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园林的功能及兰州市园林树木品种和病虫害防疫措施研究

城市园林的功能及兰州市园林树木品种和病虫害防疫措施研究

城市园林的功能及兰州市园林树木品种和病虫害防疫措施研究
城市园林的功能及兰州市园林树木品种和病虫害防疫措施研究

城市园林的功能及兰州市园林树木品种和病虫害防疫措施研究Study on the function of urban garden and the species of garden trees and the prevention measures of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 Lanzhou

摘要

环境公害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如何有效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使城市的生态、社会和经济能够持续、稳定和和谐发展,己成为新世纪追求的目标。兰州市作为我国西部开发的重要城市,要立足在走在前列,必然要加快城市的建设步伐,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在大力推进城市化的同时需要推进城市的生态化建设。

本文综合地运用多方面的理论知识,走访了兰州市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以现场访问和座谈、以及发放表格调查等形式展开调研,调查兰州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现状。对兰州市当前不同绿地类型的城市园林植物品种、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调研城市园林树木品种种类、应用现状和特征,以及调研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情况,就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探析,并且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总结。

经调查,兰州市城市园林各类绿地中应用的树种共计有木本树种161种。其中常绿乔木15种,落叶乔木75种;常绿灌木10种,落叶灌木61种;没有常绿藤本,落叶藤本13种。兰州市园林绿化木本植物指数为0.47,远远达不到城市园林绿化标准的指标要求。如何在丰富城市植物景观同时,维持本地木本植物指数,需要从加强乡土物种选育与外来物种监测2方面努力。

通过评价分析,依据有关理论和兰州市现状,确定常绿树种:落叶树种的比例≈1:6;乔木:灌木≈1.3:1;乡土树种:外来树种=1.1:1。为兰州市政府和园林部门对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规划、植物品种合理布局、促进生态资源的重要因素合理配置,可持续地保护环境和生态,促进城市生态美感增强,城市品位提升,生态系统良好和稳定,为推进实现兰州市生态园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生态视角;城市园林;树木品种;植保措施

i

Abstrac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a major problem that human beings are facing together. How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rban environment and make the urban ecology, society and economy sustainable, stable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goal of the new century. Lanzhou City, as an important c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hina, should be in the forefront. It is necessary to speed up the pace of urban construction,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ity, and promote the urbanization while promoting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A kind of In this paper, the comprehensive use of various theoretical knowledge, visited the Lanzhou municipal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relevant units, in the form of on-site visits and symposiums, as well as the distribution of form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Garden City in Lanzhou.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the varieties and application status of urban landscape plants of different green space types in Lanzhou City, investigates the varieties, application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landscape trees, and investigates the occurrence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 landscape plants, and makes in-depth and detailed analysis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nd make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summary.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there are 161 species of woody trees used in all kinds of urban green space in Lanzhou. Among them, there are 15 species of evergreen trees, 75 species of deciduous trees, 10 species of evergreen shrubs, 61 species of deciduous shrubs, 13 species of deciduous lianas without evergreen lianas. The woody plant index of landscape in Lanzhou is 0.47, which is far from the standard of urban landscape. How to enrich the urban plant landscape and maintain the local woody plant index, w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local species selection and alien species monitoring.

Through the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theorie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nzhou City, the proportion of evergreen species: deciduous species ≈1:6; arbor: shrub ≈ 1.3:1; native species: alien species = 1.1:1.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garden c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Lanzhou City,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government and Garden Department of Lanzhou city to pla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Garden City, reasonably arrange the plant varieties, reasonably allocate the important factors to promote the ecological resources,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sustainably, enhance the ecological aesthetic feeling of the city, upgrade the grade of the city, and maintain the good and stable ecosystem To provide favorable guarantee, basis and reference.

