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管理技术知识提纲

数据管理技术知识提纲

数据管理技术知识提纲
数据管理技术知识提纲

·信息技术(选修4) 数据管理技术复习提纲

概要:

信息技术学科模块4——《数据管理技术》,全书以应用数据管理技术解决问题为主线,按照“分析问题——设计数据库——建立数据库——使用数据库——管理数据库”这一线索呈现学习内容。全书分五章,下面介绍第一章至第五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认识数据管理技术

一、数据管理基本知识

1、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概念

数据: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信息资源,是对现实世界中客观事物的符号。计算机中的数

据分为数值型数据与非数值型数据。

例题:如商品价格、销售数量等数据是( ) A 、数值数据 B 、非数值数据

说明:数据是信息的符号表示或称为载体。即为了表达信息(抽象概念),必须使用某种符号,这些符号就叫数据,如字符、图表、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都可以称为数据。信息依赖数据来表达,是数据的内涵,是对数据语义的解释。

数据管理:是指对数据的收集、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查询和维护等活动。 数据管理技术:指与数据管理活动有关的技术。

数据库(DB ):是指按照某种模型组织起来的,可以被用户或应用程序共享的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系统(DBS ):是指采用的数据库技术的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是能够建立数据库、维护数据库及管理数据库的一个开发平台。 数据库应用系统(DBAS ):是应用了数据库的信息系统。

说明:数据库系统的核心为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核心为数据库(或数据) 例题:下列软件中,不属于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是( )

A 、学籍管理系统

B 、中考成绩查询系统

C 、Linux 操作系统

D 、网络售票系统

例题:数据库管理系统英文简写是( )

A 、D

B B 、DBS

C 、DBMS

D 、Access

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

数据库系统结构示意图

2、数据管理技术的变迁

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

说明:文件系统阶段与数据库系统阶段根本区别在数据的结构化程度高低;

数据库技术的应用领域——主要应用于数据密集型应用的领域。

3、数据管理技术的应用

①利用Windows 操作系统管理文件; ②利用常用工具软件管理数据; ③利用数据库应用系统管理数据

说明:使用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优势:①能够存储大量数据;

②管理操作方便、快捷,数据维护简单、安全; ③信息检索准确、迅速、高效;

④数据独立性、共享性、安全性均较高,冗余度低。 二、数据库、数据表、记录、字段、关键字的概念 关系:二维表在关系数据库中称作关系; 字段:二维表中的列称为字段;

域:是属性所有可能取值的集合

值:是二维表中的一个具体数据项,是数据库中最小的数据单位 关键字(键):也称作键,是指能标识唯一一条记录的字段。

记录:二维表中行称为记录,可以用关键字来标识(从第二行开始)。

相关规定:在同一张二维表中不允许有同名字段;

在一张二维表中,不应有内容完全相同的记录;

关键字字段必须满足①值不能重复;②值不能为空值。

常见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 、Foxpro 、DB2、SQL Server 、Oracle 等。

每一列为一个字段 第二行开始每一行为一条记录

例题:某学校“会考信息管理系统”使用了利用Office 2000建立的数据库hkinfor.mdb 该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名称是()

A、Access 2000

B、hkinfor.mdb

C、hkinfor

D、会考信息管理系统

例题:以下哪一项全不属于数据库管理系统()

①FoxPro ②DB2 ③Access ④Excel ⑤Oracle ⑥Photoshop

A、④⑥

B、①②⑥

C、①④⑤⑥

D、②④⑤⑥

例题: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指的就是()

A、联系

B、一维表

C、二维表

D、三维表

第二章数据的分析与建模

一、数据分析与建模

建立数据库的过程:

①数据的收集与分类→②建立实体-联系模型(E-R图)→③将E-R图转化为关系数据模型→

④创建数据库(建立空数据库→建立表结构→输入记录数据)

1、数据的收集与分类

数据收集:对现实系统进行实地调查与分析,收集各种原始凭证,并弄清数据的来龙去脉。

数据的分类: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的基本特征进行分类整理,提取有用的信息

例题:为开发“会考信息管理系统”而收集到如下所列的数据,其中()是不必要的

①学生姓名②学生照片③班主任姓名④会考科目⑤考试成绩⑥监考人员

A、③④⑤

B、③⑥

C、④⑤⑥

D、②③⑥

2、建立实体-联系模型(E-R图)

三个世界的术语及相关联系

现实世界信息世界(概念模型)机器世界(数据模型)

三个世界的术语对照:

现实世界信息世界机器世界

对象实体记录

特征属性字段

(对象)总体实体集二维表

关键特征键关键字

事物及其联系概念模型E-R 数据模型

信息世界: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人的思维将现实世界的数据抽象化和概念化,

并用文字符号表示,就形成了信息世界;

概念模型:是现实世界的具体事物经过人的认识、整理、分类之后在信息世界的表现形式。 机器世界:又称数据世界,信息世界中的信息经过抽象和组织,以数据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中,

就称为机器世界。

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表示,通常有严格的定义。

E-R 模型:1976年P.P.S.Chen 提出的实体——联系模型,是最著名、最常用的概念模型。 E-R 图基本图素:

用矩形框表示实体 用菱形框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 用椭圆形框表示属性

联系:现实世界中事物之间的联系,到信息世界中反映为内部联系(实体集属性之间的联系)

与外部联系(实体集与实体集之间的联系)

实体集之间的联系有三种: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多对多联系 建立实体——联系模型的步骤:

①确定实体;→②确定实体的属性→③确定实体之间的联系→④设计出E-R 图 例题:在设计旅游信息数据库的过程中,用E-R 图描述的是旅游信息的( )

A 、关系数据模型

B 、概念模型

C 、面向对象模型

D 、逻辑数据模型 例题:在机票预定系统中,所出售的机票与实际的座位之间的联系是( )

A 、一对一联系

B 、一对多联系

C 、多对一联系

D 、多对多联系 例题:现实世界中的某一对象及其特征抽象到信息世界中分别称为( )

A 、数据表名 字段

B 、记录 字段

C 、实体 属性

D 、实体集 属性 例题:在E-R 图中,利用菱形框表示( )

A 、实体

B 、实体集

C 、属性

D 、联系 3、将E-R 图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

概念:关系数据模型是采用二维表的方式表示实体及实体之间的联系。 常用的数据模型有:关系模型(二维表)、层次模型(树型结构)、网状模型(网状结构) 将E-R 模型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按下列步骤完成:

①将每个实体集转换成一个二维表; ②将实体集之间的联系转换成二维表;

③将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合并到多的一端实体表中,多对多联系表则不合并。 例题:现有关系:学生(学号,姓名,选修课程,成绩),为消除数据冗余,至少要分解为( )

