 范蠡经商的诀窍,在于运用市场价格变化来掌握供求关系,采取“贵抛贱收”的经营对策,他说:“贵上极则反贱,下贱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即商品价格涨到一定程度,买的人少了,商品就会积压,这时就要及时降价推销。而商品价格降低到一定程度,买的人多了,商品就会少起来,价格就会上升,当价格涨到一定程度,要及时把商品抛出销售,以免积压。当价格降到一定程 度,又要抓紧时机,及时把商品购进。 不仅在古代,人们学习范蠡的理财思想可以致富,即使在今天,范蠡的理财思想仍然在发挥着巨大的借鉴作用。 点评2:《商训》是中国古代生意经,作者范蠡。 《商训》即《陶朱公商训》,又称《陶朱公生意经》或《陶朱公商经》。陶朱公,原名范蠡,春秋战国时代越国人,是越王勾践的谋士。他在帮助越国消灭吴国后,功成隐退,自号陶朱公,经商理财,富甲天下。后世商人尊他为商祖、经营之神。他的经商原则“陶朱公商训”被捧为商人之宝,传扬海外。陶朱公的经商原则包含了经营和管理的各个层面,以谋士和商祖的奇智晓谕商人们审时度变,预测行情;薄利多销,长远经营;质高货真,诚一致富;出奇制胜,善于竞争;识人用人,善于管理…… 一直以来,社会关注的重心都是从商赢利的手段,而忽略了商人应有的品格。陶朱公的《商训》用简单的语言阐述了一个道理:”欲从商,先为人”。待人接物、规矩方圆、诚信为本、勇于决断,这些不仅仅是为人的品德,更是一个商人成功秘诀。 我一直很欣赏红顶商人胡雪岩,他的成功首先是作为一个人的成功,其次才是从商谋略的成就。为人阴险狡诈,做事不讲规矩,只求蝇头小利,遇事畏首畏尾,不仅是经商大忌,为人也必生嫌隙。这样的“商人”最终只能“伤人伤己”。 然而,如今的市场之上,商道不存,“黑老板”之风越吹越劲。但俗话说无商不奸,但纵观中外商贾名流,成大事者大多不是玩奸耍滑之流。我想这些只想着牟利的老板们应该好好读读《商训》,仔细领悟其中为人从商的哲理.

传统文化故事演讲稿范文

传统文化故事演讲稿范文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内容是保护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昨天我们刚愉快地度过了这个法定节假日,但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在得知韩国端午祭在2021年11月25日申遗成功时的愤慨。中国五千年的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竟被他国争先抢夺,亦或跃跃欲试。从“端午祭”申遗到“汉字之争”,“中医之争”,再到近期的“风水之争”,文化摩擦在中韩坊间蹭出不少火花,而结果,绝大部分,中国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被韩国成功申遗了。 中国人在责怪韩国人的恬不知耻的剽窃行为时,是否有理性地看待这一系列事件,反省自己呢?遥想当年,中国软弱,帝国主义侵占中国领土,如今韩国的一些政客正在大规模抢占中国文化时,有一些从洋媚外的人正在风风火火地哈韩,韩国的二流肥皂剧和服饰潮流都备受国人的追捧。还没有到12月25日,大城市的各大商场,甚至政府出资在筹备平安夜、圣诞节,很多年轻人不知道中国古老而美丽的七夕节,却很早就翘首以待2月14日的情人节,或许现在就不奇怪为什么韩国可以一直申遗成功了,不要老是怪罪于政府的无能,也不要怪罪于韩国的无耻,因为是我们自己把我们的文化丢弃了。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盲目的愤怒,而是要自己首先重视自己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一直对祖国的文化保有高度的热情。利用各种媒介,多多的宣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对国人从儿童时期起就教导他们重视,让更多中国人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而非盲目吸收别人的东西。政府也应该重视传统文化,重视“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起步。加大传统文化在民间的教育宣传。这种高度重视的意识,从官府传递到民间,从我们这一代传递到下一代,我们国家的文化还会丢吗?小小韩国还可以这样张扬跋扈却可以屡屡得逞吗?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我们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大家好,我是XX。 20XX年11月,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每当我在车身、电视、宣传栏等看到这12个词,都觉得对我们小学生好远、好大、好空。但自从这学期我校推出诵读古诗文我渐渐明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在我身边,我们的祖辈一直给我们做着表率。 今人,十大元帅之一的朱德,他对父母的孝敬是有口碑的。他幼年在家时,对父母就非常敬重,父老乡亲们对朱德赞不绝口。他后来从军当上军官,向父母寄物汇款尽孝道。当了总司令,指挥千军万马对敌作战,但他仍然挂念家乡的亲人。当他得到母亲去世消息后,非常悲痛,写了感人肺腑的《母亲的回忆》,以寄托他对母亲的无限思念。