Key Words: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ity Garden; Tree species;Plant protection measures

ii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 i 目录............................................................................................................................................................ i ii 第一章研究综述.. (1)

1.1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3)

1.2.1 研究目的 (3)

1.2.2 研究意义 (3)

1.3 文献综述 (4)

1.3.1国外研究现状 (4)

1.3.2国内研究现状 (4)

1.3.3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5)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6)

1.4.1 研究内容 (6)

1.4.2研究方法 (6)

1.5 创新点 (7)

1.6 小结 (8)

第二章研究的理论基础 (8)

2.1生态园林城市相关概念辨析 (8)

2.1.1园林城市 (9)

2.1.2生态城市 (9)

2.1.3生态园林城市 (10)

2.2城市生态的内涵 (10)

2.2.1定义 (10)

2.2.2组成 (10)

2.2.3 城市生态系统特点 (11)

2.3 生态园林城市理论系统的建立 (13)

2.3.1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目标 (13)

2.3.2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理念 (13)

2.3.3 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指导原则 (14)

2.3.4生态园林城市的基本标准 (14)

2.4小结 (15)

第三章城市园林绿地 (17)

3.1 城市园林绿地的有关概念 (17)

3.1.1园林 (17)

3.1.2生态园林 (18)

3.1.3 城市园林绿地 (18)

3.2 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 (19)

3.2.1公园绿地 (19)

iii

3.2.2 生产绿地 (19)

3.2.3防护绿地 (19)

3.2.4 附属绿地 (19)

3.2.5 其他绿地 (19)

3.3 城市园林绿地的效益 (20)

3.3.1生态效益 (20)

3.3.2 社会效益 (22)

3.3.3 景观功能 (23)

3.3.4 物理功能 (23)

3.4小结 (24)

第四章兰州市城市园林树木品种的调查研究 (25)

4.1兰州市的城市概况和自然条件 (25)

4.1.1兰州城市概况 (25)

4.1.2气候 (25)

4.1.3地形、水资源和植被 (26)

4.2 区位条件 (26)

4.3兰州市城市园林建设现状 (27)

4.4兰州市园林绿化植物种类调查及分析 (28)

4.4.1 资料收集 (28)

4.4.2 现场调查法 (28)

4.4.3 调查内容 (28)

4.4.4调研结果与分析 (29)

4.5 小结:兰州面临的城市园林系统生态功能不能充分发挥的问题 (33)

第五章生态文明视角下兰州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 (34)

及防疫植保措施研究 (34)

5.1兰州市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 (34)

5.2兰州市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34)

5.3生态文明视角下兰州市园林防疫植保措施 (35)

5.3.1兰州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特点 (35)

5.3.2 兰州市园林防疫植保措施 (36)

5.4小结 (38)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39)

1结论 (39)

2不足和展望 (40)

致谢 (41)

参考文献 (42)

iv

第一章研究综述

1.1研究背景

“生态园林城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建设模式,建设指标涉及城市生态建设、生活环境、基础设施、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等几大类的多项建设指标。其中生态学由于其对人与自然关系这一人类基本问题的特别关注和科学认识,而成为现今人们研究学科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有学者甚至认为未来的科学体系实际上就是生态学所涉及的方方面面。

当今社会在经济高度发达的情况下,人类所处的环境不断发出危机警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开发,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地球绿色环境的减少,水体质量的下降,空气的污染和水土的流失等一系列危机导致许多动植物种类濒临灭绝,当今人类不得不面对浮尘天气,饮水污染等关乎生存与发展的生态问题。城市作为我们最直接的生存环境,同样面临着巨大的生态危机。因此,我国政府提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来改善城市环境。它能帮助人们在解决城市问题上发现新探讨的视角,也能给城市规划建筑理论和学科发展注入新的因素。在“城市病”蔓延的今天,生态学被寄予前所未有的厚望,希望能以生态学的科学知识来医治城市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1980 年后,部分国内外学者认识到生态城市的重要性,开始重点构想生态城市建设的宏伟蓝图,建设生态城市,能够有效改善居住的生活环境,解决因城市发展产生的各种问题,特别是 1992 年由联合国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结束之后,在《21 世纪议程》中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观点,在此热潮的推动下,“生态城市”理论受到了各国的普遍关注和并逐步接受了这一概念,“生态城市”是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的美好愿望【1】。由于中国经济落后,如果盲目开展生态城市建设是不现实的,国家有关部门就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一些阶段性的建设目标,如“园林城市”并以此来推动生态城市的建设的发展,逐步实现生态城市,这一活动受到了许多城市的积极响应。为了获得“园林城市”的荣誉,各地政府开始重视城市绿化建设,并且在绿化建设方面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中国的城市绿化建设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20 世纪末到 21 世纪初期,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生态城市的学者越来越多,但这时的生态城市还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大多数学者认为,生态城市应当是一个经济、社会、自然的统一体。2002 年,建设部颁布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同时印发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为各地区各部门,编制自身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并以此为依据,加强对绿地的保护和审批,并指导绿地在建设和管理上的发展。与此同时提出了城市发展中,实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2004年9月22日,建设部号召全国开展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活动。这是在总结园林城市创建的成功经验基础上,为实现建设生态城市的美好理想,提出的阶段性目标。各个城市积极研究和探索,总结出符合实际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理论。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将进一步改善人类的人居环境。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其中园林绿地建设的发展程度是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指标。