A 、1个表

B 、2个表

C 、3个表

D 、4个表

分析:该关系包含学生实体、课程实体及所在的联系,因此可分解成下面的三张数据表:

学生(学号,姓名);课程(课程号,课程);成绩(学号,课程号,成绩)

例题:设计数据库时有一关系:学生(学号,姓名,班级,班主任),为消除数据冗余,至少要分解成( )

A 、1个表

B 、2个表

C 、3个表

D 、4个表

分析:该关系包含学生、班主任(班级)实体及所在的联系,分解成下面的三张数据表:学生(学号,姓名);班主任(班级编号,班级,班主任);所在(学号,班级号)由于学生与班级之间是一对多联系,因此将联系表合并到学生表中:

学生(学号,姓名,班级号);班级(班级编号,班级,班主任)

二、在Access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创建与维护数据库

注意:在Access 数据库管理系统许多操作都要在前一操作的基础上进行的,例如:未建立数据库则无法建立数据表,建立不符合要求的数据表则可能导致无法建立数据表之间的关系,关系没建立又可能影响查询及统计的结果,因此在学习Access 软件的具体操作时切忌求快!而应按层层递进、稳扎稳打的方式学习! (一)创建数据库

创建数据库的步骤主要有三步:创建空数据库→建立数据表结构→输入记录数据 1、创建空数据库的方法P30

①使用“向导”方式创建数据库

②进入ACCESS 系统后,利用“文件”菜单下的“新建” ③单击数据库工具栏“新建”按钮 例题:在E 盘下“综合操作题(一)”文件夹建立“图书管理.mdb ”数据库。

说明:建立空数据库时,就要指定数据库的存储路径及数据库文件名(扩展名为:.mdb ); 2、创建数据表 创建数据表的方法: ①使用设计器创建数据表 ②使用向导创建表 ③通过输入数据创建表

创建数据表的操作步骤

①定义数据表结构 ■确定数据表中的各字段名

■设置各字段属性(字段类型、 字段说明等) 说明:数据类型参考教材P32

字段属性设置参考教材P33

■确定数据表主键

②输入记录数据

相关规定: ①字段名

■字段名是字段的标识,字段名必须是唯一的,同一数据表中不允许有重复的字段名; ■表中每一个字段必须是简单的数据项,而不是组合的数据项; ■字段名不能以空格开头,中间可包括空格,字段名不为空;

■字段名最多可达64个字符长度,可包括字母、数字、汉字及部分符号等。 ②数据类型

建数据

的方法

已有数据

■数据类型是指该字段中存放数据的类型,而不是字段名本身的类型。

■ACCESS 中提供10种数据类型,默认的数据类型是文本型。参考教材P32

要求:掌握文本、数字、日期/时间、货币、自动编号、是/否型数据的具体应用。 ■数据表中每一列的数据类型必须是一致的。

③主键:能唯一标识表中每一条记录的字段或字段组合称为关键字或键。 ④设置字段属性:参考教材P33

参考设置

(二)维护数据库

注意:在维护数据库时,要灵活运用两种视图(数据表视图、设计视图)完成规定操作。

通常在设计视图下完成的操作有:

添加、重命名、删除字段;修改字段数据类型、字段大小;设置主键及其他设置(查阅方式、有效性规则、默认值)等; 共同点:有关修改数据表结构的操作。

例题:在“图书”数据表中,设置“价格”字段的有效性规则为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200。 参考设置:①选定“图书”表②进入“设计视图”③选定“价格字段”④在“字段属性”中

的“有效性规则”按右图设置并保存。

例题:将“图书”数据表中“出版社”字段设置为自行输入的查阅方式,可选的值有:电子

工业、福建教育、广东教育。 参考设置:①选定“图书”表 ②进入“设计视图” ③选定“出版社”字段

④在“字段属性”中的“查阅”方式后,依次按上图设置,并保存表结构。

最终效果:如右图所示

注意:在Access 中,要掌握不同数据类型的表示: ①数字:直接书写,例如 200

②文本:在文本数据前后加英文的双引号,例如 ”电子工业” ③日期:在日期数据前后加井字号,例如 #2007-5-1#

例题:将“图书”数据表中的“书号”字段数据类型更改为“数字”,其余按默认设置。 参考设置:①选定“图书”数据表

②进入“设计视图” ③选定“书号”字段

④在“字段属性”中的数据类型 设置为“数字”并保存。

注意:若是修改字段的数据类型或字段大小时,可能会引起数据表中的数据丢失。 通常在数据表视图下完成的操作有:

浏览数据表;追加、删除、修改记录数据;查找与替换记录数据;排序及筛选等。 共同点:有关记录数据的操作。除此之外,还可以添加、删除字段;修改字段名。

例题:在“图书”数据表中追加如下所示的一条记录:

书号:20061010,书名:信息技术,作者:朱铨,出版社:电子工业,价格:¥10.00,出版日期:2007-5-1,是否借出:□

参考设置:在“数据表视图”下打开“图书”表,按要求追加记录数据。

注意:一旦退出编辑状态则会自动保存数据,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无法撤消操作,因此在浏览或者追加记录操作时,不可随意修改原有记录数据。若在编辑状态下出现误操作,可以按ESC 键取消操作(在选定状态下,则可能无法撤消)。 例题:删除“图书”表中第6条记录

参考设置:在“数据表视图”下打开“图书”表,利用记录定位器定位到第6条记录,单击“编辑”菜单下的“删除”命令(或者直接右击指定记录→删除记录)。

注意:删除记录后无法使用撤消命令恢复。

例题:将“图书”数据表中“出版社”字段中所有的“教盲”更改为“教育”

参考设置:打开“图书”表,单击“编辑”菜单下“替换”命令,按下图设置并全部替换。

选定状态

注意:在使用“替换”命令前应先选定需要被替换的字段,选定的结果能使“替换”对话框中的“查找范围”出现指定字段;“匹配”中三个选项的含义如下:

?字段任何部分:只要字段中包含“查找内容”的内容均可被查找到或替换掉。

如按图中设置,“福建教盲出版社”、“广东教盲出版社”中的“教盲”均会被替换;

?字段开头:字段中包含“查找内容”且必须以“查找内容”开头会被查找到或替换掉;

如图,匹配改为“字段开头”,则没有内容被替换;以“教盲”开头的才可被替换;

?整个字段:字段中的值必须与“查找内容”完全一致才能被查找到或替换掉;

如图,匹配改为“整个字段”,则没有内容被替换;出版社是“教盲”的才可被替换;

例题:将“图书”表的“书号”字段与“借阅”表的“书号”字段建立联系

参考设置:单击“工具”菜单下的“关系”命令。

注意:建立表联系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关闭所有需要建立联系的数据表;