(完整版)范蠡

范蠡导学案《范蠡》 学习目标 1. 通过自读,联系前两篇讲读文章,巩固拓展所学文言知识 2. 进一步加深对“面对现实的智慧”的理解 3. 检测自己筛选整合信息及鉴赏评价能力 学习重点 1. 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 2. 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 3. 对范蠡急流勇退,三迁三富的思考 学习难点 1. 较难翻译的语句 2. 对范蠡的评价 文本解读 一. 范蠡生平 范蠡,字少伯,楚国南阳人,春秋末期杰出的政治家。他晓天文,识地理,善机变,文韬武略,无所不精。位列越大夫后又擢为右将军、相国。 范蠡在勾践穷途末路、身为奴仆之际,挺身而出,随勾践一起入吴驾车养马。勾践返国后,拜范蠡为相国。范蠡果然善理内政,他首先在今绍兴卧龙山下建立了小城,接着又利用这一带孤丘地形,建立了与小城毗连的大城,这样就建成了国都大越城。范蠡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从公元前480 年开始,越国对吴国进行了报仇雪耻的争战。范蠡在作战中身先士卒,亲冒矢石。公元前473年,越国军队终于攻克吴南城,灭掉吴国。 灭吴后,范蠡功成身退,乘舟浮海,离越适齐,化名“鸱夷子皮”,经商治产,获利千万,受任齐相。后弃官散财,间行至陶,逐什一之利,复赀累千万,自号陶朱公。范蠡著作甚丰,惜大多散佚,仅存《养鱼经》,为我国最早内塘养鱼专著。府山公园越王殿中有刻石像供世人瞻仰。二. 内容梗概 范蠡在越国最困难的时刻,侍奉越王,勤奋不懈,终于辅佐越王报仇雪恨。越王表示要与范蠡平分越国,深知越王为人的范蠡离开了越国。他隐姓埋名,吃苦耐劳,辛勤生产,三次搬迁,三次成为豪门富户。范蠡的二儿子在楚杀了人,其父极力营救,想派小儿子前往救兄,长子以死相胁,最后派长子前往。长子找到庄生,由于惜财,最后载着弟弟尸首回到家中。家人抱头痛哭,而范蠡却觉得都在意料之中。范蠡三迁,成名于天下,终老于陶。 三. 研讨探究 1. 范蠡急流勇退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范蠡认为,越王勾践只能与之共患难,不能与之同享乐。他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走,走狗烹。” 2. 本文写范蠡营救儿子的故事,主要写其长子没办成事的经过,这与刻画范蠡这一人物形象关系不大,你如何理解文章的这一构思? 提示:通过他儿子没能按照他的意图成功救子之事,从侧面表现了范蠡的善谋和深知人性的特点,是对范蠡形象的进一步补充和刻画。 3. 分析范蠡形象 提示:为官:善机变,深谋远虑,运筹帷幄,使国富民强。 经商:善经营,辛苦劳作,抓住商机,使家产万贯。 拓展延伸. 四

陶朱公商训

陶朱公商训 陶朱公范蠡的商训、十二戒、经商十八法的智慧 范蠡,字少伯,生卒年不详,汉族,春秋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实业家。后人尊称“商圣”。他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变官服为一袭白衣与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乃我国儒商之鼻祖。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范蠡的军事宗旨:强则戒骄逸,处安有备;弱则暗图强,待机而动;用兵善乘虚蹈隙,出奇制胜。为后世称道并沿用。范蠡著名的经济思想:“劝农桑,务积谷”、“农末兼营”、“务完物、无息币”、“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等至今对现代的经济建设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史学家司马迁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史书中有语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陶朱公《商训》 能识人。知人善恶,账目不负。 能接纳。礼文相待,交往者众。 能安业。厌故喜新,商贾大病。 能整顿。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能敏捷。犹豫不决,终归无成。 能讨账。勤谨不怠,取行自多。 能用人。因才四用,任事有赖。 能辩论。生财有道,阐发愚蒙。

能办货。置货不苛,蚀本便经。 能知机。售贮随时,可称名哲。 能倡率。躬行必律,亲感自生。 能运数。多寡宽紧,酌中而行。 《陶朱公经商十八法》 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接纳要谦和,切勿暴躁,暴躁则交易少。价格要订明,切勿含糊,含糊则争执多。账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则资本滞。货物要整理,切勿散漫,散漫则查点难。出纳要谨慎,切勿大意,大意则错漏多。临事要尽责,切勿放任,放任则受害大。用度要节俭,切勿奢侈,奢侈则钱财竭。买卖要随时,切勿拖延,拖延则机会失。赊欠要识人,切勿滥出,滥出则血本亏。优劣要分清,切勿混淆,混淆则耗用大。用人要方正,切勿歪斜,歪斜则托付难。货物要面验,切勿滥入,滥入则质价低。钱账要清楚,切勿糊涂,糊涂则弊窦生。主心要镇定,切勿妄作,妄作则误事多。工作要细心,切勿粗糙,粗糙则出劣品。