本文主要是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目标、理念、指导原则以及基本标准出发,理论论述生态园林城市与所谓的“花园城市”、“可持续城市”等同属于一个框架之中。中国政府提出的“国家级园林城市”之后又掀起了“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浪潮。“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是顺应中国社会现状的城市建设模式,既体现了中国政府面临生态危机对城市进行生态建设的意识,同时又融入了对城市中园林要素的建设。二者的结合就是为了建设既有城市特色的园林绿地,又创建符合人类生存发展的城市环境。由此可以看出“生态园林城市”比“国家园林城市”具有先进性。近年来,中国多个城市将生态园林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中国地域广阔,因此地域差异性较大,既有南国雨林,又有北国冰雪,因此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虽然以国家建设部颁布的标准为纲要,但是要努力寻找适合城市自身发展的途径。

兰州市为“两山夹一河”的带状城市,土地资源比较紧张。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兰州市经济发展迅速,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园林绿化和生态建设工程,绿地面积逐年增加,建设了黄河风情线及沿途景点、城市道路绿化改造等一系列的工程,对兰州市环境的改善起到了显著的效果。但市区绿地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兰州市区所利用的园林绿化植物种类比较单一,乡土树种利用较少,人工绿化植物群落结构单一,绿化植物配植模式简单,缺乏对绿化现状细致认真的调查、总结和科学的分析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和美化功能的发挥,阻碍城市园林事业的发展,限制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研究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兰州市城市园林植物的基本情况与应用状况,采用普查法对其进行了植物种类组成、园林植物生活型、植物观赏特性、园林植物配置和保护措施的调查分析,确定了主要园林植物的应用种类及在兰州生长较好的植物物种种类,为兰州城市绿化植物的种类选择提供参考,对既存在的经济发展粗放、环境污染和生态园林发展瓶颈等主要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实地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仅更好的定位一种全新的绿色生态发展模式,更为今后兰州市园林的发展先行先试总结出实践经验,使经济建设和生态园林发展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更好的推进生态、生活和生产的相融合以及环境、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协调发展。

1.2.2 研究意义

1.2.1.1现实意义

城市园林绿地对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西部大开发、生态文明建设的大环境背景下,兰州市政府对园林绿地的投入与管理进一步加强,推动着兰州市园林绿地建设朝着更加科学、先进的方向发展。市民对城市环境满意度的提升,城市魅力的彰显,文化底蕴的升华,也是实现兰州市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兰州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研究是基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理论背景下,其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兰州在“生态园林城市”模式下对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优劣条件作出分析,对建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兰州市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进程中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特点、不足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另一方面,兰州作为西部重点城市,针对其研究对西部其他地区来说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参考意义。总体来说,本文研究结果对西部地区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2.2.2 理论意义

首先,当前关于生态园林城市的理论研究,过多的集中于宏观政策研究和社会经济人口等刚性条件方面,虽有一些学者关注到了生态园林城市与风景园林学科的结合,但系统的将生态园林城市理论、风景园林学科结合在一起,又做出相应建设建议的研究性文献和成果相对匮乏。和理论研究进行融合,得出系统化的、针对兰