建立联系的字段数据类型必须一致,字段名可以不同;

设置“实施参照完整性”后,建立联系的字段至少要有一个为主键。

实施参照完整性是用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即不允许出现相关联数据不一致的现象。

若不选择该项,则建立的是不确定的联系。

附:不同视图下常用工具按钮注解

掌握查找范围及匹配的用法

第三章使用数据库

三、在Access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中使用数据库

(一)排序

定义:是根据数据表中的某个或多个字段的值对表中所有记录按升序或降序进行重新排列。

1、单字段排序

操作方法:选定排序字段→①单击工具栏上的排序命令;

②右击,选择相应的排序命令;

③单击“记录”菜单下的“排序”

注意:各类型数据的大小比较原则:

数字比较:根据数字值的大小进行比较;

字符串文本比较:根据字符串首字符的ASCII码值(空格<数字<大写字母<小写字母)

进行比较,首字符相同时依次逐位比较其他字符直到得出结果;

汉字文本比较:根据汉字机内码的大小进行排序,可简单认为根据汉语拼音顺序排序。

如:”信息技术”<”语文”、”中华民族”<”中华人民”、”二等奖”<”三等奖”

日期/时间比较:根据日期/时间先后顺序比较,越后的日期或时间越大。

如:#2006-5-1#<#2006-5-7#、#12:30:00#<#18:00:00#

(二)筛选

定义:是指在数据表中查找出满足一定条件的记录。(使用筛选命令前要先打开数据表)

1、按选定内容筛选

例题:筛选出“图书”表中,由“福建教育出版社”的图书记录

操作方法:①打开“图书”数据表视图

②定位光标到“福建教育出版社”字样

③单击“按选定内容筛选”按钮

参考P59,局限性:仅能筛选出固定值的记录

注意:筛选条件的书写原则:

①数据类型一致性原则,即文本型数据加引号,日期时间型数据前后加“#”号,数字型数据直接书写;

②关系运算符的使用:>、<、=、>=(大于等于)、<=(小于等于)、<>(不等于)

如:>=60、<>”一等奖”、>#2007-4-30#、>=#2007-5-1#

③逻辑运算符的使用:not(非)、and(与)、or(或)

Not:相当于“<>”,如:不是“一等奖”可表示为:not ”一等奖”(<>”一等奖”)

And:表示“与”的关系,即同时满足多个条件;

如:60~69分数段可表示为:>=60 And <=69 或者Between 60 And 80 07年5月份可表示为:>=#2007-5-1# and <=#2007-5-31#

Or:表示“或”的关系,即满足多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

如:一等奖或二等奖可表示为:”一等奖”or “二等奖”

④通配符的使用:只能在文本字段中使用,用于代表不确定的文本,符号有:*、?

*:可表示任意多个字符;?:可表示任意一个字符。

如:姓名姓“王”可表示为:Like “王*”

身份证号码第5、6位为“31”可表示为:Like “????31*”

(三)查询(只介绍选择查询)

定义:是指在数据库中查找满足条件的记录项。

查询与筛选的区别:

①查找范围不同;查询能在整个数据库中查找,而筛选仅能在当前数据表中查找;

②显示的字段不同:查询能显示指定字段,而筛选则显示当前数据表中的所有字段;

查询与数据表的区别与联系:

①数据表是用于存储数据,而查询是符合查询所设置的条件的记录集合,因此,查询结果会随数据表中数据的变化而动态显示查询结果;

②在同一数据库中,查询对象与数据

表对象不能同名。

例题:查找2007年4月28日所借出的

图书书名、出版社及借阅者姓名。

创建查询的方法:

①分析任务,将分析结果填入下表:

②根据分析的结果,利用“设计器”创建

查询对象,如右图所示:

③运行查询,检验结果;

④按要求保存查询对象。

注意:在多表查询时,要先建立好数据表之间

的联系,否则在显示结果时将会出现数据的冗

余显示的现象。

(四)统计

要对数据库里的数据实现统计功能,可以使用Access提供“总计”功能来实现,常见的总计功能有:P90

分组(Group By):按某一字段将记录进行分组;

求和(Sum)计算字段中值的总和平均(Avg)计算平均值

最小值(Min)搜索该字段的最小数值最大值(Max)搜索该字段的最小数值条数(Count)计算记录条数条件(Where)设置计算条件

例题:统计不同出版社出版的《数据管理技术》在07年4月份的出借次数。

建立统计的方法与过程:

①分析任务,将分析结果填入下表:

②根据分析结果,利用“设计器”建立“查询”对象后单击“视图”下的“合计”命令;

③运行查询,并检验结果;

④按要求保存“查询”对象。

注意:①当“合计”类型为Where时,则自动不能设置为“显示”;

②合计类型为“Count”、“Sum”、“Avg”时,通常要设置标题行,格式如下:

列标题: 字段名

(五)数据的导入、链接与导出

注意:①选择好导入、链接或导出的数据文件类型,可被Access利用的文件类型有:

mdb、dbf、db、xls、txt;

②采用链接方式导入的数据,源文件的路径及文件名不可以更改,否则会出错。四.SQL语言

主数据管理办法

中国联通供应商主数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逐步形成中国联通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为企业运营和各业务发展提供唯一、准确的供应商基础数据,实现中国联通供应商基础数据的单点录入、全局共享,依据中国联通采购管理办法、中国联通IT规划等相关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供应商,是指直接向中国联通提供物资和服务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事业单位和个人。个人包括个体工商户和其他自然人。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供应商主数据,是指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各个信息系统需要共享的,长期稳定存在的,描述供应商自然属性的相关数据。 第四条中国联通供应商主数据管理的原则:一级平台、两级管理、三级操作。 第二章供应商主数据管理范围 第五条中国联通供应商主数据按照企业供应商和个人供应商分别管理。对于费用较低的零星购臵或一次性供应商,根据成本优先的原则不对其数据进行管理,仅作为企业

供应商的特殊类型(杂项供应商)予以归一化管理。 第六条供应商信息主要包括基本信息、业务地点信息、联系人信息、采购信息和财务信息等五类信息。供应商基本信息是供应商的自然属性,由供应商主数据系统管理。 第七条供应商的其它业务属性,由各业务属性的归口部门负责,通过各专业应用系统创建和维护。供应商的业务地点信息和财务信息由财务部门归口负责,在ERP系统中维护;联系人信息和采购信息由采购管理部门归口负责,在采购管理系统中维护。 第三章供应商主数据管理职责 第八条中国联通建立全集团统一的供应商主数据管理平台,建立全集团集中的维护工作组,统一负责供应商编码、数据质量、数据安全等管理和日常维护工作。 第九条中国联通总部和省两级采购管理部门是中国联通供应商主数据的业务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供应商主数据管理制度、规范、编码规则和操作手册,负责指导下级公司的供应商主数据业务操作工作。供应商编码标准见附件1。 第十条中国联通总部、省、市三级采购管理部门是中国联通供应商主数据的业务操作部门,负责受理各级供应商主数据创建的申请、审核、创建、维护和分发等工作。各级采购管理部门的操作权限如下: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2019年3月