我与传统文化的故事

我与传统文化的故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我与传统文化的故事 悠悠华夏,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无为而治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谆谆教导;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美好寄寓到民贵君轻的治国良方;从唐诗宋词的争奇斗艳,到程朱理学如火如荼的发展……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正如中华世纪坛序中写的那样,“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这份豪迈,大概只有炎黄子孙才能了然于胸。我的成长,是一直有传统文化为伴的。所以今天,让我讲我与传统文化的故给你听。 我与传统文化,绝对不是一见钟情。儿时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并没有多美好。那时候,国学还没有红透大江南北,对国学的了解,只浅尝辄止在从小到大的课本间。小小的我像古代人一样咿咿呀呀读着那些并不明白的句子,看着课文背后印着的“并背诵全文”,只觉得触目惊心。想不通究竟什么是“几年离索”,也不明白什么是“欲语泪先流”。不过虽然不懂,好在读起来朗朗上口,背起来倒也挺有乐趣。也多亏了那时候的勤奋,以至于到今天,像《长恨歌》一类的长诗,我仍能流利的背出来;偶尔谈起传统文化,倒有几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意味。 随着长大,我与传统文化似乎更合拍了。犹记得初中时我有一个牛皮纸封皮的本子,上边密密麻麻的誊写着我喜欢的诗词歌赋,偶尔还写几笔自己的感触,配着一两幅插画。读得多了,看得多了,我也渐渐承袭了诗人的多愁善感,变得更加细腻,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有了更多的观察,好多诗词也终于有了自己的领悟。我年少时懵懵懂懂的情感,大多是用诗词承载的。偶尔低吟一句“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感叹一声“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黄昏细雨时想到“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伤心落泪时的“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这些诗词是我情感的启蒙。那些平平仄仄的诗词曲赋,丝丝缕缕的离愁别绪,都让我感同身受。不过那时候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仅止步于此,至于其他浩如烟海的文史古籍,只觉得枯燥无味,也懒得去理。 高中时,课业变得繁重起来。不过这并没减少我对传统文化的热情。而且随着阅读的增加,也终于知道自己当时的理解是多么幼稚浅薄。那些看似描写男女情爱的诗词,竟并非其原意,就好像“画眉深浅入时无”并不是在问自己的妆究竟好不好看一般,那些看似软软糯糯的词句,其中竟蕴含着那样深的家仇国恨,让人不得不肃然起敬。我记得自己当时一边觉得羞愧难当,感叹自己学业不精,眼界短浅;一边对传统文化更生敬仰,更想要去了解,去体味。怀着这样的情感,曾经觉得枯燥无味的老子庄子,静静读下来,倒觉得醍醐灌顶,齿颊留香。那些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怪诞离奇的想法中,充斥着对自由的向往;那些看似无稽的舌战,却藏着哲学思辨的味道。曾经我以为长得读不完的《水浒传》,竟也在我每日藏在被子里偷偷打着手电的时光中悄悄刻在了我的脑海。我认识了冷静正统的司马迁,遇见了美好无争的桃花源,会晤了以鬼写人的蒲松龄,体味了理学心学的个中趣味,甚至连李贽那《焚书》中零零星星进步思想的影子,都让我为之雀跃。 到了大学,大概是兴趣所在的缘故吧,我对国学的更是爱不释手。因为有了更多的资源,更充裕的时间,我可以真正平心静气的去钻研国学,体味其中蕴含的道理。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起我和《红楼梦》的邂逅。我犹记得高中时第一次读完《红楼梦》,曾经说,那种让人想哭又哭不出来的压抑,让我真的不敢再去读它了。可是到了大学,当看到“《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这门选修课时,还是情不自禁的选择了它。我很感谢我选了这门课,因为它让我深入了解的,不只是一部《红楼梦》,更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人们称《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那些曾

范蠡大商之道

范蠡,字少伯,生卒年不详,汉族,春秋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谋士和实业家。后人尊称“商圣”。他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变官服为一袭白衣与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乃我国儒商之鼻祖。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经济思想 “劝农桑,务积谷”、“农末兼营”、“务完物、无息币”、“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等至今对现代的经济建设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陶朱公著有《陶朱公理财十二则》(可能是后人所托),内容如下: 能识人:知人善恶,赈目不负。 能用人:因财器便,任事可赖。 能知机:善贮时宜,不致蚀本。 能倡率:躬行以率,观感自生。 能整顿: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能敏捷:犹豫不决,到老无成。 能接纳:礼义相交,顾客者众。 能安业:弃旧迎新,商贾大病。 能辩论:生财之道,开引其机。 能办货:置货不拘,获利必多。 能收帐:勤谨不怠,取讨自多。 能还帐:多少先后,酌中而行。 根据陶朱公的经商思想加工整理而成的《陶朱公生意经》,又称《陶朱公商经》、《陶朱公商训》或《陶朱公经商十八则》,至今仍在定陶一带流传。 《陶朱公生意经》内容如下: 生意要勤快,懒惰百事废。 用度要节俭,奢华钱财竭。 价格要证明,含糊争执多。 赊欠要证人,滥欠血本亏。 货物要面验,滥入质价减。 出入要谦慎,潦草错误多。 用人要方正,歪斜托付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