州市园林绿地建设对策性结论,正是本文力求实现的理论价值。

1.3 文献综述

1.3.1国外研究现状

进入20世纪60年代,先进国家进入高度机械化的工业生产社会,人们意识到城市生态环境在不断的恶化,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卡森在《寂静的春天》和《增长的极限》中警示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所引发的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将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巴里·康芒纳发表的《封闭的循环:自然、人和技术》在生态学领域也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力,该书从人、自然和技术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并从中试图找出环境危机的真正含义;正是有了这样的种种忧患,促使人们想办法去改变过去一味追求技术,追求产品增长,忽视生存环境的发展模式,开始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为此,世界各地对生态园林开始普遍重视,专家、学者作了认真的分析研究,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最佳办法是运用生态学原理来研究和建设城市,充分利用绿色植物的功能,改变环境的恶化【1】。日本、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建设了许多生态园林和生态防护林,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1971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国际生物学计划基础上制定了“人与生物圈计划”,并提出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应涉及城市生物、代谢、土地利用、气候、动物迁移、环境污染、空间布局,生活质量、住宅的布置、城市演潜过程和城市化胁迫效应等层面,为此,城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得到进一步完善,在城市中开辟了一些自然式的公共绿地(即不进行人工管理、也能保持自然生长和生态平衡的林地);应该说,各国生物学家、园林学家及园林造园家等研究的理论实践对生态园林的形成与发展作出极大的贡献及深刻的影响【2】。

1.3.2国内研究现状

对园林城市建设的研究,我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不断地开展深入探究,已初步建立了理论系统,取得了一些成果。生态园林城市是二十一世纪初期产生的,虽然时间很短,自2004年至今仅有8年时间,但我国许多专家学者开展了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理论、对策和措施研究,我国代表性的专家学者有韩云龙、王如松、黄光宇、刘杰等。刘杰对廊坊市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进行了研究,提出了8项对策创建廊坊市生态园林城市;韩云龙分析研究太原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找

出问题所在,提出了生态立市、增加绿量、提高绿质和展示地方文化等途经;黄光宇对四川乐山、王如松对江西宜春市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和规划均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探索【2】。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品种的选择决定一个城市绿化工作的成败。在选择时,全面考虑当地的环境、气候、造景需求等,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选择的植物品种,适宜当地的温度、光照、土壤、水分等条件,才能真正实现因地制宜,才能确保绿化植物的成活和良性生长,充分发挥其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张秀艳研宄表明,要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和植物生态特性、生长规律进行树种选择,如阜新市在绿化树种选择时,耐旱、耐寒、耐土壤轻度盐碱、具有抗风性、并能生长旺盛的树种往往是首选【4】。王晓光指出,不同绿地类型具有不同的生态功能,在园林树种选择时要从绿地性质和要求出发,选择满足不同绿地使用功能的树种;如道路植物选择时,要选择枝繁叶茂、树形优美、生长旺盛、耐修剪、耐粉尘的树种,以实现行道树遮荫功能和改善空气质量的效果;进行公园绿化时,则要考虑公园的主题性和周边服务对象,营造出乔灌藤本复合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景观效果,如湖边绿化时,耐水湿的树种应被首先考虑,墙体绿化时,紫藤、爬山虎等藤本植物应是首选;由于不同植物生长习性不同,一般可以分为喜光树种和耐荫树种。因此,在树种选择时,生长习性也是一个重要考量标准,如耐荫树种,不适宜作为日照强烈地区的行道树使用,长时间阳光直射可能不利于这些树种的成长,而喜光树种在有遮挡物的背阴条件下,也会影响其生长速率和生长状况【5】。牛宏发现银川市在园林树种规划时,十分注重树种的观赏性、季相特性和色彩特性,营造出四季不同的景观效果;根据观赏性要求,可分为观叶、观花、观果、观干植物;根据季相特性要求,可分为春季开花、夏季开花、秋季开花植物;根据色彩特性要求,可分为红色花、白色花、蓝色花、黄色花植物【6】。