目录 1. 项目整体管理 (8) 1.1. 制定项目章程(启动) (8) 1.2. 制订项目管理计划(计划) (8) 1.3. 指导与管理项目执行(执行) (9) 1.4. 监控项目工作(监控) (9) 1.5. 实施整体变更控制(监控) (9) 1.6. 结束项目或阶段(收尾) (10) 2. 项目范围管理 (10) 2.1. 规划范围管理(计划) (11) 2.2. 收集需求(计划) (11) 2.3. 定义范围(计划) (12) 2.4. 创建工作分析结构WBS(计划) (12) 2.5. 确认范围(监控) (13) 2.6. 控制范围(监控) (13) 3. 项目进度管理 (14) 3.1. 规划进度管理(计划) (14) 3.2. 定义活动(计划) (14) 3.3. 排列活动顺序(计划) (14) 3.4. 估算活动资源(计划) (15) 3.5. 估算活动持续时间(计划) (15) 3.6. 制订进度计划(计划) (16)

4. 项目成本管理 (17) 4.1. 规划成本(计划) (17) 4.2. 估算成本(计划) (17) 4.3. 制定预算(计划) (18) 4.4. 控制成本(监控) (18) 5. 项目质量管理 (19) 5.1. 规划质量管理(计划) (19) 5.2. 实施质量保证(执行) (19) 5.3. 质量控制(监控) (20) 6.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20) 6.1. 规范人力资源管理(计划) (20) 6.2. 组建项目团队(计划) (21) 6.3. 建设项目团队(计划) (21) 6.4. 管理项目团队(执行) (21) 7. 项目沟通管理 (22) 7.1. 规划沟通管理(计划) (22) 7.2. 管理沟通(执行) (22) 控制沟通(监控) (23) 8. 干系人管理 (23) 8.1. 识别干系人(启动) (23) 8.2. 规划干系人管理(计划) (24)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 1.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a: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组成的系统,又是由人、组织和机器组成的系统,所以它不仅是个机器系统,而且是一个包括人在内的人-机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b:用系统的方式,通过信息媒介控制,达到服务与管理目的的系统。 定义b的完整表达: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 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用户-机器系统。 2.管理组织形式的分类: U型组织、M型组织、H型组织、V型组织 3.管理信息系统对组织形式的影响主要是扁平化和虚拟化。扁平化就是减少管理的层次,扩大管理的幅度,从而简化管理。达到扁平化的条件如下: (1)上级要放权;(2)下级要主动;(3)信息就是命令 4.管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的区别: 计算机应用管理信息系统 必须有计算机不一定有计算机 是个技术系统是个社会-技术系统 主要内容为软硬件主要内容为信息 专家队伍建造管理系统队伍建造 4.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 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信息管理者 6.系统工程开发的三个成功要素: (1)合理确定系统目标;(2)组织系统性队伍;(3)遵循系统工程的开发步骤 7.从根本上影响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的“新三论”: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和协同论 8.管理的定义:管理是通过他人既有效率又有效益地完成活动的过程。 (综合的定义)管理是为了某种目标,应用一切思想、理论和方法去合理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他人,调度各种资源,如人、财、物、设备、技术和信息等,以求以最小的投入去获得最好或最大的产出目标。 9.信息的定义: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它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 10.信息的性质:1)事实性、2)等级性、3)可压缩性、4)扩散性、5)传输性、6)分享性、7)增值性、8)转换性 11.信息的生命周期:要求、获得、服务、退出 信息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过程:收集、传输、加工、储存、维护、使用 12.信息管理的广义概念包括:(1)面向未来的规划管理 (2)面向信息系统内部的经营管理 (3)面向开发的项目管理

从0到1搭建数据分析知识体系_光环大数据培训

https://www.doczj.com/doc/bb9519323.html, 从0到1搭建数据分析知识体系_光环大数据培训 数据分析在运营工作中无处不在,无论是活动复盘、专题报告、项目优化,还是求职面试,数据分析都有一席之地。 对于数据分析,我发现很多运营都有这样一些困惑: 不知道从哪里获取数据; 不知道用什么样的工具; 不清楚分析的方法论和框架; 大部分的数据分析流于形式; …… 其实,数据分析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这篇文章总结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数据分析知识体系,全文共6103个字,全部读完大约需要8分钟。 一、概念——数据和数据分析 其实大家一直都在接触数据和数据分析,但是对于两者具体的定义又很难说清楚。我曾经做过一个调查,问一些运营同学,下面5个选项哪些属于“数据”概念的范围。 大部分人都知道把“4.报表”选上,但是很难有人会认为上面5个选项都是。其实这反映了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很多人都会先入为主,认为数据就是各种表格、各种数字,例如excel报表、各种数据库。其实这是一个错误或者说有偏差的认识,它会使得我们对数据的认识变得很狭隘。 ①什么是数据 数据(data)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是构成信息或者知识的原始材料。这种哲学层次的定义,让数据的范围极大丰富,也符合目前“大数据”发展的需要。试想一下,现在很多搜索引擎做的“图片识别”、“音频识别”难道不是数据分析的一部分吗? 作为一名互联网企业的运营从业者,我们接触到的数据可能没有那么复杂,但是也有很多类别。

https://www.doczj.com/doc/bb9519323.html, 从数据的来源来看,可以分为企业外部数据和内部数据。外部数据主要包括社会人口、宏观经济、新闻舆情和市场调研数据;内部数据包括用户行为数据、服务端日志数据、CRM与交易数据。不同数据的获取途径、分析方法、分析目的都不经相同,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在实际分析中也都各有偏好。 那么我们常见的“信息”和“数据”有何不同?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信息是数据的内涵,信息加载于数据之上。以书本和知识为例,书本属于数据概念范畴,知识属于信息概念范畴;书本是知识的一种载体和表现形式,知识是书本的内涵和升华。 ②什么是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指从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指导实践。 这里有两个点需要注意:首先,我们需要提取的是有用的信息,而不是自嗨;其次,这些信息需要用来指导实践,而不是流于形式。 二、思路——方法论和方法 很多新人入门数据分析的时候,要么胡子眉毛一把抓,要么无从下手。这都是缺少分析思路的表现,需要宏观的方法论和微观的方法来指导。 那么方法论和方法有什么区别? 方法论是从宏观角度出发,从管理和业务的角度提出的分析框架,指导我们接下来具体分析的方向。方法是微观的概念,是指我们在具体分析过程中使用的方法。 ①方法论 数据分析的方法论很多,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框架。 PEST分析法:从政治(Politics)、经济(Economy)、社会(Society)、技术(Technology)四个方面分析内外环境,适用于宏观分析。 SWOT分析法:从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威胁(Threat)四个方面分析内外环境,适用于宏观分析。 5W2H分析法:从Why、When、Where、What、Who、How、Howmuch7个常见的维度分析问题。 4P理论:经典营销理论,认为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

信息管理系统知识点

第一章信息管理和系统 1.信息的概念: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务的特征的反映;信息是可以通信的; 信息不同于数据,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 2.信息的分类:按管理层次:战略信息、战术信息、作业信息;按应用领域: 管理信息,社会信息,科技信息;按反映形式:数字信息、图像信息、声 音信息, 3.信息的性质:事实性,时效性,不完全性,等级性(战略级,战术级,作 业级),变换性,价值性。 4.信息量的大小: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程度, 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大,则发出的信息量就大,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小,则发 出的信息量就小。 5.信息量的单位:比特。一比特的信息量是指含有两个独立均等概率状态的 事件所具有的不确定性能被全部消除所需要的信息。 6.系统的概念:系统是由处在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 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7.系统的特征: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 8.信息系统的概念、: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 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

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9.组织中各项活动表现为物流、资金流、事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信息系统 包括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两个方面。信息处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处 理,使它获得新的结构与形态或者产生新的数据。信息传输系统不改变信 息本身的内容,作用是把信息从一处传到另一处。 10.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管理信息系统(MIS, 高度集中,定量化,数据库共享)----决策支持系统(DSS)----智能决策 支持系统(IDSS)、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电子商贸系统(EBPS)、总 裁信息系统。 11.信息系统对职能的支持:对计划职能的支持;对组织职能的支持,对领 导职能的支持,对控制职能的支持。 12.扁平化(理解,趋势):纵向(金字塔)的官僚体制开始崩溃。 13.决策问题的类型:按问题的结构化程度分为,结构化决策,非结构化决 策,半结构化决策。 14.管理信息系统的社会属性: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1.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 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不 仅是一个能向管理者提供帮助的基于计算机的人机系统,而且也是一个社

信息管理学基础-考研笔记.pdf

信息管理学基础 一、信息的含义 1. 本体论层次: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 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这里的“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 “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在这一层次上定义的信息是最普遍 的、最广义的信息,可与物质、能量并驾齐驱,我们称其为本体论层次的信息。 2.认识论层次: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 3.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的区别: 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在认识论层次 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 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而且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不 可分割的。人们只有在感知了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形式,理解了它的含义,明确了它的效用之后,才 算真正掌握了这个事物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存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乃是同进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 语用信息的全信息。以申农为代表的信息论所研究的基本上不涉及信息的含义和效用,是纯粹的语法信息。 4.本书所研究的信息的定义:根据本书的目的,我们主要研究社会信息,即为了特定的目的产生、传递、 交流并应用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一切由人类创造的语言、符号和其他物质载体表达和记录的数据、消息、经验、知识。显然,这类信息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都属于认识论范围内的信息。自然界、生物界及机器系统的 信息,只要有人类主体介入,并服从于人类社会的特定目的,都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信息。 二、数据、信息、知识及相关概念 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是信息与信息管理领域的起点和基石,同时这些概念和它们所代表的外延之间又存在 着极为紧密的天然的联系。 1.数据:未经整理的、可被判读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样本等。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照一定 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它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声音或计算机代码。人们对信息的接收始于 对数据的接收,对信息的获取只能通过对数据背景和规则的解读。背景是接收者针对特定的信息准备,即当接 收者了解物理符号序列的规律,并知道每个符号或符号组合公认的指向性目标或含义时,便可获取一组数据载 荷的信息,亦即数据转化为信息。数据+背景=信息 2.信息:在特定情况下经过整理的、表达一定意义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信号等。信息是数据 载荷的内容,对于同一信息,其数据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3.知识:在信息这一原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见解、认识。是信息接收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正 确结论,是人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 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知识的传输一般遵循如下模式:传输者的知识-数据-信息-接收者的知识。信息能够转化为知识的关键在于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取决于接收者的信息与知识准备。 信息只有同接收者的个人经验、信息与知识准备结合,也就是同接收者的个人背景整合才能转化为知识。信息+经验=知识。 可以认为,数据是信息的原材料,而信息则是知识的原材料,数据涵盖范围最广,信息次之,知识最小。 4.数据、信息和知识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理解为相交或不相交,相关或不相关,三者具有独立内涵和典

简析项目管理协会标准体系修订稿

简析项目管理协会标准 体系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简析项目管理协会标准体系 一提到项目管理协会(PMI)的标准体系,很多人就会马上想到“项目管理的圣经”—PMBOK(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在最新颁布的PMBOK第三版的引论中,有一段话提到了PMI的标准体系:PMBOK只讨论单个的项目和公认良好作法的项目管理过程。另外有其他标准讨论组织项目管理能力的成熟、项目经理的胜任能力,以及涉及这些领域哪些方面属于公认为良好作法的其他标准。除了众所周知的PMBOK外,PMI拥有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包括各种标准的术语汇编在内,一共有11个标准文件(两个草案)。本文将对这个标准体系进行简要的分析。 ? 一、PMI标准体系最重要的“基石”——描述单个项目管理的PMBOK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最重要的基础是PMBOK。PMBOK主要侧重于跨行业普遍适用的单个项目的知识体系指南,规范了单个项目的管理过程和方法。这也是整个PMI项目管理标准体系中最早建立和完善的规范性文件。 ? PMBOK目前更新的第三版在PMI网站上一共提供了英语、阿拉伯语、简体中文、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日语、韩语、葡萄牙语、俄语、西班牙语等11种语言的版本供自己的会员下载。由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根据PMBOK的内容制定了ISO10006的标准,加上PMI 用PMBOK为主要内容推出了ISO认可的全球统一PMP认证考试,所以目前PMBOK在全球项目管理的规范体系中扮演着一个“宪章”性质的角色。 ? PMI标准体系中后面的标准大都围绕着这一规范性文件,根据实际的需要延伸发展出来的,主要在以下几个方向有令人关注的发展: 1、不同行业的PMBOK扩展 2、不同层次的项目管理扩展 3、不同方法技术的实际应用 4、项目经理个人能力的发展 5、组织项目管理能力的发展 ? 二、不同行业的PMBOK扩展(PMBOK Extension)标准 因为PMBOK是一个跨行业普遍适用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为了兼顾通用性,PMBOK对不同行业的项目管理特点无法体现。所以PMI又针对特定行业制定了PMBOK扩展(PMBOK Extension)作为补充和完善。目前在PMI的标准体系中,一共有三个不同领域的PMBOK扩展标准。 ?