1.3.3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通过梳理分析国内外园林城市文献研究,大部分研究内容是关于城市园林效益、问题分析、对策建议,还有总的建设思路等范畴,但对于具体创建一个生态园林城市进行植物种类组成、园林植物生活型、植物观赏特性和、园林植物配置和保护措施的调查分析,对存在的生态园林发展瓶颈等主要问题,缺乏详细论述、分析总结的经验略显不足,这样的文章太少,而有关兰州市生态园林城市创建这一案例来进行论述的

文章更少,在理论上和技术上还都没有得到解决,缺少系统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本文具体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1. 调查总结兰州市城市园林当前发展的现状。

2. 对兰州市当前城市园林植物品种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将从城市园林植物品种种类、应用现状和不同绿地类型的植物品种配置种应用、植物保护和管理情况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并且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总结。

3. 对兰州市城市园林生态良性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进行层次深入的挖掘与解析。

4.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限制因素,基于生态视角,因地制宜地提出改进、完善的良好对策。

1.4.2研究方法

因本文研究涉及环节众多、需要从多角度、多方位着手、综合探究,单凭某一种理论视角无法洞察所有,所以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实证分析法、多学科相交叉的方法、并结合图形和案例等进行分析研究。本文将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以期获得更好的研究效果,具体的研究方法如下:

(1)文献研究法

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是把握知识脉络、谋求理论创新的基础。本文利用图书馆、数据库、统计年鉴等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资料和数据,研读、分析并借鉴与本研究有关的各类期刊论文、学术著作、学位论文、专题研究报告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城市园林生态发生规律及预防应用的理论分析和抽象思考。同时,注重对相关部门发布的统计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

在该文的文献综述部分,通过对以往研究成果的大量阅读、整理、归纳,了解了迄今为止有关的研究范围、研究角度、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以及未覆盖的研究方面和未深化的研究分支,这些是本篇论文展开研究的理论基础部分。

(2)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如何保持城市园林长期稳定是一个世界性技术难题,研究皆处于探寻论证阶段。兰州作为一座工业城市、旅游城市以及大都市,园林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虽然现在的兰州致力打造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和黄河风情旅游线,但是城市内的绿化覆盖面积却还是不是很理想。本文对兰州市当前城市园林不同植物品种应用现状和不同绿地类型的植物品种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更好的了解兰州市园林中骨干品种的优势作用、配置、保护措施,尤其是对兰州市城市园林的打造良好生态,持续发展是必不可少的。理论研究的生命力来自于实证的支持。

(3)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是实地研究的一种。本研究选择生态视角下兰州市城市园林为研究对象,系统地收集数据和资料,进行深入地研究,用以探讨其近年来城市园林发展的现状,调查探究城市园林打造中优势植物品种的应用、保护和发展情况。通过对不同绿地的类型进行调查分析总结,通过相关人士的访谈,实地调研,掌握分析保护措施的现状,以期为当地城市园林可持续发展探索经验和路径,本文努力将这些感性认识借助理论框架和实证研究加以提炼、归纳和升华。

(4)多种学科相交叉的方法

本文引入了生态学、经济学、以及统计学多学科交叉,对兰州市城市园林植物种类组成、园林植物生活型、植物观赏特性和园林植物配置、保护措施展开调查分析,对生态视角下城市园林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展开调查,探索探究如何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

1.5 创新点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研究在中国悄然兴起并有愈演愈烈之势。但大多数学者的研究视角中国社会大环境下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近年来,兰州市园林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园林树种种类丰富,造景别致,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本文着力以生态文明视角下兰州市城市园林为例,深入调查和研究兰州市园林城市创建和发展,拟通过对兰州市当前园林不同植物品种应用现状、植保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更好的了解兰州市园林植物品种中骨干品种的优势和作用,并针对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

题提出解决对策,为今后兰州市园林建设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6 小结

本章概述所选命题的研究背景、展开生态视角下城市园林中植物品种和植保措施研究的目的和时代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进展,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应用的不同方法,以及本研究的独到之处。