DAMADMBOK数据管理知识体系

DAMA-DMBOK 数据管理知识体系职能框架 版本:V3.0.2

目录 1.简介 (3) 1.1.数据管理专业 (3) 1.2.数据管理知识体系(DMBOK) (4) 1.3.DAMA数据管理辞典 (5) 1.4.为什么需要此职能框架? (5) 1.5.为什么会有 2.0版? (5) 1.6.为什么会有 3.0版? (7) 2.概述 (8) 2.1.数据管理职能 (8) 2.2.环境元素 (11) 3.DAMA-DMBOK职能纲要 (13)

文档简介  本文档针对DAMA数据管理知识体系( DMBOK)职能框架的第 3.0.2版进行描述,该框架是由DAMA国际提供的,用于协助对本专业的最佳实践方法进行规范化的工作。 Deborah Henderson DAMA国际教育服务副主席 DAMA基金会主席 Mark Mosley DMBOK编辑修订历史 版本日期作者描述 1.0 2006.3.27 Mark Mosley 由芝加哥分会给DMBOK 委员 会提交的建议书原始草稿。 1.1 2006.4.17 Mark Mosley 改写后的草稿,作为DMBOK 委员会提供给DAMA国际/基金 会的建议版本。 1.2 2006.5.3 Mark Mosley 2006年丹佛会议由DAMA 国 际使用后进行修改。 1.3 2006.6.12 Deborah 部分内容修订。 Henderson 2.0 2007.4.5 Mark Mosley 部分内容修订,以反映2007年 马萨诸塞州波士顿DAMA国际 会议上所做的部分修改。 2.1 2007.11.5 Mark Mosley 部分修订,反映对DMBOK术 语的使用。 3.0 2008.5.5 Mark Mosley 对第9章和第10章进行结构调 整。 3.0.1 2008.6.25 Mark Mosley 修改为详细的活动纲要。 3.0.2 2008.9.10 Mark Mosley 对DW/BI管理的活动纲要进行 微调。

信息管理学基础笔记

信息管理学基础笔记 一、名词解释 1、信息:狭义,是用以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广义,本体论层次: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认识论层次: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2、全信息: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语法信息: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 ;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 ;语用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 3、社会信息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定现象,在这种现象出现时,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对物质和能源的依赖程度则相对降低。 4、信息管理(狭义)就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如分类、主题、代码、计算机处理等等)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存贮、检索和规划等,并将其引向预定目标;(广义)不单单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 5、信息交流就是社会活动中信息交流双方借助某种符号系统,利用某种传播渠道,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实现的信息传输和交换行为。 6、知识组织是揭示知识单元(包括显性知识因子和隐形知识因子),挖掘知识关联的过程或行为,最为快捷地为用户提供有效的知识或信息。(特征: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 7、信息服务(Information?Service)通过研究用户、组织用户、组织服务,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用户,最终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是用不同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所需信息的一项活动。 8、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信息系统的五个基本功能: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和控制。 9、国家信息政策是指在一国范围内,国家或政府为解决信息管理和信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关系和涉及到公共利益、权益、安全问题,保障信息活动协调发展而采取的有关信息产品及资源生产、流通、利用、分配以及促进和推动相关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规划、原则或指南。 10、信息道德就是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和信息使用者在信息活动中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的符合社会一般要求的行为和伦理规范。 11、信息伦理是指人们从事信息生产、加工、分析、研究、传播、管理、开发利用等信息活动的伦理要求、伦理规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伦理关系。 12、信息政策是国家和社会组织为实现信息管理目标而规定的信息管理行为准则,是进行信息管理决策的指导方针,代表了国家和社会组织的基本管理思想,

管理信息系统重要知识点总结

管理信息系统重点 第一章信息系统与管理 1、什么是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物理符号或是这些物理符号的组合。它是可识别的、抽象的符号。 2、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 3、信息与数据的区别与联系 数据是符号,是物理性的,信息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之后所得到的并对决策产生影响的数据,是逻辑性(观念性)的;数据是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是数据有意义的表示。 同一数据,每个人的解释可能不同,对其决策的影响也可能不同。决策者利用经过处理的数据作出决策,可能取得成功,也可能遭受失败,关键在于对数据的解释是否正确,不同的解释往往来自不同的背景和目的。 5、信息的特征: a.事实性。b.时效性。c.不完全性。d.层次性。 e.可变换性。f.价值性。 6、系统的概念 通常认为: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构成一个系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要有两个以上的要素; (2)要素之间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3)要素之间的联系与作用必须产生整体功能。 7、系统的组成部分 系统作为一个抽象模型从宏观上看一般有输入、处理和输出三部分组成。 8、信息系统 以信息现象和信息过程为主导特征的系统称为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9、信息系统的类型(按处理的对象): 1.作业信息系统 业务处理系统(产量统计、成本计划) 过程控制系统(生产过程中数据的监测) 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邮件、印刷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 10、决策 决策: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活动。 决策科学的先驱西蒙教授指出:以决策者为主体的管理决策过程经历3个阶段:情报、设计、选择。 11、决策的四个阶段 情报活动阶段;设计活动阶段;选择活动阶段;实施活动阶段 12、决策问题的类型 1.结构化决策: 简单、直接、有固定的规律可循 2.非结构化决策: 复杂、没有固定规律可循。 3.半结构化决策: 介于上述两类之间。可适当建立模型,但无法确定最优方案。