第二章研究的理论基础

2.1生态园林城市相关概念辨析

生态园林城市起源于园林城市,目标是建设生态城市,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别。

2.1.1园林城市

“园林城市”重视城市景观的塑造方面,城市建设者从美学的角度,规划、建设城市,“园林城市”的前身是钱学森先生提出的“山水城市”,有类于欧洲等国提出的“花园城市”。早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园林城市”在我国提出来的,它和我国传统的私家园林有着密切的联系;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经建设部提出,参照外国的城市绿化管理的先进经验,全国性地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建设部制定出台了《园林城市评选标准》,国家为了表彰在城市绿化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城市,把我国城市建设推向另一个高潮,经国家建设部提出;自 1992 年起,以国内外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先进经验为参照,开展全国性的创建“园林城市”活动,并为此次活动制定了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从此“园林城市”成为了各个城市竞相争取的荣誉,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建设热潮【7】。

近年来,随着入选“国家园林城市”的城市数量在逐年增加,体现出各个城市对自身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视在逐年提高。建设部《园林城市评选标准》中指出,园林城市就是要:“保护城市依托的自然山川地貌,搞好大环境的绿化建设、改善城市生态、形成城市独有的风貌特色”。因此,本文认为园林城市主要是:以城市的绿化为基础,以人的审美意识为指导建造起来的城市模式。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国林城市是以绿化为基本切入,强调绿化的艺术性和景观效果,以人工手段改造或改善城市基本环境为主要手法的城市模式。

2.1.2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是人们理想中的城市建设模式,还没有准确的定义。现在普遍的“生态城市”的定义为:城市当中社会、经济、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生态城市的内涵随着当今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正逐步充实和完善。王如松认为“生态城市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去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决策和管理方法,挖掘市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一类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黄光宇等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并应用生态工程、社会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而建设的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发展,居民满意、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8】。

学者们对生态城市持有各自的见解,本文可以把生态城市看作是在一个相对开放的,与周围相关区域有着紧密相连关系的整体系统。城市的范围即涵盖城市地区,也涵盖城市的周边地区。表现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统一。理想中的生态城市能够

合理的利用现有自然资源、有效保护好城市自然环境、能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使城市的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在城市经济效益与境效益上实现统一。它应该是一个社会政治更加民主化、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更加有序、文化事业全面发展、生活环境宜居、城市景观优美的现代城市。

2.1.3生态园林城市

在国家级园林城市建设活动创建的十二年后,涌现出了一大批达到具体建设标准的国家级园林城市,在此基础之上又提出了“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同样是隶属于生态城市的建设框架之中,符合中国经济及社会的发展现状。是之前的“国家级园林城市”的递进层次,其模式提出将生态内容的建设放在头等位置,协调人类文明与城市环境的关系,“生态园林城市”是比“园林城市”更高的阶段,是“生态城市”的基础,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2004年9月23日,在深圳由全国40多位市长签署的《生态园林城市与可持续发展深圳宣言》,其核心内容是:保护非再生自然资源;抢救逐渐消亡的历史文化;珍惜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建设舒适宜人的绿色家园;重视科学规划与有效实施;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缩小区域差异与平衡发展;承担历史赋予的社会责任,根据《宣言》内容和对上述相关概念的辨析,本文认为“生态园林城市”的概念是:“与区域协调发展,有良好的市域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完善,具有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2】。

2.2城市生态的内涵

2.2.1定义

城市生态系统是指人类与其城市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即人类对其自然环境的适应、加工和改造而形成的复杂结构与特殊功能的人工生态系统。它一般包括生命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园林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在保持整个城市生态平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2.2组成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具有一定功能的网络结构,也是人类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它是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的如图1。城市中的自然系统包括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环境,如阳光、空气、淡水、土地、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经济系统包括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社会系统涉及城市居民社会、经济及文化活动的各个方面,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

体之间以及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各种关系。这三大系统之间通过高度密集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相互联系,其中人类的管理和决策起着决定性的调控作用。

2.2.3 城市生态系统特点

2.2.

3.1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首先是人口高度密集,生物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城市中生命的主体是人而不是其它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城市中的各种设施都是围绕人类的生活便利、舒适等要求营造的。城市生态系统以人为核心还表现在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几乎取决于人类的意向。

2.2.