【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全)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 (PMBOK GUIDE) 第4版 声明 作为项目管理协会(PMI)的标准和指南,本指南是通过相关人员的自愿参与和共同协商而开发的。其开发过程汇集了一批志愿者,并广泛搜集了对本指南内容感兴趣的人士观点。PMI 管理该开发过程并制定规则以促进协商的公平性,但并没有直接参与写作,也没有独立测试、评估或核实本指南所含任何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本指南所含任何判断的有效性。 因本指南或对本指南的应用或依赖而直接或间接造成的任何人身伤害、财产或其他损失,PMI 不承担任何责任,无论特殊、间接、因果还是补偿性的责任。PMI 不明示或暗示地保证或担保本指南所含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也不保证本指南所含信息能满足你的特殊目的或需要。PMI 不为任何使用本标准或指南的制造商或供应商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担保。 PMI 出版和发行本指南,既不代表向任何个人或团体提供专业或其他服务,也不为任何个人或团体履行对他人的任何义务。在处理任何具体情况时,本指南的使用者都应依据自身的独立判断,或在必要时向资深专业人士寻求建议。与本指南议题相关的信息或标准亦可从其他途径获得。读者可以从这些途径获取本指南未包含的观点或信息。 PMI 无权也不会监督或强迫他人遵循本指南的内容,不会为安全或健康原因对产品、设计或安装进行认证、测试或检查。本指南中关于符合健康或安全要求的任何证明或声明,都不是PMI 做出的,而应由认证者或声明者承担全部责任。 前言 本指南取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指南)第 3 版。自第 3 版发行以来,项目管理协会(PMI)收到了数以千计的关于改进 PMBOK指南第 3 版的宝贵建议。这些建议都已经过审阅,并适当地采纳到第 4 版中。 根据这些建议和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本身的发展,PMI 的志愿者对PMBOK指南第 3 版进行了更新。 PMBOK指南第 3 版更新项目的章程是: 1.修订本标准以避免与 PMI 的任何其他标准存在矛盾。 2.确保本标准概念连贯、语句清晰;确保术语定义恰当,且与其他出版物中的术语保持一致。3.研究生命周期在项目中的应用情况,并对相关内容进行必要的修订或扩充。 4.检查项目管理的 5 大过程组和 44 个过程,确定是否需要合并、删除某些过程或增加某些新过程,以使本标准更清楚、明确。 5.确保对知识领域的更新与标准小组所定义的过程、输入和输出保持一致。 第 3 版与第 4 版的主要差异概括如下: 1.所有过程名称都采用动宾结构。

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和脉络梳理

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和脉络梳理 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我们可以建立一下结构体系: 中国古代边疆管理与民族融合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我们可以建立如下的知识结构体系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的发展框架

现代化的世界进程——知识结构表 这是我们解答叙述题的套路,有了这个法宝,任何叙述题、展板填空题我们都能以不变应万变,而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也让我们宏观地把握各个知识点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意义,避免了零星散乱的复习毛病。

总结史料分析题与论文题的答题步骤与技巧 史料分析题被很多老师认为是历史高考的小论文,solo论文更被同学们视为噤若寒蝉,但是如果对题目进行归类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些题目的一些规律和和结构。 所以无论是史料分析题还是论文题有一定的层次感和逻辑性。 第一、观点清晰,通过归纳找出观点的通用性。 如2013年严复对进化论翻译的论文和2014年梁启超评价李鸿章的论文,其实是同一类型的题目,即“作者对西方思想的引进和人物的评价都是作者以引进西方思想与评价近代人物来表达自己思想和理念的目的,使作者的思想带有时代和个人的烙印。” 这种观点可以通过课堂和题目的答案进行归类总结,这样遇到陌生的论文史料就不会捉襟见肘了! 第二、在论述中一定要做到“论从史出”,也就是俗话说的“引材料”概括归纳。 第三、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答题结构,如社会转型的史料分析,总观点往往是通过微观事件折射宏观的社会变迁,然后逐条分析材料展开其具体变化。 再如场景还原题(穿越题),其回答步骤一定要体现利弊和时代的关系,而最后不要忘记作为当时人,一定会对反对派的意见有妥协和让步,或者提出改进的方案。 我们以2013年李鸿章为同文馆辩护为例,可以从以下结构展开: 以后再遇到场景还原辩论题,这个步骤是可以通用的。

2019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必考知识点大全

2019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必考知识点大全 1信息化基础知识 ●信息可以是消息、信号、数据、情报或知识;信息具有普遍性、动态性、可处理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 的特点。其作用是人类社会生存的条件、人类认识世界的媒介、管理的基础和决策的依据。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 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国家信息化体系要素 ?信息技术应用------龙头(主阵地) ?信息资源------------核心任务 ?信息网络------------应用基础 ?信息技术和产业---建设基础 ?信息化人才---------成功之本 ?信息化法规---------保障 1.2.1电子政务的概念、内容和技术形式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一种政府运作模式。可概括为两个方面:政府部门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政府部门与社会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政务公开,实现资源共享、群众监督、高效办事。其内容包括:政府间的电子政务、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 1.2.2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 ●指导思想: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改革开 放和现代化建设对政务工作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管的有效性,更好地服务人民群 众;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通过积极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增强政府工作的科学性、协调性和 民主性,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快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 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建设原则:统一规划,加强领导;需求主导,突出重点;整合资源,拉动产业;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建设目标:具有标准的、功能完善的信息网络平台;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信息库;具有电子政务网络安全保 障;具有培训制度;具有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主要任务:建设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建设重点业务系统;开发重点政务信息资源;建设中央地方政府 门户网站,促进公共服务;建立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完善电子政务信息标准化;加强公务员信 息化培训;推进电子政务法制建设 1.3.1企业信息化的概念、目的、规划和方法 ●内涵:不断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作业、管理、决策的各个层面,科学计算、 过程控制、事务处理、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引进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改革管理体制和机制,从 而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指导思想:政府推动,统筹规划,企业行为,政策支持,分步实施 ●基本原则:效益原则、“一把手”原则、中长期与短期建设相结合、规范化和标准化、以人为本。 1.3.2企业资源规划(ERP)的结构和功能 ●物料需求计划:MRP(Materials Requirement Planning):无生产能力控制;闭环MRP增加了生产力与 采购 ●制造资源计划:MRPII(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增加物流与资金流