3.2具有复杂性与稀缺性

城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表现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能源、物质、人口、信息等的高度集中。城市生态系统的高度稀缺性表现在生物种类和数量上,由于各种人工设施的逐渐增多,空间被逐渐吞噬,因此栖居在此空间上的生物不断减少,而相对应的生物群落结构也越来越简单,其功能日趋衰弱。

2.2.

3.3具有不稳定性

城市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首先表现在其营养关系的“本末倒置”,如图1所示,自然生态系统中是以绿色植物为主体,能较好的维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而城市生态系统正相反,以人类为核心,维持人类生存的物质大多数需要靠外界供给,一旦供给不利,就会对城市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甚至创伤,因此表现为不稳定。

图2-1自然生态系统【9】图2-2 城市生态系统【9】

同时,植物数量减少,加上环境因素,造成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下降。

另外,城市生态系统中靠人工手段处理大量的废弃物,处理不当就会导致城市生态系统的非正常发挥,使其不稳定性进一步加剧。

2.2.

3.4 具有高度的开放性

城市生态系统的高度开放性首先是因为城市的高度缺乏性,城市必须从外界不断输入各种物质、能量和信息等,才能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外部的输入包括城市人类所需要的各种生活必需品,如粮食、肉类、蔬菜等,人们所需要的各种产品,生产其他物品的原材料等,包括电、煤气等同时,为了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还要不断的向城市输入人力、资金、技术、信息等。

另外,城市生态系统的高速度的生产等行为需要不断的向系统外输送各种能量、物质和信息等。一方面,城市中生产的各种产品包括各种经过加工后的各种能源,各种信息产品以及技术产品等等除一部分被城市内部使用外,其它的要不断的输出到城市以外,才能保证生产行为的继续进行另一方面,在向外输送各种产品的同时,还要不断的向城市外输送废物,且废物的数量会随城市规模的加大而增多。

2.2.

3.5 需要高度的协调性

城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城市生态系统必须进行良好的协调才能维城市园林观赏植物与城市生态防护的研究持其各组成成分之间的正常关系,否则会导致互相影响,甚至互相抑制,城市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更需要良好的协调作用。

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快慢与否,稳定与否,是终要取决于人类对其的协调作用,而这种协调作用是建立在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认识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并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只有保持城市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之间的高度协调,才能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才能使城市生态系统向着更优化、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城市功能协调、发展和布局结构合理,形成了与区域生态系统相协调的发展形态和城镇发展体系,具有生态平衡的功能。

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自然地形地貌、植被、水系、湿地、成片的基本农田等予有效保护;城市绿地分布合理,具有良好的导风系统,水系、大气环境良好,具有丰富的生物物种;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护良好,和谐融通。

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供电、供水、供气、供热、通讯、交通等设备完备、

髙效、稳定,城市生产生活污染物得到有效的处理,城市居民工作、生活环境卫生、清洁、安全。城市交通髙效运转,公交优先政策落实普及;城市建筑广泛应用节能节水技术和低能耗环保建材。

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城市卫生设施完善,污染控制能力较髙、建立了相应的危机处理机制,市民能够享受良好的医院服务健康服务;城市具有完备的公园、文化、体育等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住宅小区、社区的建设功能俱全、环境优良。居民对本市的生态环境有较高的满意度。

2.3 生态园林城市理论系统的建立

2.3.1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目标

生态园林城市的指标涉及城市建设的多方面,应用的学科更是涉及自然、社会的方方面面,如此一来,建设目的的明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既要在整体的轨迹上以及实际情况上符合城市总体建设方针,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还不能够与环境防护相背离。应该要达到和要求城市生态系统能够自己持续、自己组合、自己恢复和自己发展的目标;要和谐的将城市与城市区域的发展作为目的;要把能源的使用节约和新能源的发掘运用作为重要的任务。