数据存储管理技术的更新换代

数据存储管理技术的更新换代 关键词:数据存储 1.引言 在有数据存储能力的电子设备中,从微型的手机到大型的计算机和数据库系统,数据管理的一个关键技术是由替换算法(Replacement Algorithm)来实现的。此类算法概念简单,但其优化和系统实现有各种挑战和困难。1966年,IBM学者比雷迪(L.Belady)[1]发表了LRU(Least Recent Used)替换算法。196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考巴脱(F.J. Corbato,1990年图灵奖获得者)[2]用Clock 近似操作在分时操作系统中的内存管理中实现了LRU算法。在1966年到2009年的四十几年里,计算机学者和系统工程师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替换算法的更新和改进做了不懈的努力。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期里,LRU是存储管理的经典算法。尽管LRU算法有几个致命的缺陷,但由于它具有简单且可操作性强的特点,这个算法及其Clock的近似实现在数据存储系统中广泛使用。这个局面在我们的LIRS替换算法[3]及其近似实现算法Clock-pro[4]发表后,发生了改变。近年来在主要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中,LIRS和Clock-pro逐步取代了LRU和Clock,更新了这个存储管理的关键技术。 随着CPU计算速度的不断加快和网络技术的更新,数据存储层也在不断加深。在CPU芯片上有L1、L2和L3三层硬件快速缓存(Cache);操作系统将程序的虚拟地址转换为内存的物理地址,这些转换数据也缓存在芯片内的TLB里(Translation Lookaside Buffer);在DRAM内存中有行缓存区(Row Buffer)。除了放置主存数据以外,DRAM还设有I/O数据缓存区(Buffer Cache),磁盘内也有缓存区(DiskCache)。数据中心和互联网上都有各种大大小小的缓存区。 如果数据在某一层缓存区找不到,系统就要到下层去找,这样大大增加了访问的延迟。例如,通过互联网,从美国到欧洲获取一个数据块的延迟,是从自己计算机的L1快速存储器取同样数据块延迟的3亿倍!增加访问数据的延迟也增加了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和系统的不稳定因素,所以替换算法的质量在数据密集型计算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2.LRU算法及其优缺点 LRU算法是通过一个LRU栈(Stack)将访问的数据自上而下地压进栈里,这样,在栈顶的数据总是最新访问的(Most Recently Used或MRU),而在栈底的数据是最少访问的(LRU)。当访问命中(Hit)时,LRU算法将此数据块移到栈顶;当访问不命中(Miss)时,如果存储区已满,LRU算法将栈底的数据块替换出去,将在另一层存储空间获取的数据块压入栈顶。LRU栈里的每一块数据与栈顶的距离给出了它多久没有被访问的信息(又称为Recency)。 LRU算法的一个基本假设是:一个数据块一旦被访问了,它还会再被访问。这个假设对局部性强的数据是适用的,而且基于这个假设的算法的数据结构简单,实现容易。 但是LRU算法的简单假设导致了它在结构上的三个缺陷。第一,一次性访问的数据和弱局部性的数据,可以长期滞留在LRU栈中,大量的此类数据块的频繁访问还可以“污染”缓存区,将局部性强的数据块替换出去;第二,如果LRU栈的长度是k,一个k+1的数据循环访问是没有任何命中的;第

PMBOK-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六版重要知识点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第六版 重要知识点 2018年6月15日

1..................................................................................................................................... 引论9 1.1 ....................................................................................................... PMBOK指南的目的 9 1.1.1项目管理标准 (9) 1.1.2通用词汇 (9) 1.1.3道德与专业行为规范 (9) 1.2 ....................................................................................................................... 基本要素 9 1.2.1项目 (9) 1.2.2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9) 1.2.3项目、项目集、项目组合以及运营管理之间的关系(P13重点看) (9) 1.2.4指南的组成部分 (10) 2....................................................................................................................... 项目运行环境13 3................................................................................................................... 项目经理的角色15 4....................................................................................................................... 项目整合管理16 4.1 ................................................................................................................ 制定项目章程 16 4.1.1目的 (16) 4.1.2重点输入 (16) 4.1.3重点工具 (17) 4.1.4重点输出 (17) 4.2 ........................................................................................................ 制定项目管理计划 17 4.2.1目的 (17) 4.2.2重点输入 (18)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总结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信息系统与管理 信息;数据;系统、信息系统;决策;决策过程。 1.信息化与工业化有何关系?我国能否跨越工业化,直接进入信息化? 2.什么就是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高速公路就是美国于1993年提出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Ⅱ计划,就是指把全国所有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家庭、学校、医院以及各种机构信息处理设施)连接起来,形成全国性的高速通信网络。 3.**什么就是信息?信息与数据有何区别?(习题) 4.如何理解人就是信息的重要载体与信息意义的解释者?(习题) 5.从不同的角度简述信息的分类。 6.**信息有哪些特性? 7.试举例说明战略信息用于企业中的哪些决策。 8.为什么说信息就是有价值的? 9.*##什么就是信息量的大小?信息量的大小如何衡量? 10.什么就是信息系统?目前信息系统可以分为哪两大类?每类包括哪些部分? 11.试述信息流与物流、资金流、事物流的关系。(习题) 12.*为什么说MIS不仅就是一个技术系统,而且也就是一个社会系统? 13.*信息系统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14.简述信息系统与管理的关系。/信息系统对组织的管理职能的支持体现在哪些方面? 15.信息系统通过哪些方面来支持计划工作?(习题) 16.试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组织的影响。(习题) 信息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对企业组织的影响就是多方面的。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信息处理效率的提高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 ②新的信息处理与交换的方式改善管理过程中人际交流的方式,

③新的技术促进组织结构的变革, ④改变企业组织的生存环境与竞争方式。 应当指出,信息技术只有与管理结合,与业务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它在促进管理方面的优势。信息技术只就是企业改进其业务与管理的工具,如果不对企业经营管理认真地进行改进与完善,有再好的技术也就是难以发挥作用的。 17.决策科学的先驱西蒙教授在其决策过程模型论中,认为管理决策过程应该经历那些阶 段? 18.试举例说明决策问题的3种类型。(习题) 19.MIS面临那些挑战? 20.为什么说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发展与开发与使用信息系统的人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在 MIS的开发中,如何处理好应用人员与MIS之间的关系?/在MIS的设计与开发中,如何协调人与信息系统的关系?或者说,应如何考虑人机与谐的问题?/开发MIS最大的难点就是什么?(习题) 管理信息系统能否开发好,使用好与人的行为有极为密切的联系。例如,如果管理人员不愿意用信息系统,或者单位的领导不重视,不积极领导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不认真宣传与组织职工学校与使用管理信息系统,或者开发人员与管理人员不能接纳与紧密配合共同进行开发,那么,即使该管理信息系统在技术上就是很过硬的,也就是很难运行好的。当管理人员很担心使用计算机后,自己的工作可能被计算机代替,往往会产生消极对抗情绪,如提出开发的软件系统不好用,不如手工处理,或者不好好配合,不及时输入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人与机不配合,显然,难以运行好。 MIS作为一个复杂的人机系统,从根本上说,其开发问题的解决还有赖于企业管理模式的规范化、系统开发的标准化等问题的解决。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涉及与人有关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方法、权力结构与人们的习惯。 由此可知,应提高企业文化,做好人员选择与培训,培养新一代的工作人员,使之适应新技术应用与新系统的挑战。 21.为什么说管理信息系统并不能解决管理中的所有问题? 管理就是一种复杂的获得,它既涉及客观环境,又涉及人的主观因素。由于生产与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也由于事物之间复杂的相互联系与事物的多变性,等等原因,人们在解决管理问题时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数据,更不可能把所有的,待选择的解决方案都考虑进去,而管理信息系统解决问题时运行的程序就是由人来编写的。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人不能解决的问题,依靠计算机也无法决,因此仅靠管理信息系统就是无法解决管理中的所有问题的。可以说,管理不就是一门科学更就是一门艺术,人们在实施管理的时候,不仅要运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