2.3.2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理念

只有遵守了生态学、景观学和环境生态学这三门学科中的共同得出的原理,才能建设生态园林城的理论。应该是为人类和生物群体的和谐共生而规划的。绿色的交通以及绿色建筑是属于这座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快现代城市中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为了是人类生活的环境更加优美、安全和卫生,所以要坚持一下的观念,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1)在围护本土植物种植和资源的基础上,要做到使它的外观要具备千变万化的来自大自然的美;

(2)充分的体现和运用资源的的效率,从而使整个城市的经济具备了永远持续不断的活力;

(3)围护和防护好一个城市的生态系统,就等于在保护人类自己的安全健康;

(4)防护地域的土壤,以此提高生物的多种化;

(5)一定要保护好生态系统的安全;

(6)保护这座城市所带来的生态效益和文化底蕴。将文化与自然结合在一起的最佳方式就是在城市中将这两方面都能得到全面的诠释。利用城市环境的价值取向来进行经济领域的发展,有效的把文化背景、自然和人工这几方面的价值加入到国

民生产在绿色方面的总值里,这不单单是为了当前的利益发展,而是为了在以后长期和未来中永久性的获利。

2.3.3 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指导原则

我国建设部《关于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意见的通知》提出指导原则为: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环境优先,坚持系统性,坚持工程带动,坚持因地制宜。

2.3.4生态园林城市的基本标准

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它的基本标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运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的原理进行规划和建设城市,城市的性质和作用,以及发展目标,这些方面的定位要求准确;

(2)将科学性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进行编制和研究,并且已经将其加入到城市总体规划的范围里,已经制定出完整的关于城市生态发展的战略、所要采取的措施以及具体的实行计划;

(3)将城市建设中针对不同用地类型的功能进行相互协调,要在满足生态平均和持衡的要求下进行不断的发展;

(4)现代的城市格局和构成已经日益走向完整化和合理化的目标,城市的布局可以展现出这座城市在发展过程里所表现出来良好的状态,并且能够与其相对应的生态系统和谐的融汇在整个城市的大骨架中。

从建设部颁布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比较以下表格可以看出,生态园林城市的指标内容涵盖面比较广泛,要求高,生态园林城市的指标尚需要不断地充实完善。

表2-1城市生态环境指标

序号指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值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值

1 综合物种指数≥0.5

2 本地植物指数≥0.7

3 建成区道路广场用地中透水面积比重≥50%

4 城市热岛效应程度(℃)≤2.5

5 建成区人均公共城市园林绿地(m2)6-8 ≥1.2

6 建成区绿地覆盖率(%)35-39 ≥45

7 建成区城市园林绿地率(%)28-34 ≥38

资料来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2010)》《国家园林城市标准(1992)》

表2-2 城市生活环境指标

序号指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值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值

1 空气污染指数≦100的天数/年二级标准≥0.5

2 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地表三类以上100

3 城市管网水质年综合合格率(%)100

4 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95

5 公众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满意度(%)≥85

资料来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2010)》《国家园林城市标准(1992)》

表2-3 生态园林城市绿化指标体系

序号指标指标内容

1 数量城市园林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城市园林绿地面积、人均城市园林绿地面

积、森林覆盖率、自然保护区面积、湿地面积等

2 质量人居适宜度、景观和谐度、城市园林绿地均匀度、城市园林绿地多样性、植物群落

结构稳定性、物种多样性等

3 功能美学功能、休闲与游憩功能、文化教育功能、环境功能等

4 管理管理机构完善度、政策法规完善度、年绿化经费投入量、科研力量、管理信息化程

度等

资料来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2010)》《国家园林城市标准(1992)》

2.4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可以把“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生态城市”三者看成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园林城市阶段,是城市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以改变城市自然环境为基础,以建设城市的园林绿化美化为主要目标;第二阶段是生态园林城市阶段,是城市建设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引导城市环境绿化向生态环境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进一步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的基础上,提出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两方面的部分要求,目的是向“自然一经济一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建设,并做初步的尝试;第三阶段是生态城市阶段,是城市建设的最终阶段,这一阶段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已经完善,人类的生活环境最终达到环境宜人、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目标。本章概述和本文研究息息相关的三个

理论: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生态园林城市,论述展开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本文进行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基础部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